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共7篇)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篇1
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实施细则(试行)
为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6]18号,下称“《网络拍卖规定》”),规范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工作,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网拍定义
1、本细则所称网络司法拍卖,是指本市法院依法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见附件一)确定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以网络电子竞价方式公开处臵涉案财产的行为。
二、基本原则
2、坚持公开公正。运用网络化手段向社会全程公开司法拍卖整个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司法拍卖活动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进一步规范司法拍卖,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
3、坚持当事人自愿。由申请执行人从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选择网络平台;申请执行人未选择或者多个申请执行人选择不一致时,由人民法院指定。
4、坚持保护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细化网络司法拍卖操作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度高、竞价充分的优点,-1-
实现变现财产价值的最大化,充分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利益。
5、坚持网拍优先。全市法院以拍卖方式处臵涉案财产的,应当优先采用网络司法拍卖方式。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不宜采用网络拍卖方式的,经分管执行工作院领导审批后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处臵。
6、坚持统一管理。高级法院成立网络司法拍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网络司法拍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网络司法拍卖工作办公室,履行具体管理和工作职责。
7、坚持执拍分离。网络司法拍卖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履行的职责由网络司法拍卖办公室和执行局分别承担,实行分工负责。网络司法拍卖相关辅助工作可以委托社会机构或者组织承担。
三、职责分工
8、高级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立案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立案庭、执行局负责人任副组长,监察室、行装处、信息处负责人任组员。网络司法拍卖领导小组负责本市网络司法拍卖政策制定、实施监管等网络司法拍卖管理工作。网络司法拍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一般每季度一次。
网络司法拍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网拍办”)设在立案庭。
本市各中级和基层人民法院、专门法院应当建立相应的网络司法拍卖工作领导小组和网拍办,开展网络司法拍卖工-2-
作。
9、网拍办负责网络司法拍卖过程中以下事务:(1)委托对拍卖标的进行鉴定、检验、评估、审计、仓储、保管、运输等,并送达相关报告;
(2)确定拍卖财产现状等内容;
(3)确定拍卖保留价、保证金的数额及支付方式、税费负担等;
(4)通知当事人和优先购买权人;
(5)制作、发布拍卖公告、特别提示,上传视频、照片,及完成优先竞买代码相关设臵;
(6)与网络服务提供者、辅助机构联系,监督在线拍卖活动和辅助工作;
(7)办理拍卖款结算及拍卖财产交付;(8)其他网络司法拍卖相关事务工作。
10、执行局负责网络司法拍卖过程中以下事项:(1)制作拍卖裁定;
(2)确认拍卖标的权利负担、优先购买权人和特别提示内容;
(3)决定暂缓拍卖或裁定中止、撤销拍卖;(4)制作拍卖成交裁定;
(5)出具财产权证照转移协助执行通知书;(6)实施房屋迁让等拍卖标的清场;(7)其他依法应当由执行机构履行的职责。
四、操作流程
11、执行过程中需要以拍卖方式处臵财产的,执行局应当制作、送达拍卖裁定书后移交本院网拍办进行委托评估、办理网络司法拍卖等具体事务。网络司法拍卖成交并完成拍卖款结算后,网拍办应当将拍卖成交确认书移交执行局。执行局收到拍卖成交确认书后应当及时制作、送达成交裁定书。网拍办及时办理拍卖财产交付。
12、网络服务提供者由网拍办组织申请执行人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中选择;未选择或者多个申请执行人的选择不一致的,由执行法院网拍办报送高级法院网拍办统一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中随机指定。
13、高级法院建立全市统一的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名单库(见附件二)。名单库成员应当从具有一定资质等级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中选定并向社会公示。
网络司法拍卖过程中需要确定辅助机构的,由执行法院网拍办将申请报送高级法院网拍办。高级法院网拍办从辅助机构名册中由电脑配对随机确定后向辅助机构出具委托函。辅助机构持委托函与执行法院网拍办联系,办理具体事项。辅助机构的确定定期公开进行,监察室派员进行现场监督,辅助机构负责人及委派的工作人员可以参加。
五、辅助工作
14、网络司法拍卖过程中,执行法院可以将下列拍卖辅助工作委托辅助机构:
(1)查询拍卖标的产权登记信息;
(2)查询户籍及物业费、公用事业费缴纳情况;(3)查询拍卖标的涉及的工商、税务等信息;(4)实地勘察,查明拍卖标的实际占有使用状况、权利负担等;
(5)制作拍卖财产的文字说明及视频或者照片等资料;(6)展示拍卖财产,接受咨询,引领查看,封存样品等;
(7)拍卖标的鉴定、检验、评估、审计、仓储、保管、运输等;
(8)协助办理拍卖标的交付及产权过户、完税等手续;(9)其他可以委托的拍卖辅助工作。
15、辅助机构完成执行法院委托的全部辅助工作的,可以在网络司法拍卖成交后收取相应的辅助工作费用。该费用从拍卖成交款中支付。辅助工作收费标准另行确定。
六、底价确定
16、网络司法拍卖应当对拍卖标的物先行进行价格评估,并确定保留价,拍卖保留价即为起拍价。第一次拍卖起拍价不得低于评估价的百分之七十,第二次起拍价不得低于第一次起拍价的百分之八十。
17、拍卖标的物为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等动产类,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不经评估直接进行网络司法拍卖:
(1)价值较低的(一般单件标的价格为10000元以下);(2)双方当事人对价值一致认可的。
标的物价格是否属于10000元以下,由网拍办酌定。当
事人对价值一致认可应当有书面记录。直接拍卖的保留价以网拍办酌定或当事人一致认可价格为准。
七、暂缓拍卖
18、网络司法拍卖竞价程序结束前,符合下列情形的应当决定暂缓或者裁定中止拍卖: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或撤销执行申请的;(2)被执行人已支付全部执行款的;
(3)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中止执行或撤销的;(4)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
(5)人民法院已受理被执行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6)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7)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8)应当暂缓或者中止拍卖的其他情形。
19、执行人员认为需要暂缓或中止拍卖的,应当经执行局长审批同意。网拍办接到暂缓决定或者中止裁定后应当立即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停止拍卖,并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公告原因或者理由。
20、暂缓、中止原因消失后,需要重新拍卖的,相关辅助工作由原指定的辅助机构继续承担,不再另行确定辅助机构;不再重新拍卖的,执行法院网拍办应当通知辅助机构,同时报高级法院网拍办备案。
八、监督考核
21、网络司法拍卖工作领导小组对网拍办、执行局开展网络司法拍卖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监察室对网络司法拍卖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查处所发现的违纪行为。
22、网拍办对网络司法拍卖服务提供者进行监督。主要包括:
(1)监督网上拍卖公告、特别提示发布以及拍卖品展示情况;
(2)监督参加拍卖的竞买人资格及保证金预交情况;(3)监督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在线拍卖过程;(4)监督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确认书生成和拍卖价款的缴付情况;
(5)其他需要进行监督的事项。
23、辅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承担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资格:
(1)单位或单位负责人因违法、违纪,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的;
(2)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委托事项,或超期完成委托事项的;
(3)不遵守法院相关规定和要求,不及时整改的;(4)未通过定期组织的评测的;(5)其他不适宜作为辅助机构的事项。
被取消辅助工作资格的辅助机构3年以内不得入选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名单库。
24、高级法院定期统一组织对辅助机构工作质量、效率和服务进行评测。评测工作由高级法院网拍办组织实施,各级法院网拍办、执行局共同参与。
九、其他
25、全市法院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变卖方式处臵涉案财产的,参照本细则执行。执行程序中委托拍卖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网络拍卖的,参照本细则执行。本细则对网络司法拍卖行为没有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司法拍卖的规定。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实施前本院有关网络司法拍卖工作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本细则由高级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件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拍卖网络服务
提供者名单库的公告
为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拍卖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和管理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的办法》,对全国性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的建立和管理进行规范。根据上述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入库采取自愿申请的方式,经公告,截止2016年9月30日,共有48家网络服务提供者递交了申请材料。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评审委员会通过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方式对全部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评审和投票结果,以下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纳入名单库(排名不分先后):
一、淘宝网,网址为
特此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11月25日
附件二:
关于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
名单库的公告
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海事法院,各区人民法院及铁路运输法院: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高院拟建立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名单库,于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10日通过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作了报名通知。经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和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有关部门审核推荐,以下报名拍卖机构纳入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名单库(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国泰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长城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青莲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黄浦拍卖行有限公司
上海公益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华夏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老城隍庙拍卖行有限公司
上海金槌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壹信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中富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奇贝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迈逊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捷利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博华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市房地产拍卖行
上海产权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金磐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晟安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康吉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天城拍卖行
上海技术产权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宝江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海同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国拍机动车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安吉机动车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驰翰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金沪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大公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天豪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鑫一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中南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景城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申之江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海派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中财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莘闵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诚信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
特此公告
-12-高院立案庭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篇2
(试行)》
为落实“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工作纲要”精神,最高人民法院抓紧进行有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和论证工作,制定了分期分批出台计划。2016年11月8日上午10时,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终本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副局长赵晋山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现场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玲主持发布会。《终本规定》的有关情况根据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金钱债权的执行案件大致可以分为无财产可供执行和有财产可供执行两类。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具体是指经过人民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及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后,没有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仅发现部分财产并执行完毕后,申请执行人的全部或部分债权不能得到实现的案件类型。对于这类案件,无论采取什么执行措施都不可能执行到位,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本质上属于当事人应当自己承担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实践中,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占据执行案件总数的40%左右。关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域外经验表明,可以通过完善的法人和自然人破产制度解决。但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尚未建立,法人破产制度尚未全面落实,导致破产不得的“僵尸企业”大量存在,导致大量案件无法执行。2009年以来,各地法院纷纷探索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作为处理此类案件的一项机制。所谓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主要是指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法院将暂时终结执行程序并做结案处理,待发现财产后继续恢复执行的一项制度。2015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时,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制度予以正式规定。因篇幅限制,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具体标准、程序及其后续管理等系列问题都没有规定,实践中,各地法院存在适用标准过宽、程序过于简化等不规范问题,一些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被当做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处理,案件管理缺位,退出机制不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司法公信力。为更好解决上述问题,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有效防止为片面追求结案率而滥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充分调研、酝酿,出台了这部规范性文件。《终本规定》全文共19条,重点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严格规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要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要件是该项制度最为核心的问题。为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滥用,杜绝个别法院借此大甩包袱、逃避职责,《终本规定》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要件做了严格要求,可以分为程序性要件和实质性要件。程序性要件包括:已经采取了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等必要的执行措施;已经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惩戒措施;执行案件立案后已经超过特定期限;对于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已经依法予以查找,对妨害执行的相关人员已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已将相关信息告知申请执行人并听取意见等。实质性要件是指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终本规定》还对财产报告事项、穷尽财产调查措施等设置了近乎苛刻的细化标准,包括要对虚假报告、逾期报告予以惩戒,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通过网络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查询,对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予以核实,必要时采取搜查、审计、悬赏公告措施等。通过严格把控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认定标准,进一步统一执法尺度,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畅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恢复机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程序性终结,暂时性终结,而非实体上的彻底终结,一旦发现被执行人具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依法及时恢复。《终本规定》明确,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可通过两种途径恢复执行。一是申请执行人可以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人民法院经核查属实的,应当恢复执行。二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人民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发现财产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恢复执行。通过畅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恢复渠道,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救济管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人民法院还要进一步完善对此类案件的救济管理。一是明确异议制度,充分权利救济。《终本规定》明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提出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将依法予以审查。二是明确单独管理,继续财产查找。《终本规定》明确,对于已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应当建立单独管理制度,通过专门数据库予以集中管理,定期查询财产,及时恢复执行,避免一终了事,推卸责任。三是建立案件信息库,接受外部监督。《终本规定》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将建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并通过该信息库统一向社会公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相关信息,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以公开促公正。四是强化执行联动,防止恶意逃债。最高人民法院要将相关案件信息通过网络推送给相关联动单位,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防止恶意逃债行为,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五是理顺衔接机制,畅通执行转破产渠道。《终本规定》明确,执行不能案件如果符合移送破产审查相关规定的,要在制作裁定的同时,将执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进行破产审查,促进大量“僵尸企业”的彻底退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为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
(二)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四)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
(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第二条
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中的“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是指应当完成下列事项:
(一)向被执行人发出报告财产令;
(二)对被执行人报告的财产情况予以核查;
(三)对逾期报告、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被执行人或者相关人员,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人民法院应当将财产报告、核实及处罚的情况记录入卷。第三条
本规定第一条第三项中的“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是指应当完成下列调查事项:
(一)对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提供的财产线索进行核查;
(二)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进行查询;
(三)无法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本款第二项规定的财产情况的,在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可能隐匿、转移财产所在地进行必要调查;
(四)被执行人隐匿财产、会计账簿等资料且拒不交出的,依法采取搜查措施;
(五)经申请执行人申请,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依法采取审计调查、公告悬赏等调查措施;
(六)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财产调查措施。人民法院应当将财产调查情况记录入卷。第四条
本规定第一条第三项中的“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包括下列情形:
(一)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法定程序拍卖、变卖未成交,申请执行人不接受抵债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又不能对该财产采取强制管理等其他执行措施的;
(二)人民法院在登记机关查封的被执行人车辆、船舶等财产,未能实际扣押的。第五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执行情况、采取的财产调查措施、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依据及法律后果等信息告知申请执行人,并听取其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将申请执行人的意见记录入卷。第六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制作裁定书,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执行的债权情况;
(二)执行经过及采取的执行措施、强制措施;
(三)查明的被执行人财产情况;
(四)实现的债权情况;
(五)申请执行人享有要求被执行人继续履行债务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的权利,被执行人负有继续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的义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送达申请执行人后,执行案件可以作结案处理。人民法院进行相关统计时,应当对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的案件与其他方式结案的案件予以区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应当依法在互联网上公开。第七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提出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第八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完毕的,当事人应当及时告知执行法院。第九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执行法院核查属实的,应当恢复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并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执行法院应当及时恢复执行。第十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不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可能导致财产被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的,执行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申请或依职权立即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控制性措施。第十一条
案件符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条件,又符合移送破产审查相关规定的,执行法院应当在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的同时,将执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进行破产审查。第十二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送达申请执行人以后,执行法院应当在七日内将相关案件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并通过该信息库统一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记载的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地、组织机构代码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号码和住址;
(二)生效法律文书的制作单位和文号,执行案号、立案时间、执行法院;
(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
(四)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记载的其他事项。第十四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公布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错误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更正。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在三日内予以更正。第十五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人民法院已对被执行人依法采取的执行措施和强制措施继续有效。第十六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符合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后,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十七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将案件信息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库中屏蔽:
(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完毕的;
(二)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三)依法应予屏蔽的其他情形。第十九条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篇3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规范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切实维护人民法院公正、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关于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处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违反“五个严禁”规定行为的认定
第一节 违反“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规定的认定范围
第一条 接受由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健身、美容、旅游等活动。
第二条 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以各种名义所送的款物、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
第三条 让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
第四条 向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借用房屋、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其他财物。
第五条 参加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组织的各类活动领取纪念品或薪酬。第六条 以赌博、有奖竞猜、游戏娱乐等形式收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款物。
第七条 以明显的低于市场价格向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购买物品。
第八条 其他接受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请客送礼的行为。第二节 违反“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规定的认定范围
第九条 私自会见由案件当事人委托进行代理、辩护活动的律师。
第十条 违反规定为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作为其代理人、辩护人或为律师介绍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业务。
第十一条 违反规定向律师提供涉及起诉、立案、辩护、调解等指导意见。
第十二条 违反规定擅自帮助律师调查、收集证据。第十三条 与律师串通,强迫当事人违背意愿撤诉、接受调解或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第十四条 将案件标的物交由未经当事人授权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代领代收。
第十五条 外出办案由律师支付食、宿、行、游玩等费用。
第十六条 借用由律师、律师事务所提供报酬的劳务用工。第十七条 向律师、律师事务所或者通过律师、律师事务所借用资金,或者借用房屋、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其他财物。
第十八条 利用职权,通过所承办案件的律师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九条 通过所承办案件的律师为本人或者他人购买、租赁、借用以及其他方式处置案件标的物。
第二十条 与律师合作投资、委托律师进行各类投资理财,或者接受律师提供的金融担保。
第二十一条 其他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的行为。第三节 违反“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规定的认定范围
第二十二条 对其他法官正在审理、执行的案件发表不当评论。
第二十三条 向案件承办单位(部门)的领导、合议庭成员、独任审判人员或者其他辅助办案人员打招呼、说情。
第二十四条 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请托,向本院或上下级法院有关人员疏通关系。
第二十五条 为他人办理案件的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出谋划策、通风报信。
第二十六条 对他人办理的案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要求。第二十七条 违反规定为当事人转递材料。
第二十八条 各级法院领导、审判执行部门领导、纪检监察部门、审判管理部门对具体案件进行监督时,违反程序或超越职权对案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第二十九条 其他插手、过问他人办理案件的行为。第四节 违返“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规定的认定范围
第三十条 具有各类专业资格证书的法院工作人员挂靠中介机构领取薪酬。
第三十一条 不经法院技术室统一对外委托,私自对外委托评估、拍卖、审计、鉴定案件和指定破产管理人。
第三十二条 不按规定采用公开随机的方式确定中介机构,随意对外委托拍卖、审计、评估、鉴定案件和指定破产管理人。
第三十三条 违反规定在法院名册核准的资质范围以外对外委托中介机构。
第三十四条 向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违规收取费用或者乱拉赞助。
第三十五条 法院院长、分管院长、技术室负责人就具体案件作出具体委托意见,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
第三十六条 为中介机构人员打听案情、推荐案源或为案件当事人指定、介绍或推荐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第三十七条 为相关中介机构和人员恶意串通、违规操作,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三十八条 干扰被委托机构的正常工作,向被委托机构提出个人倾向性意见。
第三十九条 在对外委托中违反回避规定。
第四十条 法院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兄弟姊妹在本院审判、执行的案件中从事审计、评估、拍卖、鉴定等中介活动以及参与本院对外委托拍卖或者变卖涉案财产的处置和竞买。
第四十一条 其他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节 违反“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规定的认定范围
第四十二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及有关人员泄露审委会意见、审委会讨论情况及审委会委员的个人意见。
第四十三条 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及有关人员泄露合议庭或庭里讨论评议的意见及有关人员的个人意见。
第四十四条 审判员、书记员及有关人员泄露不应当公开的案件审理情况。
第四十五条 执行人员泄露不应当公开的执行合议意见以及财产查控、集中执行、强制执行等方案、措施。第四十六条 泄露不应当公开的有关案件处理的请示、报告、批示(复)、答复等内部意见。
第四十七条 违反规定,擅自在媒体、网络等载体上发表涉及案件的具体内容及不不当言论。
第四十八条 其他泄露审判工作秘密的行为。
第二章 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处理
第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应当调离审判、执行工作岗位,并根据情节,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十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五个严禁”规定,造成不良后果,有关领导负有管理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及内设部门违反本细则规定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其负责人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五十二条 对于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或对上级交办的违反“五个严禁”案件故意拖延、拒不办理的,依据《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处分条例》)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规定,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细则第一条到第八条规定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四条 事前不知情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请客,知情后主动退出或事后主动向组织报告并承担个人费用的,不认定为违纪。
未能当场拒绝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送礼,事后及时上交组织的,不认为为违纪。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细则第九条至第十条规定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给予警告处分;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第十一条至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应当给予诫勉谈话或者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细则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五十四条规定,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九条 违反规定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同时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请托,向承办法官请客送礼的,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分。
第六十条 违反本细则第三十条规定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六十三条规定,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细则第三十一条至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第五十四条规定,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细则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应当依据《处分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五十四条规定,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五个严禁”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的,当年考核等次应确定为不称职。
第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聘用制工作人员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一律解除聘用合同。第六十五条 人民陪审员违反“五个严禁”规定,情节严重的,依法提请任免机关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第三章 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处理程序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线索,由人民法院监察部门统一收集处理。人民法院其他部门接到投诉举报或者自行发现违反“五个严禁”线索的,应当及进移送监察部门处理。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内设部门廉政监察员按照监察部门的部署,按规定对反映法院工作人员违纪的线索进行核查,并及时将核查结果报告监察部门。
第六十八条 监察部门对于受理“五个严禁”的举报线索,或有关机关部门移送的线索,应进行初步核实。
第六十九条 经初核,对于投诉举报失实的,应当及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对恶意诬告的实名举报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向有关部门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
第七十条 经初核,对违反“五个严禁”规定,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给予诫免谈话、责令检查或者通报批评。
第七十一条 经初核,认为构成违纪并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案件,由承办人写出立案报告,并附举报材料和初步核查的情况,报请本院院长批准立案。第七十二条 对于立案调查的案件,监察部门要组织专人进行调查,经调查认定违纪事实不存在的,应当按照批准立案的程序予以销案。
第七十三条 案件事实查清以后,对于可能给予纪律处分的,监察部门应对案件进行审理。
第七十四条 经审理,对于情节较轻,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可免予纪律处分;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十五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五个严禁”规定,需要办理有关组织处理手续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履行相应的处理手续。
第四章 附则
第七十六条 本细则所称相关人员包括案件当事人委托的辩护人、代理人、请托人,以及其他受委托从事审计、评估、拍卖、变卖、鉴定或者破产管理等单位人员。
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与其他法律工作者进行不正当交往的,按照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的规定认定。
第七十八条 本细则所称“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是指人民法院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拍卖、变卖、鉴定或者指定破产管理人等活动。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篇4
《救助细则》共7章40条,除总则和附则外,主体部分有五大板块,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进行国家司法救助的对象和范围、救助的方式和标准、救助工作的具体程序、救助资金保障和管理,以及救助工作中违法责任追究等,涵盖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主要方面。
《救助细则》明确指出,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在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过程中,检察院应当遵循辅助性救助、公正救助、及时救助、属地救助四大原则。
《救助细则》对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的对象和范围作出了严格限定,明确规定了检察院应当予以救助的七类具体情形:一是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二是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三是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或者其赡养、扶养、抚养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四是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五是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向检察机关举报、作证或者接受检察机关委托进行司法鉴定而受到打击报复,致使人身受到伤害或者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六是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七是检察院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救助细则》规定,救助申请应当由救助申请人向办理案件的检察院
—1—
提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救助申请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检察院需要向外地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委托有关检察院代为进行。
在救助资金保障和管理方面,《救助细则》强调,各级检察院应当积极协调政府财政部门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列入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各级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应当建立国家司法救助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措施。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在届满后一个月内,将本院上一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附救助资金发放情况明细表,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和上一级检察院,接受监督。
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试行)
(2016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对象和范围 第三章 方式和标准 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一节 救助申请的受理
第二节 救助申请的审查与决定 第三节 救助金的发放
第五章 救助资金保障和管理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根据《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结合检察工作实际,—2—
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辅助性救助。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救助一次,其他办案机关已经予以救助的,人民检察院不再救助。对于通过诉讼能够获得赔偿、补偿的,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二)公正救助。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三)及时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据职权及时提供救助。
(四)属地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负责救助。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
(一)主动了解当事人受不法侵害造成损失的情况及生活困难情况,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告知其可以提出救助申请;
(二)根据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需要,提供案件有关情况及案件材料;
(三)将本院作出的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随案卷移送其他办案机关。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
(一)受理、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
(二)提出国家司法救助审查意见并报请审批;
(三)发放救助金;
(四)国家司法救助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承担下列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职责:
(一)编制和上报本院国家司法救助资金预算;
(二)向财政部门申请核拨国家司法救助金;
—3—
(三)监督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使用;
(四)协同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发放救助金。
第二章 对象和范围
第七条 救助申请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或者其赡养、扶养、抚养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五)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向检察机关举报、作证或者接受检察机关委托进行司法鉴定而受到打击报复,致使人身受到伤害或者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六)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七)人民检察院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救助申请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
(一)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查明案件事实的;
(三)故意作虚伪陈述或者伪造证据,妨害诉讼的;
(四)在诉讼中主动放弃民事赔偿请求或者拒绝加害责任人及其近亲属赔偿的;
(五)生活困难非案件原因所导致的;
(六)通过社会救助等措施已经得到合理补偿、救助的。
—4—
第三章 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 国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为主要方式,并与思想疏导、宣传教育相结合,与法律援助、诉讼救济相配套,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
第十条 救助金以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确定,一般不超过三十六个月的工资总额。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要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当严格审核控制,依照相关规定报批,总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根据已经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尚未公布的,以公布的最近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准。
第十一条 确定救助金具体数额,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救助申请人实际遭受的损失;
(二)救助申请人本人有无过错以及过错程度;
(三)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救助申请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低支出;
(五)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
(六)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
第十二条 救助申请人接受国家司法救助后仍然生活困难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予以社会救助。
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所在地与救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情况、给予国家司法救助的情况、予以社会救助的建议等书面材料,移送救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建议当地有关部门予以社会救助。
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一节 救助申请的受理
—5—
第十三条 救助申请应当由救助申请人向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提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救助申请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办案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于符合本细则第七条规定的人员,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本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办案部门应当立即告知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立即审查并报经分管检察长批准,依据救助标准先行救助,救助后应当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救助申请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救助申请人确有困难不能提供书面申请的,可以口头方式提出。口头申请的,检察人员应当制作笔录。
救助申请人系受犯罪侵害死亡的刑事被害人的近亲属或者其赡养、扶养、抚养的其他人,以及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的,需要提供与被害人的社会关系证明;委托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的,需要提供救助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第十六条 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书;
(二)救助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三)实际损害结果证明,包括被害人伤情鉴定意见、医疗诊断结论及医疗费用单据或者死亡证明,受不法侵害所致财产损失情况;
(四)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生活困难情况的证明;
(五)是否获得赔偿、救助等的情况说明或者证明材料;
(六)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救助申请人确因特殊困难不能取得相关证明的,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调取。
第十八条 救助申请人生活困难证明,应当由救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或者民政部门出具。生活困难证明应当写明有关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等情况。
—6—
第十九条 救助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当面递交申请书和其他申请材料的,受理的检察人员应当当场出具收取申请材料清单,加盖本院专用印章并注明收讫日期。
检察人员认为救助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需要补充或者补正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救助申请人在三十日内提交补充、补正材料。期满未补充、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二十条 救助申请人提交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书和相关材料齐备后,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填写《受理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登记表》。
第二节 救助申请的审查与决定
第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受理救助申请后,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立即指定检察人员办理。承办人员应当及时审查有关材料,必要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制作《国家司法救助申请审查报告》,全面反映审查情况,提出是否予以救助的意见及理由。
第二十二条 审查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人民检察院需要向外地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委托有关人民检察院代为进行,并将救助申请人情况、简要案情、需要调查核实的内容等材料,一并提供受委托的人民检察院。受委托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办理并反馈情况。
第二十三条 刑事申诉检察部门经审查,认为救助申请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提出给予救助和具体救助金额的审核意见,报分管检察长审批决定。认为不符合救助条件或者具有不予救助的情形的,应当将不予救助的决定告知救助申请人,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第二十四条 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提出予以救助的审核意见,应当填写《国家司法救助审批表》,并附相关申请材料及调查、核实材料。
经审批同意救助的,应当制作《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及时送达救助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受理救助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救助和具体救助金额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要求救助申请人补充、补正申请材料,或者根据救助申请
—7—
人请求调取相关证明的,审查办理期限自申请材料齐备之日起开始计算。
委托其他人民检察院调查、核实的时间,不计入审批期限。
第三节 救助金的发放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决定救助的,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将《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送本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应当依照预算管理权限,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核拨救助金申请。
第二十七条 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救助金后,应当及时通知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通知救助申请人领取救助金。
第二十八条 救助申请人领取救助金时,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填写《国家司法救助金发放登记表》,协助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领款手续。
第二十九条 救助金一般以银行转账方式发放,刑事申诉检察部门也可以与救助申请人商定发放方式。
第三十条 救助金应当一次性发放,情况特殊的,经分管检察长批准,可以分期发放。分期发放救助金,应当事先一次性确定批次、各批次时间、各批次金额以及承办人员等。
第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依照诉讼程序需要移送其他办案机关的,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将国家司法救助的有关材料复印件移送本院办案部门,由办案部门随案卷一并移送。尚未完成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继续完成。
第五章 救助资金保障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协调政府财政部门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列入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应当建立国家司法救助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8—
第三十四条 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五条 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在届满后一个月内,将本院上一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附救助资金发放情况明细表,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和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接受监督。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六条 检察人员在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并追回已经发放或者非法占有的救助资金:
(一)截留、侵占、私分或者挪用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
(二)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便利收受他人财物的;
(三)违反规定发放救助资金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弄虚作假为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救助的。
第三十七条 救助申请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获得国家司法救助金的,应当追回救助金;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救助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出具虚假证明,使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人获得救助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相关单位或者主管机关依法依纪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并追回救助金。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网
http:// http:// http:// http://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篇5
各司法所、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
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会议和商政发33号、镇政法发[2005]2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特制定司法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
一、成立以局长杨明军同志为组长、支部书记陈功域、纪检组长蒋立新、副局长胡吉祥、黄文良等同志为副组长的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分抓教育,由副局长胡吉祥、纪检组长蒋立新主抓清理思想工作,由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办理日常工作。以确保专项整改活动的扎实开展。
二、结合行业特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司法所干警队伍主要解决理想信念弱化,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思路模糊,履行职责不主动,完成任务不坚决,缺乏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的问题。二是法律服务行业主要解决,公证行业是否做到公开办证、公开收费标准和公证员实行挂牌服务;律师行业主要解决执业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服务,缺乏诚信,指使、诱导当事人提供假证伪证严重违法乱纪以及其它一些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基层法律服务主要解决,服务不规范、收费不规范、白条收费、私自收案、管理不规范和少数法律工作者执业道德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方法步骤。
这次“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要始终贯彻“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内部排查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查处违法违纪与弘扬先进典型相结合,整改突出问题与健全完善队伍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学习动员,集中整改(从现在起至6月底)。按照市局和政法委要求,局机关及系统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出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实施方案,迅速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开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大讨论,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引导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树立正确是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认真排查出队伍在执法和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注意群众反映强烈是问题,认真做到“三查三看”:走群众观念、看有无“冷横硬推拖”、“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和“吃、拿、卡、要”问题;查违纪观念,看有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徇私枉法问题;查敬业爱岗精神,看是否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三查三看”将查找的问题向全系统通报,接受评议和监督改正,对司法所、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进行“开门整改、公开评议”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基层单位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二)落实整改、健全制度(7月初至8月底)。针对各单位排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逐一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对重点问题采取集中会诊的办法,重点解决,决不姑息迁就,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落实专人负责到底。要突出以下整改重点:一要进一步规范公证、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等窗口单位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服务内容,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设、增强执法服务的透明度、扩大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要切实整治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形式主义的问题。要紧紧围绕公正执法、文明办案、热情服务、提高效率等四个方面要求,扎实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三要切实解决业务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低的问题,严格按照要求达到相应的知识业务能力层次,对不能达到的要创造培训条件限期参学。
针对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排查和发现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法质量考核评估等制度,明确司法行政人员的执法权限和基本职责,规范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的执法行为,努力在源头上铲除滋生司法腐败的土壤。
(三)检查总结、培训考核(9月初至10月底)。
县局将对下属各单位的专项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主要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否排查出来。各项整改措施是否得到落实,涉及的人员是否得到处理,队伍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等。同时,要对党员干部及法律服务人员学习《公证法》、《律师法》、《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规定》、《法律援助条例》《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考试考核。经三次不及格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专项整改活动在司法行政系统的重大意义,教育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专项整改活动,防止和消除厌烦情绪,确保专项整改活动扎实开展。
二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为使这次专项整改活动有效开展,各单位要做到“五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学习动员到位、整改措施制定到位、督促检查到位、解决问题到位、实行领导责任制。单位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将这次专项整改工作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三是突出重点,解决问题。要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意见大、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树立司法行政行业的良好形象。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篇6
班级导师工作考核条例(试行)
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导师工作条例》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系班级导师工作条例(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测绘系班级导师的具体工作情况,制定本条例。
一、考核范围
(一)考核人员
我系学生班级导师。
(二)考核
按照学院教学计划规定的学进行考核。
(三)考核资料
考核学内发生的事件和相关的记录资料。
二、考核内容
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导师工作条例》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系班级导师工作考核条例(试行)》,进行班级导师工作量化考核评价。
三、考核具体实施方法
本考核由五部分组成,其中包括一项加分部分,标准分为100分。一项加分部分将参照加分项目的具体内容予以加减分。
(一)班级导师工作资料的检查(此项满分为15分)
根据班级导师工作计划与总结、《班级导师随班听课记录表》、《班级学风建设手册》、《班委会会议纪要》和《测绘系学生工作例会出勤表》为评议基础资料考核以下内容:
1、班级导师学期工作计划(3分)
2、班级导师学期工作总结(3分)
3、班级导师随班听课记录表(3分)
4、班级学风建设手册(3分)
5、班委会会议纪要(3分)
(二)班级导师事务性工作(此项满分为25分)(详见附表二)
(三)班级导师工作效果(此项起评分30分)
1、获得市级荣誉称号加3分/人次,获得院级荣誉称号加2分/人次,获得系级荣誉称号加1分/次。
2、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加1分/人次,通过六级英语考试加2分/人次。
3、院级优良学风班加2分,院级优秀团支部加2分,院级优秀班级加2分。
4、通报批评减1分/人次,处分减2分/人次。(四)任课教师对班级评价(此项满分为10分)
(五)本班级学生对本班级导师评价(此项满分为20分)
此项具体实施办法由学生工作组监督、由上一学各班级综合素质排名前十名的学生组织进行,将学生填写好的《班级学生评价表》,汇总后作为此项评价结果。
注:《班级学生评价表》是由教务处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定制发放,系级评审标注将遵照院有关文件进行。
四、考核组织
考核工作由系学生工作领导组负责,监督单位为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考核结果报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备案。
考核结果将作为我系班级导师评优工作的主要依据。
测绘系工程系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篇7
中北大学保密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党的各项保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我校的贯彻执行和顺利实施,落实各级保密责任,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据遵照执行保密规章制度情况,履行保密义务情况,每月对涉密人员进行考核;依据各项保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历次保密检查情况,对涉密单位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依据保密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对各级保密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年终结合全年保密工作考核及保密工作管理情况,评选本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给予奖励。
第三条保密奖惩工作由校保密委员会组织,保密办公室具体实施。
第二章检查
第四条我校保密检查实行各涉密单位自查和保密办检查两级检查制度。
第五条在节假日前后,各涉密单位须进行例行保密自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保密工作自查,自查校保密规章制度在本单位的落实情况,重点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情况、涉密载体管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等。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消除泄密隐患,对违规人员要做出处理并批评教育。自查及整改情况要记录备案。
第六条保密办负责组织人员对全校保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保密办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不定期进行各类专项检查,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专项检查、国家秘密载体专项检查、移动存储介质专项检查、要害部门、部位专项检查、涉外活动专项检查、保密工作档案专项检查等;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安排的其它临时检查。
第三章考核
第七条我校保密工作考核的对象是各涉密单位、保密工作管理人员和全体涉密人员。
第八条对各涉密单位保密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一)保密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各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二)校保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本单位保密规章制度的建设情况;
(三)保密宣传教育情况;
(四)涉密人员管理情况;
(五)国家秘密载体管理情况;
(六)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及防护措施情况;
(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情况;
(八)重大涉密、涉外活动保密保障工作情况;
(九)保密自查的落实情况;
(十)保密工作档案建设情况;
第九条对各涉密单位保密工作考核的程序如下:
根据保密规章制度在各涉密单位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各期保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历次保密检查的结果,量化打小分,年终将各单位所有量化小分值相加并乘以相应工作任务的权重比得出该单位的年
终分值,年终分值与各单位实有考核项目总分值的百分比为该单位年终考核分值,每年年终由校保密办将各涉密单位年终考核分值上报校保密委员会批准。
第十条对保密工作管理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一)参加保密办组织的各类保密工作会议的参会情况;
(二)保密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三)对分管保密业务工作的熟悉情况;
(四)分管保密业务工作的落实情况;
(五)实际保密管理工作的成效。
若在保密管理工作中能有所创新,考核时要酌情考虑,并推广经验。
第十一条对保密工作管理人员的考核程序如下:
保密工作管理人员中的处级干部要在学校处级干部考核述职时,对自己履行保密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述职并参加考核,其他人员由校保密委员会在每年年底组织述职考核,按照述职情况和工作实绩综合评定考核结果,由校保密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十二条对涉密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一)政治思想及工作表现;
(二)对保密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规章制度的掌握知悉情况;
(三)执行保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况;
(四)参加保密教育培训情况;
(五)配合保密领导组完成保密工作任务的情况。
第十三条对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考核的程序如下:
我校对涉密人员实行各涉密单位和保密办两级考核制度。考核工作按月进行,各涉密单位保密领导组依据本月涉密人员的日常保密工作情况和保密自查等情况,对本单位所有涉密人员认真进行考核并填写考核表,单位保密领导组签署意见后于每月底上报校保密办。校保密办根据日常工作掌握情况对全校涉密人员进行二次考核,并将考核意见上报校保密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四章惩处
第十四条依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五条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有下列情节之一的,除给予行政处分外,扣除其全年涉密人员保密津贴,取消其当年校岗位津贴的评定资格,并调离涉密岗位一年,在此期间不得从事与涉密岗位相关的工作。
(一)泄露国家秘密已造成损害后果的;
(二)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
(三)虽危害不大,但泄露国家秘密事项次数较多或数量较大的;
(四)隐匿不报,影响查处补救造成损害的;
(五)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而造成泄密后果的;
(六)对举报泄密的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十六条行政处分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处分;
(二)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或多项秘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
(三)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或多项机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予以开除。
第十七条连续发生两起失泄密事件的当事人,除按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处罚外,今后不得从事涉密岗位的工作。
第十八条发生失泄密事件的单位须追究领导责任,依据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情节轻重酌情给予单位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通报批评、警告、记过、记大过行政处分。由于领导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校保密办公室提请校党委会讨论,建议撤销其党政领导职务。
第十九条依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知悉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有下列情节之一的,要对当事人及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分别给予800-2000元经济处罚。
(一)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便携机上处理或存储涉密信息的;
(二)涉密计算机或便携机上互联网的;
(三)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涉密存储介质的;
(四)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发送涉密邮件的。
第二十条对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的管理和使用有下列行为之一,但未造成失泄密的,要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100-300元经济处罚。
(一)未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发布和传递信息的;
(二)涉密计算机或便携机未按规定设置密码和标密的;
(三)非密不联网计算机或便携机处理、存储涉密信息的;
(四)涉密便携机存储涉密信息的;
(五)非密存储介质存储涉密信息或介质内所存储信息的密级高于介质标定密级的;
(六)在非密不联网计算机或便携机上使用涉密存储介质的;
(七)未经审批携带涉密便携机或涉密存储介质外出的;
(八)涉密便携机或涉密存储介质丢失未及时上报的;
(九)涉密计算机或便携机使用非密移动存储介质的;
(十)涉密计算机或便携机使用无线设备的。
第二十一条对国家秘密载体及密品、密件的管理和使用有下列行为之一,未造成失泄密的,要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100-300元经济处罚。
(一)不按规定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秘密载体的;
(二)未按规定对涉密文件、资料定密并进行密级标识的;
(三)未按规定收回涉密会议资料的;
(四)不按规定使用、存放、运输、维修和销毁密品、密件的。
第二十二条在保密办组织的检查中,项目组成员存在本制度中第二十条、二十一条中所列违规行为累计达三次及以上的,给予项目负责人300-500元经济处罚。
第二十三条对研究生的违规行为,导师承担连带责任,与研究生一并处罚。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有下列现象之一的,要对该单位进行100-500元经济处罚,并酌情扣除考核分值。
(一)无故不参加保密工作会议,不落实会议精神,未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的;
(二)未进行保密工作自查并记录的;
(三)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未及时整改的;
(四)组织重大涉密活动、涉外活动未制定保密方案以及未及时通知保密办进行保密督查的;
(五)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没有来宾参观、来访审批登记的;
(六)不认真履行保密制度中规定的各项审查、审核职责,对审批内容把关不严的;
(七)涉密信息输出未登记或登记不全的;
(八)涉密计算机或便携机未按规定设置密码、未贴密级标签、未明确责任人、使用人的;
(九)涉密存储介质未进行登记建帐、未进行标识或标识残缺不全、未明确责任人、使用人的;
(十)涉密存储介质不用时,未交由责任人统一入柜(密码柜)保管的;
(十一)涉密人员、事项及计算机、便携机、存储介质的使用情况发生变动(如责任人、密级、连接网络情况、数量变更等)未及时报校保密办审批、备案的;
(十二)未经批准私自在本单位涉密场所设置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
(十三)在保密办组织的检查中,存在本制度第十九条中任一项违规行为的或存在本制度中第二十条、二十一条中任一项违规行为累计达三次及以上的,或出现五次及以上违规行为或现象的。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中对当事人和单位的经济处罚,经校保密委员会批准后,个人从当月岗位津贴中扣除,单位在考核中扣除。
第二十六条内发生上述行为之一的当事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考核在末尾的单位或发生泄密事件的单位不得评为先进集体。
第五章奖励
第二十七条对在保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奖励。
(一)发现失、泄密隐患,及时报校保密办查实后奖励200元;
(二)检举和揭露一般失、泄密行为的奖励300元;检举和揭露重大失、泄密行为的奖励500元;检举和揭露窃取国家秘密行为的奖励800元;对防范和处置重大失、泄密案件突出贡献者奖励1000元。第二十八条凡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可对照《中北大学保密工作奖惩条例》第二章奖励的条件,在年终上报材料参加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按照名额分配情况,经保密办审核并报校保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第二十九条获得各类先进称号的,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表彰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制度是《中北大学保密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和《中北大学保密工作奖惩条例》两项制度的实施细则,本制度由校保密办公室负责解释。
【北京市法院执行工作专项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地方司法规范】推荐阅读:
北京市高法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专利商标行政诉讼案由的规定》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06-18
北京市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发展与协调10-21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发展与协调05-13
86北京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小09-13
北京地方报论文06-28
北京取名字的地方推荐06-28
北京市土地权属规范08-24
北京市“六型”社区考核标准08-27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