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2024-07-18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共12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篇1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从生活与兴趣入手。在导入中我首先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堂,谈话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接着展示学生未见过的彩色玻璃窗,以新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在学生迫切想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再讲述彩色玻璃窗的的起源及有关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在新授中,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发现彩色玻璃窗的特点,这充分展示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学生在制作彩色玻璃窗过程中,自主探索,做出了各色奇特的作品,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创新力。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不光在技能上学会了如何制作彩色玻璃窗,并且了解了其文化艺术,这也就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美术技能,还要让他们接受文化知识,因此本课教学中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完全达到。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展示国外教堂彩色图片和学生作品,让他们感受各种彩色玻璃窗的特色,然后在评价中让学生互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新课程中的情感目标。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2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文。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本课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探索精神。

一、收获与亮点

首先,从云字字体的演变导入,着重分析云字的繁体字,以引导学生从子入手就看是了解一点,云和天气有关,那又和天气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其次,在完成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关系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两种形式,一是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而是一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身份来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云族成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最后,在本课的结尾我采用了留有疑问式的结束方式,引导同学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仍然还有许多不足和遗憾之处。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的环节多,课堂容量过大。容量大导致个别环节没有充分展开,时间仓促,学生讨论不够,理解不深透。

2、对文本的挖掘不深入,急于将课文内容向课外延伸,使得学生们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掌握的并不是很清楚。

3、对于学生的发言,没有进行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三、改进方法

1、仅仅扎住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将文本分析透彻,清楚地掌握云和天气的关系。

2、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将准确答案告知他们,而是要自如地加以引导,水到渠成的获得教师想要的答案。

3、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所以在同学发言的过程中精彩之处应加以适当褒奖,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评价。

通过此次全市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虽然已从教八年有余,但在从容自若驾驭课堂这一方面还需锻炼和加强。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3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刚刚上完《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感触颇多。在这里我谈一谈我的课后反思:

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可以通过表格设计,协助学生理清头绪,明确概念。

上完课后,我才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必需有一桶水。我在“看云识天气”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方从云的形状来判定云的种类,我就在实际生活中做不好,怎么能很好地教给学生呢下去后,多找一下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云的开头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空虚自身,适当的机会,在班上办一个云的形状,光彩的图片展览,成立一个气象预报小组,使本节课的外延更广泛,更美好。

多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厚薄,颜色,移速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切教学过程最终都必需以学生获得知识,增加能力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不时发展,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何使说明文说得更科学,更有时代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导作用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本文教学中怎样表示它的时代气息?可在教学中设计要学生修改,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总之,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看到了缺乏,但我很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针对缺乏而采取的方法措施。让我们共勉吧!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2在教学中,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训练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在合作探究中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探究“云与天气的关系”的问题时,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分组互相交流中探究找出八种云和四种彩与天气的关系,把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4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对初中生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体。为此,在授课之前,我具体介绍了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顺序、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和说明文语言特点。

大体的介绍之后,学生对说明文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遂在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时,他们不会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茫然不知所措;在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时,我结合中考题型来分析,具体讲解答题思路,让他们在往后的答题中“有法可依”。

大体而言,说明文不似记叙文那般生动有趣,有点枯燥乏味。据此,讲授本文时,我只围绕说明文的中考题型来突破,重点突出,但知识点太强,故学生在接受方面有点吃力。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5

刚刚上完《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感触颇多。在这里我谈一谈我的教学反思:

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可以通过表格设计,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明确概念。

上完课后,我才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在“看云识天气”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如从云的形状来判定云的种类,我就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好,怎么能很好地教给学生呢下去后,多找一下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云的开头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充实自己,适当的机会,在班上办一个云的形状,光彩的图片展览,成立一个气象预报小组,使本节课的外延更广泛,更美好。

多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厚薄,颜色,移速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切教学过程最终都必须以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何使说明文说得更科学,更有时代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导作用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本文教学中怎样表现它的时代气息?可在教学中设计要学生修改,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总之,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看到了不足,但我很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针对不足而采取的方法措施。让我们共勉吧!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6

一、读诗

出示古诗后,请学生自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有好几位同学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

二、会意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如“半轮”一词的解释,学生是根据“一轮明月”迁移而来,其余的字词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学完这首诗后,我问学生:“读完这首诗,发现诗中描述的地名比较多,你能从中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低头仔细寻找,并在书上圈划,找到了这样五处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很显然,这也是这首诗中的一个亮点,诗人频繁使用了五处地名,我们读来却不觉罗嗦重复,这就是“诗仙”的魅力。

三、悟情

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君”这个词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补充了有关描写思念朋友的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孟浩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7

我以复习的形式导入新课,利用教学挂图来导出gkh学生在观察图后能感知3个声母的读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去秋游的情境,为整节课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拼音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在教学后面的声母时,我先出示卡片,让学生观察再说出图上画有什么,然后再告诉学生g和哥的读音有些像,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师范读──讲述发音方法──指名读、跟读、小组读、开火车读。读后再让学生书写g的字形,先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图,看g字像什么再引导学生通过顺口溜来记g,然后仔细观察g由几笔写成,占哪几格。教师范写后,让学生书空,再练写,这样加深对声母g的认知,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k和h,教学完gkh的读、写后,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进入巩固,在此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虽然我让学生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能顾及后进生,并且有时学生读错,我为了赶时间而没有纠正学生的读音,也不够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这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刚入学的小学生最先接触到的语文课就是学习汉语拼音。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这些要求,体现出汉语拼音工具性的要求,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门工具,以便今后能运用这门工具去识字、写字及阅读。但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让刚入学的小学生能从开始的语文课学习中接触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的积极性。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8

今天,我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文,如何梳理好文中讲述的天气知识呢?可以通过表格设计,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明确概念。其中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

上完课后,我才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课前应多找一下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云的开头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充实自己,适当的机会,在班上办一个云的形状,光彩的图片展览,成立一个气象预报小组,使本节课的外延更广泛,更美好。

另外多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厚薄,颜色,移速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如何使说明文说得更科学,更有时代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导作用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本文教学中怎样表现它的时代气息?可在教学中设计要学生修改,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看到了不足,但我很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针对不足而采取的方法措施。让我们共勉吧!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9

本文是七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为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以及初步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拟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本教案为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感悟本文语言的形象生动以及说明文语言特有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因此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注音、找出文中最能概括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云和光彩的基本信息的表格、以及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各一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校对,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体现自主学习。课上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前找出修辞句子的前提下品味文章语言的第一个特点:生动性,其次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的重要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通过词语的删除,让学生了解所用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性,从而感受说明文语言特有的特点,再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一、收获与亮点:

首先,本案例力图体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做)贯穿课堂始终。从激趣导入、小组合作校对学案内容,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难点,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课堂的任务只是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其次,本案例在常规的教学环节下做了创新,没把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而是着重在品味文章的语言,更能体现出语文味的教学。总之,本案例体现了老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学做得到了和谐统一的教育思想。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的环节多,课堂容量较大。容量大导致个别环节没有充分展开,时间仓促,学生讨论不够,理解不深透。

2、对于学生的发言,没有进行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总而来说,这节课在科组的帮助下,还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教学,我也很享受上课的整个过程,希望以后自己能多提升自我,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0

在备课时,我力图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为了以教材调动学生,使学生乐学,并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于说明性文章进行一些探索。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能等同于地理生物或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侧重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规律,而语文课中说明文教学,虽是以科普短文为文本,但教学的侧重点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通过文本学习语言、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掌握科学知识——这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语文课堂不必包办。毫无疑问,在这短暂一节课中,学生对云与天气的关系了解肯定是粗浅的,但这已无关紧要,学生可以在日后结合生活实际去认真观察实践。所以我紧扣教学目标,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中,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优美语句,并教会学生品味生动语言的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成功之处:

1、不求知识点的全面,抓住语言训练这一重难点,去除细枝末节。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2、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避开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修辞和语法知识,不作繁琐分析,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结论,而是进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符合“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以课文为蓝本,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评析、加工,虽然稚嫩和粗糙,但却是学生对文本真实的体验和对话,并在对话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有效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不足之处:

1、教师在时间的控制上,不尽合理,显得前松后紧,使得预定内容没有结束。

2、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形象生动的体现云的特点,使得课堂使用不够流畅。

3、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及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1

(1)这节课内容安排不多,课堂时间充分,可以兼顾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学工具简单,不够形象直观,导致部分学生未能真正理解。

(3)课堂举例较少,未能达到尽可能展示不同的地图材料,拓宽学生视野的要求。

(4)希望同行老师能给我提出意见或建议,使课更加完善,使本人得以提高,这是我每讲完一节课最期待的。谢谢!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2

作为初中学生应掌握的三种语体文之一的——说明文,初一学生是刚刚接触,因此,既要把说明文的一些常识,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掌握,又要让学生懂得天上的云与天气的关系。我考虑到把两者紧密结合,以教材为例,又不是教教材,使学生学了以后,既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观察气象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组织者有角色。一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教学环节环环相连,过渡自然。当然,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尚欠突出,我在期间点拨得太多,我总是唯恐学生掌握不全,凡事都要点到,滴水不漏,显得啰嗦。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3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乐学的效果最佳,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亲其师而近其道”讲的是要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活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教育生动活泼。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鸟岛》的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备课从学生角度出发

1、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新鲜,喜欢生动直观的画面。整节课我都以课件导学。看网络上鸟岛的影片,创建心目中的鸟岛……视听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根据儿童爱玩的特点,我创设了导游带团去鸟岛旅游的情境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根据学生爱画画、爱表现的特点,在重点段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到网络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鸟岛的环节,学生兴致很高。在先画再评,然后再次修改自己作品的过程中,促进了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课文的重难点轻松突破。

4、小朋友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很强,我利用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会提问题,并且会上网查找信息,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1、教版教材的主导理念是“情境教学”。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所以,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我教学的重点。根据儿童爱玩的特点,我创设了导游带团去鸟岛旅游的情境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各个环节也连接得更加自然、流畅了。

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鸟岛》这堂课的主导思路是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 。所以整堂课我创设了如下活动:

①听一听:刚上飞机时,让小乘客闭上眼睛,欣赏音乐,想象画面。

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带学生入情境。

②找一找:找出鸟多的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

目的:通过动手实践,促进学生思考,让他们初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鸟岛上鸟多的特点的。

③画一画:让学生在网上装扮心中的鸟岛。

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反馈自读效果。

④评一评:欣赏评价老师的鸟岛创作。

目的:通过对比,让学生在读一读、议一议的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夏天鸟岛热闹的特点。突破重难点。

三、发挥整合的优势,利用网络课件突破重难点,促进新知识的内化

《鸟岛》这篇课文用词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如果一味就课文理解,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体会。所以我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建了一个可供学生亲自操作的绘画平台,让他们通过画自己心目中的鸟岛来体会文中的词语和意境,收效很好。

纵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课堂。丰富的活动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转变为现实的、开放的、有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学得有趣、学得轻松。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4

大一的上学期就要过去了,回想自己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有进步也有不足。今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好好思考,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这可以说是很必要的了。

回想起自己在没进大学之前,自己努力着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为此努力着,奋斗着。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争取考到北京去,去看一看那个精英聚集的城市是否能有我一席之地,再在那找份好工作。当初的梦想很单纯,我也是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我花我的大量时间在学习,对学习有这极大的兴趣,可能是有了目标的原因吧!我的成绩也是很好,总是班里的前几名,与大家也很谈的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互相督促,互相鼓励。那真是一段人生美好的记忆啊!上了中学我的学习也是一如既往,从未动摇过。我感觉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人生的追求,并且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我一直认为人和人没有什么智力上的巨大差异,一些人之所以在学习上取得巨大收获,是因为他所付出的时间比常人多的多。俗话说,笨鸟先飞。如果我们没有什么天赋,又想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先飞,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我的中小学时代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大学以来,我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明显的改变。我是一个北方人,我习惯了家乡的一切。而我的大学是坐落在南方,首先从生活上就有很大区别。我习惯吃面食,他们习惯吃米饭。语言上,我刚开始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他们所共知的一些事。我顿时有一种孤立的感觉,交流上出现了障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是省内的学生,我努力找寻我与省内南方同学的共同之处。通过聊一些省内大家熟知的一些事,我慢慢和他们打成了一片。现在,我们之间已没什么障碍了。我已融入了这个大学生活。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了很大的差别,课的种类多了,难度也加大了,不过课余时间也变的充裕,自由了。大学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我很重视,我每天都坚持学习,预习,复习,做练习。刚进校,我们就组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我凭着高中扎实的功底,顺利通过了这两门考试。我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了,也变的更加积极了。有一些科目有着很好的表现。不过也有不足,我的高等数学,学的不好。由于难度大,课程紧,我很难跟上老师的步伐。一度成绩下降。其实与我的学习态度也有关。我一直试图找到提高我的成绩的方法,我开始每天做高数试卷,开始不会做,不过慢慢地,我就上手了。以前不懂的问题,通过做综合卷,解题能力有了提高,也慢慢理解了。不过只有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虽然学习没有什么负担,有好的学习环境。不过我要想在我的学习方面继续取得成就,一个完善,详细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是一个大舞台。在这里能学到好多东西。大学生活要有计划,才能更好的利用好这段时间。在大的计划中,我要提高个人的修养,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为人处事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找寻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并完善。

在学习计划中,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还有学习毅力。其实我的学习毅力有待提高。为了改善我的学习,我制定如下计划:

一、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给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做个安排。

二、保证学习时能心无旁骛,集中注意力,做什么事情都能百分百的投入。注重效率和质量。注意劳逸结合,学就拼命的学,玩就开开心心地玩,既要保证学习,又要注意压力的缓解。这要从小事一点一滴的培养,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找寻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修正,提高学习能力。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学习总结,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对方法的运用。有时总结,比学新知识更重要。

四、在上课方面,要下狠功夫,做好预习工作,要跟上老师进度,甚至可以先学。

五、就是要克服惰性心理,不能偷懒,坚持执行自己的计划。很多情况,学习没有提高不是没有计划,也不是没有动力,更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没有毅力。没有坚持。

说到底是没有对学习的认识。没有思考,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

我参加大学生学习指导之后,受益匪浅。不是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而感到受益。而是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思考。对学习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这门课使我更加开阔眼界。思想上也提高了不少。对于老师上课所举的一些案例,所做的一些剖析,很是佩服。老师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经验,传授给了我们。使我们少做错好多事,少走好多弯路。

大学生学习指导是一门启迪人生的课,是一门经验交流的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15

《看云识天气》上完了,感触颇多。下面我谈一谈我的教后反思:

1、语文课首先要解决教什么。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精美的科普说明文,内容丰富翔实,贴近生活,说明方法科学适当,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虽是说明文,但文章通俗易懂。那么,这节课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气象知识,还是按正常的说明文去教说明文的知识?好像都不大好,因为这是语文课,而不是地理课,而且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科普文),讲一些枯燥的说明文的知识也许会不感兴趣。并且,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课后习题中都没有提及说明文的知识,却提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那么我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语文能力呢?我的教学目标究竟应该设置为什么?

经过几番思索和查阅资料,我确定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性、条理性、生动性几个方面去设置。 另外,根据单元提示,我觉得应该训练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提炼信息的能力,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科学精神。

2、语文课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训练。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重要的是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

1.)在探究文章的条理性的环节,我提示学生一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提炼总领句,找段落中心句,相同内容的段落归类,同学们很快理清了这篇文章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和小的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会举一反三。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长期受益的。

2.)在教学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时我采用前置自学的方法,学生在课下自己设计表格,填写图表,然后在课上观看图片的形式来完成,我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把云的各种形状、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而且能提高学生提炼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的能力。还明确了画图表的好处,对于其他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3.)在找比喻句时,因为所有学生都能很容易找到,所以也采取课下作业的形式完成,课上交流。然后和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结合起来,对照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两种知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完成了比喻句的赏析这一环节之后,我设计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云的活动,要求用上比喻句,全班同学兴趣大增,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表达能力。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我是“小小预报员”的活动,要求学生像电视中天气预报员那样预报天气,学生的兴趣更浓,全班参与,效果极好。

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问题多多,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篇2

本课选自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 (长春版)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学生所熟悉的云为主线。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有关天气的知识, 学生开始尝试着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天气变化。此外, 学生普遍对事物的形状和色彩充满好奇, 如何利用画图工具把它们表现出来对他们来说也充满着挑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画图软件中刷子工具的使用;灵活运用颜色填充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云、画云、打扮云、感受云了解天气的变化, 熟练运用画图工具, 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感受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刷子工具和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难点:颜色填充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1. 看云——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都见过许许多多的云吧!今天, 老师带来了一些云的图片 (如图1) ,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说一说, 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样子的云?

生:像棉花的、直线条的、红色的……

师:天空中的云婀娜多姿, 变幻万千。大家想不想把它们画出来啊?今天, 我们就运用画图软件中的刷子工具和颜色填充工具来绘制五彩缤纷的云。 (展示题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画云——教师示范, 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在天空见过许多形状的云, 那怎么样才能把它们画出来呢?老师见过像这样形状的云, 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把它画出来的。请大家观察老师的操作:首先选择刷子工具, 然后在属性中选择所需要的刷子笔头, 其形状有方形、圆形、扁型等 (需要强调) , 再在颜料盒中选择所需要的线条颜色, 最后把鼠标放在画布中按住鼠标左键进行拖动绘制, 这样就可以画出各种式样的云。老师把自己见过的云画出来了 (如图2) 。

师: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把你见过的云的形状也画出来呢?大家试一试。

学生画云, 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画出了形态各异的云, 谁能来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形状的云, 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学生介绍 (边说边演示) 。

教师总结步骤:选择工具—选择样式—选择线条颜色—左键绘制。在画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粗细不同的线条和线条的颜色 (如图3) 。

设计意图:通过画云, 学习工具的使用, 掌握新知识。

3.打扮云——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画出了不同形状的云, 可是天空中的云不仅形态各异而且五彩斑斓, 我们怎样才能给云着上颜色, 打扮得更漂亮一些呢?请一位同学来试试。

学生上台操作并总结步骤:选择工具—选择颜色—填充颜色。

师:完成得真不错。下面大家也来尝试一下把云着上颜色。 (教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给云填颜色时, 不仅把云填充上了颜色, 而且整个画面也都被填充上了同样的颜色 (如图4)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生:填颜色需要一个封闭的区域, 也就是要线条首尾相连的图形, 才能把颜色填充到需要填的区域里。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尝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突破教学重难点。

4.感受云——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画出了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云, 真不错!现在有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出去游玩 (如图5) 。它们在回家的路上经历了这样的天气, 请同学们认真听小鸭子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天气? (播放声效, 风声、雷声、雨声、鸟叫声、小溪流水声、鸭子叫声) 请大家选择小鸭子遇到的一种天气, 在现有的画面上把天气情况运用刷子工具和颜色填充工具绘制出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自己感受到的场景画出来。

学生完成作品并展示、介绍,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声音,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巩固新知, 发挥想象完成作品创作。

5. 总结

《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设计 篇3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四单元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看云识天气》就是其中一篇,为讲读课文。

初一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文章的兴趣是有的,但由于是说明文,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如果把各种文体知识灌进去恐怕学生兴趣会打折。所以教学时必须激发兴趣,教学设计要生动活泼,这样以后在说明文的阅读训练时才比较容易展开。

针对这个问题,在第一课时的结构梳理过程中,我采用了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用不同的图示展示了自己对于结构的把握,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在第二课时的语言训练过程中,我采用了游戏式的语言训练方法,学生把自己当做一种云或者云的光彩,做自我介绍,收效显著。

【教学案例设计主题】

这是一篇生动的科普读物,介绍的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生动有趣,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本案例试图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课堂教学。

2.探索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3.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

【教学案例描述】

(一)“理清结构层次”案例设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很容易得出文章结构是总分特点的结论,但是他们对于说明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把握还很不到位。

首先我以第1段为例,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方法指导:①标出句序。②找准每句话的关键内容。③4句话之间有怎样的关联?④哪句话是全段的总括句?为什么?哪句话可以作为全文的总括句?这样环环相扣,学生准确地把握了第一段的结构以及内容。

然后训练学生对于全文的把握,提出“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告诉我们依据不同的云象来识别天气的方法?文中哪句话表明作者所说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学生觉得有困难,于是我提出可以交流也可以独立完成,学生把握住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句话,抓住了句子里“还”这个字,老师引导,那么之前的介绍都属于云的哪一方面呢?学生认为是云的样子、形态,其实都可以。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接下来,老师追问“在介绍不同形态的云会有不同的天气这一问题时,能否将3段与4、5段的顺序调换一下?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理由。”这个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关注段落之间的关联,其实仍然是训练学生对层次的梳理,与前面的教学环节相扣。

最后我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学生对于文章层次的梳理再次提升,学生画出的图形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大方向就错了,连画带写,整个成了产品说明书,有的同学在画各种云,方向也是错误的,他不理解老师的问题,画思维导向图却画成了美丽的云朵,大部分学生用的是规范的图示,也有的同学用的不是常规的大括号,而是用云朵将符号代替,这样导图充满了生气。

最后老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好一些的思维导图,给学生一个正确导向。相信以后的教学中用到这样的方式时学生们会不再陌生,而且能把握得较好。

(二)“语言训练”案例设计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生动的科普读物,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一些修辞,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言训练环节我用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课文中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学生示例: Hello,大家好。我常常是扁球状,排列很匀称,我中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如果你远远地看我,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我就是高积云。

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程度是不同的,但他们都得到了训练,既筛选了信息又练习了表达。

【个人评析】

本案例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由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促成者,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游戏化,用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篇4

上完课后,我才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课前应多找一下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云的开头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充实自己,适当的机会,在班上办一个云的形状,光彩的图片展览,成立一个气象预报小组,使本节课的外延更广泛,更美好。

另外多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厚薄,颜色,移速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如何使说明文说得更科学,更有时代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导作用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本文教学中怎样表现它的时代气息?可在教学中设计要学生修改,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初中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篇5

刚刚上完《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感触颇多。在这里我谈一谈我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用多媒体课件上的.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可以通过表格设计,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明确概念。而且,多媒体相对地更节省时间.课前要求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学生们做得也非常好.课上这个环节一点都没有浪费时间.我明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在“看云识天气”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如从云的形状来判定云的种类,我就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好,那怎么能很好地教给学生呢.课前准备时,我找了好多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云的形态和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充实自己,并把它们应用到了课件中.学生在学习这样一篇富在知识性的文章时更加地容易接受.我还补充了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厚薄,颜色,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广大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

2、识别几种常见的云,根据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科学平实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识别几种常见的云,根据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科学平实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就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云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泳燚的《看云识天气》。

二、云和天气的关系

1、检测字词

2、课文中哪一句话明确而又清晰地表达了云和天气的关系的?

3、作者把晴天的云和阴雨天的云分成几种种类呢?

(晴天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阴雨天的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晴天的云与阴雨天的云之间以及内部之间有没有关联?

5、根据图片识别常见的云,如何判断?

品味语言——生动形象【比喻】

三、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有时候还不愿意一个人出来闲来逛去的,还要带上它的小伙伴们。我们来看一首小诗,猜猜它是什么?

小小的彩色光环,披着里紫外红的衣裳。

你真是一个可爱天真的孩子,一高兴,就张开嘴巴,哈哈大笑; 一生气,就撅着嘴巴,汪汪泪眼。——华

2、如何判断是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和这首小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品味语言【平实】

3、依照示例,为其他光彩写一首小诗。

要求:

1、写出光彩的特点和预示的天气;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总结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7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二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本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领会并运用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的结构特点。

2、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3、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所用的说明方法。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品味生动形象的描写。

5、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6、积累有关谚语。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二、预习检测

(1)正音:

峰峦(luán) 点缀(zhuì) 一霎间(shà) 匀称(chèn)

(2)解词:

峰峦:山峰和山峦。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精选《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德育点: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知识点: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了解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能力点: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教学重点】

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云与天气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抓住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中心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制表的方法,并结合讲解,从而使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云层、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2、讲讲、读读、写写、练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体会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几种修辞手法,进而领会这种说明文的特点。

【教具学具】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我们先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1、解题:

⑴ 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⑵ 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

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三、导读课文

1、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⑴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⑵ 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⑶ 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2、分组讨论制表:

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响绫纱,丝丝绿绿的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上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晴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者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

4、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5、速读课文,指出下列各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⑴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分类别。

⑵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打比方。

6、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再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⑴ 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⑵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⑶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⑷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⑸ 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⑹ 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7、拟题训练: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日记本上。

第二课时

要点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

过程

一、巩固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D yí 霎 shà 刹 chà(那) 晕 yùn(圈) 盈 yíng

2、解释下列词语:

峦:又小又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轻盈:轻巧优美。

弥漫:布满。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七年级《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9

1.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本文说明的内容和特点;

(2)能阐述本文说明的方法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理解本文情感的过程当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云的姿态美和光彩美;

(2)能体会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能说出本文内容的特点及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初次“看云”,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自然现象,人们经常会通过观察它们,了解天气情况。云就是其中一种,万里无云,我们会知道天气晴朗;阴云密布,我们会知道即将下雨。如果再仔细一点,我们会收获更多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关于云的现象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从而引入新课。)

二、再次“看云”,初读对象。

安排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读完之后自主概括文章的说明对象,概括要经历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用两句话概括,最后用多句话概括。要求尽量借助文章的原话或关键字词,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云识天气;用两句话概括是:看云的姿态识天气,看云的光彩识天气;用多句话概括时,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把课文中“云的名称”和“天气的特征”找出,并完成填写。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三次“看云”,再读顺序。

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并判定其所属的类别,在开始之前,教师先介绍说明顺序的三大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本文是逻辑顺序。课文一至五段写云的姿态,第六段写云的光彩,第七段有一个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提高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的整体把握。)

四、四次“看云”,精读方法。

教师先介绍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打比方、援引用等。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概括说明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一些句子具体说明,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和完善,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学生说说,边说边自评和互评,细化深化每人的学习。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三种:打比方、分类别、援引用。“打比方”集中在第1段,把云的不同姿态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分类别”集中在主体部分,把云的姿态和光彩分成多种类别,分别说明;表达效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援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许多民间谚语;表达效果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且增长了读者的知识。

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深入一步,让学生创新运用:本文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说明方法是比喻,我们也仿造着造一个。题目是:“河对岸的霓虹灯亮了,远远望去,……”时间:3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和完善,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学生说说,边说边自评和互评。

五、五次看云,细读语言。

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品味赏析课文语言,每人找出文本中修饰性的词语和补充性的句子,并用词语准确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在句中加入一些词语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常”,第3段中有“一般”“常”“都”等。这些词如果删去,意思就有差异了。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比如第7段最后两句:“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如果删去这两句,就片面夸大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和严密。

(设计意图:对文本语言进行提炼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感受力。)

六、六次“看云”,回顾总结。

下课前,每人想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在纸上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互相评判,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之后,随机自主发言。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继续激励学生的学习。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概括文章要点。

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3、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开拓思路。

4、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望。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难点:课文中比喻、拟人、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作用以及运用。教学重点:说明方法(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边讲边放音乐—下雨、打雷时的声音)人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一起来走进云的世界„„

二、学习课文

1、扫清字词障碍(找人读课文,标段)

鱼鳞(lìn)峰峦(lùan)

一霎(shà)间

弥(mí)漫

匀(yún)称

绫(líng)纱

顷(qǐng)崩(bēng)塌(tā)

朝(zhāo)霞

2、整体感知按逻辑顺序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段):云是天气的“招牌”。第二部分(2~6段):介绍云的形态、光彩与天气的关系,从而导出如何看云识天气。--(2~5段)云态与天气的关系(6段)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段)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一起说一说(放视频Flash,一边看视频一边请同学说说这些分别都是什么云。)

4、演读

自己扮演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作自我介绍。示例(徐梦桥):“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纱布。别看我身子单薄,可我最轻盈,站的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对照课文,请大家按照各种云的特点自说自演。

5、说明方法

为了将事物说得更加清楚、明白,作者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画龙点睛)(1)打比方“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有相似点,“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而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卷云最轻盈,站得最高。一个“站”字,就把卷云人格化了。副词“最”的准确运用,突出了卷云的轻和高;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出了洁白和轻盈。(2)分类别根据云的不同特点,将云分成不同种类,条理清晰。

(3)作比较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成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小结:“综上所述”,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整体感知、说明方法,使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作业:序列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看云识天气》不仅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而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文章的描写。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1)请大家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共有几种修辞方法,分别是什么,请说出他们的作用。

(2)请大家再从其他自然段里找出别的修辞手法。

(3)请问这些修辞手法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吗?突出云与天气的关系。

三、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准确性:(1)“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中能不能不用“往往”、“常常”使语言更加准确,“往往”和“常常”是相对于薄云和厚云出现的几率限制,可能性大,但又不排除例外。(2)“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定”呢?表示“一定”还有特殊性,“毕竟”这个词也体现出了天气变化复杂,所以人无法判断得极其准确。生动性:(1)文中引用了大量谚语,有何益处?这些谚语简洁、生动,既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又加强了文章说服力。(2)在第一部分(1段),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云的万千姿态。

四、有关天气的谚语请大家说出除了课文之外你知道有关天气的谚语,尽可能地给大家讲解一下。天上钩钩云(钩卷云),地下雨淋淋江猪(雨层云下的碎雨云)过河,大雨滂沱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五、总结

看云识天气

总: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态

与天气的关系 卷云

卷积云

晴朗

积云

高积云

卷积云

阴雨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风雪

晕 天气变坏

晴好

阴雨

无雨

西

大雨

天气的关系

晴] 总:学会看云识天气

六、课堂小测迁移过关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海面,便会翻江倒海卷起巨澜;当它触及地面,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有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两千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飞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极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引起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其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

1.文中括号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补充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请根据文段内容排列合理的顺序

。①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②台风中心和它的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③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好几倍了。④而龙卷风中心与其外围空气只有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3.文中加粗的词语“像开玩笑似的”可否删去?为什么?答:

。作业:

1、写完序列作业

看云识天气谚语 篇11

2.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3.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4.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5.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6.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7.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8.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9.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10.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11.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12.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13.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14.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15.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16.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2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掌握云、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3、培养说、想、综合概括等各方面的本事。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表达,想像,概括的本事。

【教学难点】

运用教给的方法,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必须的难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在朱自清的笔下,感受到了春天旺盛的活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尝到了果实的甜香;我们还跟随老舍的脚步,到了山青水秀的济南城逛了逛,看到了济南秀美的山水。今日我们再到大自然中走走,抬头看看千姿百态的云,了解云的形态色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今日我们一齐学习介绍云和天气变化关系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景

三、学习新课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章。

⑴教师先明确说明文常见的结构:总分总的结构、总分的结构、分总的结构。

⑵组织学生活动,提问后媒体显示结构层次图:

总写云是天气的招牌,看云能够识天气总

思路清晰白云识晴天

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云识雨雪天分

层次井然光彩识阴晴天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总

⑶让学生按照教师总结的三种结构,分析段与段之间、段的内部结构思路。

思考:

①第2~6段从哪两个大的方面介绍看云能够识天气层次上有何特点

明确:根据云的形态来识天气。

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情景。

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②第2段和第3、4、5段之间是什么结构

明确:总分结构。第2段先总述,第3~5段分别从象征晴天的云和象征雨雪天的云两个方面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③第3段是怎样的结构

明确:分总结构。先分述四种象征晴天的云,最终一句总结。

2、合作探究:怎样看云识天气

⑴跳读课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种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种云,四种光彩。

学生回答,师归纳:

晴天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雨雪冰雹天的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四种光彩:晕、华、虹、霞。

⑵采用不一样的形式学习这三大种类型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猜、填表)。

分组: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坐在南面的同学为南排组,坐在北面的同学为北排组。

分配学习任务:南排组主要负责完成白云识蓝天的(第3段),北排组主要负责完成光彩识天气的(第6段)。每组的同学在完成本组学习任务的同时,要兼顾另一组的学习。

具体要求:南排组学生把自我模拟成云,以自我介绍的方式说给大家听。要求从云名、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五个方面说,要尽量说的生动形象。北排组同学要求以竞猜的形式学习,一部分同学说出光彩的颜色、分布后,其他同学猜出光彩名、天气征兆。

雨雪冰雹天的云(第4、5段),要求以图表的形式,全班同学共同完成。

①学习第3段──晴天的云(说)

提学生读第3段后,媒体显示四幅晴天云图,让学生猜出云的名称。教师示范说其中一种云后,让学生说(必须要说出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教师示范说(由学生任选一种)。如说积云:我叫积云,像棉花团似的游荡在两千米左右的高空,成朵成朵的飘着,映着灿烂的阳光,四周散发出金色的光芒。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时消散。我出现时,不仅仅不会下雨,并且成为天空美丽的风景。能够想象,碧蓝的天空下,我朵朵漂浮着,那是多么美的景致啊!你们喜欢我吗

学生说其他三种,师生点评。

②学习第6段──光彩识别天气(竞猜)

教师先示范(由学生任选一种):如我是太阳和月亮周围美丽的七彩光圈,我穿着紫色的外套,红色的内衬衣,可漂亮了。当我出现的时候,太阳和月亮就成了害羞的新娘,披着朦胧的沙衣,十分好看。你们猜猜我是谁我出现时会有什么天气变化

学生竞猜,师点评、鼓励。

学生说剩下的三种云,其他学生竞猜,教师点评总结。

竞猜结束,学生团体轻读,想象四种光彩画面和出现的具体天气。

教师媒体显示四种光彩图,让学生识别。

③学习第4、5段乌云识雨雪冰雹天气的(以表格的形式完成)。

讨论探究:列出表格,从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五个方面填表。

教师先示范: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积雨云积云迅速构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组织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检查填表情景,提问后,媒体显示表格: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层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构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四、教学小结

五、检查反馈

1、谚语的搜集情景:

检查后,教师多媒体显示一些谚语供学生们参考。

2、检测:

师读第1段,学生闭眼听,在头脑中映现出千姿百态的云和天气变化的画面。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说出这一段中总领全文的中心句。

⑵说出这段的结构。

⑶用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描述你见到的云天变化的图景。

播放音乐──《故乡的云》(多媒体显示:碧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飘过,音乐响起)

上一篇:易方达基金研究员下一篇:与监护人协议书(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