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2024-06-18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共8篇)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1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11‟8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服务事项,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区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含实行市属垂直管理机关)、派出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行政服务事项包括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和备案事项(以下简称“行政审批事项”)以及行政机关在职责范围内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其他服务事项。

第四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 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开、公正、公平、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区政府统一领导本区行政服务事项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人力社保局、区监察局负责受理和查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办理行政服务事项行为的检举、投诉,并对信息公开、服务效能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区政府法制办负责受理管辖权范围内的行政复议申请,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监督— 2 — 检查。

各级行政机关负责具体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并对本机关办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违法实施行政服务事项的行为或者违法从事行政服务事项的活动,有权向监督机关和有关行政机关举报,监督机关和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予以答复。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切实采取措施,选拔熟知本部门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窗口岗位工作。实施行政许可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事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培训、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二章 行为语言规范

第九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做到举止端庄、行为规范、服务热情、办事公道。

第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严守以下禁止性规定:

(一)简单粗暴、激化矛盾;

(二)以势压人、冷漠生硬;

(三)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四)徇私舞弊、刁难报复;

(五)酒后执法、野蛮执法;

(六)吃拿卡要、私分财物。

(七)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务员道德规范规定的其他禁止

性行为。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接待群众、解答咨询、受理申请应当做到:

(一)首问负责、热情接待、认真记录、耐心解答;

(二)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解答、办理,并在法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回复;

(三)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即时告知当事人向有关机关咨询、申请、反映;

(四)方便群众,严格履行一次性告知规定;

(五)依法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当出具书面决定的不得以口头告知代替;

(六)不得滥用职权或者超越职权。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行政决定应当做到: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符合法律规定;

(二)作出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关的事实、理由、依据。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三)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吸收采纳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依法维护当事人享有的合法权利,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当事人行使合法权利的请求;

(五)严格履行程序规定,不得忽视、违反法定程序;

(六)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使用— 4 — 文明礼貌用语和规范用语,力求简单、明了。非应行政相对人要求,不涉及无关事项。

第三章 信息公开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采取办事指南、公告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提高行政服务事项办理工作的透明度,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在行政服务中心或者办事大厅内,依法公开与行政服务事项相关的政府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实行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知情权。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办事大厅、本机关办公场所和机关网站公示以下内容,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提供便利:

(一)办理各类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收费标准、承诺;

(二)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所需全部材料的目录、格式文本、示范文本;

(三)办理结果;

(四)投诉、监督电话;

(五)已公布的信息,及时更新;

(六)其他便民措施。

行政机关不得违反上位法有关规定,增设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审批对象的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予以公开,供公众查询。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因特殊原因需要暂停提供行政服务事项的,应当经区政府法制办审查后报区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经批准后暂停行政服务的,应当在区政府和本机关网站以及办事大厅受理地点公布暂停提供行政服务事项公告,说明暂停原因、暂停期限。

第四章 实施程序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度,实施统一受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统一送达、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按照法定条件、法定程序、承诺期限办理。

区政府提倡各行政机关在合法、合理前提下,尽量减少办理环节,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理流程,创新办理模式,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集中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事项,不得在其他场所再办理。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服务事项需要由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 6 — 构办理的,应当指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统一回复。

行政服务事项依法由2个以上机关分别实施的,可以由1个机关受理申请并转告有关机关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也可以实行联合办理。

第二十四条 申请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符合办理该事项的法定条件、形式和内容的要求,并按照相关规定的材料种类、数量、内容和格式提交。

申请人有权拒绝提供规定以外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受理行政服务事项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依法不需要申请的,应当即时口头告知申请人;申请人要求书面材料的,应当出具;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决定受理。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受理行政服务事项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注明日期和投诉监督电话的书面凭证。

行政机关作出不予受理、不予行政审批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注明日期并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对决定受理的行政服务事项办理申请,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第二十八条 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行政服务决定,应当经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充分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依法需要听证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按照听证程序举行听证。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勘验、核查。勘验、核查应当制作记录,并经核查人员和被核查方签字确认。

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机关核查人员应当统一由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指派。

第二十九条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决定。不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依照程序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的书面决定。书面决定应当依照法定形式在法定期限内送达。需要颁发证件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颁发。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收费项目、标准收取费用。

依法收取费用的,行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收缴分离制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制定、完善行政服务事项监督工作制度,且应当及时公示并报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三十三条 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对行政审批等事项进行事后监管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将委托文件和监督措施报送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委托机关和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将委托内容在办公场所和机关网站上分别予以公告。

委托机关应当制定监督措施,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估。对不具备办理条件的受委托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委托。

第三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服务事项档案管理制度,及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相关规定,对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等相关材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第三十六条 区行政服务中心应当加强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服务事项进行监督管理,并提出整改意见。

对不服从监督管理或者屡次违反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可以建议其所属机关或者区人力社保局、区监察局给予相应处分;对

不胜任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员,可以建议行政机关予以调整。

第三十七条 区政府法制办应当加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及时纠正办理行政服务事项中的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情况,纳入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和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内容。

第三十八条 具体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服务事项监管机关应当定期对行政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区监察局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严重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由区人力社保局、区监察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管理权限依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有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私利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行为,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建立服务大厅的,行政服务事项监督管理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主题词:行政事务

行政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 日印发 法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2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净化学术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导师队伍,学校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导师道德行为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导师道德行为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净化学术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建设一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服务社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校在编、在岗的研究生导师和导师小组成员。

第二章师德规范

第三条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守门人”,必须遵守以下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1、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尊重学生人格和权利,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树立团队意识,自觉维护学校荣誉和他人声誉,积极参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合作共事,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优势互补中共同提高。

5、自我完善,钻研业务。以强烈的责任感来履行导师职责,刻苦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在授课、研究生指导、答辩等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教水平。

第四条研究生导师必须遵守以下学术道德行为规范:

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反对粗制滥造,避免低水平重复。

2、坚持科学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反对抄袭剽窃及学术造假。保证科学观测、科学实验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科研档案完整性,反对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反对一稿多投和剪拼式的变相一稿多投,不得将内容无实质性差别的成果改头换面作多项成果发布及同一项成果重复申报多项同级奖项。在申报科研项目和科研奖励等学术活动中,不能使用他人成果申报科研项目和科研奖励,如果是共同申报,需要成果所有人同意并本人签字确认,不得代替签字。申报科技成果时主要完成人应该是对项目有主要实际贡献的人员,不能将没有实际贡献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提倡团队合作。发表论文(或专著)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应为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对整体内容和质量负责。

3、导师在岗期间不得故意藏匿、隐瞒重要科研成果和科学发现,所取得的与学校相关的一切职务成果不得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发布,因合作研究需要以合作单位名义发表、发布的须征得本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4、合理使用研究经费,确保研究项目的质量。按时结题,并提供真实完整的评估、验收和结题材料。

5、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关注学科交叉研究。

第三章师德建设与监督

第五条研究生导师不得有下述违反师德的行为:

1、向研究生宣传有悖于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宣传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散布流言蜚语,危害社会稳定;在学校传播宗教。

2、参与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活动,纵容、包庇他人违反教学规范及学术道德的错误行为。

3、在教学、指导实验过程中缺乏责任心,未能认真履行职责造成责任事故。

4、在研究生面前贬低其他教师,导致他人的威信受到影响。

5、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研究生。

6、徇私舞弊,泄题泄密,获取私利。

7、利用导师的特殊身份,与研究生发展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第六条导师有上述违反师德的行为,学校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教育,除党纪政纪处分外,暂停研究生招生或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

第七条各培养单位须指定(或建立)负责研究生导师道德行为的监督机构并确定其职能,在研究生入学教育中必须包括有关研究生导师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容,并向研究生明确告知这一监督机构及其职能和投诉途径。

第八条发挥研究生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在博士、硕士导师资格认定、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过程中对师德的监督、评估和调查的作用。

第九条广泛开展向师德先进典型学习与宣传活动。凡在师德建设中有突出表现的导师,学校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四章附则

第十条本规范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3

(2012年7月10日 民发[2012]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等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我部制定了《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在日常监督、年度检查和评估工作中,对基金会加强指导与检查。对于违反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年检结论,有评估等级的可以降低评估等级;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民政部

二○一二年七月十日(2012年7月29日发布)

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

为确保基金会恪守公益宗旨,规范开展活动,扩大公开透明,维护捐赠人、受益人和基金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基金会健康发展,现对基金会行为规范中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一、基金会接受和使用公益捐赠

(一)基金会接受捐赠,应当与捐赠人明确权利义务,并根据捐赠人的要求与其订立书面捐赠协议。基金会接受捐赠应当确保公益性。附加对捐赠人构成利益回报条件的赠与和不符合公益性目的的赠与,不应确认为公益捐赠,不得开具捐赠票据。

(二)基金会应当在实际收到捐赠后据实开具捐赠票据。捐赠人不需要捐赠票据的,或者匿名捐赠的,也应当开具捐赠票据,由基金会留存备查。

基金会接受非现金捐赠,应当在实际收到后确认收入并开具捐赠票据。受赠财产未经基金会验收确认,由捐赠人直接转移给受助人或者其他第三方的,不得作为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不得开具捐赠票据。

(三)基金会接受非现金捐赠,应当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入账价值:

1.捐赠人提供了发票、报关单等凭据的,应当以相关凭据作为确认入账价值的依据;捐赠方不能提供凭据的,应当以其他确认捐赠财产的证明,作为确认入账价值的依据;

2.捐赠人提供的凭据或其他能够确认受赠资产价值的证明上标明的金额与受赠资产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捐赠人捐赠固定资产、股权、无形资产、文物文化资产,应当以具有合法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作为确认入账价值的依据。无法评估或经评估无法确认价格的,基金会不得计入捐赠收入,不得开具捐赠票据,应当另外造册登记。

(四)基金会接受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捐赠物品时,应当确保物品在到达最终受益人时仍处于保质期内且具有使用价值。

(五)基金会接受企业捐赠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应当要求企业提供产品质量认证证明或者产品合格证,以及受赠物品的品名、规格、种类、数量等相关资料。

(六)基金会应当将接受的捐赠财产用于资助符合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活动和事业。对于指定用于救助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受赠财产,用于应急的应当在应急期结束前使用完毕;用于灾后重建的应当在重建期结束前使用完毕。

对确因特殊原因无法使用完毕的受赠财产,基金会可在取得捐赠人同意或在公开媒体上公示后,将受赠财产用于与原公益目的相近似的目的。

(七)基金会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使用受赠财产。如需改变用途,应当征得捐赠人同意且仍需用于公益事业;确实无法征求捐赠人意见的,应当按照基金会的宗旨用于与原公益目的相近似的目的。

(八)捐赠协议和募捐公告中约定可以从公益捐赠中列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的,按照约定列支;没有约定的,不得从公益捐赠中列支。同时,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应当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累计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包括:

1.全体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障)费(含离退休人员); 2.担任专职工作理事的津贴、补助和理事会运行费用。

行政办公支出包括:组织日常运作的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广告费、市内交通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资产盘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因预计负债所产生的损失、审计费、以及聘请中介机构费和应偿还的受赠资产等。

(九)基金会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包括直接用于受助人的款物和为开展公益项目发生的直接运行费用。

项目直接运行费用包括:

1.支付给项目人员的报酬,包括:工资福利、劳务费、专家费等;

2.为立项、执行、监督和评估公益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会议费、购买服务费等;

3.为宣传、推广公益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广告费、购买服务费等;

4.因项目需要租赁房屋、购买和维护固定资产的费用,包括:所发生的租赁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等;

5.为开展项目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

捐赠协议和募捐公告中约定可以从公益捐赠中列支项目直接运行费用的,按照约定列支;没有约定的,不得超出本基金会规定的标准支出。

(十)基金会应当对公益捐赠的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受赠款物及时足额拨付和使用。

(十一)基金会选定公益项目执行方、受益人,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与项目有关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基金会不得资助以营利为目的开展的活动。

二、基金会的交易、合作及保值增值

(一)基金会应当严格区分交换交易收入和捐赠收入。通过出售物资、提供服务、授权使用或转让资产包括无形资产等交换交易取得的收入,应当记入商品销售收入、提供服务收入等相关会计科目,不得计入捐赠收入,不得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

(二)基金会进行交换交易,应当保护自身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得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物资、提供服务、授权或者转让无形资产;不得以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

(三)基金会不得将本组织的名称,公益项目品牌等其他应当用于公益目的的无形资产用于非公益目的。

(四)基金会不得直接宣传、促销、销售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不得为企业及其产品提供信誉或者质量担保。

(五)基金会不得向个人、企业直接提供与公益活动无关的借款。

(六)基金会进行保值增值活动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基金会进行保值增值应当遵守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符合基金会的宗旨,维护基金会的信誉,遵守与捐赠人和受助人的约定,保证公益支出的实现;

2.基金会可用于保值增值的资产限于非限定性资产、在保值增值期间暂不需要拨付的限定性资产; 3.基金会进行委托投资,应当委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进行。

三、基金会的信息公布

(一)基金会的信息公布工作,应当符合《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的要求。

(二)基金会通过义演、义赛、义卖、义展等活动进行募捐时,应当在开展募捐前向社会公布捐赠人权利义务、资金详细使用计划、成本预算;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计划有调整的,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布调整后的计划。

(三)基金会通过募捐以及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接受的公益捐赠,应当在取得捐赠收入后定期在本组织网站和其他媒体上公布详细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包括:捐赠收入、直接用于受助人的款物、与所开展的公益项目相关的各项直接运行费用等,在捐赠收入中列支了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的,还应当公布列支的情况。项目运行周期大于3个月的,每3个月公示1次;所有项目应当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全面公示。

(四)捐赠人有权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五)基金会的年度工作报告除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外,还应当置备于本基金会,接受捐赠人的查询。

(六)基金会应当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下列信息: 1.发起人; 2.主要捐赠人;

3.基金会理事主要来源单位; 4.基金会投资的被投资方;

5.其他与基金会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关系的个人或组织; 6.基金会与上述个人或组织发生的交易。

(七)基金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将所有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专项基金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纳入统一管理。

基金会应当在内部制度中对下列问题做出规定:

1.各项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以下简称日常运作费用)的支付标准、列支原则、审批程序,以及占基金会总支出的比例;

2.开展公益项目所发生的与该项目直接相关的运行成本(以下简称项目直接成本)的支付标准、列支原则、审批程序,以及占该项目总支出的比例;

3.资产管理和处置的原则、风险控制机制、审批程序,以及用于投资的资产占基金会总资产的比例。基金会的内部制度,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或者本组织网站等其他便于社会公众查询的媒体上予以公开。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4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1243

各区县建委,各集团、总公司,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现将《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已取得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应尽快整改,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在2010年9月1日后对资质情况进行检查。

二O一O年六月三日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对本市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以下简称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批。

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其监督工程的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四条 从事工程质量专项检测及见证取样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应取得相应的检测资质,并在资质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

第五条 检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的人员、设备、工作场所、技术管理等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及本规定的要求,并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备案。

第六条 检测机构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应当符合《建设工程检测试验管理规程》(DB11/T386)的要求。

第七条 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应经过相关检测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

检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

技术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并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3年以上。

第八条 检测机构应建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检测管理系统),并具备将检测数据上传到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网的条件,涉及力值的检测设备应实现数据自动采集。

第九条 检测机构的工作场所及仪器设备的配置应与所申请检测资质范围相对应,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要求,并符合本规定附录的有关要求。

第十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应在规定时间内对检测机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到检测机构现场进行核查。

第十一条 专项检测业务内容包括:

(一)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二)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三)建筑幕墙工程检测;

(四)钢结构工程检测;

(五)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规定的其它专项检测项目。

第十二条 见证取样检测业务内容包括: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二)钢筋(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验;

(三)砂、石常规检验;

(四)混凝土、砂浆强度检验;

(五)简易土工试验;

(六)混凝土掺加剂检验;

(七)预应力钢绞线、锚夹具检验;

(八)沥青、沥青混合料检验。

(九)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规定的其它见证取样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1.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2.防水材料;

3.道路工程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4.建筑节能工程用保温材料、绝热材料、粘结材料、增强网、幕墙玻璃、隔热型材、建筑外窗(含现场检测)、散热器、风机盘管机组、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等。

第三章 检测机构、人员质量行为管理

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应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质量检测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第十四条 检测机构应与委托方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检测费用、支付方式等内容。

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对检测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负责。

第十六条 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应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开展检测工作,做到方法正确、操作规范、记录真实、结论准确。

第十七条 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工作时,应当登录检测管理系统。

第十八条 见证取样检测机构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钢筋、混凝土试件等材料的自动采集检测数据应实时上传。

第十九条 检测机构应对样品和见证记录进行确认,并按规定留置试样。检测机构应向监理单位提供查询检测数据的方式。

第二十条 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时,对于检测管理系统包括的检测项目,应通过该系统出具检测报告。

第二十一条 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并加盖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统一样式的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标识。

第二十二条 检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在其资质证书规定的工作场所开展检测工作。

第二十三条 检测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检测机构不得承担与其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委托的质量检测业务。

检测机构违反上款规定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资料。

第二十四条 检测机构应当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下列行为,以及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在3个工作日内报告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机构:

(一)未按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取样、制作和送检试样的;

(二)弄虚作假送检试样的;

(三)明示或暗示检测机构伪造检测数据的;

(四)明示或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

(五)篡改或伪造检测报告的;

(六)未按要求实施旁站见证的。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对检测机构的资质条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与核查。

第二十六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和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所监督工程的检测、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与检测相关的质量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采取检测能力验证或抽检复核的方式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实施监督检查,取得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必须参加。

第二十八条 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对检测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罚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罚情况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在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颁发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颁发资质证书的。

(四)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五)发现违法行为不予制止或查处的;

(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七)明示、暗示、推荐或指定检测机构的。

第三十条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行为之一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要求责任单位将相关责任人调离工作岗位。对施工单位的建造师、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等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记入信用档案。

第三十一条 检测机构取得资质后,人员、设备、工作场所、技术管理等方面不再符合相应检测资质标准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责令改正,整改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期内不得承揽新的检测业务。逾期不改正或整改不合格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撤回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三十二条 检测机构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依法进行处罚,并依法撤回其资质证书。

第三十三条 检测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依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进行资质条件核查及处理:

(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的;

(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的;

(三)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检测人员的;

(四)未按规定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事项的;

(五)未按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的;

(六)未按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的;

(七)档案资料管理混乱,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的;

(八)转包检测业务的。

第三十四条 检测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责令改正;整改期1~3个月,整改期内检测机构不得承担相关项目的检测工作:

(一)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的;

(二)检测环境条件不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

(三)未按规定上传检测数据的;

(四)未按有关技术标准及规定进行检测的;

(五)未按有关规定对样品和见证记录进行确认的;

(六)未按有关技术标准及规定留置试样的;

(七)检测能力验证或抽检复核结果离群的。

第三十五条 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记入个人诚信记录,要求检测机构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调离岗位,5年内不得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一)对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运行有严重失查行为的;

(二)明示或暗示检测人员伪造检测数据的;

(三)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

第三十六条 检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记入个人诚信记录,要求检测机构将相关责任人调离岗位,5年内不得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一)伪造检测数据的;

(二)未按有关技术标准及规定实施检测的。

第三十七条 检测机构被撤回资质证书的,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检测机构1年内发生二次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

给予检测机构罚款处罚的,对检测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原《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若干规定》(京建质[2007]1137号)同时废止。

附录:

检测机构应配置的主要仪器设备及检测用房建筑面积要求

检测业务

检测方法

仪器设备

配置要求

静载荷试验仪、千斤顶(并

地基及复联不少于5000kN)、力传感器,合地基承载力

静载 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多种边长

静载检测 或直径并具有一定厚度和刚度的承压板,基准梁 地基

静载荷试验仪、千斤顶(并

桩的承载

静载(抗压、基础联不少于10000kN)、力传感器,力检测 抗拔、横向)

工程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基准梁

检测

低应变法

低应变动测仪

至少具备

桩身完整

一种检测方法性检测

声波透射法

声波透射仪 的能力

锚杆锁定

现场锚杆抗

锚锁测力系统、位移测量装

力检测 拔 置

混凝土强度回弹仪(不少于

回弹法

至少具备

3台)

一种检测方法

混凝土强

混凝土超声仪、回弹仪(不

超声回弹法 的能力

度现场检测 少于3台)

钻芯机、压力试验机(不小

钻芯法

主体于2000kN)结构

回弹法

砂浆强度回弹仪 工程

射钉器、射钉、射钉弹、游

射钉法

现场标卡尺

至少具备检测

砂浆强度

推出法

推出仪

一种检测方法现场检测

承压筒、1000kN压力试验的能力

筒压法 机、砂摇筛机、干燥箱、标准筛、水泥跳桌、天平

点荷法

小吨位压力试验机、加荷装

原位轴压法

原位压力机

加荷设备、手持式应变仪、扁顶法

千分表

至少具备

砌体强度

千斤顶、传感器、数字荷载

原位单剪法 一种检测方法现场检测 表 的能力

原位单砖双

原位剪切仪

剪法

现场取样法

压力试验机

钢筋保护

电磁感应法

磁感扫描仪(不少于2台)

层厚度检测

后置埋件

拉力计(300kN)、拉拔仪的力学性能检

抗拔

及不同直径的锚件

检测业务

检测方法

仪器设备

配置要求

建筑幕墙的气密性、水

试验室取样建筑密性、风压变

建筑幕墙动风压分析系统

检测或模拟

幕墙形、层间变位

工程性能检测

检测

硅酮结构

紫外辐照箱、足量的紫外线

试验室检测

胶相容性检测 荧光灯、恒温恒湿箱

超声波法检

金属超声波探伤仪

至少具备

钢结构焊测

一种检测方法接质量无损检

射线法检测

射线探伤仪 的能力

磁粉法检测

磁粉探伤仪等

渗透法检测

——

钢结构防

防火(防锈、涂层厚度测量仪(不同测量腐及防火涂装防腐)涂层厚度检

范围)检测 测 钢结

钢网架节点

钢网架节点承载力检验用

构工

钢结构节承载力检验 试验设备

程检点、机械连接

机械连接用

测 用紧固标准件紧固标准件及高

轴力计、扭矩扳手、拉力试及高强度螺栓强度螺栓力学性验机(精度1级)及专用卡具等

力学性能检测

能检测

钢网架结构

钢网架结支承面顶板位置、经纬仪或全站仪、水准仪、构的变形检测标高、水平度及支水平尺和钢尺等

座锚栓位置现场检测

钢网架结构

钢尺、水准仪或全站仪

挠度值检验

钢网架结构

钢尺、水准仪和经纬仪及辅

安装偏差检验 助检测设施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见证取样

钢筋(含 检测 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验

砂、石常规检验

检测业务

混凝土、砂浆强度检验 见

简易土工试验

混凝土掺 加剂检验

预应力钢

绞线、锚夹具样 检验

沥青、沥检 青混合料检验

砖和混凝测 土小型砌块

防水材料

无机结合水泥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水泥安定性检测仪及沸煮

箱、水泥凝结时间检测仪、水泥净浆稠度搅拌机、天平、恒温恒

湿试验养护箱、恒温水泥养护

池、振实台 试验室检测

万能试验机(300kN或

600kN、1000kN)

天平、振击式振筛机、电热

鼓风干燥箱、标准套筛、针片状

规准仪、压碎指标测定仪等 检测方法

仪器设备

压力试验机(300kN、2000kN或

3000kN)

击实仪(轻型或重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平

钢筋锈蚀检测仪、pH酸度 计、密度计、混凝土抗渗仪(不少于6台)、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压力泌水仪、电热鼓风干燥箱等 试验室检测

万能试验机、引伸仪、专用

夹具、洛氏硬度计等设备

针入度仪、软化点检测设

备、延度仪、电动击实仪、恒温 水浴(、马歇尔仪等设备

压力试验机

拉力试验机、低温箱、透水

仪、电热鼓风干燥箱

路强仪或压力试验机、天 必须具备配置要求必须具备

不少于800m

2房

料稳定材料平、脱模器、击实仪、滴定管

保温材料、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测定仪、万能试验粘结材料、增机、电热鼓风干燥箱、恒温恒湿强网、建筑外箱、门窗三性检测仪、门窗传热窗、幕墙玻璃、系数测定仪、可见光透射系数测

试验室检测

隔热型材、散定仪、露点仪、幕墙玻璃传热系热器、风机盘数测定仪、散热量检测仪、风机管机组、低压盘管检测装置、电阻测定仪、截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

建筑外窗

现场检测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5

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单位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发现的重要问题请及时报告。

二〇一〇年四月七日

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背景”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的五年规划制定启动之年,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全国依法行政会议精神和本市新的五年规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首都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制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进公平准入,促进公平竞争,拓宽民间资本发展空间。(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推进海淀、大兴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北京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组织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调研,做好市和区县政府部门“三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促进机

6.加强社会建设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规范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机制,进一步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机制与管理体制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市社会办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7.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加快工程建设、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水平。研究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办法和促进我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建立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

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健全规范行政决策制度。加强行政决策程序的制度建设,指导区县政府和市属部门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加强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强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及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9.高质量完成年度立法工作。认真落实2010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制定市政府规章12项,重点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规定等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做好本

排查化解活动。(市司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14.强化行政复议的行政争议化解功能。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宣传长效机制和渠道畅通保障机制,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坚持依法办案、公正裁决,积极调解、促进和解,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完善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制度,丰富非常任委员参与案件审理方式,分析总结区县行政复议委员会经验做法,努力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和权威性。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出台加强行政应诉工作意见。(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四、认真履行执法职责,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5.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协调、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检查程序和行为规则,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决定公开制度和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监察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编办及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16.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出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切实改进执法工作,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积极推行行政指导、行政执法层级管辖,加强对区县和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研究,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负责)

21.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学习培训工作。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岗前知识培训考核制度,把法律知识培训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的总体计划。各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做好本地区、本系统的依法行政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及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22.大力营造推进依法行政的舆论环境。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社会安全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总结法律“六进”工作经验,完善新法宣传模式,加强法制宣传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国务院和市政府召开依法行政大会等时机,重点围绕《纲要》颁布以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取得的成绩,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6

福建省司法厅关于规范司法鉴定行政许可申报审核工作的通知

(闽司〔2007〕239号)

各设区市司法局:

省厅委托设区市司法局协助办理司法鉴定管理有关工作以来,各设区市司法局认真履行省厅委托协助办理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职责,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省司法鉴定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但是,由于司法鉴定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地在审核、上报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申请登记的相关材料时做法不一。为进一步规范相关材料的审核、上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司法部为了规范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根据《行政许可法》,统一设制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申请表》、《司法鉴定人登记申请表》、《拟设司法鉴定机构预核名称申请表》等表格。我厅网站(网址:)司法鉴定网页提供可供申请人下载的上述三种表格样本。申请人在下载这些表格时要统一用A4规格的纸张完整下载,不得有缺损页,不得缺项,不能自行设制表格。各设区市司法局对申请人提交的不符合要求的表格,可将有关表格连同相关材料退回,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要补正的事项。

二、各设区市司法局在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时,申请人提交复印件的,应要求申请人提交原件验核。在与原件核对无误后盖“此件与原件一致”章,将原件退回申请人,签署审核人姓名并盖所在的科(处)室章。

三、对申请人提交材料的要求:《拟设司法鉴定机构预核名称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提交一式一份;《司法鉴定人登记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提交一式二份(核准登记后一份由省厅保存,一份由设区市司法局保存);《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提交一式三份(核准登记后一份由省厅保存,一份由设区市司法局保存,一份退回申请人)。相关材料要装订成卷。各设区市司法局要将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报送省厅。

四、鉴于司法部设制的表格只体现申请人的申请所需填写的内容,没有体现司法行政机关的审核过程,因此,省厅根据工作实际,设制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审核表》、《司法鉴定人登记审核表》(见附表),供各设区市司法局审核时使用。审核表可复印或依样本打印使用。各设区市司法局在审核过程中都要按审核表的要求填写有关内容(一式一份),连同申请表及相关材料报省厅。审核《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时,各设区市司法局在实地考察拟设立司法鉴定机构场所、仪器设备后,还须提出书面审核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省厅。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拟设司法鉴定机构预核名称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时,可在申请表内“备注栏”直接签注意见并加盖局公章,连同相关材料上报省厅。

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省厅法规教育处(司法鉴定工作管理处)。

附:

1、司法鉴定机构登记审核表

2、司法鉴定人登记审核表

二OO七年八月十四日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7

[1999]31号)

发文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

文号:京政发〔1999〕3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九九九年十月九日

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9〕16号)要求,为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投资建设程序,强化投资责任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是指使用市财政预算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和土地投租收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四源”建设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社会事业建设费、水利建设基金等专项建设资金,中央补助投资和由计划、财政部门承诺还款的借款资金的项目。

第三条 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属于本市审批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全额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以及政府参与投资并出资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管理。

第四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主要范围:为社会发展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难以直接回收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具

有垄断性或者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而收益低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基础产业项目;对本市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竞争性项目。

第五条 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市计委)是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主管部门;北京市财政局(简称市财政局)对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 政府投贷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建设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工报告和端工验收等。严禁在计划外挤占、挪用政府投资,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第七条 对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经批准以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组建项目法人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其政府投资以国家资本金的形式注入项目法人公司,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第八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均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标应实行公开招标,确需采取邀请招标形式的,须经市计委、市财政局审批。

第九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其设计、施工、采购和工程监理要依法订立合同,各类合同必须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

第二章 项目的确定

第十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校规定权限和程序,报市计委审批。其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用政府投资2亿元以上的,其它项目使用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市计委须先报市政府。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市计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详细列明所有单项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估算投资,并附经审定的项目总平面图。对于项目建议书批复中规定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项目,要提出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

第十二条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重大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市计委应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论证。

第十三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准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市计委列入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库。

第三章 项目规划设计

第十四条 列入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库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中介机构,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估算投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编制设计招标文件,经市计委、市财政局核准后,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投标的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组织投标设计方案评审,并提出中标单位建议,由市计委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概算投资进行审核确定后,由建设单位发出设计方案中标通知书,并鉴定《设计合同》,报市计委、市财政局备案。第十六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设计包括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三个阶段。中标的设计方案,要按有关规定,报市规划设计主管部门批准。市计委、市财政局要参加市规划设计主管部门对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会。凡因规划设计需要,导致项目扩大规模、增加内容、提高标准的,具投资增加额不得超过已批准投资的3%,其建筑面积增加额不得超过已批准面积的5%。超过上述限额的建设项目,须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计委审批。

第四章 投资计划

第十七条 市计委根据本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政府投资进行综合平衡,安排投资计划。凡申请从预备项目转为正式项目并安排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使用市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项目,并已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库的;

(二)初步设计已经市规划设计主管部门批准的;

(三)项目概算投资已经市计委审核同意的;

(四)除政府投资外,其他投资已经基本落实。

第十八条 投资计划要落实到单项工程。前期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等费用计划,要列出用款明细。

第十九条 市财政局根据投资计划,下达基本建设预算支出指标、拨付资金,并对其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五章 施工、监理、采购和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中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施工招标标底,经市计委、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按照市政府关于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确定施工单位。第二十一条 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组建评标小组对投标施工企业进行评审,确定中标施工单位。中标价格原则上最高不得超过标底价格的5%。采取邀请招标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市计委、市财政局参与对投标施工企业评审,并商建设单位共同确定中标施工单位。

第二十二条 中标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应报市计委、市财政局备案。在施工过程中,除遇不可抗力外,原则上不允许调整合同金额。

第二十三条 中标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后,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总承包单位进行合国分包,必须按《施工承包合同》约定或者经市计委、市财政局和市建设主管部门认可,但项目主体结构不得分包。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工程实行再分包。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施工洽商或者补鉴其他协议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因技术、水文地质等原因必须进行设计变更的,由设计单位填写设计变更单,并经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市计委审投。

凡未经市计委批准,擅自修改设计图纸,施工单位擅自违规施工的,其增加的投资,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该违规施工单位两年内不得参与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投标,并追究各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努力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建立健全现场质量自检体系。

第二十六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在工程监理招投标过程中,市属各专业施工企业所属监理公司,不得参与本单位承担施工项目的投标。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定的《监理合同》,要报市计委、市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七条 中标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全面负责建设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检验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督促按计划落实工程进度,协调设计与施工单位问的关系,监督项目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理单位应于每月5日之前向市计委、市财政局报送《项目监理月报》。

第二十八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采购单价超过5万元或者总额超过100万元的材料设备,要参照《北京市政府采购办法》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向社会公开招标的采购活动,由建设单位组织;专用设备、异型材料等不宜公开招标采购的,建设单位要邀请市计委、市财政局或者由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参与采购。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的《采购合同》,报市计委、市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九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由验收人员签字负责。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其中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须验收合格并申领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十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要编制竣工决算,报市计委、市财政局审批,并按批准的资产价值办理资产交付手续。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一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前期费以及监理费等,由市计委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安排,市财政局按照计划拨付资金。

第三十二条 加强项目挡案的管理工作。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有关档案。从项目规划到工程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文件资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项目档案管理单位和档案人员必须严格履行职责。

第三十三条 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市审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加强审计。同时,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由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进行稽察。

第三十四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因工程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甚或责任事故的,由市计委、市财政局会同市建设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项目法定代表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和有关设计监理单位、批准部门及其他主要负责人,提请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中要求备案的文件,市计委、市财政局7个工作日之内未提出否定意见,自动生效。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具体实施中的问题,由市计委负责解释。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篇8

由裁量权规定》的通知

威政发〔2008〕43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四日

威海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保障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依法享有的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的权限。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应当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不得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第五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应当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的各项程序规定,充分保障相对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和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不得因相对人行使上述权利而加重处罚。

第六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内,制订规范,明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程序和标准。

第七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将制订的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程序和标准,向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和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并根据政务公开的要求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法从重处罚:

(一)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四)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五)妨碍执法人员查处其违法行为的;

(六)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七)胁迫、诈骗他人或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八)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九)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非常情况下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

第九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办案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处罚的;

(三)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五)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依法不予处罚的情形。

第十一条 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实施处罚:

(一)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法定幅度内将罚款数额划分为较小数额罚款、一般数额罚款和较大数额罚款。

对当事人处以较小数额罚款的,可以按照法定幅度的下限实施;对当事人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可以按照法定幅度的上限实施。

(二)对严重违法行为适用的处罚种类包括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的罚款;

对一般违法行为适用的处罚种类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一般数额罚款;

对轻微违法行为适用的处罚种类包括较小数额的罚款和警告,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除外。

对依法既可以实施单处又可以实施并处的违法行为,属于轻微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可以实施单处的处罚方式;属于严重违法行为的,优先适用并处的处罚方式。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并处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对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基本相同的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当事人受到的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和情节相比,畸轻或者畸重;

(二)在同一案件中,不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情节相同,但是受到的行政处罚不同;

(三)依据同一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的不同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情节相同,但是受到的行政处罚不同;

(四)行政处罚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立法目的。

第十四条对违法行为需要超越本机关规定的自由裁量权范围,给予从重、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五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违法行为给予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应当在案卷中收录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记录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说明理由。第十六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及时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

第十七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向上级执法机关和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审理不服行政处罚复议案件中判断行政处罚适当性的标准。

第十八条各级监察部门和政府法制机构应当通过行政执法投诉、行政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责任制。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范围。

第二十条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规定,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由政府法制部门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并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热风炉司炉工岗位责任制5则范文下一篇:学会四爱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