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2024-10-26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共12篇)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篇1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能承前启后的骨干教师。每次的读书让我们受益匪浅。

书中的第一章就清楚的告诉了我一名骨干教师的表征与特质,主观感觉:对教学效果信心十足,对课堂管理监控自如,对工作积极进取。客观情况:具有稳定持久的职业动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追求成就),优秀可靠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师生和谐,技能技巧),良好的个性特征(乐其业,耐挫折,有创意)。外在形象:勤劳踏实(常规良好:备课、授课、练习和辅导);适应交往(关系良好:学生拥戴,同事接纳,领导认可);佳绩频传(名声传扬:考分靠前,教研成效,公开亮相)。书中的第二章节描述了普通教师如何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其中用了很多生动的实例教会了我们在实践中如何去做,读后牢记于心,现将骨干教师修炼的“秘诀”的理解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做一个积极的人。

心理常青: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优秀的教师更要具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种乐观的生活心态,教师的乐观心态包括:宽容的精神、尝试意识、有激情的生活。乐观的第一个指标是“宽容”,乐观其实很简单:停止抱怨。乐观的第二个指标是“尝试”,渴望尝试是人性中最可爱的弱点。乐观的第三个指标是内心“宁静”、有“激情”,能快乐地生活。此外,我们还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乐于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真诚地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充满宽容和期待,为实现对学生科学智慧的培养,不管学生在基础、纪律和学习积极性上给教学造成怎样的困难,都不退却,满怀信心,坚信只要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因此,还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成为快乐的教师。能把笑声带别人的人,是一种能力,叫感染。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教育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生命力及其蕴含的人格魅力是人的精神长相。人的长相在进入学校之前有母亲负责;人的长相在进入学校之后,由自己负责。教育,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亵之气,培育人身上的`种子,让人可呼吸高山空气,让人以扬眉吐气。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这就是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期待。人的幸福感来自三个要素:一是有情趣;二是爱人与被人爱;三是生活在自己作品中。

第二、实践躬行:要立足长远,勤于实践,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

实践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眼,实实在在,做到作风朴实,办事踏实,探索扎实。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第三、自觉学习:视学习为生活方式,视学习为生命状态。

(与书藉为友,以报刊为师,和电脑为伴,生命因学习变得美丽而精彩)。必须顽强而自觉地坚持学习,视学习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状态,视其为人生的必然选择,视其为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习伴随自己终身,让自己的生命因学习变得美丽而精彩。怎样学习,书中给出了途径。

1、与书本为友。买书,借书,读书。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读书有三种境界——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教师每进入一种境界,便向前发展一步。

以书为师,造就听话型教师。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可以通过读书明确现代教育观念,了解一线工作实际,学习别人的教学或管理经验,尽快进入教师角色。以书为师对教师是一种补充和滋养,对书的消化和吸收能使教师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以书为友,造就对话型教师。教师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也对一些问题产生了困惑,他们对教育、对生活有了自己深刻体验,产生了自己的独特情感。他们可通过读书了解别人的工作实际,享受别人的幸福,解决自己的困惑。书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教师与书交流心灵,能树立自己的工作理想,获得坚定的工作信念。以书为友的教师所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和对自己有帮助的书,从中得到多方面的营养,不仅能在课堂内外给学生呈现一溪活水,也能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以书为敌,造就质疑型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后还需要更开阔的眼界,需要积极反思当前的教育现实和教育理念,从而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找到教育规律。读了这本书后,让我的感受是作为一名教师,要读书,读书能够了解别人,了解教育动态,不会生活在自以为是的空间里,我认为以书为友这种读书的方法很适合,能够了解别人的工作实际,享受到幸福,解决自己的困惑,从中得到多方面的营养。

2、以报刊和电脑为伴。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内容新颖。

第四、思考创新:“我思故我在”,“秀出我独特”。

联系实际思考。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经常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会思考,要练就一个灵敏而聪慧的头脑,做到不人云亦云,不随风倒,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不能盲目地瞎想一气。要对课堂教学思考,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教学前要想一想:准备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课堂上准备组织什么活动?这些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即“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活动、备目标。教学中要想一想:怎样对待课堂上的提问?没有问题的课就是好课吗?有没有“失败”了的成功课呢?教学后想一想:课堂上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还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需要怎样改进?在思考中特别要重视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通过教学反思,发现不足,改进教学,促进理性思考,从而推动自己的成长。其次,要对常规做法思考,在新形势下,对于一些常规做法很有再思考的必要。比如,备课是不是只有一种写法,都是先写重点、难点、关键再写教学过程,看谁书写最详细,这样不少人抄教案,倒不如加强集体备课。再次,是对习惯说法的思考。多少年来,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习惯说法人人沿用,没有人怀疑它的合理性。其实,细究起来,不少说法是欠妥的,因为它们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第五、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们一旦失去了对事物追根究底的思维品质,这个世界便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了生机与活力。“没有自己”的教师,只能是没有个性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怎么能在教学中创新?所以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要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见,示他人之所未知,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第六,要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多少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基本内容,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也这与前面所要求的重视学习相一致。

第六、巧借外力:领导支持,同事合作,朋友交流,媒体展示,学科联动。

总之,通过对《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一书的研读我的目标更加明确了,以上七点的“秘诀”,我也进行了反思,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启发,只有经过实践、思考的内容才更加的让人记忆深刻。我将把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建构之后,再次用于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反思,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保持一颗平常心,平静的心,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中。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篇2

学会等待, 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教师是育人的职业, 一个人的成长是多变化的, 是很复杂的, 所以不要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 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有时容易犯这个毛病, 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地讲, 怎么学生还总犯老毛病呢?有时感觉我对学生的关怀细致入微, 为什么他没一点变化呢?现在想来, 变化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很小, 或许是内心深处的, 不易被我们察觉, 但这些细微的变化一旦汇集起来, 说不定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只求付出, 不求收获”, 但总有一天, 我们会有收获的。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 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 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提示, 而不是灌输;是引领, 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这把教师的工作职能表述得非常准确、到位, 同时也更强调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 其实是和学生一起分享人类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 因此教育的过程也存在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智慧的创造。要学会分享, 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 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别人, 它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对别人表现出真诚的赞扬和欣赏, 会使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阳光、温馨和美丽。

学会宽容, 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 不那么固执、僵化和狭隘, 尽可能地珍视个性, 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 那我们就要多学习, 仔细领悟人类心灵的深邃。

学会选择在当今的时代也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选择能力决定着这个人的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能成就一个人快乐、幸福的一生, 所以对事物、对学习、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体现了这一个人的选择能力。

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 也必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我们要很好地注意同校长、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 并且要具备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 这样才能学会和别人更好地合作。

学会创新, 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 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教师之所以要具备创新能力, 是因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总之, “六个学会”是教育对优秀教师的要求, 是我们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来提高自己这六个方面的能力, 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篇3

其实,魏明伦的“成功秘诀”,是成功者们共通的规律,同样也值得为师者借鉴。

“喜新厌旧”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具备的一种心态。记得窦桂梅老师说过:“教育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心灵结茧和蒙尘的职业。”是的,如果没有喜新厌旧的心态,我们就会满足于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驾轻就熟的职业技能、一成不变的教学经验,在平庸中厮磨岁月,在现状的维持中逐渐落后于时代,并因不再具有领先优势而产生心理落差和职业的倦怠感。与此同时,我们的课堂又会因缺少更新、生长、创造而被学生看不起。而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就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最牢靠的纽带。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今天我们该重新审视这句话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教师过去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如果眼光不瞄准课改的前沿,不追踪文化知识的新成果,那“一桶水”很可能就成为误人子弟的死水、腐水。只有“喜新厌旧”,不断引入新知识,剔除旧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始终保持鲜活,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的潮流,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而,教育需要我们喜新厌旧。当然,喜新厌旧并不表示完全抛弃旧的教育文化,而是要懂得反思、审视、扬弃,盲目抛弃,那是不够严肃和审慎的。这里的“旧”指的是落后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模式,“新”指的是新知识结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因循守旧,只能让自己的教育生命固于一种苟且的状态,“喜新厌旧”,我们才能实现课堂的吐故纳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如此,我们对学生才会有魅力,我们的课堂才会被学生们所向往。

“得寸进尺”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具备的进取精神。曾有人这样说过:“优秀就是向前多走一步。”然而,有的教师却习惯于完成眼前的一步,然后便停留在“舒适地带”,不愿意再多跨一步,最终自然与“优秀”无缘。这些人往往教书一辈子,到头来并没有得到职业带来的乐趣。而有的教师却能常常与优秀结缘。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不仅能多跨一步,而且能持续不断地一直走下去。在前行的道路上,他们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个职业进取的路标,然后以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战胜困难,以过人的智慧与精力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任何艰难困苦都动摇不了他们的信心,任何挫折和失败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行的脚步。在“得寸进尺”的行进过程中,他们形成了“我应该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的精神诉求,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于是,他们邂逅了属于自己的风景。著名特级教师闫学就是把“得寸进尺”作为一种人生的姿态。她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是一个奔跑的孩子,奔跑是一生的最爱,也是唯一的目标,每一次停泊,意味着另一次起航,每一丝眷恋,遗落在奔跑的路上。”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践行的,因此,她的生命是流动的,更是飞跃的。叔本华说:“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是的,成功往往就是在得寸进尺的恒久坚持中获得的。当然,在得寸进尺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不过,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教育之路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伴随着足与不足的过程,得寸进尺就是在足中寻找不足。“得寸”是足,是进步,是收获,是成功;“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足与不足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之中。

“见利忘义”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具备的务实态度。如今,有些教师把教书当成谋生的手段,眼睛只盯在职业的适应上,一心想着分数、名利、职称、升学率等等。他们的心灵被功利所遮蔽,对教育的意义没有静心的思考和深度的追问,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没有清醒的意识和坚定的信心,其思想是停滞的、僵化的。我们很难想象这些教师的课堂是富于变化充满魅力的,也很难相信他们能够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很远。而有的教师在追求物质拥有的同时,更追求德行的完善和精神的充实。他们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知事业不能苟且,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首要的,要把目光瞄准职业的超越。所以,他们能够穿透近在咫尺的实惠,遥望远方和宏大,以强大的精神上的自持力来抵御物质世界的纷纷扰扰,长葆内心世界的专注和执着,以强大的意志力指向自己的教育理想境界。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他们有发自内心的自我更新、提升的渴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观照自己的教育教学,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天地,再将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于是,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感受到了教育生命的多彩,领略到了生命时空虽然有限,却可以演绎万千的精彩与美丽。

“无法无天”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具备的无畏胆识。教师要想使自己不为别人所役,并进而不为自己所役,就必须要有“无法无天”的胆识。当然,“无法无天”绝不是盲目行事,而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当说,教育是不断创新的艺术,教师要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赖于常规,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勇气。有人说,看一个教师是否有思想,最起码看他批判否定了什么,继承发展了什么。一个教师要想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独到风格,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有思想才有高度和深度,才能走得更远,同时,他的那种个性和思想也会濡染学生。吴非老师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说:“要做一个不媚俗的人——要对现有的一切结论、时俗、大众的价值取向,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说‘不。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熏陶出心智健康、人格独立、精神明亮的学生!”是的,我们不仅要具有“无法无天”的胆识,还要培养学生“无法无天”的胆识。有史学家分析,孔门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不乏精华人物,然而几乎没有超拔于夫子、能自己在青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学生,即使是颜回,也如司马迁所言:“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或许,面对夫子人格力量的强大,弟子们可谓亦步亦趋,缺少了敢于离经叛道的勇气和胆量,缺少了发展和进步所必须具备的怀疑精神、个性和创见。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精彩地说。当然,每个人要“走自己的路”容易一些,“让别人精彩地说”却很难,要靠出类拔萃的决心、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无法无天”的胆识。

但愿魏明伦的“成功秘诀”能给我们带来启迪。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有了“喜新厌旧”的心态、“得寸进尺”的进取精神、“见利忘义”的务实态度、“无法无天”的勇气胆识,我们的教育生命就一定会大放异彩。

(张世明,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225000)

学“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有感 篇4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张 爽

《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所学后的反思做一条理,整理如下:

虽然自己目前已经是骨干教师,但通过这次读书,我发现自己的认识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特别是书中“骨干教师的修炼秘诀”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加强了学习,学到了知识。

我喜欢书中引语以及其后简约、深刻的内容概括与讲解:

1、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期、扎实的实践

2、衣带渐宽终不悔——顽强、自觉的学习

3、不畏浮云遮望眼——联系实际的思考

4、领异标新二月花——充满个性的创新

5、胸有丘壑气自豪——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6、茅檐常扫净无苔——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7、好风送我上青云——巧借外力的综合素质

读书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与作者所讲的标准、与骨干教师相比,自身不足很明显。今后只有快马加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不虚此次培训。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的确有些问题理解不深刻,这次培训使我在这些方面有了更新的认识。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骨干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

作为骨干教师,不是只懂一些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交流来感受,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师要身正为范。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能力和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

好的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

在参加了骨干培训班,认真聆听了先进理念,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总之,《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让我学习到了新知识,认识到新不足,知道了:为了更好地工作,就得更好地生活,就得开拓视野,改变观念,把握好人生。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张 爽

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活姆林斯基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实践的教育家理论家。他睿智的语言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无处不在,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教学实践,一段段精辟的理论分析,博才多学的理论观点娓娓道来,既令人叹服、又引人思考。无形中为我指点迷津。在此总结读书笔记如下:

1、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2、教会学生学习。教师都是有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学生每天面临许多重要的学习任务,怎样让孩子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之间有时出现的矛盾怎样解决,光靠老师的教学热情有时候并不能迎刃而解。书中写道:“中高年级的学生能不能顺利的学习首先就取决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能够阅读。”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能够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能顺利阅读的孩子能更迅速的完成学习任务,有了思考力就会有行动力,有了行动力就会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一定不会在学业上落后。

3、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会有学习的进程.教师要想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必须打动学生的心才能办到,填鸭式的灌输和愤怒的呵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毫无效果.学生爱书才愿意在书海里遨游,学生有了自己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一切因为有了兴趣,有了对知识的好奇心而变

得明朗起来。

4、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5、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6、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

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7、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8、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作为青年教师,多读,多思是快速成长的捷径,每次在阅读教育、课改的书籍的时候,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与提升的巨大空间,以后还会坚持阅读,快速成长起来,为以后成为一名名师充好电,打好基础。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林 静

学校给教师订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利用业余的时间读了大部分章节,这本书带给了我新的思考和许多感悟。现将整体感受记录如下: 1、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

2、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3、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4、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5、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7、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8、教会学生学习。教师都是有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学生每天面临许多重要的学习任务,怎样让孩子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之间有时出现的矛盾怎样解决,光靠老师的教学热情有时候并不能迎刃而解。书中写道:“中高年级的学生能不能顺利的学习首先就取决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能够阅读。”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能够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能顺利阅读的孩子能更迅速的完成学习任务,有了思考力就会有行动力,有了行动力就会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一定不会在学业上落后。

9:学会有效记忆知识,知识有时要求牢固的记忆.低年级基本的读写能力是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记忆是需要方法的,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只能暂时记住一些东西,长时间的牢固记忆,需要一定的记忆技巧。练习是巩固记忆的方法之一,游戏有时候也能够帮助记忆,多种形式的识记不妨一试,单调的运算和反复的书写不如让学生把更多的聪明才智用到创造性的学习上。理解性记忆是最多快好省的记忆方法,理解了就明白了,理解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理解了就不会再机械地重复记忆无聊的东西。随意的识记和不随意识记相结合,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最有效的记忆方式,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责任。教师都是有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学生每天面临许多重要的学习任务,怎样让孩子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之间有时出现的矛盾怎样解决,我们要不断读书、学习,不断思考,为以后快速成长做好准备。

《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心得体会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林 静

读书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与作者所讲的标准、与骨干教师相比,自身不足很明显。通过阅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我在今后只有快马加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不虚此次培训。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的确有些问题理解不深刻,这次培训使我在这些方面有了更新的认识。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骨干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作为骨干教师,不是只懂一些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交流来感受,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师要身正为范。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能力和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

好的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

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徐世贵老师所著的《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一书。书中的各种宝贵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每天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那么成功,而你虽然工作也很努力,却总是会遭遇失败呢?书中就讲了爱迪生算灯泡容积的故事,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会比问题要多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个人要真正有效率的做好一件事情,不仅要有勤奋、肯干的精神,还要有灵活巧妙的方法才行。就向学者贝尔纳所说过的:“灵活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我们如果想要快速成长,就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书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如读书积淀法,经验移植法,备课提升法,公开课历练法,师法名师法等等。而且书中还将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给详细地介绍了一番,非常实用。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深入就没有浅出。相信有了勤奋,有了方法,我们一定会快速成长起来。

二、制定自己的成长目标

工作中,我总是会苦恼:我工作很努力,也很认真,教书也有13年了,虽然有些进步,但为什么成长却这么慢呢?看了这本书后,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虽然我有工作的意识,但是对自身的学习和改造的意识还是太浅薄,只是在自我的圈子里往复和循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沿着这条路,不管我多么兢兢业业,始终我的成果与汗水是不会成正比的。如果想要进步,那么就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工作,学习,总结,研究,采取对外学习,对内改造的策略,一步一步,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来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攀升。这也是普通教师和名师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对于没有奋斗目标的老师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只能日复一日重复自己。如果你有自己的目标,那么你就有了动力,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自然提高了,那么做起事情来也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当然,这中间要注意的是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一点,太泛,太抽象的都不利于实施。

三、学会审视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发觉自己潜在的创造力与个性。这才是一个人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一部分。书上说:“真正的教学艺术都是个性化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的老师有表达优势,有的老师有朗读优势,有的老师有音乐优势,有的老师有年轻优势等等等等,这些其实就是人个性的一面,老师可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让他们成为上好课的最好的资源。只是,你要如何找到并开发自己的优势呢?书上又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比如关注自我,发现自我,不断学习积累,探索创新等等,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并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借课程改革这股东风,让自己不断提升。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篇6

《短线交易秘诀》这本书的作者拉瑞·威廉姆斯(Larry Williams)是个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登上美国金融投机的舞台,是通过1987年的美国罗宾斯世界杯期货交易冠军大赛(Robbins World Cup Championship Of Futures Trading)。

1987年,尚是无名之辈的拉瑞·威廉姆斯参加了本年度的这次大赛。一年后,他将10000美金“炒”成了1147607美金,翻了114.76倍,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冠军。以此为契机,拉瑞·威廉姆斯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交易商。10年后,拉瑞·威廉姆斯的女儿蜜雪儿·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参加了1997年的大赛,在一年的时间里,将10000美金“炒”成了110094美金,翻了11倍,也获得了本年度冠军。

威廉姆斯父女的故事,引发了我们的第一个心得——暴利是偶然(此处的“偶然”指的是市场的客观行为,而非交易者的主观行为),而非常态。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果威廉姆斯父女在之后的日子里,继续保持1000%-10000%的年收益率,用不了多少时间,全世界的财富都会属于他们,但实际上不是。有经验的交易者都知道,在投机市场抓到一个大波段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把这种常有的事当作常态,就会损失惨重。

在设计自己的交易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偶然”。有的交易系统无视这种“偶然”,只靠每次交易的薄利积累利润;有的交易系统靠抓一次“偶然”,冲销数次小的亏损获利。使用怎样的交易系统,取决于个体交易者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个心得是,短线交易也是趋势交易。使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的原因是,看到了目录中的一个章节标题《短线交易的真正秘诀:一切都和时间有关》。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短线交易秘诀》,但作者拉瑞·威廉姆斯并不太看好日内交易。他认为只靠一天的积累,很难产生像样的利润,他的预期是五个交易日左右的趋势。五个交易日左右的趋势,在日线图上不过是一个短期调整,在日内图上却是一波轰轰烈烈的大趋势。

经济学认为,真正创造价值的不是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知识等因素,而是时间,上述诸多因素,其本质都是时间的积累。从市场实践来看,投机获利的本质也是这样。无论是使用基本面分析,还是使用技术分析,利润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趋势。

第三个心得是,投机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每一个论点,都有大量交易数据的支持。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无数不负责任的言论冲击着市场参与者的感官,有意无意的进入市场参与者的决策系统,在决策系统中主动或被动着发挥作用。读者在选择书籍或观点时,应留意,作者的观点是否建立在客观且广泛的事实之上;否则,无论作者拥有怎样的头衔和过往交易业绩,他的观点也不足为凭。

科学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意味着科学的态度。书中到处散落着作者对投机事业的思考和总结。在第十四章《对过去的反省》中,汇集了作者在过去交易生涯中撰写的反思性短文。对投机者来说,科学的态度首先意味着反求诸身,不假于人,自己承担起交易盈亏的责任。其次是踏实地学习和实践。投机和其它行业没什么不同,不经过按部就班的学习和实践,便打算在市场中获利,就像一个外行试图拿起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一样不可想象。

我与骨干教师一同成长 篇7

——墨江县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在岗实践研修指导工作总结

墨江县与研究培训中心

为了充分发挥我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做好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成立县级专家,县级专家组由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所谓县级专家团队中的一员,承担墨江县小学语文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在岗实践研修工作的指导,我非常荣幸地与文武小学的朱燕萍老师、团田小学的陶春发老师、景星小学的陈树海三位教师结对。接到任务,深感此项工作任道而重远。唯有用心付出,尽力而为。于2011年12月16日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指导”之路。

一、明确目标 提高认识

墨江县教育局县级专家组工作指导方案中要求在参训教师的整个实践研修过程中,指导教师积极深入参训学员的工作单位,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指导和课堂实践指导。引领参训教师上好一堂展示课。使参训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我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珍惜此次学习提高、锻炼自己的机会,与参训教师共同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进步,一同成长的最终目的。

二、准备充分 垫定基础

接到任务后,我一刻也不该怠慢,认真制定工作指导方案,建立了名为“平等交流

共同进步”的QQ群,便于与学员们更好的交流探讨。并及时与参训学员所在学校领导联系,争取他们对我的指导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接着我与学员一同制定了我们小组的实践研修计划,要求每个参训学员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出个人研修计划。学校项目办认真审阅了我们小组的相

关材料,并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切准备就绪,工作在充分的准备下拉开了序幕,按计划井然有序的开展。

三、领导重视 成就发展

墨江县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在岗实践研修工作,实现了培训后的跟踪督导,真正做到了研训一体化。此项工作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参训学员所在学校领导及教师们的大力支持,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使得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岗实践研修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每次实践交流活动承办的学校都能积极主动的为观摩学习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让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来有所值,学有所获。

四、多元化学习促进成长

在岗实践研修工作中,为了使自己能与参训学员更好地沟通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1、师以身垂范,榜样引导。

参训学员的此次在岗实践研修工作主要采取“示范——实践——诊断——再实践”的研修模式,也就是指导教师给参训学员上示范课,学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指导教师的示范,学习上实践交流课,实践课后指导教师又给予诊断指导,学员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在指导老师引领下,上好两节实践课、一节展示课和一节汇报展示课。

2、网上平台,平等交流。

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和参训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我借助先进技术设备将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及相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等优秀教学资源与学员们共同分享。由于参训学员都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为了实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我组织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平台上备课、说课,交流心得。

3、双主共学,你我一同成长。

指导教师与学员同读一本书,共上一堂课,让思维的火花有力碰撞。并让参训学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拜读他人的读书笔记,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之效。

4、有效创新,提高培训效率。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在岗实践研修工作有机融合,集中组织开展实践交流课活动,让学员们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身上汲取更多的精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数学两门学科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也丰富了此次实践交流活动,让参加观摩学习的教师能感受到更多的精彩课堂。

五、学员勤奋努力 工作扎实开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更有效地指导学员完成在岗实践研修工作,我上了3堂算不上示范的示范课,每位学员分别上了3堂实践课、1堂公开课和最后的一堂展示汇报课。课型形式多样,有的是学员自选课题进行实践,有的是同课异构的课型。

我们每次活动都是课前在网上QQ平台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践研修任务,老师们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休息,真诚地为彼此出谋划策。每次的实践交流课都是上午上课,下午说课、评课。在课前我就安排好每个学员作为一堂课的主评,主评老师由我和三位学员轮流交换进行。让他们都有点评和被点评的机会。课后,先由主讲教师说课,再由主评教师点评,其他老师作补充式点评。让我与学员从备课、说课到评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六、辛勤耕耘

收获希望

我们小组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努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在岗实践研修工作

任务。每个学员都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成果集,里面包含有我们小组的实践研修方案、每次示范课和实践课的教案、说课、小组评课、课后反思以及学员的教育叙事、研修总结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小的成果集记载了我们学习交流的快乐、一步一步成长的足迹。在县级汇报展示课上,朱燕萍老师荣获一等奖,陶春发老师和陈树海老师荣获二等奖。我们此次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岗实践研修指导工作深受学校教师的欢迎,得到了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赢得了市教育局领导的好评。

此次指导工作让我有了与骨干教师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能与骨干教师们一同快乐成长。指导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苦中有乐,乐中也有获。感谢骨培让我能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收获,在收获中快乐,在快乐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七、知不足

明方向

回望自己短暂的教研员之路,自己努力过,付出过,也收获过,但那些都只能代表过去。经过在西南大学十天的培训学习,我渐渐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是永无止境的。聆听了每一位大师名家的讲座,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妙语连珠、语言幽默。本来很漫长的三个小时在他们智慧的语言中显得如此短暂。在羡慕的同时自己也在反思 :如果自己的课堂也能如此吸引孩子、老师们,那他们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反思的同时我又在思考:是什么让这些名家大放异彩?那就是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不仅仅读专业书籍,更需要博览群书。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富有吸引力,就必须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习者,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每一课,赢得更多的掌声。

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篇8

学生尊敬的人,家长放心的人,群体认可的人,实绩突出的人。最终实现四高、四转化。

(1)由“接受型”转变为“开拓型”,教师应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主动迎接新科技的挑战,主动开拓自己发展领域。

(2)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教师从只会一门学科转到对多学科教学的思考。并运用其它学科相关方法运用到本学科教学中来。此所谓教无定法。

(3)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对先进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选择、运用的能力。

(4)由“同类型”转变为“特色型”,教师应改变统一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上对骨干教师的定位可以看出骨干教师对教学有兴趣、有研究、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出成绩,成绩相对突出。研究有成果如课题和论文,教学有比赛如优质课评比。那如何努力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呢?

一、主动阅读,广泛涉猎教育学和心理学及相关知识。

人的成长和成功不是凭空就能达到的。必须是有依据,有载体才能一路成长起来的。作为教书人,要与书为伴。读有所乐,读有所用,读有所思,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不是一桶水,不是一根蜡烛,而像一盏明灯,有充电,有放电。这个充电就是广泛阅读,特别是与教学相关书籍要多读,勤于思考,动手写文章。写反思,写感想。

二、运用网络成长博客,多方面促进自己进步。

如今网络媒体的便捷性,让人们很快能找到相关所需要的知识,但对相关知识的选择与思考内化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反思。通过与同行交流,向名师请教,使自己对相关问题更清晰,达到研究、反思、应用的目的。最终还是需要体现在教学上。让学生学的轻松,有兴趣学,有能力学,学到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设定目标激励,引领自己成长。

兴趣第一,成果激励!作为年轻老师,对学校和市里各种比赛要勇于参加,大胆参加。充分准备,积极备战!在准备的过程之中不断请教老教师,阅读书籍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对优质课的内容、过程、语言、态势语进行充分预演。

四、认真备好课、上好课,用好教学主阵地

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科学备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多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注重上课过程的高效率,努力利用每一分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认真上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争取一学期下来能有一篇较高质量的反思和教学设计。

六、乐于动笔,多写反思,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积极投入科研工作,要有论文、有研究课,出成果。不管是网络的文章还是书摘上的文章,如何内化为自己的,形成自己的思考,并逐渐运用在教学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写反思,写论文,写笔记。没有大量的阅读和书写不可能成为一名有文化、有风格、有水平的名师的。

重反思,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提高。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报告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学员同仁们:

大家早上好!

我叫石军华,来自龙头山镇翠屏小学,很高兴能参加这次鲁甸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并很荣幸地代表我们片区谈谈参加培训以来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参加本次培训之前,我也一直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我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连续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和本科文凭。我喜欢阅读和写作。是鲁甸县作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鲁甸诗词学会会员;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编辑;曾经担任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副主编和研究室主任;曾经是中华青少年文学研究会会员。我在创作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200年底接受县委宣传部的委托,编辑整理农民作家万国超的长篇历史小说《九山演义》;不时有散文、散文诗、诗歌、随笔发表在各种报刊;参加全国首届“艾青杯”文学艺术大赛获得创作奖;参加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华赞,我们的节日”文艺大赛,荣获原创诗词三等奖;参加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共达杯”首届读书节有奖征文荣获三等奖,获得五百元的图书奖励。我一直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和喜欢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把这种感受写成一篇教育随笔,叫《无怨无悔的选择》,最近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当教书育人模范”教师节主题征文活动,荣获了小学组二等奖,得到了获奖证书和奖金一千元。

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我认真、及时地学习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方针、政策,并努力学习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近年来,主要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效的参与式教学、高效课堂等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抓好教学常规环节之外,我也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我曾经多年担任本校和前翠屏乡中心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努力争取多听评教研课、竞赛课,也努力展示不少自己的公开课,作为参赛或者教研交流。但是这些学习和实践毕竟不是系统性的。因此我认为参加此次培训的机会非常可贵。

在这次参加培训的第一阶段,我收获最大的是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了系统的语文课程理论,以及骨干教师成长理论,包括《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骨干教师成长案例》;《有效观课议课》;《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陶行知教育名篇导读》;“教研活动与教研论文写作”专题等等。并分别在县一、二、三小学习观摩了甄兰芳、马竹青、李锐等老师的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的课例和研究专题,同时感知了县三小邵聪萍老师组织的集体备课的形式和导学案的备课流程,受到很大的启发,解开了教学活动中的许多困惑。

在培训的第二阶段,作为实施校本研修的阶段,为期十个月,我认真按要求完成了“每周一个读书周记”、“制订一份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展示一节示范课”、“完成一份专业成长报告”、“主持一次教研活动”、“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等“七个一”活动。在进行“七个一”活动之前,指导教师深入学校对我们每一个学员进行了随堂摸底听课,课后进行了认真的、面对面的指导。

在实施“七个一”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中心校的领导多次安排我到各个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对于我来说,收获很大。在听取其他老师展示的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后大家畅所欲言的评课研讨活动中,我很直观地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专家组的老师们再次深入学校,听取我们展示的示范课,在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和同事们的互动交流中,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从《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一书中,第一次见到“教育叙事研究”这种教科研的新方法,而且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参加培训以来,我努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探究新的课型,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并将自己所写的论文,随笔,教学设计等,及时投稿,并贴到我的腾讯博客和新浪博客上,借助网络平台,倾听各种声音,与更多的人交流。在培训期内,我的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被教育局教研室编辑的论文集收录,《鲁甸教研》多次采用我的教学随笔。

在培训的第三阶段,我们主要分享交流了一年来各自在专业成长中的经验与收获,听取了县一小甄兰芳老师结合自己专业成长作出的反思报告。又听取了五位优秀学员展示的精彩的汇报课,并在汇报课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我收获很大,我努力做到在具体实践中扎实有效地提高自己,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展示示范课、主持教研活动、开展专题讲座、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等活动来切实提高自己,向骨干教师的标准看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认为,参加本次培训,到今天不是结束,而是我专业成长的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把参加本次培训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读《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心得体会 篇10

龙树中心学校

沈吉蕾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这一光荣岗位的我来说能有幸成为鲁甸县首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我倍感高兴。因为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这次听了各位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后对于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于是我在教学中常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爱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把自己觉得好的节目介绍给学生如我把前段时间中央十台每周五晚上的《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介绍给我的学生并建议他们去认真观看,学生开始时可能会为了和我有共同话题而去看这些我推荐和介绍的节目,当他们去认真观看我介绍的节目后会发现在电视节目中学习和收集许多的知识而且当他们观看了节目后来和我或者和同学们交流时又把所发现的知识巩固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也更有信心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的快乐。

通过这一年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让我明白我们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不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争做改革的实践者

通过这一年的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职教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也是我明白学习对一名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于是我下定决心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11

“书,建刚一本一本地写;课题,建刚一个一个地做。对不起,您可千万别以为,建刚是个老学究。”《教师成长的秘密》的序言里的话,让我震撼,管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老师不仅要学会研究,还要与时俱进。

一路走来,管老师用“仁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喜爱。管老师的书,一本本地读;管老师的话,一句句地记;管老师的理念,一点点化为己用。对书中的这句甚是喜爱“你一条道走到黑,穿过‘黑’,柳暗花明了,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给你掌声、喝彩声。”管老师的鼓励字字在理,让我有了冲过黑障的勇气。做老师,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要“仁”字开头。

管老师对专业的成长也深有感触:“不喜欢的工作,并不是‘工作’有多可恶,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里头窝囊。为开脱那份责任,只好说,我不喜欢它。”“找到自己的特点,一头钻进去,不要问它能产生多大的效应,不要问它能带来多大的实惠,不要问它能带来多大的名声。”“有偶像在,心理有了个拽得住的,日子过得踏实。哪天你自以为成熟,不再有偶像,你的人生已经到顶了。”……都是大实话、大白话,然而,未必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明白,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拨开云雾,天蓝蓝,海蓝蓝,一切美景在眼前。管老师看待教师的成长,有清晰的认识,有不惑的见解,读后收益颇多。

骨干教师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教师如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也是课堂最为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反馈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翻阅了大量的优秀教案,并观看了许多优秀教师上的示范课,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主导来控制着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什么没有强烈的提问意识呢?是他们没有疑难需要教师帮助,还是有其他阻碍提问的因素?我在学校进行调查,找出的原因如下:1、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差;2、教师不鼓励学生提问题;3、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提问,怕被同学们看不起,等等。这其中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概念思考和学生回答在组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教学策略可以发现学生在想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生成自己的想法或观点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教材或教师界定的内容,而必须结合个人经验或已有的知识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及其理由,形成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好的课堂提问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发思考,有利于当堂反馈教学信息、调节教学。反之毫无联系的提问,会置学生于被动,一直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提高学生的素质背道而驰。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一、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

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性、灵活性及调控性。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提问要灵活多样,不同方式的提问,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课堂提问要及时调控。对问题提出后学生不同的反应实施问题调控:如学生一声不吭时就要来点启发、点拔;学生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回答的虽没有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上一篇:疑问句课件下一篇:县三好学生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