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运输合同的陷阱(精选11篇)
货物运输合同的陷阱 篇1
最常见的就业陷阱和合同陷阱
一、就业陷阱
(一)感情陷阱
有人会打着同乡、同学、战友甚至亲戚的幌子,招聘你去工作,不签合同、不办手续,稍有不慎,就将你一脚“踢”出。
(二)抵押陷阱
有人在招聘时要求你出资抵押、缴纳报名费和培训费,或将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收去,给你带上“紧箍咒”。
(三)高薪陷阱
有人在招聘时只讲高薪,不讲具体工作,一旦应聘就让你去从事超重、超时、危险,甚至“ ”等违法工作。
(四)合伙陷阱有人“热心”与你办厂、经商、跑运输,从中取巧,或趁你不备携款外逃。
(五)试用陷阱
有人在招聘时标明“试用期半年、工资减半,试用合格、工资补发”,结果,不等试用期满就借故将你辞退,
(六)介绍陷阱
有人专门以为国外、外地企业介绍招聘人员为“业”,从中收取服务费后就逃之夭夭。因此,对私人办的职业介绍所应特别小心。
(七)地点陷阱
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到偏远地区。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必要时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二、合同陷阱
(一)口头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些求职心切、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极易相信用人单位种种“许诺”。其实,这种口头“合同”是最靠不住的,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口头许诺就会化为泡影。
(二)格式合同
货物运输合同的陷阱 篇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各种中小企业迅猛发展, 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很明显地发现众多中小企业在合同陷阱上吃过的亏和陷入合同陷阱后的手足无措, 如何正确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合同风险, 采取恰当的方式正确规避各种不必要的合同风险是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小企业在合同陷阱和风险上能否处理得当将会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后续发展活力, 丝毫不容小觑。
二、中小企业规避合同陷阱的必要性
据相关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 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在合同的签订上风险、陷阱防范意识较低, 在合同的意向达成、内容的审核、合同的签订环节上出现各种致命问题, 许多企业即便在这些环节下投入了精力也不过是流于形式, 做做样子罢了, 根本就没有解决有效防范合同陷阱的深层次问题, 致使企业常常陷入合同陷阱的被动局面。因此, 做好中小企业的合同工作, 有效规避合同陷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我国中小企业在合同签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合同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未意识到合同陷阱带来的危害。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巨大考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 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合同陷阱风险不断增加。
2. 中小企业在合同的审核、签订上缺乏严密的程序进行规范, 导致合同漏洞百出, 致使合同陷阱有机可乘。
3. 合同的签订草率, 法律意识淡薄。
因此, 正确处理中小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各种合同关系问题是保证企业良好发展的必要前提, 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有鉴于此, 中小企业从合同的意向达成、审核、签订必须高度重视, 严格把关, 认真履行落实。
四、中小企业避免合同陷阱的有效措施
1.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合同意识, 深刻认识到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都要以合同的签订为载体, 而后切实履行合约规定, 完成一系列经济行为。因此, 中小企业一定要在思想认识上审核认识到合同对企业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只有切实从思想意识上加强认识, 使企业对合同的签订保持一定的“警惕感”,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合同的制定中出现不必要的措施, 避免陷入合同陷阱。
2. 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小企业合同风险防范机制。
各个中小企业应该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规范企业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上的机制, 同时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合同风险预警体系, 使企业在合同陷阱的防范上多一套有效的预警方案, 从而减少企业在合同签订中进入合同误区, 防止合同陷阱的产生及困扰。
3. 中小企业要形成一套严密的合同审核机制, 查漏补缺, 规避合同陷阱。
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常常会陷入合同陷阱之中, 其中很大程度上源自企业自身缺乏一套组织严密、流程规范、效率高效的合同签订和审核体制, 致使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丧失基本的免疫力, 导致各种合同陷阱有机可乘, 危害企业的安全和利益。鉴于此, 现代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一套结构完整、组织严密、流程规范的合同审核和签订机制, 企业具备法律效率的章具, 文件等一定要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操作。此外, 要引入企业法律顾问机制, 企业合同签订中存在问题的条款一定要及时咨询法律顾问, 确定在法律上有无问题后再实施。
4. 切实在中小企业中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现在许多大型的企业都有比较健全的法律顾问制度, 专门聘请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的律师, 为企业参考企业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法现象。这种制度在中小企业中也应该切实得到推行, 有人会说, 中小企业企业实力不强, 经济力量薄弱, 签订的合同经济量小, 没必要花钱请法律顾问, 没有那么多问题出现, 钱算是白花了。其实这种思想认识是错误的, 试想如果企业不聘请法律顾问, 企业自身又不了解法律很容易给对方钻法律的空子, 造成合同出现问题, 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才是企业不愿意看见的。因此, 企业一方面要强化合同法律知识的了解、学习, 另一方面要切实健全合同签订流程和机制, 引入法律顾问制度,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这是很有必要的, 它将使企业的合同能够得到法律顾问支持, 避免落入对方的合同陷进, 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5. 完善合同签订证据收集、保存制度, 防患于未然。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该认真审视合同的内容, 分析有无漏洞和违背法律规定之处。此外, 企业应该重视签订合同材料的证据收集工作, 及时对相关的合同资料进行备案, 防止合同在出现问题, 陷入合同陷进时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 以便于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尽量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6. 梳理企业担保制度, 及时规避合同风险。
合同担保制度对于企业规避合同风险, 防止合同陷入陷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一定要善于利用合同担保制度, 要求其他企业为合同的内容和效力提供担保, 维护中小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中小企业要提升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在经济行为中待签合同时应详加审核, 高效、严格地完整企业赋予合同审核体制的使命和任务, 增强企业在合同签订中的免疫力, 有效规避各种合同陷阱, 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飞跃.法律顾问在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2012, (5) .[1]郭飞跃.法律顾问在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2012, (5) .
精心设计的合同陷阱 篇3
2006年3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上海某进出口贸易公司的传真,要求我公司报价并且传真产品资料。因为和这个贸易公司不熟悉,我也没在意,事情就搁下了。6月23日,我再次接到该公司的传真,催促我们发产品介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向对方发去了。三天之后,收到回复,说对我们的资料非常满意,并挑了几个款式,还提出了对产品的要求和数量。我当时感叹此公司效率如此之高,令人钦佩,立即回复了价格。
对方反映神速,立即要求寄样品。当时我就想:看看人家的办事效率,国内企业很少有呀!这企业一定挺正规的,我立马将样品寄了过去,还特地用的是快递,光快递费用就300多元。
样品寄出去了,我的心立马悬了起来,可能是对这个订单太重视了!我想:这可是个突破口,要是成了将来可就能赚外汇了。没过几天,对方通知样品已经收到,表示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满意,并传真了一份《出口产品确认书》过来,将需要的款式、单价、数量等一一写清楚了,总量为i0000个,总价值200多万元人民币。而上面的条款对我们非常有利:付款方式采用TT(预付款方式)或L/C方式(银行信用凭证)方式,由我们自己选择,我当然选TT了,这对我们大大的有利;2、付款为先付30%,余款在验货后付付清;3、买方在产品验收后,多货物质量负责,卖方概不负责等。
7月1日3,对方告知我各种手续已经准备妥当,要求我方派人去上海签合同。我大意,立即定了机票,赶赴上海。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该进出口贸易公司总部,在上海南京路上一幢30多层高的楼上,非常气派。我来到十层,标牌上两个金灿灿的大字格外醒目,宽敞的写字间,员工们整齐的服装,一千平米的办公环境,我不由得越来越放心了,看来这个公司确实有实力啊。
接见我的事此前与我们联系的刘先生,他安排了一个工作人员带我熟悉一下环境。带我参观的工作人员,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士,谈吐文雅,首先,她带我到展览厅参观,他们的展厅可真是不小啊。二三十个展柜摆满了整个房间,她向我介绍说:“这都是我们代理的外贸产品。”我一看,品种还真全面。看来这个公司的实力还真不是吹的。
随后,她又告诉我,下午又一个经贸洽谈会,我可以参加。这洽谈会的场面可真大,各媒体记者都到场了,闪光灯频频闪烁,两个加拿大大使馆的官员也亲自到场了,还有加拿大的项目负责人。首先,他们老总把企业的相关文件一一向我们展示,然后我们现场可以向他提问题。现场气氛还真热烈,连加拿大方面也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解答。这场经贸洽谈会让我对远东公司彻底放心了。
第二天,我又见到了热情的刘先生,他开门见山地问我:“我要求的东西都带来了吗?营业执照、公章、产品检验报告、公司账号。我想,连公司账号都要求带,那不是准备给我们打定金是什么?“带来了!带来了!”我连忙将这些东西一一奉上。刘先生对我们的表现表示相当满意。“大体上没有问题了,我们张总会对细节上面有一些意见,你们谈谈?”他非常客气的说。一会儿,老总来了: “我们已经把你们的产品发到加拿大了!对方对你们的产品相当满意!”我心中狂喜。“你填张表吧,一定要如实填写啊!”我接过表格,上面要求填写公司的规模、产值、出口额等等。我们公司的情况基本还不错,有几十号人,设备还算先进,至少在做鼻烟壶的公司里面,还算中等水平,就不用添油加醋了,如实填写吧,人家可要派人考察的。
最后一行是选择题,问的是是否愿意和他们合作,选择多少年的合作期限,最长是五年,我毫不犹豫填上了5年。表填完后,老总又递给我一份《合约》,我心突突直跳,心想这么快就签合同啊?张总发话了:“您跟我们公司合作,我们将为你们公司做宣传,每年保证你们20-100万美元的合同额,这一份是咱们之间的合作协议!”我想,我选5年,不就是5年都有合同,就算每年20万美元,也近200万元人民币啊。“您只需提供样品图片给我们,我们负责给你们做宣传每年4次,每次2万册,费用我们出!每年我们会组织2次国际展览,展位费用我们负责,但来回费用你们自己负责!”
“在哪儿签字啊?”我迫不及待了。“哦,还有一点小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你们需要缴纳一定的海外运作费给我们!”“运作费?按理说可是合情合理的,人家给开出的条件也是值这个价的。”我在心里盘算着。老总又说: “按照每年我们给你保证的合同金额的1.2%,您选择每年多少的合同金额呢?合同签订3天之内,运作费必须划到我们账上!”20万美元就要交近2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就要交近10万元运作费了!先交2万,就有20万美元的进账,值得。我在合同上签了字,先交了2万元。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揣着这两份东西,开始在家里等待老外送生意上门。可等了好几个月也没见一份订单,我真是有点急了,便打电话到外贸公司,公司的人员还是挺热情的,告诉我:“咱们合同上签的可是一年期限,你急什么啊?慢慢来,一口哪能吃成个胖子。”人家说得也有道理,我就接着等吧。
又等了几个月,我可是真沉不住气了。于是,我一遍又一遍的打电话,等来的回答先是让你再等几天。因为老外最近没空来。后说是单子有变,日后再找客户过来。当你问急了,“副总监”会告诉你他本人已经辞职不在公司做了,具体情况不知道了!再问急了,总监会说已经跟领导汇报过了,马上就会退你钱的,再耐心等待几天就办好。
然而,过了几天依然没有动静,而与此同时,你可以在网上又会看到有远东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最新发布“紧急”求购信息!甚至还会收到出自该公司新面孔发来的“紧急”求购传真单!内容不外乎还是要求打样报价寄资料!
我再打电话去问,这一问总监也消失了,不会接你任何电话了。当我闹得实在太凶的时候,有一个电话打过来,说她是公司客服部的,说老板很重视你的问题。同时,她还说,马上就有一个外商采购洽谈会了,请你过来参加洽谈!
就这样,我等了整整一年,因为人家说得也有道理:“一年内合同是有效的,你向法院起诉也告不了我,安心等吧!”可一年过去了,我再打电话到该外贸公司,发现电话已经是空号了。
这时的我,才幡然醒悟,豪华公司发传真、带我参观展厅、参加洽谈会、免费为我们做宣传,只不过是该公司早已给我挖好的陷阱!
购房合同陷阱 篇4
一、单方扩大解约权
实例:《××居商品房认购书》中规定:“若乙方支付定金之日起十天内未能依时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及交付首期房价款,则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商品房认购书,并不退还定金。”
实例:《××花园商品房认购协议书》规定:“若乙方违反协议书中约定之任何条款,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书,并有权将本协议书所指商品房另行出售,乙方不得提出任何异议,乙方所付定金不予返还。”
点评意见:订立或解除合同必须在当事人自愿前提下进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商品房买卖中,买受人迟延履行债务,出卖人要进行催告,催告后,买受人还有三个月的宽限期,如在此期限内仍未履约,方可解约。此外,条款中所谓“违反任何条款”、“未能依时签署”等内容都不具体明确。这种做法客观上隐瞒了导致不能签订购房合同的多种情况,如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经营者自身责任等,故意排除了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或经催告履行债务的可能。上述格式条款加重了消费者责任,单方扩大了经营者解除合同的权利,剥夺了消费者依法变更、解除合同的权利,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
二、任意使用免责权
实例:某房地产公司制定的《商品房买卖补充协议》中规定:非出卖人原因造成的延误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管制及****行为滞后、政府市政配套未到位、第三人破坏、高考期间停工或其他政府规定、施工单位工期延误、施工期间停水停电等。出卖人在交房时告知买受人即可据实予以延期交房。实例:天津市两家开发企业共同筹建的某别墅在其制定的商品房补充合同中规定:“房屋采用空心砖建造,而这种空心砖容易产生裂缝。房屋交付使用时,梁、板、墙体等如出现裂缝,方不得以此为由提出诉讼和索赔。”
点评意见:在上述原因中,有的确实可以作为免责事由,如不可抗力等,但也要甄别情况实行部分或全部免责。有些则纯属开发商自身或第三方原因造成,如承建商施工误期、建筑质量责任、因技术上需要更改图纸、因天气影响或其他异常困难及重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的延误等,这种情况下应由开发商向购房人承担违约责任,更不能剥夺消费者的索赔权和诉权。其实像高考期间停工、****行为滞后等内容是开发商可以预料并提前做好准备的,不能作为免责事由。而像施工期间停水停电、第三人破坏等则是第三人原因造成的,开发商应向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再依法律、依约定向第三人追偿。该格式条款私自扩大自己的免责范围,将第三方对开发商违约的风险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使开发商的逾期行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三、违约责任不对等
实例:某消费者投诉称在购房时所签购房合同中违约责任一栏有这样一则
内容:“(1)甲方须于××年×月×日前将房产交付使用,甲方若延期交房,则每迟交一个月,按乙方已付房款3%计算罚金,付给乙方作赔偿。(2)乙方若未按期限向甲方缴清房款,视为违约,甲方有权从乙方已交购房款中,扣罚10%的金额作违约金,同时不予办理进户手续。”
点评意见:上述格式条款对合同双方支付违约金的额度规定不对等。经营者延期交房必须等一个月后方计算罚金,且额度仅为消费者已付房款的3%;消费者若未按期交付房款,则立即视为违约,并扣罚消费者已交购房款的10%作违约金。由于商品房的标的额大,双方承担的违约金数额相差悬殊。这种?款的实质是设置陷阱,加重消费者责任,减轻经营者责任。违反了法律的公平原则,消费者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
四、认购定金难归还
实例:成都《××花园商品房认购书》规定:“认购方选择一次性付款的,应在签订上述买卖合同的同时付清全部房款,认购定金自动转为房款,逾期者所缴认购定金不退还。”
点评:商品房买卖属于大宗消费,经营者应为消费者留有一个合理的“犹豫期”,以便消费者深入研究有关资料,全面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自主决定是否购房。“犹豫期”内要求退还定金的,不适用定金法则。
五、模糊标的好圈钱
实例:厦门××房地产有限公司在预售房屋时,并未讲明所售房屋是精装修房,而其制订的《商品房买卖补充协议》中却加入了不明确的有关精装修房的条款。
点评:签订合同前,开发商有义务告知消费者有关售出房屋真实、全面、具体的情况,包括房屋的装修标准。该开发商不仅未尽告知义务,而且还在上述补充条款中以不确切的意思表示,模糊合同标的,实质是想套取消费者的装修款。
六、面积误差设陷阱
实例:厦门××房地产有限公司制定的《商品房买卖补充协议》规定:“面积误差时,买受人不退房。面积误差部分双方按每平米房价款据实结算价款。”点评:房屋面积出现误差时,选择退房、要求赔偿、据实结算等是消费者的主要权利。上述条款以双方约定的名义,为开发商免除、减轻自己的责任提供了方便,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是最为典型的显失公平条款。
七、一房二卖搞欺诈
实例:天津××村《购房协议书》规定:“双方签订协议后,任何一方不得违约,若甲方将乙方购房另转卖给他人,甲方应付给乙方已付房款3%作为对乙方的经济赔偿。”
点评:一房二卖是典型的欺诈行为,经营者应当承担双倍赔偿责任。该条
款免除了经营者责任,剥夺了消费者的主要权利,属违法、无效条款。
八、虚假宣传不负责
实例:厦门××房地产有限公司制定的《商品房买卖补充协议》规定:“出卖人在买受人签订合同前的广告、宣传资料(或楼台盘模型、售楼书或其它载体)中的所有图片、资料数据、说明等,仅供买受人参考,不作为出卖人的承诺依据。
点评:该条款排除了开发商所做商业广告和宣传资料成为要约的任何可能性,为其信口雌黄、进行虚假宣传提供了方便,其内容与法律规定相抵触,为无效条款。
九、购房签约先交钱
实例:广州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制定的《××居商品房认购书》规定:”在乙方交清首期房款以及本条款5款所列的有关综合费用时,甲方应与乙方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
怎样避免签订装修合同中的陷阱 篇5
签订新版家装合同贵在细节,消费者要从主体资格、费用构成、材料进场、工程验收4个方面着手,搞清这4个方面的细节问题,这对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纠纷,防患于未然有利。
发包人必须“有权装修”
新版合同把装潢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人员全部作了明确细致地要求。
1、发包方:合法拥有
在明确发包方对要装修的住房是“合法拥有”的基础上,要求发包方承诺有权对该住房进行装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发包方承担。这里的发包方,一般应该是房屋的产权人。如系非产权人,在装修房屋之前应该取得产权人的书面同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发包方的这些权利证书或者证明往往难以提供。
比如在国外的哥哥想委托国内的弟弟把自己名下的房子进行装修,好让自己在回国以后有房子住。作为弟弟找到装潢公司时,可能无法提供产权证和哥哥委托其装修的公证委托书。装潢公司碰到这种情形,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这项工程。所以,新版合同实际上增加了发包方承诺“有权装修”的义务。
2、承包方:企业资质
新版合同规定承包方必须是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企业,并且要求有装修的.相应资质。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合同在使用说明中,提示发包人,在签订合同前,应验看承包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企业资质证书。与分公司(分部)签订合同,除验看其《营业执照》及企业资质证书外,合同应加盖该分公司(分部)的上级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单位)的合同专用章。
3、施工代表:负责合同履行无权变更合同
关于施工代表问题,新版合同规定承包方(乙方)应指派人员作为驻工地代表,全权负责合同履行,按要求组织施工,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如更换人员,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但是对于施工代表的权限问题,往往容易产生争议。
律师提醒,施工代表仅仅局限于合同履行中的施工环节,也就是施工代表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装修施工任务。但是对于合同履行中的其他环节比如工程款支付,或者合同变更事宜,如设计变更、项目增减等内容,施工代表应该无权代表装潢公司。发包方认定的应该是装潢公司的公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
4、施工人员等无权代表公司:防“下出笼”
新版合同规定,凡甲方(业主或发包方)私自与施工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商定更改施工内容、增加施工项目所引起的一切后果,由甲方自负;给乙方(装修公司)造成损失的,甲方应予赔偿。这对于遏制员工“下出笼”,保护装潢公司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将更加有利。
封杀“低价钓鱼”
众所周知,装修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揽到生意,一些装潢公司不惜以超低价作为诱惑,只要签下单子,就不怕业主到时不付账。因此,“低开高走”几乎成了装修行业的公开秘密。而业主面对与预算相比差距极大甚至是翻了一番的结算单,也只得无奈接受。而旧版合同对这种“低价钓鱼”并未作出相应规定。新版合同的规定,意味着对装潢公司“低价钓鱼”的报价方式下了“封杀令”,新版合同在装修费用的构成方面也非常注意细节,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内容:
1、总价款包含六个部分,①材料费②人工费③拆除费④清洁、搬运、运输费⑤其他费用⑥管理费⑦税金(3.41%)。
2、根据装饰装修企业提供的管理服务水准不同,管理费可上下浮动,但一般不超过装修总价款(税金除外)的10%。
3、“总价款”是甲、乙双方对设计方案、工程报价确认后的金额,在一般情况下,竣工结算的上下增减幅度在没有项目变更的情况下不超过预算价的5%。
货物运输合同的陷阱 篇6
写回答收藏问题|查看更多问答1个回答
58建筑网09-16 14:36 82赞 踩
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主要条款
一、勘察、设计合同的订立
勘察、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
勘查、设计单位接到发包人的要约和计划任务书、建设地址报告后,经双方协商一致而成立,通常在书面合同经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勘察、设计如由一单位完成,可签订一个勘察设计合同;若由两个不同单位承担,则应分别订立合同。
建设工程的设计由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进行时,建设单位可与主体工程设计人签订总承包合同,由总承包人与分承包人签订分包合同。总承包人对全部工程设计向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就其承包的部分对总承包人负责并对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二、施工、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订立
发包人和承包人根据已获批准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和总概算等文件,就合同的内容协商一致时,即可成立建筑施工和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发包人可以将全部施工安装工程发包给一个单位总承包,也可以发包给几个单位分别承包。一个承包人总承包的,可以将承包的工程,部分分包给其他分包人,签订分包合同,总承包人对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对总承包人负责并与总承包人对发包人负连带责任。
在签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中的陷阱与防范
1、在发包人和承包人条款方面陷阱:承包人不具备与工程相应资质和法人资格,填写时,真正承包人将自己的上级单位且独具法人资格的单位填为承包人,往往工程质量保证不了。防范:核对清楚承包人,且审查承包人的工程建设资格和等级。
2、在委托书方面陷阱:不填写委托书,或委托事项填写不全、不清。防范:全面、正确、详细填写委托书。
3、在委托人义务条款方面陷阱:委托人的义务填写不细、不具体、不全面,致使工程责任不好判定。防范:委托人的义务,一定要填细、填全。
4、在承包人义务条款方面陷阱:承包人的义务笼统,不细化,出现纠纷后,不宜追究承包人的责任。防范:填写承包人的义务越细越好,每个环节和要求都要写清楚。
5、在纠纷解决方式条款方面陷阱:当事人各自选择有利于己方的纠纷解决方式和地域管辖。防范:协定公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和地域管辖。
6、在合同签字盖章方面陷阱:合同最后只签字不盖章。
防范:一定要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并按要求公证。
7、在规定违约责任方面陷阱:承包人尽力减少违约责任事项,或尽量减弱违约责任程度,或减少违约责任额。防范:发包人一定要将承包人不履行义务的责任写全面、写明确、写具体。
8、在增补条款方面陷阱:只写“经双方协商一致,增加补充下列项条款”而没有增补以“空白”记入。在合同条款笼统的情况下,承包人不增补工程事项。
防范:发包人应将承包人完成工程的要求及各种细节补齐,防止条款笼统,而使工程质量等出现问题不宜追究。
在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中的陷阱及防范
1、在发包人、承包人条款方面陷阱:承包人不具备与工程相应资质和法人资格,填写时,真正承包人将自己的上级单位且独具法人资格的单位填为承包人,往往工程质量保证不了。防范:核对清楚承包人,且审查承包人的工程建设资格和等级。
2、在质量条款方面陷阱:质量条款笼统,不细化,出现纠纷后,不宜追究承包人的责任。防范:质量条款越细越好,每个环节和要求都要写清楚。
3、签订违约责任条款方面
陷阱:承包人尽力减少违约责任事项,或尽量减弱违约责任程度,或减少违约责任额。防范:发包人一定要将承包人不履行义务的责任写全面、写明确、写具体。
4、在纠纷解决方式条款方面陷阱:选择有利于己方的纠纷解决方式和地域管辖。防范:协定公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和地域管辖。
5、在签字盖章方面陷阱:只签字不盖章。
货物运输合同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运输合同,损害赔偿,保价运输
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保管、搬运等各个环节,从物流过程看,合同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纽带,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合同,合同是联系物流过程的重要法律行为。而运输作为物流业重要的业务,运输合同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物流运输工作中,合同是确定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本,是承运人按照托运人要求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交付给托运人或者收货人而收取费用的合同。有关运送物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一件十分复杂的问题。各国法律对损害赔偿标准是的确定并不一致。本文通过货物运输合同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以期对运输法律规范加以完善。
一、外国和我国台湾的民商法关于承运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规定
关于外国民商法对承运人损害赔偿标准的规定,兹罗列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日本商法典》第580条规定:“运输物品全部灭失时,依照应交付运输物品之日的到达地的价格决定损害赔偿额,运输物品一部分灭失或损毁时,损害赔偿额依照应交付运输物品之日的到达地价格决定。但是迟到时,准用前项的规定。因运输物品的灭失或毁损,不需要支付的运输费和其他费用”。该法典第581条规定:“运输人的恶意或重大过失而灭失、毁损或迟到时,运输人负一切损害赔偿的责任。”我国台湾《民法典》规定:运送物有丧失、毁损或迟到者,其损害赔偿额,应依其应交付时目的地的价值计算的。迟到者,由应交付时目的地的价额,扣除交付时目的地的价额,以其所得差额为赔偿额。但运费及其他费用,因运送物的丧失、毁损无须支付者,应由前项损害赔偿额中扣除之。运送物的丧失、毁损或迟到,是因运送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所导致的话,如有其他损害,托运人并得请求赔偿。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关于承运人损害赔偿标准,大都规定了两种标准:一为限定标准,即按应交付时目的地货物价格进行赔偿,其实质即是仅赔偿托运人或收货人的所受损失或积极损失、直接财产损失,对托运人或收货人的所失利益不予赔偿。限定标准适用于承运人因轻过失或无过失而致运送物毁损、灭失的情况。二为一般标准,按此标准,只要是因承运人的责任造成的货物毁损、灭失无论是积极的损失,还是消极的损失,承运人都应进行赔偿。一般标准适用于因承运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运送物毁损、灭失的情况。所谓故意与重大过失指承运人在运送物的交付、受领、保管或运送过程中的故意或过失,而不包括承运人的故意侵权行为造成运送物毁损、灭失的情况。
二、我国关于承运人承担损害赔偿相关法律的规定
《铁路法》第17条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对承运的货物、包裹、行李自接受承运时起到交付时止发生的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或者损坏,承担赔偿责任:(一)托运人或者旅客根据自愿申请办理保价运输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不超过保价额。(二)未按保价运输承运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不超过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规定的赔偿限额;如果损失是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不适用赔偿限额的规定,按照实际损失赔偿。……”
《民用航空法》第128条规定:“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旅客或者托运人在交运托运行李或者货物时,特别声明在目的地点交付时的利益,并在必要时支付附加费的,除承运人证明旅客或者托运人声明的金额高于托运行李或者货物在目的地点交付时的实际利益外,承运人应当在声明金额范围内。
根据规定,我国的《铁路法》和《民用航空法》对运送物毁损、灭失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的基本思路是:托运人办理了保价运输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不得超过保价额。这里的“保价运输”即指当事人的约定。这里的“实际损失”,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指因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导致货物、包裹、行李实际价值的损失。而货物、包裹、行李的赔偿价格按照托运时的实际价值计算。实际价值中未包含已支付的铁路运杂费、包装费、保险费、短途搬运费等费用的,按照损失部分的比例加算。
三、货物运输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可以分为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具体法律关系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法律对不同利益的衡平和处理。过错责任下,无论是主观过错是客观过错标准,都体现了责任自负的法律理念。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无过错责任原则具有独立的地位。无过错责任,体现了国家对于具体法律关系的干预,是一种加重责任,故无法律明确规定和当事人特殊约定不能适用。根据《合同法》相关条文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在承运人损害赔偿问题上采取了有限制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发生损害时,首先确定承运人负有赔偿责任,但如果承运人能够证明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则不承担责任。
四、货物运输合同损害赔偿额的确定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货物运输合同损害赔偿额的确定,在当事人有约定、办理了保价运输时,承运人应按运送物毁损、灭失时所受损失或积极当损失。对所受利益或消极损失不赔偿。赔偿限额适用的情况是运送物的毁损、灭失是因承运人的轻过失或无过失引起的情况,如果损失是由于承运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不适用赔偿限额的规定。所谓“重大过失”,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指,铁路运输企业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对承运的货物、包裹、行李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如将运送物交付给并不持有领货凭证的第三人等。
根据上述规定,结合我国有关运输的法律、法规,关于承运人损害赔偿责任按以下思路确定:
(一)约定优先原则确定赔偿额
《合同法》第312条规定“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此即所谓的约定优先原则。按此原则,在确定运送物毁损、灭失的赔偿额时,如果当事人对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赔偿数额事先有约定,则应按当事人约定的方法、数额进行赔偿。承、托双方可以就运送物毁损、灭失的赔偿额进行约定,体现了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承、托双方就赔偿额条的规定。该条可以自由约定。
发生货运事故确定损害赔偿额时,坚持优先依照约定确定赔偿额的原则,既有利于理赔、减少当事人对损失有无、数额多少的举证成本,从而使法院对赔偿额进行迅速确定,又有利于鼓励交易,促进运输事业的发展。货运合同当事人就运送物毁损、灭失的赔偿额进行约定的具体表现形式即所谓的“保价运输”。根据铁路、水路、航空货物运输规则,保价运输的办理根据自愿原则,由托运人在托运货物时,支付货物保价费后办理。按保价运输办理的货物,托运人应以全批货物的实际价格保价,货物的实际价格以托运人提出的价格为准。货物的实际价格包括货款、包装费用和规定的运输费用。保价运输的货物发生毁损、灭失时,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不超过保价金额。一部分损失时,则按损失货物占全批货物的比例乘以保价金额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保价运输的货物、包裹、行李在运输中发生损失,无论托运人在办理保价运输时,保价额是否与货物、包裹、行李的实际价值相符,均应在保价额内按照损失部分的实际价值赔偿,实际损失超过保价额的部分不予赔偿。如果损失是因铁路运输企业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不受保价额的限制,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依照有关规定,货物的保价额应当就是托运时货物的实际价格加上有关的运输费用、税款、包装费等,托运人办理保价手续时,就应按货物托运时的实际价值加上有关费用确定保价金额。在实务中,有些托运人为少缴保价费而隐瞒货物的实际价格,使得保价额小于货物的实际价格;另一些托运人则可能确定的保价金额大于货物的实际价值,以期货物损毁时能得到多于货物实际价值的赔偿。据此,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无论保价额是否与货物的实际价值相符,承运人均应在保价额内按照损失部分的实际价值赔偿,实际损失超过保价额的部分不予赔偿。同时,在托运人申报的保价金额小于货物实际价值时,如果损失是由承运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不受保价额的限制,按照实际损失赔偿。
(二)承运人的限额赔偿责任
相关国际条约、国外立法、台湾立法,以及我国现行铁路、公路、水路、海上、邮政、快递等多种货物运输方式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对相同问题的规定,通过比较发现,国际条约、国外立法、台湾立法都普遍重视对承运人的保护,设立了承运人的限额赔偿责任制度。而纵观我国,不同层次的各种运输方式的法律、法规、规章并存,缺乏统一的规范体系;只有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和邮政运输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限额赔偿责任,其他几种运输方式都没有类似制度,
赔偿限额将承运人的责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无论托运人或收货人的实际损失有多大,承运人仅在赔偿限额之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限额过低时,依限额进行赔偿对托运人或收货人的不公平显而易见。法律、行政法规所以牺牲公平,规定赔偿限额,是基于保护运输事业的考虑,避免因承运人过度赔偿给运输事业带来严重不利的后果。同时,按限额进行赔偿有利于减少索赔时举证的麻烦,提高索赔的效率。因此,国外民商法及有关国际条约多规定有赔偿限额,如德国商法典第431条规定,全部运送物毁损、灭失的赔偿,每千克货物限于8.33计算单位等。我国有关法律也对赔偿条规限额作出了规定,如铁路法、民用航空法等。《铁路法》第17条规定未按保价运输承运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不超过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规定的赔偿。《铁路运输规程》第56条规定,不按件数只按质量承运,每吨最高赔偿100元,按件数和重量承运的货物,每吨最高赔偿2000元;个人托运的搬家货物、行李每10公斤最多赔偿30元,实际损失低于这个标准的,按货物实际损失的价格。
适用赔偿限额进行赔偿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必须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相关运输方式的赔偿限额。法律、行政法规可规定赔偿限额,除此之外,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规章等不得规定。其次,必须是当事人未对赔偿额作出约定。如果当事人已就赔偿额的确定作出约定,如已办理保价运输,就不能适用赔偿限额。其三,赔偿限额适用的消极条件是,由于承运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运送物毁损、灭失的,不适用赔偿限额的规定,应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货物运输合同纠纷中,由于铁路、航空和水上运输投资大、成本高、收益慢,市场进人门坎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用性和进人的障碍性,托运人一般不具有平等的谈判地位,因此,法律需要在促进行业发展和保护货主权益方面作出平衡,法律法规均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有关运送物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一件十分复杂的问题。各国法律对损害赔偿标准是的确定并不一致。在我国,规范运送物损害赔偿范围的法律不限于《合同法》,相关运输法律、法规都对此作出了相应规定。
与国外有关国家法律规定相比较,我国《铁路法》和《民用航空法》关于承运人损害赔偿责任范围的标准较低,主要表现为,在因承运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运送物毁损、灭失时,国外法律多规定承运人应就托运人或收货人的所受损失和所失利益进行赔偿,而我国仅赔偿托运人或收货人的所受损失,对于所失利益不予赔偿。这种规定,一味强调保护运输事业的发展,对托运人或收货人的利益考虑较少,与过错大责任大的法律理念不相适应,其结果表面上是损害了托运人或收货人的利益,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代芬.我国物流法规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 (12)
拾 中介合同陷阱何其多 篇8
项先生被中介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佣金。
一年前,项先生与某中介公司签订了一份中介合同,表示愿意接受对方服务并支付佣金。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项先生看到中介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比较简单,尤其是服务内容方面,涉及甚少。项先生当时还曾提出异议,认为应该补充一些与服务有关的内容进去,以免日后发生纠纷无从对证。但该公司经办人员表示,公司墙上贴有工作流程,从看房到协助办理贷款、过户等手续,直到最后交房,这就相当于具体服务内容。而且工作人员还拍着胸脯向他保证,如果没有过户,中介公司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但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项先生的意料。在卖家交房之后项先生却发现,对方并未把户口迁出。于是项先生要求中介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对方以暂时找不到落户的地方为由对他的要求不予理睬。于是项先生拒绝支付最后一笔1万元的佣金,并要求解除买卖合同。但中介表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之后,就应该支付佣金,因此认为是项先生违约在先,故把他告上了法庭。
分析
中介合同本来就是约束中介公司自己和买卖双方的,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但由于合同文本均由中介公司提供,合同隐藏着许多陷阱,对买方和卖方来说,可谓是毫无公平可言。
最常见的陷阱是,中介公司出具的合同中,绝大部分是针对买卖双方的责任,比如列明买家、卖家违约之后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需要支付多少违约金等。而对于自己需要提供哪些服务项目,自己违约之后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等等,则只字不提。
更加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中介合同中往往还设定了许多规避责任的条款。比如,中介有义务告知购房者房屋的状况,诸如房屋是否存在漏水等瑕疵。但有的中介合同中却写明“该物业以现状售予买方……”。但问题是有些瑕疵只有等到入住之后才能发现,比如漏雨、下水堵塞等。但此时发现问题再回头找中介,已经为时晚矣。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一辈子也仅仅只有一两次购房经历,跟中介打交道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根本无法摸清中介合同中的门道。而中介公司在要求买方和卖方签字时,也表现得很随意,似乎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但一旦发生纠纷,这份协议便对买卖双方很不利了。
点评
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把和中介有关的条款写入合同中,同时还要注意合同中隐藏的陷阱。在购房过程中,千万不能急躁,也不要忙于签字,一定要将各个条款看清楚了再签字,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预先指出来,并进行修改,避免日后的麻烦。买方和卖方不应只注重房屋本身的价格,还要设定条款就中介的责任和义务约定违约责任。一旦中介违约,买方可据此来主张权利,要求赔偿。鉴于一般购房者对法律不是完全了解,建议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聘请专业律师进行谈判、沟通和把关,避免日后纷繁复杂的纠纷。
货物运输合同的陷阱 篇9
一是“霸王合同”。用人单位在合同条款中处处体现“我说了算”,令求职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二是“押金合同”。通常做法是在招工时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
三是“暗箱合同”。多见于民营企业,采用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只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规定用工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
对于这样的合同,由于其约定的条款内容与法律相抵触,所以,应当是无效的条款。
四是“生死合同”。有的用人单位不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生命安全义务,提出“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逃避责任。
五是“卖身合同”。如:3年内不得跳槽到同行业的公司工作;有的合同还规定,求职者一切行动都得听从用人单位安排。
货物运输合同的陷阱 篇10
遇到这些情况的职场人不在少数。根据前程无忧论坛日前所作的关于“你所遭遇过的入职陷阱(多选)”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入职后公司给付的薪水低于面谈时答应的薪水”,排在第二位的是“企业不签劳动合同”,紧随其后的是“入职后职位降低了”,分列第四和第五位的是“已经辞职,但公司取消了offer”以及“签了劳动合同却没拿到劳动合同”。前几天找工作想看看有关面试方面的知识,无意中发现佛山人才网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
“上有政策”:小林是刚进入职场的菜鸟,趁着“金三银四”的东风,他在毕业前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三月初,他抱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什么都不懂的他连合同应该一式几份都不知道。而等到他签完后,HR便收回所有合同并告知小林,要等公司盖完章后合同才能正式递交给他,并且到时HR会通知他来拿合同。因为新公司在业界也算是翘楚,所以那时小林也并不担心自己会被骗。
不知不觉小林在新公司的试用期将近尾声,但是HR仍然没有将盖完章的劳动合同给小林。面试投递简历或者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厦门人才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时,小林不免开始担忧,自己虽然已经签了合同“卖了身”,但是这“卖身契”却迟迟不见影子。眼看着试用期将过,公司会不会反悔不让自己转正呢?“下有对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卖身契”,理就肯定不在你。所以当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时,不要怕麻烦,应及时向HR提出申请,要求尽快拿到合同。万一哪天老板拖欠你工资或者不缴社保,你都没有证据拿去说理,当了免费劳动力不说,还连个“志愿者”的美名都没有,岂不太冤了。专家点评:1.没有劳动合同发生薪资纠纷时,公司是否会履行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只要存在用工关系,发生薪资纠纷或者工伤,也应当由公司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来处理。
2.劳动合同应该一式几份?
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至少应该一式两份,用人单位一份,劳动者一份。有些省市还有劳动合同鉴证或者用工机构也需要一份,那就签署一式三份。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南宁人才市场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按照中国的惯例,劳动合同应当盖章。至于在已经盖章的前提下,法定代表人是否签字,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但是,仅有签字的,一定要注意是否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因为如果是其他人签字,还需要附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才行。
有些公司比较大,公章很难拿出,因此一般都盖人事章或者合同章。理论上来说,这是有瑕疵的。不过如果所有员工的合同都是这样处理的,若发生纠纷,公司也不会否定用章的效力。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这样的做法需要有所注意。
实现自己在职场中的价值
如果说2012年是“90后”大学生的集体亮相,那么“80后”最早一批大学生的亮相已整整十年,尤其是1980~1985年出生的“80后”,经历了5~10年的职场磨砺,相继成为“经理人”阶层。“80后”经理人作为职场的一股新兴力量,有其个性鲜明的优势,也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案例1:工作要体现个人价值
1982年出生的Jack,是南方人,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一直在北京工作,从事消费类电子行业市场&技术支持的工作,任市场经理。2010年,Jack在猎头的介绍下,跳槽到深圳一家美资公司任全国销售经理,一年后又离职回北京。从北京跳槽到深圳,Jack主要考虑了四个原因:一是客户公司的行业知名度,为全球前三;二是薪酬double;三是职位提升;四是女朋友是北京女孩,喜欢到深圳和香港shopping。前几天找工作想看看有关面试方面的知识,无意中发现柳州人才网招聘信息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从深圳又回到北京,Jack也列举了两个原因:一是,另一家美资公司提供了在北京的offer;二是家庭原因,女友家人希望他们回北京。
点评:职场专家指出,“80后”关注自我价值实现,看重自我,看重个性,不那么喜欢束缚。“80后”经理人是一个频繁跳槽的群体。在管理层中,“80后”属于新晋群体,往往要面对更多的质疑。要证明自己的名副其实,他们需要做出更多的成绩。一旦事情不如预期,他们很容易怀疑自己与岗位是否匹配,公司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支持,自己的价值是否能在这个公司和岗位上得到体现等。前段时间一直为工作发愁,后来朋友推荐了梧州市人才网还不错,投递简历回复率很高,也很快捷。他们总是对自己现有的成就不满,或者是认为目前的职位无法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做出跳槽的决定。
案例2:企业的尊重很重要
一家大型国企招聘一名高级区域销售经理。猎头公司推荐“80后”的Ben(化名)成为候选人,并最终赢得offer。但在临上班前一周,公司突然被告知,Ben脚扭伤了,不能上班。
经过了解,公司发现Ben确实扭伤了脚,但决定不到新公司上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太太认为他这份工作的路途有些远(近1小时的路程)。前几天找工作想看看有关面试方面的知识,无意中发现南宁招聘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经过公司的说服,Ben的太太回心转意,很快就同意其丈夫到新公司上班。
擦亮眼睛:警惕劳动合同陷阱 篇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國劳动合同法》也已实施4年多,近日,本报记者通过一些劳动关系的案例,调查分析劳动纠纷的成因,从而帮助提醒劳动者避免陷入无良企业的劳动合同陷阱。
签订书面合同且应保管得当
2009年9月,大学毕业的钱鑫在兰州晨图电子设备公司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然而,直到2010年2月,兢兢业业上班的他,也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多方投诉无果后,钱鑫将晨图公司告上法庭。然而出乎钱鑫意料的是,晨图公司矢口否认钱鑫曾在自己单位就职,由于钱鑫当时并没有和晨图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又不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自己与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他的诉讼请求没被法院受理。
2010年3月,由于新光公司未按时足额发放员工王强的工资,王强将公司诉诸法庭。王强称劳动合同原件均由新光公司保管,自己只有复印件。但用人单位向法庭提交的劳动合同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期限等与王强在诉讼中提供的合同内容不一致。因此,该案中哪份劳动合同是真实的成为争议焦点。法院经过调查,最终采用了王强提供的证据,认定王强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与新光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根据银行打卡记录,认定王强当时的工资为每月2000元,判决新光公司为王强补发拖欠的工资。
针对这些情况,甘肃正鼎律师事务所高秉明律师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劳动关系的最有力证明。一些劳动者正是忽视了这一点,以至于后来发生劳动争议时无证据。高秉明律师说,在他们代理的类似案例中,有三成以上的诉讼都是由于劳动者不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以至于无法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劳动者还要注意保留证据,一是工资待遇方面的证据,二是能证明自己在该单位上班的证据,如工作牌、出入牌等,以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分析指出,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在空白劳动合同上不签时间、补填对劳动者不利的条款,甚至在空白合同签字盖章的现象十分普遍。劳动者一定要看清合同后再签字,并且自己留一份原件,避免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无法提供合同。
谨防合同条款藏猫腻
2009年3月,陈翔与某商贸公司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岗位为销售员。2009年12月,该商贸公司以陈翔不能达到公司工作要求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同时称无须向陈翔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陈翔则主张该公司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需要向其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发现,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关于工作内容及要求的约定是“达到公司相关要求”,而该商贸公司并不能解释此处的“相关要求”是什么标准。经过调查,陈翔在工作期间并无重大过失和其他失职表现,因此法院最终认定该商贸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属违法,判决其向陈翔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2009年3月,林勇被所在单位辞退,双方在工资补偿和保险费用上发生诉讼。但林勇在诉讼中发现,5年前他与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上,署名的公司并不是该单位,而是另一家劳务输出公司,合同的性质并不是劳动合同,而是劳务派遣合同。法院调查发现,林勇单位与合同上的劳务输出公司为独立的两个民事法律主体,林勇出具的劳动合同也是一份劳务派遣合同,最终因为诉讼主体不适格而驳回了林勇的诉讼请求。
甘肃正鼎律师事务所聂辉律师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岗位一般设置在具有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特征的岗位上。目前实践中劳务派遣岗位、派遣公司资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加之劳务派遣又能降低用人单位用工成本的需要,致使劳务派遣市场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负面效应,加剧了劳资关系的矛盾。劳动者在入职之前要明确用工形式,了解劳务派遣关系的法律意义,留意自己的劳动合同的详细内容,依据法律规定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律师提示,劳动合同内容需要双方书面详细约定,才能起到规范用工、定纷止争的作用。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注意条款中是否有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和标准,并应当面与用人单位协商细节,不要急于签订有不明白条款或条款内容有歧义的劳动合同。
劳动者要了解自身权益
陈丽于2009年3月与贵派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为两年。合同约定:陈丽工作性质为销售员,每月休息2天,且要求陈丽承诺在合同期内不能休婚假、产假,否则贵派公司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不承担任何补偿。陈丽在任职期间结婚并生育1女,由于不能正常工作,陈丽向公司申请产假,公司未予允许,并以陈丽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陈丽将贵派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审理认为,陈丽已达到婚龄、育龄,结婚生育为其享有的合法权利,劳动合同中关于不允许休婚假、产假的条款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贵派公司应批准其法定的产假,并按照本市最低工资80%的标准支付病假工资。
李楠2007年12月与某进口汽车销售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3年。2010年4月,李楠找到了一份薪酬更高的工作,在递交辞职申请之后被公司告知,需支付公司为员工组织的6次英语、计算机培训费1.2万元。法院审理认为,该汽车销售公司为销售部员工提供培训不属于《劳动合同法》二十二条所述“专业技术培训”,李楠不承担培训费用。
2008年3月,郑明与甘肃某商贸公司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2009年1月,该公司因内部出现问题,遂被华菱公司收购。华菱公司自此接管原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及工作人员。郑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华菱公司的一员。劳动关系虽已建立,但华菱公司并未与郑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011年2月,郑明因慢性病不能再胜任工作,随即向华菱公司提出辞职申请时才发现:新雇主不但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而且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给他购买任何社会保险。同年4月,郑明以公司没有为自己办理社会保险为由,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申请。仲裁部门很快作出裁决:华菱公司与郑明间存在劳动关系,华菱公司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依法支付郑明双倍工资,并责成华菱公司为郑明办理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华菱公司对此裁决不服,向法院提起上诉。但因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并非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最终经过调解,华菱公司为郑明补缴了欠缴的社会保险。
律师分析认为,目前,在很多案例中,一些用人单位都会在劳动合同、公司规章中加入减轻公司义务,排除员工权利的条款,这些条款如果触犯了法律,就是无效的。也有一些用人单位以各种手段逃避缴纳社会保险,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劳动者应当及时了解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样如果出现退休、患病、负伤、失业、生育等特殊情况时,自己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货物运输合同的陷阱】推荐阅读:
长期货物运输合同05-25
整车货物运输合同06-05
班轮货物运输合同06-12
标准货物运输委托合同06-08
陆上货物运输托运合同07-04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分为08-26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09-20
货物委托运输合同书06-21
汽车货物运输合同范本05-18
版道路货物运输合同格式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