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自行校外实习证明

2024-10-13

实习生自行校外实习证明(精选6篇)

实习生自行校外实习证明 篇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 他能有效加强真实工作环境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近年来, 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成为了各职业学校研究的方向。笔者基于本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现状调查, 对中职学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现状调查、分析

我校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每年约有1200名左右的学生分布在百余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能了解现行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现状, 笔者前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12名校外实习学生、25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从顶岗实习满意度、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顶岗实习学生能力及职业素养准备、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

1. 关于满意度调查

在分别对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中, 就总体满意度水平而言, 学生的66.4%明显大于企业的34.2%, 且近半数的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岗位表示满意。但就实习薪资而言, 在大部分企业表示已将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同等岗位工人实行同工同酬管理的情形且平均实习薪资达到1255元/月的情况下, 仍只有不到3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薪酬表示满意。

2. 在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除已分析过的薪资报酬外, 在遵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规定方面, 只有50%左右的企业能做到。在实习安全方面, 半数以上的企业表示给学生缴纳了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 且80%左右的企业表示没有因薪资或安全问题与学生发生过纠纷。但34.2%的学生不清楚企业是否给顶岗实习生交纳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 显示出部分学生维权意识不强, 对这方面的权益缺乏关心、了解。

3. 在顶岗实习学生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准备方面

通过调查反馈发现, 89.8%的企业认为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心态最重要, 超过50%的企业和学生均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近40%的学生在走上顶岗实习岗位之初, 面对岗位技能要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适应, 同时近35%的企业以及学生认为学校应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基本职业素养方面加强教育, 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锻炼学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严格工作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4. 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近90%的企业对营造人文化的实习环境很重视, 并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升对顶岗实习生管理的参与度, 近80%的企业表示重视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 委派了专人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及实习生活指导。但调查却显示, 只有56.2%左右的学生表示在实习期间能经常体会到企业及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企业、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指导以及付出与学生心理渴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78.3%的企业认为, 在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上, 难度最大的是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 而主要离职原因则是学生对实习岗位不满意或认为实习薪资少。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部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工作班次安排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07]4号) 文件精神, “企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 不得安排学生上夜班”。可调查结果反馈, 近半数的企业目前很难做到, 半数以上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工作超过8小时或上夜班。究其原因, 是由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特点、服务特点所决定的。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在用工单位劳动力紧张且节约用工成本的理念指导下, 企业未能考虑顶岗实习学生的年龄、承受力等因素, 完全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了企业正式员工同等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顶岗实习学生适应工作的难度, 也使部分学生在实习之初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 大大挫伤了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从事学生校外实习推介工作多年, 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重视, 并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考评和监督机制。

2. 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

调查显示, 近80%的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稳定性表现出不满意。频繁跳槽现象是当今职场一个普遍性问题, 社会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职业人缺乏诚信所致, 但我认为中职生顶岗实习的跳槽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由于顶岗实习时年龄小 (半数以上的学生不满18周岁) , 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没能形成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再加上社会阅历有限, 在遇到艰苦、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不能适应的岗位技能要求时, 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导, 很容易出现轻率举动, 进而频繁跳槽。因此我认为, 如何正确地认识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性较差这一现象, 并从学生在校教育、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协同管理等方面找原因, 值得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

3. 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制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 校外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工作环境的能力。但笔者认为, 对职业学校而言, 为保障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 如何针对各专业特点, 制定合理、可行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面对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同专业却在不同企业及岗位实习的状况, 学校能否做到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学校是否意识到实习目标、计划的完成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 应深入企业共同制定?实际上, 目前这项工作尚未能引起各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工作开展的深度远远未能满足保障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工作的需要。

4. 顶岗实习质量考评机制不健全,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量化考核难以实施

目前, 我校考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指标单一, 即每学期临近结束由企业出具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实习鉴定, 经班主任审核, 送交招生就业处核定该学期实习学分。此种方式操作容易, 但考核项目内容不够细致、过于单一, 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评价难有梯度, 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真正实习效果难以给出客观评价, 更无从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计划。职业学校应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制定的必要性, 力争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客观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并具有可操作性, 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数据要易于获取, 力争整体操作能比较规范。成功考评机制的建立, 必将能引导整个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方法和对策

1. 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

“校企融合、深度合作”将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它能有效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 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企业用工氛围尚可、劳动力不紧缺的情况下, 往往出现一头热的情况, 即学校对这种办学模式极度渴求, 而企业的积极性却不高。同时, 由于大型企业的用工招聘“高高在上”, 而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前景常常不很明朗, 在这样的情况下, 即使校企合作, 也只能是短期用工合作, 对学校的技术及硬件支持十分有限。但从2011年开始, 由于企业用工荒的出现, 这种“一头热”的状况有望改变, 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工作中发现, 近期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对学校提出的深度融合、合作办学的建议响应积极, 并能很快达成合作意向。他们愿意给学校以技术、硬件的支持;希望能在学校进行定向招生、合作培养, 长期招收定向培养生;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计划, 共同商讨课程设置;互派教学师傅和见习老师等。由于定向培养班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实习岗位、实习计划也是校企双方预先协商好的, 校企共同考评实习质量也就水到渠成, 可操作性很大, 能有效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计划制定随意性大的问题;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建立考评、监管机制, 对有效提升校外顶岗实习质量也十分有利。

2.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改善培养模式, 提升办学质量

目前职业学校的办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和行业、企业的对接程度不够, 未能很好地发挥行业、企业对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乃至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使得学校的教学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各学校应切实发挥专业或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定期邀请他们到校开展相关研讨, 可考虑在专业教学上寻求企业支援。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传统“2+1”办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前两年完全的“学校环境”, 导致他们对自身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特征、要求完全陌生, 这种“陌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现, 将直接带来以下两点好处:一是加强专业教学的直观性, 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二是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 有利于他们今后尽快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和环境。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跳槽现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感到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强度的实习劳动等, 都要求职业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德育课程以及各类校园活动, 强化择业观、就业观教育以及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精神的培养;适当增加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乃至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商务营销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 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基础支持;通过形式多样的“成功”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成就感;通过职业道德课程教育以及学校日常养成教育, 切实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渗透进来, 培养学生敬业、诚实、合作、创新的优良品质。

3. 加强并完善过程管理, 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家长三方的协同管理作用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实习生的生活、工作环境, 委派领导、有经验的师傅和生活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给予指导。企业更加注重对实习生的人文化管理, 通过形式多样的年会、旅游、文体竞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宿感,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稳定了实习学生队伍。与此同时学校也意识到, 有效、完善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体制和制度, 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适时良好互动, 对稳定实习过程,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亦至关重要。下图为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框图。

4. 积极拓展校外优质实习基地, 提高学生优质实习、就业率

给学生提供优质实习企业和岗位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通过优质企业和岗位吸引更多的学生通过学校推荐的途径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集中度的提高不仅降低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难度, 更能保证实习目标和计划的完成, 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考评。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 一方面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 另一方面则希望政府能搭建更多的校企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平台, 政府有必要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引导优质企业使用顶岗实习学生, 力争营造良好的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氛围。

四、结束语

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对培养整个社会技能型人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学校和企业, 应站在更高的高度, 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携起手来,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实习企业进行的校外顶岗实习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 指出了目前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中存在着顶岗实习工作时间过长、实习稳定性较差、实习计划制定较随意、实习质量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 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质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晓刚.破解难题健全顶岗实习考核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42-43.

[2]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6) .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07]4号) .

中职院校校外实习生管理方法探讨 篇2

关键词 中职教育 顶岗实习 学生管理

校外实习的过程是职高生进行社会化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环节。作为职高学生,在参加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顶岗生产实习中,不仅仅要学会一项技能,而且应在人生信念的确立、职业道德的强化、生产岗位的适应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化过程各个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

一、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论素养不高,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其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等都较弱,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需求;还有一些实习生思想认识有偏差,对校外实习的性质、意义、作用等认识不到位,存在认识误区,甚至有些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实习就是就业,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不配合,对学校要求的学习任务不完成,淡化了学生身份,放松了自我要求,导致实习目的难以实现。

(二)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对顶岗实习的投入(人、才、物等)相对较少,实习生管理松散,大多采用“放羊式”的管理作法,而且除了学校统一推荐实习外,还有部分是自己联系的,点多面广战线长,进一步增大了实习管理的难度。

对自主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于用人单位和学校双方对对方均不了解,用人单位和学生一般都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一般学生也不反馈顶岗实习的情况,学校基本上无从管理或者说是失去了管理。

对学校集中推荐进行顶岗实习的,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均有一定的了解和交往。但学校受人员数量和资金制约,管理教师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功能弱化,学生在生活、学习、与企业的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质量。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及时采取对策,长此以往,将对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及学生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从用人单位来看。学校给学生推荐顶岗实习单位,并与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但用人单位的实际目的就是招工,对实习生的管理更多还是从员工的视角,只看实习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难能意识到实习生的另一层身份——学生,因此很少过问实习生的专业培养及其他表现。甚至有的企业提供的岗位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生只是做些零星琐碎的工作,很少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系统的加以指导,导致实习目标和任务很难完成。

(四)从社会环境来看。实习生走出象牙塔,融身社会,除去了封闭校园的约束和老师的监督引导,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良风气,如享乐、酗酒、赌博等,对实习生影响很大,导致有些实习生放松自我要求,遵纪守法意识逐渐淡薄。另外,有的家长误把学生实习当成工作,放松对子女的管束,甚至停止对子女的经济供给,从而给子女思想和生活上造成很大压力。顶岗实习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效的政策配套,企业方面要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政府应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

二、加强校外实习生管理的思考

(一)实习前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越早越好,而且要把顶岗实习中的吃苦耐劳、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做人处事方式等方面与自身养成教育结合起来,端正学生的态度,严肃实习的纪律,重点解决学生心态问题,为实习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要解决好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去之后,不能认为主要由企业来管理。学校除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外,还必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二)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岗前培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场所,模拟企业情境进行实训,使学生提前感受技能学习环境的真实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在每堂实训课上,指导老师要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具体、明确、有针对性,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实训,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

(三)开通网上课堂,做好实习期间的心理辅导。实习生管理难就难在学生不在学校,分散在各个用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对实习生的管理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学生刚刚进入企业的前3个星期,是情绪最不稳定,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通过QQ群能够更多更好的和学生沟通,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建议,解决他们的困惑和压力,至少也能作为他们倾诉的对象,使学生得到心理的疏导。

(四)实习总结要严格和实效。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学校要组织好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实习总结。通过有组织的汇报交流总结,展示实习成果,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分享在不同实习单位的感受,让不同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在学生和教师中相互影响,以鼓励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继续提高和深化,让顶岗实习成为学生的工作和成长的良好开端。

实习阶段是中职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正是这个环节的学习体会,使得我们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好员工,而这也将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常红生,李赣中,谢毅哲.高职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周龙江.职业教育中实习生的管理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2.

校外实习总结 篇3

我的实习单位是潍坊市工商局滨海经济开发区分局。刚到实习单位不久,便认识了同我年龄相仿的几位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在介绍单位总体情况和部署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会亲切地诉说自己的公考经历。他们大多没有显赫家庭背景和丰富的人脉关系,有的只是考前专注的复习和认真的钻研总结。用他们的话说,如今的公务员选拔越来越公开透明了,可钻的空子越来越少了,任何一名符合报考条件的毕业生只要肯下功夫钻下去复习,不怕没有机会实现自己成为一名公务员的梦想。

由于实习的时间较短,实习单位安排给我的工作并不复杂,前期主要负责会议记录、材料撰写以及相关通知的传达。亲切的局领导对学校能为我们在校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表示了赞赏和肯定,并希望我在此次的实习中能够多学、多看、多听、多想。

刚刚开始的一个星期中,通过观察,我发现公务员的工作并非像有人认为的那样轻松。在办公室里,我看到的不是一杯茶,一份报消遣时间的工作人员,而是忙于接听电话,进进出出或是在电脑前专心整理文件和数据的身影。这所有的见闻告诉我:这份职业不仅不可以悠闲度日,反而比其他的职业多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责任。

一开始的实习工作并不顺利,毕竟刚刚来到新的环境对很多事物还都不了解、不熟悉。让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要数复印文件和资料查找。虽然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却常常要遇到,因此一开始的笨拙让我不免有些尴尬。之前在实验室和家里用到的打印机比较简易,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当我第一次看到按键众多的打印机,面对复杂的打印要求时,不禁有些手足无措。另外,查找资料也让我头疼了好一阵,面对一格格的归类资料、一个个的档案盒,要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文件资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针对打印机的操作问题,我虚心向办公室的前辈请教,熟悉每一个操作方法并记录重要的操作步骤。然而,仅仅这样还不够,比较急用的资料通常要在规定的时间前送到各个部门,为此我采取了一边复印,一边装订的方式,但过程并非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一开始,一边复印,一边装订,常常出现装订错误,也常常由于匆忙大意被打印纸划破手指。复印工作比较重的时候,掌心常常由于频繁使用订书机而出现酸疼的现象。这让我深刻得体会到工作中那些原本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要真真正正做得好、做得有效率并不容易,这些小事情同样需要用心去学,细心去做。

此外,为了能够快速地查找到需要的资料,我也下了一番功夫。利用中午的空闲时间,我把资料柜中的资料按照分类画成了示意图,每一类中大概有哪些重要的文件夹也在图中做出了标注。一有时间,拿出本子反复看、反复记,最终做到了熟记于心。在此之后的实习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渐渐明白了有些事情除了用心去做,也要讲求方式、方法。

经过一个阶段对环境的熟悉,我被派到了分局内设的“两协”中的“消协”继续实习。进入消协的第一天,部门的领导便告诉我,从事消费维权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并且耐心地对待每一项投诉。很多投诉可能都是些常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是却关系着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同时,消协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扇窗口,消协工作做好了,也是给工商部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一番谈话结束后,我充分认识到了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在消协实习第一天就接到不少消费者打来的投诉电话,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现实情况常常更为复杂多变,尴尬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时投诉的消费者由于情绪激动说不清情况,导致无法记录投诉的详细情况;有时投诉方是老年人,讲话不免有些含糊不清;有时接到外地人的投诉,却听不太懂方言……当然投诉的内容也十分多样:有住房投诉(预付款已交,但实物与图纸不符)、私家车质量投诉(变速箱进水)、用餐卫生投诉、通讯工具投诉(居多)、衣物鞋帽投诉等等。

此外,接待上门投诉的群众也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消协的调解室内投诉方和被投诉方往往情绪都较为激动,经过一番调解劝说,双方都不肯退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遇到这种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无法落实赔偿金额的情况,往往采取技术鉴定的方式平息纠纷。日常的工作虽然繁琐、辛苦,但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十分有耐心地调解每一项纠纷,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真正摆在了第一位。随着身边发生的案例不断增多,我慢慢学会了一些处理相关纠纷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的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有关的规定,同时也要在处理具体纠纷的时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校外实习协议 篇4

甲方:乙方:天津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联合指导毕业实习协议如下:

1、经学生本人申请,甲、乙双方同意,该学生的毕业实习按照学校要求,甲乙双方协商确定。甲方应提供学生实习计划,严格按照实习计划实施,使学生尽早接触工厂实际,适应工厂技术工作。

2、毕业实习时间三周(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实习期间任何一方不 得拖延,学生必须按时返校。

3、学生毕业实习环节在工厂进行,甲方指定人员专门负责进行指导。在厂期间, 学生的日常管理、人身安全和工作指导由甲方负责。

4、甲乙双方加强协作,联合指导,学生需按甲乙双方规定完成工作量,甲乙双方都有义务指导督促学生最后完成毕业实习报告,甲方最后出具学生毕业实习鉴定。

5、实习期间,学生应服从甲方的管理,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定期向学校指导老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6、若学生不遵守甲、乙双方规章制度或在路途中出现人身安全问题,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

7、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不能耽误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实习结束后,本着甲方和学生自愿的原则,可签订就业协议和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协议,签约时间不能晚于学校的要求。

8、本协议一式三份。

学生签名:学生家长签名:

甲方指导老师:乙方指导老师:

主管领导:主管领导: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药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篇5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药学专业[2], 课堂教学与药学实践必须紧密结合, 强化药学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加强药品的生产、药品的流通、药品的质量控制、医院药房、社会药房等的实习, 在加强建设校内实习科研基地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基地。

1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药学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进入药品生产、流通、检验和药学服务的一线, 在实践中升华所学的理论知识。然而,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 过去的实习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药学行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 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 再加上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 越来越多的企 (事) 业单位更注重医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导致药学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3]。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接受的药学专业实习生如果不能留在本单位继续工作, 那企业所付出的管理成本、培训成本等相对来说就比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相对较差, 操作熟练程度也较差, 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实习生不具有很强的约束性, 这给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导致部分药学行业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生。另外, 药学实习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从而使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2 实习过程与效果不理想[4]

药学专业实习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实习, 药学服务的内容很广, 药品的剂型很多, 制备工艺复杂, 设备多样。虽然实习的总时数比较多, 但均分到每一类药学服务、每一种剂型、每个工序和每台设备时的有效实习时间很短, 使得实习生不能深入学习, 甚至到实习结束尚有未到过的岗位和工序, 使实习仅停留在表面上。而实习单位也不大愿意让实习生实际操作, 认为实习生在药学服务和生产场所内不仅碍手碍脚, 还得担心他们的安全。

1.3 指导教师水平不高[3]

在实习过程中, 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对生产实际情况有较充分的了解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还应该掌握理论教学的知识。而目前药学系大部分校外指导教师都为行业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理论知识相对缺乏, 对实习生的实习不能进行有效指导, 程序性应付多, 深层次的指导少, 再加上对学校的理论教学进程、深度、学生知识面等情况把握不准, 使指导缺乏针对性。总之, 实习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

2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思路

2.1 建设的总体思路

我校药学系成立于2005年, 实力较弱, 在实习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上, 考虑借鉴我校护理系实践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思路, 即立足专业特点、面向行业实际、注重动手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满足药学专业课程要求的前提下, 面向基层药学服务和药品生产与管理实践, 建成一批能满足药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2 选取校外实习基地的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是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因此, 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对于药学专业而言, 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则。

2.2.1 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

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 应该是行业内管理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保证学生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 应重点选取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企业管理水平高, 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全面素质大有益处, 也便于学校进行实习管理。

2.2.2 规模大、效益较好

企业规模大、效益好, 就意味着实习基地的硬件条件能满足实习教学的需求, 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 可以接收学生实习和吸纳就业, 这有助于学校进行实习安排和提高就业率。一般大型企业的产品品种较多、剂型比较齐全, 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专业技能和技术, 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对今后工作的信心。

2.2.3 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以校外教学基地为依托, 产学研相结合, 教师和学生参与合作研究项目, 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质量。高校可以和企业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科技实力得到极大加强。企业得到了好处, 就会更加重视与高校的合作, 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例如, 郑州卓峰药业为我校每位实习生每月提供300元人民币的实习经费,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2.4 就近、稳定原则

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 应遵循相对稳定、就近的原则。在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教学基地应尽可能在省内选择或选择离学校位置不太远的企业。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校企双方联系和学生实习时的交通和管理经费, 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合作和联系的经常性和及时性。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实习单位能否为实习生提供较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 是否具备安全、劳动保护、卫生等方面的条件。

3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成果

在校系两级领导的指导下, 我们研究了新时期企业的特点, 制订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原则, 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 开发了基地的功能, 成立了由学校、医院、药品企业、药品监督部门等代表组成的药学专业实习建设指导委员会, 制订了多方合作的保障制度, 指导药学专业实习建设, 形成互利共赢、多方合作的育人机制。组建了由我省各地、市知名医院、知名药品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学校参与的“豫健医药集团”, 实现了人力、资金、市场、智力等资源的优势互补。学校将行业作为锻炼教师和培养学生的平台, 行业借助学校人才谋求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实践证明, 实习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 而校外实习基地是完成实习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通过不懈努力来完成。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探索出了适合药学专业并覆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监管和药学服务领域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小如, 刘晓峰, 王芸.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吉林医学, 2011, 32 (23) :4955-4957.

[2]杜利月.药学专业独立实践教学考核改革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5) :183-184.

[3]李卫平, 许奇, 钟雷.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 2009, 4 (4) :40-42.

实习生自行校外实习证明 篇6

一、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星级酒店

为了保证餐饮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学校必须慎重选择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并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规范化、合理化的实习基地,要求单位制度严格、设施设备齐全、服务项目丰富、操作规范、管理水平较高,企业文化底蕴丰富,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有一种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重视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实习地周边环境适合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能在此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并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队伍

学校要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由分管的校级领导担任组长,人员由实习处的领导、教务处的领导、旅游科的领导及相关的班主任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拟定实习计划、联系考察实习点、与实习单位洽谈并签订相关协议、协调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等,实行横向(实习单位和学校)和纵向(实习处、教学科、班级三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三、注重实习前的强化教育

这是贯穿在平日教育基础上的一次有针对性的教育,主要是开好三个会:带队教师会、实习学生会、家长会,明确实习任务和要求,形成学校、实习单位、家长共同负责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的格局。尤其是要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心理准备。实习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预测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树立勇敢面对现实的思想观念,明白困难和压力是对自己的挑战,越是有压力有困难,越要有勇气去战胜它。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校已经学习了两年,在理论和技能方面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只要诚信踏实、勤奋努力,工作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四、加强对实习带队教师的管理

实习处对带队老师进行目标管理,定性与量化考评结合,将工作实际与工作量、奖金、评先树优挂起钩来。带队老师要与实习单位一起全面负责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明确规定实习教师到实习点带队的具体时间、次数;要求教师每周要召开班会,及时批阅学生实习的日记,每周一次与实习单位管理部门联系工作,收取学生考勤、工作表现等记录,并把收集、联系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定时反馈给学校。同时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和部分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每当实习结束后,实习处要派专人到实习单位全面深入了解带队实习教师及学生的情况,写出情况报告,上报学校作为考评老师和学生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实习过程的纪律管理

实习单位与学校在纪律管理上有很大差异,纪律标准不统一给实习管理造成漏洞。因此,一定要把实习单位的管理规定与学校的具体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各项考评标准细化、分析更加具体,形成量化考评标准,并由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共同监督、检查,做好记录。按考勤、劳动纪律、仪容仪表、工作质量、敬业爱岗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使考评更加公平、合理。每月公布给学生,每周反馈给家长。为了让家长放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还应把学生实习中的表现以录像形式反馈给家长。

六、加强实习中的业务指导

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日记。记录实习经历、收获、成功与失误等,使学生明白服务工作需要积累,在积累中不断提高。

配合实习单位定期搞好技能大比武。如中、西式铺床赛,中、西餐摆台赛,中、西式宴会服务赛,使学生以赛促训,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水平,拓宽学生的服务知识面。

与实习单位配合搞好案例教学。实习带队教师及时、准确掌握各个岗位学生出现的典型案例,组织大家一起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讨论在今后工作中应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比课堂上的教学案例分析更有效。

定期轮岗实习。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服务技能,在实习期间,实习带队教师应建议实习单位定期对实习生进行轮岗实习,使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得到锻炼。

要使整个实习善始善终,卓有成效,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要共同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写出实习鉴定。

上一篇:背篓精神下一篇:乡镇安全生产监管问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