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安全操作规范

2024-10-14

磨床安全操作规范(通用13篇)

磨床安全操作规范 篇1

磨床作业操作规范

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范围:适用于所有磨床加工作业。

3.职责:指导磨床操作者加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

4.工作流程

4.1.作业流程图

4.1.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

4.1.2阅读图纸及工艺

4.1.3按图纸领取需磨零件

4.1.4校对量具;零件磨前自检

4.1.5加工并自检

4.1.6.送检

4.2.基本作业:

4.2.1.开机前对机床进行检查:开机前检查机床各手柄位置及传动部位是否合理,并擦拭各滑动导轨,加施润滑油, 各油池、油盒、弹子油盅等按规定进行加油。

4.2.2.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按作业计划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足生产进度的需要。

4.2.3.阅读图纸及工艺:熟读图纸及加工工艺,确定加工基准和加工步骤;

确定加工所需工、量具等。

4.2.4.磨前自检、校对工、量具:按图纸及工艺领取待磨件,检查待磨件是否符合磨前要求;领取加工所需工、量具并进行校对。

4.2.5.自检:所有工件加工完了以后都要进行自检,发现问题须马上解决。

4.2.6.首件检验: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1.4.2.7.送检:工件加工完以后及时送检,不得锈蚀,送检过程中避免磕碰,并在图纸上加工工艺栏及轮班作业计划签字(外加工件附送货单及自检报告)送检。

4.2.8.当班下班前,需将工、量具擦拭干净,送还工具室;擦拭机床清扫机床周围所负责区域,工作台台面涂上一层防锈油,且关闭机床电源。

5.工艺守则:

5.1.工件的装夹

5.1.1.轴类工件装夹前应检查中心孔,不得有椭圆、棱圆、碰伤、毛刺等缺陷,并把中心孔擦净。经过热处理的工件,需修好中心孔,精磨的工件应研磨好中心孔,应加好润滑油。

5.1.2.在两顶尖间装夹轴类工件时,装夹前要调整尾座,使两顶尖两线重合。

5.1.3.在内、外圆磨床上磨削易变型的薄壁工件时,夹紧力要适中,在精磨时应适当减小夹紧力。

5.1.4.在内、外圆磨床上磨削偏重工件,装夹时应加好配重,保证磨削时的平衡。

5.1.5.在外圆磨床上用尾座顶尖顶紧工件磨削时,其顶紧力应适当,磨削时还应根据工件的涨缩情况调整顶紧力。

5.1.6.在外圆磨床上磨削细长轴时,应使用中心架,并应调整好中心架及床头架、尾座的同轴度。

5.1.7.在平面磨床上用磁力盘吸住磨削支承面较小或较高的工件时,应在适当位置增加挡铁,以防磨削时工件飞出或倾倒。

5.2.砂轮的选用和安装

5.2.1.根据工件的材料、硬度、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合理选用砂轮牌号。

5.2.2.安装砂轮时,不得使用两个尺寸不同或不平的法兰盘,并应在法兰盘与砂轮之间放入橡皮、牛皮等弹性垫。

5.2.3.装夹砂轮时,必须在修砂轮前后进行静平衡试验,并在砂轮装好后进行空运转

试验。

5.2.4.修砂轮时,应不间断地充分使用冷却液,以免金刚钻因骤冷、骤热而碎裂。

5.3.磨削加工

5.3.1.磨削工件时,应先开动机床,根据室温的不同,空转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min,然后进行磨削加工。

5.3.2.在磨削过程中不得中途停车。要停车时,必须先停止进给,退出砂轮。

5.3.3.砂轮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工件产生多棱形震痕,应拆下砂轮重新校平衡后再使用。

5.3.4.在磨削细长轴时,不应使用切入法磨削。

5.3.5.在平面磨床上磨削薄片工件时,应多次翻面磨削。

5.3.6.由干磨转湿磨或由湿磨转干磨时,砂轮应空转2min左右,以散热和出去水分。

5.3.7.磨深孔时,磨杆刚性要好,砂轮转速要适当降低。

5.3.8.磨圆锥面时,要先调好工作台的转角;在磨削过程中要经常用锥度量规检查。

5.3.9.平面磨磨削角度面时可借助于正弦磁力台,工装及二类工具等。

5.3.10.在精磨结束前,应无进给量地多次走刀至无火花为止。

6.规范内容:

6.1.图纸要求清根或有圆R要求的,要按照图纸要求加工,特别是轴类零件,否则将会影响装配和零件强度。

6.2.在本工序后无去尖角毛刺工序时,本工序加工产生的毛刺应在本工序去除,磨后表面严禁使用锉刀等伤及表明的工具,周边尖角不能用磨削方法取出的,需用油石打磨。

6.3.在切削过程中,若机床、砂轮、工件等发出不正常的声音,或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突然变差,应立即退出砂轮停车检查。

6.4.加工中进行自检测量时要正确使用量具。使用塞规、千分尺等时必须轻轻推入或旋入,不得用力过猛;使用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等时,事先应调好零位。

6.5.凡加工件成组或配加工的工件,加工后应作标记(或编号)。

6.6.细长容易弯曲的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如间断加工较长时间时,需在轴中间加中心托架,或将轴落下采取吊挂式存放。

7.注意事项及设备保养

7.1.必须严格执行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时按公司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7.2.每班各机床操作者开车前确认本机台的状况是否正常。

7.3.检查各个开关是否灵敏,安全装置是否有效,润滑油是否充足。

7.4.检查工作台吸磁力及冷却水泵运转是否正常。

7.5.检查机床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移动、滑动是否正常。

7.6.开机前检查完设备后,应用干净布将工作台上的防锈油擦净。

7.7.加工中及砂轮旋转中,禁止打开砂轮防护盖。

7.8.机床做清洁卫生时,不能用风管吹防止砂尘进入机床导轨;擦拭工作台需用软胶皮刮板、棉纱及软布。

7.9.按设备要求定期更换润滑油,每1年至少更换一次切削液。

7.10.修整砂轮及工件加工前,先确认工作台是否已上磁,防止金刚笔及工件飞出伤人。

7.11.当班下班前,需将机床擦拭干净,工作台台面涂上一层防锈油,且关闭机床电源。编制:审核:批准:

磨床安全操作规范 篇2

1.发动机启动前, 确认车辆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 并确认车门已经关好。

2.更换蓄电池时, 应在断开电磁开关至少30 s后再拆卸蓄电池。

3.发动机温度较低时, 不要过快地提高发动机的转速, 否则会加剧发动机运动部件的磨损。

4.清洗时、禁止用水冲洗ECM;焊接时, 应断开ECM连线, 以免对电路造成损坏。

5.当制动系统气压超过535 kPa时, 车辆方可起步。

6.汽车重载时必须用一挡起步。

7.避免油门全开起步以及紧急制动。油门全开起步会导致离合器损伤及轮胎磨损不均匀;而紧急制动会加速轮胎和制动摩擦片的磨损。

8.避免车辆超速、超载运行。车辆做到不超速行驶, 高速时不能紧急转弯;车辆超载会缩短使用寿命。

9.当利用机械设备装载货物时, 应尽可能从低的位置倒入车厢, 以免形成强行冲击, 造成机件损坏。

10.清洗汽车时, 不要让水进入储油箱。汽车通过较深的水坑时, 制动鼓可能进水, 使制动效能降低, 此时应在保持低速行车时踩几脚制动, 将水分蒸发掉, 保证制动器正常工作。

11.发动机运转时严禁关闭电源开关;车辆停止使用后, 一定不要忘记关闭电源开关。

12.翻转驾驶室前, 保证车辆在平整的路面上, 一定要检查驾驶室内是否有易倾倒的物器, 若有一定要清理。若在室内倾翻驾驶室, 要注意空间要足够大, 确认手控阀操纵手柄处于制动位置, 变速器操纵杆置于空挡位置并将轮胎用三角垫木顶住。驾驶室翻转时必须完全翻转到位, 重心要翻过支点, 避免驾驶室意外下滑。驾驶室翻转到位后, 把倾翻止动杆拍直, 把安全销插进位于倾翻止动器旁边的孔中。

13.安全带仅限一人使用。严禁大人、小孩共用一条安全带。安全带卷收器发卡或任何部件失效及损坏, 整个安全带都必须更换。确保安全带不被缠绕, 不与坚硬的棱边摩擦, 防止化学物品的污染。另外, 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调整好安全带的长度, 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14.弹簧制动器的解除仅限于紧急情况, 事后必须排除故障, 使驻车制动功能恢复正常。

15.绝对不能让点烟器长时间处于接通状态, 如果长时间不能弹出, 一定要人为拔出。

16.发动机在翻转驾驶室的情况下运转时, 请勿触动变速操纵杆, 并且在发动机运转时, 严禁放下驾驶室。

17.严禁使用普通导线或者不符合规格的熔断丝代替该车的熔断丝 (俗称保险丝) 。

18.在车外必须要用钥匙锁门, 严禁采用把锁钮向前拔, 同时按下车门外开按钮将门关上的锁门方法。

19.进行高低挡位转换时, 必须使用两脚离合。换挡时一定要使离合器彻底分开。变速杆应确保挂挡到位。从低挡区向高挡区或从高挡区向低挡区转换时, 应有意识稍作停留, 以便使气路顺利完成高低挡转换。车辆下坡时严禁进行高低挡转换。

20.对于手动调整臂, 经常注意检查制动间隙, 感觉制动疲软时及时进行调整。在调整止动器时应注意:严禁用拧动制动器室推杆连接叉的方法来改变推杆行程。对于自动调整臂, 除特殊情况外, 严禁手动调节制动间隙。定期检查摩擦片磨损情况, 以防由于摩擦片过度磨损造成的制动失效, 手动调节制动间隙时, 严禁用拧动制动气室推杆连接叉的方法来改变推杆行程, 对后制动器进行手工调整时, 一定要将车停在平坦的路面, 保证储气筒气压在700 kPa以上。

光网络线路安全操作规范探讨 篇3

关键词:光网络 线路 安全 规范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045-01

随着“宽带中国、光网城市”的推进,光纤接入正规模化取代电缆接入,光宽带正规模化进入平常百姓家。然而,相对于光网络建设的迅猛推进,施工人员光网络施工和装维能力相对滞后,特别是施工人员规范操作技能、安全操作意识相对薄弱,传统施工队伍人员急需技能转型。

1 光网络线路施工维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隐患

据初步统计,目前与电信光网络施工和维护企业有四五十家,涉及人员上万人,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当前光网络线路施工和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多因素的安全隐患。

1.1 缺少专门针对光网络线路建设维护的安全技术规范

目前整个通信行业缺乏有针对性的光网络线路建设维护安全技术操作方面的规范,不利于光纤网络的普及,又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管理。因此建立统一的光网络线路建设维护安全规范迫在眉睫。

1.2 从事光网络线路建设维护的人员水平层次不齐,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急需提高

光网络建设的迅猛推进造成施工维护作业人员严重缺员、建设施工维护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施工人员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安全操作技能、安全操作意识相对薄弱。

1.3 光网络建设范围广、安全监管难

各通信运营商都在规模化建设光纤接入网络,建设施工维护点多面广,单独作业多,流动性大,作业环境复杂,给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带来了难度。

2 光网络线路安全操作规范研究

在《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电信线路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基础之上,吸收国内各运营商当前光网络线路建设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安装施工操作规范,并从操作要领的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归纳整理,使安全操作动作更规范标准,要领易学易用,并以文字和影像方式详细展示要领动作,为今后施工维护人员提供学习教材,为通信企业光网络线路施工和维护安全运行提供技术规范指导。

2.1 光网络线路施工维护相关作业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传统的线路安全操作规范主要涉及电缆线路部分,而光网络特别是接入侧的光网络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光网的建设而大范围铺开的,这部分光纤网络施工与维护亟须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指导。本课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工信部《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电信线路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基础之上,结合当前光缆线路通信网络中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运用以及施工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的需要编写光网络线路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含光纤网络建设与维护安全生产管理、光缆线路作业现场安全操作规范、工器具和仪表安全操作规范、干线光缆线路敷设、管道杆路安全操作等内容,特别针对光网络用户接入侧编写了光网络综合布线及接入侧光分配网络(ODN)光缆线路与用户终端设备安全操作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光网络综合布线安全操作。

①曹道(桥架)安装与布线安全操作。

②信息插座安装安全操作。

③光缆端接处接地安全操作。

④光缆布放安全操作。

(2)ODN光缆线路与终端设备安全操作。

①光缆交接箱安全操作。

②光缆分纤箱安全操作。

③机房内光缆敷设安全操作。

④墙壁、楼道敷设安全操作。

⑤入户光缆、蝶形光缆敷设安全操作。

⑥光缆接续、测试的安全操作。

⑦用户终端安装安全操作。

2.2 光网络线路施工维护安全操作技术要领动作分解示范——视频拍摄制作

为了直观地展示光网络线路安全的规范操作,在进行光网络线路安全技术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光网络线路施工维护安全操作技术规程,针对重点操作场景进行了操作视频的拍摄、制作最后形成安全操作规范视频。

视频拍摄的场景涵盖了光线路上的大部分操作环节与要点,并且在视频中体现了正确、规范的操作以及展示了错误操作的案例。操作场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处作业安全:杆路作业、梯凳作业、建筑物临边作业等。

(2)作业现场安全:架空光线路接续处、人手孔、街巷拐角道路转弯处、公路沿线等。

(3)器材搬用与放置安全、光线路勘察安全。

(4)架空光线路作业:立杆作业、拆放吊线作业、墙壁光缆敷设作业、三线交越规范。

(5)管线作业:下孔(井)安全作业、敷设光缆、吹缆等。

(6)光缆接续安全作业:标准化开剥、接续、测试等。

3 光网络线路安全操作规范应用前景

光网络线路安全操作规范的制定有利于我省光纤网络建设的顺利推进,对当前通信行业光纤网络建设维护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范的推出将加快光纤的普及进程,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光网络线路安全操作规范制定后将马上应用到浙江电信光网络线路建设维护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工作中,后续将推广到全国电信,乃至国内通信、政务、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光纤网络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加快了企业快速普及光纤线路建设维护安全操作规范的实施,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光网络建设维护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将有利于提升今后大规模光纤网络建设施工和维护作业的操作规范,特别是促使用户端光网络工程施工与维护走上安全规范化,为提升工程质量、避免事故发生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最新修正版)[M].法律出版社,2014.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

人身安全检查操作规范 篇4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1-8-4 阅读:699次

一、人身安全检查工作由民警进行,对女性的人身安全检查,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二、检查人员在人身检查时可佩戴专门的一次性塑料手套,必要时需穿戴其它防护装备,如防刺服、口罩等。

三、检查人员应当随时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妥善处置被检查人异常情况,确保自身及被检查人人身安全。

四、检查应当文明、适度、有序进行,避免对被检查人人身、物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损坏。检查过程中应当尊重被检查人人格尊严,注意保护被检查人隐私。

五、人身安全检查的重点是:

(一)发现作案工具、赃物、毒品等;

(二)发现管制刀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三)发现被检查人可能用来攻击、自伤、自残、自杀的物品;

(四)被检查人的体表特征及伤情情况。

六、人身安全检查方法包括一般检查和全面检查。

一般检查适用于轻微违法嫌疑人员。对聋哑人、吸毒人员,有自伤、自残、逃跑可能的人员,随身携带危险物品的人员,犯罪嫌疑人等,应实行全面检查。

七、一般检查的基本步骤:

1、询问被检查人有无携带通讯工具、违禁物品、作案工具等,责令被检查人自行逐一取出所有随身携带物品,放入专门的物品存放筐内,其中通讯工具单独存放;

2、使用金属探测仪对被检查人全身进行探测检查:

3、通过看、拍、摸、捏等方式对被检查人进行检查,除

去容易造成自伤、自残的饰物等;

4、当面对被检查人自行交出的物品逐一进行检查。

八、全面检查的基本步骤:

1、责令被检查人伸开双臂高举过头面向墙壁扶墙或者站立,双脚分开尽量后移,禁止其他一切动作;

2、从被检查人的双手开始向下对衣领及身体各部位,采用金属探测仪以及徒手拍、摸、捏等方式进行检查,特别注意腋下、腰部、裆部及双腿内侧;

3、指令被检查人逐一脱去衣裤、鞋袜、饰物;

4、通过看、拍、摸、捏等方式当面对被检查人的衣裤、鞋袜、随身物品进行检查,特别注意衣领、袖口、衣角、衣物边缘、夹缝、鞋垫下等是否藏有可疑物品;

5、卸除皮带、鞋带、领带、金属饰品等容易引起自伤、自残的物品;

6、对被检查人的头发、口腔、腋下、肛门等可能藏匿可疑物品的部位,通过看、摸、捏及要求被检查人员下蹲、跳跃等方式进行检查;

7、被检查人身体如果有包扎、绷带、石膏等覆盖物的,视情揭开覆盖物进行检查;

8、将检查出的可疑物品(尤其是凶器、赃物、毒品等),立即放置在远离被检查人的安全区域;

9、责令被检查人自行穿好衣裤、鞋袜。

九、对不配合人身检查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检查人员可以依法强制检查。

十、检查人员将检查出的物品按照涉案物品和非涉案物品进行分类,分别登记,按照《江苏省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置。对手机等通讯工具原则上予以关闭保存。

十一、检查情况应当在《人身安全检查登记表》上详细记录。检查中发现有伤情的,应详细记录伤情并拍照固定,询问被检查人伤情形成原因,由被检查人在笔录上签名确认。伤情

较为严重的,应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并采取必要的先期救治措施。

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范 篇5

数控车床安全操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

1.进入数控车削实训场地后,应服从安排,不得擅自启动或操作车床数控系统。

2.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不冷穿高跟鞋、拖鞋上岗,不允许戴手套和围巾进行操作。

4.开机床前,应该仔细检查车床各部分机构是否完好,各传动手柄、变速手柄的位置是否正确,还应按要求认真对数控机床进行润滑保养。

5.操作数控系统面板时,对各按键及开关的操作不得用力过猛,更不允许用扳手或其它工具进行操作。

6.完成对刀后,要做模拟换刀试验,以防止正式操作时发生撞坏刀具、工件或设备等事故。在数控车削过程中,因观察加工过程的时间多于操作时间,所以一定要选择好操作者的观察位置,不允许随意离开实训岗位,以确保安全。

7.操作数控系统面板及操作数控机床时,严禁两人同时操作。

8.自动运行加工时,操作者应集中思想,左手手指应放在程序停止按钮上,眼睛观察刀尖运动情况,右手控制修调开关,控制机床拖板运行速率,发现问题及时按下程序停止按钮,以确保刀具和数控机床安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9.实训结束时,除了按规定保养数控机床外,还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必要时应做好文字记录。

炊事员安全操作规范 篇6

炊事员安全操作规范

1.0目的

预防工伤事故发生,保证安全作业,特订本制度。

2.0 适用范围

厨师、厨师长岗位工作人员。

3.0 权责

由行政经理监督实施。

4.0控制要点

4.1炊事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讲究公共场所和个人的卫生,工作时间要戴口罩,不准吸烟。严禁赤膊赤脚进入食堂。有传染病的人禁止从事炊事员工作。

4.2遵守劳动纪律。切菜、磨刀等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不得边工作边谈笑,防止划、碰、挤、压、砸、割、烫、烧伤。

4.3往开水里面放东西必须缓慢,不准冲击;用油炸食物时,油温不准过高,防止着火;用器皿盛汤、稀饭等,不得过满,防止溅出烫伤。两人以上抬搬东西要步调一致,协同配合,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操作。

4.4食用碱和明矾等物,要妥善保管,不准乱放,更不准放在炉灶上或炉灶附近,防止误用、误饮。注意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4.5使用机械设备(电磨、切菜机、压面机、和面机等),应遵守下列规程: 4.5.1对设备不熟练者,不准单独操作。

4.5.2一台设备如每班两人操作,要有主从(工人服从班组长、低技工服从高技工),并要保持设备上的防护装置完整无缺。

4.5.3工作前,对设备传动部位、电气部分、防护装置、所用工具等必须全面进行检查,确保完整良好,如有问题,要及时处理,否则不准开启。

4.5.4操作时精神集中,女工发辫要放在帽子内,衣裤要扣紧。

4.5.5开动电磨前,首先要取下磨上摆放的一切东西,先把料上好,并注意周围有无其它故障。

4.5.6操作切菜机时,不准用手接触刀刃部位,以免伤手。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4.5.7使用压面机不准把手伸到了斗里去和面,以免发生危险。

4.5.8和面机操作时,先把面放入搅拌箱内,然后浇水,盖好盖后开车。如需反转,必须先停车,然后再开反车,防止损坏设备。

4.5.9工作完毕,首先切断电源,将设备冲洗干净,收拾工具,整理工作环境。4.6汽锅所用蒸汽阀均应由专人负责,其他人不得任意乱动。4.7蒸饭取饭前必须关闭汽锅进汽阀门,待余汽消散后方可取饭。

4.8任何人不得随意乱接蒸汽汽锅管道,如需要接,应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施工。

4.9汽锅不许管道有漏汽现象,如发现漏汽要停用修理,不准迁就使用。4.10使用汽锅,必须安装安全阀。开汽之前,必须放净余水。

5.0施行日期及抵触规定

此规范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与之抵触的文件同时作废,以此条例为准。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

规范护理操作控制医院感染 篇7

1 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首先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 增强护理工作的责任心,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和护理操作培训中。

2 严格洗手制度

手是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之一, 有报道, 医院感染患者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占30%, 若无正确的洗手方法, 消毒隔离观念淡薄, 则易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 护理人员应自觉养成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 在完成每一个护理操作后都应该规范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这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各种注射药物的配制、进行肌肉注射、静脉穿刺时, 从拿注射器、吸取药物、一次性输液管的准备到注射、穿刺的完成, 任何一个环节都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如果消毒不严格, 消毒剂的浓度不够, 都有导致注射部位感染的可能。特别在进行侵入性的护理操作时, 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发生感染。

4 正确使用消毒剂

在使用消毒剂时, 应先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 尤其是对污染物品的预处理, 要根据其种类和污染程度来配制消毒液的浓度, 污染严重时要加大剂量和延长作用时间或增加消毒次数, 从而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5 规范使用护理用品

5.1 体温表、止血带类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做到一用一消毒。

血压计消毒前应将血压计打开, 对袖带进行双面消毒, 并定时清洗。使用后的各种管道, 如雾化吸入机、氧气湿化瓶、呼吸机, 一般选择中效消毒剂浸泡处理, 浸泡消毒时, 应特别注意消毒液要注满管腔, 浸泡30 m in, 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

5.2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按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 以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 切断其传播的途径。

规范操作 有效探究 篇8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小学科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科学课堂上我们要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规范操作、自主探究。教师既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有效的指导,又不能对学生太多的干扰。所以,作为科学的“柔性课堂”,我觉得应该立足在“规范操作,长时探究”中,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操作、体验、探究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培养科学素养。

一、“规范操作、长时探究”在“柔性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1.精心的课堂准备: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准备上。没有准备好材料,学生能很好的进行操作探究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准备了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才能很好的进行操作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作为“科学柔性课堂”,首先应该是实验材料的精心准备,大部分由老师准备,即使学生有准备,我们教师也应该把好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有效。如在六上《轮轴的秘密》一课,教师如果事先做好轮轴,并且挂好绳子,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实验就规范,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如果事先没准备好的话,这堂课时间就浪费在挂绳子和做轮轴上,使课堂变得有效。

2.规范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因此,在“柔性课堂”中实验操作教师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得出的结论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就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针对我们的每一堂实验课,老师在课前都必须规范操作一遍。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3.有效的探究过程:“柔性课堂” 的长时探究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活动,让每位学生有时间自始至终参与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能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或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有重要意义。

4.有序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学生自愿搭配成4到6人的合作小组,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将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活动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核心是采用小组合作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柔性课堂”中体现小组合作的自主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自主权的体现有:一是自由组合:孩子们可根据学习的内容来选择学习的小伙伴,组合成新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不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进行搭配。小组内设小组长1人,观察员1人、实验员1人、记录员1人,汇报员1人等。因此,各小组的成员要相互协作、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这样学生的自主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在“柔性课堂”中培养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坚持对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同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信息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已不同的观点,又能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真正发挥团体合作精神。

二、“柔性课堂”的实施策略

1.认真选择操作探究内容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课题,并不是都适应操作探究的。有些课题目标很简洁,特别是那些总结性课题,就不适合长时间探究。如《维护生态平衡》、《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而那些目标指向明确,探究活动集中的课则适合规范操作和较长时间探究,如《运动和摩擦力》、《空气占据空间吗》等。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很多,教师要认真选择内容,让学生进行了规范操作和较长时间探究活动,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把握指导时机

规范操作和较长时间探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特别注重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明确目标指向,并能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指导学生较长时间探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事先规范操作实验。

②教师要预先设计探究的进度。

③教师要确定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教师要明确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

④教师要了解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提供背景资料或相关信息。

3.恰当组织长时探究活动

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较长时间探究活动要求不宜太高,必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的过程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是全过程。我个人认为一节课(以40分钟为例)里,必须保证学生有半节课(20分钟)进行探究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实验、记录、讨论、交流等,才能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

在组织形式上,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从不同组合方式(同桌、小组、全班等)去开展探究活动。重要的是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较长时间探究的机会,要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对探究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予恰当、适时的指导,切不可采取“放羊式”探究。

4.及时评价,肯定成绩

教师在学生进行操作及较长时间探究的时候,要巡视教室,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是否规范,是否正确,都要在巡视中纠正,指导。与此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认真的态度、奇特的想法、巧妙的实验方法等都应该及时评价、肯定成绩,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信心。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实验记录,对他们的科学记录内容要予以及时反馈,也可以让学生互评他们的记录单,让他们相互打分,从而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较长时间探究,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机械加工人员安全操作规范 篇9

一、工作前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扎好袖口,不准戴围巾、手套、穿拖鞋、凉鞋,学生卡等胸饰不要外挂,均应穿长裤。长头发的必须戴安全帽。

二、机床开动前要观察周围,检查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可靠,工装、夹具、刀具及工件必须装夹牢固,否则不准开动。

三、机床开动后,要站在安全位置上,避开机床运动部位和铁屑飞溅,不准接触运动着的工件、刀具和传动部件,禁止隔着机床转动部位传递或拿取工具等物品。

四、调整机床速度、行程或装夹工件、刀具,以及测量工件、擦试机床时,都要停车进行。不准用手直接清除铁屑,应使用专门工具清扫。

五、机床导轨面、工作台面禁放工具或其它物品。

六、多人一台设备时,只允许单人操作,其他人不得随便开机,防止配合不当,发生安全事故。

七、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检查。

八、不准在机床运转时离开工作岗位,因故要离开时,必须停车,并切断电源。

橡胶老化箱-烘箱安全操作规范 篇10

1.一切准备就绪后,将试样逐一编号放入箱内,关上箱门。2.接通电源,按下电源开关和加热开关,此时开关指示灯亮。3.设定温度,按温控表“∨”或“∧”键,将温度仪表设定到所需的温度。

4.当需要转盘时打开转盘开关,需要鼓风时接通鼓风开关。5.当需要调节老化箱换气量时,可旋转箱顶五只风顶阀和箱体左下方进风阀以达到要求,如要获得小的换气量,必要时可将箱顶四角风顶阀封闭。

6.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仪表会自动进行恒温;达到设定时间时,老化试验箱会自动停机。

7.老化试验箱工作完毕后,按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8、本机应用专人看管,实验完毕后及时切断电源。

浅谈规范操作 避免实验误差 篇11

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器材主要有测定仪一套(包括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砝码、镜尺组等)、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主要实验步骤

2.1 杨氏模量仪的调整

(1)通过调节支架底座螺丝,使底座处于水平状态(观察底座上的水准仪).

(2)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两前足放在平台前面的横槽内,后足放在活动金属丝夹具上,但不可与金属丝相碰.调整平台的上下位置,使光杠杆前后足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2 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1)外观对准.将望远镜尺放在离光杠杆镜面约1.5 m~2.0 m处,并使二者在同一高度,调整光杠杆镜面与平台面垂直,望远镜成水平,标尺与望远镜光轴垂直.

(2)镜外找像.从望远镜上方沿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应看到镜面中有标尺的像.若没有标尺的像,可左右移动望远镜尺组或微调光杠杆镜面的垂直程度,直到能观察到标尺像为止.只有这时来自标尺的入射光才能经平面镜反射到望远镜内.

(3)镜内找像.先调望远镜目镜,看清叉丝后,再慢慢调节物镜,直到看清标尺的像.

(4)细调.观察到标尺像后,再仔细地调节目镜和物镜,既能看清叉丝又能看清标尺像,且没有视差.

2.3 测量

(1)记录望远镜中尺像的初读数及每次增重后的读数.

(2)依次减少砝码,并记录每次相应的读数,用逐差法计算望远镜中尺像读数的平均改变量及其不确定度.

(3)用钢卷尺测量光杠杆镜面到标尺的距离D和金属丝的长度L.

(4)用钢板尺测出光杠杆后足到两前足连线的垂直距离b.

(5)选择金属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求其平均值.

(四)计算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及其不确定度,表示出测量结果.

3 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取得的测量数据与实验要求的测量值范围相差很多.究其原因,是实验过程中的误差造成的,根据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实验过程中,杨氏模量测量仪一般没有调节成标准状态的功能,因此,测量时测量仪很大程度上是处于非标准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就会存在着系统误差.

(2)在杨氏模量测量时,金属丝在未加砝码时常处于弯曲状态,如果此时直接加一个砝码记一个读数那就会造成测量的系统误差,错将金属丝弯曲部分当作加砝码后产生的形变读数.

(3)误差也会取决于金属丝的微小变化量和金属丝的直径,由于平台上的圆柱形卡头上下伸缩,存在系统信息误差,用望远镜读取微小变化量时存在随机误差.

(4)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存在椭圆形,故测出的直径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实验测数据时,由于金属丝没有绝对静止,读数时存在随机误差.

(6)米尺使用时如果没有拉直,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4 为避免实验误差应采取的措施

(1)由于标尺基本是平行固定在立柱上,只要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标尺就基本铅直,而望远镜和光杠杆平面镜却是都要手动进行调节的,常处于倾斜较大的非标准状态,而实验人员常常对测量仪处于非标准状态下的误差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实验前要对测量仪的状态进行确认调整.同时调节望远镜时,要仔细调节目镜,消除视差.

(2)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动作要轻,保持整个测量装置稳定.光杠杆和望远镜尺组一经调好,在实验中不得再移动,否则测量数据无效,应重新测量.

(3)为避免金属丝弯曲造成实验测量结果误差,可以在所有读数读取之前,先在托盘上加一到两个砝码,将金属丝拉直后,再逐渐加砝码正式开始读数.

(4)每一次加减砝码的间隔时间尽量保持相等.取放砝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动作平稳,不要使砝码托摆动,否则将会导 致光杠杆后足尖发生移动.每次增减砝码后,要等金属丝完全不晃动时才能读数.

(5)实验时所加砝码是有缺口的,在逐次加砝码时要求砝码口要互相相对放置,如果放置时缺口始终面朝一个方向,就会造成砝码倒塌,测量失败.

(6)测相关信息量时,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相应的量具.用千分尺测d时,应先检查零点读数,并记录零点误差.考虑到金属丝的不均匀性,应在不同位置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d.

(7)不要用手触摸仪器的光学表面,擦拭时要用镜头纸.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减少针刺伤 篇12

1原因分析

1.1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由于护士在日常医疗操作中, 需要频繁地接触到各种锐利器械, 如刀、剪刀、针、玻璃等, 尤其是针, 稍不注意就会被刺伤。

1.2工作条件差, 工作环境布局不好;空间狭小、太挤、嘈杂;操作时光线不足;技术不熟练;器械不安全;随意放置针头;工作流程不合理也是容易造成针刺伤的一个因素。

1.3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人手不够, 工作繁忙, 强度过大, 护理人员精神及心理紧张, 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 工作太匆忙, 忽略了被针刺伤的危险性。据调查的结果分析, 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候, 如在上午输液高峰时和中午护士值班人少时, 这时期或因患者较多, 或因护士人手少, 而此时又是部分患者己输液完需要拔针时, 护士常拔完一个患者的针后不能及时处理好输液器又要给另一个患者拔针, 造成最后集中处理这些患者用过的针时被刺伤。

1.4工作经验不足, 未能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程序, 对职业暴露和自我保护措施认识欠缺, 在工作忙碌工作量大或危重患者抢救时未能沉着冷静而造成工作忙乱或心理紧张, 违反操作规程, 因而引起的针刺伤。

1.5处理用过的锐器程序复杂

现在使用锐器盒来收集污染针头, 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使用锐器盒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使护理人员和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不受针头刺伤。因要分离针头并把针头放进一个开口并不大的锐器盒中, 更容易造成护士被刺伤的机会。

1.6护理操作不规范, 有些护士给一个患者拔针后, 又急着为另一患者拔针就把拔出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 在插针头的过程中, 极易被针头刺伤手, 还有一些是在回套针头帽时被刺伤, 再就是加药时不小心被加药的针头或安瓿刺伤。

1.7学习培训不到位, 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针刺伤后未能认真处理伤口, 未能意识到暴露伤口再进行其他操作时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而且伤后大部分未填表跟踪。

2对策

2.1培训教育

(1) 首先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认真学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让护士认识到对自己人身安全和权益的保障, 并学习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 学习有关的传染病防护知识:如何安全处理利器、锐器;血渍的正确处理方法;血标本、医疗废物的处理原则;洗手和戴手套的重要性;其他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和报告程序;如何预防用药等。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在职护士的业务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制度, 并经常进行考核。

2.2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既不麻痹大意、也要小心对待。要知道不遵守普遍性防护措施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2]。思想重视, 工作认真细致, 沉着冷静, 有条不紊地工作是完全可以避免职业暴露发生的。

2.3改善工作环境, 完善防护设施。工作间布局合理, 物品摆放整齐, 光线充足, 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在每一次治疗和操作后要收集和处理好锐器和针头, 因为遗留在病床和其他工作场所的锐器和针头也是造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高危因素。

2.4为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采用弹性和科学排班方法, 工作繁忙时配备足够的人力, 减低工作强度, 尽可能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 以达到使护理人员的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2.5规范管理, 改变护理人员的危险工作行为, 特别严禁将使用后的针头回套针头帽, 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 严禁用手拨弄针头和锐器, 针头使用后一定要马上丢到耐刺容器内。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 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 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患者床旁, 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 锐器收集器装2/3即停止使用[3]。

2.6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培训, 熟悉预防针刺伤的统一操作规程。了解发生针刺伤的紧急处理措施, 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 要保持镇静, 立即挤出少量血液, 并用流动水冲洗, 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包扎伤口。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 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2.7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HBV感染。为了预防HBV感染,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体检,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护理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并定期进行复查和复种, 尽量减少受感染的机会。

3体会

锐利器具刺伤关系到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 提高预防意识, 营造和谐环境, 规范操作行为, 强调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 熟练掌握锐利器具的开启、操作、回收等技术, 避免锐器刺伤的发生。临床护士必须转变观念, 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另外,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防范意识, 让护理人员了解防范措施, 改变态度, 促进他们积极采纳普遍性预防措施[2]。事实证明, 把主要精力放在预防方面, 加强护理人员关于预防针刺伤的教育和自我防护, 规范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制度保证[4]。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情况, 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进行必要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对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如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 吸取药液及配药, 注射与拔针工作等按正确的护理常规和程序进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改进工作环境, 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效果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 减少了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害的可能。结论 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 规范操作行为, 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针刺伤,规范操作,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谢红珍, 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54.

[2]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0) :819.

[3]毛秀英, 吴欣娟, 于荔梅.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2-425.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 篇13

------陈仓区幼儿园《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培训材料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水平,教育部非常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餐食品安全,教育部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及长期从事学校食堂工作的管理人员研制并拍摄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教学片。

该教学片分为资质篇、管理篇、操作篇和应急处理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开办学校食堂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重要环节的操作规范,以及发生食物中毒后应采取的基本措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知识。

【资质篇】

一、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因此,当建设学校食堂时,要将食堂的平面布局图纸提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受指导后才可以施工。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食堂选址、设施设备、布局不符合要求而给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二、食堂布局要求

布局合理不仅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交叉污染,增加食堂的食品安全系数。

《学校食堂与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应该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食堂无论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都要遵循以下二个原则:一是各加工间要相对独立;二是路径要从脏→净、从生→熟,俗话就是说不走回头路。

三、食品加工操作间要求

食品加工操作间是指除原料库、盥洗间、更衣间、餐厅之外的食品加工场地总和。

1、食堂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北京市规定:不小于50平方米,50平方米的供餐量不得超过100人,超过人均增加0.25平方米);食堂操作间的面积应根据每餐最大供应量来确定。

2、操作间的墙壁应有用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加工、消毒、烹饪等消毒间应有1.5米以上的墙裙;处理、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间墙裙应铺设到顶。

3、操作间的地面应有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并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及排水。

四、设施要求

1、要设餐饮具专用洗、消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施设备混用。

2、要设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3、食堂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及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卫生设施。

4、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放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方可营业。没有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开办学校食堂属违法行为。

由于水源的卫生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而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对于使用自备水源以及二次供水的学校食堂的用水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管理篇】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

1、建立校长负责制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

2、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

3、有条件、大规模用餐的学校可以建立检验室、配备检验员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记录制度

3、环境卫生制度

4、食品安全保卫制度

食品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学校食堂自然就是安全重地,所以,非食堂工作人员绝对不允许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和食品原料存放间,更不能借道穿行,下班后,一定要认真检查门窗是否锁好,以避免因为安全保卫措施没做好被犯罪分子钻空子投毒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此外,清洁卫生用品如消毒剂、洗涤剂以及杀虫剂及灭鼠药等物品一定要单独存放,专人保管并有领取使用记录以防污染食品或错拿误用。

5、监督检查制度

对以上4种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防流于形式。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从业人员每天按照岗位卫生要求进行自查;二是管理人员每日应检查从业人员是否落实了岗位卫生要求;三是学校的领导应定期对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抽查。除些之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四是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内容应该在用餐场所公示。

6、奖罚与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当中作出了突出成绩的人员要给于奖励。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一定要追究责任,给于惩罚。

三、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

食堂从业人员包括:食堂采购员、食堂炊事员、食堂分餐员、食堂仓库保管员等。食堂从业人员是食品的直接加工者,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因此,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1、了解品行及心理状况。

2、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千万别以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靠着一年一次的体检就可以高枕无忧,还必须对从业人员的健康进行动态的医学观察,也就是晨检制度,每天要观察从业人员中是否有人吃药、咳嗽、上医院、经常上厕所等等一些现象,如果发现有上述现象,应进一步了解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食堂从业人员在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以及其他有障于食品安全症状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撤离工作岗位,等治愈后才能重新上岗。确保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是第一关,这关一定要把好。

3、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学校食堂与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由于食堂从业人员经营流动,所以培训需要反复进行。

4、对从业人员服饰的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入操作间以前,必须换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服以浅颜色为宜。工作服上半部分最好不要有口袋,以防口袋中的物品落入食品容器或食品加工机械内,戴帽时应将全部头发都罩在帽中。

5、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操作篇】

HACCP作为一种食品加工生产的安全控制体系,其科学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纳和认可,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对食品各加工环节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环节采取相应严格的控制措施,从而使最终产品有较高的安全性。HACCP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它的本质是着眼于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生产经营当中的不安全因素,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这套管理体系:

采购与运输---入库与存储---加工与保鲜---烹饪---分餐---洗刷与消毒 采购是食品加工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保证饮食安全的第一个关键点。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食品原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被致病菌污染或混有寄生虫、有机磷等有害物质。二是采购车辆及人员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造成食品原料被污染。

采购食品原料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1、必须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单位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以利溯源,长期定点采购的应与供应商签定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不得采购没有相关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证明材料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对一些大的食品原料供应基地,还应实地考察供货商,了解他们生产食品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完善、落实。

2、要依法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并进行记录。《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持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二年。

3、进行感官检查。保证采购的食品原料新鲜、无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异常的地方。除此之外,对食品的包装也要仔细察看,包装如有破损、漏气,食品就极有可能被污染,另外,察看预包装食品时,还要特别注意标识是否完整。

4、要做好采购记录。

采购员每天采购食品后应及时填写采购记录并存档备查,采购记录的内容包括:

5、运输食品的车辆、容器一定要专用。绝不能使用曾运过有毒有害物品的的车辆、容器来运送食品。如果一车多用,使用前一定要清洗、消毒并注意不要将食品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运输过程中还应做到防尘、防淋、防晒,长时间运输鱼、肉、豆制品等易腐败的食物,要做到冷藏运输。

验收入库与储存是原材料进入食品加工流程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二个问题是:原材料落地被污染或混入杂物和原材料储存不当或过期变质。验收合格的主副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库储存以防交叉污染,熟食品及易腐食品还必须冷藏保存,所有的货物都要填写货架标签,分类分架、离地隔墙存放。食品储存场所绝不允许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物品。

食品的加工是指对食品进行化冻、择选、洗切为烹饪做好准备工作的全过程。在这个环节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加工时动植物的有毒部分未去除或去除不净;食品加工用具如墩、刀、筐、案、泡洗池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所以,在这一工序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操作规范。

首先是动物性与植物性食品加工时水池、工具、容器必须:分开使用、标记明显。

第二是放置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及加工工具必须做到:分开使用、标记明显。

第三所有的容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不能直接放在地上,用后都要认真清洗消毒,做到:刀不生锈、物见本色、定位存放。

第四动物性食品解冻时应注意解冻的时间和温度,在室温下自然解冻建议不超过4小时。

第五蔬菜要仔细择洗,做到:无泥沙、无烂叶、无虫害及异物。所有的蔬菜都要先洗后切,以免蔬菜当中含有的维生素丢失;洗净的蔬菜要在浸泡池中至少浸泡5分钟,并注意水菜比例适当,确保蔬菜完全浸泡在水中,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残留农药对食用者的危害。

第六所有加工好的食品在烹饪前必须注意保鲜,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并有专人管理,保鲜库00C~100C,冷冻库-200C~-10C。

烹饪是指对蔬菜、肉、禽蛋、水产进行煎、煮、炒、烹、炸,达到色正味美爽口的制作过程。这一过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盛装食物的容器生熟不分造成二次污染;

二是加热不彻底、受热不均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细菌不能被杀灭; 三是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品使用不当。

分餐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分餐室的空气细菌超标,所用的工具、容器和分餐人员带有病菌,所以在分餐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非分餐人员不得进入分餐间。

为了确保分餐环节的卫生安全,分餐必须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1、分餐开始前1小时消毒分餐室。通常消毒的方法是用紫外线灯照射不少于30分钟或用臭氧发生器消毒1小时即可。

2、分餐开始前,分餐人员要二次更衣,戴上口罩,分餐用的手套应为一次性用品。分餐用的工具应由保洁柜取出后直接送入分餐间。

3、分餐开始前先由食品安全管理员取饭菜留样,每种饭菜留样不得少于100克,并做到每菜一盒标明生产日期和时间,留样饭菜降到常温后放入专用冰箱保留48小时以上。

4、分餐过程中,如果成品不小心掉在操作台上或地上,直接分餐人员不要自己清理,以免污染双手,要由其他人及时清理。

5、分餐时还要注意检查饭盒是否干净,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绝不允许装入食品。

6、分餐期间,工作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分餐完毕后,首先要关上窗口然后把工具、容器码放归位,最后彻底打扫卫生,打扫卫生的工具必须专用。

洗刷消毒指的是对食品加工使用的工具、器具及用餐人员使用的餐具清洗和消毒的过程,它是防止食品被致病菌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二个问题是:

一、洗刷消毒不彻底,致使病菌残留;

二、消毒后运输存放不符合卫生条件,造成二次污染。

洗刷工序:

1、彻底清除掉工具、容器、餐具上的食物残渣;

2、用碱水或加入洗涤剂的水仔细刷洗,清除油污;

3、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防止洗涤剂中的化学品残留。

4、洗碗机消毒:水温达到850C以上,传递时间大于40秒,注意喷水口是否堵塞;

5、浸泡消毒:浸泡时间5分钟以上,有效氯浓度250~300毫克/升,水温低于200C,否则有效氯将会挥发;浸泡消毒后的物品要用流水彻底冲洗干净;

6、擦试法:750C的酒精,用于擦试手和物体表面; 【应急处理篇】

食物中毒的四个特征:

1、发病急;

2、症状相似;

3、吃同样的食物;

4、没有传染性;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2、完善食堂的卫生设施、设备

3、加强食品安全关键点的控制

4、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5、加强学校食堂安全保卫工作 学校食品安全须知

一、食源性疾病的十大危险因素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25℃--40℃)距食用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时未达到杀死病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70℃至少维持2分钟);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7、生食海、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十项建议

1.保持厨房环境和餐用具的清洁卫生;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5.肉、奶、蛋及其制品和四季豆、豆浆应烧熟煮透;

6、尽快吃掉烹调好的食品,否则应及时防入冰箱;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里;生食品和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接触;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在一起;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物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物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并至少维持2分钟;

9、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预防食物中毒十项禁止的不良操作

1、严禁露天加工、制作和售卖食品;

2、严禁加工和出售腐烂变质、酸败、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3、严禁使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食品;

4、严禁加工和出售以猪内脏特别是猪肺、猪肝等原料制作的食品;

5、严禁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6、严禁无凉菜(熟食)间的食堂加工出售冷荤凉菜;

7、严禁售卖外购的散装熟肉制品及其他冷荤凉菜;

8、严禁加工和售卖未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的剩余食品;

9、严禁生熟食品混放和加工生熟食品的容器、工具混用;

10、严禁患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上岗。

四、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

1、立即送患者到医院就诊,进行救治;

2、立即报告食品监督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

3、停止销售或封存可疑食品或物品;

4、保护现场,配合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取证;

5、与中毒人员家属联系,稳定情绪。

(5月24日下午培训资料)

陈仓区教育体育局

上一篇:视图一教案及反思下一篇:学校节能减排开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