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

2024-06-02

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精选7篇)

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 篇1

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创建清洁示范村领导小组,黄莲村党支部书记赵静担任组长,成员由张本庆、张世友、刘海军、李维云、孟燕组成。

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世友兼任,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职权分工

1、创建清洁示范村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办法措施等。

(2)抓好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研究决定和部署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关工作,(4)表彰创建工作先进党员和群众。

(5)领导党员和村民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项活动。

(6)认真组织做好上级部门布置各项工作,并严格按照要求抓好落实。

2、办公室职责

(1)完善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制度,搞好工作总结;及时报道创建工作方面的信息。

(2)定期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收集和提出创建清洁示范村的意见建议,抓好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4)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做好评选表彰和管理工作。

(5)督促检查全村开展创建清洁示范村,发现和培养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6)做好创建清洁示范村资料收集管理和归档工作。

三、工作制度

1、每年召开1-2次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定规划、总结、受表彰的党员和群众等事宜。

2、进行创建清洁示范村各项工作的检查。

黄莲村村委会 2010年元月

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 篇2

——在全区创建区小康家园示范村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武进区湟里镇村西村

李良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村西村位于湟里镇区东郊,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32人,村级企业13家,近年来,在上级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全村经济蒸蒸日上,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2009年全村完成三业产值 亿元,实现利税 万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武进区文明村、武进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多种荣誉。今年以来,我村以提升村庄环境为重点,在全村开展了小康家园示范村创建工作,通过创建,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开展创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创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武进区小康家园示范村目标要求,把握内涵,坚持标准,紧密结合我村实际,着力发展全村经济、改善镇村面貌、提升农村文明、提高农民素质。我们成立了创建班子,并利用村各种大小会议进行了广泛发动,切实制订和落实建设小康家园的各项计划和任务,加强领导、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精心指挥,多方筹集资金,全面规划、逐步落实。从而使建设小康家园示范村的工作部署稳健、扎实地展开。

二、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今年以来,我村立足实际,对照标准,积极投身到创建小康家园示范村工作中来,在前几年投入600多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我村进一步完善了“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高标准建设生态园。去年8月,由王国良、范士英、蒋菊兰等394人出资5120万元发起成立的常州市壹柒叁农业服务 专业合作社,占地250亩,分三年逐步实施。今年该项目已初具规模,增强当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种植,实现土地产出高效化,降低农资成本,降低销售风险,增加社员收入,而且已成为农民休闲公园。二是协助武进交通局对湟嘉路改造做好协调工作,做好路灯接头工作。该项目在8月份开工建设,预计11底结束。届时将配套路灯、绿化等设施,把这条路建设成为我村的一条景观大道。三是鼓励民资投入休闲设施建设。今年我村一一农庄投入100多万元完善了道路和餐饮一系列设施,成为垂钓餐饮休闲的又一亮点。投入10多万元,在夏甸桥自然村又新建了一个健身广场,目前,全村拥有健身广场已达8个。四是对村庄全面进行了绿化。今年我村投入10多万元,见缝插绿,在村庄内部新增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0%,同时充分发挥我村花木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村产业结构调整1400多亩,目前我村已形成“道路相通、绿树相连、路灯相接、美景相映”的现代化新农村。五是进一步落实了长效管理。今年我村进一步落实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切实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检查和考核,正确处理好栽种与养护、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落实责任与增强村民意识的关系,层层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整治质量和效果。全村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齐心协力,确保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 篇3

深沟村位于马峡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5户451人,现有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4名。今年以来,深沟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党建综合示范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建强班子增活力。为了进一步建强村班子,镇党委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下派;推行了村干部坐班制,解决了多年来村部无人理事、干部办公在家、群众有事找人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双述双评一推”活动,村干部定期向镇党委和群众述职述廉,由镇党委和群众对村干部近期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评议,民主推荐村级后备干部3名,解决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抓建队伍强堡垒。建立完善了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资源优势,举办党的知识、法律法规、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党员群众300多人(次);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点,对流动党员实行持证流动和外出报告备案制度,加强了党员管理;深入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结成帮带对子15对,使致富能力不强的党员和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同贫困群众得到有效结合,村党组织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3、整村推进促发展。为了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住房、行路、吃水等难题,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实施了省列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村内移民工程16户,五改三建54户,新建温棚牛舍57座,卫生厕所37座,种植优质中药材500亩,硬化村社道路2条1.2公里,修建排洪渠480米, 栽植绿化苗木8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7盏,修建文化墙260米,文化广场1处,改造村部5间。彻底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 篇4

一、全国和省、市创建活动情况简介

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2003年6月,司法部、民政部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在全国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2005年10月,司法部又制定下发《“全国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试行)》。经各地层层推荐、认真考核、媒体公示等程序,自2004年7月至2008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共命名表彰 “全国民主法治村”1009个。其中2004年7月命名表彰首批299个(包括苏州市1个:太仓市城厢镇伟阳村);2006年1月命名表彰第二批310个(包括苏州市1个: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2008年1月命名表彰第三批400个(包括苏州市1个:吴江市震泽镇龙降桥村)。

江苏省的创建活动由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统一部署,2003年10月,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基本标准,在全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2004年11月,经各级考核推荐,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命名表彰首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0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00个;2006年,命名表彰第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48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50个。2006年12月,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制定下发《关于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文件,决定省级继续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各市、县(市、区)全面转入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要求到2010年,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县(市、区)创建标准;5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省辖市创建标准;1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创建标准。经各级考核推荐,2007年12月,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命名表彰第三批省级 “民主法治示范村”209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94个;2008年12月,命名表彰第四批省级 “民主法治示范村”353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54个。至今,全省共命名表彰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910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498个(全省共有23196个村、社区)。

苏州市自2007年开始开展市级“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市民政局组织进行,制定下发申报文件和创建标准。经各地推荐申报、市级检查考核,2007年4月,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命名表彰首批市级“民主法治村”85个、“民主法治社区”74个;2008年11月,命名表彰第二批市级“民主法治村”174个、“民主法治社区”133个。至今,全市共命名表彰市级“民主法治村”259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07个。

二、我区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和下阶段工作要点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几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及省、市开展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创建活动的指示及要求,结合本区实际,以开展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全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广大村(居)的法治观念,为加快全区“法治吴中”建设进程,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活动的开展,2005年3月专门制定下发了我区《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了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步骤和要求,明确了具体创建标准。在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署下,区法治办牵头会同区司法局、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对全区创建活动的工作指导和考核工作。各镇、街道都成立了创建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本地各村、社区创建活动的具体工作指导。全区各村、社区也都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从而形成了全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工作网络,有力保障了全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全区基层民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从2005年开始,我区开展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为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各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先选择数个基础较好的村、社区进行创建工作试点,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创建水平。通过2005年12月进行的区级创建工作检查考核,全区有33个村、社区达到区级创建标准,被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命名表彰为首批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区上下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要求,将创建工作作为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在2006年12月,经区级检查考核,全区又有67个村、社区达到区级创建标准,被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命名表彰为第二批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至今,全区共命名表彰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占全区村、社区总数的62%(全区村、社区共161个)。另在2004至2008年,通过层级组织推荐申报和省、市检查考核,我区有11个村、社区分批被命名表彰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第一批:横泾街道尧南村、龙西街道水香苑社区;第二批:木渎镇西跨塘村、甪直镇淞南村、苏苑街道嘉宝社区;第三批:长桥街道龙西社区、香山街道小横山村;第四批:胥口镇箭泾村、东山镇陆巷村、临湖镇湖桥村、金庭镇东河社区);有40个村、社区分批被命名表彰为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首批15个;第二批25个),实现了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在我区各镇、街道的全覆盖。全区“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突出工作重点,深化基层民主法治

我区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以来,始终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工作下功夫。一是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不断增强村(居)的法律素质。全区各创建村、社区普遍建立起普法工作网络,健全村(居)委干部和村(居)民学法制度,并积极开展相关学习培训活动。每个村、社区内都设立了法制宣传栏(橱窗),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都备有各类普法读本和报刊,供村(居)民学习。二是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各创建村、社区按照“四民主、二公开”的制度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各村、社区在2007年的换届选举中,做到规范有序,保障村(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同时,切实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坚持每季度一次的村(居)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居)民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居)财务实行有效监督。三是以强化综合治理为保障,全力维护村、社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各创建村、社区不断加强综合治理、警务、治安保卫、人民调解和外来人口管理“五位一体”综治办建设,加大硬件投入、组织和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安全村”、“和谐社区”等各类创建活动,做好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形成群防群治、共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各创建村、社区均无刑事犯罪和群众集访事件发生。

(四)强化指导考核,确保创建活动质量

为确保“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质量,力求工作取得实效,区法治办等有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上级有关精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区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检查考核。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区级创建活动和检查考核工作。2005和2006年,区法治办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创建工作的要求和标准,组织开展两批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及时布置创建工作任务,下发创建申报通知文件,要求各镇、街道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各地创建工作,并按照区级创建标准,将自评达标的村、社区向区有关部门提出创建申报意见。区法治办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内司委、综治办、司法局、民政局组成由各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考核组,采取听汇报、查台账、看现场等方式,对各申报村、社区进行百分制考核。工作中,考核组本着宁缺不滥的原则,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进行评分,把好创建质量关。如在2005年的首批区级创建考核中,就有二个申报村因未达到百分制考核90分以上的达标要求,而未能评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考核结束后,区法治办及时汇总情况,发出考核情况通报,肯定工作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对考核达标的村、社区进行公示后,经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审核,并予以命名表彰,通过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加强对达标村、社区的创建复查工作。在每年组织对各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检查时,都要择点对达标村、社区进行创建复查,巩固工作成果,深化创建效果。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荐申报工作。几年来,区法治办会同司法局、民政局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布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推荐申报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按 3 照省、市创建要求和标准,在区级达标村、社区中层级推荐申报,优中选优,把好申报质量关。同时,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深入申报村、社区对创建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帮助规范和完善创建档案,做好迎检工作准备。至今,由我区组织推荐申报的省级四批和市级两批创建村、社区全部通过了省、市检查考核,获得省、市两级的命名表彰。

(五)下阶段工作要点

1、继续开展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年内组织开展第三批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修订区级创建标准,明确目标,落实措施,上半年启动工作,下半年组织各镇、街道申报并进行区级检查考核,争取在今年实现全区创建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率达90%以上。

2、做好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争创工作。一要继续加大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争创力度,争取在2010年之前实现我区创建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率达50%以上。二要培育先进典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积极争创省、全国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争取在两年内实现我区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各镇、街道的全覆盖,并争取实现我区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零的突破。

3、加强创建活动的工作指导和检查。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指导和帮助基层做好创建工作,形成上下合力,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检查考核,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进行达标考核,把好创建工作质量关;要组织对各级达标村、社区进行创建复查,促进各达标村、社区实行创建长效管理,深化创建活动效果。

附件

1、“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导标准(试行)

2、江苏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基本标准

3、苏州市级“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标准

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 二00九年四月七日

附 件1: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导标准(试行)

(司法部、民政部2005年10月)

为深入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第一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践,制定本指导标准。各地可参照本标准制定本级的指导标准或实施细则。

一、村级组织健全有力

1、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依法保障村民自治工作正常开展。

2、村委会及其下属组织和所有需要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产生程序合法,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指导。

3、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协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健全,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4、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和三级治保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

5、村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完善,工作落实,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无村民集体上访事件。

二、民主制度规范完备

6、村委会依法按时换届,严格程序,采用公开竞争、差额、无记名方式选举,无违背群众意愿的指定、委派、撤换或变相撤换村委会成员行为发生。罢免村委会成员依法按程序,群众满意度高。

7、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必须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有切实可行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一事一议”制度能落实。

8、村务公开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有规范的集体收支审批程序,村级财务定期审计,群众对村财情况清楚、满意,民主换届后能及时交接各项工作。

9、有规范的民主管理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合法产生,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内容,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实施效果好。

10、每年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两次评议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有处理结果;奖惩、责任追究制度能落实。村级档案台帐齐全规范。

三、法制教育扎实有效

11、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耕地 5 保护工作。

12、建有村级法制学校或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开展“法进家庭”和多种形式的学法用法活动,村干部、党员、村民遵纪守法。以《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为教材,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法制培训。

13、村有法制宣传组,村民小组有法制宣传员,户有“法律明白人”,年内无村民刑事犯罪案件发生。

14、建立学法、用法、守法档案,积极开展法制文明活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15、村级治安秩序良好,农村社会稳定,村干部和村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寻求处理涉法问题的途径。

16、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治安防范和农村治保工作,管理和控制重点对象,帮助和教育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

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7、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

18、有明确的村内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并能连续贯彻执行,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

19、村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民主决定,集体资产能有效保值增值。20、建立各种适合村民群众需要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民共同致富。

21、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净化,体现节约、美观、可持续发展原则,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2、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村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村民素质不断提高。

23、讲究科学,反对迷信。讲究公共卫生,合作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类疾病发生。

24、村级治安秩序良好,农村社会稳定,优抚安置、养老扶幼、扶贫助残工作得到落实。村民关系和谐,互相帮助,民族团结进步。

附 件2:

江苏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基本标准

(省法治办、省司法厅、省民政厅2003年月10月)

我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必须按照司法部、民政部提出的总体要求及我省加强基层依法治理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达到如下要求:

一、自治组织

1、自治组织健全,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居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民主选举

2、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居民大会代表及村、居委员会成员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三、民主决策

3、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

4、凡涉及全体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村、居民代表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5、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村、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无压制、破坏民主,侵犯民主权利行为发生。

四、民主管理

6、村、居民自治组织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村(居)干部严格实行依法管理,集体财产逐年保值增值,村、居委会公章、财务帐目、用人用工等管理有序。

7、村、居委会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健全,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五、民主监督

8、民主监督健全有效,村、居委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村、居委会向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

9、村务公开和社务公开的制度全面落实,广大村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六、法治建设

10、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学法形成制度,自觉守法、用法,村(居)民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干群依法办事形成风尚,村和社区法治化程度较高。

11、辖区治安良好,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积极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居委会)成效显著,无刑事犯罪。

12、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基层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无群众集访。

13、各项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村、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 7 自身的合法权益。

14、村、社区卫生状况良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群众安居乐业。

15、村、社区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附3:

苏州市级“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标准

(市法治办、市司法局、市民政局2007年2月)

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增强农村、社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全面推进“法治苏州”建设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创建标准。

一、基层组织健全有力

1、村、居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保障村、居民自治工作依法开展。

2、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组织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选举程序合法,工作规范并有记录和档案,能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及乡镇、街道工作指导。

3、村、居民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实。

4、村、居民委员会调解组织网络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完善,工作落实,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无集体上访事件。

二、民主制度规范完备

5、村、居民委员会依法按时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尊重选举人意愿,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直接、普遍、差额的原则进行,选举工作程序规范,群众参与率、满意率高。建立和落实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后的工作移交制度。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辞职、职务终止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6、健全和完善村、居民自治工作机制和体制,完善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各项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村、居民自治章程,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侵犯村、居民合法权益的内容,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实施效果好。

7、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村、居民(代表)会议。凡是与本村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应实行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决策形式明确、程序规范,有切实可行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8、村务公开和居务公开制度落实,公开内容、形式、设置、时间、程序做到“五规范一满意”。有村、居务公开工作的执行和监督小组,工作开展正常,小组人员民主推荐产生,回避制度执行良好。

9、每年对村、社区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两次评议为不合格的村、居干部有处理结果。奖惩、责任追究制度能落实。档案台账齐全规范。

三、普法教育扎实有效

10、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做好计划生育、资源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工作。

11、建有村、社区级法制学校,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学法用法活动,村、社区干部、党员、群众遵纪守法。

12、村、社区有法制宣传组,村、居民小组有法制宣传员,普法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及时宣传与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13、建立学法、用法、守法档案,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14、村、社区干部和村、居民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寻求处理涉法问题的途径。

15、村、居委会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治安防范和平安创建工作,管理和控制重点对象,帮助和教育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

16、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制度。民事纠纷调处率达98%,调处成功率达90%以上。

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7、村、社区居委会制定任期目标和发展规划,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贯彻执行,按期抓好落实。

18、村、社区内集体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公平竞争,集体资产能有效保值增值。

19、激励和调动村、居民发展经济,帮助困难村、居民共同致富。

20、村、社区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村落、街巷整洁美观。乡风文明,村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

21、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好,村、居民有学习、活动场所,经常举办群众性娱乐活动,村、居民素质不断提高。

22、讲究科学,反对迷信,讲究公共卫生,农村、社区医疗制度健全,有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类疾病发生。

黄莲村创建清洁示范村工作制度 篇5

2009-11-12工作汇报

河横村位于姜堰市沈高镇,先后获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色小康村、部省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殊荣,现有人口3153人,党员107名。2005年11月,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并扎实做好“建、管、学、用”四篇文章,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党员先进性的宣传教育和农村党员实用技术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我村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建”为基础,构筑完善的远教平台。一是建立了工作机构。我村远程教育工作启动以来,村党委、村委会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小组,15个村民小组均明确了联络员。二是配备了远教设备。投资10多万元建成了党员电教室,地面铺设了木地板,统一订购了桌椅,购置了投影仪、电脑、电视、音响等接收、播放设备,由专业电工和电脑维修人员调试了电路和电脑等设备,电脑接通了互联网,安装了正版瑞星杀毒软件,使“五防一配套”全部得到落实。三是安装了宣传专栏。在村部门口设计安装了远程教育宣传专栏,专门用于远教节目预告和科教知识宣传,每周进行一次更新。

二、以“管”为抓手,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一是配备了管理人员。

抽调两名村干部担任远教接收点管理员,并组织参加泰州、姜堰和沈高镇三级远程教育培训班,提高操作水平和维护能力,在平时,还注重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做好设备运行维护、远程课件下载、节目预告和组织收看等工作,按时向村党委反馈学习收看情况和群众的需求。二是制定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五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公开,使站点运行和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三是加强了督查管理。实行村党委书记、副书记定期坐班服务和轮流值班服务相结合的制度,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解决了远教接收点的安全问题,并通过督查,保证了计算机不安装、存储与站点功能无关的软件和内容,设备及时维护保养,电脑运转良好,不发生因设备故障影响重要学习活动的事情。

三、以“学”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不同的年龄、文化结构及产业发展实际,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制订不同口味的“菜单”,组织从事不同经营项目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个性化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先后设计了葡萄种植、养禽等实用“菜单”,受到了党员干部的欢迎。二是严格规定学习时间。规定每月5号、15号、25号为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学习时间,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同时要求村里每次召开党委会、两委会和党员大会,必先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收看教育节目的良好氛围。三是制定学习考核制度。为确保学习效果,建立了《系统运行及维护记录簿》、《规范化收看记录簿》、《信息反馈记录簿》和《考

勤日记》等“三簿一记”,完善了考勤奖罚两项制度,确保了党员干部的参学率,现在党员干部的出勤率都在90%以上。

四、以“用”为目的,力求丰硕的教育成果。一是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我村把远程教育和党员日常教育培训相结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广泛开展政策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得到明显加强。目前全村5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干部全部掌握了一项以上的实用技术,7名村干部有了创业项目,73名党员有了致富项目。二是农民增收致富得到加快。我村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为群众致富搭起“致富桥”,使教育成果得以转化,加快了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村党委还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在网上及时收集传递种养技术、病虫防治、供求信息、农业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提高了农民应对市场的灵敏性,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致富能力,带动了本村特色产业发展。全村共发展私营企业31家、个体工商户110户、种养大户16户。2007年全村三业总产值达2.58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40元。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得到加速。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点播各地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开扩了视野,提高了建设新农村的认识。对村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修建标准垃圾池30多个,成立了20多人的村级卫生保洁队伍,使村庄环境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制定《和谐河横村民手册》,出台和谐河横奖励办法,并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村及评选“十星文明户”、“五好

高埂村平安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6

关于深入开展成都市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

实施方案

为充分动员和组织高埂村各方面力量参与平安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村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促进我村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高埂镇关于深入开展成都市平安社区(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镇党委政府关于平安建设的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村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以“细胞工程”、“大联动工程”和“雪亮工程”为支撑,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加强不稳定因素的前期预防,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托党建引领,推动村自治能力的提升,不断夯实村服务功能,完善村立体化治安防控系统,丰富村法治、文化活动,美化村环境,提高村自治水平和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归属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我村社会稳定、治安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工作目标

依托平安示范村的创建契机,到2017年底,把高埂村建设成为一个组织机构健全,自治能力显著提升,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更加规范,普法宣传教育扎实开展,邻里更加和睦,文化氛围更为浓厚,群众归属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的“平安示范村”。

三、组织领导

高埂镇高埂村关于成都市平安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长:

王九彬(党支部书记)

成员:

方步刚(主任)

梁忠伟(民兵连长)

梁红秀(妇女主任)

罗红英(会计)

陈念华、高娟、汪秋梅(村服人员)

四、创建标准

(一)村组织健全:三级党建网格健全完善;村组织领导班子配备结构合理;村组织指导辖区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村委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组织健全、职责清晰;村委会有独立账户,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职能与村自治职能分离,村委会的自治职能与经营管理职能分离;村有调解委员会、专职治保巡逻队,有综治专职干部;村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健全完善,综治组织覆盖面达100%;村综治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警务室、法律服务工作站健全;科学划分村网格,有专人负责网格内基础工作,网格覆盖面达100%。

(二)自治能力提升:制定完善村民议事监督、村务公开和村村委会工作报告制度;制定并公布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和共建制度;开展以评议会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活动;民主选举村民小组长,并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村民小组长。

(三)防范体系完善:人防方面,有专职治保队治保员,履职效果明显;物防方面,院落有围墙、栅栏设施,符合物防标准;技防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村技防管理水平,确保道路视频监控系统正常有效运转,出入口等重点部位监控到位;联防方面,治保队责任落实,作用发挥明显,治安指导督查有力。不断发展壮大以治保队为骨干,以人民调解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平安志愿者等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

(四)服务管理规范:建立村综合服务中心。明确民政、综治、计生、文化、信访、流管等基本岗位设置和各自职责;细化并公布村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和监督电话;建立村实有人口、出租房屋、辖区企业单位工作台账,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流动人口信息维护率达85%,发证率达95%,村房屋、出租房屋、用工单位信息维护率达100%,基础信息维护合格率达95%;志愿者、共青团、妇联参与村事务管理作用明显;村委会积极培育义务巡逻、民间调解等类型的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管理的社会功能;多渠道帮助解决群众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就业、医疗、低保、救助等公共服务项目,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高埂村定期组织和村民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对优抚对象、孤寡残弱、特困家庭的包户帮扶面达100%;高埂村村民家庭健康档案建立和使用率达80%;加强村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建立开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患者、违法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信息档案,健全开释解教人员安置帮衔接机制和村矫正机制。加强对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管,严防脱管、漏管。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开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学青少年等关爱帮扶专项活动;高埂村环境优美整洁,卫生保洁制度健全。公共场所周围无乱堆杂物、存留垃圾、人畜粪便和污水。

(五)普法宣传落实:有固定的综治宣传阵地,综治、大调解、信访等政策知识宣传全覆盖;“法律进村”、“以案说法进村”等宣讲活动定期开展,群众参与率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根据案件发生的季节性、区域性和被侵害对象的特定性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群众防火、防盗意识宣传,实现群众接受普法教育率达100%。

(六)矛盾调处及时:高埂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完善,调解室单独设立,按照司法行政机关“六有”标准规范打造,有专门人员办公;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化解制度流程健全,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100%。人民调解、劳动争议、法律援助、计生、流口等力量得到有效整合,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公安派出所专门机关在村建立工作站,确定工作联络员,重大疑难纠纷集体参与、协调联动、合力化解,实现疑难复杂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请村贤达、“五老七贤”等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村特邀调解员,作用发挥明显;调解员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维稳信息员队伍健全,工作网络覆盖面广,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掌控,第一时间报告,村保持和谐稳定。

(七)文化氛围浓厚:村各种群众性队伍和团体管理制度化,活动经常化;村有健身娱乐小广场、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村平安文化宣传等文化活动阵地;建立学校、村、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参加村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和幸福家庭评选、表彰、授牌活动;村有群众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进一步丰富村文化。

(八)群众满意率高:村未发生刑事案件,未发生因民间纠纷激化酿成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未发生非正常越级上访事件;未发生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无刑释解教人员和村服刑人员再犯罪;无民事纠纷引发非正常死亡;村民对村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0%以上。

(九)组织保障有力:把平安村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来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做到有方案、有总结、有检查督促;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整合村工作人员、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村单位和群团等力量,开展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平安和谐联创;充分运用广播传统媒体,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微博、QQ群等新型网络工具,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创建平安示范村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形成和谐村人人参与,村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村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不低于400平方米。

五、实施步骤

(一)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为充分动员和组织高埂村各方面力量参与平安示范村的创建活动,一是通过召开平安示范村创建工作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等一系列专题会议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强化村民平安和安全意识;二是挨家挨户广发平安建设宣传单和宣传画,在全村范围内显著位置拉横幅,提高群众知晓率,在全村范围内掀起一股平安建设的热潮;三是充分运用广播等传统媒体,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QQ群等新型网络工具,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创建平安示范村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形成和谐村人人参与,村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完成时限:2017年5月30日前。

(二)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院落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成立以高埂村党支部书记王九彬为组长的平安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综治与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健全完善村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警务室、法律服务工作站等配套组织;合理配备组织领导班子,确保创建工作责任到人。二是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通过健全完善院委会、业委会、自治小组等院落自治组织和引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等自治组织,进一步健全小区院落、农村集中居住区自治组织;制定完善各小区院落自治规约,实现村共建共治共享;整合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红袖套”队伍、物管人员、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力量,将综治队伍录入“大联动”信息平台,扎实开展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等工作。

完成时限:2017年6月30日前。

(三)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紧密结合“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综治中心建设、“雪亮”工程、农村集中安置区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村人防、物防、技防和消防“四防”体系建设;依托大联动信息系统平台,将视频监控探头接入高埂镇综治中心,由高埂镇综治中心统一接入邛崃市大联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联网运行,及时消除治安防范盲点,防范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

完成时限:2017年7月31日前。

(五)进一步规范服务管理。一是建立健全集公益服务、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便民服务及综治于一体的村综合服务中心,明确岗位设置和职能职责,并依托大联动信息系统、“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平台,健全完善网上综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综合服务线下线上无缝衔接;二是进一步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切实加强对网格员的指导、培训、管理和考核等,全力推进网格员“三项重点”工作,使其通过大联动平台、高埂镇治理微信号等渠道及时登记上报流动人口、空置房屋等信息,及时更新各类信息;三是进一步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刑释解救人员安置帮教衔接机制和社区矫正机制;四是结合综治信息举报奖励办法,广泛发动居民发现上报暴恐、涉毒、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等综治信息;五是扎实开展村民自治活动,通过开展邻里互助、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文娱活动等,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其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完成时限:2017年8月31日前。

(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结合“四中心一工作站”,落实普法宣传教育阵地,结合“法律进村”、“以案说法进村”、文艺表演等活动,广泛在我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治安防控意识和能力。

完成时限:2017年9月31日前。

(七)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一是健全完善高埂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专门的调解室,聘请我村“五老七贤”“说事员”等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专门负责调解工作;二是整合人民调解、劳动争议、法律援助、计生、流口等力量,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和化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严防矛盾恶化;三是要扎实推行“随手调”工作制度,有效化解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确保“中事不出社区村”。

完成时限:2017年10月31日前。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认识新形势下创建“平安示范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平安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之中,动员全村力量共同参与。切实把维护政治稳定、村建设、治安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平安示范村”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创建责任:要层层落实“平安示范村”创建责任。高埂村平安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分析研判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平安村”建设健康发展。

(三)精心组织实施:要广泛动员村民群众共同参与,把“平安村示范村”创建与“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将家庭自防、村联防和动态巡防有机组合起来,重点落实好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重点人口管理等工作措施,确保“平安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对在创建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和及时报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突出宣传“平安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成效,推动我村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发展。

高埂镇高埂村委会

璜土村创建信息化示范村总结 篇7

高栗村位于江阴市璜土镇镇北部,是1999年全国考古十大新闻之一——高城墩5000年良渚文化遗址所在地。由江阴市供销合作社和璜土镇人民政府共建,村区南距镇区3公里,北与江阴沿江开发区西区接壤,西与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全村共有25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280人,户籍数1551户,总面积6.75平方公里。今年全村18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3亿元,开票销售累计1.2亿元,利税总额1060万元,应交税金600万元,各项指标都基本完成。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设施农业、科技农业得到长足发展,逐步达到绿色生态、优质高效、致富农民的目的。

高栗村村积极响应上级推进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村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多次召开村委班子会议,认真研究,统一思想,投入资金,深刻意识到农村信息化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

切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农业生产需要信息化,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从农业生产方面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指导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高生产效益。从农民生活方面看,借助多种信息传播媒体可以提高农民生活素质。在加强思想意识之后,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终端接入点设施建设齐全,拥有用于远程教育的大型会议室一个,电脑、功放、投影仪各一台。并建立村委网站,网站具有基层党建、本村概况、百姓生活、村务公开、重点企业、沟通平台、联系方式等主要频道,配有专门的网站信息管理员,定时更新网站内容,发布重要本村动态信息。

2.利用村委会办公楼作为村级信息服务点基地,具备提供农户上网查询的电脑,信息发布栏、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播报、信息发布等服务。

3.注重信息化建设,文化阵地中建有宽带接入的电子阅览室,方便村民查找书籍,学习种养殖技术以及科学文化知识。

4.全村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全村数字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线信息、宽带网络覆盖率100%;

电话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网络入户率50%以上。

二、信息化应用方面

1.村委班子成员积极学习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应用技术,村委内部已实现办公电子化、网络化,村委班子成员基本都已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来进行文档、表格的处理,能有效地应用网络来进行所需信息的查询。

2.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我村充分利用终端站点的设备来进行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和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首先我们健全了管理、学习制度,制定了远程教育学习制度、播放收看制度、工作人员守则和设备管理制度。每月15日集中党员干部学习,并要求学员观后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对于不懂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相互沟通学习,反馈交流。配有一名专职管理员,在教学前,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员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知识。

三、计算机应用培训

对于广大群众,村委会已分批组织他们参加了应用培训,对45岁以下村民进行电脑培训4次,其都已学会简单打字,应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接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网上交流等,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素质,让其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对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在全面推进我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村委会应担起组织、领导的作用。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电信等行业的指导和支持,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协调。

二、积极宣传,带头学习

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更加有效地组织与引导更多的农民群众上网,分享信息资源。村委班子成员及时学习更新先进的科技信息知识,加大对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为信息技术在我村各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

三、重视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带领涉农企业、种养业大户加大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对于普通农户也要引导他们对农技信息的分享应用,包括农业政策法规、农业自然资源、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人才资源信息。真正让农业信息化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搭建村委与农民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农民及时、方便地获得平台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为农民

开辟了一条反映问题的说话渠道。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增强农业信息化后劲的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断赋予农业信息化建设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使农民和农村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受益。我村将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信息服务。

璜土镇高栗村

上一篇:方咀中学2010年秋季团委会工作总结下一篇:望远,望远杜荀鹤,望远的意思,望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