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中作文(共12篇)
暴风雨中作文 篇1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但也有各样的暴风雨考验,这一点我也不例外。
就说我们这幸福的三口之家吧。在温暖、愉快的生活氛围中,也会有些不愉快的小风暴。
有时在学校里我犯了一些错误或考试没有考好时,家里就像笼罩了一层层乌云似的,好像暴风雨真的要来了似的!每当这时,我就会鼓起勇气走到爸爸妈妈面前,主动低头认错,并递上一份图文并茂的检讨,这时,突然来了一阵清风,“呼”的一吹,乌云全没了!太阳便又露出来了笑脸,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我们身上,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每个人的表情顿时柔和起来,一场暴风雨就这样平静的过去了。
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可以不必去做像海燕那样那么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人,但也决不能做像海鸭、企鹅、海鸥一样的胆怯,懦弱者,相信自己,勇敢面对这场暴风雨,一切都会过去的,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暴风雨中作文 篇2
一.象征自然力量的“暴风雨”
《李尔王》中的“暴风雨”意象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 而最为主要的是与自然力量相联系的, 同时也与人物的矛盾心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相联系。首先, 它带给了剧中主人公们痛苦, 由此象征了天神的愤怒, 但更重要的是, 它还带来了雷声和照亮黑暗世界的“闪电”。因此, 曾有人认为, “雷声”和“闪电”象征着主神朱庇特的正义干预。其次, 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保护的那道屏障被打破了。它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和道德, 象征着李尔那两个“鹈鹕般的女儿”的逆伦歹毒, 从而导致这种自然关系的破裂。正是在这场暴风雨中, 李尔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早已不能呼风唤雨, 甚至难以改变自己的可怜处境。当读到这里时, 这一年迈、落魄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读者为“闪电”带来的精神光亮欣慰, 同时也更为那“雷声”引起人类在混乱中的避居命运感到痛惜。因此, 此部剧作中“暴风雨”的出现, 可以把读者一同带往现场, 直接感受环境的变化, 进而认可环境给人类心理、行为上带来的变化, 有力地揭示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 唤起读者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生的全方位思考, 实现了剧作家的创作主旨, 即对真善美的呼唤, 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 以及对社会弊端和邪恶势力的抨击。
二.“暴风雨”意象与“移情说”的互为认同
从另一角度来看, 《李尔王》中对于暴风雨这一场景的描述, 与之后出现的“移情说”观点有明显契合之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利普斯, 曾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对此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 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 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 就是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 将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 从而使直觉表象与个人情感融合, 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换句话说, 就是在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的时候, 把我们人的感觉、情趣、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对象中, 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显示出情感色彩, 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它夸大移情的作用, 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 否定美的客观存在, 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李尔在狂风暴雨中怒吼:“吹吧, 风啊!胀破了你的脸颊, 猛烈地吹吧!你, 瀑布一样的倾盆大雨, 尽管倒泻下来, 浸没了我们的尖塔, 淹沉了屋顶上的风标吧!你, 思想一样迅速的硫磺的电火, 劈碎橡树的巨雷的先驱, 烧焦了我的白发的头颅吧!你, 震撼一切的霹雳啊, 把这生殖繁密的、饱满的地球击平了吧!打碎造物的模型, 不要让一颗忘恩负义的人类的种子遗留在世上!……” (3) 这一场景中的“暴风雨”意象虽然真实存在, 但一定程度上, 也因为李尔王当时被至亲抛弃、一无所有的悲愤情绪, 让他眼中的暴风雨变得尤为猛烈和骇人, 毫不留情的对他进行直接打压。这场暴风雨正是由于融入了他重大的人生体验, 才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从这一角度来看, 暴风雨作为对象, 是由于李尔王作为观赏者把自己的情感转移上去的偶然作用赋予了它新的精神内容:象征着严酷的命运、人在命运前的卑微和渺小和对生命的感叹。这便是与“移情说”的契合之处。
三.“暴风雨”使人物性格健全
剧中“暴风雨”的意象对于李尔王和弄人形象的塑造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三幕第二场中, 在那个电闪雷鸣, 风雨交加的夜晚, 李尔王终于识破重重伪装, 认清了薄情寡义女儿的真正面目, 他由此发出了撕心裂肺地狂喊:“你, 震撼一切的霹雳啊, 把这生殖繁密的饱满的地球击平了吧!打碎造物的模型, 不要让一颗忘恩负义的人类的种子遗留在世上!” (3) 以及“尽管轰着吧!尽管吐你的火舌, 尽管喷你的雨水吧!……啊!啊!这太卑劣了!” (3) 这样畅快淋漓地讲述、荡气回肠地发泄,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李尔。在第三幕第四场的暴风雨中, 他对“暴风雨”、对神袛、对狡诈的罪人的狂喊, 虽然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于两个女儿忘恩负义、刻薄寡恩的行为的义愤填膺, 但他在暴风雨中说:“我的心灵中的暴风雨已经取去我一切其他的感觉, 只剩下心头的热血在那儿搏动。” (3)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 虽然他痛心疾首, 但在这极具破坏性的“暴风雨”中, 李尔仍保留着“心头的热血”, 这热血代表着一种没被压垮和不能被压垮的东西。可见, 人物性格便在特定环境中发展, 情节成为了性格的发展史。
其次, “暴风雨”的出现塑造了矛盾统一的弄人形象。国王来自社会顶层, 是权利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而弄人来自社会底层, 不仅供人玩弄, 且毫无人身自由, 在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中, 这两者的地位本应天壤之别:“一个是陛下一个是弄人, 这两人一个聪明一个傻。” (4) 但随着情节的发展, 弄人的形象得到了健全:李尔落难的时候, 只有这个似呆若痴的宫廷玩偶不离不弃一直陪伴他左右, 用各种笑话排除他内心的伤痛, 疯言疯语闪烁着真理之光, 呆傻之中尽藏珠玑。不仅如此, 当国王在暴风雨中怒斥神明, 理性全无时, 被他认为一文不值的“傻瓜”弄人却用诙谐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哲理, 诉说着人生的真谛:“只怪自己糊涂自己蠢, 嗨呵, 一阵风来一阵雨, 背时倒运把天公恨, 管它朝朝雨雨又风风。” (5) 在“暴风雨”意象下, 国王和弄人这两者发生了难以置信却又合乎情理的角色转换:高高在上的国王昏庸愚蠢可笑, 而来自社会底层的弄人虽傻却多智。而本应是荒诞“傻瓜”的无名弄人, 通过他在暴风雨中的诙谐语言, 被刻画成了一个集荒诞“傻瓜”与非凡“哲人”于一身的矛盾统一体。
因此, “暴风雨”这一意象不仅很好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加深了人物的性格刻画, 使人物性格展现得更为健全完整, 还在这一特定的悲剧情境之下, 将高高在上却因痛失王权而发疯的国王, 和大智若愚的弄人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角色和谐地联动到了一起, 进而绽放出独特而永恒的艺术魅力。
四.“暴风雨”意象是悖论形成的催化剂
在《李尔王》中暴风雨不仅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以及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便是促成了李尔王的内心演变, 使李尔王形成了理智中的疯狂, 疯狂中的理智这一特色, 是这一悖论形成的催化剂。
出场时的李尔看似清醒冷静, 可其言行举止却极具疯子的特点:三分国土, 决定以女儿们的虚假奉承决定王位继承权, 而当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因不愿讲虚伪奉承的谎话以谋求王位时, 他立即宣布剥夺考狄利娅的继承权, 并和她断绝一切父女之情和血亲的关系, 把她当作一个路人看待, 这时的李尔王不仅骄横昏庸, 人性也逐渐丧失;在第一幕第一场中, 当一向忠心耿耿的老臣肯特伯爵看到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 干下了愚蠢的事情而直言力谏时, 李尔发了疯, 居然要将肯特驱逐出境。由此可见, 此时的李尔虽然看似清醒但实则忠奸不分, 不辨真伪。然而当他遭到遗弃, 流落荒野, 经历暴风雨的洗礼后, 却幡然悔悟找到理智。在第三幕第四场, 李尔王疯了的时候, 他看清了世间真相, 心灵明亮起来:“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 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 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 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 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 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 怎么抵挡的了这样的气候呢?啊!我一向太没想到这种事情了。安享荣华的人们啊, 睁开你们的眼睛来, 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们所忍受的苦, 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 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 (6) 这或许是该剧对人的命运的莫大嘲讽, 也是剧中最显著的悖论所在:“人处在顺境时, 往往丧失理智, 看不到危机之所在, 甚至不辨良莠, 像个真正的疯子;而在逆境中快要发疯的时候, 却变得头脑清醒, 能够明辨是非, 明察秋毫。” (7) 正是这场暴风雨, 让李尔王变成了疯子, 也正是在这精神失常之时, 他发出了最清醒与理智的人性哀鸣。因此, 正是由于“暴风雨”意象的存在, 让李尔王的“理智中的疯狂, 疯狂中的理智”成为可能, 从而勾勒出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界, 使其成为世界悲剧史的不朽典范。
除了《李尔王》一剧中的“暴风雨”意象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 并对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环境的渲染等等各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之外, 在《裘力斯·凯撒》与《奥赛罗》剧中, 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裘力斯·凯撒》剧中, “暴风雨”意象主要起着渲染环境的作用。剧中第一幕第三场中, 在布鲁托斯等朝中将相准备谋反之际, 凯特斯向朝中元老西塞罗描述了当时的凶兆景象:“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像今晚这样一场从天上掉下火块来的狂风暴雨。” (8) 还有雄狮过街不伤人, 一百个女人看见浑身发着火焰的男子在街道上走来走去, 夜鸟发出凌厉的鸣声等等异常景象。这时的“暴风雨”是作为凶兆的象征出现在剧作中的, 它通过剧中人物之口被描述出来, 而且大都声称为亲眼所见, 这时的“暴风雨”是出现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大动乱之前, 如谋杀君王, 改朝换代的前夕。这时“暴风雨”的意象不仅具有象征意义, 还在剧中起到了营造紧张气氛、渲染环境的效果。而通过营造紧张气氛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预示, 是自古希腊以来戏剧艺术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特别是经过亚里士多德权威性的理论总结, 业已形成一项强有力的传统。在莎剧的秩序体系中, 如果人世间产生或者即将产生不正常, 自然界必先出现相应的预兆, 如同《裘力斯·凯撒》中说的那样“地上有这么多罪恶, 天上自然有这么多灾异。” (8) 而莎士比亚正是用“暴风雨”这一极具破坏性的意象, 对之后大动乱的剧情进行了有效揭示。正如剧作第一幕第三场中, 反对凯撒的叛党凯斯卡说:“啊, 西塞罗!我曾经看见过咆哮的狂风劈碎多节的橡树;我曾经看见过野心的海洋奔腾澎湃, 把浪沫喷涌到阴郁的黑云之上;可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像今晚这样一场从天上掉下来的狂风暴雨。倘不是天上起了纷争, 一定是因为是人的侮慢激怒了神明, 使他们决心把这世界毁灭。”莎士比亚用这些狂风暴雨的怪兆营造出一种诡异的气氛, 用塑造出的环境向读者预示着之后重大变故的到来。在《奥赛罗》一剧中, “暴风雨”意象则起着对比的作用。剧中第一幕第三场中, 奥赛罗因天风和海水猛烈激战而与副将凯西奥分散, 而后冒着暴风雨登上岛见到苔丝狄蒙娜时说:“看见你比我先到这里, 真使我又惊又喜。啊, 我的心爱的人!要是每一次暴风雨之后, 都有这样和煦的阳光, 那么尽管让狂风肆意的吹, 把死亡都吹醒了吧!让那辛苦挣扎的船舶爬上一座座如山的高浪, 就像从高高的天上坠下幽深的地狱一般, 一泻千丈的跌下来吧!” (9) 由此看到, 正是由于暴风雨的反衬, 使得奥赛罗心中这一缕“和煦的阳光”般的苔丝狄蒙娜的形象, 显得更加的丰富而鲜明。
由此可见,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戏剧作品中, “暴风雨”意象曾多次出现, 它作为情感、剧情的承载物被使用, 有象征、塑造环境、凸显人物性格等各种作用。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的“暴风雨”, 都应该是立体的、多层面的, 它的表面虽是平静的, 其深层却是精彩的。“暴风雨”意象早已成为有丰富文化与审美内涵的象征物, 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也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暴风雨”意象, 使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 得以将故事情节经营得摇曳多姿而波澜起伏, 让读者对于其剧作有了超越文本之外的丰富理解。
注释
1Dryden, John.AnEssay of DramaticPoesy.1688, P187
2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M]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第三卷)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P273。
3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M]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第三卷)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P275.
4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M]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第三卷)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P276.
5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M]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第三卷)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P277.
6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M]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第三卷)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P280.
7李光华:《李尔王》与悲剧人物的魔性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99年第3期。
8威廉·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M]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第五卷)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P17-18.
暴风雨中作文 篇3
请以“风雨中,我的独白”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角度自选,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1.审题时,考生要把握“风雨”的内涵。它不仅是自然界中的风雨,更是生活中的风雨,即人生中的坎坷和磨难。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的独白”是什么?其中既有感悟,也有心情的宣泄,更有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所以,考生要将“风雨”和“独白”联系起来;也可以说,“独白”是“风雨”之后的表达。
2.选材时,考生可以写自身经历,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举名人事例,写成一篇议论文。比如,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凭着坚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郦道元走遍名山大川,历经风风雨雨,才写出《水经注》;史铁生也饱受磨难,才创作出了《我与地坛》……通过名人事例,来提炼观点,指出唯有敢于“迎接风雨”,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的主题。在里约奥运赛场上,人们看到的是胜者的荣誉与光环,却不知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奋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风雨后的彩虹,值得国人欣喜。
生活中的暴风雨作文 篇4
他从小就喜欢运动,但上天对他不公,他的国家并不富裕,并且职业运动员也很少。但他一心想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他是一名亚洲人,但他却选择了亚洲爆冷门的一项运动项目——拳击。当年的拳击早已被欧美国家统治,如果哪位亚洲拳击手想进入职业拳击,那完全属于天方夜谭,会成为所有职业拳击手的笑料。
外界的种种压力使他不能安心训练,但他的教练却对他有信心,一直都在好好的培养他。他并没有什么地位,因此对外界的公开挑衅,公开嘲笑他不能予以回绝,他只能一个人自我发泄。他就如同大海上的一只小海燕,虽然想用自己的力量冲破暴风雨,但翅膀没有长硬。他一次次的试着去勇敢地面对暴风雨,却一次次的被风浪打了回来。当海浪无情地击打在礁石上时,他觉醒了。它虽然一次次地被风浪冲回来,但他并不放弃,却一次次地试着再次冲向风浪……
他成功了!当他第一次站在了职业拳台上时,他就成功了。29岁的他只想着为祖国争光,为亚洲争光!他做到了!他证明给了世界!当它成功KO(击倒)第一个拳手后,他就离拳击王位更近了一步。由于他不断地冲向风浪,不断地取得了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他的不断挑战,他成为了一名训练有素的拳手。他还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冲向暴风雨;不断地战胜自己。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他是一只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生活中的暴风雨小学作文 篇5
古今中外,不少的作家伟人不都是从生活的暴风雨中奋斗出来的吗?在这些挫折中如果他们失去了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能到现在吗?他们很有可能早就已经被社会遗弃或者是被困难吞噬了。不错,他们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做支柱,成了他们坚强的后盾,才不至于被困难打倒。像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特,她一岁半时因病而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可谓的是她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被挫折打倒,最终坚强的战胜了病残。但古今中外也有不少的英雄被困难打倒而留下了遗憾。
楚汉之争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曾欲称霸天下的项羽自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在绝望中拔剑自刎于激浪滔滔的乌江之畔。如果他当时肯度过乌江,卷土重来,就有可能夺回江山,可他却被自身的绝望击败,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最终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遗憾。
生活中的暴风雨初中作文600字 篇6
我开始急躁起来,问妈妈下午上课怎么办?妈妈却心不在焉地回答:“还能怎么办,带件雨披不就行了!”
我听妈妈这么讲,以为这雨一会儿就停了。
到了下午妈妈送我去上学。一路上,我横着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和妈妈有说有笑,可是老天不作美,一道长长的闪电划破了天空,当人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一声巨响――打雷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远方的楼层坍塌了呢!
眨眼间,暴风雨铺天盖地而来,似乎在比赛谁最强!
雨越下越大,人们能躲的就躲,躲不了的就往前冲。
我和妈妈因为要去上班和上课,救只好一直“骑”下去喽!
豆大的雨点砸在我的身上,那个痛跟下冰雹没什么两样,再加上路面上的颠簸,那真是座山雕做寿――末日来临啊。
我和妈妈冒着人看了都心惊胆战、瑟瑟发抖的暴雨来到了干妈家,我原以为到了干妈家,离学校近可以少受点苦,谁知到坐摩托车比坐自行车还倒霉,坐自行车最起码能保证身上不潮湿;可是,我坐着摩托车刚到半路,就被路面上的积水给我的裤子弄的半湿半干。
等到了学校,我的下半身就像刚洗完澡似的湿漉漉的难受极了,坐在板凳上比坐老虎凳还难受。
放学时,我的裤子已经干了,我怕我的裤子再“遭殃”就坚决要坐在前面。到了干妈家,我看到裤子没什么“损失”也就不理它了。
让孩子在风雨中磨练成长 篇7
心理学家认为, 挫折是指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个人目的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反应。生活在同一社会环境中的人, 面对同样的问题, 会有不同的反应和结局, 有的人因心理承受能力差, 而不敢正视困难与挫折, 有的人却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能自如地应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经历一些挫折, 有利于他意志品质的形成。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在论家庭教育时, 曾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 应该担心的是, 孩子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经历挫折和战胜挫折, 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的品质, 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因此, 从现在开始, 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面对挫折, 克服挫折, 从小进行挫折教育, 让他们感受成功与失败, 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经验。那么,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应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家长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挫折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的抗挫折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孩子抗挫折能力与家长的教养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看到, 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地关心和爱护, 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 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在生活中, 事事包办代替, 怕孩子受委屈, 不让孩子受一点点的“苦和累”。当孩子在遇到一点点困难时, 家长总是“身先士卒”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 把孩子视为柔弱的个体, 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长期处于安全的环境中。但同时, 也在无形中也剥夺了孩子本应经受的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与实践, 长此以往, 孩子会变得承受能力差, 自信心不足及缺乏面对挫折和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 孩子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保护下生活, 也不可能万事顺利。未来的社会将是竞争更加激烈的, 尽早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对孩子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复杂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因此, 家长要转变观念, 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 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 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 让孩子去感受生活, 感受挫折。
二、帮助孩子建立战胜挫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会使他们对做的事情有坚定的信心,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及抗挫折能力。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如三岁的孩子有了较强烈自己做事的愿望, 父母应该满足他们的愿望, 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 即使孩子干得不好, 穿衣服时把裤子穿反、吃放时饭粒撒了一地、擦桌子时把桌子越擦越花, 家长也应用鼓励话语告诉他:你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同时, 教给他一些正确的生活技能及方法, 鼓励他们明天会做得更好。孩子年龄小, 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因此, 家长千万不要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打击他们, 尤其是自信心较弱的孩子, 他们心理以存在“我不行”意识了, 家长需要对他们更多耐心, 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 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他们从成人的赏识, 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从而建立信心, 相信自己能行, 自己能做好。孩子一旦有了自信心, 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折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及生活中, 他才能靠自己的力量, 充满信心地去迎接困难, 战胜挫折。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 家长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要考虑孩子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 把握好“适度”和“适量”, 不可期望过高, 盲目地让孩子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家长应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把握“跳一跳, 摘到桃”的适度目标, 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 努力取得成功。
三、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学习应对挫折的技巧
交往是幼儿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交往中, 才能学会协调好各种关系,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因此, 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但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 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 如在游戏活动中, 如果一个孩子不顾游戏规则, 只想自己赢不讲道理, 那他就会遭到同伴的指责和排斥, 等等。其实, 交往中的冲突既是坏事, 也是好事。因为它可以增进孩子解决纠纷的技能, 丰富了孩子的社会经验。有些争吵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许多孩子受年龄特征影响, 还摆脱不了“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常想着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不顾别人的思想感情和做法。只有在争吵中才开始理解别人的世界, 在受冷落、不受欢迎时, 才会认真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交往方式, 学会协商、轮流和合作的方法。因此, 家长在此时应该冷静、客观地观察, 不要急于干涉, 适当地提出建议、做出暗示或制止打闹, 但不能过分干预, 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 自己去解决冲突。这样, 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 如何合作, 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 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四、正面引导让孩子体会成功与失败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还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 有些孩子受到挫折后会出现消极, 退缩, 没有上进心等行为。这时候, 家长应耐心引导, 鼓励他们去做新的尝试, 帮助孩子获得勇气, 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生活中, 家长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参加一些竞赛性质的游戏或比赛, 让孩子体会成功与失败, 增强他们竞争意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在活动的参与中, 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 帮孩子把握好心态。这一点是至关重要。要让他们懂得:人生有胜利和成功的时候, 也有挫折, 失败的时候。成功和胜利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东西, 但挫折和磨难却是人生另一种宝贵的财富, 而正是挫折与磨难能使他们成长和成熟。
别在暴风雨中无谓奔跑 篇8
可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很快就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了能吃饱穿暖,养活自己,她在一家公司做起了文案。不过,很快她就对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厌烦起来。上海的生活消费太高了,胆小的她没敢辞职,只是用上网来发泄满心的郁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喜欢上了FLASH,从那之后疯狂地学习相关的技术,并且将女孩儿特有的细腻和幽默融入其中,做出了自己风格的FLASH。
那时,中国的FLASH高手清一色的都是男子汉,孙雁那种有些调皮有些搞怪又有些小小感伤的FLASH风格在网络上刮起一阵清新的旋风,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这时,这一行业的精英们纷纷下海开办了自己的专业工作室,年轻气盛的孙雁也不例外,加入到创业的狂潮里。
可现实很快就给孙雁上了冷冰冰的一课。当时,FLASH刚刚兴起,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在网上追捧喝彩的人多,真正能合作签单子的少。十几万元的投资在短短3个月里就被房租、税收、员工工资、设备投入消耗一空。整个工作室账面上只有可怜巴巴的800块钱。
这时候,孙雁的好友和同行们也都遇到了相似的情况。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旧选择坚持下去,为此甚至不惜借债。孙雁却没有继续坚持下去,她是同行里第一个停止创业的,变卖了相关设备之后,多少挽回了一些损失。不久之后,她又找到一家公司做起了文案。同行好友们都为她感到惋惜,半开玩笑地说女孩儿就是胆子小,干不成大事。这时的孙雁在公司里仍旧做得很不开心,可她还是没听好友们的劝告,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没过多久,很多FLASH工作室都因为客源不稳定和成本过高而纷纷关闭,不少人还因此负债。这时的孙雁每天除了工作,仍旧着迷地做着自己的FLASH,在圈儿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认识了不少朋友,积累下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2004年之后,随着环境的改变,FLASH因其成本低廉、画面优美而被广告商普遍看好。仿佛是一夜之间,高质量市场化的FLASH成了市场的宠儿。这时,孙雁又做出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举动——放弃稳定的工作,重新创业。当初一同创业的朋友们纷纷劝她要吸取前车之鉴,不能再犯糊涂。然而这次,性格温和的孙雁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毅然顶住压力办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不到一年的时间,孙雁的工作室就成了圈儿内最顶级的制作商。三星、宝洁、LG等公司纷纷和她建立起长期合作,二十多岁的孙雁很快便获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功。从那之后,很多人都知道了孙雁,知道了这个网名叫“哎呀呀”的中国第一美女闪客。
在风雨中作文 篇9
风雨之中容易发生一些感人的事情,我也常常遇到,其中有一件事在我印象中最深刻。
一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突然乌云蔽日、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为了安全,老师带领我们在走廊上等家长。“铛——”,校门一开,家长们撑着花花绿绿的雨伞蜂拥而进。他们走着快步,紧张地伸长了脖子寻找着自己的孩子还有的爷爷奶奶不知道孩子在几班,焦急地到处问。接到孩子的家长揽着孩子的肩膀,撑着伞把孩子整个都包住,而自己的半个身体都在伞外面……没过多久,全校学生都快走光了,只有我和几个同学的家长还没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雨越下越猛,天也越来越黑,操场上的`排水沟都满了,雨水把操场变成了一片汪洋。
眼看全校同学都快要走光了,妈妈才卷着裤脚撑着大伞赶来,看见我就着急地问:“宝贝儿,你有没有淋湿啊?冷不冷啊……”我连忙直说好。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头戴头盔,身披雨衣,用雨衣将我包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我被雨淋、生病、着凉。我伸手接了一点雨,那雨像冰一样冷,打在手上像针扎一样痛。我双手抱着妈妈,感觉她的身体在微微地发抖,我就把妈妈抱得更紧了。回到家我才发现,妈妈的头发、脸蛋、衣服、裤子上都被雨淋湿了,脚上的皮鞋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嘴唇冷得发紫,我非常心疼——而我身上却一点儿也没淋湿。
作文在风雨中飞翔 篇10
站在雨中,一滴滴雨水在我的脖子上,脸颊上,一丝凉意迅速传遍全身,我浮躁的心很快沉静下来了,他也很快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知道雨水足以让我的心静很久,他很快便会离开,便连忙与他开始交谈。我问道:“最近我的成绩下降很快,怎么也保持不了原来的水平了。马上就要中考了,我该怎么办呢?”他和原来一样,平和的答道,不要担心,还有时间,告诉我,平常学习过程中或考试时有什么与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吗?我想了一下说:“考试时心总静不下来,结果做不对题,越做不出来,心就越烦闷,这样陷入了一个恶行循环,所以成绩下滑。只要你考试时静下心来,成绩就会提高的。”可是……可是……我吞吞吐吐许久没有说出那句话来。他急切的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快说啊!我就快离开了。”接着,他的.身影开始模糊,向远方飘去。我连忙大喊到:“我真的可以吗?又失败了怎么办?”他最后喊出一句:“多看看天空你就明白了。”然后就消失了。我知道他又回到了我心灵的那片专属天空。
看天,天上有什么呢?带着疑问,我向天上看去。一会儿,一只小鸟从头顶飞过,我恍然大悟,连小鸟都有勇气在风雨中飞翔,我为什么不可以奋力一搏呢?每次与他对话我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但你如果问我他是谁,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来自一个很近却又很遥远的地方——我的内心深处。
暴风雨中作文 篇11
两年前,身处山东济南的白领罗莹就碰到了一桩糟心的事,丈夫在没有和她商量的情况下,向哥们陈景借出了三十万。而这三十万,是他们原本用来买房的首付。可未曾想到,陈景猝死,又未打借条,无法追回。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很多女读者都会感到愤怒。罗莹自然也不例外。可最终,她靠着智慧和宽容,让一场风波烟消云散。以下便是她的自述……
借出巨款,未打欠条
2013年初,老公的兄弟陈景突然死于心脏病。参加完葬礼后,我感伤地对老公邓晓军说:“做人还真不能太完美。陈景英俊多金,又有漂亮聪明的妻子李晓琴,住着别墅,开着名车,一下子就化为乌有了,太残酷了!”
我的感伤如此真切,是因为陈景和老公情同手足。大学时他们是上下铺的兄弟,后来陈景开了公司发了,也一直没有忘记帮助邓晓军。邓晓军是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家境一般。我们买房,买车都少不了陈景的帮助。
邓晓军更是闷闷不乐,一连几天都发呆憋闷,我知道他心里难过,那几天分外地体贴。看着时间都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邓晓军还是蔫头蔫脑好像走不出这道坎。我忍不住温柔地说:“晓军,陈景已经不在了。你还有我、还有这么一个温馨的家呢,咱们什么时候去把首付交清了,香樟花园的那套房子我看就定了吧,二期的眼看就要见涨了。”
邓晓军垂着头,轻轻地说:“钱不够。” “不够?”我纳闷地说,“咱家不是有四十万吗?首付够了啊。”接下来邓晓军的话差点儿让我昏了过去:“有三十万借给陈景了。”我脸色苍白,眼前金星乱冒,好一会儿才镇定下来,按住狂跳的心脏,极力镇静地说:“晓琴不是不讲理的人,过几天我把借条拿去,晓琴会还给我们的。”
邓晓军的声音从来没有这样软弱:“没有借条。陈景说过一个月,他的资金能够周转就会还我的。他借钱的日子是在去世的前三天。小莹,对不起,我无法预测陈景会突然去世。人能知道五千年前的事,可是谁会知道五分钟后的事呢?”
我彻底给打蒙了,没有借条的三十万元!这三十万元是我们积攒下来买房的钱啊!我让这打击一下子就给放倒了,和邓晓军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一闭上眼睛就是粉红的钞票排成队在眼前晃。天哪!三十万!我一个小职员,邓晓军一个小公务员,省吃俭用外加兼职加班得攒多少日子,就这么没了?不能想,一想起来我心头的肉都给挖了一块!
吵架、痛心、着急上火,都解决不了问题。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把这三十万元给拿回来。对此,邓晓军还是挺有信心的,邓晓军说李晓琴善良仗义,只要他能把事情说明白,钱就会回来的。好在李晓琴我也了解,确实是个好人,可是这“好人”是在陈景活着的时候。现在陈景走了,这份“好”能延续吗?
邓晓军找了个时间,约李晓琴去咖啡店,把这事前因后果都给说了。李晓琴蒙了,她没想到陈景会瞒着她在外面借钱。可邓晓军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他绝对不会瞎说。李晓琴喝了口咖啡,平和地说:“我回去请财务查下账,那几天有没有进账三十万元。如果有,晓军,你放心,我一定会还你的。”
李晓琴的回答无可厚非,而且通情达理。邓晓军回家把这话向我汇报了。我暂时吃了定心丸,安慰自己李晓琴在财务上一定能找到这笔账的。可是满满的焦虑还是涨满了我的心,现在这个社会人心不古,一诺千金是遥远的神话。有借条的还要扯皮打官司,何况我们这没凭没据的?要是李晓琴否认了这事,我们的钱可是扔进水里连个响儿都听不见啊!
钱打水漂,夫妻冷战
没过几天,李晓琴就来了电话,她很客气地说财务查账了,邓晓军说的那天前后都没有三十万元的进账,容她再调查一下,也许这三十万元陈景用在别的地方了。
我彻底炸了!在我听来,李晓琴这话就是彻底否定了这事儿,我们的钱是彻底没了!我像发了疯一样和邓晓军厮打,我们这工薪阶层,赚这三十万元容易吗?双方老人都是城市平民,一点儿赞助都没有。三十万,可是我们整整积蓄了八年的钱!八年里,我省吃俭用素面朝天,连女儿的赞助费都舍不得出而上了普通小学。现在倒好,好不容易房子向我们招手了,却因为邓晓军的原因像煮熟的鸭子一样飞走了!
邓晓军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他说,我们已经挤在这个小房子里八年了,现在孩子大了,要有自己的房间了,是他在这节骨眼儿上把这事给弄砸了!可是谁知道陈景会心脏病猝死呢?陈景说借钱,他能不借吗?他以前问陈景借的钱还少吗?关键时刻,不是这个铁哥们儿帮忙,他能顺顺当当地买房、买车吗?可是谁能料到老天爷开了这么大个玩笑!
我狠命地说:“不行就问你爸你妈去拿!他们为我们的小家做过什么吗?你上学、结婚都没花过他们的钱,可是你弟弟结婚我们却拿出钱来资助他买房!凭什么我们都要自力更生,他却舒舒服服坐享其成?一样是儿子,谁都不能偏心!”
邓晓军看到我要动真格的了,赶紧厚着脸皮百般讨饶:“你放心,小莹,我一定会把三十万元赚回来的。”
我声嘶力竭:“你到哪里去赚三十万啊!你就是个小公务员,要权没权要钱没钱,我和你结婚真是倒了大霉……”我没头没脑急风暴雨似的倾诉,从结婚没钱拍婚纱照到现在的蜗居,所有的埋怨与不满,化作了口无遮拦的一场怨妇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邓晓军惨白着脸闷声不响,最后扔下一句话:“原来你和我结婚是这样的委屈!”
邓晓军重重地摔门走了出去,留下了哭泣的我。我心里又痛又伤,隐隐的,还夹杂着一丝悔。结婚八年,虽然物质条件差了一点儿,但是精神上,邓晓军给予了我和女儿无微不至的爱,难道我没有生活在幸福中吗?这三十万元,真的就像一个炸弹,把以往的恩爱炸得干干净净了吗?
周末的时候,照例把孩子送到公婆家。老人敏感,一下子就感觉到了不对劲。我借机私下跟婆婆发泄了一番,便回公司加班了。到了下午,手机就响了,邓晓军气急败坏地说:“你对老爷子说了什么?把他都给气得住院了!”
我急急忙忙赶到医院,幸亏老爷子已经稳定了下来,在医院的走廊上,邓晓军的脸青得可怕:“这三十万元就算我欠你的,我净身出户,房子和钱都留给你,赚到三十万元我就来还你。”他这话不就是说离婚吗?我又气又急,只能嘤嘤哭泣。却见婆婆走了过来,狠狠地给了邓晓军脑袋瓜儿一巴掌:“这事能怪小莹吗?换了谁谁都急!你不和小莹打个招呼就把钱借了出去,现在收不回来小莹能不着急上火吗?她不和我们父母说和谁说?你爹的高血压是因为这两天没吃药,和小莹没关系!好好待你老婆,是我们欠她的!”
我的心里涌过一阵暖流,充满了对婆婆的感激。问候了公公几句,我就无情无绪地回家了,那几天的日子也过得潦潦草草,邓晓军忙着照顾他爸,家务和女儿都丢给了我。
在冷战的日子里,邓晓军的好就如涓涓细流一样不时地流过我的心房,滋润温暖着我的记忆。有多少次夜晚,我都想对睡在沙发的他主动示个好。可是一想到那三十万元,又重重地把这念头给弹了回去。
寒冰融霜,峰回路转
上班的时候,我接到了同学张莉的电话,她说:“你们家是不是要买新房子了?”我有气无力地说:“没有这个计划。”张莉惊讶地说:“我怎么看见你婆婆在房地产市场和人谈房呢?我以为她是来帮你们看房子。”
我匆匆地请了假赶到同学说的那家房产市场,果然看到婆婆在,但谈的不是买房子却是卖房子,她要把她和公公住的老房子卖了,钱给邓晓军和我,让我们去买新房子。
我着急地说:“这哪成啊,您和爸爸没了老窝怎么成?”婆婆笑了笑:“我们考虑过了,我们年纪也大了,还是住在养老院方便,还有人照顾。”我急得摆手:“这房子,我们能住得安心吗?”
婆婆叹了口气:“小莹,你们结婚时我和爸爸什么都没给,这心里啊一直过意不去。这次你们又摊上了这事,妈知道你心里堵,无论如何得把这钱给你补上。小莹,你看借钱这事已经把你爸给气病了。要是你们还为这事闹心,不知要闹出啥事。人活着,平安幸福最要紧,我和你爸到哪儿都能住,最重要的是你们小日子过得舒畅。”
我急忙说:“妈,谁说你们没给我们,你和我爸给我们的关心难道抵不上这钱吗?”话一出口,我猛然醒了。是啊,虽然公婆没给过我们物质上的帮助,但是结婚八年,把我当女儿般的爱护,衣食冷暖,无不呵护,只要老人家能够做到的,他们尽一切力量都做了。他们是没给钱,但是他们给予的是比钱贵重得多的东西,那就是亲情、是爱。
这些东西,也正是晓军给我的。他以一个男人的责任、肩膀和博大的胸怀,给了我一方温暖晴朗的天空。现在这个男人的天空下雨了,遇到问题了,我给他的却不是一把伞、一个温暖的怀抱,而是恶声恶气、冷眼相待,所有的问题都让他一个人扛。
人这一生,谁不是沟沟坎坎、风风雨雨地过来?轮到晓军了,我就这样对待他?即使在这个问题上他有错在先,但是难道没有比吵架更好的办法吗?
我轻轻地对婆婆说:“妈,您放心,那三十万元真找不回来也没事了,我和晓军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家的平安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听了这话,婆婆欣慰地收回了卖房的打算,老人家明白,儿子儿媳的这段风波过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邓晓军虽然话还不多,但开始每天下班回来给我娘俩儿弄吃弄喝了。买新房子的事就当没在我们之间存在过,谁也都不提了。就在这时,李晓琴那边传来了消息:她知道那三十万元的下落了。
陈景借钱是为了资助初恋情人看病,现在对方病痊愈了,就忙着和丈夫一起来还钱。那对夫妇走了之后,李晓琴把钱打在银行卡上还给了邓晓军。
一切,又重新驶入了平静的轨道。
去年春天,邓晓军被提为科长,我也被升为部门经理,双双都加了薪。于是我们选了一套中意的房子,装修好了,在一个良辰吉日里搬了过去。
站在新房子的阳台上,看着花园里的绿树红花,新生活冉冉地在向我们招手,一切都显得光明和美好。
我们夫妻俩相视而笑,那过去的风雨锻炼了我们的心态,坚定了我们的感情。我们终于明白了,在生活中,最应该稳定的是夫妻之间的爱和关怀。什么风雨都会过去,阳光总会到来。
暴风雨中作文 篇12
从对“十七年”前后的作品(从写作时间看,《暴风骤雨》成书于1948年,不属于“十七年”时间段,因此本文暂时称其为“十七年”前后的作品)分析来看,对小说思想内涵与政治话语的研究占据很大比例。即使一些从叙事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论著,关注点也往往是叙事视角、叙事逻辑与人物类型,而对小说情节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本文即通过相似内部结构下少剑波与萧祥的形象对比,试说明革命小说中情节设置对人物形象的直接影响。
1 忠孝、爱情、神怪、侠义四大主题因素下的少剑波形象
当代学者习惯从“英雄”、“儿女”、“鬼神”(如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第一章《林海雪原》即持此说)三个主题对《林海雪原》的小说情节进行分析。其实,这三个角度不仅是理解全书情节、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入手点。如果将“英雄”细化为“侠义”、将“儿女”归入“爱情”门类,并将中国古典小说中源远流长的“忠义”因素纳入考察范围,少剑波的形象便可以在“忠孝”、“爱情”、“神怪”、“侠义”四大主题下得到更为清晰的考量。
首先,“忠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反映在小说《林海雪原》中,可以从“忠”与“孝”的角度分别解读。一方面,“忠”在革命题材的小说中堪称首要前提,对于少剑波来说,“忠”既是政治立场,又是行事准则,人物首先是忠于革命的正义形象,这是所有革命题材小说的共性,在此无须赘述。相较之下,“孝”的因素则更为复杂。少剑波从小父母双亡,父母的地位被姐姐代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孝”。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叙事起点是姐姐鞠县长与工作队的同志遇难,那么少剑波对姐姐的“孝”便直接引申出“复仇”主题,国仇与家恨已合为一体。可以说,“忠”是“党的代言人”身份的内在要求,而“孝”则与革命任务赋予他的外在要求合一,少剑波兼具受害者与复仇者的双重身份。在这样的叙事起点之后,人物形象已完成初步的塑造。
尽管在20世纪的革命题材小说中,爱情因素并不罕见,但从共时性的对比来看,当革命高于爱情一类的话语频繁出现在同时期的作品如《创业史》、《红岩》之中时,《林海雪原》却将爱情与革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少剑波与白茹的爱情发展甚至可以成为独立的线索,以此为回目的章节就有《白茹的心》、《少剑波雪乡抒怀》,可见作者对爱情线索的重视。浪漫纯洁的爱情因素也给少剑波的形象平添了浪漫的色彩,使少剑波不仅是一个只知战斗的指挥官,还有着一定的情感深度;更重要的是,爱情线索进展中带来大量生动、细腻的描写使少剑波的形象得以表现在战斗和生活两种场景之中:面对敌人指挥若定,面对爱情温柔腼腆,爱情因素为少剑波形象增添了可贵的一笔。
在《林海雪原》中,当小说中的神怪因素反映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物的神化。少剑波的形象就存在被神化的痕迹——“工人和家属中纷纷传说着:‘剑波和杨子荣真是神人,算就了大年三十座山雕的百鸡宴,算就了正月初七九彪来抢庙。’又传说:剑波和杨子荣会‘勾魂钉身法’,让土匪到哪里他就得到哪里”——虽然这些话语并不出自作者,但确实是作者刻意安排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将作者对少剑波的赞美推向更高的境地。因此,对人物的神化可以视为人物形象的一种补充。
此外,《林海雪原》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侠义”色彩的继承非常明显,具体来看,“侠义色彩”一方面表现在小分队的嫉恶如仇、扶助弱小;另一方面表现为小分队滑雪飞山等行动的神勇豪迈。当然,与古代侠义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古典小说中拥有侠义行为的“侠客”往往会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独立行事,而《林海雪原》中的“雪上大侠”则是法律的拥护者。尽管如此,“侠义”与“革命”的结合还为少剑波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大量的契机,为其形象提供了豪迈、神勇的色彩。少剑波虽然被读者誉为“儒将”,但在运筹帷幄之外,他和战友们一同奇袭奶头山、驾临百鸡宴、勇跳绝壁岩……“指挥若定笑谈中”的潇洒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发挥,这的确得益于小说在侠义因素影响下设置的精彩情节。
由此可见,“忠孝、爱情、神怪、侠义”四重主题因素下的情节直接影响了少剑波的形象。在读者的印象中,他忠于革命,智勇双全,又不乏温柔腼腆的一面,这无不得益于相应情节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在小说《林海雪原》问世后,少剑波这一人物又先后出现在样板戏、电影、电视剧等各种文艺作品中,直到现在,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2《暴风骤雨》与萧祥形象
下面,不妨继续以“忠孝”、“爱情”、“侠义”、“神怪”这四重因素来衡量《暴风骤雨》中萧祥的形象,从而将萧祥与少剑波进行横向比较。
首先,作为40年代革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暴风骤雨》中基本不涉及“侠义”与“神怪”因素,因此萧祥的形象中既没有豪侠的特征,也没有被神化的迹象。《暴风骤雨》中虽然存在郭全海与刘桂兰的爱情线索,但与萧祥的形象塑造没有太大关系,萧祥是郭一刘爱情的见证者,与《林海雪原》相比,爱情线索的承担者由“党的代言人”让渡到郭全海。而在“孝”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复仇因素上,复仇者也是由农民群众承担,比如王春生,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残害的经历是他奋起革命的原因之一;萧祥失去了受害者与复仇者的双重身份。在“忠”的层面,萧祥的表现与其他“党的代言人”有一定共性,如忠于革命、爱护群众等,“忠义”色彩虽然将萧祥塑造成一个合格的“党的代言人”,却不能为其形象带来任何特点。因此,读者对萧祥的关注程度也会相应降低。
当然,在这四重因素之外,小说中还有两处情节为萧祥形象提供了重要描写,其一发生在刘桂兰向萧祥询问党的婚姻政策时,其二是萧祥与刘桂兰的一段玩笑,二者性质、作用相同。以后者为例——
萧队长笑着羞她:“‘咱们俩’,那一面是谁?媒婆还没有,就称‘咱们俩’了?”
羞得脖子通红的刘桂兰说道:“萧队长今儿咋的呐?喝多了吧?”
萧队长今儿事都办完了,宗宗样样,都称心如意,从心里感到欢喜,还想逗她:“老实告诉你,你相中的人,早有对象了。”
此处,这突如其来的描写一方面给萧祥形象添加了宝贵的一笔,使萧祥终于呈现出非同往日的幽默轻松;但另一方面,却要承担人物形象突然变化带来的后果。对于《少剑波雪乡抒怀》一节,读者可能并不感到突兀,但对于萧祥的玩笑,却会感到突然。因为这并不是人物某一种性格的发展,而是突然为人物添加的性格,使人物形象前后不再一致,因此不仅读者感到新奇,甚至刘桂兰都感到了意外。
除此之外,萧祥的形象很难再找到点睛之笔,纵观《暴风骤雨》全书,萧队长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工作之外,他很少出场,除了传达党的指示,他很少有其他言论;他的性格甫一出场便已定型。在农村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中,萧队长的形象不及老孙头等农民群众成功。
3 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的源头活水
少剑波与萧祥同为“党的代言人”,在文本中处于相同的位置,扮演相同的角色,甚至两部小说的事件主体、人物配置、时间空间都有着一定的趋同性;然而其人物塑造成就却出现差异。如果沿用福斯特对小说人物的划分,那么少剑波的形象无疑趋向“浑圆”,而萧祥的形象则趋向“扁平”。尽管论者习惯于强调萧祥的性格并非一贯刻板——“在刘桂兰向萧祥询问共产党党的婚姻政策时,萧祥就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面……叙事人可刻意地在严肃、公允、沉稳而果断的共产党干部的形象上加入了活泼而富有人情的一面。”(郭冰茹:《十七年(1949—1966)小说的叙事张力》第1版.长沙:岳麓书社,2007,第17页)但这是小说中突然为人物加入的性格,它并不属于人物的同一种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既没有前文的铺垫,又没有后文的承接,因此这不是发展中的性格特点,也不能据此论证萧祥形象倾向“浑圆”。甚至,用福斯特的判断标准来说,“一个浑圆人物的检验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使人感到惊奇,如果不能使人感到惊奇,那是扁形的。如果不能使人信服,那是扁形的装成浑圆的”。萧祥的情况便属于后者。
当然,本文对比少剑波与萧祥的形象并非意在扬此抑彼。而是希望就此指出在相同内部结构的小说中,不同情节设置对于人物形象的影响。在论及“十七年”前后作品的叙事问题时,由于此时的作品情节大多受意识形态影响,并且在叙事逻辑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论者对情节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另一方面,作者与读者双方都较为习惯强调社会环境与政治形态对小说人物的影响,并通常将社会、政治因素作为人物类型的划分标准,以及影响人物形象的首要原因。但是,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看,除了极少数情节附属于人物的“人物小说”之外,人物与情节在小说中绝非相互独立的个体,在人物的性格决定情节的同时,情节的设置反过来同样会影响人物形象,二者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即使“十七年”小说亦是如此。
根据人物与情节、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来看,《暴风骤雨》与《林海雪原》及以此为代表的“十七年”前后作品无疑都属于戏剧小说的范畴。那么,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更应该放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中进行考察。少剑波既处于小说的结构中心,又处于小说的叙述中心与描写中心,对情节的参与程度较深,因此得到了足够的情节支持,从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暴风骤雨》中,作者着重考察农民在土地改革战争中的觉醒,小说的描写重心已由“党的代言人”向农民群体让渡。一般来说,叙事重心的转移足以引起描写重心的转移,《暴风骤雨》正是如此。萧祥因此游离于叙述中心之外,他在小说中参与情节的程度远不及少剑波。重心的让渡使萧祥缺少足够的情节支持,因此人物形象趋向于“扁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某种程度上,情节的支持正是构成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源头活水,少剑波与萧祥的形象对比便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只有情节才会在“叙事文”的层面直接影响人物形象。沿用热拉尔·热奈特对“叙事”的三分法,那么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的影响无疑属于“产生叙述之行为以及从广义上讲叙述行为所处的那个真实的或虚构的情境”,即“叙述行为”的层面。但是,“我们对叙事文记录的事件和产生叙事文的行为这二者的了解都是间接的……因此,我们认为,故事和叙述行为只以叙事文为中介而存在。”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的影响更多停留在小说叙事的“叙述行为”层面,却不能对小说“叙事文”层面——情节与人物的层面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对小说进行叙事分析时,过分强调时代背景等因素对人物塑造的直接影响并不适宜。在小说的“叙事文”层面,真正对人物形象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是小说的情节设置。因此,在分析“十七年”前后小说叙事问题时,过分地牵扯时代背景而忽视情节本身,也会造成“叙事文”与“叙述行文”两个研究层面的混淆。
从少剑波和萧祥的形象对比中,可以看到叙事重心不同带来的人物形象差异,这一差异体现了情节对人物形象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十七年”前后的作品,在小说美学上给人以极大启发。
参考文献
[1]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英]卢伯克,福斯特,爱·缪尔.小说美学经典三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曲波.林海雪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4][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暴风雨中作文】推荐阅读:
在暴风雨中绽放作文750字05-23
《牛顿在暴风雨中》课例分析06-26
夏日暴风雨的作文08-26
暴风雨的命题作文07-18
暴风雨初二600字作文09-10
暴风雨的前夕作文1200字06-02
以暴风雨为话题的作文07-09
描写暴风雨的作文400字08-16
以暴风雨为话题的记叙文作文10-23
当暴风雨来临时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