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

2024-10-12

《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共3篇)

《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 篇1

附件2

《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

(2017卷)

一、立目要求

(一)内容时限:2016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发生的史实与重要事件。

(二)全书采用文章体与条目体两种体例方式,以条目体为主,共分三个层次,如信息产业为一级目,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二级目,具体条目为第三层次。

(三)全书设综述概述两个综合性条目,一级目下设综述,二级目下设概述。

(四)记述要求:一事一条,独立主题,不可几事一条或几条一事。除了综述和概述,一般不出现综合性条目。

(五)内容要求:应收录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

(六)供稿范围:本系统各单位与相关委办局。不收录本单位的内部信息、国家规定的保密信息及各部门调研报告中预测性、展望性的内容。跨工作,需保持内容的连续性。

(七)数据要求: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无统计局数据的,以本系统本单位统计数据为准。同一统计项目不能数出多门。统计数据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月至12月。

二、标题要求

(一)条目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18字。标题一般不出现人名。

(二)标题文字力争简洁、明确,不修饰、见题知义。用一句话直接表述一个完整的信息,能用主谓词组做标题的即可简化为主谓词组。标题中间不用标点符号。要题文相符、注意不要出现大标题小内容或小标题大内容的条目。

(三)会议、活动或文件名称,在标题中可简化,但不可改变原意,正文里首次出现用全称。科研成果类标题尽可能使用简称,但不可造成歧义。

三、条目撰写

(一)文体。本年鉴采用记述文体,语言不抒情、不议论、不评价,不使用虚词浮语,大话空话套话,以及新闻报道和宣传性语言。叙述直陈其事,不用文言、方言及引文;避免使用生僻性词汇。不使用将、计划、预计等预测或展望性词汇;非常用简称,在首次使用时应加括号具体说明。

(二)内容。真实、准确、客观。切记把握好综述、概况、条目三者的关系,不允许重复。

领导人的临时讲话与礼仪性活动如无新意可不记。与港、澳、台的交往内容不记入对外交流、对外贸易与外事工作。

(三)字数。综述一般不超过1500字,概述不超过1000字,条目不超过500字。

四、书写格式

(一)条目标题与概述顶格书写,加方括号([ ]),后空一格接写正文。文章、文献、表格的标题居中书写。

(二)综述和概述可分段书写,条目一般不分段。

(三)条目作者名署正文下一行,顶后格,加圆括号。文章作者名署标题下。文章与条目可署作者实名亦可署撰稿单位名。

(四)各栏目条目按时间顺序编排。

五、时间表示

(一)当年信息注明月日,不写年份(法律法规、刑事案件除外)。当年可用“年内”表示,上一年一律用“上年”表示,但记述两年以上事件,要注明年份;行文中不用“今年、目前、现在、最近、明年、去年、本月”等时间代词;不用时间简称,如2007年不要写成07年。

(二)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0世纪90年代、2004年1月16日等。农历年月日一律用汉字表示,并不得混用,如“1996年6月”不能写成“1996年六月”。凡人物生卒年代、年龄、年份等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三)时间、国际标准单位等起讫用“至”表示,如“1990年至1995年”。交通线路的起讫用连接号“——”(占二字格)表示,如“上海——南京”等。

(四)当年数据与上全年相比一律用“比上年”表述,与上一的同一时期相比可用“同比”表述。

六、数字表示

(一)数字用法以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二)小数点后一般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整数一至十,一般用汉字,如“一个人”、“三条意见”等。超过十用阿拉伯数字。

(四)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用汉字表示,中间不用顿号,如四五个月不写成四、五个月。

(五)约数使用汉字表示。如: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六)超过4位数的数字不使用分隔号。超过万位、亿位时,可用xx万、xx亿的形式表示,如100万、45.67万、5576.47亿。

七、名称表述

(一)正文一律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直接用单位名称,不用“我局”、“我单位”等。特载、专文、文件名、引文等除外。

(二)正文中凡人名一律直书其名,不用同志、先生(国际友人或著名人士除外)等称谓。需要说明职务、职称等,可将职务等加在姓名之前。如“市长某某某”、“市委副书记某某某”等。在一级目下,人物的职务、职称、只需出现一次,以后均可略去。

(三)关于港澳台与华侨的人物称呼,以“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顺序称呼排列。

(四)会议、组织、机构、项目、成果、工程等名称,在栏目中首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以后用规范简称。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等常用简称除外。

(五)外国的人名、地名、机构名、政党名和报刊名,以新华通讯社的译名为准。若无新华通讯社译名,用国内通用译名。

(六)科学、技术、工业、医药等方面的专业术语使用要规范。

八、条目分类

(一)综合类条目

包括综述和概述。综述和概述撰写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数据等基本要素。要防止内容残缺不全和空洞无物,减少具体事件和罗列数字,从宏观记述。对重复内容,具体条目多侧重微观记述,综述概述注意多侧重宏观记述。

(二)会议类条目

包括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人数、中心议题、决议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会议的主要内容。出席人员、讲话等少写或不写。

传达中央会议精神的会议,一般不记述中央会议内容,而是着重反映北京市贯彻落实的结果。不摘抄会议报告。会议条目标题一般采用“某某某会议召开”的句式。

(三)活动类条目

包括时间、地点、组织单位、活动内容、特点、结果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活动内容、特点和结果。活动过程、气氛等略写或不写。

(四)工程建设类条目

包括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工程投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承担单位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工程规模、工程特点等。可写阶段性成果。

(五)科研成果类条目

包括科研成果名称、承担单位或个人、完成时间、成果价值、获奖情况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成果价值。

(六)机构类条目

包括机构名称、性质、主要职能、成立时间等。应着重介绍主要职能等基本要素。成立原因、过程不写或略写。

(七)调查类条目

包括调查内容、承担单位、时间、范围、对象、结果、作用与影响等基本要素。对结果可略加分析,数字较多且有价值的可列表反映。

九、标点使用

(一)标点按1995年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二)并列词语内又有并列词的,则该词语的前后词语应使用逗号,如“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委,中科院院士”等。

(三)行文中“其中”前后标点符号的用法。“其中”前除了已有完整的句子必须使用句号外,一般用逗号。“其中”后一般直接与词语或数据连接,不用逗号和冒号,如“全市共有676个队参赛,其中市区531个队、郊县145个队”。

十、计量名称

(一)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

(二)在行文中,平方米不能写成“平方”,立方米不能写成“立方”、“土方”。

(三)行文及表格中,一般不要夹杂使用计量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必须载录的公式中可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及表格中用汉字“平方米”、“大于”、“水”,在公式中用“㎡”、“﹥”、“H2O”。在记述某些产品的规格、计算公式、技术参数时,可使用化学公式、英文符号和其他符号。

(四)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表述应与其符号表示一致,如“5m/s”, 行文中表述应为“5米每秒”,而不是“每秒5米”。

十一、图片表格

(一)照片选择要主题突出,时代感强,层次清晰、有较高艺术水准,质量符合排版要求。每幅照片均要有文字说明。

(二)随文图片,内容应与有关条目相呼应,并有简要的文字说明。

(三)表格一般包括标题、标目、内容等几部分。除专项统计表外,标题一般应具有时间、地方(单位)、事项三个要素。如,《2002年全市吸收合同外资情况表》标题居中,有统计数字的应在右侧标明计量单位,如“单位:万元”、“立方米”等。表格必须转页续表的,横标目不省略,并在右上角注明 “续表一”、“续表二”等,以保持表格的完整性。

(四)表格中的数据,以个位数对齐。若内容相同,不要用“〞”或“同上”表示,而应以具体名称或数据表示。如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可在表格底部横线下以“注:……”的形式表示。

《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 篇2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普通化学、材料物理、必修、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普通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原理,包括气体和液体的基本定律,热化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其在容量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结构和理论,晶体结构配位化学以及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内容。此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材料、化学、化工、药学、轻工、纺织、环境、冶金地质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因此它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后继材料、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目标与任务:《普通化学》是一般工科学生大学阶段唯一的化学必修课,因此本课程介绍学生所应具备的化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的思维方式,增加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材料领域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高中化学;高中物理;高中数学

后续相关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固体化学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张淑民 著:《无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2、华彤文 主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介绍化学的定义;

第二节 化学变化的特征;

第三节 化学的疆域; 第四节 学习要点,学习方法及课程安排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1学时。第二章 气体

第一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二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第三节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第四节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

第五节 真实气体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2学时。第1-3节1学时;第4、5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气体分

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真实气体

【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了解】: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般了解】:真实气体

【难点】: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第三章 热化学

第五节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第四节 Hess定律;

第五节 反应热的求算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4学时。第1、2节1学时;第3节1学时;第4节1学时;第 5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

尔生成焓;Hess定律;反应热的求算 【重点掌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ess定律;反应热的求算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

【了解】:熟悉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难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ess定律;反应热的求算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第二节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第五节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4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节1学时;第4、5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方程;Arrhenius方程;碰撞理论;活化络

合物理论;催化剂和催化机理

【重点掌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理

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方程;Arrhenius方程

【了解】:碰撞理论;活化络合物理论;催化剂和催化机理

【难点】: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第一节 标准平衡常数;

第二节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 自发变化和熵;

第五节 Gibbs函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5学时。第1、2、3节3学时;第4节1学时;第5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自发变化

和熵;Gibbs函数 【重点掌握】:自发变化和熵;Gibbs函数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自发变化和熵;Gibbs函数

【了解】:标准平衡常数

【难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自发变化和熵;Gibbs函数 第六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第二节 弱酸、弱碱的解离;

第三节 缓冲溶液;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4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4节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酸碱质子理论概述;弱酸、弱碱的解离;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

【重点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缓冲溶液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概述;酸碱指示剂

【难点】:弱酸、弱碱的解离;缓冲溶液

第七章 沉淀溶剂平衡

第一节 溶解度和溶度积;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三节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4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节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熟悉溶解度和溶度积;掌握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掌握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重点掌握】: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了解】:溶解度和溶度积

【难点】: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氧化还原应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化学电池; 第三节 电极电势;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4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节1学时;第4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氧化还原应用的基本概念;电化学电池;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应

【重点掌握】:氧化还原应用的基本概念;电极电势

【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

【了解】:电化学电池

【难点】: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九章 原子结构

第一节 原子结构的Bohr理论;

第二节 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第四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

第五节 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6学时。第1节1学时;第2、3节2学时;第4节1学时;第 5、6节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原子结构的Bohr理论;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多电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周期

【重点掌握】: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多电子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多电子原子结构;

【了解】:原子结构的Bohr理论;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元素周期表

【难点】: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多电子原子结构 第十章 分子结构

第一节 Lewis理论;

第二节 价键理论; 第三节 杂化轨道理论;

第四节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第五节 分子轨道理论;

第六节 键参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6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节1学时;第4节1学时;第 5、6节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Lewis理论;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

子轨道理论;键参数

【重点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掌握】:分子轨道理论

【了解】:Lewis理论;键参数

【难点】:分子轨道理论

第十一章 固体结构

第一节 晶体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 金属晶体;

第三节 离子晶体;

第四节 分子晶体;

第五节 层状晶体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4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节1学时;第4、5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晶体结构和类型;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层状晶体

【重点掌握】: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掌握】:层状晶体

【了解】:晶体结构和类型

第十二章 配合物结构

第一节 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分类;

第二节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异构现象和磁性;

第三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四节 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6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节3学时;第4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分类;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异构现象和磁

性;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重点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分类

【了解】: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异构现象和磁性;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

【难点】: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异构现象和磁性;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十三章 现代化学基础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

第三节 仪器分析基础;

第四节 化学在材料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4学时。第1、2节2学时;第3节1学时;第4节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介绍材料研究领域中有机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及常见化学仪器分析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知识在材料交叉研究中的基本应用概况,并进一步加深理解化学在材料前沿研究中的重要性。

【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及应用研究现状

【掌握】:常见材料用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了解】:材料研究中的基本化学仪器及分析方法

【难点】:不同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及其分类

制定人:门学虎

审定人: 批准人:

《北京信息化年鉴》编写规范 篇3

编写企业大事记的方法

企业大事记,是用简明的文字,按时间顺序扼要地记载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历史资料。

一、企业大事记的编纂意义

1、编纂企业大事记,可以把现存的档案条理化、系统化,起到贯通企业历史顺序的作用。大事记以时间为经,以事实为纬,把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事件串联起来,是系统化、条理化了的重要史料,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独特作用。

2、企业大事记是一个企业各方面大事要事的真实记录,它描绘了企业的总貌,是一部企业简史;它为编史修志提供了历史发展年表。

3、企业大事记为借阅、利用企业档案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检索工具。大事记摘取自企业的档案资料,其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为查找一个企业的相关档案提供了线索,起到了档案资料提纲和目录索引的作用,是借阅、利用企业档案的检索指南。有了它,不仅能较快地查阅到一个企业的某一件大事,也能较快地查知某年一个企业发

生过哪些大事。

4、企业大事记是一部极好的历史教科书,不仅为利用者研究企业历史提供事实梗概,也为利用者回顾历史、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提供线索和依据。

二、企业大事记的编纂要求

(一)企业大事记的时间

1、企业大事记的时间必须严格考证,标示清晰,避免错误及含混不清。要求充分占有材料,详加考证;各种历史纪年、纪月、纪日换算成公历日期时,一定要避免差错。

2、企业大事记的时间应尽量写全年、月、日,必要时还应该写到时、分、秒。只有在具体时间确实无法考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写最接近的时间。遇到这种情况,还应对大事条目的具体排列作合理排,排列原则为:日无考附于月末,月无考附于年末。

3、企业大事记的时间应以公元纪年为准。有些大事的发展持续时间较长,但在企业大事记中只作为一个条目,其时间可以概括地书写,也可以表明事件的起止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

(二)企业大事记的条目

企业大事记的条目是整个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在编

纂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尊重历史,观点正确。企业大事条目应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做到资料翔实可靠,史实准确无误。所记述的大事内容要符合本企业的客观实际,不得加入编者的主观见解,更不准歪曲事实。

2、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企业大事所涉条目应当是当时反响很大、事后影响深远之事。大事条目应记录企业内部发生的大事、要事,所以选择标准必须严格,防止事无大小、逢事便记,将企业大事记变成一本流水帐。

3、精选恰当,一事一条。编纂企业大事一定要坚持“一条一事”的原则,即一个大事条目只记述一件事情,不能把几件事杂糅在一个条目中。每一条大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发展过程、因果关系等均应详细揭示。

4、要素齐备,简明扼要。每件大事都要具备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要素,要素不全的不应收录。大事条目文字要精练、简明、扼要、准确,力求文简事丰、言简意赅。

5、编纂企业大事条目应该做到真实、可靠、准确,不仅保证大事的基本内容确凿无疑,各种具体史实(如时间、地点、人名、数字等)的记述也应准确无误。

6、对于那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史实,首先要搞清各种客观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言简意赅地点明此事与他

事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因果关系。还可以根据其特点,采用分条记述的办不地,或按纪事本末体例合并记述。

7、编纂企业大事条目时,对于客观史实的叙述可详可略,但无论内容详略,记述文字都应力求做到平实地叙述,于叙述中见观点。

8、编纂企业大事条目应以时间顺序记事为主。时间要准确无误,并按时间顺序逐年逐月逐日记载。如果有的事件没有时间或时间不够准确,应尽力考证。

9、企业大事记的书写格式:以为段落,月日顶格,内容在月日右侧书写,并注意行文规范。公元纪年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不得使用中国小写数字;历史纪年则使用中国小写数字。

三、企业大事记的选事原则

一定要坚持“真实、准确、完整、系统”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大事记所要记述和反映的对象,做到“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小事不要,首事不放,新事不丢”力求既全面完整,又突出重点,勾勒出一个企业的全貌,选准选全大事。

四、企业大事记的选事范围

大事记的选事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央、省、市和上级领导人对本企业工作的视察、检查以及对本企业作出的指示、批示;(2)中央、省、市和上级领导机关下发本企业的重要文件,以及来本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情况;

(3)中央、省、市和上级领导机关在本企业召开的各种会议,以及来本企业举行的各类重要活动;(4)上级有关部门和业务主管机关来本企业巡察、调研的主要情况;(5)本企业参加上级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重要会议与活动的情况;(6)本企业内部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包括会议的名称、出席人员、会议主题和形成的决议等情况;(7)本企业成立、撤销、合并、复建、驻址及其名称的变化,以及行政隶属关系、内部机构设置、职能范围调整和人员编制变动等情况;(8)本企业党、政领导人的任免、奖惩及其重要活动;(9)本企业制定的重要政策、规章制度和重要文件的颁布,以及领导人的重要指示;

(10)本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科研成果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11)本企业与有关机构或兄弟单位的合作、交往,有关协议、合同的签订情况等;(12)本企业内部开展的重要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情况;(13)本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出国、进修、考察以及接待外国友人等活动的情况;(14)本企业所属范围内的知名人士以及先进模范人物的主要事迹和活动;(15)企业及职工受到

上级机关奖惩等的主要情况;(16)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企业情况的重要报道;(17)本企业所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情和重大、恶性事故及其失误、教训等(18)需要记载的本企业的其他重要事项。(19)本企业获得市局级以上表彰和荣誉称号。

2011

上一篇:博士后创新基地材料下一篇:与母亲去约会-美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