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七巧板

2024-08-17

小学数学一年级七巧板(共12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七巧板 篇1

七巧板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突破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突破方法: 实际操作的方法。教法学法:教法: 实验研究法

学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教师: 课件、实物展示台 学生: 七巧板拼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欣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片

(2)用激情的语言来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

二、教学互动

(1)幻灯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过程。

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让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特点,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2)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3)每种图形有几个?分别是几号?

(4)从七巧板中选出两块板,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

(5)选择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6)游戏环节: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析摆出一个正方形。1)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2)然后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3)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序号拼图形。

教师出示一套七巧板,每个图形上均标有序号,学生可以根据序号拼出图形。(2)照样子,选择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6个由七巧板拼成的作品,但不出示七巧板的序号,让学生照样子拼一拼,试一试。(3)猜一猜,拼一拼。出示第一个狐狸阴影图片。1)你们看它像什么?

2)猜一猜,它可能是由哪几块七巧板拼成的?

3)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试拼。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给四组学生四套七七板和四张纸,让这四组同学在纸上拼,拼成后教师展示在黑板上。

(4)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

四、课堂小结

用七巧板还可以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来,希望同学们课后积极动手,将自己拼出的图形展示给家人和朋友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七巧板 篇2

一、千变万化的拼图游戏蕴含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与创新

七巧板虽由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这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却能拼出上千种形态各异的图案, 似乎只要你想象力足够丰富, 就能创造出足够多的图形。自然界中那么多的美好形象似乎都能借助于七巧板传神地表现出来。经常玩七巧板, 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教材的编排意图启示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方法

七巧板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 几乎全国各版本的数学教材都安排了七巧板的内容, 体现着新、实、活、美。如“趣如童话美如诗”的苏教版教材, “七巧板”的内容前后至少出现了4次:第三册中的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 安排这节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 培养学习兴趣, 发展空间观念;第八册第44页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右边是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见图1) 第48页又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下面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小船图, 在这个图形中, 你能找到梯形吗?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见图2) 第九册第18页的思考题是:下面是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 边长是8厘米。你知道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见图3) 第十册第87页, 为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密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你能从七巧板中选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一个平面吗? (见图4)

三、把七巧板融入课堂靠的是勇于实践与不懈坚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七巧板的妙用远不止于以上这些教学内容, 它呼唤着我们去创新、去实践、去妙用、去趣用。下面,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对如何妙用、趣用七巧板再举几例。

1. 图形的认识

当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后, 可以出示一副七巧板, 让学生说出每一块图形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中的一块或几块拼出一个图形, 让学生说说拼成的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在感受七巧板好玩的同时,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2. 角的认识

当学生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后, 可以出示一副七巧板, 让学生找出七巧板七个图形中共有多少个直角?多少个锐角?多少个钝角?

3. 分数的教学

分数和平均分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而七巧板是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大小不等的七份, 这对于认识分数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反例。我在教学“认识分数”时, 出示了这样一道辨析题:在如图5所示的七巧板中, 阴影部分的大小是这个正方形大小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图中虽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七份, 但因为没有平均分, 图中的三角形不是正方形的。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我接着问:图中阴影部分不是正方形的, 那是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呢?通过观察、讨论, 学生想到了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个三角形后, 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 所以阴影部分是正方形的。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我用这样一道题来导入:如图6, 七巧板中1号图形的面积是正方形的, 2号图形面积是正方形的, 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由于之前学生做的都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乍然出示这样一道题, 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产生了困惑。教师此时说明这就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 此后, 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分组研究, 展开探索, 这样学生最初的困惑就转化为对解决这一问题强烈的欲望,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面积的教学

面积的教学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强调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因此如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一般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来的, 我让学生观察七巧板使学生发现, 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其中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在此基础上, 我以追问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这种关系,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吗?”这样就有学生提出, 一般三角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 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实验, 最终获得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达成这一认识之后再来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当学习完所有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 可以安排这样的内容: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一幅鱼图 (如图7) , 让学生求出这幅鱼图的面积。学生肯定会先量出求每一种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然后求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再把它们加起来, 求出鱼图的面积。再用同副七巧板拼摆成另外一幅图 (如图8) , 问学生这幅图的面积是多少呢?思考:用同一副七巧板不管拼成什么图形, 总面积是不变的。

6.“比”知识的巩固

当学生学完“比”后, 可以出示一副七巧板, 让学生说说各图形的面积比。假设正方形的面积为1, 则小三角形的面积为, 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 大三角形的面积为2, 它们之间的面积存在着1:2:4:8的数学关系。

7. 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图9, 一副七巧板中涂色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解答此题前, 首先要对七巧板中每一块的面积占整个图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有所了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七巧板 篇3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四个班的奥数,期间我教了《认识图形》《简单的分类》《图形计数》《切西瓜》《切蛋糕》《七巧板拼图》《发现图形的规律,并接着画》《速算》等等,每一个专题,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种教学课堂组织形式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就只讲一个专题——《七巧板拼图》。

当我知道要教一年级的奥数时,我想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奥数的学习知识容量并不多,对于他们的学习应尽量以游戏、活动为主。

现在学生买的七巧板,里面都配有七巧板拼图纸,学生在第一节课里,还弄不清七巧板里每一块板之间的关系,我就指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里面的规律。用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使学生对这几块陌生的木板有着非常深的印象。

到了第二课时,学生基本对七巧板里的每一块都非常熟悉,我就要他们按照图纸上的图形去拼,他们照着图纸拼出一个图形后,甭提有多高兴了。比如:一个学生拼出来一只船后,他的思绪早就想象自己正在船上,这不嘴巴还“嘟嘟”地模仿汽笛的声音呢?还有同学在拼完一只狐狸后,自我陶醉了老半天,快乐地享受着自己智慧的劳动成果。像这样的实例多得数不胜数,试想:就这样七块冷冰冰的木板,通过自己的想象自由地驰骋,能变成一幅非常生动的画,孩子们能不开心吗?这种胜利的果实能不好好地“品尝”吗?我看到学生拼好了一个图形,便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当然,我也给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他们很乐意采取我的建议,并且要我跟他们一起拼图。这不,有班主任反映学生上晚自习都在用七巧板拼图,比以前上晚自习都轻松。

到了第三个课时,我跟他们讲故事,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他们听故事的时候,全班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生怕有一个字漏听了,学生不仅听会了一个故事,而且我还要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里收获到了什么?讲完故事之后,要他们选择这个故事的一个场景拼图,我帮他们分好组,并选好小组长,这位小组长主要任务是根据组内成员所拥有的七巧板的大小、厚度,选适合拼这个场景的图形的七巧板,并分好工,全班分组比赛,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好,这时教室里只有七巧板撞击桌子的声音,我稍稍进行指导。学生那种默契的配合以及胜利的喜悦,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完了之后,我也要各个小组成员讲故事,然后要小组长负责选一个比较好操作的故事进行比赛。学生拼完之后,我就要每组派一个代表讲一讲这个故事,并且要他们讲述这个故事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并且全班讨论哪个小组拼的图形最好,哪个小组讲的故事最精彩。

到了第四个课时,我就教他们唱歌,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享受着每一个音符,当学生会唱了,我就要求学生分组来拼……

当然,我也要求学生用卡纸剪一副七巧板,用两幅七巧板来拼图形,比如:一个学生就用两副七巧板和一副数学用具拼了一副挺漂亮的《春天江上图》。当时我真有一股想用相机拍下来的冲动。(下转第52页)

(上接第39页)到了这个内容要结束的时候,我就在整个一年级举行了一次七巧板拼图比赛,对于表现好的孩子,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奖励,看着孩子们拿着一张“七巧板拼图大王”的奖状那种高兴的神情,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游戏、音乐、想象,活动、表扬、鼓励、互相欣赏、小组合作等等都是一年级学习奥数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成功的体验是我这学期教学的宗旨。

二年级数学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篇4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教学重点: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认识过的纸片图形,师生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 1.再现图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现在老师拿出不同的图形,请大家一起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分别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集体说出它的名称。2.欣赏图案。

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在一起,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各种美而的图案。大家来看一看。

出示拼图:

上面拼成的各是什么呢?你知道是用什么拼成的吗?

有许多小朋友知道是七巧板拼成的啊,真不错!现在老师再用它来拼一个图案给大家看一看,想看吗?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用七巧板拼一个图案:

观察:大家说说现在又拼出了什么? 3.引入课题。

谈话:哎,它还真能变!你觉得玩七巧板有趣吗?七巧板为什么会这样巧妙、这样有趣呢?你又会用它拼哪些漂亮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拼一拼、玩一玩,看看它有多巧,有趣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

1.活动一: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

谈话:什么是七巧板,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七巧板是我国古时候人们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很常见。七巧板由七块简单图形组成,却能拼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图形和图案。由于它巧妙好玩,人们把它叫作“七巧板”。北京故宫还保存着我国古代的七巧板呢1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引起了海外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东方模板”“唐图”,意思是“来自东方的魔术板”“中国的拼图”。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聪明、多么智慧!(2)比比想想。

课件出示七巧板。

说明:这就是七巧板,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七巧板。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七巧板,你能发现七巧板的哪些秘密呢?比如,有几块呀,有哪些图形呀,有没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呀。先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发现的七巧板的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说一说?

现在大家来整理一下,七巧板有几块,分别有哪些图形?哪几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请小朋友拿出来大家看一看。

指出:七巧板一共有7块图形,分为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小三角形完全一样,两个大三角形完全一样。2.活动二:想想拼拼,感受奇巧。(1)选两块拼图。

请小朋友选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你认识过的图形。

学生拼图后展示、交流,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激趣:你看拼图多有意思!同样的两个三角形,竟然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几种图形。如果让你任意选两块,你想想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呢?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行吗?(学生拼图,教师巡视)

学生拼图后交流、展示,让学生说说分别拼出什么图形。

引导:用两块就能拼出这么多种图形,如果用三块拼,你觉得拼成的图形会是怎样的情况呢?(2)选三块拼图。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选三块图板拼一拼,拼好图形同桌先交流,看看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是不是拼出了更多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提问:选三块拼和选两块拼比,你感觉哪种的变化多、拼法多?

指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就有这么多的变化,真的变幻莫测!如果选更多的块数,拼法会更多吗?试一试好吗?(3)任意选择拼图。新 课标第一 网

要求:请大家任意选四块、五块或六块、七块来拼一拼,和同桌交流,看看你的拼法多不多,并且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你选了哪几块,是怎样拼的,能到黑板上交流一下吗?(指名一些学生演示拼一拼,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演示不同的拼法)

提问:你对选更多的块数拼图形有什么体会?

指出: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用全部的七块来拼,更有数不清的变化,不知道能拼出多少种我们认识过的图形!你看,七巧板真“巧”、真神奇!3.活动三:拼拼说说,激情生趣。(1)模仿拼图。

谈话:还记得开始大家看到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吗?(显示开始呈现的图案)现在让你照着拼这样的图案,你能行吗?

请小朋友选一个图案,照着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来。

学生照着拼图案,指名四人黑板上照着拼,然后欣赏自己和同伴拼的图案。(2)想象拼图。

引导:哎,一副七巧板,竟然可以拼出像鱼、羊、狐狸等这些美丽的图案,有趣吧!那你还想用七巧板拼出哪些不同的图案或图形呢?有信心自己试着拼一拼吗?小朋友自己想想、拼拼,看看谁聪明!

学生拼图案或图形,拼成的可以到黑板上摆一摆,让大家欣赏。(3)反思交流,说说体会。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上面拼图活动过程,和同桌说说七巧板“巧”在哪里,你对七巧板拼图有哪些体会。

交流:让掌生说说对七巧板“巧”的体验,用七巧板拼图的体会。

三、课堂小结,延伸有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七巧板 篇5

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课题: 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1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

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

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

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 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6

能够独立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对计数单位“个(一)”、“十”、“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及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

3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数数、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通过数老师的手指个数,复习10个一是十。通过数3个同学的手指个数掌握4种常用的数数方法,并渗透在数数时要根据实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数数方法。

(二)画圆建立数数的模型、掌握数的组成

1、让学生用点数的方法数出班级学生人数,并渗透在点数时,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手口一致。

2、让学生画圆表示出班级学生人数

(1)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圆表示班级学生人数。画之前思考,画出的圆怎样摆,能让老师和学生不用数就能看出圆的个数。

(2)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几种有代表性的画法当中自己观察比较出那种画法最容易看出圆的个数。

(3)(展示10个10个画的作品)你知道34当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吗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3和4所对应的圆)34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出示老师画的圆每行10个,共9行,再多3个。

(1)让学生观察老师画了多少个圆是怎么看出来的93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老师接着画圆,请学生帮老师数一数,画了多少个。画到99个的时候,故意停下来,现在有多少个圆老师再画一个是多少个你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吗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数数和数的组成巩固练习,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100的实际意义。

1、引导学生估计出书上第33页小羊的只数,然后再10只10只的圈起来数出小羊的只数,教学中渗透估算方法。

2、展示100枝铅笔。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枝铅笔,再带领学生10枝10枝、5枝5枝、2枝2枝、1枝1枝的数出铅笔的枝数。并相机的说出相应数的组成。

3、通过观察比较100枝铅笔、100根小棒、100粒米和100枚硬币,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100的实际意义。

4、展示生活中的100及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四、课堂小结和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习了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在书上第33页进行自我评价如果你认为本节课自己做到

1、能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请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2、知道100以内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请再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篇7

现我们正在进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摸索与探究,作为最基础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先学后教。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触碰到相关知识点,由此展开对新知的探究,教师只需在旁引导、指点即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必过分担心学生是否能行,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只要组织引导适当,学生定会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课堂的开始,并没有急于讲授,而是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滚一滚等方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学生在观察、交流之中就发现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感悟了本节课的知识,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创设好的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的环节:

1、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袋子里礼物,判断它的形状并说一说它的名称。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这一组活动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研总结 篇9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研总结

一年级数学

在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构建有效课堂落实到教学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宗旨,经常听课,老师们通过听课活动,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创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们各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了创建有效课堂,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多讲这种研讨课既能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自主、创新、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本学期我组一共开展了16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法,学情分析、反思心得、集体备课,以此来矫正疏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通过检查发现大家都备课认真,作业批改仔细,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真正做到了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

四、认真落实培优补差,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优补差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每个数学教师在这方面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除了培优补差外,每个教师还指定了详细的转差计划、转差有记录,有总结。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转化一至二名学困生。这些学生都有较大的进步。说明补差效果很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海版)第一学期P30

认知目标:

1、通过补充,会求缺少的加数。

2、会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情节,并解答。

能力目标:

1、还缺几个可以继续往前数,也可以对和进行分拆。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补充求缺少的加数。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的情节,并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设计思想: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认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给学生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时间操作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尽量遵循二期课改理念,体

现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新知前,要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为学新知作准备。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上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室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展现生活情景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我分别设计了“小亚和乐乐在干什么”和“小猫过生日”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3、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新课标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计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为体的能力。在本课中我设计了“鱼缸里还缺几条鱼”、“乘车游戏”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小学数学如何教学 篇11

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

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2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巧设疑问,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巧、技能,由理性逐步转化为感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能力。首先要掌握好设疑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设疑方法。(1)利用比较法设疑。例如,教“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先讲解:12×5=?12×10=?为新课开始搭桥铺路。接着再出示准备好的例题:每盒铅笔有12支,15盒一共有多少支?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可以把15盒分成了10盒和5盒,分别算出支数,再算出总的支数。其次,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对照比较,并设问:书上的计算方式与自己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速度比较快?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书写格式是什么?这样的比较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在自学中弄清了问题,掌握了计算方法,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2)通过观察事物设计疑问。例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变成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变化前后的情况,提出问题:图形的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学生回答后再提问: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在游戏中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有的学生精力无法集中很容易就走神,根本无法听老师讲课。如果我们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游戏和分组讨论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把这些儿歌改编成乘法口诀,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只有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动力。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强、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多种多样有趣的课外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学习要多动脑筋、找窍门,学会手、脑并用。学生有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参与意识得到提高,自理能力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进而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1]。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并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见解,那么教师最终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那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的寻求教师帮助,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那学生对数学学科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节奏,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的要求,要始终正确引导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问题。并且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不能太武断,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而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数字转化为动态的图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中的《数一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和动画视频

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现静态的动物图片(5只小鸡),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动物有几个,学生回答有5只;然后,教师点击视频,并配声音解说,“5只小鸡离开家捉虫子吃,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大家急着往家里跑,跑回家后,鸡妈妈一看”,在此时视频也暂停,让学生再数一数图片中的小鸡数量(4只小鸡)。学生发现少了1只,“最小的孩子不见了,于是鸡妈妈就跑到外边去找,最后在小兔子家找到了小鸡。”在《数一数》这一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将内容用形象化的手法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小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课堂,最终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数学思维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

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认识到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提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多种多样,比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阶梯”,“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中学生最富有想象力,因此,不但要给他们以“提问题”的权利、机会和场所,更要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上,而是以它们为载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正是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也是目前数学思维教育素质化的新热点。而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数学思维的种类有很多,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直觉思维到辨证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从再现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从中体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发散性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2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操作能力、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3、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12-5=

15+3=

4+9=

6+8=

3+7=

20+13=

30+14=

24+5=

2、说说24+5=你是怎么进行计算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题图:箱子里24瓶矿泉水,外面有9瓶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学生观察,讨论得到用加法计算,算式为:24+9

3、请学生领用小棒来进行操作,演示计算过程。

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先算个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上的数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先圈一圈再填写计算过程。

2、填出里的数

14+3=()7 2+44=()6

25+6=()1 36+4=()0

59+2=()1 59+20=() 9

3、练习十五第6题。改错,说明错的原因。

4、爷爷有50元钱,买一副眼镜花了35元钱,一个杯子花了9元钱,用去多少钱?

四、总结

上一篇: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下一篇:初中扩写《楚王好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