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通用8篇)
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 篇1
提到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很多人都觉得并不陌生,但是一些人简单的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把相关的纸质材料放进档案袋中便万事大吉,殊不知档案管理工作其实是一项严肃又细致的工作,有着极其苛刻的规则和程序,只有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则和程序,才有可能把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做好。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在逐年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就目前状况而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归档材料不重视、不明确
首先,档案整理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工作很多情况下不被重视,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认为档案整理工作就是简单的记录和保管,不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不丢失、不泄密,上级检查能混过关就行了,因此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变得异常消极和被动,难以高质量的服务事业单位建设。
其次,事业单位每年会产生大量的文件材料或涉及到工作人员或涉及到单位本身,但并非所有的这些材料都要归档,试想一下,若所有的文件都一丝不落的整理归档,这必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就是在浪费人力物力。很多单位尤其在档案管理的鉴定工作流程中材料归档范围把握不准确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具备档案管理能力,甚至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通常来讲任何一个事业单位都设有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有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但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水准,缺乏后期培训,对于工作的内容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并不能完全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只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来做这项工作,这就使得材料虽然放入档案盒中但无法得到及时的整理归档,可想而知,工作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更不要说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了。
三、档案材料制作不符合规定
为了档案保存和阅览的方便,我国对档案中材料的分类、排放次序甚至修整和装订都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很多事业单位不按照规定来制作档案材料,一方面导致材料本身不美观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另一方面,对工作中查阅材料造成不便。
四、档案存放地太过随意
为了加强对档案的保护,档案应存放在防火、防潮、防盗、防虫蛀的地方,一些事业单位将档案室设在阴暗潮湿的一楼仓库,无防盗窗、无铁门,显然不利于档案的保管,还有一些单位缺乏硬件设备,档案随意堆积,从而造成材料的毁损和灭失。
五、档案的保密性不够重视
我国档案法明确规定,任何人禁止伪造或涂改自己档案中的信息,档案必须做到保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意翻看自己档案甚至进行涂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却不予以阻止,毫无保密性可言。
针对以上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付诸到实际行动中来,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本人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六、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和配合。特别是单位的领导更应该以身作则,遇到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或者不足的情形时,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时,要尽快做出调整。
七、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性的培养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档案的整理工作在不断地做着调整,档案的分类,修整,装订格式都会相应做出变化,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培训以适应工作中的变化。
八、档案材料整理规范化
为保证档案能够长期保存和有效地提供利用,对不符合要求的归档文件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整,主要包括对破损文件进行修裱,对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进行复制,去除文件上易锈蚀的金属物,对过大的文件进行折叠等。
九、配置适宜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和必要的设施
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依赖于它的保存设施,为了使档案处于一种安全合适的储存环境,就需要做好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门的档案库,使用标准的档案盒,做到防盗、防光、防高温、防潮、防尘、防鼠、防虫。为了使一些电子信息和数据能够完整的保存,还应当配备计算机和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
十、强化档案的保密性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此项工作上应当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尽职尽责,杜绝出现随意翻看、涂改档案的情形,对非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向其做好档案保密的宣传工作,每个人都能做到自觉遵守要求。
结 语
总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引起相关领导和人员的重视,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纠正,在配备基本硬件设施的同时努力完善适合本单位的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
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相应对策
事业单位的档案相对繁复, 信息量庞大, 所囊括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妥善的管理档案信息对于人才的选拔提升有很大帮助。另外, 妥善管理事业单位档案在保证事业单位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在办公领域被广泛应用, 在提高办公效率, 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同时也给传统化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 怎样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由传统化向现代化的转变, 已然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重视程度。
一些单位错误的认为所谓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保管文档, 抄抄写写之类的简单工作。既不关乎个人利益也不能为单位创造效益产值。因而养成了应付了事的工作习惯。尤其是个别单位领导也往往忽视档案管理, 不把管理单位档案的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就处于被动敷衍的状态, 在需要人士选拔调度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不能高质量的服务于干部队伍建设。
(二) 业务基础较为薄弱。
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单位档案管理制度, 却欠缺落实工作检查、监督。档案文件整理不够规范, 不符合规定要求。还有个别单位未能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或者不按照法定的规章制度擅自处理销毁应该存入档案保存的档案文件。种种问题显现出某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采用存在问题, 许多任职人员专业基础薄弱, 工作的基础环节出现错误, 管理工作差强人意。
(三) 现代化办公设施欠缺。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档案信息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 办公手段现代化已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技术手未被挖掘, 充分发挥其作用。着眼办公环境的现实状况, 一些单位的档案空房及其简陋, 杂物肆意摆放, 环境脏乱, 基本的办公设施尚未完善更何况是现代化科技办公设施的配备应用。
(四) 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有待加强。
有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人事档案应当发挥的作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仅限于整理和保管, 片面的认为不丢失不损害就完成了工作。忽视了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利用这一重要工作环节。
(五) 档案检索的效率较低。
被人们广为应用的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电脑计算机检索。其中手工检索占有明显比重, 这导致了档案检索速度慢、准确率低。由于很多文件只是记载目录, 这给档案的查阅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另外, 人力收集检索信息量有限, 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面的工作就是根据问题找解决方法了。联系我国事业单位工作现状, 想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档案管理工作, 就要加强一下几点的落实工作: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宣传力度。
加大档案管理宣传力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以及纠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片面认识。我们应当经常学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以此提高就职人员的档案意识, 正确的认识并理解到单位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基础, 意识到一名档案管理人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由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 建立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
创建完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使档案工作的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一切工作有条不紊的有序进行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首要的是, 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 再者, 要用健全的制度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严格审查。杜绝由于操作人员的马虎大意发生低级错误。
(三)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 人力管理仍是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 因此对任职人员的素 (下转第85页) (上接第82页) 质选拔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 要确保人员的稳定性。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枯燥的工作, 工作者很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感, 产生懈怠甚至放弃的念头。第二, 应积极学习专业技能, 更新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 提高工作能力, 再者就是要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以便适应新型档案管理方式。将任职人员从理论实干型向信息技术型转变是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四) 创新档案管理手段, 发展信息化管理。
这是最符合我国国情及档案管理发展现状的一条。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新生技术与日俱增, 档案的内容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但是仍有很多单位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手段并未及时更新扩展。缺少硬件设备, 缺乏高科技人才的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无法利用机网络等新型手段管理档案。
切实将科技管理手段推广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 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局域网, 或者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网络, 这样不仅方便了信息资源的及时应用减少了在资料传递方面浪费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在资料室和各科室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实现了档案资料信息化。大大提升了文件检索速度, 及时处理网络中的信息活动, 从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一点是通过利用先进技术, 将纸质文档转变为电子档案, 计算机软件具有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等优点, 极大的方便了文档的查询检索。经过授权的档案资料可以直接在网络终端进行查询和下载, 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再者, 对档案管理者加强信息技术技能的相关培训, 广纳贤士, 聘请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以便能更好的驾驭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
二、结语
总的来说, 只有采用多种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及时的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纠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者对工作的错误认识, 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完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档案管理体系, 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不断进步和长足发展。满足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事业单位协调发展、人事安排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①谭必勇.从“弃档”现象看我国人事档案制度改革[J].北京档案, 2009.
②郑美虹.人事档案“三龄一历”内容失真探析[J].北京档案, 2010.
③黄霄羽.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北京档案, 2008.
④邓绍兴.人事档案的历史沿革[J].中国人才, 2008.
试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驱动机制 篇3
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轨迹表明,在新旧机制转换过程中,原有的机制会表现出强大的惯性,对新的机制因素生长和发展起着相当强的抑制作用,客观上在不断抵消新机制带来的效果,而改革不能一步到位,这就会使新机制必须在传统机制中逐步构筑和健全,而这种新旧机制并行运转的情形下,我国档案事业将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
1、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中介”功能远未发挥
尽管在观念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如何有效地开展档案资源利用,为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认识层次上还有深有浅。档案馆(室)基本上还停留在储藏的阶段上,或是表面层次的开发利用上,档案工作在向社会辐射信息、转换情报等方面还刚刚起步,远未发展到人们所期望的广度和深度,再由于档案馆(室)工作长期的封闭性,使得人们接受新观念较为滞后,因此,新旧观念的冲突与转化仍主导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
2、档案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尽管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不论是设备,还是人员素质、管理等都有了显著的改观,但是传统的工作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是档案馆体制改革比其他行业改革更为艰难的原因所在。这种艰难性不仅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也反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因此如果说目前的档案工作重点是努力发展档案事业,那么在“十一五”的后两年将是努力探索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框架,其基本要求是档案事业的运行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信息服务网络。
3、经费短缺仍然是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档案事业一方面热切希望能在经济建设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却又为多年来的经费严重短缺所苦恼,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阴影下,设备跟不上,现代化的管理水平跟不上,档案资源结构难以调整,管理手段不能提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因此,在我国档案事业远未实现产业化之前,国家应在鼓励档案事业微观搞活的同时,增大经费投入,力求科技体制与档案工作的分工协作关系合理化,把设备及经费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4、人员素质与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档案工作人员数量不可谓之不多,但其素质仍令人失望。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他们的素质较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在职人员进修培训得不到保障,经济待遇普遍较低等原因,使档案专业人才严重流失,应该说21世纪我国档案事业的成败在于人才的合理使用。
二、高效能的档案社会化服务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制
在欧美一些国家,档案社会化服务早已成为一种稳定的档案职业理念和档案工作促进机制。这与其较高的社会档案意识、信息民主意识、体系结构基础是分不开的。我国自《档案法》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公民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以来,档案的公共性才开始成为讨论的话题。关于社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讨论,才使得档案馆开始进入信息专家的视野,成为不少地方信息化建设的试点部门。档案馆现代化设施的加强、网站的建设、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尤其是现行文件向公众开放所带来的便利,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促使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普遍增强,同时也激发了其对档案方式和档案信息的更高热情,提高了其对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期望值,也促使档案馆内部不得不以服务作为管理创新的思维轴心,并围绕其思维轴心研究开展工作。
三、激发档案事业活力的驱动机制
无数事实说明,档案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真实性和原始凭证作用是任何材料无法替代的,同时档案无时无刻对社会科技生产力诸多因素的渗透,不断推动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利用各种机制,激发档案事业的活力。
1、科学意识机制
档案事业的科学意识是应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眼点落实在档案收藏的质量、资源利用、服务效益等方面。收藏质量就是要将档案收藏方面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的提高;档案利用就是由单纯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收藏体系转变为注重档案资源合理布局与资源共享;服务效益就是由简单的档案利用转变为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努力提高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档案资源的有偿利用机制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凝结着人们的具体劳动和社会的必要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它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具有相当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多少年来我们档案界几乎忽视了这一点,造成档案事业一直游离于商品经济活动之外,既挫伤了相当一部分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档案事业将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下,积极参与社会信息的有偿服务活动,与社会各界等组成经济联合体,加速档案信息成果与商品经济的有机融合。
3、运行环境机制
任何机制必须有它的运行环境,档案事业的运行环境主要是指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市场信息环境和文化心态环境。这是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商品经济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商品转化、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因此档案事业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以往的生存方式,积极拓宽发展道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发展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档案事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档案事业也应通过有偿服务弥补和加大自身建设,前提是必须符合现有信息服务的政策和法规。在市场信息环境下,信息辐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成果的转化。档案事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要运用各种服务手段,将档案信息转化成市场信息,向社会辐射。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是促进档案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文化与商品生产有着日益密切的关系,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也将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将日益重视信息的利用,传统的“文不经商”的观念也将被摒弃,档案工作者也应该成为信息市场的“弄潮儿”。
4、竞争激励机制
档案工作是人类为了更有效地保存、积累已往的文明成果,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现实的社会活动。档案信息如果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外无压力,内无动力”,这句话非常典型地表达了非竞争环境对档案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内部竞争环境,鼓励合理合法的公平竞争,利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5、系统效应机制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内容要素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档案事业运行机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建立既牵涉到科技活动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必须置于公平竞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环境中。目前阶段,国家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对档案事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扶持,鼓励档案工作产业化,参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使档案工作、科技工作、商品市场三者形成良好的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信功:《关于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问题的思考》,《档案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许兆来:《构建档案事业和谐运行机制》,《中国档案》,2005年第11期。
3、胡雪梅:《论现代档案事业的社会化特征》,《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第2期。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档案管理 篇4
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管理;运用
一、电子档案的优势与特质
(一)方便高效
首先,在建档时,电子建档比手动建档需要更少的劳动力与劳动时间,使工作人员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并高效率完成工作。
网络系统也为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和信息利用开通“绿色通道”,使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得到提高。
其次,利用计算机处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将信息按件整理归档,告别以卷为单位整理档案的方式。
立卷时,通过随机管档,变集中立卷为随机整理立卷,将过去集中的工作量进行拆分,提高立卷管理水平,使归档更加及时,减少错误的发生,档案检索利用的速度大大提高。
(二)可以快速完善档案
无论是文件补充还是漏交的文件归档,相比于传统以卷分类的管理方式,计算机管理按件存储的方式,更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快速添加或删减档案。
计算机档案管理避免了传统档案拆开重新整理的繁琐程序,只需要在计算机上更改档案目录即可,可行度高,轻松解决文件堆积的问题,既可以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又可以满足事业单位及时完善档案的需求。
(三)保密性和快捷性
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以查阅单份文件,查阅快捷。
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者想要查阅文件必须整卷打开,文件利用率低并且其他文件容易被泄露,不利于文件的保密,尤其是绝密文件。
(四)电子档案管理对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管理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相比较,在档案的质量上有明显不同。
传统纸质档案,每个立卷人理解方式都不同,这一点直接导致档案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便于日后对档案的利用。
传统档案归档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浪费很多时间,时间不合理分配使管理人员只能耗费大量时间归档,而编研工作停滞不前。
电子档案管理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电子档案管理能帮助档案管理人员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使档案在利用时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档案管理人员有时间去加强其他业务。
二、电子档案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认识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档案管理者对电子档案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对电子档案没有统一的认识,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时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档案管理人员方面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上都应尽力提高,管理人员在具备较高政治思想的同时还应该拥有微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展现出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特点和优势。
目前,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频繁的人员变动与较大的工作量,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也因此不能长期稳定发展。
(三)电子档案安全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带动了科技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拱了犯罪平台,电子档案管理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将档案分类管理的形式虽然比纸质档案管理更方便快捷,但是存在更大风险,在计算机将文件传送或接收过程中,很容易被病毒侵入,病毒会截获文件或更改文件信息。
全国有很多关于电子档案内信息被窃取的报道,这是使用电子档案时需要引起重视和尽量避免的问题。
(四)档案管理方面的不足
电子档案的存放载体与纸质档案的载体不同,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纸质档案,并能存放好纸张,而很多档案管理员现在还不能完全适应电子档案,对于U盘等电子档案的载体不能充分认识,随意对待这些存储工具。
(五)电子档案的保存与标准化进展问题
电子档案虽简单方便,但使用电子档案的相关部门并没有为大量电子档案的存储做好充分的准备,保障电子档案长久安全完整的措施还有待提高。
很多事业单位,根据单位需求随意建立电子档案,使电子档案距离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远。
三、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素养,合理改进工作方式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更加全面掌握电子档案的要领。
其次,管理人员可以制作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内容相同的档案,一起归档。
(二)改善管理方式,培养档案管理人员
电子档案管理决定了工作人员需要极高的工作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首先事业单位领导人需要合理控制工作人员的流动性,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其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并且全面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成为综合型人才,并且能对电子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对自如。
(三)健全保障机构,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
首先,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事业单位持久发展的根本。
档案管理部门也需要制度维持运转,加强各部门电子档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电子档案的灵活性,便于档案集中管理。
其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防止信息泄露。
最后,严格监控档案的使用,对于绝密文件,要建立相应的跟踪监控系统,防止重要文档丢失或被窃取。
(四)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完全掌握常用的电子档案存储载体的使用方法,如U盘,光盘等,加强电子档案保护意识。
(五)改善管理环境,规范档案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以设备投入为主要方式,配合创新的思想。
创建既符合本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特点,又能高效的分类保存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加速档案现代化标准化管理。
其次,有关部门应该推出统一档案管理软件,规范电子档案格式,使电子档案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节约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资金不足的事业单位,应尽力协助其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子档案为人们带来的便利也越来越多,虽然电子档案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但仍然值得推广使用,解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规范和统一的问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完善后的电子档案管理终将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凤阳.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之我见[J].华章,(21):325-325
[2]杨玲花.浅析高校电子档案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情,2013(24):214
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状况 篇5
我县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库房面积440㎡,城建专业档案馆1个,立档单位153个,综合档案室148个;有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169人,其中档案执法员11人。
全县各类档案馆室藏档案16.89万卷、件。其中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12899卷(册),馆藏档案中最早的是民国时期档案691卷,资料最早的是清同治时期《通山县志》。档案馆藏量居咸宁市第二位,珍贵档案藏量居咸宁市首位。
全县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升级单位共91家,其中省特级8家,省一级19家,省二级64家。升级单位中正科级机关59家,占全县121家正科级机关总数的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以来,我县档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深化档案服务主题,加大依法治档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档案工作,加快了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不断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激励。通山县档案局2008、2009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先进档案局称号、咸宁市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荣誉。
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不断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08年,为了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颁布10周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艳斌在《通山周刊》发表题为“依法治档,推动档案事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的讲话,将档案法制宣传推向一个高潮。县委党校在干部培训班上开设学习《档案法》课程,不少乡镇和县直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 案法律法规,县档案局适时举办法制培训班,组织全县100多名档案员学习《档案法》,开展档案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2005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档案法制培训班10期,参训的档案人员达1400余人次。同时,县档案局组织3批共43人到省、市档案局进行档案法制学习。今年,又将《档案法》印成小册子、制成牌子,送到民营企业、发至行政村、社区,让《档案法》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档案法制宣传有声有势,深入人心。
不断健全完善档案管理网络
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大部分乡镇、县直单位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2009年3月19日,县办、县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加强和提高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地位和指导监督职能,进一步对档案局依法行政、充分履职提供了政策保障。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全面考核各乡镇、县直单位档案工作,县档案局制定了《全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办法》,完善了档案年检制度,实行每两年一次,并作为评选全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档案违法案件季报制度,制定了《全县档案行政执法“十一五”规划》,规范了档案行政执法文书,推行了档案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年检年审制度。
不断加强档案执法检查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档案局从2006年起,每年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共有140个县直单位和乡镇接受了两次以上的执法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书28份,检查情 况通报4个,执法检查引起了各乡镇、各单位的高度重视,执法效果良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迈进新行列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档案重点是行政村建立档案。从2007年起,档案局组建专班,每年集中三个月的时间,进镇入村,指导乡镇、行政村规范建档。到去年10月,率先在湖北省全面完成村村建档任务。全县186个行政村、18个社区全部建档,并实现“六有”目标,即有专门档案室(挂牌子)、有专用档案柜、有整理规范的档案、有管理制度、有档案管理人员、有办公桌椅。共整理文书档案5853卷,党员档案4114袋,实物档案1284件,电子档案152盘,图书资料6547册,照片档案83册。今年又开展了村级基层组织档案工作,100个村和10个社区档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档案的建立,记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方便了农民对档案资源的利用,帮助了村干村有效开展工作,为维护农村一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关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新飞跃
1、“8号令”得到全面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8号令),2009年2—5月份,我们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成由主职挂帅,分管把关,业务股主核的六人评审专班。针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业务范围等,对全县各立档单位的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实行重新审定、修订和批复,截止2009年10月,全县各单位“三合一”制度的修订审批工作全面完成并实施,“8号令”的贯彻实施,为规范我县档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2、目标管理呈现良好的态势。在目标管理工作中,我们的作法是争取两办发文“督”,落实奖励政策“促”,开 展业务指导“帮”,对创建省特级的单位派专人蹲点指导,创省一级单位进行跟踪指导,创省二级单位进行巡回指导,确保工作质量。到目前为止,全县机关档案工作达到省特级标准的8家,省一级19家,省二级64家,通过狠抓目标管理,全县档案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档案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3、业务培训力度加大。在平时开展业务指导时,对基层档案员进行手把手传帮带,对个性问题及时答疑,对基础业务等共性问题及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并以此为关键点提升全县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每年举办两期培训班,使全县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90%通过考试并获得岗位资格证书,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
4、执法年检效果明显。连续3年档案局抽调执法人员,对各乡镇、九管会,县直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重点检查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依法管理、业务水平、安全措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坚持执法检查,有效促进档案管理法律意识增强,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经费和硬件建设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档案馆功能建设实现新变化
1、档案馆基础硬件的投入加大。2003~2005年,投入18万元添臵了库房密集架,共50组100节,添臵10乘组合玻璃门柜,购臵3台大功率格力空调和1台防磁柜;2006年,投入7万元,对档案馆老化低压线路进行全面整改;2009年,抓住全省档案安全检查的契机,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5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和安全报警设施设备及消防应急灯,添臵了灭火器,购臵了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更换了库房内外层空气过滤防沙(尘)窗,更新了利用大厅的桌椅等,使档案馆基础硬件条件大大改观。
2、档案馆资源建设日臻完善。特色档案收集有较大突破。通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苏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近两年我们加大了对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广泛征集不同门类、不同载体、不同时期特色鲜明的档案资料,收集革命历史档案、通山名产、名人、名胜、民俗等特色档案的图片资料近千幅,制作光盘8个;对通山古民居建筑进行摄像拍照,制作古民居图片资料3百余幅,光盘2个;征集袁氏、殷氏、朱氏、方氏、谢氏、阮氏、张氏等族谱12套58册,实现了档案资源建设的突破。专业档案的收集使馆藏门类日益丰富。
近两年,我们加大对专业档案的收集力度,满足民生需求。成立专班、抽调专人,到乡镇、下厂矿、跑企业,收集整理土地二轮延包档案2600卷,婚姻档案1715卷,退伍军人档案4370袋,收养档案32卷。其中婚姻档案、社团档案、收养档案、退伍军人档案填补了馆藏专业档案的空白。改制破产企业撤并单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步伐加快。近年接收改制破产企业档案2.7万卷(册)。2009年,聘请专人对收集进馆的破产改制企业档案进行全面整理,目前已完成整理、编目上柜破产改制企业档案2.2万卷。珍品档案、民生档案的征集和接收力度加大。散存在民间收藏家之手珍品档案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印发的第一届选民证(1953年三界乡徐会和)、第一次全国扫盲运动的成果——扫盲识字证书(1956年南林镇吴庆之)、解放后第一任县长段凤梧颁发的土改证书、文革期间国家统配物资调拨令等70余件珍品档案被征集进馆。档案数字化建设速度加快。对林权档案、姻婚档案、复退军人档案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优先录入计算机管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近两年共录入案卷级目录2178条,文件级目录63306条。
3、馆藏资源编研和开发利用成果显现。挖掘馆藏史料。参与和承办“通山解放60周年成就展”专题片《大道通山》的拍摄和明信片的制作工作;完成综合档案馆通览的编纂。完善档案史料的编辑,编写馆藏珍品简介;编写纪念书集。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通山解放六十周年,编写《通山六十年大事纪要》,该书已出版发行,社会反响极佳。积极主动搞好利用服务。平均每年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1000多人次,查阅档案资料3000余卷(册)。
档案馆搬迁工程取得新进展
经过县委、县政府的极力争取,通山档案馆建设项目已被省档案局定为全省5个试点单位之一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目前,新馆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土地审批意见书和初步设计方案等相关工作筹备就绪,县“四大家”领导对档案馆搬迁一直十分关注和重视,县委书记曾国平3次作出批示,县长杜文清多次过问档案馆项目申报情况,去年给档案局批拨资金8万元,作为项目前期经费,常务副县长方立清心中一直装着档案馆建设,在争取项目、规划选址、初步设计、督办跟踪上,倾注了心血。今年4月,方县长又专程到省档案局向石山局长作汇报,起了关键作用,促成了项目的最终确定。档案馆搬迁工程计划12月份启动平基,2011年元月份举行奠基仪式开工建设。档案法律法规观念亟需加强
少数乡镇和单位领导对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意识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有个别乡镇、县直单位不设立档案室,不配备档案员,连续多年不按规定立卷归档,不向档案馆移交到逾期档案,更谈不上对档案管理和保护。
综合档案馆室建设滞后
我县档案馆是上纪纪80年代建成的,在选址、设计、建筑质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选址在凤池山半腰,难以避免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二是无抗震设计;三是库房面积不足,库房超负,功能不全。县房产局去年10月份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鉴定县档案馆属D级危房,建议尽快拆除。据统计,全县仍有10%的单位没有设立综合档案室。城建档案馆和大部分乡镇、县直机关综合档案室同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县档案室建设整体落后于周边县市的平均水平。
档案馆室设施设备和管理手段严重滞后
全县不少乡镇和单位至今仍使用被淘汰,不利用防火防虫的破旧木质档案柜,高矮不
一、颜色不一,破烂不堪。档案室未配备必需的温湿度调控设备和监控和消防设施。“十防”设施几乎空白。县档案馆档案管理技术手段十分落后,修裱,数字化、翻拍、复制、存储等技术设施设备缺乏。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以及备份所需的防磁设施缺乏,至使档案部门无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档案和提供服务,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方面县档案局作为全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由于编制紧张,干部年龄严重老化(平均年龄49.2岁),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之档案处于工作的末端,档案工作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干部长期不流动,使得档案干部的工作视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受到影响和制约,存在着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问题;另一方面,机关单位档案员90%以上是兼职,且变动频繁,流动太快,有些档案员业务刚一入门,便被换岗或提拨。档案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导致档案员学习业务,钻研业务兴趣不高,工作的依赖思想 7 较重。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担当起推动事业发展的重任。
档案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县政府虽然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无法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馆日常维护和运转、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经费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致使有些工作无法开展,如特殊载体档案(特藏室及档案数据库、电子查询系统无法建立)。档案工作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层面上,各单位在档案事业的投入也很不平衡,大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投入较少。
加快档案法制建设进程
一是将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列入《通山县全民普法第六个五年规划》,将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各级各部门档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内容,经常开展对新上岗和在岗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通多种形式的学习、遵守、维护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二是进一步健全档案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颁布制订的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标准。继续开展档案执法年检,严厉打击档案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档案违法案件,推动档案工作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全县第十二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档案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列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定期研究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健全全县档案机构,适当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加大县档案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8 工作水平高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结合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县档案馆要配备能够满足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与移交进馆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加强档案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档案目录数据库、珍贵档案和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三个数据库建设。建立电子查询系统。为领导决策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档案资源共享服务。
逐步建立档案馆电子档案异质备份和异地存放的档案安全体系。逐步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安全、接入安全、存储和应用服务安全。
着力推进档案馆建设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6
2011年02月10日 17:46
(国家档案局2011年1月14日印发)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进取,团结奋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方针并积极贯彻实施;重视立法、加强执法、认真普法,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档案利用服务成果显著;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探索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新机制,依法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新提升;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培训档案干部,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外事活动,对外交流继续保持活跃;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档案宣传工作硕果累累;实施绩效评估机制,完成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到“十一五”末,全国共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315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00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100万卷(件、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总面积473.3万平方米,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0万字。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投入不足,档案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档案人才结构和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档案事业才能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为了完成新形势赋予档案工作的新任务,特制定“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按照“确保档案安全,加快业务创新,狠抓基础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的工作要求,通过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主要目标
建立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服务各项建设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在确保完成中央投资中西部地区1209个县建成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档案馆的前提下,推动各地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有极大的改善;
——进一步丰富并优化各级档案馆馆藏,确保应进馆的档案依法接收进馆,逐步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
——强化“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专项经费”落实力度,确保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加快档案整理鉴定的进度,依法开放应开放的档案,利用先进技术,为社会各界提供快捷、便利的档案利用服务;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档案的容灾及灾备能力,确保档案安全;
——加强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提高档案工作为国家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法制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档案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以《档案法》为核心、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科学、缜密、配套的档案法规体系。做好档案“六五”普法工作。健全档案法制机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完善档案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档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后续监管。
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改草案的工作进度,出台《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做好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相关准备工作。
制修订《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企业档案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档案鉴定办法》等。
(二)档案信息化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文件精神,加强以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根据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功能要求,配备和开发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移交管理系统、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利用系统等;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制定文书类档案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研发文书类档案长期保存格式产品和转化工具并组织试点和示范;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搞好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落实电子文件的异质、异地备份制度。各级国家档案馆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有条件的要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并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三)档案馆工作。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新建中央档案馆三号库、中央档案馆城区利用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档案馆;完成中央投资的1209个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着力推动地市级档案馆建设,基本实现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面积达标,消除各级国家档案馆中“无库馆”、“危房馆”现象。加强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档案资源整合。搞好县(市)级档案馆测评工作,为建设文明城市服务。依法及时接收应进馆的全部档案,加大档案收集、征集力度,加快对散存在民间及境外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征集步伐,尽快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档案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档案资源支撑。
加快馆藏档案副本的制作步伐,保护档案原件,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各级各类档案馆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备份,普遍开展档案数字化,建立健全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保密管理体制,设立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和档案信息预警恢复备份系统,确保网络安全连接和信息安全传输,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安装入侵报警、电视监控、防盗屏障、周界报警等设施设备,确保档案数据及档案网络设备设施安全。完成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加强档案鉴定工作,依法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充分发挥档案价值。拓展档案利用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工作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炼档案信息产品,出版档案史料汇编,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努力把“档案馆”建成具有特色的“思想库”。通过网络平台和媒体发布档案信息,档案利用工作向基层延伸,逐步开展远程共享服务。全面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四)机关、团体档案工作。全面完成各级机关、团体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要切实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涉及公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加强各级机关依法移交档案进馆的指导与监督,做到电子目录、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同步进馆。按照有关规定,在试点基础上推动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加强对在办公区域相对集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文件(档案)管理中心”的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档案资源体系规划。
(五)企业档案工作。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开展国有企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联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央企业和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以多种形式和渠道督促、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广泛开展。鼓励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档案工作、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
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基础性法规制度。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国家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积极参与政府投资条例等法规的修改,细化档案管理要求。逐步理顺不同行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业务标准规范不一致现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抓重点项目,扶持薄弱行业,关注新领域、新类型项目,提升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促进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档案工作均衡发展。
(六)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中心,加强乡镇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加强土地、林改、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以及能让农民致富的科技档案、经济档案等的收集、保管。加强涉农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国90%左右的农村地区实现网络、光盘、纸张等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省份有80%左右、中部省份有60%左右、西部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阅到党和政府的公开文件和档案信息,促进农村村务公开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国推广100—1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经验和做法。改善乡镇和村级档案的保管和管理条件,推动各级财政和社会其他资金向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倾斜,为1万个以上的行政村和农村社区更换规范的档案柜和其他档案装具。
(七)档案科技工作。从档案事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适应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完善档案科技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以项目管理带动档案科研工作。切实加强档案科技工作规划,组织引导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档案科技项目研究,解决关系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档案保护与修复技术设备研制等。加大档案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促进科技与档案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
(八)档案人才工作。继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建立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档案人才制度环境。在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培训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运用网络、光盘等形式,远程培训档案人员;在高等院校定向培养档案工作高级专门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把档案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证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二)开展档案督查活动。为落实档案工作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执行力,保证政令畅通,每年对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开展档案专项督查,通过档案督查工作,切实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确保档案的安全,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档案学术理论研究,发挥档案学术团体优势和专家作用,扎实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促进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加强档案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成果共享力度。
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 篇7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具有工作繁杂, 涵盖的信息量大, 囊括范围广泛等特点。妥善管理事业单位中的档案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重要工作。近几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一些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办公已经成为目前的主要办公方式。现代化办公技术不仅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而且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 对于办公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如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整体上差强人意,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查和走访发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档案保管条件差、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业务素质薄弱、现代化办公设备设施不足等问题。
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法, 往往局限于“看堆式”的管理, 管理水平低下, 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模式层面, 不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档案的科学管理, 没有建立起上下互联的数据库, 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档案检索时间长, 档案磨损速度快, 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经过调研可知,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程度。有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一团糟, 档案存放不规整。甚至有些单位的档案室兼做杂物室, 里面除了档案以外还有各种东西。有些档案存在缺残, 工作人员不及时的进行修补导致有些档案从此消失。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 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大重视程度和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而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有奉献精神而且需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现实中,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通常忙于应付各类事情, 往往没有时间对档案进行管理。从而导致档案缺乏一定的管理。档案堆放成山, 各类档案没有分开、档案归档工作拖延或无。个别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责任心, 存在着应付了事的心理, 工作认真程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现代化办公设备设施不健全。档案管理部门通常都是事业拨款, 没有其他的收入。有些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的拨款不足, 导致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工作人员对于现代化办公设备设施的使用还缺乏一定的技能, 需要进行培训。现实的情况中, 存在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基本的办公设备设施破烂不堪。设备设施要么是从其他部门淘汰下来的, 要么使用时间过长。对于这样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 现代化办公设备设施的配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
要想切实的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并且毫不打折扣的实施。首先, 我们应该加大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深刻彻底的认识。我们应该定期组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培训, 不定期的举行学习心得交流会和技能测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领悟到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性。
其次, 建立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有序、规范的重要前提。日常工作中, 要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档案管理的各项操作流程, 切实按照规程办事。监督检查人员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 切实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序、高效的完成。
最后, 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关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具备整体把握、细节清楚, 以便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同时, 各单位要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
四、总结
总之, 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积极的探索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切实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工作人员的积极踏实的工作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玉贞.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J].办公室业务, 2012.
[2]邓敏.企事业在办公管理中如何适应和运用电子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 2004.
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 篇8
【关键词】交通档案;交通事业;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交通事业也逐渐取得了发展,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提高了对交通问题的关注程度,为有效改善公路交通问题及满足民航运输的基本需求,相关的部门也开始尝试采取一些措施来促使交通事业可以取得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健全交通档案,充分发挥出交通档案在发展交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现状
1.1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优势
我国经济的发展充分带动了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运输情况的缓解及道路交通情况的改善,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为充分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进一步加强了交通管理工作,并且重新整合利用交通资源,力求城乡之间交通运输可以实现对接,促使城乡公共交通布局变得更为合理,交通更为便捷,道路更为通畅,这使得交通事业的发展水平取得进一步的提升。
1.2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劣势
目前,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水平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仍处于落后地位,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到位。尽管我国的铁路运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其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并不能满足人们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供求之间不平衡,这一问题在春运期间体现的格外突出,在今后的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提升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力求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供求矛盾。
2.交通档案在交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掌握充分的交通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对实行科学的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交通档案管理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可以通过文字,影响,图表等信息载体,将交通档案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并要求有关交通工程的施工情况,交通事故的出现情况及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等方面内容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信息查询更方便,进一步提升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为使相关交通部门可以熟悉掌握交通的整体情况,对交通实行科学化的管理,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将交通档案的基础信息进行进一步整理,以确保交通档案涵盖内容更全面,更具有条理性。
2.2 有效利用交通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对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交通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交通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交通路线的建设,维护及管理现状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可以及时解决交通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监管作用,在科学化的交通档案管理体系下,我国的交通事业可以在稳定有序运行的同时,还可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2.3 充分利用交通档案信息資源可以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所谓的经济效益就是事业单位消耗最少的资源来取得最好的经营成果。而社会效益则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资源重新配置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充分利用交通档案信息资源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3.发挥交通档案在发展交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的具体实施措施
3.1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及对交通档案的管理力度
为充分发挥出交通档案在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及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交通档案管理体系,一些有关档案管理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一定要置备齐全,如档案柜,计算机,打印机,粉碎机及一些有关的安全设施等等。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做到合理利用计算机系统,互联网,多媒体等工具,有效的记载下交通档案的基础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在组织结构的内部,应该设立专门部门来负责交通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且每名员工的职责和管理范围都应分配明确。除此之外,部门内还应定期举行讨论会,在会议上应充分交流在进行交通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本部门在这一工作周期内,在交通档案管理这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通过一系列的沟通交流,不足之处努力改善,成功之处继续巩固,进一步健全交通档案监管体系;提高对交通档案保管的安全意识,加强安保工作。为防止原始交通档案的电子版档案信息被损坏,丢失,更改等情况出现,相关工作人员在记载下一份交通档案的基础信息后应进行及时备份。档案室的安保工作也应加强,禁止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档案室,进入档案室的人应出具相关证明。另外,档案室的环境对确保交通档案的安全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交通档案室内的温湿度应调到适宜程度,加强相关的防火防盗防水防潮工作,以确保交通档案的完整无缺。
3.2进一步挖掘信息资源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对交通档案信息的一系列整理,统计及分析工作,充分了解交通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明确交通档案在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挖掘与交通档案信息相关的资源,提炼出交通档案信息中的精华部分,充分发挥其价值,以便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3.3进一步提升相关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培养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工作热诚,每一名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充分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除此之外,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切忌自乱阵脚,应想办法将交通档案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为保障交通档案基础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还应培养相关的工作人员形成较强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不可徇私。
其次,为使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相关事业单位应建立培训系统,对员工实行专业化的培训。相关单位对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多,有如下几点。一是要求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充分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及档案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熟练应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交通档案基础信息的整理及记载工作,并可以运用相关软件对交通档案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二是为进一步提高交通档案的管理质量水平,要求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熟练使用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做好交通档案的备份工作,熟练掌握保护交通档案的技巧。三是交通档案的管理人员还应对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熟悉每条交通线路的特点及问题,并掌握丰富的交通学知识,可以使用准确的专业交通术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水平与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都与交通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有密切的关系。依据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现状,为充分发挥出交通档案在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交通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为确保工作的质量,提升交通档案管理在交通事业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充分利用交通档案信息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建设提供服务,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洁.如何发挥交通档案在发展交通事业中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3,(5):34-35.
[2]姜延延.浅谈档案有效利用在服务交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方交通,2011,(6):89-90.
【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推荐阅读:
档案事业10-23
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07-1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07-19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09-13
病历档案与档案管理06-13
城建档案与档案管理论文06-30
大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06-02
县级档案事业综合发展评估迎检情况汇报07-13
加强机关建设推进档案事业长足发展09-05
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