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2024-07-12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通用12篇)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1

2009山川乡船村村中国美丽乡村

创 建 总 结

船村地处安吉县南部,与临安、余杭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全村共有三个自然村组成,1016人,村域面积10.55平方公里。全村有小水电站两座,私企8家,2009年人均收入达14311元。本着生态强村的发展理念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全村通过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和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生活水品不断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村先后被授予了 “市级文明村”、“卫生先进村”、“健康教育示范村”、“市级体育先进村”、“全国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中国美丽乡村重点村”等称号。

自被列入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以来,全村上下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并立足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村具体工作如下:

二、具体措施

(一)领导重视、宣传到位。自列入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以来,我村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和村两委及时召开会议,建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主任为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考核指标认真研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我村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会议,以及入户走访、入户座谈、印发入户宣传单等形式,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到户到人,并组织村两委成员到高家堂村、剑山村等美丽乡村精品村参观学习。由于政策宣传及时深入,有

效激发了全村干群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性。

(二)加强学习,提升效率。通过组织召开村干部会议,学习县委和中共中央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认清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关键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党组织班子,同时先后安排村支部书记和村班子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目前村班子人员政治坚定,团结协调,勤政务实,村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大增加。

(三)责任强化,措施得力。一是在制定当年工作计划中,都召集村两委或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决定,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意愿。二是发挥理财小组作用。在在项目申报、组织施工、质量监督、投工投劳以及资金筹措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理财小组作用,让理财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配合村两委抓好落实。三是按照“村级民主管理”的总体要求,抓好公开栏建设,设臵意见反馈箱,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规定具体工作流程并上墙公布,扎实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

三、主要成效

(一)特色产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我村农产品加工的主要矛盾—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产、加、销联系不紧密。为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按照优势农产品发展区域规划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着力打响茶叶、笋干品牌。目前,村内农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其中申报的“雁山名芽”高山茶已荣获国家无公害和省级绿色农产品称号。

二是积极做好高效毛竹林培育和低产小竹林改造工作。以市场为

导向,通过示范户改造增收,来实现以点带面。目前,全村建有竹林示范户55户,共发展高效毛竹林是1750亩,低产小竹林改造1500亩,其中改造后的毛竹产量已从1200元/亩上升到2000元/亩,最高产值达5000元/亩,小竹林产量已从300元/亩上升到500元/亩。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三是支持和引导村民开展特色养殖业。大力推广特色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入户活动,积极为农民寻找增收、致富途径。目前,已有村民试样养殖虹鳟、金鳟两种珍贵鱼种成功,年产预计可值达50万元。全村有4户人家开始了竹林鸡养殖,年收入均超过了5万元。

四是通过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家,兴办竹木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材料包装等一批环境污染程度低,经济效益高的生态型工业。现村内已办工艺品加工行业2家,羊毛衫加行业2家,材料包装厂1家,小水电企业3家。村内通过发展生态型工业,解决了150多人的就业问题,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

五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我村通过探索农企合作的方式来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村集体已与杭州客商建设了一幢大楼,还与另一位企业家合作开发了农村住房,不仅提升了村庄的品味,还为农民建设了新房,为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二)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村基础设施建。一是加强道路建设。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和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等办法,新建了秧田坞至石口尖2公里景观公路,路面宽8米,均用柏油浇筑,并完善道路两旁绿化,总投资约230余万。新建了一条南山林道,全长3.2公里,总投资80余万,通过道路建设,使道交通设施和投资环境明

显改善。二是积极盘活集体土地。以景观公路建设为契机,积极盘活集体土地,规划十亩公建项目区,二十亩新村建设区,三十亩休闲产业区。通过新区建设实现农民跨自然村居住30户。目前,我村已完成了土地征用,正在规划实施中。三是建设生态型公墓。对“三沿五区”和中心村视线范围内的坟墓进行了整治,并于2008年11月立项新建生态公墓,一期工程(80座坟墓)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约36万余元,生态公墓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了我村殡葬改革,改善了村容村貌。四是做好河道整治工作。对沿村2000余米的河道进行了整治,砌筑驳岸3000余米,新建水坝3座,总投入资金约150万元。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实施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建造蓄水池一座,铺设自来水管网,总投资40余万元,使自来水能直接送上农户屋顶太阳能,彻底改变了村民原自来水时有时无的现象,自来水入户率已达95%以上。六是完善林区道路建设。今年我村新建南山林道一条,全长3公里,总投资约45万余元。

(三)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农村文明建设有了新提升。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为目标,全面开展“阳光培训”工程,在全村进一步深化农村文明村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了“美丽家庭创建”活动,逐步树立一种学科技、懂法制、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我村根据上级要求,先后新建了村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或活动室)图书室、灯光球场和健身场所,落实了2户文化活动示范户,组建了业余健身队、篮球队、腰鼓队等文体骨干队伍,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先后清理违规旧房30余间;设臵各类垃圾箱78只,聘保洁员3名;并通过购臵相关保洁设备和聘用保洁员等,使我村垃圾收集做到日洁日清,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同事我村通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树立新风正气,全村社会安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目前,全村有96%的农户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来水饮用水率达到95%,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四、存在问题

通过一年来的建设,虽然各项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了,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不足:

(一)群众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船村村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长久以来相对闭塞,虽然经过前段时间解放思想、创新创业的宣传教育,但小富即安等传统思想依然存在于老百姓思想当中。目前,统一全村上下思想,加快发展,仍是必须做的工作之一。

(二)村集体收入增长缺乏有效支撑。船村村目前集体资产360万元,主要包括了两座小水电站、村委大楼、村综合楼及村委老办公楼等固定资产,虽然年年有收入,但相对固定,对加快集体收入增长的贡献不大,缺少有效的增长型项目。因此,如何盘活现有资产,引进项目,经营好村庄,并最终实现集体经济的增长,是下一阶段重要工作之一。

(三)村庄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提升。船村村前一阶段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富有成效,卫生长效保洁也常年坚持,但是我们不能安于现

状,与其他先进村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船村村群众住房相对集中,80%以上的农户都集中在中心村,所以开展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改造户数多。

五、下一步打算

(一)适度改造村庄,畅通村内道路,贯穿村内景观水道,对村现有水泥路按标准重新建设,并完善文化长郎等设施,并积极打造书香农家、庭院农舍、美丽家庭,大力宏扬诚、孝、礼、仁等传统文化。

(二)以小竹低产林及毛竹现代园区为抓手,为民办实事,实现群众的增收致富。完善相应高效竹林培育设施建设,通过改造,形成高产竹林培育的辐射效应,实现林农笋竹生产的降本增产,并结合笋竹加工等项目,扩大产业渠道,实现林农有效增收。

(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动力,紧紧围绕“一村一品”,提升村庄节点建设,实现筑巢引凤。

山川乡船村村委员会2009年12月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2

1 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更多的机遇

美丽乡村就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其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变乡村容貌整洁,发扬农村文明、文化,对相关的政策和方针进行完善,主要表现为更加关注事物变化的潜在原因,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关注改变落后农业发展的方式。如今城镇化发展尤为迅速,美丽乡村建设对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有很大的作用。

1.1 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文化建设和继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为了建设一个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相关政府已经将文化的继承融入新农村建设中,并做了详细的布置。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区,取得了文化和经济的双丰收。在整个过程中,很多的古村落、古建筑得到保护或是维修,少数习俗也得到复苏,重新迸发出活力;农村文化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使农村的繁荣发展得以实现,最终形成了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

1.2 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在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传承活动的开展还是传承人物的培养或是乡村基础的建设,都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以及雄厚的物质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全面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有很大的帮助。

2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美丽乡村建设是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化发展的必要途径。乡村文化是人文与生态直接整合而形成的,美丽乡村建设难免会影响乡村文化生态,其主要体现在物质环境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上[1]。

2.1 现代化进程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消解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乡村传统文化,其相对稳定一些。但是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存在形式得到改变。目前,乡村社会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有的乡村风貌和特点已经发生改变,取代它的是开放的、时尚的、理性的现代文化,乡村的政治经济结构、交往规则及生产生活方式都被重新调整,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民主化等特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导致乡村文化逐渐被淡漠,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给乡村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消解,使许多生活方式和民间习俗已不符合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大量的民间艺术、语言文字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农民现在也离不开电脑、电话、洗衣机等便利的现代用品,导致乡村传统文化处于一种十分尴尬和艰难的地境,很多有价值的民间文化被渐渐的淡忘。

2.2 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

所谓文化生态是从自然生态引申过来的,是文化的发生、自然环境的发展构成的一种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系统。当其中一个部分发生改变时,其他部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存在于相对稳定的人文环境之中,并与原始生态环境不可分割,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其依附的环境,一旦环境受到破坏,乡村的传统文化也会遭到破坏,严重的会灭亡。随着城市建设一体化的进程速度加快,乡村地区原有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大型项目将会在农村里举行,使建设用地量不断增长,无限大幅度的扩张不仅使农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而且严重破坏古文化、古乡村、古建筑的存在,给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带来了负面作用。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乡村社会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虽然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对乡村的环境、人文生态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导致传统的文化生态被改变。

3 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路径的选择

作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继承显得相当重要,对农村的政治、经济、环境来说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如今快速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乡村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中华传统文化遭受着传承危机。因此,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通过政府编辑规划,健全机制,开展宣传,让美丽乡村建设有相应的法律保障;(2)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转变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冷漠态度,并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保护乡村文化的主要力量[2];(3)在乡村开展文化宣传工作,使农民意识到保护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文化遗产与自身利益的重要关系。培养广大农民尊重文化遗产的素质,为政府广泛地开展有关文化遗产的宣讲活动打下基础,并将文化保护宣传教育深入到农民生活中,提高农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及自觉性。

4 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建议

当今的乡村文化呈碎片式的道德下坡趋势,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对乡村文化加大建设力度。诚信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为了能够满足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首先要对已有的建立美丽乡村的政策进行整理和调整,以此促进乡村文化继承及保护相关政策的实施;其次,建立制度评估体系,并对已有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构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具体包括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广的支持政策、乡村文化保护政策、传承的政策、人才培养及扶持政策以及与乡村文化有关产业的支持政策[3];最后,提出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建议,推进乡村建设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得乡村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郑文堂,邓蓉,华玉武,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J].现代化农业,201(52):46-48.

[2]姚令华.信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5,22.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3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部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在全国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中国建设助力添彩。

《通知>指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推介活动以村为主体单位,包括历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现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类型,集中连片发展较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也可推荐申报。参加推介的村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多元的产业功能、独特的村容景致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应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乡村为单元,依托悠久的村落建筑、独特的民居风貌、厚重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品牌知名度高,农民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和推广作用。

《通知》要求,各地在推介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公共服务,带动农民创建,实行动态管理。要按照标准从优筛选,从严控制数量,确保推荐的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树立一批典型,打造一批品牌,富裕一方农民,营造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4

汇报

XXXXX局

一、2017年以来所做的工作

1.强化领导,组建了工作队伍。XX局明确由XXX领导牵头负责,XXX具体分管;从XX局抽调一名工作人员专职驻村联点,在村部安排了专门办公室;县XX局和县XXX局分别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联系该项工作。

2.加强调度,夯实了工作基础。多次召集镇村相关人员和后盾单位分管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员召开专题会议就该项工作进行调度和布置;专门向市XXX进行了汇报,并接市XXX局长XXXX一行到该村开展调研,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

3.认真谋划,明确了工作方向。通过上级指导,组织后盾单位和村支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制定了《XXX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XX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XXXX村2017年-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XXXX村美丽乡村村民村约》。

4.上下联动,整合了工作力量。XX局坚持自身带头、多方统筹、合理调度,共整合到位资金174万元投入白沙渡村美丽乡村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作用,一方面继续加强向市XX的对接、汇报,特别是在编制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积极争取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后盾单位和县内其它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按照XXX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项目清单,需要县内各部门支持的村部建设(县委组织部)、广场文体设施建设(文体广新局)、幼儿园建设(县教育局)、河堤护坡工程(县水利局)、高标准农田建设(县国土局)、山林产业发展(县林业局),XXX局将积极牵头组织协调在项目规划、审批、资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2.进一步优化周边环境。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阻碍工程建设、破坏项目环境的行为,联合公安机关予以严厉打击,为维护项目正常建设保驾护航;积极组织乡镇党委政府、村居两委、相关职能部门、项目责任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紧紧抓住XXX镇被列为我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片的机遇,充分发挥XXX局、XXXX局、广播电视台等后盾单位的业务优势,整合资金、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作进度。加速高标准农田改造、柑橘产品提质改造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配合幸福小区建设,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厕改水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4.进一步强化调度督导。XXX局相关责任人要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的现场,实地踏看、掌握情况,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要做到一月一汇总、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促。充分调动各后盾单位的积极性,按照确定的规划和时间节点,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加快推进,用心用力、扎扎实实地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5

文明莲花焕新颜

——**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简介

**村位于**县城以东。全村共465户1512人,耕地面积800余亩,村域主导产业是农业的蔬菜、药材种植以及个人经营工商企业。近年来,我村围绕“人居环境抓整治、硬件设施抓投入,旅游产业抓基础”工作思路,通过绿化亮化、旅游开发、人饮安全等一系列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敬老爱老模范村”、“平安村”“文明村”“社会治安模范村”,2016年被城固县申报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基础设施重投入,美化环境提精神。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提档升级,并新建了乡村大舞台。投资40余万元,对村民房屋外墙面进行了统一风格的粉饰,更换安全窗户防护栏。引进优良的“七彩莲花”新品种扩种百亩,新建占地面积30多亩的莲花生态养殖垂钓基地即将竣工,村道路“白改黑”、电路改造、庭院打造、村史馆的修建也将在年底之前全面完工。累计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3万余株;投资40万元,新建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村内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建成了村级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站一处。成立**村环卫队,落实保洁责任,随时对村内环境进行保洁,通过一系列措施,村域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提升。

文化熏陶重氛围,道德实践强素质。一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墙面、广场、灯杆为阵地,制作一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图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有效运行,农家书屋各类书籍4000余册免费对外开放,群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三是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截止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5次。四是深化文明村创建。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家村新风尚。

日常行为重管理,移风易俗扬正气。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推举德高望重的村民为成员,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全体村民中倡导“除陋习、树新风”,不断规范村民文明等行为,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抓,从而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通过“一约四会”的有效管理,群众“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婚丧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歪风邪气得到了彻底扭转。2016年,在红白理事会的管理下,婚丧嫁娶压缩酒席数量、控制烟酒档次、规定礼金标准,全村12户过事群众平均压缩开支40%左右,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实在利益。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6

一、基本情况

淌泥河村位于210国道两旁,距离县城11公里,乡政府驻地以南2公里处,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156户,555口人,现有耕地1467亩,其中核桃面积1200亩,挂果面积700亩。宜林荒坡地3000亩,是以种植地膜玉米和核桃为主导产业的村,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

二、主要措施

淌泥河村是立足旧村改造基础上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主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群众。不断动员和发动全村群众积极开展植树栽花、院落美化和门前“三堆六乱”治理,提高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二是依靠包抓部门。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对淌泥河村“美丽乡村”建设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县财政局已投入20万元建设资金用于支持村上环境治理,为该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依靠项目。目前,在该村实施的有“中彩”项目、县发改局支持的河堤治理项目、县核桃办支持的核桃产业园区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该村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带动型“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工作

今年该村建设主要抓了“四项工程”:一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程。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旧房屋5户24间、迁移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7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随即出台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2015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将“美丽乡村”定义为:经济、整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

目前,各地“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分为村镇规划和环境整治两部分,文章主要对乡村环境整治部分进行相关研究。

2. 乡村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方法思考

就村庄类型来看,自然生态型和整治改善型村庄占大多数,它们往往生态环境较好,但缺乏突出的景观资源。又因为缺乏独特资源,很难发展乡村旅游,造成村庄建设落后,乡村环境亟待改善。本文研究以自然生态型和整治改善型的江苏省盱眙县黄庄村为例,探讨乡村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方法,具有一定代表性。

2.1 项目概况

黄庄村位于盱眙县兴隆乡最北端,村庄面积约5000亩,下有自然村:冯洼、冉朱、朱洼、纪岗、中黄、单庄。全村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保持了纯真的乡土气息。以一产为主,苗圃林业为其特色产业。

2.2 环境整治规划设计

2.2.1 梳理场地肌理,发现朴素的美

乡村肌理是村庄在长期历史岁月中积淀形成的,它是每个村庄所特有的,直接关系到村民对村庄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现场调研和图纸研究,可以发现组成黄庄村肌理的主要要素有:农田、水网、道路、建筑和林带等(表1)。

2.2.2 田、沟、渠、塘、林带等要素的合理利用

田野、树木、河流、池塘等是乡村中重要的景观资源,在整治过程中对这些景观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才能保证乡村整治不走城市化,保留乡村特有的景观风貌和乡土气息(表2)。

2.2.3“嘉收俗屏,略施粉黛”,营造与场地相适应的景观环境

《园冶》借景篇中提出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在乡村环境整治中同样适用。村口具有展示村庄形象、宣传村庄文化等重要功能。从现状照片中可以看出,村口植物景观缺乏,有大片裸露地表,缺乏标志物,新建的供电设施房和电箱在场地中过于突兀。在整治过程中通过增加绿化来丰富景观层次,在地面裸露处,栽植适合当地生产的乡土草花,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设计村口标识,在展示村庄形象的同时又遮挡了供电设施房和电箱。道路左侧借景农田风光故不栽植高大乔木(图1)。

2.2.4 功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及“美丽乡村”评选活动的要求

一方面,“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当地村民,建设的关键是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规划的每个阶段,都应加强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美丽乡村”。

在对黄庄村进行实地走访过程中,我们将当地居民分为三类:领导层、苗圃投资人和普通村民,其中又将普通居民分为: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分别听取了他们对环境整治规划的需求(表3)。

根据相关标准和村民的诉求我们将整个黄庄村划分为六大片区(图2、表4):入口景观区、苗圃区、农田景观区、休闲旅游区、居住区和有机农田区,形成了“一脉串四核,三横三纵连三片”的规划结构。

3. 结语

“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规划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相互融合。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乡村环境整治规划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是不够的,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挖掘和景观提升。在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需要结合村庄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产业形态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等因素,对村庄实施差异化的规划指导,挖掘和塑造地方的个性化特色,真正形成“美丽乡村”的个性与共性,达成规划层面的良好愿景。

摘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乡村环境整治规划设计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研究背景,以江苏省盱眙县黄庄村为例,提出了乡村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对“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规划有一定推动作用。

关键词:美丽乡村,环境整治,景观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晓春,李杨.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2(2).

[2].吴波,吴萍.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思路与思考——以无锡市西前头村为例[J].规划师,2012,28(S2):249-252.

[3].应建敏,汪琦.上海新农村的嬗变升华:从村庄改造到美丽乡村建设[J].中国园林,2015,31(12).

[4].李金花,李叶子.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研究初探——以高淳区砖墙镇木樨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4).

[5].禹杰.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玉环县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4.

[6].金哲,高小杰,王芳,等.南京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情况及对策建议[J].科技资讯,2015,3(11):122-122.

[7].范建红,魏成,李松志.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29(3):285-289.

[8].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22.

[9].李玲.乡村旅游背景下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8-10.

[10].李露,张玉钧.村镇景观建设途径研究:以湖南长沙乔口镇为例[J].中国园林,2015,31(12).

[1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1-6.

最美休闲乡村——娄底新华正龙村 篇8

正龙村位于新化县水车镇西部,紫鹊界核心景区海拔800米的山坳内。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座充满奇异的自然风貌、灿烂的人文景观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古村,是居家、休闲、避暑、旅游的好出处。

正龙村保存完好的清一色杆栏式板屋堪称一绝,“房龄”己逾二百多年,200多栋民居集中于梯田之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分布紧凑,而又都有独立的空间,种有果蔬、风景树等,各栋房子之间以石板路相连,通向村子的每个角落,楼群虽没有紫禁城的磅礴大气,却别有一种玲珑雅致的隽秀。正龙人建房必请风水先生测风水,讲究“天人合一”,每栋楼的朝向各不相同,依山就势,古拙典雅,暗合玄机。每个建筑单元基本是顺山而就的木楼,通常为两层,外墙为木板,顶部壁墙竹编抹白灰,一些房子上雕龙饰凤,古色古香,素墙青瓦,别具风韵。

正龙村一带梅山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苗、瑶、汉等多个民族共同沿袭的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梅山武术、医药、梅山宗教、梅山节庆、梅山服饰、梅山饮食特色鲜明;龙狮舞、草龙舞、山歌、梅山傩戏、布袋戏闻名遐迩;柴火腊肉、猪血丸子、风干板鸭、鱼冻、甜酒、磨芋、笋干、蕨菜味美色香;优质贡米、特色红米、黑米、薏米,水车糍粑久负盛名。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9

规划建设的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综合抓手。作为其重要支撑和“点睛之作”的村域景观绿地规划建设,需各级政府进一步予以重视和有力推进。

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这项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已建成的村域景观绿地的自然村庄,大都没有请有关部门、院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和系统设计,使许多绿地景观要么简陋,使用功能欠缺;要么机械模仿城里的绿地,未与村落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选址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当、分布孤立散乱等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绿地形同虚设,丧失使用功能。二是发展和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受地理位置及经济状况的影响,靠近城区、交通和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的村庄,村域景观绿地建设的比较好,绿地数量多,种类也比较齐全,尤其是近些年来建设的农民新村,建设时就统一规划景观建设,预留出一定的景观绿地,投入较大,建设水平较高,与发展乡村旅游、沟域经济、保护利用乡村文化遗产相融合,既优化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很多实用功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占绝大多数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的村庄,村域景观绿地建设 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不少村庄尚未起步。三是缺少建设资金和专业技术支持。经济条件不好的村庄,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村域景观绿地建设举步维艰。许多已经建成的景观绿地,由于农民不懂技术,没有进行必要的科学养护,造成绿地杂草丛生、破烂不堪,远远没有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户外游憩需求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加强对村域景观绿地的科学合理规划。要把村域景观绿地规划建设纳入县区和乡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组织有关专业技术单位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坚持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因村而宜、突出特色,统揽“点、线、面”综合布局。所谓“点”是指分布在村庄里的小块零星绿地,“线”是指村庄内的道路两侧带状绿地,“面”是指村内的块状绿地。点的设计宜小巧精致,注重考虑立面效果,可用植物丛配合自然块石,组成街头小景,道路两旁栽植整齐行道树和绿带;块状绿地设计成广场或游园,供村民游憩使用。由于村民集体活动所需的相对较大的健身场地缺乏,应适当加大硬化空间的比例。对于处在山区的村庄,设计景观绿地时,应采用工整、灵活、不对称式的规划形式效果较好,尽量少做或不做人工微地形。

二、凸显文化内涵。村容村貌是体现一个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的重要窗口。在村域景观绿地建设时,要充分挖掘我 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当地的区域特点,并将这种内涵用园林的“语言”表现出来,如利用题名石、景墙、雕塑等手段,展示文学、书法、美术、雕塑、石刻等诸多艺术,让群众在活动游憩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民风民俗的快乐。

三、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对于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充足资金进行村域景观绿地建设的村,可采取“向上面争取支持一点,自己筹集一点,建设时节省一点”的模式进行建设。整合好各级部门的扶持资金,确保发挥最大效益;或动员本村有实力的大户、企业及在外创业人员捐助,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建设材料尽量就地取材,施工及养护时采取“以工代帮”、“义务劳动”、“党团组织活动日”等多种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建设维护成本。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10

1、春节前慰问贫困户石安宿、阳甫奉周、欧中苏、苏禄金、张甫笨、石连选、吴甫进、姚敬德、石贵林、姚老领、姚老那等;

走访贫困户宣传政策及防火安全宣传。

2、新冠肺炎病情爆发,该在还没有休完春节假期的情况下,接到上级指示,积极响应,第一时间随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赶回了xx村。一回村就投入到全村逐户排查外来人员和对外来人员进行监测的工作中,参加村级防控点对进出村屯人员车辆进行登记和体温测试。

3、汇总因疫情原因外出务工人员补贴材料的收集和上报;

收集xx村贫困户产业奖补材料的申报工作;

汇总完成上半年xx村贫困学生雨露计划的申报工作;

配合帮扶联系人、工作队员,信息员完成xx村贫困户“明白人”数据的收集,同时开展xx村脱贫攻坚争当明白人集中交流会;

完成xx村十一有一低于材料的整改工作。

4、针对xx村卫生情况,配合工作队,村干,组织xx村临时工作岗位,分组定期进行xx整村清洁活动,使得xx村卫生情况大有改观。

5、按县里要求,与工作队员配合完成xx村所有帮扶联系手册的批改工作。

6、配合包村乡干、村干、工作队员,完成xx村今年危房改造户21户的改造工作。

7、配合包村乡干、村干、工作队员,入户动员危房改造户、异安户旧户折旧复垦工作。

8、在xx村积极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同时认真收集xx村各类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员情况。

9、与村干配合,到乌衣屯与红岩村协调xx村水源问题。

10、配合山东日照边检站到xx村培训茶叶加工技能,动员贫困户参加扶贫培训。

11、写了3篇通信稿。

二、完成xx村扶贫项目工作

1、完成今年xx村第一书记扶贫经费10万元项目的实施。xx村第一书记扶贫经费项目一个做了全村危险路段安全防护栏,一个做了良信屯塌方路段步道的维修。两个项目都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2、配合山东日照边检站支援xx村建设茶叶加工石项目的实施。积极与村干乡干配合,做好场地选址的农户工作,敲定选址位置,等待下一步的设计实施开展。

3、配合后盾单位,组织后盾单位职工对xx村进行消费扶贫,完成xx村田螺收购5000余斤,促进xx村村民的收入增加。

4、完成后盾单位支援xx村建设资金13万元与乡政府的签约,下一步将监督项目的建设。

三、其他工作

1、联系后盾单位春节前到xx村开展游园活动,丰富xx村群众日常生活。

2、联系后盾单位柳州市一职校赴xx小学颁发“一职校”奖学金。

村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城镇化  乡村社区  沙坝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2-01

一、沙坝村概况

沙坝村隶属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距赫章县50公里、毕节市157公里。村庄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全村辖13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474户1914人,其中农业人口1793人。少数民族人口10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5.6%,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50亩,全为旱地,其中25°以上坡耕地占35%。沙坝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10.3度,年降雨量880-980毫升,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好。

沙坝村的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蔬菜、洋芋、半夏三种经济产物。半夏的种植主要在沙坝村进行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养殖业是沙坝村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村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目前全村养殖母猪32头,肉猪500头(用来出售),每头母猪一年可产猪崽两胎,一胎可产猪崽八头左右。母猪年投资1200元每头,肉猪年投资700元每头。全村养猪总投资39.64万元,每年收入86.4万元,纯收入56.8万元每年。养羊1000头,年投资15万元,每年收入150.8万元,纯收入135.8万元每年。

二、政策背景

2013年中央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精神,其终极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布局,低碳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农村社区。已有不少农村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都加快了社区建设。新型的农村社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种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到不把农民迁入城镇,而是把“城镇”植入乡村,让乡村社区居民老有所养。

三、沙坝村城镇化乡村社区运营模式建议

(一)建立乡村社区功能

1.获取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

目前,沙坝村城镇化乡村社区发展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当地政府投入, 沙坝村城镇化乡村社区发展建设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等等问题。应在吸引社会资本上增强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想推动沙坝村向具有一定规模和标准的新型农村建设方向发展还需要在利用社会资金方面积极探索。沙坝村社区产业的支撑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只有当产业规模得到发展,沙坝村村民才能获得就业的机会,村居民进入产业聚集区就业,不仅可以提高收入水平,还实现了从农业生产者向产业生产者和市民身份的转变,实现农村居民身份与就业转变。才能从离乡农民转换成为产业工人,实现返乡就业梦想 ,并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

2.实现村里土地集约化

土地集约化利用简单的说就是将土地集中交付给投资人来统筹管理 统筹生产。让更专业的人士去解决沙坝村土地建筑、人口、经济的容受能力或承载能力的问题,更高效的实现对土地初级利用、次级利用和总体利用的多重集约,这样才能使沙坝村土地产生 更大的效益。应充分尊重沙坝村群众的意愿,建立公开、透明、公正和规范的多元拆迁补偿与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让各级政府、投资的企业、村集体组织和村民整合协调,构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规范的沙坝村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才能避免出现政府、村级组织、企业与农民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纠纷,这样才能使沙坝村城镇化乡村社区发展建设得以顺利发展。

(二)确保乡村社区生态建设标准

沙坝村城镇化乡村社区发展建设就是将其改造成为新型社区农民,这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并要确保乡村社区生态建设标准,把沙坝村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元化的生态功能。 如使用沼气、集中供水,污水和雨水管网分离以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避免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污染问题,改变脏乱差环境,让社区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产和居住条件与环境,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并制定沙坝村城镇化乡村社区发展生态建设标准,以更好的促进沙坝村向健康文明的生态乡村社区发展。

(三)社区建设的实体产业

针对沙坝村的基本情况,经济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以养猪和养羊为主,经济在种植方面主要栽种了蔬菜、洋芋。该地区可建成高效益产业园区,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把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给以转变。让离乡村民返乡能在农村社区安居乐业。因此沙坝村社区建设的实体产业需要制定更为宏观的新型沙坝村社区空间布局发展规划,使该村社区建设具有较强的空间布局合理性,应以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洋芋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体产业,将这些主体产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2]刘国章,王志彬.《陕西农业科学》-2014

[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4]刘国斌,杜云昊.《山东社会科学》-2015

[5]二元共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1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领导机制。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陈湘飚同志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梦英同志及县委、政府相关副职为副组长,县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办,由县政府一名副县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专门配备一名专职常务副主任,负责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办公室分别从县交通局、水务局、供电局、财政局、住建局和工科局各抽调一人集中办公,抽调人员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年终考评以创建办为主,混编为综合、项目、督导三个组,各施其职、分工协作,为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以六项行动为抓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我县创建工作以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行动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发力,各项行动快速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67994.84万元。其中,小康路完成投资7383万元,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110公里;小康水完成投资5955.14万元,解决农村(包含学校)饮水安全人口29368人,发展农村耕地灌溉面积8839亩,新增地下水机井32口;小康房完成投资119475.18万元,建成小康房300户,保障房8145套,改造农村危房2717户和完成棚户区改造;小康电完成投资1064.07万元,新建中压线路15.877千米、配变34台、配变容量6335千伏安、低压线路47.547千米、无功补偿容量1740千乏;小康讯完成投资9102.81万元,改造农村危旧邮政普遍服务网点2个,建设村级邮件接收场所6个;小康寨完成投资25014.64万元,主要用于美丽乡村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乐化等“五化八工程”项目建设。

整合“六项行动”牵头单位、发改、国土、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93091.3万元,重点围绕者相镇纳孔村、永丰街道必克村、珉谷街道坡旗村等18个州级美丽乡村进行打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做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分类指导,围绕定位打造。我县按“沿景区、沿高速、沿省道”原则,根据各村不同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三模式”打造“三型”(示范型、提升型、普及型)美丽乡村,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新路。一是按照镇村联动,村景融合模式打造示范型。我们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良好区位优势,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融合,高标准打造,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如纳孔村利用三岔河景区风光,打造成村景融合的旅游景区,坡旗村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后花园,采取政府投资撬动,强化金融支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逐步完善休闲广场、乡村客栈、餐饮、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二是按照农旅结合模式打造提升型。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对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的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手抓,做美村庄、做美产业,发展山地观光农业。如在连环乡关山村平寨组,抓好106户特色民居改造的同时,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连环乡优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仅平寨组就发展砂仁种植500亩、生姜种植500亩、李子种植200亩、板栗种植300亩。三是按完善基础设施模式打造普及型。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环境较差村、把重点主要放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如鲁贡镇板怀村,该村农户主要散居在贞望公路两侧,没有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的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结合该村实际,着力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近年来逐步安排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饮水工程等项目到该村实施,吸引农户集中连片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四)抢抓机遇强推进,镇村联动同发展。今年9月,全省第四届小城镇观摩大会在者相镇开展观摩,者相镇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依托双乳峰景区,紧紧围绕“水墨者相•五彩画廊”打造旅游景观型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分别选择了纳孔村、萝卜寨、新寨三个村作为镇村联动示范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纳孔村投资12157.9万元,实施民居风貌整治、生态停车场、湿地污水处理站、布依文化博物馆等项目;新寨村投资50743.3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民居改造、高标准农田整治、者南大道等项目;萝卜寨村投资7656.5万元,实施精品水果、土地整治、通组路硬化、串户路等项目,实现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五)注重保护建设,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民族特色,严禁拆毁古墙、古房等行为。注重村庄整治规划和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特色民居、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传统建筑的保护,注重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的保护,注重珍稀名木、风景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注重溪流、湿地、山丘等生态细胞的保护。按照古朴、实用、和谐、自然的原则,改造路、房等设施,防止破坏自然环境,严禁大拆大建。改造民居按照原汁原味、功能现代、设施完善的要求,注入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元素,使现代设施与自然古寨浑然天成,既保留传统风貌,又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注重产业培育,向青山绿水要财富。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先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产业培育,立足因地制宜,坚持“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农业,重点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互助社等,做大做强做美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如在今年建设的示范村中,永丰街道办必克村预计投资800万元建设1000亩智慧精品观光综合项目,投资500万元发展亩樱桃示范基地已种1000亩,投资100万元发展500亩玫瑰基地已种200亩;珉谷街道办坡旗村实施蔬菜种植100亩,总投资31万元,经果林种植200余亩,投资60万元,辐射带动产业800余亩,受益人数1600余人。连环乡巧岩村规划在原砂仁面积的基础上实施砂仁种植3000亩,目前已种植的1500亩;龙场镇定塘村总投资249万元,发展生猪养殖30头以上的四个项目,每个示范村均重点发展1~2个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实现让百姓富的根本目标。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充分展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成果,5月份以来充分利用州、县报刊和门户网点,对创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截止目前,在州级媒体报道14篇,县级媒体报道15余篇,编发简报28期。10月份我县组织知名摄影人士到必克、纳孔等美丽乡村开展摄影采风活动,县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旨在通过各摄影师镜头,从不同角度展现**村庄靓、生态兴、风情浓、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篇章,增强群众建设设美丽家园的信心,以此进一步宣传**、推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有力酝造了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宣传氛围。

(八)注重规划引领,让美丽乡村更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否能有序推进,规划引领是关键一环,由县创建办牵头,委托**设计院对全县自然村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已完成,明确村寨打造类型(示范性、提升型、普及型)、建设内容和完成时限,确保实现全县1395个自然村寨全覆盖,让美丽乡村更美。

(九)加强督促检查,推进项目落地生根。为有效推进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县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建约谈范围,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就乡(镇、街道)创建工作部署落实,18个示范村项目推进情况,培育支撑产业,探索村级运行管理模式的等内容开展督查调度,通过督查调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群众参与度较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项目均全部由国家投入。如在民居风貌整治中,群众基本不出一分钱,国家对其房屋改造等变得理所当然,有时群众还不理解。

(二)民居风貌整治无项目支撑。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地域风情、展现民族特色,需对民居风貌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但无项目资金作为支撑。

(三)物资采购程序繁琐。小康寨建设需要的路灯、水泥、垃圾桶等物资采购程序繁琐,采购周期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进度。

(四)资金整合存在困难。由于各项目实施部门资金落实时间不统一,项目启动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两路建设,完善人居环境。优先安排“一事一议”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转贷资金项目在贫困村实施,重点建设通组路硬化、串户路硬化、庭院硬化美化、路灯等项目,为贫困村彻底改善村寨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发展奠定基础。

(二)充分用好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在农业农村方面有很多好的政策和指标,根据全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县拟向农发行融资,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目前总体项目规划已完成,部分融资资金已批准,其余的均已进入与农发行实质对接阶段。

(三)依托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三岔河景区、双乳峰景区和北盘江大峡谷沿线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规划对沿线乡村进行打造,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景区,20重点建设者相董箐村和平街小花江村,完善休闲广场、乡村客栈、餐饮、停车场、码头等旅游配套设施,将小花江村、董箐村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圣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双乳峰至董箐坐船到小花江返回者相三岔河线路打造成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旅游产业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上一篇:的经典春节短信祝福语下一篇:三年级升旗仪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