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2024-09-23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精选12篇)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篇1

在房屋、交通、铁路、港口等工程建设中,常遇到地质条件较差的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问题。地基处理是否恰当,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而且对建设速度、工程造价也有影响,有时候甚至成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建筑物的类型级别多样,这就决定了地基处理的技术各有千秋。同时现代岩土工程对地基处理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1常见地基处理技术

1.1 排水固结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1)堆载预压法。在建造建筑物前,通过临时堆填土石等方法对地基加载预压,达到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撤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其适用于软粘土地基;2)砂井法。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铺设砂垫或砂沟,人为地增加上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固结,提高了地基强度,其适用于透水性低的软弱粘性土;3)真空预压法。在粘土层上铺设砂垫层,然后用薄膜密封砂垫层,用真空泵对砂垫及砂井抽气,使地上水位降低,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加速地基固结,其适用于软粘土地基;4)降低地下水位法。虽不能改变地基中的总应力,但能减少孔隙水压力,使有效应力增大,促进地基固结,在建造建筑物前完成部分固结沉降和提高地基强度,其适用于饱和粉、细砂地基;5)电渗法。在土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由于直流电场作用,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水从阴极排除而不让水在阳极附近补充,借助电渗作用可逐渐排除土中水,其适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基。

1.2 挤密、压实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1)表层压实法。通过人工或机械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对填土、湿陷性黄土、松散无粘性土等软弱土进行压实,其适用于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的浅层疏松粘性土、松散砂性土、湿陷性黄土及杂填土;2)重锤夯实法。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其适用于无粘性土、杂填土、非饱和粘性土及湿陷性黄土;3)强夯法。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给地基土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减小其压缩性,其适用于无粘性土、杂填土、非饱和粘性土及湿陷性黄土等;4)振冲挤压法。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颗粒重新排列,孔隙比减小,另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形成垂直孔洞,在其中加入回填料,使砂层挤压密实,其适用于砂性土;5)土桩和灰土桩。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土桩适用于消除地基的湿陷性,灰土桩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6)砂桩。在松散砂土或人工填土中设置砂桩,能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密或振密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地基强度,其适用于松砂地基或杂填土。

1.3 置换及拌入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1)垫层法。在天然地层上设垫层,作为人工填筑的持力层,其适用于浅层地基;2)开挖置换法。将基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回填较好的土石料,其适用于浅层地基;3)振冲置换法(或称碎石桩法)。利用一种能产生水平振动的管状机械设备在高压水流下边振边冲,在软弱粘性土地基中成孔,然后在孔内分批填入碎石或卵石等材料制成一根根桩体,其适用于软弱粘性土地基;4)高压喷射注浆法(旋喷桩)。以高压喷射直接冲击破坏土体,使水泥浆液或其他浆液与土拌和,凝固成为拌合柱体,其适用于粘性土、粉细砂、砂砾石等地基;5)石灰桩法。用机械成孔,填入生石灰并搅拌或压实成桩体,石灰桩和周围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达到加固目的,其适用于软弱粘性土;6)褥垫法。在压缩性较低的地基上加上褥垫,使它与压缩性高的地基相适应,达到调整岩土交界处的相对变形的目的,其适用于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基。

1.4 灌浆法

灌浆法是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隙或孔隙,以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灌浆材料常分为粒状浆材和化学浆材两个系统,粒状浆材包括纯水泥浆、粘土水泥浆、水泥砂浆、石灰浆等;化学浆材包括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类、丙烯酸胺类、木质素类和硅酸盐类等。灌浆方法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可分为:渗入性灌浆法、劈裂灌浆法、压密灌浆法、电动化学灌浆法等。灌浆法可应用于砂及砂砾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粘性土地基。

1.5 加筋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1)土工聚合物。利用其高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扩散土中应力,增大土体的刚度模量或抗拉强度,改善土体或构成加筋土以及各种复合土工结构,其适用于加强软弱地基;2)锚固技术。将一种新型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另一端与结构物连接,利用锚固力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结构物的推力,从而维持结构物的稳定;3)加筋土。把抗拉能力很强的拉筋埋置在土层中,通过土颗粒和拉筋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一个整体,其适用于在人工填筑的砂性土中,但不宜用于粘性土。

1.6 冷热处理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1)冻结法。通过人工冷却,使地基温度降低到孔隙水的冰点以下,使之冻结,从而具有理想的截水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其适用于饱和的砂土或软粘土地层中的临时性措施;2)烧结法。在软弱粘土地基的钻孔中加热,通过焙烧使周围地基土减小含水量提高强度,减小压缩性,其适用于软粘土、湿陷性黄土等。

1.7托换法

托换法(或称基础托换)是指对原有建筑物地基和基础需要进行处理、加固或改建,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常用的施工方法有:1)基础加宽法;2)墩式托换法;3)桩式托换法;4)地基加固法。

1.8纠倾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1)加载迫降法。通过堆载或其他加载形式使沉降较小的一侧产生沉降,使不均匀沉降减小,其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基;2)掏土迫降法。在建筑物沉降较小的部位以下的地基中或在基础的两侧地基中掏取部分土体,迫使沉降较小的部位进一步产生沉降,其适用于各类不良地基;3)顶升纠倾法。通过在墙体中设置千斤顶顶升整幢建筑物,既可调整不均匀沉降,又可整体顶升至要求标高,其适用于各类不良地基。

2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地基处理机械、材料、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地基处理工程的需要,近几年来地基处理机械发展很快。例如,我国强夯机械向系列化、标准化发展。地基处理机械的发展使地基处理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其次,地基处理材料的发展促进了地基处理水平的提高。例如,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处理领域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同时,工业废渣复合地基(如粉煤灰垫层、钢渣桩等)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另外,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工艺近年来也在不断提高,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施工质量。地基处理技术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3结语

地基处理技术的具体选用,应以地基条件、设计要求、处理指标及范围、工程费用、工程进度、材料来源和当地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和研究,本着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的方法,科学地选用地基处理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要注重选用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确保能够有效地加固地基,提高地基强度,使地基的承载力满足工程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摘要:首先对目前我国常见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和适用场合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探讨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为地质条件不好或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励.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述评[J].建筑技术,1997,28(7):44-45.

[2]终世祥.我国地基基础工程的突出成就[J].施工技术,1994(9):60-61.

[3]龚晓南.地基处理及其发展[J].土木工程学报,1997(6):23-24.

[4]康旭元.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山西建筑,2005,31(1):74-75.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只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

1、改进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在注入药液时,推至注射局部形成直径约(C)的皮丘后拨出针头。A 0.1cm B 0.2cm C 0.5cm D 1cm

2、选取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一般临床选取(B)A 前臂掌侧上段 B 前臂掌侧中段 C 上臂掌侧上段 D 上臂掌侧中段

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值班护士应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并立即皮下注射(D)A 0.01%肾上腺素0.5ml

B 0.01%肾上腺素lml

C 0.1%肾上腺素0.5ml

D 0.1%肾上腺素lml

4、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D)

A 高流量面罩吸氧 B 球囊面罩吸氧 C

肌注呼吸兴奋剂 D 气管切开

5、皮下注射时药量不宜过多,以少于(B)为宜。A 1ml

B 2ml

C 3ml

D 5ml6、为患者在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时,若药量超过(A)应分次注射。A 2ml

B 4ml

C 52ml

D 10ml7、经过临床试验,用(C)稀释药物后进行肌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A 灭菌蒸馏水

B 注射用水 C 生理盐水 D 苯甲醇液

8、患者在左侧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时出现了左上臂麻木、疼痛、无力等感觉,未经处理,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肘关节活动略受限,此时可判断患者发生了(C)

A 硬结形成 B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 C 神经性损伤 D 注射失败

9、在为患者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护士可采用(D)预防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A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B 每次轮换注射部位

C 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D “Z”字形途径注射法

10、进行肌内注射时护士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可避免造成针头堵塞(A)A 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小 B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过细 C 药液为悬浊液 D 粉剂未充分溶解

11、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素中不包括(A)

A 高热

B 物理引起的静脉炎 C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 D 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

12、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主要表现不包括(C)

A 注射部位肿胀 B 注射部位疼痛 C 皮肤温度高 D 皮肤温度低

13、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可导致组织休克的药物是(D)

A 20%甘露醇 B 50%葡萄糖溶液 C 葡萄糖酸钙 D 氨甲喋呤

14、输入化疗药物后患者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护士不可选择(B),以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A 局部封闭治疗 B 冷敷

C 热敷 D 理疗

15、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因患者躁动引起外渗,护士发现后应立即停止该部位输液,并用(D),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A 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

B 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l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 C 0.25%普鲁卡因5-lOml作局部浸润

D 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作局部浸润

16、给水肿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可(D)

A 热敷使穿刺血管充盈 B 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 C 用挑起进针法,针刺进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D 先行按摩推压局部

17、静脉穿刺后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原因不可能是(B)

A 消瘦 B 静脉腔大、针头过小 C 肥胖 D 经常同一部位进针

18、静脉穿刺拔针后宜选用(A)按压穿刺局部,以免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A 拇指 B 食指 C 食指及中指 D 手掌

19、静脉穿刺拔针后一般按压时间为(D)

A 1min左右

B 2-3min

C 3-4min

D 3-5min20、静脉穿刺注射局部发生血肿后局部可给予(D),以加速血肿的吸收。A 25%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O min

B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O min

C 25%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

D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21、患者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同时伴有全身畏寒、发热。初步判断该患者发生了(C)

A 药物外渗

B 血肿形成C 静脉炎

D 菌血症

22、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护理人员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B)A 立即减慢输液 B 30%-4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8-10升/分 C 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D 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23、下列个选项不属于静脉炎发生原因的是(C)

A 外周静脉留置针放置4.5天 B 输入20%甘露醇

C 输入药物PH值7.5 D 青霉素800万单位+100ml生理盐水静点,80滴/分

24、为患者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应适当加入缓冲剂,使其PH值尽量接近(C)A 7.3 B 7.35 C 7.4 D 7.45

25、连续输液患者者,护理人员应(A)更换输液器1次。A 每日 B 每班

C 24-48小时

D 每周

26、发生空气栓塞时,空气栓子随血流首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C)造成空气栓塞。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室 D 肺动脉

27、护理人员应正确选择加药针头,一般加药针头型号选择(B),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A 7-10号侧孔针 B 9-12号侧孔针 C 7-10号正孔针 D 9-12号正孔针

28、解决输液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是(A)

A 选择输液终端过滤器 B 选择合适型号的加药针头

C 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 D 正确抽吸药液的方法

29、短时间内大量输入血管内,超出了血管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的药物是(B)

A 高渗液体 B 抗癌药物 C 大剂量高浓度抗生素药物 D 输入药物过酸或过碱 30、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出现呼吸困难,护士赶至床旁发现患者全身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表现初步判断其发生了(C)

A 严重的输液反应

B 急性肺水肿

C 空气栓塞

D 急性左心衰

31、判断患者发生了输液后空气栓塞,值班护士应立即给予(C)吸入,以改善其缺氧状态。A 4-6L/min氧气 B 4-6L/min氧气经酒精湿化 C 8-10L/min氧气 D 8-10L/min氧气经酒精湿化

32、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物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下列不会导致输液疼痛的药物是(A)A 氢化考的松

B 抗生素 C 氯化钾 D 化疗药物

33、患者发生输液败血症后,根据其症状表现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提示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护士遵医嘱给(C)纠正酸中毒。A 1.25%碳酸氢钠 B 2.5%碳酸氢钠 C 5%碳酸氢钠 D 15%碳酸氢钠

34、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药液时,为预防药液外渗,护理人员可先用(D)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连接输液器。

A 0.9%NaCl

B 5%葡萄糖液

C 等渗溶液

D 等渗盐水

35、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预防患者出现神经损伤,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A)A 手背静脉 B 手腕桡侧静脉

C 贵要静脉

D 肘正中静脉

36、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了穿刺部位的肿胀、淤血,主诉发冷、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护士为其检查过程中拒绝触摸疼痛部位。根据其表现,可初步判断发生了(C)

A 药物外渗

B 静脉炎

C 神经损伤 D 败血症

37、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的顺血管方向进针约(A)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19页

A 0.1-0.2cm B 0.2-0.3cm C 0.3-0.4cm D 0.4-0.5cm

38、患者在静脉输液后如发生表皮撕脱,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其伤口干燥,每天用(A)处理伤口。

A 0.5%碘伏 B

安尔碘 C

生理盐水 D 75%酒精

39、水肿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护士可为其准备(C)以固定穿刺针头。

A 脱敏胶布

B 一次性输液贴

C 输液固定带

D 约束带

40、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推药后患儿尖叫,推药阻力大,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皮肤,判断(D)

A 药物外渗

B 刺破血管

C 药物刺激性强

D 误入动脉

41、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症状一般较成人表现严重,体温可达(C)

A 38-40℃ B 39-41℃ C 40-42℃ D 42℃以上

42、根据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下列不属于安全静脉输液三个因素的是(A)A

加强输液过程中巡视 B 无热原 C 无菌 D 无有害颗粒液体

43、小儿静脉浅表,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针穿刺时角度应以针头与头皮夹角(B)为宜 A 10-15° B 15-20° C 20-25° D 25-30°

44、(C)小儿的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无静脉瓣,不宜造成阻力,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

A 新生儿至1岁 B 新生儿至2岁 C 新生儿至3岁 D 新生儿至5岁

45、为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对(B)患儿可选用手背或足背血管进行穿刺。A 1周岁以上 B 3周岁以上 C 幼儿期以上 D 学龄前期以上

46、PICC穿刺时,在可能的情况下穿刺者可尽量选用(B)穿刺。A 桡静脉 B 贵要静脉 C 肘正中静脉 D 锁骨下静脉

47、PICC置入后导管可发生自发易位,下列不是发生自发易位原因的是(C)

A 解剖因素 B 血管穿透伤 C 导管置入过浅 D 胸腔内压力增加

48、PICC置入后大约会有(D)的患者出现导管自发易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PICC置管患者的常规护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A 2%-6% B 1%-4% C 5%-8% D 3%-12%

49、下列不属于PICC置管后发生的静脉炎是(A)

A 物理性静脉炎 B 机械性静脉炎 C 细菌性静脉炎 D 血栓性静脉炎 50、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通常于置管后(D)

A

24h内 B

36h内 C

48h内 D

72h内

51、下列选项中不会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是(B)A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B 低龄儿童和老年人 C 导管过粗 D 关节部位置管

52、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穿刺者应保证穿刺后导管尖端位置在(B)

A 上腔静脉中上段 B 上腔静脉中下段 C 下腔静脉中上段 D 上腔静脉中下段

53、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护士在更换敷料使用乙醇消毒时,应避开穿刺点(A)A lcm以上 B 2cm以下 C 2cm以上 D 3cm以下

54、PICC置管后发生细菌性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不包括(C)A 导管接头污染 B 静脉滴注的药物被污染

C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D 导管的纤维包裹鞘或形成的血栓

55、PICC穿刺部位与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呈正相关,选择在(A)部位穿刺发生静脉血栓机率会较高。

A 肘窝处

B 中上臂

C 颈外静脉

D 下肢静脉

56、与PICC置管相关的血栓性静脉炎在临床上不会表现(B)A 置管肢体的肿胀、穿刺点渗液 B 输液速度可无明显变化

C 头颈部不适 D 患肢疼痛感

57、PICC置管患者在每次治疗结束后或输注两种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即(C)

A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B 10-2Oml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冲管

C 10-2O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D 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生理盐水正压冲管

58、PICC置管患者预防血凝性导管阻塞,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冲封管液(B)A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B 生理盐水、肝素盐水 C 肝素盐水、肝素盐水 D 肝素盐水、生理盐水

59、在维护PICC置管时,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冲管量(C)预防血凝性导管阻塞。A 50-10m1 B 10-15m1 C 10-20m1 D 15-20m1 60、PICC置管患者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维持足够的冲管频率(D)A 治疗期间及治疗间歇期每日冲管1次 B 治疗期间及治疗间歇期每日冲管2次

C 治疗期间每日冲管,治疗间歇期每3天冲管一次 D 治疗期间每日冲管,治疗间歇期每7天冲管一次

61、INS在2011年出版的《静脉治疗护埋实践标准》中指出由于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置入的风险和费用,建议在每一次间歇式使用后最好使用(B)封管液封管。A 5u/ml的肝素盐水 B IOu/ml的肝素盐水 C 5u/ml的生理盐水 D IOu/ml的生理盐水

62、不是判断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栓塞先兆的表现是(A)

A 从导管中可回抽到液体,无法回抽到血液 B 无法从导管中回抽到血液或液体 C 伴有局部疼痛 D 伴有皮下肿胀

63、PICC置管患者发生穿刺处渗血时,护士应(D)A 按压穿刺点10-l5min,弹力绷带加压包24h

B 按压穿刺点10-l5min,更换无菌透明敷料

C 纱球压迫穿刺点10-l5min,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24h D 按压穿刺点10-l5min,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64、PICC置管患者穿刺后,护士应指导其置管后(C)尽量减少屈肘运动,以避免穿刺处发生渗血。

A 2天内 B 1周内 C 2周内 D 4周内

65、静脉输血后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下列选项不是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的是(D)A 蛋白质 B 细胞的代谢产物 C 死菌 D 血液震荡过剧 66、主要在反复输血的患者或经产妇中出现的脉输血后反应是(B)A 溶血性发热反应

B 免疫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67、静脉输血后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C)A 15-30分钟内 B 30-60分钟内 C 1-2h内 D 4h内

68、献血员如在献血前(B)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可导致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

A 2h

B 4h

C 24h

D 3天

69、患者在静脉输血过程中过敏反应较重,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遵医嘱给(D)30页

A 苯海拉明25mg口服 B 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C 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 D 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70、因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患者输血后发生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B)即可产生症状。A 5-l0ml B 10-l5ml C 5-l0min D 10-l5min 71、静脉输血发生的最严重反应是(D)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溶血性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72、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的早期阶段不会出现(C)

A 心前区压迫感 B 腰背部剧烈疼痛 C 血红蛋白尿 D 四肢麻木

73、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D)A 1-2天 B 3-5天 C 5-7天 D 7-14天

74、为防止或减少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因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保护肾脏,最正确的措施是(C)

A 嘱患者严格卧床,减少活动

B 嘱患者多饮水,冲洗肾小管及尿路 C 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尽快碱化尿液

D 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及补液,保证尿路通常及维持血容量

75、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护理人员可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A 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 B 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 C 保暖,嘱其半卧位,限制活动

D 双侧腰部封闭

76、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护理人员采取措施提高减少患者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请问下列哪项措施可达到此效果(A)

A 加压给氧 B 20%-30%酒精湿化吸氧 C 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D 遵医嘱应用利尿、强心剂

77、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护理人员采取措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请问下列哪项措施可达到此效果(B)A 加压给氧 B 20%-30%酒精湿化吸氧 C 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D 遵医嘱应用利尿、强心剂

78、为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四肢轮扎,护理人员应每隔(B)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以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A 3-5min B 5-lOmin C 10-l5min

D 15-3Omin 79、长期、反复、大量输入库存血患者常发生(D)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出血倾向 80、判断患者发生出血倾向的依据是(A)

A 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

B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

C 输血速度过快

D 输血前血液震荡导致红细胞已被破坏 81、为预防患者输血后发生出血倾向,临床工作中每输入库存血(C)即给予新鲜血5OOml,以补充凝血因子。

A 5OOml B 10OOml C 15OOml

D 20OOml

82、患者输血后化验室检查血清钙小于2.2mmol/L,提示患者有可能发生(C)

A 溶血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D 出血倾向 83、患者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发生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作为责任护士应注意(D)

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A 嘱患者保暖、限制活动

B 短期内暂时不输血

C 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D 慎用碱性药物

84、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如发生空气栓塞,为增加患者胸腔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通常护理人员可为患者采取(B)还有一种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体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心脏搏动将其混成泡沫,可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A 平卧位

B 头低脚高位 C 头高脚低位 D 右侧卧位

85、患者在口腔护理过程中如出现窒息,护士应采取的最迅速有效的办法是(B)A 将患者倒转180°,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

B 中、示指从患者口腔中抠出或用血管钳取出异物 C 让患者仰卧,用拳向上推压其腹部

D 利用吸引器负压吸出阻塞的痰液或液体物质

86、在口腔护理过程中如出现异物进入气管,患者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护士应采取的最迅速有效的办法是(C)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

A 将患者倒转180°,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 B 气管插管 C 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气管 D 气管切开

87、口腔护理的清洗液和口腔内分泌物容易误入气管,成为患者发生(D)的主要原因。A 恶心、呕吐

B 口腔感染

C 窒息

D 吸入性肺炎 88、对(D)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尤其应注意勿损伤口腔黏膜。A 高热

B 口腔疾病

C 化疗

D 放疗 89、开口器应从(B)处放入,并缠以适量厚度的纱布。A 门齿 B 臼齿 C 磨牙 D 口角

90、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动作粗暴,止血钳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导致出血,出血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出血量约为(D)

A 20ml-100ml

B 20ml-200ml

C 20ml-300ml

D 20ml-500ml91、溃疡发生在舌前1/2处,独立溃疡面少于3个,溃疡面直径(A),判断口腔轻度溃疡。A <0.3cm

B >0.3cm

C <0.5cm

D >0.5cm92、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适当量,并保存于(A)冰箱内 A 4℃ B >4℃ C <4℃ D 4±2℃

93、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如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则可引起(B)A 便秘

B 反流 C 胃出血 D 鼻、咽、食道黏膜损伤

94、对危重患者,鼻饲中和鼻饲后保持头高位(C),能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一50°

95、由鼻饲管内注入胃肠动力药可解决胃轻瘫、反流等问题,一般注入时机选择在(A)

A 鼻饲前半小时 B 鼻饲后半小时 C 鼻饲时 D 早、晚各一次 96、鼻饲患者发生误吸后,护士应立即停止管饲,并协助取(D)

A 左侧卧位 B 右侧卧位 C 头低左侧卧位 D 头低右侧卧位 97、长期鼻饲者应(D),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A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B 多饮水

C 每日雾化吸入2次

D 每日石蜡油滴鼻2次

98、鼻腔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和(D)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 A 地塞米松 B 庆大霉素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99、鼻饲患者发生胃出血,出血停止后符合喂养指征,开始时应慎重,初量宜少,每次(A),每(A)一次。A <15ml 4-6h B <10ml 2-4h C <10ml 4-6h D <15ml 2-4h

100、鼻饲患者发生胃潴留,在输注前抽吸胃液可见胃潴留量(B),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A >100ml

B >150ml

C >2000ml

D >250ml 101、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应(D)

A 不超过25Oml B 超过25Oml C 超过2OOml D 不超过2OOml 102、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间隔时间(B)

A 少于2h

B 不少于2h

C 不少于4h

D 4少于2h

103、每次鼻饲后,可协助患者取(D),以防止潴留胃内的食物返流入食管。高枕卧位 A 原卧位不动

B 左侧卧位

C 右侧卧位

D 半坐卧位

104、有胃潴留的重病患者,护理人员应(C),遵医嘱给胃复安6Omg每6h一次,加速胃排空。A 减少每次鼻饲量

B 延长鼻饲间隔时间

C 适当增加翻身次数

D 减少每日鼻饲次数

105、低渗性脱水患者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特点是体位性低血压,后期尿量减少,尿比重低,血清钠常常(C)

A <3.5mmol/L

B <5.5mmol/L C <135mmol/L

D <155mmol/L 106、鼻饲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症,护理人员应立即(D)

A 口服葡萄糖

B 5%或10%葡萄糖静点

C 平卧位

D 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107、鼻饲患者拔管后出现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初步判断患者发生了(B)

A 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B 食管狭窄 C 胃食管反流、误吸 D 胃潴留 108、置管过程中患者因咳嗽、说话致使胃管移动引起局部摩擦或机械刺激,可造成(B)A 呃逆

B 声嘶

C 胃食管反流、误吸 D 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109、正常人24h分泌的胃液量为(B)

A 200-500ml

B 1200-1500ml

C 500-15000ml

D 1000-1500ml

110、为昏迷患者插胃管时,为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道上端盘旋,当胃管插入(B)时,可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A 10cm

B 15cm C 20cm D 25cm 111、为患者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插管长度为(D)

A 鼻尖至剑突的长度 B 鼻尖至剑突的长度再插进4-5cm C 发际到剑突的长度 D 发际到剑突的长度再插进4-5cm 112、胃肠减压过程中患者如出现发某一字时出现声音嘶哑,护理人员可判断其嘶哑程度和性质为(A)

A 沙 B 毛 C 轻 D 哑 113、胃肠减压过程中患者如在发某一高音时出现极轻微的嘶哑,护理人员可判断其嘶哑程度和性质为(B)

A 沙 B 毛 C 轻 D 哑 114、胃肠减压过程中患者在发声时有强烈的气流冲击的声音,护理人员可判断其嘶哑程度和性质为(D)

A 沙 B 毛 C 轻 D 粗

115、胃肠减压过程中患者在发声时近似耳语的声音,护理人员可判断其嘶哑程度和性质为(B)

A 沙 B 失声 C 轻 D 全哑

116、胃肠减压过程中患者体温升高,伴有寒战、咳嗽、呼吸增快。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斑点状阴影,判断患者可能发生了(D)

A 左心衰竭

B 败血症

C 坠积性肺炎

D 吸入性肺炎

117、患者胃肠减压持续时间过长,患者禁食、钾盐补给不足,易导致(A)A 低钾血症 B 高钾血症 C 低钠血症 D 高钠血症

118、患者胃肠减压持续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神志淡漠、腱反射减弱、肠鸣音减弱,心电图出现U波,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此时患者有可能发生了(A)A 低钾血症 B 高钾血症 C 低钠血症 D 高钠血症 119、成人静脉滴入10%氯化钾溶液,速度一般每分钟不超过(D)A 30滴

B 40滴

C 30滴

D 60滴

120、成人静脉滴入10%氯化钾溶液含钾浓度一般不超过(B)A 0.03% B 0.3% C 0.1.5% D 0.4.5% 121、患者胃肠减压持续时间长,易出现败血症的患者是(D)

A 肾脏疾病

B 急性胰腺炎

C 脑外伤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2、患者如吸氧流量过大,易发生气道黏膜干燥的氧浓度为(C)A >40% B >50% C >60% D >80% 123、患者吸氧过程中突然出现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痰中带血,判断其发生了(A)

A 气道黏膜干燥 B 无效吸氧 C 氧中毒 D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24、对空气有加温加湿功能,可在吸氧过程中有效减轻气道黏膜干燥发生的是(B)A 口腔黏膜 B 鼻前庭黏膜 C 咽黏膜 D 气道黏膜

125、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A)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6、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中度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C)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7、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重度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B)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8、吸氧过程中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小儿缺氧患者一般调节氧流量为(A)

A 1-2L/min B 4-6L/min

C 2-4L/min D 6-8L/min

129、吸氧持续时间超过(B)、氧浓度高于(B),易导致氧中毒发生。A 48h 80% B 24h 60% C 12h 50% D 36h 70%

130、一般情况下患者连续吸纯氧(B)后,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

A 4h

B 6h

C 24h

D 1-4天

131、患者连续吸纯氧(D)后,即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A 4h

B 6h

C 24h

D 1-4天

132、患者连续吸纯氧(C)后,即可出现肺活量可减少 A 4h

B 6h

C 24h

D 1-4天

133、为预防氧中毒的发生,应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B)A 40% B 45% C 55% D 60%

134、仅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多见的吸氧并发症是(D)

A 气道黏膜干燥 B 鼻衄 C 氧中毒 D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35、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B)A ≤40% B <40% C <60% D ≤60% 136、因鼻导管插入过深,多见于新生儿的吸氧并发症是(A)

A 腹胀

B 感染

C 气道黏膜干燥 D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37、成人在使用单鼻孔吸氧时鼻导管插入的深度以(C)为宜。A 0.5cm

B 1cm

C 2cm

D 3cm 138、不易发生细菌生长的吸氧终端装置是(B)

A 吸氧管道 B 吸氧鼻塞

C 氧气湿化瓶 D 湿化瓶内湿化液 139、连续吸氧时间超过24小时的患者护士应每日(D)

A 更换吸氧体位

B 关注吸氧效果

C 检查吸氧装置

D 口腔护理2次 140、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时,易导致患者出现(B)

A 无效吸氧 B 鼻衄 C 氧中毒 D

感染

141、给患者进行氧疗时,在没有调节氧流速的情况下,直接将吸氧管与患者连接进行吸氧,可导致患者发生(D)

A 鼻衄 B 气道黏膜干燥 C 腹胀

D 肺组织损伤 142、患者烧伤达角质层,出现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面干燥,判断其烧伤程度为(A)

A Ⅰ° B 浅Ⅱ° C 深Ⅱ° D Ⅲ°

143、患者烧伤达真皮层,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泡,基底潮湿,均匀发红,水肿明显,判断其烧伤程度为(B)

A Ⅰ° B 浅Ⅱ° C 深Ⅱ° D Ⅲ°

144、患者烧伤达真皮深层,有附件残留,可有或无水泡,基底湿润苍白,有出血小点,水肿明显,痛觉迟钝,拔毛时痛,判断其烧伤程度为(C)

A Ⅰ° B 浅Ⅱ° C 深Ⅱ° D Ⅲ°

145、患者烧伤损伤至皮肤全层,甚至包括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皮革样,蜡白或焦黄,炭化,感觉消失,无水泡,干燥,干后可见栓塞静脉呈树枝状,痂下水肿,拔毛不痛,判断其烧伤程度为(D)

A Ⅰ° B 浅Ⅱ° C 深Ⅱ° D Ⅲ° 146、慢性缺氧患者高浓度给氧易发生(D)

A 氧中毒 B 无效吸氧 C 气道黏膜干燥 D 二氧化碳麻醉 147、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以(A)持续给氧为宜 A 低流量、低浓度 B 高流量、低浓度 C 低流量、高浓度 D 高流量、高浓度 148、对慢性呼衰患者吸氧浓度一般调节在(C)

A 12-24% B 24-36% C 24-33% D 12-33% 149、对慢性呼衰患者吸氧流量一般控制在(B)

A 1-2L/min

B 1-3L/min

C 2-4L/min

D 4-6L/min150、对慢性呼衰患者应该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一般用氧浓度以(A)为宜。

吸氧浓度(%)= 21+4×氧流量(L/min)A 24% B 29% C 37% D 45% 151、慢性呼衰患者在连续用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适当增大,但不超过(B)A 24% B 29% C 37% D 45% 152、雾化吸入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C)A 机体免疫力下降

B 治疗药物引起患者菌群失调 C 雾化器消毒不严格 D 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 153、因雾化器消毒不严格患者发生的感染主要是(A)

A 肺部感染 B 口腔感染 C 上呼吸道感染 D 全身感染 154、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口腔感染,一般多为(B)

A 细菌感染 B 真菌感染 C 病毒感染 D 支原体感染 155、进行雾化吸入患者的口腔内壁和舌头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护士判断其可能发生了(B)A 细菌感染 B 真菌感染 C 病毒感染 D 支原体感染

156、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雾化器具洗净,并用(A)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A 5O0mg/L

B 10O0mg/L

C 15O0mg/L

D

20O0mg/L

157、进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时,护士应指导患者进食富含大量(C)的食物。A 水分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碳水化合物

158、因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起慢性肺水肿发生,从而导致呼吸困难,一般常见于(A)患者。儿童雾化引起的溺水反应

A 儿童 B 老年人

C 孕妇

D 肺部疾患

159、雾化中高密度均匀气雾颗粒可分布到末稍气道,若长时间雾化吸入(B)可引起气道湿化过度或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A 超过1Omin

B 超过2Omin

C 超过3Omin

D 超过6Omin

160、慢阻肺的患者或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湿化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控制在(A)即可

A 1-l.5升/分 B 1-2升/分 C l.5-2升/分 D 1-2升/分

161、雾化过程中患者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麻醉,血气分析结果可表现为(A)A 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 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C 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D 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162、患者雾化过程中使用以氧气为气源的氧气雾化吸入,护士应调节氧流量为(B)A 6-8L/min

B 6-1OL/min

C 6-8L/min

D 8-1OL/min

163、对于缺氧严重患者如(D)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A 急性肺水肿

B 左心衰竭

C 休克

D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64、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应为成年人的(D)

A 1/2 B 1/3 C 1/4 D 1/3-1/2 165、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对其进行雾化时以(A)吸入为佳。

A 面罩 B 鼻导管

C 氧气帐

D 氧气枕

166、为防止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发生呼吸暂停现象,护士应在雾化前将雾化器需预热(C)避 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A 1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5分钟

167、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吸入停止短时间内,患者如出现喘息或喘息加重,口唇颜面紫绀,双肺听诊有哮鸣音,此时可迅速判断患者发生了(A)

A 哮喘发作和加重 B 呼吸暂停 C 缺氧及二氧化碳溜留 D 过敏反应 E 呼吸困难 168、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湿化雾量不宜过大,一般雾化的时间不宜过长,以(B)为宜

A 3分钟 B 5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169、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湿化液的温度以(D)为宜。A 15-30℃ B 20-40℃ C 25-50℃ D 30-60℃

170、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一旦发生哮喘,护士应立即停止雾化,予以(C)并吸氧,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A 平卧位 B 侧卧位 C 半坐卧位 D 头高脚低位

171、使用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末端未进入膀胱或刚进入膀胱,护士即向气囊内注水,可导致男性患者出现(A)

A 尿道黏膜损伤 B 尿路感染 C 尿道假性通道形成 D 虚脱 172、护士在插入尿管时应延长插入长度,见尿液流出后继续前进(D),充液后再轻轻拉回至有阻力感处,可避免导尿管未进入膀胱,球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后尿道。A 3cm以上 B 3cm以下 C 5cm以下 D 5cm以上

173、为尿潴留患者导尿时,插入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量不超过(C)A

500ml

B 1500ml

C

1000ml

D 2000ml

174、为患者导尿应严格掌握间歇时间,如需多次导尿,一般次数为(C)A 1-2h/次 B 2-4h/次 C 4-6h/次 D 6-8h/次 175、为患者导尿如需多次导尿,一般每日不超过(D)A 2次 B 3次 C 4次 D 6次

176、避免患者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时膀胱残余尿量不得超过(C)A 100ml

B 300ml

C 500ml

D 800ml 177、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时,每天饮水量在(C)A 8OOml以上 B 10OOml以上 C 20OOml以上 D 25OOml以上 178、患者导尿发生后尿道损伤多见于(A)患者。

A 前列腺增生 B 老年人

C 脊髓损伤 D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179、为预防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道狭窄,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次留置时间不应超过(C)A 5天 B 1周 C 2周 D 4周

180、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要适量,以(A)为宜,以防止牵拉变形进入尿道。A 5-15ml

B 5-10ml

C 10-15ml

D 不超过20ml 181、长期卧床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更容易发生(ABCD)

A 尿道瘘

B 膀胱结石 C 引流不畅

D 导尿管拔除困难 182、成人患者灌肠时,护士为其插入肛管的深度深度大约为(C)A 4-7cm

B 4-10cm

C 7-lOcm

D 15cm以内 183、小儿灌肠时,护士为其插入肛管的深度深度大约为(A)A 4-7cm

B 4-10cm

C 7-lOcm

D 15cm以内

184、灌肠过程中液体灌入速度应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B)A 30-5Ocm

B 40-6Ocm

C 50-7Ocm

D 60-8Ocm

185、灌肠时为便于灌肠液进入,减少灌肠次数,护士可指导患者采用(D)A

平卧位

B 右侧卧位

C 截石位

D 膝胸体位 186、清洁灌肠进行肠道准备前,应嘱患者进无渣流质饮食(D)A 1天 B 1-2天 C 2-3天 D 3-5天 187、灌肠液温度约(D),不可过高或过低。

A 38-40℃ B 38-41℃ C 39-40℃ D 39-41℃ 188、灌肠时成人用量为(D)

A 200-5OOml

B 300-5OOml

C

500-8OOml

D 500-1000ml 189、灌肠时小儿用量为(A)

A 200-5OOml

B 300-5OOml

C

500-8OOml

D 500-1000ml 190、需肛管排气时,排气时间一般不超过(B),必要时可隔2-3h后重复插管排气。A 10min

B 20min

C 30min

D 60min 191、大便失禁者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及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必要时,肛门周围涂(D)以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感染。

A 凡士林

B 石蜡油

C 红霉素软膏

D 氧化锌软膏 192、吸痰前后应给予(C)氧气吸入。

A 1-2L/min

B 2-4L/min

C 4-6L/min

D 6-8L/min 193、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纯氧氧气吸入(A)以提高血氧浓度。A 1-2min

B 2-3min

C 3-4min

D 5min 194、每次为患者吸痰时间过长应少于(C)A 5s

B 10s

C 15s

D 30s

195、呼吸道黏膜有炎症水肿及炎性渗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易发生(A)

A 呼吸道黏膜损伤 B 低氧血症

C 阻塞性肺不张

D 气道痉挛 196、每次为患者吸痰应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D)吸痰管。

A 6-8号 B 6-10号 C 10-12号 D 12-14号

197、每次为患者吸痰应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婴幼儿一般选用(C)吸痰管。

A 6号 B 8号 C 10号 D 12号

198、每次为患者吸痰应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婴幼儿一般选用(A)吸痰管。

A 6-8号 B 6-10号 C 10-12号 D 12-14号 199、为患者吸痰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A)吸痰管。A 6号 B 8号 C 10号 D 12号

200、对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人员应选择(C)吸痰管。

A 气管插管外径小于吸痰管内径1/2 B 气管插管内径小于吸痰管外径1/2 C 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1/2 D 气管插管外径小于吸痰管内径1/2 201、对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人员吸痰操作时插管深度为(D)避免插入过深损伤黏膜。A 9-15cm

B 15-22cm

C 距气管插管末端1-2cm

D 超过气管插管1-2cm 202、为患者吸痰调节合适的负压,一般成人为(C)

A <0.040mPa

B 0.013-0.026

C 0.040-0.053mPa

D <0.013 mPa 203、为患者吸痰调节合适的负压,一般儿童为(C)

A <0.040mPa

B 0.013-0.026

C 0.040-0.053mPa

D <0.013 mPa 204、为患者吸痰调节合适的负压,一般婴幼儿为(B)

A <0.040mPa

B 0.013-0.026

C 0.040-0.053mPa

D <0.013 mPa 205、为患者吸痰调节合适的负压,一般新生儿为(D)

A <0.040mPa

B 0.013-0.026

C 0.040-0.053mPa

D <0.013 mPa 206、如选择吸痰管外径过大,吸引时氧气被吸出的同时进入肺内的空气过少,导致患者发生(B)

A 呼吸道黏膜损伤 B 阻塞性肺不张 C 心律失常

D 气道痉挛 207、为患者吸痰时,连续吸痰不得超过(B)

A 2次 B 3次 C 4次 D 5次 208、肺部体疗时应协助患者(B)翻身一次。

A 30min-1h

B 1-2h

C 2-3h

D 3-4h209、肺部体疗时协助患者翻身,同时给予的(A)叩背体疗,使痰液排出。A 自下而上,自边缘而中央 B 自上而下,自边缘而中央 C 自下而上,自中央而边缘 D 自上而下,自边缘而中央

210、肺部体疗时协助患者翻身,顺序为(B)

A 仰卧→右侧卧→仰卧→左侧卧 B 仰卧→左侧卧→仰卧→右侧卧 C 左侧卧→仰卧→右侧卧→仰卧 D 右侧卧→仰卧→左侧卧→仰卧

211、为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吸痰时护士可采用间歇吸引的办法,即(D)

A 提拉出吸痰管后再插入

B 按照气道内—口腔—鼻腔—气道内顺序进行 C 休息3-5min后再吸引

D 用拇指交替按压和放松吸引导管的控制口

ABCDE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可有多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改进后的横刺进针皮内注射方法与传统皮内注射进针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BE)A 进针导致皮内张力高,进针阻力大 B 进针导致皮内张力小,进针阻力小 C 进针导致皮内张力小,进针阻力大 D 注射方向与上臂垂直能减轻疼痛 E 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能减轻疼痛

2、患者皮内注射后发生局部组织反应的原因有(ABCDE)

A 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 B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C 推注药量过多 D

皮内注射后,患者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E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

3、患者皮内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一般是由于(BCE)而引起症状表现。

A 呕吐物窒息

B 喉头水肿 C 支气管痉挛 D 左心衰

E 肺水肿

4、患者皮下注射后,注射局部形成硬结的原因有(ABCDE)

A 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 B 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 C 抽吸药液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 D 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 E 药物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5、皮下注射时应避免在(ABCE)等部位注射。

A 瘢痕 B 炎症 C 硬结

D 皮脂污垢堆积

E 皮肤破损

6、患者女,26岁,怀孕5个月,因扁桃体化脓性感染进行青霉素肌肉注射2次/日。3天后注射部位形成硬结,护士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注射部位(ABCD)A 50%硫酸镁湿热敷 B 25%硫酸镁湿热敷 C 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D 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 E 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

7、皮下注射所致低血糖反应多发生(ACDE)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 B 非运动状态下注射

C 注射后局部热敷 D 注射后日光浴

E 注射部位过深

8、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遵医嘱肌内注射抗组织胺类药物有(AC)

A 盐酸异丙嗪 B 盐酸氯丙嗪 C 苯海拉明 D 苯妥拉明 E 地塞米松

9、肌内注射时引起疼痛的原因有(ABCDE)

A 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 B 注射部位不当 C 针刺入皮肤的疼痛 D 推药时药物速度过快 E 进针过深

10、进行肌内注射的药物应尽量选用(ACD)药物,以减少注射并发症或意外发生。A 刺激性小 B 低渗 C 等渗 D PH值接近中性 E PH值接近碱性

11、进行肌内注射时护士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为防止发生针口渗液,每次注射剂量应以为限(A),不宜超过(D)。

A 2-3m1 B 4-5m1 C 6-8m1 D 5ml E 10ml

12、静脉注射时易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有(ABCE)

A 环境温度 B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 C 药物酸碱度 D Ⅱ型变态反应 E 输液局部血管的营养状态

13、静脉穿刺失败发生的原因可有(ABCD)

A 进针时用力速度不当 B 来回穿刺引起血管壁破裂 C 进针角度不当 D 止血带的弹性、粗细、长短不适当 E 患者长时休克

14、对患者塌陷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护士可(ACE)

A 热敷使穿刺血管充盈 B 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 C 用挑起进针法,针刺进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D 先行按摩推压局部

E 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折压头皮针近端输液管判断有无回血

15、患者进行静脉治疗发生静脉炎后,护士对其处理的原则为(BC)

A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B 避免感染 C 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D 尽快控制全身感染 E 改善血管壁通透性

16、一旦发生静脉炎,护理人员应(ABDE)

A 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 B 患肢抬高、制动

C 25%硫酸镁湿热敷 D 超短波理疗 E 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

17、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头痛、恶心,主诉周身发冷,测体温38.1℃。判断其原因可能是(ABCDE)

A 加药时治疗室空气不洁 B 输液速度过快 C 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未更换针头 D 配液中液体污染 E 短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大

18、预防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护理人员可采取的措施有(ACDE)A 加药注射器应严格执行一人一具 B 安瓿先消毒再割据后将其折断 C 垂直进针加药改为斜角进针加药 D 避免大针头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E 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19、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较轻,护理人员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并配合针刺其(CE)等穴位。

A 人中穴

B 劳宫穴

C 合谷穴

D 太阳穴

E 内关穴

20、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发热反应,护理人员应停止输液,对症护理,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并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给予(ACDE)治疗。A 苯海拉明

B 对乙酰氨基酚

C 异丙嗪

D 葡萄糖酸钙 E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组胺类药物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二者均为第1代),因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而逐渐被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的第二代所取代。但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发现有明显的心脏毒性而逐渐减少使用(特非那丁、阿斯咪唑),第三代(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已经问世。

21、下列哪位患者可能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ABCDE)

A 心衰患者2小时内输入液体300ml

B 慢阻肺患者6小时内输入液体1850ml C 外伤患者肺功能障碍输入液体量600ml/小时 D 患者惊吓后补液控制输入液体量在600ml/小时

E 疼痛患者3天不能进食,补液控制滴速在100滴/分钟

22、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可表现为(ABCDE)

A 胸闷、气促 B 咳泡沫样痰 C 咳泡沫样血性痰 D 稀痰液由口鼻涌出 E 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啰音

23、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每瓶药物联合用药原则上以不超过(A)为宜。A 2-3种 B 3-4种 C 2-4种 D 3-5种

24、责任护士发现患者发生静脉炎,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有(ABCE)

A 立即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B 患肢抬高 C 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D 云南白药气雾剂外敷 E 仙人掌外敷

25、发现患者发生空气栓塞,护理人员应立即使患者处于(AE)

A 左侧卧位 B 右侧卧位 C 仰卧位

D 俯卧位 E 头低足高位

26、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BCE)患者。

A 急性心梗

B 脑血栓 C 下肢动脉硬化 D 脑出血

E 颈动脉硬化

27、正确抽吸药液的方法是(CE)

A 抽吸时倒置安瓿 B 抽药操作时横卧注射器 C 抽药的注射器不能反复多次使用 D 注射器针头置于颈口 E 注射器针头置于瓶底

28、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时,护理人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有(ABCD)A 抬高患肢,制动 B 停止在患肢输液 C 局部热敷

D 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15-20min E TDP照射,每日2次,每次25-30min

29、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对过敏体质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血压、呼吸、脉搏等改变,询问患者有无(ABCDE)

A 关节疼痛 B 寒颤 C 心悸 D 皮肤瘙痒 E 胸闷

30、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下列哪些症状表现,护士可初步判断其发生了败血症(ABCD)A 畏寒、寒颤、高热 B 剧烈恶心、呕吐 C 紫绀 D 腰痛 E 呼吸及心率减慢

31、患者在输液后发生桡神经损伤,护士指导其(BCDE)

A 患肢适当活动以锻炼肢体功能 B 理疗 2/日 C 红外线超短波照射 2/日 D 肌注维生素B12500μg/日 E 肌注维生素B1100mg/日

32、在输液后发生注射部位皮肤损伤,一般常见于(ACDE)患者。

A 婴幼儿 B 老年患者 C 高敏体质者 D 各种原因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发生肢体水肿 E 输液时间过长者

33、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的患儿是(ABDE)A 重症感染 B 极度衰竭 C 腹泻

D 消耗性疾病 E 代谢性疾病

34、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一般(ABCD)患儿发生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较大。A 小儿重症肺炎 B 早产儿

C 体弱儿

D 菌痢 E 肾病综合征

35、为预防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反应,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一定把好(BCE)A 核对关

B 药物关 C 输液器关 D 巡视关

E 操作关

36、下列哪些情况下可选用肘静脉及大隐静脉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ABCDE)A 严重脱水 B 输入钙剂 C 输入50%葡萄糖 D 血容量不足 E 需快速补液

37、PICC穿刺后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有(ABCE)23页

A 体位不当 B 在头静脉穿刺置管 C 导管置入过浅

D 使用刺激性药物导致血管管腔缩窄 E 血管变异

38、PICC置管后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有没有导管异位的临床症状,如输注刺激性药物会出现某个局部的疼痛,包括全手臂、肩膀、腋下(ABCDE)

A 颌面部 B 颈部 C 耳周 D 胸部 E 后背

39、PICC置管后护理人员监测体外部分导管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尤其注意每次测量时(DE)A 定时

B 与置管前对照 C 定测量方法

D 起始点要有效

E 起始点要固定

40、预防PICC置管后导管脱落或移位,首先要加强导管固定,临床可使用(ABCDE)等方法对导管进行固定。

A 胶布 B 缝合固定 C 无菌贴膜 D 固定翼 E 免缝胶带

41、PICC置管后并发症常见的有(ABCDE)

A 静脉炎

B 导管堵塞

C 导管断裂

D 导管栓塞

E 穿刺处渗血

42、输注刺激性药液可引起PICC置管患者发生(BE)

A 物理性静脉炎 B 机械性静脉炎 C 细菌性静脉炎 D 血栓性静脉炎 E 化学性静脉炎

43、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高危患者有(ACDE)

A 血液高凝状态患者 B 凝血因子Ⅳ异常患者 C 口服避孕药

D 手术及卧床患者 E 糖尿病

44、当患者表现出与原发病或与并发症没有关联的下述症状时(ABCDE),护士应怀疑发生了PICC导管栓塞。

A 咳嗽 B 呼吸困难 C 胸部疼痛 D 心悸 E 心律失常

45、患者在静脉输血后发生发热反应,护士应(ACDE)

A 立即停止输血 B 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

C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 D 畏寒、寒战时保暖 E 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46、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多发生在(ABC)

A 输血刚开始 B 输血后期 C 即将结束

D 输血结束后2小时内 E 输血结束后4小时内

47、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轻度过敏反应,一般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AC)水肿 A 眼睑 B 颜面

C 口唇 D 头颈部 E 四肢

48、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使用(ABCDE)

A 糖皮质激素

B 苯海拉明 C 抗组胺药 D 地塞米松 E 类固醇类药物

49、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一般考虑以下原因(ABCE)一般保存温度为恒温,4℃ A Rh因子所致 B 血液贮存过久 C 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 D 保存温度2-5℃ E 血液受细菌污染

50、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时,当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其典型表现是(CE)心前区压迫感、腰背部剧烈疼痛为溶血反应早期阶段症状表现,此时大量血红蛋白还未进入血浆速度;少尿为血红蛋白结晶堵塞肾小管表现 A 心前区压迫感 B 腰背部剧烈疼痛 C 血红蛋白尿

D 少尿 E 黄疸

51、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表现为(ABCE)A 不明原因的发热 B 贫血 C 黄疸 D 出血倾向 E 血红蛋白尿

52、静脉输血患者由于短时间内输入过多血液发生循环负荷过重,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可表现(ABCD)大量血性泡沫痰

A 突发头部剧烈胀痛 B 呼吸困难 C 发绀 D 咳嗽 E 少量血性泡沫痰

53、静脉输血患者由于输血速度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为其查体可发现(ACD)湿啰音是由于吸气时气流通过呼吸道内的稀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或脓液等,使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为水泡音。多出现与吸气相,也可出现于呼气早期,以吸气末较明显。其特点是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部位较恒定,性质不宜变化,大、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临床常见于支扩、肺结核、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炎等。昏迷或濒死者因无力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可在气管处闻及大水泡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闻及,称痰鸣音。健康评估100页

A 端坐位呼吸 B 颈动脉怒张 C 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

D 听诊肺部有大量湿啰音 E 中心静脉压下降

54、输血前护士应对血液质量进行认真核对,发现(ABCE)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一般血液上层为浅黄色的血浆,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两者边界清楚,无红细胞溶解。基护395页

A 血制品内有较多气泡 B 血制品变色 C 血制品混浊 D 血制品分为明显的两层 E 血制品内有絮状物

55、患者发生口腔黏膜损伤,护理人员可选用(BCD)嘱其含漱。A 生理盐水

B 朵贝尔液 C 呋喃西林溶液 D 0.1-0.2%的双氧水溶液 E 复方硼酸溶液

56、鼻饲患者发生胃出血的原因有(ACD)

A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神经源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 B 长期留置胃管 C 注入食物前抽吸过于用力 D 患者体位不断变化 E 反复插管

57、鼻饲患者发生胃出血,何时可以开始喂养流食(ABC)出血停止48h后,胃空腹潴留液<150ml A 能闻及肠鸣音 B 无腹胀 C 无肠麻痹 D 胃空腹潴留液<1O0ml E 出血停止24h后

58、为预防鼻饲患者发生血糖紊乱,鼻饲配方应(AE)

A 尽量不加糖 B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OOml

C 鼓励其多床上及床边活动 D 增加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E 由营养师配制。

59、鼻饲患者发生食管狭窄的原因有(ABCDE)A 鼻饲时间过长 B 反复插管 C 胃食管反流 D 胃管固定不当 E 咳嗽活动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发生炎症、萎缩所致等的刺激。60、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ACE)

A 声音嘶哑 B 胃潴留 C 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D 胃食管反流、误吸 E 呃逆

61、为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用混合液进行咽部喷雾法可有效预防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该混合液的成分有(ABE)

A 地塞米松 B 甲硝唑 C VitK

D VitB12

E 利多卡因

62、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过程中,如确定为食物残渣或血凝块阻塞胃管,可用(BC)从胃管注入以稀释和溶解。

A 利多卡因 B a-糜蛋白酶 C 碳酸氢钠注射液 D VitB12注射液 E

VitK注射液

63、下列患者在胃肠减压置管过程中易出现插管困难的是(ABCE)

A 精神紧张 B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 C 急性肠梗阻 D 置管时送管过急

E 昏迷

64、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或呕吐剧烈者进行胃肠减压置管,预防插管困难可在置管前给予(CE)

A 局部麻醉剂

B 止痛剂

C 阿托品 D 镇吐药

E 镇静剂 65、长时间插管引起的声带慢性炎症和黏膜的肥厚可用(ACDE)雾化吸入,以减轻水肿,营养神经。

A 抗生素 B 维生素A族 C 类固醇激素 D 地塞米松 E 维生素B族 66、插管后可用三种方法观察并确定胃管是否在胃腔内(ACE)

A 抽取胃液法 B 注入温水法

C 观察有无气泡法 D 患者口内无胃管盘旋且口述无不适

E 听气过水音法

67、反复多次插管或长时间胃肠减压留置胃管的患者可给(BCE)雾化以消除喉头水肿 A 维生素B族 B 糜蛋白酶 C 类固醇激素 D 抗生素 E 地塞米松 68、长期胃肠减压患者发生腹胀时护理人员可给予(AB)及时解除症状。A 腹部热敷 B 肛管排气 C 新斯的明肌注

D 阿托品肌注

E 调整体位 69、氧中毒临床上极为少见,但患者在(ACD)时可发生。

A 疲劳 B 产后

C 健康水平下降 D 精神紧张 E 术后 70、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BC)

A 吸入浓度 B 吸入时间 C 吸入的氧分压 D 年龄

E 病情 71、患者吸氧过程中,为预防腹胀的发生,护士可用(ABC)等方法。A 鼻塞吸氧法 B 鼻前庭 C 面罩吸氧法 D 鼻导管吸氧法

E 气管插管吸氧法

72、患者吸氧过程中如发生急性腹胀,护士可及时为其进行(DE)

A 调整体位

B 新斯的明肌注

C 腹部热敷 D 胃肠减压 E 肛管排气 73、吸氧湿化瓶内液体可以是(ABD)

A 灭菌处理的冷开水 B 灭菌蒸馏水 C 无菌生理盐水

D 20-30%乙醇

E

40-50%乙醇

74、慢性呼衰患者给高浓度吸氧后出现病情恶化,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有(ACDE)A 不能立即停止吸氧 B 立即停止吸氧 C 继续给氧,调整氧流量为1-2L/min D 加强呼吸道管理 E 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 75、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ABCD)

A 哮喘发作和加重 B 呃逆 C 缺氧及二氧化碳溜留 D 过敏反应 E 鼻衄 76、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ABCDE)

A 哮喘发作和加重 B 呼吸暂停 C 缺氧及二氧化碳溜留 D 感染 E 呼吸困难

77、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BCE)用清水洗净,并用5O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A 漱口杯

B 雾化罐 C 口含嘴 D 擦脸毛巾

E 管道

78、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如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护士应为其加强局部治疗,可选用(BC)A 1-3%过氧化氢溶液

B 2-4%碳酸氢钠溶液 C 2.5%制霉菌素 D 0.08%甲硝唑溶液

E 0.02%呋喃西林溶液

1-3%过氧化氢溶液:防腐、防臭,适用于口腔感染有溃烂、坏死组织者;

0.08%甲硝唑溶液:适用于厌氧菌感染;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为广谱抗生素 79、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如发生呃逆时,护士可采取的措施有(ABE)A 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膈神经 B 饮冷开水2O0ml C 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迷走神经 D 饮热开水2O0ml

E 颈部冷敷 80、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可出现的并发症有(ABCDE)

A 暂时性性功能障碍 B 尿道黏膜损伤 C 尿道假性通道形成 D 尿道出血 E 尿路感染

81、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出现尿路感染,主要症状可表现为(ABCDE)

A 尿频 B 尿痛 C 尿急 D

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E 寒颤、发热

82、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发生尿路感染,原因有可能是(ABCDE)

A 引流装置的密闭性欠佳 B 尿袋内尿液位置过高 C 尿道外口清洁、消毒不彻底 D 留置尿管时间较长 E 导管和气囊的刺激

83、留置导尿患者出现下述哪些症状,护士应高度怀疑其发生了血尿(ABDE)A 尿道疼痛 B 尿液外观为洗肉水样 C 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D 尿液外观为血样 E 有血凝块从尿道流出或滴出

84、根据灌肠的目的为患者选择不同的灌肠液和量,常用的灌肠液有(ABCDE)A 肥皂水 B 生理盐水

C 降温用的冷水 D 冰水 E 清水 85、为患者吸痰过程中导致其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有(ABCDE)

A 吸痰时负压过高 B 吸痰时间过长 C 吸痰管外径过粗 D 吸痰时置管过深 E 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 86、不适当的吸痰可导致患者发生(ABCE)

A 呼吸道黏膜损伤 B 心律失常

C 气道痉挛 D 电解质紊乱 E 低氧血症

87、吸痰手法可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下列哪些手法属于不恰当操作(BE)

A 吸痰管插入18cm B 下管时遇有阻力可调整角度缓慢插入 C 吸痰时间25s D 成人患者吸痰负压调节在0.53mpa E 小儿吸痰负压调节在250mmHg 88、吸痰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一般常规使用(BE)

A 朵贝尔氏液 B 0.02%洗必泰溶液 C 碳酸氢钠 D 双氧水 E 生理盐水 89、吸痰前后听诊肺部呼吸音的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ABCDE)

A 呼吸频率 B 呼吸深度 C 心率 D 血氧饱和度 E 血气分析结果 90、气道痉挛常表现为(BCD)

A 咽喉部疼痛

B 呼吸困难 C 咳嗽 D 喘鸣 E 咯血

ABCDE

三、判断题(每题1分,判断对错并改错)

1、某患者皮内注射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责任护士应告诫其勿抓挠,并用安尔碘外涂局部皮肤。(×)0.5%碘伏溶液

2、某患者皮内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症状,经首次皮下注射后症状不缓解,护士可遵医嘱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l,直至脱离危险期。(×)0.5ml

3、皮内注射原则上选用注射用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无菌生理盐水

3、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24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48h后

4、皮下注射时应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深度为针梗的1/2-2/3。(×)1/2-1/3

5、皮下注射胰岛素后勿热敷,可给予适度按摩,以加速药物吸收,防止药物自针眼处渗出。(×)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

6、进行肌内注射时如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或药物被污染,可导致患者全身发生感染。(∨)

7、肌内注射时注射局部可出现疼痛、酸胀、肢体无力或麻木,严重时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

8、无痛注射技术是在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后常规皮肤消毒;注射时用持针的手掌桡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后进针。(×)尺侧缘

9、休克患者在滴入多巴胺后,因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因缺血而致药液渗漏。(∨)

10、休克患者在静脉用药6小时后,因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易发生药液外渗。(∨)

11、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时超过48h局部组织坏死多不能恢复。(×)24h

12、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时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

13、静脉输入抗肿瘤药物外渗时,责任护士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扩张血管促进药物吸收。(×)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

14、静脉穿刺后注射局部发生血肿一般于5-7天后开始吸收。(×)1-2周后

15、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延长按压时间,以4-5min为宜。(×)不出现青紫

16、静脉穿刺后注射局部发生血肿后48小时内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早期24小时内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17、为减少胶塞碎屑和其它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护理人员可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方法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呈4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75°角

18、严禁在患者瘫痪肢体进行长期补液,可进行短时静脉穿刺。(×)不可进行穿刺和补液

19、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留置针,如果是手术室留置在下肢的留置针,病房护士应尽早拔除更换在上肢。(∨)20、护理人员应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周围皮肤完整性,如发现患者穿刺部位有渗血或无菌贴膜卷边,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局部消毒及更换无菌贴膜

21、长期静脉输液可造成血管壁损伤,致使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致静脉血栓形成。(∨)

22、输液系统如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输液引起患者发生严重的败血症。(∨)

23、输液过程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拔除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4、严禁自输液管道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24-48h更换一次,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及密闭。(×)24h更换一次

25、输液过程中患者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护士指导其可热敷每日2次,严禁冷敷。(×)冷敷每日2次,严禁热敷

26、某些机械性刺激可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时液体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

27、大量脱水、严重贫血的患儿因血管充盈程度差,穿刺时常无回血。如果误认为穿刺未成功而拔出针头,会导致穿刺失败。(∨)

28、长期输液患儿护士选择血管的原则是从近端到远端,从小静脉到大静脉,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

(×)从远端到近端

29、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指导患者顺着血管横向压迫,以利加压止血。(×)纵向压迫 30、PICC穿刺后可热敷穿刺肢体。(∨)

31、PICC导管置入过深可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

32、确诊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后,护士应指导其抬高患肢,减少活动,避免腕关节活动,适当增加手指的精细、灵巧活动。(×)肘关节

33、存在提示导管相关性血流的感染一般常规抗生素较难控制。(∨)

34、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为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穿刺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35、PICC置管后患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护士不要急于拔管,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头部水平。

(×)心脏水平

36、经PICC置管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必须立即进行正压冲管,再继续输注其他药物。(×)脉冲式冲管

37、静脉输血后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高热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h者。(∨)

38、献血者在采血前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洁淡饮食或糖水。(∨)

39、患者静脉输血过程中如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护士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遵医嘱给患者口服苯海拉明,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即可。(∨)

40、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同时可伴有出血倾向。(∨)

41、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时护理人员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以阻断动脉血流,但静脉血流仍通畅。(×)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

42、将大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侧的肢体间接加温。(∨)

43、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之前,护士要先检查患者的牙齿情况,如有活动假牙,操作前应取下存放于水杯中。

(×)有标记的冷水杯

44、对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之前,护士应协助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45、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

46、昏迷患者不可漱□,以免引起误吸。(∨)

47、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制酸药物,鼻饲时间间隔不宜过短。(×)不宜过长

48、对有心脏病史患者不可插胃管。(×)须谨慎小心

49、低血糖症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鼻饲饮食忽然停止者 50、定时更换胃管目的是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使其变质从而发生粘连,造成胃管不通畅。(∨)

51、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如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护士需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52、为减少胃肠减压患者胃管在胃内的粘连,责任护士应每天定时转动胃管,并轻轻将胃管变动位置。(∨)

53、胃肠减压患者因胃液过少不能引出时,责任护士可通过变换其体位进行抽吸,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可结合生命体征来判断胃肠减压的效果。(×)腹部的症状

54、胃肠减压患者拔除胃管后的发音练习应由张口音练到闭口音。(×)应由闭口音练到张口音

55、为患者置入胃管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因难等症状,护士应立即停止插管,如胃管盘旋在口腔内或误入气管,拔出少许胃管再重新置管。(×)立即拔出胃管,让患者休息片刻 56、10%氯化钾溶液禁止直接静脉推注,可稀释后静推。(×)

57、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氧中毒,护士应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58、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时,必须准确测量长度,注意插入方法。插入鼻导管时可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

(×)稍向后仰

59、患者吸氧结束后如发现鼻导管与鼻黏膜粘连,应先用凡士林湿润,再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脱后再拔管。(×)湿棉签或液体石蜡

60、对慢性呼衰患者采用非限制性给氧。(×)限制性给氧

61、对慢性呼衰患者常用低流量持续面罩吸氧。(×)鼻导管(或)鼻塞

62、对慢性呼衰患者应该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SaCO2为原则。(×)不升高PaCO2

63、慢性呼衰患者给高浓度吸氧后出现病情恶化,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吸氧,通知医生。(×)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1-2L/min,而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64、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护士应及时将雾化器具用清水洗净,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65、雾化过程中因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呼吸变得浅促,呼吸末气道内呈正压,从而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麻醉。(∨)

二氧化碳麻醉 = 二氧化碳潴留

66、超声雾化雾滴的温度低于体温,大量低温气体的刺激,使呼吸道痉挛进一步加重,导致患者发生呃逆。(×)缺氧。

67、超声雾化吸入雾的冲力比空气中氧的冲力大,加上吸入气体含氧量低于正常呼吸时吸入气体氧含量,容易导致缺氧。(∨)

68、雾化吸入时护士可指导患者在氧气雾化器的外面用热毛巾包裹,以提高雾滴的温度,避免因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69、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半坐卧位。(×)吸氧 70、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如雾量过大可使整个呼吸道被占据,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而导致呼吸暂停。(∨)

处于缺氧状态出现呼吸暂停

71、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做雾化吸入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因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

72、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可因超声雾化气体中氧含量低,导致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

73、因导尿所致的尿道出血几乎都发生在药物引起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的基础上。(×)尿道黏膜损伤

74、所有防止尿道黏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尿道出血。(∨)

75、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腹腔血管内,导致患者猝死。(×)虚脱 76、为患者导尿过程中发现导尿管误入阴道,护士应重新正确插入。(×)换管重新正确插入 77、老年女性易出现尿道外口异位。(×)老年女性 78、为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封闭式导尿回路,引流装置低于耻骨联合位置,防止尿液的逆流。(×)膀胱位置

79、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进行夹管、开放尿管,以训练膀胱功能。(∨)

80、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人员应采用个体化放尿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和(或)

81、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可因尿垢沉积导致导尿管拔除困难。(∨)

82、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如气囊内充液少,翻身时可因气囊变形嵌顿于尿道内造成尿道撕裂。(∨)83、持续放尿使膀胱处于排空状态,增加了尿道顶端与膀胱内壁的接触,由于异物刺激,膀胱持续呈痉挛状态,造成缺血缺氧,形成应激溃疡而导致血尿。(∨)

84、灌肠过程中患者突然觉得腹胀、腹痛,查体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应高度怀疑发生了肠道出血。(×)肠穿孔或肠破裂

85、为预防清洁灌肠时患者发生水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应禁用一种液体反复多次灌洗。(∨)

86、高热患者灌肠降温时灌肠液温度可调节约39-41℃。(×)高热患者灌肠降温者除外 87、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可暂停操作,鼓励其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吸出。(∨)

88、为预防患者在吸痰过程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吸引前可先蘸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使吸痰管润滑。(∨)

89、吸痰过程中吸痰管插入的长度为患者有咳嗽或恶心反应即可。(∨)

90、吸痰过程中吸痰管插入时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禁止带负压插管 91、吸痰过程中若痰液一次未吸净,可暂停3-5min再次抽吸。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痰液粘稠程度与痰量而定。(∨)

92、首次吸痰前先将吸痰管放于无菌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和吸引力是否适宜,以调节合适的吸引负压。(×)每次吸痰前 93、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时,应先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冲净管道后在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94、吸痰所致的感染几乎都发生在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

95、吸引气道分泌物时若吸痰管插入较深,吸引管反复刺激气管隆突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可致患者呼吸心跳骤停。(∨)

96、因吸痰所致的心律失常几乎都发生在低氧血症的基础上。(∨)

(∨)

(×)

1、食管管径在起始处和穿膈处最窄,在胸段中、下交界处最宽。(×)食管3个狭窄部位是环状软骨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

基护内容

1、静脉注射法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其次是肌内注射。(×)吸入 > 舌下含服 > 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基护328页

2、输血结束后的空血袋立即按医疗废物处理,避免医源性污染环境。(×)应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 基护397页

四、风险题

一)为减少皮内注射时患者疼痛,目前临床提倡改进皮内注射方法,请你口述具体执行过程(10分)

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患者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拨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二)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发生虚脱,作为注射护士,你应怎样处理?(10分)

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患者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患者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0%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三)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当班护士应采取何种抢救措施?(30分)

①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

②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l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③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④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O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O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OO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Omg或苯海拉明4Omg。

⑤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

⑥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四)长期皮下注射患者主诉注射局部肿胀、瘙痒,触诊可扪及硬结,请你判断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作为责任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什么处理措施?为预防此种现象发生,护士应在日常注射过程中采取何种措施?

形成硬结

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 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

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

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预防硬结形成:

1.正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1/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等部位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5.护埋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先用砂轮割据,再用酒精消毒后掰开安瓿,禁用长镊敲打安瓿。鉴于玻璃粒、棉花纤维主要在安瓿颈和瓶口沉积,注意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针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为避 免化学药物微粒出现,注射一种药物用一支注射器。

6.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堆积,可先用70%乙醇擦净后再消毒。

五)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35分钟后未进食,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作为值班护士,请你迅速判断患者发生了何种意外?应如何进行预防及现场处理?(30分)

低血糖反应 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胰岛素后,密切患者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

6.注射后嘱患者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7.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六)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可有效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请你描述具体步骤。(20分)

①左手将注射部皮肤拉向一侧。②右手持空针,呈90°刺入,并固定。

③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对组织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s,让药物散入肌肉,期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

④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患者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

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主要原因哪些?

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以及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等。

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如休克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多巴胺后,血管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致药液渗漏。

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由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露出血管外;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使药液外渗;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针头穿刺很成功,但由于患者长时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药液外渗。

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细,或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推注过快。

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预防其发生药液外渗性损伤的措施有哪些?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刺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停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九)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常见有哪些?

①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 ② 进针角度不当;

③ 针头刺入的深度不合适; ④ 进针时用力速度不当 ⑤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

⑥静脉条件差,进针后无回血,落空感不明显,误认为未进入血管继续进针,致使穿刺失败; ⑦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因患儿不合作致针头脱出而失败; ⑧ 操作者对深静脉的解剖位置不熟悉; ⑨ 来回穿刺引起血管壁破裂而失败;

⑩ 反复使用的止血带的弹性、粗细、长短不适当等。

十)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可表现为哪些症状?(10分)

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十一)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原因会有哪些?(10分)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尤其是老年人及心、肾、肺功能障碍者。2.外伤、恐惧、痛疼等均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作用延长。此时,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十二)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护士应采取那些紧急处理措施?(10分)

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时使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用20%-30%的酒精湿化后吸入。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血量。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十三)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痛疼,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请你判断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临床工作中会有哪些原因导致此种情况发生?(10分)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输入药物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4.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入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的输入均可以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5.输液速度与药物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液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如短时间内大量输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大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

十四)为预防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如何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5.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每瓶药物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6.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7.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留置针,如果是手术室留置在下肢的留置针,应尽早拔除更换在上肢。8.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周围皮肤完整性,如有渗血或无菌贴膜卷边,应及时进行局部消毒及更换无菌贴膜。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十五)PICC置管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哪些?(20分)

1.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如癌症、糖尿病、终末期肾衰。2.已知存在凝血异常基因如凝血因子V异常。3.怀孕或者口服避孕药。4.手术及卧床患者。5.低龄儿童和老年人。6.导管材质过硬、管径过粗。

7.留置时间长;另外穿刺部位在肘窝处,比穿刺部位在中上臂的PICC发生与导管 相关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十六)PICC置管患者发生血凝性导管阻塞时应该如何处理(40分)方法如下: 1)将一个三通开关直接接到PICC导管上。

2)把一个lOml空的注射器接到三通开关上,使注射器与导管成一直线(PICC导管使用时一定要使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因为压强越大的注射器越容易把导管挤破)。

3)把一个吸有5ml尿激酶稀释液(50OOu/ml)的lOml注射器接到三通开关的侧孔上,尿激酶注射器与PICC成直角。

4)将三通开关旋到空注射器与导管开放的位置。

5)把空注射器的活塞向后拉产生负压,接着把三通开关旋到尿激酶注射器与导管开放的位置。6)通过负压,导管把尿激酶吸入管内,达到溶解血凝块的作用,必要时反复操作,以达到通管的作用。根据导管内血凝块的量多少不同,需要溶栓时间长短不一。

7)当负压回抽注射器时,从导管内抽出新鲜血时,导管溶栓成功。这时需继续回抽血2-3m1(确保管内无残留尿激酶)后,拧掉三通及其所连接的注射器,取装有生理盐水10-2Oml的注射器与PICC导管连接,脉冲式冲管,更换接头正压封管。发现导管阻塞时,首先检查是否存在导管打折等机械性堵管的情况;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如导管不通畅,对于末端开口的导管可以用力回抽,切不可暴力推注;各种方法处理无效时应拔管。

十七)临床工作中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断裂和导管栓塞的方法有(20分)

1.不要暴力冲管。

2.应使用lO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3.正确固定。

4.导管上不可用缝合线或胶带缠绕。5.避免接触锐器。

6.在导管拔除过程中,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发现导管损害,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或者做进一步评估。十八)临床工作中PICC置管患者发生穿刺处渗血的预防处理措施有哪些(10分)

1.置管后2周内尽量减少屈肘运动。

2.置管后立即用纱球压迫穿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24h,但不要太紧,以防影响血液回流。

3.一旦出现渗血,应按压穿刺点10-l5min,更换无菌透明敷料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随意出入。

十九)患者在静脉输血过程中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原因会有哪些?(20分)

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胞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患者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患者或经产妇中。

二十)患者在静脉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有哪些?(10分)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h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

3.多次输血的患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二十一)患者在静脉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20分)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l5ml即可产生症状。

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

3.Rh因子所致溶血。

4.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

二十二)患者在静脉输血过程中发生细菌污染反应,原因可能会有哪些?(10分)

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3.采血环境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二十三)口腔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并发症?(10分)

窒息 吸入性肺炎 口腔黏膜损伤 口腔及牙龈出血 口腔感染 恶心、呕吐

二十四)鼻胃管鼻饲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有哪些?(10分)

1.鼻饲液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2.鼻饲液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3.灌注的速度过快,营养液浓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蠕动增强。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5.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二十五)鼻胃管鼻饲患者可出现那些并发症?回答5条以上即可(10分)

腹泻,胃食管反流、误吸,便秘,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胃出血,胃潴留,呼吸、心跳骤停,血糖紊乱,水、电解质紊乱,食管狭窄

二十六)鼻饲患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有哪些?(10分)

1.患者由饥饿状态转入高糖状态或由于渗透性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2.尿液排出多,盐摄入不足,鼻饲液的营养不均衡。

二十七)发现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出现声音嘶哑,责任护士应该怎样指导患者?

发现声嘶后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以休息。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局部湿润,给予雾化吸入,口服B族维生素及激素治疗,以减轻水肿,营养神经,促进康复。

二十八)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出现呃逆,责任护士应该怎样进行前期的预防和发生后的处理?

1.留置胃管每天需做口腔护理,注意不用冷水刺激,以免加重呃逆,用温开水。棉球不要过湿。

2.一且发生呃逆,可首先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给患者突然提问或交谈、轮流用拇指重按患者攒竹穴,每侧一分钟,多能缓解。亦可将两食指分别压在患者左右耳垂凹陷处的翳风穴,手法由轻到重,压中带提,以患者最大耐受量为佳,持续一分钟后缓慢松手即可止呃。

3.若上述方法无效,可舌下含服心痛定10mg,或予胃复安20-40mg肌注,严重者可予氯丙嗪5Omg肌注。

二十九)为预防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出现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责任护士应该在置管前怎样操作?为患者用混合液进行咽部喷雾法可有效预防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1.对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和硅胶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置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充分合作。置管动作要轻稳、迅速。

2.长期留置胃管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用PH试纸测定口腔PH值。选用适当的药物,每日行两次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湿润、清洁。每月更换胃管一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三十)如何判断留置胃肠减压患者发生引流管不通畅?

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吸引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的胃液量明显少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声;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

三十一)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胃肠减压过程中由于咽喉部分泌物增加而患者又不敢咳嗽易致吸入性肺炎。

2.胃肠减压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逆蠕动,或胃肠减压引流不畅导致胃食管返流,造成吸入性肺炎。3.胃肠减压期间患者禁食、禁水致使细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口腔护理清洗欠彻底,细菌向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三十二)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预防其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措施有哪些?

1.如患者咽喉部有分泌物聚积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咳嗽前先固定好胃管及胃肠减压装置。不能自行咳痰的患者加强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2.保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疑引流不畅时及时予以处理,以防止胃液返流。3.每日口腔护理二次,应彻底清洗干净,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4.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拔除胃管。

三十三)发生无效吸氧的原因有哪些?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或不正确。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三十四)吸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改善的指标有哪些?

1.患者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 2.心率是否变慢 3.呼吸是否平稳 4.发绀有无消失

5.定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三十五)吸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并发急性肺水肿时,使用20%-30%酒精进行氧气湿化,而患者对酒精过敏。2.对吸氧管材料或胶布过敏。

三十六)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有哪些?

1.选择合适的体位。让患者取半卧位,以便膈肌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为患者叩背,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吸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持续吸氧,以免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分压下降。3.加强营养,以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储备能力。

4.对于某些患者,如慢阻肺的患者或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湿化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1-l.5升/分即可。

三十七)导尿患者避免发生尿路感染的措施有哪些?发生尿路感染后护士如何处置?

1.用物必须严格灭菌,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会阴部消毒。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可用吸水会阴垫或尿套。3.尽量应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4.当尿路感染发生时,必须尽早拔除导尿管,并根据病情采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十八)灌肠患者发生虚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年老体弱、全身状况差或患有严重心肺疾患者。2.灌肠液温度过低,致使肠道痉挛。3.灌肠次数过多,速度过快过量。

三十九)为患者吸痰过程中,突然发生心跳骤停,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篇3

【关键词】桥梁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

桥梁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交通运输的需要而迅速发展,作为交通运输功能的主要部分,桥梁工程的质量被严格要求。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质量问题所产生的事故发生,在施工前我们就应该做足准备工作。而在桥梁建设时,笔者在基坑挖掘、混凝土浇筑、桥梁加固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1 桥梁工程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桥梁本身准备工作

桥梁工程在桥梁本身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桥梁设计和施工流程两方面。其中根据工程地点的不同,考虑到节气变化、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桥梁所要实现的自身作用,设计师需要反复对所掌握资料进行确认,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设计。而在施工流程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我们全面考虑到施工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在施工时由于技术要求需要进行的一些作业的安全措施。同时,做好相应的建设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时间的达标。

1.2 对桥梁工程施工进度的调控。

在保证工程能够在限定期限内竣工的前提下,要做到优先通行,不影响交通的运营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作息。譬如在桥体的改建过程中优先一侧提高施工速度,或者建造临时浮桥。在桥体经过主要排水管道的时候,先对管道进行临时性的改建。确保水电道路的通畅和桥梁施工时完善的作业环境,既是建设工程中时常提到的三通一平。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建设不断前进,交通状况成为一大问题。为了确保居民的生活不受到影响,桥梁工程人性化的建设理念要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

1.3 桥梁建设的有顺序,科学化施工。

在准备工作中,根据桥梁设计的要求和相关施工条件,要对于工程中的各项施工做先后排列和优先顺序。对于一些工期较长,工作量大的工程,应该及早完成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对于一些可能受到天气影响的工程,尽量安排在影响较小的季节,同时备有在不能施工时,可以进行的其他工程方案。而对于一些与其他施工相关联的部分,要做好分类工作,组织进行集体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进行时的有条不紊,实现高效作业。

1.4 做好安全巡查的工作的安排

在桥梁建设工程进行时存在很多意外和突发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桥梁设计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出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未知原因引起的不确定性突发状况。在准备工作中,制定完善的全面的安全巡查工作表,做到施工过程中的无盲点,无错漏。在做安全巡查工作安排的时候,着重注意施工器械的管理、作业现场用电管理、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情况监控这几个方面。同时对于可能会有的高空悬挂作业的情况,也要在考虑的范围内。

安全巡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巡查的过程也并非是形式化的巡视。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状况做出观察,一旦发现工程中发生或潜在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

2 桥梁支撑部分的技术问题

2.1 基坑开挖须知的问题

在进行基础施工时,要确保基坑的质量和避免超挖现象。开挖基坑的时候主要以机械作业为主,留有一定的安全深度后进行人工作业直到挖到基底。(建议保留的安全深度为50米)在挖到基底后,需要对基坑进行承载力的相关测试,检查基坑是否达到桥梁设计是所需的标准。假若基坑的实际作业结果和预期中的有出入,需要及时向负责部门上报,在得出结果后,继续施工。同时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要对基坑周围的原有地质进行保护,不要破坏原有的受力结构。

2.2 如何保证浇筑过程的严格进行

桥基的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代表着整个桥梁工程的主要质量保证。如何保证浇筑过程的严格执行,并且达到设计的标准,需要在浇筑的每一个步骤都合格运作,在立模的时候,为了保证钢模板于钢模板的紧密咬合,在两块钢模板之间要用U型扣扣紧。在完成立模之前还需要对整体进行打磨和钢模板调直。在钢模板内部采用钢管支撑加固,以保证在浇筑过程中钢模板能够满足施工过程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在浇筑的时候,要保证混凝土的调配比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浇筑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止离析现象,同时注意模板是否承受得住混凝土的压力,是否出现了变形和倾斜情况。

2.3 墩台帽施工

在整个桥体支撑的基础工作收工以后,需要进行墩台帽的施工,在所需组合模板内设置溜槽,然后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每完成一层混凝土的浇筑,要及时的把混凝土中的气泡用振捣的方式排放出来。在墩台帽的表面,还要留有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保护层的设计可采用铁丝绑扎砂浆的工艺。

2.4 施工器械的维护

由于在进行桥梁支撑的施工作业中对于设备的磨损严重,建设进行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施工设备的情况,对于易损部位提前准备好替换零件。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也要仔细检查设备的起吊、输送以及搅拌情况保证浇筑过程的顺利连续,一气呵成。

3 桥梁上部的建设工艺

3.1 对于桥梁梁体的施工

梁体施工的钢筋与桥梁支撑所用的钢筋对比,需要更出色的抗拉系数和韧性。在对钢筋进行加工后还要注意部分弯曲钢筋的安放位置。完成了钢筋的安装后,再进行梁体的砼浇筑,浇筑的顺序是从模板的中心开始往两端同时进行浇筑。同墩台帽的混凝土浇筑一样,也要使用振捣的方式排出气泡。而且,由于梁体的钢筋密度较大,要注意防止振捣过程中避免碰撞到钢筋,同时,确保钢筋之间不留有缝隙。而梁体的拆模,要在对梁体的强度进行验收后进行。(两题的强度要在70%以上)

3.2 桥梁的加固

由于施工时的实际操作,可能会与桥梁的设计存在出入,所以桥梁结构有时候会无法达到设计标准。这时候,可以通过对桥体的加固,来满足桥梁的承载力。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在需要大幅度提高桥体的承载力时,我们不仅要对桥体加固,还要适当的改变桥梁的结构体系。通过加大桥梁截面和增加桥体厚度的方式可有效的提高桥体的承载力,在增加桥体厚度时,常用的方法是用沾合剂将材料粘合在桥梁的结果外面,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确保粘合在桥体表面的构件原本受力体系的不被影响。同时要确保粘合剂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加桥梁的支撑,,在纵梁下面增设加劲梁减少截面的弯矩,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技术。

3.3 桥面铺装和桥体的美化

在梁体的建设完成后,需要对桥梁的桥面进行施工。在桥面建设前,先要对绞缝添筑,浇筑时要避免漏浆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桥面施工的时候,仔细观察钢筋网的位置,对角钢要采用砂浆添堵的方式,作用在于防止桥面灌注过程影响角钢的形状和漏浆装抗的发生。

在桥面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对桥梁的外观进行休整,现代桥梁的建设,对于美观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桥梁好周围景观的关系,部分桥梁建设可能选址在一些景观区,桥梁的外形,在一定程度上,要减少对景观的影响。做到与自然人文的和谐一致。同时在选址过程中,桥梁的美观问题,也要在参考内容中。

3.4 桥梁的维护、维修工作

不论是在桥梁工程的施工阶段,还是桥梁落成以后。为了实现在桥梁施工后在交通运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并及时发现桥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对桥梁制定详细的维护维修计划。

桥梁出现需要维修的情况主要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材料原因所产生的裂缝,裂缝的形状呈小面积的纹裂,裂缝深度不深。或者由于施工工艺问题引起的裂缝,往往出现在几个部位的连接处,裂痕清晰直观。除此之外,还存在钢材生锈和地基变动所引起的混凝土断裂。

4 总结:

桥梁的建设其实就是做到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严格的施工流程。一个优秀的桥梁工程需要一个尖端的设计团体和高标准的高效率的建设团队,充分考虑到桥梁建设所牵涉的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施工原料和施工工艺,充分考虑到桥梁在建设完成后的职能,做出完善的桥梁维护方案,实现其在交通运输中的经济价值。这是每一个桥梁工作者都应该落实于实际的工作要求,也是保证桥梁工程質量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苏培奇,吴健. 桥梁工程中水中系梁的施工技术[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2,(11) .

[2]宫振堂,姜大鹏. 浅谈桥梁工程钻孔桩施工[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4,(02) .

[3]陶虹,刘明武. 浅谈桥梁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施工控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

[4]何玉婷. 浅议桥梁工程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 2010,(18) .

常见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浅析 篇4

垃圾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 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雨水的淋洗、冲刷, 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 通过萃取、水解和发酵而过滤出来的污水[1,2]。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 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如图1所示,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成因可归纳为:

由图1可见,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 因而渗滤液的产生和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二、垃圾渗滤液性质

垃圾渗滤液除了水量变化以外, 成分也很复杂。渗滤液一般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 水质会随着外界水文地质、气候、填埋规模、填埋工艺、填埋时间和垃圾成分变化而变化。另外一个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因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 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变化较大, 不同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以及浓度不同[3]。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来说, 其pH值在4~9之间, 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 BOD5从60~45000mg/L, 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垃圾渗滤液中营养比例失调, 可生化性差, 氨氮含量过高, 而且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及重金属离子[4]。这些都成为垃圾渗滤液难以处理的因素。

由于缺乏经验, 对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水量特点了解深度不够, 各地对渗滤液的处理要求和方式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 各地环卫部门、科研院所也先后展开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2008年国家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排放标准从COD、总氮、重金属及外运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垃圾渗滤液传统处理方法

垃圾渗滤液传统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 在COD为2000~4000mg/L时, 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达50%~87%。与生物处理相比, 物化处理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 出水水质比较稳定, 尤其是对BOD5/COD比值较低 (0.07~0.20) 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 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物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 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因此目前垃圾渗滤液主要是采用生物法。

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池、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厌氧处理包括上向流污泥床、厌氧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及厌氧稳定塘。

与好氧方法相比, 厌氧生物处理具有以下优点:

1.好氧方法需消耗能量 (空气压缩机、转刷等) , 而厌氧处理却可产生能量 (产生甲烷气) 。COD浓度越高, 好氧方法耗能越多;厌氧方法产能越多, 两者的差异就越明显。

2.厌氧处理时有机物转化成污泥的比例 (0.1kgMLSS/kgCODCr) 远小于好氧处理的比例 (0.5kgMLSS/kgCODCr) , 因此污泥处理和处置的费用大为降低。

3.厌氧处理时污泥的生长量小, 对无机营养元素的要求远低于好氧处理, 因此适于处理磷含量比较低的垃圾渗滤液。

4.根据报道, 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以处理的卤素有机物在厌氧时可以被生物降解。

5.厌氧处理的有机负荷高, 占地面积比较小。

但是, 厌氧处理出水中的COD浓度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 溶解氧很低, 不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 一般需要进行后续的好氧处理。另外, 世界上大多数垃圾渗滤液多是偏酸性的 (pH值一般在5.5~7.0) 。pH在7以下, 产甲烷菌将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不利于厌氧处理, 而好氧处理对pH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再者, 厌氧处理的最适温度是35℃;低于这个温度时, 处理效率迅速降低。比较而言, 好氧处理对温度要求不高, 在冬季时即使不控制水温, 仍能达到较好的出水水质。

鉴于以上原因, 目前对COD浓度在50000mg/L以上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建议采用厌氧方法 (后接好氧处理) 进行处理, 对COD浓度在5000mg/L以下的垃圾渗滤液建议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对于COD在5000~50000mg/L之间的垃圾渗滤液, 好氧或厌氧方法均可, 选择工艺时主要考虑其他因素。

四、膜处理技术为主, 配以预处理技术

膜处理技术是水处理领域中的技术之一, 在清水处理中应用工况较好, 对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特别是其中含有一定盐分的废水来说, 受到结垢和堵塞的困扰较大。

膜分离系统:实现物理分离, 根据膜分离系统直径的不同, 又将分离系统分为超滤 (UF) 和纳滤 (NF) 部分。

超滤 (UF) 部分:超滤是将粒径大于0.02的颗粒悬浮物 (主要是指微生物) 以及大分子的有机物从中分离出来, 作用相当于传统的沉淀池, 出水清澈, 主要是含有大量的盐分和重金属离子。由于超滤的众多优点现在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淀池。

纳滤 (NF) 部分:超滤出水由超滤清水罐经预处理进入纳滤系统, 在此系统, 将重金属离子、糖类等小分子的有机物, 以及大于等于二价的盐分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出水分为两部分:出水和截流液。出水占纳滤总进水的85%, 完全达到GB16889-2007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截流液一般占纳滤进水的15%, 水量少但是几乎包含了整个原水的盐分和重金属离子, 以及在生化系统中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因此浓缩液成为最终的污染物。

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渗滤液必须特别慎重考虑浓缩液的处理问题。浓缩液回灌填埋场填埋区, 让垃圾对浓缩液中的各类物质进行吸附。长期回灌一方面容易影响填埋作业, 同时回灌液通过垃圾堆体渗出后重新进入渗滤液处理厂有可能造成盐类、难降解COD的富集, 导致渗滤液处理厂进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处理厂的有效运行。生产实践证明, 反渗透产生的浓缩液由于量太大, 根本无法实施填埋区回灌, 直接回调节池则迅速影响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也加速了反渗透系统的堵塞和结垢, 形成恶性循环。

五、MVC蒸发工艺为主, 配以其他相应流程

近年来, 许多新技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 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以MVC蒸发为主的工艺在解决了能耗高的问题后, 同时具有水质优良、管理操作方便稳定、维修简便且成本低的特点。MVC蒸发技术配以DI技术是可彻底解决渗滤液处理问题的一种工艺, 是渗滤液处理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MVC蒸发是一个把挥发性组分与非挥发性组分分离的物理过程, 由两部分组成:加热溶液使水沸腾汽化和不断除去汽化的水蒸汽。垃圾渗滤液蒸发处理时, 水从渗滤液中沸出, 污染物残留在浓缩液中。所有重金属和无机物以及大部分有机物的挥发性均比水弱, 因此会保留在浓缩液中;只有部分挥发性烃、挥发性有机酸和氨等污染物会进入蒸汽。但MVC蒸发具有冷凝温度范围窄的特点, 只有沸点和水非常接近的物质才会重新冷凝最终存在于冷凝液中, 其他包括挥发性烃类、挥发性有机酸则随着蒸发系统的不凝气体排出系统, 并不会存在于冷凝液中。但氨由于和水的亲和力很强, 部分氨会溶于水中, 所以MVC蒸发产生的冷凝液中, 除留存一定量的氨以外, 其他指标均在新标准的要求范围之内。采用除氨的DI系统处理后, 排放水水质优良, 远优于新排放标准的要求。

MVC蒸发处理工艺可把渗滤液浓缩到不足原液体积3%~10%, 清水排放率可高达95%以上。

填埋气体是垃圾填埋场的另一主要二次污染, 但对于现代化卫生填埋场, 填埋气体可以足够供给MVC蒸发产生的浓缩液蒸发甚至干燥所需的能量, 如不考虑填埋气的经济价值, MVC3-10%的浓缩液可利用填埋场的生物气将其干化, 干化后的产物含水率低于10%, 可装袋后填埋, 彻底解决渗滤液的液体排放问题, 实现零排放。

该工艺目前已经成功在潮州锡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和广州从化潭口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中成功应用, 根据监测结果, 至今设备稳处理水量、排水量水质均全面符合设计的标准。监测结果显示, 排水水质符合GB16889-2008表2标准, 清水排放率大于90%, 电耗低于17度/吨。

六、结语

1.垃圾渗滤液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理, 进入地下水系统后, 会对地下水污染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传统生化处理方式和先进的膜技术的组合模式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 正在得到广泛的推广, 不仅解决了垃圾渗滤液的原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含量较高问题, 而且成功解决了垃圾渗滤液中的盐分和重金属离子问题。因此, 该方法逐渐成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导工艺。

3.垃圾渗滤液处理目前存在最大的难点就是降低处理成本。只有不断地降低处理成本, 新技术才能够更快地得到推广和应用。

摘要: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放, 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 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分析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现状, 介绍多种处理渗滤液方法, 并对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城市垃圾

参考文献

[1]王宗平, 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 1999, 7 (3) .

[2]Lema J.M.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ill leachate and alter-natives for their treatment:a review JWPCF1988, 40:223-250.

[3]李青松, 金春姬, 乔志香, 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及处理现状[J]青岛大学学报2003, 18 (4) .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篇5

国民经济的显著提升促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人们对交通的性能要求也更高。目但是,目前我国道路桥梁项目在承载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弊端,仍未能满足我国人民出行的运输要求,并造成我国交通运输的超负荷运行问题。一旦道路桥梁的路面出现了病害问题,就会给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还会给人们的正常出行埋下安全隐患。当前,我国道路交通运行过程当中因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比例逐年递增,可见,病害问题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及生活出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需要施工人员对此类问题予以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施工处理措施,进而保障道路桥梁的正常通行和使用期限。

2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常见病害

2.1桥面铺装层中的裂缝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当中,桥面铺装层中的裂缝问题是最主要的病害问题,由于桥面铺装层中的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在道路桥梁项目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发展较大改变时,桥面的.铺装层中就会形成裂缝。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桥面的铺装层很容易受到温度额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温差会加大道路桥梁路面裂缝形成的概率。另外,道路桥梁会在具体行驶过程当中受到车轮的摩擦、挤压,也会使得桥面铺装层中形成裂缝。

2.2路桥出现地基沉降不均匀现象

生活常见损伤处理 篇6

检查意识

可大声呼喊病人、拍打病人脸颊或拧病人手足等观察反应。意识清楚的,可以回答问题,答话切题。确定病人是否昏迷,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用棉花丝轻轻触碰病人眼睛角膜。正常人或轻症病人会立即出现眨眼动作,而昏迷,特别是深昏迷病人毫无反应。当病人失去意识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对于昏迷病人,要观察双眼瞳孔。正常人两侧瞳孔是一样大、一样圆的,遇到光线照射会迅速缩小(瞳孔对光反应)。当病人脑部受到严重伤害,两侧的瞳孔可能不一般大,缩小或散大;当用电筒光线突然照射瞳孔时,瞳孔不缩小或缩小反应迟钝。外伤或昏迷病人瞳孔散大、固定,往往说明病情危重。

检查呼吸

人体通过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实现内、外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维持生命。人的呼吸器官(包括上呼吸道、支气管、肺、胸膜)以及纵隔、心脏、血液、神经等系统生病或中毒后,会使患者感到气不足或呼吸费力,表现为呼吸频率(次数)、深度和节律改变。严重时患者端坐位,用力呼吸,嘴唇发绀。如病人出现呼吸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找病因,及时治疗。

观察呼吸,主要看胸、腹部有无起伏。有起伏说明有呼吸,没有起伏说明呼吸很微弱或已经停止。也可将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感觉有无气流进出。或者用一丝纱线(或一小片棉花、餐巾纸、草叶等)放在病人鼻腔或口腔前,观察是否被气流吹动。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垂危病人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病人生命垂危时,呼吸变得缓慢、不规则,直至停止。对呼吸已经停止者,须马上施行人工呼吸。

检查脉搏

从出生到死亡,人的心脏一直在跳动。心跳是重要的生命体征。没有心跳,说明人已经死亡或接近死亡。观察心跳,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及病人手腕桡侧(掌侧大拇指一边)的动脉。如有搏动,说明心跳存在。如果不清楚,可触摸病人颈动脉,也可以用耳朵贴在病人心前区听有无心脏搏动,还可以观察病人颈部动脉是否有搏动。凡是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都可以用来诊脉。每次测脉搏时间不能少于30秒,心脏病患者要测1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

如发现病人心跳停止、脉搏消失,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

测量血压

血压是动脉血压的简称,它是指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施加的压力。当心脏收缩,血液射到主动脉内,最高压力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动脉内最低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如某人的收缩压为17.3千帕(1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10.7千帕(80毫米汞柱),则其脉压为6.67千帕(50毫米汞柱)。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突然降低,常常是出血过多或病情恶化。测量血压还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状况。

测血压常用血压计有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气压表式血压计3种,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择。目前水银柱式血压计较为常用,测量部位常在上肢肘窝的肱动脉或下肢腘动脉处。

正常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日常活动中可有微小波动。健康成人收缩压为12.0~18.6千帕(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0~11.9千帕(60~89毫米汞柱),脉压为4.0~5.3千帕(30~40毫米汞柱)。

常见炼油碱渣处理技术介绍及对比 篇7

本文对当前常见的几种炼油碱渣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1 中和法

中和法用于处理酚或环烷酸含量较高的碱渣。该法采用无机酸或酸性物质中和碱渣,使水中溶解度较高的酚钠盐或环烷酸钠盐转变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酚类或环烷酸,随后再分离和回收,中和产生的尾气进行焚烧和氧化处理,水相直接或预处理后混入含油污水[2]。中和法主要有硫酸中和法、CO2中和法(碳化法)两种。

1.1 硫酸中和法

硫酸中和法曾经是最为传统的一种方法,该法主要采用浓硫酸中和碱渣,油水分离后回收环烷酸和粗酚,中和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送至火炬燃烧[2]。该法可大幅度减少碱渣中酚的浓度和COD,并回收酚类,但由于碱渣组分波动较大,硫酸投加的控制难度大,从而使得设备和管线常处于酸、碱的交替腐蚀状态,因此设备腐蚀严重[2]。同时该法还存在着SO2二次污染问题[3],目前该方法基本为新型的碱渣处理技术所替代。

1.2 CO2中和法

该法采用CO2气体中和碱渣。溶液中的硫化钠主要被转化成碳酸钠,并分离出含酚和环烷酸的有机相,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送至火炬燃烧[3]。该法可回收资源,部分达到以废制废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如工艺过程复杂、能耗高,碳化液喷雾干燥回收碱的尾气气味大、空气污染严重,液相易产生乳化现象,而导致粗酚和环烷酸分离困难等[4]。该法曾在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等化工厂有应用,现已经基本停用。

2 空气氧化法

根据反应温度和压力可将空气氧化法分为3种类型:(1)低压空气氧化法,温度为100~150℃,反应压力为0.5~1.0 MPa;(2)中压空气氧化法,反应温度为150~250℃,反应压力为1.0~4.0 MPa;(3)高压空气氧化法,反应温度为250~350℃,反应压力为4~20 MPa[5]。其中,中、高压空气氧化法统称为湿式氧化(WAO)法。

低压空气氧化法系在相对较低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进行,碱渣中无机硫化物的氧化产物为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或硫酸盐,有机硫化物如硫醇则被氧化为二硫化物,从而使碱渣脱臭并使碱液得到再生。一般温度越高,氧化效果就越好。低压氧化法以美国斯通韦伯公司开发的工艺为典型代表[2,3]。在国内,中国石化武汉石化厂和湖南长岭炼油厂采用间歇式低压氧化法,这种氧化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容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通常氧化程度较低,不能氧化有机污染物,氧化处理后最终排放的碱渣污水的COD仍很高,故该工艺一般只适用于脱臭或碱的再生。

WAO法是指在较高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条件下,以液态水为介质,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为CO2和水等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处理炼油碱渣原理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将炼油碱渣中的无机硫化物和硫醇氧化成硫酸盐,同时,使其中的有机物质如酚、烃类等部分或全部氧化分解成CO2和水。WAO法由于其处理污染物的高效性和彻底性,对碱渣废水的处理不会造成任何二次污染,且具有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因而成为炼油碱渣处理的典型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应用广泛[4]。目前,该技术在国内也有较快发展,在国内石化企业应用中对废碱液中硫化物的去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该方法在应州过程中也存在着有机物去除效率低的问题[5]。

有科研机构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出了缓和湿式空气氧化法炼油碱渣处理工艺,反应温度为150~180℃,反应压力为2.3~2.7 MPa。该工艺利用空气中的氧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将碱渣中的硫化物氧化为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或硫酸盐,脱除碱渣的臭味,并将酚等有机物部分氧化,提高了有机物去除率,同时也提高了碱渣的可生化降解性[6]。缓和湿式空气氧化法解决了炼油厂长期存在的炼油碱渣处理过程中对大气的恶臭污染和高浓度废水对炼油污水处理场的冲击问题。2000年,该方法的工艺装置在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投运试车[7]。2004年,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也采用了缓和湿式空气氧化法,将碱渣中的恶臭物质氧化脱臭,再进行硫酸中和,碱渣硫化物脱除率达到99.9%以上,彻底解决了汽油碱渣和液态烃碱渣处理过程中的恶臭污染问题[8,9]。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南京等地的10余家国内石化企业并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有研究者在传统的湿式氧化法基础上,通过在氧化装置中加入催化剂,使氧化反应在更温和的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条件下、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提高了处理效率[10],该方法称为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在碱渣处理中,将碱渣废水通过装有高效氧化性能催化剂的反应器,将碱渣中的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有机物氧化成CO2和水等,COD去除效果较好。该方法中,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CWAO技术的关键。国内一些石化企业曾引入美国技术,采用了以磺化钛菁钴为催化剂的催化湿式氧化工艺处理碱渣,但该催化剂存在价格昂贵且溶解性差等缺点。近年来,国内研究领域出现了抗盐耐硫合金催化剂[11]、MnOx/γ-Al2O3催化剂[12,13]、DMTL-01A催化剂[14]等多种碱渣湿式氧化处理催化剂,但该类研究大多数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主要是由于在处理碱渣这种高浓度复杂废水时存在催化剂易于中毒、失活、流失等问题,尚无满足要求的工业化处理装置。

总体来说,WAO法是炼油碱渣的理想预处理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反应速率快、装置小、适应性广、资源可回收以及二次污染少等特点,已获得广泛应用。但是该技术需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安全风险大,要求反应器耐高温、高压和腐蚀,故设备投资大,设备维护量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3 生物法

生物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碱渣处理方法。它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无机物[14]。该方法因其高效、经济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过程中。但由于碱渣中含有的高浓度硫化物和酚对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常规的生化处理工艺不适合处理碱渣。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生化工艺的改进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其中以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和内循环生物氧化床技术最为突出。

由韩国SK公司开发出的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在传统好氧生物工艺基础上对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和模拟废水环境条件,利用特效菌种,通过强化生物技术将好氧系统中专一性强、活性高的优势微生物进行强化,以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10倍的容积负荷,将传统生物法难以处理的高浓度、有毒废水,比较经济地处理成低浓度、易生化处理废水。

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通过高效生物处理技术成功处理了COD高达2.0×105 mg/L、酚和硫化物质量浓度约为3×104 mg/L的碱渣,使传统生物法难以处理的高浓度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0%[15]。与湿式氧化处理技术相比,该工艺投资小、能耗低、微生物活性高、繁殖快、适应性广、降解能力强,处理后COD被彻底降解,可以直接排入普通污水处理场。实际运行中操作弹性大,具有较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但为保证特有微生物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添加专用的营养液。目前该工艺已在多家石油石化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陈建军等[16]采用内循环生物氧化床技术处理石化碱渣。该技术采用新型提升曝气方式,将反应器分为富氧区和生物区,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大循环水流,利用污水的特性快速培育出相应的优势微生物。在碱渣处理中借助生物床中高浓度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并完成其他有机物的快速降解。内循环生物床具备很强的抗冲击性能和硫化物、有机物降解能力,硫化物的氧化负荷可达6 kg/(m3·d)以上,COD降解负荷可达10 kg/(m3·d)以上,生物床中的微生物密度达10~15 kg/m3。优势微生物可以利用活性污泥直接培育,运行过程中无需补充菌种或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在工业化试验中,碱渣中的COD、硫化物、油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95%、99%、89%和85%[16]。该技术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且控制点少,管理简单,因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该工艺在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等石化企业的碱渣处理中均有应用。

4 其他方法

此外碱渣处理方法还有化学沉淀法、液膜分离法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为投加沉淀剂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混合物,从而达到去除硫化物和部分有机物目的,将沉淀滤渣在加热炉中灼烧,沉淀剂得以再生。主要化学反应见式(1)~式(2)。

式中,R为链烃基(—CnH2n+1)。反应中的沉淀物主要由CuS、CuSR和未反应的CuO及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经固液分离,沉淀物在炉中灼烧后得到再生CuO,可循环使用,反应见式(3)~式(4)。

液膜分离法中的液膜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及载体组成,有机相与内相试剂水溶液(NaOH溶液)经强力分散形成乳状液后分散到另一水相中,形成W-O-W复合乳状液,由此形成两个界面,中间的有机相即为液膜。液膜分离技术是集萃取与反萃取、反应与分离、分离与浓缩于一体的分离操作。在用液膜法处理含酚碱洗液过程中,酸化后的碱洗液中的酚首先溶解在膜相中,然后迅速与内相NaOH在界面反应生成酚钠溶解到内相中,这一不可逆过程,使得碱洗液中的酚能够完全富集到内相NaOH溶液中[16]。

沉淀法和液膜分离法由于其自身工艺的稳定性及经济性不佳,在国内石化行业应用很少,这里不再作比较。

5 技术对比

高温湿式氧化法对碱渣无需调节,可直接处理,硫化物和有机污染物同步氧化;中压湿式氧化法将硫化物和有机物的氧化分单元进行,硫化物可直接氧化,而有机物因采用后续生物氧化法,需对废液进行稀释和pH调节;中和法也是将硫化物和有机物的氧化分单元进行,硫化物直接采用酸化分离(酸性有机物也可分离)和氧化吸收,有机物采用后续生物氧化法,需对废液进行稀释和pH调节;而生物氧化法将硫化物和有机物全部采用生物氧化处理,故需先进行稀释和pH调节。

下面从投资费用、运行费用、运行管理和安全风险等诸方面,对不同工艺的特点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5.1 投资与费用

从一次性投资来看,鉴于WAO法的工作条件和介质,碱渣采用WAO法投资最高,而生物氧化法和中和法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投资相对较低,其建设成本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

从运行费用上来看,采用生物法的费用仅为35~68元/t,处理费用最低,仅为湿式氧化法的25%。综合考虑后续的尾气处理费用与生化处理费用,中和法的处理费用为生物法的1.2~1.5倍。

5.2 运行管理

WAO法和中和法的单元设备多、材质等级高,一次性投入费用高,且这些工艺的运行控制点多,WAO法涉及高压装置,中和法涉及硫化氢剧毒气体,故运行管理必须非常精细,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相反生物法既不涉及高压操作,产生硫化氢气体反应缓和,工艺流程简单,除需对稀释后的废碱液pH进行控制外,其他设施的运行与普通生化运行相同,适用范围较大,操作运行、设备管理均最简单。

5.3 安全风险

WAO法在中温和较高的压力条件下处理碱渣,对设备的要求极高,相应的安全风险较大。由于碱渣量较小,WAO装置一般不连续运行,开、停工次数多,因此装置的维护和开工检测所需的费用和工作量较大,事故风险也相应地增加。

中和法处理碱渣使硫化氢和有机相分别析出,达到分质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目的,但硫化氢属高危物品,增加了系统处理的化学安全风险。与WAO法相反,中和法降低了设备风险,但增加了化学风险。

生物法将硫化物在水相中直接氧化为硫酸盐,这与WAO法相似;反应过程又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这又与中和法相仿,故相对而言,设备风险和化学风险均较低。

简而言之,WAO法存在设备风险,中和法存在高危物料风险(化学风险),而生物法的安全风险较低。

5.4 水资源的节约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资源日趋匮乏,水耗也是衡量一个工艺先进与否的重要方面。由于WAO法不需要稀释,而生物法必须经稀释使含盐量降到生物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从节水角度来看WAO法有较大优越性。但目前无论哪一种方法,在工业应用中都没有做到能够使处理后碱渣达到废水达标排放标准,都是作为预处理手段,使其达到常规废水处理工艺接受的标准后,进入废水系统再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WAO法的节水优势并不明显。

6 结语

炼油碱渣废水所含污染物浓度高、环境危害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炼油企业污水处理场的正常运行。相对于中和法、WAO法等炼油碱渣处理方法而言,生物处理法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条件温和、操作管理简便、安全风险小等优点,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对近年来关于炼油碱渣的各种处理方法及其应用作了介绍,从投资费用、运行费用、运行管理和安全风险等诸方面进行了对比,并指出生物处理方法是今后炼油碱渣处理的一种趋势。

土坝的养护及常见病害的处理技术 篇8

1 土坝的日常养护工作分析

(1)日常护理工作分析。通常来说,土坝的日常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工作人员依据实际状况,及时消除土坝表面存在的缺陷以及土坝局部存在的工程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保证整个土坝的工程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完整性,使其能够正常运行。在土坝上面不能种植树木、作物等,不能在大坝上放牧、铲草,并且不能随意破坏大坝的护坡以及到导渗设施;禁止在大坝受保护区域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能对大坝造成危害的活动,水库所在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其管理,制定管理规范;禁止在大坝周围堆放杂物、晾晒粮草、修建码头以及排水渠道。如果要在大坝管理范围以内修建码头等相关活动,必须通过大坝的管理部门同意,才能在规定范围内修筑建筑。不能对大坝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要保证不能对大坝的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大坝坝顶,禁止各种机动车辆行驶,如果其要作为通道,不仅需要进科学的论证,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并且要积极的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坝顶、坝端的养护。在坝顶养护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保证坝顶平整、无积水、无杂草、无弃物、无堆积物;如果坝顶不平整存在坑洼以及沟等,养护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采用同一种材料将其填平、补齐、击实,并且还要保证排水坡度的合理性。对于可以行使的坝顶,如果出现损坏状况,工作人员应该采用和路面相同发的材料,按照路面的要求及时的将其修复,如果不能修复,应该采用土或者碎石等材料将其进行临时填平,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坝顶的杂草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其整洁性。还要保证防浪墙、坝肩、踏步台阶等完整性,轮廓明显,如果发现出现质量问题,应该及时进行修补。

(3)坝坡养护工作分析。在养护工作中,应该保证破面的平整性,不存在杂草等;并且护坡的砌块完整,砌缝密封性较好,相应的填料松动、塌陷、脱落、风化、冻毁、架空现象。具体的养护方式:干砌块石护坡在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对填补、楔紧,对于一些风化的或者冻毁的块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进行替换。对于混凝土石板来说,应该积极的加强对伸缩缝内部的管理,及时的对其进行填补,在填补过程中,应该将积极的对内部进行清理,才能保证良好的填补质量。

2 土坝的病害处理

2.1 积极提升坝体高度

在实际的水库加固工作中,积极的提升坝体高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坝体高度提升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实际的坝体材料采取合理的提升方式。通常来说,土石坝可以通过设置放浪墙来提升坝体的高度,其高度为1.00-1.20m,另外,还可以通过对下游坡进行培厚,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对于混凝土大坝,主要的加高方式有两种,在原来的大坝上浇筑混凝土,同时,还要及时将上游面以及下游面进行扩大[1]。另一种方式为;通过对竖向锚索对新混凝土和原来的坝体形成锚固,并且,还要加强对植筋以及涂界面胶方式对整体应力处理。

2.2 利用防渗漏技术加强坝体的稳定性

(1)混凝土防渗法在应用过程中,沿坝轴线构建混凝土墙,在大坝和基岩之间将渗漏通道截断,此种方式能够使用于不同地质环境,同时还能在不放空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对于一些较为隐蔽的工程,此种方式个更加容易进行监控,保证了良好的施工质量。

(2)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此种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使用钻机进行钻孔,并且采用相关设备将水泥注入到孔内,提高砂浆和土体的凝固性能。施工前,首先应该在坝体的轴线方向进行钻孔,并且对钻井进行喷射灌浆,构成一个连续防渗墙[2]。这种方式的施工优点是:施工速度快;缺点:对于不同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所采取的施工数据也不相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式。

(3)劈裂灌浆方法:施工前,工作人员首先应该依据坝轴确定相应的钻孔位置,使用压力灌浆将坝体劈开,进行混凝土灌注,构成连续防渗漏墙体;此种方式的优点:这种方法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坝体的防渗能力,还能对坝体进行加固吗,并且施工方式较为简单;缺点:只适用于坝体高度低于50米的均质坝以及心墙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能对灌浆压力进行有效控制,还会导致大坝出现山体滑坡等现象,并且不具备良好的耐久性[3]。

(4)土工膜的方法:目前较为流行的防渗加固的方法,主要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在上游坝坡进行土工膜铺设,通过对防渗漏层面的使用,加强了大坝防渗性能。此种方式的优点:适应力强,可以满足不同的坝体要求,另外,工程施工输速度较快低成本;缺点:施工时需要将水库放空,同时,土工膜的抗老化能力较低。

2.3 加强抗震技术的应用

水库的抗震性能是衡量水库质量重要指标之一,在水库大坝边坡稳定抗震性能固技术中,主要内容:工作人员积极的对大坝边坡进行加固,对坝坡上部偏痘,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格构护坡的方式,实现对其的改善,如果下游浸润线高,工作人员可以和防渗固体进行结合,能提高防渗效果。对于护坡而言,加固工作可以采用石头护坡,现浇护坡以及预制混凝土护坡方式;如果坝体上游坡使用预制混凝土块护坡,不仅可以增强护坡效果,对护坡还具有一定的美化的效果。对于水库坝体加固可以砂土地震液化加固的方法,改善坝体的密实度,从而达到加固效果。

2.4 输水涵管加固

水库大坝下的涵洞主要用来发电、供水、灌溉,但是地下涵管容易受到冲刷,从而出现渗漏,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应该及时的采取强化措施,对其进行加固,通常来说,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变涵洞结构,提高其防渗性能。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过程中,隧道洞直径要小于2.50米。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水库发发展过程中,积极对土坝进行养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日常养护工作的管理,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加强对水库病害特点分析,做好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水库的长久发展。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水库工程建设,出现了前所未的新局面,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库的质量,只有积极的对水库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才能保证水库作用最大化。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水库加固工作中质量控制要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小型水库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小型水库,土坝养护,病害分析,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杜颖.土石坝常见病害处理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30(9):105-106.

[2]张振亮.浅谈水库工程中土石坝的养护维修[J].四川建材,2010,36(2):66-67.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篇9

1 加强变压器故障排除工作的必要性

变压器在整个电力网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变压器主要由变压部分、辅助部分、计量部分组成,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因此, 其检验、运行和维护也呈现出复杂性和高难度的特点, 同时变压器故障的影响有范围大、危害程度深等特征, 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电力工作的中心环节。虽然一些变压器故障本身不足以对电力系统造成影响, 但是如果不及时排除, 故障的危害将会累积, 进而损害电力网络其他的器件和设备, 最终造成变压器、主要设备和重要器件的损坏, 影响变压器运行, 降低主要设备的使用寿命, 造成整个电力网络的损坏, 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可见变压器故障排除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2 产生变压器故障的主要原因

2.1 变压器自身的技术原因

变压器在生产和安装环节出现技术应用失误, 会导致变压器焊接不良、接口松动、垫块滑动、绝缘性能不佳、位置错误、接线错误等问题, 这会对变压器产生直接危害, 也会以隐患积累的方式影响变压器的运行, 在实际情况突变的情况下转化成变压器故障, 影响变压器和电力网的稳定。

2.2 变压器运行原因

由于社会对电力需求呈现越来越迫切的特点, 电力企业加大了对电力网供电的升级和改造, 在升级过程中一些变压器出现了超常负荷运行的问题, 长期超负荷运行会造成变压器部件的非正常工作, 出现变压器功能障碍或者系统受损【1】。变压器的维护工作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运行和维护人员技术不达标、操作失误, 都会导致变压器不能在运行中得到有效的维护, 加速变压器的老化, 增大变压器故障发生的几率。

2.3 线路干扰对变压器运行的影响

现实中出现的超负荷电压、低负荷电压、线路故障、电气切入、电气断开、电力网关合闸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变压器, 并造成变压器器件和系统出现功能性损伤。

2.4 变压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变压器受到空气中腐蚀性气体、潮湿水分和降水的影响, 在主要部位产生锈蚀和渗漏, 这会影响变压器的功能。此外, 自然环境中变压器受到雷击、风雨、外力破坏、禽兽影响等, 也会产生故障, 进而引起变压器功能受损。

3 变压器故障的处理

3.1 变压器绝缘故障的处理

首先, 检查油道是否堵塞, 若存在杂物应及时清除。其次, 检查油质和油位, 若发生变质, 及时更换或处理, 若油面过低则应检查是否有渗漏或加油。最后, 若绝缘受潮须干燥处理【2】。

3.2 变压器绕组故障的处理

对于绕组松动、位移等, 其处理方法为将松脱的撑条、衬垫拧紧;对于变形部位, 必要时予以更换、修补绝缘;对于绕组断路、匝间短路等, 其处理方法为必须更换或修复绕组。

3.3 变压器铁芯故障的处理

一旦发现变压器出现铁芯故障应停电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并取油样通过气相色谱和电气法进行分析, 测试其绝缘强度, 若低于标准, 则要及时更换绝缘垫和螺栓套管及硅钢片【3】。

3.4 变压器开关故障的处理

如果变压器开关触头仅发生轻微故障, 如过热、接触不良或轻微弧迹等问题, 可拆下故障触头进行检修, 采用拧紧松动的螺栓、更换或修正触头弹簧、更换新开关等方法进行处理。

3.5 变压器引线故障的处理

要严格检查变压器焊接点及其与部件的连接点, 若发现焊点脱落则及时予以重新焊接, 焊接后将其接触面清洗干净;若发现接触不良, 则需重新逐个紧固变压器螺栓, 在确保一切无误后才能将变压器合入电网, 方可投入运行使用【4】。

3.6 变压器套管故障的处理

变压器套管是变压器内绕组与油箱外联结引线的重要保护装置, 由于套管长期在高强度电磁空间和高温环境中运行, 因此极容易受污染、风雨、电场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发生各种问题, 根据调查统计变压器套管是故障多发的部位。变压器套管故障主要种类有:套管位移、开焊、漏油、局部放电、套管炸裂等。对于变压器套管处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如果因密封不严或绝缘受潮而出现套管故障, 应及时更换新的套管;要经常检查变压器套管外表面, 做到及时清洁。

变压器的异常往往是隐患和故障产生的基础, 应该加强对各类型故障和隐患的分析和总结, 形成全面、客观的变压器故障控制体系, 在提高变压器维护工作的前提下, 以更为有效的措施和技术, 实现对变压器故障和隐患的有效处理, 确保变压器安全、稳定、健康的运行。变压器的种类众多、结构复杂, 对变压器故障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也要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探索出适合变压器工作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中确保变压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忠国.运行中变压器故障的发现与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 (07) :48-49.

[2]韩毅.浅谈变压器故障的分析处理及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9) :34-35.

[3]孙喆.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8) :45-47.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篇10

1 路面波浪

路面波浪即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呈高低不平, 从而导致车辆行驶在路面上会发生颠簸, 减振性较弱, 影响行车的舒适度。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波浪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中的平整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摊铺机的找平系统不稳定, 沥青混合料较弱和温度处于变化当中, 所以在摊铺时混合料的劲度不均匀。要解决此问题, 只能在施工中加强对摊铺机性能的调整, 控制好混合料的温度和级配的稳定, 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 操作人员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对于摊铺过程中遇到的横向接缝, 要用尺杆进行多次测量, 直到摊铺的厚度达到标准为止。

2 横缝跳车现象

路面横向接缝不平整, 车辆行驶出现跳车现象。这主要是横缝施工工艺上的问题, 在处理横缝时, 要将已成型的路面切齐, 并在接触面上浇洒粘层沥青, 摊铺前将摊铺机熨平板加热到100b以上, 然后开始输料, 待新铺料的温度将老料软化后, 才开始进行摊铺。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采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 接缝处摊铺层施工结束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倘有不符要求者, 必须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碾压先用双轮或三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带的外侧放置垫木供压路机行驶, 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 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 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 再改为纵向碾压。当相邻摊铺层已经成型, 同时又碾压纵缝时, 先用钢筒式压路机沿纵缝碾压一遍, 其碾压宽度为15~20cm, 然后再沿横缝作横向碾压, 最后进行正常的横向碾压。经过这样处理, 一般不会出现横缝跳车。

3 路面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通常表现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等, 当路面出现裂缝后, 在车辆反复的碾压和雨天, 雨水会渗透到裂缝当中, 从而使面层较化, 沥青路面遭到破坏。

(1) 横向裂缝主要由基层裂缝反射到路面造成。由于季节性变化, 会使温差较大, 这样对于刚性及半刚性基层会由于温度的变化, 导致热胀冷缩, 从而产生横向裂缝, 这些裂缝如不及时进行处理, 则会使裂缝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从而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出现裂缝。针对这种横向裂缝的产生, 在施工时可利用人工缝来减少基层上裂缝的出现, 人工缝有效的控制了热胀冷缩时基层的稳定性, 避免了裂缝的产生, 同时也保证了沥青路面的完好性。当基层出现裂纹时, 也有采用铺设一定数量的玻纤土工格栅来控制裂缝进一步扩散的。

(2) 纵向裂缝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纵向接缝不好。现在在摊铺作业时, 多采用半幅施工, 这样在铺另半幅时在接缝处如果处理不好, 则容易出现纵向裂缝。所以在半幅施工时, 应尽量采用热接缝施工, 否则应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 涂洒少量沾层沥青。摊铺时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 摊铺后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 碾压新铺层10~15cm, 然后压实新铺部分, 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 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上下层的纵缝错开15cm以上, 表层的纵缝顺直, 且留在车道区画线位置上。纵向裂缝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路基变形造成。出现这种裂缝只有对路基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3) 龟裂又叫网状裂纹, 这种病害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原因所导致, 如在设计时基层承载力不够, 或是行驶车辆过多所致, 也可能是沥青混凝土施工时, 沥青混凝土拌和温度过高所致。所以在想避免这种缺陷的发生, 首先要在保证设计时承载力合理, 同时控制好基层时施工的质量, 严禁超限车辆进入高速路面行驶, 在摊铺作业中,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4 车辙

车辙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汽车冲击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出现的车辙印迹。出现该种情况一个原因是由于沥青混凝土油石比太大造成,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设计时所选取的沥青标号不合适造成。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 在无当地施工经验参考而采用别的地方的经验进行设计时, 有可能选用沥青标号不合适而出现车辙。因此,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 宜尽量采用低限沥青用量。在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时不要采用高限油石比。

5 表面光滑

沥青混凝土路面要保证车辆行驶时具有一定的摩擦性, 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不能太光滑, 以免对行车中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所以在施工时, 为了避免表面的光滑度, 需要在面层中贯入玄武岩或安山岩碎石。

6 资料的收集整理

任何工程施工中的资料都是极其重要的, 将对工程竣工验收和以后工程投入使用时的维护管理及质量纠纷等提供关键的依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自检资料, 质量评定资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真实准确地记录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详细数据, 资料要归档存放。资料的种类包括各种检测试验表、照片、声像及原始记录。做好资料是竣工验收的关键依据, 也是日后处理病害的档案依据。

7 结论

地基处理常见技术 篇11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处理;质量检验

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69-02

虽然当前由于行业特点不同,目前对软土也有没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是总体上具有相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系数小、孔隙比大等特点,如果将软土直接作为建筑的基础往往都会产生沉降。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目的主要也就是为了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土体的沉陷性,地基处理除了可以运用于新建工程外,还可以运用于已建工程的加固处理。

1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1.1 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是指将地基土层中的软弱部分或具有特殊性质的部分用砂、碎石或其它强度大的材料进行替换,然后将这些替换材料分层压实作为垫层从而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换土垫层法一般用于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但是换土垫层法由于工程造价较高,所以一般只在浅层地基处理时使用。

1.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指通过降低地下水位、预压和电渗的方式使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固结,增大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基载荷后的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预压法是排水固结常用的方法,在采用预压法进行排水固结时关键是排水通道的设置,例如设立灌注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等。

1.3 挤密砂桩法

拥挤砂桩法是指通过机械、振动等方式在软土地基中成孔,然后将砂挤入土中,然后对这个砂柱进行加固,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挤密砂桩和振密砂桩,其原理都是让砂成桩过程中使周边砂层变得密实,从而使整个地基的承载力上升,挤密砂桩法常用于松散砂土地基的处理。

1.4 拌入法

拌入法是指在軟土地基中加入适当的固化材料进行拌合固化处理,常见的拌入材料有水泥浆和石灰,在软土地基中拌入这些固化材料后,固化材料与周边土体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的承载力提高。从拌入法的施工效果来看,拌入法对欠固结充填土、软弱粘性土和松散沙砾石的处理效果较好。

1.5 灌浆法

灌浆法是指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具有胶结作用的浆液灌入土层中,使浆液能够深入土层中的裂缝中,由于浆液具有一定的压力,所以浆液除了能填充缝隙外还能对土体产生挤密的效果,最终达到加固的效果。灌浆法的处理效果主要受浆液性能影响,一般用于对湿陷性黄土、沙砾石和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处理。

1.6 加筋法

加筋法是指在地基中加入一定的土工材料,这些土工材料具有强度高、变形小、老化慢的特点,由于土工材料在受力时具有较大的伸长率,土工材料与地基土组成加筋土垫层,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同时还有排水的效果,使地基的强度进一步增强。

2 排水固结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

2.1 排水固结法的施工工序

从多年的施工经验来看,我们用排水固结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可以分为6步:一是设置好水平排水垫层;二是设置好竖向排水体;三是做好观测设备的埋设工作;四是进行预压工作;五是检验好预压效果;六是对排水工程进行检验,如果排水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2.2 排水固结法施工工艺

对于塑料排水板的施工,目前排水固结法大多采用砂井的方式,但是由于塑料排水具有性能好、施工高效、工程造价低和施工方便等特点,目前在国内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广泛。

从材料上来看,塑料排水板主要由板芯和滤膜组成,板芯的材料大多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材料,滤膜一般为土工布,但是塑料排水板普遍存在排水板包裹不严,出现针眼或板芯滤膜脱离的情况。近年来国内已经开发出板芯与滤膜一体的排水板,建议采用这种一体化塑料排水板。

从施工机械来看,目前很少有专门针对塑料排水板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会根据自身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特点进行机械改装,从外型上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履带式,打设深度可达30 m,加载方式可以分为静压和振动两种;二是门架式插板机,打设深度在25 m左右,加载方式以振动式为主;三是由挖掘机改造而成,这种施工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灵活且施工时不需要供电。

从施工方法来看,打设排水板时都会使用套管。如果采用静压式施工,其施工原理是利用液压力将套管打入土中,然后利用链条拉力将套管拔出。如果采用振动式施工,其施工原理是利用激振力将套管打入土中,然后利用卷扬机将套管拔出。

从施工工艺来看,由于我国在塑料排水板施工上具有多年的经验,施工工艺还是比较成熟,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①做好施工准备,调试插板机,判断其工作性能是否良好;

在需要加固区域布置塑料排水板打设板位,并用排水板芯或

②它物体插入砂垫层对点位进行标记;

③对插板机进行定位,控制好打入点位误差;

④将套管垂直打入设计标高,打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垂直度偏差;

⑤将套管拔出并切割排水板;

⑥重复上述过程对下一个点位进行施工;

⑦完成所有点位的排水管施工后,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都需要进行检查。

2.3 做好排水固结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是做好板材控制,施工中如果发现部分板材破损的情况,应当切除这些损坏的部分。

二是做好深度控制,一般我们会在插板机架上用红漆对打设深度处进行标记,当红漆标记处到达地面时就代表打入设计深度。

三是做好垂直度控制,保证打设过程中导管机架始终与水平面保持垂直即可,我们可以在插板机导管机架两侧设置线垂来保证其垂直度。

四是做好板位控制,板位控制的关键在于做好放线工作,放桩的排数需要参考导管到履带之间的距离。

五是做好回带控制,在进行上拔套管施工时很容易出现排水板回带的情况,如果回带长度不超过50 cm,则我们可以进行下一个点位的施工,如果回带长度超过50 cm,那么需要在点位附近进行补打,另外对于整个排水板点位施工回带长度超过 50 cm的点位不得超过所有点位的5%。

3 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

3.1 挤密砂桩法的施工工序

根据施工方法來看,挤密砂桩法可以分为冲击式和振动式,冲击式施工是先将桩管打入土中,然后进行填砂和捣实工作,最后以贯入度来衡量成桩捣实效果,如果土层较密实,那么施工过程中需要装砂和冲击的次数就较少,同时砂桩需要的直径也较小,如果土层较松软,那么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增大桩径和装砂量。振动式打桩是指利用震动力将钢管打入设计深度,钢管下端需要有桩靴且桩靴在重力作用下桩靴会脱落,这样才能保证形成桩孔后砂能够顺利到达桩孔中,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砂桩中断或缩颈的情况,此时对打桩工程需要进行补救,常见的补救措施有提高振动频率和分段投砂提管。

3.2 如何做好挤密砂桩法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是做好桩位控制,施工前要做好场地平整工作,用具有标识性的物体将桩位的位置进行表示,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 cm。

二是做好桩管垂直度控制,和排水固结法一样,挤密砂桩法也会采用吊线锤的方式来控制桩管的垂直度,将桩管的倾斜度控制在1.5%即可。

三是做好灌砂量控制,每个桩位的灌砂量都会有其设计值,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实际灌砂量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5%。

四是做好提管速度控制,提管速度与提管钢丝绳的根数和绳速有关,所以我们在组装装机时需要经过计算来判定需要使用钢丝绳根数。

以1.5 m/min的提管速度为例,一般我们会将卷扬机的绳速控制在15 m/min左右,此时钢丝绳根数需要8~10根。

3.3 挤密砂桩法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要注意砂料质量,砂料以中粗砂为宜,含泥量不得超过3%。

二是要做好打桩顺序的规划,从路基中部出发向两侧采用间隔跳打的顺序施工可以减少施工对土体的影响。

三是要注意堵管预防,发生堵管后会使桩体不连续,特别是当软土地基存在流塑态土层时,如果提管后没有及时用砂料进行回填,那么这些流塑态土体就会流入灌桩孔内产生缩孔现象,使得桩体的排水效果低于预期。

四是做好桩管回带清淤工作,桩管回带产生的淤泥可能会堵住砂桩口从而影响砂桩的排水效果,所以在打桩结束后需要有专人进行清淤处理,使桩顶能够完全露出。

4 结 语

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来看,目前我国在软土地基处理上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做好技术革新和组织管理这方面工作。本文以排水固结法和挤密砂桩法这两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问题往往对地基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在做好这些细节问题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运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上,这样才能使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处理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俞强.深层软土地基处理质量检验方法探讨[J].福建建筑,2013,(1).

[2] 吴燕,薛大伟,郑青伟.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综述[J].河南科技, 2012,(13).

[3] 曹容川.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 2016,(3).

医院网络管理技术与常见问题处理 篇12

医院网络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医院的网络资源运转进行系统的设计、规划与监督,并通过控制网络资源与网络活动来实现医院各工作的开展。医院的重心是医疗技术与医护人员的发展问题,所以,医院网络管理曾不被各医院领导重视,加上要控制成本,医院网络管理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普及。但是,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发展迅速,人们对医院服务的要求变得苛刻起来[1]。为了有效提升医院的运转效率,各医院越来越重视医院网络管理技术。事实上,近几年医院网络管理的转变,也给医院的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先进的医院网络管理技术可以使医院各流程节约更多的时间与成本。面对未来计算机时代的全面到来,医院网络管理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长久发展的技术。

2 医院网络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网络管理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工具,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工具。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因此,网络管理的最终服务对象也是患者。这对患者从开始诊断到收费、检查、治疗甚至住院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门诊时可以对不同患者的个人信息、临床表征以及过往病史等进行描述与记录,并可进行相关的信息整理,可避免各患者信息混淆出乱的现象发生。同时医生、护士、药房及住院部等可通过这些整理好的信息快速了解每个患者的详情。对于网络管理来说,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对应的归纳整理,使得医生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相同病情患者的诊断分析,及时治疗。另外,医院网络管理技术可以给医院的医生、护士等提供一个共享的平台,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可以进行病情的讨论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2]。所以,医院网络管理对整个医院的运转效率以及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决定网络管理技术的稳定性以及常见一些问题的处理对医院的运转具有重要作用。

3 医院网络管理的常见问题处理

在医院网络管理过程中,因为网络资源的多变性、复杂性、随机性以及广泛性等[3],有时会出现信息阻碍,有时甚至会因为网络管理技术的问题而导致资源丢失、数据紊乱等情况。所以,必须对医院网络管理进行技术管理与控制。

3.1 资料丢失或紊乱问题的处理

网络管理中有时会出现资源丢失或者数据紊乱问题,比如,病人档案或者医院的内部资料等丢失或者紊乱。这通常很大原因是由网络管理员自身的基础工作出现纰漏造成的。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主观性的低级错误,作为网络管理员首先需要在建立网络文档时公正全面、真实准确、认真仔细地录入资料,并且为了后续方便补充与查找,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资料备案,不能仅仅依赖网络的输入与记录。另外,网络管理员在管理数个网络时,需对各资源文件进行整理和区分,并建立其相互关联的关系。对于网络硬件与软件的安装配置信息,网络管理员应在每次更新系统时进行信息备份与存储,以防丢失。解决这类主观性问题的关键还是将资料的录入、维护、更新等基础工作做好,并时刻备份,并且做好定期检查与时时更新的工作。

3.2 网络连接故障问题的应对

网络管理中网络连接故障问题是最常见的故障[4]。在医院网络管理中遇到网络连接故障问题时,首先需要检查的是接入网络的机器中网卡是否设置正确。一般是通过机器的控制面板,进入系统,然后进入设备管理查看网络适配器是否正常。如果网络适配器正常,表示网卡配置没有问题,如果有网卡配置问题,那么需根据情况重新进行网卡配置。另外,检查是否有I/O地址冲突或者中断的情况,最终将网卡配置问题排除后,可通过网上邻居搜索网络中的其他机器,检查与网络中其他机器的连接情况。无法与网络中其他机器连接往往是最常见的故障。通常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网线与接头接触不良、网线出现断裂脱落或者网络设备出现质量问题等线路与设备问题。此时应将问题逐个排查,比如更换接头测试是否为接头接触不良;通过测线仪判断网络线路是否出现断裂脱落。若都没有问题,则在排除设备质量问题后,需认真排查设备软件配置问题,有时中断信号有误差也会造成网络连接故障。所以,在进行网络连接故障的排查时,应逐步进行,同时检测硬件与软件,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3 网络堵塞问题的解决

网络堵塞现象通常是工作站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这主要是由在网络建设初期医院因为成本等问题而没有引进质量可靠的网络设备导致。而往往医院的网络设备是需要全天候不间断运行的,所以,对设备尤其是服务器工作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一旦出现网络拥堵,那么将影响相关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会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要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可通过网络检测仪器进行路由器的网络管理库检查,然后通过数据流来缩小排查范围。数据流大的工作站一般出现网络拥堵的概率较高,可以先从数据流大的工作站进行排查。找出出现网络拥堵的某一两个工作站后,对故障工作站进行网卡与相关网络的检查与测试,最终解决问题。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医院一般使用的是局域网络,若其中一个工作站出现堵塞现象,整个网络的连接与传输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排查出故障工作站及解决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3.4 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5]。对医院网络管理来说,通常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有网络运转不稳定、网络资源被窃取或者病毒入侵等。造成这样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网络管理员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对网络密令设置简单,泄露网络账号,没有及时备份相关的重要数据等;第二是没有及时更新系统的安全防护软件。针对这样的问题,网络管理员应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密令设置的复杂性,并且做好网络资源信息的及时备份,防止信息丢失。另外,网络管理员应及时更新网络安全补丁,升级防火墙及杀毒软件,避免病毒入侵。多方面的防范才能有效保障网络安全,保护医院的信息以及保证医院流程的运转。

4 结语

医院网络管理是现代医院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之一。医院应对其提高重视度,并主张建立健全、良好的网络设备与管理机制。对网络管理员应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提升网络管理员的水平。网络管理员应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及时更新维护好网络系统。同时,应做好网络资源的录用及备份等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向坤.浅析医院网络管理技术和经验[J].信息通信,2014(2):142-143.

[2]汪忠乐.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5(7):55-56.

[3]杨金辉.医院网络管理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4(23):178.

[4]梁震,杭秀珍.浅谈医院网络管理经验[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7):140.

上一篇:RBC检测下一篇:预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