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培训心得与感悟(共14篇)
两天培训心得与感悟 篇1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爱始终贯穿教育。
看到门票上的“好老师”几个字,忽然想起我曾经在一次培训会上听过这样的说法:好老师一定是怀揣着虔诚与悲悯之心、敬畏与神圣之感做人做事的人;一定是生活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相契相谐的人了;一定是离功利最远、离孩子最近的人;一定是把教与学毫不牵强的融为一体的人。
在听着每一位老师和他们学生的故事时,发现他们每一位都是这样的好老师。一心为了学生好,不功利,他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也让我感到这些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真诚的爱。
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成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
记得李镇西老师说的,当时由于要去开一个特别重要的会议,所以无法参加学生们的联欢,他没有一走了之,而是找到孩子们,真诚的说出具体的原因,并希望孩子们能够谅解。这样的一个小细节,我想当时的孩子们一定不会因为他没有出现而失望,相反能感受到校长对他们的重视。李镇西老师说,你知道如果不能参加某项活动你会第一时间和领导解释,那么对于孩子们你为什么做不到?让人感动,每一个案例都让我真切的感受到李镇西教授真的如他所说,“我就是要做学生满意的教育”!他的座右铭“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看到照片上那么多孩子的笑脸,孩子们是幸福的,参加那么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孩子们是幸福的。那么多学生因为一个老师改变成才,变成像老师那样的人,我想那些孩子们是幸福的,而那个改变孩子们的他也一定是幸福的。
三、责任心。
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郭文红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怎样做学生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她真正的让我感受到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无小事,这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名师们的“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的“以情育情”教育风格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我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时刻向名师学习,吸取经验,并能不断的实践学习,对我们而言,那是一种幸运。有名师为伴,以敬业乐业为境界,教学相长,定会享受到幸福快乐的教育人生。特别感谢教育局领导为我们组织的这次培训,希望自己在名师的引领下一辈子学做好老师!最后我想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希望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两天培训心得与感悟 篇2
关键词:教育体制,职业教育,学历质量认可等级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 因其秀美的景色、宜人的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它也形象地被当地土著居民毛利人称为白云朵朵的绿地。2010年7月21日至8月18日, 我有幸受学院董事会和领导委派, 前往新西兰国立西方理工学院 (Wester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Taranaki) 进行为期4周的培训学习。这段时间内, 通过经验介绍与知识讲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在扩开眼界, 体验异国风情的基础上, 我了解学习了新西兰成熟的教育体系, 尤其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及相关的内容。
一、先进的新西兰教育体制
(一) 新西兰教育体制概述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 其教育大体分为三个层次:0~4岁为幼儿教育, 5~17岁 (1至13年级) 为强制性中小学义务教育, 18岁以后为中学后教育。新西兰政府确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是:获得最高水准的成就, 使每个学生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国家的专门机构还将义务教育阶段第11年级之后的各种学历教育和培训及相对应的学术和职业资格, 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能力或学术水平、基本学制年限、学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划分为10个水平级别。
(二) 新西兰的中小学教育
在新西兰, 其小学教育及中学教育通常是被作为一个系统所提出, 而他们的十三年级也正是从小学的一年级到八年级及中学的九年级到十三年级累计而来的。新西兰中学与国内中学最大的不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每个年级除了统一规定的必修课以外, 学生还可以从学校提供的其他课程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进行学习。比如我们参观的新普利茅斯女子高中规定9年级有八门必修, 10年级有5门必修, 11年级的学生要学英语、数学、科学三门必修科, 除此之外学生自选3科;12年级必修课只有英语一门, 其他5门均可自选;到了13年级可以根据自己是否准备参加高考, 选择应考科目或者面向工作的科目。另外, 如果是优等生, 还可以跨级选择课程。以为我们参观之行担任小导游的女生为例, 她是一位10年级学生, 却选上11年级的物理课。在旁听教师授课时, 我们发现教师多引导为主, 让学生自由辩论, 基本不给予答案。
(三) 新西兰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在新西兰通常涵盖高级别学校教育和培训的各个方面。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要满足所有年龄、种族、能力和教育背景的求学者的学习需要。根据各自的学术成就和能力, 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程度入学或结束学业并获得资格证书。新西兰学历评审委员会简称NZQA (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 负责评估管理各级学校和高等教育及培训机构所颁发的各种学历证书。NZQA设立了学历质量认可的注册机制, 为全新西兰各种院校所提供的学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质量评审标准。一共设有10个的学历质量认可等级, 并对每个等级的认证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和解释。
二、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 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一百多年以前新西兰人就已经意识到与诸多大学所提供的学术理论教育相比, 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更为重要。新西兰的理工学院, 技术学院, 私立的培训机构以及实习基地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主要提供者。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实践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我们的培训单位国立西方理工学院就是这样一所理工学院, 它从属于新西兰教育部, 是一所接受新西兰政府全额拨款的国立高等院校, 也是塔拉纳基省最为著名的理工大学。WITT成立于1972年 (原名Taranaki Polytechnic, 于2001年9月更名WITT) , 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从初级课程到完整学位证书的教育和培训。由于学校与工业界, 商业界和政府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所教授的课程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 还能适应世界上飞速成变化的人才市场。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新西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注重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宗旨。在新西兰, 注重能力培养, 侧重技能培训, 很好的提升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让教育产生的成果更加个性化, 这样的方式让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更加明确, 即注重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看能否胜任实际工作, 而不是单单采用考试能否通过这样的标准。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 一般一所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均在10类以上, 许多科目设置完全取决于社会需求。教师在课堂的讨论式小班教学中, 往往以讲解重点为主, 其余则放手指导学生如何学, 如何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以解决。有的课程如汽车装配、烹饪等都在实践中学习。学校还把教学过程和经营过程进行了有机结合, 例如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制作的成果, 就是学校经营的餐厅 (IMPRESSIONS) 中出售的产品。教学场所就是正在经营的餐厅, 设备和服务完全一致。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与经营的紧密结合保证了学生学能所用, 学有所用。学院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人才, 能成功顺利进入社会劳动力大军。国民对接受职业教育十分认可, 技术工人找工作相对容易, 工资水准比较高, 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 包括一些中国的留学生学习烹饪, 护理等专业也是出于移民申请容易通过的原因。
三、体会与借鉴
新西兰社会、经济的发达, 与其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和技能密不可分, 归结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归结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广泛的认同感。新西兰政府把职业教育放到了提高公民劳动力素质、投入巨额资金。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 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标准研发、职业培训运作、课程设置、技能鉴定等工作。各类教育形式相衔接, 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 职业培训机构不断壮大发展, 并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实践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1.全社会进一步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而民办高校是发展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民办高校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
2.逐步建立左右贯通, 上下衔接的职业教育学习体系, 在社会上建立起一个相互关联, 相互补充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同时, 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促进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
3.加强实践教学, 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 为就业服务, 建立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 包括评估体系, 制定证书和文凭的颁发细则, 学生累积学分后即可得到相应等级的证书或文凭, 证明其实力, 如想继续深造, 也可在这样的体系内继续学业, 获得更高级别的证书或文凭。
参考文献
[1]http://www.witt.ac.nz/.
两天培训心得与感悟 篇3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超越这个话题,是我们今天生活中经常讲到的。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在于对现实的认知,在于我们能够辨别所有纷杂生活中恒定不变的本质。
讲一个题外的故事:乾隆下江南时,到了金山寺。他问禅宗高师法磐:每天长江上来来往往,这么繁忙,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大师回答说:两条船。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无非就这两条船。
那么,庄子对名利又是怎么看的呢?
尧让天下
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尧和舜被认为是自古至今天下明君贤主的代称,但是,尧却是很认真地对许由说,先生,现在遇到了你,我就知道,当日月这些光明永恒的星宿都出现时,还用我这个火炬干什么?天降甘霖,万物已经得到滋润,还用得着担水一点一滴去浇地吗?总之,我的能力是不如你的,所以,请允许我把天下让给你吧(图1)。
(1)尧甘愿让出天下,被传为美谈
尧辞让的可不是小官位啊,他是主动把天下大权拱手让出。那么,许由又是怎样回答呢?许由淡淡地说:你治理天下已经这么好,你想把美名让给我,我要这些空名干什么呢?算了吧。许由接着说了一个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只小鸟,即使给它广袤的森林来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鼹鼠,即使给它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来喝水,它又能喝多少呢?
同样的道理,人生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饭啊?一个人住再大的房子,往床上一躺,能占多大的地方呢?所以要有一种淡泊为大、宁静致远的心智。
可是,一个人要看清自己的方向,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的生活往往是无事忙,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有个人想要往墙上挂一幅画,他忙忙叨叨地找来锤子、钉子。一钉,发现钉子吃不住这幅画。怎么办呢?他说我得打一个小木楔子让钉子能够吃住。于是就去找木头,找着以后,说我必须得找把斧子。找着斧子以后,又觉得要有锯,于是又去找锯。找到后,发现锯子没有手柄,然后又去找手柄……就这样一轮一轮地找下来。等到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了,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了,因为他早就把那幅画忘到了脑后。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时候,我们终日奔波,忙忙碌碌,但忘记到底是为了什么(图2)?
(2)当一个人迷失在功名利禄之中时,常常会忘记了人生本身的意义
而庄子淡泊名利,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贫困恰恰成就了庄子,使他能在淡泊为大的境界中感悟到了人生许多真正的道理。
那么,大境界在哪里?大境界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和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让心静下来,真正有空灵之境,我们的眼睛就会锐利起来,就会看到不经意处很多至极的道理。
有这样一个报道,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刚开始声名远扬时,总觉得自己的嗓子不堪重负,十分苦脑。有一次,他在世界巡回演出时,在酒店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这时,隔壁客房有个婴儿不停地啼哭,烦躁不安的帕瓦罗蒂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婴儿啼哭一两个小时,为什么声音不哑,相反一直那么洪亮呢?他不停地听,不停地想,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婴儿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还不会单独用嗓子来哭,他的气来自丹田,一股气在往上顶。帕瓦罗蒂突然明白,成年人因为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独立运用了,所以往往会鼓励吊嗓子,结果唱不到一个小时声音就嘶哑了。如果我们也学会运用丹田气,也许就会省了嗓子。于是,他开始练习运用丹田气。结果他这次演出大获成功,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霸主地位(图3)。
(3)帕瓦罗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细微之处,悟出精妙的大道理,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有很多人一生追逐辉煌,总是耐不住寂寞,就连一个小小的兼职机会都不肯放弃,总是想以这种外在的辉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事情是不是这样子呢?
有一句谚语说:“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这句话很是耐人寻味。大家想一想,不管是百米还是马拉松比赛,冠军跑到终点之前,观众席上是没有掌声的。只有冠军冲过终点线,掌声才响起。然而更多的掌声是为落后的运动员加油的,结果落后的运动员往往比冠军得到更多的掌声(图4)。
(4)为落后的运动员鼓掌加油,是竞技场上常常出现的情景
“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说的就是古人的散淡、恬静,古人的辞让在于他们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终于可以开阔。
所以,寂寞有时并不意味着愁苦,而是意味着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当你独自去面对时,可能会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庄子在《逍遥游》里有过很多的描述。
肩吾问连叔
肩吾和连叔是两个修道者。
有一天,肩吾问连叔,说,我听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他可以不吃不喝,在天地间自由地翱翔,你说他怎么可能呢?连叔说,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他做起事来气定神闲。这个人气定神闲到了何等程度呢?大旱之年,天旱得山崩地裂,土地都被烤焦了,可是这个人也不觉得热。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里有定力。接下来连叔说得更邪乎了,说这样的人,他身上的皮屑、尘垢就足以捏一个尧舜了。意思是说这个人有很大的一种功力和境界。当然,这是一个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可是他也说明,人生的经历和悟性不同,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图5)。
(5)连叔对肩吾说:你不相信有这样的人,是因为你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
宋人的笔记中有一个故事,说到苏东坡和佛印。这一对冤家经常共同出游,有一天,两人走到一个木匠铺,看见木匠正在做活。木匠拿出一个墨盒弹墨线,佛印一见,马上就这个墨盒做了一首诗: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意思是说,这个墨线一弹,给出来的就是规矩,落线就是正直与准则,在这样正直与准则的制衡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出来的。这就是说做人要有行为准则,不要超越底线。
苏东坡随后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但不是墨盒,而是一张琴。这张琴的 5根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出来弹,这是别人听不到的。我的心智可以听到天下所有的无声曲,无声的音乐是至极的天籁。这架琴是什么呢?它就是人心中一种欢欣之意的流露。
其实,苏轼与佛印分别代表了追求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叫做“依于仁,游于艺”。“依于仁”就是指一个人内心要有仁爱,这就像墨盒弹出的墨线一样,是做人的一条不容置疑的底线;而“游于艺”就是人的自由境界,就是苏东坡心中的那张琴。一个人具备了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他还会感到寂寞吗?面对纷纭的世事能不超越吗?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正因为庄子超越了功名利禄,才能够逍遥人生,而庄子所谓《逍遥游》中的“游”字,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这 “游”字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系统,让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因为有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真正稳定的东西都存在于动态之中。比如陀螺,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陀螺不停地旋转时,它才稳定。一旦静止,就失衡倒下了。今天有太多的人应对整个世界挑战时失去了心理的平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他不动(图6)。
(6)同样道理,骑行中的自行车才不会倒下
庄子在他的故事里又说到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个商人僵死地按照自己的心理标准去卖衣帽。他想,越人处于蛮荒之地,可能没有开化,衣帽这类东西他们没见过,我要是去那里卖,肯定生意兴隆。于是,就浩浩荡荡运着好多衣帽去了。结果越人是“断发纹身”。因为那个地方热,用不着穿衣服,他们的装饰就是纹身;因为热,男人不蓄头发,根本用不着帽子。庄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想当然去评估这个世界。我们在很多时候愤愤不平,就是因为我们心带成见,做了多少去“断发纹身”之地推销自以为是的衣帽,然后又抱怨生活给我们的机遇不好。其实这就是缺乏智慧的一种判别(图7)。
(7)与时俱进,才不会出现去“断发纹身”之地推销衣帽的洋相
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把自己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他对自然万物充满了悲悯之心,而对自己的生活只求淡泊平静。今天我们有许多人的心态总是不能平衡,是因为眼睛里看到了太多的功利。
由于我们看到太多的功利,也就可能会失去很多的机遇。什么是生命逍遥之境,这种逍遥绝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外在世界之上,跟万物成为对抗的一种自尊霸主。这种逍遥需要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行动与世间万物相连,水乳交融,欣赏春花秋月,听懂鸟鸣水流,这样我们的心才是干干净净的。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如果心头无事,用不着郊游多远的地方,坐在自己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这个床无比宽阔。
东郭子问道
东郭子曾经问庄子,说,道在哪里呢?庄子随意地说,道在蝼蚁,就在地上的那些小蚂蚁。东郭子不解,说道怎么如此卑下呢?庄子不搭理他了,说道在野草上。这一说还没有生命了,东郭子不满了,说道就这么卑下吗?庄子说,道在砖瓦上,你去看吧。东郭子就更加不满了,说道怎么越说越卑下啊?庄子实在不耐烦了,说道就在屎溺。用今天的话来说,道就在粪便中,你去找吧。这下东郭子就不说话了(图8)。
(8)庄子说:道法自然,自然之中皆是道理,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这话对吗?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有时我们能够看见鲜花,但当一个人的心被名利遮蔽时,他能看见的世界也差不多是遍布饲料。因为饲料是可以吃的,是实用的,而鲜花是神秘的,是启迪心智的。不要以为只有牛羊才看得见饲料,我们今天往往在抱怨饲料太多,鲜花太少。这就需要我们重归到庄子所说的道,去看看那些最卑下甚至是最污秽的东西,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放低我们的心去发现,这是一种态度。
出家的僧人都穿僧鞋,僧鞋的形状很有意思,即使在冬天穿很厚的白布袜子,僧鞋仍然是前面露5指,后面露脚跟。僧人再俭朴也不至于要节省这点布啊?这里是不是也隐含着道呢?
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六根通透,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六根要清净就是要你看到这6个洞,这6个洞是要让你看得穿了,真正的奥秘是为什么要把这个道理放在脚下呢?因为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
青年马克思培训的心得与感悟 篇4
学校开办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我也非常有幸的参加了此次培训班,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感触良多:
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理论水平,增强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建设,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促进学生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举办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
在本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我深深的体会到,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来自于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是身负重任,任重而道远。听了老师讲的关于党的发展历史的报告。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多么的不容易。共产党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领导者的指挥,更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爱国士兵的努力和牺牲。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有无数的战士默默地倒下了,长征结束的时候,损失了我们好多的战士,但是那种勇往直前、坚贞爱国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那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时今日,我愿做一名普通的战士,为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和中国共产党的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通过这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会,我从中了解了学生干部应该如何培养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端正工作态度,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力争成为一名政治强、品德优、能力强、学习优“双强双优”的学生干部。学生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校教育思想深入学生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生干部这一沟通桥梁,学校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各种状况。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对我们这些学生干部的培养,召开培训。
我觉得作为学校的干部,应具备三项能力:
一.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的作出正确的抉择。因此,学生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
二.组织管理能力。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策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施展。正确的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三.综合协调能力。作为干部良好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善于激发大家的热情。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青年学生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青年学生干部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创新了学习方式和工作思路,用理论指导实践,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青年学生干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其他同学提高理论知识,各位学员不仅成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更成为了宣传员和传播者,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与“蒲公英效应”,扩大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成果,将学习实践活动向广大青年学生拓展和延伸。我认为做好学生干部,提高学生干部素质,也绝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学生干部自身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不断锻炼,不断磨练,不断从中摸索总结和提高,也同样需要高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给予更好的指导和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管理克思主义的一些感想。我相信,有了好的老师,好的思想指引我,加上自己的一番仔细总结,我一定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承担一名当代大学生的肩上的责任。工作, 学生队伍建设,学生干部素质的提高,才会沿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以便学生干部能够更好的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工作。
通过青马班的培训,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全面,现在青马班即将结束,但是学习不能结束,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
******系
当了两天班主任的心得 篇5
那么多的小朋友还有家长都集合在了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比往日更兴奋,因为有自己的爸爸妈妈陪伴,我们按照各班顺序上车坐好,一路上,孩子们的嬉闹声,兴奋的尖叫声让我们大人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孩子的快乐。
目的地是位于朝阳区大悦城的蓝天城体验馆,这里环境非常好,各种体验设施齐全,我们按照规定自由活动,有家长带着到各种场馆进行亲身体验,我们首先去“办护照”,非常兴奋。
这时候,我们去“登机”,要排队,小朋友们都排排坐等在小凳子上,轮到家铭进去了,我们在大屏幕上看见孩子像模像样地当起了“飞行员”和“机长”,还有“空姐”,大人们都跟着兴奋。
下了飞机,我们俩又直奔舰艇,家铭又当起了小海军,帅帅的样子,特别神气,外面等候的大人们羡慕不已,真想跟孩子一起体验一把。
由于时间关系,体验馆的设施我们没有玩遍,但是孩子还是很兴奋很满足的,对于大人来说,真的很累,陪着孩子来回跑,但是只要能让孩子玩的高兴,能让他们从娱乐中学到知识,体验到乐趣,就是最值得的。
此外,我们在这次亲子游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小朋友互助的可贵精神,很多小朋友都知道互相扶持,礼貌让人,没有扰乱公共场所的规章制度,从侧面也反映出,咱们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的确非常的棒,孩子们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家感受不到,但是一出来,就立刻有体会,孩子们的表现出乎大人们的意料,他们很自立,也很会照顾自己,更知道关心别人。
寒假培训心得感悟 篇6
心无旁骛的聆听的经验分享,各位教授金句频出,很多生动的案例引发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大家畅所欲言,建立互信、互通有无,五天时间转瞬即逝,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这几天的培训中,我对于张志勇厅长的讲座印象最为深刻,他和我们分享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从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内涵和学校教育结构的整体变革两个问题展开讲述。其中他提到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位教师的课堂上,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英语老师的被深深地触动,立德树人是全员的整体育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老师或者是某一门学科。
同时,张志勇厅长从三个维度谈到了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这种尺度实际上在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难拿捏,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当然,有些学校的老师也经常会“越界”布置给本不该家长来做的任务,那么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厘清家庭教育的范畴,家庭和学校边界清晰,才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育人,除此之外究竟在小学、初中、高中该做怎样的父母,小学:家长参与程度大,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初中:从总体情况来看,家长参与程度对学生成绩影响不大;高中阶段父母干预子女学习越频繁,学生的成绩不升反降;而家长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对学习成绩有正向促进作用。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它的优势领域是促进儿童的道德发育,作为家长要能够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比如说:待人有礼貌,全家人一起吃饭,听老师的话等。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职能。这是因为道德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学科,是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一种实践、感知与内化,这种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日常生活。而家庭生活及其向社会生活的延伸,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提供了最丰厚的土壤。
作为此次培训的学生,也是三尺讲台上的一名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通过张厅长的分享才明白: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书本学习提供经验支撑。
两天培训心得与感悟 篇7
关键词:感悟,服务,建议
2014 年12 月-2015 年11 月, 笔者参加了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第四期中学 ( 高中) 骨干校长培训班培训学习。 期间, 2014 年12 月初在福州集中培训, 12 月底到龙岩一中跟岗学习一周, 2015 年10 月, 到四川成都考察学习。 经过这一年来的骨干校长培训学习, 本人受益匪浅, 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 既有学校管理的知识, 又有个人专业发展的知识;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实际操作的知识。 但我感悟最深的是校长要做的事情很多, 校长应当坐在什么位置最重要。
艾森豪威尔曾担任过二战时期盟军统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以及美国总统。 当有记者问他“: 您能当好一位领导千军万马的盟军统帅, 也能当好有1 亿8 千万民众的美国总统, 却当不好不到1 万人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您认为其中的原因在哪? ”艾森豪威尔说“: 原因很简单, 如果你没有坐对位置, 校长就比总统和元帅更难当。 ”那么校长应当坐在什么位置? 本人认为, 校长应当坐在服务的位置上, 否则, 校长就比元帅和总统更难当。
当前, 很多校长们都集中精力做教育科研, 搞课题研究;乐衷于写书写论文;忙于上课, 忙于全国各地讲学;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服务工作。
很多校长们不愿意坐在服务的位置, 究其原因。 首先这是评职称评先进的硬件要求。 如评高级职称和特级教师, 课题研究、论文、开讲座是硬件, 没有这些, 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 其次这是校长成名成家的必经之路, 没有课题研究、论文、开讲座, 如何参评名校长, 如何参评专家型校长呢! 再者, 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对校长考核的要求, 没有课题研究、没有发表论文、不会开讲座的校长往往被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校长, 容易被淘汰。 这就难怪校长们乐衷于课题研究、乐衷于著书论作, 乐衷于到处讲学。
那么, 如何让校长们坐到校长应当坐的位置, 即坐在全面服务学校发展的位置上呢?
第一, 校长要有甘为人梯的思想, 为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在上任一个多月后, 面对3000 多位师生正式宣布, 在担任校长期间内, 不申报新科研课题, 不新带研究生。 被人们称为“ 二不承诺”。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上任后, 向全校师生公开做出“ 三不承诺”:担任校长期间, 不再做自己的专业 ( 外国哲学) 学术研究, 不再申请自己原有学科专业的研究课题, 不再谋求与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就职演说中公开承诺, 在担任校长期间内, 将做到“ 四个不”:即不申报新科研课题, 不招新的研究生, 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 个人不申报院士。
校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学校, 而不是单纯进行学术研究。 如果校长具有较强的学术背景, 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如果校长在任职期间内, 仍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研究, 而不是集中精力用于管理, 则优势将变成劣势。
前清华大学校长、教育家梅贻琦说过:“ 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 因此, 校长应当坐在为全校教师服务的位置上。
第二, 校长要比他人付出更多且默默无闻地为学生的人格成长服务。
2013 年本人有幸参加厦门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赴美培训, 在美国期间, 让本人亲身体会到了美国校长如何服务学生。 校长每天要在校门口导护, 校长要到实验室帮忙, 校长要到食堂帮忙打饭……
在我国, 浙江杭州文澜中学校长在食堂亲自为学生打饭9 年。 文澜中学的校长亲自为学生打饭这种行为对各级党政部门的党员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也为中小学校长作了表率。 校长要珍惜在工作岗位上为学生服务的机会, 只有与学生心贴心, 像文澜中学校长一样把学生当成亲人关心爱护, 学生才能很好地成长。 校长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要比他人付出更多且默默无闻地为学生的人格成长服务。
第三, 校长要有公仆意识, 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校长的公仆意识, 说朴素点, 其实就是要把服务于学校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 而不是职业。
校长要为教学服务。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 不论学校工作多么繁杂,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学校的神圣职责。 教学是学校的主战场, 其它工作应服从于教学的需要, 服务于教学工作, 一所学校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来抓, 校长必须为教学服务。
校长要为教育科研服务。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校长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力量, 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科研, 因此, 校长必须牢固树立科研兴校、名师兴校的意识, 做一名教育科研的积极践行者;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 构建学校教育科研体系, 服务教育教学需要;牢固树立发展教育科研就是在真正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意识, 树立服务教育科研的意识。 通过举办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等形式, 总结研究成果, 推广研究经验, 真正把教育科研渗透到教师及学校的发展中去, 把教育科研成果引入并指导学校各个层面的教学实践, 努力使学校成为科研先导型学校。 因此, 校长要有公仆意识, 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当然, 要让校长坐在服务的位置上,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进一步推进管办评分离, 科学、有机评价和考核校长的管理绩效, 让校长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学军, 胡文娟.“关系领导”:校长领导的基本职能[J].中小学管理, 2015 (10) :21-23
[2]黄晓婷.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新视野[J].中小学管理, 2015 (8) :4-6
[3]姜新杰.校长视角下的管办评分离:直击2015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J].上海教育, 2015 (10B) :26-27
特色镇干咳,两天可起效 篇8
干咳者常有特征表现:一阵阵剧烈咳嗽,多为呛咳,鼻咽干燥,喉咙甚痒,无痰或少痰,痰粘咳不出,症状一会儿重一会儿轻,血液、痰液检查没啥特殊异常,胸片检查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增深。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治疗效果不佳,病程可长达1个月以上。为什么小小的干咳那么难治呢?原因不外以下几个:
干咳日久不愈三大原因
1. 病初不重视,自己乱用药。很多病人认为仅有咳嗽,不发热,痰不多,不必大惊小怪。病人一般会自己“开药”,家里有什么药就服什么药,最受“青睐”的就是抗生素。他们不了解抗生素的副作用及易产生耐药、抗药性的问题,也不知道用止咳药是有针对性的。事实上同是咳嗽,有感染细菌或病毒的不同,有寒或热的不同,有虚或实的不同,有痰多或痰少的不同,不加分辨拿来就服的药,效果肯定是欠佳的。
2. 滥服保健品,导致邪留不去。有的病人认为自己咳了那么长时间,身体肯定很虚弱,于是天天服保健食品,诸如人参、冬虫夏草之类。这样的结果,是导致病邪滞留体内缠绵不去,咳嗽症状更是总不见好。
3. 生活调养不当。有的病人咳嗽期间不节制饮食,海鲜、冷食、香燥肥甘之品一概不忌,这易导致娇弱的肺脏受损,使疾病复发而迁延不愈。有的人咳得嗓子痛,爱去超市买各种利咽护嗓止咳糖来润喉止痛。吃这种糖时喉咙里凉丝丝的,一时感觉很舒服,但这不能解决干咳的根本问题,而且因为肺不宜多受寒,多吃反而会导致痰更不易咳出。
特色疗法 两天起效
中医认为临床上的干咳多由燥热伤肺引起,肺阴受伤则阴虚火旺,火旺灼津而出现干燥的症状,痰受热呈胶固之状而郁结在肺内,使肺气不能宣发肃降,就会干咳频频。所以治疗干咳,中医擅用清燥热、润肺阴、镇呛咳、化痰热的方法。我院的经验方“疗肺1号”,方中有天门冬、麦门冬、百部、僵蚕、玄参等二十味中药,水煎后真空包装,250毫升1袋,每日服用2袋,7天一个疗程,费用仅100元左右,按轻重病情不同,所需疗程也不同。这个疗法方便、经济、可在短时间内使日久不愈的干咳得到较明显缓解,平均起效时间轻者2天,重者5天,一般最多10天左右可以完全缓解。
嫌服汤药麻烦的患者,可以选用成药。在常用的治咳药中,适宜干咳者的有强力枇杷露、泰洛其、百咳净、川贝枇杷露、参贝北瓜膏等。以上药物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自选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止干咳药OTC指南
1. 泰洛其是西药,又称复方可待因糖浆,适宜痉挛性干咳的病人。由于含可待因的关系,止咳作用虽强但不宜久服。
2. 参贝北瓜膏适宜久咳肺虚、有点气喘的病人,可服1~3个月。
3. 强力枇杷露止咳作用也强,咳嗽阵作且剧烈的人可选服,咳嗽止了即可停药。
4. 百咳净适应面较广,服用时间可长些,可服2个星期以上。
5. 川贝枇杷露止咳化痰,适宜咳嗽痰少的人,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
中医讲究治未病、先安未受邪之地,干咳者平日里的预防也很重要。体虚易感冒的人要注意四时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可常服玉屏风散以增强卫外防御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其次,要注意饮食,平时及服药期间都不宜过食生冷、辛辣刺激、海鲜等发物,还应戒烟戒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以减少患病次数。除此之外,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肺的呼气功能也非常重要。古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干咳食疗方
1. 百部250克,用白酒浸泡,白酒把百部浸没即可,泡2周。每天服15毫升。
2. 紫菀250克和蜜150克,蒸熟、切片,每次吃3片,每天吃2次。
3. 胖大海或罗汉果3枚,像泡茶一样泡服。不需长期喝,音发得出来、咳嗽止了就可停服。
教师培训心得感悟 篇9
首先是浙江省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的沈校长给我们就统编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共分为四场。
《寻找适合儿童的字词教学》的讲座将统编教材字词教学重点做了解析并给出了一系列教学建议。这个讲座分析到现在教学中教师一味抱怨新编教材学生识字量大,教不完,学生学不会,没兴趣学。殊不知是教师没吃透教材,不注重课堂的情趣性,导致学生机械化识字。新教材吸收了传统蒙学教育的思想,我们新时代的教师也得转变教学思路,才能适应新教材。
《统编小学语文阅读策略》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的本质区别。并且分析了统编教材常用的阅读策略,低段注重复述,中段注重预测和提问,而高段注重快速有目的地阅读。并就每一种阅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课例分析。让我在短时间里就对统编教材的阅读因素有了框架性的理解。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首先我对深度教学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而且知道了要想实施深度教学就得注重研学,语用,审辩和评价。并就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仔细地讲解。深度教学着重于让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主动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用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这让我明白了深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本课堂》这堂课指出了国民的核心素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都需得到提升,尤其是语文学科,承载者传承文化,影响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沈校长最后总结到我们教师的理想就是:“寻找适合儿童的语用教学,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基。让学生享受幸福的语文教育,不仅是享受幸福的人文环境,还得有幸福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这句话也将鞭策我们新一代的年轻教师,在语文教坛努力奋进,不忘初心。
国家特级教师莫老师,她的讲座如同春雨,绵密细腻,沁人心脾。人文素养极深的她让我见识了原来语文教师可以这样温文尔雅又不失风趣幽默。
她的《踏上快乐表达之旅》就统编教材的写话和习作教学结合课例进行了深入剖析。我了解了低年级写话教学要把准目标,激发兴趣。注重鼓励,提倡积累。关注生活实际,就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把眼睛里看到的光景记录下来当然也成了文章。”更多细节的作文教学莫晶老师都做了阐述,我还需继续回顾学习,继续提高。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兴趣。
第二场《于对比中了解,在得法中深入》的讲座例谈了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统编教材的变化就在于古诗文篇目的明显增加占所有选篇的百分之三十,增幅达百分之八十。这一改变无疑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挑战,莫老师讲到教好古诗词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朗读是基本要求但那也要有梯度否则诵读就会变成一种形式。我们语文教师也要打破古诗教学的传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 篇10
从听专家报告,学习法律法规,如何做研究,如何进行德育,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等等,到从理论学习到看别人的教学,我自己的教学经历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最初的理论到实践,从别人的经验到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过程。通过培训,我收获了很多,现将我的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培训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培训过程中,几位老师都谈到了当代教师责任重、角色特殊的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仔细理解和揣摩他们的话,却是很有分量的。这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第一,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从知识传递的角度体现了教师的重要性。其次,老师是榜样。“学而优则仕”正是这个意思。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有“老师”,其实是做人的认同感;同时,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所以教师真的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第三,老师是管理者。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和协调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第四,老师是家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充满“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所以我们说老师就是父母。而且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求。第五,老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师生之间要“互通有无”,师生之间的和谐与亲和要达到知心朋友的水平。最后,老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教师必须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并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从而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缓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多方法和策略。
创可贴包扎别超过两天 篇11
创可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品,具有止血、护创作用,如今已成为家庭必备的医疗用品。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创可贴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有的人受外伤后很喜欢用创可贴,但是应该注意,创可贴只适用于较为浅表、伤口整齐干净、出血不多且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起到暂时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如果随意使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影响伤口愈合。
常见到有人直接把创可贴覆在伤口上,这是绝对不正确的,这样非常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应先将伤口清理干净后(最好用3%的双氧水冲洗),再用创可贴贴敷。创可贴不含有特殊止血药物,它对比较严重的出血是没有效果的。对于创伤较大,或者组织损伤比较严重的,而伤口又被污染了,再贴上创可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这样一来,不但会加深感染,导致组织坏死,还会引发破伤风,或者其他感染。如果现场无条件处理,不妨先用洁净的水冲洗一下伤口,然后再用创可贴进行简单包扎,同时,应抓紧时间到医院就诊。
另外应该注意,贴创可贴的时间不宜过长,包扎别超过两天。如果过久使用,创可贴外层的胶布不透气,就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同时,创可贴不可缠得太紧,以免伤口不透气而发生厌氧菌感染;如果伤在手指,应该顺手指方向螺旋形粘贴,否则容易使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缺血性坏死。
大数据培训心得感悟 篇12
经过前期的MOOC课程自学和集中面授学习,我顺利地通过选拔考试,获得湖北_“菁英计划”人才培养第三阶段大数据专业的培训资格。11月12日至22日,我与省内其他24名学员一起,参加了在杭州华为全球培训中心举办的“_计划”第三阶段大数据专业培训。与7月份开展的第二阶段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在数学基础知识、Python编程语言、数据挖掘模型与算法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讲解,同时新增了_云机器学习服务MLS、大数据架构和大数据治理等内容,并强化了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本次培训中,全体25名学员都表现出了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在_x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刻苦专研大数据挖掘知识,课上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课后积极复习消化新知识,基于自身学习情况及时与老师协商调整授课和学习方式。面对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而课时少的情况,大家都欣然接受由原来每周2次晚自习调整为每天上晚自习并且晚自习时间延长1小时的安排。培训期间,大家仔细琢磨常见的分类、回归和聚类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家通过上机实操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实验室搭建环节,虽然大家碰到了许多棘手问题,但通过老师的悉心点拨、学员间的激烈讨论,所有问题逐一解决;面对课时紧、学习任务重的挑战,大家自觉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课堂上未消化的内容自行查漏补缺。
本次培训虽不能保证让所有学员都成为大数据挖掘方面的专家,但它让大家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数据挖掘这门技术,并且点燃了大家对大数据挖掘的学习热情。面对课程庞大的知识架构和体系,大家纷纷表示,虽然很难在10天内对所有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但培训结束后仍会卯足干劲,主动做到持续性学习,争取在大数据挖掘道路上越走越远。
两天培训心得与感悟 篇13
西堡学校 祁晓红
曾经看过一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近一点点。2012年4月13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2)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会上我欣赏了各省市13位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聆听了他们各自的成长故事。这13位专家和老师每个人都是有心人,他们都有着一颗上进的心,每个人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都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努力,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积累,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做人,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成为当今的名师。总之,在这次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风采和教学艺术,更新了教学观念,这次学习对我这样的一线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收获很多,同时也让我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有一种危机感,一种被改革的潮流所淘汰、被其他同事所超越的危机感。
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备课充分、精细、深挖教材
我们都知道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好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备课不是为了老师更好的教,而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13位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十分有效,都是经过精心备课得来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孙贵合老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学生在通过动手做一做、拉一拉后得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特性后,他没有就此停住,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他给学生准备了3根线,让学生用这3根线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看能围出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出来,有的不能围出来,从而证明了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还有唐彩斌老师的《圆与正多边形》,设计了美丽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可见唐彩斌老师备课真是用心良苦。因此以后备课每节课我要认真准备、充分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杂乱无章的,是低效的,同时还要营造现实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
二、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这13节课中每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比如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中,这是一节比较难驾驭的一课,但教师并没有把算理强加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演示理解了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列算式,加深了对重叠的理解,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有利于其后续学习,总感觉一节课是学生在学、在探索,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加强专业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次讲课的13位老师,每个人都读了大量的书,他们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深刻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做一专多能的老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多读书、读好书,虚心像老教师学习,缩短自己的成长历程。
四、这次听课使我感受到了压力、增强了信心。
在听课的时候,我突然感到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每两天给空巢父母打个电话 篇14
人人都希望长命百岁,然而真正到了老年,又发现日子过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我们如何健康、快乐又
不孤独地终老?成为都市人面对的新课题。
一些老人独立却孤独
“前几天,上海多家媒体报道,一位60多岁的老妇在邻居家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两年。近日因住房外墙一直漏水,工人透过虚掩的房门,才发现这位老妇早已死于床边,化为一堆白骨。”前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国际经验与上海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上海财大人文学院院长张雄在发言时,引用了最近发生在浦东新区的一位独居老人死亡事件。
“人户分离、有过婚变、推销化妆品、爱旅游……去世的胡女士身上体现出鲜明的都市老人特点。”张雄说,虽然如今许多老年人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比如说坐在轮椅上,可以通过遥控器获得较为满意的房间温度,享受微波炉里的早餐,观赏电视机里丰富的节目,但是他们心理上的紧张和焦灼却是前所未有的。“一些老年人很孤独,只能用回忆打发时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市人口学学会会长、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桂世勋说,这起独居老人死亡的事件,首先子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母亲是否再婚,作为有血缘关系的子女,都应该有赡养、关爱的责任。2年了,即使电话打不通,也要千方百计地找到她。”他说,这反映中国的孝文化有薄弱之处,如今的子女又有几个记得父母的生日?“子女对父母的关爱,不是光出多少钱,精神关爱也很重要。”同时,他认为这起事件也反映出社会关爱老人的网络尚有漏洞。
如今养儿未必能防老
最近,武汉也发生了2位空巢老人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事件。
谁来关心空巢老人?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杜克大学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曾毅在研讨会上说:“据我们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5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1个亿。其中,空巢老人将大幅度增加,而且农村的空巢老人比城镇更多。”
中国人传统上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因而许多中国人都选择居家养老。那么养儿子到底能不能防老呢?北京大学和杜克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结果。从1998年开始,他们在中国22个省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老年健康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的老年父母大多数认为,女儿提供的照料比儿子提供的照料更令人满意。经常找女儿或者女婿交谈的老人,他(她)的健康状况比经常找儿子交谈的要好。只有女儿的老人比只有儿子的寿命长。
张雄说,养儿防老如今已基本不可能实现。“儿女要就业,还要买房子、结婚,于是拼命工作、加班、赚钱,如此‘三拼命’,哪来时间和精力对老人精心地关照?因而,老人只要不发出求救信号,子女通常先把领导交代的事做好,而把关照老人分配到节假日。”他说。
【两天培训心得与感悟】推荐阅读:
税务培训心得感悟08-15
新人培训心得感悟08-29
教师假期培训心得感悟05-11
关于厨师培训心得感悟06-10
暑假音乐培训心得感悟10-17
教师假期培训心得感悟2019_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5-25
教师课堂成长培训心得感悟07-13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感悟10-02
2022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10-08
党员党课培训班心得感悟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