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精选9篇)
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 篇1
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
心理学自20实行统考以来,每年考研大纲考查的范围变动都不是很大,但是,考查内容变动较大。与相比,年心理学考研统考大纲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方面内容均有调整。
普通心理学新增考点:
一、社会心理
(一)社会化
1. 社会化的含义
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 社会化的理论
(二)社会认识
1. 自我
2. 归因
3. 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4. 社会态度
5. 内隐社会认知
(三)社会关系
1.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2. 亲密关系
3. 偏见与歧视
4. 利他行为
5. 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 说服
2. 从众与服从
3. 去个体化
4.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5. 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
6、合作、竞争与冲突
发展心理学删节的考点:
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不考了;
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考了;
教育心理学新增考点:
一、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
1、知识的表征
2、 知识的类型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
2、错误概念的转变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心智技能的形成
2、认知策略的学习
3、动作技能的学习
学习的迁移这个知识点考核内容比较简单了!复习的时候投入一部分精力即可!
实验心理学新增考点:
一、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一)心理学实验与理论
1.实验范式
2.实验逻辑
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二、反应时技术
1、减法反应时技术
2、加法反应时技术
3、开窗技术
4、内隐联想测验
三、记忆实验中新增两个考点:
1、 定向遗忘实验
2、提取诱发遗忘实验
四、注意实验中新增一个考点: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五、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1、眼动技术
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心理统计中新增考点:
一、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二、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大纲变化的启示
1、 考查重心从理论识记转移到实践应用:对迁移理论的要求概括化,删除了“婴儿、幼儿、童年期儿童、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说明了心理学考研越来越放低机械识记的比重,转而加入“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关系、社会影响”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这些贴近生活的应用价值较大的知识点。
2、 考查重心从研究结论转移到研究方法:对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这三门表述研究结论的学科,都有简化的考点和删除的考点;但对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这些方法性学科,却没有删除任何考点,就连内容表述的调整也全都是具体化和深入化。国庆集训班会对此深入分析!
针对新大纲的复习建议
1、 重视心理学不同科目的交叉融合:复习时,可以将教育心理学中“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讲到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结合起来。将心理测量学中的“心理健康量表和发育量表”与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发展发育结合起来。
2、 关注心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深刻理解表现在,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一闪念出现灵感,忽然就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了,比如为什么宿舍卫生的突击检查要比定期检查效果好;或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用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颜色知识和错觉知识来指导穿戴服饰等。
3、 学会将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挂钩并反思比较: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尤其适合这种方法,比如普通心理学在讲短时记忆时粗略地提到其提取方式,由于不知道详细信息很多同学无法看懂,但在看到实验心理学加因素法时就会豁然开朗。因此建议大家,要学会把不同书中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挂钩,并反思各研究方法的巧妙和严密之处,结合的核心习题集,每章一套题,可以同步练习检查;如果同一结论背后有很多支持性实验,要去比较这些实验各是从哪些不同的侧重点证明的。多多使用反思这种高级的元认知策略,唯有反思才能理解深入,发现钻研的乐趣。
。
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 篇2
1 考试大纲及考试题型的变化特点
1.1 新大纲考试内容范围的调整
与2006年版《病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以下简称“旧大纲”) 相比, 新大纲在层次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在层次上, 新大纲考试内容范围有所缩小 (见表1) , 删除了属于普通高校本科水平的内容, 划清了专科、本科考试内容范围的界限。在内容上, 力图反映学科发展变化, 同时兼顾护理学专业 (专科) 特点, 内容简洁、实用, 增补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对陈旧内容进行删减 (见表2) , 并且适当删减了部分理论知识, 特别是发病机制, 如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等;增加了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内容, 如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重视知识更新, 如在“慢性宫颈炎”中删除了“宫颈糜烂”病名, 因为最近证明它是一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生理现象。
新大纲增加了考核目标说明, 特别是考核知识点 (即考试内容) 说明;而考试中也没有出现已经删除的内容, 增加了部分新增补的内容。
1.2 新考试内容范围的调整
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病理学考试 (以下简称“新考试”) 按新大纲进行命题, 没有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 每道题的考核知识点在教材中都能找到正确答案;新考试内容覆盖各章, 并适当突出了重点章节、重点内容 (见表2) 。
1.3 新大纲能力层次要求的调整
与旧大纲相比, 新大纲对能力层次分类、分值比例、层次含义进行了调整。在层次分类上, 新大纲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4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 且4个能力层次为递进关系, 特别增加了综合应用, 突出对考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有利于提高自学考试质量;而旧大纲按照识记、领会、应用3个层次规定能力层次要求。在能力层次分值比例上, 新大纲也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识记和领会的分值比例, 降低了应用的分值比例, 相对降低了考试难度, 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在层次含义上, 新大纲对4个层次的含义进行了准确的表述与解释, 与旧大纲相比, 更加清晰明确, 从而方便辅导教师讲授, 有利于考生自学 (见表3) 。
注:表1列出了所删减或增补的标题性内容, 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某一规律或某一疾病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并没有详细列出
新考试识记、领会、应用能力层次要求的分值比例与新大纲识记、领会、应用能力层次要求的分值比例见表3、4。虽然新考试中出现了一些新大纲未给出能力层次要求的考试内容 (未定) , 但这部分分值比例很低, 仅占3%, 对考生成绩影响并不大。
1.4 新考试题型的调整
新考试题型由原来的5种减少到4种, 删除了多项选择题 (以下简称“多选”) (见表5) 。但新考试论述题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论述题型, 即病例分析题。病例分析题体现了新大纲对考生病理学知识的综合考查, 诠释了新大纲对综合应用能力层次的要求。
注:未定是指新大纲中对某些知识点未给出相应能力层次要求, 但未定的考试内容在教材中都是有所阐述的, 也都能找到准确答案;部分简答题的能力层次要求既有识记要求, 也有领会要求
注:分数按照表2和表5进行统计计算;对同时具有识记、领会要求的部分简答题, 按照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病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分别给出了相应分数
新考试有两种题型的题量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增加了5道, 论述题增加了1道。新考试的主观与客观题的分值也出现了变化, 客观题减少了5分, 而主观题增加了5分, 体现了新考试侧重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考查 (见表5) 。
2 反思
病理学对我校考生来说是最难、通过率最低的一门课程, 2013年创下新低 (见表6) 。笔者分析其原因如下:
(1) 我校教师未采用新大纲进行教学, 许多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或预测新大纲的变化, 特别是在考试内容范围、能力层次要求、题型等方面, 个别教师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2) 没有使用新大纲规定的《病理学》教材 (孙保存主编) , 使用的是另一《病理学》教材 (高子芬等主编) 。两种教材有很多内容表述不一致, 不利于考生考试发挥。而新教材章节最后为考生提供的思考题中就有类似新考试中的病例分析题。
(3) 新考试采用的是新大纲颁发后按照新大纲要求命制的试卷, 师生对试卷结构不了解, 特别是病例分析题, 大多数考生面对病例分析题时不知所措。
(4) 其他方面。如考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缺乏阶段及模拟测验的强化。
3 应对策略
3.1 调整授课范围
采用新大纲规定的教材, 按照新大纲规定的内容范围进行授课, 不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
3.2 研究考试内容范围
研究新试题结构、考查内容范围的特点, 对各章节考核知识点都要认真讲授与复习, 特别是对重点章节, 应进行反复强化、训练。
3.3 把握能力层次要求
把握能力层次要求的分类、分值比例、含义, 强调每个考核知识点 (即考试内容) 的能力层次要求, 特别要注意综合应用的训练。
3.4 应对考试题型变化
熟悉新考试题型, 特别是病例分析题的提问方式、答案要点、联系前后内容的情况、作答等, 做好相应的考试指导, 针对此题失分严重的情况, 教师授课时应多联系新教材前后内容, 多讲一些临床病例, 多做有针对性的练习, 同时根据病例分析题特点进行相关试题的预测。
4 结语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试的变化是新大纲的体现。对新大纲及考试变化特点的分析, 有利于把握考试要求、考试重点、考试规律, 吸取教训, 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而提高病理学自学考试通过率, 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考研新大纲的变化及对策 篇3
考研英语体现公平和个性
这次英语听力移入到复试,体现了中国研究生考试个性化又一进步。欧美等国家在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基本都是根据各自的要求进行自主命题考核的。因为各个专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更看重阅读文献的能力,而对听、说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而有的专业则可能对听、说的要求很高。这种“一锅端”的统一评价体系显然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将听力考试放到复试当中,让各院校自主命题进行考核,更能够发挥出这一考试形式的真正作用。
考研英语更注重对整体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这次考研英语的调整,并不是弱化了对听力等一些方面能力的考核,而是使整个英语的考核向更深更透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对考生整体英语能力、实用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在这次考研大纲的调整中,取消了对要求单词的汉语释义,这同实际生活中英语实际使用情况的需要是相符合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是追求单词量,而是在尽可能用少的词语表达更多的意思。同时,在阅读理解当中增加一种新题型,重在考察学生对整个文章语言环境的把握,而不再是仅仅考察学生对局部细节的理解,这也弥补了考研英语多年来所存在的考察漏洞。而应用文的引入则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体现了职业性原则。总的来说,这次大纲的调整都是围绕着弥补以前考研英语能力来进行的,目的是使考研英语变得更加严密和系统。
一、词汇变化及对策
变化:词汇量从5300增加到5500,略有上升;旧大纲在每个单词旁边都附有汉语含义,而在新大纲当中则取消了汉语释义。
分析:虽然和旧大纲比较起来,新大纲仅仅增加了200个单词,但是由于取消了单词旁边的汉语释义,就使得这个单词在英文中的所有常规、非常规以及引申含义都成为了考试的内容,不再有超纲的问题了。这种考察方式从常规考察单词的横向联系转向了对单词的纵向延伸的考察。总的来说,在单词这一部分,考试的难度有不小的提升,也影响了总的考试难度的增加。
对策:首先,要特别重视新大纲所增加了200个单词,因为新增加的单词一定是考察的重点,否则没有增加的必要。而在学习这200个单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它们的引申意义的了解。其次,对于剩下的旧单词,学生在掌握了旧大纲所规定的含义之外,要重新掌握他们的引申含义和一些约定俗成的用法。
二、 听力部分变化和对策
变化:取消了初试当中的听力考试,放到复试当中进行。
分析:听力考试放到复试当中进行,并不意味这部分难度的绝对降低。相反,由于今年来复试在整个研究生录取当中的权重不断提高,听力考试仍然会在研究生录取当中充当重要角色。同时,这部分考试会因为自主命题而变得非常灵活,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策:首先,了解清楚自己将要报考的专业对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来进行合理的复习安排。其次,适当调整复习的先后主次,在不放弃听力复习的基础上,适当地将听力放到靠后一些的位置上,毕竟考生需要首先通过初试。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重点锻炼一些跟专业有关的词汇和句子的听说。
三、 阅读部分的变化和对策
变化:增加了填充式阅读题型。
分析:阅读又增加了一类新的题型,使阅读分值占据了更大的比例,成为了整个考研英语当中最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这次增加的这一类新题型同取消的翻译题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翻译题型是重点考察一种细微的阅读文章的能力,而新题型则是一种开放式的填充式题型。它重点考察学生的宏观阅读能力,考察学生对文章各段落间的衔接部分的理解能力,文章长度也有明显的增加。总体上来看,阅读的难度是有了一定的增加。
对策:这种填充式的题型虽然第一次在考研英语当中出现,但对于整个英语教学和考试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题型,在PETS五级考试等重要考试当中有类似的题型出现,考生可以在新的考研英语辅导资料没有面世之前,通过类似的考试题型来抢先熟悉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平时的复习当中,要注意多读和精读历年的考研阅读试题,多有针对性的进行长段落文章的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耐心和对整个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
四、作文部分的变化和对策
变化:作文部分首次增加了10分的应用文写作。
分析:作文的比重在整个考研英语试题中再次得到了提升。实用性的应用文写作进入考研试题中,意味着整个考研英语向更加职业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但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其实普通作文由于考察的模式和句型更为灵活,在难度上更大;而应用文则是一种模式化的写作,更容易掌握,评分的标准也更为单一,所以总的来看,作文的难度并没有提高。
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及预测 篇4
考研大纲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教研组老师针对今年大纲给大家做了一个研究以期给大家复习提供一个更好的参考。总的来说,较之的心理学考研大纲,的大纲基本内容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只是做了局部的调整,如对一些专有名词的表述的调整。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具体的变化和调整。
一、大纲变化的部分(2点):
1心理学导论中,第十三章社会心理由四节变为三节,即“(一)社会化、(二)社会认知、(三)社会关系、(四)社会影响”变为“(一)社会思维、(二)社会关系、(三)社会影响”。
2实验心理学中“(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变为“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其中的具体内容由“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变为“自变量及其操纵”;“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变为“2.因变量及其观测”;“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变为“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二、大纲不变的部分:
1考查目标
要求考上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考查内容结构
自心理学统考以来,考查内容结构及所占分值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依然是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3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和结构也没有变化,单项选择题65小题,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共30分;简答题5小题,共50分;综合题3小题,共90分。
4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考察十三章内容,发展心理学考察八章内容,教育心理学考察五章内容,实验心理学考察五部分内容,心理统计及测量考察四部分内容。
三、心理学考研各科考试复习重点概述:
第一,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考研总分中占的比重最大,同时它也是考生复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及心理统计与测量的基础。此外,普通心理学中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也相对较多,因此,考生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普通心理学中的知识要点是考研成功的一大关键要素。相比较来说,感觉和知觉章节的理解涉及到对生理、物理知识的应用,因此对跨专业的文科考生来说相对困难一些。但是,只要认真研读,配备相应的练习,都是可以掌握的。此外,人格这一部分的理论较多,识记的`难度相对较大。但是,考生需要清楚的一点是大纲更强调考查人格理论背后的理论基础,而非人格理论的内容本身。总的来说,普通心理学中的知识彼此联系相对紧密,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因此,教研组的老师在此提醒大家: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做笔记,综合应用各种记忆策略,成绩是可以提高的。
第二,发展和教育心理学部分的知识点零碎,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由于近几年心理学考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建议考生根据发展心理学中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包括生理特点、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在教育心理学中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采取哪些策略促使青少年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这部分所涵盖的学习理论等仍需要考生多花时间去识记。
第三、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的设计和理解,论述题中必然会出现。当然,观察考研大纲的调整,我们可以发现实验心理学中的表述调整较多,因此,也有可能会在简答题中出现。考生需要掌握自变量操作和无关变量的控制,各种实验设计类型的优缺点并进行两两比较,再就是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和信号检测论。具体实验设计做到理解,能够说出自变量操纵、因变量测量和实验结果等。
第四,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必然会考到统计方法,但是,不会超出T检验和方差分析,这两章是重点。再就是相关,这部分与测量结合最密切,各种信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做到能够熟练使用。测验的四度(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和测验编制及测验的施测要重点掌握。
四、相应的复习策略:
第一、抓牢基础是根本。
不管考研大纲作何调整和变化,心理学考研的基本内容变化较小。因此,教研组的老师在此提醒大家: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一定要注重基础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注重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各科中基本的理论原理做到能回忆,零散的知识点做到能再认,理论知识与实例的结合做到能应用,就能满怀信心走进考场。
第二、精读细节是关键。
我们在研读以往的真题时会发现,一些考题中的专有名词很有可能是我们未曾见过的,因此,当遇到这样的考题时,我们很有可能无从下手。没有一本参考书能全面概括考研大纲,你要看精一本,然后,再逐渐地填补上遗漏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在复习的过程中,很有必要看一下不同版本的教材,像普通心理学,你不但要看北师版本的,还要看华师版的。这样可以补充你在一本参考书上未曾复习到的内容和知识点。
第三、全面复习是要义。
考研复习的持久期也是建立知识框架的时期,只有把框架搭建好了以后,复习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不要心存侥幸,往年考过的知识点也不能小觑,只要它还在大纲上,说明它还是可能的考点。考过大题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型可能变化,考生应烂熟于心,做到随机应变。出题人要根据大纲命题,所以说,教研组的老师在此提醒大家:大纲是本,全面复习,万变不离其宗。
最后,教育全体同仁与同学们同舟共济,祝各位学习顺利,考研成功!
-
考研数学大纲 不变的应对 篇5
2013年的考研大纲已经公布,考研数学大纲的内容方面承继了往年的一贯传统,没有任何变化。近几年数学的考研知识点范围几乎没有任何变动,重点也是一脉相承,这对于考生们可以说既是福音,也预示着极大地挑战。那对于不变的考研数学要如何应对呢?
高等数学科目,数一、数二、数三都要考,数三叫微积分,实际上考试内容跟高等数学基本上一致。希望大家在高数里面第一章重点函数几何特性以及七个未定式的计算。这个一定要牢牢掌握。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以及应用,可导、可微的概念,这是选择题重点考点,包括后面的极值点和拐点的求解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相信2013年的考试里面,一定会有道关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考点。这是重点的考点,不管现在离考试时间多么紧缺,备考压力多么大,还是希望大家一定要把这几个重点抓住。
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里面,主要两个重点,一个是求不定积分,也就是三个方法,第一类换元,第二类换元分布积分。后面的一元函数积分学的应用,这里面求平面曲的面积,求旋转体的体积,这两个内容可以说是年年必考的,这两个一定要牢牢抓住。
多元函数微分学里面,主要是连续、可偏导、可微,以及一阶偏导连续,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还有多元函数的极值,有无条件极值和条件极值。这个内容也是每年都进行考核的。
二重积分一般考第一道计算题,希望大家牢固的把握二重积分的计算。
微分方程这个内容,出现解答题的可能性,对数一和数三而言,出现解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小,希望数二的同学注意一下微分方程的求解,主要是可降解的微分方程,对于数二而言。数一和数三注意一下填空题就可以了。
数一和数三还要考无穷极数,无穷极数内容幂级数的求和,这是数一必考的内容。对于数三,注意无穷极数敛散性的基本理论和判断方法。对于数一还有多出来的`一部分,多元函数基分,这里边利用格林公式计算曲线积分,利用高速公式进行曲面积分,可以说这是重中之重,数一的同学无论如何都要把它掌握。
现行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两门课程相对而言难度小一点,考试范围也要更局限一些,现行代数,主要掌握抽象行列式的计算,还有矩阵值还有判断方法,还有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性的基本理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而言,主要是掌握二维敛散型随机变量、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最大自然估计,以及矩估计,握这样几个理论。
今年考试提前了。第一个,同学一定要抓重点,抓考点,希望大家把重点内容,无论如何都要牢牢掌握。
第二,关于某些学校出现考试科目变化,希望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现在变化已经形成了,希望大家立刻把复习模式切入到考试要求里边来。比如某些学校的同学从数二转到了数一,希望大家马上可以开始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复习,在数一里面抓住格林公式以及高斯公式的经典理论就可以了。
离考试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希望大家要做到这两点。第一点抓重点,第二,考试科目出现变化的,立刻切换复习模式,进入考试正常轨道来。抓住两点,抓住最后的百天相信大家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 篇6
2014考研管理类联考大纲已经出炉了,同学们最好根据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再系统的复习一下相应的考试点,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形成知识体系脉络结合大纲学习给解答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2014年考研综合能力之数学大纲变化综述
2013年9月1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数学基础部分没有任何变化。大纲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大家可以放心地按照既定的复习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备考。
二、2014年考研综合能力之逻辑大纲变化综述
2014年逻辑大纲较2013年基本没有的调整,因为考查的知识点是并列的,所以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比较、评价”这两个考点在2013年的大纲中直接去掉了,“比较”这个知识点在2009年以后管理类考试的考点里基本就没有在考,“评价”这个知识考点在2010年管理类考试里基本也淡化出了考点,今年大纲延续2013年的大纲,可见2014年考试大纲是以不变应万变。
三、2014年考研综合能力之写作大纲变化综述
写作大纲没有任何变化,因为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这两部分能力很难通过其它形式考查,所以写作大纲在短期内均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四、2014年考研管理类联考学科考试特点
2014管理类联考考试特点,与2013管理类联考考试特点相比并无二致,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199管理类联考的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
2.管理类联考的考查目标
(1)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3.管理类联考的招生对象
自2010年起,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开考,主要针对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会计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中进行综合能力考查,2011年此考查模式扩大到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硕士和图书情报等专业学位考试,2012年考查中又增加审计硕士,2013年-2014年没有增减。至此为止,共有7个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管理类联考的考查方式和考查内容。
4.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 2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5.试卷内容结构
(1)数学基础,共75分
(2)逻辑推理,共 60分
(3)写作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分。
6.试卷题型结构
(1)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1)问题求解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逻辑推理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写作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分。
7.试卷总题量
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 篇7
考研大纲正式公布,数学、英语基本无变化,只英语答题卡有变动,考研政治变化较大,同学们需要注意。考研政治名师为大家做的思修部分20考研大纲与考研大纲对比解析:新增16、删除9、变更12.
第一章在第一节增加“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考点。
第二章把章标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改为“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在第三节中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改为“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三章在第一节中将“世界观与人生观”改为“人生观科学内涵”。将“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改为“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在第二节中删去“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考点。
第四章将章标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改为“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将第三节标题“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改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移至第四节与“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合并变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将第四节“国内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改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将原第七章部分内容和第八章部分内容整合为第五章,标题为“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将原第七章第一节部分内容整合为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主要包括“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历史发展”。
将原第七章第一节部分内容整合为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将原第八章第一节整合为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主要包括“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将原第八章第二节和第三节部分内容整合为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第六章将原第七章第二节和第四节部分内容整合为第六章,标题为“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将原第七章第二节整合为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将原第七章第四节部分内容整合为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和“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增加将原第七章第四节部分内容整合为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主要包括“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和“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第七章将原有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合并整合为第七章,章标题为“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将原第五章整合为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主要包括“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将原第六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整合为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主要包括“职业生活中的到道德规范”、“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将原第六章的第三节整合为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主要包括“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2017心理学考研大纲逐条解析 篇8
来源:智阅网
大家翘首以待的2017年心理学统考大纲终于出炉了,今天我们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权威、详尽解析大纲变化、预测命题趋势,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备考指导,以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把握今年的考试方向、复习重点,选择适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以利于同学们在今后复习中,高效学习,取得好成绩。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
心理学导论大纲共十三章内容,分别是:心理学概述、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绪和情感、动机与需要和意志、能力、人格、社会心理。其中心理学概述、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章节是普通心理学的最基础的知识,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章节揭示了人的认知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情绪和情感章节则涉及人的情感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动机与需要和意志章节则揭示人的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中的心理动力的基本心理规律,能力和人格章节揭示了人的心理特性的基本规律,最后一章则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前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选择题,而在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部分会查考主观题,简答题和综合题是都有可能考查的。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主要考查选择题。第三章意识和注意至第八章言语各种题型都会涉及到,各章节很容易涉及简答题。第九章情绪和情感,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也是各种题型都会考查,更容易出综合题。第十三章社会心理主要考查选择题,当然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但是也不可太过忽视312对社会心理学的考查,因为2015年考查了一道主观题。
综上所述,心理学导论里,普通心理学科目的每个章节每年都会考查,所以普通心理学每章都是重点,只是每年在不同章节出的题型会不同,而社会心理学大家掌握主要的社会心理概念和重要的社会心理理论就可以了。
总之,心理学导论是312考研最重要的部分,考生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尽量达到能熟练掌握90%以上的知识点,同时注意历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定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心理学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科目
发展心理学依据考纲,共包括八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婴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心理发展。在这八部分中,各有其考查侧重点和考查形式。
前三部分可总结为一个模块,都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括性的内容。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概述主要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是什么、主要的研究设计有哪些、发展心理学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该部分的考查侧重于研究设计和历史发展,其中历史发展主要把握杰出学者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而研究设计可结合实验心理学内容一起梳理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又包括了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两部分,该部分内容为各阶段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考查的重点之一。而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相对较少考查,即使涉及也多以客观题为主。
后五部分可总结为一个模块,按照年龄发展细分为了五个阶段,重点掌握各阶段心理各方面发展的特点。具体来说:婴儿心理发展与幼儿心理发展是重点,既要注意重要的转折点(如年龄段等)、个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阶段性特点、婴幼儿感知觉、认知等研究方式及典型实验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跟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能做到用理论解释和分析具体现象和问题。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和成年期心理发展相对考查较少,题型也以客观题为主,主要掌握不同阶段个体发展的特点和转折。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高频考点所在。青少年反抗心理的出现、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等都是高频的考点,需要考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密切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
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区间估计在真分数的置信区间计算中的应用
1.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利用测量标准误来估计真分数的置信区间)
2.,SE为测量的标准误,Sx为实得分标准差,为测量的信度。
3.真分数估计的置信区间:,x为被试的观测分数,Zc是对应于某个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的标准正态分布下的临界值。
二、相关在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中的应用
1.相关在效度的估计方法(实证效度)中的应用
相关法,计算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关越高,实证效度越高。
2.相关在区分度计算中的应用
相关法,即以项目分数与效标分数或测验总分的相关作为项目区分度的指标,相关越高,项目的区分度越高。
3.相关在信度的估计方法中的应用
信度的估计方法计算
重测信度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
复本信度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
分半信度皮尔逊相关+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同质性信度克龙巴赫系数/荷伊特信度
评分者信度肯德尔和谐系数(肯德尔W系数)
三、百分等级、标准分数在心理测验导出分数中的应用
常见的导出分数:
1.百分等级
优点:具有可比性;易于计算,解释方便;较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性质不同的测验;不受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的影响。缺点:顺序量数,在统计中不具有可加性;单位不等;相对于特定的被试团体而言的。
2.标准分数
优点:不受原始测量单位的影响;可接受进一步的统计处理;便于在两个以上测验分数之间进行比较。缺点: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有负数、有小数点;单位过大。
3.标准分数的变式
小数和负数的存在给线性的和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在计算和解释上带来不便,为此,要将标准分数作线性变换,使其容易记录和解释。一般的转化形式为:,其中,Y为转化后的分数,而m和k为常数。所选择的m将额外转化后新的分数分布的均数,而k为标准差。
(1)T分数,T分数的主要优点是迫使分数呈正态分布。
(2)标准九分数是将原始分数分成九部分的标准分数系统,除了最高分和最低分端,每段均有0.5个标准差宽。
(3)标准分数变式的其它形式
CEEB=100Z+500(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
IQ=15Z+100(离差智商)
EPT=20Z+90(我国出国人员英语水平考试)
(4)标准分数的变式的优点:具有等单位的特点,便于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工作;在正态分布下,可以利用正态分布表将各种导出分数与百分等级作换算;在正态分布下,运用某种变式分数可以将几个测验上的分数作直接比较。
标准分数的变式的缺点:其分数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对于非正态分布,形态不同的变式分数仍然不能直接比较,也不能相加求和。
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 篇9
(1)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3)团队:是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甚至包括来自组织外部的人组成。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职责不同 2.三种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
管理层次也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位等级,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1)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2)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决策,特别关注日常的管理工作;(3)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部责任的人,职责是制定组织总目标和战略等
3.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者履行的四项职能。
1)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的两大任务。
2)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进行的工作安排。
3)领导是指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完成目标,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等。
4)控制是指监控,比较,纠正。比较包括衡量和评估工作绩效,并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
5.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明茨伯格发展出了10种管理行为,并将其进一步组合为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人与人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挂名首脑:是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领导者:负责激励下属,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
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信息和消息来源,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
2)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三种信息传递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人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以及结果。
3)决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择的活动,包括四种决策制定角色,即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混乱驾驭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
资源分配者: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制定和批准所有有关的组织决策。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6.卡茨所主张的管理者的三种基本技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尽管管理者未必是技术专家,但他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卓有成效地指导员工、组织任务、把工作小组的需要传达给其他小组以及解决问题。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
(3)概念技能: 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也非常有益,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7.系统观点与权变观点。
系统论将组织看作是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集合,管理者的工作是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我们指的系统是开放系统,即动态的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权变理论强调不存在简单的和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不同的和变化的情境要求管理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权变理论强调四个变量:①组织规模,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③环境的不确定性,④个体差异。权变理论可以描述为“如果……,那么……”,即如果处于什么情况下,那么这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因为组织甚至组织中的工作单元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多样化的,所以这是符合逻辑的。
8.组织的三个基本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的安排,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其基本特征为:(1)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的,它反映了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2)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员组成的,独自一个人工作是不能构成组织的,组织借助人员来完成工作,这对于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3)所有的组织都发展出一些精细的结构,以便其中的人员能够从事他们的工作。
第二章 管理的情境:约束与挑战
1.四种主要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种: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
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
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
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 b:选择好典型
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 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一般——个别
2.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亨利*甘特——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的因素成“甘特图” 代表作——《工业的领导》1916,《工作组织》1919 杰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两人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泰罗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泰罗制”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泰罗制”当时之所以遭到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代替单凭个人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由于采用了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的需要。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
泰罗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缺陷: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3.泰罗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4.吉尔布雷思夫妇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弗兰克和吉尔布雷斯(时间和动作的研究):用动作摄影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 解释:在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前提下,进行最轻松最有效作业的方法 作用:
1、促进机器和设备的改良
2、通过标准时间和评测时间来比较测定工人的劳动效率
3、标准时间可以作为奖励工资的基础
4、作为制定标准、劳务费、各种计划的基础
5.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并将其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比较。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14条原则
(1)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2)权力和责任: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责权对等原则
(3)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A B C(5)统一领导: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从整体利益.前提:二者一致!(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要求:a.劳资双方满意 b.能激发热情 c.公平(8)集权: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9)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上级(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法约尔桥”).(10)秩序:“有其位,在其位”.(11)公平: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12)人员的稳定: 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
(13)首创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充满活力.(14)团结:交流有助于团结,禁止滥用书面联系的方式.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评价: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总的来说仍然是正确的,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6.韦伯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贡献: 提出所谓"科层组织理论“
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1.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1)明确的分工,明确权利和责任。
2)清晰的等级,把各种职位按权力登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权责分明层层控制的等级制度。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
4)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 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
优点: 1)稳定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2.权力类型的划分: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是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7.数量方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对管理领域的贡献是什么。
定量方法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解决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定量技术改进决策制定。定量方法理论包括统计学应用,最优化配置,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特点:
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2、以经济效果为标准;
3、运用数学模型;
4、依靠计算机;
管理科学的贡献:
1、科学技术的引入和运用;
2、决策理论;
3、管理信息系统;
8.什么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理论研究职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组织行为是指组织中人的行为。组织行为理论的要点是: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组织行为理论以霍桑研究为代表。霍桑研究发现,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②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③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个体个人的产量;④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9.霍桑研究及其对管理实践的贡献。
(一)行为科学的由来
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而行为科学把人看成“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行为科学——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
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人群关系论观点: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作用:引起重视人的因素,人们开始积极的寻求提高工作满意和士气的途径
10.管理者应当关注创新和弹性。
对创新和弹性的需求
创新:新产品、新服务、做事的新方式
弹性:组织适应变化的环境
11.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戴明)含义:
(1)高度关注顾客(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所有利益相关方)(2)坚持持续改进
(3)关注过程(工作过程)
(4)改进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质量(5)精确的度量
(6)向雇员授权 管理者通过重设计工作和让工人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使质量、生产率和复员的责任感加强。(7)工作人员的两极化——从事低技能服务只能得最低工资,高技能服务得高工资。
12.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
(1)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发展持续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2)知识管理:包括培育一种学习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组织成员能够系统的收集知识和与其他组织成员共享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3)工作场所精神境界,它不是一种有组织的宗教活动,而是一种对生命内在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培育了团体环境下工作的意义,同时也受到后者的滋养。雇员通过他们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寻求他们存在的意义、目的和社会群体的归属感。
13.管理的万能论或象征论
对于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极端的认识,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管理万能论是认为组织成效由管理者负直接责任。管理象征论则认为组织成效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外部环境。
现实是上述两种观点的综合,即认为管理不仅受到如企业文化等为代表的内部约束力量的影响,也受到如组织环境为代表的外部约束力量的影响
①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它在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管理象征论:管理者对实质性的组织成果起着极为有限的作用,因为大量的因素是管理者所不能控制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象征性的效果。
③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部约束(组织环境),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管理者能对组织的绩效施加重大影响。
14.什么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综合。首先,文化是一种感知。其次,尽管个人具有不同的背景或处于不同等级,他们仍往往采用相似的术语来描述组织的文化。最后,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组织文化可以分为强文化和弱文化。其中,强文化是指企业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
15.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
我们可以用七个维度的高低程度来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1)关注细节:即期望雇员表现出精确性、关注细节的程度;
2)成果导向:即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3)员工导向:即管理者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4)团队导向:即围绕团队而不是个人的程度;
5)进取性:即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6)稳定性:即组织决策的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7)创新与风险承受力:即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这七个特征都是从低到高连续变动的,应用这七个维度评价一个组织,可以综合描述该组织的文化。并且在许多组织中,其中的一个文化维度通常会高于其他维度,并从本质上塑造该组织的个性以及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
当前组织文化问题包括四个方面:创建道德的文化,创建创新的文化,创建回应顾客的文化(低正规化、授权、倾听、角色清晰)和培育工作场所精神境界(关注个体发展,信任与开放,授权,容忍员工表达自己)。
16.组织文化的来源是什么?
组织文化的来源:
(1)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
(2)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的东西
17.文化会如何影响管理者的行为?
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对计划的影响:包括计划的风险度、制定计划中个人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关注程度。2)对组织的影响:对雇员的自主程度、强调个人还是团队、部门间的相互联系程度。3)对领导的影响:对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的关注程度、领导方式和对待冲突的处理方式。4)对控制的影响:对雇员的授权程度、对绩效的评价标准取向和对预算超支的反响。
18.组织具体环境的四个因素。
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者力量。应该说一切外部环境都会对组织活动带来影响。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有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区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具体环境因素,具体如下:
①一般环境是组织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等。
②具体环境是指组织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及压力集团。
19.组织一般环境的六个因素。20.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构成要素
变动程度:Ⅰ动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大幅度改变 ②Ⅱ稳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变化很小 复杂程度: 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稳定的和简单的环境是相当确定的,而越是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其不确定性越大
21.管理者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四种不同方法。
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这些相关群体和组织息息相关,或是组织行为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反过来,这些群体也可能影响组织。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和竞争者等。既有内部利益相关者也有外部利益相关者。
对于企业而言,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体现在:①重视利益相关者可以改善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能够带来更成功的创新,利益相关者信任度提高能够影响组织绩效;②利益相关者涉及到组织的投入与产出,管理者应考虑他们的利益。
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确定谁是利益相关者;②确定利益关系;③确定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关键程度;④确定用什么方式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选择用何种方式管理利益相关者时,还需考虑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按照利益相关者是否关键与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可以得到四种组合,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管理方式,具体如下:
1)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没有必要采取具体的行动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只要跟踪利益相关者的动向。
2)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前摄性的努力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此时,管理者可采用跨域管理,即更具体的方式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互动合作。
3)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管理者可以采用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如开展营销调研,鼓励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等。
4)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应当采用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即为追求共同目标而在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非正式协议。
第三章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全球经济如何给管理者创造机会和挑战?
民族中心论 多国中心论 全球中心论
取向 母国取向 东道国取向 全球取向
优点 Ø1 结构比较简单 Ø2 控制比较严密 Ø3 广泛的了解外国市场和工作环境 Ø4 东道国政府更多支持
Ø5 鼓舞当地管理者的士气 Ø6 熟悉全球事务的能力 Ø7 当地目标Ø8 和全球目标Ø9 的平衡
Ø10 选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最佳工作方式而Ø11 不Ø12 受国籍之限
缺点: Ø1 管理比较无效Ø2 缺乏灵活性Ø3 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强力反对 Ø13 重复Ø14 性工作Ø15 低效率Ø16 因过于关注当地传统而Ø17 难以维护全球目标Ø18
Ø19 很难实现Ø20 管理者必须同Ø21 时具备Ø22 当地知识和全球知识
民族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观念,认为母国的工作方式和惯例是最好的,他们不放心让外国雇员掌握关键的决策权和技术。
多国中心论认为东道国的管理人员知道经营业务的最佳工作方式和惯例,可能给与外国机构独立经营的权力,并由为外国雇员掌握决策权。
全球中心论:核心是在世界范围内选用最佳方式和最优秀的人才。
2.什么是狭隘主义?它是如何给管理者制造障碍的?
3.比较三种看待全球业务的不同观念。
4.三个重要的区域性贸易联盟,包括它们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区域性贸易联盟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5.比较多国公司、跨国公司和无国界组织。
不同类型的全球组织(1)多国公司:在多个国家拥有重要的运营单位但以母国为基地进行管理的组织。核心在于母国的控制,特征表现为民族中心论
(2)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拥有重要的运营单位,并在从事经营的所在国分散管理的公司。特征表现为多国中心论
(3)无国界组织:一种打破了人为地理界限的全球型组织
7.全球化经营的前两个阶段。
许可证贸易和特许经营:都是通过一次性支付或按销售提取一定费用,从而给与其他组织商标、技术或产品规范的使用权。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用于制造业组织,后者主要用于服务业组织。战略同盟:是一个组织与外国公司建立的伙伴关系,双方在开发新产品或组建生产机构时共享资源和知识,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合资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战略同盟,即双方为了某个企业目标,一致同意成立一个自主经营、独立的组织。外国子公司:外国直接投资,自主经营而又独立的生产机构或办事
8.全球化经营在第三阶段的各种方式。
9.在全球管理中,管理者需要了解的法律-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10.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远远大于组织文化的影响
11.霍夫斯泰德的四个民族文化的维度。
Ø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Ø 权力差距:用来衡量社会接受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的尺度。一个权力差距大的社会接受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距,员工对权威显示出极大尊敬。
Ø 不确定性规避:是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的程度的文化尺度。
Ø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生活数量表现为过分自信以及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生活质量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表现出对他人幸福的敏感和关心。
第四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1、有关社会责任的两种相反的观点
古典的或纯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管理者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便是利润最大化
社会经济学的观点:主张管理当局的责任远不止于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2、赞成或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
赞成的观点: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有利的环境;减少政府管制;股东利益。反对的观点:淡化使命;成本;缺乏技能;缺乏明确的责任;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
二、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为什么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08论述)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有两种观点:古典观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古典观认为:管理当局的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其代表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股东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他同时认为股东只关注一件事,即财务方面的回报。他还主张不管何时,当管理者自作主张将组织资源用于“社会利益”时,都是在增加经营成本,这些成本只能通过高价转嫁给消费者,或是降低股息回报由股东吸收。
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公司并非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还要对社会负责。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公司的建立,并且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公司提供支持。
赞成社会经济学观点的人认为社会经济学观点符合公众期望,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良好的公众形象和更好的环境。
反对社会经济学观点的人认为社会经济学观点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淡化企业使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的权利过大,并且因为社会责任过于宽泛,企业缺乏明确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
企业应当承担多少以及何种类型的社会责任一直是个引起关注和争议的热点问题。所谓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之所以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就是因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或者说是两种观点的对立。
2.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3.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要求企业探索基本道德真理,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强调管理者针对其从事的社会行动做出实际的决策。(企业对社会压力做出反应,用社会准则作为指导)
例:某公司宣称生产安全性的产品表明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 一旦发现不安全的产品就立刻从市场上召回,社会响应
如果召回10次,则表明该公司不具有社会责任感,仍有社会响应能能力 具有响应能力:指响应社会的要求,社会响应更具可行性
具有社会响应力的组织的管理者,不去琢磨长远来看什么对社会有益,而是去识别主流的社会准则并改变其社会参与方式,从而对变化的社会情况做出反应。
4.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是与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
5.共享价值观的作用。
共享价值观是指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它反应了组织赞同什么以及信奉什么,同时它构成了组织文化并影响着组织的运营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对于任何坚信并实施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的公司来说,共享价值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共享价值观指引管理者决策和行动; 2)共享价值观塑造员工行为;
3)共享价值观影响市场营销的成效;
4)共享价值观是建立团队精神的一种途径。建立公司的共享价值观的建议:鼓励公司全员参与,允许各部门或单位适当调整价值观,预期并接受员工的抵制,保持陈述简明扼要,不涉及宗教问题,提出质疑和身体力行
6.管理的绿色化
管理绿色化是指对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影响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的意识。组织在环境问题上可能采取的主要有四种方式:
1)法律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组织表现出极少的环境敏感性。他们愿意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2)市场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组织对顾客的环境偏好做出响应,顾客无论需求何种善待环境的产品,组织都会提供。比如杜邦公司。
3)利益相关者方式:组织选择对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做出反应。在该种方式中,绿色组织的工作将会满足诸如雇员、供应商或社区等群体在环境方面的需求。
4)活动家方式:组织寻求尊重和保护地球及其自然资源的途径。活动家方式表现了最高的环境敏感度,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社会责任。
7.利益相关者在社会责任的四个阶段分别扮演的角色。
8.什么是道德?
9.比较经营道德的四种观点
10.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以及结构变量可能会如何影响一个管理者在道德和非道德行为之间进行决策。
11.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道德行为的。12.决定道德问题强度的因素。13.什么是道德准则。
14.独立的社会审计和正式的保护机制是如何鼓励道德行为的。
第五章 管理决策 1.决策的概念。2.决策制定过程
3.为什么管理者通常被描述为决策制定者?
4.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5.承诺升级以及它对决策的影响。6.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
7.结构良好的决策问题以及程序化决策。8.程序、政策和规则的差别。
9.缺乏结构化的问题以及非程序化决策。
10.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特征。11.四种决策风格。
12.什么因素影响决策制定? 第六章 计划的基础
1.计划工作定义。2.计划的作用。
3.计划与组织的绩效之间的关系。4.区分目标和计划。5.目标有哪些不同的类型。6.计划的类型。
7.传统的目标设定与目标管理。8.管理者应当怎样设立目标。9.权变因素怎么影响计划工作。10.对正式计划工作有哪些批评的意见? 11.在动态的环境下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计划? 第七章 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定义。2.战略管理的意义。3.战略管理过程。4.SWOT分析及用途。
5.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6.稳定性战略和紧缩战略。7.组织追求增长战略的不同方式。8.BCG矩阵。
9.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10.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11.什么是环境扫描。12.全球扫描。13.预测。
14.标杆比较过程。
15.为什么预算是一种很流行的资源分配工具? 16.甘特图和负荷图。17.PERT(计划评审技术)18.盈亏平衡分析
19.项目计划过程的基本步骤。第八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1.组织工作为什么很重要? 2.工作专门化有什么优缺点?
3.管理者可用来对工作活动进行部门化的主要方式。4.指挥链:职权、职责,以及统一指挥。5.管理跨度及其影响因素。5.集权或分权的影响因素。
6.在组织结构中,正规化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7.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的差别。8.战略与结构关系。
9.组织的规模如何影响结构? 10.职能型和事业型组织。
11.传统的组织设计有什么优缺点? 12.基于团队的结构。
13.比较矩阵型结构和项目型结构的异同点。
14.在什么情况下组织可以按内部自治单位来设计结构? 15.无边界组织的概念。
16.说明在无边界组织中哪些组织边界被取消或减弱? 17.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战略重要性。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八步骤。
3.外部环境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4.人力资源规划概念。
5.职务分析对编写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的重要性。6.招聘渠道有哪些? 7.甄选活动的主要目的。8.各种甄选手段的优缺点。9.上岗引导的目标。
10.组织进行员工培训时要提高的三类技能。11.管理者如何评估员工的绩效?
12.组织制定一个有效的薪酬制度的重要性。13.影响员工收入的因素。
14.人们对待职业发展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15.什么是性骚扰。
16.组织如何能使其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和行动更好地与员工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需要相吻合。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创新管理
1.应对变革对管理者的重要性。2.导致组织变革的外部和内部力量。3.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4.卢因的三步骤变革过程。
5.管理者能够在组织中进行哪些类型的变革? 6.导致变革的阻力及减缓阻力的方法。7.哪些情景因素会促进组织的文化变革? 8.如何推行文化变革?
9.比较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流程再造。10.压力的概念。
11.管理者可用来减少员工压力的措施。12.创造与创新的区别。
13.与创新有关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因素。第十一章 个体与群体行为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目的。3.态度的三种成分。4.工作态度的类型。5.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
6.个体如何协调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7、认知失调理论。
8.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9.MBTI 10.大五人格模型。11.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12.马基雅维里主义。13.知觉的概念。14.凯利归因理论。
15.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型。16.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7.斯金纳学习理论。18.社会学习理论。
19.正式群体和那些非正式群体。20.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21.群体规范。22.群体规模。
23.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24.冲突管理对群体行为有何影响。25.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26.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27.功能型、自我管理型、虚拟型和跨职能团队。28.高效工作团队的特点。第十二章 领导与领导理论
1.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2.领导特质?有关领导特质的研究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3.比较艾奥瓦大学的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和管理方格理论的研究。
4.费德勒权变模型。5.赫塞和布兰查德理论。6.领导者参与模型。7.路径-目标理论。
8.如何运用路径-目标理论解释领导? 9.事务型领导者与变革型领导者的差异。
10.领袖魅力的领导者与愿景规划的领导者的特点。11.团队领导者扮演的四种角色。1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13.信任文化,领导者如何构建信任。14.授权与领导有什么关系。
15.性别、民族文化与领导风格之间的关系。第十三章 员工激励
1.动机的概念及过程。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4.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5.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6.目标设置理论。7.强化理论。
8.工作扩大化与工作丰富化。9.工作特征模型。10.亚当斯公平理论。1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在激励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方面有哪些做法? 第十四章 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1.沟通定义。
2.管理沟通包含哪些类别的沟通。3.沟通过程的七要素。
4.管理者可用来评价各种沟通方法的标准。5.比较各种沟通方法。6.非言语沟通。
7.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8.解释管理者如何能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9.倾听。
10.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11.组织中沟通的四种方式。12.比较不同类型的沟通网络。
13.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沟通中的各种可能的应用。14.无线通信技术。
15.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第十五章 管理控制
1.管理中的控制的作用。
2.比较市场、官僚、小集团控制的不同。3.计划与控制的关系。4.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
5.列出管理者获取实际工作表现信息的四种方法。
6.比较采取管理行动中的改进实际工作和修订标准的不同。7.比较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优点和缺点。8.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有的特征。9.工作场所隐私问题。
10.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控制员工偷窃。11.工作场所暴力。12.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概念。13.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14.管理者如何提高组织生产率。15.组织有效性的衡量。16.财务比率。17.预算。18.EVA和MVA。19.平衡记分卡。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及应对分】推荐阅读:
312心理学考研大纲06-16
心理学考研 以大纲为主 各科相结合08-03
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08-21
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05-20
考研数学大纲的应对策略07-04
如何准备心理学考研07-07
西南大学心理学考研08-03
东南大学心理学考研05-15
考研心理统计试题09-01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