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公开课优秀作文

2024-09-28

难忘的公开课优秀作文(精选16篇)

难忘的公开课优秀作文 篇1

每一位同学都经历过公开课吧,我上过的公开课也是不计其数,但其中有一节队会展示公开课让我记忆忧新。

那一堂队会课,是要将我们班上的课展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校长还有教育代表。等到老师们即将要来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相信这是真的。我心里一直在想:学校既然把这一堂重要的公开课交给我们班来上,那就一定不能辜负学校对我们班的期望!也不能辜负我们这几天的心血!

等各地老师、校长和教育代表来齐后,队会展示课就开始了"全体起立!"伴着中队长清脆响亮的声音,我们像一个个小军人一样开始并进行清点人等仪式。虽然我表面上很轻松,但心里却是异常的紧张,直到听到杜主持那悦耳的声音。我先是一愣,突然又想到:我们已前也上过这堂课,当时表现的也就是挺好的吗?难道现在就不行了吗?再说,已经排练了那么多遍了了,不会说不好台词的。正当这时,已经要到我了,我小步的走向"候场"。"接下来有请程凯阳同学。"我听到这声音,赶紧露出笑容大方地走向舞台的正中央。我非常生动的演讲了我的台词,没有结巴,也没有说错。而且面带微笑,总之,我的自我感觉良好。

下课,张老师送了我一包小吃,还笑着对我说:"表现得很好,继续努力吧!"我点了点头,回答道:"嗯!"

通过这一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简评: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描述的细致,自我鼓励往往在成功中占着重要的比例。

难忘的公开课优秀作文 篇2

一、交流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介绍自我(出示老师的姓“苏”,指导学生由“苏”字联想人物,地方,事情。)

2.出示机器猫(多啦 A 梦),请学生交流对它的认识。

【一开始就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激发了兴趣,又为后面想争得奖品打下了情感基础。气氛空前活跃。】

二、进行游戏———纸儿复原记

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课就是“玩”

游戏开始。

1.组织学生举起课前发的纸跟老师学(将纸一撕为二,重叠再撕,如此三次),将一张16K白纸撕成8份。(学生的头脑中已塞满了?号)

2.组织讨论交流自己怎样做?想问什么?(小手举得高高)

3.宣布用意及比赛规则(3 分钟之内,将纸复原者将获得机器猫玩具)

4.比赛开始(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拼的方法,同时播放《命运》的音乐渲染紧张气氛。教师巡视并制造一些小麻烦)

5.师宣布:时间到!(学生几家欢喜多家愁)总结比赛情况,组织谈谈自己是怎么样拼的,拼了多少块,自己有何收获?(小手再次举得高高)

6.同学们,刚才的游戏使我们得到了那么多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这份快乐永留心尖呢?

7.生交流选择———写。(及时指导学生写,写好之后组织交流评价)(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根本意义所在。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四、读文,明确日记概念

1.同学们,我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项新内容好不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日记”,那么什么是日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2页,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段话。看谁先知道什么是日记?

2.学生读文交流。

3.板书:日记 当天的事

五、读懂例文,明确日记的格式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 132 页的例文,看谁能发现例文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读文交流,师板书:

3.过渡:你会把我们刚才那段话变成一篇日记吗?

4.学生交流

5.指导写“日记”的注意点

⑴写日记虽然简单,但要把它写好还需做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日记博士”给我们的指点。

⑵出示幻灯片

⑶指名读

【谨听名人教诲,与名人对话,是每个孩子无上的荣耀。扇起孩子的崇拜的激情】

6.再读体会日记的趣味性,然后交流有趣的地方。

⑴有趣的作品最适合我们小朋友的胃口了,但如果我们每经一事都有自己的收获,那往事就变的有意义了。

⑵冠军谈收获

⑶其余谈得失

过渡:好!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心灵收获用笔写在纸上,去珍藏这份生活的甜蜜。

【作文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作文情境犹如演员的“小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萌生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等,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境能造情,情能生境,情与境相因相生。乐境生乐情,哀境滋哀情,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

六、练习整理日记(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1.播放一段轻音乐,学生整理日记的结尾 (自己的收获)。(多媒体出示)

2.小组交流。(可适时)

3.全班交流。(各组推荐人选)

4.师总结。

反思: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体验是学习习作的源头。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提起作文,不少学生感到无米下炊、无从写笔。究其原因,小学生生活确实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素材,因此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一脸茫然。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把生活浓缩到课堂或把课堂扩展到生活,写生活作文、活动作文,激活写作源头,才能在身临其境中情动而辞发。情境作文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新奇思维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解决学生认为作文难的好办法。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和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堂难忘的公开课 篇3

上课前,汪老师随口调侃一句:“这堂课上,紧张的同学请举手,不紧张的同学请举脚……”气氛活跃起来,接着迎来第一个高潮——汪老师让我们编故事,这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环节。按理说,在那么多听课老师面前,同学们会比较拘谨,事实却恰恰相反!后排那些身处老师堆中的男生,发言一个赛一个精彩,仿佛身体里的幽默细胞一下子全爆发出来,惹得大家笑开了花。

“哎唷——”忽然,汪老师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她站在讲台边上,摸摸微微隆起的肚子,是的,那里正孕育着一个小生命。也不知是对谁说,这位准母亲轻声道:“唉,有些累了。”

我的心“咯噔”一下,担忧起来——怎么办,汪老师的身体还撑得住吗?我怔怔地望着重新打起精神讲课的汪老师,瞬间觉得她是那么高大!我明显看出,汪老师的脸色苍白了些,黑板上的粉笔字也少了些劲道……某一瞬间,我甚至想要冲上讲台,把自己装满热水的保温瓶送给汪老师,可我没有那份勇气。

这时,汪老师走到我面前来,停下脚步,还摸了摸我的肩膀。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小宝贝啊,拜托安分点儿吧!你还没到出来上课的时候呢,你看你,把你老妈折腾得够呛,你就安分待着,等妈妈讲完课,再活动筋骨也不迟呀……

难忘的公开课作文 篇4

老师神秘的走进教室,手上拿着一些纸,说这节课我们玩一个游戏,同学们惊奇的看着老师,有的同学眼睛瞪瞪的好大啊,个个兴奋的`像只猴子,有的同学紧握双拳激动的说不出话了,有的同学举起食指和中拇指,喊着;OYe,老师万岁。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现在的场景就像热闹的集市。

老师接着让教室安静下来,然后把纸张分发给同学,老师开始发话了;第一组写人的名字,第二组写在什么地方,第三组写怎样的心情,第四组写干什么,写好之后,第一组李杨说柯鹏,没想到老师第二组喊的就是柯鹏,柯鹏他不读,老师说他来读,结果一读在厕所里,全班哄堂大笑,接着又说开心的,不知谁有说了一句钓鱼,全班有一次哄堂大笑,连起来是柯鹏在厕所里开心的钓鱼,你见过这样的钓鱼吗,实在太有趣了,我心想。

接下来更搞笑同学们说;党长生在监狱里愉快的打秋千,全班在一次哄堂大笑。

令人难忘的公开课的作文 篇5

10月18日的下午第二堂课,我们没有在教室里上课,四年三班的老师带着我们到了多功能厅。推开多功能厅的大门,哇,观众席上坐满了前来观摩的.老师。我们安静有序地坐到了座位上。一堂代表着我们班级,代表着我们学校,甚至代表着沈阳的公开课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随着悠扬的音乐声,老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是老师我最喜欢音乐,大家最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大家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发言的同学有的喜欢雄壮的音乐,有的说喜欢轻柔的音乐,还有的喜欢摇滚乐。从这个问题老师引出了文章的主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引出主题后,老师又提出了很多问题。整堂课大家也都在像回答第一个问题一样踊跃回答问题。我也和大家一样每次提问都积极举手,还一个劲儿地喊:“老师,老师!”终于有一次,老师叫到我了。我站了起来,稳定了一下情绪,响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堂课过得可真快啊!老师已经开始总结了。总结之后,观众席爆发起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篇6

濮阳县实验小学万丽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读本课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流程:

一、导课

(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同学们很熟悉这幅图吧,她就像一只报晓的雄鸡,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再看这儿(点击鼠标)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地方,让我想起了咱们在四年级时学过一篇和它相关的文章,还记得内容吗?台湾青年为什么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要挽救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亲,那就是中国,这种对祖**亲的爱源远流长,今天我们走进23课,再次感受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自学检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有三个自学任务,完成了吗?

检测1,出示学习方案1,指名说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补充。了解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检测2,出示学习方案2,指名读词语并理解意思。词语都会了,课文的朗读就没问题了,自由快速阅读课文,再次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些事? 会读书的学生会把厚书读薄,这么长的文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吗?指名回答。

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做得很充分,这节课还有新的任务要完成,有信心吗?

三、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方案,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请用波浪线画出来。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在这句话旁边。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6、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向大家请教。

提出要求:先自学,然后二人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小组长记录不懂的问题;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大组长做记录。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要讲的内容。

四、交流展示,相机评价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解决。

对于批注的句子,要做好引导,以朗读为主,体会感情。会读书的学生能把薄书读厚,不仅读出字面意思。还能读出字面背后隐藏的意思。你读了哪句话有了感动,读出了字面背后的意思?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预设学生找出的令作者激动的地方: 第一处,抓住“一笔一画、认真”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台湾青年的爱国热情。为什么吃力?老师和学生一起书写这句话,你吃力吗?抓住“年轻”体会他可能二十多岁,从没有写过汉字,从没有说过国语结合资料台湾光复前日本统治台湾,文化上奴役,不许台湾人讲国语,不许写汉字,妄图让台湾人忘掉自己的祖国,他们的阴谋得逞了吗?台湾人是怎么做的?齐读3-6节,老师和孩子是怎么读的?(一遍又一遍,带着真挚而火热的心)自己读三遍这句话。再齐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很感动,你们读的不是作者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感受,每个字,每个音都出自你们那一颗颗真挚而火热的心。

作者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坐在孩子们中间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三个词感受到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作者和台湾师生那久违的自豪感和激动的心情。

让我们怀着同样的爱国情意大声地、整齐地读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就这样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感觉你们已经热血沸腾了,告诉我,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第二处,可能由学生提出为什么好像也没感到意外?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确定作者就是中国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共同的感情使他们彼此心连心,不感到意外。

第三处,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啊!

“这”指什么?引出伟人像,为什么要过这四个人的像?指名说,出示课件总结。还可以挂哪些伟人像?(文天祥、林则徐、张衡、祖冲之、岳飞),这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更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指导朗读。

第四处,最后一句。(如果学生找不出老师就出示)

出示课件,对比句子。强调只有这句话最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检测拓展

1、这句话三次反复在课文中出现,既是文章的线索,又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作者经历的这节课结束了,但留给他的记忆是难忘的,是刻骨铭心的。出示课件填空。

2、这一课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写一写。

3、推荐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上属于学生的公开课 篇7

1.公开课要备学生。备学生宜备些什么?一要备知识水平, 这个班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上课所能提升的高度, 提得过高, 学生达不到, 就会灰心失望, 上课的效果会大受影响;提得低了, 学生没有求知欲, 课堂没了高潮。因此, 如果借班上课, 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不妨把教学的思路与该班的任课教师作个交流, 听取意见, 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二要备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状况等, 这些虽然和知识水平没有多大关系, 但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它会提示教师上课时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对这一方面的准备,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有可能还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2.公开课要面向学生。很多公开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参与率低, 特别是提问, 由于师生之间不熟悉、学生紧张等原因, 通常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回答问题。对一个班级来说, 优秀生不是全部, 大部分中等生需要关注, 而学困生更不该成为课堂的配角, 他们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才是真实的课, 才是负责任的课。因此,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 不能光想着怎么向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 更多的是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 怎样让学生真正发展思维、掌握知识, 怎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进步。

3.公开课别让学生演戏。别让学生演戏不是指不让学生表演, 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或是课前排演小情景剧, 在课堂上表演以辅助教学都是可行的。公开课需要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但不能盲目赶潮流, 为用而用。如朗读, 通常分为初读、细读、品读三个层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以及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是通过合作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 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 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对一些没有争议、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完全没有必要分组合作, 至于“演戏”就更不应该了。

有趣的公开课作文 篇8

体育课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公开课也不例外。可是这次的公开课上的是体育。老师一对我们说今天:“有一节公开课上的是体育。”一听到这消息大家都十分高兴,有的使劲拍桌子说好,有的一蹦三尺高。

体育课终于到了,黄老师推着两筐篮球来了,大家都十分高兴,因为我们十分喜欢篮球。 上可一开始,我们赶紧做完热身运动。便和黄老师玩起了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大家都运着球,老师数到六大家就赶紧跑,有几个同学十分的灵活,老师一数到六,他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在小操场上飞速奔跑。不过还有几个人被老师抓住。 第二个个游戏是关于传球和运球的。

一个同学把球运到第一个同学旁边再回去,把球传给另外那个同学。第三个游戏是一个人先运球到另一个人那边,和那个人石头剪刀布,赢了退回自己的位子上。 第四个游戏也是最精彩的游戏。第一排的同学举起呼啦圈当篮筐,让每个同学都体会到了灌篮的感觉。 真是一节有趣的体育公开课!

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作文 篇9

3月15日,我上了一节失败的公开课。

开课的课文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我们家的男子汉》。对于这篇课文,我起初的设想是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针对男孩是不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来体会男孩的男子汉品质,我的师父周老师看过之后认为,辩论的形式会让部分学生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男孩孩子的一面,从而导致课堂背离原本的教学初衷,即感受男孩的男子汉品质 ,针对这一问题,周老师对我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希望我更多的将教学内容集中在男子汉的品质上,因此我对初稿进行了大的修改与调整,让学生从文中寻找男子汉性格以及出处,然后在以此出发,让学生概述文章记叙的几件事,再来分析文章对于素材的安排。二稿之后,我在自己学校试上了一下,学校里的师父赵老师来听了一下,觉得我一节课的内容过多,从而导致拖课,重点内容不能细细分析。之后我又去了周老师的学校,作为一个师父,周老师真的十分负责,她手把手地教了我一个下午,从人际到教学到专业学术。针对我的二稿,周老师从每一个环节入手一一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她的意见与赵老师一致,认为我一节课内容过多,两课时的内容不一定要在一节课都上完,所以她建议我将文章素材的安排,即写作学习部分留给下节课。初一学生刚开始初中阶段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因此需要各环节都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因此我的第三稿第一个环节是读通文章读准字音,第二环节就是从文中细致的描写中感受男子汉性格,第三个环节是总结为什么称为“男子汉”,最后是教师寄语。第二次试上之后又修改了一下,将作者的情感也带入讲授。

之后便是3月15日的正式上课。

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我自己准备非常不充实,虽然是在自己学校上课,但直到开课前一天我才在师父的提醒下去了解所借班级的学习进度和任课老师。其次,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是极为配合的,但是就我自己来看,课堂教学有些乱,时间也没有把握好。课后,针对我这节课,几位来听课的前辈都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

一是我的课堂不够规范,教学上没有梯度,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而且没有有效利用课件,课件上呈现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口头表达出来。

二是我的教案设计思路有问题,应该多从文本本身和学生实际出发。前辈们认为我对于文本没有深入研究,若能抓住“历史真是螺旋上升”,即男子汉的成长轨迹来授课效果会更好。其实,在我的板书设计中,有意识的想带领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男子汉的成长轨迹,我将男子汉天真幼稚的性格板书在上方,而将他的男子汉品质板书在下方,只是最后因为时间有些紧,未能口头落实出来,且我在最后设置了一个课后思考的问题,文章五个小标题能否调换,准备下节课落实这个内容。当然,如果我能在课堂教学中就直接体现男子汉逐步成长的.历程,思路会更加清晰,而且不用再浪费时间再另辟板块来分析。前辈们还认为我对于学生雪情分析不足。刚踏入工作岗位我就接手初二,当初实习的时候也是在初二,对于初一的学生我的确不够了解,前辈们认为我该从具体的语句中传授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在初二的教学中我经常会教给学生一些技巧,然而我的确不够了解初一学生,以为初一学生主要是夯实基础,其实,这类对于文中关键字词的分析、句子的赏析也是基础的一部分。

这是一次失败的公开课,但同时也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通过这次开课,我学到了许多许多,我明白了应该如何准备一节公开课,并在准备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前辈们的意见也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我喜欢听批评的意见,记得大四实习之前,学校老师曾跟我们说过,不要怕被批评,那些指出你不足的人才是真正为你好的人。我相当感谢帮助我的师父和对我提出中肯建议的前辈们,感谢你们让我少走了不少歪路,感谢你们对我的关注与关心,让我的职业素养能得到迅速提升。

这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论小学公开课与实际课的差距 篇10

一、公开课对于实际课指导不力, 实际课与公开课好比两条平行线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公开课有做作之嫌, 实际课自行其道

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中, 准备充分, 为了突出公开课的创新, 刻意安排了许多活动和环节, 师生互动频繁, 气氛活跃。但同时, 有为活动而活动之嫌, 冲淡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个别课堂生成事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 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虽说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们乐在其中, 但同时也体现了公开课做课痕迹明显的问题。相比之下, 实际课不作秀, 更加注重教师活动, 教学重难点突出, 教学过程简洁明了, 注重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仍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 整堂课中有70%的时间用于讲解和提问, 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 这违背了课改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要求, 而在这一点上公开课则能很好地按照课改要求进行。

2.公开课贯彻课改精神, 实际课难以践行

教师对公开课准备得时间较充分, 确实能够很好地体现课改精神和课改思路。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由于教学任务重, 教师时间有限, 个别老师甚至身教多科, 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备课, 所以实际课不可能象公开课那样用很多心思。

二、在实际课上, 一定要考虑教学实情

面对以上问题, 究其背后的原因, 不外以下几点:

1.公开课评比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时候, 公开课是分名额的, 学区内或校内竞争。而在这个过程中, 又有多少人情的因素、论资排辈的因素、与领导的关系的因素, 真正凭实力、能力进入讲公开课行列的人, 真是少之又少。而且在公开课评比的过程中, 也做不到绝对的客观、公正。评价标准、评委的倾向等也都是一些人为的因素。

2.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有限

笔者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发区一小和邢台市逸夫小学为例, 秦皇岛市较邢台市经济发达, 因而秦皇岛市开发区一小的教育资源配置较好。开发区一小每个教室配备一台多媒体, 而逸夫小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具 (黑板、粉笔等) , 只有少数的几个多媒体教室。公开课上教师应用教学媒体, 将知识直观呈现出来,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开发区一小的老师平时就是利用多媒体授课, 学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学习方式, 公开课与实际课的效果差距不会太大。然而邢台市逸夫小学的学生则会觉得公开课比起实际课有很大不同, 在公开课上表现更加积极, 学习效果好过实际课。

3.教师对于公开课的精神实质理解不全面

目前我们的课改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接受了与课改相关的培训, 也不是每个教师把课改精神都领悟得到位, 所以, 教师在运作公开课时, 必然会产生偏差。

4.学生学习方式有差异, 不能适应课改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 有的喜欢小组合作, 有的喜欢单独学习。在公开课上, 大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新知识, 符合小学生的天性, 很多孩子能在讨论中积极表现, 获得知识。但喜欢单独学习的孩子往往在讨论中沉默不语, 对这部分孩子来说, 公开课上的学习效果并不太好。

三、公开课与实际课有效衔接

我们期待课改带来效果, 期待公开课与实际课能够有效衔接, 期待公开课富有成效地指导实际课。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1.制定科学的公开课评价机制

首先在选拔环节, 设置硬性条件, 比如要求教师年终考核优秀, 曾参加过优质课, 发表过教研论文等等, 然后在符合硬性条件的前提下, 组织公开的选拔, 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选, 这样保证选出的是优秀的人去参加公开课。优秀的人讲出的公开课必定也是优秀的, 相信对大多数教师的指导作用会更强。

2.学校应重视发展自身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当一所学校的教学资源足够丰富, 学生们见得足够多, 必将使实际课与公开课衔接得更紧密, 那么公开课对实际课的指导效果会更显著。

3.教师应加强学习

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教学的转变至关重要, 所以作为教师应关注课改前沿, 提升理论素养,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底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 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课改理念。

4.按照课改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我们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结合教学实际, 真正落到实处,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教师大胆放手, 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并及时调整。其次, 小组内成员将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分, 各自选取自己感兴趣或者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各司其职。最后, 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雨竹, 郭兴举.被异化的公开课——基于一所小学的叙事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11, (10) .

难忘的一堂课作文 篇11

上星期邵老师将我们东门的几个同学留下来,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给同学们上一节关于东门的课,大家高兴得答应了。从此,每天下午我们都会在放学的时候聚在一起讨论上课方案,制作幻灯片。周末还去拍摄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到星期六了,要给同学们上课了,心理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激动。

上课了,打开幻灯片,主持人詹琼凯紧张而又腼碘的走上讲台说:“请周璇小同学给大家讲妈祖的文化和历史。”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发出一阵笑声。随后,周璇便照着幻灯片里面的内容读了起来。刚开始还行,读到后来就开始添字少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读了。周璇结巴地讲完后,我们便一起读了一首<<东门渔民谣>>接着便轮到我了。六字成语:

当主持人叫到我的名字时,我自信满怀地走到讲台桌前。轻车熟路地点击鼠标,来到了“历史”这个板块。“东门像一颗明珠矗立在东海之”我念念有词的正说着,突然,那陈冰消在我耳边轻轻的说:“照读。”正想继续说时,却发现脑子一片空白,没办法,想打圆场的我,如今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只能照读了。由于,我自己已经想好了台词就没去看那资料。所以,读起来结结巴巴,同学们听得几乎快要睡着了。当蔡淑怡读完那关于东门景色的话时,我有着一种风暴即将来临的感觉,果真,陈冰消没有台词讥讥呜呜了半天,竟然说不出话来,后果可想而知了,只得由可怜的我担负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不,我东拉西扯终于编出了一大堆废话。

难忘的烹饪课作文 篇12

考进xx职校后,我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在这里,我学习了《商业基础知识》、《市场学》等课程。虽说各种课程都很重要,但我最关心的和最爱上的还是烹饪课。烹饪课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两部分。从老师所上的一堂堂理论课中,我懂得了烹饪的基本技能要求,对中国的烹饪技术发展史有了更透彻、更详细的了解。原来,我国的烹饪技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京、粤、川、扬、闽五大菜系以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而闻名遐迩,就连外国友人也赞誉中国的烹饪技术为杰出的艺术。

几堂理论课下来,我越来越觉得,完全有必要学好这门课。因为,它的意义已不单单是为了个人,更重要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饮食文化。我还想到,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已成为国际性城市,万商云集,来自港澳及世界各地的友人穿梭般进出其间。饮食行业在沟通、促进各国人民经济文化的联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你看,深圳普通老百姓办红白喜事,学校开校友会,单位举行舞会,公司谈生意,签合同,哪个离得开我们饮食业。而且,具有深圳特色和中国特色的饮食业已成为吸引外国友人的.又一地方特色,其盈利潜力是不可低估的,而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性饮食文化的大都市,就更需要象我们这样的新一辈努力奋斗。所以,我认为,我选择的烹饪专业是大有希望的,我已把我未来的事业和专业学习紧紧连在一起了。

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篇13

我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要上一节校级公开课, 本学期我精心准备的是《曹刿论战》一文。那天上课, 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老师, 同学们也个个正襟危坐, 形势一片大好。我则按预设的教学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步导入新课;第二步介绍作者、背景;第三步朗读课文, 接下来分析课文内容。正当我底气十足, 大讲特讲已烂熟于心的文言词语、人物形象时, 突然发现讲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中举起了一只手, 我本想不予理睬, 但考虑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于是我便停下教学内容, 面带微笑地问:“小张同学有问题吗?”, “老师, 我认为曹刿不够诚实, 不能做到实地调查。”“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他只凭鲁庄公的一句话就认为他‘忠之属也’, 不是太片面太武断了吗?他缺少对鲁庄公这句话真实性的具体考察。”瞧, 他说的头头是道, 可对我是个突然袭击, 怎么办?我总要把这场面给撑住啊, 于是乎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尽全力地说服了小张同学。好不容易将课堂的流程拉回到预设的轨道上:“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老师, ”黑压压的人群中又站起了同学小傅,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士兵在战场上应该是越战越勇, 愈挫愈坚。通过前面两次的击鼓进军, 士兵的勇气应慢慢被激发出来才对呀!”唉, 又杀出了个“程咬金”。

这节课这两个“程咬金”杀得我晕头转向, 几乎招架不住, 不仅既定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更心虚自己课堂上对这几个意外问题作答的正确性、科学性, 因为这几个问题都不在我预设的教学范围之中。

可懊恼之余, 我也在沉思, 我们怎么看待课堂上出现的这种突发情况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几个同学不正是真实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了吗?这样一想, 觉得我们应该对这种“突袭”表示肯定, 对这样的“节外生枝”表示高兴, 对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进行表扬, 它折射出的光彩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虽不完美却真实、自然, 充满活力, 它也引发了我对这种教学现象的反思。

1. 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正说明了学生对文本已有了自己的阅读、感悟。有人说:“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语文课堂上, 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我们平时多习惯是教师直接灌输、强制填鸭, 无意中剥夺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权利, 把学生自己阅读发现过程, 变成了一个由结论到结论的简单传递。

而众所周知,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到“能动主动学习的指挥者”, 使他们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2. 促使了教师教学机智的提高

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问题, 往往是教师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内容。因此, 当课堂出现这种突然情况时, 有的教师会将学生“一棍打死”, 怒气冲冲地斥责学生干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有的老师也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关注, 但由于和自己的教学内容不一致, 因而都是“息事宁人”, 许诺课外再讨论。但大家都明白, 课外谁还去讨论这个问题呢?这种处理方法看似巧妙、合理, 但却不合情, 不过是个善意的谎言罢了。再说学生心理产生问题总想能得到及时解决, 这才有助后面的学习和再深入的阅读与思考。而高明的教师总是会抓住课堂中一些有价值的“生成”, 既不是避而不答, 也不是胡乱搪塞, 而是抓住学生在阅读中所激发的创造性火花进行及时发现, 及时表扬。

语文学习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 它很难按教师的“教学方案”如期进行。学生中出来的往往也不是“标准答案”。但超出计划外“突袭”不正孕育着巨大的创见性和独特性吗?课堂上小张同学对曹刿是否完全肯定的质疑, 不正是他求异思维的体现吗?小傅同学对课文内容的质疑, 不正是他对文本的深入接触吗?我们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教学底蕴, 才能对学生这些“突袭”作出“智慧性行动”, 赢得学生的信服, 而我们的教学机智, 不正是在这一次次被“突袭”中提高的吗?

3. 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充分肯定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 既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尊重, 又可以有效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出问题或不同看法的同学会因为老师的表扬、鼓励而感到自信。“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在这样的关注之下, 就会自然地对本学科充满兴趣, 对本老师充满信赖。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又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其他学生共同参与, 共同讨论解决, 此时其它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被激发出来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上和谐、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就会自然呈现。而此时教师已巧妙地由“演员”的身份转变为“导演”, 不知不觉已融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与学生同思同想, 同忧同乐。这样的课堂, 其也融融, 乐也融融, 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仅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求异的思维。

4. 符合语文学科的认知规律

语文是我们的国语, 是我们的基础学科, 但目前热爱语文, 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到底有多少?究其原因, 主要之一是我们老师讲得太多了, 支离破碎、先入为主的教师分析已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消磨殆尽。细想一下, 对于语文课来说, 学生自己发现的可能性极大, 因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决不是从“零”开始的, 他们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母语, 是在已经基本掌握了口语的前提下学习书面语的, 因此他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 总是能了解大部分内容, 更何况课文的有些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同时也就唤起了学生种种的联想、感悟、思索、共鸣。

难忘的班会课作文 篇14

金蕾是大队委,当然该她第一个出场了。只见她一手拿着毛笔,一手拿着卡纸走上台来。她的搭档郑林林也紧随其后。我们都安静都下来,期待着她们的精彩表演:“卖东西啰!买东西啰!”金蕾大声吆喝起来。她举起毛笔,喊到:“我的矛锐利得很,无论什么盾都戳的穿!”原来这毛笔就是“矛”啊!还挺有创意的。同学们都被她逗乐了。接着她又举起卡纸,看来这就是“盾”了。她说:“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得穿。”这时郑林林演的过路人登场了,她不紧不慢地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金蕾哑口无言,说:“这……这……这……”这个《自相矛盾》的故事表演真精彩,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

接下来,黄婧颖带领同学表演了《掩耳盗铃》,蔡奇组织同学表演了《画蛇添足》,金华杰这一组表演了《拔苗助长》,我带领几个同学表演了《狐假虎威》,我们还戴了头饰呢!

难忘的课作文 篇15

首先,新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做实验的小故事。听完故事后,新老师说:“我给你们发材料,但是你们现在不能动,先看老师做,等会听老师的口令”。于是,新老师就用灵巧的双手给我们示范了实验的步骤。我看的很认真,新老师还请我回答示范的步骤是怎么样的。接着,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材料——大小饼干,呵呵,其实是大小不同的螺丝。

轮到我们自己动手了。首先,老师让我们把蛋壳打开成两半。“你看这两个是不是站不住呢?”老师问,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然后,老师让我们把里面的双面胶撕开,把“小饼干”贴在双面胶上,合上蛋壳。这时候新老师告诉我们上课的主题——制作不倒翁。我们把不倒翁放在桌面上,可它还是站不稳“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候老师让我们把蛋壳打开,再给它换个“大饼干”,合上蛋壳,放在桌上观察。哟,不倒翁吃饱了不摇晃,不倒翁终于笑了!

一节公开课的启示 篇16

一、精心的课前策划

新课改提倡:教学应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实际而展开, 本节课中粟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认知论认为, “学习或认识要根据知识间的关系加以重新组织, 形成结构, 以对基本现象进行整体把握, 提炼思想原理, 简化思维, 加强记忆, 提高效率”。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由于学生对知识比较陌生, 是新的内容, 而且学生的能力不是很强, 比较薄弱, 针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情况, 教者从多种角度设计课例, 两个课例, 两个练习, 其中例1:实数m取什么值时, 复数z=m+1+ (m-1) i (1) 实数? (2) 虚数? (3) 纯虚数?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 争辩的过程中辨明是非, 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又认识到运用复数的知识所要注意的问题, 寻找发生错误的根源, 更加深化了对复数的理解。例2已知 (2x-1) +i=y- (3-y) i其中x, y∈R, 求x与y。展现了数学知识的转化, 把复数的知识转化为实数方程组的解, 涉及化归思想方法更能让学生体会、感悟数学思维方法之简洁与巧妙。练习:已知x2+ (1+2i) x-3mi-2i=0 (x∈R) , 求实数m的值。这道题对该班的学生富有挑战性, 意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力所能及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真诚的课上交流

本节课在学习了复数的代数形式与及相关知识, 在“轻描淡写”之中引导学生完成了适度形式化过程, 并层层递进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过程, 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紧接着以几个练习为载体, 有5个简短有力、富于思考性的问题为“引子”, 引导学生轻松地经历了数学学习过程, 体验了复数的运用, 体会了处理复数的基本思想方法。这种“轻松”来源于教师的民主, 来自于教师的真诚。课例中的问题有激励性的 (如“有不同意见吗?”) , 征询性的 (如“大家看如何?”) 、对话性的 (如“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性的 (如“若不成立, 需添加什么条件?”) , 这些都充分给予了生生和师生之间认知、情感、思维方面的交流空间。在这样的过程里, 学生是主角, 教师充当了一名优秀的“导演”, 成功地组织,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始终是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 既有亲切的鼓励, 又不乏理性的思考;对于探索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惑, 教师并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 而是组织学生通过探讨和辩论来达到澄清的目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例1中, 学生反馈意见一致后, 教师果断地进入了下一环节, 而没有节外生枝, 更见粟老师的态度, 足见其“真”, 一节简短的数学课, 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既有师生对话, 又有生生对话;既合作补充, 又相互辩驳;有严肃的思考, 更有欢快的笑声;学生在不经意间对数学本质的领悟, 要比较我们传授的强上何止千百倍!

三、幽默的课终小结

上一篇:女中音下一篇:杨修之死预习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