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优秀作文

2024-09-14

手机优秀作文(共14篇)

手机优秀作文 篇1

关于智能手机作文 智能手机作文

我睁开了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中看了一下表,才三点半,离起床的时间还很早,我又睡了起来

我掉进了一个实验室,哦!好大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博士在哪忙碌着,我瞄了一下日历哇!20xx年!太惊人了!我怎么会到这儿呢?先不管这么多了,看看再说。我看见一大帮人正在研究一部手机。博士告诉我,这部手机的名字叫傻妞傻妞!这不是一部魔幻手机吗?我在电视上见过的.!是一个可以时空穿梭的手机,手机功能可多了,可以视频通讯,还有隐身功能,功能转移能见到这部手机,太好了!

博士们研究完了,正在找一个能控制傻妞的人,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我,我有些意外,我说:我别开玩笑了,我可不行,可大家一致推举我,都说我有这个能力,最后我就同意了。我居然拥有了一部魔幻手机!

我把手机开了机,傻妞说:请输入开机密码我说:我爱你!秘密输入正确,请进入模式选项,真人模式和手机模式真人模式,乖手机开启,忽然傻妞说:警报警报,2环出现一场这祸,功能转移,我便飞到了车祸现场,现场有三个人受了重伤,我连忙说:医疗功能可傻妞却提出了外科手术傻妞无法完成的警告,我只好带着病人飞去了医院进行抢救。从那以后人们就把我叫飞人,只要有险情发生,我就会出现。一天,傻妞又发出:警报警报,两个大人抢了一位老人的钱,是否启动社会维序功能?是!我火速赶到了现场,把两位大人抓住交给了警方,警方给了他们相应的处罚。我和傻妞一天比一天快乐。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了妈妈,我很想他们,决定带着傻妞回家去看他们。在时空隧道中,却发生了傻妞能量不足的危险情形,本次服务到此结速倒数10、9、8、7、6、5、4、3、2、1傻妞在提示我,我们在往下沉,快速在往下沉,我急得大喊:傻妞!救我!

快起床,都几点了,上学的时间到了!唉!原来是一场梦!我想:我长大以后也要研究一个傻妞为祖国做贡献。

手机优秀作文 篇2

一、激活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在讲作文立意时常会向学生说立意要新颖独特, 与众不同, 并告之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其实, 作文语言同样应该讲求有创意地表达。一样话, 百样说。同一个意思, 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表达角度, 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对读者的吸引力也不相同。如下列几则手机短信的语言表达就很有创意。

(1) 生日即到, 想想没什么可送你的, 又不打算送你太多, 只有五千万:千万要快乐, 千万要健康, 千万要平安, 千万要知足, 千万别忘了我。

作者巧妙卖了一个关子, 在“五千万”上大做文章, 此“五千万”非彼“五千万”, 一个小小的双关产生了极大的表达效果。若要直接说“祝你快乐、健康、平安、知足、别忘了我”, 表达效果就浅露而无味了。该短信吸引人的不是那人人会说的祝福的话, 而是那新颖别致的表达角度。

(2) 我从初中就知道你, 从高中就喜欢你, 我去复读就爱上你, 我上大学就失去你, 我想今年就得到你, 我爱你, 青岛啤酒。

该短信给读者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一开始让读者对“你”误入歧途, 产生误解, 接着又进行极力的铺陈渲染, 就在读者对“你”深信不疑时, 笔锋陡转, 将“你”点破, 让巨大的理解错位产生极强的表达效果, 极富喜剧色彩。

(3) 不管是晴天、阴天、雨天, 能见到你的一天就是晴朗的一天。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 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极其普通的“天”字, 经过巧妙的组合, 就显得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情趣。真可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学生在语言表达时, 不妨对同一种意思变换多种角度来表达, 或正话反说, 或反话正说, 或语义双关, 或欲扬先抑, 或巧设悬念……让语言表达生成波澜, 让语言表达富有创意。

二、激活学生使用修辞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此话道出了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性。如何使文章富有文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一些优秀的手机短信就是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若从短信中汲取修辞的营养, 自己仿用活用好修辞, 就可为语言增光添彩。

(1) 月光很美, 比不上朋友的安慰;星星很美, 比不上友情的点缀;夜空很美, 比不上友谊的珍贵。愿你夜夜都有好梦, 天天快乐相随。

恰当使用对比、排比修辞手法, 以美景衬友情, 从对比中形象展现了友谊的珍贵, 若要直说友情如何的珍贵反而显得干瘪无味了。

(2) 考试的日子里, 你要像猪一样能吃能睡, 像马一样多拉快跑, 像鼠一样能钻能蹿, 像猴一样能蹦能跳, 最后像被通缉一样被录取, 然后从此享受生活。

能将迎考时的紧张生活表现得如此轻松, 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修辞的选用功不可没。许多优秀的考场作文因为修辞运用恰当而博得了阅卷老师的好感, 获得理想的分数。如:“变化是风, 为生活的帆船鼓满前进的动力;变化是河, 为生活的大海注入浩瀚的源泉;变化是云, 为生活的蓝天增添了多彩的亮色。”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三、激活学生借鉴传统表现手法

许多优秀的手机短信对我国一些传统表现手法运用得当, 收到极强的表达效果。如:

(1) 喜欢一种声音, 是微风吹落露珠;欣赏一幅画卷, 是朗月点缀星空;陶醉一种气息, 是幽兰弥漫旷谷;祝福一些朋友, 是笑看短信的你。祝中秋快乐!

该短信就用了起兴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所谓起兴, 它是一种借对自然界事物的描写, 如鸟兽草木、风云雨雪、星辰日月等来引起作者想要说的话的一种表现方法, 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些描写的话常放在一段话的开头, 它与要表现的内容关系不大甚至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起到创设情境、烘托氛围、引起下文的作用。如上边的短信要表达的对友人的节日祝福的意思就放在最后。前面的那些话与短信的主旨没有意义上的直接联系, 但其作用不可少, 它营造了一种美好的画面, 创设了优美的情境, 与美好的祝福相互交融, 起到烘云托月之效。同时, 语言形式整齐, 用语靓丽, 给人以阅读的美感享受。许多考场满分作文就很好地利用此法进行巧妙的包装, 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虎啸深山, 鱼翔浅底, 驼走大漠, 雁排长空, 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小桥流水, 蝉吟虫唱, 沧海桑田, 斗转星移, 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谭柘寺的钟声, 泥塘边的芦花, 因为选择了自己的价值才成就了美名声誉。同样, 任何事物只要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文中的“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小桥流水、蝉吟虫唱、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谭柘寺的钟声、泥塘边的芦花”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便是属于起兴的句子, 是为了引出“任何事物只要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观点, 同时, 增加了文章的容量, 美化了语言, 强化了论证效果。再如:

(2) 捧一捧芝麻, 让芳香中渗透着牵挂;摘一朵棉花, 让洁白中流动着表达;拿一根甘蔗, 让甘甜中蕴含着祝愿。秋分了, 祝你快乐!

该短信用的是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表现方法。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物中, 借物的某些特点来彰显自己的情感, 传达自己的情意。芝麻芳香、棉花洁白、甘蔗甘甜, 这些都是物的自然特征, 作者巧妙地将自己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融入其中, 美景与美情相互交融, 美景与美情相得益彰, 显得自然、贴切、形象。我们可仿照这种写法创作出许多优美的句子。如:拣一片枫叶, 让火红中燃烧着思念;掬一捧清水, 让纯洁中浸润着期盼……

四、激活学生注重句式的选择

好花还需绿叶配, 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表现形式。一些优秀的短信在语言形式上颇下功夫, 别具匠心, 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特别是易于掌握和操作的整句句式, 对靓化作文语言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

(1) 心在哪里, 哪里就有宝藏;志在哪里, 哪里就有学问;爱在哪里, 哪里就有感动;梦在哪里, 哪里就有未来;你在哪里, 哪里就有祝福。

该短信句式整齐, 气势贯通, 声音和谐, 意义鲜明, 表达的情感丰富,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如:

(2) 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 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 有人分担的忧愁不叫痛苦, 有人惦记的寂寞不叫孤独。不因寂寞才想你, 而因想你才寂寞。

该短信仍是整句句式, 但其中有变化, 前后部分各自采用不同的句式, 总体看来, 整齐中有变化, 匀称中有参差, 形成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节奏美。下面节选的考场满分作文片断, 就恰当地使用了这种句式, 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语言美, 形式亮。

手机优秀作文 篇3

2015年11月13日,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六年级老师唐上棣微信转发了该校一名三年级学生小希的作文《爸爸看手机》,成了老师和家长讨论的热门话题:“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据小希的班主任说,这已经不是小希第一次写爸爸爱玩手机了,之前看到小希的作文时曾经找小希谈过心,并在课堂上朗读了她的作文之后,顺便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班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媒体报道后,小希的爸爸拒绝接受采访,他认为玩手机现象很普遍,但他也同时向班主任表示,以后会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陪陪孩子。

素材聚焦 手机成亲情隔阂

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刘烨自顾自地玩着手机,儿子诺一突然说:“爸爸,观音菩萨让我陪你聊会儿天……”很童真的一句话,道出了孩子内心对父母陪伴的渴望。有的家庭也开始意识到手机影响亲情的问题,想尽办法保护亲情,比如有家庭规定,大家回到家后要把手机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谁都不準玩手机。专家也建议家长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陪孩子出去散步、谈心、交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或者一起去玩玩娱乐设施。工作迫不得已时,父母可以错开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科技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便利、最高的效率,却也给我们带来了最远的距离、最深的隔阂。重庆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希写的一篇《爸爸看手机》的作文,让我们看到手机的另一面:它正用最冰冷、最无情的方式冷漠地割裂着亲情的温暖。无独有偶,明星刘烨的儿子诺一一句“观音菩萨让我陪你聊会儿天”让多少人觉得又可爱又心酸。科技时代,放下手机,面对面地和孩子、家人多交流、多沟通,真的很难吗?

其他适用话题 沟通;亲情;关注生命

手机啊手机抒情作文 篇4

时光飞逝,我已经初二了,初中生活过半,这使我回想起在初一时我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手机。

那段时间我爸换了新手机,我就把他那个不用的手机偷偷拿来,放在隐蔽的书柜后充电,手机的质量并不是太好,但也不是太坏,玩游戏还是绰绰有余的,从那之后,我的生活就变成了这样。

晚上回到家后,我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能总是玩手机先写作业最后玩一小会儿,之后我一直为自己很有自控能力的,可是写作业时,无时无刻不想着手机里的游戏,那十分有趣的打斗场面在我脑中打转,我甚至感觉我要把游戏中的场景画到书上。最终,作业随便谁谁画上两笔,然后抱着手机玩到深夜……

而且,那段时间我的精神也不是特别好,从跑步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意志力弱,跑到最后竟走起来了,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的。上课的时候也容易打小差,一节课45分钟可能,只能听到十五分钟。这个时候我就想到其他同学玩手机游戏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啦!

手机是现代人们的必需品,因为它可以上网,认识朋友,与人交流,它不是我们生活的提供了便捷,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握这个度的。

关于手机的作文:手机人生录 篇5

我刚被小主人买来的时候,幸福得很!小主人专门为我准备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小盒子,把我放在里面。早上出门之前,小主人不管怎么样忙碌,总会先看我一眼,然后才匆匆离去。晚上回来后,她总是要先把盒子打开,用纸巾轻轻地把我身上的灰尘擦干净,让我陪着她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作业写完以后,无论时间多么晚,小主人还是会拿着我大声地背诵课文或者是英语单词。背诵好以后,进入QQ,发个动态,这才结束了她一天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我的小主人迷上了听歌和QQ聊天,这也意味着我的好日子到头了,苦日子就要来啦。虽然小主人还会像之前一样关心我,不过我还是觉得好累啊。因为小主人睡觉的时候,总会把耳机找出来,让我播放出好听的流行音乐,好让她在音乐里缓缓入睡。我本以为这样就够了,结果三更半夜,小主人还把我叫醒,再一次进入QQ,和她那帮“夜猫子网友”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等她觉得有点困了,才让我休息一下,帮我插上电源。而我呢,身子刚被小主人弄得滚烫滚烫的,现在又被电源夹击,弄得我迟迟不得入睡。不能入睡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我十分害怕小主人再次醒来,和那群似乎永远都不需要睡觉的网友聊起来。

唉,那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身为手机真的是太悲惨了。我不禁吟诵起一首小诗:“天苍苍,地茫茫,可怜的OPPO R11手机哭爹喊娘~”

唉,我真希望我的小主人可以戒掉手机“瘾”!

手机优秀作文 篇6

那天老爸送我去上课,一上车我就死盯他手里的手机。当他把手机放下时,我眼明手快地嗖的一声,手机就到了我手里了,熟练的解开密码,打开抖音,叮叮咚咚的声音传入了老爸的耳朵里。于是他大声说:别玩我手机。我假装没听见,其实心里在大喊:不听不听,蚊子念经。这时,老爸可不管我心里在说什么,继续开始他的叨叨:别看啦,对视力不好,会得近视眼的,到时候。妈妈咪呀,老爸怎么也变得这么��嗦了?此时此刻,我恨不得找两团棉花塞进耳朵里或者找个地缝把我自己塞进去,可是世界上哪有可以塞得下我的地缝呀,于是我只能放下手机,听着老爸滔滔不绝的一路念经。

还有几次,我背着妈妈拿老爸的`手机玩,老爸看见了,又说:不要玩啦,伤眼睛,你看,到时候眼睛坏了,女孩子跟我一样戴眼镜就不漂亮了啊,又开始了叨叨了,于是我又跑。可是老爸呢?追着我喊:别玩了,快还我天啊,真是有毅力的老爸。

手机优秀作文 篇7

手机地理是一个有趣的概念, 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网络以及数字媒体的兴起, 对传统地理格局形成不小的冲击, 原有的物质地理空间被颠覆并重建, 在虚拟空间中产生了有关地理的新的隐喻。[2]本文将通过手机的地理变迁、手机和地理环境的互动、手机对城市景观的改变和折射、手机对公共/私人空间的颠覆与重建等四个方面, 在手机传播革命时代背景下对手机地理这一概念进行详尽的阐释, 并试图解读更深层的文化含义。

一、手机的地理变迁

(一) 手机用户的地域分布与流动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机用户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到2010年, 全球已经有52.8亿手机用户, 平均一百人中有76.2人拥有手机。[3]从2010年的使用分布上来看 (如图1) , 独联体国家、欧洲、美洲和阿拉伯国家高居前四名,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亚太地区和非洲则列于最后两名,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正如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2009年信息与通信促进发展》中称:“高带互联网连接增长10%, 经济就增长1.3%。在发展中国家, 高速互联网与手机服务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它也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4]而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手机持有比例的变化 (如图2) , 则体现出手机用户的地理流动。在用户总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的用户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2005年超过发达国家, 并在2010年以绝对优势领先发达国家。由此可见, 经济发展和手机用户数量呈直接但并非正比关系。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域, 手机用户持有者越高;当手机用户持有数量增高, 则相应地拉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 从固话到手机:不断延伸的有效通讯范围

说到手机, 就不能绕过固定电话、无绳电话、小灵通。电话的作用是即时传递信息, 使得通话双方同时通过语音交流, 可是它只能固定在某一地点使用的缺点限制而来它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的电话, 已经渐渐褪变成家具的一部分, 成为代表着温馨家庭气氛的集体回忆。无绳电话的出现似乎是进一步拓展了电话的使用距离。一般家用的无绳电话的有效通讯范围通常在500米以内。无绳电话的特点为语音质量好, 适用于同一区域同时为众多无线用户服务, 但它却无法做到城市范围的全部覆盖。小灵通的出现, 使传统的固定电话可以在网络覆盖区域内携带使用, 是固定电话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但网上一度流传的笑话似乎更生动地说明了它的缺点:“手握小灵通, 站在风雨中, 走到东来走到西, 就是打不通。”然而, 手机自1983年正式问世以来, 作为一个集便携性、移动性和多功能于一体的通讯工具, 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 已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更是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由于个体的活动空间的有限, 个体生命的有限, 而对外在世界的信息获取、自我表达与信息反馈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对于传播的空间突破, 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威尔伯·施拉姆曾说:“现代传播所不同于旧式传播的, 只是传播消息之时间和距离而已。”[5]细数以上的通信媒介, 我们似乎可以看出 (如图3所示) , 有效通讯范围的不断延伸一直伴随着通信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 使得跨越空间的即时通讯与跨越时间的延时通讯皆成为可能。

越是古代的传统社会, 行动者和人们越是以“在场”出席者所占据的“位置”来指涉同时间相遭遇的空间。由于互联网和手机等科技的推动, 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在场”越来越被空间意义上的“缺席”所替代。手机把空间压缩了, 或者说消灭了人的空间感, 使得现代个体跳出传统媒介设置的时空藩篱, 去感知和把握“缺席”的抽象空间。于是, 社会关系被从相互作用的地域性的关联中提取出来, 在对时间和空间的的无线跨越的过程中被重建。[6]

二、手机与地理环境的互动

(一) 手机与传统地理界限

“鱼藏尺素, 鸿雁传书”,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古人要传递家书或鸿雁传情多则数月, 少则数日, 延绵的日子愣是逼着古人折腾出无数关于等待的动人诗句。现如今, 手机的即时通讯功能让现代人失去了对等待的美好期待, 光速地传递着信息, 顷刻间海角天涯。传统的地理界限在手机面前已经消失殆尽, 它转瞬间将我们的言语和思想送至要去的地方。人们立足于世的基本时间和空间观念被手机媒介以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方式所打破。打手机, 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那样, 我们去了人家的地方, 人家到了我们这儿。[7]

传统的地理界限已然被打破。今天绝大多数人对于地理的认识则来自于媒介对现实生活的镜像。当你迷失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北时, 也许潜意识你不会掏出背包中纸质地图确定你所在的街道 (或者压根你都没带着) , 而是掏出手机, 使用Google地图, 迅速定位你当前坐在。正如它的广告语所说:“在手机上使用Google地图, 您就再也不用携带纸质地图了。”然而, 手机不仅颠覆了现实的传统地理界限, 同时也对现实地点进行了重新构建。手机对于地理的反映, 并不是简单机械的复制或者肤浅的再现, 而是从各个层面对重构其空间意义, 便于人们获知想象与真实交织而成的多样的地理版图。基于LBS技术[8]的手机“切客”[9]服务, 可以使用户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到达”与现实生活中相对应的网络地点, 以便用户通过手机在虚拟地点中操作可实现的社交活动, 并可以通过与之绑定的社交网站和朋友们分享此地的精彩。因此, “切客一族”便应运而生, 指那些热衷于即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 他们利用手机记录自己所在的位置, 发现并探索身边的趣事, 并乐于和别人分享。

(二) 手机与民族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也造就了一方文化。手机使用者浸润着各地的不同文化, 必然在传播活动中体现出其所对应的地域文化。正如Vodafone公司老板称, “文化影响着生活方式, 而生活方式又影响着人们相互联络的方式”。

《金融时报》撰稿人约翰·桑希尔对通过人们如何使用手机判断国籍, 做了如下精彩的描述:“任何一位讲电话时习惯于用手指拨弄头发的男性, 都可能是法国人。俄罗斯男性和中国人一样, 喜欢对着电话高声喊叫, 仿佛是想吓跑一只熊, 即便是当他们和妻子或情人交谈时也是一样———或许可能更甚。意大利人通电话时手势翻飞, 一下就能辨认出来。我曾在米兰机场见过一位排队的意大利乘客, 我当时确信他是一名乐队指挥, 正在练习斯卡拉歌剧院威尔第歌剧的某段狂野乐章, 后来我才意识到:他不过在是讲免提电话。英国人通电话有两种类型:要么自负地用高分贝声音扯着嗓子嚷嚷, 要么自觉地避开人群, 找个不受干扰的地方。”[10]由于美国的通讯资费非常便宜, 全美境内均不收取漫游费用, 美国人一开口就讲个不停, 月均通话时间达到惊人的788分钟。在日本的地铁车厢中, 谨慎的日本人则是小声地讲话, 而且通常会把另一只手捂在话筒上, 以免影响其他乘客。这些特色各异的手机文化, 如果被拍成电影, 每一幕都将是体现人类不同文化的生动写照。

(三) 手机与人种

“拇指一族”这一称呼似乎伴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而流传开来。“拇指一族”最早从日本流行开来, 他们在狭小的手机键盘上快速地操作, 拇指在键盘的按钮间灵活地游离。因此, 整天埋头玩手机的人就成了“拇指一族”, 而“拇指文化”似乎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一种时尚。然而, 当“拇指一族”们年复一年地飞舞着手机键盘上的大拇指, 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 他们的拇指功能无限增强, 而其他手指功能却无限退化?

值得一提的是, 业界有人提出“达尔文不能解决的手机进化论”一说, 试图探讨“人与机器融合的进化论”———“当手机从追求完美的机电思维, 进入到适应需求的生物思维的时候, 会有怎样的演化呢?”[11]在此进化论模式下, 任何物种都会体现出达尔文的“适应性”, 那么, 未来进化到一定级别的手机也不例外:它将感受并适应飞速变化的人类的生存环境, 根绝人类对信息沟通交流的需求自动进行调整, 以其高效率、容量大和共享知识能力强等诸多特征真正与人的身体进行无缝融合。在此设想下, 我们将见证一个全新的人种———手机人的诞生:以人的大脑为处理器, 以皮肤为介质接收信号和传播数据, 以视网膜为摄像头, 声控拨号, 无需蓝牙, 耳朵便可以接收音频信号……

三、手机与城市景观

(一) 手机改变认知城市景观的方式

“辛苦了大半辈子, 终于在北京郊区买套房子, 收楼那天, 我流着泪用颤抖的手掏出手机准备告诉家里人, 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河北移动欢迎你!’”这是一条在网上流传甚广的段子, 表达了人们对于高房价的无奈调侃。换个角度, 我们不禁可以发现, 人们认知城市的方式已悄然变成手中小小方方的一块手机来直接和具象的体现。

以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城市最为直接的体验是在在地图上指认国家、省份、地名、与经纬度等等。抑或乘着交通设施游走于城市的街道时, 人们通过部落、建筑、服饰、器物、户外广告、路标等物质文化, 或者语言、音乐、宗教、戏曲等非物质文化, 作为载体得到的海量的认知信息以区分、辨别和了解这座城市。相比之下, “欢迎来到某地”这样一条温馨的问候短信, 还有接着出现的旅游推荐、住宿推荐、旅行社信息等短信提示, 体现了手机对于城市景观直接而快速的再现与解读。同时, 这也促使人们逐渐摆脱在传统地理中对建筑、服饰、路标等的依赖, 转而为对手机键盘、屏幕以及与其合作的互联网服务的依赖。

(二) 手机折射对城市景观的认知和想象

大众传媒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众传播被日常生活化, 成为人们几乎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内容。[12]具体到手机媒介而言, 手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侵入景观社会:城市景观通过手机媒介被整理、呈现和保存, 同时, 城市景观被手机文本化与格式化。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 自身构成了城市媒介/文化空间的重要部分, 并由此拓展而指涉了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空间。[13]电影《手机》 (2003) 片头以手机通讯录的方式展现主创人员名单, 隐喻在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 人已经被抽象成为一个个文字符号和一串串数字符号。个人与周围社会的社交关系式通过手机媒介的中介作用来加以确定和不断巩固的。你熟悉的那个人, 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生存”在你的手机通讯录中的名字和11位数字。电影中对借助手机掩盖的地下情、手机拍摄照片进行勒索和手机带来的家庭破裂等叙事, 折射了人们对于现代城市空间的想象图景。

(三) 手机与都市空间

手机网络已成为都市空间中的重要一环。人们需要手机来协调和组织生产, 建构商务体系,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或物质交流。没有了它们, 都市中生存的大部分人群将彻底失散, 由此都市也必将丧失它原有的流动性和秩序感。在忙碌的空气扑面而来的都市空间, 人们茫然或有目的的行走在秩序井然的人群, 时刻被告诫必须更加有效率地利用他们的身体, 他们的各种信息媒介来接受海量的信息以便与这个纷乱的都市空间保持相适应的步履节奏。手机网络是城市的血管, 切断了便让人感觉窒息。于是我们看到, 在公车中、地铁里、十字路口、咖啡馆等各种都市空间, 人们总是埋头拨弄手中的移动通讯设备来和社交圈、和这个世界保持即时的连接。

都市发展得越快, 个体流动的频率就越高。“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群频繁地改变职业、工作单位、居住地、社会环境, 与雇主、同事、房东等建立起来的多是一种不稳定的临时性关系。”[14]因此, 手机成为维系随时流动人群联络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升级成为流动人口在都市空间中转换角色、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工具。另外, 他们利用手机来和他人联系, 并在这样的联系中表达自己的意志, 确认自己的自由, 从而肯定自己作为主体的存在状态。[15]手机, 为流动中的人们营造出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心灵家园, 哪怕是虚无缥缈, 却承载着他们孤独而内敛的精神慰藉。

四、手机与私人/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是一种在现代文化中, 将自己、一生和家庭的“封闭”世界, 以及工作、政治、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上有关各种制式事物的“开放”空间之间, 分离开来的描述方法。[16]使用手机的人们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 通常频繁游走于这两种领域。而在这些过程当中, 手机与人们的切身体验相互融合, 促使原来的地域空间被颠覆并重建, 从而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地理样貌和人际关系。

(一) “家庭”的私人领域和“工作”的公共领域

众所周知, 手机最大的功能是移动性, 也就意味着随时可以通话。正是这个“随时被找到”的功能, 让很多人苦不堪言, 《纽约时报》分析说:“原因在于人们时刻处于通信设备和数据流的包围中, 变成了 (通信) 设备的奴隶———一周7天, 一天24小时, 随叫随到。”[17]也许正当你处于与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气氛, 手机不适时地响起, 你的上司远在不知何处的地方不近人情地给你吩咐加班任务, 你的状态便瞬间地从“家庭”跌入了隐形的“工作”。很明显, 这一通电话迫使着你从团聚的家人中分离, 埋头扎进家里的虚拟“工作间”。也就是说, 手机通过远距离的信息传播仍可以在属于“家庭”的私人领域中建立一个与“工作”的公共领域相似的虚拟空间。“家庭”一词已经脱离它原本的文化、历史、地理的意义, 重新进行功能性整合, 导致了虚拟的流动的空间取代了固定的空间。

(二) “自己”的私人空间与“社会”的公共空间

“社会”的公共空间, 如公共场所、餐厅、地铁、公车等, 和“自己”的私人空间, 两者的空间边界已经渐渐模糊, 具有前所未有的流动性。两者之间的衔接与转换, 无非在于你是否正在使用手机。当一个人在“社会”的公共空间中使用地铁或公车的座位、公园长椅或餐厅桌椅等, 这些物品并没有变成他本人的“私有财产”;但当他拿起手机进入使用状态 (打电话、发短信或者使用其他功能) 时, 他的声音所及、目光所及之处便瞬间沦为他的“自己”的私人空间。手机把人装在一个自我包围、自我设置的气泡 (symbolic bodyguards) 中穿过的城市。[18]此刻, 手机赋予了人们一项虚拟的权力———划分虚拟边界, 使得人们“理直气壮”地忽略了周围的人们, 从而“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处于公共空间之中“虚拟”的私人空间。

泰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DTAC最近投放一则旨在提醒人们不要沉迷指尖手机而忽略身边风景的温情广告。广告中, 那些沉迷于把玩手机的人们, 身边的恋人、朋友、同事和孩子都渐渐消失了;当放下手机时, 身边人便又出现了, 恢复和乐的气氛。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当手机功能越发齐全与炫丽, 十指和眼睛为它贡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人们像戒不掉的毒瘾, 甘愿宅进十指间, 将广阔的世界浓缩于小小的屏幕中。此时此刻, 智慧的人们也许意识到, 手机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 似乎是一把双刃剑。

手机优秀作文 篇8

“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一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孩子在文中写道,爸爸因为喜欢玩手机,连陪他看书和画画的时间都没有。而据孩子的老师反映,这已经不是小希第一次写爸爸爱玩手机了。孩子的父亲得知此事后表示,玩手机是很普遍的现象,但自己今后会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陪伴孩子。

多维解读

该如何拯救“低头族爸爸”

透过小学生稚嫩的笔触,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打捞起孩子们“沉没的声音”。小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的“低头族爸爸”“低头族妈妈”,折射出许多年轻父母陷入网络依赖的尴尬现实。在日常生活中,网络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和风险防范带来了诸多后遗症。

许多父母并不缺乏对子女的关心,不过,他们只看重“陪着”却忽视了“陪伴”。在“网络依赖症”的侵袭下,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却忽视了现实世界的角色扮演。原本可以在爸爸妈妈那里找到温暖和安全感的孩子,却由于家长的疏忽和懈怠,让他们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拯救“低头族爸爸”,既需要他们转变家庭观念及教育观念,在价值排序中将亲情互动置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也需要他们更多地从屏幕的禁锢中走出来,积极参与邻里互动、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等活动。只有内外结合、双管齐下,“低头族爸爸”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现实生活中,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陪伴与关怀。

“最心酸作文”折射家庭教育缺失

诚然,父母有父母的生活,但是作为父母,教育子女应当是其重要的职责与义务。尚未成年的孩子,最擅长的是模仿。父母成天玩手机,只顾一味聊天娱乐,孩子又怎么可能不效而仿之呢?而父母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孩子不认真学习,只顾一味玩耍呢?看着“最心酸作文”,每一位父母都应当自我反思、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爱孩子?自己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孩子?难道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吗?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觉自己不如一只小小的手机,他们还能感到生活的幸福?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吗?

亲情是教育之本,是最具穿透力、感染力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以替代的。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最多,关系最密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给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在诸多家长看来,自己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诸如严格要求孩子、每天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每周送孩子补课等等,但是,家长们却忘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行为造成的影响。

手机优秀作文 篇9

手机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好,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稳定,大多数非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一般使用英国ARM公司架构的CPU。但是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智能手机处理程序任务更快速;日常更加的方便,而非智能手机的主频则比较低,运行速度也比较慢。

儿童手机,是指专门为儿童设计、制造的手机产品。与普通手机相比,儿童手机往往设计卡通化,功能定制化;是为了方便家长联系、监护孩子,专门针对4-14岁儿童而研发的儿童专用手机。它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习性与安全教育需要,而普通成人手机带来的辐射超标、电池品质等问题,也成为生产 厂家优先面对的问题,已有厂商采用了锂聚合物电池电池来替代传统的锂电池,并将天线设计手机下方来降低辐射,有效提高了儿童手机的安全性。 但是非必要情况下建议儿童尽量少使用手机,因为儿童本身免疫力不及成人。

以手机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0

手机呢,长得不咋地,比手大一点,长方形的背上有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图案。它的侧面有好多的按钮,关机时屏幕黑不隆冬的,按什么东西就启动什么程序,我就说吧,不咋地!

这手机呢,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功能很大,通话、视频、微信、百度搜索、音乐、游戏……样样都有,创造手机的人,我断定他的本事一定大得不得了!

手机的好处很多,我们做什么事都要用到手机,想和别人说一件事可以打电话,没事时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聊天,可以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

手机的好处虽多,可是坏处也不少!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游戏最重要。手机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游戏。王者、米尔……游戏都要下载,这些“游戏狂”呀,一个个都没救了!熊孩子们,还有一个事,你们都没做过吧,下载“作业一百”,直接抄答案。考试时把答案写下来就不费劲了,可是到真正关键的时刻,“尾巴”就露出来了,看来手机也并不可靠呀!

从“手机控”到“控手机” 篇11

关键词:小屏幕;中职生;手机普及;手机依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52-02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肖 敏(1978-),女,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总务办副主任,美术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广东 惠州/516001)

“小屏幕” 时代的来临以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基础。同时“小屏幕”在中职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融入,又以手机所囊括的娱乐功能、随时上网功能、办公软件功能等改变了中职生交往方式、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的行为和态度。作为社会新鲜血液,中职生更为关注时尚前沿讯息、注重个性彰显,在手机的辅助下他们可以以超过同龄人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钟情程度来推动手机功能的开发及拓展。但也正因为中职生对手机的此种重视度和依赖度,手机在对其生活和学习中的日渐渗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生理和各项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表现

(一)中职生手机具有高拥有率

在高拥有率方面,调查中就笔者所在的班级而言,学生的手机持有率达到100%。一些学生表示,手机已经成为自身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比如在课上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时,自己可以使用手机的上网功能及时搜索资料等。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多以手机的娱乐功能为主,如阅读小说、聊QQ、微信、听歌、看视频、发短信等,就微信而言,当前微信可包含语音、图片、视频、网链等多样化的功能及形式,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均可满足中职生对时尚、前沿讯息追求的心理诉求。

(二)中职生手机使用频次及依赖率极高

在高使用频次,调查中87%的学生承认自己在一小时内使用手机的次数超过10次,甚至有学生在闲暇阶段一直使用手机来打发闲暇时间。46%的学生承认在日常不喜欢的课程上会玩手机,96%的学生习惯性地使用手机来完成日常社交,比如使用QQ、微信、短信、电话等与朋友、同学等进行沟通,而并非真实场景中的接触及进行肢体语言的交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手机的辅助下已经日渐脱离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色彩感知,对沟通的真实感和现实感需要降低,这也表示中职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在无形中被弱化。64%的学生表示自己忘记携带手机时会出现焦虑不安、心情抑郁、怅然若失、情绪低落等不良心态;15%的学生认为如果手机不能使用他们会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暴虐情绪;48%的学生觉得自身有手机幻觉症,即手机铃声并没有响时会有手机铃声响起的幻听。这些都显示中职生对手机的高依赖度。

二、中职生“手机控”的成因分析

中职生何以成为“手机控”?从调查中了解到的原因有三:一是手机不难拥有。科技改变生活,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话费优惠的日渐增多及智能手机价格的日渐下降等,使得中职生拥有一部手机不再是家庭的“老大难”问题。就当前中职生几乎百分百的手机拥有率而言,部分学生以“没面子”为借口要求家里为其配备手机。而从总体而言,时代、家庭及社会的各自发展推动了中职生手机的高覆盖率。二是手机强大的功能是挡不住的诱惑。只要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满足查阅资料、提取数据、制作文档等学习需要,满足看电影、听音乐、即时聊天、分享心情等娱乐功能;满足购物、购票、查询等生活功能。加之WF的普及,数据流量方便随时随地上网,满足了学生学习、娱乐、交流、生活的需要。三是校园文化的单调让学生课后的“无聊”时间增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内容单调,缺乏中职特色与现代气息。而手机功能的日渐增多及中职生在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的前提下使用手机来打发等,就成为目前中职生成为“手机控”的主要原因。

三、引导中职生从“手机控”到“控手机”的策略

(一)从科学角度大力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和不良影响

学生长期使用手机,手机的辐射对学生中枢神经所产生的影响及辐射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头疼、失眠、头晕、多梦等不良症状。一些学生长期使用一个姿势来玩手机同样容易引发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肘关节炎等不良症状,然而中职生对此类问题的了解度并不高,因此教师和学校可以从大力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和不良影响角度来促进对学生“手机控”不良现象的健康引导。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降低手机依赖

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必不可少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的表现。因此,学校可将丰富校园活动和手机正确运用引导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课下闲暇时间,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对手机的痴迷和使用手机消耗时间的习惯使用丰富的群体性校园活动予以纠正。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降低学生对手机的关注和使用,避免学生染上网瘾及出现内心的空虚寂寞感,另一方面在有效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健康生活的同时,可为中职生进入社会之前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营造手机健康运行环境

手机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学生知之不多甚至不以为然,学校要大力营造合理使用手机的氛围。一是借助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使用手机。学生手机运用的行为具有趋同性,在校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区分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对此,学校可以制定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不理性行为进行规范,如将课上使用手机等违规行为与学生操行评分结合起来,也可以在上课和就寝时间安装手机信号屏蔽器,并合理调配信号屏蔽时间等。二是开展手机与健康的科普教育活动,如通过宣传专栏、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引用典型案例警醒过度使用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三是增强学生手机安全防范和网编道德教育。学校一方面要强化手机健康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手机安全防范技能;另一方面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存在价值,避免在“玩手机”中引发矛盾甚至犯罪。

(四)家校合作提升学生自控力

中职生对手机的运用依赖性多源自其无法正确认识手机存在的意义及无法正视自己在手机使用中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缺乏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的价值观。尤其是在自我问题意识、自控能力和反思能力极其缺乏的前提下,学生无法对不良信息的腐蚀进行抵抗。因此,在辅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的健康行为和心态之前,学校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视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对自身所产生的危害性。由于中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双向引导,这就意味着中职生的手机规范化应用引导,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一方面要争取最大化地获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将学校对手机的规范化制度和准则通报到家长,以提升学生对手机制度和规章的认识,并就如何引导学生更为健康地认识和使用手机方面来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五)将手机适当引入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智能手机的出现及功能的多样化开发,在一定程度生可便于学生对课上不懂问题的深入研究。合理运用教学软件和网络技术来丰富讲解模式增强课堂互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比如使用行动导向法、现场教学法、小组竞赛法、小组讲解法等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简单化、细化和游戏化,可将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针对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惯性行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疑难点的应对式资料搜索,在课下复习和预习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课上讲解的知识使用音频、文件、视频、图像等形式用手机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中,并创建班级讨论QQ群、微信群,随时随地辅助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

其次,把手机作为教学最好的辅助工具,便利又现实。如笔者在一次美术欣赏课上,一个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分析,最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时,很多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印象很模糊,教学效果很差。而在另一个班,笔者先把本堂的知识点“亮”出来,然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请学生利用手机解决问题。学生们由惊讶到激动,一堂活跃开心的美术欣赏课就成功了。最后,笔者发现,学生回答的问题比教师讲授的还详尽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扎实深入。

除以上应对策略外,还可以从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和健康档案,从加强团体辅导和校园宣传教育等方面使用厌恶疗法、契约法、注意力转移法等不断的对中职生的沉迷手机不良行为及心态进行专业性的治疗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张松梅.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08).

[2]杨雯.手机普及对中职生的影响和导引[D].四川师范大学,2014(05).

[3]麻丽华.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

[4]葛续华.中职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08).

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功能设计 篇12

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显示:当前,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26%, 也就是说假如我国有13亿人口, 那么老年人口数则有1.7238亿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 如何为老年人构建和谐舒适的晚年生活, 让老人的身体及精神生活等方面被人们所关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的现实状况却是, 儿女们在外工作时, 老年人往往是退休后自己在家, 大多数的老年人便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则变得更加单一, 能够独立上网使用QQ等社交聊天软件的老人可谓是屈指可数,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手机便成为他们与家人朋友联系交流时最主要的平台和沟通的渠道。一部方便易用的设计贴心的手机便是陪伴他们生活中的好伙伴, 也是儿女们更好的赡养老人和孝敬老人的好帮手。可是, 由于周围环境及老年人身体条件的制约, 大多数老年人在接收与传递信息时不是很便利, 他们大多都不会像如今的年轻人一样刷微博、发微信、下载手机软件等, 这样也会制约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甚至对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

2 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多数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前, 感知能力就已经开始衰退了, 因为个体的因素, 大都不太明显;可是五六十岁以后不仅是听觉和视觉开始出现明显的衰退, 其实连同皮肤的触觉等感觉也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 具体变化特征如图1:

3 智能手机时代合理的老年人手机功能设计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 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 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无论是购物网站的页面上还是手机销售营业厅内, 玲琅满目的手机映入眼帘, 但是真正适合老年人用的手机真是屈指可数, 有的打着老人机的口号, 可是功能上却是年轻人才能快速操作的模式, 有些手机的设计根本就没有以老年人的特征为根本, 设计出来的产品并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作为能够给年轻人生活提供方便的产品, 智能手机也必将成为老年人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一款设计优秀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不但能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便利还能够帮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那么在智能手机成为街机的今天, 老年人手机设计成什么样, 具备什么功能才能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呢?从老年人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出发, 针对老年人身体特征, 老年人手机在功能上的设计建议如2:

由此不难看出老年人手机功能上的设计应着重的体现出人性化、智能化和云服务等高新技术的注入。智能化使老年人专用手机可以能好更快捷的满足老年人日常所需要的手机服务, 就像拥有了贴身的管家和秘书一样来帮助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云服务则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测量和检测到的数据, 例如心电、血压水平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 实时上传到云端, 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们对老年人的一举一动有所知晓, 以至于出现异常和紧急状况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拨通儿女及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老年人手机的整体功能设计应该简单易用且经济耐用, 虽然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机能都在下降, 相信一款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专为老年人贴心设计的手机会成为他们生活中必备的好伙伴。当然, 儿女及家人对老年人的关爱才是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的根本, 多一些关爱和探望, 让“空巢老人”的心理和心灵不再空虚、寂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性的关爱。

摘要:现如今智能手机统治着通讯领域, 而这个时代的来临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发展, 加之老年人口日益增多, 老年人对社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技术如何应用在老年人手机设计上, 尤其是如何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便利上则显得更为重要。该文根据老年心理学等理论和社会现状就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的功能设计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智能手机时代,老年人手机设计,老年心理学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347505.html.

[2]赵慧敏老年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 1.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NeaukLnaLALs-4xRCMZAbQFpiKoZneZd6BAUoGeToazeA6QCDhytvA3vFSMOqjH.

远离手机优秀作文400字 篇13

记得有一次,以我外公为首的几位亲戚一起来到大饭店里吃饭,大家开开心心地谈着话,可是我的叔叔却一本正经地玩着手机。就在这时,我的爸爸、爷爷还有舅舅一起叫叔叔去打牌,叔叔听了皱着眉头说:“你们先打会儿斗地主,我去上个厕所”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过了半个小时,叔叔还没有回来,我奇怪极了,偷偷走近了厕所,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了喧闹声从里面传出来,仔细一听竟是“鲁班7号”的声音。原来,叔叔又开始玩他的“王者荣耀”了,听里面的各种声音,就知道我的叔叔玩得真“嗨”呢!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叔叔四个人一起去散步,四个人边走边说,气氛热热闹闹的。就在这时,叔叔掏出了手机,边走边玩。他玩着玩着就好像把我们给忘了,谁都不搭理,气氛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的。

由于我叔叔长年累月地玩手机,他的视力急剧下降,脖子经常痛,总是不与人交流,像得了孤僻症一样,这全是手机惹的祸,哎!真是拿他没办法!

手机利弊英语作文 篇14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especially the IT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cell phones are accessible and they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which greatly facilitate our lives.Firstly, it’s very useful and convenient.As a wireless mobile phone, it can be easy to carry and make people reach others and be reached immediately,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location.Secondly, it’s also a perfect recreational tool.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ll phones are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ever.With them, people not only can make a phone call, send SMS, but also can play games and search the internet, even do shopping.Furthermore,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the handy cell phon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you.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IT和信息产业,手机普遍被使用了,而且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极大的促进了我们的生活。第一,手机很有用而且很方便。作为一个无线移动电话,它易拿、可以忽略地理位置快速的联系别人。第二,手机也是一个完美的娱乐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比以前更加强大了。有了手机,人们不仅可以打电话,发简讯,还可以玩游戏,上网,甚至还可以购物。此外,当你遇上麻烦时,用身边的手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你。

However, some people argue that the mobile phones bring some negative impacts to people’s lives as well as convenience.Firstl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mobile phones will affec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If you constantly fiddle with your mobile phone when you’re communicating with your friends or families, the mobile phone will make dialogue delay to make others feel that you lack of sincerity and even likely to cause conflict.Secondly, mobile phones will narrow the circle of life by making the traditional social models, such as family gatherings, school reunions, less important.Because mobile phones occupy too much of our time and attention, and force us to focus on them.Last but not the least, mobile phones are harmful to our health.然而,有些人争论说手机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就像带来方便是一样的。第一,在某种程度上,手机会影响人际关系。如果你不断的摆弄的你手机当你在和你的朋友和家人交流时,手机会使对话延迟让别人觉得你没有诚意甚至引起冲突。第二,手机会缩小生活圈子使得传统的交流方式,比如,家庭聚会,同学会不那么重要。因为手机会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来迫使我们去注意它。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手机对我们健康有害。

To sum up, moblie phones as a tool to faciliate our lives, we should use them appropriately to make convenience and reduce their negative impacts.总结,手机作为一种促进我们生活的工具,我们应该正确的使用它,从而让它变得方便并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低压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