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近义词

2024-09-21

讽刺的近义词(共10篇)

讽刺的近义词 篇1

感叹、奉承、恭维

讽刺造句

1) 尽管做自己的事,不必理睬别人的讽刺和嘲笑。

2) 面对别人的讽刺挖苦,他毫不计较,坚持为孤寡老人服务。

3) 同学有了缺点,要热情帮助,不要讽刺挖苦。

4) 漫画多采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

5) 这幅漫画讽刺了不讲社会公德的人。

6) 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7) 对于别人的讽刺挖苦,他总是嗤之以鼻。

8) 我们常不免有一种先入之见,看见讽刺作品就觉得这不是文学上的正路,因为我们先就以为讽刺并不是美德。

9) 你如今的一句对不起,讽刺了当初的我爱你。

10) 这篇文章讽刺那些目中无人的人,真是入木叁分。

11) 这部小说显然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讽刺了那些政治人物。

12) 这篇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13) 我以后会让你看到我会怎样落落大方地将讽刺弃置不用。

14) 这篇社论竟敢讽刺当今炙手可热的那些政治人物,确实不容易。

15) 这个相声用诙谐的语言,对落后人物作了善意的讽刺。

16) 任凭他人践踏取笑嘲讽刺耳,也动摇不了我坚定的决心。

17) 鲁迅的文章多讽刺之语。

18) 他平静地、讽刺地望着苏尔白,这时苏尔白勃然大怒。

19) 他自认为了不起,常用坐井观天来讽刺别人。

20) 我喜欢看那些讽刺仗势欺人,忘恩负义、欺贫爱富、为富不仁的坏蛋的戏,我敬仰戏中那些惩治这类坏蛋的英雄豪杰。

21) 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比较颓废。但也并非全是吟风弄月,也有对社会进行讽刺的。

22) 老师、同学有缺点或错误,应当正面指出来帮助改正,不该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进行讽刺打击。

23)近来有几个心怀叵测的人间接“忠告”我,叫我不要再写讽刺文章。这是因为怕触及他们。

讽刺的近义词 篇2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 讽刺文学虽没有成为主流, 却也始终在时代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的地位, 这得益于讽刺艺术特有的社会批判作用。特别是中国新文学时期的鲁迅, 作为现代讽刺艺术的代表人物, 其创作的讽刺艺术形象对当时的社会起着震撼人心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鲁迅的小说创作, 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 他以其独特的魅力, 拨打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 使青少年受到感染和教育, 永远不能忘怀, 本文讽刺的角度来谈一下与大家共享。

一、寓讽刺于喜剧环境之中, 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祝福》中, 鲁迅用喜剧形式嘲讽, 使悲剧水乳交融, 表现了鲁迅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决绝的战斗精神。

作者在一开始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村镇上不必说,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 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 似乎合成一片音响的浓云, 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 拥抱了全市镇。”而“我”的感觉是:“也懒散而且舒适, 从白天以致初夜的疑虑, 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 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 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里所说的“天地圣众”就是指福神、灶君之类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又如何能给鲁镇的人们带来幸福呢?这是鲁迅对封建迷信入木三分的讽刺。这群浑浑噩噩的“天地圣众”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时刻。这就更加体现了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 显示了讽刺艺术的巨大作用。

这里的讽刺并没有引人发笑, 是一种不令人发出笑声的喜剧手法, 但它却加强了祥林嫂悲剧的控诉力量。悲剧和喜剧作为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出现在作品中,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衬托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寓讽刺于反语之中,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祝福》中, 鲁迅的愤怒和悲痛常用反语来表达。“言正语反”是作者悲愤到极点时常运用的讽刺手法。

在小说的中间部分, 作者描写了雪夜的沉寂气氛后, 便这样写道:“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 想,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 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 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 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 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 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 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的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 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 则无聊生者不生, 即使厌见者不见, 为人为己, 也还都不错。”这段话是鲁迅极度悲愤和悲痛时的反语, 是说祥林嫂受尽了封建礼教的摧残和迫害, 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而活得好的人并不同情她, 只不过拿她的悲惨遭遇作为谈资笑料。她就像“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 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活着没有趣味的人, 就不要活下去, 让那些看到她就讨厌的人能不看见她, 为人为己都不错, 这是作者对吃人的旧社会的强烈讽刺。可见, 《祝福》的讽刺锋芒, 正是通过反语的运用, 直接指向黑暗的旧社会。

三、冷峻的讽刺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的形象, 是反动政权的代表。作者紧紧抓住他的本质特征进行讥讽。他这样描写:“并没有什么大改变, 单是老了些”, “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说明鲁四老爷对儒家理学和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奉。作者又描写了“四叔”的书房壁画上挂的是一个朱拓的大“寿”字, 一边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平和”, 案头上是“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 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特别是“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的半联, 完全是虚伪的表现。鲁四老爷是使祥林嫂致死的罪魁祸首:祥林嫂捐了“门槛”他仍然不放过, 并大骂祥林嫂是“谬种”, 当祥林嫂第二次到他家做工时, 鲁四老爷照例是皱着眉, 还一本正经的告诫“四婶”:“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 但是败坏风俗的。”在他看来, 祥林嫂是寡妇再嫁, 已经有罪了。再嫁又再寡, 便成了更大的罪人。如果祭祀时她的手沾了饭菜, “不干不净, 祖宗是不吃的”, 鲁四老爷就是这样搬出祖宗的神威, 来鄙视和迫害祥林嫂, 使她在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沉重。这叫什么“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这其实是鲁迅对他的尖锐嘲讽。鲁迅早就看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 便“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上拨它一拨”, “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这种冷峻的讽刺能“制强敌于死命”, 达到“无一贬词, 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效果。

四、对“我”的“中庸之道”的含蓄讽刺

作品中的“我”是个具有进步倾向, 但又有着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态度的知识分子形象。“我”对鲁镇那个黑暗的社会十分不满, 对那个闭塞沉闷的环境感到厌烦;和鲁四老爷谈话很不投机, 关系也不融洽;而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却非常同情, 对祥林嫂的死感到“惊惶”, “心突然紧缩”“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并感到有些“负疚”。这说明“我”和鲁四老爷在对待祥林嫂的态度上大不相同, “我”的爱憎分明是鲜明的。但是, “我”这个有知识的人, 却不能为祥林嫂解答“灵魂”的有无的问题, 用含糊其辞的“说不清”三个字来回答她, 并觉得“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 即使发生什么事, 也与“我”毫无关系了。这些都深刻地嘲讽和批判了“我”在生活中的颓堂态度及中庸之道。鲁迅是坚决反对中庸之道的, 他希望人们能够说真话, 说实话。却将“我”塑造成内心充满矛盾、顾虑重重, 不敢说真话, 极其中庸的形象, 这样, 就把犀利的冰封含蓄地渗透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 把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真实地表现出来, 达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语文 (下) 申志刚主编南方出版社

[2]《高效读教材》高中语文必修4金鑫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零失误全面讲解》高中语文必修5史永健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4]《中学教材全解》高中语文必修一薛金星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讽刺艺术的典范 篇3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情节;手法;语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有独到之处。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堪称讽刺艺术的典范。《围城》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讽刺意味通过情节发展和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

《围城》通过人物可笑嘴脸惟妙惟肖的勾画形象地暴露出人物卑下的灵魂,使作品收到良好的喜剧效果。如书中对主人公方鸿渐流洋归来后的一段描写就十分精彩: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颇为惊动了家乡那个小小的县城,先是报上登出新闻,继则应邀回母校作关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学术报告”。方鸿渐是这样说的:“海通几百年,只有两件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向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都从鸦片里得灵感。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对方博士这一宏论,作家未作任何品评,但方博士不学无术、满口荒唐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使人感到滑稽可笑。从整篇看,文章并未对方鸿渐有很多评价,通过情节发展,自然把矛头指向了方鸿渐这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指向那种文化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

钱钟书还善于抓住讽刺意味的细节,楮慎明自称一生最恨女人眼睛近视不配眼镜是因为怕看清女人的脸,同时声称自己人性里只有天性没有兽性,但一和苏文纨交谈,却激动得“夹鼻眼镜泼刺一声直掉在牛奶杯里”,这一细节的生动描绘,无疑传神地描绘出楮慎明那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

二、讽刺手法灵活多样

《围城》中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手法中处处见锋芒,达到近乎完美的讽刺效果。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在《围城》中作者大量采用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从中国先秦的《诗经》兵法到清代的同光体诗,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阿拉伯《天方夜谈》到美国的轶事,法国的名句。典故的内容除文学之外,还涉及阵雪、宗教、兵法、医学、生物等知识。如第八章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西洋人赶驴子,在驴子眼前,唇吻之上挂一串胡萝卜,引诱驴子向前拼命,这是来自法国《列那孤》中的生花妙笔。方鸿渐买假文凭时引柏拉图《理想国》、孔子孟子之事为自己辩护,认为买文凭哄骗父母,“也是孝子贤婿应有承欢养志”,这里连用几个中西典故细腻逼真地写出了方鸿渐自我解嘲自欺欺人的心理。增加了讽刺的力量和批判的力度。

《围城》还擅长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的技巧,生动风趣,使人忍俊不禁,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文章评到:“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这一精辟的评点,新颖深刻,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围城》中还采用了重复手法,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性。留学归来的鲍小姐,袒胸露背,扭捏造作。小说就反复把她比作熟肉店里的熟肉和熏火腿:“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紧接着小说中又借用“真理是赤裸裸的”格言,把鲍小姐轻薄、肉感、放荡不羁的习惯,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在《围城》中作者还能把彼此没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面看风马牛不相及,可又合巧的很,能找出别人难以发现的共同点,这样由此及彼达到了很高的讽刺效果。例如写国统区物价上涨,“物价象断了线的风筝,又象得道成仙,平地直升”。方鸿渐一行在泥泞中艰难的行走,把众人刮的鞋泥比作“贪官的地皮”。"物价"和"风筝","鞋泥"和"地皮",这些不相关的比较对当时那样一个恶浊的社会以曲折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憎恶和鄙视,虽并未直接抨击时局,但其讽意以溢于言表。

三、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在讽刺之外,我们更可看到作者的深心和忧虑。对于分析那些自以为有名的人用笔名时说“只怕一个名太大,负担不起了,化了好几个笔名来分”,“化了好几个避免”,只是不负责任或是做坏事的表示,作者对三十年代笔名泛滥的恶劣现象,在尖锐刻薄的语言中进行嘲弄。又如方鸿渐同赵辛楣斗口,书中写道:“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这句话本来是国民党报纸为自己在日寇进攻面前狼狈逃窜所挂的遮羞布,这里通过人物的口点出,就为读者撩开了这块遮羞布,暴露出里面的肮脏东西,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可以说《围城》的语言处处是幽默,时时有讽刺。

讽刺的近义词 篇4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名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先生的讽刺名言 鲁迅先生的讽刺名言名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2、我以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起来。

3、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4、我们的古人又造出了一种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但我还并不十分怨恨,因为我觉得他们倒并不是故意的。然而,许多人却不能借此说话了,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更使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不过是几个圣人之徒的意见和道理,为了他们自己;至于百姓,却就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

5、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自然赋于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人们自己萎缩堕落退步的也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

8、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9、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10、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形容讽刺的词语 篇5

借古讽今 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吹大法螺 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等因奉此 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也常用来讽刺只知道按章办事而不能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贵人多忘事 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滑天下之大稽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荆人涉澭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冷嘲热讽 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溜之乎也 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袍笏登场 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旁敲侧击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乞儿乘车 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

三旨相公 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寸鸟,七寸嘴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之乎者也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主文谲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夹枪带棒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仁人君子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伤言扎语 方言。谓说讽刺话。

太平无象 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

讽刺造句

有人讽刺这位将军缺乏勇气。

他的话带着强烈的讽刺。

讽刺是崇高而又含蓄的艺术。

她以辛辣的讽刺口吻说这个词。

(讽刺话)你真是个宝贝朋友。

这已经成为对他的一种讽刺了。

不要花时间写这路的讽刺短文了。

你发出讽刺的调子是毫无根据的。

这真是辛辣的讽刺。

不要花时间写这类的讽刺短文了。

她的嘴角上浮现一丝儿讽刺的痕迹。

一个报馆人说他们要幽默的讽刺诗。

这也是一种讽刺。

他的创作缺乏抗议和讽刺的潜在力量。

他讽刺挖苦我的能力,出尽我的洋相。

侯恩的尖嗓子带着点讽刺,降低了调门。

我们是一家和蔼而喜欢彼此讽刺的妙人。

我们是一家和蔼而喜欢彼比讽刺的妙人。

我认为他的诗中大多数是滑稽讽刺作品。

论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 篇6

一、佯为赞誉反语讽刺

这是鲁迅运用的最多也最娴熟的讽刺技巧, 即对否定的形象或事物佯为赞誉, 而收到对被赞誉者入木三分的讽刺效果。我们且看《风波》中对赵七爷的描写“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 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 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 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 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 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 倘若赵子龙在世, 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这里暂不说作者笔墨的节俭, 赵七爷的形象呼之欲出。“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 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马超表字孟起”这对赵七爷的刻意赞美, 使我们很容易想到孔乙己, 他所熟记的“茴”字有四种写法, 而这种学问到底有多少的现实价值呢?他们是否可以凭这些知识造福于人们呢?或者仅是提高个人的休养呢?但是我们将看到的是一个活的木乃伊, 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而当“黄帝坐了龙庭”的消息被他获悉, 他便第三次穿起了那件竹布长衫, 为着仇家的遭殃。而一到七斤的饭桌时, 便研究起饭菜说“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将“干菜”和“风声”联系起来, 赵七爷的卑劣和阴险已一览无余了。

鲁迅对反语讽刺的运用可追溯到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 其中有对秃先生的评论为“人谓遍搜芜市, 当以我秃先生为第一智者, 语良不诬。先生能处任何世, 而使己身无几微之疣, 故虽自盘古开劈天地后, 代有战争杀伐治乱兴衰, 而仰圣先生一家, 独不殉难而亡, 亦未从贼而死, 绵绵至今”。秃先生之“智”在于看破历代“官-贼-民”的关系而自居其间, 游刃有余。作者佯为赞誉, 而被赞誉者之狡猾无特操, 已暴露无遗。

二、设置距离双重讽刺

鲁迅小说的叙述者常常被推到隐含作者的对面。这一艺术性的创造带来了怎样的审美效果呢?可想而知,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 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距离越远, 叙述者越有可能成为讽刺的对象, 因此, 便有了叙述者本身对小说人物的讽刺, 隐含作者对叙述者的讽刺, 也就是说叙述者和小说人物一起经受隐含作者的审视。而这种双重讽刺就可以深化了小说的命意, 是鲁迅的惯技之一。

《孔乙己》的叙述者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学徒, 也和一般庸众一样, 毫无同情心地取笑孔乙己。最为典型的地方便是当孔乙己在大人那里得不到人世的些许温暖时, 便欲在孩子那儿得到一些安慰, 于是, 他便问“我”回字的写法, 并想教“我”回字的四种写法, 对于孔乙己来说, 当然是迂腐可笑, 他得不到人们的同情, 而且他所说的又是一些诸如回字的四种写法的无用的问题。而“我”一开始就对这毫无兴趣。“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我愈不耐烦了, 努着嘴走远”我们是否也会像这少年学徒一样呢?对读者来说, 这是一个考验, 小说的讽刺性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展现。

《祝福》的叙述者是很有同情心的新式知识分子, 然而当祥林嫂虔诚地问他人死后有无灵魂时, 他却支支吾吾, 不知所对;他没有想到, 像祥林嫂这样一无所有的贫苦妇女, 竟会思考本来应该由他这样的知识分子来思考而事实上他却没有思考的人生根本问题, 收到了反讽的效果。同样在他的第一篇文言短篇《怀旧》中这一技法就已经初露端倪。《怀旧》所述现象, 都是作者辛亥年间所亲历, 小说从村塾学童视觉展开, 写了当时的世态, 在乡民的眼里, 革命就是谋反, 这里便有作者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辛辣讽刺。

三、寓悲于喜泪多于笑

从美学角度看, 讽刺是属于喜剧的范畴的。鲁迅说:“讽刺不过是喜剧的变简和支流。”讽刺艺术的美感作用和喜剧艺术的美感作用有许多共同之处, 不过讽刺艺术比起喜剧艺术来, 它揭露可笑的现象显得更直接, 针砭时弊更为峻烈。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鲁迅始终主张要改变中国, 而改变中国的根本方法是改良社会, 改变世态人心。从《明天》、《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中, 我们看到了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文明对人戕害使她们变得迟钝、麻木和愚昧。而她们自身却没有觉醒, 一味地落后, 守旧。自然, 人物身上这些陈腐的, 落后的, 无价值的旧思想、旧观念必将成为鲁迅讽刺的对象。如祥林嫂嫁贺老六时的死活不依。“可是祥林嫂真出格, 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 大家还都说是在念书人家做过事, 所以与众不同呢。……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 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 骂, 抬到了贺家, 喉咙已经全哑了, 拉出轿来, 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 一松手, 阿呀, 阿弥陀佛, 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 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 鲜血直流, 用了两把香灰, 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这种大哭大闹中透露出的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贞节观, 和她在捐门槛前后所表现出来的迷信、落后思想这正是鲁迅所讽刺的一些无价值的东西。而这种讽刺更为明显得体现在《阿Q正传》中, 更是我们人所共知的。而对于知识分子, 最引起鲁迅关注和思考的, 是《端午节》中的方玄绰、《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一类人物。他们都是曾经惊醒过, 奋斗过, 而在严峻的现实中, 却又失去了勇气, 变得意气消沉。对于他们, 鲁迅的讽刺不同于一味的指责, 鲁迅对讽刺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秉持公心, 指时弊”就是指一个讽刺家, 既不应该光是踞高临下的去指责别人, 也不应该是一个置身局外的旁观者。对待人民大众的缺点和落后意识, 更应该有“共同忏悔之心”。阿Q是一个悲喜剧交融的不朽典型。阿Q的自尊自大、自欺欺人、和自轻自贱种种行动是一些无价值的东西, 这些落后的因素是极其可笑的, 作者对其的讽刺也是毫不容情的。但是, 他的每一个喜剧性行动中又无不包含着深刻的悲剧因素。而且, 越到后来, 悲剧因素就越浓, 当阿Q在受审时一抖一抖怕自己画不圆圆圈时, 谁能笑得出来呢?“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正是由于这种悲喜剧的浑然交融, 使讽刺在悲剧氛围中显得更加沉重, 含蓄, 而嘲讽更加无情。

四、寓今于古托古讽今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这一小说门类中最好玩也最玄怪的一部, 首先是它与《呐喊》、《彷徨》不同, 它不是取材于现实生活, 正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 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其次是它又具有鲜明的讽世色彩和时代精神。文学是精神的产物, 是时代的产物。显然, 鲁迅创作《故事新编》并不是历史的翻版, 而是为讽喻现实而作。如果说《呐喊》、《彷徨》是鲁迅对现实生活中国民的劣根性进行批判的话, 那么, 《故事新编》便是追根溯源, 审查造成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历史缘由, 并试图审查传统思想在现代的命运。为了突出它的讽刺性, 作者还大胆地把现实生活中细节、语言引入历史故事。但又并不因此而混淆历史事实, 也不破坏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气氛。关于这个集子的特色, 茅盾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在《故事新编》中, 鲁迅先生以他特有的税利的观察, 战斗的热情, 和创作的艺术, 非但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 而且将古代和现实糅合在一起, 错综交融, 成为一而二, 二而一。”正因如此, 《故事新编》在历史小说的领域里是别具一格的。

《出关》和《起死》讽刺老庄的“无为”和“齐死生”, 旨在批语中国一切以道家哲学鸣高, 自欺欺人而百事不做的空谈家, 实际上也是对某些虚伪的处世态度的揭露。再如《采薇》中的“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自命清高而最后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 实际上就是对当时那些不满现实, 又采取消极避世态度的知识分子的讽刺, 讽刺他们的迂腐、可悲、自相矛盾。同时也讽刺了“小丙君”那样恬然不知羞耻的变节者, 油腔滑调理直气壮的华山强盗“小穷奇”, 以及“阿金”之流以平庸自炫而又善于舌底伤人的流言家。

机智的幽默 无情的讽刺 篇7

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讲的就是这个小男孩汤姆和他的伙伴们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及种种精彩刺激的冒险经历。

主持人:李成宝

[故事梗概]

汤姆的父母早亡,和姨妈一起住在密西西比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他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喜欢出风头,还三天两头在外打架惹祸。今天逃学去游泳快活,明天为了逗弄一只扁虱和死党乔·哈泼在课堂上打得难解难分。前一分钟还像个统帅一样指挥着镇上的孩子“冲锋陷阵”,后一分钟又对班上新来的女孩贝琪一见倾心,在她面前炫耀着马戏团小丑一般的绝招。他受了点委屈,就拉着哈泼和镇上的另一个孤儿赫克贝利·费恩离家出走,幻想着去做海盗,因为“海盗一向受人尊敬”。镇上的人以为他们掉到河里淹死了,伤心欲绝。可三个孩子却在自己的葬礼上活蹦乱跳地跑了回来,把镇民们和波莉姨妈都吓得哭笑不得。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汤姆和他的伙伴们仍然惹人喜爱,因为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闪光点。汤姆和赫克贝利无意中撞见恶棍乔行凶抢劫又嫁祸给无辜的镇民穆夫·波特,汤姆勇敢地站上法庭,指证凶手,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他和贝琪在迷宫一样的山洞里迷了路,又不见阳光,汤姆也决不放弃希望,动脑筋靠着风筝线找到了出路。逃跑的乔和同伙打算再干坏事,又是汤姆和赫克贝利机智地跟踪他们,及时向镇民报信,使他们的诡计未能得逞。最后,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汤姆和赫克贝利也发现了真正的宝藏。作者通过汤姆热情活泼、亲近自然、厌恶束缚的天性,无情地讽刺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的生活,批评了僵化死板,抑制孩子们创造力和好奇心的教育制度,赞扬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片断赏读]

读书人语:“了不起的粉刷工”是其中的一章,它生动地体现了这部作品的幽默与智慧。汤姆凭着自己的小小妙计,不但摆脱了姨妈交代的刷墙的活,而且还从小伙伴们那里得到了一堆宝贝:12颗弹子,一把破口琴,一把什么锁都打不开的钥匙……那么聪明的汤姆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呢?这个故事一定能带给大家发自内心的微笑。

了不起的粉刷工

星期六早晨到了。整个夏季,世界明媚清新,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人人心里都有一首歌,年轻人心里的歌还从唇间唱出来。张张脸上喜形于色,跨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活力。刺槐盛开着花儿,空气中弥漫着馨香。村外高高耸立的卡迪夫山上草木青翠,距离村子不远不近,恰似梦中缥缈的仙境,幽静而又令人神往。

汤姆出现在人行道上,一手提着桶石灰水,一手拿着把长柄刷。他两眼打量着围墙,原先的欢乐顿时全消,一阵深沉的忧郁占据了他的心灵。木板围墙长30码,高9英尺。他觉得生命似乎变得很空虚,活着只是一种负担。他唉声叹气地把刷子蘸上石灰水,沿着最上面的木板刷过去,重复一遍,然后再来一次。他将刷过的毫不起眼的狭条与待刷的漫无际涯的墙面相比,感到十分沮丧,一下子跌坐在木箱上。吉姆从门口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手提一只铁桶,嘴里哼着《布法罗的姑娘》的小曲。以前在汤姆眼里,去公用机井打水是最惹人讨厌的活计,但他现在却不这么看了。他想起在井旁总有伴,白种的、混血的、黑种的男孩女孩在一起排队打水,一起休息,交换玩物,吵嘴,打架,嬉闹。他还想起虽说井机离家仅有150码,吉姆却从未在一小时内提回一桶水——就这样往往还得有人去催才行。汤姆说:

“喂,吉姆,我去提水,你来帮我刷一会儿墙。”

吉姆摇摇头说:

“不成啊,汤姆少爷。老太太她让我赶快把水提回家,不管碰到谁都不许耽搁。她说她已料到汤姆少爷会让我替他刷墙,所以吩咐我只管干自己的活儿——还说要亲自来看你刷墙呢。”

“哎,甭听她瞎咋唬,吉姆。她说话总是这种腔调。把水桶给我——我去去就来,她不可能知道的。”

“哦,我可不敢,汤姆少爷。老太太她会把我的脑袋拧下来的,这种事她肯定做得出来。”

“就她?她什么时候打过人——顶多拿顶针敲敲你的脑袋瓜。你说说看,谁还在乎这个。她嘴厉害,可凶话并不伤人——反正只要她不流泪就没事。吉姆,我给你一个石头弹子。一个又大又白的石头弹子!”

吉姆开始动摇了。

“又白又大的弹子,吉姆!这玩意儿可好哪!”

“可不!说真格的,那个弹子是不赖!可是汤姆少爷,我真怕老太太——”

“还有,只要你愿意,我就让你看看我那只肿了的脚趾头。”

吉姆毕竟是一个凡人,岂能抵御这么大的诱惑。他放下水桶,拿过白色的石头弹子,弯下腰聚精会神地看着汤姆解开裹住脚趾的绷带。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感到屁股火辣辣一阵疼痛,赶紧抄起水桶飞也似的跑上大街。汤姆开始卖力地刷墙,波莉姨妈离开他干活的地方朝自家走去,手里攥着一只拖鞋,眼里射出大获全胜的光芒。

然而汤姆的工作热情没能持续多久。他开始重温自己原先做出的如何在那天尽情玩耍的计划,越想心里越窝囊。那些无拘无束的孩子很快就会活蹦乱跳地打这儿经过,跑到老远的地方去干各种兴味无穷的趣事。他们瞧见他那副被迫干活的狼狈相,准会把他大大嘲笑一番——想到这些,他心里火烧火燎般地难受。他取出自己的全部宝贝看了一阵——几件残缺不全的玩具,几颗弹子,外加若干不值钱的破烂。拿这些东西去跟别人换工作干,兴许还能凑合,可若要换来半小时真正的自由,恐怕连一半的可能都没有。于是他把这些寒酸的物件塞回兜里,放弃了想要收买那些孩子的打算。就在这倒霉无望的时刻,他忽有所悟,想出一个呱呱叫的好主意。

他拿起刷子,不动声色地重新开始干活。本·罗杰斯很快出现了——所有孩子当中汤姆最怕他那张刻薄的嘴。他走路的姿势很像持续的三级跳——一跳,一蹦,再纵身一跃——足见他心情愉快,准备快快活活地度过这美好的一天。他嘴里一边啃着苹果,一边断断续续地发出悠长悦耳的声音,继而是一阵沉闷的丁——冬——冬,丁——冬——冬,这是在模仿一般汽船。挨近汤姆时,他放慢脚步,走在街道中央,加大右舷倾斜的角度,使足了劲掉转船头停住,举手投足一本正经——他这是在模仿“大密苏里号”,把自己想象成一艘九英尺深的大船。他一人同时扮演轮船、船长和轮机铃铛三种角色,因此只得想象自己站在顶层甲板上发布命令,同时还得执行命令:

“停船,伙计!丁——噢——铃——铃!”他缓缓地向人行道靠拢,表示轮船正在渐渐泊岸。

“掉头了,丁——噢——铃——铃!”他向前伸出双臂,然后笔直地垂于身休两侧。

“右舷向后!丁——噢——铃——铃!哧!哧——哧——呜!哧!”他的右手同时划着大圈,权作一只40英尺的大转轮。

“左舷向后!丁——噢——丁——丁!哧——哧——哧!”左手也开始划起圈来。

“右舷停!丁——噢——丁——丁!左舷停!右舷向前!停!外面慢慢向内转!丁——噢——铃——铃!哧——呜呜!放大绳!动作利索点!快,把船舷的绳子拿来——你磨蹭什么呢!把绳套在靠墩上绕一圈!好!就那么拉住——松手!关掉机器,伙计!丁——噢——丁——丁!唏——唏!”(他在模仿气阀排气声音。)

汤姆只顾刷墙——对这艘汽船视而不见。本瞪着眼瞅了一会,说道:

“哎呀!你在遭罪哪,对吧?”

没有回答。汤姆以艺术家的眼光欣赏自己刚刚涂抹的那一块,接着又用刷子来回轻轻一抹,像刚才一样审视涂抹后的效果。本走过来站在他身旁。汤姆见到苹果馋涎欲滴,但是手上的活儿依然不停。本对他说:

“哎,老弟。看起来你非得干活不可!”

“哟,原来是你,本!怪我没留神。”

“我说——我可要去游泳啦。你难道不想去吗?不过你宁愿待在这里干活——是不是?你当然宁愿干活!”

汤姆盯了那孩子一会儿,问道:

“你说干活是什么意思?”

“怎么这还不叫干活吗?”

汤姆继续刷他的墙,满不在乎地回答:

“好吧,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晓得,这样做很对汤姆·索耶的心思。”

“哦,这么说,你是说你乐意干这活儿?”

刷子继续在墙上移动着。

“乐意?唔,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应该乐意干。难道一个小孩子每天都能得到刷墙的机会吗?”

此事这样一说,倒是颇有几分新意。本停止啃他的苹果,汤姆姿势优雅地来回挥舞刷子——退后观察效果——这里、那里添上一刷子——再瞧瞧效果如何——本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入迷。不一会儿他说道:“喂,汤姆,让我刷一会儿吧。”

汤姆略一踌躇,刚想答应却又改了主意:

“不成——不成——恐怕我很难答应你,本。你瞧,波莉姨妈特别看重这面围墙——谁叫它正当街呢?当然,要是后面的围墙,我就不会在乎,她也不会这么介意了。是的,她对这面围墙讲究得要命,刷的时候一定不能马虎。依我看,一千个孩子,兴许两千个孩子里面,也找不出一个把墙刷得让她满意的。”

“挑不出——这句话当真?哎,不碍事——让我试试——就一小会儿——换了我——我就让你试,汤姆。”

“本,我倒想让你试试,这话绝对当真;可是,波莉姨妈——喏,吉姆本来想干,可她硬是不让;西德也想干,她还是不准。你还看不出我有多犯难吗?如果把围墙交给你,万一有个闪失——”

“哎,哪儿的话,我肯定会跟你一样小心在意的。让我试试看吧,得了——我把苹果核儿给你。”

“那好,你来试试——不,本,不成。我怕——”

“我把苹果全给你!”

汤姆让出了刷子,脸上显得很不情愿,心里可是乐滋滋的。于是刚才那艘“大密苏里号”头顶骄阳汗流浃背地干起活来,而这位退了休的艺术家却坐在附近树阴下的一只木桶上,悠悠地晃着两腿,津津有味地嚼着苹果,一边盘算怎样让更多的傻小子成为牺牲品。可以捉弄的傻小子还真不少。隔一会便有孩子走过,起初想来取笑他,结果却甘愿留下来刷墙。等到本累得撑不住时,汤姆已经和比利·费谢尔谈妥了交易,以一只完好无缺的风筝做交换,让他接着刷。等到比利筋疲力尽了,约翰尼·米勒又把下一个刷墙的机会买了下来,他付出的是一只用细绳拴着晃悠的死耗子——就这样依次不断,成交了一笔又一笔买卖,过了一个又一个钟头。等到下午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已从早晨一个一贫如洗的苦孩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阔佬。除了上述几件东西以外,他还拥有12颗弹子,一把破口琴,一块能充当眼镜片的蓝瓶子玻璃片,一门苇管做的炮,一把什么锁也打不开的钥匙,一截粉笔,一只大酒瓶上的玻璃塞子,一个小锡兵,一对小蝌蚪,六个鞭炮,一只独眼小猫,一个铜门把手,一只狗脖圈——可是没有狗——一个刀柄,四片橘皮,还有一个破损不堪的窗格。

他过了一段舒心惬意的美好时光——不乏玩耍的伙伴——而且围墙已经刷上了三层灰浆。倘若不是灰浆刷完,他说不定会让村子里的每个男孩破产。

汤姆这会儿觉得,这个世界原来并不那么空虚无聊。他无意中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规律,那就是要让大人或小孩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哲人,如同本书作者一样,他此时就能悟出这个道理:“工作”是一个人被迫做的事情,而“玩耍”则不是他非做不可的事情。这个道理有助于他明白何以做假花或者蹬踏车是工作,而玩滚木球或爬勃朗峰只能算消遣。英国一些阔绰的绅士夏季每天驾着四套马车沿大路跑上二三十英里,因为这样做可以花掉不少钱;可如果付钱雇他们驾车载客,消遣便成了工作,他们是不愿干的。

讽刺自己的搞笑句子 篇8

1.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

2. 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3. 生下来的人没有怕死的,怕死的都TM没生下来,所以谁都别TM的装横!

4. 叹气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费力气的行径

5. 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

6. 不管是身处上坡还是下坡,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让自己停下来,驻足回望是为了更好地迈进。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7. 不满是悬空的接替,它让人在比较中不断产生向上攀爬的欲望。

8. 不要以为把JJ插入泥土你就了地球。

9. 沉默不是简单地指一味不说话,沉不住气的人容易失败,适时的沉默是一种智慧、一种技巧、一种优势在握的心态

10. 聪明的女人对付男人,而笨女人对付女人。

11. 打台湾我捐一个月的生活费,打美国我捐一年的生活费,打日本我捐他妈的一条命!

12. 别说浪够了再来找我说想有个家,我这不是垃圾回收站。

13. 我有三个兄弟,一个叫东眼,一个叫西嘴,一个叫南耳,请问我叫什么名字?

14. 猛的一看你不怎么样,仔细一看还不如猛的一看。

15. 女生们阿,男生轻轻打你一下是让你撒娇,不是让你以十倍的力气打回来。

16. 我不在你身边的这段时间,出完门赶紧回家,不要太晚,说真的,最近晚上总有人偷狗,我怕你出事。

17. 做人要谦虚,多听听他人的意见,然后认真记下来对你有意见的都是谁。

18. 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天真热。

19. 像我这样可攻可受可萌可猛可萝莉可大叔可猥琐可羞涩可奔放可傲娇的男子,你值得拥有。

20. 想看你睡着的样子是不是比醒着还丑。

自我嘲讽的经典搞笑句子

1. 自打入夏以来我就独得蚊子恩宠,我对蚊子说一定要雨露均沾,可他就不听,就咬我,就咬我,就咬我。

2. 你可以像猪一样的生活,但你永远都不能像猪那样快乐!

3. 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4. 世事喧嚣,人生寂寞。

5. 每个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不是因为歌的旋律有多动听或歌词写的有多美,而是因为这首歌功颂德在说着你的故事!!!

6. 台湾一日不收复,老子一日不过四级。

7. 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

8. 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

9. 听说迪拜乞丐月入47万,那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迪拜双人游?我带着你,你带着碗,我负责哭,你跪着喊。

10. 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11. 处在高处,就举目远眺,跌落低处,也静心欣赏

12. 大师兄,你知道吗?二师兄的肉现在比师傅的都贵了

13. 对不起!我已经死了!不过谢谢你来看我!今天晚上12点我也去看你!

14. 喝醉了我谁也不服,我就扶墙!

15. 玩命:要在有命的情况下才能玩,命都没了,拿什么玩啊!

自我嘲讽的搞笑幽默句子

1. 我认为我颓废,原来我报废了!

2. 烟不听话,所以我们“抽烟”。

3.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

4. 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不是英雄,美人让我过了关。

5. 做与不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拥有对前者的评论权。

6. 春天我把玉米埋在土里,到了秋天我就会收获很多玉米。春天我把老婆埋在土里,到了秋天我就会…被枪毙!

7.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冬天,洗一次澡

8. 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秒的幸福。

9. 和一MM争论鲸鱼是不是鱼,最后我说“曰本人也带个人字”,她这才同意鲸鱼不是鱼。

10. 金钱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用着用着就没了。

11. 老鼠一发威,大家都是病猫。

12. 马上放假了,买个地球仪吧,世界那么大,你不但可以看看,还可以转转。

13. 所谓睡货,可用八个字概括:春困,夏乏,秋盹,冬眠。

14. 每次去逛街,都有很多人给我发小广告、小传单,唉,这就是我,美得令人发纸.

讽刺虚伪友情的句子 篇9

2、面具带久了,那就是脸了。

3、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给你点洪水你就泛滥,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房。

4、长得丑真是难为你了,早上跑出来吓人,晚上跑出来吓鬼。

5、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经典语句

6、超大无耻传声扩音喇叭,爱斯基摩人的耻辱。

7、长得丑不是你的错,是你爸妈的错,但是你跑出来吓人,那就是你的错了。

8、你有牡丹一样富贵的外表,梅花一样坚韧的品质,荷花一样纯洁的心灵,桃花一样甜美的笑容,葵花一样飒爽的风姿,我左看右看,你活脱脱就一个花痴嘛!

9、会发出臭味的垃圾人,“唾弃“名词的源头。讽刺人虚伪的句子

10、紧急令:你要钱没钱,要才没才,要貌没貌,已被列为三无人员,接令24小时内务必离开本市,否则严惩不赦!

11、进化不完全的生命体,基因突变的外星人。

12、考试不作弊,放你妈的屁。作弊不要慌,逮到就装茫。

13、真正的朋友大多会叫为死党。在死党面前,我们不会有任何的顾虑,或哭或笑,完全的率性而为,因为我们知道,死党是不会嘲笑我们的,他们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14、真正的友谊是需要用心去交换的,但同时他也需要时间的考验。只有真正的友谊才会在时间的考验下愈发光彩,而不是黯淡。

15、真挚的友谊,不会因时间的阻隔而冲淡。昔日的承诺,也不会因漫长的岁月而改变。

16、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卡内基夫人)

17、被朋友欺骗,比不信赖朋友更可耻。

18、不信任朋友比被朋友所骗更丢脸(英国)

19、当你孤独时,风儿就是我的歌声,愿它能使你得到片刻的安慰;当你骄傲时,雨点就是我的警钟,愿它能使你获得永恒的谦逊。

20、当你任性的时候,赞同你的不一定是朋友,但反对你的人绝对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只有死党才会毫无顾虑的教育你,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过得好,不受任何伤害。

21、对于多数人来说,那些一辈子的朋友大多出现于学生时期。因为那时的我们会很单纯,友谊间不会夹杂着劣质的成分,存在的只是一种心得交流。

22、关于朋友的事情要赞赏,关于敌人的则不要说。

23、过分的称赞会损害友谊

24、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25、获得朋友的唯一途径,是要自己够得上一个朋友

26、每个人都有伤心难过的时候,有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每次在你难过是听你哭诉,陪你伤心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在你快乐时,他们也许不会出现,但当你难过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身旁。

27、莫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蒲松龄)

28、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能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29、朋友间最凶猛的瘟疫便是谄媚(英国)

30、朋友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31、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

32、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

33、死党会宽容你的一切缺点,会笑纳你的任性,因为在真正的友谊面前,这些东西显得微不足道。

34、死党也许会因为你的无情而发誓再也不管你了,但当你下次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却是最先跑来帮你的人……在真正的友谊面前,是没有怨恨的。

35、我深深地理解,耗费了多少时间,战胜了多少困难,你才取得眼前的成绩。请你相信,在你追求拼搏和苦干的过程中,我将永远面带微笑地站在你的身旁。

36、无论快乐或寂寞,请记得友谊的手永不收藏,我是你最好的朋友。

37、相遇是缘起,相识是缘续,相知是缘定。

疏离的视角与讽刺的使用 篇10

【Key words】point of view; distance; irony; mistrust of language; alienation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62-02

Introduction

Joseph Conrad is a very subtle writer. He has his writing ideology, Conrad does not comment on the action, but instead shows readers what’s happening and lets readers figure out the motivation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characters. In his early short story “An Outpost of Progress”, Conrad develops a theme that he will use again and again, most notably in Heart of Darkness: the effect isolation in a primitive culture has on “civilized” European[1]. Joseph Conrad is famous for his “Conard’s language”, T. E. Lawrence, one of many writers whom Conrad befriended, offered some perceptive observations about Conrad’s writing:

He’s absolutely the most haunting thing in prose that ever was: I wish I knew how every paragraph he writes (...they are all paragraphs: he seldom writes a single sentence...) goes on sounding in waves, like the note of a tenor bell, after it stops. It’s not built in the rhythm of ordinary prose, but on something existing only in his head, and as he can never say what it is he wants to say, all his things end in a kind of hunger, a suggestion of something he can’t say or do or think. So his books always look bigger than they are. He’s as much a giant of thesubjective as Kipling is of the objective. Do they hate one another[2].

An Outpost of Progress is a story about two white men, Kayerts and Calier, who are sent to work in an outpost in Africa, cheated by their assistant Makola and disabled by civilization, the two finally went to their doom. In this short novel, Conrad uses his single omniscient narrator and his subtle tone to create a depressing and terrifying atmosphere, implying the alienation of “white” men in the “dark” world. Here, the essay tries to analyse the use of a powerful third-person point of view and ironic way of writing which both enrich the story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theme - the alie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civilized” European.

Body

上一篇:枣沟头小学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下一篇:海南事业单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