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2024-06-05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通用11篇)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篇1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及策略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篇2

一、通读全文,明确文意

通读全文是做好阅读题的关键, 阅读时要快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 把握文章大意。如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发表作者见解的议论性的句子,或者是重复点题的句子。如朱自清的 《背影》 开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直接点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主题是 “父亲的背影”,表达的是“父子之情”。这样在解读 文章时要 时刻与 “ 父子情 ” 相联系。老舍的 《济南的冬天》 在第一段的段末有句子:“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阅读时抓住了这一关键句,就能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主题。“宝地”好在何处,有秀气的山,有空灵的水。逐层分析便很容易挖掘出文章的内涵。

通读文章切不可逐字逐句,一定要快速浏览,准确摄取文章信息。根据自己的感觉勾画出文章的重难点。 比如文章写了哪些人,描写了哪些景,中心话题是什么,文章的大体结构怎样,作者思路如何等。由内容、 结构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要搞清楚六要素,小说要明确三要素, 说明文要找准说明对象,议论文要把握论点。根据文体找准文眼为下一步的回读分析做铺垫。

二、仔细审题,回读归纳

回读归纳要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对文章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后,就要对文后的思考题进行认真的阅读,思考每一道题目所要考查的点。可以根据题干的要求直接找到所涉及的段落或区域去组织答案,很多题目的答案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的。 根据题目要求顺藤摸瓜,直接截取关键性的句子,便可以归纳出来。阅读题的每一种类型题都有答题的基本技巧,按照相应的“格式“进行填空便可以组织出比较丰满的答案。

如“赏析句子”类型的题目,先找到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文中的含义。初中阶段的阅读赏析一般是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根据修辞方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的作用就可以得出内涵。给学生讲解时,可以让学生 记住类似 “ 公式 ” 的结构 :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此种修辞在语境中的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大家熟知的 《春》 一课中有很多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在赏析的时候就可以组织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里桃树、杏树、梨树开花争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由衷赞美。

当然这些格式技巧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让学生每次在类文阅读时都要按照步骤进行,限制时间让学生阅读归纳,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理清要点,组织答案

阅读题都是按照要点给分,所以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条理清晰,分点列出,这样也体现了学生思考分析的思路。根据题目的问法,要完整组织答案,比如“为什么”的题 ,要用 “因为……所以……”的格式。对于文章内容感知的题目,多以 “概括题”的方式提问,学生在回答时要提取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语言整合出来,一般的格式是“人+时间、地点 +事件+表达了……”,这样就比较具体全面。

有的题目是“感悟形象”类,要求结合文章谈一谈。这种类型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要分条列出。比如我们学过的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 中分析 “阿长”的形象。长妈妈是个淳朴善良、不拘小节、爱管闲事、渴望幸福的女性。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就应该条理清晰地列出来。1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2不拘小节 : 在床上睡 觉摆出一 个 “ 大 ” 字。3爱管闲事:整天和其他的人嘁嘁喳喳 。 4渴望幸福 : 过年时往 “我”的嘴里塞福橘,要求“我”说吉利的话。这样组织答案就显得更加丰富。再如“拓展延伸”类型题,一般是结合文章谈感受的 “主观型题目”。这样的题目要分成“两块三步” 来答,“两块”是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自己的切身体会。“三步”是指先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评价文章内容,最后写出感悟和体会。因为分值是按照“要点”设置的,所以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清晰明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篇3

一、 合理安排顺序,把握题目关联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在高考考场上,学生担心时间不够用,压力会很大,因此不能像平时训练时那样从容淡定,常常会出现对文章理解不透彻,甚至误解的情况,这也是阅读的大忌。

教师在指导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时,要让学生先通读全篇,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详细审题,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归纳答案。在阅读时要尽快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并画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为答题做铺垫。其实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就来自于文章本身,只要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认真揣摩,反复领会,就一定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出题顺序通常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所以,建议考生在高考中按照题目顺序进行答题即可,不要进行跳跃式答题,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丢题的现象。现代文阅读的各个题目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考生要善于挖掘,这样对解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 利用主旨句,找准突破口

一篇文章的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标题、开头句、结尾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反问句等处,文章的主旨句恰恰就隐藏在这些包含关键词的句子里。所以,学生阅读时必须高度重视,尤其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中心的词语。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时候会出现判断正误,这样的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命题者通常会跟学生玩文字游戏,改变句中的定语或者状语,从而改变句意,出现以偏概全、正话反说、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现象。当做这类题型的时候,学生首先要找准答题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到备选答案中哪个地方是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从而快速地选出答案。

三、 理解字词意义,明确解题思路

一般来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意思,往往会考查更深层次的引申义,这样才能符合考纲的要求,更好地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某句话的深刻含义”等类型试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对此,学生要找到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明确解题思路,透过表面的意义去体会深刻的内涵,然后联系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做出正确的解答。学生要谨记命题者既然出了这道题,那么答案就一定会在文中。

如2010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现代文阅读《一朵午荷》中有一道题: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这是个典型的“炼字型”题,答题应在本义和象征义中寻找。“午”的本义是指看到荷花的时间是在午后,而象征义则指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远不会凋谢。所以在答题时要全面、准确,既要体现出欣赏荷花时间的本义,还要表达出暗寓荷花的生命状态,在作者心中永不凋谢。学生在答题时要发散思维,从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筛选重要信息,提高解题效率。

四、 弄清文章结构,理清答题要点

弄清结构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从结构和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把文章结构层次弄清了,就基本上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文章时要设法找到文章的主线,然后根据主线去弄清各段落的层次。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概括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高中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做概括题型的思路是依据主旨句进行总括,把文章内容具体化;通过提炼要点进行概述,紧扣文章主题。同时,近年来开放性试题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频频出现,以“请谈谈你的理解”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认真、仔细,语言要精炼、准确、简洁、清晰,突出重点。

如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现代文阅读《她只能活七小时》中有一道考题为: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要高度重视注释的作用,这篇报道发表于二战期间的1943年8月,曾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答题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经过仔细分析,就能得出答案要点:对生命的尊重;世间有大爱;在战争年代对人性、爱的期盼。

总之,在实施了一轮课程改革以后,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在题型和考查目标上做了改进和调整,开放性的探究题目逐渐成为了出题的重点,并且具有较高的分值。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钻研考纲和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进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方法,从而为答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奠定基础。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4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测试目的明确,突出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命题具有整体性,解题需要综合性;选材范围逐渐扩大,并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题型富有变化,比较强调阅读的概括和表述。考查题型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类型:汉字字音侧重常用字的积累,形近宇、音近字的辨析: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并能对个别句子做语言表达的赏析:能够分析关键语句或段落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筛选提取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对表达方式、修辞等相关知识有一般性了解,能随文应用分析等。

现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阅读一篇现代文,要从整体上做鸟瞰式阅读,着眼于全文,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地通读、理解,对全文有一个整体了解。整体感知不仅仅指内容大意方面,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也属于整体感知的范围。在阅读活动中,对文章的全篇统摄、整体驾驭的程度,是衡量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的一个标准,它是进一步研读文章,对其各个侧面、各个局部深入开掘的基础和前提。“整体感知”的进行阅读就是在全篇整体的角度中对不同层面的整体进行考察与理解。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首先是粗略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不必理会没有弄懂的问题,只要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即可。可以用如下问题考查自己的整体感知程度: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持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其次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它要求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挖掘,它的内容往往要几经反复细加琢磨之后才能确定。(教学论文 )可以用如下问题考查自己的整体感知程度:文章标题是什么?有什么深意?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关系?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二是要紧扣文本回答问题。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可以说文章中词语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都是从具体的.文本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而设置的,解答时一定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才对。文本意识,除了阅读材料本身外,还应包括对阅读材料进行考查的题干本身。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由阅读者的个体差异造成的,而试题答案的标准化又对命题者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命题者在拟定试题时都会有明确的命题意图,也就是说题干本身就会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诸如答题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当然这些信息都是隐含的,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本身,认真分析才能得到。现代文阅读主要从词语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等方面进行考查,这些都是从具体的文章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者全篇,有一定的上下文作为答题的依据。总之要将题目回归到文本上来,尽量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使“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或整合,切记答案在文中一定要查有实据,绝不可有主观色彩。如果淡化或脱离文本,就必然导致“空对空”,解题时只能是盲目瞎抓,“跟着感觉走”。总之,一切从文本出发,读具体的文章,问具体的问题,答具体的答案。

三是要使用术语回答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宜系统地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的教学建议。对于一些语文知识虽然不强调其系统性,但是要求随文学习和掌握,如果能在答题中恰当使用答题术语可以明确答题的角度和层次,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清晰呈现答题的思维逻辑,使阅卷老师能在第一时间内抓住答案中的关键词语。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术语名词,如动静柑衬、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要了解一些常用手法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5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的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与 篇6

题型分析

综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

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三、审美鉴赏性试题,这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

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

一、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3)要通:不要有语病

(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省略句和问句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摘取、整合、归纳。

1、摘取。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整合。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归纳。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总而言之: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二、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二)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三)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所用人称等;

结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

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俏皮幽默等技巧。

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注意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

1、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4、修辞格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对“审美鉴赏性试题”,要求我们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

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作答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一)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二)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三)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四)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五)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小结

第一、调整心态冷静答题。

要克服对阅读题的畏惧心理,增强信心和恒心。现代文阅读给分一般都比较高,每分要志在必得。

第二、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试卷选文虽不及教材信息多,但也提供了不可忽略的有用信息。比如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三、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现代文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四、靠船下篙摘取原文。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答案。

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第五、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

回答阅读理解简答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给分,二是要文通字顺。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或少答,更怕龙飞凤舞看不清看不懂或出现病句错别字。

既然多写一般不扣分,那么如不限定字数,有时可在答题时尽可能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先看这一题的赋分值,如是6分,可能至少要答2、3个要点,不能少写。需要强调的是,简答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

复习建议

现在同学们在练习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要精选精炼。做一个阅读题,就做透一个。如果只是做一篇文章,对答案后弃之不顾,绝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请同学们精选几篇历年的高考阅读真题。独立并且完整地作出。做时一定不要养成看答案的习惯。一切模拟考试进行。答到无能为力为止。

独立体验从看到文字到得到正确答案的全过程,不能只讲答案,不讲思考过程,自己糊弄自己。

做完后对答案时要思考,这道题正确答案是怎么描述的?如果我错了,是错在哪里?是定位错了吗?答案为什么要这样概括?原文给提示了吗?练习时要着重体会答案在原文中这一原则。

相信如能养成这一习惯,考场上再答现代文阅读题时,同学们必能波澜不惊,胸有成竹。

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套路

一、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一般题目:说说文章开头某某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联系全文作答。

答题时分析文章的内容,选择写上面的三个作用之一,来作答。并说明为下文什么做铺垫,或者提出什么中心论点,都要具体的内容,才能得满分。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一般题目:说说文章结尾某某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联系全文作答。

答题时分析文章的内容,选择写上面的三个作用之一,来作答。并说明深化什么中心,,或者提出什么中心论点,提出什么倡议或者发出什么号召,都要具体的内容,才能得满分。

三、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议论文中: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般题目:说说文章某句话在结构上或者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联系上下文文作答。

答题时要分析在这句话的上下文,选择在结构上或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来作答。并具体说明引起下文什么内容或者什么论点等等。

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一般题目:说说文章某句话用了什么常见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平时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记住它们。答题时,才能写用了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并说明用什么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的。

五、“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一般题目例如:说说文章某句话用了什么常见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一般题目: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答题时,向上文找三句话,把你认为你认为的内容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六、仿写句子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一般题目:按照例句仿写下面的句子。

答题时,从上文7个方面去仿写句子。

七、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一般题目:文章内某某语句有什么作用/

答题时,结合文章全文,把平时记住的语句特色评价用词一个个地往上套,认为哪个适合,就写哪个。

八、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九、拟写标语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一般题目:根据文章内容拟写标语。

答案要求简短精炼,切记结合语境。

十、给文段拟写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一般的题目:某某语句有什么作用,或者分析一下某某语句在文中的的含义,或者语句赏析某句。

答题时,先分析该语句的逻辑结构,然后根据文章的体裁来具体分析其中的作用。(具体的作用按上文的套路写)

十二、句子比较分析

常见题目: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线性思维 篇7

一.正向线性思维

正向线性思维的特点是, 思维从某一个点开始, 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 经过一个或是几个点, 最终达到思维的正确结果, 在答题中, 也就是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比如:

春意甚浓了, 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 春寒料峭, 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 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 忽然, 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 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 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 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 轻柔纤细, 楚楚动人, 多么可怜呀!

它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 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 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刘白羽《白蝴蝶之恋》)

问题:“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比喻什么?

这个问题考查的点涉及到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句子的含义。要获得最终的答案, 就必须从寻找“一滴圣洁的水滴”的本体开始, 其本体指的是白蝴蝶, 再沿着正向的方向向前思考, 而白蝴蝶的圣洁, 实际上是指白蝴蝶的洁白之美。继续向前思考, 就得搞清白蝴蝶的洁白之美与“落在灵魂深处”的关系。不难明白, 正是因为白蝴蝶的洁白而又坚韧, 才打动了“我”的心, 从而使我生出珍爱之情。归纳起来, 就可以得到“由惊叹白蝴蝶的美丽而产生的珍爱之情”, 这正是这个句子的含义, 也就是整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整个思维过程是由比喻的修辞方法开始, 到句子的含义结束, 始终沿着正向线性发展, 如果用图示来表达, 就是下面的正向线性思维图:

一滴圣洁的水滴→白蝴蝶→白蝴蝶的洁白之美→落在灵魂深处→打动“我”的心→珍爱之情

二.逆向线性思维

逆向线性思维的特点是, 思维从某一个点开始, 如果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 无论经过多少个点, 最终都难以达到思维的正确结果。既然正向走不通, 就得向着相反的方向思考, 经过一个或是几个点, 最终得到正确的思维结果, 在答题中, 也就是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比如:

原文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第二部分第三段。

问题:这段文字重点写母亲给作者的生存启迪。作者得到怎样的生存启迪?

这个问题考查的是对阅读段落的思想内容的概括。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思维的起点应该是作者的境遇, 即自己的残疾。如果沿着正向向前思考, 那么就只能是由自己的残疾, 到自己的不幸, 到自己的痛苦, 到……, 无休止地思考下去, 最终也离不开自己, 离不开自己的痛苦、不幸、生命没有价值和死亡等等, 因而得不到正确的思维结果。既然正向走不通, 不妨逆向一试。要逆向思考, 就得由自己而想到别人, 在这里与作者自己联系得最近的别人就是母亲了。自己的痛苦和不幸, 带给母亲的又是什么呢?儿子的痛苦和不幸带给母亲的也只能是痛苦和不幸。母亲为什么会因为儿子的痛苦和不幸而痛苦和不幸呢?只因为母亲对儿子有着无私的关爱。如何回报母亲无私的关爱呢?这就还得回到自己, 只有自己不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中, 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 “好好的活”, 以生命的顽强来面对自己的不幸, 才能给母亲以宽慰, 从而解除母亲的痛苦和不幸。概括起来, 得到的启迪就是“不要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中, 残疾是生命自己的阴影, 生命的顽强可以从阴影中走出来”。整个思维过程不断逆向发展, 如果用图示来表达, 就是下面的逆向线性思维图:

顽强地生存←回报母亲的无私关爱←母亲的无私关爱←母亲的痛苦和不幸←自己的残疾、痛苦和不幸

三.正向线性发散思维

正向线性发散思维的特点是, 思维从某一个点开始, 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发散。如果思维不线性发散, 而只是沿着直线向前, 就只能得出一个最终的思维结果, 从而难免造成思维结果的片面性。因此, 思维线性发展的方向必须是多向的, 最终得到思维的结果也是多个的, 正是这多个结果, 才是思维最终要得到的全面的正确结果。在答题中, 也才能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比如:

一百年前的今天, 一颗巨星陨落了, 但他是永在的。……他不仅仅是一个人, 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84个年头, 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他诞生时, 路易十四尚在王位, 他去世时, 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

……

在伏尔泰之前, 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 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 一个新的纪元从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 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 (节选自雨果的《在伏尔泰墓前的讲话》)

问题:作者认为伏尔泰“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中涉及到的是伏尔泰和“时代”所具有的特点, 最终通过特点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从而也就找出了伏尔泰“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原因。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思维的起点可以从伏尔泰开始, 也可以从“时代”开始, 但无论从哪个点开始, 思维都必须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发散, 否则, 得到的原因就只能是一种, 也就难免得出片面的结果。如果从伏尔泰开始思考, 就可以找到, 他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 该时期又是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 对这个时代他的贡献在于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可见, 他不仅与那个时代的特点紧密相连, 而且他的特点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特点, 因此, 他就是整整一个时代。归纳起来, 其原因就有四个方面, 即他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 该时期又是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 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整个思维过程不断正向线性发散拓展, 如果用图示来表达, 就是下面的正向线性发散思维图:

四.正向线性会聚思维

正向线性会聚思维的特点是, 思维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开始, 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发展, 到了一定的时候, 会聚成为一个点。在这种思维过程中, 如果从多点开始的思维始终各自正向线性向前发展, 就会漫无边际, 不能最终会聚, 得到正确的思维结果, 在答题中, 也就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因此, 思维的关键是在恰当的时候会聚为一点。比如:

在生活中, 往往有一种不安和无名的烦闷会突然弥漫了我们的心头。每当夜幕徐徐降临, 这种朦胧的情绪便会吞没一切。这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一团茫然的情绪, 其实也是一种寻找归宿感在心中蠕动。精神的归宿因为是无形的, 所以更不容易觅得。在寻找归宿和家园的过程中, 人们还常常会表现出一种犹豫、恍惚和反复的思绪。唐朝诗人贾岛的《渡桑乾》便绝妙地表达了这种思绪:

客舍并州已十载,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诗人的感情, 可以说具有普遍的人生哲学意义。 (摘自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

问题:引用贾岛的诗的作用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中, 要搞清引用该诗的作用, 就必须搞清该诗所写的内容与文段的联系。诗中出现了“并州”、“咸阳”、“桑乾”等地名, 这些地名又都是与“故乡”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的故乡是咸阳, 居住地是并州, 可是当诗人渡过桑乾水后, 回望的却是并州, 并把并州当作了故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觉呢?诗人客居并州已十年了, 可以说并州已是诗人现实世界中的家园。当诗人渡过桑乾水后, 诗人远离家庭, 自然会思念家园, 家庭是现实世界的家庭, 思念的家园自然也就是现实世界的家园, 那就是并州,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错觉。然而, 这两条线并没有会聚到一起, 那究竟是什么才能使这两条线会聚在一起呢?那就是诗人心中始终挂念着的故乡咸阳, 可见, 咸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故乡, 与之相对应, 那就是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家园。原来, 作者引用这首诗的目的, 就是要说明:在犹豫、恍惚和反复的思绪中寻找的家园不是现实的家园, 而是精神的家园。整个思维过程的关键, 就是两条线的最终会聚, 如果用图示来表达, 就是下面的正向线性会聚思维图: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篇8

一、看文章,树信心

虽然大部分现代文都是学生没见过的,但要相信都是考查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的内容可能比课文内的更简单。答案大多就在原文中,即使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也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提炼答案,所以首先要有信心。

(一)读懂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懂文章,把握主要内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做阅读题时,快速、清晰、明确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思路,对于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质量有很大帮助。当阅读整篇后,还应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在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提炼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把握整篇文章有好处。同时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

(二)依靠文本,找准答题方向

阅读试题都从文本中来,答案也应该从文中找或加以概括,树立“答案不在你脑中,而在原文中”的思想。在解答阅读题时,首先要选定与题目相对应的词句或段落,找准对应的区域,锁定答题范围,为答题找准方向。在提炼答案时,尽量用好阅读材料中的词句作答。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确实是概括不了时,可以直接用文中语句作答,哪怕不能得满分,也不至于得零分。

二、看题目,明要求

明白了所给文章的主要内容,下一步就要看题目提的是什么要求了。仔细认真审题,看清题干,这样答案才不会张冠李戴。

(一)读懂题目,抓住题眼

做阅读考题时一定要领会题目的要求,特别是隐性要求,即在审题时注意每道题的题眼,比如:题目中的“哪些”、“哪几种”是说答点不止一个;“分别”告诉我们要分几方面作答;“概括”方面的则告诉我们要用最简捷的话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则是要求不要直接用原文回答,可以把原文里的句子转换一下说;“用原文回答”则要求一定要找出语段中的句子答题;“答案字数在二十字左右”告诉我们该答案字数可以在二十字边沿浮动等等。答题前如果不注意这些字眼,即使读懂了原文,答案也不会完满,也是会被扣分的。

(二)看所给分值,挖掘采分点

每个小题题目后往往给出本题的分数,答题前看看分值,学会寻找采分点,学会挖掘采分点。一般情况下,中考试题以两分为一个基本的采分点,有些问题的采分点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于阅卷教师批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条理的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题,考生应在每一条答案前标明序号,以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几个采分点,同时也会使你的卷面悦目清晰。

三、动手答,要讲究

作答时,要回忆有关的文体知识,弄清概念,准确作答。答案中切忌出现错别字或病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所给题目,一律作答,抓住所有的得分机会。

(一)区分概念,把握文体特征的术语

考生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术语模糊不清,导致在答题时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例如贺州市2011年中考有这样一道题:本文依次运用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有考生答到引用、比喻、象征等,这明显是概念不清造成的错误,应该从表达方式中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考虑。解答这类试题,在平时我们就应积累一些必备的术语,在解答试题时,就可以根据已有储备,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术语,然后再认真分析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对应的术语作答。因此,有必要区分概念,例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相关术语就要区分清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术语就是打比方;在议论文中就是比喻论证,不同文体说法是不相同的。还有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要区分清楚,这是做好阅读题的基础。

(二)注意答题格式,完整答题

学生在答题前要看清题干,完整作答。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单取答案,导致答案不完整。如,有道题是问:根据原文,“这种精神”指的是哪种精神?学生直接回答:先忧后乐。内容是对了,但不完整,应该是:这种精神指的是先忧后乐的精神,或是:指先忧后乐的精神。这样的答题才是完整的,就不会有扣分的可能了。另外,有些文体的问题有比较固定的答题格式,如:说明文中问“把……删去可以吗?为什么?”解答此种题型,大致可用的格式:解释词语,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删去对句子的影响,体现不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当然,答题后还要做检查,看看所答的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因为语文科对此要求是特别高的。

(三)不留空白,大胆作答

考试时,不管有没有把握的题都不应留空白,全部答满。如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开放题,所给的答案一般不具体,要求是言之有理即可。如2008年贺州市中考有一道课外阅读题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习本文后得到的感悟。答题要求是:开放题,符合题意,视内容是否深刻、语言是否通顺,分一二三等级给分。对这种题,切不能弃之不理,因为你放弃了解答,也就放弃了得分机会。对这些开放题,我们要有信心,不要过分顾忌自己回答得是否正确,因为这些试题本身就没有统一答案,一般只要围绕题目的要求,探究作者设题目的,结合文章主旨,大胆表述,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做到言之有理、符合事理、自圆其说即可得分。所以,在现代文阅读中,不管遇到哪种类型的题目,都要大胆作答,不要放弃得分机会。

对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要分类周密复习,并有配套练习,让考生尽量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断总结一些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学生掌握了答题方法和技巧,在考场上就能灵活驾驭,从而获取语文好成绩!

(责任编辑韦淑红)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篇9

这样,如何提高背诵文言文的速度和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高中生面前的重要问题。虽然说根本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熟读成诵,但是若能掌握一些背诵的技巧,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不一试?下面根据本人背诵和教学文言文的经验和体会,结合高一新教材中的背诵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邹》文”)来谈谈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背诵文言文。

一、利用比较整齐的句子来速记成诵。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来记忆它们,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比如《邹》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几处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忆。

二、比较相关相似语句的异同来速记成诵。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语句,它们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用求异的方法来分别记住它们。比如《邹》文第一段中有邹忌和妻妾客问美、回答的几句话,它们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很快找到它们的差异。邹忌的三次问话,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与……”这种句式,区别在于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个“城北”;第三句用的是“……与……孰……”这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而三人的答话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种反问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说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话纯属敷衍,所以用了一个语气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辨清了差别,记忆自然要方便得多。

另外,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句子,它们也有一些用语上的区别,对这些区别加以辨别,也将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三、巩固中间段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处于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记住,而对处于不明显位置的东西则总难有深刻的印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首尾两段是突出的段落,在精力分配平均的情况下,我们对它们记得要相对牢固一些,而中间的段落由于受到来自前后的干扰,记忆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我们可以在对全篇记得较熟之后,把中间的段落抽出来专门记忆一下,这样背诵中的薄弱环节就能得到加强,对文章就算不能倒背如流,起码也能“正背如注”了。

四、强记段首、段尾的标志语和转换语。背诵文言文,由于缺少丰富的语感和对内容理解得不够深透,使得我们虽然熟记了每段文字,但在由一段转到另一段时,总是好忘记下一段开头的语句,因一句而误了一篇,实在可惜,而且要是在课堂上卡了壳,那场面也很难堪。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当然有的。那就是在熟记了每段之后,把每段开头和结束的语句串起来,组成一个全文的框架。对《邹》文,可以给它搭起一个这样的“怪”架子:“邹忌修八尺有余……欲有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王之蔽甚矣。王曰……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战胜于朝廷。”对这个框架专门记忆一下,再去背诵全文的时候就不至于上下段脱节,上气不接下气了。

五、利用提纲来提示背诵的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提纲对强化记忆和提示背诵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把《邹》文的内容提炼为“朝(zhāo)服问美——暮寝思美——讽王以美——齐五纳谏”,不仅能让我们在背诵时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尝试背诵时会成为一条鲜明的线索,提示自己的思维往下一个内容转换,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背诵的效率。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版快,占了30分(以后有可能增加),小现代文阅读部分的选择题,大多学生能应付自如,取得好的成绩。最让学生头疼的是大现代文里的主观题,历年来,这里也是很多考生的瓶颈。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主观题解题能力是备考过程中的教学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观题的解答是有一些法子的。

一、理解考点要求、了解考试内容

现代文阅读最重要的一个考点就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和“整合”是获取信息的一个过程,“筛选”强调对各种信息的性质、价值、作用等做出判断和选择;“整合”是强调在筛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加工、提炼、重组。从考试内容看,一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方面主要有词语的含义、句子的意思、作者的观点等。二是考查对文章形式的理解,这方面主要有文章结构、作者思路、表现方法、语言特点等。

二、把握答题的基本原则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从原文中找答案、尽量用原文的句子组合回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也有利于评分标准的统一。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牢牢记住这一原则。具体来说,有三种形式: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以文章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

三、把握“近距离”找答案的筛选原则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篇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D.不对称性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参考答案:

6.D7.B8.C9.A

★ 《包容》现代文阅读答案

★ 春晖现代文阅读答案

★ 扶贫现代文阅读答案

★ 春卷现代文阅读答案

★ 《回家》现代文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名医现代文阅读答案

★ 补漏现代文阅读答案

★ 现代文目送阅读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 篇11

一、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答

1.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后,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清楚“谁,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分析标题含义。

文章的标题常常概括主要内容或揭示中心,分析标题含义的方法是“运用……修辞手法,作用是……,写了……内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如《失根的兰花》第16题:全文没有直接写兰花,作者为什么还要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目?答案: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游子离开祖国的痛苦,抒发了远离故乡游子的思家念国之情。

3.赏析文章语言。有的题目指定赏析某句话,句子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有的题目则由考生自由选择语句进行赏析。考生应考虑选择运用修辞手法并且容易理解的语句,这样才便于赏析。这种题型可套用以下方法,既方便又准确:“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用是……,写了……内容,表达……思想感情”。《失根的兰花》第15题:第⑥自然段“而今这童年的色彩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4.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句子在文章开头作用是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在文章中间作用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在文章结尾作用是照应开头(题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方法是:先确定句子的作用,再联系内容或主旨作分析。

5.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先在材料中找到题目指定的句子,然后往前找、往后找,答案往往就在这句话的前面或后面。有时答案的跨度比较大,涉及后面几段内容,但答案往往处于明显位置,一般是段首句。答题时,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答案内容。

6.谈感想、启示、体会。

这道题目一般是记叙文、议论文阅读的最后一题。答题时先归纳文章中心,然后联系自己的经历、感悟来谈感想、启示、体会,一定要围绕文章中心,考生不能只凭个人经历、感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可能偏离文章主题,答非所问。

二、说明文常见题型及解答

1.给词语下定义。

先从材料中找出说明这个词本质特征的语句,然后用下面的方法答题:“……是……”。如《星系爆炸之王》第19题: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给“星系爆炸之王”下一个定义。答案:星系爆炸之王是一颗距离地球2.4亿光年,体积是太阳的150倍,爆炸后的峰值亮度超过500亿颗太阳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的超新星。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方法:使用……说明方法,作用是……,说明(介绍)对象的……特点。如《节约,有奇招》第22题: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说它们各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使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直观地说明了利用地热良好的节能效果,使读者易于理解。

3.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不能只凭材料中出现的时间、空间词语就下结论,必须根据材料的内容来确定。按时间的先后介绍,应是时间顺序;按方位的变化介绍,应是空间顺序;说明原因、结构作用、生活习性,应是逻辑顺序。如果排除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肯定就是逻辑顺序了。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先判断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

4.体会说明语言准确的特点。

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语言常有:大约、大概、少数、主要、只有、……的(地)、数字等。答题方法:这个词起……作用,说明(介绍)对象的……特点,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注意:“大约”“大概”表示推测、猜测,“……的(地)”起修饰限制的作用,数字起准确的作用。

三、议论文常见题型及解答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一看标题,二看开头。有的议论文开头第一段就直接点明中心论点,有的第一段先举例子,第二段才点明中心论点。三看结尾,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常常对全文论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揭示中心。

2.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查找论证方法,按照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顺序逐一进行筛选,就能快速找到正确答案。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②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③比喻论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④对比论证:通过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的论点。

中考现代文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在课本中学过的。考生平时要打好坚实的基础,熟记各类知识点,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见到试题后才能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以不变应万变,准确答题。

上一篇:我心目中的老师下一篇:哇好热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