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精选10篇)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暴风雨的启示》这篇课文是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在作者的笔下,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文末直抒胸臆,赞美春色,表达感悟,情与景完美统一。文章有状物,有抒情,但状物抒情都不是目的,结尾的两段如异峰突起,一下子使读者转到深层次的思考。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生活中的启示”,根据课后习题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涵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人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
(2) 难点:能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
二、说教法。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与语文本学科的特性,我准备指导学生通过“读”和“悟”, 深入文本,延伸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在教学中,我准备先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比喻句、拟人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学习理解,如“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首先要在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其次是在理解时要把“景”和“情”有机的结合起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体会“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三、说学法。
为了学生能更容易体会出文章的深化哲理,感受语言文字和大自然不同的美。我准备让学生学会用“读读、画画、议议”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读书和感悟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讲完,这节课我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一)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这节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用一段形象、丰富的语言引出话题,板书暴风雨。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反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暴风雨的景象。再板书:启示,指名说说“启示”的意思。那么,作者眼中的暴风雨是什么样子的?它又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暴风雨的启示》。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二)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说一说,这部分描绘了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那些景物?用“——”标出并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用“﹏”线画出作者观后的感叹。
③想一想,读了课文,你联想到什么呢?你体会到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是巡回指导,七分钟后相信你的回答最精彩)
(2)检查自学。
学生自学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同时随机板书:
来之前 :电闪雷鸣 (使人恐惧)
来之时 :狂风暴雨 (狂暴猛烈)
去之后 :风景如画 (绮丽华美)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自学指导(一)这一环节让学生不拘形式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放手学生去思考、讨论,有助于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过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作者看到这些悟出了什么样的`哲理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文章的内容:
2、出示自学指导(二):
(1)自由读课文11、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读一读,找出作者悟出的哲理,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议一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③悟一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师巡回指导,4分钟后你最棒)
(2)检查自学。
我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同时随机板书:整体和谐的美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以朗读的技巧上指导,而是要引导学生如入情入境,表达出感情。所以,本环节我想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内容,通过反复地读,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当堂训练。
新课改要求语文学习要走向生活,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贯彻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设计如下训练题:
1、必做题: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请写下来。
2、选做题:
想象课文描绘的景物,选择印象最深的画一画 。
五、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是抓住暴风雨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设计板书的,它反映了我的整个教学思路,让学生看起来更清晰、更明了。具体的板书是这样的: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 :电闪雷鸣 (使人恐惧)
来之时 :狂风暴雨 (狂暴猛烈) 整体和谐的美
去之后 :风景如画 (绮丽华美)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运用了“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并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篇2
1、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 的区别。
2、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会求常见的百分率。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教学难点: 理解合格率、出勤率、成活率、出油率 …… 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 的?(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 究。(揭示课题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1 学生自学课本第 2页内容。(2讨论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订正。
(3质疑: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4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法。
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怎样写百分数?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师强调: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相同,都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5反馈练习。
同桌两人互相读出第 2页“读一读”中的练习题。
2、教学例 1。(1出示例 1。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4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吗? 指名回答后,师总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 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教学例 2。(1出示例 2。
(2 提问:什么叫出勤率?怎么求出勤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 论。小结:出勤率是指实到人数是应到人数的百分之几。(3学生试着计算,抽生板演汇报。全班交流、订正。(4议一议:合格率、成活率、出油率 ……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结合实际例子,说说百分数的意义。(课堂活动第 1题,同桌两人 互相说
2、课堂活动第 2题,小组内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3、课堂活动第 3题,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 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 能力。
3、能应用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出示教学情境图。
1、获取信息,明确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引出算式,明确思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小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指名演板。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两种算法:一种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一 种是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4、引入课题。
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必要性。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1、教学例 1(1学生先独立将例题中的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 己的方法。
(2抽各组板书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全班交流。
2、讨论: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小结:(1 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然后能约分的 要化成最简分数。
(2 百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 位。
3、教学例 2(1 学生自学例 2,并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2 指名演板,并让演板的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和方法,全班交流。(3 讨论:怎样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小结:(1 分数化百分数,先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 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2 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 形式。
三、练习运用,巩固升华
1、三人活动,对口令(课堂活动第 1题
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 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2、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堂活动第 2题。
涂好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要那样涂?(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 成分数,再涂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 1, 2题
4、完成练习二的第 4题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独立反思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 些问题和不足? 解 决 问 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过程,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 百分之几的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 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充分体验百分数问题与分数问题紧密联系,提高 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生活价 值。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 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能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 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1我班有男生 25名,女生 20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2指名学生口答,说出算式后提问:每一个问题里是谁和谁比,把谁 看做单位“ 1”? 根据回答,教师强调: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就是指男生比女生多 的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这节课,我们来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教学例 1。
(1 出示例 1,获取信息,明确问题。(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要求这个问题,应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应该怎样列式? 小组讨论、交流。(3 指名演板、讲解。(4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要让学生说一说 360÷300表示什么?(5 即时练习。
男生 25人,女生 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 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教学例 2(1 出示例 2,获取信息,明确问题。(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今年有毕业生多少人”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3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4 思考:根据上面的线段图,你会列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演板、讲解,并让学生说一说“ 1+15%”表示什 么意思?(5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要让学生说一说 200×15%表示什么?(6 反馈练习: 算一算,如果明年的毕业生人数比今年减少 10%,学校明年有毕业生多 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三、课堂活动,巩固反馈 13页课堂活动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指 名演板,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其实百分数问题可以按照以前所学的分数问 题的分析方法进行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例 3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 及解题方法。
2、能够灵活地采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 题。教学难点: 能根据题意确定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①果园里有苹果树 X 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3倍。梨树有多少棵? 苹果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②学校体育组有排球 X 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个数的 15。足球有多少 个?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多少个? 请学生独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各个数量。
教师: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我们正 确地解决问题。
(2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格相差 60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 3倍。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多少元? 先请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讲评。
(3 思考:如果将“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 3倍”改为“裤子的价格是上 衣的 70%”,该怎么解决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解决百分数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百分数问题
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 3(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提问: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明确,例 3与复习题都是已知上衣与裤子价格的差,以及上衣价 格与裤子价格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上衣与裤子的价格分别是多少。不同的是 复习题是用整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而例 3是用百分数表示两者之间 的倍数关系的。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你认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方便?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指 名演板,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3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即时练习。
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共花了 24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60%。上衣和 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算法,再指名演板,然后 全班交流、订正。
三、课堂活动
1、出示“课堂活动”卡片:“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75%”,请学生 根据卡片上的信息,用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1齐读卡片上的内容。
(2根据卡片上的信息,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哪些关系?请写 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3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请学生汇报。
2、完成练习四第 5题
先请学生认真看统计表,在看懂统计表后提问:怎样求出妈妈的奖金是 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自己谈一谈。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纳税 例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纳税信息的收集处理,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 税额、税率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税种。
2、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纳税的意义和解决应纳税额问题。教学难点: 解决应纳税额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纳税的一些资料。(1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学生汇报,了解纳税相关的知识。
(2教师:什么是纳税 ? 为什么要纳税?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
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 缴纳给国家,这就是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板书:税率 提问:什么是税率?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板书:应纳税额。
3、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板书:纳税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 4情景图。
提问: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分析信息。
思考:什么叫赢利 ? 按营业额的 5%纳税的意思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3、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指名演板,并讲解。
4、全班交流,订正。
5、指导看书第 19页并小结
正确解决有关纳税问题,关键在于理解税率即百分率。与前面所学的解 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中找准单位“ 1”。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书第 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书第 2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尽纳税的义务 ?
3、教师总结: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 应尽的义务。而解决有关纳税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税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 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的概念中去找准单位“ 1”。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算利息 例 5 教学目标:
1、学生经过收集和整理有关储蓄资料,了解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利息、税后利息的计 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3、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用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并能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利息的一些资料。(1 提问:你收集到哪些有关利息的知识? 学生汇报,了解利息相关的知识。(2 提问:存款有什么好处?存款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利率相同吗? 本金指什么?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 的比率就是利率。
3、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储蓄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 5 的利率
表。提问: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
2、思考:你能说一说,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 4.14%表示的意义是什 么? 学生回答后,师指出:年利率 4.14%就表示整存整取一年,利息是本金 的 4.14%。
3、提问:零存整取三年,年利率 3.78%表示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师强调: 年利率 3.78%表示零存整取三年,一年的利息是本金的 3.78%。
4、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怎样计算利息?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师小结,并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5、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提问:哪位同学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什么是 利率?什么是利息吗?
6、出示例 5 问题,说一说: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7、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8、议一议:利息税是什么意思?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汇报演板。全班交流订正。师小结,并板书: 利息税=利息×5% 税后利息=利息×(1-5%)或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5%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第第 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第第 3 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算利息的问题,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怎样计算利息,实际上就是我们所 学的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一。要求利息,必须知道本金、利率 和时间。从今天的学习中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 生活的周围。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 互化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能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
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 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2)小组交流。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 2 题。(1 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
(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3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六第 5 题。(1 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3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 6 题。(1 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3 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
5、算一算:(1 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 7 题。(1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2 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绿色的美妙的?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绿色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对绿色是怎样的感受?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感受绿色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绿色的美妙的”,“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绿色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对绿色是怎样的感受”,“ 读了课文,你也更喜欢绿色了吧?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感悟绿色的美妙,从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感受绿色的韵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紧接着为什么作者如此迷恋绿色呢,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感受绿色的韵味。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作者如此迷恋绿色,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1、语文教学中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本次教学教学预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还应该充分体现学生、教师的互动,灵活运用教学平台,缺少课堂生成。
3、学生还没有切实参与到评价当中,教师的评价也是以知识评价与操作技能评价为主,对情感与价值的评价还体现不够,评价内容只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而对过程和方法评价少。
4、语文教学味不浓,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达成不够,学生的朗读缺少个人体验。对文中的重点佳句指导不够。
六、新的教学设计
要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媒体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象这样的写景文章最后能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绿色的韵味。初读课文,紧抓绿色的美妙。突出绿和人的和谐统一,提供相关的学习提示。利用网络论坛,提出自己所感兴趣及所要了解的问题,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在学习汇报中后完成相关的习题。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1.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对比的手法来描写事物。
3.借助不同的语境理解多义词。
4.积累背诵《蝉》,懂得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积累背诵《蝉》,懂得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吗?(出示孔子图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知道孔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进入《学习园地一》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吧。
二、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
把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浏览一遍,想想:每篇文章都是借助哪些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或受到了哪些启发?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2.展示汇报。
预设:
甲:《桂花雨》一文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桂花使作者的思乡情有所依托,所以课文才感人。
乙:《落花生》一文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发人深思。
丙:《珍珠鸟》通过自己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明白了信赖的珍贵。
丁: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单元提示音写的那样——一花一鸟总关情。
3.拓展延伸。
回忆以前学过或读过的文章,说一说哪篇文章应用了本单元借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甲:我读过一篇文章《白杨》,它也运用了和《落花生》一文相同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作者借白杨树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服从租国需要,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和远大志向。
乙:……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出示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预设:
(1)第一句。
这段话是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突出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可贵品格。
(2)第二句。
这段话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突出了白鹭平凡、朴实、和谐的美。
(3)第三句。
这段话把植物的装饰效果与门前石狮子和大旗杆的进行对比,突出植物装饰的天然和可爱。
3.小结相似之处。
这三句话都是用对比的手法来描写事物,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二)比较每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出示句子。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①开垦,开发。②开创,创立。)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
2.小结,交流。
预设:
甲: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乙:我还知道很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3.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形容气候:( )
形容性格:( )
预设:
清明时节,气候温和湿润。
他的谈吐很温和。
四、日积月累
你见过这种昆虫吗?它是什么?蝉。
出示古诗《蝉》。学生试读。
1.方法指导。
学习古诗的方法
了解诗人和背景。
抓字眼明白诗意。
想象情景悟诗情。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交流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疑问。
3.了解诗人和背景。
(1)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越州(浙江省)余姚人。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2)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但他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经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4.抓字眼明白诗意。
(1)重点词语把握: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预设: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5.入诗境,悟诗情。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出示古诗.
想象作者在皇帝面前吟诵这首诗时的心情,然后用这种心情朗读诗歌。
背诵古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 篇5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
6绿手指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的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 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规范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7) 1. 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 2. 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0) 1. 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 指名分他读课文。 3. 全班齐读。 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13) 1. 抽读生词,同桌互查。 2. 抽个别读。 3. 开火车读。 4. 交流识字方法。 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0) 1.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 说给同桌听。 五、布置作业 1. 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CD。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10) 1. 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2. 默写生字词语。 3. 指名朗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20) 1.学习起因部分。 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交流理解。 ⑵想一想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好园丁”,堪称“绿手指”。 2.学习经过部分。 ⑴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⑵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3.学习结果部分。 ⑴重点读老奶奶话,体会她内心活动。 ⑵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三、交流讨论(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 四、布置作业(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 板书设计 7星星里的苹果 教学要求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 2.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入(5) 1. 板书课题,质疑课题: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2. 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0) 1. 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 2. 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 3. 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 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 1.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 2.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 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 3.“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 四、布置作业(5) 1.书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儿子横切苹果――发现星星 不经意的 苹果里的星星 新发现 父亲从儿子的新发现中――得到启示 就是创新 教后感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磁铁、乒乓球、透明深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 指名读生字词语。 2. 默写词语。 3. 朗读课文。 二、深读,充分感悟(8)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生活中你有不“墨守成规”的做法吗?说给大家听听。 三、实践活动(15) 1. 发放道具:磁石、缝衣针、乒乓球、木棍、透明深杯等。 2.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⑴我的缝衣针掉在地上找不到,寻求帮助。常规做法:满地寻找;打破常规:用磁石帮忙。 ⑵透明深杯里落进乒乓球,不许伸手入内,怎么取?加水或倒杯子。 四、作业设计(10) 1. 填上合适的词。一( )小刀一( )星星一( )创造一( )事情一( )新闻一( )油画 2. 想一想,答一答。你是怎样切苹果的?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有过不平常的发现和做法,请你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的不平常的做法或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点金术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罚。 重点难点 1.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悟国王因为受到惩罚,吸取了教训。 2.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8) 1. 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 2. 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学习的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2) 1.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2. 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 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4. 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5) 1. 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国王的“贪得无厌”?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 找出表现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 4.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四、教师小结(3) 五、作业设计(7) 1. 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痛苦――教训――色彩缤纷――贪得无厌―― 3.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板书设计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 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 做人不可太贪心国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 9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教学设计
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
1.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2.同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
1.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教师范读全诗。
2.孩子们听教师范读,随文展开丰富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
2.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3.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1.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读课文。
2.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3.教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
1.教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陶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3.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励。
六、评比激励,朗读训练
1.以各种方式开展朗读,同学进行评价。
2.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篇7
2、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丝瓜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平凡、普通等)
2、质疑。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学生读了课题可能就会产生疑问,应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丝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2、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三、理清脉络,理解神奇
1、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抓住主要事件,了解丝瓜的神奇。
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3、体会情感,体会丝瓜的神奇。
(1)勾画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读后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2)重点指导: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如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会考虑哪些问题?
四、体会丝瓜品格,领悟人生态度
1、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2、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
(2)你从中悟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五、拓展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教学难点】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4.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 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第二课时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
交流。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改写《鹬蚌相争》。
《小抄写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 的深切之爱。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 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 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三、交流,合作解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 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三、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 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 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 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 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 会适得其反。【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 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 会适得其反。【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很多秘密,死海不死、猪笼草捉虫、光的 反射、影子的形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关于大自然的一 篇文章《大自然的秘密》。
2.学习课文:
(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
(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A、你怎么样看待幼龟遭难这件事?
B、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人是万 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C、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 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 会适得其反。
3.课外拓展:
在你的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4.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解决读音、字词,把最难的生字找出 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记它。
(2)小组汇报,老师检查。5.作业布置:
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写一篇关于本课文或其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
《甘罗十二为使臣》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3.引导学生了解甘罗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于是要沉着冷静;平时要博览群书。【重难点、关键】
1.体会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实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4.教学简介甘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
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学生初读的情况。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三、再度课文,明确内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自己的感受。
四、深入课文,品悟人物性格 1.幻灯出示提纲: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3.反馈学习情况。
五、分角色朗读。
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真正的深沉的爱,以及 我明白继父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真正的深沉的爱,以及我明白继父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
难点:“看海”“看见了大海”到底是什么意思?继
父为什么要骗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叫河子的女孩子,由于身材畸形,母亲怕她出门遭人讥笑,所以在八岁前她从没有迈出家门一步,她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时即逝的飞鸟。在她八岁那年,继父出现了,在继父的帮助下,逐渐改变了她的命运。提问:继父帮河子做了哪五件事?(板书)
二、精读:
(一)继父是怎样帮河子走出家门的呢?请看自学提示自学。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2-16自然段,用“”画出继父对河子说的几句话,读一读。
(2)想想继父是在什么情况下,讲了什么?为何这样讲? 2.集体交流
3.指导朗读:抓住找着的重点词,读出继父对河子的鼓励。俩人一组对读。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继父的话,女生读河子的话。
(二)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走向茫茫“大海”的?画继父是怎样做的?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进行批注。1)22自然段(严格要求关心爱护河子继父的良苦用心)2)24自然段。(抓重点词理解)
(三)河子觉得是个骗局,你觉得是骗局吗?为什么?
(四)天有不测风云,风平浪静的海面又掀波澜,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继父去世了河子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当她独立生活时她突然明白了看海的意义。1.读课文,想一想:(1)齐读最后两段。
(2)自己读排比句,想想该怎样读?为什么?与前文对比想河子学会了什么?
(3)指名范读,想看海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2.我无数次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说:“生读”为什么?
3.她会悄声对继父说些什么?请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4.有感情的读最后两段。
三、总结:
再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再体会一下继父对河子深深的爱。
《综合活动5》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怎样对待矛盾?怎么化解冲突?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怎样对待矛盾?怎么化解冲突?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调整自己,找到化解冲突的最好办法。【活动过程】
一、理解矛盾 1.谈话,揭题:
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引导学生,回忆烦恼。(学生自由发言。)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二、谈一谈,看电视引起的苦恼
1.教师导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矛盾。那么该怎么办呢? 2.幻灯出示:(1)看电视时间的长短——
往往才看到兴头上,爸爸妈妈就来催促去学习……(2)电视节目的选择——
奶奶爱看戏,爸爸爱看足球,妈妈要看电视剧,而我…… ……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遇到过这种情形吗?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呢?
4.学生各自谈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三、提一提,解决矛盾的建议
1.幻灯出示:
(1)如果遇到喜欢的节目,而作业还没做……(2)有时候,我和佳人会对电视内容评价不一样……(3)我喜欢动画片,可父母却说看这个太幼稚……(4)如果今天有爸爸最爱看的节目,而妈妈却要看别的,我……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谈论。3.思考:你当时是怎样处理、化解这个矛盾的呢? 4.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结果也是不同的!听了小组的意见,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处理办法是最好的呢
四、理一理,化解矛盾的办法
1.幻灯出示:
(1)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列出时间表(2)学习与他人协调——与父母一起挑选电视节目(3)理解父母的关心……(4)学会去关心别人……
(5)说话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2.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寻求一个最好的化解方法。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将矛盾化解呢?
4.我们还会遇到哪些矛盾?可以怎样解决?(学生自己发言。)
5.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五、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学会了自己如何和家人,和朋友更好地相处。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嗾使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六、布置作业
1.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写自己处理事情的成功之处。
2.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快乐。【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篇9
一、看拼音写词语。(每空2分,全对本大题加1分)【总分100分,含卷面3分。】
yōngzhǒng()wānyán()juān kâ()chìrâ()jiǎojiàn()luōsuō()dàng dí()xuānxiāo()
二、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每空2分,全对本大题加1分)
烙印(làoluî)盎然(àngáng)纤弱(xiānqiān)妩媚(wǔ wū)....
澎湃(bài pài)河畔(bàn pàn)..
三、补充下列词语。(每空2分,全对本大题加1分)
()今()止人()()至()不自()()()而来万()千()()()玉立直()不()振()()心兴致()()应()不()实()求()()暗()明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2分,全对本大题加1分)
1、《北京的色彩》一文分别从
2、《鸟的天堂》作者是
3、《“零”的突破》既指。
4、《烂漫的点地梅》赞美了点地梅的。
5、“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中能说明绿叶多的词是。
6、《“妙极了”和“糟透了”》中体现爸爸、妈妈话语极端的词是。
五、按照原文填空。(每空2分,全对本大题加1分)
1.“我绝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
2.无可奈何花落去。“碧水微波,也似。”
3.常思,而殉国家之急。一寸,两行。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篇10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96~97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4)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俄罗斯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惧到;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社会状况、特点和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北美洲的社会状况。
评价建议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八单元08-26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种子的梦》教案07-11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07-13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三位数的加法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