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2024-10-10

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篇1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面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知识点很全面,试题很基础,但想得满分不容易。本次期末试卷检测,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附加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二、测试结果成绩统计如下:

年组总人数 142 人,年组最高分100分,年组最低分 55分,年组平均 92.36 分。年组优秀率70%,年组及格率93%。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是填空题。本题的知识面较广,基本概括了本册的要点,主要看学生对本册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从答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处理问题。但第4小题失分较多,一本书72页,小龙看了这本书的八分之一,他看了几页?大部分学生对分数这部分知识理解不够好。第8小题比较大小,5分米○4米和300分钟○3时,比较时出现的错误较多,这部分学生对单位换算和时间的换算掌握的不灵活。应多加练习。

第二大题是判断题。学生在第1题出现的错误较多,两个因数的积一定大于两个因数的差。觉得这道题学生理解不够导致错误。4题出错较多,属知识掌握不扎实,四边形和长方形混淆。

第三大题是选择题。虽然是选择题,但如果不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很难得满分。学生在2题出错较多,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3,经过了()。大部分学生都选A.1秒这是没有认真审题,对其知识掌握不扎实。对秒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应多加练习。

第四大题是计算,学生失分较少。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比较高,主要是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第五大题是应用,这部分知识失分较多,主要考察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第1小题画一个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大部分孩子都画错了,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应多加练习。第3小题失分较多,一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所给的已知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可见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有局限性,应从多方面练习。第5小题失分更多,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结果错误。

第六大题是附加题。第1小题完成很好,第2小题是和书上类似的思考题。填上的同学并不多,掌握不是很好,丢分较多,学生在填完后没有再计算一遍,很难发现错误,应多推敲,多验证,才能做对。第3小题是有关集合方面的知识,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导致失分较多。

四、针对学生的答题状况,全体数学老师确立了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多关注学生,找准学生的“弱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

2.在计算方面还应加强,通过实际情境,先理解计算法则,采用形式多样进行计算专项练习。要做到20个字:加强口算、教学得法、紧扣法则、训练到位、养成习惯。

3.对概念、知识的教学不要局限于死记硬背。应注重其生成的过程。进而升华、拓展。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4.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基础的题型入手,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5.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加强对“后进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今后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思考,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只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成绩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篇2

《课程标准》指出:计算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强调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注重口算,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了第一学段最为复杂的计算知识, 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其中, 教材在内容编排、例题安排、素材选取都体现了《标准》中关于计算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加大教学步子, 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等。但事实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由于部分教师对课标理解不深, 课堂表面热闹了, 算法多样了, 在练习的时间、数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 忽视了学生思维及技能的训练, 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弱化的趋势。因此, 本研究是针对区域小学生第一学段学习后,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保持情况如何?计算的基本技能如何?期望通过采集一些真实可信的数据, 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同时, 通过对部分师生的访谈, 了解新课程下师生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二、测试目的及方式

1. 测试目的。期望通过这次测试与分析的结果,

能对新课程下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为第一学段结束后基本计算技能掌握效果方面的测试提供一个数据参照。其次, 通过对测试情况的分析, 收集部分典型计算错例, 尝试对错例进行分类划分, 探讨影响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心理因素, 促使教师改变单纯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另外, 通过对师生访谈, 了解计算教与学的现状。

2. 测试方式。

为了减低因多次考试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测试与三年级数学期末区域质量抽测相结合。测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及《广州市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标准》为依据, 进行测试量表的设计, 本测试研究从计算的正确性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完成题目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反映。

3. 测试样本。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代表性,

以整个区域学校的一个班整群抽样, 抽取了89个班, 3615份测试卷作为基本计算技能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收集教师测试分析表89份, 对60位教师作了访谈记录, 并抽取相应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案访谈。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1. 口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 有76%的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且不出错, 说明这部分学生口算技能相当熟练且注意力集中。而答对10题以上的学生占95%, 说明学生整体口算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然有1%的学生正确题数低于5题以下,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分布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或民办学校, 其中, 样本班的数据显示约占1到2名学生。通过查阅测试卷发现这部分学生书写潦草, 做题格式不规范等。从数学知识的纵向角度分析, 发现此类学生的估算、笔算题出错率高, 甚至个别学生不能完成。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口算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因注意因素导致的错误。如100÷5=500, 学生在不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下, 受前面几道题乘法的影响, 错将除法做成乘法算。如14×20=180, 13×300=3300,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顾此失彼, 只注意乘个位或十位而忘记乘另一位。如30×50=150, 700×30=2100, 学生没有发挥注意的监督功能, 忘记添0。

(2) 因记忆导致的错误。如3.1-0.8=3.3,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漏减1。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教师认为教得最满意的是口算课, 认为口算能力是形成估算能力、笔算能力的基础, 只有口算过关了, 估算和笔算才有可能过关。在课堂上会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 如开火车、夺红花、小竞赛等。家庭作业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对于口算经常出错的学生, 教师都把错误原因归为粗心、不审题, 改进建议也一再强调多练, 较少从心理角度分析原因, 而采取针对性强的策略。

2. 估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2)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影响估算题正确的主要因素有:

(1) 题目类型。从表中数据看, 有关“估计积 (商) 大约是多少”“估计积 (商) 在什么范围”。这两种类型的估算题, 学生的正确率都在80%以上。填空第11题, 学生的正确率只有76%, 题目是要求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 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2) 题目数字特征的因素。如:88÷3≈的正确率是87.7%, 而497÷7≈的正确率是80%。这说明数字位数是影响估算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同时, 数字在估算中调整幅度的大小除了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也影响策略的选择, 即采取截取策略 (497÷7≈, 可把497看作490) 比采用取整策略 (88÷3≈, 可把88看作90) 的正确率低。

(3) 题目的运算形式。从表格数据发现, 乘法估算的正确率优于除法估算。

(4) 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如:53×62≈300, 27×83≈240, 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估算的意识, 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因此, 口算的熟练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5) 估算意识的影响。如:497÷7≈71……3, 学生把497看作500, 再把500÷7=进行精算。三年学生估算情感属于初步形成时期, 学生对估算是一种不精确的计算的认同, 对自己估算能力的自信心不足, 因此他们更相信通过精确计算出的答案。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估算方法的训练 (如取整、四舍五入等) , 也注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估算, 但忽视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未能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解释估算思路的训练, 因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3. 笔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3) 从表中数据来看, 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较高, 都在80%以上, 同时也表明基本口算失误造成的笔算错误数量也较多, 尤其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计算和退位减法;大数乘小数 (89×32) 的错误率低于小数乘大数 (56×74) ;位数的多少及涉及数字0或7的计算也较容易出错, 学生粗心、书写不当产生的错误等。另外, 选择第4题考查算理方面的正确率只有52%, 这说明算理的理解仍然是教师最忽视的, 片面认为练习数量多少是提升技能的唯一手段。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笔算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口算错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口计算如56×74= (5×4得20忘记加进位的, 除法退位减法的错误) , 极个别学生是因为乘法口诀错误。

(2) 计算法则方面的错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的错误;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除法试商的错误;商和除数相乘的错误。

(3) 粗心、书写不当的错误。抄错数字、横式漏写、抄错答案等。

(4) 理解算理方面的错误。如选择题要求学生理解5×3实际上是计算什么,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答案 (1) 。

结合学生访谈了解到, 学生认为计算特别难的点有:算理的理解;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知道运算的依据, 算理的理解较为清晰, 能自觉地训练多一点的题目, 能灵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反复讲解和训练, 依靠记忆或凭感觉, 对算理的理解不甚清楚, 完成作业时不注意思考, 有时甚至还会互相抄袭。

结合教师访谈了解到, 大部分教师认为: (1) 学生形成计算技能的最重要环节有:熟记乘法口诀;理解算理;牢记法则;重复训练;书写格式;检查习惯。 (2) 对于计算老是出错的学生, 教师采取的策略有: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如经常提问、在黑板上板演等;帮助学生分析错因, 找出症结, 并针对错因进行个别辅导;反复训练, 课后布置专项练习;同学之间采取一帮一;设立“纠错本”、多复习;编顺口溜记忆计算难点;通过数学游戏, 提高兴趣, 如24点游戏。 (3) 关于笔算教学:要注重概念法则的教学, 对法则要牢固记忆;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 要理解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 关注知识的形成;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练习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反复训练;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 而且有经验的教师都有一套训练学生笔算技能的有效方法, 但从数据反映仍然忽视了算理方面的教学, 这说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不一致性。

四、初步结论

1. 期望通过学业质量抽测开展测试分析的实践研究, 就如何从整体的面面俱到到某一专题作出尝试, 以期末抽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计算能力为切入口, 指导教师进行测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汇总的分析表发现教师从应付的态度向认真的关注, 从过多地关注分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渡, 并对学生的计算错例进行摘录分类, 分析错误原因,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区域数据的比较了解到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水平。实践证明, 错例的整理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梳理, 为日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2. 充分利用区域教研特色“三级教研网络”的教研体制,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进行指导和监控, 从量的分析角度,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通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数据的统计, 得到比较真实数据的参照, 从质性分析的角度, 通过对师生的访谈, 初步探讨影响形成技能的心理因素。

3. 专项调查结果表明: (1) 区域三年级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总体达到了教学要求, 口算合格以上的学生占测试总人数的90%, 估算、笔算技能的掌握较好, 正确率都在80%以上, 但需要学生理解算理、表达过程的题目得分率较低。 (2) 偏向农村地域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水平低于镇街学生, 镇街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的学生差异较明显, 这反映本区域的数学教育存在差距。 (3)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问题有:乘法口诀熟记程度、算理理解不透、计算法则掌握不好、书写检查习惯、注意力的保持、非智力因素等。 (4)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形成的因素有:教师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对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理解, 对教材编写的理解及把握, 练习设计及实施的有效性、对学生计算错误的态度及相应的措施;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兴趣, 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 对练习量的认同度等。

五、讨论及思考

本测试抽取样本的数量及样本的分布基本上都能代表区域的实际情况, 有待改进的地方: (1) 测试题以《课标》及人教版 (三下) 教参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制定双向细目表, 测试题可能偏重主观, 欠缺镇街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数据的差异检验、离散度的检验。 (2) 本测试是与数学期末抽测相结合, 评价方式限于正确性这一维度, 速度与合理性未能体现。 (3) 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层次性的特点, 本次测试只针对口算、估算、算理、笔算四方面的数据统计, 对于是否加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 有待进一步思考。 (4) 学生计算能力的深入研究, 仅从量的角度测试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本研究还结合质的分析, 但访谈的内容还是侧重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和教学行为, 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计算中的思维过程的访谈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2]张晓霞, 马垊兴.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技能的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篇3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篇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段考试卷卷面分析

新中中心学校

魏海清

忙碌了半个学期,一晃期中考试就结束了,在这次的改卷里,我相信每一位老师和我一样经过了一次次深刻的思考。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采撷成功的果实,这种感觉是从孩子们进入“考场”的那一刹那开始的,心中充满了期盼。面对考试,三年级的学生已显得成熟了许多,但是,看着试卷,想起我们的学生,心中又多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感触。我们不断地说:看似简单的题,学生怎么就做不对呢?是不是自己过于相信学生了呢?一连串的问题从我们的口中冒出,一遍又一遍的翻着试卷,一题又一题的做着分析。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试卷做全面分析。

一、、试题特点

本试卷本着努力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如阅读理解和词语积累、课文背诵等方面的检测相对加大了力度和分值。

二、卷面分析

本次测验,从整体看学生发挥的还不太理想。

1、基础知识:

①看拼音写词语。此题中个别字出错率很高,如:胸脯、娇嫩、拜访。其主要原因:一是读不懂拼音;二是有一些词语说的较少,写成了很多同音字;三是能拼准拼音,但是由于平时练得不够扎实,所以写错。

②按要求填空。此题是考察学生对查字典的运用。平时也训练过,当仍有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说明教师在平时训练时缺少反复性的练习。

③ 写出句子中加点字的近义词。所要填写的内容都是书本上要求掌握的。但是学生实际做题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④照样子填词语。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的掌握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能区分出“的”、“地”的用法。说明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透彻。

⑤按要求改写句子。大部分学生在做这一题时,出现的错误较多,主要原因是教师平时训练的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注意灵活性与全面性的统一。

⑥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大部分被学生能准确的把古诗补充完整,但在完成习题时就不理想了。

2、阅读方面:

丢分极其严重。.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答题中一定要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短文的整体感知、理解和感悟能国,养成边读边思,多读多思的习惯。

3、习作:

本次习作中是结合实际,写写自己对秋天的发现。这次习作对孩子是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应该是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再加上这篇作文涉及的题材是平时练习过的写秋天的美景,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根据自己的发现,把秋天的景物写清晰,还能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语,有合理的想象。但个别学生把握不准,得分不高。有的同学忘记了写作文的格式;有的没把作文的题目写出来;也有的同学不假思索,写成了别的作文,造成离题。这写反映出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审题心理还极待提高,在选材方面写作上还要加强训练。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粗心大意丢分,如有学生漏题、读题不仔细。

2、个别孩子不读题,理解力差。

3、作文中,少数孩子没根据作文要求写(如,内容要求是写秋天的景色,内容竟然写课余生活等)。部分孩子的语句不够通顺,语言不科学、规范,错字较多,标点的使用不当。

四、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制定好科学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及时梳理归类,多听写、背默,及时纠错,通过小练笔、口语交际、练习题、阅读分析等形式加强练习,并积极为学生创设运用知识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加强标点符号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教给他们正确运用标点的方法,通过练习题和习作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

3、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平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边阅读,边记录好词好句,并有意识的背下来,把好词好句恰当的运用到习作中,同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习作水平。作文教学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建立错别字小档案,减少作文的错别字,4、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面分析 篇5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这次的期末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同时关注了知识的扩展,使学语文不仅重结果更讲究学习的过程。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纵观这次考试的效果,成绩比较理想。总体上来说,客观的反应出了平时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自身所能达到的成绩。

下面就语文试卷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题“在大写字母下写出小写字母,”这一题是考查学生对音节的掌握情况,少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第二题“读拼音写词语”,这一题是考查了学生对学过的生字、词语及音节的掌握情况。得分率91%.第三题 这一题考查学生辨别近字词的情况,得分率89%。

第四、五,连一连,考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得分率都在95%以上。以上这两道题综合测试了学生掌握词语”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平时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第六题“我能把不完整句子加标点符号”;考查学生掌握句子的情况。此题有70% 的学生答对。

第七题这题考查学生积累运用词语和掌握古诗的情况,有92.5%学生满分。第八题 “我会排列成句”,大部分学生的掌握比较扎实,能够准确地连句成段。这些试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基础知识测试,确切地说应该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考查了学生对连句成段积累,因为它既包括一般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包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九题是阅读题;阅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段的基础上,理解文段的意思。

存在不足:

1、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句子训练量不足;

3、阅读理解能力不高。

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

1、教师应该重视,并严格抓好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不管是板书一个粉笔字,还是写上一个批语,都要时时成为学生的榜样,端正地书写。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年级衔接,各学科协作,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一抓到底。

2、充分发挥和挖掘中国方块汉字表义的特点,多在具体语境中,结合汉字的偏旁部首,让学生理解字义,巩固记忆。从而有效避免形近字的混淆。

3、采取比赛、点评、展览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与写字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孩子都是有自尊心,上进心的,就是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课堂上的表扬可以扬长补短,对他们的进步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小组互评、同学的互比当中是创造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极好氛围。通过作业展览,既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愿写字乐写字的兴趣。

(二)阅读方面:

1、引导孩子们多阅读,多方面扩充知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推荐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篇6

大兆街道中心学校

2013-1-24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这次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总体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既重视了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关注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既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又注重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关注了对获取数学信息能力的考查。

从检测结果来看,二年级数学教师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理念不断更新,同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试题分析:

1、在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题目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3、美中不足之处是二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师们在教学中只提到“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学生绝大多数不会做。另外学生没有接触过关于“0的乘法”,对于0×9的答案选择错误很多。

二、试卷分析

1、第一大题填空

整体上答得较好,学生基础知识答得挺好,比大小几乎全对,没有什么问题。不足之处:学生能找对轴对称图形,但都忘记了画上对称轴。

2、第二大题判断

整体答题较差,判断5道题目,全部答对的很少,尤其是第2、4小题出错更多,可以看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扎实,不准确。第1、3、5题正确率较高失分少。

3、第三题选择

整体不够好,特别是第4、5小题失分很多,第4小题,学生不知道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导致错误,第5小题,对于0×9的答案选择错误很多。

4、连一连

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几个几”分不清,个别学生少连了一条线。

5、第五大题基本功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学生计算正确,口算能力强,掌握了计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细心计算,过程正确书写认真,但有个别学生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忘记了进位或退位,出现了错误。

6、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4个小题,第1小题存在的问题是单位写错的较多;第2小题学生能列对算式,但计算易出错;第3小题分为两个小题,能计算正确,很多学生忘记写单位了;最后一小题,个别学生涂一涂,涂不清楚,以后要在此方面严格要求,提问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正确提问并作答。

三、取得成绩:

关于试题解答情况试卷反映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为:

1、学生会口算表内乘法、和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2、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3、应用题:多数学生基本数量关系分析较好。

四、存在问题:

1、审题不够认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抄题不够认真,同时缺少检查的习惯。

3、在计算方面,少数学生有计算错误,横式上的得数漏写,没有很好的检查。

4、填空题、选择题的错误率比较高,主要是学生对题意不理解,对一些概念掌握不够。

5、多数学生书写较端正,卷面较整洁,但有个别学生书写不认真。

五、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做试题、漏写结果等现象。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题目,老师平时要讲透,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细心做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分析题意。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平时加强口算与笔算训练,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3、在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境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篇7

一、填空题

1.120是6的 () 倍, 120的6倍是 () 。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 它的周长是 () , 面积是 () 。

3.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

4. 两个因数的积是240, 其中一个因数是8, 另一个因数是 () 。

5. 今年2月份有 () 天, 全年有 () 个星期零 () 天。

6.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 宽是10厘米, 长是 () 厘米。

7. 一场电影18:40开映, 20:05结束, 共放映了 () 分钟。

8.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 比宽多3分米, 它的面积是 () , 周长是 () 。

9. 若△=O+O+O, △+O=40, 则O= () , △= () 。

1 0. 把8.02, 2.08, 2.80, 8.20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1 1. 一本科技书178页, 小英计划6天看完, 每天大约要看 () 页。

12.0.8里面有 () 个十分之一, 和它相邻的两个一位小数分别是 () 和 () 。

1 3. 小明2012年5月1日满10周岁, 他是 () 年出生的。

14.4平方千米= () 公顷7公顷= () 平方米

6吨-3000千克= () 千克 () 年=36个月

2千米50米= () 米10天= () 时

15.20.02读作 () , 十点二零八写作 () 。

16.教师节在第 () 季度, 这个季度共有 () 天。

17.0.89是由 () 个0.1和 () 个0.01组成的。

18.17时是下午 () 时, 24时是 () 时。

1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北京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0 () 小青的身高是152 ()

一辆小汽车载重3 () 小红跑100米用了16 ()

二、判断题 (对的打“√”, 错的打“×”。)

1.3平方米=30平方分米。 ()

2.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3. 零乘任何数都得零, 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

4.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

5.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可能是两位数, 也可能是三位数。

()

6.3千克棉花比3千克铁轻。 ()

7. 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

8.小军向南走了100米, 他因有事转向北走了100米, 他又回到原地。 ()

9.0.4和0.6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1 0. 小强已满12岁, 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 他一定是2月29日出生的。 ()

三、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两个数相除, 余数是19, 除数最小是 () 。

A.18 B.19 C.20

2. 钟面上的时针走一圈, 分针要走 () 圈。

A.12 B.24 C.60

3.1元5角写成小数是 () 。

A.1.50角B.1.50元C.1.5

4. 一根钢管锯成2段要2分钟, 锯成5段要 () 分钟。

A.6 B.8 C.10

5.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8 () 。

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

6.25×40积的末尾有 () 个零。

A.3 B.2 C.1

7. 小丽5分钟做了150道口算题, 小华3分钟做了120道口算题, () 做得快。

A.无法比较B.小丽C.小华

8.250里面有 () 个十。

A.5 B.25 C.250

9. 篮球场长是28米, 宽是15米, 半个球场的面积是 () 平方米。

A.210 B.420 C.86

10.用24时计时法, 下午2点是 () 。

A.2时B.20时C.14时

四、计算题

1. 口算。

2. 估算。

3. 笔算。 (带*的要验算)

4. 脱式计算。

5. 列式计算。

(1) 294里面有多少个7?

(2) 一个数除以9, 商是15, 余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3) 203减去5除135的商, 差是多少?

五、看图填空

1. 学校在军军家的 () 面, 亮亮家在学校的 () 面, 月月家在学校的 () 面。

2.

小明从学校出发, 向 () 走 () 米到军军家, 又从军军家出发, 向 () 走 () 米到亮亮家, 再向 () 走 () 米到月月家, 最后向 () 走 () 米回到学校。他一共走了 () 米。

六、解决问题

1. 三 (2) 班37名师生去游玩, 每条小船限乘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 买5个小足球要用175元, 买15个这样的小足球要用多少钱?

3. 有864个乒乓球, 每8个装一盒, 6盒装一箱。这些乒乓球能装几箱?

4. 学校食堂运来面粉120袋, 运来的大米比面粉的3倍还多35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5. 一艘轮船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照这样计算, 这艘轮船一天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6. 妈妈说, 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上95分, 就带他到北京旅游。

如果他语文考得94分, 数学考得97分, 那么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去旅游?

7. 学校买了10箱钢笔做奖品, 每箱8盒, 每盒12支。一共买了多少支钢笔?

8. 小花做了一回小当家, 她上街买菜情况统计如下:

(1) 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 买 () 用钱最多, 买 () 用钱最少, 相差 () 元。

(3) 一共用去多少钱?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一、前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从教人员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分析与掌控力度,进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当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对数学存在畏惧心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就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畏惧的心理,认为数学比较难,不容易学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相较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其计算过程更加的复杂,有的学生面对复杂的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对数学的求知热情。

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自主、开放、探究式的教学。但是在三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即教师讲课,学生机械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陷入死板、呆滞、枯燥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教学课堂中,常常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教学课堂过于枯燥,使得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

三、掌握逻辑,分析联系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已经登上舞台,并让很多小学生感到头疼,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们没能掌握分析逻辑关系的能力,这样就不能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因此,要想让孩子们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技巧,我们就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知道怎么弄清应用题中的逻辑关系。

客观地说该阶段学习的多少关系,倍数关系等都属于比较关系的范畴。解决此类应用题,我们就要训练孩子们学会分析应用题是要我们比较什么。例如有个脑筋急弯:“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这道题就是让我们分析比较关系,比较的是那个方面。如果不加分析,许多同学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铁重”。但是这道题让比较的是重量,而题干明确说明,铁和棉花都是一斤,所以应该是一样重。

此外,还有是事物本身前后变化的比较,需要我们紧跟线索进行比较。比如:一家网店商品原价是100元,双十一搞促销单价下降10%,节日结束后又提价10%,那么现在的价格和最初的价格一样吗?这就是典型的动态比较对象应用题,其中的降价和提价的10%对应的对象不一样。促销时降价10%针对的是原价100元而言,而后来提价是针对降价后的90元而言的,这样一解释同学们的思路就明确了,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就知道怎么解决了。

四、运用直观教学,促使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

借助直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过渡。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为此,我采取由直观教学入手,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比如,在讲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教师板书例题: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乘法时,三个数相乘,结果不变;除法时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结论。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学生掌握了知识,并强化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三年级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吴兆民.浅谈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41):88-89.

[2] 夏周强.小学三年级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2014(02):45-47.

[3] 徐文斌.承上启下抓好三年级数学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02-103.

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篇9

执教者:兰秀菊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班总人数42人,参加考试人数42人。平均分85.6分,及格率百分之97.6,优秀率百分之76。

二、题目基本情况

共分为三大题:积累、阅读和习作。积累题型源于课文的生字、词语花篮以及百花园的训练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也在三年级学段的目标训练点内。习作则是一个百花园中的习作。

三、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

从学生的卷面上看,全体都掌握得比较的好的知识点是:

1.生词基本都能正确书写;

2.补充成语、诗句、名言以及合并句子、“把、被”字句互换;

3.习作基本能安要求书写,不离题,中心明确,学会分段。

四、不足

1.卷面不整洁;

2.书写出现两极现象,部分学生写得很好,部分学生却写得很差;

3.看拼音写词语题中的从课本词语花篮中来的词语较多学生没有写不对;

4.在仿写句子中,题目要求具体写出各式各样的水果,但有部分学生审题不严,描写了蔬菜;

5.全班错得最多的题目是课外阅读题: “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这句话写了:A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B葡萄长了两大串,而且香味使人陶醉C葡萄长得多,成熟了,而且香味使人陶醉。在本题中,正确答案很明显是C,但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A。从这也可折射本班学生对阅读题的理解技巧有待加强,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五、努力方向

1.有计划地进行书写指导、训练与强化,措施:

每次书写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书写,作业少而精,要求质量,及时反馈书写的质量。每周进行一次书写比赛和展览。

每周坚持写字课的指导。

2.不上囫囵吞枣的课,向40分钟要质量。

3.作业及时评改与讲评。

4.坚持培优补差:

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篇10

授课教师: 江景玉

一、考试情况概述:

本次试卷的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41名学生,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99.5,最低分:49。及格率均为97.6%,平均为93.5分。附加分算上满分110分,平均100.2分。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平时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但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考试时出了很多错。主要有:

①做题浮躁,不细心。对20个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填序号本来比较简单,但部分学生把序号丢三落四。

②对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连接的数的顺序是从大到小排列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混淆不清。

③应用题的书写格式混乱,答语漏写或表述不清。④卷面整体书写较差,不够整洁。

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并解决计算“东丢西落”的弊病。

2、综合题上失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有:

①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上不够细心。随便一看就开始写算式,已知条件用错的,数字抄错的都有。

②书写格式混乱。主要体现在应用题的算式没写在问题下面,而是在试卷上乱写,如算式挨着问题后面写,或写在题目条件后面。答语漏写或简写,表述不清。

③思考深度不够,附加题做错较多。

④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对于舍弃多余条件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失分较为严重。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我想我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审题训练,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分数提高。

三、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

1、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3、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篇11

27 + 35 =16 + 34 =53 + 35 =78 - 44 =

80 - 28 =72 - 37 =

二、用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要写出验算过程)(14分)

三、填空(22分)

1.4个千和5个十合起来是( ),八千零八写作( )。

2.按规律填数:

(1)2000、4000、6000、8000、()

(2)()、()、5900、5800、5700

3.在6530、6350和6550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

4.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棵白菜重3( ),1个苹果重300( )。

小华的身高136( ),体重32( )。

5. 在○里填上“>”“<”或“=”。

2千克○400克100-62○100-26 4200○685€?

6.下面的长方形是用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7. 小强上星期六13 :00~15 :20在科学宫参观,16 :00回到家。他参观科学宫用了( )小时( )分,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 )时。

8.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里画“√”(12分)

1.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5000?

5620 □4890 □4260 □

2.商店从上午 8 时开始营业,到晚上8 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多少小时?

8 小时 □ 10 小时 □12 小时 □

3.哪个物品的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4.红花25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少一些。估计一下,这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比50 朵多 □正好50 朵 □ 比50 朵少 □

5.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三个面上写3。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哪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1 □2 □ 3 □

6.从侧面看下图 ,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 □

五、画图(12分)

1.把右边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2.下边每小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里面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8 厘米的正方形。

3.小林用下表记录了上个月1~15 日的天气情况。

根据小林的记录完成下面的条形图(横着画图)。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平均每组多少人?(3分)

2. 一袋盐500克。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4分)

3.岭南小学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都是42 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

(5分)

4.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三种水果(如下图)。(6分)

(1)种西瓜的地占这块地的 。

(2)种番茄和葡萄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种西瓜的地比种番茄的地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5.用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纸剪最大的正方形。(8分)

(1)能剪出()个这样的正方形。

上一篇:初中生一封家书范文800字左右下一篇:熊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