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

2024-07-11

周强: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共9篇)

周强: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 篇1

周强: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

2014年03月12日 02:56 来源:京华时报 202925人参与 471评论

原标题:周强: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

昨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两高”报告时表示,对于一些重大敏感案件,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他以曾引发广泛关注的夏俊峰案为例,称不杀夏俊峰这种人就非常危险。对于近期多发的暴力伤医案,周强表示将“严惩不贷”。

将加大力度打击“医闹”

在昨天下午的湖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有来自医院的代表谈到“医闹”问题,周强表示,今年将加大对“医闹”的打击力度。周强透露,此前发生的浙江温岭杀医案的死刑复核正在进行中。“医患关系有问题,但绝不允许暴力侵害。”周强说,如果允许、宽容这种行为发生,最终受损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鼻炎很难受就杀死医生,这个患者是极端没有道理的。”周强用“荒唐”二字形容此类行为,他还提及黑龙江打死医生的19岁学生。周强表示,最高法将在两会结束后,集中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对于此类暴力伤医者,法院将严惩不贷。不杀夏俊峰就非常危险 说完“医闹”的问题,周强又提到沈阳夏俊峰案,称对于类似重大敏感案件,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

“夏俊峰是一名摊贩,杀了两个城管,造成一人重伤。但是就因为夏俊峰是摊贩,对方是城管,大家对城管有偏见,所以有些人、甚至有些社会上的大V就鼓动说这人不能杀。”周强介绍说。“但是这种人不杀就非常危险,就好像两个人关起门来吵了一架,你把人杀掉了,如果这样也是正当防卫,这个社会就会天下大乱。”周强借此强调公正司法的重要性。要为改革提供司法保障

对于司法公开和司法改革,周强昨天上午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作了专门论述。他表示,在司法公开方面,微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年内还要求全国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增进群众对审判的了解和理解。

周强提到,裁判文书上网最先从河南开始,力度最大,在全国开了先河,发挥了示范作用,“豫法阳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对促进司法公开起了很好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于司法改革,周强指出当前有几个问题,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纠纷,尤其是很突出的房屋征地拆迁,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和纠纷,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周强指出,法院通过审判好各类经济案件,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去年最高法最高检共同发布了几个重要的司法解释,如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等,加大惩治力度。今年不仅要出台司法解释,还要加大打击力度,对食品产业发展来讲就是最好的保护。

周强表示,201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司法保障。他举例说,比如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河北要关闭一些钢厂,削减过剩产能,这些企业并不是不达标,是为了治理雾霾而被淘汰,最后赔偿的问题怎么办?这些都将成为司法问题,法院需要通过妥善处理这些案件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京华时报记者孙思娅 商西 司法改革

河南拟设两个直属中院跨区域管理10基层法院

昨天上午,周强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表示,河南频繁纠正冤假错案,在司法公开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司法改革是否会从河南开始试点?对此,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已在申请成为试点省份。

张立勇说,周强在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出“认真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这个问题涉及中央的顶层设计,河南正在努力争取成为试点省份。同时,河南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省直管县政法工作体制”,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司法管理体制改革。

张立勇介绍说,河南准备设立河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行使中级人民法院职权,管辖巩义市、汝州市、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鹿邑县、新蔡县;并将济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更名为河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兰考县、滑县、长垣县。这两个中级人民法院均由省高院直接管理。

在“人财物”问题的调整上,张立勇表示,新成立的这两个直属中级人民法院,达到了法院的建立与行政区划相对分离。“我们拿出这一小部分法院作为试点,这10个基层法院将不再受所在地市管理,而由独立的直属中级人民法院来管辖,这些基层法院将和行政区划相对脱离。”张立勇说,今后上述10个省直管县的二审案件,不再由其所在地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而是改由这两个新设立的直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商丘市,商丘市下面有个永城法院,它现在属于商丘市管理,我们设置直属中院后,永城法院就不再由商丘市来管理了,它的整个审判业务由省直属中院来管理。”

张立勇表示,这种调整可以使得法院的设置和行政区划相分离,去行政化。京华时报记者 孙思娅 工资待遇

浙江高院院长齐奇建议法官工资与公务员分列

对于法官检察官待遇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齐奇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考虑将法官检察官与一般公务员职务序列分开,法官不必照套科级、处级等行政级别,这也是司法系统去行政化的体现。

今年,有关法官办案多、压力大、收入低的问题成为人代会热议的话题,怎样改革更有科学性呢?齐奇认为,法官、检察官的司法职级待遇,可以与公务员行政序列适当分离。从世界各国来看,司法系统的职务序列,与政府公务员职务序列一般都是分列的,分别纳入议会通过的预算盘子。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做,很少将法官的职务待遇照套科、处、局的行政级别。他认为,这符合目前一府两院的宪法架构。他认为,现在法官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也说明这种双重选拔招录的门槛更高。

齐奇说,进行人财物省以下统管改革,应先有试点和顶层设计,通过实事求是地深入论证调研后,进行试点,最后才可推广。但他也提到,目前,中西部和东部的经费来源也不同,中西部较多由中央转移支付,而东部主要由地方支付,“政策不能一刀切,要视不同区域而定。”齐奇说。京华时报记者 黄海蕾 司法公开

北京法院审案流程网上公开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高院院长慕平昨天在参加审议“两高”报告时表示,北京法院系统审判流程公开的平台建设将在6月底前基本实现,执行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则在年底基本建成。他同时建议根据案件数量确定法官员额、制定好法官晋级机制,以缓解法官大量流失的现状。

慕平表示,最高法去年年中召开了司法公开的动员部署大会,将司法公开作为提高司法公正的主要突破点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这三大平台的建设。

据他介绍,北京市法院的裁判文书公开其实比较早,大约有10年的历史,但过去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的裁判文书和商事裁判文书公开,公开数量也比较少。慕平说,这三大公开平台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中,其中,生效的裁判文书已经全部上网,而审判流程公开的平台建设计划在今年6月底以前上线,而执行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也有望在年底前完成。

慕平介绍说,目前北京法院一共有8576名工作人员,属于政法编制的有6300多人,具有法官职称的有4168人。全市法院现在有院长、庭长、副庭长886人,这些人专业能力强,但他们办案少或不办案的话,对审判资源也是比较大的浪费。而在法院的行政、后勤保障等综合部门中,有法官职称的人员有600多人,再加上院长、庭长等人,有36%的法官不在审判一线,这是很大的浪费。

京华时报记者文静 韩旭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篇2

【关键词】干部  担当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6-0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书记在讲话中多次使用“担当”这个词,并把“敢于担当”概括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在其位,谋其政”,遇事敢“担当”本该成为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最基本职业操守,可是总书记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地讲呢?我想,这确实应该是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担当的底蕴

担当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职业行为要求,是政治品格的体现。要具备这样的政治品格,就要具备担当的底蕴。

(一)理想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精神之柱。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丧失了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苏联解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领导人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精神上成了西方的俘虏。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后曾公开声明:“共产主义是一种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口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瓦解苏联,不光有美国人参与其中,还有一支隐藏在苏联内部的“第五纵队”。习近平在分析“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由此可见,解除苏联共产党人精神武装的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首先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宗旨意识强烈——敢于担当的力量源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植根于人民,力量源泉在人民。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凡是党和国家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都是我们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时候。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群众路线这个法宝进一步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今天,一些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出“你是想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的悖论,就是党的宗旨意识淡化的严重恶果。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履行好党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人民而担当,才能在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衷心拥护中获得力量源泉。

(三)党性观念强——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

中国共产党是由有严格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是党性的要求。

(四)渊博的学识——敢于担当的文化支撑。

腹有诗书气自华。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是既要政治坚定、又要能力过硬。领导干部不一定是学者,但要具备起码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功底,这是领导干部提升自身品味,做好工作的前提。党的创新理论需要不断学习,层出不穷的新事务需要不断学习,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归根结底要通过学习型干部来实现。

二、敢于担当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具备担当的底蕴只是个重要前提,关键是还要具备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为此,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一)要干事不要避事。

“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1.要谋事不要等事。领导工作是出主意,做决策,要有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的能力。

2.要担事不要躲事。“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矛盾躲着走,而是勇于面对矛盾,勇于承受压力,勇于担当责任。

3.要成事不要坏事。要把主观的美好想法和客观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凡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出成效的好干部。这就要求看准了的、符合政策法规、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如果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熟练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能会偏离目的,甚至走向反面。我们要的是科学发展,而不是牺牲环境资源和人民健康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告诉我们目的和目标要一致,不要好心办坏事。

(二)要魄力不要霸道。

魄力与霸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求官员要发挥魄力,不要霸道。

1.魄力是推动工作的动力。魄力是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智慧、个人胆识而展示出的自信和担当。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2.霸道是作风不良的表现。霸道是在个人强势作风的基础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蛮横无理,是官僚主义的典型体现。“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说的就是这样的干部。

3.正确区分魄力与霸道。魄力是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的外在表现,是“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担当。霸道是作风缺陷,往往永远走不出自以为是、决策失误的怪圈,走不出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的禁区,甚至把人民賦予的权力变成捞取个人利益的资本,搞大哥作派,江湖义气,山头主义,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但值得警惕的是,有时候魄力也会转变为霸道。

(三)要“能”不要“庸”。

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同样可怕。有德无才虽然政治上靠得住,但是干不成事;有才无德虽然能够干成事,但是保证不了干对事;甚至,才能越大,对事业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四)要正气不要邪气。

领导干部立于天地之间,要善养浩然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一言一行,广泛受到百姓的关注,也是社会道德的楷模。正如《尚书》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五)要进取不要保守。

督导组要敢于担当 篇3

——六论以“三严三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从严从实做好督导工作,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第二批活动能否克服各种不良倾向,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级督导组敢不敢、会不会担当,能否及时鞭策松劲泄气思想、调准作风问题焦点、敦促整改承诺落实,至关重要。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该做的事情做实是基础,把不该做的事情管严也很关键。督导工作能不能严格标准、落到实处,是活动是否深入的风向标。一种不良作派得不到制止、一次走过场得不到纠正,就可能口耳相传,损害一大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防止作风建设出现“破窗效应”,各级督导组就要勇于担当、较真碰硬、求严求实。

乘着第一批活动的东风,第二批活动的督导工作再接再厉,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不会督”“不敢督”“不严督”。有的地方培训不够,心中没底,手上没招;有的地方职责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放不开手工作;有的地方存在“挂空挡”现象,放松要求,放水过关;还有的地方安排任务过多,不考虑实际需求,为督导而督导。督导组传递压力不足,漏一点小风,底下就可能出一个大窟窿。第二批活动要扎实有效,督导工作就要守住防线不退,对自身履职从严从实,对各种走空跑偏的行为更要毫不妥协。

作风建设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强化外力推动作用。这个角色,督导组当仁不让。既要强化问题导向,从实督导,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也要强化规则导向,从严督导,尤其要做好对一把手的督导,抓好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督导。

领导干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篇4

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能不能干好工作,能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素质与能力,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要求;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生目标。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作为一种责任,“负责”与“担当”是一种自觉的、自发的理性行为,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冒险行为。岗位与职务已经赋予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应该完成的任务,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该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上。面对问题和困难,不能束手无策、怨天尤人,要积极想对策、下功夫、求突破,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一旦走上了领导岗位,就意味着肩挑担子,背负责任,所作所为要对人民负责,要对党托付给的责任负责。在一定意义上讲,不愿担当责任,不敢勇于担当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责任就不能当干部。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思想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就是人的“意识形态”,它是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境界的高低标记着对人生意义自觉的程度,和厚实的思想底蕴。只有那些以自身价值赋予社会以价值,给人以灵魂的震撼、鼓舞和激越,使他人产生敬仰和赞叹行为,才称得其壮美和崇高,才是思想境界的写真。境界就是一种风格、一种情操、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面对矛盾、问题、困难,难题,有的勇于攻坚、化难为夷,有的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关键在于境界不同。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者,他们的境界是为公、为民,为他人而奉献、献身;凡不敢“负责”与“担当”者,他们的境界是为自己,只顾个人利益得失,只会念叨自己的那一点小九九,活得就卑微、渺小。

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一种精神状态。领导干部有责任意识,应当表现为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够推功揽过的品质,表现为一切从事业出发,敢于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责任”与“担当”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责任”与“担当”,就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有责任、敢担当,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让组织失望、让群众寒心。

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一种能力体现。人品是纯精髓,贡献是硬道理,毅力是铁保证,能力是真功夫。智者创造机遇,强者抓住机遇;弱者等待机遇,愚者错过机遇。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不仅是一种官德,更是一种本领,一种力量,一种能力。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必须有真本事、真本领、真功夫。一个人政绩的大小,功劳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能力素质,也就是理想的远度、雄心的高度、信心的深度、行动的力度、决策的科学度,具体表现在对理清思想、创新思路的认识能力;看准问题、找准对策的判断能力;科学运作、提高效率的运作能力;上策下行、确保效果的执行能力;把握形势、驾驭矛盾的应变能力;借助外力、左右逢源的灵活能力。

周强:法院要敢于坚持敢于担当 篇5

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应率先垂范,争做敢于担当的表率。

敢于担当要勇于担责。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在担当。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为官避事平生耻”,对领导干部来说,党把我们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尽其责,遇到事情就要担责、负责,出了问题还要追责、问责。勇于担责,就是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做“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平庸官”,不做“困难绕着走,问题躲着行”的“推诿官”,不做“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太平官”。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领导干部要时刻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守好职、尽好责。

敢于担当要无私无畏。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秉公道,去私心,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是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必备素质。宋代诗人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情怀而留下千古美名。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担任的是公职、职责是公务、维护的是公利,应该也只能为人民谋利益。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担当。一个干部如果心存私心、想徇私情、想谋私利,想问题办事情就一定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想索取不想付出,这样的领导干部怎么能做到敢于担当?相反,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利益观,就会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为,就会充满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智慧,这样的干部才能想担当、能担当、敢担当。

敢于担当要清正廉洁。打铁还需自身硬。清正廉洁才能刚正不阿,自己行得正才能敢担当。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去硬碰硬,不敢去较真,更没有办法去要求别人。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搞一次特殊就会丧失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掉一片民心。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就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就必须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也只有这样,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和胆气。

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 篇6

什么是担当?简单的说,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担当者”是一个群体,一是“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是一种行为。

面对当今严峻的社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社会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敢打敢拼。但是,没有什么是完美,作为担当者也会出现失误,会遭到诋毁,往往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为这些敢于担当的担当者保驾护航。

担当者不仅仅只是敢于担当责任的人,它其实包含了几类人: 一是冲锋陷阵者,冲锋陷阵者,就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最前面,甘当排雷手、充当急先锋,面对困难不退缩、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气,有敢打敢拼、舍我其谁的锐气,他们是“尖刀排”、是“突击连”;

二是敢于亮剑者,关键时刻能喊出“我来干”“我能行”,就是在问题和矛盾面前不回避、不躲闪,就是在是非对错上立场分明、敢与不良风气作斗争;

三是勇于改革者。勇于改革,就要不惧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要以宽阔的胸襟和坚定的态度鼓励大胆试、放心闯,不求全责备,多点赞喝彩;

四是无私奉献者,无私忘我者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实干家、不计个人得失的探路人、不怕流言蜚语的开拓者。无私忘我的人专注工作、埋头苦干,不计个人得失,不会投机钻营,难保不会惹来非议和刁难。这就更需要我们为他们保驾护航,让实干家施展身手,让探路人专心谋事,让开拓者奋勇前行。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要努力成为一名担当者,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勇于做事、敢于担当 篇7

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风险更大、难题更为集中的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

担当精神的首要是忠诚履责。忠诚履责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基本体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文革”结束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再度复出工作的邓小平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现在,大多数领导干部认真履责,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奋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但也有些人身在领导岗位上,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却不能够知责思为、尽心尽责,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不负责任,满足于敷衍应付,甚至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这不仅愧对党和人民的信任,也是官德缺失的表现。领导干部必须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敬畏责任,忠诚履职,踏踏实实做实事,兢兢业业干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好。

担当精神的核心是勇于担责。勇于担责,就是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尤其是急难险重任务。“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就要为党分忧,勇于做事,敢于担责,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战胜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一些人缺乏进取精神,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甘愿做“不出事就是政绩”的“平庸官”;有的缺乏开拓精神,不敢有丝毫创见性突破,满足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有的缺乏挑战精神,不敢迎难而上,遇到问题绕着走,习惯做困难矛盾面前的“推诿官”;有的奉行好人主义,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热衷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无原则的“圆滑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影响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事不避难,勇于担责,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看准了就要大胆去做,奋勇向前。特别是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就要直面难题顽疾,不躲不绕不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敢于碰硬,敢作敢为,把重任扛下来;当改革涉及突破利益藩篱时,更应当把个人荣辱得失放在一边,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甘于奉献 敢于担当 篇8

2009年七月份大学毕业后,和其他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到过繁华的大城市闯过,扩宽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经过思考选择了去农村锻炼发展,2011年我毅然参加了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考试,最终也如愿被录取,组织上安排任村主任助理一职。

到现在担任大学生村官,已经一年有余了,从对农村工作懵懂到逐渐实现对“村官”角色的定位,一年多的实践和摸索让我感悟很多,我觉得做好农村工作确实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经过一年多在基层的学习与工作,我觉得做好农村工作就是要坚持用“情”、“理”、“法,虽然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这是农村工作中的一副上乘良方,也是农村工作经验浓缩的精华,把握好情、理、法三者,也就找到了基层工作方法的利刃,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的金钥匙。

动之以情

情,就是以情感的人,带着感情去为群众工作,就是不厌其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心态去工作。在农村大部分农民是纯朴的,只要我们带上一颗诚心,真诚的面对群众,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惯的语言告诉他们,群众也会敞开心扉,与你真诚沟通,告诉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只有有了感情,才能在工作中才会端正心态,有

一个正确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蔼可亲的态度;解决问题公平、公正的态度。这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假如我们对待群众冷、冲、横、硬,把为群众办实事看成是来找麻烦,抱着这样的态度,是不可能做好农村工作的,更不可能谈得上为村民服务、谋福利。如果把人民群众看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深怀爱民之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地为他们解难题,在工作中做到“笑脸相迎、奉上一杯茶、一句热心话相送”,许多看起来很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我,刚到村里,相对于他们言,我是个村外人。既然是外人,村民与你自然不会有什么感情可言。为此,我需要与村民建立感情,增强他们的信任感。这样,有了感情,就会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要重视情,对村民要有感情。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和家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自己的事;其次,多走动,与村民多交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最后,要多换位思考,从村民切身利益考虑。服务村民,尽心尽责做好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

晓之以理

理,简单的理解就是道理,做群众工作是要讲道理,只有群众觉得有道理,就会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在做

工作中不仅应当动之以情,更需要晓之以理。大的道理要讲清楚,小的道理也要说明白。凡事都离不开一个“理”字,如我们没得理,硬跟群众说道理,忽悠群众,群众就不会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样让我们的工作处于被动。其实,无论是办事还是工作,把其中的道理对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坚持对人对事公平公正。就像村干部在评农村低保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能太过因感情去做事,不要某群众是村干部的亲戚或者关系好,就评他吃农村低保金。理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公正,这样,工作才能顺畅,群众才能放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学校我们学了很多公理、定理乃至大道理。但到农村工作就得要学会和明白农村的道理。否则,便会寸步难行,无所作为。我们要理解村民心中真正所指的理,为人处事,要以理服人,按理说话,同时维护村民心中的理,敢与违背它的人做斗争。

明之以法

法,就是依法行政,按照规章办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而在农村,法是农村工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不愿意使用和看到的。正所谓法不容情,法的权

威性不允许私情的存在,任何人都得遵守法的规范。解决问题的根本,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是基于对问题的正确理解,2012年五月份岭上村委会在解决遂川翔云公司拖欠岭上村民两年多的土地承包费这个问题上,既坚持原则、依法办事通过民事诉讼追回的欠款,设法帮助解决涉及老百姓切实利益的问题,又鼓励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发挥自身作用,共同努力解决了此问题。作为基层村干部当前,有的人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浅薄,有待于加强学习,这样在处理问题才不会严重偏离法治化的轨道,要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按规章办事,公平公正,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作为一名在大学学了四年的法学专业知识的我,更应该有法的意识,在农村工作除了有情,有理,还得有法。我正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向广大村民宣传法方面的知识,使得他们知道法的概念,懂得法的底线,也得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在农村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是将法与情、理相结合来应用。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依法办事,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群众工作就会由难变易、由被动变主动。

什么是敢于担当 篇9

董强

《寿光日报》2013.10.31

群众路线微体会

绩。

敢于担当是一种精神。老百姓常说,“一人做事一人当”,这是对担当精神最朴实的表达。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体现的是共产党人敢于担当民族大义的无私无畏。和平建设时期,敢于担当的精神有了新的含义。敢于担当意味着真心付出和无私奉献,意味着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的利害得失。

敢于担当是一种能力。“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勇于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能力。没有这个前提,勇于担当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祸。党员干部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就是要把敢想敢干的热情转化为扎实工作的能力,这样的担当才会产生正能量。

为官避事平生耻。现如今,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就应该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敢担责任。(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习近平同志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从本质上讲,敢于担当是一种智慧,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从现实要求看,一事当前,领导干部是否敢于担当,是否勇于承担责任,是否敢于触及矛盾,是否善于解决问题,集中体现和反映了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供电公司民主生活会情况总结下一篇:祝除夕夜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