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精神

2024-10-13

背篓精神(共5篇)

背篓精神 篇1

以行动弘扬“背篼精神” 以服务践行“三农”宗旨

贵州省联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背篼干部”精神

自长顺县敦操乡干部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资的先进事迹报道后,贵州省农信社积极行动,结合窗口服务行业实际,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纽带作用,在全省系统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贯彻活动,帮助群众致富谋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宣传学习,筑牢思想认识。全省农信社各级党组织采取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活动,广泛宣传“背篼干部”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背篼干部”精神内涵,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服务“三农”中做到服务力度不减退、服务内容不单

一、服务效果不削减,实现支持地方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农信社各级党组织开展“背篼干部”学习活动600余次,在系统范围内掀起了良好氛围,起到了统一党员干部职工思想的作用。

制定帮扶机制,落实帮扶承诺。为摸清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月21日,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术君在陪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到长顺县敦操乡调研时,针对敦操乡存在的困难,代表贵州省农信社承诺为敦操乡提供四项帮扶。为保证四项帮扶内容落实到位,通过积极与敦操乡政府沟通联系,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一是为敦操乡74名干部每人订做两套工作服,现已与服装厂签订合同,4月20日左右能制作完毕;二是向敦操乡政府赠送一辆越野公务用车,通过与敦操乡政府协商以及汽车经销商洽谈,定于近日购买并交付使用;三是出资50万元用于修建学生宿舍楼,建设资金预计4月下旬到位;四是向长顺县提供50亿元以上信贷资金,目前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推进,4月底前举办银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为支持长顺经济发展,长顺县联社做到“三个应贷尽贷”,即“农户生活生产信贷需求应贷尽贷”,“农业产业化项目信贷需求应贷尽贷”,“生态移民建房贷款需求应贷尽贷”。今年以来,长顺县联社已为当地发放信贷资金1.5亿元,同比多增4000万元,有力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

创新服务举措,践行服务宗旨。为进一步落实“背篼干部”精神,省联社组织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活动,号召全省农信社干部职工发扬“背篼干部”及“挎包精神”,在活动中“创先争优”,积极主动深入村寨,开展送金融、送信息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等活动,全面实施“阳光信贷工程”,让农村信用社的产品和服务及时走进千家万户。荔波县联社紧紧抓住农户对春耕备耕信贷资金需求增多的时机,号召干部职工发扬“背篼干部”精神风貌,积极组织信贷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办公,将春耕资金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今年以来,荔波县联社已向农户发放春耕生产贷款7000多万元,满足农户购买农机具、种子、化肥资金需求。

桐梓县联社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背篼干部”精神。选派的2名干部赴驻村点开展工作以来,深入实地走访,了解农户需求,针对存在的人畜饮水工程,小学照明线路安全隐患、通村公路维修,以及农户对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等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目前,联社已及时启动了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方案,满足农户春耕资金需求,并承诺出资2万元,帮助驻村点新修水窖,解决长期以来枯水季节群众无水喝的严重问题。

孙永春在长顺调研时强调

弘扬“背篼干部”精神 推动贵州跨越发展

金黔在线讯 3月21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到长顺县,就敦操乡“背篼干部”开展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强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栗战书书记的重要指示,以敦操乡党员干部为榜样,大力弘扬“背篼干部”精神,为推动贵州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调研期间,孙永春先后深入到敦操乡打招村穿洞组,走访慰问贫困农户,实地察看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背篼干部”为民服务先进事迹,并与敦操乡党员干部及省直机关“包县、联乡、驻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他指出,敦操乡党员干部多年如一日,克服了山高沟深、交通非常不便的困难,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背篼”背出了信任、背出了民心、背出了“鱼水深情”,充分体现了“背篼干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及工作的不易。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让人感动,让我们更加

坚定了贵州能发展、能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按照省委栗战书书记的要求,认真学习敦操乡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背篼干部”精神,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动力。他强调,敦操乡“背篼干部”的先进事迹,是干部作风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是“四帮四促”活动的拓展延伸。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总结提炼“背篼干部”的精神实质,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内容、服务方式,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服务群众工作品牌。要大力学习宣传“背篼干部”精神,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敦操乡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深入推进“四帮四促”、“部门包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挂帮县的省直单位,要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扶贫办、省农村信用联社有关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向“背篼干部”学习

2012年03月26日 09:13:00来源:贵阳新闻网-贵阳晚报

本报讯 3月23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向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背篼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

《通知》指出,长顺县敦操乡干部从小事着眼,从实处着手,坚持走村入户,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资,带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之中,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群众亲切称他们为“背篼干部”,把他们当成亲人,事迹感人至深,当地群众交口称赞。乡干部身背背篼,从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真心诚意持之以恒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们践行宗旨、情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难能可贵,是我省基层干部创先争优的优秀代表,是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的楷模和榜样,在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

《通知》要求,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学习活动。一要学习他们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面对山高沟深、交通非常不便的恶劣自然环境,敦操乡“背篼干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主动走出办公室,翻山越岭,风雨无阻,心甘情愿坚持深入偏远村组为群众“跑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是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二要学习他们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敦操乡“背篼干部”把62个村民组划分为34个服务点,全乡34名乡村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点,并将定点服务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监督电话制成公示牌,钉挂在村口显眼位置,大到为村民代办低保、养老保险等事宜,小至捎带所需生活物资等,只要村民一个电话,就服务到家。为帮村民节省每一分钱,每次采购都货比三家,反复询问价格。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是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深刻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方便群众,注重实效,从细节抓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一件件具体实在的事情中服务群众。三要学习他们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敦操乡干部充分利用为村民提供日常服务的时机,就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行国家计划生育等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学习技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们带头示范种植高粱,帮农民算收入账,提供致富信息,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生产。农户种植高粱从前两年的不足100亩发展至现在的2000余亩;养殖绿壳蛋鸡数超过10000羽。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系群众利益最突出的问题,善于抓住重点做群众工作,真正了解民之所思、做好民之所盼、赢得民之所信,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推动发展。四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敦操乡干部就开始帮助群众捎带生活用品,最初只是一两包烟,后来是盐、酱油等,到现在是各种生活用品,甚至于水泥、瓦片等。尽管平均每周要步行上百里山路,一些路险坡陡地段要攀着岩石、拉着藤蔓才能通过,他们始终无怨无悔、坚持不懈。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把本职岗位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通知》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向“背篼干部”学习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紧密联系实际,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要采取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专题学习会、座谈交流、撰写学习心得、征文演讲等方式,广泛宣传“背篼干部”的先进事迹,深刻学习领会“背篼干部”精神的丰富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点,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切实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学习“背篼干部”贯穿于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中,引导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敦操乡“背篼干部”找标杆、明方向、定目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具体行动,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增比进位。要把学习“背篼干部”体现在深化“四帮四促”活动中,扎实开展“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教育引导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真下去、真蹲点、真干事,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送到群众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学习“背篼干部”落实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落实“十项行动、百项任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功能和广大党员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要通过向敦操乡干部学习、发扬“背篼干部”精神,在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新高潮。(本报记者)

让“背篓银行”精神更靓丽 篇2

小额担保贷款:

让更多山村致富

“是农信社的小额担保贷款和保姆式的帮扶,使我由穷变富!”笔者在地处凤县最边远的留凤关镇苇子坪村村民熊焱家现场调研时,主人公一见面就发自肺腑地对我们说道。

凤县地处陕西秦岭腹地,全县3187平方公里,约11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7.6万人,既是一山大沟深、个人口散居的西部山区县,又是全国四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还有着中国南北地域“界碑”、陕甘川三省“咽喉”之称,盛产花椒、党参、麝香等诸多名优土特产品:又为嘉陵江源头,境内山峰峡崖竞秀、坦洞泉溪交织:又是有名的古战场和羌族发祥之地,历史遗存颇丰。

在凤县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中,风县农信社班子成员带领部室负责人深入包扶村的苇子坪村,询问村民的生活和今年脱困致富的措施实施情况,帮助村组和农户修订长远的致富计划。并分头遍访客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为他们办实事。

苇子坪村曾是全镇乃至全县最穷的村。熊焱因为家庭穷困,初中毕业就选择外出打工,后又因父母体弱多病,只有放弃外出打工,由于贫困,直到30岁还是独身。熊焱告诉我们,早在2008年,他和村上的28户猪苓种植户,就是靠农信社送上门的3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和不断为发展壮大这一产业提供贴心地服务和不断输送“小贷血液”,使苇子坪村种植猪苓的农户发展到目前的90%。今年苇子坪村仅猪苓销售收入就达60余万元:全村育核桃、白果、雪松等苗木180余亩:又有大鲵、林麝等特种养殖户,先后注册成立了森源核桃苗木和中药材2个专业合作社。熊焱不仅靠种植猪苓收入年年递增,并取妻生子,家里小车、家电等应有尽有。仅今年,熊焱销售猪苓一项就收入18万多元:还养殖大鲵50余尾,又育苗木6亩,还被县农信社和劳动就业等部门推荐到县内多个镇、村传经送宝。

不仅包扶的苇子坪村,在凤县农信社领导班子的带动倡导下,所辖的9社1部4个信用分社纷纷开展下乡走访调研和服务活动,尤其是针对4月全县出现的霜冻灾害,造成特色主导产业花椒几乎绝收这一实际,因镇因村制宜,择优扶持绿色蔬菜、药材等种植业,林麝、娃娃鱼等特种养殖业为特色的农业项目,特意推出了农户中药材种植贷款管理办法,用于猪苓、柴胡、天麻等中药材种植所需资金的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截止11月底,发放农林牧渔业贷款较年初净增了1620万元,占新增贷款的28.35%:农户中药材种植贷款336户2543万元;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妇女创业和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截止11月末,累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4147万元,较年初净增了2431万元,占年度累放计划3000万元的138.2%。农家出身,2007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后入职新疆和田垦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10月,在网络上看到凤县扶持创业者的各项优惠政策后,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回到了家乡,开始从事装修装饰的凤县钟东全,在凤县举办的首届创业大赛中向现场观众传授自己的“创业经”时激动地说“: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是县上的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帮我度过了难关,现在我的凯美装饰越做越好,今年的订单突破100万绝对没有问题。”

三大服务工程:刨优质服务品牌

凤县农信社还在所辖的9社1部4个信用分社开展了“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服务工程,使POS助农取款机具布设覆盖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民小额取款不出村:为全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群众制作了“社保IC卡”,目前已制作发放了29625张,为今后政府社会保障补贴资金的归集奠定了基础:以信用社为基础,在全县成立“三大贷款营销中心”,即:营业部为中小企业贷款营销中心、双石铺信用社为个体工商户贷款营销中心、其余社为农户贷款营销管理中心,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等服务方式,切实改变客户往返多次“跑”贷款的状况。并在各网点对外公开贷款条件、流程、利率、收费标准、办结时限和监督方式。明确贷款调查最少要有两人共同参与,既防范了操作风险,又保证了贷款调查的公正性。公开优惠政策,对入股社员和优秀客户实行差别扶持,享受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等各种优惠政策。在创业贷款的发放上,积极配合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做好服务。以实际行动让“背篓银行”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金融创新:让更多客户受惠

改革开放以来,铅锌采、选、冶一直是凤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国际铅锌市场价格回落的影响,全县矿产品行业大多处于采选停滞状态,致使县域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一严竣形势,凤县依据县情,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民生优先”五大战略。凤县农信社积极围绕县上的发展战略,不断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和常规戒律,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之初,首先在省、市乃至全国信合行业,率先推出了“存货抵押贷款”为不少县域矿产企业摆脱困境和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又于2010年率先推出“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求解农民贷款难:去年年底,为解决群众购买保障性住房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及时推出了“安居贷”贷款业务: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理事长张宝存在深入一线调研后,又向上级社和县委、县政府提交了新的调研报告,就适时开展矿山开采权抵押、林权抵押等业务及尝试开展企业评级授信,对资信等级较高的客户给予部分信用贷款等提出一系列新建议。同时建立了“分层、抓点、定人”的包抓机制,深度挖掘客户潜力,对有实力、有项目、有需求的客户分类排队,优中选优,合理增加授信额度,推进实体贷款增长。凤县农信社还主动到县工信局、农业局、工商局、统计局等单位,联系获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的客户信息,分别为全县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0%的涉农龙头企业、72.73%的重点企业、47.8%的县内企业及63.6%的个体工商户建立了档案。这样的创新举措不胜枚举。

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促进了凤县农信社的新发展。截止11月底,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07797万元,较年初净增7449万元;对公存款余额28081万元,占各项存款26.05%,存款余额占县内金融机构存款总额31.66亿元的34.04%,较年初增加了2.33个百分点,存款余额和份额均排名全县第一:各项贷款余额67218万元,较年初增加3793万元,存贷比62.36%,各项贷款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60.66%。涉农贷款余额65560万元,较年初增加了4335万元,贷款发放再次占居山区凤县的“主导地位”。

学习背篓干部心得文档 篇3

最近,我校广泛开展了向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的学习活动,感触很深,身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党员教师,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学习他们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面对山高沟深、交通非常不便的恶劣自然环境,敦操乡“背篼干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主动走出办公室,翻山越岭,风雨无阻,心甘情愿坚持深入偏远村组为群众“跑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是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要学习他们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敦操乡“背篼干部”把62个村民组划分为34个服务点,全乡34名乡村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点。

三要学习他们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敦操乡干部充分利用为村民提供日常服务的时机,就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行国家计划生育等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学习技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弘扬“背篼干部”精神,就要像敦操乡“背篼干部”那样,把本职岗位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在工作中,教师的天职也就是“教书育人”吧了。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在教育实践中做到把知识点讲清楚、讲正确,并向精讲精练转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其次,我们应该多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特别是针对我校住校生多、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多与他们交心谈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学生在缺失父爱、母爱的情况下能安心留在学校学习,同时教会孩子们学会吃饭、穿衣、用好学习用品等。再次是深入社会,与孩子的监护人沟通,把学校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传授给他们,让社会参与监管学校,监管教师,使学校快速发展。

在学习背篼干部精神中,我们应该把背篼干部的精神与推进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结合起来。现阶段,我认我校的教育重点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精湛、师德优秀、能吃苦耐劳的教育队伍,为学校的发展献出每个人的力量,及时脱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三年级音乐《小背篓》教学设计 篇4

(欣赏课)

一、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风趣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是一首很好的农村生活题材的儿童歌曲。作品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我”童年时期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妈妈的思念。

歌曲为#f小调,两段体,曲风清新自然,第一乐段节奏张弛相间,旋律优美流畅。第一、二乐句旋律忽高忽低,十分贴切地描写了“我”坐在“小背篓”里“晃悠悠”的情景。三、四、五、六乐句节奏规整,旋律跳跃,运用排比句的手法叙述了童年时期快乐的生活,装饰音及变化音的运用表现了调皮的“我”的形象。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七乐句旋律舒展,音区较高,是全曲的高潮所在,也是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第八乐句节奏紧凑,旋律下行,是对幸福童年生活的回忆。尾声是第七、八乐句的扩展,长音的运用好似作者沉浸在幸福的童年生活中,意犹未尽,引人深思。

二、教学目标

1.感受童年的美好、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2.能够跟着录音哼唱《小背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感受歌曲的旋律、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父辈童年生活的乡土气息,学唱歌曲过程中,尝试歌曲装饰音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宋祖英版《小背篓》。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位歌唱家唱的吗? 2.介绍宋祖英,看视频。

(二)欣赏

1.看着图片再次聆听歌曲《小背篓》,感受曲子中“连、跳”的情绪对比。当你感觉到这段旋律比较欢快时,请用拍手的方式告诉大家,当你觉得这段旋律比较连贯抒情时,就请换个动作表示。2.朗读歌词,启发感情,感受歌词意境。(出示歌曲谱例)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歌词,教师出示吊脚楼、小背篓、赛龙舟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思考一下,童年的记忆中都有哪些片段令你印象深刻?

3.可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的情感体验上来。)

4.完整欣赏《小背篓》,感受歌曲的意境。5.跟视频试着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观察歌曲中所有出现休止符的地方。

教师提出歌曲中的“升记号”,让学生感受临时变音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加上临时变音记号歌曲就变得有味道了。体会装饰音的作用。

6.再次跟着视频演唱《小背篓》,唱出对妈妈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瑶乡里的“背篓老师” 篇5

她独守大山深处,在简陋的讲台上默默耕耘了30多年,从古寻到石洋,从国镇到六雷,从能段到新安,从新村再到六干,每到一个教学点,她都撑起了那里的教育教学工作,为瑶山里的孩子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她就是被瑶胞们亲切地称为“瑶乡里的背篓老师”的兰富琴。

瑶山深处的坚守

1980年,兰富琴从金秀高中毕业后便回家务农。两年后,时任忠良乡六雷小学(教学点)校长的肖秀富来到她家,动员她到学校当代课教师。对于当时劝兰富琴从教的初衷,肖秀富回忆说:“当时有个高中文凭已经很了不起了。兰富琴拿着这个文凭却在家务农,实在有点浪费。”

兰富琴告诉记者:“当时肖校长开出的条件很诱人,说要是我去当老师,就可以洗脚上田了。况且自己从小就想当老师,这正中我下怀呀。于是我二话不说,第二天就跟着肖校长到了六雷教学点。”

当时六雷教学点的情景让兰富琴傻了眼:一间土坯房,一间教室,没有厨房,没有厕所,没有操场,教室里小矮凳都不多一张,墙上到处是老鼠洞,门窗烂得不得了,教室后墙上的芒草、树木遮盖了大半屋顶……她说:“我想过在瑶寨里当老师会很艰苦,可没想到条件会那么差。”

初生牛犊不怕虎,兰富琴当时想“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她先做了个彻底的大扫除,用泥巴封好墙上的老鼠洞,上屋顶检漏,砍掉盖过后墙上的芒草、藤蔓、树木,清理水沟……搞好环境后,她开始专心教学。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她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但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教学上有困难她就向校长求教,她还努力学习瑶话,用瑶话和普通话进行双语教学。在她的努力下,当年期末统考,六雷教学点一举夺得全乡同类学校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二个学期又夺得全乡同类学校统考第一名。当地群众对兰富琴的教学很满意,平时主动帮她维修学校,还时不时给她送些新鲜瓜果。

第二年,在兰富琴的宣传发动下,群众积极响应,捐钱捐工捐料,只用了两个星期就为六雷教学点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厕所、一间厨房,并把教室、走廊、操场都进行了硬化。兰富琴说:“也许是因为我做出成绩了吧,瑶胞们都很帮助我。正是瑶胞的这份情意和孩子们期许的目光,牵挂着我,感动着我,挽留了我。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之后的时间,兰富琴便在忠良乡中心校下辖的几个教学点调动。再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家。她的爱人也是一名教师,在爱人的眼里,她是个工作狂。她爱人告诉记者:“兰富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就算回家也带着一大堆的作业回来改,连陪我和孩子的时间都很少。”

不能回家的原因有很多,表面上是因为她的工作地点离家太远,来回要换好几趟车,但实际原因只有兰富琴心里清楚:是瑶山里的孩子们让她放心不下,“我离开他们一天就开始担心了。”她说。此外,如果因为外出办事或身体健康问题耽误了学生的功课,她一定会用双休日给学生补回来。

其实,兰富琴又何尝不想念家人呢?她说:“每次夜里醒来的时候,我想到的都是爱人和孩子,一想到他们我就忍不住流泪……”

多年前,当得知爱人准备给她递交调动报告时,兰富琴把报告收了起来,她说:“我注定是辜负你和儿子的,因为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兰富琴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学生,自己的孩子却是由爱人带大。由于平时很少回家,儿子小的时候见到她时都感到很陌生,不肯开口叫“妈妈”。“不过,儿子现在长大了,懂事了,能理解我了,平时有时间还经常打电话给我呢。”说到这里,兰富琴眼眶不由得红了。她的爱人对她也是由最初的抱怨到后来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室漏雨了,只要她一个电话,她爱人就会赶来帮维修;电铃坏了,爱人拿起工具就捣鼓起来;教室门脱漆了,爱人又充当起油漆工……

周末不上课的时候,兰富琴常常一个人守在学校,但她没有闲着,而是在学校的一块闲置地里种上豆角、黄瓜、茄子等,她说:“这些新鲜的蔬菜就成了我和学生们的美味佳肴了。”

家长口中的“活雷锋”

2008年,兰富琴在忠良乡石洋小学(教学点)任教。一天早上,一年级的黄金铭突然哭着来到兰富琴的办公室。兰富琴见状,立即关切地询问情况。金铭说:“老师,我妈生病了,明天我不能来上学了。”兰富琴给金铭擦干了泪水,说:“走,带老师到你家看看。”

兰富琴跟着金铭来到他家,看到躺在床上的金铭妈妈病情严重,而金铭的爸爸又远在广东打工,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妹妹需要照顾。兰富琴于是作出一个决定:帮助金铭料理家事,不让他落下一节课。之后,每天天还没亮,兰富琴就来到金铭家,煮猪食喂猪,然后做早饭,给金铭的妈妈熬药……一切料理妥当后,才和金铭一起去学校。到了中午,兰富琴和金铭一起回家,帮做午饭、洗衣服,然后才回到学校的宿舍做自己的午饭。下午一放学,兰富琴又一头扎进金铭家……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金铭妈妈痊愈。金铭妈妈感激地说:“兰老师是个好人呀,那些天要不是有她的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件事在瑶山里传开了,瑶胞们称赞兰富琴是个“活雷锋”。

记者问兰富琴:“您每天还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学校管理工作,这样忙着,不觉得累吗?”兰富琴笑着告诉记者:“谁说不累呢。可我觉得值,起码金铭不会因此而落下功课。”在3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兰富琴到过多个教学点任教,每到一处,当地群众都对她赞誉有加。

2012年3月,金秀连续下了几天雨,河水涨了不少。一天放晚学,兰富琴护送学生回家,走过一座简陋的竹桥时,8岁的陆春苹忽然脚下一滑,掉进了河里。当时,兰富琴情急之下竟然忘了自己是只“旱鸭子”,紧跟着跳下了河,拽住春苹使劲把她往岸上推。春苹获救了,兰富琴却被河水冲出了十几米远,幸好一根拦截在河中的断木头救了她。春苹爸爸感激地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兰老师,我就失去这个宝贝女儿了!我到现在才知道兰老师不会游泳,她当时是在用自己的命去救我女儿啊!”

nlc202309061905

每当村民用“活雷锋”“活菩萨”这样的称号称赞兰富琴时,她总是谦虚地说一句:“哪有,哪有,这是我应该做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有时,兰富琴的宿舍门口经常会挂有一两袋青菜,这是春苹爸爸送来的。春苹爸爸说:“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兰老师,请她吃饭她又不来,我想我就经常摘些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给她吧,她平时那么辛苦,多吃些新鲜蔬菜对身体好。”

学生眼中的“老师妈妈”

2009年,兰富琴调到忠良乡六卜小学任教。六卜小学是一所2009年新建起来的寄宿制小学,从学前班到四年级,共有60多名学生。学生中年龄最大的有11岁,最小的只有5岁。小孩子对新环境往往难以适应,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兰富琴除了在白天照顾好学生的起居之外,晚上还陪着学前班的学生一起睡(学前班学生共有24人,住的是套间型宿舍,为方便照顾,她把女生安排在里间,男生安排在外间)。其中5岁的小冬梅头一次离开父母,来到新的环境很不习惯。开始的几个晚上,小冬梅半夜醒来的时候就会突然哭着要找妈妈,兰富琴怎么哄都不行,只好把小冬梅抱到自己的房间里,给她讲故事,一直哄到凌晨两三点。

不管多晚才睡,兰富琴每天总会四点多钟就起床,把学生的衣服背到河边去洗,然后回来给学生准备早餐。那时,六卜小学只有三名教师,其中两名又准备退休了,所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多由兰富琴承担。帮学生打水洗头洗澡、帮学生晒被子、背学生去看病……加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兰富琴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她坦诚地告诉记者:“我有时在想,这么辛苦值得吗?”可每当气馁的时候,她的耳际就会响起中心校温福华校长的鼓励和自己最初的梦想,很快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几十名学生住校,难免会发生头疼脑热的事情。兰富琴曾经好几次三更半夜背着学生到一公里外的诊所看病。2009年4月的一天,凌晨一点多了,学前班的黄丽花突发高烧,兰富琴来不及多想,背起黄丽花、打上手电筒就往一公里外的卢山村诊所赶。诊所的医生廖诗贵感慨地说:“兰老师真是胆大呀,三更半夜也敢背着学生走那么难走的山路来看病,真是服了她!”

2011年秋,兰富琴被调到忠良乡六干小学(教学点)任教。那里的学生都是走读生,有些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碰到大雨天,路很难走,兰富琴就让学生在学校跟她一起吃住。学校里缺物品的时候,兰富琴就背着背篓,翻越几座山,到集市上为学生采购。平时,她还担负起为学生洗澡、洗衣服等工作,对学生的照顾无微不至,学生们亲热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从教多年,兰富琴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获得了自治区、县、乡各级各类的奖励有21项。2009年,她荣获“广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一等奖,撰写的论文也有12篇获奖。

兰富琴对记者说:“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要退休了,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接班人没到,我不会离开瑶山,不会离开和我朝夕相伴的孩子们。”

(责编 陆 宾)

上一篇:强化党组织凝聚力之我见下一篇:实习生自行校外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