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09-03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通用15篇)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1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美术教研组根据学校总体安排,明确工作目标,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教学过程管理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我们做到业务学习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重点地学习区教研活动精神,进一步明确美术教学要求,加强师德修养。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此,我们着力抓好常规教学活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组织考评。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探讨。教师都感到这样做大有益处,增加了相互间的学习机会,使理论更能联系实际。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减轻学生的负担。为此,本学期我们加强了教研组的常规活动,使活动化大为小,教研组各成员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这”为载体,形成浓厚、活跃的教研风气,与落实教学常规,开展专题研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配合学校总体安排,为组内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文化素质和组织教学、独立工作的能力。努力形成教研合力。组内教师认真参加进修和培训等学习活动。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

四、做好环境美化工作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抓好学校大环境美好的同时,结合团委的工作,对每个教室进行了美化,并协助各个班级出好黑板报。组织了清明节手抄报比赛,各个年级的写字比赛和书画比赛,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进行了表彰。

总之,当前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但是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我们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不足,课题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深度,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寻求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2

1 以工作室引领带动部分教师先行

“要想走得快, 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 大家一起走”。我校“刘丹会教师工作室于2013年元月正式成立。刚成立时有成员8人, 经过一年的时间慢慢发展到13人。工作室成员都是教师通过申请审核自愿参加, 工作室注重强化理论学习。要求成员每两个月研读一本经典教育专著。坚持阅读、实践、反思与记录。每人必须建立博客, 每周至少更新一次, 发表自己的教育故事与教学感悟。每月参加工作室活动四次, 网络学习与现场研讨交替进行, 阅读交流、案例研讨、写作培训交替进行。工作室的日常模式是每月的第一周:专业阅读;每月的第二周:专题讨论;每月的第三周:写作指导;每月的第四周:专题讲座。每学期, 工作室成员除了要阅读交流3本和自主研读3本教育专著外, 还要进行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和高效课堂导学模式等微型课题的研究。

虽然, 工作室成员都感觉压力很大, 很辛苦, 但成长是幸福的, 每个人都觉得累着并快乐着。不知不觉间, 孩子们变得可爱了, 工作变得有意思了, 对教育问题越来越敏感了, 博文也越写越长了, 更新也越来越快了……自己的进步看得见摸得着, 每个人都很有成就感。苦过累过努力过, 成员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原工作室成员8人中, 刘丹会被评为綦江区“面向未来”教师, 张永利被评为綦江区“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 丁世东调往城区小学挂职锻炼, 孟芝琴升职教导主任, 王梅提升教务员。从某种角度上说, 我校刘丹会教师工作室带领了一部分教师的成长。

2 加强“同伴互助”带动全体教师成长

我校在“同伴互助”方面, 认真开展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在我校教育教学第一线, 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也有易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的年轻教师。他们朝夕相处, 教学中有共同的语言, 易于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同伴互助, 有助于探索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 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提升教学经验,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主要有以下做法:

1) 重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开展组内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我校坚持间周一次集体备课, 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采取“四化”措施:

(1) 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 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

(2) 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 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 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 其他老师边听边在书上做详细的记录, 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 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 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 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

(3) 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 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 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

(4) 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 效果如何, 要及时反思, 做好后记, 交流总结得失, 形成习惯。

2) 组织好全校性的专项教研活动。考虑到以前见过的校内教研组活动情况, 学校在开学初的《永新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计划》中, 对每个年段不同的学科在本学期要研究的专题做了特别的安排, 比如语文学科, 低段重点研究识字教学;中段重点研究作文教学;高段重点研究单元整合教学。数学学科低段重点研究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段重点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段重点研究练习作业的处理。专项教研活动做到精心组织,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 切实起到交流、指导、带动的作用。

3 抓好“个人反思”,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个人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的重新认识, 即自我思考、自我总结, 自我完善提高。在反思的过程中, 我校要求教师对照教育教学新理念,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经过反省、检查, 形成新的认识。这是教师自我学习, 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强调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上完一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提倡写“教学反思”, 着重思六个方面:思成功之处, 思失误之处, 思机智之处, 思学生的不同见解, 思学生出现的问题, 思今后的改革创新。

2) 主张教师定期写课改教学体会, 总结阶段教学情况。我校要求四十岁以下教师每月上交一份反思, 并评选出优秀反思进行全校展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教师勤学多思, 不断进步。

3) 我们还要求教师就全校性的专题教研活动着重钻研一个课题, 在教学中围绕这个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不断反思和总结, 取得成果。

另外我校还组织全校教师共读一本书, 要求教师们在第一、二两个月学会批注式阅读, 第三个月就书中的某一个问题, 联系本班实际及本人教学实践, 写阅读感悟并组织交流, 第四月, 就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一个问题, 仿照书中的写法写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并组织交流。

学校教研组工作应抓好“五性” 篇3

一、教研组活动应有 “针对性”

在开展教研活動中,学校教研组应以新课改为目标,针对当前新形势,拓宽教师眼界,开拓教师视野。对每一个课题的研究,要挖掘潜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为此,应该做到:

1、要组织教师常看教学光碟。2、要把握时机进行专题讲座。3、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开拓了教师的教研视野,同时也充实了教研组的教研成果。

二、教研需要有专题性

每次教研活动,要有计划的确定开展教学研究的专题内容,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研究才有正确方向,才能不断深化研究专题,使之根据需要而着力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经过实践证明,专题性教学研究,是搞好各科研究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强化教研成果,从而使教研活动与新课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研活动服务于教学,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三、教研组上下要有协调性

学校教研组开展教学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研究内容要多样化,在研究过程中要把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程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研组要 帮助 各科教师订好计划,并给予有目的的指导,善于总结分析、比较、找差距、找弱点,对每次活动要及时反馈。

四、教研内容要有丰富性

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尽可能让每位教师都来参加教学研究。应从以下方面来抓:1、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2、定时组织教师看教学光碟。3、多探讨电教设备的使用。4、经常举行新课题研究活动。5、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 ,每课后写一篇教学后记,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

五、教研活动要有吸收和推广性

2018春季英语教研组总结 篇4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伴随着十九大学习和精准扶贫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房县教研室、镇教研员的指导下,白鹤学校初中部三位英语教师努力、踏实地工作着。面对秋季学校分流所导致的班容量偏大、学生思想动荡、条件艰苦等困境,为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我们三位教师感受到了压力,同时,压力也成为我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总结本学期英语教研组的工作,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重学习,提升2素质。

1、拓宽学习渠道,做到三结合。在每个月教研组的业务学习中,我们把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相结合,同事间彼此交流探讨和网上资源阅览相结合,不断提高英语组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

2、优选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本学期,结合教育局、教研室《“六个文件精神”》,认真学习“精神”的同时我们三位英语教师先后再次学习了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师用书》、《怎样听课与评课》、《任务型教学的有效研究》。

3、加强学后反思,做到学用结合。我们吧学习活动及时消化,做到听、记、思三结合,并注意与自己的教研实际紧密结合,随时撰写真实感悟和学习体会。可以说,每次的校本培训学习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次难得的精神享受,是丰厚自己文化底蕴、积淀知识含量,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捷径。

二、抓好常规落实,促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成绩提升

1、加强对教材的创造性研究,教学资源共享。本学期我们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上:根据各个年级教材的特点、主要内容,对教材提出了整合的研究意向,将较难把握的内容筛选出来共同分析、比较,确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微观上,我们以一个典型单元为例,就单元内容的课节划分,重难点的把握,语言目标的确定,任务的科学设计,以及练习题的编写和筛选,包括每课的预复习作业的安排进行探讨研究,大家交换不同的想法,彼此在争辩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分歧中启迪心智、激发灵感。

2、组织校内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安排了戢平那、孙希平两位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每一位开课教师都要以说课的形式,结合教学理论,讲述教学 程安排的理由和想法;全体教师都参与评课并由一位教师主评。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学效果。“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谋发展”。

4、进一步推行学案的使用和八、九年级的英语周测的落实工作,抓实抓好学生的纠错本。首次推行每节课前3分钟的英语两句话背诵记忆和每日中午巩固记忆4---6个单词。补差效果明显。

四、今后工作设想:

1、加强案例研究、个案分析,注重对优秀教师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

2、继续抓紧抓实学案使用、周测落实、“三书”学习、每节课前3分钟背诵记忆及每日中午4---6个单词巩固的补差措施落实。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5

首先我要感谢一年级数学组的各位老师,正是有大家的团结一致,不计得失,共面难题,才让教研组在班级老师不足的情况下,依旧保证各班课程不被耽误,各项工作得以稳步进行。这种以年级组为家,以组内工作为己认的良好传统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能根据学期初的教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改革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原则,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高本教研组数学教学水平及数学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研水平

面对新课程,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有不断更新的教学 理念。因此在本学期教研中,我们把理论学习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我们积极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了解了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熟悉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新课程目标、新课程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组内教师在学校的新课标测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广泛阅读各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论文,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运用于实践之中,并不断反思、总结,撰写教育教学随笔与论文。教研组活动做到经常性,根据学期初的计划按时进行理论、业务学习或专题讨论,加强行为的反思层面,突出教研课题化。开学初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教研课题为“加上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主题,并分期学习,进行研讨。并根据各班的实践情况进行问题汇总和改进措施的商讨,使各班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口算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严把教学质量关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开学初,我们认真学习了小学学科教学常规,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精细管理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位老师都明确数学学科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辅导、教学评价与分析等基本常规。我们还对本教研组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教学常规进行自查和互查。

2、同研一节课 ,共同求发展

本学期,以“校级展示课”为契机,全面铺开了“同课异构”的活动。我们教研组团结协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使每堂课都成为课。另外,组内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对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全程跟踪辅导,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注意新老教师的意见互换,提倡新方法的实践运用。同时我们以评课为平台,让每位老师出声,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从而完善课堂。

三、认真做好其他教学工作、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训练到位。这个学期,我们会同语文教研组一起加强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注重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平时通过每周一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展口算竞赛和数学能力竞赛,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们积极研讨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评价方案。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 的发展。

不足与努力方向:

虽然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干不能说,能想不能写,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上升不到理论层面,得不到积累与保存。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6

本学期,在校长室与师发处带领下,历史教研组全体成员以新课标为指引,以历史教学为重点,以教育教学科研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学期在教研组建设以及个人专业成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研组建设

认真开展“每周一课”课题研究课。本学期历史教研组每周一课开课率达130%,学科W报道篇数达100%。课后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展开研讨,氛围浓烈,每位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思及时提交。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每周的备课组集备互动正常进行,每位教师一丝不苟地完成师发处布置的各项工作。

教研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一个教研组成长的重要抓手,要以科研促教学。目前历史组教研组的课题《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案例研究》已申报第二批十三五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在展开,准备迎接中期评估。

校本化作业。高二必修班使用的是暑期修订的必修123的课课练,收到的反馈信息说明课课练利用率高,效果好。

二、教研组成员专业成长

本学期历史教研组成员不仅在校内认真学习和研讨,还注重走出去学习与展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不断学习,拓展视野

本学期,我组成员经常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历史组教师不错过任何一次市教研活动,积极赴各校参加公开课活动(省中、新桥、一中、田家炳)。卫雪君、韩光、张坤玲老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倪红娟老师参加《新班主任》全国名班主任带班经验培训。

(二)勇于展示,初见成果

职称评审:韩光老师评上高级教师。

五级梯队:张坤玲老师获常州市历史骨干教师称号;

历史教学比赛:张坤玲老师获常州大市历史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班主任工作评比:张坤玲老师获常州市骨干班主任称号;倪红娟老师获常州市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

论文获奖或发表:倪红娟:《基于云平台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实践与反思》发表于《学界》;论文《大合唱排练中的“捣蛋者”》获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评比一等奖;张坤玲《一道学业水平测试真题带来的教学启示》获师陶杯二等奖。

开展各级公开课:张坤玲开展常州市潘勤名师工作室公开课。倪红娟在二中三中联合开课活动中开设公开课《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

领衔工作坊:倪红娟老师本学期领衔两个工作坊:班主任工作坊《思想云工作坊》、历史学科工作坊《理想国工作坊》,两方面的工作都有序开展。

但是,历史组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下学期将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1、学科特色活动。学科特色互动是历史学科的重要阵地,《寻访常州博物馆》文物展示活动将在下学期高一年级开展。

2、历史学科教室的利用。学校建立了政史学科教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下学期我们将进行学科教室使用培训工作,历史组的活动将主要在历史学科教室开展。

3、教科研工作需加强。历史组的课题尚未通过中期评估,而这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在此期间,历史组成员要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撰写相关论文。

4、新课标、新高考研究是关键。新课标已经公布,新高考方案即将出台,历史组教师将认真研究新课标与新高考,力争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并占据制高点。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教研工作 篇7

一、勤于学习, 拓宽自己的教学教研视野

教研工作必须时刻都要具备超前的创新意识, 要把握住基础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教学研究是为此提供养料的源泉, 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首先, 指导组织一线教研人员, 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程标准为起点, 紧紧抓住这一系统工程, 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程。以教研为载体, 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重点来激活创新。作为从事教研教学的人员, 我们必须认真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 找准自己的定位。随着形式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研职能作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其次, 教研员必须是优秀教师, 但并不是指单靠打时间仗, 靠题海战术拿到好名次的教师, 而是善于把握教学规律, 善于运用教学艺术, 以个人的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重和同行称赞的教师, 是那些实践中善于言传身教, 理论上善于总结规律的教师;是那些有理论储备、有实践积淀、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因此, 教研人员必须废除权威领导意识, 转为业务型的服务于教学的优秀教师, 把自己的工作视野放得更宽更远些。勤奋学习理论、勤于实践, 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业务更拔尖, 更好地服务基层教育教学工作。

二、勤于指导, 增强基础教育服务意识

指导是对教研工作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挥。首先教研员要明确了解自己的指导范围、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基础教育的教研员, 所面对的对象是所管辖的乡镇学校, 各具体学校的具体情况, 怎样研究, 如何指导, 都要心中有数。其次明确自己的职责, 就像上面所谈到的不是权威, 而是服务意识, 应该搞好两个服务:一是思想服务, 对所直属的学校教研人员要常谈心、常交流、常合作, 与老师打成一片, 共同促进教研教学工作的开展。二是业务上服务, 教研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 深入学校开展课题研究, 参加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听课后组织老师评课, 现场解决老师比较困难的问题。还要积极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教研课题提供信息, 提供指导服务, 使学校活动各显特色, 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特色, 充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展示和发挥。在指导和服务的过程中, 教研员还必须加强活动过程上的指导, 终结指导, 要做到内容上落实, 课研主题落实, 指导服务上落实, 活动程序过程落实。真正地增强服务意识, 当好基层学校, 教育教学工作的向导和参谋, 做好每一位老师的服务员。

三、勤于自勉, 加强自身职责的修养

教研工作人员是一个科学的引导者, 是用自己全部的知识、人品、学识成果去影响学生。因此, 基层教研员要勤奋学习, 勤于自勉, 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品修养。

(一) 加强互助合作

教研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 这项工作本身离不开学校负责人、老师的支持, 更少不了教育行政领导和教研室同事的支持和协作。如开展专题活动要与学校学科负责人商讨教案, 听试教课, 讨论准备工作, 在研讨中, 还要与其他老师学校互动, 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多方合作的质量。为提高活动的综合性, 减轻基层学校的负担, 扩大活动影响, 推动活动发展, 必须加强学科活动的整合, 这些完全依赖于合作精神。

(二) 加强责任意识

基层教研员往往指导的是多学科多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是教研工作的主心骨。这就向基层教研人员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带来巨大的压力。每个学期主要活动是什么, 上级活动内容是什么, 都要收集整理, 进行活动安排, 确定研究主题, 活动落实主题确定了, 就要认真组织, 认真研究, 对研讨过程全程服务, 对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 绝不能完成任务流于形式。

(三) 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培养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工作型合作;研究型合作;教研组建设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建校只有10年的年轻学校,我们英语教研组16位成员平均年龄32岁,而我这个年轻的教研组长更是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的几年,我一直觉得教研组活动就是组织教师上上公开课,然后组内教师评个课,定期检查一下教师的教学常规,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该干什么。虽然组内教师都很团结合作,但教师之间的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公开课说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等事务性工作的合作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不断反思,不断问自己:“我能为教研组做些什么?”而课程改革也强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但从我校英语教研组建设的情况看,才觉得这种工作型合作已经不能适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反思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教师间“工作型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集体备课“貌合神离”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之间合作的基本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性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但在教研组建设中,集体备课中的教师合作常常是“貌合神离”。这是因为各备课组往往采取分工合作的轮流备课制度,一人主备,其他人补充成为当前我们英语组集体备课制度的主要形式,教师之间合作的深度不够。

2.校内公开课、研讨课展示有余,研讨不足

校内公开课仍追求“上出精彩的课”;课后评课每个教师先说几个优点,再象征性地说一两处缺点。其实校内公开课、研讨课应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

3.教学经验的交流偏重于教师教的经验,对指导学生学的经验交流不足

每次交流教学经验时,大部分教师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做法,但缺乏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的交流。

二、转变策略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因此,我们教研组尝试从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转变。以校本研修为灵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自助式研修

组内教师通过自学、自查、自省来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2.引领式研修

充分利用组内优质资源,开设讲座,进行不同的主题研修。近几年我们先后开设了《如何写教学反思》《词块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学中人物型教学活动的设计》等讲座,以达到教研的目的。

3.专题式研修

根据教研组发展目标,确定阶段性校本研修的重点。如,2009~2010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在“五严”背景下进行“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专题研讨。2011~2012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开放教室,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实现观摩教学,培养“合作性同事”关系。通过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和校内教学研讨,英语组教师间建立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合作性同事”关系。2012~2013学年我们校本研修的重点是:建立课堂观察研究小组,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上一学年的组内观摩常态课,我们的教研氛围更浓了,几乎所有教师都能愉快地参加教研活动,因为每次活动都是基于平等的共享,大家平等参与、真诚表达、和而不同。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大家都有所收获。此时,我们又发现在观摩日常的常态课时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授课情况,而忽略了议课活动。首先是理论学习:通过区教研活动和网络、相关的书籍学习有关观课议课对学生学的情况的观察。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课题观察研究小组,研究了观课的理论。其次是实践:(1)确定观课的主题;(2)观课教师坐在学生身边围绕主题观察学习效果;(3)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信息;(4)观课教师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并提出自己的思考;(5)组内教师围绕主题一起探讨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反思这一学年的观课议课活动,我们自己研究设计的观课议课表虽然不很成熟,但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在教学研讨会上,大家更多地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和教师的应对来讨论。

4.课题式研修

让教学具有创造性。在教研氛围日渐浓厚的英语教研组内,很多教师都有很强的教科研意识,积极地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2009年以来,我们组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个,市“十二五”规划课题1个,市级个人课题已结题3个,区级个人课题已结题4个。

总之,我原以为教研组工作就是简单的“教”和“研”。现在才知道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相比之下,“研”比“教”更难。过去的教研活动只追求“做过了”“做完了”的充实感。大部分教研活动往往在准备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而忽略了事后的充分讨论、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例进行相互学习,使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打了折扣,也不能让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现在知道了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的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2012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还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参考文献: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9

2017年秋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现将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学常规细则》,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3、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检测、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每周坚持搞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及评课达10次。

3、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教师们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五年级以下教龄的老师的新授课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

4、本学期教研组共开设了10节公开课,老师们能及时写好听课记录和评课。

5、各年级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平时布置了科学的、有价值的作业。

6、文化知识考核:每次月考检测,各年级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7、数学学科竞赛,计算要加强。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不容乐观的。结合了科组实际情况,本学期三四年级进行了口算竞赛活动,五六年级进行了速算24点活动。从这些活动,我们得到了一定启示: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得常抓不懈。

三、努力方向:

1、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及时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及解决策略。

2、继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书本、网络等形式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工作效率。

3、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断提高学生作业书写质量和读题、解题的能力。

4、加强计算教学和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5、关心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及时做好补差工作,缩小班级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10

总结

本学期我校体育工作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全面贯穿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采取深化改革,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探索。现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健康第一”理念为指导,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在体育教学中,各教师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二、高度重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测试水平。

一年一度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改善与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我校实施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以低年级打基础、中高年级巩固强化为训练原则,将测试项目列为“课课练”。除此之外,对于抽测的四年级,不仅采取“课课练”,还利用大课间、活动课等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项目的训练与提高。

三、“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体育学科科研素养。

教育科研是教师深化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组织下,我体育组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教研活动,比如钮玲琳老师开展了主题为“体育课堂常规”的微讲座,体育组开展了主题为“学生体质测试计划制定”的研讨沙龙,严苏华老师开展了主题为“趣味十字跳”的“一人一课”的展示课活动,张纬国老师开展了主题为“新式负重跑”的“一课三磨”活动等,有效地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狠抓体育运动队工作,稳步推进竞赛成绩的持续提高。

创新工作机制,激发教研活力 篇11

关键词:教研 创新 经验

教研,是教改成功的关键。湘阴县教研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教育工作精神,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标,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不断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指导,为湘阴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总结课改经验,着力做好课改实验

1、高中各学科采取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案例设计等形式,努力探讨新课程标准实施重点、难点问题,如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教学研究,攻难克关,不断提高课程理解能力和实施水平。

2、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加强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评价、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及信息技術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的研究与总结,及时推广研究成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

二、引领校本教研,提高学校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教改核心小组及学科中心小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五个一”教研活动。即每位教师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运用一种教育理论于教学实践、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评价反思活动、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每学年汇编一本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案例集。

3、引导学校逐步采用“教师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等评价方式。一方面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1、加强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湘阴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标准》,修订各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进一步规范各类教研活动,。不断完善《湘阴县教研组工作规程》与《湘阴县学科基地工作规程》,切实提高教研质量。充分发挥垸区教研活动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控制,备课组内既强调统一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独创性。

3、加强对教辅用书的监控。教研室与基教股配合,把全县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学生用教辅用书的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坚决贯彻“一费制”政策及省市有关教辅用书的有关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真正发挥教辅用书的辅助作用。同时教研室每年抽调全县高三精干力量认真编写高三二轮复习资料,打造“湘阴”品牌。

4、切实提高教学调研水平。教学调研工作采用预约调研与随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大范围调研邀请兼职教研员及名教师、骨干教师参加,以加大对学校教学工作调研的力度,同时也让学校之间取长补短。调研工作的主要内容:随堂听课、了解课改情况、检查教案、检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检查学校为学生配置的教辅资料、召开教师学科座谈会、进行师生问卷调查、调阅学校教学管理的相关资料、个别访谈等。调研工作的基本原则:强调方向性、科学性、促进性与合作性等。调研工作宗旨:挖掘学校的优势,突出了一个“诚”字;找出存在的问题,突出一个“真”字;诊断问题的原因,突出一个“准”字;谋划今后的发展,突出一个“实”字。

四、健全教研网络,不断提高教研与指导的质量

1、不断完善以教研室为龙头,以学科中心小组为中心,以学科基地学校为研训基地,以学校教研组为平台的全县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并将区域性教学研究与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等形式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交流。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五要素”:一是“实”。教学过程是否夯实基础,是否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巧”。对教学内容巧设计、巧安排,选择恰当的教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三是“精”。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率当先”。四是“活”。灵活采用“换说法,改条件,验结论,重过程”等方法,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从方法到能力,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五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要培养出具有“求知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的优秀学生。

3、加强对高三年级复习的研究、指导与管理。

⑴各学科认真研究高三复习课的课型及其教学模式,增加复习课有效的教学时间,在复习效率上下功夫。分类指导复习内容的组织与选择,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分配好复习时段。

⑵认真做好教学情况分析,指导并帮助学校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的双向通道,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全市性的质量检测后,各学校认真实施考后的质量分析,并由分管高三年级的校长、教务处主任主持召开学生“评教”座谈,提取有用信息反馈给教师。

⑶实施分类推进的策略,对部分学校、部分学科、部分学生,教研室组织力量帮一把,送一程。

⑷组织学习、研究《考试说明》及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报告,提升对各种有关信息获取、筛选和整合能力。学科教研员组织高三中心小组教师深入研究,认真研制有质量的检测试卷及补偿性练习。

4、注意小幼、小初、初高的教学衔接,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稳步走,高效率”的教学原则,着重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习惯问题,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与教研员素质水平

1、按照“夯实基础、立足校本、突出重点、强化激励”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帮一把、推一批、优一群”的工作策略。进一步健全“四个梯度”(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一个网络(以教研员、学科中心小组成员为核心,以学科骨干教师为群体的教研网络)。在全面了解掌握教师信息的基础上,确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筹建骨干教师信息库。

2、以建设“学习型的教研室”,培养“专家型的教研员”为目标,加强教研人员的业务学习,鼓励教研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历进修,引导教研人员苦练内功,提升能力。

新时期教研工作的三大转型 篇12

一、工作范式转型:从“经验教研”走向“实证教研”

教研员大多拥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基于经验的听、评课, 是教研员传统而经典的指导方式。但是, 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 教研员的“经验”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这一是因为“经验”具有时效性。专职的教研员, 大多不再上课, 来自一线的直接经验更新滞后, 面对日益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型的新课堂, 原先的“老经验”可能会“过时”。二是因为“经验”具有表层性和个体性。利用“经验”诊断课堂和活动, 可能出现“研判偏颇”, 而且受教研员个人能力、喜好、习惯的影响, 还可能“走眼”。三是因为“经验”具有主观性。单凭“经验”诊断课堂和活动, “说服力”不强, “证据不足”, 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 “经验教研”必须向“实证教研”转型。何谓“实证教研”?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认为, 实证教研就是用“证据支持教研, 项目组织教研”, 运用数据、案例、经验三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

在推进“实证教研”的过程中, 我市的做法是:

一是加强教学诊断力。建立网上阅卷系统, 强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与市考试中心联合开展数据分析、诊断, 用数据指导、调控全市的教研方向;引进“课堂观察技术”, 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测、后测”活动, 用数据及时诊断并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二是加强学理支撑力。广泛开展“实证教研”理论学习, 深入开展证据的收集、解答和“项目的运维”教研员专项培训, 与华东师范大学专家一起进行“实证教研”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是加强行为改进力。结合理论学习, 要求教研员在“数据诊断”的基础上, 组织开展项目研究, 强化日常工作中的个案积累、量化统计、问卷调查, 重视通过对活动档案的研究, 形成统计数据。

在此仅举我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开展“实证教研”的一个案例:

2012年, 小学数学教研员在三年级教学调研时, 一道题的解答引起了他的注意:

右图中空白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 , 再涂 ( ) 格, 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九分之七。

题目并不难, 但正确率只有50%左右。问题何在?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教研方法, 教研员就会从“经验”出发, 去分析问题。但这次, 为了使问题的分析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他先根据“经验”初步诊断为“学生审题不仔细, 将空白部分看成了涂色部分”。接着, 设计了类似的测试题和问卷调查表, 分析后得出: (1) 80.3%的学生认为审题不仔细; (2) 51.3%的学生认为思考时间不够, 教师经常以自己读题代替学生读题; (3) 58.1%的学生认为平时教学分数时, 教师比较强调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对空白部分比较弱化; (4) 64.5%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设计的练习中, 机械的模仿比较多, 灵活的变式比较少, 缺乏举一反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借用技术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 教研员不但验证了原先的结论, 而且还发现了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教师“教”的三个原因。于是, 教研员与该校教师一起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激烈研讨、交流, 最后, 问题聚焦在“如何才能使学生花更少的时间, 做更少的练习, 形成更稳固的技能, 促进更有效的迁移”上。于是, 大家决定:通过组织“有效的变式练习”这一教研项目, 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并确定近三年的研修课题为“小学数学变式练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实证教研”让“数据”发声、让“事实”说话, 有效地破解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较好地实现了用“科研”的视角开展教研、用“师训”的平台推广教研的目的, 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教育的“三教合一”, 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激情,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然, 在提倡开展“实证教研”的同时, 不能否定“传统教研”, 不能否定“经验”, 而应让“经验”从教研活动“主帅”的位置上撤下来, 退居二线, 但不是“退休”。

二、工作方式转型:从“粗放教研”走向“精细教研”

教研工作一直是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下, 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幸福感不强、互动性弱, 这其中自然有大量的培训任务、激烈的教学竞争和学校其他事务干扰等客观原因, 但不可否认, 也存在着教研活动模式陈旧、过程流于形式、讲座专家吸引力不足等主观因素。因此, 许多教研员虽尽心尽力、呕心沥血, 但开展的教研活动却得不到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支持, 收效甚微。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的举措是:一是开展教研活动策划与改进专项行动, 对教研活动的部分环节进行“放大”或“改良”, 实现教研环节的“精细化”;二是开展每月一次的“我的智慧共分享”教研论坛, 介绍如何精化、细化研究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困惑;三是开展教研“微创新”系列活动, 研究如何做精做强市级研训一体活动, 如何分层分类开展跟踪式、地毯式、雪中送炭式、锦上添花式等各种教学调研, 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高考试题研究教研活动的“精细化”, 以下是普高政治“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教研活动两种教研方式各环节对照图。

这样的安排, 突出了“体悟”, 较好地唤醒了教师的学生意识, 让教师以学生的角色体验一次测验, 借此来感悟和反思命题及评分标准, 从而关注“评价素养”, 树立“学生意识”。

教研活动的“精细化”, 让广大教研员和教师尝到了甜头,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市, 教研活动环节“微创新”开展一年来, 受到广大教师的热捧,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参训教师的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三、工作策略的转型:从“零散教研”走向“系统教研”

纵观当下的教研活动, 在“主题化”“规划化”“系列化”上已有了很大突破, 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也有了很大提升, 但从教研活动的目的指向看, 却仍然难逃三种形式:一是应试教研, 就是从考点出发来研究教学;二是应急教研, 一种是为了应付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而开展的相应活动, 另一种是为了应付优质课、基本功竞赛等各类竞赛、评比或是为了评职称、高一级公开课展示而举行的应急性教研活动;三是零散教研, 就是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 有时在日常教学中临时遇到一个问题或困惑, 觉得有必要才去研究一下。

以上各类教研活动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零散性”, 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条理性”, 缺乏教师专业成长所需素养的“顶层设计”, 往往会呈现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零散研究现象。同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还会因遗忘而出现“重复性研究”和“知识系统缺失”等现象。

如何破解这个瓶颈?结合我市的经验, 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一) 强化“顶层设计”理念

构建并实施“一个体系一个方案”, 即《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课程目标体系建设方案》和《中小学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前者可从“3个领域24个模块”进行设计, 用以指导教研员在市级研修中系统性主题的选择;后者可分别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学科团队建设”等4个板块进行细化, 用于指导基层教研组系统性开展教研活动。

(二) 强化操作层面

一是要求每位教研员制订教研活动三年行动计划;二是进一步规范“一个主题四个阶段”基于教学现场的校本研修范式;三是构建课题统领下的市级、区域、校级“三级研修体系”, 对同一主题以大课题、二级课题、小课题的形式开展系列研究;四是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 以此分别实现教研主题设计系统化、教研活动过程系统化、教研活动成果系统化。表1所示是我市《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部分, 用以说明如何宏观地、“系统化”地设计教研主题。

该课程目标体系从“专业理解”“专业实践”“专业研究”三个目标领域出发, 共设计24个模块, 提出三类目标要求:Ⅰ类目标注重教育基本理论与规范的学习与体验, 备选的主题满足入职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 (约1~5年教龄) 的需要;Ⅱ类目标注重教育基本理论与规范的实践与探索, 备选主题满足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 (约6~15年教龄) 的需要;Ⅲ类目标注重实践经验的研究与分享, 备选主题满足优秀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 (县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 的需要。教研活动主题设计的原则是:坚持问题取向, 关注学生需要、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发现实际问题;坚持实践取向, 创设实践情境, 强化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 重视研究自身的经验;坚持可持续发展取向, 强化学习与研究, 以不断适应时代新要求等为落脚点, 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归宿。

这样的设计, 纲举目张, 实现了教研活动主题选择的“全面性”“系统性”, 可按图索骥, 避免教研活动主题的“碎片化”现象, 也不再令教研员每年因选择主题而苦恼。同时, 能很好地体现“分层分类”教研的思想, 使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个体系、一个方案、一个计划的构建与实施, 能帮助教研员和基层学校教研组进一步改变教研活动主题生成和活动过程无抓手、无方向、无系统的“三无”现象。在具体操作中, 由于选定一个教研主题后, 以课题研究的思路, 将大主题分解为若干个紧密相关的小主题, 再分层组织系列研究, 逐个突破, 所以经过若干年积累, 有望形成系统化的研修课程体系以及课程资源和教研活动的有效策略, 从而实现教研活动从“无序、零散”的研究向“有序、系统”的研修转型。

综上所述, 教研工作若能从“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策略”三个维度进行转型, 那么就能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鲜活性, 就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改革步伐。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13

数学教研组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将遵照龙山学区办和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教学教研计划,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一、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准。优化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1、备课: 要求教师备课时除了自我备课外,还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教研组将每月一次对其进行检查。

2、上课: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布置要适量,每节课要有一次作业,每月原则上不低于16次,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书写格式要规范。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科任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的记载。

5、检测:改进检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形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注意运用口试和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其中中层以上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15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实施“推门听课”制度。

7、教研:本学期继续举行校内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每一位数学老师都上一节校内公开课,评课不少于10节。以听评课为契机,以老带新,以研促教,提高数学老师整体教学质量,并以此为参考,推荐2-3名数学老师参加镇内优质课评选。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学工作

2、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

3、根据本校的研究课题和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与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5、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一学期听课、评课达到10节以上,其中中层以上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15节)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三)、督促好每位数学老师做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渗透计划,并按计划详细实施,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爱国守法、用法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018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14

工作总结

转眼间,半年的工作又近尾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区英语教研员薛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努力、踏实地工作着。全体英语教师为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默默地耕耘着。我们感受到了压力,同时,压力也成为我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总结本学期英语教研组的工作,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只有勤于学习才会乐于施教,也只有勤于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教好书、育

好人。为此,我们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充实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拓宽学习渠道,做到三结合。

在每个月教研组的业务学习中,我们把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相结合,同事间彼此交流探讨和网上资源阅览相结合,不断提高英语组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

2、优选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本学期,结合学科专业和自身工作需要我们先后自学了《怎样听课与评课》、《任务型教学的有效研究》,同时还认真阅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从中受到很多启发,使我们每位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认识,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乐在其中,不断提升自我。

3、加强学后反思,做到学用结合。

学校教科室在每一次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详尽的部署和精心 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我们在活动认真学习,及时消化,做到听、记、思三结合,并注意与自己的教研实际紧密结合,随时撰写真实感悟和学习体会。可以说,每次的校本培训学习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次难得的精神享受,是丰厚自己文化底蕴、积淀知识含量,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捷径,一学期以来,我组老师能坚持撰写教学论文,并发表于省级刊物:2011年4月,刘黎老师的《电子白板为英语课堂插上翅膀》发表于《江苏教育》。

二、抓好教研组业务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对教材的创造性研究,教学资源共享。

本学期我们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五年级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上:根据五年级教材的特点、主要内容,对教材提出了整合的研究意向,将较难把握的内容筛选出来共同分析、比较,确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微观上,我们以一个

典型单元为例,就单元内容的课节划分,重难点的把握,语言目标的确定,任务的科学设计,以及练习题的编写和筛选,包括每课的预复习作业的安排进行探讨研究,大家交换不同的想法,彼此在争辩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分歧中启迪心智、激发灵感。

2、组织校内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本学期安排了黄雷等5位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每一位开课教师都要以说课的形式,结合教学理论,讲述教学流程安排的理由和想法;全体教师都参与评课并由一位教师主评。教研组还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区级的优质课、示范课的听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教学调整方案。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谋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教

学效果,我组教师把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立为工作之重。本学期全体教师继续深入研究区级课题《优化单元学习内容,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究》,确定了“优化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及“单元整体教学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的校本教研机制及策略研究”的内容,2011年4月已经通过中期评估。

课题研究提高了每位教师参加教科研的意识,提高了教师教科研实验的能力。2011年4月,李华老师获得天宁区第二届素养大赛英语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课题研究中也促进了学生在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了学习的成果,改进了学习的策略,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自我反思:

少数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问答式、讲练式、低层次的讨论式仍是大多数教师首选的模式。

四、今后工作设想:

1、加强案例研究、个案分析,注重对优秀教师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

2、继续强化教师的专业协作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紧抓教学工作, 促进校本教研 篇15

一、紧抓备课活动, 促进校本教研

备课活动是教师熟悉教材、理清教材思路、明确上课思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抓好备课活动的研究与指导, 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1.明确备课要求,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备课

在教学实践中, 大部分教师的备课方式是就课论课, 断章取义, 课标对学科的具体要求、对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与备课息息相关的要点都被忽视, 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教一辈子对教材却钻研不透, 只能是教书匠却不能成为教育教学专家的一个根本原因。结合课改精神和新课标要求, 我们重新制定了备课模式, 具体要求如下:首先, 要有课标对学科的理念要求;其次, 是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 随后是本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接着是课时备课。在课时备课中要有: (1) 教学目标; (2) 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4) 教学方法; (5) 教具使用; (6) 课时安排; (7) 教学过程。规范了备课模式, 使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得不去研读课标, 分析教材, 在一学期一学期的潜移默化中, 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钻研能力得到锻炼。

2.尝试多种备课方式, 力求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使教师每天忙忙碌碌, 很多时候备课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相当一部分教师备课的方式就是抄写教案书。如何让教师真正从备课中受益, 使备课能真正去指导课堂教学, 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 以年级组为单位, 将每学期教材平均分配进行备课后, 再同伴之间相互交换备课, 利用年级组活动时间交流各自备课心得, 修改各自的备课, 补充同伴的备课。

(2) 在第一学年, 每人将自己的备课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备课模式完成;第二学年时, 重新执教者在已有备课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

(3) 开展备课三部曲活动。对于长期依靠抄写教案书进行备课的教师, 开展备课三部曲活动能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具体操作为:先由各教师在不参阅教学用书的条件下, 研读文本, 确定教学思路, 设计教学过程;第二步, 参考教学用书, 对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用红笔进行批改, 完善教学思路, 改进教学环节, 形成比较完善、比较科学的教学设计;第三步, 对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及特点进行小结和反思。

这些尝试, 实现了备课与教课的有机衔接, 使备课真正成为提高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紧抓课堂教学, 促进校本教研

课堂教学是教师落实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形成能力的主渠道。但是, 面对每天都要进行的课堂教学, 教师们往往产生倦怠思想, 对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为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脉式诊课”活动的开展

有些教师在从教7~10年以后, 就会遇到“瓶颈”问题:无论自己如何努力, 但教学水平总是处于一个相对停滞状态, 没有新的飞跃。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瓶颈”问题的教师,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把脉式诊课”活动帮助其解决, 具体操作如下:先由“瓶颈”教师上一节课, 教研组其他教师进行听课, 每位听课教师着重记载本堂课中某一方面的表现, 如提问次数、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时间、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课堂语言的准确性……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就自己记载的方面, 针对课堂病根, 对症下药, 对“瓶颈”教师做以反馈和分析, 使教师在不断地调整中成长。

2.“观课议课”活动的开展

对初入教坛的教师,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帮助其步入教学正轨。此活动的开展, 先由年轻教师在教研组内上课, 组内其他成员依据?新课程标准?, 围绕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改进意见, 帮助其修正课堂教学。执教者根据组内成员建议形成书面反思后, 重新备课, 经过调整后再进行教学。一般同一节课最少上3次, 修改3次。然后将较成熟的课在全校展示, 全体教师参与观课议课。此活动的开展, 能促进学校出现了“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的师师互动的好局面, 对优化教师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效地在短期内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3.“录课”活动的开展

每学期, 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发一盒空白录音带, 我们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自己随堂录制一节课, 然后放给自己听。在听录音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如一些口头禅、课堂大量的无效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组织教学的不得当, 等等。在自我发现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三、紧抓常规教研活动, 促进校本教研

1.开展分层次拜师活动, 促进教师发展

本着“一般教师抓过关, 骨干教师上水平, 尖子教师出特色”的思想, 每学期开学初, 学校根据教师的业务状况开展分层次拜师活动:教学新手拜骨干教师为师, 要求师傅要切实起到帮、扶、导、领的作用, 多听课指导 (一学期不少于10节课) , 并协助徒弟在期末上一节汇报课。徒弟多向师傅学习, 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要有听课记录) 。骨干教师拜校内学科带头人及社会上的知名人士为师。有的教师是双层身份, 在校内是师傅, 在校外又是徒弟。在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传授的过程中, 教师的业务水平飞速提高。

2.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组活动, 提高教研水平

针对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的现象, 每学期初, 学校给每位教师发放《教学问题积累表》, 教导处对《教学问题积累表》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 筛选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为学校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下发给各教研组。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研计划, 制定出各组的教研活动安排, 每次教研活动时要求就研究的专题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讨论要有理有据。每次活动时, 由中心发言人做具体阐述, 组内其他成员补充。每次活动学校都要录像, 并制成光盘, 组织各组观看, 使教师从中学经验、找差距, 通过相互学习来提高本组的教研水平。学期末, 组内交流汇总专题内容, 再到学校举办讲座。学校根据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成绩, 评选出优秀教研组。

3.利用课后反思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教研活动实际上渗透在我们点点滴滴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写每天的课后反思和每月的月反思。使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体会点滴的收获心得, 并根据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 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对一些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及自己大的收获, 在每月最后一次的教研活动时, 与同事之间探讨、学习、交流。长此以往, 大家无论在实践能力还是理论水平上, 都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发改委工作打算下一篇:校园元旦文艺晚会的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