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题期末考试

2024-06-14

初三语文试题期末考试(通用7篇)

初三语文试题期末考试 篇1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bì 粗犷ɡuǎnɡ 剔除tì 惩恶扬善chéng

B.踱步duó 模样mó 憎恶zēnɡ 鲜为人知xiǎn

C.笨拙zhuō 绮丽qǐ 狭隘ài 扣人心弦xián

D.伫立zhù 筛选shāi 提防tí 载歌载舞z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挫折中,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度到对岸。

B.当探究活动陷入困境,学生一愁莫展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C.虽然古人悬梁刺骨的学习方法有些残忍,但一些人把读书、学习当成负担的态度则更不可取。

D.小时候,谁敢惹威严的父亲震怒,就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联欢会上,少儿合唱团首当其冲,为大家演唱了几首欢快动听的歌曲。

B.有的人对昆曲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C.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一个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D.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石林的特有风情造就了生活在这里的哈尼人山一般沉稳坚毅的性格。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广播孔子学院由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与中国孔子学院总部携手创建,以广播孔子课堂、无线广播、在线广播等为载体,①用38种外语面向世界各地的学员传播中华文化,教授汉语,②数以万计的海外受众通过它享受学习汉语服务,成为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

A.修改:①用38种外语面向世界各地的学员宣讲中华文化,教授汉语

②为数以万计的海外受众学习汉语提供服务

B.修改:①用38种外语面向世界各地的学员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

②通过它数以万计的海外受众享受学习汉语服务

C.修改:①用38种外语面向世界各地的学员宣讲中华文化,教授汉语

②通过它数以万计的海外受众享受学习汉语服务

D.修改:①用38种外语面向世界各地的学员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

②为数以万计的海外受众学习汉语提供服务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到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转眼之间,夕阳被大海吞没了。整个天空和海洋顿时暗下来,静下来。大海在脚下起伏着,海水像又黑又浓的墨汁,在无声地翻滚着,没有阵阵拍岸的惊涛,没有排排汹涌的巨浪,①。一个个巨大的气泡从海底涌上来,“哗”地裂开,砸向黑漆漆的海面,四周的海水一阵沸腾,打着旋,纵横着,呜咽着。沉下去的越发浓重,涌起的则闪烁着炫目的青光,令人②。

A.①只有海浪像开了锅的沸水一般翻滚着 ②不寒而栗

B.①只有像开了锅的沸水一般翻滚的海浪 ②不寒而栗

C.①只有海浪像开了锅的沸水一般翻滚着 ②惊叹不已

D.①只有像开了锅的沸水一般翻滚的海浪 ②惊叹不已

6.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花逢盛时,固然惹人喜爱,但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

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

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

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

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

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时,花仍在那里。

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时,花还在那里。

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人生就是如此呵!酸甜苦辣皆是花,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

A.选段中运用反问句式,强调了真正的看花人时刻都可以赏花。

B选段中运用“当……在那里”的排比句式,强调了在生命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有花的存在。

C.选段中用“探头”“舒手舒脚”分别赋予绿芽和枝条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花在绿芽和枝条萌发时的情态。

D.选段结尾把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比作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同样都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体验。

二、语文积累(共8分)

7.默写(5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在《<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3分)

《孟子》一书,是①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论和活动。我们学过的②一文,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鱼我所欲也》则阐明了③的观点。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我校团支部就城镇中的某中学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大调查,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说出某中学能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共5分)

【材料一】 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信息调查表

年 份

项目内容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政府每年的资金投入 100元/人 150元/人 200元/人

学校规定实践活动成绩占综合素质评价比例 5﹪ 10﹪ 20﹪

家长对实践活动认可度 76﹪ 85﹪ 96﹪

【材料二】

据了解,某中学在探讨和实践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参与社会,在社会中增长才干。从2010年至今已组织活动30余次,且每次活动都得到当地资源单位的大力支持。每次活动学生们的参与率都非常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总是抱着娱乐、游玩的态度,不能把活动与自身学习、成长相结合。

原因:______

10.下面是某中学开展“红色之旅”主题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探究该活动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每点4个字)(共4分)

2013年5月,某中学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依据学生意愿确定以参观军事博物馆为内容开展此次活动。参观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由衷地感慨中国武器的迅速发展,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为了记录下每一个感人的瞬间,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各自特长、爱好合理分配任务。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撰写参观心得,就连平日里很少动笔写作的学生也记录了自己的想法,并在 “腾飞的中国”主题班会中承诺,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无愧于国家的中学生。

探究结果:______

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说说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实践活动。(共2分)

答: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2-14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共2分)

(1)肉食者鄙 鄙:______

(2)公将鼓之 鼓: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______

14.请你阅读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共5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轻放》,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轻 放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那一脸对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息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他。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坏了彼此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却把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11)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

15.本文围绕“轻放”记叙了父亲的三件事。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共4分)

事件 “我”的心理变化

① 不理解

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朝路人微笑点头 ②③ ④

16.结合文章第⑤⑥段,请你谈谈对画线句中“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的理解。(共4分)

答:_____

17.作者通过叙述三件事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请你具体分析这三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不超过150个字)(共7分)

答: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7分)

①汉民族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谐音现象,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这固然与汉语中同音词、近音词的大量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背后蕴藏的文化因素也为使用谐音表情达意提供了沃土。

②汉民族善于比附联想,这是汉民族展开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谐音表意中的两种事物或行为,本来都是毫不相干的,就因为他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汉族人民便利用丰富奇特的比附联想,借用“语音”这一桥梁,把它们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妻管严”,利用与“气管炎”的谐音非常形象地讽喻了在家中被妻子管制的丈夫。

③汉民族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是谐音产生的重要心理基础,这和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有些话说多了便会应验。人们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来支配与它们相关联或由他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例如,过年要吃鱼,意味“年年有鱼(余)”,再如,渔民忌言“箸”,认为“箸”与“住”谐音,有停住船行之嫌,对行船来说是不吉利的,因此将“箸”改称为“筷子”,取“筷”与“快”的谐音,表示“快行”或“一帆风顺”之意。可见,通过谐音可以给一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涂上喜庆的色彩,寄托自己的美好厚望,也可以给一些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的事物换个名称,换成另一种语音形式来表达,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安慰。

④另外汉民族历来崇尚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有些不便直说的话语或事物,用一种含蓄的、和缓的、委婉的、以为对方接受的形式说出来,减轻言语对人的刺激和压力或可能引起的难堪,这也是文化模式对语言交往的影响。含蓄委婉的文化心态常常用谐音表义来体现。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边的“晴”其实是借用了“情”的谐音。含蓄地表达了少女们对少儿郎的情意,而且又贴合整首诗的背景环境,这里的谐音用的就非常形象生动。

⑤汉语言中的谐音现象与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即使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谐音文化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汇源鲜橙的广告语——真“橙”爱你每一天,还是网络世界中的“886”都是谐音文化发展的鲜活印证。

18.阅读文章,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什么是“谐音现象”。(共2分)

答:_____

19.阅读下面材料,分别说说材料中的谐音现象是如何体现民族文化的。(共5分)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祈求夫妻生活美满、多子多福的心里在汉人的婚俗中表现的十分突出。人们往往会在结婚仪式中安排一些能够表示这些观念的礼仪等。婚礼当天新人床上会放上桂圆、核桃、枣子、栗子和花生。如若当天有谁不小心打碎了东西,就会马上说“岁岁平安”“落地开花”等一些吉祥语。

答: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______。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既想做大规模,又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_____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④只有学会舍,我们才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获得成功。

⑤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⑥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⑦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⑧只有学会舍,我们才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⑨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盏明灯,却总是背道而驰;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面明镜,却总在逃避。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矛盾,思绪混乱,难以舍弃自我,难能获得重生。

⑩请记住泰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20.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①段空白处补写出作者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

21.请你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马云的例子与“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之间的联系。(2分)

答:_________

22.简要分析文章⑤—⑧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_________

六、作文(50分)

23.题目:传递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初三语文试题期末考试 篇2

【选文】有一个初秋的傍晚, 我吃了晚饭, 在门口玩, 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 她怕我冷了, 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 她说:“穿上吧, 凉了。”我随口回答:“娘 (凉) 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 一抬头, 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 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 她罚我跪下, 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 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 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 用手擦眼泪, 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 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 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

【试题1】“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简析句中“真”字的表达效果。

本题主要考查需要在特定情景下的细微表达。此题学生不能只注重文字的本意, 需根据上下文敏锐地捕捉话语中的隐含信息, 听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也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要素。本题的“真”字, 从语法上看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副词, 一个非主干的状语部分。但是用在此处, 在我们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这个“真”字正体现我对于母亲听信偏方产生这一行为的诧异与惊讶, 是母亲因责罚我而使我生病的悔恨和对于久治不愈的焦急;同时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戴与感激, 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善良。

【试题2】下面是本册教科书的课文《春酒》的节选, 也表现了母亲的形象。请比较两段选文在情感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4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 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 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呼呼呼地点燃了, 挂在花厅正中, 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 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 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 得吃得喝。这时, 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琦君《春酒》

初三语文试题期末考试 篇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16的平方根是( )

A. 4 B. -4 C. ±4 D. ±8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x3)4=x7 B. (-x)2·x3=x5

C. (-x)4÷x=-x3 D. x+x2=x3

3. 下列美丽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1,桌面上有一个一次性纸杯,它的俯视图应是( )

5. 某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城市500万成年人中大约有多少人吸烟,随机调查了50个成年人,结果其中有10个成年人吸烟. 对于这个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调查的方式是普查

B. 本地区只有40个成年人不吸烟

C. 样本容量是50

D. 本城市一定有100万人吸烟

6.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 cm,母线长为3 cm,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A. 6 cm2 B. 3π cm2 C. 6π cm2 D. ■π cm2

7.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7,圆心距为7,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8. 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若BC=5,则DE的长是( )

A. 2.5 B. 5 C. 10 D. 15

9. 如图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

A. x<0 B. 0<x<1 C. x<1 D. x>1

10. 某剧场为希望工程义演的文艺表演有60元和100元两种票价,某团体需购买140张,其中票价为100元的票数不少于票价为60元的票数的两倍,则购买这两种票最少共需要( )

A. 12120元 B. 12140元 C. 12160元 D. 12200元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 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2. 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赈灾晚会共筹得善款2 975 000 000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且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可表示为________元.

13. 分解因式:a3-2a2+a=________.

14. 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2,-3),则它的解析式为________.

15. 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两根为x1,x2,则x1+x2-x1·x2=____.

16. 如图3,⊙O的直径AB=12,弦CD⊥AB于M,且M是半径OB的中点,则CD的长是(结果保留根号)________.

17. 将一副三角板如图4放置,使等腰直角三角板DEF的锐角顶点D放在另一块直角三角板(∠B=60°)的斜边AB上,两块三角板的直角边交于点M.如果∠BDE=70°,那么∠AMD=________.

18. 如图5,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点A,B分别在y轴、x轴上,且∠B=30°,AB=4,将△ABO绕原点O顺时针转动一周,当AB与直线MN平行时点A的坐标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

19. (8分)(1)计算:■--1+■-3-4cos30°.

(2)化简■-■÷■

20. (8分)(1)解方程:■=■-3.

(2)解不等式组5x-2>3(x+1),■x-1≤7-■x.

21. (6分)如图6,甲转盘被分成3个面积相等的扇形,乙转盘被分成2个半圆,每一个扇形或半圆都标有相应的数字.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后,设甲转盘中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为x,乙转盘中指针所指区域内的数字为y(当指针指在边界线上时,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向一个区域为止).

(1)请你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格的方法,列出所有等可能情况,并求出点(x,y)落在坐标轴上的概率.

(2)直接写出点(x,y)落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内的概率.

22. (6分)某校为了解九年级男生1000 m长跑的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男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他们的得分进行统计后分为A,B,C,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

(1)试直接写出x,y的值.

(2)求表示得分为C等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如果该校九年级共有男生200名,试估计这200名男生中成绩达到A等和B等的人数共有多少人?

23. (8分)如图8,AB是⊙O的直径,C,D为⊙O上两点,CF⊥AB于点F,CE⊥AD的延长线于点E,且CE=CF.

(1)求证:CE是⊙O的切线.

(2)若AD=CD=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4. (8分)某厂家新开发一种摩托车,如图9所示,它的大灯A射出的光线AB,AC与地面MN的夹角分别为8°和10°,大灯A与地面距离1 m.

(1)该车大灯照亮地面的宽度BC约是多少?

(2)一般正常人从发现危险到做出刹车动作的反应时间是0.2 s,从发现危险到摩托车完全停下所行驶的距离叫做最小安全距离,某人以60 km/h的速度驾驶该车,突然遇到危险情况,立即刹车直到摩托车停止,在这过程中刹车距离是■ m,请判断该车大灯的设计是否能满足最小安全距离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sin8°≈■,tan8°≈■,sin10°≈■,tan10°≈■).

25. (8分)为奖励在演讲比赛中获奖的同学,班主任派学习委员小明为获奖同学买奖品,要求每人一件. 小明到文具店看了商品后,决定奖品在钢笔和笔记本中选择. 如果买4个笔记本和2支钢笔,则需86元;如果买3个笔记本和1支钢笔,则需57元.

(1)求购买每个笔记本和钢笔分别为多少元?

(2)售货员提示,买钢笔有优惠,具体方法是:如果买钢笔超过10支,那么超出部分可以享受8折优惠,若买x(x>0)支钢笔需要花y元,请你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小明决定买同一种奖品,数量超过10个,请帮小明判断买哪种奖品省钱.

26. (10分)如图10,Rt△AOB中,∠A=90°,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使点A在x轴正半轴上,OA=2,AB=8,点C为AB边的中点,抛物线的顶点是原点O,且经过C点.

(1)填空:直线OC的解析式为________;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

(2)现将该抛物线沿着线段OC移动,使其顶点M始终在线段OC上(包括端点O,C),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D,与AB边的交点为E.

①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四边形BDOC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②设△BOE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

27. (10分)如图11,在菱形ABCD中,AB=10,sinA=■,点E在AB上,AE=4,过点E作EF∥AD,交CD于F,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E出发也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线段EF向终点F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填空:当t=5时,PQ=________.

(2)当BQ平分∠ABC时,直线PQ将菱形的周长分成两部分,求这两部分的比.

(3)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的⊙P是否能与直线AD相切?如果能,求出此时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8. (12分)如图12,边长为4的等边△AO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一动点P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 s. 将线段BP的中点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C,点C随点P的运动而运动,连结CP,CA,过点P作PD⊥OB于点D.

(1)填空:PD的长为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求点C的坐标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篇4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父母师长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你一定积累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请将你最喜爱的一句工整地填写在方格内。(2分)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2分)

颓垣( )珍馐( )熟稔( )疮痍( )

3、阿琳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 新款手机 震感上市

( 某公用电话亭) 应该为 (某手机专卖店) 应改为 。

4、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推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2分)

5、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10分 )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避也。

②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 , , 。

③<<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 。

④<<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 , 。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⑤读诗真好,我们可以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风光,可以体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可以感受到“ , 。”的爱国情怀。(课内外诗词均可)

6、仿照下面例句,以“你热爱生命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为开头写一句话。(2分)

例: 你渴望理解吗?那么别抛弃宽容,因为宽容是通向理解的桥梁。

二、阅读

(一)古文阅读(15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 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则殆矣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9. 填空: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出自这篇文章的。

10.说说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分)

11.你是怎么理解这篇寓言的?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4分)

(二)、现代文阅读

《读永恒的书》 (15分)

①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的,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②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是人类丈化宝库中千百年流传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尔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很难,事实上不同的`人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有眼光,就必定会有一些最基本的好书被共同选中。例如,他们决不会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③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决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所说:“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④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是对的。一个在阅读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我们从一个人的读物中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12.在文中,(1)“永恒的书”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2)就读书而言,你如何理解“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 (5分)

⑴ (2分)

(2) (3分)

13.结合全文看,(1)就读书这个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按作者的主张,一个人怎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来阅读? (5分)

答⑴ (2分)

(2) (3分)

14.文章认为《论语》、《史记》、《红楼梦》属于永恒的书,请你以其中一例来说明。也可列举语文课本中其他名著一例来说明。(5分)

《 有种水果叫香蕉》(20分)

(1)“香——蕉”老史在课堂上读,学生们就跟着念,满屋子的“香蕉”声就这样划破了山村晨雾。学校是沂蒙山深处的一个破庙,老史是学校里惟一的教师,学生只有14个,却分属四个年级。

(2)“老师,什么是香蕉?”一个孩子从石板叠起的“课桌”后面站起来,他举了手问这个问题。他的脸蛋儿冻得通红,猴子屁股似的。他还穿着开裆的棉裤,屁股蛋儿被板凳冰得生疼。

(3)“香蕉是一种水果,可以吃。”老史回答。

(4)“像咱村的山楂一样吗?是圆的吗?有山楂大吗?”孩子继续发问。村里只有山楂能够吃。

(5)“大概是吧!”老史挠了挠头,头发上马上沾了些许白白的粉笔屑。

(6)“老师吃过香蕉吗?”孩子不依不饶地问,另外13个孩子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史。

(7)“没……我也没吃过……”老史不光没吃过香蕉,也没见过香蕉。“连老师都没吃过。”孩子长叹一口气,很失望地坐到板凳上。

(8)老史回到家中,问自己媳妇,家里还有多少钱。媳妇刚卖了鸡蛋,有10块钱,准备到集上打油吃。“拿来给我,吃过饭,我进一趟城。”

(9)媳妇噘着嘴从裤腰里掏出了手绢儿,一层层打开,把一卷儿毛票儿不情愿地递给老史。

(10)到城里有60多里路。老史步行到镇上坐汽车,要两块钱,老史心里很疼:媳妇得攒多少鸡蛋呢?但还是坐了。

(11)到了城里,一下车,老史就在车站上打听,有卖香蕉的吗?正好旁边有卖水果的小贩,一听便乐了,真是土老冒,连摊子上黄灿灿的香蕉都不认识!他忙把老史叫过来,问老史买不?老史这才认得啥玩意儿叫香蕉:黄黄的,月牙儿般的,十几个像孩子一样挤着,真像学校里自己教的14个娃儿。老史想着想着便笑了。老史问多少钱一斤,小贩要一块五,少一分不卖。老史讲了半天价,也讲不下来,只好称了4斤。

(12)老史看天还早,掏出怀里的玉米饼子,向小贩讨了一碗开水,蹲在车站里吃了。老史兜里还剩下两块钱,他舍不得花了,心想又不是不识路,干吗还要瞎花钱坐车?走着回去吧!省两块钱给媳妇买个头巾,他就去市场给媳妇买了头巾,便走着回家了。

(13)冬天天黑得早,走到40里地的时候,天就渐渐黑了。还有十多里山路呢,老史很着急,不觉紧跑起来。等村里人掌灯吃饭的时候,老史才瞧见村里的灯火。山路曲曲折折,天又黑,老史一脚踩空,跌了一跤,头正磕在石头上,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14)老史醒来的时候,觉得头疼,睁开眼一看,媳妇正在油灯下哭,见他醒了,忙给他盖了盖被子。“香蕉呢?”老史忙问。“在这儿呢!你连命都不要啦!”媳妇心疼他。见香蕉好好的,老史就放心了,忙从怀里掏出头巾给媳妇。媳妇破涕为笑,把头巾蒙在头上对着镜子照,不一会儿又哭了……

(15)第二天早上,老史还没起,一睁开眼,吓了一跳,14个学生都站在床前,手里提着鸡蛋、红糖之类的东西。那个孩子哭着揉眼,“都怪我,老师。”老史把孩子叫到身边,用手给他把泪擦干,然后,从床头上把香蕉拿出来,一支一支地掰给学生,自己也拿了一支,笑着对孩子说:“老师不知道怎么能教好学生,今天,你们都知道什么是香蕉了吧!来,一人一支,咱们一块儿吃。”

(16)说完,老史便把香蕉塞进嘴里,学生们都打量手里那黄黄的、胖胖的、月牙儿一样的香蕉,学着老史的样子,把香蕉塞进嘴里。每个人嘴里都涩涩的,不好吃。老史对学生说大概香蕉就这味儿吧!你看,城里小贩多坑人!虽然不好吃,学生们都吃下了。孩子们眼里盈着泪,不知是不是涩的……

(17)后来,那个提问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考进了城里的学校;再后来,他又考进了一个更大的城市的一所大学。他早己知道香蕉是热带植物,是一种剥了皮才能吃的水果。他去了南方,在香蕉树底下照了一张照片,咧着嘴笑,头顶一挂硕大的香蕉。他把照片寄给了老史。

(18)那个孩子就是我。

15.说说老史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3分)

16.仔细阅读⑴⑵两段,简要概括老史和他的14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3分)

17.在下面的空格内把选文的写作思路补充完整。(2分)

老师(老史) ,老师(老史) 。

18.第⒁段画线句子中老史媳妇“哭——笑——哭”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活动? (6分)

(1)在油灯下哭: 。

(2)破涕为笑: 。

(3)不一会儿又哭了; 。

19.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⒃段画线句子“那黄黄的、胖胖的、月牙儿一样的香蕉”的表达效果。(3分)

20.选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请找出选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或语段,说一说感动你的理由。(3分)

三、作文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21.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以“我长大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2. 看到父亲的背影汇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朱自清的眼泪夺眶而出,盼着与父亲再次相见;看到小巷深处那无助而苍老的盲眼母亲,小莉为自己的虚荣、无知,为深挚的母爱流下了悔恨和感激的泪水;看到西花厅盛开的海棠花,邓奶奶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了和周恩来总理并肩战斗的青年时代……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5

一、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1、本试卷题型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题、阅读理解题与作文,分值分别为25分、45分、30分。满分100分。试卷总体难度中等,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一定的分数区分度。

2、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题目,直接考察学生对书后生字词的掌握,对古诗文的背诵与记忆,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对文字大意的概括,贴合教材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3、注重考察学生多种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试卷中,分为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文体,在期末考试中有所体现,同时覆盖学生比较熟悉的记叙文,考察的课内文言文也是近年来中考的重点篇目,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4、作文题目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不少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叙事手法多样灵活,高分作文比较多。

二、做得较好的试题及原因分析

1、纵观学生的试卷,做得较好地试题为:基础部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以及作文。

2、原因分析如下:

(1)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始终将字词的理解运用和课内文言文背诵作为重点,经常利用早读课给学生听写课后字词,默写课文,利用正课给学生讲解病句,总结积累知识要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字词功底较为扎实。课内文言文也是教学重中之重,让学生反复记忆,并经常以中考原题佐之,使学生如临实景,增加实战经验。

(2)将随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作业中,使学生形成时常动笔的习惯,做到提笔有话说,看到题目之后心里就能有思路。故而此次作文学生整体进步较为明显。

三、做得较差的试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试卷中做得较差的试题为:古诗文默写以及议论文阅读相关题目。

2、原因分析如下:

(1)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古诗文背诵都被作为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始终如法克服懒惰等学习陋习,无法跟进教学进度,个别学生不细心,造成古诗文默写题失分较高,有学生几乎一字未写,有学生个别字出错。

(2)议论文阅读中有道题目考察论证方法,学生失分较高,普遍学生没有读懂原句,将“比喻论证”的关键字“如”看作是“人名”,导致答非所问,南辕北辙。

四、对策及教学反思

1、端正学生态度。有初三学生在进入复习阶段开始出现怠惰情绪,作业得过且过,不能把所有的心思用到学习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这最后一学年的初中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复习阶段学习方法的过程引导。

2、注重重点,提高能力。针对中考的重点,指定行之有效地教学计划,注重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背诵内容一定要熟记,保证会就一定可以写对,同时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3、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读多写,关注周边环境,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开阔眼界,开阔胸怀。

4、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作为教师,应从教学实际着手,切实指定计划,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45分钟要质量,克服自我松散、懈怠的不良情绪,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题 篇6

第一大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内容班级全面,包括拼音、汉字、多音字、形近字、成语、标点符号等等。内容紧扣课本,不乏灵活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在看拼音写词语中,“铁路”;和“失败”;,并不是要求会写的字,而是会认的字。这两个词语写错的比较多,这也是与自己平时没有要求到有直接联系的。“幸福”;这个词错误也是非常多的,很多学生写成了“高兴”;的“兴”;,“福”;字写成“衣字旁”;或把中间的“口”;写成“田”;。

第二题是课文知识。相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孩子的直观思维较强,每一道小题对学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写有关“蝉”;的诗句,学生很多写的是《所见》的前两句诗。而在《静夜思》中写思乡的诗句时,学生有很多也是写的前两句。谚语对学生来说,书中的记得还可以,但在书写时,由于不是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学生积累的谚语也是由于不会写字而出现错误。在按课文内容填空时,4.5两道题都不是按原文填空,而是拆分开来,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关于小学语文第二册期末考试题分析:第三题是阅读题。这是原来中高年级的积累:蔬菜歌。在这首儿歌中,失分最多的是填写这是几种蔬菜。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所致,学生不理解儿歌中部分蔬菜。像竹笋,在我们这里就不是蔬菜,但也有学生知道有些竹笋是可以吃的。葫芦在我们这里也不是蔬菜,而是做瓢用的。还有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羊角葱。对于“九月柿子红似火”;中的“柿子”;,我们一致认为它就不是蔬菜,九月的柿子应该是一种水果,而这首儿歌是蔬菜歌,看来在儿歌中它是以“蔬菜”;的身份出现的。所以在填写几种蔬菜时,出现了不一样的答案。

第四大题是习作。画面不够清晰,很难分辨画的是什么。大多学生写的是大扫除,也有学生写的教室里的情况。总的来看,这一题学生做得比较理想。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篇7

第Ⅰ部分 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惩罚(chéng)烦燥(zào)摩挲(sā)中西合璧(bì)

B.新颖(yǐn)抉择(jué)坐落(zuò)相辅相承(chéng)

C.脊梁(jǐ)脑髓(suǐ)倏忽(shū)金碧辉煌(bì)

D.粗糙(cào)惊诧(chà)装璜(huáng)融为一体(róng)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你不要老问我为什么?

B.公园里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有郁金香、六月雪、梅花„„

C.我们去看电影,你是跟我们去呢,还是不去?

D.“我们去看4.18晚会,”妈妈说,“你在家好好复习,准备考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合作学习,使我们学会了合作。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听到玉树地区的众多百姓在地震中遇难的消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B.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C.在少年队的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D.令人叹为观止的扬州玉雕作品“翡翠白菜”,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 精巧,成为2010上海“世博会”江苏馆镇馆之宝。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在他的《一面》一文中,善于抓住人物“瘦”的特征,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B.《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有人认为它是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C.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赵普》一文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6.下列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了,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间的那道拱门就是斗技场主要的进出口。②角斗开始以前。③掮神像的行列就是从这道门进场的。④因此叫做正门。⑤那是一座拥有十三道拱门的高大建筑物。

A.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⑤ D.⑤②①③④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134分)

二、积累与运用。(21分)

7.根据拼音,在下列田字格中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bì日的林阴大道。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suì,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安xiáng宁静、庄严肃穆的气fēn之中。

8.默写。(7分)

①曲径通幽处。

②,潭影空人心。

③,但余钟磬音。

④每归私第,读之竟日。

⑤油蛉在这里低唱。

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⑦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9.(1)我们学校初一年级这学期开展了合作学习活动。小明同学分到了你这个小组,你布置他出一期手抄报,他极不情愿。作为小组长的你该如何去劝说他呢?(3分)

(2)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我校师生立即行动,踊跃捐款款。在募捐现场,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4分)

亲爱的同学:

10.读小故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故事所包含的寓意或给你的启发(20字以内)。(3分)

一只山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的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地磨牙。山猪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有时间磨牙了。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1-12题。(5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1.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2分)

12.请展开想像,描述一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意境。(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6题。(15分)

【甲】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张岱《于园》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①不动,俶尔②远逝,往来翕忽③,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①佁然:呆呆的样子。②俶尔:忽然。③翕忽:轻快敏捷。

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1)池中奇峰绝壑()(2)四围灌木蒙丛()

(3)颓然碧窈()(4)潭中鱼可百许头()

14.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以幽阴深邃奇

A.以实奇 B.而能以天下为己任 C.太祖常劝以读书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5.翻译句子。(4分)

(1)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6.我们在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等文中学习到了许多写景的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法,多感官、多角度描绘,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等。看看【甲】段写水阁之景与【乙】段写潭中清水的文字在写景方法的采用上有何异同。(4分)

同:

异:

(三)阅读《乔家大院》,完成17-21题。(15分)

乔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A)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地位上的尊卑有

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B)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

17.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3分)

18.文中划横线的A、B两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A、说明方法 作用

B、说明方法 作用

19.文中“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一句中加点字“有余”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0.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1.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四)阅读《布鞋》,完成22-26题。(18分)

布鞋

厉彦林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人民日报》2009年4月25日,有改动)

22.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回忆,表达了对

之情。(4分)

23.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24.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25.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26.文中的母亲辛苦地为孩子们做布鞋,使孩子们产生无尽的感激和怀念,给了孩子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有人说:“现在什么都可以买现成的,所以如今的母爱已经没有文中的母爱那么有份量,那么让人刻骨铭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相关名言,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少于80字)(5分)

四、作文(60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人尚且知道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在半个学期的合作学习中也一定有了许多收获!你可能会收获知识,也可能收获了友谊,还可能收获了自信„„

请以“合作学习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横线上补全题目。

2.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作文(60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人尚且知道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在半个学期的合作学习中也一定有了许多收获!你可能会收获知识,也可能收获了友谊,还可能收获了

自信„„

请以“合作学习给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在横线上补全题目。

2.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合营公司合同格式下一篇:大专生面试技巧