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2024-08-07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共14篇)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蔡村联区蔡村小学 杨文

读了《人民教育》2012年第23期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脑海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当然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当然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怎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教育包括很多方面,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办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学校,首先要确立回归本真的办学定位。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坚守本真,珍视每一个生命,以尊重天性、涵养德性、健全人格为基点。

办好学校,其次要建立社会主义学校创新管理体系,让学校管理闪现人性的光辉。关注细节、尊重规律、落实常规、强调个性,以父母之心办学校,以父母之心做教师,以“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健康信念、卓越潜能”为培养目标。

办好学校,再次要建立博爱精进的师资队伍。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教师精神世界,增强教师精神力量。积极倡导:“学道为人”的学校精神,努力践行“忠诚人、尊重人、诚信人、宽容人”的我校四大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凝聚共识。

办好学校,还需要培育勃发愉悦的学校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同样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走向成熟最肥沃的土壤。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影响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我校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探索新方法,立足我校特点,结合实际,大力弘扬“诚信、敬业、创新、超越”的精神,构建体现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出“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的核心价值观,“求实”体现为: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创新”体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尝试,它是事业成功的动力。“和谐”、“奋进”体现为:群策群力、和谐共处,它是事业成功的源泉。

掩卷沉思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一名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育人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努力争创新业绩。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一、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质量立校战略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近年,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迅速, 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迫切需要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 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经过65年的建设发展和历史积淀, 在三次搬迁、四易校址的艰难岁月中, 自强不息、坚持办学, 成为了以工科为主干、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 具有特色和影响的大学,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才, 靠的就是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时期下, 总体来看, 学校质量提升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有的是在点上推进, 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有的是工作虽然做了, 但力度、深度不大, 效果不明显。

学校要实现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 必须坚持质量优先、高标准办学,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创一流, 用质量统领、衡量、检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学校要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 根本在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坚决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 紧紧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当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督导评价机制、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学校要把创新、创业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口,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加大实践实训实习课程比重, 积极建立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近年, 学校引进了一大批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但还存在领军人才严重匮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偏少等问题。目前, 在校全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还是空白, 这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发展实际, 学校今年调整了人才引进政策和鼓励人才脱颖而出政策, 专门印发了文件, 努力培养一批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学术领军人物, 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要把人才强校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来抓, 围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 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人才支撑;要坚持一手抓人才引进, 特别是领军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的引进, 一手抓师资培养培训, 分期、分批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培训进修、在职教育、挂职锻炼等;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 同时要积极创造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保障条件。

三、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科研兴校战略

科研是高水平大学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 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1500多项, 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500多项, 科研总量在省内高校排名比较靠前, 但科研整体水平偏低, 科研成果特别是国家级的成果奖项偏少, 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还不够高, 与学校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相符。今年, 学校先后与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社科院、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就联合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训培养基地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学校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协同科研、协同育人团队和平台, 锻炼科研队伍, 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校要做好科研工作顶层设计, 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 以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和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为重点, 调整好学校科研政策, 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与管理的关系、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科研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科研创新驱动力,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走“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之路, 争取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发明技术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四、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特色名校战略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安身立命的法宝。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是有特色的发展, 要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文化积淀、学术传统、学科特色以及地区和行业特色, 逐步形成独具特点、亮点、风格的办学理念、办学特征和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成果积累, 形成了水利电力学科专业特色和“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水利电力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 从河南省2015年启动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情况来看, 学校只有水利工程学科被列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且属于B类, 特色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的综合体现, 学校必须树立特色意识, 以特色发展、凭特色知名、靠特色取胜。学校要立足于实现“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目标, 继承和发扬已形成的以水利电力为特色的传统和优势, 同时抓紧补齐短板, 避免出现“木桶效应”。学校要按照“打基础、上水平、求突破”的总体思路和“准确定位、提升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彰显水平”的要求, 结合特色骨干大学建设, 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华水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社会服务亮点工程, 集中精力把优势特色学科搞上去, 把人才培养质量搞上去, 把具有华水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社会服务搞上去, 创新驱动发展, 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铸就华水品牌。学校要使重点特色学科进入河南省优势学科行列, 从而带动其他学科建设发展, 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五、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坚持开放活校战略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开放办学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 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开放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 学校在开放办学和国际化交流合作方面步伐加快, 发展势头良好。首先, 与国内其他10所“985”“211”高校一同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项目, 并被确定为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这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 实现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历史性突破;同时, 学校入选“金砖国家大学联盟”, 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韩国启明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 与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留学生教育工作全面恢复, 今年有70名留学生包括10名博士来校学习, “十三五”期末, 学校规划留学生达到400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中法国际工程师学院、郑州法语联盟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 受到了兄弟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开创了学校特色发展、开放办学、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的历史新局面。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开局之年, 是全面推进“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建设起步之年, 也是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建设特色骨干高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 按照“以水利电力为特色, 全面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水平,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 把学校建设成为水利电力优势突出、工科和理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抢抓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战略机遇, 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战略, 突出“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 提高办学水平, 激发办学活力, 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对指导高校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肩负起培养人才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一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高校必须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内涵发展、提高质量。

学习张桂梅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3

张桂梅是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教师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孩子们的“妈妈”。她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女性,是我省40多万教师的杰出代表,也是全体教育人的骄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奉献”两个字就诠注了这一事业的伟大内涵,而张桂梅老师就用自己的整个人生书写着令人肃然起敬的一页。近些年,张桂梅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励越来越多,但她没有一丝一毫的骄傲和自满,相反,她感到需要去做的事情更多了。各种表彰奖励获得的奖金,社会各界为她治病的捐款她都又资助给了学生和困难群众。去年,省委、省政府向她颁发的首届“兴滇人才”奖的30万元奖金,她全部捐给了华坪县民族小学,用于新建一幢教学楼。有人累计过,张桂梅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接近50万元,可她自己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张桂梅老师做到了彻底的无私。

长年工作在民族贫困地区,张桂梅真切地感到,偏远贫困地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集中体现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为提高偏远贫困山区人口素质,改变贫困面貌的关键。为此,几年前,张桂梅老师就开始为兴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而不懈地努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使张桂梅更加充满了信心。丽江市、华坪县两级政府也给予张桂梅老师大力支持。近日欣闻张桂梅老师的这一梦想正在变为现实。张桂梅同志是我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的代表,她将所有的心血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她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我省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并以此作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省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裕民主开放和谐云南的奋斗目标,把教育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此,我们的思路是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取向,以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的教育协调发展为总体布局。设想的目标是:经过5年的努力,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巩固和提高,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8年,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上;全省前3年毛入园(班)率达到50%以上,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85%以上。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毛入学率超过50%,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得到及时补充。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8%,重点学科建设有较大进展;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省本科高校评估优良率达到被评院校的80%以上,专科学校实现校校达标,扶持建设3~5所优秀示范性高职高专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发展基本协调,初步构建起云南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达到西部平均水平。

我想,只要全省教育战线的教职员工,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学习张桂梅同志的优秀事迹,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作为座右铭和行为准则鞭策自己,云南的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达到人民满意的目标是可以尽快实现的。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多年,上了近两千节的公开课,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在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当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于漪老师是资深特别老的老教师,但是她却能践行素质教育,这是令我惊讶也是非常值得我去膜拜的地方。新生教师和资深教师在讲课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资深教师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新生教师则特别注重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沟通,互动,但是,于漪老师作为高龄教师,却可以践行素质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告诉了我们,践行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的一种理念。教师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作为根本追求。

看了关于于漪老师的照片和视频,她总是面带着微笑,眼神里总是能透露出一种和蔼与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定。于漪老师在接受访谈时,她的言语也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文雅与作为教师的自信。她的教书育人理念,告诉我要目中有人,作为教师,眼里要看得到学生。她有自己的教育艺术,在我看来,她教的不是书,而是一本人生的教材。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5

长宁镇委武装部部长 曾建锋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本人结合学习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提升加强国防教育的认识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

二、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美国“9•11”事件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化。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战争在不断地扩大,并借反恐推进霸权主义,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谋求实现其全球和地区战略,特别是美英不顾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动,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印度别有用心造谣我国向印度洋扩张,日本煽动国民危机情绪,加快修改和平宪法,企图重组武装。台海局势也朝着日趋复杂的方向发展,陈水扁发表了一系列“台独”言论,并乞怜西方强国干预,不断扩充军备,谋求“以武拒统”,走渐进式的“台独”路子。国际形势如此严峻,加强国防教育是形势所迫、任务所需。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绷紧国防 建设这根弦,扎扎实实搞好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培育国防精神,凝聚民心,激发士气,焕发民力,最大限度地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为打赢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三、搭建国防教育平台,有的放矢,不断加强国防教育的效果

(一)搭建国防教育平台,协调相关部门在电视台、报纸和广播中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国防教育见站,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宣传网络,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有的放矢,不断加强国防教育的效果

一要进一步抓好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必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规划,纳入年度政绩考评。要充分发挥党校作用,依托党校的主渠道,突出国防形势、国防理论、国防法制等内容,切实将国防教育列入培训内容,形成制度。要落实好领导干部过“军事日”活动和各种议军会议制度,不断增强各级党政干部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要切实抓好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大力开展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在对象上,重点突出预任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应急分队和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在内容上,突出抓好形势战备、民兵职能、人民战争思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要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全国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专题教育,激发热情,焕发民力。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来,把大家的干劲引导到奔小康共致富的目标上来。要抓住民兵调整改革的契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企业国防教育的新路子、新办法,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效果。

三要突出抓好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民族复兴工程。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对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以国防教育为主要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要进一步搞好中学的军训和军事夏今营、少年军校等活动,增强学生对部队生活的了解,激发爱军习武的情感,不断增强国防意识。

四要深入开展社区国防教育。充分利用村(居)委会的结构优势和教育功能,把国防教育纳入文明材、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的创建活动,使国防教育真正进入基层百姓。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十七大报告将教育工作作为民生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教师要认真审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十七大报告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切实将十七大精神与学校建设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发展教育事业,使我们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把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总书记的报告中还讲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_我们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应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主要任务,同时,更不能忘记教书先育人,在教学中时候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其中,报告中还谈到: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被摆到显著位置明显是社会进步的信号。人力资源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我们缺乏的是人才,尤其高级人才。我们需要摆脱愚昧,摆脱迷信,摆脱落后,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国际化视野,需要的是真正的国际主流意识观。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剥夺教育的公平性就是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剥夺生存的公平,就是剥夺人权。无论你的出身,无论你的社会地位,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党的这一态度揭示了国家科教兴国的决心,体现了国家对于知识的尊重,对于人权的尊重。我们每一个人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命运的权利。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我们国家区域发展严重失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需要加以时日。职业教育,在近几年提的很多。当我们普遍不屑职业学校的时候,我们党适时的给出了纠正,适时的表明了态度。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要教育。社会的产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们不光需要高级技术人才,不光需要“白领”,不光需要“领导”,更需要在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更需要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一线劳动者。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是高层次人才,不是“四不象”,不是“半成品”。如果现阶段条件有限,那也应该是培养有限的精英,而不是无数个“半精英”。培养一个是一个,而不是培养了一堆,一个都不是。

“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成果直接挂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也许我们大学学到的东西在毕业后已经变成了垃圾。但只要学习的思维在,只要学习的方法在,我们还可以继续学习,继续以各种形式受教育,终身都不会被时代淘汰。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综观世界高等教育,越是发达的国家,奖学金资助力度,广度就越大。教育不光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国民素质提高的途径。教育是一种公益行为。在我们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教育质量,拓宽教育受惠人群,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于世界水平,显然是落后的。教育也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众对教育的需求,在近几年,甚至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被国办学校全面满足。这时候就需要有弥补教育空缺的机构产生,社会力量办学应蕴而生。民办教育更加灵活,它们也许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它们的赢利性决定他们不可能去和国办高校争夺既有的学科、专业、教育模式。无论出处,无论资历,能提供高质量教育,能让学生受益,就是好老师,就是好学校。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2006年8月29日,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 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教师的重要论述, 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中央的重托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倍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手段。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人才, 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而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 教师是关键。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职业教育取得较大发展,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当前我们要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工作任务。而要完成这三大任务, 教师是动力之源, 是关键所在。比如, 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择校热”问题, 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 突出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教师质量和水平有关;再比如,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也需要既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解决这些矛盾, 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培养出更多优质教师, 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涌现出许多模范教师, 他们的生动事迹感人至深, 但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 师范教育出现了被弱化的倾向, 一些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目前, 虽然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数量基本上是满足的, 但结构性的缺员仍然不少, 比如高中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农村地区教师还是不够的, 甚至短缺现象还比较严重。同时,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的指责比较多, 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使得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这也影响到很多优秀青年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 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但是, 如果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 就会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同时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还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感恩教师, 尊师重教, 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胡锦涛同志深切关怀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 为全社会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模范。

2004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出席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指出:“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神圣职业。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 呕心沥血, 默默耕耘, 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2006年6月, 胡锦涛同志在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之女孟菲的回信中, 高度评价了孟二冬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称赞他“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2006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新疆考察时, 到乌鲁木齐第66中学祝贺第22个教师节, 并在初二年级三班黑板上写了“培育之恩, 终生不忘”八个大字, 感谢教师们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

2007年4月, 胡锦涛同志看望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他赞扬方永刚教授长期在军队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 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体现了胡锦涛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昭示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光荣。

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 突出强调了必须坚持好、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深刻阐述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方针政策, 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胡锦涛同志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和深情尊重, 是对广大教师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当前, 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各种媒体中, 要经常报道广大教师献身讲坛的事迹, 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的美好品德, 让更多的人感知为师者的艰辛与崇高, 全力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

三、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 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此,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积极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 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从2007年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 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专业。省属师范院校也要创造条件跟进, 逐步做到免费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推进, 正是现代教育制度的理性回归。高师院校要把最优秀的学生招进来, 积极探索“培养怎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这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不断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建设,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 不断激发学生终身从教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坚定职业信念,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其他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也要培养好教师人才, 支持教育发展,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认真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1999年, 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课程改革从2001年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到今天义务教育新课程在全国的实施;从2004年的4个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到今天15个省级实验区, 如此广泛的教育变革经历了充满激情的探索与创新, 基本上做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为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 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的不适应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课题培训制度、课堂观摩制度、教师论坛制度等, 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促进教师相互包融、相互合作, 不断拓展专业发展视野,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提升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

3. 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形成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必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标准, 把住入口关, 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 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调入, 加强教师管理。坚持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积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行教师聘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度, 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做好教师队伍人才流动和调整优化工作,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 强化教师职业自觉意识, 着力塑造教师“立德树人”的优秀形象

全社会尊重教师, 教师要增强职业自觉意识, 自尊自励,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率先垂范的言行教育学生, 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为此, 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教师,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 发扬优良学风。三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 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5. 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胡锦涛同志强调:“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目前来看,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经济收入也不是很稳定。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经济贫困地区的教师很难维持生计, 往往是靠自己对祖国花朵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教育的一腔热情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但是,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教师仍然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 勤勤恳恳, 无怨无悔, 令人潸然动情。因此, 我们要将解决广大教师实际的困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 积极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活动。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从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 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维护教师权益;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 在评优、分配、疗养、培训、住房等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 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 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教育能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也是促进学习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辅助工具,它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对教育需求的反映和体现。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从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研究性课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知识的学习性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等。

三、总结与体会

1.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认识发展是研究性學习开展的中心思想。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就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些差异性,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促进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促

进思维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

3.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有效的资源,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层面上。

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使用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周高幸.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的活力源于课程整合: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点体会[J].当代教育研究,2008(02).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人民大道小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一、学到了什么?

1、会思考的课堂。

大道小学的课堂处处彰显着思考的氛围,老师们用一个个质疑、反问、层层深入的问题吸引着学生,教师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思考的空间,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都能自然地参与其中,毫不牵强,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怎么会不愿意参与其中呢?怎么会不激情四射呢?

2、自信的课堂。

大道小学的课堂自信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信,教师教态大方自然,评价语言准确、有指向性,课型研究完全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备课的精细之度,对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领都是恰到好处;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信,端正的坐姿、巧妙地举手特色、课堂上清脆的声音、完整巧妙回答问题、有效融洽的小组合作。

二、什么能用?

以课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认真设计和备好每一节课,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思考的课堂,学生乐于参与和期待的课堂。建构有效地小组合作,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以两个人合作为主要形式,每一个合作都要做到目的明确,分工具体,环节有步骤,引领学生学会合作。通过课堂中一些固定的小手势、小动作和儿童话的语言来提高自身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市政府确定的2008年十件民生实事中,由我局组织实施的就有二件——南门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城管系统把落实好这两件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系统之力强力推进。截止到去年底,南门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附属形象工程正在组织实施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具有创造性的典型。如建设用地的征用、泄洪水渠的处理等问题。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资金争取、规划、设计、选址、土地征用、招投标以及设立项目办公室、人员的抽调、配备到组织施工等,争时间、抢速度、保质量,有条不紊地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认真抓好每一道工序,现已基本达到全省第一批污水处理建设的中上游水平。

二是营造城市管理氛围,全力抓好三大整治工作。

在土地非法交易、违法违规建设整治方面,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过去几年整治的基础上,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建筑579幢进行了情况认定,补办证件97件,依法强制拆除违章建筑21栋,有效遏制了乱搭乱建行为,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市容环境整治方面,较好地完成了银城中路等多条道路的修缮工程。年底前还完成了对敬老院门口道路坑凹的改造,受到市民的普遍好评;完成了对菜市场、二小门口摊点混乱的整治工作,为师生平安出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各种整治,河西、康复路、银山路、银城南路、滨河大道等主要繁华地段的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在余土、建筑材料运输整治方面,专门设立了市容环境纠察大队开展工作,并起草上报了《德兴市中心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试行办法》、《德兴市城区余土废渣、建筑材料管理实施办法》两份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批准执行。通过整治,道路灰尘、余土脏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是统揽全局,稳步实施三大改革。

(一)逐步形成综合执法的新格局。近年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先后成立了公安城市管理大队、市容环境纠察大队等部门,切实推进城管执法体制、职能、任务“三个转变”:即在管理体制上由条条为主转变为块块为主;在管理模式上以局、部门两级由执法与监督并举转变为以监督为主;在执法形式上由管理处罚转变为以服务疏导为主,变堵为疏,初步形成了具有德兴特色的综合执法体系。目前,执法督察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二)城管由单一管理变全社会综合参与。城管工作逐步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过渡,服务意识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市政工程建设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局承担了众多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重任,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基本完成了南门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和北门垃圾中转站的改造;银山大道、女儿田广场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城区路灯建设上了新的台阶。

今年是共和国六十华诞,也是我们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所以要在四个方面加大推进:第一是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第二是加快推进城管机关作风和队伍建设,全力铸造和谐城管形象。第三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廉政建设,要警钟长鸣,切实做到干净做人、干净做事。第四是要在创新工作上取得新成效。要抓住城管执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机制,改革行政流程,明确办事责任,严格办事时限,创新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加快建立高效、优质服务的行政运作机制。

[作者简介] 范光明,江西省德兴市城管局局长。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一、加强理论自觉,保持对理想信念的高度自信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人生支柱和前进灯塔。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信念,为的就是理想。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但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切不可忘记当初在党旗下的誓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春节前夕在我省视察工作时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我认为在当前党建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涉及领域越来越宽的新形势下,尤其要坚定执着追理想,自觉把理想信念作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工作中,要以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思维严格要求自己,为学院发展,为共产主义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

二、强化“四个意识”,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理想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前,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促进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近年来,个别党员干部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对大是大非问题闪烁其词,在杂音噪音面前迷失方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全面深入的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政治要求。坚定执着追理想,就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这样才能使我们党的队伍整齐团结,为实现理想提供根本保证。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要念好共产党人的“心经”、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我要努力在学、看、齐、行上下功夫,把增强看齐意识贯穿学习教育始终。

三、坚持脚踏实地,在实干中把理想变成现实

坚定执着追理想,不能当口号来空喊,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扎实干好每一项工作,以经得起检验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理想前进。根据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我认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最大法宝”,就是创新。创新贵在主动,不能等着上级出政策,不能等着别人出经验,不能依靠旧思维旧习惯做工作。要以“思想家”的思维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扬“自找苦吃,自找麻烦,自找烦恼”的“三自精神”。从学院党务工作来讲,当前主要抓好一是在新媒体兴起并逐渐成为信息主流的时代,我们要思考和创新运用新媒体来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新媒体紧紧把握时代与师生脉搏,将“工贸精神”和“工贸文化”传播给全院师生和社会。二是努力改革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切实担当起高校育人的历史使命。学院的基层党校和学生党支部的党课培训,在课程教育上要不断创新,将“人文精神”和“通识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真正为组织培养大量的“优秀分子”,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扩大党的影响,推进学院的素质教育和提升学院育人口碑。三是要主动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在学生党支部推行两学一做“十个一”的主题教育,通过制定流动党员相关制度,将党小组建立在实习单位里和《告毕业生党员的一封信》,进一步推进学院流动党员管理规范化、活动制度化、学习全员化、信息迅捷化,真正做到我院流动党员“离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四是开启“党建+”模式,注入基层党建工作“新动力”。在全院各部门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建引领,按照“1+3+x”的思路进行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在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把党的建设融入学院教育事业和中心工作中。

四、凝聚群众力量,形成实现理想的强大合力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新干部,必须念好马克思主义这本“真经”,练就坚定执着追理想的过硬素质和本领,要经常对照党章进行“体检”,树立“正向航标”,开列“负面清单”,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让全体师生认可我们的党员、认可我们的干部,坚定不移跟党走,从而汇聚起创造美好生活、实现远大理想的磅礴力量。

摘要:作者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一专题“坚定执着追理想”,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分别从如何“学”和怎样“做”谈体会,查找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在实干中把理想变成现实。

人民教师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篇12

乌申斯基说:“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为人师者十余年,且教且思,觉得自己的角色有了一些转变,而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蜕变。刚参加工作时,觉得自己应该是舞台上的“演员”,要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要让学生认可我,可结果是演技没有得到认可,弄得自己狼狈委屈;后来觉得自己应该做“导演”,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后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是会错了意就是规行矩步,依然没能激发他们的“个性解读”;再后来我觉得可以适时地当一下“顾问”,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权威的有说服力的指导和建议,其他可以让学生各显其能。教育角色转变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主动,而自己也渐渐明白并深信:求知的路终归要学生自己走,而我,该是他们的引路人。既是引路,必先探路、识路。而在教育的路上,我辈必须以博爱待之,以厚德载之,以宏学育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的爱,在我看来,既要爱事业,更要爱学生。若单把教学看作是糊口的营生,不免会让自己陷入惶惑苟且,若单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就会死水微澜,而终归止步不前。唯有爱,能让一切愉快惊喜地前往。

曾几何时,一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风靡网络,河南实验中学老师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后决然辞职。于她,是想去目睹外面的世界,去亲身经历不一样的生活。诚然,世界很大,阡陌无涯;讲台很小,三尺而已。可是,我们在这三尺之内,可以通古贯今、臧否人物、谈天说地、心游万仞,这样看来,我们未尝不可以说:世界很小,讲台很大。所以,选择了就要发现它的美,爱它、坚守它。

作为教师,会遇到不同性格的学生,唯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当我们爱学生的时候,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每年的教师节都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或者祝福,今年的祝福里,有一张明信片最让我感动:“亲爱的老师,谢谢您出席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段。”我们经常感慨道,铁打的教师流水的学生。我们似乎对每一个三年都熟悉到开始倦怠,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神圣的。我突然有了一种内疚的感觉。不免想起那个小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是啊,每一条“小鱼”都理应得到我们的关爱。

爱孩子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师者的本能。而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会他们自爱、爱人才是目标。我的第一批学生里面有个姓马的男生,不爱说话,很少和别人交流,整日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甚至有几次跟他谈话,他都只是低着头。我便每次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一些鼓励他的话,或者极力找出他的优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庆幸,这个孩子有了一些改变,他开始慢慢地帮助别人,尽管也依旧是冷冷的。我很欣慰,我想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对这个孩子而言也是质的进步。

不学礼,无以立

在孔子看来,礼是道德规范。而我们的教育如果缺乏礼德,学生连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都做不到的话,这样的教育便是失败的。赫尔巴特也说:“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所幸,德育教育渗透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注重德育的环节。德与识应该是本与末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本着这一原则去组织课堂,才会逐步引导学生懂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当然,德育的渗透应该是无声无痕的。例如,讲《我不是个好儿子》,就会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母亲,母亲为我做了什么,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等等;讲《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就要让学生试着角色朗诵,学伟人,励自己,激发他们的意气;讲《赵氏孤儿》可以让学生讨论“义”,时代在变化,那么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程婴的行为?……

李贽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作为教师,光言传还不够,身教的作用更大,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以身示范。

不学诗,无以言

教师的本职便是教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学,就要思考教谁,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孔子倡导因材施教,他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颜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仲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贡是”瑚琏之器“……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每个孩子会因自己被关注而努力地扬长避短,加以教师的顺势引导,每个孩子都将是独一无二的。

学高为师,教学生知识,首先我们自身要懂得很多知识,就像给学生一杯水,我们需有一桶水甚至更多。这样才能博观约取,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就如薛谭学讴于秦青的故事,薛谭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自身才高八斗,才能吸引学生孜孜追寻。

想让学生掌握知识,要循循善诱,这便是教法的问题。我曾经问过已经毕业的学生,语文课还记得什么,学生笑笑说印象最深的是“吃货苏东坡”那节课。讲苏轼的时候,我一改之前的思路,从苏轼每回被贬之后的生活入手,被贬黄州时发明东坡肉,被贬海南时发现荔枝好吃以至于不想回来,被贬儋州不毛之地时研究生蚝怎么吃等等,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苏轼的“豁达乐观”。没有人喜欢听生硬的说教,寻求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人民教师学习阿里木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他在8年间先后捐赠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还在高校设立了以自己命名的助学金。他的举动,资助着贫困生继续学业,也激励着网民关注身边需要援手的群体。从新疆到贵州,近乎崇拜般尊重文化的他始终坚持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站出来的,都是英雄”。

阿里木是个乐观开朗的新疆人,他的肉串深受毕节人民的喜欢,他本人就是一个节俭的人而且非常的善良。他把赚来的钱全部捐给了那些贫困的学生,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关注身边需要援手的群体。我们大家都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伟大的祖国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共同建造和谐社会。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精诚团结起来,我们就是真正的爱我中华。

作为一名普通的西部志愿者,我要学习阿里木的善良,一个好人必定是善良的,善良是道德的基础。阿里木能成为人们追捧的道德楷模,成为公众心目中的道德英雄,首先是因为他善良。

学习阿里木的节俭,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正因为阿里木的节俭,才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绩。

学习阿里木的快乐。他是个快乐的人,一个人背井离乡从遥远的新疆来到贵州,地理上的跨越就是几千公里。生活习俗的跨越也是一条鸿沟。正因为他的乐观,他战胜了这些看似不能战胜的困难。

我支教的地方就是阿里木的家乡,库尔勒。在英雄的故乡,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库尔勒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用我们的双手去筑造孩子们的梦想,帮助他们腾飞起航,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阿里木那样的成绩,但是我们会努力向阿里木学习,在平凡中去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学习《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黑河市档案事业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整体工作已进入全省档案工作前列,并于2015年12月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目前,我市档案事业发展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攻坚克难阶段。要继续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我市档案工作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利用优势、突出优势、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我市档案发展的短板,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将制约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短板一块一块地补齐,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当前形势看,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具有四大优势:一是黑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率先在全省开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三是有一个想事干事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档案干部队伍;四是国家对重点档案的保护开发力度加大,档案工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从目前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现状看,我们具有三大短板:一是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受财力制约,我市尚未建设一座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综合档案馆;二是档案事业投入不足。受财力影响,档案馆数字化建设资金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是档案部门人员缺少,档案工作开展不平衡。明确我们存在的优势和短板,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使优势更有,就是要更好地补齐短板,使短板拉长。为此,我认为我市档案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准发力:

一、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为凸显档案服务功能奠定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源,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省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一系列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9号令,从我馆馆藏档案资源实际出发,把进馆范围、进馆单位和进馆档案门类做实挂靠,在做好接收机关文书档案、重要科技档案、有关专业档案进馆的同时,积极加大民生档案、重大事项档案、特殊载体档案接收进馆力度,加快档案接收进馆步伐,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黑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量有价值的历史档案资料保存在其他档案馆,有的散失在民间个人手中甚至境外,如何挖掘利用这些珍贵档案资源,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档案资料征集力度,通过复制、数字化和有偿征集、购买等方式,逐步将这部分历史档案资料征集进馆,使馆藏档案资源不断丰富完善。同时,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本着查缺补遗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努力构建我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馆藏体系。

二、聚焦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开发,打造档案历史文化精品。

要依托国家资金的投入,在加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在开发国家重点档案的同时给予保护,保护的方法很多,开发的形式多样。我们要立足馆藏档案全宗实际,从国家重点档案的薄弱环节着手保护,从发挥国家重点档案的社会效益和最大作用出发寻找开发的突破口,使国家重点档案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有价值有影响的开发,编辑出版有价值、有品位的档案编研成果,举办贴近民生、服务民生的档案展览,公开发布有影响力、有文化底蕴的馆藏档案珍品,使之成为档案文化的亮点和精品工程。同时,我们要积极围绕国家重大活动节点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档案资源开放利用这篇文章,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开设专题专栏、出版编研成果、历史文化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为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加大档案馆信息化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一是实行整体外包,全部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档案数字化加工企业,包括使用该公司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这种方式比较省时省力省心,但不足是需要投入大,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我省哈尔滨、大庆等就是这种形式;第二种方式就是利用自主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或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一套软件,外聘人员开展档案数字化,这种方式需要本馆人员参与,优势是投入较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目前我馆就是采用此种方式开展档案数字化。这种方式虽比第一种方式投入小,但对我市目前财力状况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仍然需要我们积极争取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按照国家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要求,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馆藏档案数字化这一重点,切实守住增量电子化这一入口,把我馆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实现利用网络化的目标就一定会达到。

四、积极争取建设市档案馆新馆,夯实档案事业发展根基。

黑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珍贵的档案资源,要把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永远完整安全地保存下来,需要一座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和服务民生的重要窗口,需要一处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场所;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作用,需要一个承载黑河悠久沧桑历史和辉煌发展历程的黑河记忆馆。因此,我市建设一座面积达标、设施完善、服务便捷、节能环保、体现黑河历史文化特点、具有“五位一体”功能的现代化公共档案馆势在必行。目前,黑河市档案馆建设已列入《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我们必须统筹安排,提前谋划,积极向市政府和省档案局提出申请,制定方案,及时向领导汇报,提出建议,当好参谋,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尽快将市档案馆建设列入地方建设规划,争取早日建成黑河市档案馆新馆。

五、不断提升档案干部队伍素养,为档案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上一篇:学校安全教育日下一篇:超市打工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