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共9篇)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篇1
设备设施运行制度
编制:审核:审批: 编制时间:审核:审批: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总则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建工集团有关规定,为加强施工机械设备集中购置,统一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和施工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装备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范围: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目录》划分施工机械设备为:
1.2.1(检验和试验仪器)
1.2.2(施工机械)
1.2.3(运输设备)
1.2.4(生产设备)统称施工机械设备
1.2.5(其他生产性固定资产)
1.3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范围和各级职责
本制度管理范围主管领导:公司生产副总经理
主管部门:材料设备分公司
协管部门:工程技术部、财务资产部
本制度管理的各级职责
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主管全公司施工机械设备;
材料设备分公司负责全公司施工机械设备购置、验收、调拨、租赁、保管使用等全面管理;
工程部按生产资源配置对施工机械设备协同管理;
财务资产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资产性管理;
自控分公司负责试验检测仪器和试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焊接中心负责无损探伤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
1.4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材料设备分公司对公司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分公司材料设备部门(或工程科)设设备管理员,项目部兼职(或专职)设备管理员。(附图一:管理机构及网络图)
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2.1施工机械设备购置计划
年度购置计划:各分公司根据本单位生产任务、现有设备状况和经济状况,于每年底编制分公司“年度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报材料设备分公司;材料设备分公司根据全公司生产和现有装备情况,结合各单位申报的“年度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编制“公司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公司经理办公会研究同意,报建工集团审批。
材料设备分公司根据审批后的“年度施工机械设备购置计划”和生产实际需要,分期分批组织购置。
2.2施工机械设备购置与验收
购置施工机械设备须得到建工集团和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审批后方能实施。
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由建工集团物流公司组织招标采购,具体规定详见重建司发[2008]225号文。
一般施工机械设备购置由材料设备分公司实施。
2.3采购方式:
对设备供应商进行性能、参数、价格进行考察、评估;
组织三家以上设备厂家进行招标采购;
对设备采购合同进行评审,签订采购合同。
2.4设备验收
购置的施工机械设备由材料设备分公司组织公司工程部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技术状态的检验、易损备品配件、专用工具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的清点等工作并作好《施工机械设备购置验收记录》和《设备开箱记录》。
材料设备分公司根据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目录》对新购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并根据“施工设备购置验收记录”和其它技术资料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片”填写“固定资产购置完工验收单”,并连同购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转帐通知单”送财务资产部内部转帐。
公司财务资产部按报送的资料确认无误后转固立卡,并将甲卡、“固定资产购置完工验收单”第一联、“固定资产调拨转帐通知单”第一联交材料设备分公司,同时将乙、丙卡、“固定资产调拨转帐通知单”第三、四联交使用单位财务、材料设备管理部门,三方同时输入微机管理。
材料设备分公司在验收完毕后,将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合格证原件交公司档案资料室保管。
2.5施工机械设备建账报表
验收、转固完成后,材料设备分公司分类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台帐;
材料设备分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应做好每年年终盘点清产工作。做到账账相符,帐、卡、物相符,及时报送上级单位需要的各类设备报表。
施工机械设备的实物资产管理
2.6施工机械的管理内容:
设备的分类与编号。
设备的建账、立卡与清点。
设备的折旧。
设备的保管。
设备的调拨、报废与处置。
2.7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分公司(项目部)提出需用计划;
材料设备分公司审核,相关领导审批;
购置(外租);
验收;
转固、建卡;
调拨(租赁);
保管、使用;
维护、保养;
盘点、清产、报表。
3.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3.1公司所有施工机械设备、材料设备分公司及各使用单位都应保管好、使用好、维护好。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有专人管理,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均应在计算机上建立施工机械设备台帐,记录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及使用状态情况。
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应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规定、《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TSG Q5001-2009)要求,并在设备显眼处悬挂安全操作规程。
大中型、精密机械设备或关键、特殊机械设备,相关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国家有规定的特殊工种,如:汽车起重吊、塔吊司机、焊工等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应的国家授权机构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上岗。
项目部原则上按施工进度分阶段填报《施工机械设备月度主要需用计划》,经分公司审核后,报材料设备分公司。详见《项目施工设备管理细则》(附图二: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流程)
3.2联营、挂靠、分包单位所使用的大型专用设备及特种施工机械设备(包括塔吊、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挖土机、推土机、搅拌机等),须具备相关管理资质和特种设备监检许可,并报材料设备分公司审核备案,分公司(项目部)在施工作业中对所使用设备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日常管理。
3.3分公司组织的大型吊装作业,其方案、招标工作应通知工程部、材料设备分公司参加,吊装方案、吊装合同、资质资料应报工程部、材料设备分公司备案。
1)设备设施必须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行。
2)维护、保养、检测人员签字齐全,记录完整、真实。
3.4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3.4.1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施工机械设备是延长设备寿命,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关键。
3.4.2 认真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4.3 按公司《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修理规定》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依法进行使用登记、定期检验或校验,并在有效期内。
3.5本制度若与本单位的管理体系要求和相关管理办法有抵触时,按本制度执行。
3.6本制度从颁发之日起实行,禁止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的工艺及设备。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篇2
1 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必要性
我院是一个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病床1 200张,共有大中型医疗设备600余台,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还要新增一批医疗设备用于临床需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一些急救科室所拥有的医疗设备量大,且要求时刻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但医院医学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且并非所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全面,对所有类型设备的原理、使用维护及常见故障都了如指掌,因此在工作中会存在一些设备维修不及时、不完善的现象,会造成医护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矛盾,给医生、患者及家属增加心理负担,同时影响了医院的形象。
医疗设备的数量多、使用率高,相应的设备故障率就会增多,同时产生医疗事故的几率也会增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促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设备质量的管理与保证[1],因此医疗设备的分区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定期巡检,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医院每台手术的完成,每个常规项目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都是由医生护士和完好的仪器设备配合完成的。由此可见,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医院的日常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医疗设备的分区管理
(1)全院医疗设备根据所在科室和其功能进行划分,分为6个设备管理区———一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二区:急诊科、内外科门诊;三区:检验科、核医学科、输血科;四区:影像科、放疗科;五区:特检科、内镜中心;六区:透析中心及普通病区。根据以上分区,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按其技术特长分别分配一个设备管理区。
(2)每个设备管理区内的设备均由该区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全面的维护维修及保养。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做的工作有:(1)负责仪器使用人员在医疗设备方面的培训,包括仪器的原理、使用、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处理;(2)仪器出现故障,如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防微杜渐之目的,同时对科室人员提出的关于仪器方面的疑问作出解答;(3)协助科室负责人联系或解决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4)对待报废处理设备提供合理的技术鉴定并提出仪器报废建议;(5)建立设备区内仪器的安装和维护保养记录;(6)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护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使用培训,使医护人员不但会用仪器,同时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为仪器的良好运行提供保证。
(3)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现在医疗设备的维修,大都采用被动性事后维修,不利于解决大中型医疗设备突发故障和开机率的矛盾,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应转变观念、改进维修方式,针对各类设备的不同特点,合理采用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主动维修和被动性事后维修[2]。在维修工作中,采用跟踪维护和即时维修的方法[3],掌握和了解易损件情况,及时提出购买配件种类型号,做好零配件的储备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有备无患。
3 巡检制度的建立
3.1 设备检查
医疗设备仪器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把定期监督、检查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工作作为重点。正常使用的设备出现突发故障的情况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故障都是由于零部件的轻微磨损逐渐发展形成的,设备定期检查就是早期发现征兆察觉隐患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4],技术人员应对每个设备管理区内的设备定期进行巡检,普通病区每周1次或2次,对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重点抢救科室要加强巡检频率,在巡检过程中及时与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沟通,充分了解每一台仪器的使用情况,根据不同仪器的各项功能指标和精度参数对仪器进行功能和精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需要更换的零配件做好登记,对仪器突发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现场指导医护人员对仪器的操作使用。
3.2 设备保养
医疗设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对使用维护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维护人员要根据每台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规程和保养规范严格操作,如彩超、CT对电源、温湿度、防尘等都有要求,每次巡检结束后都要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并由科室负责人在巡检记录单上签字,确保使用者与维修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达成共识。
重视预防性维护,除特殊的抢修外,根据巡检记录单的记录情况,针对设备管理区内的仪器,根据轻重缓急依次对其进行科学性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5]。对于通用的医疗设备维修,可根据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4 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意义
(1)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在未进行分区管理和巡检前,设备无人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各科室临时报修进行被动性事后维修,这种即时维修常因技术人员不固定或时间冲突,造成了设备停用,给患者和临床工作带来了不便,也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分区管理和定期的巡检使以上情况大大降低,因为有了前期的预测性维护和保养,使得仪器能长期保持正常运转,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增强了医护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临床科研项目的开展。医疗设备定期的维护保养及维修,使得临床工程师与医护人员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交流,对彼此工作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支持。临床医师与工程师一起对仪器设备的功能进行开发,使设备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并有利于跨学科科研的开展与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疗设备的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医院各科室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把医疗设备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功效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提高了医疗教学的水平,增强了医患满意度,为医院整体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有效的保证。
摘要:叙述了制定医疗设备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法,分析了实行设备分区管理的优势和制定巡检制度的有效性,总结了医疗设备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带来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后为临床工作带来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医疗设备,分区管理,巡检制度
参考文献
[1]黄晓云.探讨手术室设置专职医学工程师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5(9):49-50.
[2]何贵荣.浅谈二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6):36.
[3]常宗强,张东.浅谈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38.
[4]牛晓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2(2):86-87.
浅析高校设备管理及设备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高校;设备管理;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及管理制度的含义
设备管理主要研究对象是设备,以设备生产经营目标为依
据,追求设备生产综合效率为目标,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制造、购置、安装、使用、保养与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的管理。设备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形态:物资运动形态和资本运动形态。物资运动型态的管理称为设备技术管理;设备资本运动形态管理称为设备经济管理。设备管理统筹这两方面的管理,使设备技术管理与设备经济管理相结合,科学统筹管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
1.设备管理的意义
科学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是每个企业单位的设备管理宗旨,而设备管理的真正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设备管理是企业单位进行生产和研究的物质基础,它保证了设备生产的稳步提高、新产品研发的质量、降低了设备生产和研发的成本。完善的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能力,使设备相关的费用(能源消耗、维修、税金等)在产品成本中比重减低,提高企业的效益。
(2)搞好设备管理能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大部分企业单位中,设备占固定总资产的70%以上,只有搞好设备管理才能管住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值。
(3)购置或者开发先进设备,必须建立在企业单位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在购置或引进设备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技术论证,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设备管理部门不仅要负责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更需要发挥设备投资的最大效益。
2.高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中由于设备可流动性强、种类繁多、易损坏程度不一等因素导致设备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高校设备管理存在报废频繁、设备“私有化”、设备重复购买、维护维修不及时等现象严重,总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使用率低下
许多设备在采购计划论证时缺乏科学论证,有的只为一时所需甚至盲目采购而毫无利用率可言。许多高校的一些学院为了争投资、争设备,大量采购设备而不去使用,造成大量设备的长期闲置。有些大型仪器的购买只为某个老师教授的科研课题,一旦课题结题造成设备的荒废。
(2)设备共享率低
由于高校各个学院间的相对独立,学院采购的设备使用权限仅限制在学院内部,不能够进行全校间的共享,存在重复采购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相对于的设备开放渠道,许多贵重设备有专人管理,变成“私人化”设备,一般很少能开放共享。
(3)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高校内部员工存在流动性,新的设备管理员不愿意主动学习,设备日常维护不能及时高效,设备损坏率提高。
二、采取的措施
1.由设备处统一组织定期设备使用率检查,建立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每台设备设定专门的责任人,规定设备责任人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定期向设备处上报,方便设备使用率检查。设备处建立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每年进行设备使用状况和使用率的评分评比,通过校园网公布评比结果并做出相应的奖罚制度。
2.在高校中建立中心机房,管理权在学校,各个学院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在教务处统一排课,做到资源共享。建立多个实验大楼,建立一套相应的对内开放、对外收费的体系,将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率大大提高。
3.高校各个院系选择设备管理员时,首先要求具有爱岗敬业、公正无私、高度责任心和强烈事业心,这样能保证设备管理维护公正及时。其次,设备管理员需要进行业务培训,是管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包括各个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使用注意点、适用范围等。
高校设备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方式、提高设备管理员的素质及能力,才能使高校教育研究事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勇.高校设备管理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4
一、矿山机械设备要经常性检查,定时维护修理。认真检查各部件是否有螺丝松动损坏,一经发现,及时更换修复。
二、对年限较长的机器设备,应及时改造和报废,另行购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新设备。
三、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全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四、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五、设备的安装必须按图纸要求安装,安装要认真检查是否安装合理,能否正常安全运转工作。
六、操作工人发现机械设备有异常声音或振动时,应立即停机处理,严禁机器带病作业运转。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篇5
一、接种要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失效期,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楚及过期疫苗不能使用。检查疫苗包装及外观,如安瓿破裂或疫苗出现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一律不得使用。怀疑疫苗曾冻结,可做振荡试验。
二、预防接种要求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注射器要求具有“三证”,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三、要有充足的消毒棉球或用无菌棉签,使用75%乙醇(要有明显标签)消毒接种部位皮肤。
四、备有合格有效的应急药械,如1∶1000肾上腺素、抗过敏药、地塞米松、呼吸兴奋剂、5%葡萄糖、电筒、血压计(成人和儿童)、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止血带、供氧设备(如氧气袋、简易气囊、面罩呼吸器)、吊瓶架等。
五、接种疫苗前,要核实接种对象情况,详细询问儿童建卡情况并记录,筛检接种禁忌或慎用症等,必要时进行体检。接种前告知家长或监护人疫苗品名、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由家长或监护人签署广东省统一制定的知情通知书(现行版)。
六、接种过程人员实行双核对,分发疫苗和实行预防接种人员要分开不同人员操作。接种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及接种后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凭证、本次接种疫苗品牌、规格(多人份疫苗)和批号、接种过程消毒方法、接种途径、接种剂量、接种方法是否正确。
开展卡介苗接种必须专人专桌。
七、接种疫苗后,要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30分钟后才能离开门诊。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要应急处理并按有关监测要求上报和登记。
八、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未用注射器接种前才能打开。已用注射器要放入安全盒或防刺盒中以防意外刺伤,不得重复使用注射器,不得回套针帽。开启疫苗安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疫苗和玻璃碎片溅入眼内。
九、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十、不同疫苗及同一疫苗不同厂家剂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剂量、部位、对象等均有所不同,必须严格执行接种技术规程及疫苗说明书规定。
十一、门诊日结束后,应及时清点疫苗、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用品和应急药械等。对医疗垃圾应集中焚毁或交正规的医疗废物收集机构统一处理。
十二、做好预防接种门诊环境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冷链设备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有足够储存疫苗的专用普通冰箱(或医用冰箱)和低温冰箱,配置符合要求的疫苗冷藏设备以及足够的冰排。
二、冷藏设备要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食物、杂物、过期疫苗,不得挪做它用,保持清洁卫生。
三、有专人负责冷链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并要求建档建账、做好维修,保养记录。坚持每季度一次冷凝器散热板清扫,冰箱内蒸发管道结冰超过5毫米要及时除霜。
四、每天上午8:30及下午4:30分记录冰箱和室内环境温度,并做好停电、发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建立停电应急预案,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并把疫苗妥善处理。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班。
五、疫苗运输过程中要做好温度监控,确保运输环境,并做好相关记录。
六、已经安装温度自动检测系统的单位至少每隔一分钟更新一次测点温度数据,在贮存过程至少每隔30分钟自动记录一次实时温度数据,在运输过程至少每隔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实时温度数据。当监测的温度值超出规定范围时,系统应当至少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实时温度数据。要保证温控系统的正常运转,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温度探头、温度计等测温工具应每年进行计量校准,并将校准误差(参数)标在测温工具旁边。
七、设立疫苗不合格区,做好不合格标识,发生疫苗质量问题时可用于临时摆放疫苗。
八、设备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和处置。
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一、所有预防用生物制品必须按照规定由区疾病控制中心统一组织供应,由基层社区统一使用,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经营和使用生物制品,否则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所有生物制品(包括无价制品和有价制品)必须按照制品规定的冷藏要求存储和运输。
三、各种生物制品必须避免阳光直射,按品名、批号分类,整齐存放,有计划地分发。
四、各种生物制品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私自发放疫苗,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索要疫苗。
五、严格疫苗领发手续,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
六、对疫苗登记项目应齐全、完整。登记内容包括疫苗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领发人签名及日期。
七、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对象、剂量、接种方法、时间要求进行接种,杜绝错种、漏种、误种及接种事故的发生。
设备维护安全管理制度 篇6
设备维护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维持设备精度或功能而进行的设备活动。由于其维护过程是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进行的,在接近设备和设备范围内进行维护时,具有高度危险性。为此,针对维护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在设备维护中,涉及到设备检修活动,其安全规定按《设备检修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条款执行。本文特定称谓的定义:
1.1 机械设备组成:由动力设备将各种形式的动力能变为机械能输入,经传动机构转换为适宜的力或速度后,传递给执行机构,通过执行机构与物料的直接作用,完成作业或服务任务,而组成机械的各部份,借助支承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
1.2 动力设备:提供机械工作的动力源。主要有电机、泵、油马达、压空气源等。
执行机构:通过某种器具与物料的相对运动或直接作用来改变物料的形状、尺寸、状态、位置的机构。
1.3 电工安全用具:电工在进行设备点检、检查、维护、检修作业中,所使用的,对电能的传递、转换具有安全保护作用的专用器具。主要构成有:起绝缘作用的绝缘安全用具如绝缘杆、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绝缘站台等;起验电或测量作用的携带式电压和电流指示器;防止坠落的登高作业用具,如梯子、高凳、安全腰带等;保证检修安全的临时接地线、遮栏、标示牌;起防护作用的护目镜、手套等。其中,绝缘安全用具又分为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
1.4 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基本安全用具——指其绝缘强度能长时间承受电气设备工作电压。如绝缘杆、绝缘夹钳、高压验电器等;辅助安全用具——指其绝缘强度不能承受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只能加强基本安全用具 的保安作用,或用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及电灼伤。
1.5 操作区:执行机构及其周围区域供操作者进行作业的主要区域。
1.6 传动机构:是用来将动力设备与工作机构联系起来,传递运动和力(力矩),或改变运动形式的机构。
1.7 控制操纵系统:是用来操纵机械的启动、制动、换向、调速等运动,控制机械的压力、温度、速度等工作状态的机构系统。
1.8 危险区域:把使人面临损伤或危害健康风险的机器内部或周围的某一区域称为危险区域。主要有运动部件本身和附件的外形轮廓随其运动轨迹运动而形成的空间范围;工件及其工具的输送设备、变形设备所形成的流水线范围;能量设备(部件)中能量的分布、储存处及能量作用范围(如电器控制柜、高压容器、行车上及下方等)等。
1.9 电气设备归类:电气设备是为机械机构提供动力,控制、操作的设备。在上述设备组成中,电气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包括在“控制操纵系统”中,电气传动系统包括在“传动机构”中。
1.10 维修:指对设备技术状态劣化后,使设备的功能、精度难以满足产品的质量、产量要求,或者发生故障后,为恢复设备性能、精度,采取更换、修复磨损、失效的零(部)件,并对局部或整体设备进行检查、调整的技术活动。是对设备隐患、故障进行修复,是一种恢复设备性能、精度的工作。1.11 维护:指为保持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所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主要有:检查、润滑、清洁、调整、检测、紧固、补充、安全件及易损件的更换、保养类作业等到工作。是一种保持设备性能、精度的工作。
1.12 交叉作业:在对同一作业面或作业区、作业对象进行作业时,存在着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工序上有二个或以上的重叠。2 总则:
2.1 设备维护首先必须遵守厂下发的有关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制度和规定。
2.2 设备维护包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设备点检、保养、维护、清洁、隐患或故障的处理等。
2.3 设备维护过程中,因工作需要而进入设备范围内时,如进行点检、检查类作业时,应避开设备中运动部件和附件,避开运动部件本身和附件的外形轮廓随其运动轨迹运动而形成的空间范围。
2.4 设备维护过程中,因工作需要而进入设备范围内时,如进行维修类工作时,必须按操作牌制度执行。
2.5 需要进入设备的危险区域时,应停机。并严格执行操作牌制度。
2.6 处理要影响生产线上设备的运行或使用;或处理与设备操作者在操作室内所能接收、了解的信息相关的设备时,而又不在前述几条范围内时,应进行书面告知操作者后才能进行,并在结束时明确告知操作者。
2.7 因设备维护、修理等需要,需对机组设备中某一部位进行局部动车,则必须取该机组专业点检员的同意,且同意顺序为:提出动车专业的专业点检员同意后,由该点检员向其它专业的专业点检员提出申请,再获同意后才能进行。同时,动车前必须作好监护措施(包括监护人员、监护方法、联系方法、具体办法等)。在局部动车时,严禁进行自动化操作,应采用操作室(台)或现场人工手动方式进行。
2.8 当操作位置与执行机构间构成远程操作或控制方式(即操作者的位置与执行机构间距离相隔一个部位及以上的)时,在开、闭其动力阀门、或操作操作台、阀台时,必须专人确认相关设备的完整性,并在相关人员撤离其危险区域,同时采取监护措施后才能进行。专人确认原则按上条执行。
2.9 在设备维护中的检修活动,应遵守《设备检修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安全规定。2.10 在进行工作量较大,危险性高的维修项目(如上述2.3 至2.7各条和与之类似情况)开始前,应组织施工班组各成员召开专项安全会议。在会中,应着重说明维修中的危险情况和防范要求,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其中对互保对子的任务和要求应作出特别说明,结合设备结构特点对特定的工序和技能要求、起重要求、专用工具要求、质量要求等作出说明。会议内容以书面形式留存备档。2.11 保产维护队伍必须对自己单位内容的所有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并具有相应专业的技能证书(资格书),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者才能进入设备维护岗位。上岗及交接班时维护安全规定
3.1 在未停机时,进行上岗点检、检查作业时,不得进入设备的危险区域。3.2 交接班时,进行设备作业前,必须先收取操作牌,按《操作牌制度》执行。3.3 在该时段内,如需进行局部动车,则按总则相关条文执行。
3.4 进入轧制线上的封闭设备内时,应切断进入该封闭设备的其它部件的动力源。如进入穿孔止推座内时,应停掉止推小车电源;进入连轧机主机桶形机架内时,应停掉限动齿条电源等。对因某种原因不能停止动力源时,必须按《机械安全锁止装置使用规定》中相关要求,安装机械锁止装置后,才能进入。
3.5 在维护中处理各机组或具有相对独立,且有特定功能的重要部位的传动机构(动力设备如电机等→联轴器→减速机→传动轴→被传动部件。如穿孔轧辊主传动、连轧机连轧辊主传动、限动小车主传动、排管锯锯头箱、矫直机矫直辊主传动、环炉进出料小车主传动等)时,由于其动力设备功率相对较大(一般超过75Kw),一般机械锁止机构不能保证安全性,故在处理该机构时,必须切断动力源后才能进行相应作业。3.6 在电气维护中,对高压电气设备应使用基本安全用具如绝缘杆、绝缘夹钳、高压验电器等。辅助安全用具不允许用来直接操作高压电气设备。4 生产过程中设备维护安全规定
4.1 生产过程是指除交接班时段外,各机组操作牌在生产工人手中时的时段。该时段不能以某一机组或部位是否运转来判断。
4.2 本节是指生产过程中,在生产线上,及其邻近周边范围内,进行设备维护时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4.3 进行设备点检、检查、维护时,在未收操作牌的情况下,不得进入设备危险区域。4.4 在进行设备点检、检查时,必须严格执行互保对子的规定。在点检、检查中,互保对子中的一人应主要负责对环境、设备运转情况、生产情况的观察和对互保方的监护。互保双方不得同时专注于设备的点检或检查工作。4.5 专业点检员到现场时,应自动与自身工作范围最近的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组成互保对子。在独自作业时,严禁进入设备危险区域。
4.6 在点检、检查、维护时,对非本专业的设备,不得进行点检、检查、维护。对非本专业的场所,不得长时间滞留。
4.7 在进入安全设施(安全栏杆、安全网、安全罩、安全隔离板等)保护范围内进行设备点检、检查、维护时,必须先确认其周围和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危险范围、安全撤离通道和方式等,并对其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存在明显危险或自己无安全把握时,不得进入。
4.8 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应首先确认维护范围内是否存在危险,确定好安全动作范围和安全应急撤离通道。4.9 对某些不需中断生产过程的在线设备部位进行维护时,应先通知本机组生产操作工人。在维护结束后,同样应通知生产操作工人。4.10 在进行设备隐患或故障查找、诊断、监护时,应避开运动部件本身和附件的外形轮廓,随其运动轨迹运动而形成的空间范围,以及避开工件和其工具输送与变形流水线范围。事先确定好安全应急撤离路线,以及确认人员停留、站位位置的安全性,并不得长时间停留。4.11 进入沟、坑、遂道以及相封闭的空间作业时,应在入口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进入前确认其通风状况,并带好照明设备,确定好联络方式,进入时应两人以上,并事前通知所在班组长或其他不参与作业的人员。在其中作业时间半小时及以上的,应在入口留专人看护。4.12 进入有毒、易爆等场所/设备范围时,应遵守其相关专项规定。5 生产线以外场所设备维护安全规定
5.1 本节是指在生产线及其邻近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设备维护作业(包括进行辅助设备维护、备件装配场地等)时的安全规定。
5.2 对辅助设备进行维护时,应事前告知相应的生产操作人员。结束时,也应告知相应生产操作人员。
5.3 在对辅机进行维护时,常常是在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时,故在开始维护前,在不影响在线设备运转前提下,应先切断与在线设备相连的各阀门、开关等。如要影响在线设备运转,则必须收取操作牌后才能进行。
5.4 由于辅助设备常处于偏僻地方,在进行维护前,必须在维护班组内通报维修时间和人员,并取得专业点检员的同意或授权。在维护前,应规定好联络方式。5.5 由于辅助设备安装地方一般较狭小,多油(脂),易燃物多,故在维护时,特别是动火前(氧割、加热等),必须提前办好相关手续,先准备好灭火器,作好防火准备后才能作业。5.6 受辅助设备安装条件的限制,在对其维护、点检、检查前和过程中,必须准备好照明器材,并根据其环境状况,作好防爆、防尘、防毒、防水、防触电等专项工作。
5.7 在备件组装场地或工作间(包括某一房间中的工作区、休息室中的工作区)作业时的安全规定简称为场所安全规定。以上内容的作业称为场所作业。
5.8 在场所作业时,应按定置管理的要求,对场所内的各种物品摆放进行确认,应使物品不因自身原因或一般较小的意外外力作用产生倾倒、移动、摆动、旋转等动作。
5.9 在场所作业时,应满足人员动作范围、安全撤离通道、工具和工件运动范围所需空间。5.10 在室外(指厂房内的各建筑物外)场所作业时,应避让行车和所吊重物。5.11 在场所作业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安全停留空间和撤离通道。
5.12 在场所中进行拆卸或装配作业中,如有压力拆卸或装配工序,且在进行该工序时,压力设备(如机械式或液压式千斤项等)周边及被压工件可能飞出方向和范围内,人员应撤离。6 电气专项维护安全规定
6.1 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从整体环境来讲,电气维护是处于一种不停电或部分停电状态。因此,在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6.2 进行维护前,必须检查安全用具的完好性。
6.3 在维修前,应根据维修内容和对象,以及电压等级,正确选取安全用具。6.4 在维修中,对维修部位所在的某一装置(设备)、回路(线路)应当先停电。并在开始作业前,不论其经常接入的电压表或其他信号是否指示无电,均必须进行验电。只有经合格的验电器验明无电后,才能作为无电的依据。反之,接在线路中的电压表无指示或信号指示断开状态,或用电设备合闸后不运转,都不能作为无电的依据。
6.5 验电前,应据停电线路或设备的电压等级选用相应的、试验合格的验电器,并在有电部位试验其是否完好。验电时,应将验电器逐渐接近带电体,直至指示为止。对多端带电体,应逐相、逐端,由近及远地验电。对多层带电体,应先验低压,后验高压;先验下层,后验上层。验电中应注意保持各部分安全距离,防止短路。
6.6 验电后,作业前,为防止给维修部位意外送电或可能的感应电,应在被维修部分的外端(开关的停电侧或停电的导线上)装设临时接地线。并按〈停送电制度〉在维修的相应部位挂警示牌。
6.7 在带电设备附近或外壳上进行作业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带电部分只能位于工作人员一侧。其维修工具必须以事前检查和试验,其作业人员必须是熟练掌握不停电检修技术的人员。
6.8 在维护中,必须执行监护制度,其监护人以安全互保对子为基础。在不停电维护中,监护人不得参加维修作业。在部分停电维护时,只有在安全措施可靠,工作人员集中在一个工作地点,不会因过失酿成事故的情况下,监护人才可以参加维护工作。
6.9 因某种原因对维护部位间断工作时,必须留专人在维修部位守护。守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6.10 在主电室、电磁站等建筑物内进行维护作业时,应事前确认灭火器材的有效性和专业性。维护完成后,应恢复因维护移动、拆除的防火设施、器材。7 专业点检员在维护中的安全工作
7.1 专业点检员在维护工作中,以自己所管区域为工作范围,在安全管理方面,着为维护项目安全负责人。并承担相应安全管理责任。
7.2 在维护中,如遇本文中2.42.52.62.72.83.33.43.54.74.114.12 条所述情况或相类似情况时,专业点检员必须在场,并负项目安全负责人的职责。
7.3 在下达各类维修指令时,对存在的明显危险或可能的隐性危险,应在指令中同时提出安全防范要求和措施。
7.4 在工作量较大,危险性高的维修项目开始前,专业点检员应组织施工班组召开专项安全会议。在会中,应着重说明维修中的危险情况和防范要求,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特定的工序和技能要求、专用工具要求、质量要求、设备结构特点等作出说明。会议内容以书面形式留存备档。
7.5 专业点检员应根据每月维护重点、特点、内容等,每月至少一次组织维护单位所有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学习,并以书面形式留存备档。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篇7
1 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
维护好多媒体教学设备是高校管理的基础, 也是维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所以, 有必要针对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以便于令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有章可循。
1.1 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直观、立体且信息容量巨大, 其教学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 现在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托, 承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讲, 参与多媒体教学过程也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通过制作PPT格式的作业, 从而扩展学习思路, 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较为有利。
1.2 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高校教育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普及, 其使用频率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设施, 然而,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是极快的, 这就给设备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设备型号出现统计疏漏
多媒体设备应用广泛, 而且每个多媒体设备的型号都不尽相同, 这就给学校对设备管理的统计工作带来问题。例如:当设备部件出现问题时, 维修人员可能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更换, 往往就会出现设备的型号与之前登记的型号不符的情况, 影响设备的档案登记的准确性, 不利于日后管理。
1.2.2 设备的易出现闲置情形
在网络化时代的背景下, 多媒体设备的发展较为快速, 学校为教学所购置的多媒体设备往往只着眼于当前的教育阶段, 只要多媒体设备能够满足时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即可, 缺少对其长远规划[1]。假以时日, 就会产生旧有多媒体设备的闲置情况,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标准与实施策略
学校管理的完善不仅需要建立周全的管理制度, 而且更需要相应配套措施来促进其执行。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教育平台的良性发展, 本着这一目标, 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便于相关人员遵照执行, 以期共同管理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2.1 落实具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责任人
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施策略, 首先要落实其管理责任制, 尽量让教学楼中每一楼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有其具体的管理责任人。这样一来, 一旦发生设备维护或故障问题, 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出面及时进行修正, 缩短了维修时间, 便于教学课堂的有序进行。而且, 责任人必须在设备闲置期间及时对设备进行查勘与维护工作, 避免因设备故障问题延误教学。一般情况下, 多媒体设备的故障原因大致趋同, 配备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可以建立维修工作记录, 便于对多媒体设备进行长期系统的维护, 维修记录也可以帮助维修人员较快速的找到故障点, 从而节约排故障查时间。
2.2 建立多角度的辅助管理措施
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仅靠相关责任人的管理是不够的, 还需要建立多角度的辅助管理措施进行联合监管。如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设备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 要及时向相关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反馈, 并且将问题记录下来, 以便于下次再出现同样问题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处理。另外, 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的后勤人员要及时查勘学校固定物资的使用情况, 全面掌握高校各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年限, 确保设备更换的预估工作[1]。
2.3 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交接工作
一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范围是在学校内部, 但由于教学模式的改换, 可能出现将多媒体设备借出校外的情况发生, 这就需要针对“借出———归还”过程做以日常交接管理, 让每一次设备的使用痕迹都有章可循, 通过责任人签字、确定归还期限等细节的限制, 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情况。另外, 如有发生设备损坏的情况, 就需要按照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执行相应的赔偿行为。管理好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校方应尽的责任。
2.4 关于设备折旧等问题的处理
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除了对现有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外, 还要考虑到多媒体设备的更新与换代问题。在我国目前高校的设备管理统计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每年都有大批教学设备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境地, 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革新速度非常之快, 学校出于资金成本方面考虑, 不可能频繁的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需要高校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分散, 例如:可以进行折价处理给进货市场, 也可以低价转卖给企业等。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技术革新带来的设备闲置, 提高学校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管理效率, 节约学校教学资源, 以便于将资源投入到更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新渠道中。另外, 学校的闲置设备也可以进行捐赠, 很多偏远地区的教学设施仍旧落后, 如果能将高校的闲置设备赠予希望工程, 体现出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伟大之处。
3 结束语
对于我国高等学府的教育过程来讲, 其教学质量是重要考察指标, 各个高校力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且运用多项教育手段与教学模式。其中,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就是一大突破, 这是教育事业受到国家及各级学校管理者重视的体现, 也是当代广大学生的集体福利。当然, 学校制定出统一的制度来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管理也是必要的, 节约了教育资源, 完善了教学环境, 值得我国各高校进行制度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晓艳.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3 (06) :161-162.
[2]徐蓉.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02) :123-124.
[3]何冰, 汪大贵, 陈建莉.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2 (09) :161-163.
[4]刘扬, 陈章其, 张敏, 何国远.保障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 10 (05) :109-110.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篇8
摘要:设备管理问题一直是影响基层管理水平与效果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基层单位面貌与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TPM设备管理技术,推行全员、全系统、全效率设备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基层设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TPM;基层;设备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影响一个基层单位形象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员工的精神面貌,二是以设备为代表的物的状态。人的精神面貌可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手段来提升。而设备的状态则需要采取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手段来解决。但是,长期以来,受专业分工的影响,设备管理被认为是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设备操作人员没有什么关系,因而,形成了一种设备管理与设备操作分离的态势。设备操作人员不负责设备管理,而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负责设备操作。设备管理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高,设备效率难以得到最大化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设备综合效率OEE偏低;二是设备运营成本偏高;三是设备MTBF和MTTR偏低,四是设备现场管理状况不尽人意,导致环境糟乱,影响基层管理形象,给人以不好的印象。
因此,如何寻找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设备管理技术与方式,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降低因为设备故障率增加而产生的维修费用和产量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就显得非常关键。通过参加中石化集团公司TPM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班,我们系统学习了TPM设备管理技术,发现这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好技术。之后,我们在本单位推行了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TPM设备管理技术简介
支撑TPM设备管理技术的内容有八项,人们称之为“八大支柱”,分别是:促进设备效率转化的个别改善,以操作者为中心的自主维护,以维修部门为主的计划维修,以导入新产品与新技术为主的初期管理,以构筑品质保全机制为主的品质保全,以提升间接管理部门效率为主的事务改善以及以提升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水平为主的环境安全。
因此,TPM设备管理技术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管理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三、基层单位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过程简介
既然TPM设备管理技术对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非常有效,我们就在集团公司TPM设备管理培训项目组的指导下,在胜利油田分公司热电联供中心下属的河口热力大队热力一队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推行。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TPM設备管理技术推行领导小组。我们在队班子会议上对TPM设备管理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意义进行了系统学习,统一思想,进而成立了以书记为主的TPM设备管理技术推行领导小组。
(二)全员发动。为了统一全队员工思想,使大家认识到改善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在请中石化TPM培训项目组给全队员工进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员工有针对性的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建立保障机制。任何技术的推行都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为了使TPM设备管理技术在我单位得到有效推行,我们对原来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从而建立了一整套与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密切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了5S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设备管理现场整洁有序,我们实施了现场5S管理,在对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基础上,将设备5S保持状态列入职工考核指标,对各个操作岗位进行考核,借以提升职工素养。
二是建立了点检制度。按照点检12个环节的要求,我们请设备管理人员为每一名职工所操作的设备列出了关键点,要求每个班次都要对这些关键点进行检查,并将点检情况记录在案。考评则根据记录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
(四)强化培训制度。TPM设备管理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机制,其核心是通过推行此技术,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的基本素养,并使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对此,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是涉及技能与理念提升的问题,我们聘请集团公司胜利培训学院等单位的专业培训师来解决;二是涉及习惯养成方面的培训,我们通过晨会、班会、队会等途径解决;三是涉及新技术问题的培训,我们请相关专家解决等。
四、基层单位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取得的效果
通过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我单位设备管理水平、员工精神面貌、现场状态、设备综合效率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具体概述如下
(一)现场状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推行了现场5S管理,所以,热力一队生产现场设备整齐划一,一尘不染;环境井然有序,卫生清洁。看到这种变化,职工们自己感到,“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可以多活20年。”
(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现场状态与人的精神面貌呈正相关性。在未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之前,由于现场状态较差,所以职工精神面貌低迷,表现懒散。推行此技术之后,职工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
(三)设备综合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由于点检工作、自主保全工作、目视管理等工作做得好,所以,设备综合效率OEE得到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延长了一倍多;设备平均维修时间间隔MTTR增加了一倍多等。
五、结论与建议
以上是我们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的一点做法。实践证明,TPM设备管理技术确实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行。当然,在推行此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有人认为,TPM设备管理技术适用于这样的企业,不适用于那样的企业。实践证明,作为一项管理技术,TPM设备管理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企业。之所以有人会提出以上问题,是因为惧怕采用这样的技术会给企业增加负担,根本原因是对此项技术不了解。
二是财务制度制约此技术作用的发挥。尽管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国有企业财经纪律中的专款专用资金制度的限制,节约的成本不能用来激励职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工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因而制约了该技术作用的发挥。相反,如果是在私营企业,由于其财经纪律比较灵活,可以将推行此技术所节约的成本中的一部分提取出来,作为奖励基金,所以,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此技术的作用。
三是推行TPM设备管理技术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文化。实践证明,三流的管理靠人管人,二流的管理靠制度管人,一流的管理则需要文化管人。推行TPM技术的核心在于提升员工素养。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9
对于重大违法行为和严重事故隐患,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执行。
(一)下列行为属于重大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的;
2、违章使用特种设备,造成严重事故以上事故的(含严重事故);
3、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
4、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出具虚假、严重失实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或者从事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监制、监销活动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事故隐患:
1、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
2、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3、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而继续使用的;
安全装置失灵
4、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5、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
6、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三)江苏省安委会在《关于在全省开展重特大事故隐患普查的通知》中对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提出了界定意见:
1、较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下的事故隐患,由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整改督查;
2、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9人、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的事故隐患,由省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整改督查;
3、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由省安委会办公室和省有关单位负责整改督查。
(四)不属于上述界定范围内的影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缺陷、故障或问题,作为一般事故隐患。
二、特检机构检验发现事故隐患的报告与处理
(一)检验中发现特种设备的一般事故隐患时,特检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满,特检机构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确认并作记录。特检机构按月将这一类隐患整改情况汇总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对到期尚未整改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机构对特检机构上报的事故隐患,要及时组织力量,实施安全监察。
(――)特检机构在检验中,对所检设备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向使用单位发出《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并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在《通知书》的“检验意见”栏中注明:“该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三)特检机构发现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对存在严重及其以上事故隐患,使用单位拒不整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三、没有使用登记手续的在用特种设备的处理
(一)对于经举报或检查发现特种设备未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办理注册登记,擅自将其投入使用的,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向使用单位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限期改正。按照下列四种情况办理:
1、对使用登记资料齐全,且符合相关规定的,由安全监察机构责成使用单位向特检机构申请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设备,可以按规定注册登记。
2、对使用登记资料不齐全的,由安全监察机构责成使用单位负责补齐资料,并向特检机构申请检验。其中,对设备原始资料缺失的,特检机构应当增加补充资料所涉及安全性能部分的验证性检验检测项目,必要时可以作设备整体安全可靠性评价。在使用单位补齐资料,且设备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使用登记。
3、对由无资质单位安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责成使用单位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整改,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检验合格后,办理使用登记。
4、对不符合使用登记要求,使用单位不能按期进行整改和办理使用登记的,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进行处罚并责令停止使用。
(二)对于使用单位主动提出使用登记和检验申请的,安全监察机构可不签发《指令书》。对于资料齐全,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可由特检机构直接安排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按规定注册登记;对于资料不齐全的,无资质单位安装的,按(一)、2和(一)、3条办理。
(三)特检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如发现无资质单位安装特种设备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安全监察机构。
(四)对于可追查的无资质安装单位,安全监察机构应当依法进行查处。
四、特种设备检验周期的确定
特种设备检验周期的确定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检验规章的规定,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要偏离检验规章确定的`检验周期,应当符合检验机构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并出具书面说明,送交受检单位,并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否则,将按违规检验处理。对于分级确定检验周期的,一般应当取同一等级中的上限。对失效风险大,且失效后果严重的设备,其检验周期可以取同一等级中的下限。
五、定期检验率的核定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按下式核定应检设备扣除数,包括停用、报废、经过批准推迟检验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检验的设备数。扣除数的各项都应当提供相关的书面见证,否则,不能扣除。
六、特种设备安装告知需提供的资料
(一)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七条和七十条规定,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
根据便民原则和属地管理原则,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授权当地县(区)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受告知。
(二)施工单位在告知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一式四份(使用单位施工单位一份,监察机构一份,监检机构一份);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或产品合格证;
3、产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需要时)或进口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需要时);
4、特种设备过户移装登记表(过户移装);
5、用于制造许可型式试验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需取得省级或国家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告知当地质监部门。
(三)接受告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特种设备类别、施工单位情况和当地实际确定所需的其他告知材料,如:
1、施工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特种设备相关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
2、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
3、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施工合同(非施工单位制造的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单位应提供该电梯制造单位的施工委托、同意的合同);
4、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技术资料(设备图纸、施工平面图、施工方案、质量保证体系等);
5、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审核同意的维修、改造方案(修理改造);
6、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地方政府规定需要提供的环保、消防、建设部门项目批文等;
7、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资料。
七、关于锅炉房位置的审查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及其附件《锅炉安装监督检验大纲》的规定,承担监检任务的检验检测机构负责现场核查锅炉房及锅炉安装位置。未经监检确认,施工单位不得流转至下一道工序。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受安装告知的目的是便于审查从事活动的有关企业的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审查安装的锅炉是否为合法制造,安装方法是否会降低设备的安全性能等。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新设备的自然情况,便于安排现场监察。告知时一般不对锅炉房位置进行审查。
八、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三定”方案规定和《关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工作职责分工意见的复函》(中央编办函[**]3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职能的函》(苏政办函[**]30号)有关文件内容,所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均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不包括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调整范围内的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上岗操作。
九、特种设备安全阀校验工作
(一)具备条件的安全阀使用单位,可以自行进行本单位安全阀的校验工作,但不得承接外单位的安全阀校验工作。使用单位从事安全阀校验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阀校验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与校验工作相适应的校验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校验装置、仪器和场地,安全阀校验人员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向所在地设区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发生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告知备案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二)使用单位从事安全阀校验应当按照TSG ZF001―**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阀校验,并按照TSGZF001―**《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录E一1、附录E一2的要求,填写《安全阀检验记录》,出具《安全阀校验报告》,并对校验结果负责。
(三)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检验规章的规定,安全附件是一个重要检验项目。检验检测机构在进行在用设备检验时,必须按照检验规章的要求对安全阀进行检验,安全阀没有按规定检查、校验合格的承压类设备不得投入使用,并由检验机构督促限期整改,到期不整改的,检验机构应当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使用单位自行进行安全阀校验的,应当将校验报告提交负责该设备检验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将该校验报告作为安全阀检验结果的依据之一,予以存档。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安全制度07-25
15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0-24
牧场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7-28
大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9-04
煤矿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09-11
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9-24
设备安装安全管理制度09-29
物业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0-28
加油站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8-02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