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2024-10-25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共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篇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8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课题: 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1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

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

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

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 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关键词: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下载,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doc格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篇2

1. 多媒体展示,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 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 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 使得各种媒体互补, 传递出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 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不但信息量大, 而且图文声并茂, 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而且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例如, 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 我简单地操作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 接着跳出“1”“2”“3”“4”“5”“6”“7”“8”“9”, 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 看不起“0”, “1”出来打抱不平, 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 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 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 1和0站在了一起, 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我自然地引入新课:“10的认识。”

2. 精心设计作业。

2.1 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学生写不好数学作业, 就会遭到教师、家长的批评, 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书面作业, 非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一年级学生虽然不太会写, 却很愿意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 他们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这一认识, 我让学生回家“说一说”, 即把你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样, 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2 让学生“玩一玩”。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 认为学就是学, 玩就是玩。学好了, 才能玩;学不好, 就不能玩。长此以往, 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 而不是一种乐趣, 做家庭作业只是在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情感, 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学习的乐趣, 我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例如, 在教学《比多少》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4个杯子装一样多的水, 然后分别放入1、2、3、4块方糖, 猜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 发现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又如, “比高矮”的作业:回家和家长排排队, 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巩固比高矮的方法, 创造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机会) 。“10以内的加法”作业: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复习10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提高口算速度) 。“前后、左右”作业:请家长坐好, 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各有些什么。

3. 进行教学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 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3.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会数学地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角度去展开。

3.2 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已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愿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知识, 否则常常会进入误区,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开发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 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使他们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3 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兴趣情境 问题能力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并注意培养兴趣

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数学很有用,也很有趣。老师可以将生活中孩子关心、熟悉的现象改编成数学题,加深孩子对数学应用的认识,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对题目进行故事包装,即把一个很普通的题目,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把它包装起来,让孩子觉得有趣,有意思。如:对于9的分与合,出这样一道题:有9名解放军战士分成两小队执行任务,如果你是队长,你准备怎样分?有多少种分法?这样比单纯说9可以分成1和8,9可以分成2和7等,要有趣得多,孩子才会觉得有意思。

其次,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孩子做错了题目老师一定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孩子。有这样一道经典题目经常在各类数学竞赛中出现:小明和小刚住同一栋楼,小明家住三楼,他从楼下爬楼到家需要3分钟,小刚家住五楼,问小刚从楼下爬楼到家需要几分钟?这道题非常简单,但是非常容易错,很多孩子会脱口而出“5分钟”。对于这种错误老师不要立刻表达孩子错了,而要引导孩子分析问题:首先,爬楼梯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典型应用题之一,有些奥数书上也叫“植树问题”,这种题的特点很简单,只要老师提示一句话就可以“住在一楼的人是不需要爬楼的”;其次,这道题的背后又含有“找规律”这个经典数学思想,即3楼3分钟能不能推出4楼4分钟、5楼5分钟,找规律最为重要的是确定初始值,也就是1楼1分钟能不能成立,想到这里就很清楚,显然1楼1分钟是不成立的。如果每一道题目老师都鼓励孩子多思考,从更深层次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并且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就做到了事半功倍。

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多让孩子动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把不好操作的转为好操作的,这样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老师可和孩子一起做数学游戏,通过有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例题:有两堆石子,如果从第一堆中取5粒石子放到第二堆中,则两堆的石子数相等,由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关于这两堆石子的什么判断?这道题显然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4

邓南中心小学屈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28页及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7,知道6、7的两种含义。

2.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并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并运用“<”“>”“=”。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4、在活动情境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问题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自制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有首童谣大家一定听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再听听这首童谣。

出示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2.我们帮他数一数吧。

出示松鼠课件。好多哦,咱们按顺序把松鼠找出来!2 3 4 5 6

咦,除了可爱的小松鼠之外还有什么呢?生回答有樱桃 对呀 小松鼠手里还有好吃的樱桃呢。小朋友都会数数了,那咱们就把樱桃的数量也数出来好不好?1 2 3 4 5 6 7

宝贝们太了不起了,竟然把松鼠和樱桃都数出来了。松鼠有6只 樱桃有7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两个新朋友6、7

(板书课题:

6、7的认识)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7的基数含义.

(1)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回答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幅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卫生,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他们一样讲卫生、爱劳动,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人?几张桌子?

教师归纳:同学们数的很对,6个同学,7个人,6张桌子,7把椅子,他们的数量都可以用6和7来表示。

(3)从不同事物中抽象出“6”、“7”.

我们已经能准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的物体了,现在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

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小结:不论是6节课,6个人,还是6只蜜蜂„„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4)计数器演示.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上了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

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6添上1就是7。

(5)说说生活中的6和7。

2.认识6、7以内数的顺序.

(1)我们接着学习在尺子上表示数的顺序,(出示直尺图),请学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请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出0~5这些数.

(2)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应该排在哪里?

请学生把0~6这些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3)练习.

3.比较6与7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先出示两张都是5个点子的圆比,请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给其中的一张点子图添上1个点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明确: 5<6,6>5,并及时追问:还有几小于6? 6还大于几呢?

(2)巩固练习.

比较5与6,6与7的大小。

学习6、7的书写方法。

出示课件6、7的写法。提问:你看6和7像什么?(6像哨子嘟嘟吹,7像镰刀手中拿)

6和7都是一笔写成的,请你看清楚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然后描写6、7,最后在联系本上写两遍。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巩固练习。

出示直尺图。给直尺上的数填完整

出示金鱼图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请同学们回去找一找家中的事物有哪些可以用6、7来表示,下节课回来我们再相互交流。

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邓南中心小学屈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6和7的的意义,能用6和7表示物体,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练习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3、学习观察、操作和表达的数学方法。

片断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第42页情景图)图上画的什么?她们在干什么?说说教室里的劳动场面。

生:图上画的是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打扫教室卫生。她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在打扫卫生?

生:图上有一位老师和6位同学,一共是7个人。

师:从1数到7,然后再从7数到1。数会数。数数看。(生:略)

师:图上的同学可以用几表示?

生:图上的同学可以用6表示。

师:如果再加上1位老师,一共是几?(生:一共是7)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6和7这两个数。(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片断二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认识6和7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的看一看情景图。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表示?

生:教室里有6个同学,可以用6表示。(课件出示:6个学生人头——6)生:教室里一共有6张学生用的桌子,也可以用6表示。(课件出示:6张桌子——6)

生:如果再加上一张讲桌,就是7张桌子。可以用7表示。(课件出示:7张桌子——7)

生:教室里有7把椅子。可以用7表示。(课件出示:7把椅子——7)

师:很好。结合生活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和7这两个数表

示?说一句或一段话。

生:妈妈今天买了6个鸡蛋,可以用6表示。

生:别人的衣服上都只有5粒扣子,而我爸爸有一件衣服上是6粒扣子,可以用6表示。

生:我们今天语文学习的是第七课,我看可以用7表示。

生:我们体育课上经常是7个人一组开展活动,每组人数可以用7表示。……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刚才我们对于6和7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用6根或7根小棒摆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或图案。(学生自由活动摆图形或图案,老师巡视。)

师:摆好的同学说说看,你摆的是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我摆的是一个六边形,用了6根小棒,小棒数可以用6表示。如图

(一)图

(一)图

(二)图

(三)图

(四)生:我用7根小棒摆的是两个正方形,可以用7表示。如图

(二)生:我用7根小棒摆的是一个三角形,可以用7表示。如图

(三)生:我用7根小棒摆的是一支铅笔。可以用7表示。如图

(四)……

2、动脑思考,理解6和7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会画吗?试试看。(课件出示尺子。)

师:请同学们快速齐读从0—8,想一想,6的前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7在谁的前面?

生:6的前面是5,6的后面是7,7在8的前面。

师:根据尺子图,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

5○66○76○57○6

生:5○6的○里填上<,因为5加上1是6。

生:6○5的○里填上>,因为6在5的后面,比5多1。

生:6○7的○里填上<

生:7○6的○里填上>

师:根据尺子图,6是第几个数?7呢?

生:6是第6个数,7是第7个数。

生:不对,因为1的前面有一个0,所以6是第7个数。7应该是第8个数了。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排队游戏:请第一组的同学起立。“×××”站在第几?你是怎么想的?(生:略)

师:第6个同学是谁?第7个同学是谁?(生:略)

师:课件出示:第43页的金鱼缸的情景图。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左数第6瓶金鱼缸里有几条金鱼?

生:有7条金鱼

②有6条金鱼的金鱼缸是第几个金鱼缸?

生:左数第4个金鱼缸,右数也是第4个金鱼缸。

③第7个金鱼缸里有几条金鱼?

生:第7个金鱼缸里有5条金鱼。

……

片断三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完成课本第43页描红6和7,看谁写得又对又好。(学生展示)

2、按要求填数。

①1、2、3、()、4、5、()、()、8

②比5多1的数是(),比6多1的数是()。

③比6少1的数是(),比7少1的数是()。

3、游戏:老鹰捉小鸡。(课件出示: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场面。)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参加游戏的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②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③(指任意一只小鸡)它排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四、课堂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对这节课还满意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还有哪些要求?

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

邓南中心小学屈文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因数,首先就应该引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这节课我是从课本上的主题图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从图中引出6和7这两个数,这样组织教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中的数”。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生活中许多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课本中就是学生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场面“师生共同打扫教室”。这个看似很普通的情境,但是却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进入主题图,数出图中的人和物。在数图中的人和物的过程中学习6和7。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更应该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体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教学6和7的意义时,让学生在理解六个物体用“6”表示,七个物体用“7”表示的基础上,让学生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或图案。既让学生理解了6和7的意义,又让学生运用6和7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篇5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4○25○12○3

3、看图回答

○○△△□△□○□△☆△

一共有△。

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边起,第5个是()。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44

13223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555

1423324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4、单元训练 2课时 计 11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教学准备:“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86~87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2、熟练计算9加几

3、联系生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红旗

一、基本练习

9+5=9+8=9+2=9+7=9+4=

看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第5题夺红旗

指名两个学生夺红旗,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颁发红旗。

引导比较两边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7题小动物回家

游戏

森林里修了许多新房子,每种动物都有,请你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标有141311121718的楼房,指名扮演小动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题

让学生弄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

你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你喜欢那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讲评。

4、第9题

指导弄清题意

数一数大树前有几只小兔?树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学生独立列式,师巡视辅导。

指名汇报讲评

5、思考题

出示珠子图

指导看懂图意

依次数出每颗黑色珠子前面的红色珠子有多少颗?

看一看,红色珠子的颗数有什么规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颗?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9加几的练习课

8+9=179+8=1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2)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画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

(1)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的方法。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谈话:儿童乐园里每种东西有几个,我们怎样记录下来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2)提问:你能用画点子的办法表示小飞机、蝴蝶、小鸟和气球的个数吗?

(3)提问:这里还有三幅点子图,它们各表示多少个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占面的大图画里找出它们各表示什么东西吗?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深化

1、在习题纸上画点子。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四、总结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课后记:学生刚入学不久,还不懂得如何与同桌交流,应该给学生更明确的引导。 教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习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新知:

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1、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2、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来是5

3、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4、汇报

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习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2、里填几。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 )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 )个,右手拿( );7个哪?

4、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四、作业

书23页第2、3题

五、板书

分与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学生边分边说,对数的分与合掌握的较好。在训练中,启发学生可以按顺序分,以免漏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9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9加几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教材选取了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的有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会自主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并用课件呈现小猴买桃的情境图,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集中起来,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让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续学习的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将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复习铺垫

先引入口算题进行复习:第一关9+=10;第二关都是10加几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10加几就是十几;第三关9+1+几的口算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计算9加几的内容做出铺垫。

【本环节通过复习10加几、9+1加几的算式让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是十几,算十加几很快。为下面教学9加几奠定了知识基础。】

2、引导设计问题,探索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体会凑十的过程。

首先我会出示图片并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有一天,小猴带了好多桃子来看大家,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师:盒子里有几个?(9个),盒子外面有几个?(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如何计算9加几,我并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们观看课件自己探索,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的问题,寻找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小组汇报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中体会、理解凑十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数学上的优化,也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而我在此对学生的各种方法不做优劣评价,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并问学生喜欢哪种方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据现实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设计问题。

我先出示“试一试”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3、你能够根据学过的方法计算吗?

二、学习新知,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怎样计算?

7+58+5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重点指导:凑十法

3、学生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的困难。

4、反馈:

5+6=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赛

3、找朋友

学生连线

四、独立作业:

计算109页4、5题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悟“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较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 对应教材 复习说明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P91-P95 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 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 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 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 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 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 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1、平时多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加深其对时针、分针及其旋转方向的认识。

2、通过亲自动手拨出,更好地巩固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3、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注意是过了几。

4、培养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出错;

2、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 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 1、看错数字

2、看错运算符号

3、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 1、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可用符号帮助;

3、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 7+3=10

7-3=4 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 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凑十法”,能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

2、在观察、交流、比较中的活动中,理解并会运用“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计算规律,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信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如点数、接着数、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和“凑十法”等,其中“凑十法”是进位加法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捷等特点。即体现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后继的学习的基础。

通过前测发现,一些学生能正确计算8、7、6加几,但在访谈中发现学生是在学前经过了家长的反复训练,只是能知道计算结果,不明白计算方法,属于机械的计算。

重点难点

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今天我们一起乘车去公园,看看谁能准确的算出车票上的结果?

选择9+4借助摆小棒说明计算方法?

活动2【讲授】从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汽车来到了公园门口,这里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们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②接数法③8+5

2.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

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填写框架图,再现计算方法。

4、回忆,形成表象

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8+5的计算方法。

活动3【讲授】脱离实物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1、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抽象出算式。

师:到了中午,同学们都饿了,大家一起来到快餐厅,(课件出示:一些食物及售价,由教师介绍。)

师:如果每个人可以买两个食物,你最想买什么,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请你把算式写在纸条上。

教师将学生写的算式贴在黑板上(贴的时候分成两组,一组是大数加小数的算式,一组是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2、自主探究,感受多种计算方法。

师:你会计算哪道题?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重点说“凑十法”,体会凑十法既可以拆大数也可以拆小数。(板书框架图)

(2)感受“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计算规律。

学生先计算一个大数加小数的题如9+8,说明计算方法,这是学生的计算应该完全脱离开实物。然后再从黑板上找到8+9的算式,问你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吗?用的什么方法?把两个算式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最后找出有同样规律的一组算式。

(3)任选一道题,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填一填。

(1)比8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3)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直接说出计算结果。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能发现什么?

7+4=6+5=

7+6=8+7=

5+6=8+3=

7+8=6+7=

3、在○里填上“”>“<”或“=”。

6+9 ○ 16 18 ○ 8+8

7+8 ○ 8+7 7+5 ○ 7+6 8+5 ○ 6+5

4、老师也有一些购买食品的方案,请直接说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1食物2总价钱

8元9元8+9=

8元8元8+8=

8元7元8+7=

8元6元8+6=

8元5元8+5=

8元4元8+4=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知识延伸

1、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棒极了,那你们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

2、拓展:请大家回家完成一项任务,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算一算自己买完食物后还剩多少钱?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1教学目标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

难点: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的认识

从1数到9.

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活动2【讲授】学一学

(一)认识10.

1、看一看。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

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

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

(二)学习10的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

教材60页“做一做”

活动4【测试】查一查

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

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师导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扑克牌吗?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的扑克牌游戏,你们有兴趣吗?

2、(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3、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4、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5、再猜:如果两张牌合起来是8,其中一张是7,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2,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珠笔图

① 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 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③ 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生试读,师示范读,生再次跟读。()就用来表示不知道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小括号里的数。

④ 谁能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同桌先交流,再汇报。

⑤ 生汇报后师出示答案。

2、教学书P70小旗图。

① 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P70的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 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 ()+4=7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2、小结: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三、课间游戏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

我们拍:

四、实践运用

1、P70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 )+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 )+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 ()+6=9 ( )+1=7

1+()=9 ()+5=72+( )=8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游戏;

有几朵美丽的花,可惜每一朵花都少了一片叶子。请小朋友们给每一朵,再先一片叶子,使每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9 578 10

41 4 2 1

6、9、4、5、3、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17,18 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7,18 减几的减法。

2、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17,18 减几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口算

11-5=

11-8=

12-7=

14-6=

13-4=

15-8=

14-9=

16-8=

做完口算以后大家说一说怎么做的。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实物投影仪出示第95 页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学校校园里花坛里的新栽了一些小树,你们喜欢嘛?我们要爱护这些小树苗。今天有两个小朋友在给这些小树苗浇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1:小红说:我只浇了9 棵,剩下的是小华浇的。

学生2:我数了数,一共有16 棵小树。 教师:从两位同学获取的信息里,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3:小华浇了几棵?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解答呢?

学生4:16-9=(教师板书)

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我们以前学会了怎样算11,12,13,14,15 减几,用这种方法能算16-9 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算。

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9=1,再算 1+6=7,16-9=7。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想9+7=16,所以16-9=7。

学生3:我是这样算的:把9分成6和3,先算16-6=10,再算10-3=7,16-9=7。

教师小结学习情况。

指出: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就行了。注意不要算错了。然后请学生独立计算16-9。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从过去学的知识中找到了计算16减几的方法,表现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想考考你们,看看是不是真的会计算了。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出示例2:算一算17-8=, 18-9=。看谁算得 又对又快。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后,再在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

教师:请几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甲:我是这样算的:因为8+9=17,所以17-8=9,17-9=8。

教师:真不错,算减法想加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乙:我是这样算的:17-8,先从17 里面拿出10,10-8=2,再把2+7=9,17-8=9。18-9,先从18 里面拿出10,10-9=1,再把 1+8=9,18-9=9。

教师:你真行。这也是好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丙:我和他们都不一样,17-8,我把8分成7和1,先算17-7=10,再算10-1=9,所以17-8=9。18-9,我把9分成8和1,先算 18-8=10,再算10-1=9,18-9=9。

教师:看来你们的方法还真不少。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丁: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的。17-8,我从17开始倒着数8个数:16,15,149,所以17-8=9。17-9,我从17开始倒着数9个数得到17-9=8。

教师: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这个方法也不错,但是算得慢,今后可以尝试其他的计算方法。我相信你能行。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真棒,学会了16,17,18 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每个人的计算方式都不一样,今天表现得非常好,恰好今天有个小动物过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嘛?

师:今天喜洋洋过生日,总共邀请了16 个小朋友来参加聚会,我们来看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现在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呢?还差多少个小朋友没来?

生1:来了7个小朋友。

生2:16-7=9,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来。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

师:现在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了,喜洋洋为了欢迎大家,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呢?

生:积木 师:对了,喜洋洋要给他的朋友一起玩积木,他一共拿出了17个积木,用积木来建两座城堡。我们一起来看看喜洋洋是怎么建的城堡的,你们数一数第一座城堡用了多少个积木。喜洋洋用声下的积木建了第二座城堡,你们能计算出喜洋洋建的第二座城堡用了多少个积木嘛?

生:17-8=9,第二座城堡用了9个积木。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

师:喜洋洋和小朋友玩积木游戏玩累了,好多小朋友都饿了,这时,美羊羊给喜洋洋送来了一个大的生日蛋糕来祝贺喜洋洋生日快乐,并且在生日蛋糕上插上了蜡烛,现在需要点燃蜡烛了。这个时候需要小朋友帮忙了,因为每只蜡烛下面都有一道数学算式题,只有把算式题答对了,蜡烛才会点亮。你们能行嘛?我们就来点燃蜡烛吧! 老师以抽问的形式解决这道题。

师:喜洋洋的生日过完了,喜洋洋最后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你们能做到嘛?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练习题,好嘛?

师:请小朋友们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第1,2 题。

四、课堂小结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篇7

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 他们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转为系统的知识学习,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起始阶段。数学课同样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看图写算式时, 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说出图的意思, 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让他们会说。当他们能说明白范图的时候, 看图列算式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小学生爱表现自己, 教师提一个问题, 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回答, 但他们不会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回答,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刚开始教学认识数字1~10时, 可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什么, 要求别的学生注意听, 轮到自己回答的时候不许重复别人说过的答案, 别人说错的可以做小老师帮助他, 学生顿时就认真了许多。在作业书写方面, 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又要求书写规范。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 我要求他们数位要对齐, 直线要用小尺画, 这样不但使得学生的作业本卷面整洁, 还使答题正确率高了许多。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意识到, 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它将影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一生。

2. 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

低年级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道题目学生明明会答, 可是由于看错题目要求答错了。例如, 题目中让学生把几个数从大到小排一排, 学生却写成了从小到大排序。这类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时有发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在平时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把题目至少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 可以圈出重要的词以加深印象。有一次, 我布置的作业是“请写出4个十位上是8的两位数, 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下来”, 这道题目句子长, 要点多, 读起来绕口, 部分学生被绕晕了, 很多孩子写成了“个位上是8的两位数”, 还有一些孩子把写好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订正的时候, 我将“把十位上是8”和“从大到小”用红笔圈了起来, 他们一看立刻就会订正了。这时我再询问, 才得知他们是怕比别人写得慢, 没有按平时要求那样认真审题。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小孩会做题就行, 审题不清无所谓, 殊不知看清题目、读懂题目, 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发挥出主要的作用。

3.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如今的数学课早已不是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今天的数学课堂,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 我让他们带来了小时候玩的积木, 让他们利用积木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并把画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学生觉得很有趣, 在玩乐中, 不但认识了这些图形, 而且还比较出了这些图形与积木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之间的区别。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 自己探究出了“用同一个正方体画出的正方形都是一样的, 而长方体最多只能画出3个不一样的长方形”的结果。这时我又追问:长方体有可能画出正方形吗?在学生激烈讨论后, 一个学生举起了他的积木说:“我这个长方体可以!”接着所有的学生都去找自己的积木, 果然他们找到了有正方形的长方体, 学生激动地把正方形画了出来, 也发现了这种长方体只能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这种实践课在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 如让学生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有多少颗, 再抓一把花生米, 猜一猜比黄豆的颗数多还是少, 大概有多少颗, 最后数一数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数一数从一楼到二楼有多少级台阶, 再想一想到其他楼层有多少级台阶等, 教师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课, 联系生活中具体、有趣的事物,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游戏等丰富的活动, 探索数学。

4. 让学生敢质疑, 会质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都认为教师是最“厉害”的, 教师不可能错, 课堂上谁也不敢质疑教师。于是, 我故意在数学课上犯下一些明显的错误, 往往只有一两个学生敢大声说出来, 这时我假装恍然大悟, 并大大地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之后的数学课上, 我又“故伎重演”几次, 发现学生都敢质疑了, 并在以后的数学题中经常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对于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整理建构。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 篇8

关键词:激发兴趣;习惯;培养;倾听;应用数学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第一册中的“6和7的认识”教学时,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然后问:“5比4多几? ”学生回答说:“5比4多1。”于是我趁机说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我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并大声地读出来,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所以,学生齐声答道:“6。”于是我又顺势拨了一个珠子,问道: “6的后面是几呢?”学生一起回答: “7”,此时点明课题,并板书“6和7”。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我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欢的气球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进教室之前先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气球,然后等到上课时就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讲加减混合,今天如果谁表现的好就把气球奖励给谁”,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于是我先在左手里拿着5个粉色气球,然后在右手里又拿上3个绿色气球,然后我把两只手顺势合起来问:“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同学们争抢回答后,我板书“8”,接着我把手里粉色气球放下了2个,又问道:“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学生们回答过后,我板书了算式,又讲了计算顺序,而且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每次提问孩子们对这节课都记忆很深。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依据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中,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拨动钟表让孩子自己感知整时,知道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会听并且认真听的好习惯。在习惯训练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并大胆表达想法

例如在讲授新课“8”的写法时,我通过板书演示,让孩子看清楚笔顺和该字

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并且引导他们:“我们在学习7的写法时,需要横线和日字格平,数线稍微倾斜,那么大家看一下8需要注意什么呢?”于是我又让孩子看我写8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口述,在日字格里写数字8需要注意哪些,并及时掌握。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性复述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明明说:“我家在5 楼”,小红说: “我家在小明家楼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 个十,6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这个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三)在鼓励中坚持加强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并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9加几》一课,我出示了“9+9=?”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学习“数一数”这节数学课,首先要把数数有意识地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家里的、路上看到的一些事物,并把这些发现讲出来。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还有,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购物,给孩子10元钱,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东西,看看钱够用吗,或者让孩子分担一些买小东西,(在10元钱范围内的),让孩子自己算好钱,从妈妈那取,这个过程既加强了口算能力和自理能力,也让孩子感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在实际参与中,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在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一篇:认位置教案下一篇:好孩子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