常见问题:处理方法(通用12篇)
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篇1
1 问题的提出
供暖系统通常由热源、热网、热用户的三部分组成, 其能否正常运行主要取决于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 并且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使供暖的质量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根据调研, 目前的集中供暖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系统冷热不均、失调严重、运行中的水、煤、电等的能耗严重, 运行故障及事故时有发生, 严重的威胁着热网的正常运行, 造成供热质量难以保证。
总结了近年来我单位技改、量化管理的经验, 分析了供暖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供暖现状及供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对策。
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水力失调
2.1.1 系统水力失调的分类及原因
系统水力失调可分为水平失调和垂直失调两种。前者表现为水平面上用户流量偏离设计值, 近端热、远端冷;后者表现为垂直面上散热器流量偏离设计值, 楼层上冷热不均。为了解决冷用户的供热问题, 通常使设置大流量、高扬程水泵, 导致近端的热用户更加供热, 小温差运行, 热量浪费严重, 运行成本很高。
2.1.1. 1 水平失调的原因可归纳为:
a.热网设计一般只注意最不利点所必需的资用压头, 而其它点的资用压头总是大于实际需要值, 越近热源位置资用压头的余量就越大。在热网投入运行时若没有及时调节, 必然出现流量分配偏离设计值, 导致用户冷热不均。b.供热面积扩大, 热网的某些管段流通能力不够, 没有及时改造管网。c.热网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 水泵选型过大, 运行流量偏离设计值也会导致热网水力失调。
2.1.1. 2 垂直失调的原因可归纳为:
供热系统各立管之间、各层之间存在水力不平衡, 由于管道系列规格的限制, 设计一般是无法使之完全平衡, 尤其是分户改造工程, 单元立管若为同程式时自然压头作用导致垂直失调。
2.1.2 系统水力失调的处理办法
2.1.2. 1 水平失调的处理方法:
a.在每个换热站供水管及全部热用户建筑引入口安装调节性能较好的调节阀, 在正式运行前进行初调节。b.有条件的安装微机监控系统, 对系统及时进行有效的监视、调整和控制。
2.1.2. 2 垂直失调的处理方法:
a.分户供暖系统立管同程改为异程, 有效减少自然压力的影响。b.运行时对分户采暖热用户入口阀门进行调整。
2.2 系统积气
2.2.1 系统积气的主要原因有原因
系统积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a.热水中溶解的气体在系统的低速低压部位自动析出, 积存在散热器内或系统的局部高点, 补水量越大析出的气体可能就越多, 影响系统的水力流动和散热。
b.系统倒空, 即室内系统的局部形成真空, 使大量的气体进入系统。对失水量比较大的采暖系统, 若系统丢水后不能及时补水, 倒空则不可避免。
2.2.2 系统积气的处理方法
减少系统的跑、冒、滴、漏, 控制系统丢水, 从而减少了系统的补水, 把系统的补水率控制在2%以下, 可有效减少溶解在补水中的气体析出。如某系统的补水率通常在10%~15%, 系统总有排不完的气体, 当补水量降下来以后, 积气量明显减少。
在系统运行中系统丢水后应及时补水, 目前采用的手动补水的供暖系统是根据系统的压力变化控制其补水, 即系统压力低于某值时补水泵启动, 高于某值时补水泵关闭。对于采用膨胀水箱定压的系统由于压力表精度等客观因素限制及人的观测误差等主观因素限制造成系统倒空、进气, 空气被循环水带到系统之中在压力大的部位溶解在水中, 在压力小的部位析出, 增加了积气。同时热媒中的气体过多加剧了热源、管道、散热器的氧化腐蚀, 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系统中的积气需要及时排出, 增加了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否则系统不但不能正常运行, 还可能出现冻裂管道和散热器的事故。解决方法是由膨胀水箱定压变为补水泵定压, 通过电磁阀等自控设备的控制, 系统压力低时补水泵补水, 达到系统的压力要求是补水回流到补水箱, 实现了连续补水。实践证明, 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同时供热系统进气也是值得注意的, 在实践中我们曾遇到由于除污器未及时清洗, 其阻力变大, 在循环泵的吸入口形成负压, 在水泵盘根及其封闭不严处进气, 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克服方法:在循环泵的吸入口加压力表, 随时监视系统的压力变化, 及时清洗除污器, 并注意除污器的安装方向不要装反。
2.3 系统压力波动
2.3.1 系统压力波动的原因
对于膨胀水箱定压方式的供暖系统进常出现压力波动。一般的, 如系统定压正常, 压力低系统则缺水;压力高系统则散热器有可能超压爆裂。目前, 大部分供暖系统所用补水泵的补水量都大于实际需要的补水量, 采用的是大流量、高扬程的补水泵。当系统补水时, 补水迅速进入, 系统一旦充满则补水通过膨胀管进入膨胀水箱, 而膨胀水箱的管径一般较小, 阻力较大, 使补水泵的压力全部作用于系统造成系统超压, 而补水泵停止工作时作用在系统上的压力减小, 形成压力波动。
2.3.2 处理方法
上述原因发生的压力波动可通过更换与系统相匹配的补水泵和压力控制器自动控制补水来解决。如利用补水泵与电磁阀相配和, 利用补水泵既实现了系统的压力稳定, 又实现了系统的连续补水, 可谓一举两得。
3 工程应用分析
上述供暖系统的问题在实际运行管理中是常见的。通过近年来技改和量化管理节能技术的不断应用, 总结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些经验, 并通过实践,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举一应用实例, 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我单位某采暖系统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水力不平衡, 近热远冷、冷热不均;系统积气, 经常冻裂管道和散热器;用户的室温得不到保证。尽管如此, 此系统的能耗仍很高, 水、煤、电的浪费严重。
该系统的供暖面积为16万m2, 供暖期间得同时运行两台10T/h链条锅炉、两台SYS-300型循环水泵、一台多级补水泵 (10kw) , 利用膨胀水箱定压, 间歇运行。采用手动控制补水, 由于补水泵太大, 运行中系统经常出现倒空或超压现象, 且系统压力波动较大, 水箱经常处于缺水或溢水状态, 系统总有排不完的气, 维修人员把系统排气做为每一天的一项艰苦工作, 否则系统就会积气, 系统末端就有可能冻结。
针对如上情况, 采取了如下措施:利用现有热源和一台循环水泵 (一用一备) 、增加了管网的监视、调节阀等, 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流量对管网的流量进行重新分配;更换补水泵为两台小功率的补水泵 (3kw) , 去除了膨胀水箱, 变开式补水为闭式补水;去掉管网上多余的排气阀 (这在未改造前有些绝对是不可缺少的) 和自来水管, 减少人为放水。上述方法采取后系统的水力工况稳定, 采暖室内温度在16~20℃, 基本上满足了热用户的要求。热用户对于“烧得不好”的投诉基本没有发生。与改造前相比, 一个采暖季节煤、节电效果明显。形成了供热质量稳定, 用户满意;运行、管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 收入增加;运行成本减低, 节约能源等一系列多方盈利的可喜局面。
4 结论
由此可见, 针对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 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通过技术改造, 提高供暖系统运行的技术及管理水平, 实行量化管理是提高供热质量, 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
摘要:根据近年的技改和运行管理经验, 就我国目前供暖系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如水力失调、系统积气、系统失水以及系统压力不稳定等做了简要分析, 提出了解决方案, 并列举了我单位某供暖系统技改的实例。
关键词:供暖系统,水力失调,压力波动,技改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设出版社, 1996
[2]蔡启林.探讨计量收费与改善系统水力工况[M].北京:清华大学, 1998.
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篇2
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重复(有身份证号)经核对户口册录入无误:
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该生,点击佐证,上传户口册清晰照片或扫描图片。
经核对户口册录入有误:
①如已审核上报,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该生,点击更改,修正该生信息,附件提交更改材料材料清晰照片或图片
②如未审核上报,在学籍注册处-未上报-查重有问题的条件下点击查询,选中该生,点击修改,保存。学校审核、上报。
2、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重复(无身份证号)
①如果未审核上报,在学籍注册处-未上报-查重有问题的条件下点击查询,选中该生,点击修改,将该生信息出生年月增加或减少一天,保存。学校审核、上报。
②如果已审核上报,且录入无误,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该生,点击佐证,上传“无身份证学生在校就读证明表”清晰照片或扫描图片 ③如果已审核上报,且录入有误,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该生,点击更改,附件上传附件提交佐证材料清晰照片或图片。
注:在“无身份证学生在校就读证明表”表中体现的出生年月必须与修改的出生年月保持一致,家长签名盖手印、学生签名、校长签名,学校加盖公章。
3、身份证号重复。核对户口册如果录入有误:
①如果已经审核上报,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录入错误的学生,点击更改,附件提交更改材料材料清晰照片或图片。
②如果未审核上报,在学籍注册处-未上报-查重有问题的条件下点击查询,选中录入错误的学生,点击修改,保存。学校审核、上报。核对户口册如果录入无误:
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学生,点击佐证,附件提交佐证材料清晰照片或扫描图片。
4、学生身份证号错误: 核对户口册如果录入无误:
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学生,点击佐证,附件提交佐证材料清晰照片或扫描图片。
核对户口册如果录入有误:
①如果已经审核上报,在问题学籍处理中选中录入错误的学生,点击更改,附件提交更改材料。
儿童常见外伤处理方法 篇3
假如孩子只是受轻微外伤,如擦伤、瘀伤等,家长可在家进行处理。
瘀伤
瘀伤常见于孩子摔倒或碰撞后,这是由于皮下出血引起的皮肤色变,在皮肤表面形成肿块。
处理方法 瘀伤通常能自愈。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减轻疼痛或肿胀。在创伤发生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每15分钟一次。如果孩子瘀伤比较严重或者出现持续疼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合适的解热镇痛药物。
擦伤
孩子摔跤时常常会蹭破皮肤,有的还会轻度出血。
处理方法 如果孩子的膝部和肘部有擦伤,可以用清水轻轻冲洗受伤部位,并使用性质温和的肥皂清除污垢。家里有碘伏的话,可以用碘伏消毒,不要使用酒精或者碘酒,因为酒精、碘酒会产生刺痛。可以用创可贴暂时贴住伤口止血,如果几分钟后仍不能将伤口冲洗干净或者出血不止、有感染迹象(充血、肿胀、化脓),要及时就医。
撕裂伤
孩子撕裂傷表现为皮肤伤口出血,或者有深度的切口。
处理方法 孩子出现撕裂伤时应首先止血,用无菌纱布按压住伤口止血,然后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涂抹抗生素软膏,然后用创可贴遮盖伤口。
扎伤
孩子被扎伤时皮肤可能会出现一个小而深的洞,可能有轻微出血。
处理方法 这种类型的伤口最容易感染,因为伤口很小、很深,但出血不会太多。这时要马上用肥皂和温度适中的清水进行清洗。没有打过百白破疫苗的,必要的时候还要接种破伤风疫苗。
异物嵌入
孩子玩耍有时会不小心将木屑、玻璃碎片、脏物、残渣、玩具零件等异物刺入皮肤,并滞留在皮肤中。
处理方法 用无菌镊子小心地将伤口里的异物取出来,随后用清水清洗伤口,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如果异物嵌入比较深或异物较大,应带孩子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 (摘自《安阳日报》)
筒仓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篇4
内蒙古伊泰集团纳林庙一号井技术改造项目筒仓,由三个内径22m,壁厚0.32m,滑升高度45m。破碎车间皮带走廊等工程组成。筒仓采用滑模工艺。ф22m仓采用辐射平台,滑升至环梁底后降平台,利用滑模平台支仓顶锥壳。在三个筒仓施工中总结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预防、解决办法。
2 筒仓模具组装前放线
(1)经过三个筒仓的施工,放圆弧线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便,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钢尺在基础上以圆心内外半径,在圆弧位置上找出若干等份点,用墨线弹出一个近似于圆的多边形。(2)通过施工观察发现尺寸偏差较大,钢尺在钢筋中里外穿梭非常不便,工作时间较长,钢尺在不同温度时的的延伸率也不易掌握,且模具组装时也是以我们放线为准,会造成累积误差,影响筒仓壁厚的设计尺寸。经过思考和总结,我认为用五合板,经过计算制作出内外径圆弧的精确样板,在筒仓基础上量出内外径点用3-4m的弧度样板画弧,这样即减小了误差,又便于操作,省时省力。
3 钢筋
(1)钢筋制作。由于筒仓施工采用的是滑模工艺,根据历次滑模的实际情况,模具组装时按设计模板锥度为2%-5%,模板上口小下口大,中部为壁厚的实际尺寸,上口比下口小10mm左右,因为模具在组装时偏差较大,以及滑升时,模具的变形,部分地方模板上口会比原设计增大或缩小,钢筋无法顺利入模,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经验,考虑以上原因,在模板内侧挂保护层弯钩。(2)扶壁柱柱筋倾倒现象的防范。由于扶壁柱立筋和箍筋绑扎不规范及自由高度较高难以控制等原因,会造成严重的倾倒现象因此刮坏模具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此情况,为保证钢筋绑扎质量避免刮模,在扶壁柱上方,滑模机具的联系围圈上用钢管或钢筋四面设挡临时点焊,从根本上解决倾倒现象。(3)钢筋刮模情况的处理。首先浇注混凝土时应低于模板上口5公分,以便观察到钢筋入模情况。遇到刮模时可采用Ф8或Ф6的圆钢,垂直伸入模板一部分上部点焊到箍筋或水平筋上便于钢筋顺利入模保证模具不受破坏。加强钢筋绑扎质量控制,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
4 混凝土
4.1 施工准备
针对滑模工艺的性质,在筒仓施工前,不论是商品泵送混凝土,还是搅拌站搅灰塔吊运到工作面,都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分时间及温度差做几组试块以满足滑模工艺的要求,出模强度控制在0.2-0.4Mpa一般采用用指压法判断,即指印清晰不致下陷。
4.2 浇灌混凝土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浇筑,每层浇筑的混凝土高度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有计划的变换浇筑方向。也可先浇阴面,后浇阳面,便于混凝土强度均匀上升;分层浇筑的厚度控制在20-30cm。各层浇筑的时间间隔控制在两小时以内,避免由于时间间隔太长混凝土表面出凝出现施工缝。混凝土振捣时尽量少触及支承杆、钢筋及模板。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不超过5cm在滑模滑升过程中停止振捣。
4.3 预防混凝土拉裂措施
首先控制好模板的安装锥度即上口小下口大,模板滑升过程应控制好操作平台水平,混凝土浇筑速度应满足滑模工艺要求,即每次提升的时间间隔根据混凝土出模强度适当控制,每次提升一个浇筑层高度时,应全面检查出模混凝土的质量及强度,发现有裂缝等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混凝土出模后及时修补、刮粘浆,并修补砂眼气泡。
4.4 对洞口模板出现的问题与防范措施
我处滑模机具多为刚柔结合。模具组装连接多为铰接连接形式,连接体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变动,在过洞口时模板截面变形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过门窗洞口滑升时洞口两侧混凝土对模板围圈产生的侧压力,导致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窗洞口圆弧模具在侧压力作用下向两侧延伸,使洞口模具截面变小。浇筑混凝土的模具变大。经过几次滑模施工,在窗洞口处分段在模具内支承工字型木方,此方法对防止窗洞口变形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5 扭转与垂直偏差
(1)滑模机具及施工静动荷载是以支承杆为导向。支承杆一端相对固定在朔性混凝土中,一端处于自由状态下,在滑模机具整体向上滑升时就会产生扭转和偏移。(2)造成偏移与扭转的因素很多。例如:滑升爬杆不垂直、平台静动荷载不均匀、模具组装质量差、模板锥变不一致、模具设计上有缺陷、钢筋绑扎不规范、钢筋挤模刮模、千斤顶行程不一致、混凝土出模强度差、爬杆失稳及风载等诸多因素。(3)结合以上滑模扭转和偏差的原因,依据测量偏差数据分析偏差原因。一般纠偏纠扭有以下几种办法,首先是在模具组装时加强质量控制,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要按规范施工,避免钢筋刮模情况的出现,平台上的材料要均匀堆放,一次调运数量不宜过多。出现偏差和扭转时要及时控制和调整。一般用调整平台水平高差控制。根据偏差方向调整千斤顶倾斜度,给它一个向反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减小偏差和旋转。偏差较大时,使用外力纠偏,具体办法是:混凝土墙壁或附壁柱上预先下埋件,待出模后焊上挂钩,使用5吨倒链在模具下围圈挑头处(此挑头与围圈进行点焊)一端挂在埋件挂钩上,拉紧倒链对模具整体施加反作用力(一般设置两台以上倒链)角度一般控制在10-30度之间,超出范围后另下埋件。滑升时派专人操作,让倒链承受3-5吨的拉力。此方法行之有效。但不能操之过急,应缓慢进行,避免倒链受力过大而损坏。滑模纠偏人员要仔细认真工作,确保筒仓各项指标控制在规范以内。
6 结束语
滑模施工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任何一道工序的闪失都将会影响滑模施工进度和质量。必须提前做好滑升过程质量控制。经过伊泰集团纳林庙一号井三个筒仓的滑模施工。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以上是本人在滑模施工中的一点浅析和见解。
参考文献
[1]段红杰,周文玉,蒋玮.大直径筒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0,(09).
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篇5
摘要: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显示,由设计原因造成的事故占40.1%,工程施工原因引起的占29.3%,其他原因引起的占30.6%,可见建筑设计在工程质量事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气设计又是电气工程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本文就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结合自己从事设计工作的体会,提出一些处理意见,以供本专业人员从中吸取教训,改进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
【正文】:
1.电力负荷应进行分级(GB50050-2005第3.0.1条)
(1)设计文件应阐述建筑物建筑面积、高度、用途并确定其性质、防火类别及其中的电力负等级;不应只笼统说明整个建筑物按某级负荷设计,而应对各电力负荷进行分级说明。
(2)负荷分级错误,常见的有:①对于高度24以下的,每层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百货楼、展览楼和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的公共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规定其消防用电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设计人员没有查找相关规范也没有与建筑、给排水专业沟通,自认为是低层建筑,就盲目定为三级负荷。②同一规范规定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的工厂、仓库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二级,却错误定为三级负荷。③一、二级旅馆中厨房动力、冷库等属一级负荷,却按三级负荷设计。④对高层一、二类建筑以50m 高度的习惯来划定类别,而不注意其用途、性质,如对于高度为32m、8层的医院,或每层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高度28m的综合楼属一类高层,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一级却划定为二级等等。
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误并列措施(GB50052-2005第4.0.2条)
(1)设计文件应有防误并列措施的有关说明及图纸设计内容。
(2)设计不应仅简单文字说明“应采取防误并列措施”,对一级负荷应特别注意表达柴油发电机的自启动条件,各主开关间的电气、机械联锁条件,以及主开关必须配置的附件,用钥
匙开关做机械联锁的应给出相互之间的联锁关系等。
(3)根据“条文”解释要求柴油发电机自启动信号应取自正常电源主开关的辅助接点,而不应仅取自高压侧进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失压信号。
3.在TN-C系统中不应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隔离,严禁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接入开关电器(GB50054-2005第3.1.4条)
该“条文”违规多发生在TN-C-S系统的电源进户处,由于有的设计者对TN-C-S系统的概念不清,在进户开关选用4极的情况下,PEN线重复接地点取在开关后,至使PEN线接入开关电气,造成违反“条文”。对于这个问题,经常还附带一个不符合相关专业规范的问题,即在住宅进楼电源开关采用4极漏电开关时,多线画法表达为将PEN线当成零线,接入开关N极并穿过漏电开关后,再重复接地,造成漏电开关误动作,正确的接法应将进线PEN线先接入PE接地端子(该端子与地网或MEB连接)完成重复接地后,PE与N线分开,N线再接入四级开关的N极。用单线表示法,也应用文字明确表达在开关前重复接地。
4.关于“总等电位联结”的问题(JGJ 16-2008第12.6.6条)
设计文件不能只简单写“应做总等电位联结”,而应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做法要求,接地平面也应表达到位。按照国标图集02D501-2 “等电位联结安装”做法,固然很好,但对于大多数工程,从总等电位端子箱(MEB)预埋镀锌扁钢到各联结对象,实际施工很难准确一次到位(因相关的设备位置不一定很确定)。本人认为可在建筑物的电源进线箱处设MEB。为可靠起见,MEB箱必须有两点与接地网连接。可利用与“MEB”连通的地梁中主钢筋一般φ16,互相可靠焊通引至各接地预埋块或钢筋抽头,其效果可视同国标,图集做法,这样可省工省料,且钢筋暗敷于砼基础梁内不易锈蚀,保证可靠。“MEB”预留的端子可供邻近联结点引接或作备用。
5.关于“防雷问题”(GB50057-2010,第3.01、4.1.1、4.3.9、5.2.12
(1)很多工程没有说明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2)对可能介于第2类、第3类的防雷建筑物之间的工程,如大面积的多层公共建筑或商住楼等,应认真计算其“年预计雷击次数”依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要求确定工程防雷类别,不应凭感觉随意地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对有的建筑不做防雷设计,必须提供完善的设计依据,依据计算结果确定,否则,都可能造成“违规”。
(3)“条文”要求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具体要求应根据规范中各类的防雷措施执行,有的工程采用低压架空进线,设计没有要求在入户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采用铠装电缆(含静电、控制及其它系统电缆)进出线的,没有要求“进出线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都属违反“条文”。此外,尚应注意防高位雷电波侵入,对固定在屋面露天处的电气设备如冷却塔电机、航空障碍灯、屋面上投光灯、正压风机、排气机等,其配电线路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见GB50057-2005第4.5.4 条规定。
(4)二类防雷建筑物防侧击雷措施设计中,有相当部分设计人员仍沿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定“30米以上每三层做均压环……等”,而没有正确执行“条文” 4.3.9条的规定。
6.关于“照度标准“问题(GB50034-2004)
问题多出在办公建筑和阅览室场所的照明,由于办公室、会议室的照明常一次设计到位,其照度标准又纳入“条文”,规定最低为100LX,但很多设计人员随意性太大,随便布置几盏荧光灯了事,远达不到100LX最低标准。还有学校的图书馆中的阅览室照度也未达到“条文”规定的最低标准150LX。顺便提及学校照明虽没有纳入“条文” 但对于学校的教室、电脑教室等场所照度标准都应达到相应规范的最低标准,应引起足够重视。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必须认真进行照度计算,按照规范规定的照度标准,选择、布置灯具。
7.防火漏电保护的设置
1.防火漏电保护不宜随意扩大工程范围
到目前为止,除了存在特定火灾风险的场所外,仅有住宅建筑规定了进线总开关应采用可断开电源的防火漏电保护。笔者理解为,断开电源应是很慎重的事,住宅建筑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2.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45(05版)第9.5规定了一些重要的工程“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不是强制性的,其动作时并不断开电源只发信号。
我们好多设计人员连公共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商业楼、工业建筑等等都设计了防火漏电保护也不好说他是错的,还是不要超越规范要求为好。
2.住宅建筑防火漏电保护不宜随意增加级数
有的设计人员不但进线总开关设置了带过流保护的漏电断路器,而且各单元电表箱的进线开关也设置了带过流保护的漏电断路器。标注进线总开关漏电动作电流500mA,各单元进线开关漏电动作电流300mA。他们以为这样更完美,似乎也考虑了这两级的选择性。
我们知道,断路器的过流保护,当线路发生金属性(稳定性)接地事故时经发热延时是可以动作的,过载整定电流不小于额定电流,而过载动作电流为1.3倍整定电流。但对于电流不大的电弧性短路是难于切断电源的。而漏电动作电流为500mA以下,故障电流远远超过这点电流,不管发生长时还是短时接地故障都必然取代过流保护而动作。两级防火漏电动作电流300mA和500mA之差根本就谈不上任何选择性。(要有选择性还必须动作时间有差别)笔者理解《技术措施-电气》定的这两档并不是级差,而是考虑躲过最大的漏电电流。一相上的漏电电流大小与电源覆盖的面积有正向关系,三相上的漏电电流由于向量的合成其大小与三相负荷分配的不平衡差值有关。据有人提供的住宅楼漏电测试,好天气一套标准住宅总漏电电流约40mA,八套就超过300mA。面积越大的住宅楼三相分配的不平衡差值就越大,所以漏电动作电流应有区别。这样看设计中使三相上的负荷平衡还有减少漏电保护误动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常线路的电源端应设保护,而负荷端主要考虑检修需要宜设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这种单元表箱进线也设置断路器白白增加了配电分级,增加了选择性麻烦,实不可取。
【结束语】:
本人以上所归纳的几点,只是点到为止,不妥甚至谬误之处,欢迎指正。同时希望能引发更广泛的学习、研究、讨论热潮,促使我们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有关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篇6
我们分两种情况处理这一问题:
一系统中有滑轮
我们都知道,通过动滑轮的轻绳的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在平衡问题中如果直接应用这一结论能使问题简化.
例1、将一细绳的两端固定于两竖直墙的A、B两点,通过一个光滑的挂钩将某重物挂在绳上,下面给出的四幅图中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分析:本题中光滑的小挂钩相当于动滑轮,平衡时绳子两端的拉力应该大小相等,题中的四种情况只有C满足,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2(2010高考广东卷)13. 图2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 、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 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A一定小于G 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解析:本题中O为节点,不是滑轮,与例1不同,但是由于A、B点等高且轻绳AO、BO长度相等,所以FA与FB大小相等 。三力平衡问题,用正交分解法,设∠AOB=2θ,O点受到FA、FB、F三力作用,其中F=G,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得:
解出:当θ=1200时: ;当θ<1200时: ;当θ>1200时: 故选B。
二系统中有轻杆
绳子被拉直时弹力方向沿绳的收缩方向,如果系统中有轻杆,杆所受弹力沿杆的方向吗
例3、 如图所示,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B,一轻绳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kg的重物, ,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
A. 50N B.C. 100ND.
分析:由于B点处是滑轮,它只是改变绳中力的方向,并未改变力的大小,滑轮两侧绳上拉力大小均是100N,夹角为 ,故而滑轮受绳子作用力即是其合力,大小为100N,正确答案是C,方向斜向左下与AB杆成300,
例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OC悬挂在支架上的O点,轻杆OB可绕B点转动,求细绳OA中张力T大小和轻杆OB受力N大小。
分析:本题中轻杆的情况与上体不同,它与墙是通过铰链链接,只要杆所受弹力不沿杆的方向,就要发生转动,因而物体平衡时杆的弹力必沿杆的方向,由于悬挂物体质量为m,绳OC拉力大小是mg,将重力沿杆和OA方向分解,可求 .
通过例3和例4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轻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关键要看轻杆的固定端能不能自由转动。
例5一轻杆BO,其O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竖直轻杆AO上,B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拉住,如图1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与杆AO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少,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所受压力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N先减小,后增大 B.FN始终不变
C.F先减小,后增大 D.F始终不变
解析:取BO杆的B端为研究对象,受到绳子拉力(大小为F)、BO杆的支持力FN和悬挂重物的绳子的拉力(大小为G)的作用,将FN与G合成,其合力与F等值反向,如图2所示,将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的三角形(如图中画斜线部分),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如图2所示,设AO高为H,BO长为L,绳长l,) ,式中G、H、L均不变,l逐渐变小,所以可知FN不变,F逐渐变小。正确答案为选项B
三物体所受的分力不在同一平面上
物体平衡时,如果所受各个分力都在同一平面上,可以建立坐标系,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者正交分解法求解,如果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怎么处理?
例6(2010高考江苏卷)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 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 (B) (C) (D)
分析:对照相机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三个支架的支持力,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由于重力竖直向下,我们可以将支架的支持力沿竖直方向分解,这样就转化成我们能够处理的同一竖直面的问题了, 。选D
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篇7
关键词:变电检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处理方法
1 变电检修工作常见的问题
1.1 检修工作开展前的准备不够周密
变电检修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电力系统的变电节点———变电器进行必要的检修。由于变电器结构比较复杂, 如果在损坏原因不明或者检测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拆卸检修, 很可能导致变电器不但无法修复, 还有进一步遭到损害的可能。很多变电检修单位无论在熟练检修工人的配备还是检测、维护设备以及检修方案的准备方面, 都存在较多的不足, 这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极为不利。
1.2 危险点的认定不够科学
我国电力系统的分布和布置极为复杂, 如果凭借有限的变电检修资源对整个变电系统进行检修, 在理论上不可行, 在实际上也没必要。一般情况下只需对危险点进行严格的检修即可, 因而危险点的认定非常重要。但是, 在危险点的确定方面, 很多变电检修部门存在很大问题。首先, 危险点的认定意识薄弱, 很少在这方面投入必要的精力;其次, 在危险点认定的技术手段上, 存在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 难以胜任复杂的危险点认定工作;最后, 认定流程不够严密, 漏洞百出, 使得危险点的认定水分极大。
1.3 检修策略和流程编制存在很大问题
以计划和布局为重心的检修计划, 检修策略和流程是整个检修工作的关键, 也是检修计划拟定的基础。而检修计划的有效进行必须围绕设定好的程序展开, 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很多变电检修单位的检修策略和流程编制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检修策略不够科学。另一方面检修流程编制不够严密。在对需要检修的变电设备未充分了解分析的情况下, 便根据臆断盲目地进行流程编制, 缺乏可操作性。
2 变电检修工作常见问题的处理策略
2.1 做好工作开展前的准备
首先, 根据需要检修变电设备的实际情况, 进行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对变电故障发生原因进行严格的分析研究, 判别出正确的原因, 并根据分析出的原因, 精准合适的检修技术设备, 以便实现快速、准备的检修;其次, 在检修人员的配置上, 尽量保证“熟手带生手”, 保证检修工作的有效性, 因为在检修人员技术不过关、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 是很难高效率地完成检修任务的;最后, 在变电检修工作中必须做好检修人员防护设备的准备工作, 尽量不要把检修工作时间安排在阴雨或雷电天气, 切实保证检修人员的绝对安全。
2.2 科学地认定危险点
鉴于危险点认定的重要性, 危险点的确立必须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来参考, 主要参考及分析数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工作环境的分析及勘测。工作环境是对变电检修影响较大的, 可变性特征较强的因素之一。检修点空气的湿度、温度以及有害气体的含量, 均会对危险点的认定造成影响, 因此气候资料是危险点认定的必要参考资料。第二, 工作性质的确定及分析, 包括工作的具体环境, 例如高空作业、带电作业等等。危险点的认定不仅要考虑到变电设备自身故障的发生情况, 更要注重检修环境对检修人员的影响。第三, 危险点的认定一般是依据已经发生的案例或者工作人员的实际经验, 在此基础上确立最易于发生危险的地带, 然后根据这些事件的特性及征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2.3 确定合理的检修策略和工作流程
由于电网中变电设备的规格性能千差万别, 其出现的故障也各不相同。因此, 若要实现高效检修的目的, 就需要制定最为可行的检修模式及手段来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在确定合理的检修策略过程中, 不可盲目地通过臆断来决定, 要参考先进的检修策略或检修技术, 力求所应用的检修策略有效、可靠, 保证检修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而在工作流程的编制方面,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实际情况实际分析”。策略及计划的实施是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展开的, 离开了现场条件及环境的检修策略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
2.4 加快检修工作向完整性和系统性转变
检修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保证最佳工作效能的关键。首先, 需要制定完整、详细的整体检修方案, 检修对象应该覆盖辖区内的所有变电设备, 并且务必要保持同兄弟单位的密切协同。其次, 检修工作准备、工作流程的编制、工作方案的确定等涉及变电检修的一切工作都要做到系统性。各部分之间的工作要环环相扣, 一旦变电检修工作展开, 整个检修系统能够快速地作出有效反应。最后, 竭尽全力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提高其工作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保证完整性和系统性转变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钻井液常见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 篇8
1 常见污染类型
首先是石膏污染。在钻井的进程中, 钻井液具有较大可能受到石膏污染, 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聚合物的钻井液。相比于其他类型钻井液, 聚合物钻井液通常具备较弱的抗污染性, 因此石膏容易与钻井液发生混合。在混合的情况下, 还可能导致酸碱值的降低, 大量絮凝的钙离子增加了钻井液的滤失量与黏度切力, 钻井液因此就会丧失部分性能。
其次是硫化氢污染。通常情况下, 地层侵入的硫化氢如果遇到高温, 那么将会与钻井液产生某种还原反应, 经过氧化后的钻井液受到了污染。硫化氢具备易溶解的特性, 水溶液表现为较弱的酸性, 因此钻井液本身的酸碱值也会相应降低。钻井液本身的成分被分解后, 胶体性能也会减弱。此外, 硫化氢溶液还容易腐蚀钻具, 导致氢原子发生缓慢扩散。如果钻具不具备最低限度的断裂应力, 就会造成突然断裂的现象。
再次是盐水与二氧化碳污染。地层中含有钠盐和钙盐, 这两类物质都是相对常见的。如果盐水渗入钻井液, 将会降低酸碱度因而损害钻井液的性能。钻井液在失去胶体性质之后, 絮凝状态就会变得很明显。此外, 常见污染类型还包含了二氧化碳污染。这是因为, 在进行钻井处理或者配浆过程中, 高温状态下的有机物将会迅速分解, 从而生成较大量的二氧化碳。钻井过程中如果侵入了二氧化碳, 那么泥岩的膨胀与水化作用就会十分显著, 钻井液因此增大了黏度切力。二氧化碳易溶解, 溶液表现为弱酸性, 因此也容易腐蚀管线或者钻具。
2 处理方法研究
钻井工作通常处在井下较恶劣的环境, 这种现状不利于保持钻井液本身的性能。钻井液一旦受到污染, 工作人员有必要对其予以适当处理。在传统处理流程中, 通常选择胶液或者稀释剂的方式来处理钻井液。然而实质上, 这种措施很难获得优良的处理实效, 同时也可能耗费过高的资金。由此可见, 对于遭受污染后的钻井液应当运用新型的处理手段和措施, 依照基本的化学原理来提升钻井液的效能。具体而言, 处理钻井液的可行措施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
2.1 石膏污染的处理
石膏污染的典型特征就是钻井液发生絮凝, 这种现象根源在于钙离子的侵入。在进行处理时, 通常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来处理钻井液。如果条件允许, 还可以增加适量的碳酸钠。这是由于氢氧化钠有助于确保酸碱度的提高, 同时也抑制了絮凝结构的产生, 确保钻井液具有适中的颗粒体积。在加入碳酸钠的情况下, 钙离子将会被清除, 因此钻井液就会恢复适当的酸碱度比例。这样做有助于消除石膏对于钻井液的严重破坏, 确保钻井液具备良好的抵抗力。
2.2 硫化氢污染处理
硫化氢主要来源于氧化还原或者高温分解。因此在处理时, 选用的处理剂应当具备优良的抗温性能。同时, 在处理硫化氢污染的过程中, 还需要避免还原型与氧化型物质的混合。如果钻井液已遭受较严重的硫化氢污染, 那么首要任务就在于恢复适当的酸碱值。因此, 对于钻井液需要加入适中的处理剂, 处理剂的总量不应当过少或过多。只有增加了适当的处理剂溶液, 钻井液才能维持良好的碱性浓度, 同时防止黏度切力的提高。
2.3 其他类型污染的处理
对于盐水污染, 通常可以选择氢氧化钠的处理方式。为了迅速恢复胶体性质, 还需要在钻井液中加入护胶剂。如果二氧化碳侵入了钻井液内部, 则应当运用氧化钙的添加物来降低黏度切力, 这样做对于水化膨胀也可以进行抑制。此外, 如果钻井液具有聚合物的特征, 那么有必要对其酸碱度进行经常性的测量;在增加护胶剂的前提下, 可以确保钻井液具备更强的污染抵抗力。
3 结束语
对于钻井施工的流程而言, 钻井液通常很容易受到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石膏物质的污染, 这些污染在根本上影响了钻井液效能的发挥, 同时也不利于节省钻井成本。若能加以适当处理, 就可以在根源上消除钻井污染, 保障钻井液的良好性能。选择适当的处理剂, 有助于减少污染并且保障钻井安全。因此, 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摸索经验, 在此基础上服务于钻井工作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坤, 黄平, 郑有成, 等.高密度水基钻井液CO2污染防治技术[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1, (02) .
钢铁锌系磷化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篇9
关键词:磷化,常见问题,磷化膜
1 简介锌系磷化处理
锌系磷化液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 如Zn (H2PO4) 2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NO3-、NO2-、CIO3-、H2O2等。磷化是金属与稀磷酸或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形成的磷化膜主体组成 (钢铁件) :Zn3 (PO4) 2·4H2O、Zn2Fe (PO4) 2·4H2O。磷化晶粒呈树枝状、针状、孔隙较多。广泛应用于涂漆前打底、防腐蚀和冷加工减摩润滑。按磷化处理温度可分为常温、低温、中温、高温四类。常温磷化就是不加温磷化。低温磷化一般处理温度35~55℃。中温磷化一般60~75℃。高温磷化一般大于80℃。温度划分法本身并不严格, 有时还有亚中温、亚高温之法, 随各人的意愿而定, 但一般还是遵循上述划分法。本文所述均是在35~55℃条件下, 浸渍法锌系磷化的总结。
2 锌系磷化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问题:涂装后表面粗糙, 不光滑
产生原因: (1) 皮膜太粗、太厚。 (2) 磷化膜结晶粗大、疏松、多孔。 (3) 前处理不彻底。
处理方法: (1) 提高亚铁离子的含量, 如补充磷酸二氢铁, 加入磷酸等。 (2) 提高游离酸度, 提高槽液温度。 (3) 加强前处理。
2.2 问题:工件部分有紫蓝色点或斑
产生原因: (1) 表调剂的PH值不在工艺范围。 (2) 磷化槽液的锌离子含量不足。 (3) 磷化槽液的促进剂含量不够。 (4) 皮膜槽游离酸过低。
处理方法: (1) 调节表调剂的PH值到规定的工艺范围内。 (2) 添加磷化液。 (3) 调整促进剂在要求范围内。 (4) 加皮膜剂或游离酸升值剂 (磷酸) 。
2.3 问题:工件整体或局部无磷化膜, 有时发蓝或有空白片
产生原因: (1) 工件表面有硬化层。 (2) 总酸度不够, 游离酸太低。 (3) 处理温度低。 (4) 脱脂不净或磷化时间偏短。 (5) 工件表面聚齐氢气。 (6) 磷化槽液比例失调, 如P2O5含量过低。
处理方法: (1) 改进加工方法或用酸洗、喷砂去除硬化层, 达到表面处理要求。 (2) 补加磷化剂。 (3) 升高磷化槽液温度。 (4) 加强脱脂或延长磷化时间。 (5) 翻动工件或改变工件位置。 (6) 调整或更换磷化槽液。
2.4 问题:磷化膜太薄, 结晶过细、不明显, 抗蚀性差
产生原因: (1) 总酸度过高。 (2) 磷化时间不够。 (3) 处理温度过低。 (4) 促进剂浓度高。 (5) 工件表面有硬化层。 (6) 亚铁离子含量低。 (7) 表调效果差或表调失效。
处理方法: (1) 加水稀释磷化槽液。 (2) 延长磷化时间。 (3) 升高处理温度。 (4) 停止添加促进剂。 (5) 用酸洗或喷砂清理, 达到表面处理要求。 (6) 插入铁板, 并检测总酸度或游离酸度变化情况。 (7) 更换或添加表调剂。
2.5 问题:在垂直表面产生间隔断2~5mm条纹状的不均匀水痕状皮膜
产生原因: (1) 材质元素不均匀。 (2) 皮膜浓度过低。 (3) 皮膜化成至水洗槽, 间隔太大。 (4) 促进剂太低。 (5) 表调浓度过高。
处理方法: (1) 认定钢材种类。 (2) 添加皮膜剂, 升高全酸度。 (3) 调整喷嘴。 (4) 增加促进剂。 (5) 降低表调浓度至标准范围。
2.6 问题:磷化后工件表面产生黄色锈斑或锈点
产生原因: (1) 磷化膜晶粒过粗或过细, 使耐蚀性降低。 (2) 游离酸含量过高。 (3) 工件表面过过腐蚀。 (4) 溶液中磷酸盐含量不足。 (5) 工件表面有残酸。 (6) 磷化槽沉淀多, 已堵塞喷嘴。 (7) 处理温度低。
处理方法: (1) 调整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例。 (2) 降低游离酸含量, 可加氧化锌或氢氧化锌。 (3) 控制酸洗过程。 (4) 补充磷酸二氢盐。 (5) 加强中和水洗。 (6) 检查喷嘴并进行清理, 检查磷化槽沉淀量 (7) 提高处理温度。
2.7 问题:磷化膜不完整、发花、色泽不匀
产生原因: (1) 除油不干净。 (2) 表调剂效果不佳或已失效。 (3) 磷化槽液喷淋不均匀。 (4) 工件表面钝化。 (5) 磷化温度低。
处理方法: (1) 强脱脂或更换脱脂剂。 (2) 更换或补充表调剂。 (3) 检查并调整喷嘴。 (4) 加强酸洗或喷砂。 (5) 提高磷化温度。
2.8 问题:磷化膜结晶粗
产生原因: (1) 促进剂不足。 (2) 总酸度偏高。 (3) 钢表面过度腐蚀。 (4) 表面调整效果降低。
处理方法: (1) 添加促进剂到适当的范围。 (2) 添加中和剂, 降低总酸度。 (3) 对钢表面进行喷砂或打磨除掉腐蚀层。 (4) 添加表表面调整剂到适合的范围境内。
2.9 问题:磷化膜干燥后表面有白色粉末
产生原因: (1) 槽液含渣量过大。 (2) 酸比太高。 (3) 处理温度过高。 (4) 工件表面氧化物未除净。 (5) 溶液氧化剂含量过高, 总酸度过高。
处理方法: (1) 清除槽底残渣, 并定期翻渣, 过滤。 (2) 补加磷化剂。 (3) 降低磷化处理温度。 (4) 加强酸洗并充分水洗。 (5) 停加氧化剂, 调整酸的比值。
3 结论
锌系磷化处理因磷化液的组成不同会略有差别, 但根本原因却是大相径庭的, 合适的酸度, 合适的温度, 合适的促进剂, 值得注意的是, 促进剂因为是氧化物, 消耗较快, 在加液时, 一定要采取充分稀释后均匀洒入槽液的方法, 千万不可直接倒入槽液中, 这样会使槽液局部反应, 迅速形成结晶沉淀, 不仅无法起到效果, 还会适得其反。在生产过程中, 经常是多种原因同时存在的, 遇到问题应该深入分析, 尽可能的找出所有的原因, 逐一解决。才能尽快彻底的消除不良现象, 得到优良的产品。
参考文献
[1]李新立, 李安忠.金属磷化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材料保护, 2000, 33 (1) .[1]李新立, 李安忠.金属磷化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材料保护, 2000, 33 (1) .
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篇10
市政排水设施的建设质量,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城市的排水防涝及水污染治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市政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对于城市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市政排水工程[3,4,5]。目前,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有待解决,需要市政施工单位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寻找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保证市政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都市建设的发展。
1 当前我国市政排水工程发展现状
(1)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市政排水正面对着三个主要问题:首先,都市排水系统分布较广,也较为复杂,部分项目工期长,相关设施落后于时代,局部系统会发生淤泥堵塞现象,相关设施的受侵蚀情况也比较严重,市政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上述现象造成的各种阻碍;其次,相关从业人员教育程度不高,技术层面是短板,排水系统的局部规划不够专业,整个系统布置紊乱,正常排水工作因此问题不断,严重者会发生地表积水难排,地下设施破损等现象[6]。对市容市貌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最后,项目施工时采用的材料质量有待提高,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而造成排水系统不正常工作,更有甚者会使得地下排水管断裂,地下排水系统阀门失效等现象发生。
(2)我国市政排水工程作用。我国市政排水系统主要由明式排水系统、暗式排水系统和混合式排水系统组成[7]。其中,以上第一种系统主要是对地表水进行合理排水,这种主要针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地面积水,雨雪天气造成的地面积水;第二种系统主要针对日常生活用水,通过管道排水的方式,完成了主要的市政排水工作;混合式排水系统由两者协调组成,是我国当前市政系统中较为重要排水方式[8]。
2 市政排水工程建设中的难点
当前在市政排水系统建设当中,主要会遇到几个问题:首先,在施工中,现场的现实条件经常会对施工进程造成干扰,使得最终得到了与之前的规划有误差的结果,长此以往,会使得整个市政排水系统混乱。所以,为了减少这种误差,应当做好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前对相关现场的前期考察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各构件的偏移;其次,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对接不够严密,会使得漏水的现象频发。那么在实际项目实施中,应当做好对相关连接处的严密性检测工作,坚决杜绝相关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漏水现象,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再次,许多施工项目采用的材料质量不过硬,地下井的变形情况多数都归因于此,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地下井破损情况。这个情况会造成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或失效,甚至对地面上构筑物及人员安全造成威胁。须加大对工程用材料的质量检查工作,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最后,部分项目对地下的深挖工作会使得地下水环境混乱。要减少市政建设中对地下的深挖,提升市政排水的程度力度,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3 市政排水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处理办法
3.1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针对在市政排水工程中管道容易出现渗水和管道偏移的问题,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减少在测量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在进行施工放样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要求来进行现场放样,同时还要严格复核放样的结果,在确保放样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施工规范要求来进行操作,施工人员要严格遵照施工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准则,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质量。
3.2 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材料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材料的质量:第一,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所在地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必须慎重,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成本;第二,对于选择的材料要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具有质量合格证明的材料方可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合格的情况出现;第三,在工程施工完后,要对工程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原材料不存在质量问题后再向有关验收部门报备竣工验收。
3.3 选择合理的填充材料
回填管道和管槽,要根据设计文件或有关规定,选择经济合理的填充材料和压实机具,管座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一般用中粗砂(或石粉渣)回填。在平时的操作中,很多施工人员一般是采用沟槽开挖出来的淤泥质土进行填充,这种填充材料稳定性较差会影响填充的效果,应坚决摈弃如此盲目施工行为。槽底地基土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要及时处理。施工时,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压实机具。
3.4 检查井的施工质量
检查井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井体下沉、倾斜等现象,通常是由于底板基层土松软未进行处理、基础下的碎石垫层厚度不足、混凝土基础施工振捣不实及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够即进行井身砌筑等引起,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施工时,首先应检查基层土强度,强度不够的要立即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其次,应认真的检验检查井垫层和基层厚度,基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振捣密实,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下步施工;最后,检查井周边回填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回填材料质量,分层回填,分层压实。
4 结束语
市政排水工程是城市道路、管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布广,距离长,与生活在城市中的家庭、机关单位、企业工厂等息息相关,它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广大市民的生活、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都要求对市政排水系统进行合理布局,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在施工中更要及时对市政排水施工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避免交付使用后维修的不便,为城市的建设、美化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武团员.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J].商业故事,2016,02:158.
[2]温长河.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和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08:5-6.
[3]王晓春,林宣威.市政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优化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5,9.
[4]许力文,肖其华.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15,9.
[5]丁杰祥.市政排水设计中出现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
[6]姜晗.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
[7]赵东方.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长木板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篇11
【关键词】长木板类;问题;处理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科中的三大定律,而不同情况下的长木板类问题,能很好的体现的这三大定律的综合应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长木板类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1 物体在长木板上滑动,长木板与地面间无摩擦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以速度V0滑上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板,水平地面光滑,木板长为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木块运动到木板的另一端时,它们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木板的位移为S。
在该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Wa=μmg(s+1)
摩擦力对长木板做的功Wa=μmgs
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为W1+Wn+Wa=-μmgl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该过程中,系统的功能减少同时产生了内能。系统功能的减少量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故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摩擦力对系统做功的绝对值。即Q=fs相对应该强调的是,内能只能对应系统功能的变化,而不是只要摩擦力做功,就转化为内能。
如上述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做功,等于木块功能的减少量,即
-μmg(s+1)=12mv12-12mv02
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等于木板功能的增量,即μmgs=12mv22
在这两个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均与内能无关。对木块和木板这一系统,功能的减少量等于内能。即
12mv02-12mv12-12mv22=μmgl
例1(2004年高考甘、新、宁、青25题)
如图2,长木板ab的b端固定一挡板,木板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4.0kg,ab间的距离为s=2.0m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m=1.0kg,小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统μ=0.10,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v0=4.0m/s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挡板相碰。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解析:运动过程分析;
小物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向右做减速。长木板受向右的摩擦力,向右做加速,小物块相对长木块向右运力,到b端和长木板相碰如图3,碰后长木反速度比碰前增大。小物块可能以小于长木板的速度继续向右运动,也可能被反弹,无论哪种情况,长木板都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向右做减速,小物块可能向右做加速,也可能先问左做减速,再向右做加速。因为碰后长木板的速度大,所以碰后长木板相对于小物块向右运动。“小物块恰好回到a端而不脱离木板”,表明,当小物块到块a端时,恰与长木块达到共速。如图4,能量转化情况:系统功能的减少量等于碰前、碰后两个过程中产生的内能和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之和。整个过程中,相对唯一为2s,故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Q=2μmgs。
解:设木板和小物块最后的共同速度为V0由动量守恒定律:mv0=(M+m)v
设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E,则12mv02-12(M+m)v2+E+μmg2s
得E=2.4J
2 物体在长木板上滑动,长木板与地面间有摩擦,或长木板受其他外力作用
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功量不守恒。不能直接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总能量守恒定律求解。这时,要应用动能定理或运动学公式求解。
例:如图5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他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磁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解析:
运动过程分析:C受恒力F作用,A能否与C一起向右加速呢?这取决于F和与C、A间摩擦力的大小以及A与地面间摩擦的大小。
A、B碰撞瞬间,内力远远大于外力,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且碰撞具有瞬时性,磁撞瞬时,C的速度不变。A、B碰后,C受F和摩擦力作用,因为F<f1,故C在A、B上做减速。A、B受到C对A、B向右的摩擦力f1=0.44mg,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f地=μ1 4mg。
f1>f地故AB向右做加速。“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这句话对应着临界条件:C到B的右端时,A、B、C恰时达到共速。
解:A、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1=μ2mg=0.44mg。
A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2=μ3mg=0.3mg。F=0.4mg。
F2<F<f1,所以A、C可以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设A与B相碰时,A、C的速度为V1,根据运能定理
Fs-μ3mgs=123mv12
设A、B碰后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v1=2mv2
设板长为L,A、B碰后又一起向右运动的距离为1,运动时间为t,A、B、C最终的共同速度为V
对C,根据动定原理
(F-μ22mg)(1+2L)=122mv2-122mv12
根据动量定理
(F-μ12mg)t=2mv2-2mv1
对A、B,根据动能定理
μ12mgl-μ24mgl=122mv2-122mv22
根据动量定理
(μ12mg-μ24mg)t=2mv-2mv2
L=0.3m
从上述两题可以看出,若只有物体和长木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则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求解;若系统除物体和长木板之间的作用外,还有其他力做功,则要应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求解。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还望同学们自己多归纳、总结,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物理极值问题的数学处理方法 篇12
1.f (x) =ax2+bx+c的极值类型
2.f (θ) =asi nθ+bcosθ的极值类型
3.f (x) =[a+g (x) ][b-g (x) ]的极值类型
一、物理极值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物理过程中, 制约着过程的物理规律往往会给出某一物理量y随着另一物理量x变化的函数关系y=f (x) , x∈[a, b]
若y随着x在定义域内作非单调变化, 则形成典型的物理极值问题。
二、物理极值问题中常见的函数类型
中学物理极值问题分析中, 形成y=f (x) 式所给出的函数其具体的类型通常有如下几种。
1. f (x) =ax2+bx+c的极值类型。
当函数形如f (x) =ax2+bx+c时, 其极值点为
且当a>0时, f (x) 将取极小值:当a<0时, f (x) 将取得极大值。
例:如图, 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电动势为E, 内阻为r的交变电源上, 副线圈接在阻值为R的负载上。当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多大时, 消耗在负载上的电功率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分析:可借助于理想变压器及电路的相关规律, 把负载消耗的电功率P表为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的函数, 进而求得极值点与极值。
解答:据相应的物理规律可得:
由上述方程消去其他变量, 可得P表为x的函数为
由于P表为x的较为复杂的函数, 使得直接分析其单调性求其极值点和极值不太方便, 故还应施以“换元”的方法以简化函数形式, 注意到
代入上式得P=-rI12+EI1
这是一个典型的f (x) =ax2+bx+c函数类型。因此可知:
即当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时, 负载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最大功率为
2. f (θ) =asi nθ+bcosθ的极值类型。
函数形如f (θ) =asinθ+bcosθθ∈时,
通常作如下的数学处理
这样不难找到极值点为θo=arctg当θ=θo时, f (θ) 将取得极大值。
例质量为m的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为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所施加的拉力至少为多大?
分析:设拉力方向与水平面夹为θ角, 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得平衡方程, 进而可将拉力大小F表为θ的函数, 对函数的分析即可求得极值点与相应的极值。
解答:由平衡条件可得
由以上三式可得
这是一个典型的f (θ) =asinθ+bcosθ的函数类型。
因此上式恒等变换为
式中的, 由此简单地得到, 当θ=arctgμ时,
3. f (x) =[a+g (x) ][b-g (x) ]的极值类型。
函数形如f (x) =[a+g (x) ][b-g (x) ]时, 其极值点x可由如下方程求得a+g (x0) =bg (x0) 且当x=x0时, f (x) 将取得极大值。
例:如图, 电池电动势ε=6V, 内阻r=0.5Ω, R1=3Ω, R2=2Ω。
滑动变阻的总阻值R=5Ω, 随着滑片P的滑动, 电流表的读数范围如何?
解答:由电路串、并联特征及欧姆定律可
得电流表读数I随P与a间阻值Rbx间的函数关系为
式中分母上的部分
显然是一个典型的f (x) =[a+g (x) ][b-g (x) ]的函数类型, 于是极值点可从 (3+Rx) = (7-Rx) 中, 求得为Rx=2Ω
【常见问题:处理方法】推荐阅读: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05-21
班主任寄语:高三家长9大常见问题处理方法07-31
前台常见问题处理10-22
淘宝常见问题处理流程07-07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09-20
户户通常见问题的处理06-03
班主任常见问题处理06-12
洗浴接待客人流程和常见问题处理08-22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06-11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