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2024-08-29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共12篇)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1

2011—20112学年度下学期语文组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学期初,我语文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关于教研工作的计划要点的指示精神,领导学期初会议领导讲话的内容旨要,立足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全组讨论,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期教研目标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的重心是完成从教学质量年到教改推进年的转变。根据这个整体思路和关于教研工作的具体要求要求,参照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立足于为广大教师提供修炼与提升的平台,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升拔铺垫蓄势;以全流程教学常规的落实为基点,以有关学习方式、课型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纵深,以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为外围辅助,着力构建和谐、合作、稳健、有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和创新能力的教研组工作氛围、创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性教研组;开拓教研新天地;突出教学质量生命线,强固高

三、优化高

二、夯实高一,力求实现各学段整体跃进,促成良性发展态势。

二、主要教研任务及完成措施

1、深入钻研,不断学习,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观照传统意识与当代语文教学理念,把握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脉搏,广泛涉猎与吸纳,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业务能力,以确保全体教师皆胜任高中全过程的教学。我们计划以新课标形势下的语文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为主要内容,推动全组教师学习教纲、考试说明、深入钻研语文知识能力点,摸索语文教学规律,总结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响应学校对广大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号召,组织人组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我组在上学期已经计划开展新形式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拟按照新课标全国卷的内容体系,把语文学科基本内容砍块分组,专人负责,以组内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门和系统的梳理。

2、立足课堂,提高效率,争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课堂教学应明确师生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教师的精气神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质,营造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课堂气氛;崇尚立足文本、适时迁移、收放自如的课堂结构,教师应勤于学习、参考、吸收,在理念、操作诸层面逐步提升能力;应有意识地贯彻落实不同课型方式的基本要求,新授课应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注重迁移链接,适时收放;复习课应注重方法点拨与误区辨识,引导学生实现由感性至理性的飞跃,少讲精讲,还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时空。尤其是要响应学校推进教改工作的要求,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进行新课型的实践。

3、加强交流,注重合作,推进听课评课学习交流。

本学期的重点是不同课型方式的适时实施与熟练运用,各备课组应经常性地开展小范围听课评课活动,有经验的老师应主动主讲公开课,力促年轻教师成长成熟;配合学校的“教师打造工程”,完善青年教师的培训体系,确立师徒关系,进行跟踪性评价;强调听课评课记录质量的提升,要求如实填写相关信息,作出流程性评价与定性评价;学期内教研组拟按学校要求,推出高质量的新老教师课改展示课。

4、立足学情,创设情境,开展好语文活动。

上学期,语文组在学校正确领导下,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语文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本学期,我们计划在学校整体安排的框架内,继续开展类似形式的语文活动。初步决定在五月初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发起并组织实施以“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配合“五四”青年节,做好征文比赛的组织和实施。

5、立足课题,推进教研,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

语文组成功申报省级科研课题,并于去年顺利通过开题评审。以提高学生限时作文能力为目标的课题研究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我们准备利用这个难得的有利形势,顺势开展新形式下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在学校推进教改的大环境下,进行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改尝试,争取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具体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方法,以确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做好作文教学指导资料购置、作文教学工作布置、作文知识梳理与传授、学生作文情况的摸底和反馈、学生作文实践的安排与指导、学生作文资料收集和保管等工作。

6、具体教研活动安排

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要点的有关精神为指针,开展好公开课、教学总结与反思、教研尝试与探索等具体工作。详细安排,待第一次组会后确定并上报。

语文组

2012-03-01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教研的意义

(一) 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事实上, 教师不管是从教育新手转化为熟练的、高技能的教育能手, 还是从熟练的、高技能的教育能手转化为科研型教育教学能手抑或学者型教育教学能手, 均必须经过下列途径方可实现上述会转变:积极参与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努力做到专业化教育教学与专业化教育教学反思、专业化教育教学探究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相结合, 并在此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教育教学素养。因为专业化的教育教学探究活动往往可以为广大教师构建一个相互交流的专业化学术探究成果的平台, 还会促进教师冷静地反思自己的专业化教育教学行为, 更多地关注自己在专业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而跟进式校本教研由于不断跟进的过程, 更是可以时刻督促教师, 帮助新手教师认识问题, 总结经验, 助其成为专业教师。

(二) 可以促进学生成绩提升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对象就是学生, 有智慧、有知识、有文化的教师, 自然会使学生信服, 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树立一种向老师学习的坚定信念。同时,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准, 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心智不成熟, 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都在于教师本身, 教师学识渊博, 学生会产生佩服的情感, 在学习上会更加努力。同时, 高中生校本教研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同时, 也使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所注意, 及时解决问题, 集思广益想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顺利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三) 可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办学水平不仅仅是由硬件 (如设备、场地、教室等) 决定, 更是取决于软件 (如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研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 。校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欠缺, 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循序渐进地对教师教学进行保障, 这样一来, 势必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校本教研

(一) 让学校“动起来”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过程之中, 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过程是教育深化发展的核心部分。从时代教育发展进程来看, 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主体性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 而学校教育所具有的功能性由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然而随着学校教育发展的进步不断加快, 特色化教育已经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此能够彰显出资深教育水平所具有的根本特点。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 学校内部所有教学资源必须进行有效整合, 突出教师资源整合开发的最大化, 进而能够形成有效的师资力量, “攻坚克难”, 对学校课程发展的整体思路进行有效中和, 使得能够符合特色学校课程教学运行机制得到更为有效的建立, 对中小学教育发展创新性不断加深。

(二) 让教师“动起来”

教师在面对自身所教学科以及相关理论的过程中, 都会有一种由衷敬佩的心理, 而每一学科对于教师本身而言都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也是国家强制执行的。而教师自身面对所教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的过程中, 对于这些硬性规定都能够严格执行, 甚至有很多教师会按照相应的教学步骤进行紧密结合与跟踪, 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所要经由的步骤进行有效参考, 严格履行课程设置的具体安排。然而教科书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工具, 所具有的位置绝对重要。对于教学理论而言, 广大教师往往会认为这就是经过无数总结过程所得出的经验, 因此非常神圣, 不容许侵犯。但是对于实际教学过程而言, 应用效果往往相对较低, 只是当成一种教学理论思想来看待。然而通过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 使得教育理论所具有的功能性由此发挥, 教师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 将教育理论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结合, 在研究过程之中进行理论层面的不断加强, 促使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 让教师、家长、学生、领导彼此沟通起来

以往的教学观念普遍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将学科内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播就是教师工作的全部, 而对于其他各外部相关的因素并不应该过多注意。然而对于这样的理解过程显然全面的, 具有片面性, 对于教学过程之中的作用认识相对单一, 对于学生发展角度上的教学定位不够准确。这样教师教学的根本作用不能充分体现, 教师专业能力的认识过程也缺少相关的完善过程。然而从当今教育改革新形势来看, 不同学科的教学观念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为主体, 强调教学与其相关的外在因素进行有效联系, 使得教学任务能够达到有效明确, 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学校相关领导之间的共同目标得到科学树立, 使得教学过程能够形成有效的共同互动过程, 对课堂教学气氛的烘托构建形成有效的内部作用以及相应的外部影响。

(四)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校本教研

1. 明确教研任务, 制定研修方案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将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活动过程分为5个阶段: (1) 确定校本探究目标, 准确把握课改动向, 探索研修方法; (2) 确定研修课题, 突出研修专题, 小组集体探究专题; (3) 筛选观察重点, 突破专题研究, 设置观察程序; (4) 实施课堂教学, 体验观察过程, 总结观察成果; (5) 跟进反思评估, 加强学科研修改进, 客观评估研修成果。

2. 明确研修目标

具体方法如下: (1) 提升语文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教学技能; (2) 为了便于听课、评课与有效反馈, 学科带头人必须探索语文学科课堂观察的方法; (3) 树立语文学科带头人在校本教研领导层面的威望, 以此更加有效地引领语文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1]周长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9.

[2]龙成萍.河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3]曹秀娟.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一、关于“一课一议”的概念

“一课一议”的教研活动是指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由多个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付诸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研活动。这个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教材的某一课内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构想和教学设计,相互比较,取长补短,更好地去完善自我教学。“一课一议”是多维的互动群体研究模式,每个教师可以通过此平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汲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课一议”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课前议完就结束了,而是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构建过程。

二、“一课一议”教研活动的意义

1.深挖教材内涵

文学作品有多重阐释性,每个人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具有差异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大胆设想,形成不同见解。“一课一议”的教研活动可以给教师全方位、立体的视野分析教材,也能激励学生分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2.提升教师水平

以往,教师构建课程就是参考一本《教学参考书》,缺乏交流与思想碰撞,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出现“千课一面”的教学设计。俗话说:“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就是两个思想。”而“一课一议”教研活动,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活动,大家各尽所能、各显神通、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3.提高课堂质量

“一课一议”教研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在寻找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分享多人智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一课一议”教研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1.加强合作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由于教学工作的独立性和教学评价的单一性,教师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教师喜欢孤军奋战,教研活动只是“走过场”。

2.学会借鉴,切勿照搬

“一课一议”教研活动不是单一的集中大家的教学设计形成统一的模式,而是各取所需,一定要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创造性地利用教研成果。

3.学会反思,好课多磨

这里的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反思后才能发现不足,再进行二次加工,直到满意为止。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4

1、潜心钻研教材,探求教法,观照传统意识与当代理念,把握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脉搏,广泛涉猎与吸纳,切合校情学情,精心备课。教案必须体现知能目标、教学流程、方法策略、反思评价及板书设计,鼓励教师寻求激发点,寻求知能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预设,鼓励随想,着眼生成,规范书写,并随时备查;新教师与年轻教师要求备写详案,并提倡写教学后记。高一年级力求做到高度统一,包括重点、难点、进度,积累资料,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梳理开展打好基础。

2、占领课堂主阵地。课堂教学应明确师生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强调教师的精气神上位,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质,营造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课堂气氛;崇尚立足文本、适度迁移、收放自如的课堂结构,教师应勤于学习、参考、吸收,在理念、意识、操作诸层面逐步提升能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授课应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注重迁移链接,适时收放;复习课应注重方法点拨与误区辨识,引导学生实现由知到能、由感性至理性的飞跃,少讲精讲,重学生思考、表达与呈现,构建开放性、创造性的新型课堂。

3、课堂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守土有责,因而必须提倡加强学习与钻研,丰赡知识,厚实底蕴。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继续组织实施“促其成长——新教师培养”发展战略,结对师徒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开展互动,为徒者坚持跟班听课、虚心就教,为师者勤于指点,诲人不倦,力促年轻教师快速健康成长;二是拟以教研组网页为契机与平台,力促教师专业修养与外围能力的提升,力争使其成为教研组的独特风景,要求教师学期内必须上传一篇自己的作品、五篇有价值的或经过编辑的作品,以备课组为单位,常态化地开展试题研讨活动,在分析、总结和反思中,把握试题特征,链接教学走向,使教、学、考浑成一体。平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本学期拟在10月中旬开设以骨干教师为主的教学展示,11月开设以高二年级组教师为主的教学展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习课标的要求,病一如既往地强化高考意识,增强各年级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度;四是将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上日程,作为常务。随着高考改革、课程改革的展开,选修课、走班制等应运而生。这对语文教学必然存在冲击,本学期更是要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4、虚心就教,勤于探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的研训重点是新课标的学习和新教材的使用。各备课组应经常性地开展小范围听课评课活动,使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常态。有经验的教师应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力促年轻教师成长成熟。围绕教务处“教研活动有效性”这一主题,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就“试卷命题”作一些研讨,加强学情分析的同时,加强考情分析,集思广益,集众之长,发挥群体智慧,研究新高考语文的发展趋势与走向。高一教师应严格遵循并贯彻学校要求,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根据教研员的要求,落实任务群,用好练习册,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且注意整合运用有效教育的主要理念,备课组必须规范备课基本环节,凸显个性品质;强调听课记录质量的提升,要求对“过程与方法”、“反思与评价”等栏目作出正面回答;并认真开展评课评学活动,要求模块到人,责任到人。

5、坚持教研兴组,教研育人。以校本教研为主渠道和支撑点,提升教学能力,打造品牌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提升内外向价值张力。每位教师应继续确立一个指向明确、开口较小的研究主题,探寻教与学的结合点,大胆尝试,及时总结。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5

一、有序开展“教而在研,研有专题”教研活动

本学期,语文组继续秉承“教而在研,研有专题”的工作传统,集体备课活动定期开展,且每次活动指定专人发言,并进行专题研讨。

具体活动如下表:

序号

时间

活动内容

主讲人

第2周(9月9日)

本学期工作重点、集体活动及专题安排

林耀和

第4周(9月23日)

有关课堂学习能力的探讨

刘清平

第7周(10月14日)

诗歌教学路径之我见

林行梅

第9周(11月25日)

高考后教学随想

李旭清

第12周(12月13日)

课题研究的宏观细化与具体过程

陈光辉

第14周(12月23日)

有关课题研究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若干问题

林耀和

二、有条不紊推进“一师一优课”创新课堂活动

本学期,本组围绕“诗歌鉴赏创新课堂”这一活动主题,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云霄立人学校“分层导学,以学评教”教学评价表》有关规定,开展了一系列诗歌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并积极参加校内外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1、2019年10月22日上午第二节,李旭清老师开《书愤》公开课,开启了本学期诗歌创新教学的序幕。

2、2019年11月7日,李晓玲老师开《拟行路难》公开课,对诗歌创新教学开展深入地研讨。

3、2019年11月20日下午,高二语文组参加在元光中学举行的全县教学教研活动,认真参与周逸峰老师《走进曹操》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

4、2019年11月28日,林行梅老师开《诗经·氓》公开课,对诗歌创新教学开展深入地研讨,并获得广泛好评。

5、2019年11月29日下午,林行梅、李晓玲、罗小婷、方晓琴等4位老师参加在元光中学举行的全县教学教研活动,认真参与汤合成老师《诗歌鉴赏》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

6、2019年12月7日,高二语文组参与集团举办的四校联研活动。李晓玲老师开《李凭箜篌引》公开课,获得了参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7、2019年12月13日,本组老师参与由云霄县陈光辉语文名师工作室围绕“高考议论文句法教学”课题开展听课、评课和课题研讨活动。县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和我校高中语文教师共20人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县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光辉老师主持,高三刘清平老师举行了题为《编织经纬裁罗衫》的公开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8、2020年1月6日,张伟敏老师开《散文句段的作用》公开课,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散文句段的多种作用,让学生更好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

本组有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既有专题研讨,又积极参加校级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与学习,有力了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

三、在学校和集团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凸显工作亮点

在学校和集团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中,语文组的常规工作得到了好评和肯定。

1、语文组专题教研工作:记录规范,专题研讨有序开展。(校级检查语文组工作)

2、备课组记录:记录详细。(校级检查高一、高二)

3、教案编写:完整规范。(校级检查林耀和老师)

4、听课记录:次数多,记录详细。(校级检查罗小婷、方晓琴老师)

5、作业批改:次数多。(12月17日学校检查方晓琴老师)

6、听课笔记本:有标注,内容较详细。(12月17日学校检查高一备课组)

7、作文布置与批改:总体满意,详改、按要求只要7篇,作文量8篇。(12月24日集团检查林耀和老师)

8、听课记录:比较满意,写得比较规范,但反思次数少和内容少。(12月24日集团检查)

四、系列课堂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1、2019年10月24日,在2019年漳州市中小学中华经典诵写讲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中,林行梅老师讲解作品苏轼《定**》荣获市级三等奖。

2、2019年11月26日,在2019年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林耀和老师指导的《解码故郡云霄城区街道的前世今生》荣获市级一等奖,并被推荐选送参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2019年12月19日,在2019年漳州市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中,林耀和老师指导的《解码故郡云霄城区街道的前世今生》荣获市级一等奖。

五、下学期工作目标与要求

1、工作目标要如期实现。下阶段我们进一步落实语文组提出的“过程看均分,高考重高分”的工作目标。2019年2月25日第一次全组教研会议,林耀和老师就讨论稿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出的“过程看均分,高考重高分”的工作目标。“过程看均分”,就是要求全组老师根据备课组要求,真正落实好常规教学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争取在各种考试中获取理想的成绩。“高考重高分”就是要求全组老师同心同德,不懈努力,平时落实好常规,比如课堂留白、学法指导、做笔记、周考制、尖子生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争取在高考中获取理想的成绩。

2、工作环节要落实到位。本组要求老师们针对不同内容应该区别对待,把笔记直接记在书本、练习或试卷上。但要注意提醒学生定期整理、复习,温故知新,不断巩固。而描述性词语、成语、古代文化常识等需要识记的相关知识,则可以摘录入笔记本或小本本,便于随时翻阅,随地积累。期末高一年如期接受学期对笔记本落实情况的统一检查。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伊始,我们语文教研组继续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这一指导思想,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做到教研以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核心,从教学能力水平、知识水平、表达水平、与学生的沟通等几个方面,苦练内功,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工作目标

1、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加强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强化备课组的功能,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运用语文教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

2、在教研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学情,从而客观实际的认识我校学生,找到可行的方法、手段改变部分学生厌学的现状,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三、具体措施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抓好各年级的常规教学,认真备课,认真反思并总结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继续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高一年级,加强新教材研究,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深入学习,研究新教材的内容,探讨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及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积极探索如何将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高二年级,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继续挖掘教学深度,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在注重课堂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拓展阅读面,做好选修课的安排,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高三的`飞跃夯实基础。

高三年级,认真积极地做好二、三轮复习的工作,科学有序地安排好各个环节。在教研组内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夯实好基础。复习中力求做到:强化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认真分析每次模拟考试成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扬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活动安排

1、全体语文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掌握命题方向,分析考试题型,熟知考查的知识点,高三教师侧重研究有效指导学生的方法。高一、高二教师要根据考

试说明的要求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六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有灵活的“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方式。

2、各年级备课组要认真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要有适合各班学生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作业内容,教学进度做到基本统一,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

3、积极参加学校拟定于四月份的公开课,并且以公开课为载体强化听课、评课意识,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本组骨干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加快成长,完成学校的听课要求,要做到互相听课、评课,每周最少听课2节,多多益善。

4.每个学年要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的成绩与不足,针对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更好地提高教学成绩。

5、做好高考复习研讨活动。

6、做语文教育的有心人,把教育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聚在笔端,凝成文字,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组内成员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研论文,以教研促进教学能力的

提高,扎扎实实搞好语文教学,并力求教学成果再上新台阶。

五、活动要求

1、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三下午。

2、要求准时出席,不能无故缺席。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7

每学期开始,教研组长工作室的成员就到校调研,充分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确定工作重点,拟定中心教研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每三周一次的“中心教研活动”。一是在学期初召开各校备课组长会议,研究本学期的研讨活动重点;指导各校备课组制定学期活动计划,拟定活动进度表,交学校教研组长审核后实施,最后由教科所英语组收集、审核,留存以备调研督查。二是在学期中,根据各校所制定的计划,针对高中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中心教研组活动的主题,组织协调其他学校备课组的教师参与中心教研组的研讨活动,并将活动所需材料印发到每个备课组,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教研活动的效益。三是在学期末,教研员统一收集整理各校备课组和“中心教研组活动”的资料,总结提炼各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并及时推广。

一、开展形式及内容

1. 集体备课与说课。

教师的课堂教学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它所体现的应该是一种集体智慧,如果能把教研组、学科备课组老师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整合,则不仅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而且将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因此,中心教研组围绕研讨的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主讲教师,由该教师所在学校的备课组提前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或课件。在“中心教研组活动”时,主讲教师以说课的形式来呈现集体备课的内容,其他参与教师认真学习,并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说课材料进行补偿和完善,既可达成共识,也可以存在分歧。在研讨和交流中,对主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中心教研组修改完善材料后,提供教师在学习教学中参考,共享资源。

2. 专题讲座和主题研讨。

针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分年级找准重点研究的内容,并通过教师讲座、骨干教师专题交流、备课组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等形式,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年级的教师备课组重点研讨的主要内容有:“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怎样复习初中英语词汇”,“高中新生如何查英语字典”,“如何有效完成课外作业”,“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等。在组织学生听讲座前先由教师根据所选专题个人独立准备,再提交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为使教师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教学,组织教师重点研讨的内容有:“英语教师如何树立威信”,“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等,主要以听讲座、讨论、交流等形式来开展活动。结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年级备课组针对学生开展的主题讲座有:“学业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写作分类训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题型强化训练”等;针对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开展的专题研讨有:“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把握教学的难度”,“怎样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前的模拟训练”等。结合高考的题型和要求,高三年级备课组针对学生开设的专题主要有“完形填空的应试技巧与专题训练”、“短文改错错误类型总结”、“书面表达高分突破”、“怎样提高高考应试能力”、“阅读理解七选五强化训练”、“阅读理解长难句突破”等等;针对教师开设的研讨专题有:“如何抓好词汇的复习”、“怎样抓好听力教学”、“怎样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要点”等。组织重点专题讲座和主题研讨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又帮助教师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备课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课例研讨与同课异构。

为了推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以往校内的或校际间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以公开课的形式开展。很多公开课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研讨。活动后对一些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深刻的认识,很多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围绕主题研讨中的一些问题,中心教研组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以课例研讨的形式来开展教研活动。针对一些新教师对于高考的把握和高考题型的训练还不到位的情况,由新教师选出自己比较难处理的教学问题来进行设计和执教,教研组长工作室推选出有经验的教师和他进行同课异构,中心教研组的教师一起来观课,课后分组议课。通过听课观摩,评课议课,研讨切磋,让执教者能够清楚了解各自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同时让参与研讨的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扬长避短。例如,近几年高考英语增加了语篇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七选五和语篇语法填空题使一些教师感到棘手。“阅读理解七选五强化训练”和“语篇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训练”就成为中心教研活动课例研讨的主题。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使得中老年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科教学研讨的氛围更浓。

4. 校内的课题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随之改变,要从“实践型”、“经验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教师要努力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总结出一些规律,使自己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能手。但目前,大部分教师仍缺乏科研意识,对一些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象缺乏思考、总结和研究。因此,中心教研组进一步拓展教育形式与内容,在重“教”的同时也重“研”。三所高中的英语教师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和教学中的困惑,确定了各自学校的校内课题,例如:“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语篇思维培养”、“如何提高英语习题与试卷的讲练效益”、“高考英语各题型的解题技巧”,各校以子课题研究的形式,分配到人,让高三的老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要求教师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并记录下来,作为个案加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探究和完善,各备课组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物化成果,有论文集、强化训练习题集、课件等。“中心教研组活动”时,分期让老师们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各校学科备课组的教研氛围好,老师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教学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实施后的反思

近几年,“中心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效果。一是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积极参与到中心教研组活动中来,中心教研组活动不再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创新,课后能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取得效果的同时,还有一些需要调整和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1. 提高参与度。

承担研讨专题的教师应再多一些,力争人人都有主讲的机会;多给年轻教师一些机会和任务,让他们通过活动尽快成长。

2. 提高思想认识。

个别教师认识不到位,缺乏交流与协作,不愿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拿出来与人分享。

3. 增加培训式教研活动。

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及时将国内外的教育动态和信息传递给教师,促使教师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知,拓宽视野,勇于创新。

4. 加强理论学习。

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看书学习的时间很少,以至于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严重滞后。因此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应成为教研活动的专业内容。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8

“三课”——课程、课堂、课题。以课题引领课程的管理和课堂的优化,确立教研工作的重点,明确教研工作主要应该“做什么”。

“三分”——分步推进、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对课改分步推进、逐年深化。对生源、办学条件等情况不同的学校分层要求,对不同学校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选修II)等分类指导,确立教研工作的策略,主要解决教研工作“怎么做”问题。

“三个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主要是把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研组织中的主要环节、要素在活动中协调耦合,形成有效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增强教研的活力。

一、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对课程管理的研究与指导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因此,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地方、学校和教师课程管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缺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进入课改以来,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压力是课程管理问题,特别是高中阶段课程开设中,领域、学科、模块与学年、学期、学段的结构组合问题。为此。我们以研制和落实《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推进规划》为抓手,逐步开展以下工作:

1.坚持课程价值的引导,逐步明细课程管理的要求

落实“基础性”,我们把实现“四个确保”作为全市进入课改年级课程管理的主要目标:确保课程首先开齐;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各学科必修模块(含必选模块)课程的学习;确保必修模块的教学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最基本要求: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获得规定的基本学分。我们对学校实现“四个确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操作上的建议。

落实“选择性”,我们分批组织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通过研讨、交流,探索课改平台上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在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大部分学校在形成课程设置方案时的思路是:必修模块或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在指导学生选课时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教育背景、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背景、学校实际和高考方案。

落实“时代性”,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对艺术课程开设的督促,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指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加强对校本课程(选修II)开发的引导。在课程实施上,我们把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作为新课程特点,渗透在教学研究和指导中,引导教学既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利用和适度引进必要的生活世界的内容,但又防止教学中过度的“生活化”处理,坚持教学引进生活世界内容的目的性原则,防止主要教学目标的失落。在课例引领中,我们坚持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好用活教材作为重要教研内容。

2.实施相互调适的策略,逐步完善课程设置的框架

课程实施有三种价值取向——忠实化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新取向。在全市的层面上,我们以相互调适的价值取向为指导。把“调适”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使课程实施成为一个动态和连续的过程。

首先,我们注意处理好学校的自主性与教研部门指导性的关系,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面对新问题,教研部门要有“作为”但不“错位”。对全市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不做指令性的规定。通过校长(教学校长)或教务主任的工作例会,提出部分学校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的案例进行讨论、研究。我们不要求所有学校“齐步走”,但建议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相似的学校能相对统一,以便加强研究,形成课程实施环境,“手拉手,一起向前走”。

其次,我们在课程设置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坚持四个原则,即适宜于课改的推进、适合于学校的实际、适用于质量的提升、适应于新高考方案。

再次,我们根据新课程和新高考方案基本框架,提出调整学校教学和教师工作安排调整的周期。目前,正在组织一些学校研究如何把长期稳定的每学年一次的主要调整,改变为按学段部分调整学校教学和教师工作的安排。这项调整是结构性变动,工作难度很大,是对学校习惯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的挑战,我们努力在推进新的教学管理程序建立中实现新的平衡。

3.推进学业评价的改革,逐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为了落实新的课程评价观,我们分步分层推进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重视发展起点的评价,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

学分认定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学分认定的主体。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学分认定的实验,我们对学校认定学分的方式提出指导意见。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学分认定的主要框架,力图为学校提供学分评定的组成部分及权重、学分的评定程序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在各学科学分认定指导意见中,根据南京市的实际状况,我们强调纸笔考试成绩在多数学科学分构成中的比例控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形成性评价。在改革考试的同时,我们还组织一些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力图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出一批学有所长的好学生。

二、以优化课堂为着力点,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也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高中新课程的实验。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实施课程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聚焦课堂教学,诊治课堂教学的真问题,是减少不同课程之间落差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入课改后,教学中首先凸现的问题是课时规定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这里有《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完善以及高中与初中教学不衔接等原因,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匮乏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过程不紧凑,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学补偿不到位。因此,我们继续坚持从优化教学设计着手,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引导更多的教师解决好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目标实现问题。

1.把课标与教材解读作为有效设计的基础

在课改的起始阶段,对多数教师来说,我们要求以“学课标,教教材”为起点,以“用教材教”为努力的方向。从培训开始,教研室和学校都把学习、理解、研究课标与教材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或增强驾驭教材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研工作中不断地强化两项基本要求:第一是对课标与教材的内容理解;第二是对课标与教材的教学理解,即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并结

合所教学生的“已知”,挖掘课标与教材的教学价值。

2.把教学目标制定作为有效设计的核心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或误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生成和创新,教学的随意性增加。为此,我们在教研中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清晰、适切,坚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从学生掌握的可能着手。在向兄弟地区学习的基础上,花大气力研究、确立和落实“三个起点”: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起点,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将视线落在学习上处于中下层学生身上;二是课堂教学起点,充分考虑中下层学生学习上的困难,首先保证课堂上多数人“吃得下”、“吃得饱”、“能消化”,在此基础上努力实施分层教学;三是确定过程控制的起点,抓好每一次的阶段质量抽样检测,并将中下层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

3.重视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加强教学的启发性

我们努力以“增加课堂的思维含量和力度,延长思维的长度”为核心,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与指导中,我们把课堂中问题情境的设置作为抓手。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我们注意从三个维度上对形成问题情境的“问题”进行评价:一是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即学生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有用;二是问题有思考的必要,即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三是问题有解决的可能,即学生觉得自己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这个问题。

4.加强教学结果的反馈与矫正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针对新课程教学中注意开放性,忽略教学过程这种倾向,积极引导教师加强教学的反馈与矫正,有意识地推行三种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课堂教学要有前置性补偿矫正教学环节,把课堂练习与形成性检测结合起来,及时掌握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并进行即时性补偿矫正;如果是以单元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应该有前置补偿课和单元矫正课。

在解决课时规定与教学内容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克服把考试要求凌驾于教学目标之上的倾向。长期以来,在“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上,一些教师和教研人员习惯于研究“考试大纲”,忽视了教学大纲的作用。今天,在高中课改实验中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部分教师不是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而按以往的思路去设想几年后高考的可能情形,以此来考察今天的教学,只要过去考过的或以后有可能考的内容,必须要教给学生。因此,课程设计的思路、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时间主要集中在验证“考”的假设上,加之诸多缘故,不少教师未能通盘研读整个教材,教学中出现了“一步到位”成为一种倾向,本是选修内容也加到必修内容中讲授,习题和测试的标准常常偏离了基础性的“轨道”。为此,我们对必修模块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做了不同层次规定,防止教学目标的“漏位缺失”或“越位出线”。

三、以健全机制为支撑点,逐步完善教学和教研管理的运行方式

1.努力推进运行机制的建设,推动教学和教研管理走向有序和有效

我市有七十多所普通高中,学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教学管理和教研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一的、统一的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方式。

近年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区域内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和校长质量责任的评价,区县教研部门也加强了对高中课程和质量的监控,增强了教研工作落实的力度。区县所属的普通高中在与区县政府的“隶属”关系中,应当履行的办学质量和推进课改的责任更加落实。普通高中课改纵向的层级管理不断加强。

这几年,各种类型的校际联合体陆续组建和完善。校际联合是落实“分步推进、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的重要工作平台,全市的校际联合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另一个是学科教研层面的。校际联合形成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横向组织结构。

构建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以及纵横相交、统分结合的运行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畅通了教学管理的路径,加强了教学研究的力度,形成了抓课改、抓质量的合力。

2.努力推进动力机制的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自主和有为

近两年来,我们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普通高中教育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评估”既为学校“明责”,也为学校“减负”。明确学校的责任就是专心致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公办学校里的硬件建设是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指标。“绩效评估”强调发展起点评价,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重点衡量“发展率”、“推进率”,看学生、教师和学校是否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强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绩效评估”发挥了评价的工作导向和动力传递的作用,强化了学校推进课改和提升质量的责任,调动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校长把教学质量与课程的开发,作为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的重要无形资产,争取社会更多的认可和政府更大的支持。随着“绩效评估制度”的逐步完善,学校抓课改、抓质量的“势头”将会更大。

3.努力推进保障机制的建设,增强质量管理的监控和细化

我们注重了预防性质量管理,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常规的落实与检查。一年多来,市教研室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教务主任工作例会,进行了常规管理的学习、讨论和实例引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视导;把分管教学校长的工作例会制度化;组织了高中学科教师的暑假与寒假的集中研训;开展了部分骨干教师命题技术的研训活动。不少区县教研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一批学校已经把“校内视导”制度化。这些措施把形成教学质量的过程和环节管了起来,把影响质量的多种因素控制了起来,以保证在形成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并逐步提高教学效益。

为了有效引导新课程的教学,监控必修课的教学“到位”。我们围绕着“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与考试研究”的课题,组织高中的骨干教师分学科组建了项目组,研究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考试的内容与学校教学内容的关系等问题。我们还抽调一些学校“模块”测试的试卷为案例,组织专题的研讨,学科教研员还注意与学校命题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一年多来大家的努力和探索,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的不断反思,我们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增强了信心。实践启示我们:

推进课改必须站高处看,从细处想,往实处做。推进课改要有激情,但不能急躁,更不能走极端。面对实践中的“两难”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厘清既定上级政策法规的界限在哪里,我们改革发展创造的空间在哪里,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新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多一些求实精神,更多一些建设态度,更多一些实践行动。

推进课改必须研究“真”的问题,真地研究问题,真地解决问题。深度调研是我们完善教研制度的切入点。我们需要把问题作为通向进一步发展和达到目标的起始点,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提出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一个成熟的见解往往不是最初产生的,而是做到一定程度才逐渐明晰起来。我们需要基于问题研究教学和管理,认真梳理新课程实施中的矛盾,把问题“窄化”到可以研究的方向和焦点上去。使教研回归到它关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朴素追求上来,努力为教师提供真正的、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

推进课改必须坚持团队合作,资源共享。我们需要坚持学校之间的交流研讨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助,以坦诚的态度去诉说、对话,以宽广的胸怀去倾听、接纳,挖掘和盘活校本资源,扬长补短,共同提高。

高中语文教研计划(本站推荐)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我校“自信课堂四环导学”,抓好四种课型,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贯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强化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本学期以落实“自信课堂四环导学”教学模式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有效教学理念,继续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实现三个“转变”:由重视教学效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由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方法设计转变;由封闭性课堂价值取向向开放性价值取向转变。

2.加强集体备课,注重合作,做到节约劳动、提高效益、资源共享,切实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适应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设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容量。

5.密切师生关系,遵守教学常规要求和劳动纪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案书写规范整洁,作业适量,批改及时,完成规定的听课及评课数量。

6、全力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语文组教师队伍素质。

三、具体措施:

1、深入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精心设计教研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人人参与,研讨氛围浓厚,效果显著。采取年级组和备课组交叉活动的方式,由备课组在教研组汇报交流,使教师解决当前课改中的热点问题,又使他们从中获得教研的方法,感悟教学研究的真谛。

2、继续学习、经常借阅各类业务刊物,勤做摘记,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加强教科研研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配合本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结合学校课改活动,组织新教师上公开课和名师上展示课,狠抓课堂教学。争取每位教师都会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4、根据教科室安排的“行动研究”工作,通过宣传发动、专家讲座、课题立项、实验研究等过程步骤,促进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申报和结题工作,督促课题负责人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并积极支持语文组的杂志。

5、帮助落实教导处实施的“名师工程”工作,继续做好师徒结对及名师示范课。

6、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继续推行古诗词吟诵、名言警句积累以及练字等训练。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和班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加强平时小练笔的指导。

7、精心设计作业,寻求最佳的作业途径。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

8、重视特长生培养和差生转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四、时间安排:9月

1、制定教研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读书活动计划。

2、安排教师结对子工作。

3、教师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4、落实导学案编写。10月

1、四环导学过关课。

2、课改标兵示范课、优秀教师研究课。11月

1、课改标兵示范课、优秀教师研究课。

2、配合学校开展优质课评选。

12月

1、课改标兵示范课、优秀教师研究课。

2、配合学校业务检查。

3、配合学校艺术节,开展诗词吟唱比赛活动。1月

1、做好学期工作总结。

2、收本期教师教研材料。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工 作 计 划

第一学期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10

一、坚持教学工作“六认真”,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

1、认真备课。⑴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专题训练。⑵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⑶加强备课组工作,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⑷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结合。

2、认真上课。全体语文教师以现代化教学的观点,不断更新教法与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⑴做到四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育人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启发式教学,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突出教书育人。

3、认真布置及批改作业: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在布置作业时,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准绳,认真取舍,精选适量的作业,以课文为主,并进行一定的拓展训练。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保证当天完成,作文能采用教师批再学生分小组批阅的方式批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

二、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

总结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1、坚持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贯彻新课程理念。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在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中,语文组年轻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上好一堂校级公开课,体现了他们较扎实的基本功素质;和学生一起参加期末常州市统考,努力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各备课组统一教案,精心修改并使用课件,统一作业,提高了教学成绩。同时,我们教研组注重实效,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相互学习,交流,不避讳缺点,使每位老师明白自己上课的优点,缺点,以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学校课题和本教研组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的研究,积累材料,各年级一位老师上研究性课,撰写心得体会,切实提高礼中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质量。

4、有计划地对高中各年级进行教学情况调验。通过听课和检查,了解各年级集体备课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了解各位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情况,了解各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水平,促进大家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评估验收中王桂香、张同江两位老师的课被评为优秀级。

6、组织各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高一年级开展礼中首届文化艺术节“拥抱文学骄子”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高二年级开展“青春的风采”演讲比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横林杯”作文竞赛,有多名学生出线参加常州市赛。

高中英语校本教研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校本教研 分层教学

一、对于“校本教研”的基本认识

“校本教研”是指基于学校外语教学发展、基于教师学科教学研究、在实践行动中研究的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显著特征是教学研究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在学校中,一切基于学校;一切为了教师,一切在教师中,一切基于教师。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来的。我们组的全体同仁经过理论学习和专家的引领,达成了如下的共识:

1. 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2.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的理论框架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完善,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落实。否则,校本教研就不能称为“以校为本”。

3. 通过“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和合作,在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通过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与互助、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校本教研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4.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能创新出农村重点中学的英语教学模式。

结合以上四个客观事实,依据学生主体论思想:“教师的教学应当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应当符合各类学生的心理,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使各类学生产生极大的内驱力,从而使全体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在我们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采取了英语校本课程的特色性与分层开发和实施我校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

二、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学习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形成经验和资料。

三、我校校本英语开发的探讨

1.我校英语校本教研的开发的背景

由于我校是一所二类生源的农村重点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的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和基础水平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感到“吃不饱”,初中英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却感到学习非常吃力,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因此如何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就提到日程上面来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从2004年我校就进行分层次班教学,对基础比较好的到A班进行教学;其余的到B班上课。为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英语兴趣,我们把现有教材进行选编,把各个不同的知识点设计成不同题型,根据学习不同层次来实施不同的任务。

2.我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1)分层教学

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已有的知识容量不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选择同一角度向全体学生传授新知识,势必有的学生不能接受。所以,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角度。例如:在校本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向他们提供更高一级能力要求的阅读材料、课外知识,China Daily上的新闻,21st Century上的英语原汁原味(内容由本人直接在网上选取);对水平低的学生是放低原来人教版教材所要求的教学难度,甚至改编原有教学素材,供其学习。

(2)分层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练习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为了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需要,可以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后进生多布置笔头练习;对后进生多进行机械性、重复性练习;而对优等生则要经常变换出题的类型和练习角度。在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上,由于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对他们的要求应当不同,因此,在练习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应当有区别。

(3)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成就动机也不同。任何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为了避免后进生心理上的挫折,对他们可以制定较低一点的目标,为了避免优等生骄傲自满,为他们制定较高一点的目标。课堂提问时可以向优等生提问一些较难的题目,避免他们总在胜利面前沾沾自喜,而把较容易的题目留给后进生,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功。教师对优等生所犯错误可以直接指出来,而对后进生最好用委婉语言指出,并且应当多用激励性语言,使他们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四、我校校本教研的教学实践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开展教材教研。

新课程改革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为教师留有极大的空间,吸引着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去开发。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单一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通过合作使我们互相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通过分享计划和资料,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能获得的更多的成绩。合作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牵扯老师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我们先在备课和教案编写方面加强合作,开展了针对教材本身的教材活动——备课教研。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发挥教研组集体合力。

(2)集体备课,提高效益。

(3)建立教研组专题资料库。

(4)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组内教研是针对教学实际过程中所遇到的,或发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或磋商。

3.深化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得以拓展。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我们教研组每年也开展了横向的校际之间的学习与观摩活动,即进行了校与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同时,在教导处的领导下,我们也举行一年一度的教学大比武活动。

参考文献:

2010—2012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12

一、强化教研常规, 树立良好风气

(一) 开放课堂, 形成教学研究的立体网络

教研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开放课堂, 欢迎校内、校外的各科教师来听课指导, 同时更应该主动深入到校内、校外其他教师的课堂, 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通过课堂这个典型的媒介去发现自身的问题, 学习他人的长处。

为了提供更为有效的教研载体, 教研组每学期都安排名师上示范 (观摩) 课, 骨干教师开研讨 (创新) 课, 新教师开汇报 (展示) 课, 通过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教师代表开设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以及求真务实的观课、评课、议课, 形成一个多方位诊断教学、获取经验、同生共长的立体教研网络。

(二) 中心发言, 策划基于问题的专题讨论

教研组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为了避免流于形式、草率粗浅, 更为了充分珍惜这个宝贵的共同学习机会, 教研组确立了中心发言的教研制度。每次中心发言, 组长都会根据教学实际筛选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然后安排相关的教师就此搜集资料、展开思考, 并形成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措施得当、操作性强的书面材料。例如, 针对文言文教学这一难题, 教研组安排了几位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最后形成了《致用:文言文教学的出路》的中心发言材料, 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认识、梳理了方法, 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后来, 在接纳组内教师合理建议的基础上, 这篇发言材料被修改后刊登在《中学语文教学》上。

(三) 集体备课, 搭建智慧共享的研究平台

除了每周1次的全组教研活动外, 教研组还按学校的规定, 认真地组织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备课组进行每周1次的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都指定专人轮流主持, 先就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提供教学设计, 再以此展开研讨, 形成集体教案, 其他老师再以此为母本进行加工, 形成自己的教案。这种方式, 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促进了智慧共生, 不仅有利于教学进度的统一, 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鼓励自我学习, 加速专业成长

教研组鼓励教师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加强自我学习。

(一) 反思教学, 解剖细微片断优化教学理念

教研组提倡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最好能够整理成文, 以此记录自己的教学成长历程, 优化教学理念。近年来, 教研组多名教师整理的教学反思参加市、区两级的相关评比,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发表在《中国教育报》《语文建设》等报刊上。

(二) 撰写案例, 探究典型个案提升教学水平

案例研究是一种从欧美传入的先进教学方法, 通过改造, 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高效的教研形式。近年来, 教研组也积极大胆地引入案例研究教研形式, 鼓励全组教师广泛搜集典型案例, 认真学习和研讨;同时, 还提倡教师自己撰写案例, 通过典型个案探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提倡同伴互助, 构建学习组织

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 教研组除了定期举行正式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外, 还提倡并积极筹办教学沙龙、青年读书会等非正式的学习共同体, 以便让教师尽快形成终身学习、同伴互学的理念, 并在不断的交流、探讨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例如, 为了督促教师及时阅读有关的专业报刊, 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研组每月都会组织一次“推荐一篇好文章”的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从看过的专业报刊中选择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推荐给备课组长, 再由三个备课组长各自比较筛选, 确定一篇在教研活动中交流。为了让教师具有更为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开阔视野, 教研组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精读两本图书 (最好不同类, 一本为教育类, 一本为文史哲类) , 并撰写读书笔记, 进行全组评比交流;对其中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 则鼓励作者精心修改, 积极参加各类读书征文或向报刊投稿, 如《胸怀诗意行方远》《用思想赢得尊严》分别被《师道》《福建教育》杂志刊登。为了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教研组会根据实际情况以“我的教学困惑”为主题组织沙龙活动, 充分利用全体教师的智慧来破解难题、寻求对策。为了让教师的心得和智慧共享, 教研组会以“我最满意的一招”为主题开展不定期的经验分享活动, 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四、推广课例研讨, 开创教研特色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探索并实践了课例研讨这一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所谓课例研讨, 即以发生在课堂的典型教育、教学实例为载体而展开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讨论。它立足教育现场, 基于教学实际, 具有较强的问题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便于教师平等参与和多维交流, 有助于研讨者视界的彼此唤醒和融合、智慧的相互激发和点燃, 进而促使他们在对话中反思, 在互助中提升, 最终实现彼此的进步与共同成长。

课例研讨的方法多种多样, 我们惯常使用且具有相当实效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 确立鲜明的主题, 围绕主题展开研讨

日常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共同的课题或者普遍性的困惑。面对同样的课题或困惑, 单凭个人能力也许难以解决, “众人拾柴火焰高”, 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堡垒也许比较容易攻克。例如, 新课程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为了帮助大家廓清“生成”的内涵、明晰“生成”的策略, 我们曾以“课堂教学的生成”为主题进行课例研讨。

(二) 选取典型的个案, 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研讨

一粒沙里可能藏着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也许蕴含着一座天堂。研讨个案的价值在于: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它自身独特的个性, 还能发现它隐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例如, 教研组一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与运用”专题的复习时, 受手机短信的启发, 把短信写作引入课堂, 形成了《巧用生活资源训练语言》的复习课例。研讨这一本课例, 收益是多方面的:参与者不仅可以依葫芦画瓢地把它移植于自己的课堂, 还可以依凭它作为发散的原点, 延伸出复习课的创新教法, 甚至类推开去, 演绎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话题。

(三) 面对广大的群体, 采取一课多人同教 (同说) 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和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那么, 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更为重要。众所周知, 当前恰逢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高峰期, 又正值基础教育广泛普及、高中教育大力扩张和小班化教育不断推广的时期, 大量的新教师源源不断走上讲台, 使得新教师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众多亟待培训的新教师, 选择同样的课题, 让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 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 说长论短, 研讨切磋, 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 以便扬长而为, 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弊端, 以便成为后事之师。不仅如此, 一课多人同教 (同说) 的课例研讨模式更为研讨者提供了相当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实践平台, 呈现了极为多元的教学思路和极其丰富的课堂情景, 有利于彼此眼界的开阔、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思想的点燃。这无疑是一种十分省力而又高效的共同提升路径。例如, 为了多视角地观照古代说理散文教学, 教研组让三位教师以不同的理念和方法来教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课, 并以此展开广泛、深入的“一课多教”的课例研讨活动。

(四) 针对特定的教师, 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

校本教研的重心是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但整体是局部之和, 所以绝不能忽视对教师个体的培养。毕竟, 只有个体实现了自身的优质成长, 群体才能真正得以优化。通过摸索和实践, 教研组认为, 不管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薄弱的教师, 还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优秀的教师, 抑或是对广大的普通教师, 开展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 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所谓一人同课多轮, 就是指一名教师面对同样的课题进行多轮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后一轮是在前一轮的反思基础上的修改和完善, 在如此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中, 执行者就可能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 从而快速实现自我专业的成长。一人同课多轮的研讨模式既可以采取单兵作战的方式,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通过个体的自我反思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也可以采取连横互助的方式, 有相同利益需求或共同愿景的教师可以结成联盟, 大家坦言诚谏、直说利弊, 集思广益、兼容并包, 群策群力、同成共长。当然, 如果条件成熟, 教研组还可以组织或邀请学养较高、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参与其中, 予以分析诊断、指导引领。应该说, 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个别成长, 也有利于中老年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一石二鸟, 何乐而不为?例如, 为了实现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 也为了出色地完成市教研室安排的任务, 教研组曾以一位只有三年教龄的新教师为个例, 尝试过“一人同课多轮”的教学研讨。最终, 通过在不同班级的反复试教和磨课, 该教师在市教研大组教研活动上较为完美地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上一篇:放学路上作文500字初一下一篇:房建项目清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