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通用11篇)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 篇1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
“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这其中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认为,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并且,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这种简单的概念上,应立志于人人。
一.创新教学模式
马卡连科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塑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学习新教育,我本人最大的体会就是新教育榜样教师。新教育的学理基础中发展论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迫于应试的压力,我们教给学生的有多少是可以让学生享用一生?在应试的指挥棒下,我们一天天在训练着学生怎样拿高分。学生的视野被残酷的禁锢起来,老师的天空也是一样的遭遇。而朱教授的成功就在于她带领学生一起打破这个禁锢,快乐地读书,幸福地学习。作为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学到了一生受用的东西。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不断超越自己,发展自己,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课程。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个性,不要人云亦云。
三.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阅读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这是一种督促,一种悠然而然的责任感,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增加幸福感,满足感,共同筑造有意的的生活。教师为了教的精彩,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学生为了学的轻松,就必须时刻知识储备。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晨读—午读—暮省,积极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的优良进行。用晨读开启新的一天,用午读培养优质学习习惯,用暮省反思自我,用今天塑造明天。当然,这种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新教师们,每天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的教学学习,会让我们更快的融入学生,激励自己,与学生产生共鸣,共同进步。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室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
二.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塑造学生的学习成长。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是同一个我。今天的我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明天的我是一个永富魅力的老师。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 篇2
近日,第一届中国营地教育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主题,让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几十个国家的教育专家、校长和从业者分享了营地教育的实践及研究成果。
现代意义上的营地教育以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为依据,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发现潜能,培养他们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如跨文化沟通与交流、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无论何种营地形式,特点都是体验式学习。富有创造性的营会活动,让青少年“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 营地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营地活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据美国营地协会 (ACA) 统计,美国有1.2万多个营地,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生。世界营地协会 (ICF) 的数据显示,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澳大利亚是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国家,营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日本有3500多个营地,每年超过300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营地教育活动。
相对于欧美国家,青少年营地教育在中国是一个刚起步的新生事物。“21世纪,教育需要培养未来的领导者来解决世界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如贫穷、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和教育等。青少年要拥有21世纪所需的学习能力及生活与生存技能。”新成立的中国营地教育联盟首任主席、启行营地教育发展中心理事长赵蔚说。
“营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养、劳动技能锻炼、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地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将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与会代表张东燕说。
“反思当前中国的教育,我们过多关注间接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户外教育是营地教育很重要的一种形式,能够通过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 续体验,使学生达到 生理、心理、社交能力及心灵的全面成长。 营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体验、激发,它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有效的补充。 通过这样的教育 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与交 流,也能学会妥协、 选择、控制、展示与合作。
学习新课标 体验新教学 篇3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程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复地做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有关不同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储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效果也很好。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换位学习体验心得体会 篇4
来到指定的集合地点,离通知的时间还有10来分钟,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到了,在昏黄的路灯下,环卫所的罗所长正在带领工作人员分发工具,我凑近一看,他拿的那张名单上已经划了不少勾勾,原来已经几个组“开工”了。“看来他们是来真的了”,我在心里感叹着。
领取了工具,穿上环卫服,跟着我们的师傅何阿姨来到指定路段,“你们在前面扫,我在后面铲”何阿姨吩咐道。我们四个年轻人挥动着长扫把开始了清扫工作。
时间在劳动中过得很快,天空完全亮了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也完成了一大半,路面清扫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清理阴沟里面的垃圾。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拿火钳,一人找了个从垃圾箱里找来的口袋,一组负责一边的阴沟。前两天刚下过雨,阴沟里面很潮湿,这里面的垃圾都粘在地上,非常不好清理。加上有些小店乱排废水,“烟客”随手一扔的习惯,有些宵夜后喝醉的人的呕吐物,整个阴沟的清理不仅困难很大,还很恶心。忍受着臭味和恶心,嘀咕着指责乱丢乱排的“恶行”,我们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一起清扫的男同事说“以后见你们乱丢烟头了就要求罚你们扫一次大街”。
快七点的时候,我们顺利的完工,天公算作美,等我们收拾好后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和何阿姨一起走进最近的早餐店,这时候我们才有时间做真正意义上的交谈。在交谈中得知她们早上4点多起床开始清扫,扫完后也就7点多了,吃完早点后并不能休息,而是继续在自己的责任路段一遍遍来回清理新产生的垃圾,一直到下午来人换班。
“环卫工作真的很辛苦!”听完何阿姨的话,我们都这样感叹。“以后真的不乱扔垃圾了,太难清扫了。”“有必要让社会其他人员也这样体验一次,他别是有必要让被抓住的那些乱丢乱扔的人体验一下。”我们发自内心的这样感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常把环卫工人比作“城市美容师”,可面对真正的环卫工人,面对她们的真实境遇和默默承受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这样的美丽词汇对她们来说不仅是奢侈,更是揶揄。在她们面前再漂亮的形容词都显得轻浮与无关痛痒,而对她们人格与劳作的尊重与呵护,在我们无论是驱车或徒步过程中路遇她们时,能给以一个深切而由衷的注目礼,或者在下雨天经过她们身旁时能减一下车速,在日常生活中少乱扔一次垃圾,看到乱泼乱倒乱丢等不文明现象大胆地批评一次,也许更切实际、更具意义。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篇5
一、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直接感知。
小学生学习数学中,许多概念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模糊的,这就需要首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很好的表象,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感知、发展、自动探索,建立新的认知机构,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而这些都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感知能力的培养。学习活动中,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的支持,如果没有丰富的感知材料的支持,清晰完整的表象无法建立。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却忽视学生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只是一味的追求华丽时尚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进行空洞、乏味的说教,结果适得其反。例如:“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千米是较长的长度单位、它不能直观、具体靠眼睛就能观察得到,只能靠亲身体验,实际感知。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感知用千米作单位的距离,在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课前调查和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由家长带领体验从家出发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用了多长时间?感觉走得累不累?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跑一跑学校的跑道:1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跑完1千米后感觉累不累?推测游泳池:长50米,20个来回是1千米。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去走一走、观察、推测等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在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具体情景中,用不同方式建立了1千米的实际观念,清晰完整的建立了1千米的表象。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直接获取了新知,而且学生一直是在积极主动的、兴味盎然的、心情愉快地学习。
再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节数学活动课,钱币中的数学问题。用50元钱,去菜场买菜准备今天的晚餐。在游戏中教师提供一些荤菜、蔬菜的价格,并让一些学生做营业员,其余学生自由组合成家庭。这时学生首先要根据家人的喜好开出菜单,通过估算买菜的总价不能超支,还要懂得货比三家,个别学生还知道在买卖中进行讨价还价。在这样的游戏中,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数感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情商,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东西。但在这些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际有趣、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趣味性的练习中轻松巩固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使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主体仍然是学生。由学生具体操作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能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取而代之。因为尽管多媒体功能再强大,它也不能代替学生由操作而获得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但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的天下,许多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去探索的机会都被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所代替。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学生猜想到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接成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求圆的面积后,教师根本没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而是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等,再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当学生独自练习时,却发现他们只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但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这就是课件的演示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了,形象的课件确实吸引了学生,但没有真正促动学生的思维。其实这个拼接的过程更适宜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观察、发现、体验,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圆与拼接成的长方形的关系。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学生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实际收获,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有些教师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忽视了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本应该让学生思考时,教师却直接用多媒体演示;有时,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疑难,本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探索时,为了让自己已做好的课件别浪费,便走马观花似的晃过去了。一节课下来,就像在演电影,教师就好像是解说员。
教育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激荡了学生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四、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生是很敏感的集体,尤其对教师的一举一动更加敏感。教师站在讲台上,是饱含感情,还是在机械地完成教学,学生都很容易感受得到。教师的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这些是任何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若没有情感的接收,学生会感到不受尊重,容易陷入被动盲从的学习与生活中,以致于对教师和教育缺乏信任感,对自身的成长也会感到迷惑。因此,富于真情实感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在合理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寻求机会走入学生当中,当某个学生回答很有创意时,我们可以摸摸他的头、为他竖起大拇指,……而这些肢体语言的赞赏,站在讲台上是无法实现的。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谭明江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强调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可是事实上,很多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多媒体,这些整合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的程度上。还有一些学校,信息技术配备是不错,可是很多的设备都成了摆设,只有在碰到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的时候才得以使用,纯粹成了给外人欣赏。没有当然不能用,有了却还不是用不好,是什么问题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在摸索着前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影响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因素,具体表现为:
1、自身认识和社会、学校认识不够。
面对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学校都能意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压力,可是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很多的学校选择了避重就轻。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又是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又是让信息技术走进每堂课。形式主义如果出现在严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素质教育也提倡了很长时间了,可是现在广大的中小学不还是在围绕着中考这跟指挥棒在旋转吗?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副科,所以学校没有必要再这上面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现在这种以偏颇的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导向,学生受到了影响,教师也受了影响。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好好的站在那七尺讲台上,规规矩矩的上课就好了。现在整个咸丰县各乡镇学校都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但是有很多的教师几乎都不开机,课件别人帮忙代做,或者就索性不用课件,觉得课件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说到底,他们就是在自身的认识上有问题。变则通,不变则不通。很多的老教师还在拿着很多年以前他们教课的方式在上课,可是下面呢?学生变了,已经是一些开口闭口就网络的学生们了。据调查很多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已经成为了网络。所以更新自身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认识很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资金是困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一个大问题,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无法开展信息技术运用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没有钱就不办教育了吗?教育是一个百年大计的事情,广泛开展社会教育,让社会让企业来参与到教育建设中。当然有的时候教育设施的薄弱也是有一些人为因素的。
3、师资队伍素质较低。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 篇7
一、“体验学习”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体验学习有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众所周知,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对于音乐学习也提不起兴趣。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变, 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引入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方式下,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并且主体意识得到了发挥。同时, 体验学习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 相互探讨音乐知识, 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不仅需要听课, 还要查阅资料并学唱, 总结自我学习成果, 帮助自我探究能力的发展。
2.体验学习有助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号召下, 音乐教学也十分需要改革。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 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体验精彩纷呈的音乐, 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在德智体美劳这几种教育中, 音乐属于“美育”, 所以体验学习变得更为重要。音乐教堂本应该是生动活泼, 洋溢着欢乐的课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 而应该适当延伸开来, 引入好的动人的音乐, 使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音乐, 帮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体验学习得以展开的理论支撑
1.通过实践进行学习。这一理论实际上是杜威的观点。在他看来, 学习和实践紧密相连。只有不断地做, 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 才能够通过真实的体验感受知识, 并实现个体改造的目的。对于音乐学习而言, 就应该不断地练习, 才能够真实地感受音符中的变化, 体会音乐情感, 从而掌握音乐知识。
2.发生认识论观点。这条观点是皮亚杰提出来的。在他看来, 学生认知过程包括同化、顺化和平衡。在外界刺激下, 主体形成新认知, 完善认知结构, 即“同化”过程。而内化新认识并形成自身的能力, 则为“顺化”过程。将自己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在实践加以应用, 即“平衡”过程。第三者是体验学习的终极目标。
3.体验学习圈。在库伯看来, 体验学习的过程具有循环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会发现新旧知识更替的速度较快。而在先前形成的概念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学习在大脑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新的概念。
三、体验学习的具体措施
1.情境体验学习。教学法只有和学生的思维情绪紧密结合, 才能够发挥有效性。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适当地创设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在学习每一首歌曲时,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之相关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积极探索音乐知识。就拿《大海》这首歌来说,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见过海洋。随意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整首歌曲, 需要在他们脑海中构建大海的样子。教师不妨多收集一些有关海洋的图片, 同时还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 帮助学生加深对海的印象, 从而更好地学习歌曲。
2.情感体验学习。情感作用对于音乐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能够刺激人的情感, 以音乐本身的美打动人。学生应该在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观察和领悟音乐, 通过心灵感受音乐的律动, 最后真正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在课堂上不妨喊学生到讲堂上进行表演,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帮助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就拿《小小读书郎》为例, 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自身实际讲一讲自己在上学途中不畏艰辛的事件, 体会这首歌所要表达的主旨, 使学生对小小读书郎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传达更多的正能量。
3.强化体验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上,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思维习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不断强化, 使其内化为学生的音乐能力。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 让音乐的形象感转变成一种较为抽象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我是人民小骑兵》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播放在青青草原上骑马的视频短片, 让学生就其中模拟动作进行模仿, 体验那种挥鞭的节奏, 然后利用课桌进行打拍子模拟练习, 不断强化这种动作, 这对于之后学生欣赏和学习该音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创作体验学习。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可以采取“音乐会”的体验学士方式。也就是说, 教师对新课程进行导入, 做一些关于节奏和识谱的小游戏;其次与学生进行互动, 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他们进行想象, 进行简单歌曲的创作;然后让学生就他们各自创编的歌曲进行表演;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 含蓄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帮助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上得到培养。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学习;认识;实践
《小学音乐新课程论》中说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引进新型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本领,自主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引进“体验学习法”尤为必要。所谓“体验学习”,即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练习、观察,逐渐掌握某些技能的学习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体验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组织小组合作“体验学习”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一直被小学教学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新课改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是指在合作学习中融入体验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促进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丰收欢乐而归》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这首民乐的音乐节奏,同时体会民乐的音乐速度所体现的不同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表现这些不同的音乐情境。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这首民乐的三个组成部分,即“乐曲开始的自由悠扬之感,乐曲中间部分的满载而归欢快之感,乐曲最后的快速热烈之感”。同时教师带领学生给乐曲的每一段标注速度记号,并描述不同的音乐情境。之后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用自己独特的音乐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进行音乐情境的哼唱。小组内部的学生遇到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解决,并获得教师的指导。这种组织小组合作进行体验学习的模式,使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积极融入音乐教学中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促进了有效学习。
二、引进合理情境“体验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學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教学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星星和灯光》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整首歌曲的魅力,初步了解进行旋律的几种方式,同时复习巩固一些常用的音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学过的音乐《小白菜》,先让学生进行赏析,之后教师在录音带里面给学生播放《星星和灯光》的音乐,同时给学生讲述具体的演唱节奏和发声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悠长的、流畅的气息来进行连贯的歌唱,从而练习学生的气息唱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引进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
学习。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体验学习”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拉萨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练习本首歌曲,进行具体的吐字和发声练习,结合具体的西藏民族风情,体会自然质朴、深邃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拉萨谣》的视频舞蹈,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这首音乐的魅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这首音乐的演唱节奏,同时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本首曲子的“旋律线”,使学生跟着《拉萨谣》的“旋律线”进行具体的演唱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乐感,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引进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体验学习”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观察能力、实践水平和音乐乐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戏剧之家,2014(17).
[2]沈甸.有关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6(7).
**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感悟心得 篇9
题记: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触动你的灵魂、震撼你的心灵。他们的精神感人至深,穿越一甲子的时光仍让人热泪盈眶;他们的情怀深沉有力,跨越五千公里的距离仍让人无比敬仰;他们的力量催人奋进,虽历沧海桑田的变化仍然激情飞扬;他们的品格高洁坚韧,纵有暴雪黄沙的磨砺仍显耀目辉煌。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5年来在我国的西北大地上扎根荒原、屯垦戍边,从不换防、永不退伍,谱写了几代兵团人磅礴壮丽的奋斗诗篇,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与兵团相遇在大西北的深秋,晨暮间漠漠轻寒,湛蓝的天空、金黄的胡杨、广漠的戈壁,让来自南粤的我不禁啧啧惊叹。10月10日-16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委党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验式党性教育,学习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7天里,我聆听了兵团屯垦戍边和兵团精神、兵团六师和亮剑精神、去极端化与新疆的社会稳定等专题讲座,较全面的了解了兵团的发展历史、管理体制和治理方略;参加了与军垦前辈李梦桃回忆激情燃烧岁月的访谈式教学,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军垦人舍家报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感人事迹;现场参观了第六师将军博物馆、军垦博物馆和天业集团、共青团农场、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九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地方,直观领略了戈壁变良田、沙漠变绿洲的翻天覆地变化,具体了解了兵团一二三产业生产发展方面创造的奇迹和改革创新;在军垦第一连参加“当一次军垦战士”的体验式教学,亲身体验了当年军垦战士艰辛劳动和艰苦生活;学唱了兵团红歌、学跳了维吾尔族舞蹈,领略了兵团战士的浪漫主义革命情怀。7天的时间很短,匆匆而过;7天的时间却又很长,足以记住一辈子。一路行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悟,我的眼睛已盛满泪水,兵团人、兵团事、兵团精神让我的心灵得到激荡、精神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党性得到锤炼,收获颇丰、体悟良多。如今学习培训就要结束,我们即将回到南粤大地,结合自身实际,再回首兵团之行,我更深地体悟到兵团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首先要学习的是兵团人刻在骨子的爱国精神。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灵魂。在兵团,我听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在诉说着兵团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坚贞信念。爱国不是虚无的、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摸的。无论是一声令下、不畏艰苦、西出玉门关、横穿大沙漠剿匪平叛、解放新疆的十万年轻解放军战士,还是解放新疆后按照“你们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的指示,甘于留守苦寒之地、就地转制成为“不授衔、不领薪、永不退役”的20万兵团人,还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坚守一辈子的沙漠连队老兵,抑或是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号召,正值芳华却甘愿放弃城市优越生活、来到边疆、建设边疆、服务边疆的广大知识青年,都是在用自己的青春、生命甚至几代人的血脉来向世人深刻地阐释自己的家国情怀,来践行和证明自己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其次要学习的是兵团人世代坚守的艰苦创业精神。兵团人刚到新疆时,面对的是荒凉、落后、贫穷、寒冷的戈壁滩、大荒漠、盐碱地,寒风吹、烈日晒,缺衣少食,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涝坝水、穿的是棉军衣,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没有机械化工具的帮助,仅仅依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和简单的劳动工具坎土曼。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的生产情绪是相当高涨,几乎很少休息,每天睡五个小时,劳作十六个小时,十五天一个休息,有时候根本休息不上,成天在地里面干活,手抬肩挑、人工拉梨、开渠引水、开垦良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艰难困苦。许多年轻的战士劳作在第一线,身体上出了问题,但仍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倒在了劳作岗位上面,再没有站起来。正是这一批批、一代代军垦战士的辛苦付出,才开创了“戈壁滩上建花园”的丰功伟业。
——试问边疆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三要学习的是兵团人坦然坚守、无私奉献精神。天山南北、祖国边陲,创业的热情激荡在沉睡已久的茫茫戈壁,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八千湘女”、万名山东女兵、十万上海知青,他们带着青春和使命、光荣和热血奔赴新疆,在万古荒原上安营扎寨,开疆拓土,种植梦想。上海知青李梦桃就是其中普通一员,他在中蒙边境北塔山上,仅靠一个药箱、一匹战马、一件大衣、一双毡子、一支步枪,坚持为牧民看病行医,一干就是36年,被誉为“马背上的医生”。面对“风吹石头跑、张嘴沙打牙”的严酷生存环境,面对一年四季吃不上蔬菜等种种生活困难,面对多次在行医途中险遭不测的危险,面对不能孝顺远在上海的父母、不能照顾妻子和女儿的愧疚,李梦桃也曾动摇过。但是,当他想到北塔山牧民对他的需要、对他的期盼和对他的关心,他毅然放弃了多次调回上海和调离北塔山的机会,选择了坦然坚守。李梦桃的坚守与奉献,代表了千千万万兵团人的理想信念和平凡中的坚守、奋斗、奉献与牺牲,让人敬仰与赞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四要学习的是兵团人开拓进取的豪迈气概。兵团的发展历史有一条红线贯彻始终,那就是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兵团人坚持“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根据屯垦戍边需要,所属团场大多布局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但是,兵团人坚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把先进的生产技术用于生产中,把内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引入新疆,自强不息、砥砺奋进,在西部大漠戈壁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在参观共青团农场的过程中,我们亲眼见识了兵团人自己研发的铺膜滴灌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军垦博物馆,我们亲眼见证了成百上千个科技成果获得国际和国家奖项。一个甲子的艰苦创业,一个甲子的开拓进取,昔日的戈壁荒原早已变成万亩桑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城缀连着一方方绿洲,成为各民族幸福和谐的家园。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 篇10
作为XX省委党校2019年秋季学期中青三班的一名学员,10月中旬到南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培训。此次培训学习内容充实,形式新颖丰富,有课堂讲授、音像教学、现场教学、小组讨论等环节。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在《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在燕子矶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集中殉难地和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们心灵经受着巨大的折磨和震撼;在孙中山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我们观看了馆内陈列的文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感受到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苦苦探索和奋力抗争。在多个场合,我们能感觉到那些烈士就在你的面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特别能打动人,很多同学都掉了眼泪。
一、雨花英烈精神有力诠释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雨花台烈士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雨花英烈留给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巩固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既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又有情感感染力和现实针对性。
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是包括他们在内的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慷慨赴死,铸就了新中国诞生之路。1927年—1949年,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才16岁;他(她)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还有部分有留洋经历,多数家境优越,衣食无忧。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让他(她)们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这一路来,我也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他(她)们不是因为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参加革命,而是受到科学理论的召唤,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把意志深深扎入谋求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石之中。
这次南京之行使我对入党的初心和党校修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年仅16岁的袁咨桐面对敌人的劝降,坚定地回应,“(对共产主义)我不是误信,我是相信,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6岁的花样年华,面对敌人的屠刀,这得需要怎样的意志才能做到?我想,唯有信仰!去年爱国主义主题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段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虽是假命题,但无论怎么样,生命只有一次,多苦多累,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无问西东,一往向前不退缩,完善自己,跟从真实的内心,直到找到更好的自己。这期间,我对初心使命和党性修养的认识有了升华,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年轻干部,不仅需要认真学习和努力工作,还要有无比坚定的信仰,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地做好先锋模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不知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珍惜来之不易的新中国,不要忘记我们走过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建党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每次望见五星红旗,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先烈们,是他们的献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用自已的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是他们用鲜血开辟了新中国的道路,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能在这种和平安宁的环境下学习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继承先烈们的遗志,用自己的才干和忠诚报效自己的祖国。
今年国庆阅兵时,陪同阅兵车上的习近平主席的旁边有两辆车,一辆车牌号是2019,另一辆车牌号是1949。1949那辆车是空的。当时还觉得疑惑,后来得知是留给先烈们的时候,顿时泪眼朦胧。“想让你们看到,这盛世如您所愿”!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写就《七律·到韶山》,其中有云:“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数十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两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
世界并不太平,这个世界一直有战争,我们今天有幸远离战争和硝烟,分享着和谐而温馨的丰衣足食,无疑是非常幸福的,但我们不要忘记是谁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就在我们在南京的那几天,土耳其入侵叙利亚,叙利亚人民正在炮火中度过每一个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没有那些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新中国。通过一个月的党校学习和在南京的一周党性教育,使我对为共和国建立而献身的英烈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更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环境之恶劣,斗争之残酷,信念之坚定。
三、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需要发扬斗争精神
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从建党到建国,从改革开放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路走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斗争经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抓新的历史机遇,推进系列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同时也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斗争精神足不足,斗争本领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能否胜利实现。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中央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我们正亲身经历着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整个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层出不穷。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围绕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应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工作和生活中力求做人与做事、学习与实践、奉献社会与自我实现的统一,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青年干部必须站在更高起点上,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 篇11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习自觉性;体验式教育
一、从家校共育模式的视角研究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的必要性
(一)这是教育模式变革的迫切性所要求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俊彦老师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具有明显的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正面的、有效的、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1]。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是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把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厚此薄彼,都有失偏颇。因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2] 不仅如此,家庭与学校处于同一个系统中,具有包括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有序性、协调性等在内的所有系统论特性[3]。因此,家庭与学校(甚至社会)共育模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这个模式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不仅是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环境,也是他们生活体验的主要场所。
(二)这是养成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学习动机是直接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求知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对学习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4]。因此,在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即小学阶段,培养积极健康、强度适中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求知欲)。其中,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通常称作学习自觉性。其高度发展是人们认识到个人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促进他们勤学苦练。学习自觉性是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家庭和学校所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以及由于个人的学习成败而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等而逐渐形成的[5]。因此,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的教育,理应称为“学校—家庭”系统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中最重要的外因组成部分。
对于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关乎态度和动机的教育,解决的是学习动力问题,而非学习方法问题。有效地发挥德育的功效,是学习目的教育的有力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6]。这一终身教育思想亦是学校与家庭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
(三)这是体验式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传统德育存在诸多弊端: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道理式的口头教育,而缺乏实践体验[7];重理性认知,轻情感交流;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引导;试图追求近似“真理式”的道德知识,并通过道德教育学的理论演变成的一整套操作规程“灌输”给学生,以期获得优良的道德教育“产品”。这种范式往往给师生带来了双重的心灵创伤,受害最大的则是学生。而对于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8]、以实物和形象作为思维对象的小学生而言,更会造成难以弥补、无法挽救的巨大损失。
体验式教育是二十世纪初逐步发展出来的一种教育模式,以体验为基础,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9]。这种教育立足“以人为本”,导入“生活世界”,落在“知行统一”[10]。可以说,体验式教育是落实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养成教育的理想途径。
相对于传统教育方式,体验式教育具有以下几大特点[9] [11] - [14]。
1.生活性和活动性。通过富有生活情趣,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亲身去感受和体验,使抽象深刻的道理在活动中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引发出认知冲突,激起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最终自觉产生出巨大的内化作用,取得传统德育所收不到的效果。
2.平等性和主体性。一反传统说教式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每位参与者都是主角,没有烦琐的说教、陈旧的礼节。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
3.情境性和情感性。因为深入学生生活,有了具体的活动情境,关注到了他们的情感需要,才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有了触动,才会有所行动。行动一旦发出,教育的实效性就达到了。
体验式教育的这些特点恰好完全符合对学生进行学习自觉性教育的需求。因为学习动机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就可以培养的,它需要教育者采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激发。
(四)这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所决定的
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虽然我们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设施、教育观念上都是一流的,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些问题的现实存在:小学部学生大部分家庭生活环境优越、家长也非常有条件为孩子教育投入,但是普遍工作较忙,甚至有的学生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家长一、两次,都是和老人、保姆生活在一起,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的占相当大的比例。加之我们是九年一贯制,孩子和家长也相对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孩子见多识广,胆子大,更难管理,自律能力差,在学校,老师好不容易立下的规矩,回到家中又“归零”了。具体到本班,较之于本年级其他班级,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偏多。也正是由于这样,本班学生相对乐观,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学习的内部动力严重不足,学习自觉性不强。体现在学习效果上,就是学习成绩较差。解决这个现实问题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要有效培养本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需要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采用体验式教育的方式进行,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特定的现实教育意义。为此,作为班主任,笔者以本校五年级某班为例,在班级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从四年级到五年级上,开展了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
二、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策略初探
根据体验的方式,体验式教育分为:直观感受式、角色演示式、情境模拟式、游戏体验式、动手操作式、调查讨论式和社会实践式等几类[7] [9]。在进行班级教育中,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一定的教育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一些体验式教育活动,以探索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有效教育策略。
(一)直观感受型
直观体验型体验式教育,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资料,音像制品、文学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的教育方式[9]。
四年级上学期,通过提前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定位很不明确,很多人学习的榜样都遥不可及,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学习心理学认为:榜样越具体,学习的动力越大。所以,与其让学生崇拜遥不可及的偶像,不如从身边的父母开始学习。我校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比较优越,很多人的父母或祖辈都是通过自身奋斗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如果能请家长给孩子写一份信,不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自己的奋斗经历和感受跟孩子进行分享,既有利于亲子的情感交流,又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笔者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提前请家长秘密给孩子写一封信,并秘密收上来。在之后的主题班会上,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声,学生在惊异中亲自打开并阅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很多孩子深受震动,泪流满面,将班会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在后续的跟进观察中,那些触动较深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均有所转变,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此外,笔者还采用了每周给学生讲一个励志故事;每周的每一天记同一句励志话语,如“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班里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张贴“感谢树”,制作展板,让学生用便利贴在“感谢树”上随时贴上自己感激的人,尤其要提到父母,并做全班分享等;带领学生看《养成教育》系列光盘,看完立即进行讨论,并让他们回家后把感受写在《综合家庭本》上;针对个别学生,我还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之后,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事后进行反馈。这些内容都要有家长的参与,如在记事中以父母签字的形式告知,并写上反馈的话语。在这种教育方式中,“感”出情、“悟”出理是其追求的目标。在情感感悟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知识与情感两者也在不断转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由于有了家长的参与,使原本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变成了学校、家庭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二)角色演示型
这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充当某种角色,采用与角色相应的语言、动作进行表演、思维,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从而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理解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能更好地发现自己、改进自己,并容纳他人、理解他人,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9]。
当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效应,加之我校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421”的家庭比例致使家长对孩子无时不刻进行着精心的呵护,凡事包办、溺爱、纵容,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家庭给予他们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潜意识里觉得学习也是父母的事情,因而缺乏感恩心和对家庭及自己的责任感。这是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诱因。为此,笔者利用寒、暑假和十一长假,设计了“做一天爸爸妈妈”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某一天时间,跟父母或其他家人互换角色,亲身感受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与此同时,家长也做一天学生,重新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一活动的开展,每次都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既让学生深切体验了父母亲人对自己不辞辛苦的付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同时也促进了亲子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
(三)调查讨论型
所谓调查讨论型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开展调查,让学生亲临现场搜集、占有第一手资料,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周围人和事物,去体会探求知识的乐趣,去亲身经历调查的过程,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9]。在实际开展的教育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笔者曾开展过一个系列家校合作的主题教育活动:第一,先分别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请家长和学生谈谈学生在有关学习生活的哪些方面缺乏自觉自律意识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第二,继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将归类整理好的学生和家长困惑逐条列出,请学生就自己最胜任的1—3个问题,现身说法,给出具体策略和措施;第三,将所有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本班关于学习和生活的《自觉自律小窍门》,彩打出来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角里,供学生互相学习。这种体验式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体现了互助学习的精神,在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的“学会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四)社会实践型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教育是指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进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式[9]。在2012-2013和2013-2014学年,笔者分别在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年级,分别开展了给灾区孤儿捐献冬天衣物、给青海藏区贫困学校捐献学习用具的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所有家长和家委会成员的大力支持。两次活动进行得都十分顺利,学生的热情很高。在捐献之前,笔者进行了捐前的动员,捐献之后有反馈有表扬,孩子们深受教育。捐衣服和学习用具,看似只是献爱心,从侧面让学生感受奉献的意义时,也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感受到自己优越的条件更应该努力学习。此外,笔者还在班级开展了“我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的主体教育活动。做一件事简单,坚持做好一件事却很不易,而真正的成功必定以持之以恒为前提。为了让“做一天爸爸妈妈”这个活动的效果持续下去,在该活动结束后,笔者马上给孩子们发了一张表,名为《我每天 》,旨在让学生坚持每天在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坚持性,这张表没有定期收上来,而是不定期询问学生和个别家长。大多数孩子都能自觉地坚持去做,少部分人被问到时面露愧色,提醒后还能继续坚持。
此外,笔者还在班级中进行了“回顾我的2013,展望我的2014”主体教育活动,利用学校开展的“中国梦,景山梦,我的梦”迎新联欢活动,提前下发问卷,让学生在家长的参与下,认真回顾自己在2013年的成长与遗憾,思考未来一年的努力方向,并作出具体计划和打算,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能力,以增强学习自觉性。
三、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探索和实践家校共育的体验式教育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把握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一)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目的教育要与学生个体的学习成败体验相联系
前已述,学习自觉性是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家庭和学校所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以及由于个人的学习成败而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等而逐渐形成的。本研究过多注重了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成败的关注;即使有所关注,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性关注相对较少,使二者割裂开来,削弱了研究的实效性。
2.研究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规范性
虽然本研究是对家校共育的体验式教育进行了大胆、丰富的尝试,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划性,导致研究内容零散,无法形成合力;另外,由于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所以本研究还不具有实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系统性和科研的规范性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俊彦. 专家视点[N].长江日报,2012-4-21(6).
[2] 探究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重要性.[EB/OL].(2013-12-29).[2013-12-29]. Http://www.gwyoo.com/lunwen/jiaoyue/deyue/201102/417010.html.
[3] 洪永新. 从系统论看素质教育. 中外教育,1997:2.
[4] 张广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素质教育教育,2010.4:45.
[5] 薛晓峰.学习动机的概念以及分析.[EB/OL].(2012-6-14). [2013-12-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ddee6010143vf.html .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5.
[7] 体验式德育教育.[EB/OL].(2011-5-17). [2013-12-29]. Http://edu.cnxianzai.com/hbjy/jiaoyuzixun/deyuyuandi/2011/0517/239048.html.
[8]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2007,97-105.7.
[9] 夏丽萍. 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维逻辑支点及实施原则.现代教育科学.2009(3),20-24.
[10] 黄伟.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五种类型.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5,24.
[11] 陈德信. 开展体验式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0:24-26.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验】推荐阅读:
体验学习之音乐教育10-11
体验性学习与养成教育09-01
体验学习的快乐,分享教育的收获11-14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09-27
教育论著学习心得08-24
学习教育专著心得08-31
全国教育大学学习心得08-29
学习安全教育个人心得08-29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08-30
学习教育专著心得体会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