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检测

2024-09-23

RBC检测(精选3篇)

RBC检测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不同留置时间对尿分析中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0份在我院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于即刻(15 min内),1、2、4 h后采用同一尿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在1 h内检查,RBC和WBC变化不明显,溶解率与即刻检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0.05);放置1h后RBC和WBC形态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且时间越长,变化越大,放置2 h后与即刻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4h后与即刻检查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4 h内检测LEU基本无差异,但随时间的推移,BLD的检测结果则逐步上升。结论:采用尿分析仪进行尿液常规分析时,应在l h内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常规,RBC,WBC,时间

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对多种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两项指标的检测意义较大;但尿液中的RBC和WBC形态往往因尿的渗透压、pH值、温度、尿标本的留置时间以及病理情况影响其稳定性[1],其中尿标本的留置时间是最常见原因之一[2]。本研究对200份在我院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同一尿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了检测和细胞计数,以观察常温下留置时间对RBC、WBC检测结果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本院住院患者清晨清洁中段尿标本200份。其中,男114例,女86例。年龄28~62岁,用一次性尿杯留尿20 ml左右,在干燥处室温下放置。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本京都AX4280全自动的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对尿液进行测定。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即刻(15 min内),1、2、4 h进行检测:将尿液混匀后,取10 ml尿液于专用尿液沉渣检测管内,放入样品架,进行自动进样干化学分析和沉渣镜检,来进行RBC、WBC计数,用标本计数平均值作为观察值。同时也观察LEU和BLD变化。用“+”号平均值作为观察值。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尿标本在室温1 h内检查,RBC和WBC变化不明显,溶解率与即刻检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0.05);放置1 h后RBC和WBC形态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且时间越长,变化越大,放置2 h后与即刻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4 h后与即刻检查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4 h内检测LEU基本无差异,但随时间的推移,BLD的检测结果则逐步上升。见表1。

注:与15 min内比较,*P<0.05,**P<0.001。#溶解率:与15 min内比较,RBC或WBC所被溶解或破坏的百分率

3 讨论

尿液常规分析和细胞计数是最古老、临床应用价值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3],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常常作为健康人群体检的必检项目。虽然尿检取样比较容易,所用检验设备比较简单,但是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有很多,尿常规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忽视,否则将影响尿液分析的结果准确性[4,5]。

尿液分析仪是一种光学仪器,检测尿液各成分的原理是呈色反应。检测RBC的原理是利用RBC内血红蛋白(Hb)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的氧,氧化邻联甲苯胺呈蓝色进行检测。因此尿分析仪既可检到完整的RBC,又能测定游离的Hb;但该法易受到肌红蛋白、细菌、易热酶等因素影响导致特异性降低[6,7]。本研究中,RBC在放置2 h后开始出现肿胀,4h后棘形RBC几不可见,最终几乎全部变成球形,同时尿BLD也有随时间上升的趋势。这时因为尿液在放置过程中,标本中细菌迅速繁殖,使pH升高[8],RBC被分解破坏,Hb被氧化,胆红素氧化分解的结果。同时ERY膜块与游离的Hb、肌红蛋白及完整的RBC等都起反应。随时间延长RBC溶解增加,过氧化物酶释放增多,故BLD也逐步上升。因此,仪器检测时应在l h内为好。

尿分析仪测定WBC是用化学方法测定尿液中酯酶的含量,由于中性粒细胞浆内的特异性脂酶可作用于试带模块中的吲哚酚,与重氮盐储存后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细胞的多少成正比。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如果尿液在膀胱中储存过久,使细胞受到破坏,脂酶会释放到尿中,从而影响其检测结果。本研究显示,1 h内WBC变化不明显,2 h后镜检结果出现显著性变化,但LEU检测结果基本无变化,这可能与仪器测定的中性粒细胞脂酶受时间影响不大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细胞的溶解率与尿液的比重和pH值有关。比重越低,细胞溶解率越高,而pH值偏离7.0时,细胞溶解率增高。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尿检质量,一定要在尿液标本留取1 h内检测完,这样才能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依据。

参考文献

[1]Van Der Shock BE,Koene RA.Fixatlon of urinary Sediment[J].Lancet,1997,350(2):933-934.

[2]凌迎春.尿液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2,20(2):109-110.

[3]臧丽梅.尿液分析仪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02,9(1):36-37.

[4]陈红军.尿液分析仪检测假阴性与假阳性原因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2,4(12):950.

[5]袁淑平,李欣,吕翠环,等.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与显微镜检测RBC结果比较[J].河北医药,2010,30(10):1570-1571.

[6]丛玉隆,马俊龙,邓新兰.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41.

[7]张桔红,张欣,张凌玲,等.UF-100尿液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RBC形态在鉴别肾性血尿中的比较[J].江西医学检验,2010,22(3):200-201.

[8]宫峰岩,郝军.提高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液质量应注意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1A):104.

RBC检测 篇2

现将笔者在使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故障检修过程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我院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于2005年购入使用。最近用自动进样器自动做标本时,机械手臂不能移到上线位,仪器提示“机械手臂移动错误”。

1.2 分析检修

查看管路图,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

(1)机械手臂下限位的位置传感器有污物或者已烧坏。

(2)电磁阀SV46、SV47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同时出现故障。

首先用棉签擦拭该传感器,再用洗耳球吹,反复数次确定传感器的发射及接受窗口清洁,开机进行机械手臂功能测试,机械手臂仍旧不能移动到上限位,故障依旧。关机直接更换该传感器,再次开机进行机械手臂功能测试,故障依旧。接下来直接拔掉SV46号阀的进气管,切断SV46号阀给驱动机械手臂上下移动气缸的供气,进行机械手臂功能检测,机械手臂顺利移动到上限位。由此可以判定,SV46号阀出现故障,SV46号阀没有间歇的关闭,造成与SV47号阀提供的0.25MPa的压力相互抵消,从而造成机械手臂不能向上移动。正常的工作流程是机械手臂移动到下限位,遮住下限位的传感器,该传感器电平发生变化,控制板检测到信号后给SV46号电磁阀一个信号,SV46阀关闭,供给上气缸的0.25MPa压力关闭,在SV47号阀0.25MPa的压力驱动下,机械手臂向上移动。更换SV46号阀,连接好相应的管路,开机进行机械手臂功能检测,移动正常,再进行自动进样做血标本,机械手抓取试管动作正常,机械手臂上下移动正常,故障排除。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该仪器自动做标本时,RBC(红细胞计数)项目结果全部偏低,其他项目均正常,但用手动做时,所有的项目结果均正常。

2.2 分析检修

打开自动加样器外盖,拆下穿刺针可以看到,穿刺针前端有破损,开口变大,造成自动吸液量不足。吸样流程为:首先穿刺针刺穿瓶盖,在WB Pump的吸引下,由WB pipette进入到SRV,由于穿刺针前端开口过大,造成SRV最后一段定量的血标本量减少,此段定量的血标本用于RBC检测,最终造成RBC结果普遍偏低。更换一个新的穿刺针,大批量的用自动做标本,RBC结果正常,故障排除。

3 结语

掌握仪器各个单元的工作流程对于仪器的维修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在平时的维修工作中,做好维修笔记,这对今后的维修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维修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本文分析了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机械手臂及RBC检测故障的检修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RBC检测,医疗设备维修

参考文献

[1]柳欣琦,等.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原理与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4):105-107.

[2]曾照芳,洪秀华.临床检验仪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RBC检测 篇3

1 供试材料与试验类别

(1)供试机械:佐佐木RBC700筑埂机1台,东风854型大中型拖拉机1台。

(2)供试田块:①水田块;②干田块;③干湿度中等田块;④沙性土田块;⑤黏性土田块。

(3)试验类别:①筑埂作业速度;②筑埂质量;③核算机械与人工对比数据。

2 田间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2.1 田间试验总体设计

(1)速度试验:从机械开始作业时按下秒表计算时间,至一条田埂筑建结束,计算速度。

(2)长度试验:测量一条田埂的长度、高度和宽度。

(3)质量试验:察看筑建的田埂效果和质量,主要是测试田埂泥土的紧密度、平直度、美观度和结块、漏水等情况。

(4)效率对比:计算机械筑埂试验的速度,与人工筑埂速度比较,核算得出机械与人工作业效率。

2.2 试验方法记录与核算

(1)第一次试验:试验田块性质为沙性土水田。机械下田准备完毕,用秒表记录从开始筑埂作业至1条田埂制作完成的时间为1.4 min,用距离测量仪测出田埂长度为36.1 m,田埂尺寸为30 cm×30 cm。

(2)第二次试验:试验田块性质为半湿黏性土(水田排水后搁田1 d供试)。机械下田准备就绪,用秒表记录从开始筑埂作业至1条田埂制作完成的时间为1.91 min,用距离测量仪测出田埂长度为49.50m,田埂尺寸为30 cm×20 cm。

(3)第三次试验:试验田块性质为半湿性中性土(干田块灌水1 d后排水供试)。作业耕深度调节为35 cm,用秒表记录从开始筑埂作业至1条田埂制作完成的时间为1.62 min,用距离测量仪测出田埂长度为49.50 m。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1)水田筑埂作业时机械运作一切正常,旋耕机组碎土效果好,由于泥土浸泡在水中,经过旋耕机的耕作,泥土成为糊状,失去黏性,导致制作的田埂竖立面泥土下塌,筑埂挤压造型部件的挤压功能丧失,制作的田埂成形效果差。

(2)对半湿黏性土田块试验作业时,机械运作一切正常,旋耕机组碎土效果好,泥土湿度适宜,经过旋耕机的耕作,起埂竖立面光滑平整。由于机械耕深度设置为20 cm,筑埂挤压造型部件无法挤压到田埂的平面上,导致挤压不到位而造成平面粗糙,压土不实,效果不够理想。

(3)对半湿性中性土田块试验作业时,机械运作一切正常,旋耕机组碎土效果好,泥土湿度适宜,经过旋耕机的耕作,起埂竖立面光滑平整。由于机械耕深度设置为35 cm,筑埂挤压造型部件对田埂平面和竖立面的挤压造型均匀,平面和竖立面泥土挤压坚实,筑埂效果达到了最佳。

4 试验对比与结论

(1)机器作业速度:三次试验的筑埂作业速度见表1。

三次试验筑埂平均速度:(36.1+49.50+49.50)m÷(1.40+1.91+1.62)min=27.40 m/min。

(2)人工作业速度:根据实际操作速度,1名壮劳力每天以工作8 h计,最多能完成手工筑埂长度约380 m,平均速度为0.79 m/min。

(3)机械与人工对比:机械筑埂作业速度取三次试验的平均值27.40 m/min,人工筑埂作业的实际完成速度为0.79 m/min,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筑埂速度是人工的34倍多。在实际作业中,根据操作机手的熟练程度、单条田埂的长度不同,机械与人工的筑埂作业速度比在34~50倍之间。

5 筑埂作业建议与推广前景

5.1 筑埂机作业建议

根据试验,佐佐木RBC700筑埂机对田块的干湿度要求较高。建议:

(1)水田筑埂作业:需将田块中的水排干,搁田1 d后,观察泥土的干湿度,当泥土干湿度达到中等状态时再进行筑埂作业。

(2)板田筑埂作业:板田泥土过于干燥,容易使泥土压紧和粘合程度降低,造成田埂塌土现象。因此对此类田块进行筑埂作业时,需在作业前先灌水1d,视泥土的干湿程度,再排干田块中的水,开展机械筑埂作业。

(3)筑埂深度:根据作业效果和田块泥层厚度,把调节器调整至30~35 cm的深度范围内进行作业试验,然后试耕1~5 m,待达到最佳状态时再进行全负荷作业。

5.2 推广前景

随着粮油生产合作组织的不断增多,土地流转面积的日益增大,多数农田田埂已经老化、结块、疏松,导致田块漏水、漏肥现象严重,加上机械作业对田埂的碾压过频,粮油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粮食功能区的田块经常需要重新筑埂。

上一篇:《森林防火条例》下一篇:地基处理常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