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背景

2024-10-05

二胎背景(精选3篇)

二胎背景 篇1

计生政策演变

定国策“只生一胎”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地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调整到“双独二胎”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符合特殊情况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这其中就包括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情况。

提出要“单独二胎”

媒体报道,在此基础上最迟从2007年开始,数家官方的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2010年1月6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关于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当时占主流意见包括“三步走方案”: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在“十二五”(2015年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生育二胎”政策。

这一方案,曾得到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的支持,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但随后这一政策设想一度遭到反对,后来搁置。

今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家人口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成立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媒体报道称延宕数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已经开启。核心背景

一、人口困境: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提高令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未来有加速迹象

1、人口红利消失: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令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老龄化加速:首批“婴儿潮”人口进入老龄人口以及晚婚、晚育令老龄化加速。

二、人口困境对经济影响:劳动力短缺提高人工成本,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

1、人工成本上涨:劳动人口短缺带来人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受侵蚀;

2、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年长劳动力增加、年轻劳动力补充缓慢将限制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劳动力供给。三、二胎政策放开作用: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为制造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促进大消费发展

1、人口老龄化延缓:提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新生人口有望大幅增长;

2、增加年轻、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制造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迎来所需劳动力,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3、促进大消费发展:伴随新生人口成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人口困境

(一)人口红利消失

两次“婴儿潮”的叠加效应及“计划生育”催生了80年代起为期30年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某一时期内一国劳动人口(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抚养率((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劳动力人口)低,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较高的储蓄水平。我国自1980年代起,享受了为期30年的人口红利,主要得益于“婴儿潮”的叠加效应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建国以来,两批“婴儿潮”带来的劳动人口增加从80年代起大规模显现。从80年代起,第一批(1949-1959)新生儿基本全部进入劳动年龄,第二批(1965-1970)新生儿开始迈入劳动年龄。“计划生育”1962年提出以来,新增人口数量逐步放缓。劳动人口的快速增长、新生人口的低速增长、老龄人口尚未大幅增长(建国来首批“婴儿潮”新生人口在80年代尚处于壮年)以及总人口的缓慢增长,带动劳动人口占比升高、抚养率降低,人口红利自80年代显现。

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令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支撑人口红利的两大要素,高劳动人口占比、低抚养率分别在2010年、2011年出现拐点,即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提高。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主要受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低生育率主要由“计划生育”倡导的“少生”、“优生”政策以及育儿成本的提高造成,人口老龄化主要由首次“婴儿潮”新生儿开始迈入老龄人口(65岁以上)造成。低生育率令未来可转化为劳动力人数的数量持续保持低位增长,而老龄化不仅减少了劳动力人口,而且增加了老龄人口数量,劳动力的补充不足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令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上升。如果人口政策没有调整,未来劳动人口占比预计将持续走低,而抚养率也将持续升高,用工荒、用工难现象将继续蔓延。

(二)老龄化加速

我国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比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微博]传统及新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该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10.2%,65岁以上人口占比6.96%,按照联合国的新老标准,我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首批“婴儿潮”人口进入老龄人口以及晚婚、晚育令老龄化加速。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第十年,我国人口红利也出现了拐点,即劳动人口占比下降、抚养率提高,展望未来,依照现有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主要受老龄人口增速升高以及新生人口数量或持续保持低位影响。老龄人口增速上升主要受“婴儿潮”人口进去老龄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均寿命延长影响,首批“婴儿潮”出生人口在2014年开始进入老龄人口,同时,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新生人口数量或保持低位主要由两大因素造成,首先,生育率在没有政策提振的作用下或将持续保持低位;其次,我国目前晚婚、晚育趋势明显,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是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困境对经济影响

(一)劳动人口短缺带来人工成本上升

老龄人口加速增长、新生人口低速增长造成劳动力供应紧张,人工成本上升。老龄人口增多及新生人口增长缓慢造成的最直接结果是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自2010年起,我国已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现象即求职人数低于需求人数,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劳动力供应不足将推动人工成本的上升,这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我国就业人口增长缓慢同时员工工资保持相对较高速增长。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工成本上升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因为这将限制企业规模的增长、侵蚀企业利润,未来老龄化加速,这两种现象将更加凸出,从而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

(二)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消费服务业及工业升级转型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消费服务业崛起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未来经济的增长需要靠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消费服务业的拉动:从政策上看,李克强总理在10月14日国务院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将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从经济增长拉动力看,消费支出在2014年首次超越资本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服务行业的逆周期特点及自身的蓬勃发展预计在未来经济探底过程中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年长劳动力增加、年轻劳动力补充缓慢将限制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消费服务业发展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但我国人口老龄化、新生人口的低速增长将限制年轻、高素质人才的供给。从人口老龄化看,由于我国终身的学习、培训制度尚未健全,年长的劳动者较难以学习、掌握新型技能,因此,随着年长劳动力的增加,具备新型劳动技能的劳动力供给将减少。从新生人口低速增长看,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超过40%,是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行业,这显示消费服务业劳动力需求大,而服务业通常需要年轻劳动者,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更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人口增速的放缓将限制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潜在劳动力供给。

二胎政策放开作用

全面放开二胎有必要且宜早不宜迟。在人口红利出现拐点、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依照现有人口政策,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弊大于利,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即全面放开二胎。由于目前仍处于人口结构变化初期,若要调整生育政策,目前是较为适宜的时间点,因为如果政策调整时间推后,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中最年轻妇女也将逐渐迈向30周岁,随着年龄增加,妇女生育意愿将减小,即使全面放开二胎,二孩生育率恐难以得到较大提升,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目前,社会对于全面放开二胎预期高涨,在“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我们预计本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并且有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放开。

(一)提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

“单独二孩”政策提振效果不佳,提高二孩生育率需全面放开二胎。2013年底通过的“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增长提振作用不明显,若要提高二孩生育率,需要全面放开二胎。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透露,截止2014年底,全国1100多万对单独夫妇中有106.9万对申请再育,申请率仅10%不到,距离全国单独且已育一孩家庭期望生育二孩的60%的比例,也有约50%差距。多家机构测算,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出生人数将在100万到200万的水平间波动,106.9万申请再育的夫妇数量也仅在期望值的下限。因此,综合多方面数据,“单独二孩”政策对于提振新生人口数量的效果并不理想。

晚育造成第三次“婴儿潮”本应带来的“婴儿回声潮”没能如期出现。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年)中最晚出生的90年初新生儿在2015也已到达25岁,迈入婚育年龄。如果按照女生24周岁的晚育年龄计算,第四次“婴儿潮”本应出现在2005年以后。但2005年以后新增人口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我们认为这主要与生育年龄的推后有关,自1990年代起,20-24岁妇女生育率显著持续下降,25-29岁生育率在2006年起成为妇女最集中生育的年龄,同时30-34岁生育率自2001起持续上涨,晚育是造成第四次“婴儿潮”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晚育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婚育观念的转变造成的晚婚和生育年龄的推后。

配合二胎全面放开,新生人口在今后几年有望出现大幅上升,进而延缓人口老龄化。如果本次“十三五”全面放开二胎,我们预计将很好地提振新生人口,因为第三次“婴儿潮”出生人口目前仍处于较佳的生育年龄(25岁-34岁),基于全面放开二胎将有效提振二孩生育率的判断,我们认为适龄生育妇女的数量大以及二孩生育率的提高,新生人口在未来几年有望大幅提升。新生人口的增多将有效补充未来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将得到有效延缓。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预测,如果20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假定妇女二胎生育意愿为60%,四年内年度出生人数将分别达到3209 万、4416 万、3612 万和3209 万;若维持生育政策不变,自2036 年起,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降至8 亿以下,但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劳动年龄人口在2048 年才降至8 亿人以下,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推迟了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维持政策不变将分别低1%、1.6%、2.8%、4.6%。

(二)增加年轻、高素质新生劳动力,符合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大量的新生人口将增加未来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及消费者数量,利于未来经济发展。从劳动力供给端看,大量新生人口在未来将增加劳动力供给,这将有助于解决劳动供应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新生儿在未来将提供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将更有利于未来经济的发展。因为我们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依赖产业升级转型及消费服务业大发展,产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需要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近年来,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表明劳动力需求大。从消费者需求端看,大量新生人口未来将催生消费需求,有了源源不断的需求,消费业才能持续发展,以电影、游戏为例,随着群众消费意识增强,观影人次、游戏用户数近年来持续增长,未来行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的年轻消费者。

(三)伴随新生人口成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在新生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各消费行业将受到需求支撑。从消费角度看,新生儿的大幅增长将扩大居民消费,依据年龄增长,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等支出将陆续增加,相关行业需求将相继提振。据艾瑞咨询[微博]预测,在“单独二胎”政策下,2014至2018年,婴幼儿行业市场规模将由1.65万亿增长至3.02万亿,年均增长率约为16%,高于此前约12%的增速,因此二胎政策若全面放开,婴幼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高速增长。

二胎背景 篇2

2012计划生育新政策

2012计划生育新政策根据2011计划生育新政策的规定,只有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才可以申请才育二胎,具体中国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如下: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六)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农村居民,只有一对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不收养他人子女的;

(七)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八)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一方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九)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的。

二胎经典散文 篇3

“二胎”政策出台之后,可能最纠结的就是70后的这茬人了,生,过了最佳年龄,不生,有点不甘心,一个孩子还是太孤单。

生完儿子,婆婆鼓励再生一个,老公也说:“再生一个你不用上班了,在家带孩子,我一个人养活你们,大不了吃差一些,穿差一些。”有那么简单吗?从此,我就成了专职保姆,失去经济能力,甚至于失去自己,时时刻刻要伸手向老公要钱,这个绝不可能。

再者,我胆小,国家政策怎敢冒范?

计划生育的政策从制定到执行,我是一路看着走过来的。

那年我八岁,弟弟刚刚蹒跚,生产队就动员母亲去做绝育手术,工作组的人三天两头的来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宣讲政策。母亲一再的保证,不再生了,两个孩子够她拉扯的了,希望不要在她身上动刀。他们一口否定,不做手术绝对不行,还信誓旦旦地说这只是一个小手术,不会伤人元气。可是从来没有进过医院的母亲胆怯,就偷偷地躲在了亲戚家。工作组的人又开始做爷爷的思想工作,爷爷胆子更小,害怕不给家人分口粮或者搬走家里仅有的用具,经不起威逼,就让奶奶四处去找母亲。那时候父亲在外上班,爷爷是一家之主,若不随他的意,全家都不得安宁。奶奶经不住爷爷时时刻刻的催促谩骂,拉着我到走亲串户地找,最后在一个远房亲戚家找到了母亲。我站在母亲面前不住地哭诉,说我和弟弟怎么怎么地想念母亲,怎么怎么地没有人管我们,奶奶也是泪眼婆娑,好言相劝,万般无奈之下,母亲走进了医院。那日,母亲从手术台上下来,就爬上了爷爷早已准备好的架子车,她面色苍白,弱弱地说了句满含怨气的话“这下你们都满意了吧?”她的神情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坎上。

农村,没有儿子是天大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就没有人顶门立户,女儿是给婆家生的,迟早都要嫁出去,因此,生儿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多少人为生儿子背井离乡?多少人为生儿子债台高筑?那时候,在农村允许生二胎,但是绝对不能生三胎,否则罚款,少则三五万多则十来万,哪个农民能承担的起,只有选择逃离。老公带着怀孕的妻子逃去没人认识的地方,打工度日,等待分娩。村上有的人一连生了三四个女儿,就忍痛送人,还想继续在生儿子。

80年代末,我随父亲来了油区,没想到这边的政策更加绝对,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样。管计划生育的是一个吴性女子,每个孩子出生她都要发准生证,没有准生证就是违法生育。去领准生证的人都要听她滔滔不绝的宣讲,告诫你只生一个,别想着二胎。她常常盯着年轻媳妇的肚皮,如若发现谁怀了孕,就会软磨硬泡,逼你引产,你若不从,她会常驻你家,吃喝拉撒,天天不误。大家不误厌恶地叫她“吴老太”。

90年代,我结婚时,必须要找“吴老太”开介绍信,老公还差一个月才符合结婚年龄,“吴老太”宁死也不开,一句话不符合政策。当时单位要凭结婚证就能分到一间单人宿舍,才可以谈婚论嫁,而且排队分房的结婚证已经有几十个,何年何月才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呢?没有结婚证一切免谈,我们就那样生生地卡在了“吴老太”那里。我的大伯母有点“仙”能掐会算,而“吴老太”很信这个,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个人相遇了,通过大伯母的努力,结婚证总算领上了,之后勉勉强强地分到了一间铁皮房子(就是用铁皮焊接而成的房子)。等到儿子出生时却迟迟拿不到准生证,因为每年给单位的生育指标名额有限,我们的孩子领不了当年的准生证,只能领第二年的,这样孩子的年龄就要小一岁,之后上学必受影响,那个折腾呀!

小姑再婚,头一胎留给了前夫,老公的`孩子留给了前妻,她们夫妻无子女。小姑便怀了孩子,谁知她所在的单位不依不饶,说小姑没有履行好再婚生子的正常手续,非逼着小姑去做引产,否则开除。经过痛苦的思考之后,小姑决定做掉孩子,六个月的胎儿,一个鲜活的生命呀!怎么忍心呢?可是没有办法。从产房出来整整一个月小姑都没有下床,几乎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从此开始抑郁,一发不可收拾,精神极度的颓废,每天都要靠大把的药片控制着躁虑的情绪。

“二胎”政策的开放,让许多人如沐春风,我也是蠢蠢欲动,那日我对儿子说:“在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如何?”儿子瞅了我有一分钟,然后哈哈大笑“您还是算了吧!”

我说:“如果我去了极乐,你一个人多孤单呀!”儿子说:“你生下哪个孩子时,我已经离开家了,和我能有多少感情?”

暑假期间,儿子对《家有儿女》情有独钟,我说:“儿子,能不能换个频道?”他随口就说:“谁让你只生我一个呢,孤单的我,只有在电视里感受一下兄弟姐妹的情谊了。”我一头雾水,到底要不要再生“二胎”呢?

四十多岁的高龄产妇,能经受的住怀孕十个月的种种考验吗?最关键的是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吗?能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母亲吗?能有足够的时间养育他(她)吗?我深深地明白,孩子的成长必须有母亲的陪伴,特殊的工作环境,让我们孩子缺失了太多的父母之爱,在生“二胎”,必须深思熟虑。

昨日和一个80后的独生子聊天,对于独生的孩子他有一个最切身的体会,没有担当,以自我为中心。

他无限感慨的说:“都是父母惯的,我三十几岁的人了,每次离开家,我爸都会把烟、水果、零食一个劲往后备箱里塞。”

“那你考虑生二胎吗?”我问。

【二胎背景】推荐阅读:

入学背景07-16

实践背景07-19

英语背景07-21

背景数据07-21

成因背景05-13

认知背景05-22

研究背景05-24

理财背景05-27

组织背景05-30

背景估计06-03

上一篇: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下一篇:office高级应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