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共8篇)
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篇1
201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南通市规划局通州分局
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城乡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为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宏观调控和科学引导作用,统筹城乡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规划分局实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城乡融合衔接的规划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提升城市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将着眼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紧密联系我区发展实际,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为我区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提供规划保障和服务。
一、加强规划编制 完善规划体系
今年以来,以新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不断深化完善城乡各类规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城乡统筹规划研究、镇总体规划、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14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范围覆盖城区、城镇、村庄三级体系,规划内容涵盖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等层面,丰富和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有效指导了城乡建设和发展。2012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构建层次清晰、覆盖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适应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一是开展中心城区规划编制,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 1
地位。
根据《通州区城乡统筹规划》,围绕在全区建设“一中心、五片区、百社区”的规划目标,以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强中心城区各项规划编制,以中心城区建设为突破口,壮大中心城区承载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框架拉大、人口聚集、功能提升”的新要求,结合南通高新区扩容和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从城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通州中心城区战略规划研究(研究范围东起进鲜港,西至通州区界,南起通启高速,北至平海公路,涉及金沙、兴东、兴仁、先锋、川姜等镇,总面积约320平方公里),通过规划研究科学预测中心城区终极发展规模,对中心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产业分区、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形象塑造等进行展望和安排,引导人口、产业及各类资源要素向中心城区集中,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龙头。
加强对城区建设的规划指导,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同时,进一步凸显“美”和“畅”。继续完善和落实城东新区、银河新区主干道两侧修建性详细规划、旧城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和城东新区景观工程设计,指导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有序进行;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好“一馆两中心”施工图设计和城市展览馆布展设计工作,并确保场馆建设工作按时序进行;开展中心竖河以东、通掘公路以西、中心横河以南、金通公路以北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城区(镇)2012年拟出让经营性用地开展规划设计研究,将研究成果作为地块出让依据。通过深化城区各项规划,指导城区建设,推动人文、景观、建筑、色彩和空间发展的协调一致,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
二是深化完善区域规划编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滨江新区经济基础雄厚,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处于先导位臵。明年,我局将结合“区镇合一”新格局,继续深化完善滨江新区概念规划。外部全面研究滨江新区与长三角、南通市港闸区、通州城区以及如皋市长江镇的关系,内部深入分析五接、平潮、平东3镇的发展潜力,充分吸收、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科学确定区域发展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功能分区,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梳理、完善内外部交通网络体系,严格保护城乡开敞空间和生态环境,引导区域城乡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滨江新区的先行带动作用。
三是继续推进城镇规划编制,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坚强堡垒。
城镇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联系的纽带,城镇化是我国城市
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载体和重要堡垒。按照“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彰显特色”的要求,2011年我局根据新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地区发展需要,指导兴仁、兴东、张芝山、先锋、刘桥、川姜、石港、二甲、平潮、三余等10镇开展规划期限至2030年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12年我局将继续组织并完成四安、西亭、骑岸、五接、五甲、东社等镇规划期限至2030年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力争到明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区新一轮规划期限至2030年的城镇总体规划全覆盖;推进先锋、川姜、平潮、兴仁、石港等镇多个片区或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结合生态小城镇创建工程,指导二甲镇开展镇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其申报南通市园林小城镇做准备。通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不同层面规划的编制,为城镇各项建设提供依据,从而推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臵,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生活质量提供规划保障。
四是加强村庄规划研究,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提升村庄环境品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011年,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道路交通、水利、供电、给排水、环卫、文化、体育、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将全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由原来的 732 个点调整为576 个,并完成了新调整的集居点启动区总平面布局规划。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明年将结合省村庄整治工程,深化部分村庄集居区总平面规划设计,根据《通州区城乡统筹规划》确定的“百社区”,分期编制社区建设规划,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夯实城乡统筹的重要基础。
二、完善规划管理服务城乡发展
在完善规划体系的同时,按照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和改进规划管理工作,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的规划技术服务与支持。
一是加大规划管理力度,统筹调控城乡发展。
规划编制的成果最终需要依靠规划管理来落到实处。可以说,再好的规划,脱离了管理,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我局将继续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和《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依据各项规划成果,加大规划管理工作力度,加强“一书三证”的审批和核发工作,确保各项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同时,加强规划批后的跟踪管理,强化规划放验线和竣工验收工作,完善违法建设查处网络和长效管理机制,对在跟踪管理中发现的违法违章行为,在第一时间将案件移交相关执法部门,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
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二是强化规划服务功能,优化统筹发展环境。
坚持从深化改革审批服务机制入手,实现管理模式由“审批性”向“服务型”转变,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优化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全力服务于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快速落地、顺利竣工。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开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规划服务水平。
2012年,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使我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推进我区城乡规划事业不断前进,为通州城乡统筹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篇2
1 主要做法
1.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坚持以人口布局调整为切入点, 打破原有的生产布局, 探索确立了中心集镇、新型村庄、居民点和散居户四种发展布局。
1.2 农综带动, 多元支撑
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先行为重点, 加快构筑以特色种植业、肉羊养殖业和粮食产业为主导的多元支撑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产业。以城川一带为主要生产基地, 引导农牧民适度发展以辣椒、早西瓜等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建设, 并辐射带动周边各嘎查村, 目前种植规模达到3333.33hm2, 实现产值45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快速增收。二是持续发展肉羊养殖产业。将为养而种, 以种促养, 以养增收作为主要措施, 促进肉羊养殖产业的有效提升。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扶持, 推广马鞍桥养殖模式, 新建现代农业基地, 种植优质饲草料, 配齐养殖设施, 借助城川市场、昂素市场及三段地市场, 向西对接银川经济圈, 打造肉羊养殖基地, 持续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
1.3 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
以惠民为根本, 不断推进城乡体制对接转换, 着力完善配套政策, 逐步构建城乡统筹试点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突出自主自愿。二是强化责任分工。
2 取得的成效
一是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心集镇特色日益凸显, 镇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集镇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群众办事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物流、贸易、商业、服务等产业一应俱全, 舒展、宽阔、大气、秀美的草原小镇特色日渐浓厚。农牧区环境焕然一新, 新型村庄、居民点和公路沿线散居户遍布全旗多个角落, 哈日根图、大沟湾、糜地梁和巴彦希泊日新型村庄居民点环境优美整洁、居住条件优越、生产设施完善, 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居民点和小康庄园示范户已经点缀在全旗农村牧区。
二是产业层次得到了显著提升。现代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辣椒、早西瓜等经济作物实现了品牌化、产业化, 玉米、土豆等规模化种植和肉羊、肉猪等规模化养殖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三是群众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农牧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别墅、轿车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设备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庭。中心集镇中一批利民、便民的幼儿园、小学、敬老院、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等公益性设施陆续建成投用, 农牧民共享教育、医疗、社保和公共文化活动的权益更加充分。
3 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思路
一是要争取资金, 集中投入。由于鄂前旗农牧业人口相对较多, “优势开发区”土地资源贫瘠, 统筹城乡工作首先需要搬迁转移大量农牧民, 使得优势土地资源集中到留守种养大户, 发展现代农牧业, 形成规模效应。为了更好的扶持农牧业发展, 推动全旗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转型, 在确保项目常规投资的前提下,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 重点扶持发展“优势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按照统筹城乡限制开发区单户草牧场面积333.33hm2以上, 水浇地面积不低于9.33hm2或草牧场面积200hm2以上, 水浇地面积不低于13.33hm2;优化开发区草牧场面积200hm2以上, 水浇地面积不低于20hm2的要求, 不断增加项目户投入, 建设标准化养殖棚圈和人工种草等内容, 并依据农牧民自身实际情况, 适当增加自筹资金比例,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积极推行舍饲半舍饲养殖育肥模式, 实现“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现代农牧业模式, 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工作。
二是要整体推进, 重点示范。全面推进哈日根图、阿日赖等新型村庄产业规模化发展, 种植饲草料基地, 打造集繁育、养殖、育肥为一体的规模化养殖园区。加快大沟湾、大场则和漫水塘土地整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鼓励发展公司化、专业化农牧业, 扶持华阳、民丰薯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特布德等新型村庄产业支撑, 带动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在富水区有效整合土地, 加大喷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配套, 提升先进生产力装备水平, 打造规模经营与特色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草原畜牧业发展区全面推广良种繁育、山羊增绒等先进技术, 推进规模化养殖园区建设, 走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
三是要通力合作, 捆绑开发。按照旗委政府打造6666.67hm2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新思路, 依照三段地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城川镇大场则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经验, 与农牧、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通力合作,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投资方式, 捆绑项目资金, 建成更多具有地方特色、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农牧业产出效率的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 起到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 进而带动全旗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大转变, 推动牧区经济快速增长, 缩短城乡差距, 实现统筹城乡的现实意义。
四是要扶持龙头, 带动增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需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 推广特色品牌, 加强市场竞争力。为此, 鄂前旗今后将大力扶持一些基础条件好、符合项目要求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带动作用强、内部机制健全、具有特色品牌的产业化项目, 做到扶持一个项目、发展一片基地、致富一方农牧民、拉动一方经济。并能及时指导合作社社员依靠科技, 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 增加市场竞争力, 提高农牧业效益。
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篇3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红崖子乡坚持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和“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带领全乡群众,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模式,红崖子乡呈现出经济发展、干群同心、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现将今年红崖子乡统筹城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为了让统筹城乡工作落到实处,不走形式,取得实效,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红崖子乡及时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的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抽调专门的人员具体负责统筹城乡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该项工作,使领导、经费、人员得到充分保障。
(二)调查摸底工作扎实开展,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乡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工作,对农村房屋、耕地、林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全面、详实的统计和汇总,做到了情况清,底细明。其中:房屋完成外业测绘2200余户,承包地实测完成摸底调查3.4万余亩,林地完成确权140户,面积6000余亩,为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土地集中经营取得新成效。依据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力时机,围绕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具体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土地流转体制机制,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组织带动,大力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到目前为止,全乡采取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共流转土地1530余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4.5%。建立完善了乡、村两级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和流转纠纷仲裁机构,全面落实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激励政策,从农业招商引资、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扶持,促进了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集成示范推广良种、储藏加工等配套技术,提高种养殖科学化水平。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协助与支持下,我乡因地制宜,相继建立了五堆子村菠菜复种油葵示范基地580亩、王家沟村小麦繁种示范基地580亩、水泉子村糯玉米示范基地200亩、红翔新村移动蔬菜温棚200座,成立了三棵柳牧业合作社,并组建了一只由14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小组,初步构建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五)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在乡党委、政府的多方努力下,按照“一事一议” 原则,一是为水泉子村和王家沟村新修柏油路3条,总长约4.7公里;二是继续完善红翔新村基础设施并规划建设了红翔新村生活服务区;三是依托红崖子村市场积极发展集镇;四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农家书屋、乡综合文化站等农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不断夯实文化基础。
(六)加快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1.扎实开展实施了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提升工程。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共培训316人,取得资格证书277人。
2.开展 “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按照“抓住本地市场,发展周边市场,开拓区外市场”的工作思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并配备了5名村级劳务产业信息员,不断加强与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等用工单位的联系,从而确保了我乡劳务产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统筹城乡生态建设。通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我乡克服造林苗木自筹的资金困难,组织干部群众重点围绕治沙造林和绿色通道建设,扩大造林面积。全乡共完成造林3374亩,栽植各类苗木69.13万株。在全乡六个行政村沿203省道两侧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共拆除危旧土房16户、37间,清理秸杆108处、56吨,清理垃圾127处、210吨,投入车辆747车次,投入劳动力1320人次。
(八)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初见成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首先,围绕“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基本养老制度。2010年,我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7%。其次,围绕“社会保障薄弱”等问题,扎实有效的做好低保、救济救灾工作。全年核查上报333户低保救助户,通过一本通发放救助金334510元;大病救助6户,一本通发放救助金7300元。对临时出现生活困难的10户27人发放临时救济金4130元,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渡过生产、生活难关。
(九)建立多元化服务机制,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继续实施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立足农民参与型、农户需求型,重点抓好农村经济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兽医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等体系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我乡专业合组织、种养殖大户和实用人才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大力开展实施“万村千乡”工程 和“打假护农”等专项活动,切实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农村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组织引导。流转的土地分散的较多,不利于成片规划经营,且农村土地流转多为“君子协议,口头约定“,一般都没有履行规范的流转手续,易产生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产业化项目较少;农村经济结构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窄,持续增收困难。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少,其素质整体不高,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难。
(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滞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乡党委、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要率先转变观念,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增加我乡人民收入,实现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用政策规范流转行为。在明确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土地使用权的无偿接包、有偿转包、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反租经营和反租倒包多种形式进行流转。成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做好土地流转的组织、协调及合同签定等系列服务工作;做好合同鉴证指导和土地权属变更的登记及土地纠纷的调解工作,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制定土地流转补偿办法及标准。
(三)提高劳务人员素质,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新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方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篇4
区政府:
xxxx年区统筹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主动作为、创新实干,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区委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扎实抓好水环境治理、援藏扶贫等各项工作。
一、围绕“中优”战略,推进水环境治理
(一)全面推进宜居水岸建设。按照区委七届第xx次常委会、区政府第x次常务会决议,我局牵头开展“宜居水岸”工程建设,制定了《x区“宜居水岸”工程总体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区江安河、清水河等主要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打造开敞宜人的水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工程计划分两期实施,预计总投资约xx.xx亿元,并采用PPP模式实施。目前,“宜居水岸”工程第一批、第二批集体土地拆迁目标已下达,有关国有土地拆迁原则和范围已确定并启动。同时,”宜居水岸”工程第一期、第二期已完成立项,“物有所值评价”已完成定性评价专家论证,“两评一案”初稿已初步形成,发改委重大项目库及财政部PPP库入库工作已启动,初步设计方案正在抓紧做最后优化。
(二)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贯彻落实“水十条”工作要求和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精神,切实加大全区水污染防治力度,我局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拟定了《xxxx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拟投入x.x亿元,改善我区水环境质量。x区水污染防治攻坚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于xx月xx日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在加紧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立项手续进行完善,预计于xx月完成立项工作,启动后续施工图设计、清单编制等工作,年底前全面启动建设;河道生态修复已于xx月x日完成需求论证工作,正在加紧编制招标文件,预计于xx月进行招标工作;红九方沟治理正在编制需求论证等前期文件,编制完成后立即组织专家评审,尽快启动后续工作。
(三)全面开展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按照住建部、环境保护部的要求,继续加大黑臭水体治理的力度,投入xxxx万元的黑臭水体二标段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制定了《x区重点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对鸡公堰、东沟、围机西沟等三条重点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进行重点督办。特别是今年x月以来,结合迎接中央环保督查,由我局牵头,投入近xxxx万元,开展全面黑臭河渠“剿灭行动”,通过近x个月的奋战,我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工作成效受到省、市、区领导的赞扬和我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完成工程治理后,继续加强黑臭水体后续常态管护和治理工作,确保水质持续达标,并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效果第三方公众评议,完成了《x区黑臭水体效果评估报告》于xx月底上报市水务局;目前正在按照市水务局最新要求,对《x区xx条xx段黑臭水体调查统计分析与评议结果(初稿)》加紧进行完善,预计于xx月底前全面完成,正式上报市水务局进行“初见成效”效果评估。
(四)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实施。制发了《关于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起在区级总河长领导下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全区共确定各级河长xxx名,确定各级河道警长xx名。先后制发了《x区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x区河长制管理xxxx工作要点》、《关于实行河道警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x区开展xxxx年清河 护岸 净水 保水四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和《x区贯彻落实“x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会议、信息通报、巡查督办、工作考核、督导检查、联系部门工作等六大工作制度和《河长制管理工作xxxx目标绩效考核细则》,已基本完成了“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加强河道信息发布,加强重点问题督办,提高了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效。截至目前,全区共下发《x区河道问题整改督办通知》xx期,督办整改排污问题xxx处,违建侵占河道xx处,河道淤积问题xx个,沿河环境卫生问题xx个,确保我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五)全面完成中央环境保护督查迎检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局发出了“行动要快、回复要让群众满意”的刚性口令。一是组织相关部门和街道,战高温、斗酷暑,克服汛期的诸多不便,采取超常规的手段,攻坚克难,通过xx余天奋战,全面完成了鸡公堰、二道河、三吏堰下段等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二是以迅速行动为原则,以拉网排查为手段,及时处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案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处理回复让群众满意。我局共办理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群众来电来信举报件xx件。其中,主办案件xx件,协办案件x件,协助办理案件x件。
二、聚焦精准脱贫,推进扶贫攻坚行动
(一)积极落实对口帮扶简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做好帮扶资金的预算和拨付工作。全年区级和街道预算xxxx余万元,实际拨付各类帮扶资金xxxx余万元。确定帮扶项目xx个,概算投入xxxx余万元,已拨付xxxx余万元。二是高标准实施帮扶工作。x-x月,x个帮扶村xxx户xxx人实现如期脱贫;帮助x个乡镇完善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对x个村xxx户xxx人实施因病因残救助帮扶;在x个乡镇修建道路约xx.x公里和桥梁x座;启动x个贫困村的水利设施项目、优质水蜜桃种植等x个农业产业项目、同合乡、新星乡共xx户xxx人实施危旧房屋改造及集中居住点建设项目。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借鉴x区对外招商经验,帮助三个乡镇包装xx个园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召开招商引资项目集中推介会等方式,先后邀请涉农、建筑、金融、餐饮、电商等xx家企业,x农业投资发展商会等x家商会,x农大农村发展研究院等x家院校,赴受扶乡(镇)出招献力,明确投资意向。目前,x天赢精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拟投资上亿元,打造xxxx亩的生态农业产业园。该项目已在农博会上初签协议,土地流转、园区规划等工作正在逐步实施。四是实施就业帮扶增收行动。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帮助xx人实现就业。通过扶贫专场招聘会,xx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xxx个,达成意向xxx人;组织伊藤洋华堂等企业建立农超对接机制;组织xx名乡镇领导,xx名村干部外出学习,提升综合能力。五是社会力量帮贫。区人大、区政协、区统战部、区工商联等多个部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打造共扶平台,形成合力。如区属中小微企业捐赠xx万元,为xxx户贫困户“送暖”。x首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捐资xxx万元,为贫困学生“解难”。x大蓉和餐饮公司采购当地滞销土豆x万余斤,为贫困户“救急”。
(二)全力实施对口支援白玉县藏区工作。一是规范制定五年规划和xxxx年专项实施方案。按省委藏区办、省发改委要求,x月xx日完成《x市x区对口帮扶x州白玉县规划》(xxxx-xxxx年)编制及报送工作,五年内投入x.xx亿元,建设x大类xx个帮扶项目。按省内对口帮扶办要求,在省委藏区办指导下,xx月xx日完成《x市x区对口帮扶x州白玉县xxxx专项实施方案》及项目清单报送,初步确定xxxx年安排各类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xxxx万元,帮扶项目xx个,省委组织部、省脱贫办、省委藏区办目前正在会审最终方案。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xxxx预算对口帮扶白玉县资金xxxx万元,已分别与x月、x月拨付到位;已开工x个帮扶项目,已竣工x个项目,x个项目正在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三是创新推进党建扶贫。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制发《x区--白玉县深化基层党组织跨区域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xx个街道办事处和x个区属非公企业分别与白玉县xx个乡(镇)党委结对。x月,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带队x家企业赴白玉县,完成结对共建协议签署。此外,区总工会、区慈善会等相关单位及区内爱心企业积极开展爱心帮扶白玉活动。截止目前,区级部门和街道累计已到位xxx.x万元帮扶资金;中国人寿保险xx支公司、太平园家私广场等多家爱心企业捐款捐物累计xxx.x万元。
三、强化“红线”意识,全力确保汛期安全
我区针对xxxx年的防汛工作,在物资储备、队伍组建、预案完善、隐患排查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以确保我区安全度汛。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对我区防汛预案作了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已经区政府第xx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在x月召开全区防汛工作会议,明确了各级领导责任。
(二)强化汛前检查,集中力量整治。组织开展了防汛隐患点位排查工作,经统计,全区共有防汛隐患点位xx处,其中:江河险工险段x处,江河行洪障碍x处,低洼易淹区xx处,下穿隧道x处,地下车库xx处,老旧院落x处,排水管网6处,深基坑工地x处,江河涉河工程x处,交通道路桥梁工地x处,其他类别x处,目前已经完成整改。隐患点位中重点关注x处,分别为大悦城下穿隧道,首长路片区,江安河马家寺原大桥上下游防洪堤段,江安河蚂蝗堰段,清水河公园河堤段,清水河中央花园段,黄堰河三河社区x、x组,黄堰河文昌村x组,金花堰云母厂,这些点位,属地加强巡查力度,实施重点监控。
(三)加大物资储备,建强抢险队伍。全区共组织防汛应急抢险队伍xx支,xxx余人。防汛物资有麻袋x.x万条,编织袋x.xx万条,照明设备xxx套,钢丝网兜xxx个,铅丝x.xx吨,铅丝笼xxx条,桩木x.xx吨,块石xxxx立方米,砂石xxxx立方米,人头石xxx方,橡皮舟x艘,救生衣xxx件,救生圈xxx只,排涝设备xx套,机动船只x艘,汽油抽水机x台,一体式自吸泵站x台,拖车式移动泵站x台等防汛物资,全区防汛物资储备种类基本齐全。
(四)强化应急值守,畅通信息传递。严格执行xx小时防汛应急值守制度,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以防汛工作为重,坚守岗位,认真履职,确保一旦发生汛情(灾情)能及时传达,及时处置。截止目前,全区已实现平安渡讯,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四、加快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
(一)创新管理模式,抓好专项资金监管。一是加强村级公共服务资金管理。上半年xxxx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已到位,我局结合“微腐败”专项治理,做好三方监管,严格规范程序。二是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求相关单位根据职责划分指导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报送范围及要求按时录入数据信息并加强审核和管理。
(二)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店商渠道。积极推动互联网加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积极作用,xxxx年x区新设xx个电商社区示范点,力争三年时间在区内建成xxx个电子商务进社区示范点,提升示范点所在小区品质和社区功能,促进生鲜农产品便利进城入社,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服务群众生活。
xxxx年我局省级目标未下达到我区。市级目标共x个,目前已完成x个,剩余x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目标今年能保证完成。区级目标xx个,目前已完成xx个。剩下x个目标预计今年能完成。
五、xxxx年工作计划
(一)争取全面完成“宜居水岸”建设工作。认真分析研判全区水环境现状,为“宜居水岸”建设找准着力方向。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重大要求,精心制定“宜居水岸”建设方案。坚持“高的标准、优的品质”,克难推进“宜居水岸”工程建设。
(二)深化“河长制”管理。一是落实“一河一策”方案;二是根据区级“一河一策”方案,指导各街道进一步深化四大清单内容;三是根据市河长办的文件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三)深入推进“重拳治水”x区实施方案的工作落实。一是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力度,协助市上做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提标升级污水处理设施x.x万立方米/日;推进实施病害市政管网治理;按计划推进小区(院落)污水管网病害问题整治。二是大力整治洗车场、农贸市场、搅拌站、“小散乱污”、“农家乐”等违法排污行为。根据治理方案,逐步推进、分类组织实施治理。三是改善涉农地区饮用水安全,xxxx年底前全区完成城市自来水全覆盖。制订全区涉农地区自来水改造方案,启动实施。四是强力整治xx段黑臭水体。强已治理黑臭水体的日常管护,防止反弹。五是加强江安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完成江安河整治和良好水体保护工作措施。六是打造海绵城市,推进全区排水体系建设。按照“海绵城市”理念继续协助完成锦江轴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的任务。开展全区排水规划工作。七是根据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x。启动“宜居水岸”工程余下xx%河道整治项目。加大河道两岸违法用地查处力度,做到“新增一起,打击一起”。按计划推进“七道”建设。
(四)继续推进简阳扶贫相关工作。做好三个乡(镇)xxxx年已实施但未竣工帮扶项目的推进工作,按照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做好资金拨付。按照《x区对口帮扶简阳市脱贫攻坚方案》,继续做好三个乡(镇)xxxx年帮扶项目的筛选,并按照《方案》要求提交联席会讨论确定。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就业帮扶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施策,确保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扶贫资金监管,确保专项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帮扶,在党建共建、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扶贫济困等方面开展示范带动活动。
(五)积极推进对口支援x州白玉县工作。做好xxxx万元援藏资金(该资金为五年规划估算,实际划拨财政资金以全区xxxx财政收入的x.x%为准)和xxx万元援藏队工作经费(该经费为预算,实际以财政局批准的经费为准)拨付。按照《x市x区对口帮扶x州白玉县规划》(xxxx-xxxx年),做好xxxx年建设的帮扶项目的推进工作。
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篇5
(一)加速推进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
特别是社会关注度高的棚改项目,尽可能快的按期交付。一是针对正在建设的丁楼佳苑、新北一期、雷山一期等棚改项目建设制定施工计划,确保按期交付。二是加速新北二期建设,积极推进宁山小区安置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三是加速推进其余重点工程项目,细化管理,压实责任,确保建设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二)加强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一是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集中开展建筑市场整治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做到一项目一责任人,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堵住质量安管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措施,进一步形成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工地管理,鼓励企业标准化创新工作,充分发挥样板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品,争创精品工程。三是进一步加大扬尘治理力度,按照“六个100%”要求,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治理,及时处理反馈大气办交办的环保问题,对落实扬尘措施不到位、扬尘治理不达标的企业严肃处理。(三)提供保障服务。
一是全区建筑市场审批监管保障,对监管的重点项目,尤其是民生类工程项目,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容缺许可、先行开工”审批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力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二是市政运转提供保障,加强区域内道路、园林绿化、地下管网、公交站台、路灯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巡查维护,不断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到日常巡视正规化、市政设施维护常态化,全面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为群众提供便捷、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四)加强部门自身建设。
一是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加强“四风”问题日常督查,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二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篇6
一、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国家层面:城乡统筹发展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 进一步加强了城乡统筹的工作力度, 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城乡统筹发展,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各项制度创新。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着重指出, 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壮大县域经济, 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到2020年, 初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框架, 促进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规划法的出台等, 进一步要求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也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 区域层面: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发展的进一步加速
2005年,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部崛起战略, 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区域战略体系, 充分体现了区域协调的科学发展观。2009年《中部崛起规划》出台,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有望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淮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必然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2010年1月12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力器, 区域背景给淮南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 市域层面:淮南市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淮南市内城矿乡交错、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这在淮南市不断加速发展, 融入区域发展的背景下更显突出。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矿资源开采规模与沉陷区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凸显了淮南市加快城矿乡统筹发展的紧迫性。2010年市委、市政府积极申请将淮南市设立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省政府已批) ”, 制定了《淮南市推进城矿乡一体化总体实施方案》, 提出抓住“一个关键 (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和综合治理) ”、实施“三个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做好“五个统筹”的工作重点。
(四)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城乡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实现城乡统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历史过程。现阶段城乡统筹的重点是逐步消除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大不平衡, 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二是城、矿、乡发展的不平衡, 三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二、城乡发展的现状特征及问题
(一) 需提前审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性威胁”
国际经验表明, 伴随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将由对立趋向融合。2010年淮南市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人民币 (按2010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3408美元) , 城乡关系将逐步由现阶段的城乡独立转变为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阶段。审视未来淮南市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地思考淮南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 (见表1) 。
从煤炭开采角度来看, 2010年淮南煤炭开采已达到了8715万吨。据淮南矿业集团估计, 淮南的煤炭开采将进入高产稳产期。繁荣期对资源型城市而言, 也是最佳转型期, 除资源开采业本身为城市提供较丰厚的经济贡献以外, 被开采资源的充沛稳定, 也使得城市吸引下游产业聚集的引力较大, 对培育接续产业, 发展成为综合城市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机遇 (见图1) 。
(二) 城乡二元矛盾突出
1.高城市化率, 决定了淮南市需要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009年末, 淮南市的城市化率达64.2% (以非农人口计算) , 城市化水平在安徽省处于前列, 远远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且近几年, 淮南市都保持了约1个百分点/年的快速增长速度。但高数量的城市化率不代表高质量的城市化水平, 淮南市的城市化需要通过城矿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见图2) 。
2.高首位度, 城乡空间发展不均衡, 决定了淮南市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其城乡统筹策略, 城乡收入比与以煤矿生产为主的GDP增速正相关 (见图3) 。
3.二元对比系数大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通常为0.31~0.45, 发达国家一般为0.52~0.86。淮南市近年的二元对比系数均小于0.31, 表明其城乡二元性十分显著, 超过发展中国家的正常水平 (见表2) 。
(三) 城矿矛盾突出
1. 空间相互限制
城市压煤, 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 煤炭开采限制城市发展, 随着采煤沉陷扩大还逐步蚕食城镇空间。
2. 建设各自为政
煤矿与城镇建设各自为政, 相互独立。分散建矿和就近选址的服务区发展指导思想, 造成了中心城镇发展缓慢, 小城镇发展质量差的局面。
3. 机制缺乏制约
煤炭开采规定实行“先征后用、先搬后采”、“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但缺乏具体的责、权、利及其相关的规定, 没有建立起一套约束机制, 形成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局面。
(四) 矿乡矛盾突出
1. 和农村的矛盾
随着煤矿业蓬勃发展, 加之塌陷范围的复杂和动态多变, 市域内适建乡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影响到村镇建设的安全性。
2. 和农业的矛盾
煤炭业的发展对农业的主要影响是由于土地沉陷而导致耕地减少。农用地因为采煤塌陷被毁而无法耕种, 成为绝产地或半绝产地, 农田破坏问题突出。
3. 和农民的矛盾
采煤塌陷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降低生活水平。同时, 沉陷区农民搬迁安置出现诸多问题:搬迁安置规划滞后、用地指标、选址等使搬迁安置难以落实;安置补偿标准偏低, 群众得到的补偿费用与迁建新房所需费用存在一定差距;沉陷区大多数土地都没有被煤炭企业征用, 而只有被征地农民才能参保, 从而使事实失地农民难以进入保障体系, 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搬迁安置未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恐慌, 影响社会稳定。
(五) 城乡规划亟待统筹与协调
淮南市现状已编制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合淮同城化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各区村庄规划、乡镇总体规划 (部分乡镇编制) 等一系列规划。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平台, 各规划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城镇建设四面开花等问题;同时, 现有规划着力点大多集中于中心城区, 缺乏市域范围内的统筹考虑与整体性规划 (见图4) 。
三、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 以《淮南市城乡一体化规划》为平台, 统筹协调相关规划
首先梳理相关规划, 以《淮南市城乡一体化规划》为平台, 在规划中统筹协调解决各规划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通过规划的编制, 建立覆盖全域的规划平台, 统筹协调相关规划的矛盾。
(二) 建立产业的发展互动与空间统筹
提前审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性威胁”。通过前瞻性的研究, 规划提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五个周期, 对应资源型城市的五个发展阶段。繁荣期对资源型城市而言, 也是最佳转型期。淮南市的煤炭开采量近年持续增长, 将进入高产稳产期, 也是淮南市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最佳时期。
规划提出淮南市近期以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和电力工业为城市经济的重心, 通过技术优化和提升, 主要面向华东地区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中期以煤化工为主导、以新材料为补充, 显著提升城市制造实力。远期能源装备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为主导产业, 技术、规模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实现淮南市产业的第一次升级。远景以能源科技服务产业成为主导, 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能源科技服务中心, 实现淮南市产业的第二次升级。
按照上述目标, 规划统筹细化与落实产业空间布局, 为淮南实现产业升级奠定基础。按照因势利导、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差异发展;以集聚谋效率;以均衡顾公平的原则, 构建覆盖全域的产业体系及空间布局。
(三) 构建新型的城乡空间格局
重新审视现状与规划的城矿乡空间, 结合城乡的长期发展, 优化、细化城乡结构与空间布局。在充分研究淮南市城矿乡生态文明、公共安全格局的基础上, 规划构建“11394”全域城镇体系结构, 形成“两带三区”城镇空间布局。
“11374”:指1个中心城市、1个副中心、3个重点镇, 7个一般乡镇以及4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
“两带三区”:
两带:指平行于淮河的两条城市发展带。包括淮河以北沿高皇—袁庄—芦集— (顾城) 的城市发展带;淮河以南田家庵—谢家集—八公山— (凤台) 的城市发展带。
三区:指由淮河、八公山—舜耕山自然分割形成的三区, 也是淮南市分区分类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的三区。
对于三区, 规划分别提出不同的城乡一体化推进策略:
1. 北部矿乡统筹区:镇矿并重, 能源立市
壮镇缩村、镇矿发展并重, 以镇 (矿) 带社区, 统筹推进城镇化, 将小城镇建设成为区域内就地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重点发展支撑城市经济的基础产业, 建设现代化矿区、煤电化基地和新材料园区, 推进粮油生产机械化、规模化, 关注沉陷区对农业的影响, 适时调整农业结构, 化害为利。
2. 中部城矿统筹区:矿转城优、打造强市
整合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 推进‘三个集中’, 推进传统矿区转型, 优化城市环境, 强化城矿功能、空间互补。
重点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以两大省级工业园区为载体, 建设能源装备制造业集群, 以山水人文资源为依托、以矿区生态修复为契机, 打造淮南特色文化旅游核心区。
3. 南部城乡统筹区:造城靓镇, 服务谋市
推进山南新城城市建设, 构筑合淮同城化桥头堡;按照一镇 (村) 一品的原则, 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村, 发展乡村旅游。
重点发展关乎城市未来的潜力产业, 在山南新区建设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动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城, 在农村地区挖掘种养殖特色, 促进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四) 构建全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以时间目标为根本, 优化平衡城乡交通资源配置, 建立网络完善、方式协调、安全环保的城乡统筹综合交通系统, 引导并支撑新型城矿乡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提高城乡交通服务水平。规划构建全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实现与周边城市 (交通枢纽) 构建1小时交通圈;市内各区之间构建半小时通勤圈;村10分钟抵达乡镇客运站, 半小时抵达客运枢纽;货物半小时抵达货运枢纽。
规划措施包括:一是强化建立大交通体系, 着重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统筹三种交通运输方式, 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实现政策、规划、管理、体制四统一;加强各级交通枢纽的作用, 统筹城乡交通的衔接转换。二是外联内延, 村村通公交,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系统;加强与周边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 积极融入区域交通体系;交通设施向村延伸, 确保各村至少2条等级公路对外联系, 便捷农村客运安全畅通,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系统。三是客货分流, 便捷煤炭外运;客货站场和线路均分离, 实现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煤矿与交通枢纽、煤电厂、煤化工基地的多方式多通道串联;矿区运煤公路自成体系, 规划专门的矿点至货运外绕线等对外公路的连接通道, 避免与农村客运的干扰和冲突。四是交通与产业布局、沉陷、防洪协调发展;交通干线串联工业园区、物流节点;归并铁路、高等级道路形成交通廊道, 尽可能绕开沉陷区、压煤区、洪水淹没区等不利区域。五是利用废弃铁路;废弃的矿区铁路, 以及客货分离后空置的穿越城区的淮南铁路预留作为城市轨道资源。
(五) 实现城乡公共及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级配体系、统筹分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合理优化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布局,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研究确定各级体系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指导城镇乡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提出重点镇“6+3”模式、一般乡镇“6+2”模式、新型社区“7+2”模式、基层村“4+1”模式, 通过统筹标准、共建共享, 实现公共设施向乡村延伸。
统筹城矿乡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实现设施的共建共享, 提高城矿乡设施服务水平, 支撑淮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提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三个一体化。
1. 体制统筹一体化
建立规划区统一的市政管理体系, 打破城矿乡、部门间的条块分隔 (给排水打破块分隔、燃气、电力、电信打破条分隔) , 实现市政设施城乡一体化。
2. 标准统筹一体化
均衡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各项指标, 实现城乡设施服务均等化。
3. 设施统筹一体化
以区域统筹, 设施共建共享的思路规划布置市域大型基础设施, 推动基础设施的服务延伸覆盖至农村。
(六) 探索采煤沉陷区整治利用模式与工作机制
淮南市城乡统筹的关键是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和综合治理, 通过对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利用专题研究, 探索沉陷区整治利用模式与工作机制, 指导淮南市城矿乡统筹工作的有序开展。
结合淮南市沉陷区现状特点, 提出“因地制宜,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为原则, 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利用。
此外, 探索性的提出采煤沉陷区综合利用模式。尤其针对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一套集研究保障、监督管理、评价实施的综合机制, 它是政策保障、因地制宜、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灵活变化、不断完善修正的可持续利用模式。针对采煤沉陷带来的居民搬迁、耕地减少等问题, 针对性地制定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议与工作机制。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建议
为应对淮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 淮南市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全市建立统一的规划及管理平台
为应对一体化发展格局, 淮南市应加快建立统一的规划平台和测绘平台, 全市建立一体化的坐标系系统与测绘系统, 利于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应建立覆盖全域的规划管理平台, 建立淮南市规划信息库, 统筹规划信息。进一步明确全市各区、县、镇、乡规划部门的规划编制及管理权限。
(二) 建立统筹发展的推进机构
建立淮南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机构, 全面协调与统筹推进淮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与健全推进淮南市统筹发展推进的政策与措施, 包括如淮南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标准、淮南市沉陷区失地农民安置对策、淮南市推进三个集中发展的相关政策等等。
(三) 建立城镇发展与矿业发展协调机制
以沉陷区综合利用为契机, 成立由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城镇发展与矿业开发协调机构, 全面协调城乡发展与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包括沉陷区综合治理、城镇发展与矿业开发协调 (包括时间和空间、地上与地下等方面) 、设施共建共享、失地农民安置等相关问题。
(四)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实行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完善农民进城务工配套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并逐步将农民进城务工的住房、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和子女上学、就医等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五、结语
目前,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模式, 对于城乡如何统筹发展, 各地均处于探索时期, 特别对城、矿、乡三者交错, 如何一体化统筹发展则更少涉及与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对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 以淮南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 分析淮南市城乡统筹、市矿统筹、矿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创新全域淮南理念为动力, 以加强市、县、区统筹协作为举措, 努力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全省城矿乡一体化发展典范;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城矿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民政局2022年工作思路 篇7
2022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老龄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为总指引,以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标兵和高水平建成精准保障、幸福颐养、人人慈善、和谐自治、暖心服务五个标杆区为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一方面多跨联动,打破各条线边界,实现救助、养老、未保、社会工作、慈善之间的多元互动,提升民政整体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项目推动,对上积极争取试点改革项目,争先进位,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推动xx民政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一、专注务实,守牢基本民生保障主阵地
一是切实履行兜底职能。
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依托省级”x+x+x”大救助信息系统高额医药费预警等功能,主动发现存在特殊困难但本人不具备申请能力的对象,将”沉默的少数”纳入救助体现精准救助,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也不漏”。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继续推进审批权限下放工作,明年完成x个街道的下放,实现审批下发全面推开。健全急难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街道(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强化临时救助和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及时化解人民群众遭遇的各类重大急难问题,最大限度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二是切实做好基本养老服务。
明确中心城区x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引进周边已经运营成熟、服务有效的第三方承接运营。谋划余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标准化老年食堂建设,完善”标准食堂+助餐点+送餐服务”的老年助餐体系,进一步提高享受助餐老年人数。加快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依托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到xxxx年底建成xxx张以上。扩大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范围。支持有需要的普通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逐步推动由”兜底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以慈孝二期建设和区级养老机构谋划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我区养老机构硬件档次。推动xxxx年省民生实事工程失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床位占比不少于我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x%。继续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建设定位清晰、职责明确、上下联通、转接有序的康养联合体,xxxx年建设x-x家。三是切实做好困境儿童关爱。
推进全区xxx多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工作,开展系列活动和结对帮扶等,并对有需求的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等工作。四是切实推进殡葬改革。
一是狠抓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xx区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落地。实现公墓经营国营化。各类新建公墓必须由各级国资建设运营并管理,不允许个人承包。现有公墓在承包期满后,也应由国资经营管理,不得再续租。推动生态化、园林化公墓建设,打造x-x个示范性墓园,树立殡葬服务的标杆。二是狠抓规范化管理。明年计划制定出台我区农村公益性墓地(含骨灰堂)的管理办法。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含骨灰堂)的管理职责、墓地的规划与建设、墓地的审批和管理等进行规范。三是狠抓监督整治。对殡葬服务窗口进行经常性专项监督,确保真实、准确地掌握情况。对群众关注的殡葬服务单位收费问题、公墓建设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殡葬服务单位的办事流程问题和内部管理问题联合各相关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群众身后丧葬服务规范。主要是联合区发改物价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区的殡葬服务机构开展检查。二、改革创新,开辟提升民生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新战场
一是打造多部门参与的为老服务场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观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养老整体水平。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六个老有为目标,突出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与教育局、卫健局等合作探索老小共融全龄友好交互、家庭养老床位、一站式健康舱、一键式就医、学习陪伴快乐社交、长者明星演艺培育等多跨服务场景。一是在环境上提升。以”活力养老”及”快乐养老”为宗旨设计包括LOGO墙背景、功能导视、指示牌、防撞条等在内的统一居家养老服务视觉识别系统,通过扶手、坡道、智能化适老电子设备、适老家居等硬件及办公桌椅、公共桌椅(沙发)、装饰画、窗帘、绿植、玩偶公仔等软装改造打造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欢乐友好的长者活动氛围,吸引更多健康活力老人参与活动及学习。二是服务质量上提升。整合提升原有各中心(站点)资源及设施,制定各类服务内容及规范,通过课程体系标准化、项目合作体系标准化、为老公益组织标准化、模块场景体系标准化因地制宜选择服务形式,进一步提升站点个性化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以活力老人为主体,涵盖全部老人的居家健康活力养老服务框架,为老人提供多样化、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二是聚焦困难群众,打造精准保障、人人慈善的多跨慈善救助场景。
全面落实省委袁家军书记”谁该帮、帮什么、谁来帮、帮到哪、帮得怎么样”的批示精神,打造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工+慈善组织的多跨联动的社会救助场景。以深化”爱在xx”慈善救助行动为主,以”暖心服务、爱在xx”工作理念,引导社会力量立足自身专业特点和独特优势,对政府现有救助资源和救助政策无法覆盖以及政府救助后仍未摆脱困境的人员提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展生活帮扶、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涵盖物质和服务等多方面精准的、立体的、分层的”物质+服务”需求帮扶服务。三是以线上线下”居民会客厅”建设为抓手,打造”人人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多跨场景。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的批示精神。以实施社区服务大厅亲民化改造提升为切入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强化社区与居民、社会组织等互动融合,推动社区服务模式向邻里化、亲情化转变,让”居民会客厅”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功能大客厅。制定社会工作站标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乡镇(街道)为主阵地,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服务开展,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基层各方联动,更好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xx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贡献力量。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改革试点,打造具有xx辨识度的民生治理品牌。
大力推动省级创新实验区建设、”幸福码”延伸、养老人才培育场景、补领结婚证、”x易养”特殊老人关怀场景等省市改革试点工作,在机制创新、能力提升、队伍打造等方面不断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创设出具有xx辨识度的民生治理品牌,在全省全市打响xx的名号。三、常抓真抓,锻造民政工作生力军
一是双向培养,党建业务同频共振。
为了不断满足新时期民政工作需求,全力培养综合型民政业务人才队伍,我们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政治素质教育和条线业务培训,确保党建和民政工作同频共振、双向促进。一方面,打造”情暖xx”党员益行活动。立足养老服务、困难帮扶、社区治理、儿童关爱、专项服务民政特色,拟订方案,依托全区党员干部力量,为困难群体服务。同时,深化”北民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根据各科室重点工作,做实做细”北民益学、北民益助、北民益行、北民益老、北民益童、北民益事、北民益社”七个子项目,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把党建工作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另一方面,多元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制定系统性、全面性的业务培训计划,各个科室、下属事业单位根据工作内容,对街道(镇)、社区(村)的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实务培训,提升民政服务水平。二是双线培育,干部队伍提质增能。
打造一支与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民政干部队伍。多形式强化政治素养,以周二夜学、科长说、微型党课等形式开展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精神学习贯彻和xx民政新发展理念大讨论,强化民政理论知识;以课题调查研究和年轻干部导师活动为抓手,深化工作实务能力。多渠道强化为民能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拓展为民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争当标兵的氛围,为市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作出突破性、创造性贡献。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篇8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其中心议题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运用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入研究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在城乡建设方面作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会议参观了现场,各区市县进行了交流发言,各地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刚才,晓春市长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做好城乡建设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特别是XX年以来,我们以XX为契机,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XX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5.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0多亿元,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7.5平方公里。
(一)主城区建设快速推进,成效显著。
创新城市发展理念,致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精品城市,做到了“三高”:一是规划起点高。坚持大手笔规划城乡建设,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以及30多个控详规划和专业规划,XX城区控详规划覆盖率达98%以上,较2003年底增加20个百分点,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建设标准高。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2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城市绿地率达34.69%,绿化覆盖率达39.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6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三是管理水平高。着力健全城市三级责任管理体系,强化城市日常管理,广泛开展“争做合格的XX人”、“除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环保模范城市。(二)县城建设亮点纷呈,各具特色。
从今天参观现场的情况看,各区市县把城市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城市建设亮点多、成绩多、经验多。XX的特点是规划档次高、建设速度快、经营理念新、管理机制活,专门聘请了成都、重庆、深圳等地的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和规划,县城以每年1平方公里速度拓展,小区建设特色十分鲜明,城市的人气商气比较旺。XX在全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付的城市房屋征地拆迁安置任务和配合城南建设的同时,化解了大量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旧城改造的力度大、标准高、效果好,经验值得推广。XX牢固树立“楼与山水相映、城与文化结合、人与自然和谐”三大理念,同步提升城市规模、形象、品位,快速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成农家文化主题公园、南宋文化一条街、“一坊二亭三廊”等特色文化建筑群,目前,整个县城在建工程达34个,建筑面积达95万平方米,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XX坚持依托旅游打造城市,依托旧城拓展城市,依托文化丰富城市,依托产业带动城乡,依托交通贯通城乡,依托资源繁荣城乡,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自筹资金、自主拆迁、自主开发、自主经营、自求平衡新机制,走出了经营城市的新路子。XX坚持重规划、重品位、重管理、重经营,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更加协调,城市核心商业圈初步形成,大力盘活城市资产存量,两年实现城市土地经营收入3.5亿元。(三)小城镇建设星罗棋布,态势良好。
坚持把小城镇作为联系中心城市、县城与一般乡镇的纽带,充分发挥小城镇配套城市、辐射农村的作用,快速推进小城镇建设,XX等省市重点小城镇迅速壮大,形成一批各有特色的新型城镇。XX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村镇住宅投资56亿元,小城镇建设投资27亿元,修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产业日益壮大,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四)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前景广阔。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快速启动,科学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相继实施了通村公路、土地整理、户用沼气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集中成片制订规划、集中成片发展产业、集中成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共建成新农村重点村151个、帮扶省市定贫困村191个。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全市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今年10月,中央将召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可以预见,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春天即将到来,统筹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全党的工作重点。总的来讲,全市城乡建设成绩显著,形势喜人。全市规划和建设系统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特别是市规划和建设局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城乡建设目标考核一等奖”,得到了省建设厅的高度评价。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长期奋战在全市城乡建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支持城乡建设工作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纵比发展很快,但是横比差距也很大。一是城镇化严重滞后。XX年,我市正式公布的城镇化水平为23%,这一水平比全国水平低了21.9个百分点,比全省水平低12.6个百分点,比省内条件相近的XX分别低12.1、9.0、7.1个百分点,甚至比条件不如我市的巴中市还低2.3个百分点。二是城乡统筹尚未破题。从全市范围看,虽然我们在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努力,但由于城镇的带动力不强,工业的反哺能力差,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格局没有形成,统筹城乡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依然存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对乡村建设普遍重视不够,规划建设部门的重点基本上都放在县城,乡村建设既有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监管不够的问题,许多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违章建筑、危险建筑等安全隐患。去年7月1日发生在XX坛同的垮楼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类似事件难免再次发生。三是区市县发展不平衡。有的县城看不到多少大型的建设工地,城区面积几年下来没有多少扩张,城市拓展不快;有的县城没有突出特色,缺少文化内涵,城市品位不高;有的县城商机不活、人气不旺,大量门市闲置,城市产业不强。四是软件和硬件不匹配。总体上看是软件滞后于硬件,一些城镇居民文明素质不高,脏乱差现象严重,部分居民生活困难,降低了城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延缓了城镇化进程。
我们既要看到近年来城乡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坚定信心和决心;又要看到较之省内外先进地市的巨大差距和自身工作的诸多不足,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以务实的作风、过硬的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突出重点,创新理念,正确处理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各种关系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城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大力实施城镇建设“12355”工程,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与市域经济相适应的规模有度、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网络体系。关于“12355”工程的具体内涵和“一主二辅三组团多节点”的城镇发展布局,前面晓春同志已作了全面阐述,我这里着重讲为了完成这个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体格局,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总思路,深刻理解“三化”之间的关系,不仅对加快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治本之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缺乏城镇化支撑的工业化,是低度工业化;缺乏工业化支撑的城镇化,是过度城镇化。从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看,两者的联系也非常紧密。长期以来,我们都只强调了农业对于解决吃饭问题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而忽视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对于工业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性,由于农业产业化滞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只能在非农产业寻找出路,从而大量涌入城市,引发就业、社会保障、稳定等巨大压力。只有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为农民入城定居创造条件;只有加速城镇化进程,才能为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三化”发展思路,正是在认真研判市情,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其中,工业化是核心,城镇化是载体,农业产业化是基础,三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坚决摒弃那种就城镇化抓城镇化,把城镇建设与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思想,坚持以全局的眼光、统筹的手段协调推进“三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互动、城乡经济相融。
(二)正确处理城镇规模扩张与培育产业支撑的关系。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产业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决不能把城镇规模和城镇框架的快速膨胀孤立起来,必须以产业的繁荣带动城市的兴旺,以城区规模的扩张来容纳和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两者之间构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城区规模扩张与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从XX实际来看,我们市、县两级城市都明显地人气不旺、商机不浓,症结在于产业发展滞后。要花大力气培育城镇工业,花大力气抓好旅游服务、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及电子信息、房地产等三产业发展,努力构建门类齐全、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城镇产业体系,促进城镇良性滚动发展。
(三)正确处理中心城区建设与小集镇建设的关系。
中心城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资本积累、人口集聚、规模效应、辐射带动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小城镇是中心城区的有益补充,要坚持“以主城区带动小城镇,以小城镇补充主城区”的思路,真正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县城为骨架、以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从我市实际出发,当前的重点是发展小城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小城镇在转移农民、带动农村、振兴农业中的战略性地位,充分发挥小城镇房价较低、位置适中、便民利民等优势,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和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安家置业,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农民变成市民、变成产业工人。要不断增强小城镇对农村的信息辐射、技术辐射、医疗辐射、教育辐射、文化辐射和产业带动、市场带动、基础设施带动、精神文明带动、现代管理带动的功能,把小城镇建设引上快车道。各地要按照“一主、二辅、三组团、多节点”的城镇发展布局,修订完善小城镇特别是各重点中心镇规划,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实现小城镇与中心城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正确处理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
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战略布局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放慢城镇化,更不是否定城镇化,而是要更好、更有利、更扎实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形成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流通、劳动就业、文化事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要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设计,做到乡村规划全覆盖,逐步实施农民住宅城市化改造,推动农民在规划居住点集中居住,实现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使农民群众尽快过上城镇居民一样的精神物质生活。
(五)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关系。
工业集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提升工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对城镇化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要按照产业布局的规律,坚持把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使工业集中区与城镇建设协调发展。要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对集中区进行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保证工业集中区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产业带规划以及其他区域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在建设集中区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城镇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要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加速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城镇的商机和人气,使工业经济资源与城市资源空间配置相互结合、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互融合。
(六)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三分建、七分管”。城乡建设是城乡发展的基础,城乡管理则是城乡发展的关键。我们在加快城乡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切实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明确管理重点,细化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城乡管理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城乡道路、社区环境、村镇容貌整治及院落清洁卫生、河道治理、工业园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加强教育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自觉参与到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来,树立“人人都是文明形象,个个都是城乡主人”的思想,坚决制止和纠正脏乱差现象,确保城乡面貌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改观。要突出抓好城市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努力使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城市管理的职能,延伸城市管理触角,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大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从注重主次干道向小街小巷延伸,从注重白天向全天候延伸,确保全覆盖、无疏漏、不间断。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力打好全市城乡建设工作总体战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确保“12355”城乡建设目标实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协同配合,全力打好全市城乡建设总体战。
(一)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推进城乡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职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亲自组织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促检查,确保城乡建设快速推进。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四定”(定领导、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三包”(包任务、包时间、包质量),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城乡建设每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配合,形成强大合力。
城乡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较多,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协作配合、协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规划和建设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带头做好城乡建设的实施、监督等工作。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工商、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要从城乡建设的全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解决城乡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共同为加快城乡建设献策出力。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城乡建设工作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理解、支持城乡建设,使建设XX、美化家园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迅速掀起城乡建设的热潮。
(三)强化督查,逗硬考核奖惩。
加大对城乡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对重点工程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检查。市绩效办要严格按照市级部门、区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办法,对城乡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市委、市政府将对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行动迟缓、态度消极、工作不力的单位和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
(四)强化纪律,保持良好形象。
城乡建设工作倍受社会关注,涉及千家万户利益,关系党委政府形象,务必强化纪律约束,建设一支务实为民清廉的城建队伍。要严肃群众工作纪律,在征占用集体土地、拆迁安置等方面要依法依规进行,充分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群众有争议、有疑问的事项,要向群众解释清楚、讲明道理,努力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严肃廉洁从政纪律,在规划实施、工程发包、土地出让等敏感问题上,任何人不得打招呼、批条子、捞好处。对廉洁方面出现问题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坚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2022年城乡统筹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统筹城乡与城乡差距08-23
城乡教育统筹06-15
城乡产业统筹10-26
城乡就业统筹11-06
城乡统筹总结08-16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06-14
县城乡统筹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07-09
城乡统筹的成都08-05
城乡商贸统筹发展10-10
城乡居民医保统筹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