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的心得体会

2024-09-05

廉政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

廉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时刻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示

-----参观市廉政教育基地有感

参观完市廉政教育基地后,感触很深,发生在身边鲜活的事例、贪官可悲的下场都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现将心得汇报如下:

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同志讨论历史周期率的话题。黄炎培说,中国历代王朝更替频繁,兴——衰——兴——衰的发展周期,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他请教毛泽东有什么方法跳出历史兴替的周期率。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把王朝周期性的原因归结于政府腐败,归结于专制,归结于对统治者(官员)队伍缺乏有力的监督与制约。

在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就发生了刘青山、张子善事件。他们过去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为党为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曾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建立过功绩。但在和平环境中,经不起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逐渐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这就像毛主席说的没有有力的监督与制约,就有人产生“天下是我打下来的,现在享享福是应该的”骄奢淫逸之想法,如果任其发展、蔓延下去,就会让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陷入前面所说的历史周期率。为此,我党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决心建立了一整套预防腐败的科学体系,让每个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

二.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建立惩防体系,让每个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让每个党员、干部看到“伸手必被捉”的下场,从而不敢、不能忘记“莫伸手”的底线意识。

在廉政教育基地列举的案例中,我看到了那么多美好前途、年轻有为的党员、干部为了那么一点点的钱财,将政治前途、美好的生活全都葬送,给我以很深刻的教育。油田公司某二级单位分公司经理就是在对方每次小恩小惠的给予后,渐渐的积少成多、欲壑难填,最终被捉。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小恩小惠没关系”、“所谓正常劳务费没关系”的思想作祟外,还有就是脑袋里忘掉了对“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客观必然性的畏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用自己的政治代价、生活代价告诉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脑袋里必须有“伸手就是触高压”的畏惧心理,牢记“伸手必被捉”。除了脑袋里紧绷“伸手必被捉”的弦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学习、现场教育看到“伸手被捉”的可怜下场,牢固树立“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的思想意识。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都是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表现出了共产党员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的君子本色。他们一心装着群众和事业,是时代的先锋、道德的模范。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国优秀组工干部李林森、见义勇为的佳木斯第十九中学张丽莉、敬业奉献的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等等。他们在社会中发挥出了“正能量”,感动和影响着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工作的楷模。而像刘志军、刘铁男之辈,他们的心里欲念太多,甘愿做金钱、权力的奴隶,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是小人做法。

社会中总有美和丑、善和恶,作为党员、干部要有甄美鉴丑、惩恶扬善的勇气和行动,让身边的丑恶现象得到消除、让美丽善良的风气得到发扬,形成人人都有正能量、处处都有正能量的强大氛围,“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真正按照党员的要求,做到时时严要求,处处做表率。

以上是我的心得,请领导批评指正。

汇报人:王涛 2013年9月6日

廉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课改,社会性,自主,合作,探究

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是一种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强制”。这种“强制”是必要的, 因为它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个人发展的整体要求, 也是科技、文化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而且以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支柱来进行实施。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课程改革的方向不能改变, 力度不能改变。

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需要首先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其次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的转变.特别是灵活处理课程, 在课程实施中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是课程能否深入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通过学习, 使我有了如下体会。

体会一: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 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 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一) 课改需要加强各实验区、校之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 课改途中困惑多, 疑难多, 教具少, 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 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 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 例如:周六上午学区的研讨和下午学片的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 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 扎根于课堂教学中, 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 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思路被打开了, 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 一线教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二) 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 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教师提出要求, 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 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 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 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 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 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三) 课改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 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 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因此, 教师在对话中要注意做到: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究、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鼓励学生相互补充, 展开讨论。比如, “我想这样做, 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 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 教师要热情对待, 积极回答。在对话中, 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体会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这是21世纪公民所具有的素质, 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 意在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 促进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 合作学习

新课改, 学生不在是孤立的学习者, 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 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合作学习是对过去一节课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填鸭式”教学的否定。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为基础, 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仅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

(二) 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有3个:1.浓厚的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总是围绕问题进行的, 问题能激发情趣, 问题能引发思考, 问题能帮助你追求卓越。2.多元化的探究互动。探究互动一般都是从多角度、多样式、多时空等方面进行的。3.思辨的探究讨论。

因此, 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是很必要的, 它可以让学生真正会学习, 真正体味到学习的兴趣, 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3

一、幼儿教师的选择问题

幼儿园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它是为以后接受更高级教育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幼儿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仅要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导孩子们知识,还要有爱心和耐心,面对孩子的哭闹和无理要求,要热情开朗、活泼善良,要像个大孩子一样和孩子们在游戏中玩耍,也要温柔体贴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要知道你的形象、行为、习惯甚至说话的语气对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三岁的幼儿是学习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但却不具有太高的思考能力,他们分辨不出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二、 幼儿教育的问题

幼儿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其教育重心不是知识教育,而是重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心理与个性,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生理发育特点把教育融入于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在教育中要与幼儿保持平等的关系,让他们享受到尊重、自由,建立一种合作的气氛,给予幼儿表达自己能力的欲望和机会。在教育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以便在以后的教育中做出改变。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是引导而不是强制,幼儿也是有权利的,强制的让幼儿完成什么有时会起到反作用。幼儿教育不是死板的,对于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帮助,有的孩子活泼可爱,见到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会随着节奏舞动起来,这种孩子我们要给予鼓励和掌声,让这种开朗的性格得到好的发展。而有的孩子则比较胆怯内向,见到人也不爱说话,如果这种性格形成就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和表现自己的勇气而影响一生的发展。对于这种孩子我们要为其提供说的机会,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大力的鼓励,慢慢地让其建立自信心,一点点的加强与孩子们的交流。

幼儿教育注重幼儿智力和人格培养,大量的研究表明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智力和大脑的开发,适当的增加一些阅读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育和以后的学习都很重要。通过老师的阅读孩子们可以从中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理解,从自己的复述孩子可以锻炼记忆力和说话能力,一些手指操和积木游戏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手段。开发智力并不是需要刻意地去学些什么,在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活动都是对智力的一种开发。要注意孩子平常的行为和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这都是孩子自身智力发展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引导鼓励,你可能培养了一个小的爱因斯坦。在人格方面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阶段,其可塑性很强,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还没有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往往通过外界给予的评判和认识,家长和老师说“好”就是“好”。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良好、健全人格基础的建立,要好好教育引导,让他们对人对事的好坏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形成良好品德打下基础。

对幼儿的教育要以爱为主,但也不能过分宠爱,更不能打骂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不要事事都依着孩子,什么都帮他做好,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其完成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其与小朋友们分享玩具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快乐,慢慢培养孩子独立自强、团结友爱的性格。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实时,要聪明的对待孩子采用的战术,比如打滚、哭闹等。我们要软处理,可以把他放放在床上,等他累了再告诉他为什么不满足他的要求,好好的解释给他听,并告诉他打滚是没用的。孩子是懂事的,解释通了他就再也不会随便打滚了。如果一旦成功他的小脑袋里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下次还会再用,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 幼儿园方面

这里说的主要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从孩子来幼儿园乘坐的校车开始,就要是正规的校车,保证孩子们在路上的安全。在饮食上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饭菜的材料和厨房要有专人经管,饭菜要即可口,孩子爱吃,又要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孩子在幼儿园游戏玩耍的器具符合幼儿活动的特点,而且要经常维护,防止破损器械对幼儿造成伤害。要有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并完全遵守执行,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安全。

四、家庭方面

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这里的事情,家长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要与家长时常沟通,把幼儿最近的饮食情况、学习情况和游戏情况及时地说给家长听。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家园联谊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多多了解老师们的职业能力,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学目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这个线也不能太早了,幼儿阶段是游戏玩耍、唱歌跳舞、四处淘气、有着各种古怪想法的阶段。而不是过早的背上升学的压力,坐下来学那些本该小学2年级学的数学题,背诵很多古诗,写很多字。让他们在这个年龄下长时间坐下来读书写字,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

家庭环境也要和谐,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大人的事大人私下解决,不要在家中有一种压抑的气氛。孩子是敏感的,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要让大人的错误让孩子承担。

廉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就像在剧场里,有人站起来看剧,就会导致所有人模仿他也站起来看,不站起来看不到啊,然后就有人会站到椅子上去……打破规则,导致所有人都体验痛苦的观影效果。这种类似于“剧场效应”的东西,绑架了整个中国教育。

文章颇有见地,犀利无比。

但是我想问,看到问题,指出问题,然后呢?难道我们要回到之前坐在椅子上看戏的过往?回到70后80后们小时候的教育模式中?

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完成作业,考试足够了。该唱歌唱歌,该跳舞跳舞,不用上课外班,不用去学才艺,回家的娱乐是和小伙伴一起掏鸟窝,挖红薯,捉迷藏……

大家都回到过去?

我想给个大大的“不”字。

作者说,NO,我来描绘一个美好未来学校:上午文化课,下午兴趣班,晚上看书……

这就够了?文化课学不好怎么办?兴趣班坚持不下来怎么办?看书没兴趣怎么办?

我不懂什么大数据分析,但身边的切实经历告诉我,回到过去行不通。

作者设想的美好学校或许能实现,但是不知道猴年马月,而且即使实现了,也解决不了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

先说不能回到过去。

因为过去的教育更落后。

小时候,我和好朋友冰都是认认真真的好学生。

上课她比我认真多了,我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随便说话,屡屡被老师嫌弃还不自知,那时候傻啊。但她比较早熟,内心细腻敏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她深刻的影响。

作业她比我写的更工整。我讨厌抄写类的作业,于是想尽办法偷工减料,比如用两支笔一起写,写一遍就是两遍,比如让抄写34个词,我就抄25个之类的,反正看着都是一大片,以我经验,老师根本看不出来,而且作业那么多,老师哪儿有时间一个个数你抄了几个词。只要不是万恶的小干部判作业,基本上都能蒙混过关。

但是,一到考试时,一到检验成果的时候,平时下的功夫就像一个阴险小人一样戏弄于我们。认真的冰总是不理想,稀里马虎偷工减料的我,总是比她考得好。

当然,虽然我凭着眼神好,总能有机会搂草打兔子,偷瞄别人一两眼,但是总体来说,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也仅仅是我在家实在无聊就读书她从来不知道读书而已。

那时候,没有一个老师认识到这个问题。

老师自己都不读书。最多捧着克扣我订的《故事会》、《童话大王》在讲台上乐一乐,急得我只想窜过去从她手中夺过来。之外就很少,不,从没有,看到老师捧书的背影。不是回家做饭(教师宿舍就在教室旁边),就是坐在讲台上一边织毛衣一边盯着我们写作业。

最可怜的就是像冰这样的孩子,努力苦读,埋头苦干,什么都听老师的,但到头来只能自认倒霉,自卑地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早早辍学回家,找一份工资,嫁个汉子,生个孩子。

一辈子就这么交代了。

当年,这样的孩子不只冰一两个,而是无数个。

回顾从小学一路走来,上到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中,有多少本来可以跟我们一样心怀梦想、走向四方、勇敢做自己闯人生的孩子,早已被闷杀在“知识的摇篮——学校”里,破灭了梦,失去了神,慢慢变成麻木不仁油腻不堪的中年愚民。

即使我们自己走出来的这一小部分,就是当时教育的成功品吗?

高学历?就是成功?NO!

高工资?就是成功?不尽然。

能快乐地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并不断发现自我和突破自我,实现财富自由,实现人生梦想,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吧?

有几人能做到?

所以,教育绝对不能回到落后的年代。

那么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否行得通?

我觉得要看他上午的文化课学什么,怎么学。下午的兴趣班老师能否引导孩子觉得有趣,有益,并坚持下来。

如果上午的文化课还是学语文教材英语教材数学教材,那么此梦可歇。

学习语言(语文英语)的规律是什么,老师自己都没谱,怎么教学生?

难道还重复往日的读课文,分析课文,抄词,默写课文的老路?那能学出什么?学生仍然会像几十年前一样,在学习上找不到北。

下午的兴趣班,老师如何帮孩子坚持,帮孩子一步步找到成就感?也非常重要。不要说兴趣班就不用太费劲。画画想画得一般,可以随便描几笔算打发时间,想画的好,我可知道,当年画素描时为了画好那些线条哭了多少鼻子,还是没画好。连最基础的鸡蛋,都要画几年的。枯燥不枯燥?乏味不乏味?老师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学生克服这份枯燥乏味练习带来的挫败感,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坚持下来?

这都是课题。

仅仅给出一个梦想中的学校,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思考!学习!再思考!再学习!

然后行动!

廉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在吴昕孺的小说《宝贝》中,作者虚构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又完全可信的故事:因为爸爸妈妈生了一个成天被“宝贝”“宝贝”叫着的小弟弟,完全受到冷落的六岁主人公小玉想把弟弟从楼上扔下去,她给弟弟喂生的自来水;往弟弟奶瓶里偷偷放老鼠药;和好朋友合伙去汽车站用一百个棒棒糖的价钱“鬼卖”(拐卖)弟弟……在一连串的虚构情节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一个儿童在突然受到极度冷落后的心理的真相。

不要质疑它的真实性。小说都是虚构的。虚构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明知道是虚构的,但依然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它揭示的是真实。我相信这种艺术的真实。在我的漫长的语文教师生涯中,我在小伙伴们的“真情作文”、“原生态作文”中无数次地读到过譬如“有弟弟真不好”“我不喜欢弟弟”“弟弟要是一直留在广东不回来就好了”的文字,而我几乎无可指责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他们,因为问题并不在他们——有问题的不是孩子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不正常”心态,而是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这种不正常心态、从不在乎孩子立场与视角的、自以为是的我们。

天使的心中也会有邪恶的阴影眷顾,何况这种邪恶同时被儿童的幼稚与成人的近乎愚钝的漠视行为所指引。每一个儿童的存在都不容忽视。——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总是暗示我,哪怕是面对一个痴呆儿童,我都下意识地不敢不敬畏他。——儿童的心灵不容许成人一次次地冷漠甚至有意地歧视。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在乎,甚至长期地以这个世界的智者、强者身份自居,愚蠢地认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与无可奈何。

儿童自有他们的一双穿透世事的慧眼,同时也有一套独特与充满智慧的对抗法则。既然这个世界是由儿童与成人共同构成的,那么,忽视——乃至伤害儿童,必然会打破这个世界的平衡与安宁。

这由不得你不信。——尽管多年后小玉谈起小时候她想弄死弟弟的事,“爸爸妈妈矢口否认”。

这是几年前我在一个书评中谈到的一个例子。之所以又想到这个例子,是因为一个传闻,说是一位女孩子杀死了她的准备要二胎的父亲。此外又有一则传闻说,有个女孩起初同意父母再生二胎,结果等母亲怀了二胎,女孩又说:我诅咒,生不下来。结果真就没生下来。从此再不敢生。

微信时代,许多传言都不能完全当真,那就当故事来听,如同我们看如上所述的小说。它们的众多的意义当中,有一种在于——我想说的是,别忙着怎样教育儿童,在教育儿童之前,盘点一下你认识与了解儿童多少。尽管我们都来自于儿童世界,但事实是我们基本上没有体察到:儿童的大半个世界,都不是与我们的世界重合的,它是独立的。对于儿童的教育而言,重新认识儿童才是真正的开始。但不要急于表白自己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据我所知,不到一些比较糟糕的事情发生,儿童真正的一面,大多会隐没在“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的自信中。就像一些做老师的,总不大相信打坏小明脑袋的事,是最老实与最优秀的小红干的一样。几乎所有的教育失败,都可以看作是对儿童认识不足与不当的一种结果。将儿童视为时刻要训诫的对象与视为股掌之间的宝贝来溺爱,包括一些学校动不动就不许小学生追吵喧闹的养成教育以及将儿童当成刷题与学艺的机器,都可作为儿童认识方面的例子。小时候我一个人去一家我最亲近的亲戚家拜年,亲戚念着我的小名说,××不吃什么的,随便煮点菜就是了。我说,我吃的,什么都吃的。亲戚们都笑了:那就多煮点。总之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的一条意见是,认识与了解与尊重儿童,比教育儿童更重要也更艰难。对于许多教育者来说,教育只是两三分钟的事——如此的时间与耐心,你基本上无法了解一个儿童。而每位家长与其都去做儿童教育家,就远不如去了解与认识各自的孩子:与你最熟悉的孩子,与你又有多么的陌生。

对于最应该了解孩子的家长而言,要了解与认识儿童,自己先接受教育、读书学习,是重要的。牵手、陪伴、交流、沟通、关爱、与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链条,是重要的。如此重要的东西一定还可以列出很多,但像偷看孩子的书信、微信,或者严刑拷供,是最下三滥的办法。

廉政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张政超

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局有关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一中全会精神、杜君河同志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泰安市教师行为是不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肥城市教育系统关于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实行问责制暂行办法》、《肥城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法》、《教师法》、《省规40条》等法规和文件。在学习中一边做笔记,一边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教育,并为此专门撰写了这篇学习心得体会,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整风学习,对我们教师队伍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受教育,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听取别人的批语意见,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现就这些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掌握。对先进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教育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掌握的比较少,也比较肤浅。

2、自身建设要求不严。没有严格按照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

1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攀比思想经常在头脑中存在,艰苦奋斗作风和过紧日子的思想淡

化,有个人名利思想。

3、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不严格要求自己,组织观

念落后,集体思想不强,对原则性的东西,思想不敏感,听不得

人说好话。

4、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利益

无小事原则做得不够,没有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在扶贫

助残,捐次救困、助学等方面,没有完全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情,没有做到时刻为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二、初步整改措施

1、进一步坚持定政治信念。(要通过干部作风整顿学习活动,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发

展理论以及对廉政建设要求的重要文献和思想精髓,系统掌握其

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牢固树

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

意识,明确思想要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先进形

象。)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即要

学政治、学理论,又要学业务、学法律、学科技。要坚持理论联

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

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以这次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牢固树立五种态度:一是共产党人先进意识;二是解放思想,开

拓创新意识;三是真抓实干,勇挑重担;四是严以待已,廉洁自

律;五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通过树立和发扬五种意识,努力

把自己培养成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

4、振奋精神,务实创新。(彻底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极

主动的接受新思想,新信息;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严格遵

守各项规章制度,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原则,公正办

事,服务和服从于大局。)

5、加强思想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

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出入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场所,始终

保持言行与自己身份相符;进一步加强自身形象建设,努力提高

幼儿教育的一些体会 篇7

1. 善于运用故事教学

1.1 讲故事的注意点

故事教学并不是语言课的特有形式。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 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讲述, 让幼儿学习一定词汇, 提高讲述能力, 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 在其他门类教学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剂, 强化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在音乐活动中, 适当的故事讲解, 让幼儿易于理解内容, 记忆歌词;在美术活动中, 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在健康活动中, 繁复抽象的内容变得清晰而具体, 让幼儿的记忆特别深刻, 其他各类活动的教学也离不开故事教育。

1.2 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 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接受的事物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 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 对他们来说不复杂, 才是好的, 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 因此对他们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 如说些带有小动物和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们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 太简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向他们灌输复杂和抽象一些的东西, 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拓宽知识面、增长智慧。

2. 游戏活动应注意的方面

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行, 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 发展智力。

2.1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陈鹤琴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而且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 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在游戏中, 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 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 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 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 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 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 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从中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

2.2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 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 幼儿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 气氛宽松愉悦, 从而能缓解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 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提高兴趣, 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增强自信心。

3. 数学教学应与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合, 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 又是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 把数学教学渗透幼儿园各科教学中, 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又培养艺术兴趣, 陶冶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 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 并标上价钱, 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 最后, 展示1、5、10元硬币, 让幼儿分辨它们的不同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 活动结束时, 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 花了多少钱, 剩下多少钱, 帮助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4. 关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4.1 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 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 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 文明礼貌习惯是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 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 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 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4.2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 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 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4.2.1 持之以恒, 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地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 日积月累, 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 主动地做, 慢慢形成习惯。反之, 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 不愿意做, 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4.2.2 统一要求, 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 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 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 明天放松, 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 那么孩子必然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4.2.3 注意方式方法, 切忌简单粗暴。

浅述职高数学教育中的心得与体会 篇8

【关键词】职业高中 数学基础教育 教学策略

一、数学基础教育的作用

数学是职业高中课程的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使学生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形成数学的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一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了个人生活和工作技能的一部分。

二、职高数学教学面临的形势

由于传统体制造成的升学心理,初中数学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的倾向,重视学习尖子,忽视了大量的所谓“后进生”,加上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许多学生都进入普高学习,使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低。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施面临着十分大的难度。

职高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延续,它仍旧履行着“培养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两大职责。但由于加入了职业教育因素,它就不能只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简单翻版,而应该有所创新。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有创新才有特色。目前职高数学教学问题多,现状堪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职高数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把职高数学与普高数学混淆起来,将普高数学教学法生搬硬套或略加改变用于职高数学教学。教学方法不对路,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笔者把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摆在众人面前,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探讨教学对策。

三、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构想

1.大众数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2.尝试成功体验的教学策略

尝试成功体验的教学思想包括下面内容:承认学习困难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发展潜能,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并通过教育改革,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来強化学习动机,改变自卑心态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启动和形成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3.数学困难生的个别矫正策略

相比初中数学,职业高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己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产生学困生。

4.多元化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都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激励和调控。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方位的。做到评价的内容既关注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有书面作业的评价,也有课堂提问的评价,还有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既有书面评价,也有口头评价。同时采用多种激励性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提高。

(2)同学评价。指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且陈述出自己的理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设交流评价的机会,不断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这样,不仅使学生知己知彼,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又会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促使他们奋发向上,确定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

(3)自我评价。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标出理解的与不理解的知识,找出重点内容等等,以便提醒自己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练习的设计要灵活,做到质和量的统一。课内经常鼓励学生对说说分析过程,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评。

(4)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不畏权威,敢于向教师质疑,敢于评价教师的教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渗透科学的评价态度和方法,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公正高尚的品质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道德精神。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篇9

《爱的教育》告诉我,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对祖国,对家乡,对同胞,对弱者,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都要给予爱和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动情,每一段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儿童们的纯真与情趣。

《爱的教育》的精彩之处和在于,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把每个故事拆出去也并不影响它的完整性,这尤其是照顾了读者,特别是我们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特点,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某个道理,使书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点更易于展现,其中让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爱的老师”的日记,作者细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师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师对孩子们“发大声和动怒是绝对没有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训诫还是肃然起敬,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王老师,还有另一位老师,则截然不同,她“用教鞭击桌用拍手来使他们镇静”,但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恐惧,反而让孩子们依附着她的快乐,一幅幅画面,表明了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情,更证明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崇高的,无微不至的,这位老师倒像极了我的陈老师,还有一篇“家长”的日记让我印象深刻,它叙述着 “学生的父母”他们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容貌不同,职业各异,但却都有着一颗“为孩子着想”之心,他们默默地接送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把对自己孩子的爱,迁移到孩子的同学和伙伴身上,他们因为同为父母,而变成“平等的友人”读着这样的描写,记叙“学生的父母”的日记,我的心也会随温暖起来,会被其中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理解,领会天下父母心,把感动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读了这本《爱的教育》我们懂得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成绩虽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这本书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它可以让我们明确地感受到什么是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去做的,如此,我们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体会出素质教育的魅力。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二)

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三)

这本《爱的教育》主要让我明白: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它会教你如何做一个人道主义的未来的好公民,它会将爱心融入平凡的劳动和学习,它让你学会体贴父母,同情弱小,乐于助人„„

我感触最深的那篇要数《卡罗内的母亲》。那篇作文体现了卡罗内的母亲是多么多么的疼爱卡罗内,可是,就在这时,卡罗内的母亲因病而死,卡罗内悲痛欲绝。在他来学校的前一天,老师告诉同学明天卡罗内来学校,你们不可以跟他开玩笑,不可以在他面前开怀大笑!第二天,卡罗内来学校,不仅受到了老师的安慰,还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卡罗内就这样渐渐好了起来。这个故事正体现了老师和同学同情弱小的心情!《爱的教育》这本书体现出了人们的欢乐悲喜,友谊和恶意,很值得一看!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四)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及至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祖国的爱......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新学期,这本书一定要成为我们音乐班孩子们首选的爱的教育的引领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们能够一下子就读完全书,该多好啊!或者,在上学期,这本书的内容就已经深入孩子的心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会有很大变化了呢? 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学期,期待我的班级能够出现一个“卡罗内”似的学生,这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五)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着,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利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从这一点上来说,《爱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标准要求一种教育,我们毕竟不能与儿童一样生活在儿童的世界中,儿童也在成长,他们也不会永远地停留在儿童的标准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安立柯进入中学后没有任何的惊诧,而是觉得顺理成章的缘由。《爱的教育》心得体会(六)

读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如今与书为友,享受这种温馨的感受是难得的,读书,收获安静的富足《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

读完《爱的教育》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小说主人公是三年级学生安利柯,但我认为与其说是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如: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做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也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

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况,生活里充满欢笑。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诉孩子们,这个集体是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还有许多的人:如,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如何去关爱他人。

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七)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八)

读这本书,我有很多的体会,我想到了我从事的教育工作。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九)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从内心来说,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希望能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是神。”此时此刻,我内心闪现出的这一句话,不由得让我相信老师的伟大的。很多时候,我也常在内心对自己说:要爱孩子,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心与心地交流。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却又变卦了。没有了耐心!或许是因为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没有吃透,也或许是自己的魅力还不够吧;或许是自己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有实践的恒心吧。如何育人,如何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成为“孩子王”,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读了《爱的教育》后使我豁然开朗,真心地“蹲”下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忧他们所忧。真诚地孩子们打成一片,怎么会看不到孩子心中的世界!古人云:“信其师,亲其道。”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十)

上一篇: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下一篇: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演讲稿之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