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节目

2024-08-15

天气节目(精选8篇)

天气节目 篇1

0 引言

电视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向社会开展公益服务的重要手段和窗口之一, 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有较大的收视群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以其节目新颖好看、通俗易懂深受观众喜爱, 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菏泽市电视天气预报经过近十三年的不断发展, 为迎合收视群体的要求, 在2007年2月10日虚拟演播室建成并使用, 节目的播出形式有了较大更新, 由主持人解说天气, 打造天天说气象的新理念, 以前节目服务内容少、形式单一、缺少生动性的缺点得到彻底改变。

新节目无论从版面设计或内容安排方面都始终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服务理念, 遵循“防灾减灾, 服务公众”的宗旨, 使公共气象服务更具有主动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新节目制作形式灵活多变, 内容新颖, 服务针对性强, 让观众喜闻乐见, 形成全新的电视气象服务新格局。

1 虚拟演播室技术简介

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制作工具, 虚拟演播室技术包括色键技术、计算机虚拟场景设计和蓝背景技术、灯光技术和摄像机跟踪技术等。虚拟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在传统色键抠像技术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和视频合成技术, 根据摄像机的位置与参数, 使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 经过色键合成后, 使得前景中的主持人看起来完全浸尽于计算机所产生的三维虚拟场景中, 而且能在其中运动, 从而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很强的电视演播室效果。

2 节目的设计要求

结合虚拟演播室的特点, 也为了达到以气象服务宣传“牡丹花乡”和为群众工作生活服务的目的, 新节目将从现在单纯的天气预报发展到气象新闻、气象专题、气象科普等多个方面, 满足城市观众对工作、生活、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需要, 成为彻底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为了彻底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根据每套节目的收视群体和播出时间准确定位:如中午播出以公益服务为主题的《午间气象指南》, 主打“关心气象, 关爱你我的生活”;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天气预报》, 主旨为“驾驭曹州风云, 创新菏泽气象”;经济生活频道播出的《都市气象》节目, 体现了“风雨同行, 冷暖相知”的宗旨。

3 节目的设计理念

3.1 突出“牡丹花乡”文化特色

为了突出和宣传“牡丹花乡”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 片头以写意绘画方式表现出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再配上优雅的古典音乐, 表现出一派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景象。主持人根据卫星云图在说天气时, 一朵娇艳妩媚的牡丹配合主持人的手势定格于中国地图菏泽的位置上, 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

3.2 增强服务针对性

观众对气象服务的期望值逐年攀升, 对气象服务需求的“胃口”也越来越膨胀。不仅要关心每天的阴晴冷暖, 而且还要关心每天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晨练指数和出行指南等;在灾害性天气来临时, 不仅想得到准确的天气预报, 也想知道怎么样去应对灾害性天气;在应对气候变化上, 人们不仅想知道气候变暖的影响, 也想知道怎样应对气候变化和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等。所以在评述未来1—3天的天气变化时, 主要根据观众所关心的气象热点问题予以重点解说, 指导人们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及外出活动。还特别针对对突发性灾害天气对农业、水利、建筑等行业影响的着重报道。

3.3 突出广告宣传主题

由于天气预报是晚间黄金时间播出, 有较高的欣赏性和固定的收视群体, 宣传效果与其他媒体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所以广大客户乐于发布气象宣传广告。广告画面制作上必须与节目风格对应, 不仅要有较高的欣赏性, 还要突出宣传主题, 画面力求简单、明了。

4 节目的设计内容

以《都市气象》为例, 设计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 每个画面之间融会贯通, 合理过渡,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避免了僵硬和死板。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主持人介绍天气形势及动向, 主要结合动态云图演变和天气系统分析, 通过气象主持人把天气变化详细地告诉观众, 做到重点突出, 通俗易懂。并结合当前天气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大风降温天气来临时要及时增加衣物预防感冒;能见度较低时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雨雪天气外出时要提前带好雨具;高温天气在室外要注意防暑降温并做好紫外线防护等等建议。尤其在出现异常和突发性灾害天气时, 提前2—3天向公众发布天气公告或灾害预警信号。

第二部分:以环境指数预报为主, 内容包括上下班天气预报、环境指数预报和未来24—72小时的各地具体预报结论。其中环境指数预报以与城市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晨练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晾衣指数、洗车指数、体感温度、气象疾病预报等为主, 通过直观的方式把精细化专业服务内容展现给观众。为了使节目更灵活不拘泥形式, 指数根据季节不同进行调整, 并在节假日或双休日增加郊游指数和登山指数, 提前告诉人们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和活动。

第三部分:为拓展服务领域, 根据社会所需设置农产品价格行情、全国主要城市和周边旅游景点天气预报以及出行参考等, 内容比较丰富, 并能灵活多变。在形式上采用从屏幕下方向上滚屏播出, 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较多的信息全面地展示给大家, 观众可以各取所需。

5 节目的播出效果

节目播出后, 通过调查与反馈, 观众一致反映该节目改版后制作质量高、服务效果好、信息量大而实用、画面清晰、创意精彩、可欣赏性较强, 风格轻松、自然、亲切、活泼。这种从气象角度为观众日常工作和生活全面服务的节目, 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和广告客户的青睐和喜爱。

这次节目更新实践表明:深入调查研究, 顺应观众需求, 把节目不断更新, 内容丰富, 通俗大方, 办出地方特色, 才能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具有活力, 更好地为大众服务。S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虚拟演播室和主持人解说天气的特点, 从设计要求、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等方面作了全面更新, 突出了地方特色, 内容新颖, 服务针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电视天气预报,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岳艳霞, 等.浅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创新[J].山东气象, 2003 (09) .

[2]黄二龙, 等.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字幕设计[J].科技风, 2011 (18) .

[3]吴广珍, 等.电视天气预报风格创新思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4) .

天气节目 篇2

一、节目开场音乐轻音乐伴奏(14:04-14:05)

二、节目导入轻音乐伴奏(14:05—14:0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您现在收听的是个旧鄢棚小学快乐气象站、校园之声为你呈现的《午间音

乐、快乐气象、天气预报》广播节目。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又让我们相聚

在大眼睛播报站《午间音乐、快乐气象、天气预报》中,非常开心与您们

在这里相约。

三、天气预报导语轻音乐伴奏(14:07—14:08)

合:关注一天的天气预报,为你的工作、学习、生活作参考!

四、天气预报数据公布轻音乐伴奏(14:08—14:10)

今天是年日,星期。让我们来关注今天的天气情况:根

据有关部门和我校快乐气象站提供资料显示:今天的气温为:风力为:平均风速为:。

五、天气预报评说、提示 轻音乐伴奏(14:10—14:11分30秒)

六、经典歌曲欣赏、节目收场 14:11分30秒-14:151、下面让将一首由》送给你们,祝

你们。播报音乐.......2、今天的午间音乐、快乐气象、天气预报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收听,本次

策划编辑指导: MrXie采访撰稿:播音主持:、稍后敬请继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字幕设计 篇3

关键词:天气预报,字幕设计,全新角度

1 字幕的设计原则

天气预报节目的字幕设计应坚持三个原则:简洁醒目、美观、风格统一。

1) 简洁醒目:简洁醒目是字幕表达功能的根本要求。字幕设计的核心在于相关信息的表达, 在动态的电视画面中, 由于字幕出现的时间较短暂、显示的面积大小也有限制, 因此要求字幕的设计应简洁而醒目。让观众迅速、轻松地获取相关信息, 这也是对节目整体包装中观众利益原则的遵循。

2) 美观:直观动态的画面一直是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介的比较优势。字幕除去最核心的信息表达功能, 还应该充分发挥电视画面的优势舞台, 演绎出新的视觉效果, 带给观众非凡的视觉享受。动态字幕的使用, 利用了电脑特效技术优势, 呈现出三维立体、动态变幻的视觉效果, 在视觉上带给观众兴奋和新奇感。

3) 风格统一:风格统一有两个层面的考究, 一方面, 字幕的设计风格要与节目整体包装风格相统一。在色彩设计、图形应用、运动方式等多方面与节目整体包装一脉相承, 这是维护节目整体形象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 字幕内部也要统一设计。因为字幕内部根据使用的对象和内容不同, 也有着众多设计类型。各种类型不能各做主张, 而应有着统一的设计思路与表现风格。

2 字幕设计的两大构成元素

字幕设计包括两大构成元素:文字和底图。

2.1 文字

文字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综艺体比较活泼生动, 而黑体则更显庄重。在节目整体包装中, 为保证整体形象的统一和易识别, 包装设计师时常力求做到将节目中所有的文字统一规范为一种字体。目前, 众多电视节目惯用的方法是直接从常用字体库中, 挑选一套风格与频道吻合的字体实为不得已之举, 也时常面临与其他栏目共用一套字体的尴尬。

2.2 底图

底图在图形设计、色彩搭配、运动方式等方面, 应与频道整体包装风格相一致。以图形设计为例, 字幕系统中的底图, 应巧妙利用频道标识和频道辅助图形。力求在衬托文字信息的同时, 也反映出频道品牌识别的信息。

3 字幕在电视节目中的设计要点

1) 认真选择字幕的颜色:在一般天气预报节目中, 字幕颜色的选择应注意保持统一的基调, 切忌随心所欲胡乱用色。颜色的选择应注重协调性, 花里胡哨的字幕不仅不能有效地为片子增色, 反而会使片子显得粗俗、平庸, 降低节目的艺术格调。从总体上说, 字幕颜色的选择应力求清新醒目, 协调一致, 并设法突出与节目内容相匹配的主色调。

2) 注重字幕的背景设计:注重字幕的背景设计, 要根据节目的需要精心选择一些简洁的线条和清新典雅的图案, 包括线条、色彩、点面组合的形式, 并循着一定的规律发展和变化, 创造出颇具艺术韵味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选用相宜的线条和图案构成字幕的背景, 不仅赋予字幕以形式美感, 而且为字幕增添了艺术的氛围, 提高了字幕的艺术品位。但同时要注意, 不可选择太艳丽、太花哨的线条和图案, 背景只是一种陪衬和烘托, 目的在于美化字幕, 切不可喧宾夺主。

3) 认真设计和选择字幕出现的方式:在节目中, 不仅要注重字幕的内容, 更要注意字幕的出现方式。出字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出字的方式要与节目内容和画面表达相结合。在天气预报节目中, 出字的方式应力争保持统一的面貌特征, 不要变化幅度太大, 花样太多, 使人感到零乱、琐碎、缺乏整体感。

4) 用光线对字幕进行辅助造型:光线是一支神奇的笔, 光线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影调、色调和造型的字幕。光线在字幕上流动, 会使字幕的一侧显现出一片投影, 好像画幅外投来一束光, 立体感油然而生, 体现出一种流动的美、韵律的美。

4 气象节目字幕系统的差异性

气象类栏目类型众多, 各个栏目因为主体内容表现方式和形式的不同, 对字幕的需求也有较大差异。尤其突出的是天气预报和气象新闻。

气象新闻类栏目, 通常涉及到主持人、被采访者、新闻连线、电话采访、现场直播等等字幕类型。新闻节目“权威性、现场感、实时性”的风格, 对字幕系统的设计也提出更高要求。

天气预报类栏目, 常常因为传达信息的不同而对字幕设计有不同需求。例如地名, 天气类型, 指数预报的内容不同, 相应的字幕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大有差异。天气现象, 温度, 风力风向等实时数据、地名列表等, 这些字幕设计是其他栏目从未涉及的。此外, 由于信息传达量大, 要求字幕系统的设计必须表达条理清楚、功能划分科学实用, 并且要预留可延伸演绎的设计接口。

5 电视气象节目中的字幕设计的未来

如何使字幕的形式在视觉上吸引人?如何使字幕真正成为画面构成的重要元素?如何使字幕本身形成优美动人的画面?将是电视气象节目中的字幕设计的未来将要面临的课题:

5.1 天气预报的字幕创作必须具有个性和特点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 字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节目质量的高低。字幕应按照频道专业化、地域特色、目标观众群、节目风格等多项要素精心选择并确立创作方案, 通过可视的形象语言给予观众印象。不同的字体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字色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气氛。根据具体内容可选用多种颜色组合, 还可与三维动画、数字特技相结合, 使字幕的颜色交替变化, 运动富有弹性和节奏感, 入屏出屏方式花样翻新, 呈现一种梦幻之美、闪烁之美。

5.2 字幕设计要以新颖的创意贴近观众

天气节目 篇4

关键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

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来临, 中国电视业进入了“受众主导、内容为王”的时代, 此时如何从众多电视栏目中脱颖而出, 成为气象影视团队一直探索的课题, “创立品牌”、“打造品牌”成为数字技术时代电视竞争的必然追求。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 成就自我核心竞争力以拓宽电视受众市场。将成为根据市场需求被定制生产的媒介产品, 也是通过成熟市场营销手段销售的媒介商品。而成为商品以后标志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 塑造独特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文化势在必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是全方位、系统化的, 从节目的策划、制作到运营都要时刻贯彻电视品牌意识, 以品牌意识指导电视媒介商品的市场化运作, 形成独特竞争力。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 要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创建气象精品节目、培养知名气象节目主持人、打造优秀的气象节目制作团队、提供气象节目品牌服务、加强与广告商的长期稳定合作和进行节目品牌营销活动。

一、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 充分研究市场环境、准确定位节目的目标受众群, 了解和把握目标市场电视受众的构成及他们的收视心理、收视习惯和收视喜好, 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信息导向。在品牌调研与诊断的基础上, 提炼清晰明确、易感知、能触动感染观众内心世界的节目品牌核心价值, 确立节目内容的风格定位。形成鲜明的符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定位的形象包装, 使其具有很强的识别标志。建立鲜明的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以提升气象节目的品牌价值, 实现品牌营销。

二、创建气象精品节目

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要实行精品战略, 打造精品节目。创建精品节目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增强策划意识、突出特色、把握重点, 注重节目的精细化和个性化;保证节目质量, 建立完善的节目评估体系;抓好人才建设, 实行内部制片人制;实现节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节目竞争机制, 建立奖惩有度的创优机制;增强创新意识, 对节目内容、编排风格、形象包装等方面大胆改革, 求新求异, 使观众不断保持对品牌节目的注意力, 最终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在保证日常节目质量的同时, 还要加强品牌的感染力, 以突发性天气事件及节假日为契机精心策划制作特别节目。

三、培养知名的气象节目主持人

气象节目主持人是打造气象品牌节目的支柱和中坚力量。知名气象节目主持人可以作为电视气象节目的鲜明标识, 节目的品牌象征, 以个人魅力吸引观众并进而增进观众对节目的喜爱和信任, 从而培养起观众对该节目的忠诚度。具有独立个性风格的主持人, 对于强化节目品牌个性至关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重视主持人包装, 使其具备专业素质、拥有独特的主持风格以及了解与天气相关的丰富知识, 用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述来经营节目, 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推动节目的品牌建设, 成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强有力的代言人。

四、打造优秀的气象节目制作团队

凝聚并吸纳优秀的人才, 打造金牌的制作团队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的核心工作。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 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加强在职教育工作, 提高现有职工学习积极性, 迅速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专门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用人机制运转灵活顺畅, 考核评估机制科学合理。通过机制的协调和互助共识达到相互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的目的, 打造高效运转、富有创造性和战斗力的优秀团队。

五、提供气象节目品牌服务

提供品质服务, 时刻了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做好用户市场调查和反馈信息分析。从受众的角度策划合适的节目, 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 随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改变服务的内容。

六、加强与广告商的长期稳定合作

与广告商的长期稳定合作, 可以加速节目的品牌建设, 通过节目的品牌建设, 可以更好的为广告商提供更有价值的传播效果, 形成双方良性的合作循环。

七、电视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产业在全方位的品牌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并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1) 一味模仿, 缺乏个性。中国电视内容产品中互相模仿甚至全盘照搬之风愈演愈烈。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曾说, 凤凰卫视参与大陆媒体品牌竞争的这些年, 节目不断被拷贝、被模仿, 不仅是节目形态和节目名称, 还包括语言、服装、动作、表情、场景, 甚至新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有人开播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节目。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最多的是“快乐”和“相亲”, 节目类型、形式同出一辙, 没有创新, 导致它的短暂生命周期。原因在于它的模仿不只是停留在皮相上, 而是成功地把握住了此类节目的精神与气韵, 在形式上进行突破。它的复制行为背后总有处心积虑的本土化思维, 而后续的创新总是做得到位和彻底。

2) 包装欠佳, 形象模糊。“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 (TVMedia Brand Image) 是存在于观众大脑中的, 关于电视台、电视频道、电视栏目的知识和对电视节目态度的总和。电视媒体的品牌形象包括栏目形象、频道形象和电视台的形象, 主要是栏目形象和频道形象。”要树立电视内容产业品牌的品牌形象有多种手段, 其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包装。

3) 品牌的开发利用率低。目前, 广告收入依然是各级电视台的主要经费来源, 因此, 各级电视台十分重视广告经营。但是广告行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薄弱, 一旦社会经济发生波动, 广告行业直至依靠它的电视业就会受到强烈的震荡。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后, 主要依靠广告业支撑的电视业遭受重创, 一些电视台甚至关门大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充分注重品牌的发利用。品牌延伸是做好品牌开发利用的一条根本性途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不断推出新产品, 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把企业原有的品牌资产发扬光大, 则是竞争战略的核心, 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品牌延伸的策略规划。电视品牌的塑造任重而道远, 只有建立、打造电视品牌才能在电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在数字技术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品牌意识不断得以加强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努力, 健全电视品牌机制, 最终达到占有市场份额, 拓宽受众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杨.关于电视气象节目[A].秦详士.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 (二) [C].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0.

天气节目 篇5

通过电视气象节目的每一次改革, 天气图形越来越丰富。从最初在全国地图上贴几个天气符号的简易图已经发展到现在基于海量的气象数据、精细的地理信息以及高性能计算机手段而制作的丰富美观的各类图形。根据天气图形的制作手段, 将天气图形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一天气图形的纯手工制作时代

1980年7月7日, 电视天气预报正式在19:30的《新闻联播》里与观众见面, 这也标志着中国公众气象服务的开始。起初的电视气象节目极为简单, 仅仅采用字幕加画外音的视听组合, 各类预报信息是以简单的天气符号显示出来。第一次节目使用的是一张天气预报图, 是靠1+2+2手工方式完成的。“1”指的是一部印制黑白地图的印刷机, 第一个“2”指的是一支草绘天气预报区域的铅笔和一支用墨描绘天气预报区域的鸭嘴笔, 第二个“2”指的是两块磁铁, 用来把天气预报图压在铁皮黑板上。在后来的五、六年间都是用这种人工手绘的方式制作图形, 图形数量不多, 形式单一, 内容简单, 并且都是静止不动的图形。直到1986年汛期才尝试手工制作台风动画云图, 当时利用1/2摄像机拍摄黑白台风云图, 再用动画编辑合成器控制每张云图30帧的显示时间, 在索尼VO5630录像机上录制成动态显示云图送电视台播出。特别是当年第7号台风即将登陆广东的前三天连续播出台风动态云图, 为广东防台抗台,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阶段是中国电视气象节目的开创期, 尽管存在着节目形式显得呆板、单调, 天气信息明显的符号化, 制作水准还比较粗糙等不足, 不过节目制作也对克服这些缺点做了很大的努力, 能把气象信息明确地播报出来, 对于以实用信息为主要需要的受众来说, 这一时代的气象节目仍然建立了很大的传播功劳。

二天气图形的自动化制作时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单调、呆板的天气预报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公众的需要, 节目内容逐步地丰富起来, 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 电视气象节目中的图形内容扩展到卫星云图、24小时全国天气预报图、国内省会城市预报。1993年3月1日, 主持人由后台走向前台的角色转变, 给当时的电视荧屏增添了一股清新之风, 节目收视率有了显著提升, 标志着中国气象节目形式的嬗变, 这使原本枯燥呆板的气象节目增添了人性的面孔与鲜活的意味。除了主持人走到前台之外, 电视气象节目中还增加了城市天气预报、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与农情等内容, 推出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天气图、卫星云图和景观画面, 这次重大的改变, 使我国电视天气预报从此与国际接轨。

这期间, 电视制作技术也在逐步更新换代。1985年1月, 国家气象中心组织调研并且设计方案, 不仅开发了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 而且还研制出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 实现了电视天气预报图形由手工绘制转为计算机自动生成和录制。这项技术的研制成功, 开创了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的新纪元。

为了提高艺术效果和动画制作能力, 从1989年起天气预报图形制作先后用到SGI 4D-25、O2、INDIG, OCTEN、ONYX2工作站和WAVEFRONT、WSI三维动态软件和ABEKAS硬盘录像机、AVDI非编、傲威虚拟演播系统。系统引进之后, 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完成了节目片头与天气符号的设计和三维图形的制作, 使节目色彩更加鲜艳, 天气符号更加直观, 动态感增强。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处理气象信息, 自动生成动态天气符号, 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更加形象、生动、活泼, 如图2、图3。

三天气图形制作的数字化时代

电视气象节目决定了其品质的核心和灵魂是气象, 气象产品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电视气象节目中服务拓展范围的大小, 而且也关系到图形的丰富程度。随着受众需要的不断提高和气象业务领域的拓展, 涉及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食物安全等全方位的气象预警预报、气候预测评估和监测服务产品越来越多。同时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大气探测技术、数值天气预报等技术的发展也极大丰富了天气预报制作的资源。

气象产品的不断丰富, 天气预报节目中天气图形的表现形式相应的也更加多样, 由静态逐步向动态转变, 由单一逐步向多元转变, 由平面逐步向三维转变, 同样这些转变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满足尽量缩短制作时间, 控制在业务流程允许的时间范围内, 最终实现业务化生产, 这也需要先进的图形制作系统来配合。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电视气象节目制作需求, 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 并且与快速发展的数字电视技术同步, 1997年中国气象局建立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这套系统能自动接收处理气象数据和图形, 自动生成电视天气预报所需要的场景和预报图形, 具有丰富的动画功能, 可以实现曲线、锋面、天气区域以及三维的天气情况动态显示功能, 丰富了节目内容, 极大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和可视性。

2000之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的整体艺术效果, Weather Central、Vizrt、Ideal、Morpho 3D等天气图形、字幕制作的图形图像制作系统引入到电视气象节目的图形制作中, 天气图形的制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比如说, Weather Central系统结合了计算机实时三维图文显示技术、计算机网络化全自动天气数据自动处理技术、先进的主持人图像追踪技术, 在节目表现形式上更加灵活, 可实现主持人与节目背景的互动, 实现各类气象数据的全自动处理;Vizrt、Ideal系统灵活的字幕和强大的后期渲染功能, 在提升节目画面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重点分析其中Weather Central和Morpho 3D系统的特点和功效:

1. Weather Central系统

Weather Central系统首先将气象数据与地图信息结合, 应用在电视演播室的天气最新报道中, 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

(1) Live系统

Live系统主要用于图形的制作和播出, 更换地图、数据更新、新数据添加等都可以在Live系统中完成,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渲染, 当数据服务器更新时, 能自动更新, 大大节省了制作时间。

Live系统中Metrovision功能就能使虚拟背景动起来, 很形象地播放天气, 比起之前的静止不动的背景图形要更加生动。如图5中, 天气节目中需要特别说明某个城市的天气, 背景上天空根据天气预报变化不同的天气, 而且是动态的, 十分形象生动。图6中城市预报的背景板中也使用了Metrovision功能, 右边是城市背景和天气动态, 左边是具体的天气预报, 图文并茂, 起了很好的效果。此外Live系统还有先进的主持人追踪系统, 主持人可以和图形进行很好的互动, 可以在图中进行喷雾、追光等, 增强图形的可视性, 达到强调信息表达和美观的效果 (如图7) 。

(2) 3D Live系统

3D Live系统主要用于地图的绘制, 包括地图、专场动画以及特殊图形动画, 最后将图像渲染成带地理信息的动画或者图片。Live中使用的地图基本上是使用3D Live渲染的地图。如图8中制作的中国局部地图既带着地理信息又有气象信息, 而且长沙、南昌、福州等地图上显示的几个大城市的降雨的数据随着时间在不停的变化。一方面局部地图起到强调效果, 另外一方面图形不仅仅是从24小时天气预报图直接过渡到48小时天气预报图, 前后两张图中间有了逐小时的预报, 展示了天气的变化过程, 增强了可视性。

另外3D Live系统在制作地图过程中可以增加3D模型, 这些三维模型在导入到3D Live中可以改变大小及倾斜角等各项参数, 当调整好加到地图中。模型可随地图移动。在电视气象节目中, 对于重点天气和特殊区域需要特别解读, 当节目中需要区域过渡时, 如果是静态转场就使节目显得很生硬, 3D Live系统可以实现地图转场动画, 这样主持人在讲解天气时可以自由地移动地图从而达到从平面到立体多角度地分析天气, 更加生动形象。

VirtualEearth是加在3D Live中的卫星贴图, 所以在地图放大时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山川、河流等。而将VirtualEearth和三维模型相结合就可以制作出更加逼真地虚拟场景, 既可以清晰逼真地看到地形地貌, 又可以全面立体多角度地讲解天气。图9、图10是这二者相结合的一些应用。

(3) ESPLive系统

ESPLive系统是介于Live系统和3D Live系统之间的一套系统, 主要用于图形的制作和播出。它的特点是拥有Live的实时播出和高度的主持人互动的特点, 又可以像在3D Live中一样可自由地移动地图。用ESPLive系统既可以实现多站点雷达数据无缝拼接, 又能实现多普勒雷达分层扫描数据三维实时成像, 例如图11中显示的是气象专家分析灾害天气时所用的真三维动态雷达图形, 主持人可以做一些切割、旋转、缩放等操作, 对于重点解读区域用追光灯方式突出。此系统可以使图形在一些方面实现三维化、动态化, 增强了可视性, 同时多普勒雷达数据又可以深层解释一些天气, 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可以吸引观众眼球。

2. Morpho 3D系统

Morpho 3D系统是实时在线系统并且可以实时播出, 可制作人名条、字幕条、图片、字板等, 可导出动态的mov文件在Live中调取使用, 目前常用到的柱状图和饼状图, 可用于统计图表的制作。传统的制作方式是通过人工手绘, 大洋字幕机或者WXC系统制作成静态的二维图形或者动态的movie, 通过这种方式制作的图表精确度较差而且表现形式单一, 但是Morpho 3D系统具有链接数据的自动图表功能, 而且图表是动态的, 其中图表背景可以替换, 可以结合栏目包装或者地图背景使用, 而且柱状图和饼状图的个数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能更快、更准确地制作图表, 同时制作的三维立体动态的视觉冲击力也更强 (如图12) 。

四结语

气象图形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主要载体, 承载着传递气象信息的重任, 而且真正“动”起来的图形才能充分体现天气“变”的特性。虽然如今我们在天气图形的制作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天气预报节目图形在内容和技术处理上, 都比过去的节目图形要丰富和形象, 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电视图像技术相比, 现有的电视气象节目图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电视气象节目的一些天气图形已经尝试做了三维动态, 不过还没有形成规模, 图形大多还是静态、平面为主。我们的电视气象图形中还应该大力开发三维动画图形, 使得节目图形更有视觉冲击力, 更形象直观。

参考文献

[1]秦祥士, 镜头背后的记忆,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1;

[2]叶笃正周家斌, 气象预报怎么做如何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天气节目 篇6

关键词:创新,内容,技术,气象预报节目,思考

我国气象影视节目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诞生至今, 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三十年中, 节目种类不断增多, 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设备不断更新。然而受到开路频道播出平台节目时长、节目定位的限制, 天气预报节目已无法承载越来越多的气象信息产品, 节目形式比较传统和单一, 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

近几年,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获取手段也在不断扩展, 相比传统的电视和广播, 网站和手机反而能够更方便、快捷、迅速地获取最新最快的天气预报信息。

内容上失去吸引力, 在时效性上也相对滞后, 已经大大降低了天气预报节目的竞争力, 可以说, 电视天气预报正在面临着制作的瓶颈期, 需要更多的创新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才能给观众提供最及时、有用的电视气象服务。

1 节目制作背景

相比广大的在开路频道平台播出的天气预报节目, 中国气象频道作为全天候播出的, 以“防灾减灾”为宗旨的公共气象服务重要平台, 无疑在节目时长、节目形式等很多方面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目前, 中国气象频道的节目设置是以气象资讯直播大时段为主体节目框架, 同时融合了科普专题、本地化节目等在内的多形态频道节目体系。特别是依托中国气象局优势资源, 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气象新闻采集网, 全国各地最新的天气信息和气象新闻素材, 可及时传递给中国气象频道播出。

不仅如此, 华风集团目前拥有的技术设备, 都是国际领先的, 这样的节目资源、技术设备, 无疑为电视气象预报服务开拓节目思路, 创新节目形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在2011年11月召开的, 第八届全国气象影视服务业务竞赛开设的创意预报类节目评比, 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试验平台, 让我们在气象频道这个大平台上, 对节目创新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2 节目内容介绍

中国气象频道的天气预报节目究竟如何创新?如何充分发挥电视节目特点, 增强气象预报节目的可视性?如何利用好气象频道这个大平台呢?

华风集团副总经理朱定真认为, 节目一定要立足中国气象频道的特点:第一, 要能表现频道第一时间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的迅捷;第二, 要能体现专业气象频道的权威;第三, 立足防灾减灾的宗旨, 节目内容设计围绕突发灾害性天气事件展开。

根据这个节目创新的思路, 我们开始了对《非常连线》节目的构思。利用目前频道现有的新闻演播室条件和直播大时段的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 将这档节目设计成新闻性较强的直播气象预报节目, 由演播室主持人、气象专家和追风小组现场报道记者三点同时向观众传递最新信息。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选题:一个超强台风将带给登陆区域什么样的影响?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最权威的专家和数据将这些观众最迫切想了解的问题解读出来, 利用最先进最炫的技术将这一切向观众演示出来, 让观众在需求信息获得满足的情况下, 得到最大的视觉享受, 就是这档时长为三分半的《非常连线》所要呈现的。

3 把握观众收视心理, 实现针对性的内容创新

受众定位是节目创新的基础,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在制作之前, 都要先有一个明确的受众定位, 再跟根据受众需求决定节目的内容。

在《非常连线》中, 我们将自己设计为观众, 并且给自己设定了这样一个身份, 那就是“身处台风将登陆区域、被一种未知的灾难情绪所笼罩的观众”。传播学理论认为, 人们会选择那些跟自己意见接近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接触, 这个叫做“选择性接触”。从这个角度出发, 很多包装和内容上的选择便迎刃而解。换位思考, 作为这样一个观众, 他收看气象预报节目的心情是紧张、不安而略带急躁的;将这种心情分解开, 就是观众迫切地想知道最新的台风动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为这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 他还会分辨这资讯是从哪里来的, 因为他需要最权威、最准确、最专业的气象预报资讯。

需求牵引服务, 沿着观众这样的收视心理和心情脉络, 《非常连线》的节目节奏风格明确了, 信息传递的脉络清晰了。

(1) 与观众建立共鸣

我们确立了稍快略带紧张感的节目节奏, 并将这种节奏感贯穿于整档节目始终, 不但表现了台风到来前形势的紧张感, 也与观众收视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吻合, 建立一种信任感。“节奏源于观众的心情”, 这样的共识在节目创作初期就已经在我们团队中达成。作为一档灾害直播节目, 这样的快节奏不但能体现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同时也能体现第一时间发布的快捷性。

(2) 权威发布, 权威解读

在节目一开始, 我们即把处在气象预报信息观测、分析、发布等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各个业务环节的职能单位以及追风小组的现场画面, 通过一组“短平快”的镜头剪接组合 (见图1) , 从中国气象局-气象卫星中心-台海中心-大气探测中心-中央气象台-追风小组-1号演播室-1号导播间, 在这一连串的业务单位繁忙的工作画面中, 辅之以字幕线条导引, 告诉观众节目的气象信息源自权威的中国气象局, 预报信息准确, 请观众放心。同时, 这样的镜头组合也寓意了中国气象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预警防御机制。

这样的设计, 也体现出我们直播中的所有数据都是国家最权威的气象信息发布机构刚刚新鲜出炉的, 不仅如此, 节目直播中还不断有最近的数据和信息送到, 更能体现出气象频道“第一时间、最新数据、实时发布”的特点, 而对于一些主播来不及口播的信息, 也可以通过字幕完成发布。

在节目中, 通过主播和专家互动的形式引出对气象信息的分析。由台风专家朱定真进行权威的解读, 从台风的移速、结构、到带来的风暴潮和降雨的影响, 进行一一说明, 特别在节目中引入增水风险评估模型和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模型, 是在国内气象节目中的首次尝试 (见图2) 。作为还在试点中的最新预报数据产品, 能应用于节目中, 不但体现了气象频道作为国家的防灾减灾的重要信息发布平台、人无我有的权威性, 同时还能促进该数据产品更好的研发应用。

(3) 丰富的信息量, 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各种信息

目前随着气象产品的不断丰富, 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发布, 但由于节目时间有限, 而且出于对节目可视性的考虑, 即使在气象频道这样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 也不可能将信息完全的罗列出来, 一一地详细解读。

但是, 为了尽可能多角度传递信息, 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 我们在主屏上开辟了三个小视窗, 将三维雷达图、追风小组现场同步画面、台湾地形图、24小时累计降水预测图、台湾宜兰现场实况画面等大量不同角度的信息从三个小视窗中同步向观众传递, 其中也包括主持人等工作人员繁忙的节目录制准备画面 (见图3) 。同时通过字幕条将一些预报预警信息展现, 藉此也向观众传递一种信号, 我们气象预报人员的心情和你们一样, 我们迫切地想第一时间告诉你们尽量多的关于此次台风的各类信息。多视窗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也使得演播室主播画面还充满了节奏感。

(4) 全面展现演播室和节目制作场景, 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节目开头, 展示了气象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的流程;节目录制过程中, 通过小视窗将工作人员与主播繁忙的工作画面展现给大家;而在节目最后, 以主持人和气象专家面对面沟通的小全工作场景逐渐拉开至演播室大全景别结束, 演播室工作人员尽收其中。观众在获得信息的满足感的同时又发现, 原来节目的制作环境是这样的, 进一步增强观众对节目信息的信任程度, 同时也凸显中国气象频道制作实力。并且, 节目头尾画面呼应, 中间又有小视窗的画面贯穿。而在节目结束时, 同样以三个小视窗将中国气象局另外三个公共气象服务重要平台——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视频网以及移动气象终端一一展示, 既宣传了公共气象服务的三大平台的品牌形象, 又彰显了中国气象局多渠道服务社会的能力。见图4。

4 技术创新, 全新技术支撑, 预报效果更直观

节目在第八届全国气象影视服务业务竞赛中播出后, 几乎所有评委和同行都一致认为, 本节目观赏性极强, 图形比较炫, 这也是我们创作这档节目的初衷, 就是要充分利用电视的画面感, 抓住观众的眼球, 让观众从“听”天气预报, 转变为“看”天气预报, 让气象预报节目有用、好看, 这是广播、网站、手机所无法取代的电视节目的独特优势。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们会同图形制作专业人员, 对目前采用的weathercentel软件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开发应用, 同时将三维动画技术制作了模型, 对灾害后果进行模拟, 将大量的气象数据通过电视直观的手法表现出来。虽然是短短3分半的时间, 我们在节目制作中有多项技术开发应用:台风3D雷达结构的内部降雨显示, 普通红外云图的动态、立体显示, 台风流场数据进行动态显示, 利用全球高分辨率的地形高程数据模拟洪水淹没区域的三维显示, 利用三维动画模拟城市内涝情况, 以及首次在华风演播室使用滑轨拍摄等。尤其是在减灾处的大力指导支持下, 我们建立的增水风险评估和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三维动画模型, 让观众对于气象专业数据认知和理解更直观。见图5。

5《非常连线》意义、不足与思考

作为基于气象频道这个大平台上对节目创新的一次尝试, 通过《非常连线》节目的制作, 也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其实制作这样一档非常炫的天气预报, 从技术水平、制作能力、数据支持这几个角度, 我们已经具备。

在内容方面, 这档节目的制作让我们可以清楚一点:天气预报节目完全有可能在时长有限的情况下表现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只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 即使信息量非常大, 也可以做到不是简单的内容堆砌, 而是有条理有脉络、有主有次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同时, 面对着广播、网络、手机的竞争, 依托中国气象局的信息资源, 利用气象频道直播大时段的平台, 我们同样可以做到所有第一时间发布, 保障节目的时效性。

而作为电视节目, 其独特性和竞争力就在于画面。我们一定要利用好电视本身的功能, 丰富的展现各种信息和图像, 开发观众的视觉, 这是广播、网站和手机都不具备的功能, 也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视觉的信息, 还是像以往的让观者以听为主的“看”天气预报, 只能弱化电视节目本身的功能, 从而让我们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虽然《非常连线》获得此次创意预报类节目一等奖, 但由于制作时间和节目时长的关系, 还是不乏遗憾。比如在气象专家出镜同时, 图形的搭配构图还可以更合理;节目开头对中国气象局各职能部门的镜头时长可以再稍作延长, 让观众对其中的寓意有时间去思考和领会。主持人和台风专家的互动还可以更多, 专家的解读还可以更细致等。当然, 这些遗憾只能留到今后的节目中去尝试。

作为一档创新的节目, 《非常连线》带给了我们很多收获, 我们更希望将此次尝试的结果应用到以后日常的节目中去, 而并不只是单纯的去参加比赛。希望这次尝试带来的经验, 能让我们以后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真正的“炫”起来。

参考文献

天气节目 篇7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综合应用了电视制作、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技术等。日常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包括图文创作、录制、编辑、配音等环节[1]。在图形自动化制作的过程中,气象数据的自动加工处理与图形是最关键的技术,两者密切相关。图形制作开始于原始气象数据的处理,通过计算得到图形制作所需的数据结果,然后将数据转换为图形制作系统识别的格式,使用数据接口接入,最后通过图形模板调用,将气象数据包装生成图形。分析认识天气预报节目图形的种类及其与气象数据的关系,不同气象数据的处理与应用手段,是建设功能全面的图形制作系统的前提,也是提高天气预报节目质量的必要工作。

1 天气预报节目图形的种类、应用及其与气象数据的关系

气象数据都通过一定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气象数据可能会使用相同的图形来表现,同一气象数据也可以表现为多种图形,要分析气象数据在图形制作系统中作用,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析天气预报节目图形的分类。天气预报节目图形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字板、统计图表、城市预报图文、图片和灰度图动画序列以及带有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的电视天气图形。除了字板外,每种图形都与一定的气象数据相联系,并具备特定的气象数据处理方式。

1.1 字板

字板以文字信息为主体,用于重要信息的提示和标注。字板可以使用字幕机制作,也可借助专门的图像制作、编辑软件生成,然后导入播出系统使用。字板主要是进一步强调重要信息,配合主持人口播,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1.2 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对数据表现非常直观,气象节目中经常用折线、柱状图表示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统计图表的制作也较为简单,早期是使用字幕机、Photoshop等图形软件纯手工制作,效率较低也不够精确。目前一些图形软件可以通过调用数据直接生成最终图形,效率和美观性都迅速提高,符合气象数据处理自动化和流程化的要求,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统计图表的图形化制作较为简单,但其气象数据加工处理较为复杂:1)不同类型、格式的气象资料需要汇总,然后进行综合处理对比,特别是历史数据量非常大,处理过程使用的算法具有一定专业性;2)气象数据处理结果接入图表制作软件还需再次进行格式的转换,开发数据接口或中间数据文件格式的存储也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由于图表数据统计结果非常小,采取数据库的方式反而会增加系统开销,采用较为通用的xml文件传递数据更为高效便捷。

1.3 城市预报图形

城市预报图形为观众提供单个城市的天气现象、温度、风力等预报信息的展示。城市预报图文形式非常丰富,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在传统2~3天的预报基础上,7天的城市预报在节目中也越来越常见。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预报图文已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制作软件能从数据库中调取气象预报数据,然后根据模板自动生成播出序列,城市预报制作涉及到的气象数据较为简单,基本不需要再处理,但需要对数据质量和到达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节目录制的安全。

1.4 图片和灰度图动画序列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拼图、闪电位置分布图等产品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这些图形一般是通过专业算法对卫星(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后,叠加经纬度网格、地形、区域、界线等信息后得到特定格式的图形,然后再转换为格式较通用的格式[1],得到可用于电视、网络的卫星云图或雷达图。这种使用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的方式相当于在一张图片在节目中播出使用,如果要使用动画,则顺序播放一系列连续的图片即可实现。由于这种方式大部分工作都在上游完成,后期可加工性差,也无法对区域进行放大、变化等功能,不利于电视的应用与传播。

针对这种情况,一种更符合电视应用的卫星云图制作方式出现了,如图2所示,卫星反演数据可以写成一个灰度图文件,图中每一个像素的值在1~256之间,代表了卫星观测得到的云顶温度(或雷达回波强度),通过调用配色文件(文件中为灰度值(云顶温度、雷达回波强度)及对应颜色的列表),每个数值还原为一个颜色,通过还原每个像素上的值(灰度值),整张灰度图就还原为彩色云图。这一过程把大部分工作集中在了电视图形的制作过程中,虽然整个制作过程复杂了,但多种电视手段都可以得到应用,区域放大等效果也非常容易实现,节目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底图,并且可以根据观众习惯和气象科学为云图还原不同的彩色效果,更突出强调灾害天气。如果要使用动画,同样可以把一个灰度图序列放到数据服务器上,连续渲染播出即可得到动画序列。在实际应用中,灰度图格式可以采用PNG,JPEG[2]等格式,既方便编程处理,又易为图形制作系统所支持。

1.5 电视天气图形

电视天气图形是指天气预报节目中用于表现区域天气现象区域(降水、风、温度等)或要素等级(灾害等级、指数等级),以及天气系统的综合图形,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是电视天气图形的基本要素。电视天气图形制作就是通过图形图像处理和电视包装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各类气象数据接入专业制作系统,实现气象图形到电视天气图形的转换。电视天气图形是天气预报节目图形中数据格式最复杂、制作过程最复杂的图形。

早期电视天气图形的制作首先由专业人员使用交互天气分析系统绘制气象图形,然后由制图人员根据打印的气象图形在制图软件上手工模仿绘制,这一过程制作效率低、修改复杂,也不够准确,实时性非常差。随着对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的提高,电视天气图形的制作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实现了自动化制作。气象图形自动转换为电视天气图形的过程如图3所示,交互分析天气图形数据中的天气符号或天气系统可以通过调用素材图形化;各种区域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区域自动绘制和颜色填充;区域标注信息也可通过调用气象图形数据文件中区域的属性来实现自动标注;地图一般是根据节目需求,由软件生成后直接在系统中调用,并和数据层叠加;图形的一些附加标注,如时间、标题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模板建立映射,从而最终实现了整个气象图形数据到电视图形的转换。这种制作方式,不仅方便、准确,且容易实现区域放大、变化、旋转等手工制作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实现电视天气图形自动制作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天气图形的表现形式,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感受。

表1列举了天气预报节目中图形的种类和应用,以及对应的气象数据和处理需求,可以看到天气预报节目图形具备非常丰富的应用方式,并且都与特定的气象数据相联系。

2 新一代天气预报节目图形制作系统

根据天气预报节目图形的种类和气象数据的计算处理流程,结合电视图形制作播出技术,设计如图4所示的天气预报节目图形制作系统结构。

2.1 以气象数据为核心

系统以气象数据的流动为核心,气象数据的应用、图形的表现为手段,通过气象数据的流动,将上游的数据处理与下游的图形制作工作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系统能支持各种类型的气象数据接入,通过调用模板和气象数据自动或交互生成各类图形,系统虽然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工作,但所有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在实际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这一系统高度依赖数据的安全,因此系统要正常、安全运行,必须要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预处理和监控功能,防止数据空缺可能带来的系统崩溃等问题。在前期加强数据监控、处理有以下几个好处:1)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本地化,能针对不同产品、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算法,可以得到更美观的图形;2)保证系统运行安全,为及时发现问题、排查故障提供了判断依据,增强了电视播出的安全性;3)满足未来气象产品接入的需求,系统不至于过于庞大,为图形处理留出更多的系统资源。

2.2 新颖的互动功能

气象数据和电视图形制作技术的结合,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的提高、形式的丰富,更重要是带来了以前手工制作无法实现的功能,像主持人与图形的互动功能就是这一形式非常的有益成果。主持人与图形的互动可以突出重点信息,提高节目的吸引力,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一功能的具体实现有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摄像机对主持人手势进行追踪[3],获取一个坐标;2)反馈检查图形上对应位置链接的气象数据;3)通过模板设定对气象数据应用特效。手势追踪和气象数据是主持人互动的核心,二者对功能的实现缺一不可。

2.3 高效的渲染播出

天气信息的及时性是气象服务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天气预报节目素材制作复杂,完全基于图形的渲染系统,不仅对计算机性能要求高,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气象数据接口结合图形制作模板的形式,数据处理的工作在前期完成,模板中的素材也只需要简单的渲染过程就可以达到最终播出的效果,因而最终的渲染开销非常小,可以实现实时渲染,这极大提高了气象信息的及时性,并为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天气预报图形制作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三网融合与全媒体的网络共享图形平台

在三网融合[4]、全媒体发展的时代,不仅是电视与其他媒体的融合,电视天气图形制作技术也与多种技术相融合,为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提供一个更开放、全能的平台,同一气象数据经过包装可以广泛用于各类媒体,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并且可以借助其他媒体提供的信息,作为电视气象节目有益的补充,建立立体的气象服务模式。

3.2 高清技术的应用

高清电视技术[5]、甚至超高清电视技术[6]的发展,是天气预报节目和天气图形制作非常有利的促进。使用高清技术,可制作更大、更清晰、更美观的电视天气图形,展示更丰富信息,在标清制图系统升级为高清的过程中,数据处理部分是相同的,这就为升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简便。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图形制作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越来越成熟,其制作技术、系统建设不仅仅在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借鉴到很多类似节目的制作中,从而提高防灾减灾类节目的制作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家真,徐曼.数字化工程的图像格式选择[J].情报学报,2005,24(1):116-120.

[2]李德建,孟鸿鹰,王志华,等.JPEG2000标准的特点及应用[J].电视技术,2001,25(1):22-23.

[3]宁凯锋,孟京,郑巍.电视天气预报图形图像制作播出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8):88-91.

[4]朱力.电视媒体三网融合技术支撑平台新框架[J].电视技术,2012,36(16):62-64.

[5]何伟成,温德宁.高清电视技术及制作探讨[J].现代电视技术,2003(7):122-125.

天气节目 篇8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观众对天气信息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新技术的出现则为动画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动画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从二维技术不断向三维技术过渡, 从简单到复杂, 使用的软件形式也各式各样,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 最初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只是在片头出现了动画效果, 而现如今的动画效果则渗透到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各个角落, 例如片头、片花、背景、广告、片尾等都是动态的。

1 动画效果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

动画效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它能将人们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由于动画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言语很难表达出来的可以借助于动画片的形式表现出来。

1.1 动画效果使信息更具象

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 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抽象的, 例如春分和秋分节气中“春分秋分, 昼夜平分”。这种类型的气象信息会经常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这是很平常的气象谚语,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但是现如今很多观众对其表达的意思很难理解清楚, 尤其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去领会其中的内涵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 但是如果通过白天和黑夜交织的动画效果在观众面前呈现, 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动画自身的优势所在。

1.2 动画效果是画面的点睛之笔

电视是一种以视听为主的传播媒介, 在飞速发展的天气预报节目中, 动画效果可以很好的吸引人们的眼球, 如果电视天气预报中的字幕没有动画效果, 它的表现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如果动画效果运用到字幕中, 会使电视天气预报的可视性以及趣味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2 动画效果的创意原则

动画效果的创意要结合动画的主题, 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和策划, 借助于艺术手段, 将自身掌握的资料利用创造性手法进行组合, 从而制作出动态的广告画面。电视天气预报的动画效果是针对天气预报中的信息来说的, 起到陪衬和附属的作用, 应始终将其贯穿到整个天气预报的过程中, 动画效果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主体内容更好的表现出来, 在对动画效果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应遵循鲜明、简洁、生动、实用的8 字原则。富有创意性的动画效果可以给人眼前一亮感觉,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可以在受众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提升收视率。

对于好的动画作品来说, 不管是从文字、构图还是色彩搭配方面都要遵循相关的准则, 综合运用画面和文字将自身表达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受众者。在对色彩进行搭配时禁忌使用多种颜色, 为了更好的适应观众的视觉习惯, 在排版文字以及布局构图时都要特别注意。在对动画空间进行布局时应均衡, 整个动画效果的关键取决于人们对重心的掌握上, 为了增强整个画面的平衡感可以在画面的上方加入动态的动画以及文字效果。总的说来, 动画中的创意效果应从整体的布局和协调方面进行对比, 要保证整个动画画面中不仅有灵动变化, 还要使对比更加和谐, 突出动画的重点, 这样的动画效果会让受众者的视觉上产生美感, 也符合受众者的心理需求。

3 动画效果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应用

在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进行动画制作时需要将实景素材和动画效果进行结合。由于天气预报中的背景广告播出时间比较短, 为了提升动画的表达效果, 要确保广告中的动画效果尽可能简洁。为了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视觉性能得到提升, 可以在节目中配备合适的拍摄素材、动画以及文字。

3.1 动态画面

在当今不断出现的广告画面中, 对于品牌的展示和识别显得十分重要, 而一些个性化的角标在天气预报插播的背景广告中却少之又少。所谓的角标就是利用广告一角, 可以使整个动画效果得到大幅度增强。在制作角标的过程中需要利用C ool3d动画软件。这个软件的主要特点就是操作简单, 软件中有很多插件和模板, 直接套用模板就可以使制作出的动画效果丰富多彩。而对Prem iere来说是优秀的视频编辑软件, 它虽然不是制作动画的软件, 但是有强大的运动生成功能, 为了使物体达到运动的效果可以设置对话框中的有关参数, 也可以对视频或者图像进行移动、旋转、缩放、变形等操作, 可以使静止的图像运动起来, 也可以让图片产生所需的滤镜效果。

3.2 动态文字

在天气预报节目的动画中, 文字不仅可以提高视觉传达效果, 还能提升设计者的制作技术以及画面质量。文字在动画效果中的主要功能是向受众者传达设计者的意图和有关的资料信息, 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文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整个电视天气预报的风格。在对文字动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应将文字和字符数减到最低。由于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动画只占整个版面的六成, 因此为了突出表达文字, 在设计字体的格式时需要将其设置为加粗、大号的字体。在设置文字的颜色、字号、字体以及文字的特效时需要结合背景颜色,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观众阅读广告的速率。为了使主题更加醒目, 在对动态文字进行设置时可以使用走光、光芒、飞入等特效。

4 结语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社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如何生存和发展, 是摆在每个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人面前的问题。为了确保制作出的动画效果更有深度和意境, 需要制作人员不断学习, 在电视和美术相关的学科上下功夫, 将各个学科的精华进行综合,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审美能力。除此之外, 气象部门还要和电视台之间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平台, 树立起电视天气预报的品牌效应, 不断拓宽气象节目动画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余艳, 吴秀娟, 罗柳君.动画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1.

上一篇:免费网络下一篇:生态旅游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