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发展与协调

2024-05-13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发展与协调(通用6篇)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发展与协调 篇1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司、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资法规发〔1996〕5号文件《关于印发〈国有资产管理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的通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试行规则。

第二条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行政处罚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及办公室(以下简称协调办),与局行政复议委员会及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设在综合处),统一指导、协调各处室行政处罚的有关工作。

各处室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进行调查或检查,并提出处罚意见。

第三条 对评估机构的行政处罚行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十九条规定,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委托北京市资产评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实施,评估中心应在委托范围内以市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对当事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依照有关法规给予下列行政处罚: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罚款;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对评估机构作弊或者玩忽职守,致使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可依照有关法规给予下列行政处罚:

(一)警告;

(二)停业整顿;

(三)吊销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五条 行政处罚的实施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听证制度、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

第六条 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

(一)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下(不含五千元)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万元以下(不含一万元)罚款或者警告、通报批评等一般行政处罚的,由各处室或评估中心负责人审查后,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经局协调办审核后,由分管副局长签署。

(二)对于情节复杂或者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上的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万元以上罚款,对评估机构处以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等重大行政处罚,由各处室或者评估中心负责人审查后,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经局协调办审核,报调委会通过后,由分管副局长签署。其中,罚款金额在三万元以上的,由局长签署;

(三)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的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万元以上罚款、对评估机构处以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前,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在协调办组织下进行;听证程序结束后,听证主持人提交听证意见报告,经局协调办、调委会、分管副局长审核同意后,由各处室或者评估中心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依照上述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七条 各处室或者评估中心负责人应自接到承办人的调查报告后二日内签署意见;协调办应自接到各处室或者评估中心等部门出具的意见后三日内提出审核意见;调委会自接到协调办审核意见后五日内出具意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力;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应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若当事人无异议,应向当事人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应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第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十五日内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复议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此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十二条 局调委会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第十三条 各处室或者评估中心应到局协调办办理结案手续,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复印件报局协调办备案,其他原始材料由各处室和评估中心负责保存。局协调办将罚款金额在五千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报北京市财政局法制处备案。第十四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式三份,一份由填发部门存查,一份由接受处罚单位存查,一份由接受处罚单位的主管部门存查。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发的行政处罚文书均应加盖“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印章,市局所属的机构一律不得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处罚。

第十五条 本试行规则未尽事宜,按照《行政处罚法》、《北京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等有关法规执行。

第十六条 本试行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发展与协调 篇2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深圳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依法、合理实施行政处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守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定额罚款的除外。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种类和幅度内,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违法事实、证据等因素,依法决定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给予何种处罚的权限。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是指本市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行政处罚裁量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监察机关、行政执法督查机构对行政处罚裁量行为的监督检查;对重大疑难案件实施处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征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的意见。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部门的行政处罚裁量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第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目的,正确适用法律。

第六条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程序正当的原则,遵守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明确执法流程。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第七条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平等对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因当事人身份、地位等的不同而给予不同对待;对于违法性质相同、情节、社会危

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予以相同或者相似的行政处罚。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以查证的违法事实为基础,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使当事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其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公开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依据,并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开行政处罚的结果。

第八条 市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内,根据本规定制定本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围内各项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征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意见后负责制定。

第九条 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中涉及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确定与具体的违法行为相适应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

第十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同时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对责令改正的具体期限,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未作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本机关执法的具体情况予以明确。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违法行为人不满14周岁的;

(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法从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从事违法行为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违法行为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三)1年内发生3次或者3次以上相同违法行为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了多种处罚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从重处罚适用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的罚款;

(二)从轻处罚适用较小数额的罚款和警告。

第十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实施单处处罚也可以并处处罚的,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单处处罚;对一般违法行为实施单处或者并处处罚;对严重违法行为实施并处处罚。

第十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罚款数额有一定幅度的,在幅度范围内视情节划分为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处罚。罚款原则上应当实行定额、定量处罚。

第十七条 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罚款处罚的数额按照以下标准确定:

(一)罚款为一定金额的倍数的,从重处罚不得低于中间倍数;从轻处罚应当低于中间倍数;一般处罚按中间倍数处罚;

(二)罚款为一定幅度的数额的,从重处罚不得低于最高罚款数额与最低罚款数额的平均值;从轻处罚应当低于平均值,一般处罚按平均金额处罚;

(三)只规定最高罚款数额没有规定最低罚款数额的,从轻处罚一般按最高罚款数额的20%确定,一般处罚按最高罚款数额的50%确定;只规定最低罚款数额没有规定最高罚款数额的,从重处罚一般按最低罚款数额的5倍确定;一般处罚按最低罚款数额的2倍确定。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实施处罚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

(一)情节复杂的;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财物,当事人可以申请听证而没有申请的;

(三)处以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

(四)依法不予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

(五)立法、检察、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依法予以监督的;

(六)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案件。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对上述集体讨论情况予以记录,并立卷归档。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中载明给予具体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立卷归档。行政处罚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卷主要包括卷内材料目录、立案审批表、调查笔录及有关证据材料、调查处理意见、行政处罚告知书及送达回证、行政处罚决定书、集体讨论记录等材料;行政处罚适用听证程序的,还应当包括听证材料。

第二十一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处理制度,发现违法行为线索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的,应当立即指派执法人员进行调查。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发现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罚裁量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将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执行本规定的情况作为法治政府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指定专门机构通过本条第一款规定形式加强自查。

第二十四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违反本规定程序和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的,由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并由市、区人民政府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予以扣分,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制定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并报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已经制定的,可以根据本规定进行调整并报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发展与协调 篇3

第一条根据省政府行政机关工作要求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规则》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第二条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法律

法规,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认真履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赋予的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职责,建设依法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

第三条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各项工作部署。

第四条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密切协调;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章干部和内设机构职责

第五条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领导全局工作。

第六条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按照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局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

第七条局长外出期间,委托一位副局长代行局长职责。副局长外出期间,其分管工作由局长指定其他副局长代管。

第八条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在局长、副局长领导下,各司其职,做好本处室和本单位的工作。

第九条局领导、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各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不得同时离开驻地。

第十条干部基本职责:

(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决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局,为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和振兴山东经济做贡献。

(二)遵纪守法,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做到令行禁止。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熟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熟练业务技能,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

(四)正确贯彻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政策,依法行政,文明服务,坚决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五)严于律己,为政清廉,公正办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

(六)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争创一流,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十一条领导干部基本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三)组织全体人员努力学习政治、业务及相关知识,强化政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带领干部依法行政,树立良好的队伍形象。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六)加强机关和基层建设,关心群众生活,积极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三章依法行政要求

第十二条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授权的权限、程序行使监督管理权,强化行政责任,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三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立法工作,由政策法规部门归口管理,在年末制定下一的立法工作计划,负责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备案工作。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

第十五条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授权进行行政审批,并制定相关规定落实各项责任制。

第十六条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按照批准的行政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执收。

第四章会议制度

第十七条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行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制度。

第十八条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及局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由局长或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召集和主持,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文件及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

(二)研究部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

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试行规定 篇4

(1996年8月26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本市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以下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以及与听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本条前款的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3万元以上的罚款。行政机关拟订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低于或者高于上述标准的,应当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批准并予以公布。

公安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沪机构的罚款限额标准,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第三条(基本原则)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举行。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二章 听证组织机关和听证人员

第四条(听证组织机关)

行政机关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该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行政委托组织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者组织组织听证。

第五条(听证人员的范围)

行政机关的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

第六条(听证主持人的指定)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本机关法制机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

第七条(听证主持人的职权)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中止、终止或者延期听证;

(三)决定听证员、书记员是否回避;

(四)决定证人当场作证。

第八条(听证主持人的职责)

听证主持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有关通知按时送达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听证参加人;

(二)就案件的事实、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三)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九条(听证员和书记员)

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指定1至2名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听证设书记员1名,由行政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十条(听证人员的回避)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系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案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第三章 听证参加人

第十一条(听证参加人的范围)

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第十二条(听证参加人的义务)

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第十三条(当事人含义)

当事人是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十四条(当事人的权利)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系本规定第十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三)可委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权限;

(四)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案件调查人员含义)

案件调查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部承办行政违法案件调查听证工作的人员。

第十六条(案件调查人员的权利)

在听证过程中,案件调查人员有权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同当事人进行质证。

第四章 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七条(听证的告知)

行政机关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听证告知书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者以邮寄挂号信方式送达。

第十八条(听证的提出)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行政机关书面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以邮寄挂号信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或者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

第十九条(听证的受理)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受理。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

第五章 听证的举行

第二十条(听证的通知)

行政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2日内确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听证举行的7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听证通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二十一条(听证预备)

听证人员在听证预备阶段完成下列事项:

(一)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

(二)宣读听证纪律;

(三)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听证人员回避。

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书记员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第二十二条(听证)

举行听证时,由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第二十三条(听证的证据)

听证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视听资料、当事人的陈述等。

所有与认定案件的事实相关的证据都应当在听证中出示,并经质证后确认。第二十四条(听证笔录的制作)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听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五条(听证笔录的审核)

听证结束后,听证人员应当把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说明情况。

听证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听证主持人应当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提出审核意见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六条(听证笔录的效力)

听证笔录应当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听证的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三)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第二十八条(听证的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的,不参加听证的。

(三)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听证费用)

组织听证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第三十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6年08月26日年10月01日(地方法规)

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发展与协调 篇5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学院工作,推进行政学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行政学院是培训公务员、培养公共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机构,是政府直属单位。

行政学院应当发挥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作用、政府决策咨询的思想库作用。

第三条 行政学院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以增强公务员素质和行政能力、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水平为目标,开展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服务,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第四条 行政学院工作应当遵循下列方针: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坚持科学发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以政府工作为主题,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培训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

(三)坚持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坚持开放办学,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广泛开展与境内外有关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五)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加强学风院风建设。

第五条 行政学院的主要职责是:

(一)培训公务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政策研究人员,承办党委、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开展多种形式的委托培训和合作培训;

(二)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三)开展决策咨询工作,主要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四)国家行政学院和具备条件的地方行政学院,开展与境内外有关机构的合作和交流;

(五)国家行政学院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

(六)承办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行政学院应当着重提高学员的下列能力:

(一)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勇于改革,开拓创新,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四)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判断形势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

(七)发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

第二章 行政学院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七条 行政学院包括国务院设立的国家行政学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行政学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在县级人民政府设立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行政学院分院。

行政学院与其他培训机构合办的,应当依法履行行政学院职责,注重体现行政学院的功能和特色。

第八条 行政学院院长由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兼任。行政学院设置常务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常务副院长按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人员配备。

第九条 上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进行业务指导,主要包括:

(一)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行政学院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对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师资培训、开放办学、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三)制定科学的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公务员主管部门共同对下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的业务工作进行评估;

(四)对教材编写、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立项、合作交流等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五)加强行政学院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信息沟通。

第三章 教学培训

第十条 教学培训是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行政学院各项工作应当为完成教学培训任务、提高教学培训水平服务。

教学培训应当坚持按需施教方针,在教学布局、学科体系、班次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行政学院的特色。

第十一条 行政学院应当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培训内容,以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行政能力为核心,以公仆意识、政府管理、依法行政作为教学培训的重点,构建具有行政学院特色的教学培训布局。

第十二条 行政学院应当立足于政府工作需要,着重建设行政管理学、经济管理学、行政法学、领导科学、社会管理学以及应急管理等学科体系。

第十三条 行政学院应当根据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举办各类公务员培训。

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的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专题研讨班、任职培训班、初任培训班、师资培训班和涉外培训班等。

行政学院根据需要可以举办专项业务培训班、知识更新培训班等其他班次。

行政学院各类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四条 行政学院根据公务员培训分级负责的要求和公务员培训规划举办进修班,完成各级人民政府公务员的培训任务。

国家行政学院主要培训部分省部级公务员、厅局级公务员和处级公务员。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主要培训厅局级副职公务员、县处级正职公务员和乡(镇)长。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主要培训县处级副职公务员和乡科级正职公务员。

在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分院主要培训乡科级副职及其以下职级的公务员。

第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行政学院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研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举办提高公务员履行职责能力的任职培训班。

国家行政学院主要举办厅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主要举办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主要举办乡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第十七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可以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公务员的初任培训。

第十八条 国家行政学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可以举办以行政学院教师为主要对象的师资培训班。

第十九条 行政学院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行政学院应当建立培训需求调研制度,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稳妥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第二十条 行政学院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完善通用教材、学位教育教材、专题教材、案例教材和电子音像教材,重视案例库建设,建立特色鲜明、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体系。

第二十一条 行政学院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程序规范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学效果考核评估体系。

第二十二条 行政学院可以根据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的需要,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建设教学科研基地,制定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和使用的评估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应当予以积极支持。

第二十三条 国家行政学院依法申请取得与本院主要学科有关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国家学位管理体系。

第四章 科学研究

第二十四条 行政学院开展科学研究应当紧密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和教学培训的需要,在进行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注重开展应用性研究,为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培训质量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十五条 行政学院开展科学研究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研究体制和项目管理机制,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规范。

第二十六条 行政学院的报刊和出版工作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交流推广优秀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成果,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第二十七条 行政学院应当重视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推介,鼓励科研创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

第五章 决策咨询

第二十八条 行政学院应当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部署,跟踪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工作。

第二十九条 行政学院应当履行决策咨询的职责,提高决策咨询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十条 行政学院应当组织教师和学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主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十一条 行政学院应当加强对决策咨询成果的考核和评价,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

第六章 开放办学

第三十二条 国家行政学院和具备条件的地方行政学院应当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利用境内外各种教学科研资源,拓展与境内外组织以及政府机构、行政院校、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和交流。

第三十三条 开展对外合作和交流应当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

第三十四条 开展对外合作和交流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选派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赴境外学习、讲学、开展学术交流,选送学员到境外培训和考察;

(二)聘请境外学者和知名人士到境内讲学、考察、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

(三)与境外机构开展合作培训和研究生学位教育;

(四)举办或者参加国际会议、论坛。

第七章 学员管理

第三十五条 行政学院应当加强学员管理,按照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完善制度、注重实效的要求,健全科学、规范的学员管理办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第三十六条 行政学院应当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丰富学员生活。

第三十七条 行政学院应当健全班委会制度、学籍制度、学员档案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和考勤制度,严格院规院纪。

第三十八条 行政学院的学员管理实行班主任制度。

行政学院各班次设专职班主任,承担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生活管理等工作。

行政学院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配备相应级别的班主任。

第三十九条 行政学院应当加强对学员的考核,把学员的思想、学习、遵守院规院纪等情况提交给学员派出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学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行政学院应当同组织人事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加强联系,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第四十条 学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学院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完成规定的学习培训任务。

第四十一条 行政学院学业证书是学员在行政学院学绩的凭证。行政学院学员按照教学培训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取得行政学院学业证书。

第八章 队伍建设

第四十二条 行政学院应当加强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队伍。

第四十三条 行政学院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引进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

行政学院教师应当做到:

(一)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情操,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三)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的能力。

第四十四条 行政学院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脱产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第四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帮助行政学院做好优秀人才选调工作,建立行政学院干部内外交流制度。

第四十六条 行政学院按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需要选聘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机关公务员、专家学者、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行政学院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服务与管理。

第四十七条 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行政学院工作人员,其人事管理按照公务员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未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行政学院工作人员,按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执行。

行政学院的教师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第四十八条 行政学院应当建立学院工作人员考试录(聘)用、学习进修、实践锻炼、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

第九章 办学保障

第四十九条 行政学院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保障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咨询、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工作需要。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重视行政学院教学设施建设,保障学院发展的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员和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第五十条 行政学院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高效、流程科学、资源共享。

行政学院应当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国家行政学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学院图书馆应当办成现代化的文献资料中心。

第五十一条 行政学院应当重视学院文化生活,形成有利于学员勤奋学习、教职工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第五十二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学院、学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应当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三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对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章 附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处罚工作试行规则发展与协调 篇6

说明:“以下”、“以上”除有特别说明外,均包括本数。

社会组织管理方面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涂改《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予以撤销登记。

2、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社会团体印章,违法所得在2000元以下(不包含2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3、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社会团体印章,违法所得在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4、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社会团体印章,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5、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社会团体印章,违法所得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6、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社会团体印章,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二、社会团体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 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进行活动的,予以撤销登记。

2、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3、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5000元以上1万元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罚款。

4、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不包含3万元)以下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罚款。

5、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3万元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

6、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三、社会团体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四、社会团体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五、社会团体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六、社会团体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 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2、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罚款。

3、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罚款。

4、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包含10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

5、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3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七、社会团体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在3000元以下(不包含3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在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3、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4、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5、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八、社会团体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在3000元以下(不包含3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在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3、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4.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超过1万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5、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超过5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九、民办非企业单位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涂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予以撤销登记。

2、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违法所得在2000元以下(不包含2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3、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违法所得在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4、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5、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违法所得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6、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十、民办非企业单位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进行活动的,予以撤销登记。

2、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3、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5000元以上1万元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罚款。

4、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罚款。

5、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3万元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

6、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十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十二、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十三、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 15 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设立分支机构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且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2、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且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罚款。

3、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且违法经营额在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罚款。

4、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且违法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包含10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

5、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且违法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十四、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2、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罚款。

3、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罚款。

4、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10万以下(不包含10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

5、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行为,且违法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十五、民办非企业单位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在3000元以下(不包含3000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累计在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3、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累计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4、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超过1万元以上5万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5、侵占、私分、挪用的资产或者所接受捐赠、资助的数额超过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十六、民办非企业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在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不包含3000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在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3、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4.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超过1万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5、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超过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十七、行业协会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一)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进行活动的,予以撤销登记。

2、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

3、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罚款。

4、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2倍罚款。

5、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在5万元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包含10万元)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

6、超出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违法经营额1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经营额,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十八、行业协会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二)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十九、行业协会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预算、决算报告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三)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预算、决算报告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二十、行业协会违法或者违反章程规定收取会费、取得其他收入或者使用资助、捐赠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四)违法或者违反章程规定收取会费、取得其他收入或者使用资助、捐赠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违法或者违反章程规定收取会费、取得其他收入或者使用资助、捐赠在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违法或者违反章程规定收取会费、取得其他收入或者使用资助、捐赠在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3、违法或者违反章程规定收取会费、取得其他收入或者使用资助、捐赠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4.违法或者违反章程规定收取会费、取得其他收入或者使用资助、捐赠超过3万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5、违法或者违反章程规定收取会费、取得其他收入或者使用资助、捐赠超过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二十一、行业协会利用制定行业规则或者其他方式垄断市场,妨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非会员的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五)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行业协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制定行业规则或者其他方式垄断市场,妨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非会员的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二十二、采取维持价格、市场分割等方式限制会员开展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参与其他社会活动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五)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行业协会不得有下列行为:

(二)采取维持价格、市场分割等方式限制会员开展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参与其他社会活动;”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二十三、行业协会在会员之间实施歧视性待遇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五)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行业协会不得有下列行为:(三)在会员之间实施歧视性待遇。”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初犯的,责令限期改正,能在限期内改正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2、屡犯的或不能在限期内改正的,撤销登记,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二十四、行业协会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五)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行业协会不得有下列行为:

(四)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在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

2、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在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3、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4.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超过3万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5、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收费或者摊派超过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二十五、行业协会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而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能

(一)处罚种类:警告,撤消登记,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三十六条“行业协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五)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情形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行业协会不得有下列行为:

(五)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而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能;”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而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能,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下(不包含5000元)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

2、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而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能,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不包含1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3、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而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能,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不包含3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4、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而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能,违法所得超过3万以上5万元以下(不包含5万元)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5、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而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能,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予以撤销登记。

抚恤优待方面

逾期不履行优待义务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四十六条“负有军人优待义务的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仍未履行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逾期未履行免费邮递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义务的,处2000元罚款。

2、逾期未履行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义务的,处2000元罚款。

3、残疾军人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义务的,处2000元罚款。

4、逾期未履行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免

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义务的,处2000元罚款。

5、逾期未履行保留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义务的,处3000元罚款。

6、义务兵和初级士官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免除其他负担义务的,处3000元罚款。

7、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兵条件,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优先批准其服现役义务的,处3000元罚款。

8、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优先录取义务的,处3000元罚款。

9、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优先录取义务的,处3000元罚款。

10、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接受学历教育,在同等条件下,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助学政策义务的,处3000元罚款。

11、逾期未履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现役军人子女的入学、入托义务的,处3000元罚款。

12、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允许其复工复职,并使其享受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工种)、同工龄职工的各项待遇的义务的,处5000元罚款。

13、义务兵和初级士官服现役期间,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其家属继续享受该单位职工家属有关福利待遇的义务的,处5000元罚款。

14、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未参加工伤保险,其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其所在单位逾期未给予解决的,处5000元罚款。

15、对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义务的,处5000元罚款;有关单位因其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处5000元罚款。

16、义务兵服现役期间,有关单位逾期未履行按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优待标准发给其家庭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的义务的,处10000元罚款。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方面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罚款,取缔或者撤销登记

(二)法律依据: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或者撤销登记。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臵批准证书》擅自执业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罚款,取缔或者撤销登记

(二)法律依据: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臵批准证书》擅自执业的”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或者撤销登记。

三、年检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罚款,取缔或者撤销登记

(二)法律依据: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年检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或者撤销登记。

四、未办理变更手续,其活动超出许可范围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罚款,取缔或者撤销登记

(二)法律依据: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未办理变更手续,其活动超出许可范围的。”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社会福利机构未办理变更手续,其活动超出许可范围,并对服务对象的权益产生损害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撤销登记。

殡葬管理方面

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

(一)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殡葬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双人合葬墓,墓穴占地面积大于1平方米,小于或等于3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大于4平方米,小于或等于6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大于6平方米,小于或等于10平方米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的罚款。

2、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双人合葬墓,墓穴占地面积大于3平方米,小于或等于6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大于6平方米,小于或等于10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大于10平方米,小于或等于15平方米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的罚款。

3、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双人合葬墓,墓穴占地面积6平方米以上;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埋葬遗体的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方面

一、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故意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距离在10米或以下的,处以500元罚款。

2、故意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距离超过10米以上的,处以800元罚款。

3、损毁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划界线标志物的,处以1000元罚款。

二、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

(一)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法律依据: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由有关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l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罚款

2、编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5000元罚款。

三、擅自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撤销其名称,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擅自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处罚:

1、擅自对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进行命名、更名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2、擅自对港口、码头、水库、堤围、水闸等专业设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公园等公共场所、文化设施以及桥梁、隧道、立交桥等交通设施名称进行命名、更名的,处以二千元罚款

3、擅自对路、街、巷等居民地和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建筑物名称进行命名的,处以五千元罚款

4、擅自对路、街、巷等居民地和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建筑物名称进行更名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5、擅自对行政区域名称和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所辖区名称进行命名、更名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四、公开使用未经批准的地名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二)公开使用未经批准的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公开使用未经批准的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处罚:

1、公开范围在本单位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2、公开范围在本镇区辖区内的,处以五千元罚款

3、公开范围在本市辖区内的,处以八千元罚款

4、公开范围超出本市辖区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五、未按国家规定书写、译写、拼写标准地名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三)未按国家规定书写、译写、拼写标准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未按国家规定书写标准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罚款。

2、未按国家规定译写标准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

正的,处以二百元罚款。

3、未按国家规定拼写标准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百元罚款。

六、未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核擅自出版与地名有关的各类图(册)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四)未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核擅自出版与地名有关的各类图(册)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未使用标准地名,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出版和发行,没收出版物,并可处以出版所得两至三倍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未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核擅自出版与地名有关的各类图(册)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出版数量不超出1000张(本)的,处以二千元罚款。

2、未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核擅自出版与地名有关的各类图(册)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出版数量超过1000张(本)、不超过1万张(本)的,处以五千元罚款。

3、未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核擅自出版与地名有关的各类图(册)

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出版数量超过1万张(本)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七、未使用标准地名,情节严重的

(一)处罚种类:没收非法财物,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四)未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核擅自出版与地名有关的各类图(册)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未使用标准地名,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出版和发行,没收出版物,并可处以出版所得两至三倍罚款。”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未使用标准地名,出版数量在1万张(本)以下的,责令其停止出版和发行,没收出版物,并处以出版所得两倍罚款。

2、未使用标准地名,出版数量在1万张(本)以上的,责令其停止出版和发行,没收出版物,并处以出版发行所得三倍罚款。

八、擅自涂改、玷污、遮挡、损坏、移动地名标志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五)擅自涂改、玷污、遮挡、损坏、移动地名标志,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1、擅自遮挡地名标志的,处以五百元罚款。

2、擅自涂改、玷污、移动地名标志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3、擅自损毁地名标志的,处以二千元罚款。

社会救助管理方面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二)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追回其冒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处冒领金额3倍罚款。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一)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二)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 44 遇的,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并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处罚:

1、冒领时间在2个月以内(包括2个月)的,给予警告。

2、冒领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包括6个月)的,处冒领金额1倍罚款。

3、冒领时间在6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包括12个月)的,处冒领金额2倍罚款。

4、冒领时间在超过12个月以上的,处冒领金额3倍罚款。

三、冒领社会救济款物的

(一)处罚种类:罚款

(二)法律依据:

《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第二十八条“冒领社会救济款物的,由发放单位追回已领取的社会救济款物,并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1、冒领低保金的,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处罚量化标准执行。

2、冒充低收入家庭享受优惠政策的,追回所享受优惠政策减免的款项。

3、冒领临时困难救济金的,追回已领取的社会救济款物,并处以违法所得的1倍罚款。

上一篇:高峪初级中学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下一篇:信仰法治 守护平安 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