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的名字叫可汗》有感(共2篇)
观《我的名字叫可汗》有感 篇1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做好事的好人,一种是做坏事的坏人。”可汗母亲的话简单的阐释了任何人不应该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所禁锢的事实,以点盖面从而产生冲突。此话虽天真,但却因此形成了小可汗的为人处世的世界观。但世事难料,这句话却为可汗儿子的死埋下了伏笔,归根到底,真正的元凶正是所谓的爱国主义,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
但是世界上其实还有第三种人,那就是傻傻的却又像天使一般的人。例如兰彻,例如可汗。
因为《三个傻瓜》,所以知道这个电影。有人推荐,总有它的可取之处。今天一看,确实不凡,足可以与《三个傻瓜》相媲美。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我很受感动,从点滴欢笑,到黯然泪下,都是那么的真实。故事结构上,两个电影有一些相同点。比如,主角在一般人看来都属于傻傻的,不太正常的。在故事的叙述上,都是采取插叙或者倒叙,时空互相交错有致,逐步诱人深入。
《三个傻瓜》走的是喜剧路线,在笑声中感动观众,看来轻松愉悦,并且大有启示。而《可汗》(简称)走的是正宗文艺路线,并且充满了悲情成分。影片的主人公可汗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印度穆斯林,从小生活在印度虽患病却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特长。成年后母亲过世随胞弟移民美国,在美国找到幸福的可汗在911之后却因为他穆斯林的身份而遭遇了一系列不幸,此后他毅然踏上旅途,克服内心的障碍走进一个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个个陌生的人,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到总统并对告诉总统他的名字和他不是恐怖分子的事实,影片这一部分以半公路片的方式描述了罕在旅途中一系列特殊经历,这个如同阿甘一样一根筋且内心及其善良的印度人,最终实现了自己目标,用自己的言行感动并影响了整个美国社会。
电影以9.11为分水岭,前面是一个印度人的美国梦,里兹瓦·罕自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他受母亲百般照顾,并在生活最困难时,逐渐发觉自己有修机器天赋,这种奇人异事剧情走向,极容易吸引观众眼球。故事像是翻版的《阿甘正传》,前部分处处有温情,把浪漫无限放大,并适当插入喜剧,调节氛围。而之后就是可汗的悲情之旅。儿子被杀,被捕,受折磨,举报恐怖分子,被刺,见到总统,都在反思9·11后穆斯林宗族如何在美国遭遇歧视,因而浪漫喜剧全少了,悲痛失落增加了,印度爱国情绪则烘托到了颠峰。
“没有产品能让你漂亮,美容产品只能提升肤质...”在每个人看来,这是个不成功的推销员,因为推销员谎话不断,但是可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会说谎,他就是那么的天真和淳朴。这也是当今人们所缺失的东西,诚信待人与人为善。
“不,不,不,祈祷从来不看地方和人!”这是可汗在去见美国总统的路上,要做礼拜时,一对情侣提醒他时的回答。当有人在清真寺内预谋破坏时,他勇敢的站起来提醒其他教徒,指责煽动者,然后转身离开,保护大家的安危,由此可以看出他忠于自己的民族和信仰。
布什总统还出现在了这部影片中,但不知道是剪辑的还是真实出演的,可惜等布什下台了也没跟总统说上那句话,后来黑人总统上台了,这次终于让可汗达成了愿望,跟总统说出了那句重复了上千次的话。这个言出必行的人,为实现自己的诺言,一切机会都不可放过,一丝都不放松,这种坚韧是任何人都需要去好好沉淀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并不是911事件,而是少人为知的911背后的故事。不曾想过911背后带给那些人伤害,只看到了美国。“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可汗的话有对美国政府自9.11后一系列歧视穆斯林的行为的不满,也有对逝去的爱情的惋惜与愤慨。整部电影通过这句话传递着,即爱与信仰。爱不分国界、种族与性别。突然发现,更多的事情,我们只能片面的去看,而忽略了一些重点。我们为可汗而骄傲。为这样诚实,单纯,为人,为爱而生活着的人。可汗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对于爱情,要忠诚,守护,宽容;对于家人,要疼爱,理解;而对于朋友,则要真诚,厚爱,对每一个人都心存爱。此电影贯穿的只有一个字---爱。对亲人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对民族的爱,对世界的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人。只是被不同的文化影响了,不同的信仰约束了。我们的肤色会有不同,我们的语言会有不同,但是我们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好与坏的最纯粹的概念,也有为了爱付出一切的信念。
观《我的名字叫可汗》有感 篇2
片中主角患亚斯伯格症(可归为自闭症),有着超常的记忆力,这让人想起《雨人》中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雷蒙,雷蒙患有自闭症,也有超常的记忆力,对数字极为敏感。还有一点相同,他们各有一个兄弟,而且关系并不和睦。不同的是,《罕》中的主线是爱情,《雨人》中的主线是兄弟二人的亲情。
罕为了爱情,要去见美国总统,说一句:他的名叫罕,他不是坏人。片子一开始就是罕在“上访”路上的磨难,接着用闪回讲述他的童年、来到美国的经历和遭遇,一个半小时之后,继续讲述罕的上访之路。这千辛万苦、百般磨难的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秋菊打官司的坎坷路,以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品《换子疑云》中安吉丽娜?朱莉饰演的母亲为儿子奔走呼告,还有去年戴立忍作品《不能没有你》中武雄的上访之路。
到后头,罕没见到小布什,但见到了新上任的奥巴马。罕的执着劲和阿甘一样,成功觐见总统也像阿甘一样,不过要艰辛曲折得多。罕比阿甘幸运的是,拥有可贵的爱情和爱他的妻子,阿甘爱上的珍妮并不喜欢他,到后来珍妮经历许多,才又与阿甘相聚。
罕和曼迪娅的爱情是情节的主线和推动力,在这主线上加了许多东西:宗教信仰、恐怖主义、种族歧视、媒体正义等。从目前的效果看,编导的做法是成功的,大部分观众都买账:被感动了。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影片中,添加如此多的东西绝对是不堪重负。面面俱到,一切问题得到解决,只能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片子的各个倾向都站在道德和法制的一边,并随意添加一些叙述。罕在途中遭遇黑人妈妈,后来又返回相救,以及举报清真寺中的坏人,这些情节明显是编剧想一出是一出,为了突出效果、放大罕的信仰与仁爱,不管不顾塞进一通情节。在这几个地方,编剧并不高明。
当信仰问题和热点事件放在一起讨论,两个问题轻易解决,如此轻易,使问题的结局令人难以信服。即使被罕的行为所打动,也得承认影片对各种问题的过度粉饰。一部轻飘飘的商业电影,带着煽情炸弹,看起来像是基于大爱主题的良心作品,实则是刻意逢迎的商业元素在主导。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对各种问题都只能隔岸观火,也许我该只关心罕令人敬仰的信仰和对爱毫不犹豫的付出,可一切显然只是劣质的幻象,就像片中的阳光和音乐,光线过于明亮以致刺眼,音乐过于饱满以致噪杂。
《我的名字叫罕》片中所处理的议题,是极为严肃且沉重的社会政治课题,并尝试对种族宗教歧视和标签作出人道主义的回应。要以轻松的手法去呈现这沉重的课题不是问题,可惜的是,影片的导演并不是要凸显这些问题的关键,而是让童话式叙事和大团圆结局去淡化甚至是埋没问题的根本因由及关键的矛盾所在,沦为屈从于建制淫威的贡品。
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遭袭击事件,让美国找到了维护其帝国主义扩张野心的借口,借助恐怖袭击事件去扑灭国内外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异议声音,而保守右派势力更将穆斯林社群妖魔化为可怕的假想敌,以煽动仇视移民的情绪,转移了人们的视线,将美国帝国主义穷兵黩武所衍生出来的恐怖主义,嫁祸给全世界穆斯林,从而对欧美国家的穆斯林社群带来极大的冲击。
911后,美国帝国主义发动了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制造社会集体恐慌心理,以为其全球范围的反恐“圣战”铺路。“新麦卡锡主义”在911后应运而生,目的旨在打造一个全球性的反动“神圣联盟”,以“国土安全”和“反恐战争”的名义,去妖魔化任何反对统治资本霸权的异议声音。侵略阿富汗是第一步棋,然后以搜索(却从来没找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攻占伊拉克,并锁定伊朗为“反恐战争”的下一个目标。
美国政府以安全的名义,限制了美国公民的基本自由,监控人民的通讯,而那些样貌看起来像阿拉伯人或者是公开批评美国政府政策的人士,被政府当成嫌犯进行监视一点都不出奇。美国政府甚至还主张要所有人充当警方的线人,指控任何“行踪可疑”的人士。《我的名字叫罕》的主角,最后为了当“好人”,当起美国政府的线人,举报所谓的“坏人”,完全暴露了影片的主题完全不是批判繁衍恐怖主义的美帝建制,而是附庸在资本统治阶级合理化侵略暴行和打压公民自由的说辞。
【观《我的名字叫可汗》有感】推荐阅读:
我的名字叫作文08-27
我的名字叫豆豆读后感07-05
我的名字叫六班作文450字10-11
儿童的名字叫今天11-22
有个名字叫青春09-23
有本书名字叫“父亲”作文06-05
你的名字叫父亲作文12-03
音乐教案-你的名字叫什么08-28
《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教学反思10-21
他的名字叫老罗心情日记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