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观后心得体会

2024-07-12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体会 篇1

“为了明天的事,值吗?”电影里黎明问了这么个问题,可是王学圻没有回答。这部电影的制作本意应该回答“值”吧?不过高调归高调,若要看行动,我看答案未必。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十月围城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1

十月围城描述的是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十三省代表策划起义的前后4天多时间里所发生的事,里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为了革命而努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无论何人,不计后果,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乃至牺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何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觉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拼命的保护,牺牲了性命换来了起义的成功,换来了革命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钦佩,他本可以不参与其中,可他为了朋友,为了救国,他从最初的捐款到最后的亲身犯险,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连他的儿子最终也在这场营救行动中牺牲了,虽然他幸运的存活了,可丧子之痛对于他来说或许更加令他痛苦吧。不仅他一个,许多小人物也使我动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个好赌成性的废人,可以为了女儿毅然决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犹豫,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或许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这样做可以换来女儿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实,想想为什么要革命,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到战争的痛苦,使后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义束缚,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列强侵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队伍,为了后代,为了明天的中国而奋斗而牺牲!

革命的过程是残酷的,欲求文明的过程是痛苦的,这影片的深刻意义不在于打斗有多精彩,演员有多大牌,其本意是为了向那些默默无名为了革命奉献的革命者致敬,也让我们这种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先辈们的努力和牺牲,也了解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有着这些人的无私的努力和牺牲才换来了中国的未来,他们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大壮举,我们不管之后的袁世凯窃国,不管革命没有反帝的不彻底,起码他们现在的努力是个好的开头,暂时挽救了中国,他们的努力和牺牲是没有白费的,想想若我处于当时动荡局势,会不会挺身救国呢,会不会有他们的勇气呢,他们可能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摊贩,戏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的卑微和伟大相同!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给了我们感动和敬佩,感动之余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太过安逸,不用为生存奋斗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这部片子在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震撼时也同时留给了我们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图个长命百岁。答案绝对不是,那人生的真谛或许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去守护前人拼死创造的这个和谐社会!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2

如果没有以前的革命烈士,如果没有以前的鲜血,怎么会换回我们新一代的辉煌成就?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以前为了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英雄们。《十月围城》就是一部将近70分钟的激烈的舍生取义的交锋站。

《十月围城》刚刚上映。我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看这部电影。《十月围城》这部电影讲述了孙中山在1905年10月15日要举行一次会议,长达一小时的会议。为了保护孙中山不被刺杀,商人李玉堂与一些人士一起投入到了这场战争,牺牲了许许多多的青年,终于安全将孙中山送回了广州。

正是因为残酷,冷血的场面充满了悲剧色彩,正是因为每一位英雄充满了爱国之情,正是因为每一位演员都完全投入到演习中。我为这部电影而哭了足足四次。王复明的顽强,方红的勇敢,李重光的坚持使我催泪不止。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从赌徒到革命志士,父子之情,主仆之情,同志之情所深深的感动了。这所有的“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变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家国天下的大情怀。这部电影它没有说教式,没有口号式语言,却能把爱国主义表现得如此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我认为《十月围城》它已经让每一位观众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受精神洗礼,它使我感受到了博大的爱国情怀。

我敬佩电影当中的每一位英雄。如果没有他们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哪来我们的今天?今天这些没好的日子是无数中国同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变得繁荣富强了,不用我们去打斗。可是,我们要努力学习啊,要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因为,我们也是中国的一份子。

我谢谢《十月围城》朴素的情感展现,谢谢它展现了英雄最为人性化的一面,谢谢它让我明白了爱国,保护国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3

“为了明天的事,值吗?”电影里黎明问了这么个问题,可是王学圻没有回答。这部电影的制作本意应该回答“值”吧?不过高调归高调,若要看行动,我看答案未必。

无巧不成观后感,就在该片上映的时候,哥本哈根那儿正有一群人在讨论“为明天的事值不值”这个问题。在那个会议上,咱中国人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不值。”

说来好笑,192个国家(这回怎么没有“和地区”三个字?)代表聚在一起,本来是讨论“为明天的事”。可中国代表非要纠缠着“昨天的事”。当然理由也冠冕堂皇得很:明天要不要共图发展?你先把昨天欠我的钱还清了再讨论。这就像一艘大船正在漏水,眼看就要沉入海底,船上所有人都要肩并肩合力排水才可以渡过难关,其中却有一个人说:“你先把昨天的钱还给我,不然我再拆一块木板当柴烧。”

这就是中国人在“明天的事”上的答案!就好像192个演员共演一部戏,中国这位演员演了一回小丑。

看过了联合国,再来看看国内:2008年以“警民冲突年”为别名永远被记下来了,刚刚过去的2009年则是“野蛮拆迁”年。中国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肮脏一气,制造了自焚、制造了上吊,也制造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你去问问政府官员和房产商们,社会矛盾和拆房盖楼哪个是“今天的事”、哪个是“明天的事”,再问问他们:“为了明天的事,值吗?”

尽管野蛮拆迁造成激烈的社会矛盾,可是野蛮的脚步却依然没有减缓。有没有人想过是谁在纵容这帮无耻之徒?其实是那些今天还没有轮到被拆的百姓!中国人有着特有的冷漠,当别人痛苦时最多冷冷地看一眼,就像看到路边蜷缩的乞丐一样。人心不齐、人情冷漠,于是被拆迁就成为“少数人”,为合法权益而抗争的就是“极少数人”。那些看别人的热闹回家当下酒菜的人们,你有没有想过?明天相同的命运会降到你的头上?你将会成为新的一批“极小数人”?

当然了,人并不都能看到“明天”。就像《十月围城》里讲的一样,同样是保护孙中山,有的人是因为李玉堂给了他尊严并帮他赎回了传家之宝、有的人是为了报杀父之仇、还有的人只是为了让主子开心……之于四万万同胞的“明天”,只有陈少白和几个学生懂得。

从故事到今天整整100年过去了,这100年来,其实中国没有变。不同的是原来只有四万万同胞在受苦,现在有十四万万了。当年中国被腐朽不堪的清庭奴役,现在奴役着我们的政府同样腐朽不堪,还更加野蛮与专致。当年还有极少数人愿意“用这代人的牺牲换重光那代人的幸福”,现在连这极少数都没有了。

其实电影里的反派人物阎孝国也说了一句值得思考的话:“见血就晕是吧?瞧你那点胆量,你若成功,国家必亡。”这句台词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久久没有消散。是的,知道旧秩序必死的人未必有推番(错别字防过滤)它的能力、能够推番旧秩序的人未必有建立新秩序的能力、能够建立一个秩序的人未必有经营下去的能力。在这方面,美国有个成功的经验:我打江山,打完了你们去治理。可惜的是,在中国我们听到的是另一个声音:“_打下的江山,_不坐谁坐?”

这就是中国的逻辑,这么狗屁不通的逻辑可以大声向十几亿人说,一点都不用觉得芒刺在背。我又想起电影里的一场戏:警察砸《中国日报》社的时候,李玉堂说:“机器坏了,刻蜡板、手写也要印报纸。”这句台词就像炸雷一样炸着我脑袋嗡嗡作响:原来经过这100年,今天的中国社会还不如晚清。100年前的晚清还可以印报纸,最多就是机器被砸而已。

电影里的孙中山说:“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可惜的是,在孙中山生后,革命被一群抛弃三民主义的人窃取,中国人民经历了文明之痛苦,却没有迎来文明之幸福。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4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中国的近代是属于红色的,而这红由浅而深。

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来香港与13省的革命代表开商讨武装起义的大计,组织一场全国性反清不能运动。清政府派暗杀部队刺杀先生,社会小人物组成的仁人义士浴血奋斗,竭尽一己之能保护孙先生,由此腥风血雨染红了1920__年的10月天。(实际是8月)

“先生我们会等到这一天吗?这一天何时到来。”“你们会看到这一天的……我是看不到了。”他坚定的目光仿佛还未叙述完自己对革命的信心,身体却应枪声倒下,鲜血晕开了微红的十月。《十月围城》将那段深埋的历史呈现在我的眼前,触人心魂。

重光。孙先生到港前四天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李玉堂坚定地说:“我儿子只能是个商人。”李玉堂明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没有人生,只有命运,他宁愿用自己的一切换取重光的那怕一点所谓的人生。他说自己只出钱不出力,但当他为革命党捐第一分钱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革命党人了。其实他自己是明白的。李玉堂拉着重光,而重光用坚定的目光看着父亲失措的神情,说:“我不做亡国奴!我不做亡国奴!”那力量仿佛是他十七年积蓄下的,无可抗拒。怀表“哐当”一声掉落在了冰凉的石板上,如同炙热的理想突兀却有必然地撞在了现实冷酷的身躯上。最终,重光躺在父亲的怀里身体渐渐冰冷,李玉堂只能在这次行动成功的喜悦中痛苦。

“我不做亡国奴!我不做亡国奴!”

“我活了十七年,原来就是在等着一刻……”

他毅然用自己十七岁年轻的生命渲染了革命。

阿四。“过了明天我就娶你。”一张单薄的卡片上,满载着阿四羞涩的幸福。而,今天,谁又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中本来就很难承受这样的爱情,但这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处温暖。阿四和阿纯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诺言,仅有的是他们的纯真和质朴,他们是冰冷中温暖的存在,也都因为身处革命的十月而不得不过早地夭折了。如果说阿四对阿纯的爱是寄居在心灵深处那么他对重光少爷的爱则是蛰伏在表面的。有人说阿四是奴性的,无我的,但这早已在他抱住阎孝国的腿不放的时候被全盘否定了,他无私的爱,他的感恩之心早已是他人格中的那最为亮丽的一抹。他不是那个时代奴隶的缩——仿佛看到他穿着脏兮兮白卦子,破旧的布鞋,傻傻的笑着拉着黄包车奔跑着,而他追逐的方向即是幸福。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5

今天观看了《十月围城》,电影讲述了1920__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电影看,本人其实亦是电影俗人,一般情况下,先选择由群星大腕加盟的影片,于是,我无意遇到十月围城这部由众内陆、港台明星加盟演出的佳作,看后,感慨颇多,特向党组织汇报。

谈电影,首先要从剧情上着手,本剧前七十分钟都是文戏,其中大部分时间,用在刻画他们参与保卫孙中山的动机上:有的嗜赌成性,只要有钱什么都肯做;有的耽于儿女私情,沦为鸦片烟鬼;其余几位虽无恶癖,然而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升斗小民,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而由于各自的原因,他们均心甘情愿的加入了这场“二十四小时八壮士对抗五百杀手”的惨烈战争。而从全剧来看,它的高潮无疑是在它六十分钟的武戏部分。片中的奇人异士个个身怀绝技,每一场打斗都设计得各有特色。孙文初登岸的那一场最有奇趣,影片安排以一人坠楼为先声,清廷刺客动用弓弩、洋枪和炸药狙击孙文,而义士们则将人力车改装成“装甲车”,以米包掩护,以西瓜、花盆等武器还击,巴特尔用大掼篮的手法拔掉沿街二楼的一个个岗哨。可谓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而当一个个义士因寡不敌众而相继抛头颅洒热血之时,更是撼动人心。

然而,真正令我感动的却不仅仅是它的感人剧情,更在于此部影片透射出的一丝不苟打造精品的诚意。首先在我们观看电影时,当八位烈士相继死去之时,屏幕上均会显示此角色的真实背景资料,这在众多华语影片中实为不多见。其次,我通过上网了解到,此影片在美工、服装以及道具等细节方面都有上佳表现。此外,据说,占地五个足球场之大的旧香港街区全是实景搭成,导演陈德森从各地搜罗了1000多张旧照片,才复原了上个世纪初的香港市容,其中的一桌一椅,摊贩店铺都真实可信,加上电脑特技做出的全景,为全片营造出了一个几可乱真的历史氛围。

总之,这部“二十四小时八壮士对抗五百杀手”的影片无论从剧情还是拍摄细节都可谓一流,让我在激烈澎湃的爱国情海中畅游的同时,又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国电影事业在不断前进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汇报完毕,望党组织给予批评与指正。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2

清朝末年,朝廷腐庸,外强入侵,民心散乱,一代伟人孙中山带领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鲜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该片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刻画了一群为走向共和蹈死不顾,引领中华民族向民主共和迈进的英雄革命积极分子。

1906年,革命领袖孙中山冒险赶赴香港,本着探望母亲之机,实则与革命代表见面,意在规划中华民国的美好蓝图。为保护孙中山的安全,民间高手与朝廷鹰犬,港英政府之间展示了一场殊死较量。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百姓,在良知与正义的呼唤下,放弃了家庭、爱情、事业、友情,义无反顾走向保护孙中山的血腥十里长街。那一幕幕血腥般镜头,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的真实写照。感动于他们的壮举,感动于他们的那份信念。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和铭记。

该片以保护孙中山的生命安全为主要线索,用一群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作为主题群像,讲述他们如何卷入其中,又如何为孙中山、为中国的未来事业浴血拼搏、视死如归的感人场景。这部影片虽然人物众多,但在该片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勾勒了一个个侠骨柔情的英雄形象。“小贩”王复明,外表粗糙,但内心细腻;“打女”方红,性格倔强,但内心向往平静安逸;“乞丐”刘郁白,因为恋上父亲的女人而堕落于街头,为了救赎也为了解脱而加入此次行动;“少爷”李重光,稚嫩与天真,却拥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车夫”阿四天性纯朴、忠诚;“革命党”陈少白,坚定不移的革命党积极分子;“商人”李玉堂,守旧但爱国,‘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言犹在耳;“赌徒”沈重阳,嗜赌如命,但心本向善;“刺客”阎孝国的愚忠、顽固和病态,入木三分。

本片不仅在人物塑造方面大有成就,在情节方面更是独具一格,那一个个细微的情节足以让你落泪。一介赌徒沈重阳,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知道他是她的父亲,绝然答应其妈妈保护她的继父李玉堂。是他女儿离开时留下的布娃娃支撑着他,他甚至用自己微弱的身躯阻止阎孝国前行的奔马,而救了李玉堂一命,直到最后找到李玉堂而留下最后的遗言“把这个(布娃娃)交给念慈”。“卑贱”车夫阿四,他拼命地抱住坏人的腿,任由他们奸狠踩踏,却誓死不让他追赶重光(孙中山),那时他想的是“明天后,我娶你”的阿纯。没有明天了,阿四!你没有明天了,明天过后,只有一个崭新的中华民国!看到此画面,真是叫人深感万分。

还有臭豆腐——王复明,临死前大喊:我叫‘王复明’!我叫‘王复明’!是的,我们记住了,历史也将铭记你!一介书生李重光少爷,他还是死了,当其父亲李玉堂抱着已逝的17岁的年轻儿子时,他多么希望死的不是他的儿子,这是作为父母的私心,可是重光太年轻了,才只有17岁。

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即便细微,但它们饱含感动。

他们,虽然身份卑贱,但却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他们的心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中华民国。为了中华民国,为了明天,他们在同一天献出热血……

观后感十月围城 篇3

《十月围城》虽有着刺杀孙中山这样显赫的历史背景,但从本质上来讲它依然是部“本故事纯属虚构”的香港制作。孙中山是否在香港遭到刺杀是无史料可查的,历史上末年的清廷是比较弱势和胆小的政府,没有系统地组织过对孙中山的刺杀活动,唯一有些关联的就是“伦敦蒙难记”。1896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驻英国公使馆,后来在英国外交部的干预以及舆论报道之下,公使馆只能放人。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孙并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在电影中,陈少白赠给少爷李重光的也正是此书。而经过“伦敦蒙难记”后,清政府是不敢对孙中山进行刺杀,而且在香港这块英国人管辖的土地上,不可能光天化日之下追杀孙中山几条街。但电影中涉及到不少人物都有着原型,更重要的是影片所透出的情怀和当年是比较相符合的。

《十月围城》渗透出香港人与祖国休戚相关、唇亡齿寒的关系。影片中的港人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有些是逃亡,有些是讨生活,他们暂时逃脱了清廷的魔爪,但并没有因此漠视祖国的安危。相反,他们利用殖民统治者提供的便利,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提供后方支援。英方的暧昧也颇有玩味,一方面不愿得罪清廷,另一方面试图维护自己超脱的姿态。正是在那种特殊的环境里,港人做出了既符合中国传统侠义精神、又顺应历史潮流的勇敢之举。影片最感动的一个细节是:每牺牲一位孙先生的保护者,银幕上打出该人生卒和籍贯的字幕,仿佛是在诉说:他,是香港人;他,是中国人,是这一个个无名小卒的仗义和献身,才使得中国的前途有了希望。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4

很早就听说了这部电影,宣传了很久,好像有很多大腕明星出演,这个星期六,我终于有幸看到了这部电影。

《十月围城》是以孙中山去香港与十三省革命代表会谈险遭刺杀的历史事件为故事引线,讲述来自香港三教九流的小人物如何自发成为保护孙中山的死士,在实现个人梦想、承诺中共同完成了关乎民族大义的伟大任务。以此,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革命,革命要怎样。表演者们都非常卖力,个人最喜欢的是巴特尔,甄子丹,谢霆锋三个人的演出。虽然是部影片,但应该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原来为了建立新中国,前人做出了如此多的牺牲,也更加敬重孙中山先生。此中,巴特尔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个卖臭豆腐的小贩,他很单纯,对谁嫉恶如仇,他很快乐,什么时候都没有生气,即使被方红那个无奈的眼神狠狠的掠过,然而,他给我最深的是他为了保护孙先生而身中数刀但仍不倒下,忍着深入骨髓的痛苦再一次站起来了,臭豆腐,臭豆腐你可听到他阿四还在呼唤着你。我叫王复明,王复明!!你的吼声依旧不绝于耳,然后倒下,重重地将整个生命托付给了大地。

这部电影好看,看着让人心痛,让人感叹革命,看着觉得有人在捶打我的心。

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5

《十月围城》这部片子,以写实的手法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最终书写成了一个宏伟的命题,成就了一个悲壮又哀婉的故事,其内涵丰富,并成功地将“一个好看的故事”和“一个深刻的故事”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影片使观众在观念上真正得到了一个转变,那就是几秒中能念完的“革命”二字,此刻却显的那么地沉重。

《十月围城》将剧中人物塑造得血肉丰满,成功刻画了一群小人物,一群三教九流的市井小民,他们手无寸铁,并不知道什么叫革命,更不知道将要保护的人是谁,只是临危时刻受人之托,容不得反复掂量与比较,就此扛过了重任,明知路途险恶,就这般一去不回头,短短四天在刀丛剑林里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一张张鲜活的笑脸慢慢融入泥土。

《十月围城》并没有单方面地歌颂革命,也不是简单的正邪之战或者好坏之争。无论是革命党还是清廷杀手,却都具备一腔精忠报国的热血,各怀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直至死亡。大时代动荡如此,谁又能逍遥活在人世?整个故事十分惨烈,结果更是悲剧。

《十月围城》演绎着牺牲,剧中那逝去之人,都算是死的其所,各为所爱,无论是对革命的爱,对女儿的爱亦或是对恋人的爱,结局是那么地令人为之动容,而心生感慨。当尘埃落定,那些仙去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后人去仰望和铭记。

《十月围城》剧组,可谓是群星荟萃,大牌云集。这部片子中不少演员,以精湛的演技,最优秀的表演,达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真正做到了“城中皆义士,无人似明星”,才使得我们这些看片之人为之动容。总的来说,这是部相当有感染力的片子。

★ 《十月围城》观后感

★ 高二的十月围城观后感

★ 十月围城观后感影评750字

★ 十月围城台词

★ 十月围城 影评

★ 电影十月围城经典台词

★ 《觉醒年代》观后感

★ 觉醒年代观后感

★ 奔腾年代观后感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篇6

一群人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保护孙中山齐心协力,最终以生命的代价完成了使命。令人深思之处在于,完成光荣使命的这群人并不是光彩照人的英雄,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其中有孙中山的追随者,有报社职员、青年学生、街头小贩、警察、戏班演员、车夫,甚至还有乞丐、赌徒,这样的人完成这样的任务,真是一种巨大的反差啊!

可是,剧情又很真实,在当时的环境里,在革命火星刚刚燃起时,哪有多少精英团结在革命周围呢?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的大意义在哪里?有些人确实是因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大义勇于献身,而在这条自己选择的路上他们也有恐慌害怕,如梁家辉演的报社社长、孙中山的替身——李玉党的儿子等,但他们为信念而战,信念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

更多的人是怎样投入到革命中来呢?富商李玉堂从同情革命,为革命党捐钱到没办法与革命党脱离干系,到最后自觉为革命做事,而在革命和儿子中间,他有着私心,哪怕自己已被卷入这场洪流中甚至已准备赴死,仍然不希望儿子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失去生命,这是真实的人心。

车夫阿四,乞丐刘郁白、甄子丹演的赌徒、巴特尔演的小贩并不懂什么革命的道理,并不懂什么民族大义,可在而对死亡时也是那么坚决。阿四只是知道老板对他好,他死心蹋地回报老板,这是朴素的人伦感情;乞丐为情所困,李玉堂对他多有照顾,并且为他赎回了传家之宝——铁扇,有报恩之心,同时情感上的伤痛时时折磨他,使他对生的眷念不是那么强烈,所以同样视死如归;赌徒因赌而离婚,为了钱而向朝庭鹰犬通风报信,但为了父女之情,为了女儿将来认他一声“爹”,他豁出性命也要保护李玉堂,为保护孙中山的工作做了很大贡献;小贩有着自己朴素自然的价值观、对错观,认可李老板,同时也想表现自己的功夫——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加入了这个集体。

再看李玉堂,崇尚堂堂正正、凭良心做人,但在明知赴死,却又不能向众人坦言时,他的内心承受着剪熬。做为一个有地位、有文化、有良心的商人,他懂得大义,但其他人不懂得,若以大义昭示定难成事,他不得不隐瞒使命的危险性,而这违背了他的做人原则,其内心的痛苦让人动容。

孙中山将人分为三系,其一为先知先觉者,为创造发明;其二为后知后觉者,为仿效推行;其三为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毫无疑问,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是先知先觉者,他用革命的语言把人划分为此三系,并认为无论哪一系在社会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其实,车夫阿四,乞丐刘郁白、赌徒、小贩等这些“不知不觉”者,既可能是社会的推动力量,也可能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他们就象是工具,被好人利用可能做好事,被坏人利用可能做坏事。他们就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代表,他们中有的成为了英雄,有的成为了败类,而英雄或败类很多时候不是他们自己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在社会洪流中随波逐流的结果。他们只是追求跟自己密切相关的利益——金钱、人情、亲情、微不足道的信念、他们自己心中的义等等。

《十月围城》观后感700字 篇7

片中很多场景让人潸然泪下:臭豆腐高喊着“我叫王复明,我叫王复明…”而后大厦将倾将自己和敌人一起埋葬;沈重阳弥留之际幻想着幸福的未来用自己的躯体撞向奔驰的骏马;方红紧靠房门等待死亡的那一刻只说了句:“爹,请恕女儿不孝”;郁白闭上眼睛的那一霎那——人生若只如初见,伊人如斯,佳人如画,此时的郁白彻底解脱了;一个少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去编织编制心中的未来,心中的中国——“我每天闭上眼,看到的是中国的明天!”,今天的我们还会有一样的胸怀和勇气吗?我相信他们慷慨赴义之时灵魂已经得到了升华,支持他们走到生命最后一刻而最终仍九死无悔唯有“信念”二字!李少爷,方红姑娘(李宇春),邓四弟(谢霆锋),这三个少年,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精深的三个理想,忠,孝,义。

李重光,李玉堂独子,陈少白得意门生。对革命心神向往,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不贪恋富贵之家,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个少年是典型的忠的代表。当开始时父亲为了保护他不想叫他去冒险参与革命时,他面对一贯严厉的父亲爆发了,他愤怒,甚至带几分鄙夷地拂袖而去。而当他发现父亲也终于投身革命并挑起重担后,重光再次看向父亲的眼神充满了崇敬和自豪。青年演员王柏杰的演出很不错,外形俊秀明朗,目光单纯干净。在他决定做孙文替身后,经历壮怀激烈,看到惨烈厮杀,他一度本能地有些惧怕,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张皇。但是当阿四哭着哀求他不要涉险时,重光没有犹豫,只是说,我长这么大,好像就是等着要走这一个小时的,阿四你愿意陪我走完这最后一个小时么?只有真正的大忠,才能使一个富家子弟能如此勇敢地面对死亡的威胁,即便心里有本能的恐惧也迎头而上,毫不退缩。而他在孙文家拜见孙母那一段,很是感人。孙老夫人拉着他的手,问他多大了,重光说17岁,孙老夫人说我替我儿子谢谢你的时候,他凝视着那个传奇般革命先驱的母亲,眼神里曾有的惶恐慢慢消退,泪光中是温暖和平静。重光在那一刻应该已经下定决心,为了革命,哪怕牺牲赴死,在所不惜。

方红是方将军的女儿,自小随父亲飘零,她渴望安定的生活,希望有书读。但是父亲和戏班一夜间被残杀,方红悲痛无措之后,找到李玉堂,说我爹要做的事我就要做。这是最朴素的孝道,因为孝,她走上了革命之路。在阻挡敌人炸药时,方红的遗言是,爹,女儿不孝。可是实际上,尽父辈未完成的事业,孝莫大焉。李宇春的表演可圈可点,除了一出场时大家带有习惯性成见地笑了场,很快她就叫人忘了她是李宇春,而是方红。李宇春的打戏也相当不错,可见是花了大功夫认真对待的。

邓四弟,李玉堂家仆,车夫,对老爷李玉堂心怀感恩,和少爷李重光一起长大情同手足。阿四的信念很简单,老爷少爷是好人,他们做的事不会错,他们做什么,阿四也要算上自己一个。阿四,典型的义字当头。谢霆锋的表演使我惊艳,他这个角色被刻意丑化了,疤瘌眼,一半面部也有点僵硬,笑起来显得有点贱贱得,一看就是下层小开的样子,和谢帅哥平时的洋气酷劲判若两人。转眼间,不见谢霆锋,只有邓四弟。我最喜欢他去提亲那场戏。他要求加入行动后,和自己老板说自己一直喜爱阿纯姑娘,等事情完后想求老板去提亲。老板李玉堂答应后,阿四兴奋地直跳。李玉堂心知那次行动凶多吉少,心念一闪,马上折回头去提亲,因为他知道,有没有以后很难说。于是李玉堂面色忧郁强做镇定地提亲,阿四不知所以,天真地快乐着,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孩,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最后当阿四死于敌手时,他脖子上的汗巾,那绣着的一个纯字还历历在目。 李玉堂,王学圻扮演,我不得不说,这个演员演得真可谓绝妙!那种气势,那种风度,那种不怒自威,那种隐忍克制,那种气场。。。我词穷!

十月围城观后感600字 篇8

阴云密布的时代背景,百年前的香港街区风貌,影片用革命党的活动带出了故事的主题——刺杀与保护。任务说起来“很简单”:孙中山要来香港谋划革命,一帮人实施保护行动,为他的整个行程保驾护航。到了后来,每分每秒都牵动着人物的安危,每往前走一步都意味着有人要付出生命。

《十月围城》究竟好在哪?为何带给观众这样的震撼?不为别的,因为它站得很低很低。英雄毕竟遥远,《建国大业》是革命的宏伟史诗,普通如我们,只能是仰望一个个伟人在艰辛岁月里的拼搏。而《十月围城》,是老百姓自己的建国大业,像连环画般讲述着平头百姓书写的历史。我们为善良而感动,为爱而感动,不为革命。

中国在黑暗的满清末期寻找一条救亡之路,革命党人为理想献出所有。但是,寻常的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革命,不明白牺牲的壮烈情怀,只是简单地为人性中的各种善良,为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而努力。有的人就是尽忠,为了报答在茫茫人海中给自己立锥之地、帮自己成家立业的恩人;有的人就是尽孝,为了完成父辈没能实现的心愿;有的人就是守义,为了萍水相逢却肝胆相照的兄弟;有的人就是守节,让世人知道自己不是没有尊严、不是自甘堕落;还有的自然是跳脱不了一个“情”字,或是一见钟情,或是未了余情,或是血缘深情,或是一腔痴情……

十月围城观后感:文明的痛苦 篇9

讲述了19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在影片中赌徒沈重阳,车夫阿四以及少爷李崇光的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面临死亡关头的毫不畏惧,勇于为亲人,主人以及和革命献身的勇气很令我为之敬佩。

沈重阳他曾连续三年为警界武术冠军,武功高强,却嗜赌如命,经常把自己的俸禄输得干干净净,但心本向善。因贪图小利,向杀手通风报信,间接害死原本要参与保镖工作的戏班班主方天(方红的父亲),十分内疚。革命前夜,前妻月茹找来——如今,她已成为李玉堂的四姨太,月茹告诉他,李玉堂的“女儿”其实是他亲生,多年来一直由李家悉心照料。月茹要求他为了女儿的生活,保护李玉堂,保护“革命党”。于是他便在前妻期许的目光中做出了那个伟大的决定,当看到他与阎孝国的走狗拼死搏斗而将自己弄得血肉模糊,站不起来的时候,我泪流满面,我伟大的亲情而感动,为人性的善良而欢呼,为人们革命的勇气而自愧不如。是坚定地决心,是内心汹涌的感情使他能够如此强大。当他最终屹立街道上时,脑海中回想着那美好的曾经,在最后一抹微笑中,冲向阎孝国追赶的马匹,就在行人们默然的注视下死亡了,死的那么壮烈,他的血浸染了街道,弥漫开来,鼓励着更多的人参与革命,他以他的死宣告了中国的美好明天——那是因为有我们!

阿四全名邓四弟,是李玉堂的车夫。天性纯朴、极为忠诚。与少爷李崇光年龄相仿,而与之交好。视老爷和少爷的安危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深爱着照相馆的小妹阿纯,他与她均是残疾人。为“让老爷开心”而主动请缨,并天真想象着等“过了那一天”,可以与阿纯结为夫妻,过幸福的生活。正是这么纯洁天真的人, 被阎孝国的无情的杀害了,阿四他或许没有像少爷李崇光那样的革命壮志,他只因为老爷少爷对自己的好,便可不顾一切,为他们做任何事。他曾对他的少爷说过他闭上眼睛梦见的全是阿纯,而在他的少爷踏上死亡之路之前对他说,他闭上眼睛看到的是祖国的明天!他深深地知道此事的成败对少爷意味着什么,在途经路上,他为那些人的死亡所震撼,亦为少爷坚定的目光所感动,一颗革命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心中发芽。于是,他为了让阎孝国不加害于自己的少爷,为了拖延时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都死死抱住阎孝国的腿不放,一个毫不会武功的人,为了主仆之间的恩情牺牲了,或许在死亡的那一秒,他都仍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少爷李崇光是李玉堂(革命资助人)在40岁时生下的儿子,17岁,受陈少白影响极深,虽然仍有着年轻的稚嫩与天真,却拥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说过,他来就是为了等这一天,死有何憾!从他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力量,却也因此和父亲李玉堂产生矛盾。最终,他毅然选择成为“保镖”之一,并被授命去执行最困难危险的任务——做孙中山的替身为密会争取时间,虽然他有机会逃脱,但他并没有借此而选择生机,他向所有人包括父亲证明了他真正的成长与决心。他坐在马车上,一路颠簸,看似短暂的路程,确是遍布荆棘,坐在车里的他又有何不知道自己就在死亡的路上,但他不惧亦不悔,正如我最喜欢的那句名言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最后紧要关头,在车棚内,他笑了,为自己为革命做出了贡献而自豪,他亦哭了,为自己不能看到文明的幸福而悲痛。阎孝国疯了似的用杆子无情的戳向车棚,浸染上了他的鲜血,最后他在父亲的怀抱中安详的逝去了!车棚外躺着一块沾满血迹的怀表,想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仍然担心着孙文的安危,这么年轻但热血革命志士令我为之震撼!

在《十月围城》中,这样令人为之敬佩的革命人士很多,如乞丐刘郁白‘打女方红、小贩王复明等,也有很多人他们心向革命,为革命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那是一个热血的年代,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了,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他们是那么的伟大!

这是我看过最感动的影片,也因此流下了许多热泪,影片中充斥着革命的热情,但也不乏亲情,爱情与友情的浸染,影片最后孙文站在船上泪水盈满眼眶的镜头,我脑海之中至今难以忘怀,有这样勇于献身的勇士们,有这样英明体恤的领导者,有中国万万同胞的心之所向,中国的革命怎不会成功。

十月围城观后心得体会 篇10

■文/谈无影

19日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依然觉得激情澎湃——陈可辛制造的《十月围城》果然够酷够痛快!

革命主旋律电影可以拍得那么自然又精彩纷呈,我打95分——减去5分,是因为曾在手机阅读平台上看到中文在线推荐的《十月围城》同名小说,其中李宇春饰演的“方红”和王柏杰饰演的“李重光”应该互生情愫,有送手镯和拥抱等片段。可惜电影中无影无踪,遗憾!如果用两人爱情的无法善终来反衬人生的残酷,革命的惨烈,或许更有看点吧!

《十月围城》,是革命的城,希望的城,悲恸的城,惨烈的城……

张学友的“革命人士”刚入镜头就被子弹射中脑门,鲜血四溅,当场毙命; 任达华的“方天”与满清走狗进行激烈的打斗,被暗算身亡; 李宇春的“方红”为保护大队人马,自愿舍身,被活活炸死;

巴特尔的“王复明”身中百刀,仍然拖着血淋淋的躯体掩护同伴脱离险境; 甄子丹的“沈重阳”在与刺客打斗后奄奄一息,为守护李玉堂,悲情撞向阎孝国而死;

谢霆锋的“阿四”为阻止刺客追杀少爷,死命拖延时间,终被拧断脖子; 黎明的“刘郁白”最后一刻用铁扇阻止暗杀军团,却依然难逃被大刀砍死的命运; ……

革命,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就是那些惨烈的注解!

●李玉堂的惨烈

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个商人,只不过暗中支持一下革命。但陈少白说,从从你为革命捐出第一分钱的那一天起,你就是革命党了!只是,用17岁独子的命来换取孙中山的平安,值不值得?

彼时中年得子,此时白发人送黑发人,倘若知道有这样的结局,一开始,这个有民族良心的正义商人是否愿意出钱出力?

当他亲自下厨为方红、王复明、阿四的兄弟们做最后一餐时,内心的纠结在眼神中千回百转。他跟乞丐刘郁白夜饮对谈,说“明天我李玉堂就是个骗子!”时,无奈和绝望刻肌刻骨!

人生,有些选择没有值得不值得和应该不应该,只因冥冥中无法逃避。

●方红的惨烈

她只是个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讨厌打斗和逃亡岁月的小女子。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躲避满清爪牙。因为方天的死,加入保护孙中山的队伍。

完成父亲的遗愿并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家乡安葬,这便是她的目的。凭她的身手,完全可以躲过刺客的炸药,可是看到断指的杀父仇人,同归于尽的念头就在心中顺势疯长。那一句“女儿不孝”该是多么决绝!一声巨响,便是永无来生。

(注:“春哥”一出场,影院里的人都笑了——其实对于非科班出生的李宇春来说,已过及格线。后面跟刺客单打独斗的片段,驾驭得不错,再加10分。最大的遗憾是看到死去的父亲,作为女儿,那种哀恸的表情不够到位。)

●沈重阳的惨烈

月茹夜闯沈重阳家让他暗中保护李玉堂,因为“他是你女儿的爹”——这个被心爱女人“抛弃”的赌徒这时才知道自己有亲生骨肉。

一路飞奔,只为看看女儿的模样;月夜里蹲在屋顶守候,只为再见女儿可爱的脸庞。

赌了那么多年的他,内心终于被女儿融化。沈重阳弃暗投明,与刺客展开激烈搏斗,生死一刻,手中还捏着女儿“念慈”那个沾满血污的娃娃。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拼尽最后的力气撞向满清爪牙阎孝国……在他倒地的那瞬间,他知道,值了。将来,女儿会知道自己的父亲叫沈重阳,知道他舍命保护过孙中山。

●阿四的惨烈

他说,他做这一切是为了让老爷高兴。只因李玉堂一口答应替阿四向大有记的阿纯姑娘提亲。

或许预感到什么,镜头中阿四在街头大声呼喊着“老爷万岁”时,李玉堂立即要求满足阿四的心愿,直奔大有记照相馆。

当李玉堂看到美丽的“阿纯”竟然是跛子时,内心有过多大的震颤?!在单纯的阿四心中,这个跛子就是女神。

阿四本可逃过一命,只要他松开死死拽住刺客腿上的双手。少爷危在旦夕,他能做的就是牺牲自己。被阎孝国勒住脖子的那一刻,阿四就注定无法继续心中无数次勾勒的幸福场景了:“全家福”中那个笑起来很好看的阿纯凤冠霞帔向他走来……

●刘郁白的惨烈

“男人爱上女人有错吗?”“可天下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偏偏是你父亲的女人?”

为情所困,为情所累——英俊潇洒的刘公子成了沦落街头的乞丐,同时又是个老烟枪。他用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来逃避痛失父亲和心爱女人的事实。

其实,他需要一个最危险的地方来“成全自己”——李玉堂只不过是给了他这个机会。

死,有何足惜?只要能平复心中的伤痛,用虚无的方式延续曾经的爱恋……

闭眼的那一刻:

她,凄凉入境,泪眼婆娑。他,再见红颜,无怨无悔。

●李重光的惨烈

他活了17年,才知道就为这1小时而存在。

孙中山的母亲拉起他的手时,这个稚嫩而勇敢的少年依然在发抖。他是怕的,没有人不害怕生命的消逝……“我替儿子谢谢你,也谢谢你父亲”——病重的老母亲或许难以活着再见孙中山,而她心中明白,眼前这个鲜活的年轻生命或许也将和亲人永别……

如果没有抽中签,他的人生应该在大洋彼岸的耶鲁大学绽放光芒。镜头切换:载着李重光的人力车在石梯上飞速划过,阎孝国冲了上去……李玉堂老泪纵横……

上一篇:青春梦演讲稿5分钟下一篇:村卫生室的作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