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共11篇)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 篇1
学习《共产党宣言》,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而蘸着墨水吃粽子,得出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这一结论。我想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真理的甜是甜在一个不忘初心的政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的幸福喜悦。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世界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
其实“再好的理论,不付诸实践,只能是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变成现实。”有幸听了贵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的故事,我觉得她就是共产党人初心最好的诠释者。
麻怀村地处罗甸县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水资源缺乏,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石漠化喀斯特山区。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被阻隔在大山之中,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去,农产品运不出来,村里人出山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现任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是一位女同志,1972年10月生于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高峰村,小学学历;1991年嫁入沫阳镇麻怀村,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嫁到麻怀村的媳妇,邓迎香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组织村民用时间开凿出一条216米的隧道,打通了出山的公路,还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养殖业,彻底改变了麻怀村的落后面貌,让更多老百姓稳定持续脱贫,她也成为群众拥护的基层组织“领头雁”,被誉为“女愚公”。邓迎香之所以能够坚持十几年带领群众干一件事而且干成功,不半途而废,就是因为她忠于人民,心中想着人民,怀着“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她用苦干实干的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初心。
那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如何践行自己的初心?那就是要做扎根基层的“四新四者”,即学习新思想,做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践行者;锤炼新本领,做公道正派、求实创新的担当者;提升新境界,做奉献基层、振兴乡村的耕耘者;树立新形象,做干净干事、廉洁自律的坚守者。
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一点体会 篇2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中华民族百年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和谐社会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时至今日,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共产党宣言》所散发的真理光芒,对构筑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巨大生命力使得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一、《共产党宣言》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命运
《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百年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这集中地体现在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三代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身上[2]。《共产党宣言》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孙中山在流亡欧洲以及后来在欧洲考察社会党国际时,就曾学习、研究过《共产党宣言》以及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他形成三民主义思想,特别是形成关于避免走欧洲资本主义老路的“节制资本”思想以及后来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没有也不可能自觉地把《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作为自己改造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也就没有能够领导中华民族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3]。
毛泽东讲过,他本人就是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五四运动时期,他对俄国十月革命表示了热烈欢迎的态度,认为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力量反对贵族、资本家而取得的“社会改革”的胜利,“可以普及于全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共产党宣言》曾经造就了中国早期一代的共产主义者,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而正是这些人集合起来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也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种经济制度、累进税制度、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都是对以《共产党宣言》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二、《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随着实践而变化发展的理论,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消灭产生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或最高价值[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和社会进步,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权益。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
三、《共产党宣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批判有史以来的社会矛盾,实际上都是以一种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来进行对照分析的。《共产党宣言》与共产主义这个理想模式,在《 共产党宣言》中说得很清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不但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产党宣言》 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一脉相承,并以之为价值指南。200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和自然五个方面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及社会和谐相处和人与人自己和谐相处提供了参照标准和奋斗方向。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以《 共产党宣言》 的根本价值指针“自由人联合体”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宣言》 的内在逻辑,与《宣言》之间存在着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我们应深入认识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对于《宣言》精神实质的坚持和发展,切实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共产党宣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进一步丰富拓展它们的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厘清联结二者的真理之脉,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宣言》,应当结合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采取科学的态度,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去把握《宣言》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2006
[2]杨志兰.论《共产党宣言》的跨世纪魅力[J].群文天地,2010(9)
[3]李惠斌,杨金海.重读(共产党宣言)[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4]覃素媛.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11)
[5]何海涛,曾伟纶.《共产党宣言》与和谐社会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4)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 篇3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全文的基础。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且向我们阐述了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第二部分是对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关系的全面解释。阐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的是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并且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标。第三部分则有力地批判了各种“伪社会主义”,揭露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和“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丑恶本质“,并分析了它们出现的历史条件。第四部分阐明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动党派的态度,表明了共产党人对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的决心,也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发出了革命的呐喊,鼓舞人心。
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内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是我们这个近8000万党员大党的共同信仰。《共产党宣言》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揭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履行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共产党宣言读后心得体会精选 篇4
梁启超前辈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宣言的创作者是两个青年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宣言中通篇充斥着火热战斗的青春激情,充满着对资产阶级的无情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的无限憧憬。与资本主义坚决分隔,同腐朽的传统观点彻底决裂,敢于向世界说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其背后的决心与信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反观中国,青年对于宣言传播推广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19浙江青年陈望道写成了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青年时期也接受了宣言的精神,1939年,他对党内同志感慨道:“《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不仅如此,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宣言还成为党的青年干部的必读书,引导着无数青年明确目标和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而如今作为青年的我们,身处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更应像前辈们学习,不断研读宣言内容,继往开来。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结合实践不断为宣言及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增添新鲜有活力的内容,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共产党宣言》如同“其业”,我们则是继往开来、传承其业的后人,唯有不断研读、学习、发展宣言内涵思想,其在世界之林中方能屹立不倒,在历史长河中方能继续前行。阅读《共产党宣言》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更要不断阅读理解其深层思想,应用于实践生活之中,真正做到继承革命使命,顺应时代而行。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 篇5
重读[共产党宣言]要带着新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更需要从经典理论 中获得指引,指导我们在 探究 中前进,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推动雄伟蓝图的实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员干部必须要带着使命和责任,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崇敬心情,重读[共产党宣言]这本经典著作,更加深入地领悟唯物主义的精神 领会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越是发展到新的阶段,越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更好地重读这本经典理论。要像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学习,以读不 下100多遍的精神,不 断地重读这本经典著作,让经典焕发出更大的指导作用,不 断丰富我们的精神,补好精神上的钙质,指引我们更好的走向未来。
重读[共产党宣言]要结合新旧时代背景。[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读起来其实很不 简单。必须要结合马克思写作这部经典著作时的背景,全面地理解著作 中的每句话,深入地理解著作的内容,把握住著作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重读[共产党宣言]不 能泛泛地读,只了 解文字上的表面意思,而要深入地结合170多年来的变化,真正把准著作的现实指导意义。要立足我们进入新时代的现实情况,在 读理论的过程 中,掌握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掌握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指导自己更好地工作。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 篇6
这篇宏伟巨著,写于1847年12月-1848年1月,仔细算一算,也有160多年了。自出版的第一天起,它就寄托着全世界劳工大众的理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一切公有,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1871年5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批公社战士倒在拉雪兹公墓的东北角的夏洛纳墙下,工人阶级第一次用生命和鲜血刷新了它的每一页,每一行。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着,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 篇7
看了95岁的老党员、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不由让我们心生无限敬意。老英雄在解放战争中枪林弹雨中战功赫赫,但退役转业时,却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面对几个人生关键期的选择,老党员张富清让我们更加懂得什么才是不忘初心。
革命岁月里,老党员张富清选择了枪林弹雨、不怕牺牲。入伍后4个月,张富清因接连执行突击任务作战勇猛,获得全连各党小组一致推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信仰的种子从此埋进了他的心中,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信仰的力量激发英勇的壮举,砥砺朴实的初心,让老英雄历经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枪林弹雨中的洗礼,让张富清初心无畏。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党员张富清选择了去湖北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县。“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张富清平实的话语中,饱含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子情怀。在艰苦的来凤县,张富清再次扛起了炸药,这次却是带头帮山区群众炸山修路,群众也把对他的信赖与认可都包进了一只只粑粑,修进了一条条路。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在来凤的穷乡僻壤,任劳任怨、夙夜在公、在公明明的张富清将初心一次次擦拭得闪光。
建行任上调休后,老党员张富清选择了恪尽职守奋进不息。老英雄张富清本可躺在功劳簿上为儿女争取利益,但他选择了珍藏起军功章,即便是白内障手术,也选择最便宜的一款晶体。他从不占公家便宜,不让家人用自己报销的药,不给儿女工作谋任何私利,甚至在关键时期,让妻子下岗,让儿子去林场当了知青。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篇8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部宣言从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和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个方面以历史为纵线、以世界为横线,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代表各国共产党人,公开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以此对抗了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传言。这部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罪行,揭露了社会上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及其不合理性,有力地回击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最后,这部宣言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罢全文,我始终无法平静,深感《共产党宣言》的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指导着我们,科学地去认识世界并较好地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里我想谈两点看法:
一、如何看待私有制
在未来社会的所有制问题上,《宣言》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正是根据这句话,前苏联及我国毛泽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把“消灭私有制”当作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大理论法宝,并把私有制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染上了严重的“左”倾色彩,使社会主义建设在经过新制度政治狂热所激起的建设狂热之后,因以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此情况下,许多人开始深思:《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思想错了吗?毫无疑问,《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思想没有错,之所以出现后来社会主义的困难和挫折,是因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相当一段时期都未能很好地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其他著作中的相关思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深刻内涵。
事实上,《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要消灭一切形式的私有制,而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什么是“一般的所有制”?《宣言》没有阐释,但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启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写道:“政治经济学在原则上把两种极不相同的私有制混同起来了。其中一种是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另一种是以剥削别人的劳动为基础。”这就告诉我们,私有制有两种,一种是非剥削型的,一种是剥削型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是以剥削别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这种剥削型的私有制必须予以消灭。但是对那种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就不能简单地消灭,而这种非剥削型的私有制就属于《宣言》所说的“一般的所有制”。所以,“一般的所有制”就是指不以剥削别人的劳动为基础的所有制。
《宣言》之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是因为:资产阶级私有制以前的那种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已经被资产阶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瓦解和消灭了,这就使得“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成为私有制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时已经认识到,在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阶级结构及所有制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在比较落后的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并没有完全被资产阶级所消灭,而无产阶级也只有与广大的农民、小资产阶级联合才能取得胜利,因而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只能对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进行剥夺,而对于广大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不能进行剥夺,只能通过合作化的形式进行改造、利用。这一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中“消灭私有制”思想的重要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私有制两种类型的区分和不同态度,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和处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直以来,我们谈“私”色变,私有制真的就那么可怕吗?是否真的只要存在私有制就一定存在剥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两种私有制”的表述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本质上就是私有制经济成分,但它不同于“以剥削别人劳动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私有制,而是属于《宣言》所说的“一般的所有制”,即“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在现阶段,我们决不能把发展私有制经济等同于搞资本主义,只要是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就可以搞,就可以大力发展。
二、如何看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划分的标准是有科学依据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的注中写道:“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在这里,恩格斯把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作为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准,而收入、职业、教育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那些占有机器、设备、厂房、原料等生产资料,因而能够占有雇佣劳动者的劳动的社会集团就是资本家阶级。不管他们是自己管理企业还是委托管理专家来管理企业,都不会改变他们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占有他 人劳动的资产阶级实质。应该指出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经理资本家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阶级的标准。因为他们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也没有发生资本权力的真正转移。资本家阶级通过对企业的控股权和对金融机构的制约,仍然对大企业大公司行使着间接的控制权。经理资本家的出现仅仅起到新老资本家联手控制资本的作用,他们同属于“公司富豪”和“资产阶级阵营”。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包括白领工人、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发一根本变化。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工人阶级为了求生存而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劳动素质。他们在劳动中不仅是机器的操作者和产品的加工者,也是产吕和工艺的设计者。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工人阶级正在消失。因为无论是白领工人、蓝领工人还是服务业工人都不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只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都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由于工人工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劳动生产率和剩余价值增长率的提高,西方社会固有的两极分化愈演愈烈,贫富悬殊的程度甚至比战后初期更为严重,两极分化并没有减缓而是在加剧。资本家资本的积累和财富膨胀的速度与雇佣工人阶级贫困的加剧成为鲜明的对照,工人工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劳动生产率和剩余价值增长率的提高。《共产党宣言》中精辟地描述了资产阶级利用商品和资本“征服”全球所取得的“辉煌”战果。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变化,资本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了关键作用。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超过4万家,子以司超过25万家。1995年西方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的跨国投资达4250亿美元。世界最大的20家公司企业的合计营业额已超过80个最贫困国爱国民经济产值的总和。这 充分说明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如果资本全球化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只是一种迹象的话,那么现在则发展为一股趋势浩大的潮流,垄断资产阶级正利用资本全球化“改变”着世界。 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的下述四个基本结论仍然是正确的: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尽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和雇佣劳动者阶级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共产党宣言》关于至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的论断仍然有效。
第二,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外观和内涵上都有所变化,但本质上并未发生变化。这只能说明,现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双方及其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资产阶级社会产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第三,财富两极分化比率的扩大说明资本家仍在继续统治和剥削工人,在不改变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工人阶级不可能改变自己的社会阶级地位。
共产党宣言 读后感 篇9
首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共产党员如果失去了它,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丧失无产阶级的立场。应该认识到,实现《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另外,社会上还有那么一撮人,想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或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条在中国行不通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纵然有各种各样外界的干扰和压力,我们也不应该遇到一点困难就见风使舵或停滞不前,要有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并且有为了实现这一崇高而伟大的目标奉献自己青春和力量的决心。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明确的体会到现今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哪一次革命的成果是唾手可得的呢?要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神圣的目标,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坚定信念,磨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加强政治信仰的修养,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定可以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目标。
其次,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共产党宣言》在1872年、1882年、1883年和1888年的序言中都对其中的内容作了一定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使之能够随时随地都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以看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质,也是它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而现今的社会,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只有紧跟国际潮流才能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甚至引领科技的发展方向。但是这些从何而来?《共产党宣言》已经明确告知我们,从与时俱进中来,从创新中来。在21世纪,最稀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各个方面对国外的依赖,从而加快共产主义的进程。
最后,实事求是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保障。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的观点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长远来看,社会主义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会有短暂的失败和挫折。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去争取胜利,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实践和新发展,而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一劳永逸。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就会发现看似遥不可及的山峰,已经被我们征服。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篇10
一、作者介绍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
二、书籍介绍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问世于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的《共产党宣言》,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是一次完整、系统而严密的阐述,它的诞生如海雾中逐渐明晰闪亮的灯塔,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之路探索的航道。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三、读书感想
由于入党的原因,我也曾翻阅过《共产党宣言》,但再一次的阅读却依旧振奋我心也让我去更加深刻地思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极富文学色彩的开始,情感四溢、激情澎湃的文章,透彻的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文字中穿梭浮现,七篇序言、四章正文构成了这部充满理论与实践思想的纲领性文件。细细品读,顺着篇幅回顾着一段段历史,感受着恩格斯和马克思坚实而深厚的革命友情,反思着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正视着历史,思考着矛盾,展望着未来,我在《宣言》不断地补充和修改中看到了思考与完善的精华,不断反思亦有所收获,也更加折服于这份思想的伟大,更加坚定了信仰。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宣言》分为引文和正文,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正文中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作为一部宣言性文件,这部革命纲领虽然包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涵,但我们却应当对其实践意义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阅读,我们也看到自1847 年 12 月至 1848 年 1 月问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通过实践去补充完善,保存精华,弥补不足,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所说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宣言》在不断地实践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不断寻求自身的完善进步,经受住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通过将改进和补充整理成完整的序言与宣言正文一并收录,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宣言》的完整成长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从实践层面观察《共产党宣言》的传播、流行以及其如何鼓舞人们投入共产主义运动的,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巨大实践意义,才能将《宣言》的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实践中去。
恩格斯曾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文献中译本最多的文献,《宣言》在1848 年德文版初版不久就有了波兰文与丹麦文的译本,1848年6月译成法文,1850年译成英文、1882年出版俄文版。而在当今社会,它不仅作为无产阶级经典之作广泛传阅,更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重视的指导性文献,可见,《宣言》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依然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带领中国走过了这一路峥嵘岁月,更是在宣言的指导下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重温历史,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自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轰轰烈烈的革命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六十多年的执政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强的发展之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指导思想的提出也正是遵循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宣言精神。而以“中国共产党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而进行的全面阐述,也正是遵循了《宣言》关于共产党阐释的具体体现。共产党正是因为其与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共同性,所以始终代表着广大无产者的共同的利益。而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也会带领着中国广大人民走上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四、总结
回首百年前,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而展望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步前进。这正是曾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传入,让正在低谷的中国人民看到奋斗拼搏的曙光,也正是不断在时间中进步的宣言精神让我们不断地改进思想,不断前进,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前迈进。
刘少奇忆述:“正在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 看了好几遍……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 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邓小平也曾在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说道:“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仅存于文献中的借鉴与经历,更是一种思考,一种选择,一种精神,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情状;引导我们去实践,去获得真知;引导我们去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选择正确的前进之路,无怨无悔;它更是散发着一种精神,一种坚定的信仰,在立足于实践中,明白“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口号的价值与力量。细读之余,我已被深深折服、感动。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篇1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极力追求的“普遍性”遇到的外来障碍,就其性质来说是资本本身异化的产物,只能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去寻找。换句话说,资本的扩张带来的一系列矛盾是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只有工人阶级的联合的制度,即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解决资本面临的问题。
然而,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马克思的理论似乎不吃香了,如火如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时沉寂下来。一些伧俗势利小人趁机发难,声讨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罪恶”,欢呼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预言已被历史宣判为失败。一些原本对共产主义理想怀有憧憬的人们也对前景产生了迷茫。然而,《共产党宣言》宣传的理论真的过时了吗?
《宣言》第一节的第一句话说:“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斩钉切铁的话了。《宣言》的第一部分对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有肯定方面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有人会觉得疑惑,一个以批判资本主义为己任的人为何还会如此的推崇其生产方式?联系到现实,不少人在改革的条件下初步获得了好处,便固守既得的经济利益,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则手段。在他们看来连马克思都肯定了资本的生产方式,那么这一资本积累阶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为加速这一过程的付出代价就是必须的。
是的,改革意味着重新调整生产和社会结构,不得不触及部分社会集团、阶层的某些利益,成本与代价也难免。问题在于改革的成本与得益是否相符?现在看来我国的工人、农民承担了改革的大部分成本,他们甚至会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可他们的所得的实际收益又有多少?如果一切都向资本看齐,而将社会分配不合理的现实弃之不理,我们就可能有违于改革开放的初衷,有违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定义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也经常被告知市场与资本同样有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它不可能自动的将一个社会带入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那么出路何在?
大学生《共产党宣言》读后感【五】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以前、现在、今后发展的指路明灯
19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8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推荐阅读:
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心得体会_读后感01-19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0字左右06-29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理论联系实践09-28
读共产党宣言心得12-16
学习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01-10
大学生读《共产党宣言》感悟读后感07-21
共产党员带头学习心得10-01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观后感06-28
论共产党员修养 学习心得体会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