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2024-10-09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通用8篇)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篇1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报告

前言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了。而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生病易,看病难”道出我国医保的缺点。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国目前医疗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有关“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思政调查。

一、背景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水平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专家指出,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资源人均水平较低,配置不均衡,难以满足群众需要;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二、调查概况

首先我们从各种媒体资源上获取资料。如因特网、报纸电视传媒等。写出问卷(见附件)。我们打印了60份问卷。中期我们在创意生活城、大岭山镇、大朗镇进行我们的问卷调查。最后我们小组一起统计可回收的问卷情况,总结在这次思政调查的结果。

三、资料统计以及分析

我们调查的人群很广,他们的年龄跨度也很大。他们大都来自普通人民大众群体,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在他们只之中有来自外省的,也有本地人。在他们中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较低的人群。在我们统计问卷后,有60%的人认为目前我国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27%的人认为看病较难。也有7%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只有6%人认为看病不难不贵,这些人只要是一下高收入群体。我认为这其中有很多因素,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资源的分布还不够广,只要的医疗人才和器械都分布在大城市,较偏远的地区的占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当然很有少部分的人群说他们平时很少生病。很少去医院所以不清楚这方面的消息。据我的调查分析,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自身的健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保自然成为我们第一个关心的事。

四、总结

通过这次思政调查,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我国的医疗情况,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更应该关心有关国家政策,民生问题。我们到处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过完善,国家的有关政策施行的不够迅速,宣传工作也不到位。政府部门的分工不够详细准确。政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等等。

五、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下建议

1是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2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是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运行机制。4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虚高定价。

5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6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六、感想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已全面实施,思政实践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作为第一次参加思政实践的我,在这次的活动中也领悟了不少的东西:

(1)要科学规划思政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新课程方案规定的四门课程是联系密切、结构合理、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基本目标,在进行实践时,应依据每门课程的任务确定实践的具体内容。“基础”课应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内容;“纲要”课应以了解党史国情为主要内容;“原理”课应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概论”课应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基本内容。

为增强实践的实效性,还应根据大学生特点设计实践形式。一般说来,“基础”课和“纲要”课在一年级开设,应根据新生特点,选择一些体验式、交流式、竞赛式的实践形式。“原理”课和“概论”课主要在二、三年级开设,应选择调查式、辩论式等实践形式,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合理设计方案。实践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内容上要避免泛化和与课堂相脱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课堂的重点、难点,选择学生思想认识上感到困惑、迷茫的问题作为内容,并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为使实践不流于形式,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知

识、技能和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切实巩固效果。

(3)要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质量的关键。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门课程的要求,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避免单一死板,可采用笔试、实际应用和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加大对知识运用能力、行为表现及创新能力考核的力度,力求做到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实践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进入大学以来,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这次思政实践,我颇有感想,这次实践,既提高了我一个大学生本要培养的素质,也加大了我对社会的认识。这次我们组调查的内容是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经过此次调查,我对社会医疗保险有了新的认识,我希望有说一天我能为社会的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对人民百姓所困扰的难题做出一点帮助。

我们平时去大医院看病,似乎都有一点同感,在看病的过程,手续繁琐,而且费用昂贵。别说一些大手术或者一些要长期治疗的病,就是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也还是繁琐,昂贵。就拿发烧来说吧,在看病的过程,医生什么都先不说,首先就去验血,如果有个什么鼻炎,还要去照片,B超。等这些步骤完整好,医生才开始诊断,去付费,再去拿药,再去打针。如此繁琐的过程,实在令人厌倦。值得烦恼的是,看发烧,费用至少都要上百元。换是看什么其他复杂一点的病,那是更加昂贵了。这对于一些外来农民工,实在是病不起啊。经过调查,我总结得出以下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2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3医疗卫生筹资机制改革滞后,多数老百姓自费就医。4国家政策调整或新的行业就范,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5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太小。6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7医疗机构市场主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我真希望我们的政府对医疗保险这个方面加大重视,对我们的百姓最普遍最基本最实惠的难题给予帮助。这次思政实践,不仅增长了我对社会的见识,更是坚定了我为医疗保险,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的信念。我为此而奋斗。

结论

通过这次思政调查我们不仅仅是对我国的医保有所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增强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怎么跟陌生人打交道等。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遇到一些小问题,但我们都克服了

附件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问卷

为了更好的响应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反应民生问题。此次的调查主旨是围绕“关注民生•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希望通过这次“看病难看病贵”的调查,为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医疗制度体系做一些参考作用。谢谢您的参与。

你的年龄?性别?()()

A18岁以下B18—55岁C55岁以上D男E女

2.你来自哪里?

A农村B城市

3.请问你最近一年中不幸患病并需就医的频率是怎样的?

A2次以内B2—5次C5次以上

4.如果你生病您会选择去哪里就诊?

A 社区卫生站B 镇级医院C 市级医院D 省级医院

5.你的年均医疗消费占你的收入百分之多少?

A1%—10%B10%—20%C20%—30%D30%以上

6.你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A有B没有

7.你认为当地的医疗场所设备如何?

A不完善B一般C十分完善D不清楚

8.你觉得看病难吗?贵吗?

A又难又贵B难,但不贵C不难,但贵D不难也不贵

9.你认为看病难,主要难在哪里?(多选)

A挂不上号B不知挂哪个专家C候诊时间长D医护人员态度差 E费用太高F看病流程麻烦

10.你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A个人负担比例过高B公立医院运行机构存在欠缺C药品审批,生产,流程混乱

D医疗保险覆盖面小 E医疗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

11.请问你是否关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民生问题?

A热切关注B一般C 不关注

12..请问你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你所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吗 ? A会B不会

13.请问你认为你所在地政府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对策怎样 ? A很满意B有改善C一般D不好

14.您认为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医疗问题 ?

A降低药品价格B加大医疗管理力度C建立健全的医疗制度体系D提高服务水平

15.你对如今医保的建议: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篇2

1 现存“难”与“贵”的表现形式及其启示

1.1 从横向对比来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1.2 发达国家:或难或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 典型的医疗卫生模型有三个:英国政府主导模型、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型、德国社会主导模型。从结果看, 由于政府的大量投入与严格监管, 政府主导的英国卫生体制, 看病不“贵”, 但是由于官僚垄断缺少效率, 依然存在着看病“难”问题。由于高度的市场竞争与有效的卫生服务供给, 市场主导的美国没有看病“难”的问题, 但是由于医疗保险的商业化导致看病“贵”的问题。由于市场化程度高, 社会主导的德国看病不“难”, 由于保险缴费个人负担较重, 也同样产生另类的看病“贵”问题[1]。

1.1.3 发展中国家:又难又贵。在过渡发展时期, 发展中国家在卫生事业发展领域同时并存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由于人口扩大、环境恶化、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疾病谱的变化, 导致了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快速大量增长, 但是与此同时, 由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限制, 卫生服务供给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 结果产生了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

1.1.4 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同的难、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但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今年的GDP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所以, 中国的定位应该是发达化的发展中国家。这个过渡型的定位决定了中国的看病难、贵差异于发展中国家, 也差异于发达国家。具体表现:第一, 看病难与看病贵并存, 但是看病贵居于主导地位。即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看病难, 这决定了中国当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点应该放在看病贵的根治上。第二, 看病贵不仅是医疗服务购买方购买能力欠缺的结果 (医疗保险) , 也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服务价格太贵的结果 (药价虚高) , 所以, 解决看病难需要双管齐下。第三, 中国的看病贵不是卫生服务总量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看病难, 而是卫生服务供给结构失衡产生的看病难。

1.2 从纵向对比来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看病难、看病贵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因为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所以产生看病贵;因为供不应求, 卫生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所以导致看病难。然而, 看病难、贵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反映。

1.2.1 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卫生事业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看病难。建国以后, 我国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生产、筹资、制度高度统一的卫生体制。在筹资方面,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 人民群众基本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在生产方面, 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为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国家财政的困难与官僚体制的弊病出现, 看病难的问题逐步显现并成为了主要问题。

1.2.2 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 中国卫生事业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看病贵。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市场化”探索改革。生产方面, 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筹资方面, 除了国家公费医疗改制成基本医疗保险以外, 劳保医疗因为国企改革而解体, 农村合作医疗随着联产承包责任的产生而解体, 但是与此同时, 国家却没有替代性地补上社会保险, 结果导致看病“贵”的问题。

1.2.3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中国卫生事业的主要矛盾体现为看病难、贵并存。20世纪末, 中国卫生体制的改革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卫生资源、服务的供给总量、质量有效地扩大、提升。但是中国在卫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过多地运用市场手段, 导致卫生资源的配置欠公平, 主要表现为卫生资源分配的城乡失衡、上下失衡、东西失衡以及卫生产业的防治失衡, 农村卫生、基层卫生、西部卫生、公共卫生没有有效发展起来, 产生了看病难。另一方面, 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形势下产生的以药补医机制以及医疗保险残缺形势下产生的自费医疗, 最终导致了看病贵的产生。

2 “难”与“贵”根源分析

2.1 从供给总量与结构状况看“难”

“看病难” 的本质是卫生服务供给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失衡, 表现为卫生服务需求因供给因素的影响而得不到有效满足。看病难的根源在于两大方面:一是卫生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 难以满足患者需要;二是卫生服务的供给结构失衡, 一些地方、行业、人群卫生服务供过于求 (供给过剩) , 一些地方、行业、人群卫生服务供不应求 (供给短缺) 。改革开放以后与改革开放以前均存在看病难, 但是难的根源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前的看病难原因在于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而改革开放以后看病难原因在于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2.2 从服务价格与医疗保险看“贵”

依据经济学理论, 看病是顾客购买卫生服务的过程。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价值与顾客的购买能力。由此判断, 看病难的根源在两个方面, 一是卫生服务的价格超过顾客承受水平, 二是顾客购买能力有限。在现代社会, 医疗保险是卫生服务购买能力的有效支撑。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 一方面, 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城市, 公费医疗面临费用上涨过快的压力, 劳保医疗面临国企改制, 医疗保险体系萎缩;在农村, 随着集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下降, 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从1978年的82%下降到1996年的17.6%[2]。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卫生负担公平性评估中, 中国名列188, 即倒数第四。本文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医疗效率与公平关系演进的比较, 探讨导致其变化的根源[3]。

2.3 从社会分层情况看“难”与“贵”

看病难、贵是对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客观描述, 也是人民群众基于收入水平对卫生事业发展收益程度的心理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信息, 目前社会各阶层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感受程度和首要诉求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个人拥有的医疗保险的类型, 二是个人因经济情况而决定的购买能力。依据社会分层、医疗保险、支付能力, “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感受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形。从表1可知, 强、中、弱势群体对看病难、贵的心理感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弱势群体而言, 看病难、贵主要在于最低医疗服务难、贵;对于中势群体而言, 看病难、贵主要在于基本医疗服务难、贵;对于强势群体而言, 看病难、贵主要在于特需医疗服务难、贵。因此, 解决弱、中势群体的看病难、贵的关键是在保障最低医疗服务的前提下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强势群体的看病难、贵的关键是提供优质、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3 “难”与“贵”对策分析:提“供”与控“需”双管齐下

3.1 理论依据:供需平衡

当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内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根本上看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具体表现为:由于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 患病的人越来越多, 所患的病越来越难治, 这客观上促使了卫生服务需求的大幅度、高速度扩大;而与此同时,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与卫生资源的限制, 卫生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卫生服务需求的扩大与卫生服务供给的相对不足, 一方面造成看病难的问题, 一方面又造成了看病贵的问题。因此, 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根本在于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而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供给既定的情况下, 有效减少卫生服务的需求;第二种方法是在需求既定的情况下, 有效增加卫生服务的供给增量与存量;第三种方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增加卫生服务供给与减少卫生服务需求。从历史上看, 第一种方法是建国以后卫生体制建设的思路;第二种方法是改革开放以后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第三种方法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

3.2 双管齐下, 标本兼治

3.2.1 治本之策。

通过发展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控制医疗服务的需求。卫生体制改革从道的层面将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无病, 中策是防病, 下策是治病。疾病的防控是卫生事业发展之道, 重治轻防是舍本逐末之法。但是, 以预防为核心职能的公共卫生是具有外部性质的公共产品, 外部性决定政府应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产品性质决定政府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对策建议:政府必须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责任, 但是具体方式可以是直接生产提供, 也可以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

3.2.2 治标之策。

增大医疗服务供给与扩大医疗保险范围。看病难是医疗资源短缺与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的必然结果, 因此, 看病难的根治之道重在增大卫生服务的供给总量与调整卫生资源的分配结构。看病贵是卫生事业公益性淡化与医疗保险保障残缺的必然结果, 因此, 看病难的根治之道重在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归位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

理论依据:病治对等与治保对等。病治对等指的是依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对应性治疗, 防止小病大治或大病小治。现在农村建设以农村卫生室为基础, 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 以县医院为龙头的三级医疗预防保险网络就是依据病的大小而设计的卫生服务体系:预病在农村, 小病进乡镇, 大病进医院。为了保证病治对等的有效实施, 往往从医疗服务价格的分级定价、医疗保险的分级报销以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来解决保证。治保对等就是涉及保险“二线一比例”的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要依据疾病的治级来确定, 一般是大病大报销、小病小报销。

对策选择:卫生服务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双管齐下。根据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 卫生服务从供给的角度上, 主要在横向上建设一个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国立、公立、私立竞争并存的多元办医格局, 在纵向上建设以大型医疗机构为龙头、中型医疗机构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为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一体化医疗体系。另外, 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上建设以医疗救助为基础、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级医疗保障体系。

4 未来“难”与“贵”的根源分析与对策选择

4.1 未来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形态

笔者以为, 看病难、贵是卫生事业发展永恒的问题。未来的看病难、贵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特需医疗服务的看病难与看病贵。现在学界、政界、民界谈的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是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基本卫生服务不能按照需要分配, 而只能按照需求分配的问题。其实, 这是一种平民主义的思维路线, 反映的是普通群众在卫生服务购买过程中的问题。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告诉我们, 中国是一个高度阶层分化的社会, 现在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 明显分化的萝卜型结构。

从经济学上看, 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因阶层的不同而不同, 那么卫生服务的供给也就因阶层的需求不同而必须体现差异性:低收入阶层主要对最低医疗服务有需求, 中等收入阶层主要对基本医疗服务有需求, 高收入阶层主要对特需医疗服务有需求。另一方面,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层次也会不断提高, 特需医疗服务将在医疗服务中占据重要比重, 同时,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疗资源的扩大, 使这种扩大的特需医疗服务从潜在的需要成为现实的需求。同样, 在管理上, 要针对阶层的不同而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4.2 解决未来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对策

4.2.1 理论依据。

医药卫生事业从流程与体制上看, 主要包括服务需求、生产供给、保险支付、管理制度四个连续性环节。其中需求是起点, 生产供给、保险制度、管理制度是满足需求的体系设置与制度安排。卫生服务的需求类型与结构发生变化必然会使生产供给、保险制度、管理制度发生连锁反应。

4.2.2 对策选择。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卫生资源的升级, 人们对特、高医疗服务需求不仅从横向角度不断增多, 而且会从纵向角度不断提高。特高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扩大必然在客观上要求特高医疗卫生服务在生产供给、保险制度、管理制度一系列改革与再造。核心对策主要包括:一是提高特高医疗服务的生产供给, 包括从资源上扩大增量, 从体系与制度上盘活存量;二是建立健全为特需医疗卫生服务的买单的商业保险;三是政府负责供给体系、保险体系的建立健全, 并通过制度安排规范特需医疗服务的供给、保险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家应.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27-31.

[2]周寿祺.探索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发展轨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 (2) :18.

[3]赵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研究——医疗公平与效率比较[J].华商下半月刊, 2008 (10) :44-45.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基层牧民 就医难 问题

随着我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健康保障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但是,牧民医疗卫生需求与市场服务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医疗价格还在呈不断上涨趋势;医疗市场不够规范,弱势群体的医药费用压力越来越大;卫生工作队伍的服务能力不强等不和谐现象,这导致的后果就是牧民看病就医难,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基本情况

果洛州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7.64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2%,自治州首府驻大武镇,共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六个县,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一年只有冷暖两季,无四季之分。全州辖总人口 16.14万人,其中牧业人口12.82人。现有各类医疗卫生人员1035人,其中乡级以上卫生工作人员766人,其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683人,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237人,初级职称397人,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289人,中专学历以下38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1.5人,全州乡级以上现有公立医疗机构72所,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卫生监督所、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各7所、藏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45所。共开设病床526张(县及县以上医院病床354张)。全州拥有村卫生室185所,村级卫生人员185人,人均服务面积120平方公里。

二、造成基层牧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原因

1.我州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牧民群众居住相当分散,服务半径大,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缺少必需的医疗设备和交通工具,致使开展“送医、送药、送知识”下乡村活动有一定难度,不能有效解决偏远牧区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

2.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政策的取消以及每年都有部分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退休,造成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出现专业人员断层现象,现有的医疗专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复合型人才缺乏。各乡镇卫生院在搞好卫生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计划生育服务、计划免疫等工作,由于人员少,技术水平不高,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满足不了广大牧民群众就医的需要。

3.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功能发挥不全,发展缓慢,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不足、设备简陋落后,专业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为牧民群众提供方便、持续、经济的医疗服务能力较差,面对群众的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使群众缺乏信任感,加剧了牧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

4.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医疗从业人员的业务要求日渐严格,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增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人心浮动,越来越多技术骨干申请调往相对稳定的单位任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牧民群众看病就医难,如何稳定医护人员队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5.为保护生态,大批牧民群众以大局为重,放弃祖祖辈辈游牧的生活,卖掉牛羊,成为定居移民。但由于气候恶劣、生存条件差、个人卫生保健意识差,导致牧民自身抵抗力下降,加上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新事物,生活上基本上靠国家补偿金和打零工维持,一旦生病便无钱医治。

6.雖然我州已经进一步完善了乡村医生管理制度,提高了乡村医生补助,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但村医的业务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牧民实际需求,多数村医只能做基本治疗,安于现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1.针对目前医疗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骨干缺乏的现状,建议加强对县、乡、村三级医疗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并开展医德医风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牧区建设和保障牧民健康服务的意识,努力造就一支“让老百姓能够信得过”的医疗队伍。

2.村医是一支“能留下来,且靠得住”的队伍,又是解决牧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前沿阵地,故在提高村医待遇的同时,积极研究解决村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增加专项投入,抓好对村医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服务水平,吸纳一批当地或懂藏语的医学院毕业生到村卫生机构服务,满足基层卫生工作需要,并因地制宜制定一些制度,奖优罚劣,促进村医队伍专业化、规范化。

3.采取综合措施,如用优惠政策吸纳急需专业人员,吸引专业院校毕业生尤其是在大医院聘用有临床经验的编外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编内,为基层服务,达到医疗队伍结构在短时间内得以优化,诊疗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之目的,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不信任所致的看病就医难问题。

4.通过西部大开发及中央支持藏区发展的有利政策和时机,争取和落实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积极筹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施更新及配置资金,以达到改善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目的。

5.加强对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宣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让牧民群众充分了解新型合作医疗的好处。同时,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为弱势人群提供长期有效的医疗救助。

6.利用藏医药缓解”看病就医难”,藏医药成本低,费用少,疗效好,在解决“看病就医难”问题上潜力很大,应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藏医药网点,加大藏医药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分量,特别是当地牧民群众钟情于藏医药,应该加大力度发挥和挖掘其潜力。

7.搞好医疗队伍稳定工作,在住房、福利、生活等问题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对医护人员的关爱,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为牧民群众看病就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几点启示

1.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破解“看病就医难”的关键。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医疗投入,纠正医疗单位不正之风,群众的“看病就医难”问题就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2.以人为本是破解“看病就医难”的核心理念,只要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一定能够彻底解决“看病就医难”这一社会老大难问题。

关于百姓看病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4

写在前面:

回到海南,根据报纸等媒体各方面报导,我决定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以“老百姓看病难”这一问题来进行。在2月8日至2月10日这一段时间,我将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海口市龙华区和秀英区的部分社区以及医疗保健相关单位的人民群众为对象,以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参考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过考察报告》(毛泽东)、《食品安全研究》(王琪洁)、《乡村八记》(李强、卢跃刚)。

概况:

这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海南不会例外。尽管政府以及各方面人士都尽力想要解决这一困扰民众的问题,但老百姓看病难(贵)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就以普通检查来说,感觉不舒服去医院,一个血常规 一个CT就要好几百元人民币。对于本地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几百元就是一个多月生活费,实在是负担不起。

实践调查报告问卷调查2月8日阴

上午9:00,我拿着好昨天整理出来的调查问卷若干份,前往海口市龙华区。我准备先在金牛路沿线的金南苑小区和创业新村小区做第一部的问卷调查和采访记录。选择这两个小区我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里不属于那种高档住宅区也就是说这里的住户不会特别富有,我们关注的问题应该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反映;另一方面,这一带我比较熟悉,对于实践调查也会有所帮助。

上午9:30,我到达今天调查的第一站----金南苑小区。我先向第一个遇到的买菜归来的妇女递交调查报告,并请求她能接受我的采访。她先填写了我提供的调查问卷,并帮助我发放了手上的第一批问卷。等待住户们填写完毕后我又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问:你们平时生病不舒服是否会主动去医院?答:要是没什么大问题往往选择自己吃点药或者休息一下,等病过去就过了,就算去医院一般也就尽量省些,不会做什么太多检查的。问:为何不做检查,那样不是知道的更清楚,万一有什么疑难杂症早查出来早解决也好呀?答: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有什么问题就做检查,医院检查费用较高,普通的工薪阶层感觉比较吃力的„„

11:30,做完这部分的调查我又转向下一站----创业新村。这里大多房子都是租住,租金便宜,一般是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租住,收入水平属于偏低的。我进入小区发现刚好有中午休息的职工群回到这里休息,于是我便恳请他们帮我填写第二部分的调查报告并作简短采访。问:你们平时会定时去医院做检查么?答:不会,因为检查费用较高,就算病了都不一定会去更别说什么定时检查了。问:那你们对医院收费方面还有什么其他看法或意见吗?答:我们也不懂到底什么是必要的,医生总会多让你做检查或者多开药什么的,对于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显得难以接受了些„„

13:30抽样调查完毕,开始整理得到的数据并与从网上搜索的数据整合。

实践调查信息整理分析2月9日阴

先给出一个背景资料(从网络得到的调查结果):全国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病患应住院而不住院。而海南省的应该比这全国平均的更高,因为平均收入水准在全国平均之下(全国倒数第三),而医院费用就不必多言了。为什么这种问题如此严重呢?

而从社区医疗保健中心得知:身体检查方面的费用医疗保险似乎是不予报销的,而CT、B超、血常规等等,一套检查下来大概500-1000元不等。又由民众口中得知:普通劳务人员(大多数民众)平均每人每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那么一次身体检查,或者说看一次病不算药光是检查费用就让普通民众难以接受。

下面给出问卷和调查结果以及分析:

然后是整理的数据:

1.每次门诊费用平均为130.4元

2.每次住院费用平均为3994.8元

3.生病而不选择就医的居民占54%

4.应住院而不住院的居民占34.4%

5.医务费用分布:民众自费70%集体负担20%政府负担10%

6.因医疗保险受惠的费用占总的13%

7.人均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6%

似乎从数据中有些矛盾,为什么医疗支出并不高却会导致这么多民众却生病时不愿去医院呢,为什么还会有“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呢?这个问题结症何在?从采访民众的回答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第一,医疗资源太过集中。本来人均医疗资源就少的可怜,然而这少的可怜的医疗资源又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这样一来不少乡镇民众求医就得奔波劳碌、异地求医,这样既增大经济负担又增加就医困难多少人还愿意去看病?第二,看病贵。虽说支出少,但这是因为医疗费太贵,就医少啊。看个病就一个多月收入(大部分民众)没了,多少人受得了?第三,就要说这医德问题了。这因回扣多开药这样的不正之风影响着一部分医生,也害苦了老百姓。搞得现在老百姓已经失去对医院对医生医德的信心这又是何苦来哉?

我的看法:

对于“看病难”这个问题,我也深有感触。我本身体质不算太好,也是能不去医院就不去,能吃点药好了就好了。去一次医院做一次检查免不了至少好几百,上周因为胃疼去医院,光是检查(血常规+CT)就花了300多又开了100多的药一共就500左右了。虽然对家里并不算负担,但是对于很多家境一般的居民还是很难得接受的。而且在海南省医院还把划价和收费合在一起,想到药店去买药都不行。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在医院卖120元的药我在药品超市买才20,这其中差价不知为哪般„„

总结一下,我认为困扰大家的“看病难”问题结症在于:1.医疗资源的总体不足。各方面资料都表明不但是海南省,放眼整个中国医疗资源都是极其匮乏的。据统计全球人口22%的中国只占有全球2%的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匮乏可见一斑。2.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本来就匮乏得只有“2%”的医疗资源(包括器械)有八成都集中在城市,这叫大多数的农民群众有苦难言。3.医疗费用太高。这问题在调查中已经凸显,但是这医疗费用高原因在哪,我也不得而知。4.部分医院医生不正之风危害患者。道德上的缺陷不足以说明问题。追根溯源我发现有一条政策----“医生的收入与医药检查费用直接挂钩”,这难道不是给这些弊病提供温床吗?

总结:

经过这两天的实践调查,我对这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调查统计而来的数据也分析了这“看病难”的四个缘由。对症下药,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那自然是要加大财政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加快健全医疗保险体系,将不同阶层人群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当然,这并不容易,也不能很快见效。2.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并加以部署,以期改善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3.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缓解这“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4.不能期望道德能改善不正之风,须从源头着手,切断“以药补医”的体制,切断医与药之间的联系!

当然,相信这些不是只有我能想到,我做这篇实践调查报告也就是表达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一种憧憬而已。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那不如把毛主席为纪念白求恩等医生题词的“救死扶伤”的典额取下。为什么?因为不配。

署名:写你名字--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篇5

一、我市下岗职工基本情况 2004年,市总工会两次对全市下岗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第一次共调查企业759个,职工总数179170人,其中:下岗职工21065人,困难职工13699人(男6479人,女7220人)。按年龄结构分类:30岁以下1636人,31-40岁4691人,41-50岁4729人,50岁以上2643人。按文化结构分类:小学2086人,中学中专10943人,大专670人。按困难职工所属企业性质分类:国有6423人,集体2179人,外资176人,私营371人,其它4550人; 按困难职工所属行业分类:机械冶金4174人,建筑578人,纺织1995人,煤炭64人,军工169人,交通运输1312人,其它5407人。按困难原因分类:因下岗致贫6165人,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1370人,因子女上学致贫685人,因收入低致贫2740人,因天灾人祸致贫685人,其他2054人。

2、第二次共对400名职工进行了具体调查: 被调查职工中有135名职工家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5名职工家庭不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费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职工。从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业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岗失业致困,110人因就业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资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学致困,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2002年8月以来有135名职工享受医疗救助,75名职工享受助学救助,57名职工享受就业或再就业救助,135名职工享受生活救助,15名职工享受其它救助。被调查职工目前需要就业帮助的116人,需要医疗帮助的132人,需要上学帮助176人,需要小额借(贷)款帮助的107人,需要住房帮助的33人,收入太低需要帮助的156人。被调查职工再就业需要技能培训的55人,需要职业介绍95人,需要资金帮助107人,需要企业安排73人,需要落实就业政策的56人,等机会再说的19人。被调查职工医疗需要参加医保的112人,需要报销拖欠的医疗费79人,需要优惠就诊的83人,需要出台困难职工医疗政策97人,需要帮助解决大病医疗105人。通过调查显示,因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的职工占困难职工总数的比例相当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说明患大病是造成职工贫困的主要原因,“看病难”也是困难职工不可逾越的生活坎,因此解决“看病难”问题、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是体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二、下岗困难职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收入低或没有收入,再加上患大病、子女上学等,下岗职工的生活非常困难,有的困难到在菜市场捡剩菜叶、在大街上拾垃圾的地步,状况惨不忍睹。从调查中显示,下岗困难职工存在六难现象,困扰着他们的生产生活。1就医难。职工的收入本来就不高,一旦患上重病,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如市腾龙泵业公司职工许国富7年前患双侧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因治病负债累累,现在每月还需要100多元的医疗费,爱人董学敏早已下岗在家。为了生活,夫妻二人在厂区内开个小烟酒摊,勉强度日。龙源航运公司的马明军、鞋业集团的肖万德、朱秀梅、糖酒公司的王保良等困难职工患上重病后,因费用高放弃治疗而死亡。

2、子女上学难。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按他们的话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燃料公司职工谢艳春患脑梗塞,丧失劳动能力,爱人也离她而去,收入来源中断。因无钱交纳学费,其女儿整日在社会上游荡。

3、就业难。下岗职工由于受年龄、技能、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实现再就业非常难,尤其是“4050”人员,更是难上加难。如年近50岁的高玉生和白莲香同为日杂公司下岗职工,在求职过程中,屡次遭到用工单位的拒绝,如今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与两个儿子挤在一间单身宿舍内,生活十分窘迫。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篇6

序号:17学号:201205190206 经贸管理学院 丁学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到2014年,我们过大部分地区已经迈入小康的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已经超过7000。但是,在如此大好的经济形势之下,在社会中的存在的隐患也越来越让人揪心。显而易见“看病难,看病贵”就是其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居民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渐渐地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医药费用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逐渐提高,老百姓被迫选择了“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医疗措施,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生活水平,甚至引起了一些社会矛盾。“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政府、百姓普遍关注

和争论的焦点、热点话题。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不成功的医疗改革,造成了医疗

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投入不足、监管不力、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社会医保覆 盖面较小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难题,必须进一步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作用,包括: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药价格监管;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医药分开、解决以药养医问题、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此外还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当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此问题研究的成果将为政府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为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是指人们在购买医疗服务时,对医疗服务提供的便捷程度、服务质量及价格不满意的一种评价。“看病难”一般是指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不方便、不快捷,难以得到满足;“看病贵”一般是指实际医药费用高于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所期望的费用。国际上通常用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描述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部长陈竺还提出:“看病难”主要是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老百姓找到好医生不容易;“看病贵”,一方面是医疗费用的上涨明显高于人们收入的增长,另外是个人支付比例过高。

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成因。

1.全民医疗保险发展缓慢。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太小。《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不高,50.4%的城市居民和87.4%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仅占9.35%,人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支付金额337.89元。享受各种形式医疗保障的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仅为20%且保障能力非常低。每人只有30元钱嘲。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是个人负担偏重,二是个人账户作用不如预期理想.三是尚未对不规范医疗和不合理费用增长产生根本性作用,四是医保基金运行承担着越来越大的支付风险。按照设计.职工的个人负担比例在25%左右,目前不少地方参保人的实际负担比例达到或超过40%。人口老龄化加快,也增加了基金的压力。而政府财政没有像对养老保险那样对基本医疗保险做出“兜底”安排。使得医保基金必须自求平衡.也使基金运行中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引。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得不到有效保障。政府每年对公共卫生.医疗领域的投入只占政府总支出的6%,近几年政府投入的比例有所下降。到现今仅有4%,这个比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本满足不了我国人口上升及群众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的社会需求。中国用2%的世界卫生资源解决了22%世界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超过同等发达水平的其他国家,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卫生和教育预算年均增长率为14.2%.而同期政府收入年均增长率是17.5%。这表明社会投资没有与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中国的公共支出体系改革严重滞后。目前,国家的税收比例已经占到GDP的20%左右,但是,公共财政对关系百姓生老病死的医疗卫生支出,仍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大国。二次分配在保障公平、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明显不足。几乎同样的医疗成本,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 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才1 000-美元,人均年卫生支出只有291.44元(约36美元)。老百姓以有限的收入被动地支撑着迅速膨胀、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看病贵”成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3.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

中国在总体人类发展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以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也在扩大。据悉,中国20%的富人阶层已占有80%的社会财富。一方面富人阶层要求住高档病房要求特需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大部分老百姓连基本医疗需求都还不能满足。中国城市的基尼系数或者说贫富差距由1978年的0.16增加到2000年的0.32.同期中国农村的基尼系数则由0.212攀升至O.33。当基尼系数超过0.400时,国家往往开始出现社会紧张局面。中国城市恩格尔指数在30%左右,农村在50%左右,表明中国刚刚解决吃饭问题,百姓还无力承受日益高涨的医疗服务费用支出。而城乡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1/4~1/3与疾病直接相关.疾病加重了社会贫富分化。加重了百姓对疾病风险的恐惧心理,使“看病贵”易于产生共鸣,成为社会挥之不去的阴霾。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和加强监冒两手抓,看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首先应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措施有:①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卫生全行业监管;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合理分工的三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③加大财政投入,使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④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力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2.构建医疗卫生体系:立足农村和社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解决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不合理性,重中之重还是立足基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首先需要适当的政策倾斜,合理配置人、财、物的保障体系。主要措施有:①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应积极完善相应配套制度的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主要措施有:①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积极推行收支两条线和医保预付制管理;②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③理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鼓励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联合。

3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调公益性,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理顺医疗药品体制机制医

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突出公平性、强调公益性,而公平性和公益性首先需要一个机制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以切实缓解“看病贵”问题[10I。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是要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稳步扩大覆盖范围,合理的目标是以城乡全体居民为保障对象,也就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全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其次,是加大政府投入,加强资金管理,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多层次、分类别、保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第三,要突出最基本健康服务,更多纳入防病意识,这也是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佳手段;第四,应出台引导和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政策,对商业保险公司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其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保费低廉、手续简便的医疗保险产品,为居民寻求医疗保障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最后,要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实 效,还应完善医疗药品生产流通体系,理顺医疗药品价格机制,同时,构建一个保障有力的药品提供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起药,放心吃药”。

4.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效能。严格监管,促进公平破解“看病难、看病贵”,不仅应“立”基层,更应“改”机制,其立足点正是公立医院。主要措施包括:①政府应加大卫生投入,建立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确保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本。②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医院逐利倾向。改革医院创收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价格监督管理体制,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③加强医院监督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社会迅猛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看病应该不是困难的 事,但我国经济转型以后,医疗服务运用市场手段虽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但也带 来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于商业化、市场化,而社会保障体系却迟迟跟不上,使一些收入偏 低的城乡居民有病看不起。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生活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势在必行。研究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出现的问题,正确认识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及医疗经济学理论,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科学结论,有利于正确认识国情,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医疗领域研究的成果将为政府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为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长期形成,有积重难返之势;另外,医疗卫生问题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因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探索过程中,要不急不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 际情况,找到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措施和办法。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篇7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新华社2011年2月19日发表题为《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看病难、看病貴”6大问题》的文章。陈竺分析,“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有以下多重原因: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医学技术进步带来医疗费用增长,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药品生产保障体系不完善,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以及管理的不足和曾经的失误,是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主要原因。

《南方都市报》2010年6月24日的《发改委新规难撼“以药养医”痼疾,药价平民化其路仍漫漫》文章称,央视曝光了“暴利药”芦笋片事件,出厂价仅15.5元的芦笋片,到医院卖出213元的高价。有网上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处方药销售过程中,单是在医院环节中占到的费用就达零售价的50%左右。“1998年至2000年,有关部门共出台6次药品降价措施,累计降价金额号称80亿元人民币,涉及300个品种,平均降价幅度15%。”但对于呈现的效果,消费者却并不能感同身受。

《羊城晚报》2010年9月27日发表题为《为何现在“看病难、看病贵”?钟南山支招解决》的文章。钟南山在文中谈到,为何现在“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是基层医疗体系不健全。在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都不健全,70%以上的居民看病都会选择去大医院,病人都一股脑往大医院跑,自然而然“看病难”;与此同时,家庭低收入者一般的小病痛不主动看病,一旦病情恶化,不得不去大医院求诊,基本疾病也就到了晚期,看病、治病花销大,则“看病贵”。但当前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医院没多少人愿意去看病;同时,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不高,基层执业医生数仅占全国总数约6万名执业医生的3.5%,全科医生数量更是严重不足;再加上基层医疗设备落后、医生待遇低,好医生看不到发展方向,大都不愿意沉到基层去。

中国证券网2011年1月14日刊发郎威平的文章《医院和病人,哪个更该吃药?》。郎咸平认为,中国的问题是药厂跟医生挂钩。(虽然)保险公司的目录药都是便宜的药,但是由于药厂和医生挂钩,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就不愿意开保险目录里的药。(如果)政府直接强迫药品降价,(结果是)医生本来只给你开1种药,现在却开10种药,也就是说,药价虽然降了,但患者的负担反而更重。

看病难、看病贵、如何缓解

新华社2011年2月19日发表题为《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看病难、看病贵”6大问题》的文章。陈竺指出,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群众个人负担得到减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使药价平均下降30%左右。“十二五”,还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争取到“十二五”末把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减至30%以下。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为解决全科医生不足这一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瓶颈,中央出台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2011年还要采取措施,重点为基层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本土人才,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

人民网2010年11月23日的《卫生部高官支招解决“看病贵”》一文指出,“看病贵”主要贵在药费和检查费上。在目前医院“以药补医”的大背景下,特别容易形成过度医疗,即多开药、多做检查。公立医院改革后,看什么病花多少钱,都有明确规定,以彻底杜绝医生随意检查开药导致过度医疗的问题。

中国日报网2010年11月2日的文章《解决药价虚高应从摒除垄断人手》称,新医改方案设计的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不过有调研表明,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困难很大,其设计完全违背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天价芦笋片的案例形象地说明了药价虚高的根源:患者跑遍了长沙的药店,也买不到这种药品。公立医院垄断了药品零售市场,导致了药品零售价格虚高,零售价格与出厂价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价空间,能够允许药品流通环节多,并且层层加价。这巨大的差价给各级经销商提供了生存空间,反过来,各级经销商又和相关利益集团结成利益同盟,维护虚高的药品价格。因此,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不应该从流通环节着手,而是应该从破除零售环节的垄断人手。目前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不一定要废除,这个制度的最大作用是形成类似于上交所、深交所那样的竞价机制,由此形成市场参考价,比如说最高零售指导价。

《京华时报》2010年12月1日《张遇哲:破解“看病贵”不是求解比例题》的文章称,“看病贵”这座大山难以撼动,究其原因是没有触及深层次制度根源。单纯用增加政府投入的方式,“赎买”群众医疗服务,为深陷其中的百姓解套,其结果只能是既加重财政负担,又阻碍了医改的深化。要想真正为公众看病减负,先降低总体费用,再谈比例分配。首先要打破“以药养医”模式。其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社区”,方能为公众提供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此外,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药回扣、开大处方等行业不正之风,也是“看病贵”的幕后推手。

《广州日报》2010年12月25日发表题为《毕舸:破除垄断才是医改关键》的文章。文章指出,唯有使医生在医疗改革中受益,广大医生才能自觉地参与改革。如果允许医生自由流动,大医院的医生到小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兼职,如果再确保民营医院医生职称、福利、待遇等各方面与公办医院医生的平等,打破大中型公办医院长期对优秀医疗人才的垄断,形成一个良性自由流动的医疗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大医院不堪重负、小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又严重闲置,以及民营医院人才匮乏的现实困境。在医保管理制度上,同样要逐步打破以往的垄断式管理——目前能享有医保刷卡政策待遇的基本还集中于公办医院与少数民营医院,以后应逐步降低门槛,对符合条件的中小民营医院及门诊给予政策保障。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关键点: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关键点公立医院改革

新华社2011年2月19日发表题为《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看病难、看病贵”6大问题》的文章。陈竺坦言,公

立医院改革还没有完全破题。今年要确定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

新华网2009年3月8日发表题为《公立医院改革要跨几道坎?》的文章,总结公立医院改革需跨过四道坎:一、公立医院为何要“公”字当先?二、如何走出“以药养医”怪圈?三、如何满足医务人员的利益诉求?四、如何打破“管办不分”的坚冰?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2月8日发表文章《医改进入深水区,需要新力量介入》指出。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58号文”才是医改的真正核心,因为没有资本进入的改革,充其量是小打小鬧、小修小补。只有新的力量介入,对原有的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强大冲击,才能革除顽疾,提升效率。

《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12月25日发表题为《取消以药养医,医院以后如何生存》的文章。文章探讨了基层医疗机构取消“以药养医”后如何生存的问题。全国已有50%以上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它的最大特点是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据初步统计,基本药物的价格大约下降30%。由于对“以药补医”机制进行彻底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出现很大缺口。国务院相关文件对补偿机制提了三条:一是专项补助,二是调整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三是差额由政府足额安排。

半月谈网2010年12月18日题为《解决“看病贵”先治“以药养医”》的文章质疑,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真的能一劳永逸吗?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如果仅仅在取消药品加成进行补偿上做文章,改革将难以持久见效。如果绕过“以药补医”等体制性牵绊,孤立地去实现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要改革,就必须重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基层医疗机构将获得“补偿”,更容易让某些人读出由此带来的“亏空”国家自然会补上,这倒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倘如此,谁能保证,那些正在享受药价虚高之利的医院,不会进一步拉高药价,期待借此获得更高的财政“补偿”?

《经济观察报》2010年9月4日发表了题为《朱恒鹏:医改制度设计尚待完善》的文章。文中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是“管办分开”。事实上恰恰是管办不分导致监管无效。管办不分加上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医疗服务市场,对医保资金的有效使用构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医保机构作为付费方,对医疗机构的最有效制约是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在管办不分加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医疗服务市场的格局下,不管是社保机构还是卫生行政部门都不太可能实际拥有这种权力,甚至连谈判权力都很有限。

链接:医改进程

1978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为医改提供了动力,也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0年之前,医改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关注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但是改革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各项探索性改革仍在进行。

2003年“非典”之后的两年,政府开始大幅增加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并逐渐建立起了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2005年8月,政府启动了“非典”之后第二项重大的卫生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试点。目标为:2005年试点覆盖率40%,2008年覆盖率100%。

2006年9月,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新的医改方案(简称“新医改”)。方案指出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实现改革目标,从2009年到2011年,3年内国家将投入8500亿元,并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新医改方案启动1年多后,已经取得了极大效果:1年投入3900亿、基本药物价格降幅达30%……然而“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天价药层出不穷。

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2.6.亿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4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全国已有60%左右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各省(区、市)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实到位。全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48.7%和38.1%。47个城市陆续试点,公立医院改革涉入核心领域。

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58号文”,意在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人、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2011年2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今年主要工作安排出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指出,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实现基药制度在基层医疗的全覆盖,引导患者向下沉;我国将在前两年支持建设的基础上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含中医院)、1000所以上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3000个以上村卫生室建设。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加大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医院)改革试点力度,鼓励其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大胆探索。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 篇8

报材料

地区人大工委:

按照X号文件要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协调县政府组织卫生、财政、计委、民政、药监、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就我县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

(一)××××县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5个(含民营医疗机构)。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3个,其中包括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维吾尔医医院,除天丰公司外,10个乡(镇)、场的9个乡卫生院(其中×××镇卫生院合并到县民族医院)和10个防疫站,村卫生室113个、个体医疗机构37所、民营医院2所。卫生队伍总人数85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98人(含村医152人、民营医疗机构90人)、管理人员30人,其它技术人员13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7人。病床449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04张。

(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让农民“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个总目标,认真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其列入××××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制定总体规划和分布实施计划,并纳入考核范围加以落实。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XX年全县卫生投入810万元,XX年为1273万元,XX年财预算为1085万元。

2、建立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一是结合××××县实际,制定了《××××县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政发[XX]41号,设立了“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专户,给7150人发放了贫困人员就医卡。XX,全县共救助97人,支出救助基金76456.85元,救助比例13.5%。二是对城镇特困户的医疗救助。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参照农村医疗救助标准开展了救助。XX,共救助19人,支出救助资金35808元。三是落实贫困孕产妇医疗救助制度。贫困孕产妇实行平产限价接生,在乡级卫生院住院分娩限价50元,县级医院住院分娩限价250元,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由县财政补助1000元。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贫困人员的看病就医问题,畅通了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

3、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XX年,我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816人,药品报销品种为2189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城镇户口人员。

4、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加大了城市卫生资源对农村卫生资源的扶持力度,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开展“一帮一”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定期达标的卫生扶贫工作和技术援助。鼓励广大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服务,并认真落实了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之前到农村医疗机构累计服务一年的政策规定,使卫生支农经常化、制度化,使城乡资源发展平衡。

5、优惠减免贫困人员就医费用。全县各医疗机构共设立了扶贫病房20间,床位45张,并对贫困人员就医实行床位费、护理费、特检费、药费等费用减免15%的优惠。XX年上半年共减免贫困就医人员40余人,9760.88元费用。

6、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一是认真落实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合理收费、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医药之比,落实费用督查制度,能够用一般方法诊断治疗的,绝不允许使用特殊检查,实行特殊检查、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贵重药品用前事先告知制度、患者签字制。二是严格控制单病种医疗费用,认真执行自治区规定的统一收费标准,药品和诊疗项目明码标价,实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990元,小儿支气管肺炎799元,婴儿腹泻417元,甲肝1072元,慢性支气管炎1997元。

县级医院:XX年人均门诊费用为66.45元,XX年为66.06元;XX年人均住院费用1870元,XX年为1973元;XX年病人每日平均住院费用231.22元,XX年病人每日平均住院费用366.45元;XX年人均业务收入89454元,XX年人均业务收入91931元;XX年药品收入占医药费用比例48%,XX年药品收入占医疗费用比例46%;XX年床位使用率115.2%,XX年床位使用率116.5%。

乡级卫生院:XX年门诊人均费用为20.43元,XX年为34.06元;XX年住院人均费用435.17元,XX为678.34元;XX年病人每日平均住院费用50.91元,XX年病人每日平均住院费用75.65元;XX年人均业务收入4.6万元,XX年人均业务收入5.1万元;XX年药品收入占医药费用比例58%,XX年药品收入占医疗费用比例56%;XX年床位使用率75.7%,XX年床位使用率86.4%。

7、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XX年至XX年,我县人民医院和维吾尔医医院参加统一药品招标采购。其中,XX年,招标药品金额287万元,降价幅度24%,集中招标采购让利于患者53.2万元;XX年招标药品金额437万元,降价幅度12%,集中招标采购让利于患者43.9万元。XX年3月乡级卫生院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四家商家中标,中标药品250种,器械13种,4家招标商与确定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保健单位签定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了药品的虚高价格,减轻了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8、加强对医疗及药品服务价格监管。各医疗单位开展创建“放心药房”活动,用维、汉文将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收费标准公示于门诊大厅内,收费标准严格按照《xq维吾尔自治区医疗单位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执行,无擅自立项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现象,并将检查、治疗、药品等各种项目的收费标准在公示栏内进行公布,让各族患者对药品价格、质量、服务三放心,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患者举报药品价格偏高的现象发生。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县级医院建设情况。××××县现有县级医院2所,人员工资财政差额70%拔款,30%由单位自行发放,能够保证全院职工工资每月100%发放,编制床位200张,在编人员323人,开展诊疗项目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五官科、传染科、医技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预防保健科共11个,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如cT、电视遥控胃肠机、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视胃镜、全自动麻醉机、腹腔镜、神经外科高精度脑垂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动态心电图等,并承担着全县各乡级卫生院的专业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在人才培训方面,主要通过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地区、自治区以及内地的相关院校进行医学深造,定期、不定期邀请上海、自治区、地区医学专家来我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地区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学术论文交流,利用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双卫网和好医生网站对全县医护人员进行继续医学再教育。

2、乡镇卫生院建设情况。XX年,我县实行乡(镇)卫生院全部上划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为事业编制,人员工资实行县财政全额拔款,理顺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竞争上岗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以预防保健为主、医疗为辅,能够开展一些常见病的诊疗。XX年,我县积极争取到国债卫生项目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资金350万元,医疗设备建设资金130万元,配置X光机、B超、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产床、救护车等设备,加强了产科、儿科及急救能力建设。落实逐级岗位培训制度,通过鼓励在职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培训,加大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举办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今年,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于7月31日选送6名乡镇卫生院院院长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把乡(镇)卫生院建成有活力、有能力,能防能治广大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疑难症的医疗保健中心。

3、村卫生室建设情况。为全面推进和完善我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促进农村卫生资源优化组合与乡镇防保网络建设,县财政落实村医每月100元报酬制度。XX,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财政投入18万余元对123名村医进行了规范化培训,经考试合格资格认定,符合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共计186名;新、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76个,并配置相应的基础医疗设备,共投入资金202万元;在每个行政村建立起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组织领导、人员调配、防保工作、药品进购、财务管理都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负责,推行行政业务和经济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和卫生监督等综合性服务;实行村医持证上岗,建立严格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实现了县、乡、村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管理,农村卫生就医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全面推广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住院按分段累计补偿结算,在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50元,平均住院补偿45%;在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150元,平均补偿37%;在县级以上住院起付线为300元,平均补偿30%,封顶线1万元。XX年11月至XX年12月,全县参合农民12.6099万人,参合率达89%,新农合普及到各乡镇、农业企业、村组,覆盖率100%。XX年累计补偿总人次1.1万余人,累计补偿总金额439.06万元,发生医疗费用总计1197.88万元,补偿资金占发生医疗费用的33.5%,最高补偿额达1.9万元,其中得到1万元补助的有40人,5千元以上补偿的104人。XX应参合农民数13.85万人,实际参合农民数达12.75万人,参合率达92%,参合率递增3%,截止1-7月补偿总人次达2.2万余人,补偿总金额250万元,实际补助额占医疗费用总支出的比例为27.8%,与XX年1-7月21.3%同期相比,上升6.5%。从运行情况来看,我县新农合试点工作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合作医疗已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及各大医院看病都能得到不同比例的报销,参合积极性稳步提高。

(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我县共有7个社区,有5个社区建立了卫生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有医护人员各2名,共10人。能够开展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尚未形成一个长效、稳定的缴费机制。每年由财政所、乡政府工作人员到农户家中收取或是农民自觉收缴参合费用,极不稳定,效率低下。

(二)农村基层医疗专业技术、预防保健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差、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知识、职称结构偏低,难以应付和处理基层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不能为农民提供较好的基本医疗服务,造成农民异地就医,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就医困难和经济负担。

(三)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还有不合理之处,农村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乡防疫妇幼保健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检验设施和经费保障机制,从而导致不能有效预防、监测、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由于当前的医疗体制现状,致使大部分医疗机构仍然处于“以药养医”的状况,药品价格不一,检查费用偏高,从而导致看病贵。

(五)由于村医报酬过低,村级阵地建设队伍不稳固。

三、今后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用的收缴,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缴农民的个人缴费。

(二)对医疗服务需方即广大农村居民给予扶持,尤其对贫困弱势群体,加大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合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加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通过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资金相结合,实行“主要补大,适当补小”,让广大农牧民能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三)切实把卫生资源重点投入到农村。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突出政府的职能作用,特别是乡级人民政府的职能作用,增加财政预算比重。在规划上与城市统筹考虑,在投入上向农村重点倾斜,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城市卫生资源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解决由县到乡疾病预防控制和垂直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村医承担防病保健工作的机制,重构公共卫生体系。

(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正视农村医疗卫生、防疫机构现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使卫生经费真正向农村倾斜。给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村医,负责健康宣传教育、疫情监测、报告和一般应急处理,将以往的100元报酬标准再适当给予提高。

(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医学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并为他们提供许多能够提高知识技能可供选择的学习途径,尽快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认真贯彻执行晋升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医疗机构锻炼一年的政策,或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轮流到乡镇去坐诊,帮助提高所在地卫生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使卫生支农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通让基层卫生人员到大医院进修的渠道,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城乡资源发展平衡。

(六)加强医疗系统的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时,加强行风建设,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使患者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疗效。

(七)进一步加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力度,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来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切实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县人大常委会

上一篇:会前准备自查表下一篇:锦和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