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档案

2024-07-21

年鉴档案(共5篇)

年鉴档案 篇1

档案是历史上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公私事务或技术、科学工作活动中自然转化形成的真实历史凭证和原始记录。年鉴是一部系统地汇集上一年的年度信息资料, 以条目为主要撰写形式, 逐年编辑、连续出版、反映地区与行业情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2006 年, 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 将地方综合年鉴定义为, 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由此行业年鉴便可定义为, 系统地汇集上一年的年度信息资料, 以条目为主要撰写形式, 逐年编辑、连续出版、反映行业年度的资料性文献。编辑年鉴的资料重要来源是档案, 为此, 笔者认为, 编纂行业年鉴, 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档案资源, 所编的年鉴质量才能有保证, 同时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及年鉴的价值。

一、年鉴资料的选择

编写行业年鉴, 在收集资料时, 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系统地梳理1 年来本行业、本系统的年度特点和围绕年度中心工作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和存在的各种现象等基本情况。在利用档案文献选择年鉴资料时应确定, 我们要向社会发布的公报性内容, 向各级领导提供的科学决策依据, 向行业内的科技人员提供的可研究资料, 向行业外各种人士提供的有关信息是否体现本系统的年度特点和围绕年度中心工作而展开。这些资料、信息现在对相关读者是否有用, 将来查阅时是否继续有效, 通过年鉴, 读者能否全面了解该行业的年度基本情况, 年鉴的资料信息能否对行业有研究价值。通过查阅年鉴能否起到指南性、参考性作用, 能否起到传承行业文化和历史的借鉴作用。这是编纂行业年鉴选择资料的原则。

各行业每年都有不同的年度特点和中心工作。如: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组织编纂的 《吉林省地方志年鉴》, 2013 年, 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注重内涵建设,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开展多项业务学习活动, 志鉴编纂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同时, 很好地贯彻落实了上级部署, 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年鉴内容应围绕年度特点和中心工作。第一, 围绕全省地方志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反映地方志行业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二, 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志行业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 和地方志部门重大工作进展情况, 展示工作中的重点、亮点、特点、焦点、难点。第三, 围绕推动省建设以及县域经济中的地方志推进作用和具体实施的进展。第四, 根据本部门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内容的落实完成情况。第五, 省委、省政府在落实地方志工作要求的具体执行情况等。同时, 《地方志年鉴》的资料信息内容要紧跟形式, 紧贴中心工作及领导思路, 体现出为领导决策起促进作用。

二、年鉴条目资料选择

年鉴是以条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大型资料文献书。年鉴中的条目可分为综合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 (单一性) 两大类。综合性条目一般在各栏目的开头, 以概况、综述等形式, 综合反映行业系统的基本情况。专题性条目在利用档案资料中应选择:第一, 大事、新事、要事原则:要求大事为首、新事不漏、要事不丢、小事不凑。大事、新事、要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也有区别, 撰稿人主要是从本行业年度特点、社会意义、借鉴价值等方面来把握, 在资料的全面性中突出重点, 在重点中保持全面。第二, 真实性原则:年鉴的资料内容一定要真实、准确。真实是年鉴质量的生命所在。档案资料的选择, 一定要核实清楚、确有其事。并对其中的人名、数据等关键因素要反复核准、鉴别,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在年鉴中两处反映的同一事物必须一致, 遇到有疑问、有矛盾的情况, 要确定资料内容的真与假、是与非、虚与实, 可以从资料的来源上加以核实。第三, 特色性原则:每部年鉴都要有自身的特色。行业年鉴, 要有行业特色。而对年鉴各组成部分, 要有部门特色、单位特色。如, 2013 年, 全国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对每个单位都是年度重点工作, 要集中学习, 分阶段安排不同内容, 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年鉴而言这项活动重要而不是重点, 更不具备单位行业特色。如果每个行业都把这些作为重点内容反映, 全书就都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因此, 要围绕主业, 突出行业来反映特色。第四, 连续性原则:年鉴是以年度为时限, 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年刊。同一选题的资料要逐年反映, 相互衔接。如:跨年度的开发项目要逐年记载, 重要的数据、指标去年记载了, 今年也要反映。要相互对应、连续可比。反映事物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如: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 每年都不确定数量, 但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完成, 中止的, 也应在年末统计时如实标注。年鉴的连续性, 就是要反映事物发展起伏变化的客观现象。

三、查阅档案资料方法

在确保年鉴资料及条目资料选择原则的情况下, 应全面掌握查阅和利用档案资源的方法。首先应制定年鉴资料查阅篇目, 与档案部门协调好, 确保档案人员的协助与配合等。充分了解档案馆基本情况, 把握好查阅档案资料重点, 以免在繁杂的档案资源中漏查、漏录等现象。根据查阅档案馆的参考工具书, 把需要的档案资料做好复制说明, 并在复制件上标注档案馆的名称、复制原件编号、复制时间和复制人的姓名, 并提交审核登记, 方可带出馆外。同时注意查阅那些尚未清理归档的或不属于立卷归档范围的文书资料, 这些材料也藏有大量有用的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民素质不断提升, 年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参考使用, 成为各级领导及科研人员借鉴和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为此, 参编人员在选择资料方面应多下功夫, 充分利用档案文献资源及相关渠道多方面选择科学、准确的资料, 使年鉴发挥现实借鉴作用的同时也为历史留下真实而全面的宝贵资料。

期待年鉴变变脸 篇2

一、 我国年鉴出版物的两个误区

1.不是根据读者需求而是根据记述对象需求进行定位。我国大多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宗旨为:客观记载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为领导机关决策和行业规划发展提供可靠信息,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和研究本地区提供权威的基本资料。各种专业年鉴的编纂宗旨也大同小异,基本上是:逐年汇编、整理、刊登某某行业的文献和资料,反映该行业的发展状况,为关心该行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提供翔实、可靠、权威的信息和研究资料。

这些年鉴都是以对象记述为中心的。其着眼点是区域、行业、组织和事物的客观记述。读者是第二位的,只能被动地对编纂成果进行选择使用,读者需求对年鉴信息的组合不起支配作用。以对象记述为中心的编纂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读者的需求,但由于脱离读者需求,年鉴普遍发行困难,即使依靠行政手段强制发行也收效不大。不少年鉴陷入困境,甚至出现被迫停刊的情况。

2.读者定位过于宽泛,不符合读者定位的基本原则。编纂年鉴的人在读者定位上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把目标读者与外围读者混为一体,把所有关注年鉴的读者全部作为年鉴的读者定位,而不注重记述对象关注的角度、深度、广度和层次如何。扩大年鉴读者范围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实际上,这种做法却降低了年鉴对读者的吸引力。多读者群定位是年鉴编纂思想的根本性迷失,是导致年鉴经营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错误定位不仅没有得以纠正,近年来还被不断强化。

二、中外年鉴的差异

1.历史背景的差异。我国年鉴受史书影响较大,国外年鉴受历书影响较大。史书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我国年鉴沿袭了很多史书的体例,如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人物志采用纪传体;年鉴的语言文字和笔法承袭了史书的特色;史书有“资政”、“教化”的传统,我国年鉴的编纂思想偏重于为意识形态服务。

国外年鉴由历书演变而来。尤其是综合性的年鉴,都有久远的历史。如《惠特克年鉴》(1993)前109页均是历书性质,有各种日历、年历和天文学知识,有代表四季的图案。历书较史书,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如18世纪的美国,年鉴是和《圣经》同样受欢迎的图书。

2.社会环境的差异。从社会环境看,我国百姓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年鉴作为工具书普及程度不高,一方面我国的文化使年鉴较难进一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寻常百姓的阅读兴趣尚不能与较高层次的年鉴合拍,读者和年鉴相互影响,阻碍了年鉴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加之年鉴悠久的历史,家庭购买年鉴已成习惯,读者反过来促进了年鉴的发展。

3.编纂体制的差异。我国的年鉴大多数是官办的,缺点显而易见,其一是年鉴编纂机构缺乏独立性,自主权力小,在发展、创新上受到一定限制和约束;其二是由于官办导致了信息来源固定来自下属单位,许多情况是由领导机关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材料,与工作总结十分相似。国外年鉴的编纂机构形式比较多样,有官办、私办及其他学术机构办,注重实用性、读者面及经济效益。

4.功能定位的差异。我国年鉴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官书”,是为领导层和研究层服务的,缺乏日用、民用、实用的指导思想。国外年鉴注意年鉴为社会服务的作用。编入其中的使用资料有提供生活指南的,也有方便业务往来、经济活动和社会交际之用的。年鉴的社会作用是全方位的,年鉴的定位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实用性大大高于我国年鉴。

年鉴档案 篇3

《中国中小企业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我国唯一一部以中小企业为主题的年鉴, 《年鉴》编委会领导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和中小企业司领导等兼任,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共同编纂。自1997年创办以来, 已经成为全面反映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就, 指导全国中小企业工作的权威出版物。

从2005年开始, 《年鉴》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工作会是全国各省市《年鉴》编委、联络员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对年鉴的编辑出版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2009中小企业热点问题暨《中国中小企业年鉴》工作研讨会”于7月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年鉴》编委会的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编委、联络员3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主任袁普主持, 《年鉴》执行主编、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副主任秦志辉就2008年《年鉴》编辑出版工作做了总结, 对《年鉴》优秀联络员给予表彰, 并对做好2009年《年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今年的会议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和联络员就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各省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年鉴》编辑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坚定了信心, 鼓舞了工作热情。

河南省中小企业局王永连局长认为, 《年鉴》工作会是很好的交流平台, 这次会议对思考寻找今后中小企业事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有益。虽然这次省里机构改革中人员削减, 工作加重, 但继续支持《年鉴》工作的力度不变。

四川省中小企业局梁治辉副局长首先感谢《年鉴》工作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交流机会, 认为机构改革不能影响《年鉴》工作的推动。他自豪地告诉大家, 灾后四川重建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3月止住经济滑坡, 4月大部分地区经济开始复苏, 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平均值2~5个百分点。

贵州省中小企业局周航处长认为, 应该重视《年鉴》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借鉴意义, 虽然机构改革可能给《年鉴》工作增加困难, 但队伍不散, 工作不断, 只做好不做差。他建议以设立《年鉴》网站等形式, 利用网络实现兄弟省份资源及时且有效地共享。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孟慰校处长发言时特别提到陕西省中小企业局领导非常重视《年鉴》工作, 机构改革后及时确定了新的编委和联络员。他认为在机构改革进行时加强各省市交流, 对指导中小企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孟处长还建议要努力扩大《年鉴》的发行量, 以供更多人学习和参考。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王斌主任认为, 《年鉴》工作意义重大。随着山西省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机构变化, 地市机构改为服务中心, 可能增加工作的难度, 需要更加努力。他表示, 虽然相关统计数据标准不统一, 收集起来有困难, 但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工作。

广西自治区中小企业局吴胜周副处长表示, 《中国中小企业年鉴》工作意义重大, 应尽力做好, 年鉴统计数据收集的确有一定难度, 但一定想方设法在机构改革完成后拿出有效的数据资料。

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廖冰处长说, 他本人从2005年开始就每年参加《年鉴》工作会议, 每次都获益匪浅。重庆市中小企业局一直重视《年鉴》工作, 这次机构改革, 重庆市中小企业职能机构的变化可能给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但是仍将努力支持《年鉴》工作。

河南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任伟军副主任表示, 每年都参加《年鉴》工作会, 年年都学到新的东西。河南省一直重视中小企业《年鉴》工作, 今年已经按时、按要求供了稿。在机构改革, 人员调整的情况下, 仍要继续完成好《年鉴》工作。他建议应加快《年鉴》的出版进度, 扩大发行, 同时要向国家申请《年鉴》工作经费支持。

湖北省经委中小企业处邹强处长表示是第一次参加《年鉴》工作会, 很珍惜此次交流机会。湖北省机构改革尚在进行, 会按要求努力做好《年鉴》工作。

宁波市经委董岳调研员高度评《年鉴》, 认为《年》对反映中小企业展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年鉴》克服困, 努力做到当年出版和发行, 以便于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参考。

北京市发改委中小业处魏颖介绍, 北京市改委中小企业处一直持并重视《年鉴》工作, 且今年年底将出版《北京市中小企业年》, 对北京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全面介绍。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年鉴》工作。

宁夏自治区经委中小企业处马莉也表示, 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年鉴》工作, 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帮助大家了解宁夏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年鉴档案 篇4

这些想法,是在阅读《2003:文学中国》时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它毫无愧色地体现出2003年文学的瑰丽,更因其无处不在的精神,让人仿佛身处一座文学的原始森林,呼吸清新自由。它亦有了自己的“呼吸”和“节奏”,匀称而自然,像起伏着一个精神的梦,使阅读像热带雨林的探奇一样,其丰富和新奇,使一个哪怕像老猎人一样的角色,忘掉猎物而流连忘返。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倏然从林间冒出来,一下跳到面前,或悲或喜,或潇洒或困顿,但一律有着精神的骨血、个性和良知——一种准确、唯一的文学或人文精神。那几乎扑面而来、不可遏止的阅读冲动,与其说是惊喜,倒不如说是冲动后的愉悦和深深的感动和敬意。与一本书相遇,无异于一次精神之旅或亲人的相聚。编者是这旅程与相聚的“编导”,每一个细节因他们的“导演”而熠熠生辉,旅程因此显得生动而不同寻常,给每一个旅途中的相聚者感到一种幸福的满足感。让人感到惊异的是,看似平常的精神者的聚集,为何显得像群山一样绵延、大海一样广博,精神的血脉仿佛由涓涓细流而至汪洋?这里有让人不得不赞叹的文学精神:每人拿出最可贵的一部分,生命便会暴露出最令人感叹的本质。这部书的编者——林贤治先生显然深谙此道,眼光和心血是这份精神厚礼的保证, 2003给人们带来一份仿佛意外的惊喜,时光于此凸显其持久的魅力,翻着让人感到亲切的书页,像打开一本敦厚的精神年鉴。

《2003:文学中国》是一部心血之作,林贤治先生不仅亲自写作了序言,还作了选本的文字说明及写作,《写在2003年卷的前面》作为卷首语,并为每篇撰写“入选理由”,且为提供一种文学参照而专门约稿,可见他作为作家和出版家的细致和责任感。为方便阅读,这部书打破了按体例编辑文本的“惯例”,故意营造一种不致疲倦的、人性阅读节奏。这些篇什的拣选和编排,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让我想到一位收获季节的老农,在割、打、晾、晒、收的环节中,小心操作着,好让饱满闪亮的籽实们颗粒归仓。其中的况味大概是不可分担(享)的。编排更加靠近一种文学的本质属性,不仅能使阅读富有节奏,而且使书的层次分明、呼吸畅通,使它变得像森林落叶层或历史岩层一样,呈现一种文学底蕴和结构。这种着意的结构形式美,使书本身成了一件艺术品。更令人敬重的是它“唯凭作品作入场券”和“不薄名人爱无名”的编选原则,并且似乎对无名者的“恩爱”有加,理由是:

扎金甲博攀登年鉴 篇5

20世纪上半叶,西方传教士,探险家,自然学者(如洛克)较频繁出入康巴藏区,但隐秘的巴塘及措普沟更如隐秘康巴藏区的隐秘天堂,外界几无人知晓。今天,扎金甲博渐渐走入旅行者的视野。类似诸多藏区风景秀美之地的命运,措普湖,章德草原,今已蜕变为一个县区级的旅游景点。理论和公义上,任何地方都该获得和谐发展与致富机会,但谁也说不清楚,藏东地区的隐秘魅力,怎么才能在发展与代价(风气,地貌等破坏)之间获得最好的平衡?当时代的开放性,利益追逐(开矿,水电建设,旅游资源的透支开发),在没有约束的体系体制下,想在致富中保留和谐与纯真质朴,在这个时代,比高山攀登要难太多。

攀登者,更关心巴塘此地的山与岩。中村保(Tamotsu Nakamura)为日本山岳会秘书长,其对西藏东部,四川西部横断山区的山峰研究,可谓第一人。2000年夏,他拜访措普淘,把扎金甲博描述给了全球攀登者们。他甚至应该是到扎金甲博的第一个外国人——自此,塔状峰扎金甲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攀登者。

2001年7月,第一支来攀登扎金甲博的是日本队。中村保2000年发布信息后,2001年7月25日,56岁的Naoki Ohuchi任四人队队长,到达措普沟的章德草原,在海拔4050米处建了大本营,最终7月31日完成了对5382米扎金甲姆的登顶。整条首攀线路设定了路绳,采用器械攀登方式,共攀爬了16个pitch。日本队对此次标定级别为Max 5.10A,AID:A1,线路长度480米,垂直高度320米。2001年,前美国外交部工作人员Peter Klika受中村保的资料吸引,该年8月游览了扎金甲博山谷。他被深深吸引,在他牵头下,The North Face美国队,于2002年夏天也光临这一神秘山谷。著名的珠峰攀登者PeteAthans及美国大岩壁攀登名人Mark Synnott,Jared Ogden,及两个女职业滑雪者KashaRigby和Hilaree,Nelson,探险摄影师Rob Mackinlay,最终构成整支队伍。

对于有巴基斯坦trango tower等系列高难大岩壁攀登经验的synnor和Jared Ogden来说,这次旅行显然是一次惬意而轻松的发现,如果爬trango tower,Baffin岛像在寒冬里老黄牛耕泥地,扎金甲博旅行对他们更像是夏日在西藏最美丽的后花园里踢草地足球。

扎金甲博山区的石质继续得到攀登者的极端赞美,当PeteSynnott和Jared Ogden这三名攀登队员酋攀扎金甲姆时,Jared往上爬了几英尺,说“这是我见过的那种最好的石头。”该支队伍首先完威了400米的扎金甲姆东壁新线路登顶,不同于日本队线路,而且他们是自由风格(未用固定路绳),难度系数为5.10D。在接下来一周的坏天气里,整支队伍进行休息。随后,该队伍经过连续12小时攀爬后,完成了扎金甲博峰的首攀,同样是自由风格,难度系数5.10D。

2003-2004年,据说有英国人等来攀登,但是没有正式的官方记录。

2004年8月,两支队伍不约而同地在扎金甲博会聚了。其率王岩,Neil(王岩的英国丈夫),Janny,王军为一支队伍。而美国BLACKDIAMOND(简称BD)队伍一行六人,在队长Steve带领下也同期攀登扎金甲博。BD队伍的六人分配为三对搭档,各是Bernie和Jonathan,Mark和Steve及Tommy和Ben。

最终,BD队的Bernie和Jonathan成功地以自由传统攀登方式,在扎金甲姆上开了一条新线,基本上是纯粹的裂缝攀登,为20个pitch,难度系数为5.11C,Mark和Steve也在扎金甲博东山脊路线登顶和开新线。Tommy和Ben在扎金甲博西侧完成了一条5.11级的裂缝线路。BD队在扎金甲博和扎金甲姆两山峰上,共开辟了六条新线。

王岩,Nell夫妻档组合攀爬扎金甲博,完成了七个半绳距。线路基本先沿东山脊直上然后往右上方偏移。长度约在300米-400米间,难度从5.6到5.8,攀登共耗时八小时。因为时间原因,在距离顶峰20米处遗憾地下撤。

2009年,王大,王二等攀登者访问了扎金甲博所在的措普沟。2010年7月,攀登队员王二,老向,GUMP和伍鹏所构成的队伍,进驻扎金甲博大本营。之后,该队花了一天时间在海拔4800米高度建立了ABC。7月25日,王二,老向和伍鹏沿扎金甲博东壁登顶。上升线路,第一到第六段每段55来到60米不等,第七段二十米左右,每段线路难度分别为5.7+5.8,5.9,5.8,5.7,5.7,5.6,下降线路每段60米共六段;线路总长360-390米,总高度约320~340米。定级为v,5.9,360-390M。攀登总时间为12小时。

上一篇:交流电机变频调速传动下一篇:延性抗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