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研修成果展示

2024-07-07

小学英语研修成果展示(精选7篇)

小学英语研修成果展示 篇1

小学音乐研修成果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通过我们综合组所有音乐教师的课堂积累,做以下总结,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相对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之外,最多的体现是对艺术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对音乐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1.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音乐的热爱。

2.学生通过聆听、学习聆听歌(乐)曲。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关于音乐课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新课。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聆听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小学英语研修成果展示 篇2

在首先进行的“海外研修工程”派遣仪式上,徐唯辛、徐庆平先后致辞,对新一批即将奔赴海外的研修人员表示衷心祝贺,同时对中国美协长期以来对国家美术发展和高校美育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对中国美协、各研修人员和来宾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吴长江在发言中强调,本批海外研修工程在派遣地区方面实现了突破,首次覆盖到了五大洲,以往较为冷门的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都将留下研修人员的足迹,这势必填补中国美术家对国际美术整体研究的空白。他随后介绍“海外研修工程”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成长、完善,逐渐形成了针对性强、科学有效、成果鲜活等运行特点,不仅在国内美术界影响日益深远,也得到了中国文联等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成为推动国家美术发展的一支强劲力量。同时,在各研修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国外众多鲜活的成果资料被带回国内,丰富了美术界的信息储备,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中青年美术家队伍已初具规模。最后,他勉励研修人员在外期间刻苦学习、认真思考、勤于总结,日后为研修工程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随后,中国美协、人大艺术学院领导向本年度获得研修资格的10位美术家颁发了派遣证书和纪念雕塑,并同研修人员合影留念。

派遣仪式结束之后,进行的是“海外研修工程成果进校园”捐赠活动启动仪式。此次中国美协将两批海外研修成果集以及近年来协会外事展览工作中编撰的成果画册,全数分赠给全国各地150余所主要高校,共计捐赠图书1500余册。陶勤在致辞中提到,此次捐赠活动是协会对高校美育工作的支持和各高校对协会工作协助的回馈,不仅充实了各高校图书馆藏,也将进一步扩大海外研修工程及中国美术世界行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她进一步介绍,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第九次文代会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以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也正在积极转换教育思路,将素质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力求全面、完善地培养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而此次计划实施的捐赠活动恰逢其时。该活动将有助于营造健康、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鼎力支持高校美育工程,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艺术、关注国家文化发展。

英语研修感悟 篇3

课程改革的进行,进一步推动了小学英语教材的进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小学开设英语课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我对英语教学有自己的认识,经过这次培训,使我在对学生进行认读训练、课文教学方面都有很深的感触,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更注重将双语进行整合,在对学生进行认读训练时有更深的体会,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听、说、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让知识中获得成功感。

一、复习学过的单词

小学英语课时较少,小学生容易忘记上一节课的内容,尤其是新学的单词和句子,我就上节课所学内容,采用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小组间问答等多種形式进行复习,可以有效的复习上节课或以前所学的内容,为新授内容打基础。

二、尽量创设各种情景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对话

创设情境,可以提高英语课堂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学生练习听与说的良好机会,达到学生先模仿后学习的目的。

三、结合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准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是常用的直观教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用字母卡片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学单词、学对话等都可以用卡片进行灵活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片卡、单词卡、句型卡。有利于师生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扮演角色,进行会话,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英语是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应用功能,我认为学生会用英语才是关键,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让他们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了英语用了英语,同时也增强了了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操练方式多样化。其次:让学生指读课文。再次:教给学生基本的发音方法。最后:创设英语环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交际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英语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交流为主要目的。要求课堂活动化,让每个孩子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说说、唱唱、演演、玩玩,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而现在我所处的这种英语教学困境,让我对小学英语教学产生了畏惧和倦怠,迷茫和困惑。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为了上好每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斟酌教法,制作教具,做了许多即能节省时间又能直观教学的准备工作。但到了五,六年级,许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何能真正持久的让小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积极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数与代数教学”的心得体会

山西省灵石县第二小学 房美云

现在的教育理念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体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讨论,同桌配合等形式,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则作为一名引导者,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不提供现成的知识和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找知识的乐趣,这是富有人性化的教育,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相比以前的应试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比如《6和7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是这样教学的:

1.转变教师角色。自始至终视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并走向讲台,互教互学;让学生从形象的画面、学具和生活情景中去感知数序和数的大小,让学生活跃在学习活动的舞台上,成为课堂的主人。

2.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和难点,唤起求知欲。生活中的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及解决难点的依托。从动画课件导入新课,首先使孩子们形象感知“5的后面是6,6添上1是7等知识,认识起点源于形象的生活背景;教师巧妙利用“差异”,鼓励大家乐于参与;试图突破6的书写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增强敏感,同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3.在“开放中显个性”。创设自由、有趣、适度开放的活动空间,诱发孩子们去想象、去创作、去思考,从而开发实质,张扬个性。这堂课,学生在摆一摆、排一排等活动中领悟6、7所代表的数量和序号,在搭一搭、猜一猜等活动中,各选其好,各尽所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凸显个性。

英语 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篇4

一、基本思路

为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把21世纪课堂评价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形成适合本学科的评价策略,让日常教学中能力目标可平可测。结合学科特点,突出研究重点,实践应用为本,融入常规教学,大胆探索创新。同时应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常用工具,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拓的宽视野,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修目标

1、老师们深入理解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专题的理论。

2、老师们熟悉评价方法,能灵活运用一种以上的评价工具,把评价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21世纪技能的发展。

3、创建适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充分体现21世纪技能的21世纪课堂评价模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为建立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修重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确定“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为能力培养研究重点

四、研究内容和时间

(一)、探讨项目研究应用教学模式

我们觉得“问题化教学”、“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单元计划的框架问题的启发,我们发现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核心在于对所学的内容提出深思熟虑的疑问,而不应该仅仅是教授或学习一些材料。在教学时,我们必须把课程内容的主题与结论性陈述转换成问题的形式,进而设计激发某种答案的评价形式。在研究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课例研究,主要探究模式如下:

1.实践研究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学生进行小课题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现今的网络已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而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是,如何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并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来,让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与创新。由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是实践研究性学习,所以教学周期由课时延长为星期,有课堂进入实践基地、社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模式结构如下:

①项目问题导向:教师为学习者构建项目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的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首先要确定项目,确定任务、目标,提出解决的问题和评价量规。

②学生小组探究: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有关资料、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或社会调查等。

③意义建构: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和社区服务,实现对新知识获取的途径。

④发布交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用信息化手段(如演示文稿、网站论坛等)进行交流共享。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应进行课程化管理,进行实践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研究学习有的放矢。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让学生不仅能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还能认真思考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确定观点的充分性。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获取信息,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这些信息素养,将进一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形成学习作品时,关键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构思布局,指导具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具有自己的创见和观点。

2.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促进他们的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由学生分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组成一个个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查阅资料、社会调查、人物专访、寻找网上资源等实践活动。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制作演示文稿或形成小组的研究结论。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研究性学习的结果,生成信息,形成研究成果,得出结论。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确定为:观察收集问题,确定研究专题。这是教学的开始,是问题提出的关键。教师可以采用以兴趣为动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用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也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学会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条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向心,在明确了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个性,选取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

②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学习。这个阶段,是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查找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学习,也可以发挥自主性,到教师提供的导航信息以外的地方去进行研究活动,甚至打破网络的限制,利用其它信息媒体如电影、电视、图书、报纸等信息进行探究,还可以通过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学习者亲身参与的活动来进行信息的探究,然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在其中只是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则在一种主动交流的氛围中,协作学习,互相探索,互相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③组织表达交流,展示研究结果。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由学生展示他们初步研究所得。学生将自己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结果,通过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汇报材料,然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在教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研究学习的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起点拨、引发认知冲突的作用,让学生互相进行评议。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既提高分析能力,又培养高级思维技能。

④信息资料重组,形成研究结论。这个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升华。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要再次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将会对自己初步研究所得进行整理、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研究结论或形成专题报告。两个项目研究应用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理论根据、不同的操作程序、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内容形式,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教学。

(二)、运用项目研究方法,开展课堂评价单项题研究 英特尔®教育是“框架引导,任务驱动”与“探究学习方式”的结合,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计划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校本课程活动时,自觉地运用英特尔®项目研究的方式——“任务驱动式”和“项目学习式”,来进行21世纪课堂评价的分层次单项研究。

首先,在开学前,对照《21世纪课堂评价》进行梳理、补充、完善,开发新的评价方式,完善评价量规、评价量表,讨论新的评价策略。其次,分阶段、分层次在全面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开学后,用1周时间重点研究评价方法,开发评价工具,反复实践,改进完善评价方法。用1周时间重点研究评价实施。最后用1周进行初步总结完善,还要掌握各种评价工具的技术支持。9月20日左右形成初步校本研修成果,争取用一学期时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21实际要求的课堂评价方案,为建立高效课堂奠定练好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三)、采用英特尔®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开展团队合作交流,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共同成长。

“英特尔®未来教育十分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集体研究,深化校本教研,就评价策略、方法、内容、工具、实施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大家合作学习,互相评价,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教育团队的活动中,我们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开辟教师博客群组,让每个教师开通博客,把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感悟、叙事反思都写在上面;创建BBS论坛,开设网络教研版块,进行教研活动,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还通过教师QQ、微信结对子,实现本校教师和外地教师进行信息交流,共享教育资源的优势。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研修成果 篇5

通过这次大容量、高强度的培训,让我们更加了解当前初中思品学科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深化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知识与方法,深刻认识初中思品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与目标。丰富和深化了初中思品专业知识,使我们对初中思品教材处理、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专题讲座由专家教授与特级教师主讲,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拓展我们的学术视野,增强了理论结合实践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意识,深化了我们对初中思品教学的新认识。在行动研究的课例打磨中,一起研讨、一起磋商,一起思考与交流。通过倾听、观察、分析由学员结合自己的专题研究,合作研讨而形成的自己小组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对照自身教学实践行为的异同,提升了我们对自己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学得多种有效方法与策略。

通过在线研讨,聆听了国内新课程专家的专业讲解,专家们用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素养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精辟见解,更加激起我去知识的渴求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通过专题讨论,我对诸多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更深刻,更全面,也较以前有了更系统的理解。我认识到新课程,应该把更多的目光用来关注学习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都更科学更理性,教师能设计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及时给与鼓励或表扬,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教育部“国培计划”,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得到了革新,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研修成果范文 篇6

一、幼儿教师特征及现状 1.幼儿教师都应当具备这些特征

第一,要有系统的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有专门的幼教技能作保证。

第二,要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原则。

第三,要有“专业自主”的外界环境和自身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判断、决策。在我国很多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办幼儿园,很多地方幼儿教育“正规军”办不过“杂牌军”,甚至有些地方把开办幼儿园作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先进经验进行推广。

如果幼儿教育是一个专业,那么我们就不能一味强求,迎合非专业人员及家长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按照专业人员的要求和规则进行,我们的从业人员也必须遵循专业的判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等同于专业技能水平,它不仅指你歌唱得好不好,琴弹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达到专业的基本特征要求,能不能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的园长、教师教育管理者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2.为什么幼儿教师不能像医生、工程师那样享有社会声誉和地位?

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反映工作很辛苦、社会地位很低,不能像医生、工程师那样享有社会声誉和地位,很多地方幼儿教师的工资几乎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持平。可以说,这在全国是一个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当然,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这与当地的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多方因素分不开的。但是,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专业化水平过低。因为任何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生命,首先取决于它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途径。

截止目前,我们工作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中仍有相当多的没有按照专业化要求规范自己,也没有坚持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普遍把教师这个职业理解得过于简单。“在一般人眼里,从职业技术和科学创造性来说,中小学生教师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现在尤其糟糕的是,我们教师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标准 幼儿教师专业化七条标准。

1.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2.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计划课程和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3.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护幼儿健康安全的氛围。

4.会计划并实施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提高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

5.与儿童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6.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7.尊重和理解儿童在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支持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学习。

三、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按照知识在教学中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分成三大类。

1.本体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

2.条件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它仅仅是个体成为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3.实践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它们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的条件。可以包括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评价学生学习(发展)的知识等几个方面。

四、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 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2.通过研究其他老师的经验。3.在教室里(实践中)检验已有经验。4.后期不断的提升自我学习。

五、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1、自我意识: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当今“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要求幼儿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在时间维度上,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内容维度上,则包括幼儿教师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幼儿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教育行为,又能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过低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例如,如果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缺乏挑战的职业,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那么,三十年的幼儿教师生涯或许就是他一年工作的三十次重复;而如果过高估计、过分自负以至虚妄自大的专业自我,则又会导致其因盲目自尊而藐视教育理论,轻视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2、自我规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元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幼儿教师从人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这是一个对幼儿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面对新天地急盼成功的一名新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与工作环境,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该阶 段的幼儿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调皮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愿学习的孩子?”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的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入到与教育和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三是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发展,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进入到理论层面;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思和探究性的问题,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幼儿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首先,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和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3、自我反思: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反思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在头脑中对大量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加以梳理,并运用总结、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美国学者舍恩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渠道不是离开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我反思强调幼儿教师的思考和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自我反思超越。

小学英语研修成果展示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開展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其过程分为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过程,既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总结,又是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还是下一阶段拓展延伸的铺垫。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一、展示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任务量大,时间长,适合团体合作。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会把全班同学分成为3~8个小组,每组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商量组内分工和进度,确定小组组名和口号等,可以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过程中进行展示。

二、展示过程性资料

1.及时积累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定了以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资料收集,制定观察记录表,采访计划和调查问卷等作业。此外,学生应该懂得收集整理这些原始材料,很多过程性资料是即时生成的、动态变化的、稍纵即逝的,需要培养学生做好积累记录材料的习惯。

2.学会整理材料

因为综合实践成果的展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就涉及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综合实践的课堂展示只能展示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不光在综合实践活动派上用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示过程性资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又能暴露学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指导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其他小组成员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了让研究的过程更加清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小组在研究过程的收获,或者理清研究对象在研究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3.重视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显性的材料很容易呈现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是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体验隐藏很深,很容易被忽略。

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交流心得、讲讲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写观察日记等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出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做到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才能让每个同学都发挥所长,有所体会。

三、展示实践成果

1.选择恰当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文字成果、图片成果、视频成果和作品成果四大类。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呢?首先,从主题的选择方面出发,实践调查类的多用到观察记录、调查报告、视频录像、倡议书等等;人文调查类倾向于资料集、手抄报、主题小品等。

其次,材料的特点也制约了展示方式的选择。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心得体会、一件模型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次访谈记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

最后,成果展示形式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可以做演讲,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可以绘制手抄报,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小制作……分工合作后,让每个同学都能一展所长,每个小组都能有更多具有创意的形式。

2.掌握相应的技巧

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拿着资料照本宣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口头展示方面,应该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对于老师或者同学的提问要客观真实作答;在书面展示方面要注意条理,详略得当,可借助一些图表、思维导图等让自己的文字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能更好激发阅读兴趣;在实物制作展示方面,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媒体技术使他们能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电脑网络展示出来。

3.引导学生的评价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更应展示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社会善恶美丑的认识与理解。在综合实践展示过程对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导修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自我、对小组、对活动的评价。这既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也能是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思,这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引导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找对方向,理清思路,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们应该关注整个过程,为下一次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倪以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有效指导策略[J].山东教育,2015(Z1).

[2]杨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几点思考[J].教学月刊,2015(4).

上一篇:镇平安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造价员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