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2024-10-27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通用13篇)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1

大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能够用生动、完整的语言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小朋友知道老师谜语里说的是谁吗?”

师:“今天老师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称叫做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引导幼儿分段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第一段,师:“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你们觉得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让我们继续听下去看看吧。” 观看第二段,师:“遇到鸭妈妈时,小蝌蚪说了些什么?鸭妈妈是怎么回答的?让我们继续听看看接下来小蝌蚪会遇到谁。”

观看第三段,师:“遇到鱼妈妈时小蝌蚪喊了鱼妈妈什么?鱼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蝌蚪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接下来的过程会顺利吗?”

观看第四段,师:“遇到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在之前的对话时说了什么礼貌用语?”

观看第五段,师:“遇到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什么?小蝌蚪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一段故事呢?为什么喜欢?并鼓励小朋友用连贯的语言复述一下故事内容。

四、再次加深巩固,帮助幼儿掌握故事。

请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动物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的语速较慢,要表现出憨厚的感觉;鹅妈妈语速较快,嗓门较大,表现较热情。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青蛙妈妈是长得怎么样的?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2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变成了青蛙, 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出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 蕴含了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 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 学习小蝌蚪不怕困难的精神。经过近一年的学习, 学生的识字量大大提高, 基本上能读通课文, 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又喜欢朗读。因此, 教师要少讲, 让学生多读, 以读促悟, 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揭示课题

1. 昨天老师捡到一张“寻人启事”, 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寻人启事) 教师读:我是小蝌蚪, 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快乐地玩耍时, 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 她又在哪里呢?你们能帮一帮我吗?

2.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34.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寻人启事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诧异和帮助小蝌蚪的热情中, 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 进入角色。

二、结合图画, 初读课文

1. 思考问题。

多媒体出示课文动画, 播放录音。学生思考问题:小蝌蚪为了找妈妈, 是向谁去打听的?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是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2. 自读课文。

要求: (1) 边观察图画边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问同学或老师, 或者做上记号; (2) 标出自然段序号。

3. 教师巡视自读情况。

4. 师生合作互助, 检查自学情况, 识记生字。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课件出示:灰、迎、阿、姨、追、顶、披、鼓。引导学生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灰”:找出同学身上的灰色衣服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灰色的东西。“追”或“迎”:谁愿意把追和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披”:这里有件衣服, 谁能把衣服披在身上?“阿姨”:什么人我们喊她阿姨?) (2) 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 (课件出示:有、在、什、么、变、条。) (1) 组织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 看谁认的字多。 (2) 组词识字。 (3) 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 (4) 小老师领读。

5. 指名读文, 检查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不带拼音,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 所以在读文之前要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 自主探索, 把课文读通顺。学习生字时, 通过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助学。) (1) 小蝌蚪长什么样?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2) 它们在干什么? (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幅图, 引导观察, 男生读。) (1) 这时的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长出两条后腿。) (2) 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 (3) 师生对读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 (边读边做动作, 理解“迎上去”的意思。) (4) 从鲤鱼阿姨的话中, 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 (四条腿, 宽嘴巴。) (5) 过渡:小蝌蚪依照鲤鱼阿姨的话, 继续去找妈妈。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幅图, 引导观察, 女生读。) (1) 过了几天, 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 (长出了两条前腿。) (2) 这次, 小蝌蚪遇到了谁? (乌龟。) 小蝌蚪是怎样做的? (追上去喊妈妈。) (3) 指名上台表演, 理解“追上去”的意思。 (4) 小蝌蚪为什么叫乌龟为妈妈呢? (乌龟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 宽嘴巴。) 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指名读课文。) 小蝌蚪从乌龟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大眼睛、绿衣服。) (5) 分角色朗读课文。 (6) 过渡: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 它们又按照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

4.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出示第四、五幅图, 提问助学。) (1) 现在, 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 (尾巴变短了。) 它们又遇到了谁? (青蛙。) 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四条腿, 宽嘴巴, 披着绿衣裳, 鼓着一对大眼睛。) (2) 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 (3) 小蝌蚪现在高兴吗?为什么高兴? (4) 指名上台表演朗读。

5. 齐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第六幅图, 观察。) (1)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2) 我会说话: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生:我已经长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多种形式的朗读,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表演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巩固练习, 深化教育

1.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 过了几天, 长出两条_____, 又过了几天, _____变短了, 成了_____。

2. 思想教育。

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 它们和妈妈一起捉害虫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 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呢, 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设计意图: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在语文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 实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

五、巧设悬念, 拓展延伸

1. 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为了让孩子们找妈妈不那么辛苦, 她决定写一份留言条, 请你告诉她怎么写。

2. 通过阅读课外书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语文

一、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与目标

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前期分析中,要围绕学生知识点的需求,形成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形成知识目标的提高,让学生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的能力。

(1)会读“灰、迎、追、顶、披、阿姨、鼓”这8个字,会写“有、在”这两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和表演,使学生理解“追上去、迎上去“的意思。

(3)学习课文后,学生能明确小蝌蚪妈妈的样子究竟长什么样。

(4)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与作为长辈的鲤鱼妈妈和乌龟对晚辈的和蔼的态度。

二、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与策略应用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

运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简单明了,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内容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收集一定的小蝌蚪,让学生认知,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今天刘老师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伙伴,瞧(出示插图一),它们是谁呀?(板书:小蝌蚪)仔细看老师写,你会有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虫字旁,都是形声字)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小蝌蚪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板书:找妈妈)。轻松地完成教学导入。

(二)读、反、学综合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形象的教学应用模式,结合读、反、学等方式展开教学。

(1)示范读

师:想听这个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151页,并拿起你的铅笔准备好。师强调听故事要求:听之前,刘老师有三个要求:看着书认真听刘老师读;边听边标上段序;找出课文中写蝌蚪样子的那段,并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

(2)反馈

师:给课文标上段序了吗?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

师:课文中哪一段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第一自然段)

(3)综合学

在学习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层层引导的方式,突出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譬如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提问:那故事中的小蝌蚪都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读后,师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大大脑袋 黑灰身子 长长尾巴)并板书。随机学习“灰”字,理解黑灰色。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先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再读课文,整理文脉,积累词语

在对课文深入朗读的基础上,与小蝌蚪找妈妈的一些动词联系起来,尤其是学生可以模拟这些动作,形成与小蝌蚪形象的整体融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

(一)读第2~6自然段

师:可爱的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呢?在找妈妈的路上都遇到了谁?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找妈妈时先遇到了( ),再遇到了( ),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读读老师的问题?在读这个问题时,括号就读成谁。

学生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二)反馈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都遇到谁?先指名回答,接着同桌练习说,最后全班齐说。

(三)积累词语。出示: 甩 摆动 露 后腿一蹬 游哇游

师:老师不仅带了这个问题,还带了几个生词,看哪位小朋友认得它们?

师:读了这些词有什么发现?(都是动词)带上动作来读读吧!

四、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小蝌蚪找妈妈的礼貌性表达,让学生增强礼貌运用的常识,并突出小蝌蚪妈妈的整体形象。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遇到鲤鱼

1. 师:小蝌蚪游哇游,先遇到了谁?(板书:鲤鱼)课件出示:插图二。

师:谁来向鲤鱼打声招呼?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小蝌蚪?(懂礼貌)哪里听出它很懂礼貌?谁来当回懂礼貌的小蝌蚪?

师扮演鲤鱼妈妈,问:“小蝌蚪,你找我有什么事?”引出(课件出示:“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 随文识字:阿姨

师: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这个词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回答)一起有礼貌地叫一叫。

师:鲤鱼阿姨是怎么回答的呢?课件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学生读。

3. 读对话

师:谁是这懂礼貌的小蝌蚪?谁是鲤鱼阿姨呢?(指名读对话)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鲤鱼阿姨?(有爱心、亲切、善良的鲤鱼阿姨)同桌来读读,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的亲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遇到乌龟

1.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带上问题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又遇到了谁?(板书:乌龟)

2. 理解:追上去、迎上去(课件出示:插图二和插图三的对比图)

师:当它们遇到乌龟的时候,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妈妈,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它们连忙(师做动作)——生说:追上去。(课件出示:追上去)

师表演:现在我就是乌龟,哪只小蝌蚪来追追我?追,一般是从乌龟的什么方向追?(后面)

师:还记得它们第一次见到鲤鱼妈妈时,小蝌蚪又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迎上去)

师:“追上去”和“迎上去”有什么不同?结合图画理解。

师:小蝌蚪见到鲤鱼迎上去,见到乌龟更是迎上去,连声喊——生说:妈妈!

(三)遇到乌龟

师:看到后面的标点了吗?感叹号应该带有感情。此时见到妈妈的蝌蚪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谁来高兴地叫一叫?(课件出示:妈妈,妈妈!)

师:你为什么要叫乌龟妈妈?(生回答)

师: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随文识记:顶、披)

板书:大眼睛、披绿衣

(四)设置悬念,引出下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脑袋、黑灰身子、长尾巴的小蝌蚪,还知道它们的妈妈长着宽嘴巴、四条腿、大眼睛、披绿衣。咦,蝌蚪和妈妈怎么长得一点儿也不一样呢?它是怎样变成它妈妈的模样的呢?那就等着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4

1.增加幼儿对飞机的认识。

2.让幼儿了解一些飞机的安全常识。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飞机的模型一个。

2.椅子、书包若干。

3.手工“飞机”、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飞机模型,认识飞机。

1.教师:“呜……我来了,翅膀抖一抖,飞上蓝天去,飞过黄河,飞过长江,转进云彩里。小朋友长大了想不想开飞机?那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先来认识一下飞机。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飞机是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发动机、驾驶室、机舱、机首等主要部分组成的。”

2.提出问题,加深记忆。

教师:飞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师生共同谈论乘坐飞机有什么好处。

二、教师给幼儿讲乘飞机的安全常识。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乘飞机的安全常识吗?现在老师告诉你们怎样乘飞机是最安全的。小朋友们要认真听,一会儿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是一名好乘客》。

2.角色扮演。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

副班事先帮助摆放好四列椅子。教师给幼儿介绍游戏规则与游戏中注意的事项。

教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游戏。现在我们请三个女生和老师一起当漂亮的空中小姐,别的小朋友当乘客,让我们看看哪位乘客最懂得如何乘坐飞机是最安全的。乘客坐好了,我们四位空中小姐要下去检查。好了,现在请我们的小小乘客去拿你们的行李(书包)我们要上飞机了。

三、教师教幼儿做手工“飞机”提高动手能力。

1. 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是一名好乘客。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做一名科学家,创出一台飞机呢?现在老师先教你们怎么做飞机。

2.拿出教材手工“飞机”。

教师给幼儿介绍做法,做好后,展览给幼儿看。

3.发给幼儿每人一份,让他们自己做,不会的幼儿教师再过去教。

活动延伸: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篇5

大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用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能用物体的固有色绘画,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以谈话导入活动。

我们已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下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幅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就能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征。

请小朋友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幼儿议论、回答后,教师讲解:这里有玩具鸭、鱼、龟、鹅和青蛙,我们仔细看一看,鸭和鹅的区别是鸭的身体扁一点,鹅的颈子长一点,头上多一个冠。鱼的嘴尖,头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头上有腮和圆圆的眼睛,身上有鳞和鳍、乌龟身体扁扁的,四肢短短的,身后有个短短尖尖的尾巴,头能伸缩。青蛙有一对大眼睛,一张大嘴巴,头是尖尖的,和身体连在一起成一个整体,青蛙的前腿短,后腿长。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分成六幅画。每幅画的下角画上点,表示第几幅,看的时候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这六幅画应该怎么画呢?第一幅:青蛙妈妈生的卵变成了许多小蝌蚪,第二幅:小蝌蚪向鸭妈妈打听它们的妈妈在哪里,第三幅:小蝌蚪认大鱼做妈妈,第四幅:小蝌蚪认乌龟做妈妈,第五幅:小蝌蚪认大白鹅做妈妈,第六幅:小蝌蚪高兴地打到了青蛙妈妈。

幼儿先观看,后在操作材料上作画,教师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鼓励幼儿大胆添画,表现动物形象,大胆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6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准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察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过程:

1、出示“小蝌蚪”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7

1. 中国水墨动画之经典——《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

1961年7月, 由上海美影厂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 作品的成功推出, 宣告了一个全新动画片种在中国的诞生。影片以淡雅的中国画册为始, 随着画册的打开, 映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幽静的荷塘, 随后乐曲悠扬而起, 小蝌蚪们开始活动起来, 开始寻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作为观者充分感受到了小蝌蚪找妈妈时的焦急心情和一次次寻找错误之后的伤心与失落……整部影片带我们走进了优雅的水墨世界。

随后, 1988年诞生了又一部巨作—《山水情》, 它赋予水墨动画中国诗画般的心灵,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美。整部由水墨而表现出充满诗意的画面, 演绎了老琴师与渔家少年的师徒情和融于大山大水的山水情……悠闲垂钓, 雄鹰翱翔, 壮美的大自然让人完全陶醉, 让观者心旷神怡, 从内心深处深深感受到影片的主旨—“山水情”。当之无愧, 这部作品也获得了属于它的尊贵荣誉。

2.“墨”在直观和感观上的灵魂表现力

经典的两部水墨动画, 墨这个名角的魅力不论是从直观的造型, 还是感观的意境都让我们为之赞叹。

2.1 直观——表现造型之独特

水墨动画中的造型新颖, 它不是画家对现实事物的模仿, 而是通过主观情感和内心心境的过滤而创造出来的全新艺术形象, 强调“造型夸张, 以形写神”, 这种独特的造型正是来源于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墨画, 它造就了中国水墨动画中造型的独特性, 独特在艺术形象所拥有的意象性。这种造型艺术是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 它是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 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小蝌蚪找妈妈》中, 齐白石笔下的动物造型, 运用了墨和水分的渲染, 充分发挥墨色的浓淡虚实, 画面中小蝌蚪是一个个小墨点, 青蛙寥寥几笔, 却是灵活又生动, 小鸡的造型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进行刻画, 荷叶的造型通过水墨的渲染, 虽是淡墨色但不失优雅宁静, 也恰与荷花相衬……使得画面丰富多彩。正如齐白石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同样的在《山水情》中, 大写意的人物, 山水等独特造型更注重的还是“神”。少年和老琴师简单的用墨勾勒和晕染不失精致;充分概括的写意雄鹰造型不失气魄;山水树木的刻画让我们身临其境, 仿佛置身于深邃空灵, 优美壮丽的大自然中……

由此可见, 墨这位名角所导演出来的“意象性”造型, 简单而不失概括力, 质朴而不失灵动, 墨色和谐而不失妙趣, 被人们欣然接受的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2 感观——烘托意境之美妙

意境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而在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中的意境也是如此, 墨对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意境的烘托达到了“如临仙境”的程度。

作为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的《小蝌蚪找妈妈》, 画面简单, 没有过多的修饰, 主要的意境体现是画面的留白部分—通过墨展示出来的“空白”。空白也是在中国画中一直强调的意境表达。空白在渲染画面意境中的分量不容忽视, 它往往通过用墨简单勾勒或干脆省去背景, 在留下大片空白的同时, 以虚衬实, 强调主体, 拓展了画面意境, 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这部影片中空白更多的喻为潺潺的水流。就像影片一些画面中看到的那样, 画面格外简单, 没有任何多余的事物存在, 但是我们能够完全体会到缠绵的母子情, 体会到水墨的优雅情调, 这些正是空白在无形之中展示出的美妙意境。

在意境表达上堪称完美的水墨动画《山水情》中, 动画中的画面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和写意人物, 通过墨的灵活运用使画面虚实相接, 既有大山大水的气势, 又有仙境般的优雅梦幻。墨的表现力将山、水、人物、师徒之情完美的融入一体, 动画影片中的瀑布和山泉巧用了浓墨湿笔, 山泉和群山渐远的空间延伸活用了墨色的浓淡变化, 墨在宣纸上的特殊表现力在这部动画影片中展露无疑……欣赏过后, 折服于这里的山、水、情, 想象之思如泉涌, 不禁问自己:是画?是诗?

同时, 《山水情》中也不失“空白”的意境。它喻为生生不息的水面, 喻为深锁群山的雾气, 喻为无边无际的天空。例如在鹰击长空的画面中远处淡之又淡的群山和近处的鹰, 通过墨韵营造出远山深邃、雄鹰展翅翱翔, 潇洒出世的宽广境界。整个动画片将笔墨韵律和优美的山水诗歌融在一起, 传递着灵动, 洒脱的神韵, 以墨托景, 以景拖情, 墨情拖意境。

3. 总结

《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两部作品中不管是造型还是意境中“墨”的完美表达, 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同时还展示出了深刻的文化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境界。

“墨”让人感觉沉静, 优雅。墨韵表达出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 提升了艺术境界的格调, 也提升了中国水墨动画整体的艺术境界。水墨动画中墨浑然天成的表现, 夺人眼球, 是一首流水潺潺的诗歌, 显现中国艺术的浓厚传统。它显现出的微妙、深度、空灵、洒脱和忘我的幽深境界与中国传统艺术哲学和禅境的画意完美符合。愿墨这位名角在中国水墨动画的舞台上永展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吉祥.中国水墨动画的名族性与审美价值简析[J].艺术评论, 2008, (9) :83-85.

[2]王传东, 艾琳.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8-52.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8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 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 篇9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题。

二、整体感知

1、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

(1)指名领读新词,开火车读。

(2)新词到了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分段读文。

三、再读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点。

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他的妈妈是——(青蛙)。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看,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描写蝌蚪外形的句子。

(出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灰”

3、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可以带上动作读。

4、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看,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2、请找出文中完整地描写青蛙妈妈样子的句子。

出示: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学:“披”“鼓”(做动作)

师:谁来当青蛙妈妈,介绍一下自己吧?(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小朋友轻轻读读文2~6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写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交流,师相机贴出图片

出示: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②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③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④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3、看图,演一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学习文第2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

(现场采访小蝌蚪,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2、于是,就——迎上去,(着急、高兴)地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相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乌龟,乌龟是怎么帮助它们的呢?我们下节继续学习吧!

五、复习巩固,生字书写

、再次出示新词。

中班数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篇10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9以内的数量。

2、复习巩固6、7、8、9这4个数。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 猜谜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黑脑袋圆溜溜,一条尾巴拖后头,东游游来西游游,好像许多小豆豆。猜猜是什么?对啦,是小蝌蚪。

小蝌蚪很可爱,可是它从来没有见过它们的妈妈,现在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好吗?

二 观看课件

图一:看看来了一群小蝌蚪,它们排的什么队形?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蝌蚪?9只小蝌蚪用数字几来表示?

图二:小蝌蚪游啊游,遇见了谁?有几条小鱼?6条小鱼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恩,不是,小鱼说: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快到前面找找吧。

图三: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咦,小蝌蚪变队形了,这次它们排的什么队?它们又遇到了谁?有几只小乌龟?7只小乌龟用数字几来表示?小乌龟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乌龟说:你们的妈妈会唱歌,去前面找找吧。

图四:小蝌蚪又向前游,这次它们又变成了什么队?(三角形)遇见了谁?有几只小鸭子?有什么办法吧小鸭子数清楚呢?我们在数排成圆形队的鸭子时,可以从一只鸭子开始数,并且把它作上标记,一只一只挨着数,不能重复,不能漏数,这样就能数清了。再试一试。8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图五:小鸭子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的,小蝌蚪又向前游去,这次遇见了谁?小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吗?是的,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可开心了,但是青蛙妈妈担心了,小蝌蚪游了这么远的路,有没有丢呢?我们再来帮青蛙妈妈数一数吧?还是9只小蝌蚪。想一想,小蝌蚪变了几次队形?它们每一次变队时数量变了没有?对了,虽然小蝌蚪变了这么多队形,还是9只。三 进一步认识巩固9 • 今天小朋友帮9只小蝌蚪找到了妈妈,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字9长得像什么?(幼儿自由发挥想像,并出示课件)• 数字9可以表示9只小蝌蚪,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例如课件:数字9可以表示9只蝴蝶)幼儿自由发言。四 完成操作材料

• 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一行有几个五角星,就找到数字几,用线连起来。

• 根据每个格子里的数字,添画上点子,使点子的数量和数字一样。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11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2个谜语,想不想猜? 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可是它们的长相却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图)

3、请你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看着课文中的插图,认真听故事。故事讲到哪儿,就指到相应的插图。

2、同学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你们喜欢小蝌蚪吗?

三、学习课文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出示蝌蚪插图: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谁来说说这些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儿?

2、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师贴图)

3、屏示第一自然段,认识“灰”,(看这个字是什么颜色?这个字就读----,集体拼读)出示字卡,组词

4、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是说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样?(很开心,自由自在的),谁能快活地读一读(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5、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谁在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6、仔细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齐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提问:谁来说说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

2、课文上是怎样描写青蛙的样子的?让学生找出段落,指名读。

3、出示句子,认识“披 、鼓 ” ,读准多音字“露”,除了这3个字,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蹲”。

4、再找出写青蛙身上颜色的2个词?(点出:碧绿的 雪白的)

5、用上这四个表示动作和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把这只大青蛙写活了,我们来试着读出青蛙的可爱。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出示要求: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3、集体汇报,师贴图。出示这些句子、图,齐读。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吗?看屏幕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找生说。

(四)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 ,遇到了谁?(鲤鱼和乌龟)

(1)、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图)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谁能说一句话,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2、于是,它们就------迎上去,问话,出示全图,认识“迎”组词、说话

3、它们是怎样“迎上去”的?看课件理解,

师: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谁想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迎”的动作。

4、它们 “迎上去”会问…… (出示问话图)

认识“阿姨”交流识字方法、学过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礼貌的小蝌蚪啊!谁再来有礼貌的读一读?

5、鲤鱼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对话图)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样子有什么特点?(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2)学习第3段

1、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出示乌龟图),会想到什么?(鲤鱼妈妈说的自己的妈妈的样子),呀,它们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了,于是连忙追上去。(出示连忙追上去图),

2、怎样做“追上去”的动作?找2人演,再看课件,

师总结:从后面赶上来就可以说“追上去”。

3、从“连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样?(急切)于是它们着急地叫……(点出妈妈词)谁能着急地读一读?

4、乌龟看到小蝌蚪叫它妈妈,感到很好笑,它认真地说-----(出示乌龟的话)学习“顶”,让生指出头顶在哪。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读……乌龟笑着说……。

5、小蝌蚪从乌龟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板书:头顶上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组内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见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情景,注意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请生上台戴头饰表演,生评价。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妈妈。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指板书说)

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

(3)学习第4段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出示青蛙图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一定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于是它们就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高兴地读一读。

4、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我们要向小蝌蚪学习,只要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5、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出示青蛙的话)

6、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出示、做动作读一读。齐读句子(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8、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青蛙的知识(出示青蛙的知识,师读 )青蛙真是庄稼的保护神呀!

四、看图回顾,回归整体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故事。

中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篇12

1、选材的思考:

春天来了,孩子们将小蝌蚪带到了教室里,同伴们都非常感兴趣。《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故事,故事中动物的形象生动有趣,基本特征较为明显。通过前期活动的开展,幼儿累积了运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基本特征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帮小蝌蚪找情感线索,引发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利用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组合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

2、环节设计的思考:

第一环节为观察欣赏:在观察、讨论中事,感知发现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第二环节为幼儿绘画:尝试用图形组合的方式画出动物基本特征;第三环节为分享交流:激发幼儿进一步绘画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活动目标:1、尝试用多种图形组合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2、在帮助小蝌蚪找过程中,体会助人的快乐。活动重难点:运用图形组合表现动物的基本特征。活动准备:背景图、纸、音乐、勾线笔、展示板等活动过程:一、观察欣赏(环节意图:在观察、讨论中事,感知发现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第一张范例:大鱼关键提问:有一天,小蝌蚪要去找妈妈了,它们游啊游,瞧!它们遇见了谁?这是一条长得怎样的大鱼?

小结:圆圆身体,三角尾巴,身穿漂亮花花衣,原来是大鱼妈妈游来了。●第二张范例:大白鹅关键提问:这个白白肚皮的会是谁呢?为什么?

教师示范画大白鹅。

小结:大大圆圆的身体,长长弯弯的脖子,小小圆圆的脑袋,还有半圆形的嘴、半圆形的冠,原来是大白鹅妈妈。

个别幼儿示范画鹅。

2、●第三张范例:乌龟关键提问:圆圆白肚皮,四条腿,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小结:大大圆圆的身体,半圆形的四条腿,圆圆脑袋,三角尾巴,原来是乌龟妈妈!

●第四张范例:青蛙关键提问:荷叶下面藏着谁?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

小结:大大圆圆眼睛,又宽又大的嘴巴,白肚皮,四条腿,身穿绿衣服,真的是青蛙妈妈!

二、幼儿绘画(环节意图:尝试用图形组合的方式画出动物基本特征)1、关键提问:你最想请哪个动物妈妈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就把它和小蝌蚪的故事画下来。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1)可以请哪些图形宝宝碰一碰,变出你想请来的朋友?(2)你还想请哪个动物妈妈来帮忙?帮助幼儿完成意愿。

三、分享交流(环节意图:激发幼儿进一步绘画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今天一共请出了几个朋友来帮忙?

2、你用哪些图形碰一碰请出了动物妈妈?

大班活动设计:小蝌蚪找妈 妈 篇13

小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范文篇1

一、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还记得这个学期,我刚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竞然有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可能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我在平时的美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

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一)以课件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

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四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七、活动延伸:

在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围坐在主题墙旁边,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小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范文篇2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这不仅仅体现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在其他的学科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使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爱上美术。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依据《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使语言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中。】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突破难点的方法: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的方式,了解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五、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②“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③“示范讲解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六、说学法:

1、“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法”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儿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件和“青蛙妈妈”的大图片;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八、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程序概述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动画、比较形态→自由讨论、大胆想象→自我创作、示范讲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手指歌。意图是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课件里出现皱着眉头的青蛙妈妈,教师提问,幼儿带着问题看图。意图是预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说《小蝌蚪》儿歌,课件里出现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图片,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意图是以说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课件的演示,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二)观看动画、比较形态

动画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意图是用启发性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三)自由讨论、大胆想象

1、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讨论小蝌蚪的各种游泳形态。意图是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小蝌蚪游动的初步印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

2、总结小蝌蚪游动姿态,幼儿想象小蝌蚪的画法。意图是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创作、示范讲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来,请幼儿变出可爱的小蝌蚪。意图是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幼儿探索画法,教师示范讲解。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难点。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重点指出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意图是避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

3、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意图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作完画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意图是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赏

课件里出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在图片,为幼儿创设情景。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图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意图是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九、活动延伸:

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学故事、唱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小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小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2.小班美术说课稿

3.小班美术变色鸟说课稿

4.小班美术课说课稿

5.《下雨了》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6.小班活动说课稿

7.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8.小蝌蚪找妈妈美术说课稿

上一篇:水东中学师德师风建设整改方案下一篇:沈阳音乐学院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