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2024-06-27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共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篇1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 实 施 方 案一.· 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接受信息)、写作能力(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出口成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计划。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 改革切入点

1、课前查阅搜集资料。

2、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

3、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4、考试评价。三.· 实施要求、方法、途径

(一)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练习查阅的习惯。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如上网、去图书室、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二)阅读教学1.课堂阅读教学突出以读为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基本训练之一,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读训练,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动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1).以朗读代替听答,促进理解。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机械” 与“被动”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我们要致力于克服弊端,走出误区。要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和答。通过多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2).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 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我们要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构建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强化朗读感悟,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 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3).调动情感参与,深化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强化朗读感悟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对课文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2,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重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标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标准》分阶段作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按每学年40个标准周计算(两学年80个周,以下相同),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在100字左右,小学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计划》。第二学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在700字左右。第三学段,《标准》就阅读总量作了大幅度的提升,规定不少于100万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在1800字左右。当然,上述日平均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受识字数量,阅读能力、兴趣,文本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呈“波浪状推进,这些都是正常的。《标准》除了在阅读数量上给出了具体要求外,还就阅读兴趣、习惯等综合阅读能力的形成分年段作了一些要求:低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使用普通话,一年级时能由图读文,二年级时学会默读并在阅读中尝试积累。中年段除了“普通话”、“默读”等基本要求外,还要注重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领悟。高年段则在中年段的基础上,要求“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注重了阅读速度的培养,并强调了阅读的选择性,提倡广泛地应用现代资源“扩展自己的阅读面”。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单从数量的安排上看呈递增状,所以我们在内容的确定上也应有个层级性。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适宜从简单的趣味性的配图注音读物开始,从单幅图一句话到多幅图一段文,逐步发展到二年级时的每天一则小故事。阅读的内容以童话、儿歌、民谣及浅显的配图寓言为主,强调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篇幅力求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画面的设计要求鲜艳、漂亮、直观。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应逐渐由“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注音读物过渡到纯汉字读物。内容应以童话、寓言、浅显的古诗文及反映儿童生活的现实作品为主,同时,我们还要更新阅读观念,适当指导学生浏览(含视听)有关的新闻媒体,把阅读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倡学生订阅或购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报,并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对于尝试阅读长篇小说的学生,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指导,对于学生阅读不适合的课外书籍时,应给予引导,切忌方式简单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确保学生健康地进行课外储存。,至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既可依托学校的图书室,也可向当地的图书馆去借,当然更要发挥学生家庭藏书的功能。·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桥梁。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第一,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生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亦如此。首先校内要开设好阅读指导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的品质。其实,有些课外阅读内容本身就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比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狱中联欢》,引导学生读《红岩》;学习了《景阳冈》,安排学生尝试阅读《水浒传》……。第二,自读与交流相结合,课外阅读虽多为自读,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一周一次的课外交流活动,一是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有话可言,而未读或少读的则有口难开;二是激发兴趣,学生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交流,既使本体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增益性循环,又促使客体对相关文章或书籍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三是通过交流,能澄清一些较模糊的认识,引导学生健康的读书和读健康的书;四是通过交流,一些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能得到张扬。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交流的机会,从量到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把握课外阅读的状况,以便指导和调控。第三,课外阅读要讲究因材指导。,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读有所获。总之,课外阅读,既要保证一定的阅读总量,又要通过对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资源的深刻领会与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形式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每学期必须完成三至五项学习活动。·

(四)考试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比赛、抽测积累量、即兴作文等考察学生的各项素质。 wWW.eDuzhAi.nEt中国教育文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脚踏实地,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石, 对我国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起着奠基的作用。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不但影响到本校学生的基本素质, 也会影响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仍有部分老师存在唯分数论成败的错误理念, 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不但挫伤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更对其以后的人格成长起到了负面效果。笔者清晰地记得前一段时间央视的一段教育节目, 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语文试题, 这位学生填了香蕉, 这无可厚非。但是老师却在她的答卷上打了错号。经过询问后, 老师表示正确答案是像船儿。这种情况的发生, 不但显示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更向我们呈现了应试教育的悲哀之处。因此, 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脚踏实地, 大胆改革创新, 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小学生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从业多年的基础上, 尝试性提出一些对教学工作的看法, 以期能抛砖引玉, 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出一份力。

一、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 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目前, 很多教师满足工作的稳定性与生活的安逸性, 对教学活动的研讨及自身素养的提高不够重视, 这样很容易被逐步深入的教育改革浪潮所淘汰。在面对一群求知欲极强的小学生时, 我们应该保持着极大的责任感及危机意识, 为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倾尽所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 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生的教育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深刻的展示了教师的职责范围。而如上文中出现的“标准答案”事例, 是对教师责任的一种推卸, 也是教师整体基本功薄弱的表现。

要想真正的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我们应该打下扎实的教学基础,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但要学习语文相关知识, 还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史学类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 得心应手。对于教学基本功的打造, 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积累。比如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 我们可以利用到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我们都很清楚, 但是如何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 发挥其优势、弥补其缺点, 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去尝试、创新。心理学中也有很多可以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经典理论, 比如“从众效应”可以发挥学生发言、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期望效应”可以用在学困生的管理工作中等。另外我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对历史的学习, 都可以作为对课本知识的补充, 信手拈来。这种强大的知识体系的建立需要我们耐心、热情、持续的积累, 学无止境。

对于教学功底的锤炼, 不能只凭借书本知识, 还需要与广大同行的交流、研讨。这种教学研讨应该纵横结合。纵向交流中, 不同年级的老师们可以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展开开放式的讨论, 除了要探讨如何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等, 还要交流在教学方式、课堂活动方式、作业模式等内容。

二、加强课堂活动的创新性, 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无限的求知欲, 才能使其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课堂活动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应该紧扣教学主题, 起到活跃课堂气氛, 巩固书本知识,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散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创新的作用。笔者从多年的经历中, 发现了目前小学课堂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内容与课本脱离, 这种情况显示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还不透彻;课堂活动过多, 这会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 从而打乱教学计划;参与者总是一部分学生, 而另一部分总是游离在课堂活动之外, 这表明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不能有效地参与进来, 或者是课堂活动的模式不能为这部分学生所接受。针对以上情况, 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要大胆创新、推陈出新。结合教师自身素养, 开展方式多样的活动。比如, 有音乐素养的教师, 可以在课堂中添加音乐因素, 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完美契合, 达到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有美术功底的教师, 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 将美术元素应用到课堂中, 开展相应的活动,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身临其境等。总之, 在搞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 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 大力创设更加适合教学目标、适应本班学生特点的课堂活动。

三、创新作业模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良好补充, 也是锻炼学生独自处理问题能力的途径。现阶段, 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题海战术”, 以达到提高学生考试分数的目的。这种理念虽然在短期内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是却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因此, 对作业模式的改革, 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模式, 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现尝试提出一些作业理念, 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比如在对生词的理解中,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出现这个词的情景, 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体会。

扎实的基础知识, 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前提, 改革创新的理念, 是我们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始终以满腔热情, 倾尽所有,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罗玉兰.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宜宾学院学报, 2004, (01) .

[2]费丽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J].教育科研论坛, 2006, (S1) .

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经验浅谈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苏教版;教研改革;工作经验;听课评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水平就能不断提高。一直以来,本着“为学生服务,让自己提高”的教研理念,全体语文教师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如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质量是众多语文教师在持续探讨的话题。那么,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何去何从?

一、确保评课质量,提高集体水平

听课评课活动一直是各校教研工作的传统,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于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回顾当前各小学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学校虽然都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但是教学水平提升得并不明显。反思其中的缘由,我们认为听课主题的不确定、制度的不规范是导致教研质量迟迟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教研改革工作不应流于形式,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并不是在挑刺、在针对谁,而是为了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造福于学生。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形式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一学期都开展不了几次听课评课活动,大多是看哪位老师有时间就安排听课,评课没有方向与主题,今天听一听这位老师讲四年级古诗,明天评一评那位老师教五年级现代文。

听课工作主题分散、评课内容不集中,将直接导致听课评课教研改革工作的失败,无益于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各教研组组长应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听课内容,重点考虑本周期听课以什么主题为主,主要针对哪些对象,评课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有哪些教师可以参加,每周开展几次听课活动等问题。只有保证听课评课方向正确,教研改革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二、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习质量

在教研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将目标与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提高教改工作质量中的重要地位。教學工作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整体,教改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除了教师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受到关注。语文是一门信息量大的应用型学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研改革工作不仅需要考虑教材、书本这些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还要拓宽教研渠道,引入课外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合以上教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考虑,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推荐经典书籍,扩大知识容量,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推荐不同种类的阅读书目。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等书籍,阅读结束之后,由教师组织安排“童话故事表演大赛”;高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繁星》《春水》《三国演义》《我们爱科学》等书籍,教导处在每学期的第10周开展阅读考级活动,将学生得分计入期末总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直密切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行为的转变等问题,容易忽略学生主体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当前教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扩大阅读量。

三、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效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对教学评价方式关注的力度不够,语文教学评价呈现静态化模式,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应当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而这四个指标在学习活动中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应该也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体现。

小学语文教研的改革需要关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引入最终评价体系中,建立成长档案袋,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以动态化评价趋势取代静态化评价模式,促进教改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想取得成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在这浩瀚无垠的教海中乘风破浪,为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定可以开出最美丽的浪花,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梁文菊.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

[2]咸高军.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管窥[J].小学时代,2010.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报告 篇4

为此,我县小语学科确定了以“调研”为途径,深入一线,重心下移,发现问题,了解教师需求,依靠“研训”为载体去激活和催生教师专业成长,以“阅读”奠定基础,追求广大语文教师“快乐教学、幸福生活”为目标。

20xx年,我县小语紧紧围绕全局教育教学宗旨,努力践行教学研究、引领、服务的职责,开展了一些工作,收获了一些成效。

一、深入调研,挖掘问题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症结在哪里?尤其是村完小一级的课改现状如何?都是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县教育局非常重视课改推进中的调研工作和课改质量分析工作。通过集体调研、学科调研,协助市教研室开展课改调研等,教育局多次组织课改调研工作。同时,加强了以学科为主的课改推进实际情况分析。总的说来,通过调研证实,课改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变化,特别表现在对教师专业素质的促进和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上。同时,课改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我县20xx年4月开展的一次以农村学校为主,面向150名一线教师、200名小学生的课改调研为例,其中部分结果如下:

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工作报告栏目

1、在关于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态度上,仅有5人选择了不支持或无动于衷,但是其中只有2人选择了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不认同”。在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式的态度上,共有97位(92.38%)教师选择了“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可以实现”,有8位教师选择了“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2、关于对课程和教材的认识,有35人(33.3%)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新课程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现有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并建议能够增加一些学科的课时。教师们普遍认为“新教材比旧教材要求高了,难度大了”。

3、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调查。教师在备课时使用的参考资料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练习册、教参、教材,只有23人同时选择了课程标准,仅占21.9%。

4、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况的调查。在学习习惯上,22人(12.94%)表示在教师上课前“每次都有预习”,58人(34.12%)表示“有时预习”;而在课堂上“经常”主动向老师提问的学生只有17人,“没有提过”的达到42人,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向老师提问。87人(51.18%)反映,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1小时之内”就能完成,45人(26.47%)表示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仅有个别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2—3小时)。

20xx年秋,县教研室教研员针对各个学科的教学开展情况开展系统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其中小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一、重读写、轻听说。

1、学校硬件上就没有配备听力设备;

2、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范读很少,完小教师更是难以听见教师读书的声音;

3、满堂灌还是大量存在,尤其是高年级,说的训练在弱化,以致课堂只剩教师的声音。二是重课内,轻课外。

1、语文教师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2农村阅读环境恶略;

3、课业负担重,阅读时间少;

4、教师缺失阅读理念。

三、重技巧、轻训练。

1、重课文的讲读,轻活动课的开展;

2、作文教学评价及检测流于形式,走入“盲区”。教师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更是引人深思:一是教学目标空泛,问题设计应接不暇;二是教学内容边缘化,语文课变味;三是教材处理浮躁化,依靠网上下载,无度拓展;四是合作学习过大,为合作而合作;四是滥用多媒体,课件成为记事本、备课本,冷落文本;五是板书设计无脉络,无主干;六是问题设计简单化,思维含量低;七是作业设计随意化;八是教师评价简单化,没有指向性。这些问题是与课改初衷严重违背的。但我们收获了问题,有问题才能有发展,问题是基石,它让我们找到了今后努力的航标。

二、阅读奠基,夯实教学

课改行程的艰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应该深深扎进阅读的土壤里。为此,我县将20xx年定为“师生阅读年”,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目标明确,推动有力,措施具体有效,活动开展,成效日益显现,影响不断扩大。一路行走,一路收获。

1、全面启动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为了贯彻落实“行动与研究”教育教学研讨会精神,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高中阶段阅读总量150万字以上的要求,帮助师生形成扎实的人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教体局制定并下发了《万安县师生阅读指导意见》,方案确立了全县师生阅读的四项工作目标:

1、在全县掀起阅读热潮,并继续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师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课程视野,探索师生阅读的有效路径。

3、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倡导教师精读专业书籍与经典书籍,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浓厚持久的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4、不断强化师生阅读教育,让学生在读书中丰富知识、提升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并提出建立组织、营造氛围、树立榜样、搭建平台、抓好图书馆建设、加快校园网建设、推荐阅读书目、举办读书节、成立读书组织、强化阅读指导、建立激励机制”等工作措施。我县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由此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2、举办读书报告会。为了让教师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提升思想,提升品味。4月上旬,特邀江西省特级教师、原吉安市教研室主任刘武德老师作了题为《师生共读师生同乐》的报告。在长达二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刘老师站在生命成长的高度,高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读书走向、诵读经典、读写结合、与思考同行等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读书方法、读书内容,从容讲来,思考深刻,举例丰富,分析入理,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使大家对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书、应该读哪些书,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成功举办万安县“新华杯”师生读书知识竞赛。为了倡导“阅读丰富人生,读书使人智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念,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5月28日——29日成功举办万安县“新华杯”师生读书知识竞赛。旨在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与文明对话,与经典对话,让广大师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学校初赛和县决赛。5月20日以前各校以读书为媒,建立“学习共同体”,紧紧围绕全县的总体实施方案,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师生读书计划。一个个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唤发了师生的读书激情,把全县的读书活动演绎得多姿多彩。县赛时,经过笔试角逐,实小、芙小、枧小、窑小、韶小和桂小代表队进入决赛。决赛采用口头答题形式,挑战“四关”,即“别无选择”、“舍我其谁”、“信心百倍”和“勇担风险”。在表彰仪式上教体局局长郭白云对此次读书竞赛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继续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师生爱读书;二是要创造良好条件,保证师生有书读;三是要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4、让“经典”走进师生心灵。

每天早晨,各校都安排“读书时间”;坚持进行“聆听名段,欣赏名作”的感悟经典历程:聆听中外名曲、古今诗文、经典故事、、、、、、这些经典之作经日积月累,给予了学生文化营养,浸润了传统道德思想,丰盈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实验小学和桂江小学制定了《20xx年师生共读经典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低年级学生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及教师以《论语》为主。通过经典背诵竞赛、个人考核过关的检测学生诵读成绩。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2456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以背《论语》为主,平时以自学为主,利用例会时间进行抽测或集体测试(集体测试以写为主)。从校长到同志,从后勤到一线,只要是实验小学的老师人人都要参与。现在学校已检查完《论语》的第一、二章。诵读《论语》已作为本教师基本功主要内容之一,年终必须过关。

20xx年4月23日和6月16日的《井冈山报》两期刊登了实验小学“师生共读经典”活动的报道。

三、研训结合,提升素质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研训结合,突出主题,攻破难点是我县小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宗旨。我们认为,教师素质的提高依靠“竞赛+培训+阅读”。竞赛是锤炼,培训是提高,阅读是养分。并且形式要创新。我县在走“主题式教研”发展之路方面作了努力:

各校从问题入手,寻找教研突破口。以学科教研组为平台,开展了大量“主题式”教研活动,活动程序为:“发现问题—确定主题—行动跟进—实践探索—揭示问题—寻找对策”。建立一种“包容、共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从而达成开放性评价和互助式教研。

为了搭建平台,促进更多语文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县教研室09年相继召开了“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暨观摩研讨会”、“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竞赛”、“小学语文教师光盘教学(模式一)优质课竞赛暨观摩研讨会”等主题教研活动。面对的对象有中青年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实现了老、中、青共参与、共提高的目标。其中涉及的主题研讨内容有:

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三年级的片段作文教学、四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和五、六的阅读教学(分精读和略读)。让参会人员带着问题来,满怀信心回。活动主要采取竞赛、培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说课、上课、评课竞赛——专题讲座——观摩优质录像课——研讨交流——总结(论文、案例评比)。以此平台,营造平等民主的教研氛围,坚持了问题从教师中来,坚持了在教学中研究,坚持以研究促教师发展。我们没有响亮的口号,靠着朴实、扎实的实干,靠着教师“把自己摆进去”的真正参与,促进教师成长的真实变化和课堂的真实变化。

四、教学实践,亲近课堂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根,教研员永远不能脱离教学一线,要永远保持教师的身份。”这句话我们铭记于心,根植于课堂。

1、送课下乡。为发挥学科教研员、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小语学科送教下乡。这一活动为广大乡镇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例。

枣庄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篇5

枣庄镇中心小学

2012.2枣庄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2012年,我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以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校本教研为重点,抓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这一中心,以微型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继续开展连片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农远工程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工 作 目 标

1、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认真执行教学常规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使教学科研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目标迈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增强教师三大能力,培养教研骨干,争取教研成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加强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索优质高效的教学途径。

4、组织学生参与区、中心校、本校组织的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潜能生的转化和培优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工 作 措 施

一、落实各项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1、认真执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过程管理。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教学常规检查,并做好过程管理检查记录,完善教师业务档案。

3、加强对远程教育和实验教学的检查、指导,对 “问题导学”进一步完善实施和推广,从而优化课堂教学。“问题导学”就是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包括四个环节:出示问题---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二、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1、制订学习计划,通过法律法规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触动教师灵魂,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培训和竞赛,组织教师观看远教资源中的优质课例,开阔教师视野。

3、开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说课、上课活动。

4、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课件、录像、博客、空间、国培群、网站、专题研修成果等国培资源,开展好业务学习、听评课、问题搜集与研讨等活动。

三、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1、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每一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都要承担或与人合作至少一个微型课题研究。所谓微型课题简单理解就是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难题并加以研究、试验给予解决,诸如学生不愿读书怎么办?学生上课不愿提问怎么办?等等都是微型课题。

2、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各教研组要认真开展活动,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按备课组模式备课,活动要有实效,不走过场。

3、学期结束,每位教师写一篇教学论文,一篇有独特见解的教学设计,参与业务考试的教师上好一堂优质课,非参与业务考试的高级教师辅导好一名年轻教师。

四、开展各项活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采取有效途径,从心理、纪律、学习上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2、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定时有效地开展活动。举办“庆六一”、庆教师节、“庆国庆”手抄报竞赛、演讲活动和迎新春卡拉OK比赛,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

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学习《区教研室2012年工作要点》。

2、学习《枣庄中心校2012年工作要点和教研工作计划》。

3、低年级阅读教学、数学教学研讨。

4、召开微型课题研究动员会。

5、集体备课

三月份:

1、市、区“教学能手”示范课教学。

2、教学设计展示与评比。

3、评选教育教学论文。

4、中年级阅读教学、数学教学研讨。

5、作业教案检查。

6、集体备课。

四月份:

1、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观摩。

2、微型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

3、高年级阅读教学、数学教学研讨。

4、诗歌、散文朗诵会。

5、集体备课。

五月份:

1、高年级作文比赛。

2、促优转困,均衡发展座谈会。

3、口语交际教学研讨。

4、常规工作检查。

5、集体备课。

六月份:

1、作文教学研讨。

2、评选优质教案。

3、制定复习计划。

4、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月份:

1、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白家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篇6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立足于课改精神、立足于教育教学研究中各学科的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采取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现就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以人为本。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以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学习、认识其中具体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找出不足,书面制定出自我发展目标与措施,并付诸实践,切实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问题。经过集体讨论,我校教师一致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4.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教”是为了不“教”,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服务的意识。

(二)、立足实际,规范管理,深化改革。

1、分析现状,强化管理。学校目前的现状:

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导致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新方法、现代手段运用 1 少,思想不够开放。同时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与新课堂教学要求相违背的现象,如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有的教师讲课用的时间多,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少,练习少,无层次性;教师不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缺乏生气;教学评价单一等等。面对这些,我校加强对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指导,对各学科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及素养调研,并结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学情分析,帮助查问题,找原因,帮助教师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小”字上做文章。从小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改进自身教学行为。

2、立足实际、深化改革.。

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校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精讲多练

本学期我校教师基本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确定出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别外,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制订“讲”的策略,尽量或逐渐把“讲”的时间压缩在二十分钟内。

优化练习

我校要求教师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搞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预习内容、教学方案及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影响到本节课目标的达成率。所以我校围绕这个“课题”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之间互相研究、探讨,写出教学心得。

生命课堂

开学初,我校要求教师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分学科制定出了教学计划,拟订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结合改革内容,在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方面,我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自己要学”。

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氛围,我校教师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课堂测试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多维评价

2(1)评价方法多元化。本学期我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能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对待他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相互影响力;家长评价,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家庭中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以往家长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的弊端。

(2)评价方法日常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开展行师评、学生自评、他评的评价活动。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为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文体活动及特长训练等活动中参加自己喜欢的手工制作比赛、声乐比赛、征文比赛、趣味体育比赛、器乐、书法和绘画比赛等。面对着这个充满荣誉的舞台,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激励性评价。传统的教育,僵化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模式,致使教师、学生、家长一古脑儿地围着学习成绩转,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特长的发展。我校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设立了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学雷锋标兵”奖,劳动卫生方面突出的学生发给“优秀少先队员”奖,对班级管理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发给“优秀学生干部”奖,讲文明、懂礼貌的发给“校园文明之星”奖等。此外,我校将陆续搞一些如“校园十佳小歌手”评选、“校园小画家”评选、“校园体育明星”评选等活动。

(三)、创设平台,求真务实,改进行为。

推行各个层次的学科教学研讨,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行为改变。校级示范课。我们构建了“集体备课——上课实践——集体评课、修改——再上课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形成了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授课、说课、评课教研活动中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和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成长。

组内研讨课。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最基础的单位,教研组内应该形成合作研究的氛围。因此,我们的教研组工作核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重点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内必须在教研组内至少上一堂公开研讨课。每次上课,要求本组内的教师必须事先调好课务前去听课,教研组长做出勤记录;其他教研组的教师自愿选择参加。上课后,由教研组长召集成员进行评课研讨,写出评课意见。

扎实常态课。常态课体现了教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常态课的效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必须注重教师们常态课的教学质量,通过推 3 门听课对课堂教学情况及时与相关教师交流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讨,寻找改进措施。这对教师们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技能确实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四)、反思对比,寻找差距,努力改进。

反思,我们会考虑所学的教学理论,会不断地去思索它的适用范围;反思,我们就不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地拿去应用;反思,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因此,一名专家型的教师离不开反思,成为一名优秀卓越的教师离不开反思。唯有反思,才能总结我们经验的得失;唯有反思,才能形成我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唯有反思,才能形成我们独特的教学理念;唯有反思,才能达到我们独特的人生境界。唯有反思,才会进步得更快,才会更快地成长起来。学校要求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二、初步成效

教师提升了教学专业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了改变,有问题推进,有活动操作,有让学生质疑问难,有让学生感悟体验,推进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一批教师提升了教学专业水平,典型人物不断涌现。

三、存在问题

1、新教材老上法。有的教师无法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不少教师对二期课改仍旧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嘴上讲的多,付诸行动少,“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2、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离新课程理念有距离。新教材要求教师能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及灵活的教学策略,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部分教师认识不足,难以做到。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浅谈 篇7

一、实行综合考评机制势在必行

传统的考评机制就是分数, 分数成了学校升学率的体现, 成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指标。在教学中, 教师通常为了提高考试成绩, 会让学生做大量的试卷进行强化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整天忙着做试卷、批改试卷, 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 教师也劳累。大量的考试让学生感到枯燥, 产生厌学情绪, 时间久了, 甚至产生了“抗体”, 教学也不见成效。早在几年前, 教育部就发布了相关的教育政策, 明确地规范学校考试的次数, 要逐步完善考评机制。比如, 考试要科学规范, 不能随意进行各种名目的考试。考试命题也要科学合理, 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不能提升试题的难度, 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试, 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来考评学校和学生。基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语文教师要在考评机制上进行创新, 要更加多元化, 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下, 没有升学压力的小学教育应该更灵活一些, 只有创新教学形式、考评机制, 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 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对科学全面的考评机制进行探索, 以新颖的形式、标准对学生进行更加综合、全面地评价考量。

二、创设课堂多媒体情境教学

情境教育的实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那么, 在教学中怎样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 寓情于教,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呢?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有效的途径,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 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辅”, 以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例如, 在教学诗歌《瀑布》一课时, 在初读课文时, 我先借助音乐形象渲染课文内容, 让学生体会“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课堂气氛随着声音的变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学生们被深深吸引住了, 整个思维仿佛都跟着作者走在参观瀑布的路上。接着, “山路忽然一转”, 便利用多媒体将瀑布的画面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让学生们在动的画面中从视觉上感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随着参观队伍的走近, 将画面由远渐渐拉近, 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这样, 不但让学生懂得作者是“先听其声, 后见其形”, 而且知道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同时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气氛既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 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开发了智力,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是一次机遇和挑战。教师能否在实践中真正落实改革的思想, 达到教育目标,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能力。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 语文教育发展的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因此, 教师要与语文课程改革一起发展, 只有教师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才能加强素质的提高。由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教而教学, 忽略了对教学素质的思考。这样,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无法落到实处。

1. 教师要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是教师立教的根基和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因此, 教师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 使自己能自觉地成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合格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是教师对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过程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保证了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要明确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知, 而是要提高思想觉悟, 把小学生看成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从人才培养的高度面对教学,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四化建设需要人才是高素质的, 高分低能根本不能融入社会的发展, 小学教师要在学生的起步期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让他们从小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 有自己的思维见解,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是教师教学的“底气”所在。一方面, 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课后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巧妙的教学语言组织等。另一方面, 教师要成为一名“杂家”, 拥有广博的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

3.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教师要爱岗敬业, 对工作有热情, 对学生认真负责, 课堂教学精神饱满, 衣着得体、文明用语。这都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积极学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比较专制, 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让学生按照自己划定的条条框框进行学习, 不能越轨, 否则就是不听话的学生, 就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 用成人的口气对待学生, 对学生的情感无从谈起, 更提不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了。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对学生的态度, 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 多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 和他们交朋友, 多听一听学生的心声, 增加彼此的了解, 促进沟通,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亲切的。这样学生才能有自由自在的学习空间, 无拘无束地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学习。

总而言之,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是学生成长的坐标。在新课改的进程中, 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 不断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让语文教学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把握时代教育的脉搏, 切实抓住传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创新的关联, 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全面的提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育发展;教学

改革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不懈动力,对于教育教学也是这样,为了不断地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相关部门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也是小学教学体系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小学生只有掌握了小学语文的知识,才能掌握语言工具,才能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各个科目改革的重点,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科学地对待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压力过大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积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相对较为落后,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没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残酷分数与升学的压力之下,小学生没有一个轻松的课堂与学习环境,承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2.课堂气氛沉闷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应该对课堂教学予以充分的重视,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相对较为沉闷,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冰冷的文字,严格的考试,这就让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造成了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3.教学方式落后,多媒体手段缺失

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对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对各个学科都有着多方面的优势,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扩充课堂知识容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便利。但是,由于条件和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原因,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广泛应用多媒体手段,仍然使用较为单一的传统手法,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尤其是新课标颁布与实施以来,我国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学习与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与新方法,推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2.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如,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3.丰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看浪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的气势与壮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虽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我们只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与方法就一定能克服这些问题,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相应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马晓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4(04).

[2]李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参加《现代与经典》有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2-53.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篇9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依据郊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学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反复进行校外学习的基础,结合我校两年多来“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初步实践,推行了“问题导学361高效课堂”模式,有效地推进了教育教学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了使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郊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推进新型课堂模式,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理念

1.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关注学生本质。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即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给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示;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天性才能被尊重,学生的自信才能得到张扬。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人的幸福感和尊严感。要遵循教育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顺应和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本能,让课堂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收获成功,获得自信。

3.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把握三个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校和课程实际,反对课堂教学改革形式化,因为课改的目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

生愉快轻快地学习,因此,在实施新模式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三个策略:①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②先教后学,以教导学;③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内容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二)进一步规范“361高效课堂”操作程序

“问题导学361高效课堂”模式强调课堂三个基本、六个环节、一个目标。三个基本是指:① 基本要求——先学后教;② 基本载体——提炼式问题+教材;③ 基本模块——定向导学,实施活动,当堂训练。六个环节是指:① 创设情境;② 自主学习;③ 合作探究;④ 展示交流;⑤ 点评提升;⑥ 检测反馈。一个目标:高效学习。

“361高效课堂”还体现在:① 课堂45分钟按3︰6︰1比例划分为15+25+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为30%,约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约25分钟,剩余10%用于检测反馈,约5分钟。② 在学习内容上,即30%知识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60%是通过合作探究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点拔及反复训练才会的。③ 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划分上,即30%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问题导学361高效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

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成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新闻、游戏、问题、悬念、图像、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教学目标。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自学。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操作等方式自学感悟。教师要考虑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自学,充分考虑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明确 ① 学什么,② 用什么方式学,③ 学多长时间。

3.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解决自学中没能弄懂的问题。让优生影响、带

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的关注学困生,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静悄悄地观察,不提问不辅导,不出声。

4.展示交流

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的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质疑。

5.点评提升

师生、生生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本环节是这种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一是要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二是点评。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和评价。这一环节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整合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敬业的精神,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点评时要求精当、精准、精辟、精炼,不重复学生展示的内容,不絮絮叨叨,拖泥带水。

6.检测反馈

通过练习、总结等方法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这一个环节注意事项:① 检测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资料上的原题。② 检测题要分层设计,可设基础必做题、能力提高题、课外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③ 检测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2人或同组完成,组内进行互阅。学习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点拨纠正。

(三)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改实效。

1.强化教研组备课,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推行“充分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使全体教师切实能从整体上了解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其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完善——教后反思。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集中备课一次,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精心编制问题导学案。编写时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基本原则。问题导学案是呈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其设计关系到自主学习的开展,研制的基本步骤主要有①组织学习;②任务分解;③讨论定稿;④反馈完善。问题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包括①课题名称;②学习目标;③活动方案;④课堂反馈。

3.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主要交流推行“问题导学案”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老师们各抒己见,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4.大力实施教学补偿工程。鼓励教师利用早读、中午、大课间、课后时间进行教学补偿,补偿要具体到学生,具体到学科、具体到内容。

(四)进一步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保持学习小组活力。

本学期,我校将把学习小组的建设和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以进一步完善对学习小组评价机制,保持学习小组活力为突破口,推进课改的深入。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非常突出,如何让小组长期充满活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对小组科学的评价机制则是推动小组活动的润滑剂。

1.小组科学的建构是实现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对小组的构建原则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是在进行大量小组活动实践之后,利于各组积极竞争的一个构建小组的基本要求。需要专门指出的一点是,各小组由于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变化,当组间不能符合“同质”的时候,应适时调整。

2.评价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科学。经调查发现,各班小组活动的评价都是经过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发展,也就是一开始对各小组的评价仅限于课堂表现,后逐渐延伸到作业完成、生活习惯、日常规范等。对此,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小组能掌控的才能纳入小组评价内容之中,不能把那些和小组活动不相干的校园甚至校外的学生个体生活都纳入小组评价之中。

3.评价对象既面对小组,又要落实到学生个人。在课堂中对小组的评价,哪个小组活动进行最好,首先要明确是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

表现突出,然后明确给本小组加多少分数。这样既激励了具体同学,又激励了小组整体。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仅要关注到优秀生的出色表现,更要关注到学困生的进步。

4.评价既要注重课堂知识又要注重整体规范。评价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比如某同学展示过程中尽管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完成目标,但是落落大方,语言得体,也要进行肯定。

5.评价方式、激励手段要多样。要专门研究赞赏鼓励语言的适切性,对教师也要不断培训,评价方式要对准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小组的手段要精神物质齐头并进,橱窗展示合影、颁发奖状、奖品、班内展示、公开表扬,等等,动用一切校园资源让学生时时处处感觉到小组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喜悦。

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篇10

东营小学

根据市有关规定和《安丘市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意见》、《安丘市小学教职工聘用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按照安丘市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已圆满完成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成立组织 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关心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成立了东营小学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1、东营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合理设岗 公平竞争

为了按编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与职数,并按“按需设岗、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要求,依据宣州区编办的核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本学设有27个岗位(其中教学岗位25个,非教学岗位2),确立了学校管理人员工作量标准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坚持以下原则:

1、平等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三定”原则(即定岗、定责、定员);

4、“按编聘用”原则;

5、“择优聘用”原则。

三、严格程序 规范操作

为了保证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市教育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指导组的指导下,规范操作程序。

(1)召开校委会,成立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组,拟定“三定”(即定岗、定责、定员)方案和全员聘用制实施细则;

(2)、召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

(3)、召开学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了“三定”方案与学校全员聘任工作实施细则,并报区教体局审批,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综合评价;

(4)、公布教职工考核、考试与综合评价成绩,应聘人员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应聘申请。

(5)、学校根据教职工综合考核成绩,按照上述聘用原则,确定拟聘用人员。

(6)、公布拟聘用人员名单,签定合同,颁发聘书;

四、通力合作 效果显著

上一篇:微商卖鞋的广告语下一篇:超英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