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城乡2009年年鉴

2024-05-26

恩城乡2009年年鉴(共2篇)

恩城乡2009年年鉴 篇1

《崇左年鉴》2009年卷大新县初稿

[恩城乡] 概况 恩城乡位于大新县城西南面。东邻榄圩乡,南界雷平镇,西北连那岭乡,北接桃城镇。县道公路迂回境内。乡政府驻恩城街,分别距316、213省道18公里、8公里,距县城20公里。辖恩城社区居委会和维新、陆榜、新合、新圩、如龙、护国、和平7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有自然屯65个。2008年,全乡有3909户,15361人,其中农业人口150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9‰。行政区域面积138平方公里。有林面积827公顷。年末耕地面积2222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43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687公顷。粮食总产量3088吨。甘蔗种植面积31930亩,入厂原料蔗 20.9万吨。新建沼气池11座,累计2390座,入户率69%。水果总产量1506吨,肉类产量1281吨,水产品产量550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64.03万元。农林渔牧业总产值1063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690万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增270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恩城山水的那望叠瀑、龙滩、自然保护区和小玲珑山、九峰山壁画古迹等,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年内,恩城乡获大新县乡(镇)目标管理(绩效)工作综合三等奖、计划生育二等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等奖、城镇建设二等奖和荣获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单位。

甘蔗生产2008年,恩城乡克服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甘蔗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新扩种100多公顷,全乡甘蔗总面积达2523.33公顷,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90%。同时推广桂糖94/119、粤糖00236、园林6号等优良品种,实施甘蔗“六化”、“吨田糖”生产项目,产量持续增长,2008/2009年入厂原料蔗19万吨。

城镇化建设获奖2008年8月,恩城乡充分发动群众,凝聚社会力量,合理规划,对各条街道进行“脏、乱、差”整治。投资10多万元组织街道农户投工投劳将长达1公里的各支干街道进行全部硬化,铺设街砖1万多块和路沿石500多块;对社区文化广场重新规划建设;舞台、篮球场周边的空地全部植上草皮,整个街道和文化活动场所面貌焕然一新,年底获大新县城镇建设二等奖。

开发旅游业2008年,恩城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事业。加大对护国动物保护乡景乡的龙滩、猴王山、那望叠瀑等几个重点景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多万元。

兴修水利2008年9月底,恩城乡受14号台风“黑格比”影响,发生洪涝灾害,大部分的水利渠道被冲毁。为不影响春耕生产,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共投入资金28.1万元兴修水利水坝。其中投资3.5万元修建新圩排屯渠道,投资3.7万元修建孟莫渠道,投资3万元修建进付渠道,投资3.8万元修建团结水利,投资2万元修建新兴泵站,投资7.1万元修建伏那、伏际水坝,投资5万元修建新民水库。

岜隆屯新村建设恩城社区岜隆屯新村建设占地4.33公顷,由居民住宅区、娱乐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3个部分组成。年底止,新村已建成楼房47栋,建成沼气池45座、篮球场1个和党员活动室1间80平米;完成屯主干道硬化宽6米、400米;支干道硬化宽4米、长450米和硬化屯道1公里;完成三面光葡萄灌溉渠道长700米。在新村管理上,岜隆屯紧抓农村“党群理事小组”,书写构建农村和谐社小组的“大文章”,倾力促进“三农”的发展。

葡萄生产2008年,恩城乡党委政府引导恩城社区岜隆屯新村群众依托本屯优越的地理环境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种植巨峰葡萄8公顷,年产果2造,每造亩产1500—20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7—8元,每亩收入近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多元。

2009年城乡就业工作小结 篇2

按照省市的统一工作要求,以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为主线总揽工作全局,进一步推进民生工作向务实方向迈进。截至到10月份为止, 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50人,完成目标任务101%;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403人,完成目标任务92%;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789人,完成目标任务99%;扶持创业人数30人,完成目标任务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95834人,完成目标任务103%;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为100%。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一湖四水”上岸定居渔民家庭就业援助情况

至10月份为止累计实现就业的上岸定居渔民家庭为285户,470人。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较大、收入较稳定的职业,举办了两期“一湖四水”上岸定居渔民技能扶贫培训班,培训专业设为电子产品维修,培训人员为128人。通过培训共有116人实现就业。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

至10月份为止累计返乡农民工共71423人。通过“春风送岗位”、劳务输出、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重新外出就业66410人,其中省内就业为18596人,省外就业为47814人;自主创业为367人。

二、工作措施

突出重点,落实“三抓”

1、抓就业培训。一是整合资源抓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培训,与安化立信超市、富华茶厂等多家企业达成培训就业合作协议,提高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二是健全机制抓培训。针对当前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实际,采取“四统一三结合一分离”的培训机制(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培训与考核分离),大力强化培训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三是瞄准市场抓培训。通过安化县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办事处等机构了解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较大、收入较稳定的行业为培训项目,为县内外用工单位“订单”培训城乡劳动力。

2、抓劳务收集。全力做好县内外岗位收集开发工作,为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岗位保障。一是健全劳动力市场。目前,已完成县本级及23个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实现了市、县、乡镇之间劳务信息及时、准确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劳动用工信息和就业政策传送到村(社区)、组,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二是拓展转移就业空间。我县常年坚持县内企业用工调查和岗位收集,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本地劳动力,为城乡劳动力“找岗”。三是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加强省外劳务合作,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人力资源交流工作站收集就业信息,为城乡劳动力“搜岗”。

3、抓服务保障。加强政策宣传。以推进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为突破口,通过在安化电视台开设专栏,举行“春风送岗位”等大型集中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法规宣传活动。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向村级延伸。二是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服务。在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台帐资料;更多收集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加深入,确保困难对象稳定就业。

安化县就业服务中心城乡就业股

上一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和总结下一篇:愚公移山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