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课件修改版(共7篇)
瑞雪图课件修改版 篇1
《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标画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纷纷扬扬,万籁俱寂、极目远眺、粉妆玉砌、幻映”等词语的意思。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并拓展看图说话和写话训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4.学习第一部分,学习为第一天白天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的方法。
5.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瑞雪图》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幅雪景的?(指名回答:“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师板书)师:根据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们为下雪前的图景加上了一个什么小标题?(生答:天气骤冷)
二、 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下雪时”的景象。
师:是呀,天气突然变冷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降临。这场雪下得怎么样呢?请孩子们打开语文书,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到句子,并用浪线勾画出来。
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句子“这雪下得很大,也下得很稳。”
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指名回答(很大,很稳)。用符号标注出来。
师:联系上下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能感受到雪下得很大?
交流汇报。
上文--第二自然段: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纷纷 :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随机学习AABB式词语。
下文--第三自然段
(1)雪花的形态--大片大片、簌簌落落(体会叠词的作用-- 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时间--一会儿。
(3)声音--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复习以动衬静的写法)
指导朗读。
抓住“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几个时间词,体会这场雪下得很稳。
师:是的,这场雪不仅下得大,而且下得稳。教师引读: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跟我们平常观察到的下雪情形是多么地相似呀!
师:无论是作者白天看到的还是夜里听到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雪下得既大又稳!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或短语来概括第一天夜里下雪时的情景呢?指名。(板书“大雪纷飞”或“山村静夜雪弥天”)
三、 细读课文第三部分,感受“下雪后”的景象。
师: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下得时间---(生:好长啊!)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播放课件,感受雪后美景)
师:作者也看到了这些景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嗬!好大的雪啊!”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感叹词,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喜悦、兴奋、惊喜……)指导学生朗读。
师:请孩子们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雪景的句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停顿一会儿)再说并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
交流汇报。着重感受ABB式词语和儿化词的精妙。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景美”概括第四自然段。
这么美的景色,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呢?让学生明白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续写本段。作者在整体中介绍到“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后文中只写了树木,你能在山川、河流、房屋中选择一样事物像作者那样来描写吗?
交流,点评。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这雪景真是美不胜收啊。那么下雪后的人们在干嘛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概括出“人欢”。
人们为什么这么开心?
理解“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想一想: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有什么不同?
师:是的。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在四十多年前的胶东半岛,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出示背景资料:(指名朗读)
《瑞雪图》,是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歉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及关于雪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1962年,由于苏联是第一个成为共和国的一个国家,我们也要成为共和国时,苏联来帮忙,给我们指导发展之路,并且借给了我们很多的钱。但是1961年,苏联推出了为我们倘开的致富之门骤然关了起来,并且要求中国尽快退还苏联借走的钱。于是毛泽东就说:“就算勒紧裤腰带,吃草根,也要把苏联借来的钱还回来!”于是就闹了这三年的自然灾害,数人因为饥饿导致死亡。在1962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雪,使作者联想到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谚语,心情无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瑞雪图》。
3、三读最后一段,关注标点和语气词。
一读:是啊,雪景美,但更重要的是,雪是农民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啊!作者怎能不打心眼里喜爱、赞美这第一场雪呢!读最后一段。
二读:“冬天麦盖三称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寒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想到这里,目睹此情此景,作者忍不住发出了--读最后一段。
三读:瑞雪兆丰年。这场雪,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它就来了,作者也关心着人民,关注着国家,所以借景抒情(板书)用他的笔写出了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板书赞美)--读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下雪前 彤云密布
(借景抒情)
瑞雪图 下雪时 大雪纷飞 喜悦、赞美
(及时的大雪)
下雪后 景美人欢
[《瑞雪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瑞雪图课件修改版 篇2
关键词:秋色赋,诗情,画意
这篇散文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上期的一篇课文, 选自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 写于1960—1962年, 正是我们的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 第一年饿死了几千人, 还有些幸存的人, 但是由于这一年来吃树皮、白石头……导致了肠胃收缩, 第二年有了一点猪油、大米……很多人肠胃不适应, 又撑死了几千人。那时人们饿啊, 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
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时, 联想到“瑞雪兆丰年”, 心理无比喜悦, 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后, 写雪前, 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降临之前的气候变化;写雪中, 从白天写到夜晚, 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雪后的景象, 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作者由面到点, 由景到人, 细腻地描述了大雪初晴的美丽景色。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 有条有理, 粗细有致, 情景交融, 写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同时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课文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前天”、“昨天”、“前些天”、“中午”、“黄昏”、“下午”……很明显的,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精细地描写了雪前、雪中和雪后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以及对人民的祝福。
细细地品读这篇文章, 我感受到了作者心底殷殷的期盼:“风呼呼地刮着, 刮了整整一夜”, 这“整整一夜”蕴蓄着作者多少盼望与期待!他盼望来年是一个丰收年, 这样农民就不用再忍饥挨饿了。雪之所以被称为瑞雪, 也正是它的知人心的灵性, 它不久就下了, 以鹅毛的形式纷纷飘落下来, 如同杜甫的“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中善解人意的“好雨”, 在人们最盼望的时候及时地簌簌而落, 人们高兴到了心里。大地静静地、尽情地张开怀抱, 来迎接这一场酣畅淋漓的瑞雪, 太多的激动藏在心里, 生怕惊吓到它——这今冬第一场雪, 只以“偶尔咯吱一声”, 来传递内心无尽的喜悦与激动。
好一幅瑞雪图!好一幅丰收在望的图景!为了把雪景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 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叠词的运用。例如:“大雪整整地下了一夜”, “整整” (AA式) 强调雪下的时间长;“雪纷纷扬扬, 下得很大”“不久便见成片成片的雪花从乌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了下来”, “纷纷扬扬” (AABB) “成片成片” (ABAB) 渲染了下雪时的气势之大;“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中“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 (ABB) 绘形绘声地描写出了雪后景色的美丽形态和灿烂夺目的光彩;“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人踩上去, 脚底下发出了‘咯吱, 咯吱’的响声”, “簌簌” (AA) “咯吱咯吱” (ABAB) 等词描摹了雪花下落以及人们踏雪时发出的响声。这些叠词的妙用, 为描绘雪景、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 天放晴了, 太阳出来了, 推开门一看, 嗬!好大的雪啊!”那一声“嗬”里, 有多少眉头舒展, 有多少忧愁疏散, 使人一下子豁然开朗, 使人的心一下子有了底。“山川、树木、房屋, 全都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所有的人加上树木, 所有的树木加上房屋, 所有的房屋加上山川、河流都笼罩在喜悦里, 都沉浸在幸福中。那“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以及那“玉屑似的雪末儿”, 还有带给人希望的晨光, 缤纷的彩虹, 都不约而同地向人们传递着喜悦与激动, 这喜悦与激动终于按捺不住了, 释放在那“咯吱咯吱”的脆生生的响声里, 释放在孩子们天真的“叫喊声”里, 只震得树枝上的积雪都簌簌地落了下来。啊!好一幅瑞雪丰年的画图!此情此景, 连我都禁不住要“嗬!”地喊一声了。
作者以诗意的语言, 描绘了一幅瑞雪丰年的画图。所谓胸中无尽意, 尽在笔墨中。胸中情感浩浩汤汤, 波澜壮阔, 下笔之处, 语言简洁、凝练, 用语轻盈, 静默, 如雪花之飘舞, 如雪野之无声。看似无意, 却处处用力, 无不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底, 无不显示出作者的匠心所在, 处处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人民生活的深深关爱之情。
瑞雪图2 篇3
柏山小学 黄钻华
2013.12.1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较多,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多,组织能力也较强,合作学习效果好,但两极分化现象也明显。生活在南方,对大雪虽缺乏直观感受,但满怀憧憬。
二、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构想
1.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
2.体现两个为主:以课堂为主;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要致力于导,学生要致力于学,学会读书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质。
3.四种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表达能力――表达有内容、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合作能力――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共同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件,欣赏雪景
说一说,欣赏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课文,认识这场雪的特点
A.雪大。
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1)这么大的雪,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
板书:听、看
(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优等生。评价后介绍方法,全班齐读)
(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
(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
(5)分男女生朗读。
B.景美。
1.出示课件:
(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
(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
2.自学。
3.汇报交流。(1)由中下生汇报,(2)由优等生补充。
(1)“推开门„„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颜色美)
(2)“看近处„„银球儿”(形态美、静态美、挖掘叠词、儿化音的妙用)
(3)“一阵风„„彩虹”(动态美)
4.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样通过朗读,通过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2)指名(优生)配乐朗读。(评价)
(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
(4)全班朗读。(师评价)
C.人欢。
这么大的这么美的景色,最喜欢的首先是孩子了,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这场雪,你会说什么?
(四)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项做一做。
1.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
2.仿照《瑞雪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
六、教学反思
《瑞雪图》教学设计 篇4
马永霞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万籁俱寂,咯吱,嗬,极目远眺,粉妆玉砌,掷雪球”10个生词,达到正确流利地认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感知词意.2.学习书写“簌,籁”,做到写规范,正确,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3.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4.抓住描写雪后美景的语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精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资料,谜语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 3,给生字扩词.4,比较形近字.瑞端;眺挑逃桃;掷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2,全班齐读.: 课堂检测
理解课文内容,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读一读,猜一猜
课件出示
(谜语: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乱入梅花看不见.)二,出示课件,欣赏雪景
说一说,欣赏了雪景,雪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认识这场雪的特点
A.雪大.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交流.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3.汇报交流.(以中等生,学困生为主)4.指导朗读.(1)这么大的雪,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优等生)板书:听,看
(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 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优等生.评价后介绍方法,全班齐读)(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中等生,学生评价)(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学困生,中等生)(5)分男女生朗读.B.景美.1.出示课件:(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
(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
2.自学.3.汇报交流.(1)由中下生汇报,(2)由优等生补充.(1)“推开门……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颜色美)(2)“看近处……银球儿”(形态美,静态美,挖掘叠词,儿化音的妙用)(3)“一阵风……彩虹”(动态美)4.指导朗读:(1)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样通过朗读,通过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2)指名(优生)配乐朗读.(评价)(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
(4)全班朗读.(师评价)C.人欢.这么美的景色,最喜欢的首先是孩子了,他们的心情如何 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孩子们是快乐的,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最快乐的人,谁是最快乐的人呢 读完了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了.出示补充资料: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师小结:当时是1962年,我国接连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在这样的情况下,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们看到这场雪,会说什么
课堂检测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项做一做.1.写写本课学会的生字.2.仿照《瑞雪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课外作业
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7,板书设计.19,第一场雪
雪前: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瑞雪兆丰年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马永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准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搜集资料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 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 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4.(小结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评价朗读)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 捉到了 眼睛 耳朵 神态 动作)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天真 活泼)7.(播放课件音乐)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 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 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 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展示)课堂检测 1,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2,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课外作业
1,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2, 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地写下你的想法.板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精读课文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后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新
师:冬天到了,到处一片枯黄,一点生机都没有,真希望能下场雪呀!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呢?
师:那这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瑞雪图》,去欣赏那里的雪花和雪景吧。(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认真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谁说的最棒。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呀!那谁来说说这场雪给你的印象。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不光课文读得流利,而且还有这么多的收获。就像同学们说 的一样,课文既写了下雪时的情景,雪后的情景,而且也写了下雪前的情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是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教师板书)三.精读探究,体验感情 A.雪前天气骤变
师:在下雪前天气的变化是怎样的呢?(清早„„中午„„黄昏„„)
谁能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能用简洁明了的话来概括吗?(天气骤变)
B.雪大
1.作者是怎样描写雪“大”这一特点的,把课文中描写雪大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1)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纷纷扬扬)想象一下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情景,自己再来读一遍。2)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漂将下来。
3)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下着,一会地面就白了。在这段中,你还从哪儿看出雪大?
(夜里,冬天的山村„„咯吱声。)2.自读课文,看哪个同学朗读得最棒。3.指名读,并给这部分内容加上标题。C.景美、人欢
1.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当你推开窗户一看,你会看到什么,感受如何?
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嗬!好大的雪呀,好美呀!(读出自己的感受)2.极目远眺,你会看到什么?(万里江山变成„„世界)近处呢,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指名读:看近处,那些落光的了叶子„„雪球儿。
如果老师把这几个词语去掉,大家读读看。(学生自由读体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去掉以后我们就不能想象出银条儿、雪球儿的样子。
哪个同学再来读一遍;全班齐读。
3.大雪把大地装扮粉妆玉砌,把树木装扮得晶莹美丽,那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雪美?
(一阵风吹来,树木„„五光十色的彩虹。)哪个同学能把“五光十色”换成另外一个词语?
这一段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哪个同学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带我们去欣赏这美丽的雪景。
4.这场大雪不仅没,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你们看,他们在雪地里又玩又闹。你们在雪地里玩过吗?当时什么感觉?(欢乐、高兴)
那就让我们带着欢乐来读第五自然段吧。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5.给这部分内容加个小标题吧。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孩子们喜欢这场大雪,你们知道还有谁喜欢这场雪吗?
读读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答案了。(教师出示补充资料)1.生读资料
2.师:对了,还有农民伯伯。当时是1962年,我国接连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会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3.所以作者会发出赞叹:阿!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图!五.布置作业
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瑞雪图》教学设计 篇6
1、理解课文内容并想象,体会雪景之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冬天吗?说说你的理由。
2、师: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歉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喜悦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3、板书课题,生读两遍。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瑞雪”指什么雪?(及时的好雪,庄稼最需要水分时的雪)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
2、板书: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3、读了课文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三,精读课文。
a下雪时
1、齐读2、3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下雪时的?
2、师:下雪时风是怎样刮的?能不能学一学?寒风吹在你身上,给你怎样的感觉?
3、雪是怎样下的?(纷纷扬扬)说明了什么?(雪大)
4、课文中那些句子还可以看出雪很大?(同桌互学)
(1)、用笔在文章中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看谁能把雪大的气势读出来!
(2)、指名个别读。
(3)、学生评价,说出理由。
5、通过朗读,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段的主要内容?(大雪纷飞、夜静雪大)
b、下雪后
导: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雪停了,我们再来看看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1、齐读4、5段。
2、这两段让你感觉雪怎样?(雪很美)
3、四人一组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看谁读出来能使人感觉到雪后的景色的确很美。
4、生汇报,试读。
5、评价。理解“粉妆玉砌,玉屑似的”。
6、比比看谁能把这些句子读的更好!
投影出示
(1)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雪的颜色美)
(2)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雪的静态美、形态美)
(3)看近出,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长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的动态美)
7、同学们都找到了描写雪美的句子,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第四、五段看看这个题你们会做吗?
投影出示填空
雪后的景色,先写(景),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形态);先写静,再写(动);先写(远出),再写近出。
7、雪后的景色如此之美,你们喜欢吗?最喜欢干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四、五段的主要类容。(雪美人欢、雪美人乐)
c、下雪前
师:这么大的雪在下之前,天气是怎样的呢?
1、默读1、2段。
2、谁能像前面一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两段的主要类容?(天气骤变、彤云密布)
d、小结
1、面对如此美丽的雪景,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吗?
2、作者也像你们一样不由得发出了赞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3、此时,那些农业歉收的农民们会怎么想,又会怎样说呢?
4、你们听过有关雪的谚语吗?(学生汇报并介绍科学性)
四、再读问章,体会文章之美,感受人们的喜悦之情。
作业,动手动脑长智慧。
1、摘抄并背诵课文中你认为的好词好句。
2、画一幅《瑞雪图》
板书
瑞雪图
下雪前天气骤变
下雪时大雪纷飞
文字式的教案 瑞雪图 篇7
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教案
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周家河学区中心学校 赵宝民
学情分析:
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寒冬经常遇到下雪天,看到美丽的雪景,但是如何把美丽的雪景描绘下来,并抒发出强烈的感情,这还是很难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孩子领悟文章是如何描写天气的变化的?是如何描写美丽的雪景的?让学生仔细品读、体会,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要求:
1.认会本课8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2.通过读课文感受雪后的美景。3.试着给美丽的图景加小标题。4.朗读或背诵优美句段。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描写顺序,从文中体会雪景的美丽和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情境,展开想象
1.(播放雪景图片)让学生看着练习用自己的话语描绘叙述。
(师再简要解说,河流、山川、田野、村庄到处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孩子们痛快地玩、大人们高兴地又说又笑,因为瑞雪兆丰年)2.让学生回想说说自己以往看到的雪景是什么样子的?
3.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雪景《瑞雪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并认会生字、理解新词。2.按小组分节朗读课文,再让学生品读生字、解释新词,解释瑞雪是什么样的雪?(瑞雪:吉祥、美好,预示着好兆头)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怎样划分的?(让学生思考回答)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 小节; 第二部分:第3 小节; 第三部分:第4、5 小节; 第四部分:第6 小节。
4.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给这四部分各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1)让学生自主思考、搜寻,试着概括。然后小组交流、整合,确定小标题。(2)小组选代表回答,确定准确的小标题。
(3)雪前,彤云密布;雪中,纷纷扬扬;雪后,粉妆玉砌;瑞雪图。
三、读后交流,质疑
1.让学生谈谈读后对这场雪的独特感受。(要真切、实际)
2.在读后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请老师帮助。
四、学习下雪前(第1、2 节)
1.默读思考,下雪前天气是怎样变化的?(注意抓准时间、天气变化的词语)(11 月17 日,气象台发布寒流南下的消息。第二天下午,寒流侵入胶东半岛。具体的第二天天气变化:清早,布满阴云,骤然变冷;中午,刮起寒风;下午,寒风呼呼;黄昏,风停了,下起了大雪)
2.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再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五、品读句子,感受天气变化的情景
1“.连日来,暖和的如同阳春三月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天气由暖和骤然变冷,大家可以想象那种感觉)2“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大家可以想象寒风呼啸的情景,天气阴冷的情景)3.有感情地齐读第1、2 节。
六、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领悟天气由晴到阴、由暖到冷、由雨到雪的骤然变化。
七、小练笔
回想一下自己感受过的天气变化,用几句话把它描述下来。(写好后再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回忆一下,下雪前天气的变化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描述)
二、学习下雪时
1.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下雪的特点是什么?下雪的情景从哪几句话里表现出来? 下雪的特点:很大、很稳。
下雪的情景: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从哪些词语可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认真品读这两句话,指名学生读,看谁读得最好。
三、学习下雪后(4、5 小节)
1.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感受雪后的美景。
2.谁能朗读出美景?鼓励学生竞赛读,充分读出感情。
3.选出你感觉描写的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喜欢的原因。再说说哪些词用得好)
4.让学生释放出激情,齐声朗读第4小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雪的图片)用高兴的心情朗读第5 小节。(感受孩子欢闹玩雪的喜悦之情)
四、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一语表出强烈的感情,让学生齐读三遍,并出示“瑞雪丰年”图片)
五、拓展练习
欣赏瑞雪图,回想我们这里下雪的情景,用真实的话语把它描写下来。(写好后交流评价)
六、背诵精彩片段
七、板书设计
瑞雪图
下雪前:彤云密布、骤然变冷 下雪时:纷纷扬扬、簌簌落落
【瑞雪图课件修改版】推荐阅读:
和瑞雪的谚语05-10
瑞雪图说课稿07-17
孙瑞雪经典语录07-19
《瑞雪》教学设计09-08
瑞雪的优美诗句10-27
描写瑞雪新年作文11-09
瑞雪第2课时教学设计10-19
实例图课件05-22
牧童与斗牛图教学课件10-28
穷人人教版课件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