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通用10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1
使用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学内容 同样多 多些 少些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演示和操作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1、请一名同学从1数到10.2、老师在实物展台上出示4个正方形片、7个三角形片和10个圆片.请同学们分别数一数这些图形的个数.[评:通过检查学生数数的能力,了解到学生不仅能抽象地数数,还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为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同样多.1.出示教材第5页的萝卜和白兔图.提问:有几个萝卜?几只白兔?提问: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师边说边连线,将萝卜和白兔连起来)有多余的萝卜吗?有多余的白兔吗?师: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白兔,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的个数同样多.提问:谁能象老师这样完整地说说萝卜和白兔的个数同样多.2.学生操作.(1).师在黑板上竖着贴出2个○,要求学生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摆.(2)师要求全体学生在课桌上竖着摆出2个○,再对着○摆□,要和○同样多.然后让学生看看摆的是否同黑板上一样.(3)全班同学独立摆.先横着摆4个○,再摆△,要和○同样多.提问:你们一共摆了几个△?请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3.练习(出示下图).提问:这里一共有5幅小图,请你说出哪幅图表示了同样多的意思?提问:为什么②、④两幅图不表示同样多?②图中有同样多的部分吗?④图中有同样多的部分吗?(可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同样多的部分.)课中休息:听音乐做拍手操.(二)教学多些、少些.1.出示课本P5的小鸡和小鸭图.提问: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吗?为什么?小鸡和小鸭谁多些,谁少些?师:第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没有小鸭和它对着,我们就说小鸡比小鸭多.提问:小鸡比小鸭多,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2.出示课本P5的苹果和桃图.提问:苹果和桃哪个多些,哪个少些?苹果和桃比的结果是什么?桃和苹果比的结果又是什么?3.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前面出示的挂图(5幅小图的的那幅图).提问:请你用完整的话说说图②和图③谁比谁多,谁比谁少?4.学生操作.(1)要求学生先摆4个○,再摆△,要比○多2个.(2)要求学生先摆4个○,再摆△,要比○少2个.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知道了要想知道谁多谁少,就必须有比,只有比才能知道谁多谁少.[评:为了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教师能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操作思维、语言熔为一体,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1.P6练习一的第2题.(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师先讲清:因为2只小狗与两个点子的数量同样多,所以要用线把它们连起来.(2)学生连线,利用实物投影进行订正.2.P6练习一的第3题.(哪个多?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提问:哪一行的○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做游戏:抢椅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1)先放3把椅子,找3个同学,转圈跑,吹哨坐.提问:3个人都坐下了,这说明了什么?(2)还是3把椅子,找4个同学,转圈跑吹哨坐.提问:有1个同学站着,说明了什么?(3)还是3把椅子,找2个同学,转圈跑吹哨坐.提问:还有一把椅子没人坐,说明了什么?[评:在巩固练习阶段,老师不拘泥于书中的练习形式,积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做游戏的3个小题,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了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评析:本节课的教案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实用性较强.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层次清楚:①知道同样多;②知道多些、少些;为了照顾中差生,采用了边讲边练习的形式;最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把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而且也引起学生兴趣,使教学达到高潮.]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2
准备课
课时1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物体个数。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具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展示了什么?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教材第2—3页的画面。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认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思考: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花、树、鸽子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东西,放学后,大家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
课时2
比多少
教学内容
用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在比较多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能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难点
让学生会用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课前准备。
老师拿出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2.提出问题。
老师拿出1个圆形图片和2个三角形图片,让学生选一组数量多的图片。(让学生交流后举手回答)3.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物体的多少的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以童话为背景,讲好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1)先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几只小兔和几只小猪,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它们都在干什么。
(2)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引导学生说出1只小兔搬1块砖,小兔和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
(3)老师用学具摆出1根木头,让学生对应地摆出1张小猪图片,老师摆出最后1根木头时,学生发现手上没有小猪图片了,引导学生说出1只小猪搬1根木头,最后还多1根木头,说明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3.同学之间相互用卡片摆一摆,看谁的卡片多,谁的卡片少,哪些卡片同样多。(同桌之间相互摆一摆)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老师拿出3张卡片,先让学生们拿出和自己同样多的卡片,再让学生们分别拿出比自己多、比自己少的卡片。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3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7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 关式题.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1+4+3
10-2-5
2+7-6 指名口算出得数.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过程.说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完成第68页的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五的第5题.三、综合练习1.练习十五的第4题.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师:括号里是要我们填横排、竖排上3个数相加的结果.学生理解后填数.老师指名学生说结果,并说出计算顺序.四、课堂游戏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加减混合计算
教案学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4
一(1)班 授课老师 :吴妹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4、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题:
8+1= 8-7= 2+5= 0+9= 4+3= 7+1=
二、教授新知:
1、教学连加:
(1)出示P65页主题图:
请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生:5只小鸡在吃食。师:看,从后面跑来了几只? 生:2只。
师: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怎么列式呢? 生:5+2(板书)继续出示小鸡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后面又跑来了几只? 生:1只。板书:5+2+1=8(2)5、2、1、8分别表示什么?5+2+1=8表示什么意思呢?(3)5+2+1=8怎样进行计算呢?(4)如何读算式?
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5)小结。
2、教学连减: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演示走了2只,怎么列式。(板书:8-2)
演示又走了2只,怎么列式。(板书:8-2-2)(3)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8-2-2=4表示什么意思呢?(4)怎样进行计算呢?
(5)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3、小结。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第65页做一做。
2、完成计算题。
四、总结:
你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0页的自主练习以及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4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2.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哪几个面,再让学生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颜色。
5.猜一猜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型?并说说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
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索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左、右。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板书笔记】:
左、右
在 的左边
在 的左边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分钟”的含义。
2.使学生知道时间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生字卡、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刚才我们就感觉时间很长,因为有的同学都坚持不住了。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你对一分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识字指导。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读通顺。2指名读课文,相机面向全班作指导。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回顾学过的识字方法,再识字。熟字加偏旁:钟、零、闹、哈、迟。熟字换偏旁:快—决、海—悔。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运用汉字构成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4做游戏,巩固识字。
(1)同桌之间相互指读。一个学生指,另一个学生很快地读出来。(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3)选择几个生字,开展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初解文本。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范读,思考文中的“一分钟”指什么? 3老师领读一遍。
4自由读课文,了解两幅插图的大意。5初步指名说图意。
(1)元元在追汽车,可是汽车开走了。(2)老师对元元说:“你迟到了20分钟。”
6同学们,读了课文后,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铃响后,元元多睡了一分钟。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没有等到车,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元元迟到了20分钟,非常后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课后同学们可以试着统计一下,看你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下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交流。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1听写几个生字。
2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二十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再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出来,帮元元把二十分钟找回来,好吗?
二、整体感知。
1闹钟响时元元在干什么?(睡觉。)
2“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读读这句话,说说元元当时会是什么心情。
(3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元元看到红灯与汽车远去时,叹气了。书上哪一句话写出了元元此时的心情?
(元元非常后悔。)
4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2、3自然段。(焦急、后悔)试读一下。5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元元当时的心情。
6后悔的元元怎么办?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注意要用失望、难受的口气读,“等啊等”要拖长了调子读。7到了学校,元元面临什么情况?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学校已经上课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批评元元迟到了20分钟;元元非常后悔。)
8看课文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什么?元元又是怎样的表情?此时他在想什么?谁可以表演一下?
(元元脸红地低下头,他感到自责和懊悔。)9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
(很重要,就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所以他被红灯拦住,还没能追上汽车,只好自己走着去上学,耽误了许多时间,所以这一分钟确实是太重要了。)10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你想对全班同学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11最后有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12读了课文后,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本文通过元元上学因多睡一分钟而迟到的这件事,告诉我们要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宝贵的时间。)
13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围绕着“一分钟”三个字按时间的前后,先因后果地记叙了事件的经过,告诉了我们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三、课堂扩展。
同学们在课下生活中,可以试一试提前一分钟做一件事,如:提前一分钟起床吃早餐,提前一分钟坐公交等等,看看有什么效果,交流交流经验,从中获得快乐与知识。
链接:
1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时间的诗句谚语。A.时间就是金钱。
B.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C.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D.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E.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F.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G.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H.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I.东隅已逝,桑榆非晚。2你知道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A.人们驾驶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公里。
B.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四、课堂小结。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二十分钟的迟到,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本课,我们要懂得时间的重要性,那么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力争上游哦!
五、作业设计。1拼一拼,写一写。
书bāo()
nào zhōnɡ()tàn()气
chí()到 2猜谜语。把猜出的谜底写在下列括号中,再说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小小圆圆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用的时间有长短,跑的路程一个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材P42――44
教学目的:
1、能按照给定的含有两个因素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体会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
3、培养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教学中所用的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新授
教学例1
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分类的有关知识,谁能说说,以前你是怎样分类的?
请同学门给你们桌上的图形分下类,看谁分得又块又好!(生分类)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现在按形状不同分类的同学举手。
按颜色分的同学有哪些?请你们将形状相同的分在意。
请你们看看你们所分的,每一组图形中,颜色怎样?形状呢?就是说我们把形状颜色都相同的图分贼了一起,这样的分发你会吗?
师:请同学们把桌上的.图形分一下类
请听要求:把颜色、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分完后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下面小组合作分
(小组分类、师巡视,向有困难的组提示:刚才是怎样分的,先怎样分的饿,再怎样分)
同学门,刚才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分得又块又好,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到黑板展示,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的形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P44课堂活动、1
读题,动手操作,抽生演示
P44课堂活动、2
理解题意,先找能飞的,再找有羽毛的
P44课堂活动、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看图听故事,引出课题要求:
师:同学们现在是秋天,你们放假回家最想做的是什么呢?(郊游)是啊小猴子的想法和你们一样,也去郊游了,(出示情境图)看,小猴子一家3口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他们带来的水果。他们带来什么水果?(让学生回答)这些水果如果个每个小猴每样一个够吃嘛?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啊?(学生高兴地说: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用学具摆一摆,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 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黑板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问:够吃不够吃?)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怎么表示他们的数量呢?)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1.教学“=”(猴和桃比)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数量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生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 生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一一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生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生3:就是,这里的3和2不能用等于。师: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大于号,用它来表示,也就是说3大于2可以写成3>2。让学生跟着读3大于2。那么4大于3怎么表示?5大于4又怎么表示?(学生在座位上写,教师巡视)
(2)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像什么,用手势比“>”。3.教学“<”(猴和香蕉比)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梨,发现3只小猴子都一一对着一个梨,还多了一只梨。就想是3<4。(到黑板上书写)“<”这是小于号,读小于。也就是读3小于4,学生跟着读。那么1小于2怎么写?4小于5呢?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 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 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
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用手势比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案06-2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10-1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11-05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10-15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