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教学设计

2024-07-28

电阻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电阻的教学设计 篇1

龙江县“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

龙江县第三中学 赵永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学具】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实验室里有些定值电阻没有标签了,你能帮老师重新贴好正确阻值的标签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电阻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伏安法测量电阻

1.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测出没有标牌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呢?这种方法又称(法),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减小误差的?测量电阻实验中我们怎样减少误差,还需要哪种器材来达到此目的? 3.请设计测量定值电阻实验电路图。4.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设计意图: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喜欢动脑思考。

实验步骤:(学生口述实验步骤)

①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②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③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RUI计算出R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⑤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的值,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记入表格中 ⑥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过渡语:我们平常使用的灯泡中的灯丝是否有电阻?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想想做做”,小灯泡的电阻如何测量呢?(1)实验电路图(学生完成)(2)实验步骤

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灯发光正常(2.5V),发光较暗(2V),发光较强(1V),读取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入表格中。③根据公式RU分别计算出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时的电阻,并记I录在表格中,并分析其电阻不同的原因。④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3)、进行实验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测量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值,改变电压和电流多测量几组数据,算出对应电阻值,同时注意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灯丝阻值的改变。

此过程老师巡视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完成实验后,各小组进行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经验总结。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见课件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六、板书设计

电阻的测量

一、伏安法测电阻

二、测小灯泡的电阻 1.原理:欧姆定律 2.电路图: 3.器材: 4.步骤:

电阻的教学设计 篇2

热电阻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值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热电阻的受热部分( 感温元件) 是用细金属均匀的绕在绝缘材料制成的骨架上,当测温介质中有温度阶梯存在时,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中的平均温度[1]。

目前由热电阻做成的温度测量仪表有多种多样,如防震热电阻、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双金属热电阻一体化温度计、避雷隔爆一体化型热电阻、表面热电阻、耐磨热电阻、多点热电阻等。选型设计时要根据实际工艺及安装条件进行考虑,下面就选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些主要参数进行介绍。

1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

1.1测量元件结构形式

热电阻按测量元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装配式和铠装式两大类。由于装配式产品的内引线抗震性差,元件易受污染,所以损坏率高,稳定性不好,现在国内外很少采用; 铠装式结构是将镍丝、绝缘材料和金属保护管三者经拉制形成的坚固实体,再通过焊接电阻元件做成成品。它具有直径小、可变曲、 抗震动、安装方便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是国内外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所以一般工程都选用铠装式。

1.2测量元件数量

是指一个温度测量仪表里面放置的感温元件数量,一般可分为单支型、双支型和多支型。化工工程测量一个点的温度时测温元件一般选用单支型; 用于重要的控制、联锁时,以及温度元件损坏不易更换情况( 如电机的轴承温度测量) ,则采用双支型温度元件。当需要测量分层介质或不同高度的各自温度时选多支型( 也叫多点温度计) 。

1.3标准分度号

热电阻感温元件材料可分为两大类:

1金属导体———铂、铜、镍等;

2半导体———锗、碳、热敏电阻等。

金属导体材料的电阻是目前工业上大量采用的。特别是铂热电阻,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性能稳定且复现性好,能测较高的温度,已被广泛应用。铜热电阻与铂热电阻相比,其优点主要是铜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价格便宜,但测温范围较小,只适用于 - 50 ~ + 150 ℃ 。这两种热电阻都已经是国家的标准产品。

作为半导体材料的锗、碳等,因其性能不稳定,互换性较差,使应用受到限制。

工业热电阻 常见分度 号有: Pt100、Pt10、Cu50、Cu100等,其中最常用的是PT100。

1.4允许精度等级

铂热电阻Pt100、Pt10的精度等级可分为A级或B级,其中A级的允许偏差为: ± ( 0. 15 + 0. 002· | t | ) ℃ ,B级的允许偏差为: ± ( 0. 3 + 0. 005·| t| ) ℃ 。 | t |为温度的绝对值。

1.5测量元件引线形式

测量元件引线形式有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如图1所示。

二线制就是热电阻两端各引出一根导线,这种测量方法简单,但是由于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能消除所以会造成测量误差, 用于短距离要求不高的场合,精度等级为A级的热电阻不适采用二线制接法。

热电阻三线制是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这种方式通常与电桥配套使用,两个导线分别接在电桥的两个桥背上,另一根线接在电桥的电源上,消除了引线电阻的误差,这种方法一般工业中最常用。

热电阻四线制是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 另外两根导线测量热电阻上面的电压,由于电压测量仪器内阻很高,不分流,测到的电压就完全是热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I已知,通过欧姆定律算出电阻值再转换成温度。这种方法测量精度高,用作高精度测量用。

1.6仪表量程和变送器校验量程

热电阻PT100的测量范围为 - 200 ~ 600 ℃ 。单从量程考虑,只要工艺温度条件在此范围内,PT100都能测量。而变送器的校验量程则是规定了一个比工艺条件需要的温度范围略大的区间,此区间温度范围对应着4 ~ 20 m A标准输出信号。

一般工艺需要的最高测量值不大于变送器校验量程上限值90% ,正常测量值在变送器校验量程上限值的1 /2左右。

1.7外保护套管结构形式

当工艺过程存在高压、高流速或腐蚀性的情况,热电阻本身的保护管不能适用于这样的条件时,以及要求未装仪表前工艺管道或设备为密闭系统的场合,应采用温度计套管,以保证安全和正常操作。化工工程一般都要求温度计配用外保护套管。

对于中、低压介质宜选用无缝钢管式温度计套管; 对于高压介质场合,宜选用直形或锥形整体钻孔管式温度计套管; 对于被测介质流速较高或要求温度计套管有高强度的场合,应选用锥形整体钻孔式套管; 对于要求减小阻力或减小热响应时间的场合,可选用阶梯形温度计套管。

对于高压、高流速用途的温度计套管还要进行固有频率、 谐振频率计算及强度分析。

2热电阻和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的优缺点分析

现场是采用热电阻还是带变送的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好呢? 因为采用热电阻测温传感器测量时,应注意尽量减少连接导线长度变化而引起的电阻值误差。为此在连接动圈仪表测量时, 应在三根外接导线上都设置调整电阻,使每个外线路电阻保持5 Ω[2]。当连接电桥测量时,只需在二根连接导线上设置调整电阻且保持2 ~ 5 Ω。而一体化温度变送器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距离远,且可直接输出4 ~ 20 m A( DC) + HART标准信号, 所以一般远传温度测量仪表多采用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但是一体化温度变送器也有缺点,它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信号漂移非常严重,导致测量误差变化大,需要经常维护调校; 而热电阻这种最原始的测温元件,误差几乎是不变的, 没有太大的维护量[3]。所以:

( 1) 在温度检测点环境温度正常( 不大于60 Ω) 或安装位置不高( 不大于20 m) 的场合,宜选用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 2) 当被测介质温度较高或环境温度较高( 大于60 Ω) , 需慎用智能型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可通过使用分体式温度变送器或导轨式安装的温度变送器来满足所需的要求。

3典型的安装连接形式

热电阻在工艺管道或设备上的安装连接形式有许多种,如图2所示。

其中最为典型的安装形式是带螺纹连接头安装和带法兰套管安装。带螺纹连接头安装又可分为带直形连接头和带45°角连接头两种。一般管道上采用带直形连接头或带法兰套管式安装,设备上采用带法兰套管式安装。

热电阻采用带直形连接头式安装,直形连接头一般高度H = 120 mm,45°角连接头一般高度H = 150 mm; 热电阻采用带法兰套管式安装,法兰接管一般高度H = 150 mm。管道上焊直形连接头时,管道一般开口为 ¢ 24,管道上焊45°角连接头时,管道一般开口为 ¢ 30; 设备( 或管道) 上采用法兰接管时, 一般开口为 ¢ 40或 ¢ 50。

对于在小管上安装温度计时,管道上需要加扩大管[4]。一般如果管道尺寸小于4”,用于温度计测量的管段需扩径至4”, 而且扩大管段的长度不小于300 mm。

4插入深度的计算

温度计的插入深度有几种计算方法,首先要了解几个术语:

套管插入深度( U) ———温度计套管法兰以下或工艺连接螺纹基面以下的长度;

套管总长( S) ———温度计套管的两端之间的长度,一般S = U + 50;

温度传感器插入长度( l) ———温度传感器螺纹基面及以下的长度;

温度传感器总长( L) ———双金属及温度传感器两端之间的长度,一般L = l + 150。

一般采用套管插入深度( U) 作为温度计插入深度计算,如图3所示。

管道安装时,采用垂直安装或与管壁成45°角安装时,检测元件末端位于管子中间的1 /3区域内,最好位于正中间。但当管道很大时,则不需要受此限制,原则上保护管在管道内的长度为50 ~ 250 mm。故插入深度计算一般为: 管道直径的一半加上直形连接头( 一般为120 mm) 或法兰接管( 一般为150 mm) 的长度。

对大口径管道,插入深度过长,造成投资浪费,且易于损坏; 对小口径管道,由于插入深度不够所产生的测量误差可达20 ℃ 以上。

设备上安装时,一般可选择在设备内的长度为250 mm或400 mm。一般来说,插入深度越深,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就越小,但当设备内有搅拌器或蒸汽加热管等其他器件时,要注意不能碰到或离的太近。

5结语

热电阻是化工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温度远传测温仪表。选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参数除了上面介绍的还有其他一些,比如工艺连接法兰标准、压力等级、仪表连接规格、保护管和外套管材质、接线盒的防爆等级和防护等级等等。本文把选型设计和安装中常碰到的一些常见和重、难点的问题做了一些介绍,对工程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介绍了化工工程设计中热电阻选型时的主要参数如测量元件结构形式、测量元件数量、标准分度号、允许精度等级、测量元件结构形式、仪表量程和变送器校验量程、外保护套管结构形式等应该如何选取;比较了热电阻和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各自的优缺点,选型时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给出热电阻的几种典型安装连接形式;最后详细介绍了保护套管插入深度的计算方法。对工程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电阻》的探究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电阻;电阻定律;科学探究;学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2(S)-0018-3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1]。虽然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正在逐步加深,但对在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电阻》的教学设计为例,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提高科学探究质量的策略做一探讨。

1 教材分析

“电阻”是新课标高中物理3-1的第三章《恒定电流》的第二节内容。按新课程标准,在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教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司南版)中,与电磁学有关的二级主题有7个,其中与电路有关的二级主题有“电路”、“交变电流”和“传感器”,司南版3-1教材中的“电阻”一节是与“电路”相关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并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的重要内容。

“电阻定律”是“电阻”一节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课程安排了历史的回顾和电流等内容,而在后面,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路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的学习中又必须以电阻定律为基础。因此,电阻定律在整个高中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器材简单,电路不复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实验容易成功,所以可以让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只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猜想、实验设计思路等不加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分析、处理实验信息,得出电阻定律,就能达到既加深学生对“电阻率”和“电阻”概念的理解,又能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在“电阻”一节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控制变量法。总之,本节应突出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情分析

在学习“电阻”这节内容时,高中生由于在初中时已定性研究了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它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之间的关系,所以感觉“似曾相识”,容易忽视电阻定律建立的过程,只记住结论。电阻率是学生学到的第一个由多个物理量直接导出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其中科学探究是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高二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本节适合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知道电阻及电阻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2)在对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成功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实验成功的喜悦。

4 器材及媒体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若干、锰铜合金、铁导线若干。

媒体: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事件1】教师播放用flash编制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电阻R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呢?

【教学设计说明】根据新课程的精神,从创设的实验情境中,让学生发现感兴趣的问题,进而提出可供探究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猜想与假设

【教学事件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长度、材料和温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由学生代表陈述“导体的电阻与几个因素的可能定量关系”的猜想。

学生可能的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二次方成正比,等。

学生可能的猜想2:导体电阻可能与横截面积成反比,也可能成正比。

学生可能的猜想3:导体的电阻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也可能温度越高,电阻越低。

学生可能的猜想4:导体电阻可能与所制作的材料有关。

教师询问同学还有什么补充意见的吗?

【教学设计说明】猜想不是胡乱猜想,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物理实验可能出现结果的预测,引导学生养成有根据的进行科学猜想与假设的习惯。

5.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学事件3】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物体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时,所用的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节课仍采用这种实验方法来研究。

【教学事件4】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

【教学设计说明】“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依据确定的探究课题和已有的条件,让学生经历设计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方案和设计实验的过程,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5.4 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教学事件5】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电阻丝的材料,长度比,横截面积比用标签明确标注)如图2所示,利用它们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感觉不能,还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可以提出。

【教学事件6】小组实验。实验可采取3-4人的小组实验。把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分成四个小实验,因为时间的限制,各实验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实验来研究,如果有时间再作其它实验,最后交流成果。

实验1:S、T、ρ不变,只探究电阻R与长度L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2:L、T、ρ不变,只探究电阻R与横截面积S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3:S、L、T不变,只探究电阻R与材料ρ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4:S、L、ρ不变,只探究电阻R与温度T之间的定量关系。

各实验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仔细观测实验现象,并记录实详实验数据。

【教学设计说明】“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探究方案操作实验,实验数据是下一步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因此指导学生在收集实验数据时,应该给学生提出“严谨、认真、仔细”的要求。

5.5 分析与论证

【教学事件7】小组内学生交流、评价和归纳,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指导。

【教学设计说明】 “分析与论证”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能力只能在学生经历“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养成。

【教学事件8】教师收集各实验的实验数据及结论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由实验1、2、3总结出电阻定律并得出公式:R=ρL/S。

对实验4,得出电阻率单位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综合4个实验,电阻定律应理解为: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的电阻R与构成它的材料ρ有关。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后电阻率表,加深对电阻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事件9】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介绍电阻及电阻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加深电阻、电阻定律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设计说明】在物理教学中,经过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应该引导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6 反思探究过程,评估得到的结论

【教学事件10】引导学生评估全班得到的结论的适应范围,对本小组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探究结论的适应范围与探究过程的条件有关,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在探究后对探究结论和过程进行评估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5.7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1)知识总结:电阻定律、电阻率。

(2)方法总结:控制变量法;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教学设计说明】对本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构建自己的良好知识结构。

6 板书设计

电阻定律

副板书1.电阻定律(1)内容:……(2)表达式:R=ρL/S2.电阻率(1)物理意义:………(2)单位:Ω·m(3)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身边的电阻例如:…………副板书

【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备课、授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注:牛英申,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工物理工程学院教育硕士。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3年

(栏目编辑黄懋恩)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 篇4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是电学中一种基本的测量电阻的方法。以前的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是对定值电阻进行测量,最后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本节安排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比较计算出的答案”,从而“能看出其中的规律”。这两种安排都能使学生学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从不同方面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方法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对操作感兴趣,对于分析实验数据得结论、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这两个环节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这节课的问题,举了一些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的例子,很多规律和发明并不是有意去研究得出的,而是科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无意得到的,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少的小分明都是在使用过程中感觉不好用,有心人发现了才发明出更好用的。同学们如果坚持去分析评估,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说不定你们也能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或者是有新的发明创造。这样激励学生去分析评估。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这样的`问题,多引导学生去分析,我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将来的发明家中就会有我们的学生。

电阻教学设计 篇5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自制电阻定律演示器,一节干电池,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图1),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一个,导线若干。

1课时

1.复习

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2.引入新课

用电阻定律演示器做演示实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导线CD代替AB,接通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不同.提出问题: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 3.进行新课

原来,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形成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在相同的电压下,导线AB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AB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导线AB的电阻小;导线CD中通过的电流小,表明CD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导线CD的电阻大.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部分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出电阻的概念,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为讲授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作好准备,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板书:〈

一、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二、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母,简称欧,符号是Ω.〉

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

你能不能设计一组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提示:电阻是否跟材料、长度、导线的粗细有关)

在学生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用图2所示的装置做下面三组学生实验.(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关.交代新课开始的实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CD,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表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导线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压 电流 电阻

AB 锰铜 相同 相同 相同

CD 镍铬合金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导线CD和EF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2内.表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导线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压 电流 电阻

CD 相同 1米 相同 相同

EF 0.5米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线CD和GH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3内.表3: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导线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压 电流 电阻

CD 相同 相同 S 相同

GH 2S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人在街上行走作比喻,街道越长,街面越窄,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多.同理,导体越长、越细,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受到碰撞的机会就会越多.导体的电阻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图3).演示实验:把铁丝线圈(或日光灯管的灯丝)按图3接入电路,用酒精灯缓慢地对灯丝加热观察加热前后,演示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提问: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得到什么结论?(导体被加热后,它的温度升高,电流表示数变小,表明导体的电阻变大,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板书:〈

三、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导体的电阻由它自身的条件决定,因此,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应取相同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的不同材料在相同温度下加以比较,课本上的表列出了一些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

2、在20℃时的不同材料的导线的电阻值.提问:从查表,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好?(银的导电性能最好,因此,在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它的电阻最小.其次是铜,再次是铝.)

看课本中的小注,介绍电阻率的概念.练习题:(1)电阻的国际单位是什么?0.2兆欧=______欧.(2)为什么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3)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厘米,另一条长1.3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4)有两条长短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横截面积0.4厘米2,一条2毫米2,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5)“铜导线比铁导线的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当怎么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

【实验导入】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导体和绝缘体(4min)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3.导体和绝缘体的各自用途举例。

(二)电阻(5min)

【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铁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能力又有不同呢?

【实验1】课本图6.3-1实验装置,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铁丝时灯泡暗。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解决

学生观察、回答

突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通过分类确定研究的对象,逐步引入新问题

【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二)电阻的单位和换算(5min)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kΩ=103Ω;1 MΩ=106Ω

3.几占常见的电阻值。

4.【名人倚事】欧姆灵巧的手艺是从事科学实验之本,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但从小受到良好的重陶,父亲是个技术熟练的锁匠,还爱好数学和哲学。父亲对他的技术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果只会动脑不会动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欧姆要不是有这一手好手艺,木工、车工、钳工样样都能来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5min)

【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猜测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

【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研究。

【实验1】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

【实验2】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

【实验3】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

【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

【结论】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类比方法】用人的流动类比电阻

把某条公路比喻成电阻,把路上朝一个方向运动的行人比喻成电流,则公路越长,想通过它就越难,阻力大;道路越宽,通过它就越容易,电阻越小;温度越高,即行人的速度大,则通过它越困难,即电阻大。

如何类比电阻与材料有关系呢?

如果道路本身状况良好,通过就容易,道路本身就坑坑洼洼,则通过它就困难,即电阻与材料有关。

(四)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5min)

让学生看书。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敏电阻?什么是热敏电阻?

2.什么是超导现象?

【视频】半导体与超导体的应用。

总结:光敏电阻是……;热敏电阻是……。

(五)思考与练习

1.一条金属丝的电阻为R,若将它们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它的电阻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根导线从电路上拿下来它电阻为0

B.铁的电阻一定比铜大

C.导体中有电流,导体中才有电阻

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

E.导体中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无关

3.【05福州】根据下表中数据回答:安装家庭电路时选用导线时,应从铜线和铁线中,选用 线,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选择电阻线材料时,应从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中,选用。

导线

电阻R/Ω

导线

电阻R/Ω

0.017 锰铜合金

0.44

0.096 镍铬合金

1.1

师生一起分析

学生记忆单位和读法

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探究报告,得出结论

师生一起讨论

学生带问题自学

学生思考

一定要强调电压相同

强化单位词头的代表作用

实施情感教学目标

以课本上数值的条件作为引入,较好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突出类比,理解记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并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巩固所学知识

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概念,知道了导体中都有一种阻碍电流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电阻;其单位是以物理学家欧姆的名字命名的,其它的单位还有千欧和兆欧,我们要知道它们间的单位换算。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前三个都是导体内部本身的因素所商定的,只有最后一个温度取决于外界的条件。

作业

布置些课外作业

流 程

第三节:电阻

一、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符号为R。

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1.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为Ω;2.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四、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

光敏电阻、热敏电阻。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第三节的第一个课时,主要讲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材中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虽没提到,但下一课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也是需要它的,另外这个实验也有很多物理方法渗透其中,对学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把该实验变成了学生实验,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关于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的论断学生理解不好,有的还怀疑,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待到得出欧姆定律后,再解释就会透彻了。

电阻的教学设计 篇6

问题一:用控制变量法研究I、U、R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为什么只探究电流I与电压U之间关系以及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

按照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应当是保持其中任何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不研究“保持电流I不变,探究电压U与电阻 R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其实,电阻是导体的本身性质,它并不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当电压变了,电阻不改变,只能电流变化了,保持电流变化不可能。

问题二: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

如果不用滑动变阻器,虽然能够测量出R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但该电路只能测量出一组电压和电流的值,而从一组电流和电压的数据是无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应该再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因此就需要改变R两端的电压,可以不断改变电阻,也可以采用改变电池节数的方法,还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比较下来,当然是用滑动变阻器更方便快捷。同时,滑动变阻器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问题三:在探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应该如何操作?

如何保持电压U不变?即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同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保持电压不变,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问题四:在本实验之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电阻的教学设计 篇7

目前, 国内外对于冲击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仍然局限在传统的直流法或交流电位降法, 以此方法测量出结果后乘以冲击系数, 可得到冲击接地电阻[2]。此法虽然简单易行, 测试速度快, 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 即这种测量方法并不能较准确的反应接地体在高频入射电流的电阻响应特性, 只是粗略的估算形式。当然, 国内也有某些机构在研究以标准的雷击电流 (冲击电流) 作为入射电流测量冲击接地电阻的, 但是要实现如此陡波头, 高幅值的入射电流, 在工程上投资巨大, 而且设备笨重, 并不适合于工程测量[3,4]。

以波头较缓, 幅值较低的电流作为入射电流, 注入接地体, 采集接地体的电流信号和响应的电压信号, 经过变换算法, 计算出冲击接地电阻。同时为了提高测试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采用V/F、F/V变换, 红外通讯, 实现了数据采集板和信号处理板的全隔离,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使用了高速A/D、FIFO, 及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

1 测量原理

依上文所述, 冲击接地电阻是指以冲击电流为入射电流, 测量接地体的响应电阻的, 为了使冲击接地电阻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意义, 我们对冲击接地电阻作如下定义, 定义为Im流过接地体的最大电流, Um为接地体在最大电流时的最大响应电压[3,4], 则冲击接地电阻Rim可用下式表示:

undefined

所以只要能获得Um、Im的值, 即可计算出Rim的值。

在不考虑火花放电等非线性因素时, 可以讲接地体可等效成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 而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 一个系统的网络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undefined

式中, R (S) 为响应象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E (S) 为激励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当R (S) 和E (S) 由系统的同一端口取得时, 式 (2) 中的网络函数H (S) 具有输入阻抗或者输入导纳的特性, 即:

undefined或者undefined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 在频域内网络函数H (S) 是确定的, 且唯一的。所以就有:

整理上式, 可得到:

对上式作反拉式变换, 如式 (6) :

将 (6) 式离散化可得到式 (7) :

式中T为采样时间周期, 整理式 (7) , 并以T为时间单位, 得到离散时间域的卷积方程为式 (8) :

式中, i1 (n) 、u1 (n) 为注入接地体的电流和相应电压, i2 (n) 标准冲击电流, 通过上式可求得标准冲击电流下的响应, 据式 (1) 求的冲击接地电阻, 注意上述各值均为时间域中的采样序列。

2 硬件设计

通过对上述变换算法的论述, 我们知道, 只有采集到注入接地体的电流i1和接地体响应电压u1, 依据变换算法, 才能求得标准的冲击电流作用下的接地电阻。设计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硬件系统, 如图1所示。

该系统由冲击电流发生器及其充电单元、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A/D转换单元、主控制器单元、显示单元、人机接口单元、电源单元组成。工作原理如下:主控制器通过红外技术实现了主控制板和采集板之间的通讯, 用其来控制冲击电流的触发, 同时也可以获得采集板的采集信息;冲击电流发生器通过充电, 由控制单元触发, 将冲击电流注入接地体, 信号采集板采集注入电流和接地体的响应电压, 通过V/F、F/V变换, 将信号传递到主控制板, A/D转换完成单元采集存储, 并送主控制单元作数字规整, 计算得出标准冲击电流下的接地电阻, 送LCD显示。

2.1 信号采集

对测量冲击接地电阻装置来说, 对入射电流信号以及接地体响应电压信号的获取是一个难点, 因为冲击电流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值上都变化较快, 因此要求传感器具备优良的瞬态响应特性, 否则将无法满足测试要求[5]。

当前, 对冲击电流的测量方法主要是分流器法和罗氏线圈法, 分流器测试原理简单, 价格也较为低廉, 但是最大的缺陷是其在大电流流过时, 热效应明显, 导致非线性误差。而罗氏线圈的测试原理是基于安培环路定理和电磁感应定理的, 线圈采用空芯结构, 无需与电流回路有电气连接, 具有测量幅度大、响应频率宽、无磁饱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 非常适合本测试系统。

对冲击电压的测试, 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球隙法、光电测量法、分压法。球隙法需要预放电后才能达到稳定, 而光电测量法与传统的分压法相比稳定性较差, 对比各种方法, 最终选择传统的分压法。

2.2 电压/频率、频率/电压转化

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我们将信号采集板与数据处理板之间实行物理隔离, 以电压→频率、频率→电压的方式来实现模拟信号的传输。图2为电压→频率转换的具体电路。此电路将电压信号转换频率信号后, 送到光纤传输。图3为频率→电压转换的电路, 它将从光纤接收到的频率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此款电路已经调试完成, 线性误差在0.01%, 完全满足测试的需求[5]。

2.3 红外通讯

红外通讯电路是沟通信号采集板和数据处理板的桥梁, 负责传递主要的信息, 如触发信息、状态信息、命令信息等。图4为红外通讯电路。

2.2 数据转换与缓存

经过压/频、频/压转换的模拟信号需要A/D转换后方可送到处理器作运算, 得出测量结果, 所以数据转换与存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冲击电流的效幅值的时间是很短暂的, 一般在微秒级, 所以就要求数据转换系统具备快速是响应特性, 故而与一般的采集系统不同的是在A/D转换电路与主控制器之间加了一级FIFO, 作为缓存, 等待所有的A/D转换完成后, 再将FIFO中的数据送入主控制器作算法处理, 计算出测量结果, 并送到现实设备现实, 如图5所示。

3 结论

提出的利用波头较缓、幅值较低的冲击电流代替标准的冲击电流测量冲击接地电阻的变化算法, 以数字信号处理器强大的数字处理功能可轻松实现此算法, 以压/频 (频/压) 变化和红外通讯实现了信号采集板和数字处理板的物理隔离, 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特性, 具有明确的工程意义。

参考文献

[1]ANSI/IEEE Std 81—1983 IEEE guide for measuringearth resistivity, ground impedance, and earth surface po-tentials of aground systems, 1983.

[2]CHOI J K.AHN Y H, GOO S G, et al.Direct measure-ment of frequency domain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ofgrounding system//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Vol4, October 13-17, 2002, Kunming, China:2218-2221.

[3]HEIMBACH M, GRCEV L D.Grounding system analysisin transients programs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ap-proach.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1997, 12 (1) :186-193.

[4]潘晓杰, 刘涤尘.电力系统冲击接地电阻测量装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17 (16) :93-96.

伏安法测电阻教学案例 篇8

【关键词】课改教学过程中 伏安法测电阻案例的评析与启示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先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就告诉我们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要重视物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会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知现象,同时用学到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因此物理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当学生独立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合作者,学生动手实践的激励者,学生思维创新的点燃者。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立体模型和网络。下面我们看看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教学案例:

师: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有万用表欧姆挡直接测量,还有常用的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等测量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伏安法测量电阻。

师:谁能解释伏安法的含义呢?

生:伏是电压的单位代表电压表,安是电流的单位代表电流表。

师:解释得很好。伏安法就是电压表——电流表法测量电阻。

伏安法依据什么原理测量电阻呢?

生:欧姆定理:R=U/I

师: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时,如何接入电路呢?

生: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

师:回答得好。请各组同学用手中的电压表、电流表测量金属膜的电阻大小。

学生积极动手连接电路。

组甲:电压表接在电流表的前面,测得U=2.80V I=1.40A

计算R=U/I=2.80/1.40=2.0欧

组乙:电压表接在电流表的后面,测得U=2.69V I=1.45A

计算R=U/I=2.69/1.45=1.85欧

师:大家都测出了金属膜的电阻,金属膜电阻的真实值为1.97欧,请大家计算,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积极计算并互相研讨。

生:我们都正确,测量结果在误差范围内。

师:大家说的很正确。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有的大有的小呢?

学生讨论:电压表、电流表的相对位置不一样,电压表接在电流表的前面偏大,电压表接在电流表的后面偏小。

师:讨论得很好。

师生共同总结:伏安法测电阻可分为两类,电压表前接(偏大)、电压表后接(偏小)

师:在实际操作中,测量电阻什么时候用电压表前接,什么时候用电压表后接?

学生讨论:电压表前接,误差由电流表引起,电流表内阻小时误差小;电压表后接,误差由电压表引起,电压表内阻大时误差小。

师:很好。

师生共同总结:

⑴ 电压表前接要求电流表的内阻远小于被测电阻

⑵ 电压表后接要求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被测电阻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自主探究知识的激励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合作交流的组织者。学生成了动手动脑的实践者,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者和积极主动的发展者。教与学都统一到学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到了方法,受到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教与学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合力。从而让学生牢记学到的知识,掌握透彻,同时也体现了物理教学的价值,也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则案例启示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重学生的“学”,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良好课堂氛围。教育家托兰斯认为:“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探究、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思想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如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时,不管是对是错,教师都要认真倾听,不为过分追求知识的严密而挑剔学生,更不要因学生的答案非老师所希望,就一概否定。没有按老师设计的思路作答的,往往是独特的,甚至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如果我们能以极大的耐心和诚心去呵护它,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从这里萌芽,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而还给学生一片蓝天,体现物理教学的使用性。

2、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重学生的“学”就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因为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的单一、被动的听讲、记忆、模仿式的学习方式。这样使基础差的职高生失去了学习积极性,逃学甚至辍学。所以课该教学中,致力于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过程就是解放学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课改提倡以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问题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如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交流沟通及其团队协作精神,何乐而不为?

3、知识获取过程化

课改教学实施要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而不是去死读书,读死书。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知识获取过程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课本

上一篇:护士实习心得感悟下一篇: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暨全省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